CN103685016A - 对接方法、装置和系统 - Google Patents

对接方法、装置和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3685016A
CN103685016A CN201310719025.2A CN201310719025A CN103685016A CN 103685016 A CN103685016 A CN 103685016A CN 201310719025 A CN201310719025 A CN 201310719025A CN 103685016 A CN103685016 A CN 103685016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onnection module
pair
module
interface information
service interfac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310719025.2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刘国栋
李小勇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filed Critical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310719025.2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3685016A/zh
Publication of CN103685016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3685016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Data Exchanges In Wide-Area Network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对接方法、装置和系统,通过路由控制模块获取第一对接模块提供的第一对接模块注册信息;所述路由控制模块保存所述第一对接模块的控制接口信息,使得所述路由控制模块能够根据所述第一对接模块的控制接口信息与所述第一对接模块进行通信;所述路由控制模块向至少一个对接模块发送所述第一对接模块的服务接口信息,使得所述至少一个对接模块能够根据所述第一对接模块的服务接口信息与所述第一对接模块进行通信。采用本发明实施例中提供的技术方案,通过路由控制模块获取第一对接模块信息,并向至少一个对接模块发送第一对接模块的服务接口信息,解决了异构系统子系统之间服务接口信息变更带来的通信的问题。

Description

对接方法、装置和系统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通信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对接方法、装置和系统。
背景技术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快速发展,互联网数据中心管理系统也得到了稳步的发展。互联网数据中心管理系统是一个集成的异构系统,该异构系统中包括多种系统,如物理设备监控系统、网络设备监控管理系统、虚拟化平台系统、虚拟化管理系统和业务发放系统等。这些系统可能来自不同的厂商且基于不同的开发技术,因此,在互联网数据中心管理系统运行过程中,这些异构系统之间需要建立对接模块以实现数据流及控制流的传递。
现有技术中,互联网数据管理中心系统的异构系统之间通过两两建立对接模块,实现异构系统间的数据流和控制流的传递。
在实现本发明的过程中,发明人发现现有技术至少存在以下问题:
现有技术中,当多个异构系统需要对接时,异构系统之间两两对接方式导致每两个需要对接的系统间都需要进行接口信息配置,一旦异构系统之间的接口信息发生变更,异构系统之间将无法进行正常的通信。此外,异构系统之间两两对接方式导致系统耦合增加、开发工作量大。
发明内容
为了解决异构系统之间的接口信息变更带来的通信问题,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对接方法、装置和系统。所述技术方案如下:
第一方面,提供了一种对接方法,用于包括路由控制模块、对接模块和子系统的系统,所述子系统与所述对接模块一一对应,所述方法包括:
所述路由控制模块获取第一对接模块提供的第一对接模块注册信息,所述第一对接模块注册信息至少包括第一对接模块的控制接口信息和服务接口信息;
所述路由控制模块保存所述第一对接模块的控制接口信息,使得所述路由控制模块能够根据所述第一对接模块的控制接口信息与所述第一对接模块进行通信;
所述路由控制模块向至少一个对接模块发送所述第一对接模块的服务接口信息,使得所述至少一个对接模块能够根据所述第一对接模块的服务接口信息与所述第一对接模块进行通信。
结合第一方面,在第一方面的第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所述路由控制模块向至少一个对接模块发送所述第一对接模块的服务接口信息之后,所述方法还包括:
所述路由控制模块接收所述第一对接模块发送的注册信息更新消息,所述注册信息更新消息携带所述第一对接模块更新后的控制接口信息和服务接口信息;
所述路由控制模块根据所述接收到的注册信息更新消息,将保存的所述第一对接模块的控制接口信息替换为所述第一对接模块更新后的控制接口信息。
结合第一方面的第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在第一方面的第二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所述方法还包括:
所述路由控制模块向至少一个对接模块发送所述更新后的第一对接模块的服务接口信息,使得所述至少一个对接模块能够根据所述更新后的服务接口信息与所述第一对接模块进行通信。
结合第一方面或第一方面的第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或第一方面的第二种可能的实施方式,在第一方面的第三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所述方法还包括:
所述路由控制模块保存已注册的对接模块的服务接口信息,所述已注册的对接模块是指向所述路由控制模块提供了对接模块注册信息或者注册信息更新消息的对接模块。
结合第一方面的第三种可能的实施方式,在第一方面的第四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述方法还包括:
所述路由控制模块接收所述第一对接模块发送的服务接口查询请求消息,所述服务接口查询请求消息用于查询所述已注册的对接模块的服务接口信息;
所述路由控制模块根据所述服务接口查询请求消息,获取保存的所述已注册的对接模块的服务接口信息;
所述路由控制模块向所述第一对接模块发送所述已注册的对接模块的服务接口信息。
结合第一方面,在第一方面的第五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在所述路由控制模块向至少一个对接模块发送所述服务接口信息之后,所述方法还包括:
所述路由控制模块判断在预设时长内是否接收到所述第一对接模块发送的测试信号;
如果所述路由控制模块在预设时长内未接收到所述第一对接模块发送的测试信号,所述路由控制模块向至少一个对接模块发送第一对接模块信息删除消息,使得所述至少一个对接模块能够根据所述第一对接模块信息删除消息,删除所述第一对接模块的服务接口信息。
第二方面,提供了一种对接方法,用于包括路由控制模块、对接模块和子系统的系统,所述子系统与所述对接模块一一对应,所述方法包括:
第一对接模块接收第一子系统发送的业务请求消息;
所述第一对接模块根据预设的统一通信系统协议对所述业务请求消息进行封装,所述预设的统一通信协议为对接系统中任一对接模块与其他对接模块进行通信时遵守的协议;
所述第一对接模块向第二对接模块发送所述封装后的业务请求消息,使得所述第二对接模块能够根据所述预设的统一通信协议对所述封装后的业务请求消息进行解封装,得到所述业务请求消息。
结合第二方面,在第二方面的第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所述业务请求消息携带所述第二对接模块的互联网协议互联网协议地址;
在第一对接模块接收第一子系统发送的业务请求消息之后,所述方法还包括:所述第一对接模块根据所述第二对接模块的互联网协议地址,获取所述第二对接模块的服务接口信息;
则所述第一对接模块向第二对接模块发送所述封装后的业务请求消息包括:所述第一对接模块根据所述第二对接模块的服务接口信息,向第二对接模块发送所述封装后的业务请求消息。
结合第二方面的第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在第二方面的第二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对接模块根据所述第二对接模块的互联网协议地址,获取所述第二对接模块的服务接口信息包括:
所述第一对接模块根据所述第二对接模块的互联网协议地址,确定所述第一对接模块是否保存与所述第二对接模块的互联网协议地址对应的第二对接模块的服务接口信息;
如果所述第一对接模块中保存与所述第二对接模块的互联网协议地址对应的第二对接模块的服务接口信息,则获取保存的所述第二对接模块的服务接口信息;
如果所述第一对接模块中没有保存与所述第二对接模块的互联网协议地址对应的第二对接模块的服务接口信息,则根据所述第二对接模块的服务接口信息,从所述路由控制模块获取所述第二对接模块的服务接口信息。
结合第二方面或第二方面的第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或第二方面的第二种可能的实施方式,在第二方面的第三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对接模块根据预设的统一通信系统协议对所述业务请求消息进行封装包括:
所述第一对接模块将所述业务请求消息的数据模型从本地模型转化为归一模型,根据预设的统一通信系统协议对转化为归一模型的业务请求消息进行封装,向所述第二对接模块发送封装后的业务请求消息。
结合第二方面或第二方面的第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或第二方面的第二种可能的实施方式,在第二方面的第四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对接模块向第二对接模块发送所述封装后的业务请求消息之后,所述方法还包括:
所述第一对接模块接收所述第二对接模块发送的业务响应消息,所述业务响应消息携带与所述业务请求消息对应的业务信息;
所述第一对接模块根据预设的统一通信协议对所述业务响应消息解封装,以获得所述业务信息。
结合第二方面,在第二方面的第五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所述方法还包括:
所述第一对接模块判断所述第一子系统的互联网协议地址是否发生变化;
如果所述第一子系统的互联网协议地址发生变化,所述第一对接模块根据所述第一子系统的互联网协议地址生成更新后的控制接口信息和服务接口信息;
所述第一对接模块向所述路由控制模块发送所述更新后的控制接口信息和服务接口信息。
第三方面,提供了一种对接装置,用于包括路由控制模块、对接模块和子系统的系统,所述子系统与所述对接模块一一对应,所述装置包括:
注册信息获取模块,用于获取第一对接模块提供的第一对接模块注册信息,所述第一对接模块注册信息至少包括第一对接模块的控制接口信息和服务接口信息;
存储模块,用于保存所述第一对接模块的控制接口信息,使得所述路由控制模块能够根据所述第一对接模块的控制接口信息与所述第一对接模块进行通信;
服务接口信息发送模块,用于向至少一个对接模块发送所述第一对接模块的服务接口信息,使得所述至少一个对接模块能够根据所述第一对接模块的服务接口信息与所述第一对接模块进行通信。
结合第三方面,在第三方面的第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所述装置还包括:
注册信息更新消息接收模块,用于接收所述第一对接模块发送的注册信息更新消息,所述注册信息更新消息携带所述第一对接模块更新后的控制接口信息和服务接口信息;
更新模块,用于根据所述接收到的注册信息更新消息,将保存的所述第一对接模块的控制接口信息替换为所述第一对接模块更新后的控制接口信息。
结合第三方面的第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在第三方面的第二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所述服务接口信息发送模块,还用于向至少一个对接模块发送所述更新后的第一对接模块的服务接口信息,使得所述至少一个对接模块能够根据所述更新后的服务接口信息与所述第一对接模块进行通信。
结合第三方面或第三方面的第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或第三方面的第二种可能的实施方式,在第三方面的第三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所述存储模块还用于保存已注册的对接模块的服务接口信息,所述已注册的对接模块是指向所述路由控制模块提供了对接模块注册信息或者注册信息更新消息的对接模块。
结合第三方面的第三种可能的实施方式,在第三方面的第四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所述装置还包括:
查询请求消息接收模块,用于接收所述第一对接模块发送的服务接口查询请求消息,所述服务接口查询请求消息用于查询所述已注册的对接模块的服务接口信息;
服务接口信息获取模块,用于所述路由控制模块根据所述服务接口查询请求消息,获取保存的所述已注册的对接模块的服务接口信息;
所述服务接口信息发送模块,还用于向所述第一对接模块发送所述已注册的对接模块的服务接口信息。
结合第三方面,在第三方面的第五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所述装置还包括:
探测信息判断模块,用于所述路由控制模块判断在预设时长内是否接收到所述第一对接模块发送的探测信息;
对接模块信息删除消息发送模块,用于如果所述路由控制模块在预设时长内未接收到所述第一对接模块发送的探测信息,向至少一个对接模块发送第一对接模块信息删除消息,使得所述至少一个对接模块能够根据所述第一对接模块信息删除消息,删除所述第一对接模块的服务接口信息。
第四方面,提供了一种对接装置,用于包括路由控制模块、对接模块和子系统的系统,所述子系统与所述对接模块一一对应,所述装置包括:
业务请求消息接收模块,用于接收第一子系统发送的业务请求消息;
封装模块,用于根据预设的统一通信系统协议对所述业务请求消息进行封装,所述预设的统一通信协议为对接系统中任一对接模块与其他对接模块进行通信时遵守的协议;
业务请求消息发送模块,用于向第二对接模块发送所述封装后的业务请求消息,使得所述第二对接模块能够根据所述预设的统一通信协议对所述封装后的业务请求消息进行解封装,得到所述业务请求消息。
结合第四方面,在第四方面的第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所述业务请求消息携带所述第二对接模块的互联网协议地址;
所述业务请求消息发送模块,包括:
服务接口信息获取单元,用于根据所述第二对接模块的互联网协议地址,获取所述第二对接模块的服务接口信息;
业务请求消息发送单元,用于根据所述第二对接模块的服务接口信息,向第二对接模块发送所述封装后的业务请求消息。
结合第四方面的第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在第四方面的第二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所述服务接口信息获取单元包括:
确定子单元,用于根据所述第二对接模块的互联网协议地址,确定所述第一对接模块是否保存与所述第二对接模块的互联网协议地址对应的第二对接模块的服务接口信息;
服务接口信息获取子单元,用于如果所述第一对接模块中保存与所述第二对接模块的互联网协议地址对应的第二对接模块的服务接口信息,则获取保存的所述第二对接模块的服务接口信息;
所述服务接口信息获取子单元,还用于如果所述第一对接模块中没有保存与所述第二对接模块的互联网协议地址对应的第二对接模块的服务接口信息,则根据所述第二对接模块的服务接口信息,从所述路由控制模块获取所述第二对接模块的服务接口信息。
结合第四方面或第四方面的第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或第四方面的第二种可能的实施方式,在第四方面的第三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所述封装模块用于将所述业务请求消息的数据模型从本地模型转化为归一模型,根据预设的统一通信系统协议对转化为归一模型的业务请求消息进行封装,向所述第二对接模块发送封装后的业务请求消息。
结合第四方面,在第四方面的第四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所述装置还包括:
业务响应消息接收模块,用于接收所述第二对接模块发送的业务响应消息,所述业务响应消息携带与所述业务请求消息对应的业务信息;
解封装模块,用于根据预设的统一通信协议对所述业务响应消息解封装,以获得所述业务信息。
结合第四方面,在第四方面的第五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所述装置还包括:
互联网协议地址判断模块,用于所述第一对接模块判断所述第一子系统的互联网协议地址是否发生变化;
更新消息发送模块,用于如果所述第一子系统的互联网协议地址发生变化,根据所述第一子系统的互联网协议地址生成更新后的控制接口信息和服务接口信息,向所述路由控制模块发送所述更新后的控制接口信息和服务接口信息。
第五方面,提供了一种对接系统,所述系统至少包括上述任一项所述的系统对接装置和上述任一项所述的系统对接装置。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带来的有益效果是: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对接方法、装置和系统,通过路由控制模块获取第一对接模块提供的第一对接模块注册信息,所述第一对接模块注册信息至少包括第一对接模块的控制接口信息和服务接口信息;所述路由控制模块保存所述第一对接模块的控制接口信息,使得所述路由控制模块能够根据所述第一对接模块的控制接口信息与所述第一对接模块进行通信;所述路由控制模块向至少一个对接模块发送所述第一对接模块的服务接口信息,使得所述至少一个对接模块能够根据所述第一对接模块的服务接口信息与所述第一对接模块进行通信。采用本发明实施例中提供的技术方案,通过路由控制模块获取第一对接模块信息,并向至少一个对接模块发送第一对接模块的服务接口信息,解决了异构系统子系统之间服务接口信息变更带来的通信的问题。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是本发明第一实施例中提供的一种对接方法流程图;
图2是本发明第二实施例中提供的一种对接方法流程图;
图3是本发明第三实施例中提供的一种对接方法流程图;
图4是本发明第三实施例中提供的一种对接方法流程图;
图5是本发明第五实施例中提供的一种对接装置示意图;
图6是本发明第六实施例中提供的一种对接装置示意图;
图7是本发明第七实施例中提供的一种对接系统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发明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发明实施方式作进一步地详细描述。
为了解决异构系统之间的接口信息变更带来的通信问题,本发明实施例在包含多个异构系统的系统中增加了路由控制模块,所述路由控制模块能够获取所述异构系统的对接模块的服务接口信息和控制接口信息,并能够向其他异构系统的对接模块发送该异构系统的对接模块的服务接口信息,使得即使系统中有异构系统的服务接口信息或者控制接口信息发送变化,所述路由控制模块也能够获取到该变化的信息并提供给其他一个系统的对接模块,解决了异构系统之间的接口信息变更带来的通信问题。在本发明实施例中,为了描述简便,将异构系统简称为子系统。
图1是本发明第一实施例中提供的一种对接方法流程图,参见图1,该方法用于包括路由控制模块、对接模块和子系统的系统,所述子系统与所述对接模块一一对应,该方法包括:
101:所述路由控制模块获取第一对接模块提供的第一对接模块注册信息,所述第一对接模块注册信息至少包括第一对接模块的控制接口信息和服务接口信息;
其中,所述第一对接模块的控制接口信息用于所述路由控制模块与所述第一对接模块进行通信,所述第一对接模块的服务接口信息用于所述第一对接模块与其他对接模块进行通信;
其中,该第一对接模块注册信息用于将第一对接模块的控制接口信息和服务接口信息注册到路由控制模块中。该第一对接模块注册信息还可以包括第一子系统的互联网协议地址、第一系统的本地数据类型等信息,对此,本发明实施例不作具体限定,其中,互联网协议地址为IP地址。该第一对接模块的控制接口信息包括第一模块的对接模块编号和控制接口地址,该第一服务接口信息包括第一模块的接口编号和服务接口地址。
该路由控制模块通过虚拟数据总线获取第一对接模块提供的第一对接模块注册信息,得到该第一对接模块注册信息中的对接模块编号、控制接口地址、服务接口编号和服务接口地址。
102:所述路由控制模块保存所述第一对接模块的控制接口信息,使得所述路由控制模块能够根据所述第一对接模块的控制接口信息与所述第一对接模块进行通信;
该路由控制模块获取到该第一对接模块注册信息后,保存该第一对接模块的控制接口信息,其存储形式如表1模块配置表所示:
表1 模块配置表
对接模块编号 控制接口地址
M1ID url1
M2ID url2
…… ……
该路由控制模块通过表的形式保存对接模块注册信息,表1为模块配置表,M1ID和M2ID为对接模块编号,url1和url2为控制接口地址,该表中存储了各对接模块信息中的对接模块编号和控制接口地址,该对接模块编号可以为按照二进制形式以及从小到大排列的自然数,也可以为八进制、十六进制等形式的编号,对此,本发明实施例不作具体限定。表1中的信息用于该路由控制模块与已注册的对接模块进行通信。
103:所述路由控制模块向至少一个对接模块发送所述第一对接模块的服务接口信息,使得所述至少一个对接模块能够根据所述第一对接模块的服务接口信息与所述第一对接模块进行通信。
该路由控制模块在对该第一对接模块提供的第一对接模块注册信息进行保存后,向在该对接系统中的至少一个对接模块发送该第一对接模块的服务接口信息。使得该至少一个对接模块在接收该第一对接模块的服务接口信息后,根据需求对该第一对接模块的服务接口信息进行保存,便于与该第一对接模块进行通信。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对接方法,通过路由控制模块获取第一对接模块提供的第一对接模块注册信息,所述第一对接模块注册信息至少包括第一对接模块的控制接口信息和服务接口信息;所述路由控制模块保存所述第一对接模块的控制接口信息和服务接口信息;所述路由控制模块向至少一个对接模块发送所述第一对接模块的服务接口信息,使得所述至少一个对接模块能够根据所述第一对接模块的服务接口信息与所述第一对接模块进行通信。采用本发明实施例中提供的技术方案,通过路由控制模块获取第一对接模块信息,并向至少一个对接模块发送第一对接模块的服务接口信息,解决了异构系统子系统之间服务接口信息变更带来的通信的问题。
为了解决异构系统之间的接口信息变更带来的通信问题,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对接方法,图2是本发明第二实施例中提供的一种对接方法流程图,参见图2,该方法用于包括路由控制模块、对接模块和子系统的系统,所述子系统与所述对接模块一一对应,该方法包括:
201:路由控制模块获取第一对接模块提供的第一对接模块注册信息,所述第一对接模块注册信息至少包括第一对接模块的控制接口信息和服务接口信息;
该路由控制模块通过虚拟数据总线,获取第一对接模块提供的第一对接模块注册信息,得到第一对接模块注册信息中的控制接口信息和服务接口信息。
202:所述路由控制模块保存所述第一对接模块的控制接口信息,使得所述路由控制模块能够根据所述第一对接模块的控制接口信息与所述第一对接模块进行通信;
该路由控制模块在获取到该第一对接模块的控制接口信息和服务接口信息后,将该第一对接模块的控制接口信息以一个或者多个表格的形式进行保存,以便于该路由控制模块根据该控制接口信息与该第一对接模块进行通信。
203:所述路由控制模块向至少一个对接模块发送所述第一对接模块的服务接口信息,使得所述至少一个对接模块能够根据所述第一对接模块的服务接口信息与所述第一对接模块进行通信;
该路由控制模块根据保存的对接系统中的对接模块的控制接口信息,确定至少一个对接模块,通过虚拟数据总线向至少一个对接模块发送该第一对接模块的服务接口信息,使得至少一个对接模块在接收到该第一对接模块的服务接口信息后,根据需求对第一对接模块的服务接口信息进行选择性保存。如对该第一对接模块的业务有需求时,对该第一对接模块的服务接口信息进行存储。
204:所述路由控制模块接收所述第一对接模块发送的注册信息更新消息,所述注册信息更新消息携带所述第一对接模块更新后的控制接口信息和服务接口信息;
当该第一对接模块的互联网协议地址发生改变时,该第一对接模块的控制接口信息和服务接口信息进行更新。
该路由控制模块通过虚拟数据总线接收该第一对接模块发送的注册信息更新消息,通过该第一对接模块的注册信息更新消息,获取该第一对接模块更新后的控制接口信息和服务接口信息。
205:所述路由控制模块根据所述接收到的注册信息更新消息,将保存的所述第一对接模块的控制接口信息替换为所述第一对接模块更新后的控制接口信息;
该路由控制模块根据该接收到的注册信息更新消息,在保存的模块信息中进行查找,获取到已保存的该第一对接模块的控制接口信息和服务接口信息,并将该查找到的第一对接模块的控制接口信息和服务接口信息替换为该注册信息更新消息中的更新后的控制接口信息和服务接口信息。
206:所述路由控制模块向至少一个对接模块发送所述更新后的第一对接模块的服务接口信息,使得所述至少一个对接模块能够根据所述更新后的服务接口信息与所述第一对接模块进行通信;
当该路由控制模块更新保存的第一对接模块信息后,根据该路由控制模块保存的对接模块信息,确定至少一个对接模块,向该至少一个对接模块发送该更新后的第一对接模块的服务接口信息。使得该至少一个对接模块在接收到该更新后的第一对接模块的服务接口信息后,能够与该第一对接模块进行通信。
207:所述路由控制模块保存已注册的对接模块的服务接口信息,所述已注册的对接模块是指向所述路由控制模块提供了对接模块注册信息或者注册信息更新消息的对接模块。
该路由控制模块保存已注册的对接模块的控制接口信息后,为了方便系统中的已注册的对接模块进行服务接口信息的查询,该路由控制模块保存已注册的对接模块的服务接口信息,服务接口信息的保存形式如表2所示。
表2 对接接口表
服务接口编号 对接模块编号 服务接口地址
Service1ID M1ID URL1
Service2ID M2ID URL2
…… …… ……
表2为对接接口表,该表中存储了各对接模块信息中的服务接口编号、对接模块编号和服务接口地址。Service1ID和Service2ID为服务接口编号,URL1和URL2为服务接口地址,该表2中的信息用于对接模块之间进行通信。
208:所述路由控制模块接收所述第一对接模块发送的服务接口查询请求消息,所述服务接口查询请求消息用于查询所述已注册的对接模块的服务接口信息;
该路由控制模块除了用于向各对接模块转发服务接口信息外,还用于接收各对接模块发送的服务接口查询请求消息。
当第一对接模块接入该对接系统中,未保存该对接系统中的任一对接模块的模块信息时,向该路由控制模块发送服务接口查询请求消息。
该路由控制模块通过虚拟数据总线,接收该第一对接模块发送的服务接口查询请求消息。
209:所述路由控制模块根据所述服务接口查询请求消息,获取保存的所述已注册的对接模块的服务接口信息;
该路由控制模块根据该第一对接模块发送的服务接口查询请求消息进行查找,获取已注册的对接模块的服务接口信息。
210:所述路由控制模块向所述第一对接模块发送所述已注册的对接模块的服务接口信息;
该路由控制模块根据第一对接模块的控制接口信息,通过虚拟数据总线向该第一对接模块发送该已注册的服务接口信息。使得该第一对接模块在接收到该已注册的服务接口信息后,能够与已注册的对接模块进行通信。
211:所述路由控制模块判断在预设时长内是否接收到所述第一对接模块发送的测试信号,如果是,执行该步骤211,如果否,执行步骤212;
其中,预设时长为路由控制模块接收到同一对接模块连续发送的两次测试信号的时间间隔。该预设时长可以为2s、3s、4s等,对此,本发明实施例不做具体限定。
该路由控制模块根据最后一次接收到的第一对接模块发送的测试信号时刻进行计时,到当前时刻的时间间隔大于预设时长时,还未收到该第一对接模块发送的测试信号,确定该路由控制模块在预设时长内未收到该第一对接模块发送的测试信号;如果该路由控制模块根据最后一次接收到的第一对接模块发送的测试信号时刻进行计时,到当前时刻的时间间隔小于等于预设时长时,接收到该第一对接模块发送的测试信号,确定该路由控制模块在预设时长内收到该第一对接模块发送的测试信号。
如果该路由控制模块在预设时长内接收到该第一对接模块发送的测试信号,则可以确定该第一对接模块工作状态正常。
212:如果所述路由控制模块在预设时长内未接收到所述第一对接模块发送的测试信号,所述路由控制模块向至少一个对接模块发送第一对接模块信息删除消息,使得所述至少一个对接模块能够根据所述第一对接模块信息删除消息,删除所述第一对接模块的服务接口信息。
该路由控制模块确定该第一对接模块的不在线后,根据该第一对接模块信息生成第一对接模块信息删除消息,向至少一个对接模块发送该第一对接模块信息删除消息,使得该至少一个对接模块在接收到该第一对接模块信息删除消息后,根据该第一对接模块信息删除消息删除保存的该第一对接模块服务接口信息。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对接方法,通过路由控制模块获取第一对接模块提供的第一对接模块注册信息;所述路由控制模块保存所述第一对接模块的控制接口信息和服务接口信息;所述路由控制模块向至少一个对接模块发送所述第一对接模块的服务接口信息,使得所述至少一个对接模块能够根据所述第一对接模块的服务接口信息与所述第一对接模块进行通信。采用本发明实施例中提供的技术方案,通过路由控制模块获取第一对接模块信息,并向至少一个对接模块发送第一对接模块的服务接口信息,解决了异构系统子系统之间服务接口信息变更带来的通信的问题。进一步地,通过注册信息更新消息更新保存的路由模块信息,增加了异构系统的配置变更的灵活性,通过删除未在预设时长内发送测试信号的对接模块的信息,实现了对接模块和路由控制模块中保存的对接模块信息的及时更新。
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异构系统之间两两对接方式导致系统耦合增加、开发工作量大的问题,本发明实施例提出了一种对接方法,图3是本发明第三实施例中提供的一种对接方法流程图,参见图3,该方法用于包括路由控制模块、对接模块和子系统的系统,所述子系统与所述对接模块一一对应,该方法包括:
301:第一对接模块接收第一子系统发送的业务请求消息;
其中,第一对接模块为预设的统一通信协议封装模块。该第一对接模块用于接收第一子系统发送的消息或者其他对接模块发送的消息。该第一对接模块可以设置为第一子系统的内部模块,也可以设置为独立于第一子系统的外部模块,对此,本发明实施例不做具体限定。第一子系统为对接系统中的子系统。
其中,业务请求消息为第一子系统与对接系统中的其他子系统进行通信时传输的数据流和/或控制流。
该第一对接模块与该第一子系统相对应,接收该第一子系统发送的业务请求消息。
302:所述第一对接模块根据预设的统一通信系统协议对所述业务请求消息进行封装,所述预设的统一通信协议为对接系统中任一对接模块与其他对接模块进行通信时遵守的协议;
其中,该预设的统一通信系统协议为对接模块间完成通信或服务所必须遵循的规则和约定。该预设的统一通信系统协议定义了数据单元使用的格式、信息单元应该包含的信息与含义、连接方式、信息发送和接收的时序等,从而确保对接模块间的数据流或控制流顺利地进行传输。该预设的统一通信系统协议可以为TCP/IP(Transport Control Protocol/Internet Protocol,传输控制协议/英特网协议)、NETBEUI(NetBIOS增强用户接口)或IPX/SPX(网际包交换/序列包交换)等,对此,本发明实施例不做具体限定。
该第一对接模块获取到该第一子系统发送的业务请求消息后,根据该预设的统一通信系统协议对该业务请求消息进行封装,得到封装后的业务请求消息。
303:所述第一对接模块向第二对接模块发送所述封装后的业务请求消息,使得所述第二对接模块能够根据所述预设的统一通信协议对所述封装后的业务请求消息进行解封装,得到所述业务请求消息。
该第一对接模块获取到封装后的业务请求消息后,根据封装后的业务请求消息获取第二对接模块的服务接口信息。该第一对接模块根据该第二对接模块的服务接口信息,向该第二对接模块发送该封装后的业务请求消息。使得该第二对接模块接收到该封装后的业务请求消息后,根据该预设的统一通信系统协议对该封装后的业务请求消息进行解封装,得到该业务请求消息。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对接方法,通过第一对接模块接收第一子系统发送的业务请求消息;所述第一对接模块根据预设的统一通信系统协议对所述业务请求消息进行封装,所述预设的统一通信协议为对接系统中任一对接模块与其他对接模块进行通信时遵守的协议;所述第一对接模块向第二对接模块发送所述封装后的业务请求消息,使得所述第二对接模块能够根据所述预设的统一通信协议对所述封装后的业务请求消息进行解封装,得到所述业务请求消息。采用本发明实施例中提供的技术方案,通过第一对接模块根据预设的统一通信系统协议对所述业务请求消息进行封装,实现了异构子系统间的直接通信,避免了现有技术中异构子系统两两间的对接系统的开发,降低了系统耦合和开发工作量。
图4是本发明第四实施例中提供的一种对接方法流程图,参见图4,该方法用于包括路由控制模块、对接模块和子系统的系统,所述子系统与所述对接模块一一对应,该方法包括:
401:第一对接模块接收第一子系统发送的业务请求消息;
其中,所述业务请求消息携带所述第二对接模块的互联网协议地址。
该第一对接模块与该第一子系统进行数据流的传输,该第一对接模块既能向第一子系统发送消息,也能接收该第一子系统发送的消息。因此,在该第一子系统向该第一对接模块发送业务请求消息后,该第一对接模块接收该第一子系统发送的业务请求消息。
402:所述第一对接模块将所述业务请求消息的数据模型从本地模型转化为归一模型,根据预设的统一通信系统协议对转化为归一模型的业务请求消息进行封装,向所述第二对接模块发送封装后的业务请求消息。
其中,本地数据模型为系统在设计阶段设置的数据结构模型,异构系统中的子系统的本地数据模型各不相同;因此,对于异构系统中的子系统,在通信过程中需要进行两两间的数据模型转化的开发,以使异构系统中的子系统可以两两进行通信。
其中,归一模型为预先设置的异构系统中各子系统进行数据传输时,将本地数据模型转化成的数据结构模型,异构系统的归一模型为相同的数据结构模型;
该第一对接模块接收到的该业务请求消息为第一系统的本地数据模型,为了便于使异构系统中的其他子系统能够根据预设的统一通信系统协议解析该业务请求消息,根据预设的统一通信系统协议对该业务请求消息进行封装。
该步骤402为所述第一对接模块根据预设的统一通信系统协议对所述业务请求消息进行封装的过程,所述预设的统一通信协议为对接系统中任一对接模块与其他对接模块进行通信时遵守的协议。
403:所述第一对接模块根据所述第二对接模块的互联网协议地址,确定所述第一对接模块是否保存与所述第二对接模块的互联网协议地址对应的第二对接模块的服务接口信息,如果是,执行步骤404,如果否,执行步骤405;
该业务请求消息中包含了源地址信息,即第一子系统的互联网协议地址信息,还包括了目的地址信息,即第二系统的互联网协议地址信息。
该第一对接模块根据该业务请求消息中的目的地址信息,在该第一对接模块中查找与该业务请求消息对应的第二对接模块的服务接口信息,以获取第二对接模块的服务接口编号和服务接口地址信息。当在第一对接模块中未查找到与该业务请求消息对应的服务接口信息时,确定第一对接模块中不存在与该业务请求消息对应的第二对接模块的服务接口信息,当在第一对接模块中查找到与该业务请求消息对应的服务接口信息时,确定第一对接模块中存在与该业务请求消息对应的第二对接模块的服务接口信息。
在确定第一对接模块中存在与该业务请求消息对应的第二对接模块的服务接口信息后,该第一对接模块获取到该信息;当确定在第一对接模块中不存在与该业务请求消息对应的第二对接模块的服务接口信息后,该第一对接模块需要进一步确定该第二对接模块的服务接口信息。
404:如果所述第一对接模块中保存与所述第二对接模块的互联网协议地址对应的第二对接模块的服务接口信息,则获取保存的所述第二对接模块的服务接口信息,执行步骤406;
如果该第一对接模块中保存了与该第三数据请求消息对应的第二对接模块的服务接口信息,根据查找结果获取该第二对接模块的服务接口信息,以便于根据该第二对接模块的服务接口信息与该第二对接模块进行通信。
405:如果所述第一对接模块中没有保存与所述第二对接模块的互联网协议地址对应的第二对接模块的服务接口信息,则根据所述第二对接模块的服务接口信息,从所述路由控制模块获取所述第二对接模块的服务接口信息;
如果该第一对接模块中没有保存与该第二对接模块的互联网协议地址对应的第二对接模块的服务接口信息,该第一对接模块向路由控制模块发送第二对接模块信息查询消息,获取所述第二对接模块的服务接口信息。
其中,该第二对接模块信息查询消息为第二模块的服务接口信息请求消息。该第二对接模块信息查询消息中至少包括第一对接模块的互联网协议地址和第二对接模块的互联网协议地址,该查询请求消息还可以包括第一对接模块的对接模块编号、控制接口地址、服务接口编号和服务接口地址等信息,对此,本发明实施例不作具体限定。
该第一对接模块通过向该路由控制模块发送第二对接模块信息查询消息,使得该路由控制模块在接收到该第二对接模块信息查询消息后,根据该第二对接模块信息查询消息中的第二对接模块的互联网协议地址,进行第二对接模块的服务接口信息查询,在获取到该第二对接模块的服务接口信息后,向该第一对接模块发送该第二对接模块的服务接口信息。
需要说明的是,如果该路由控制模块中不存在与第二对接模块互联网协议地址对应的第二对接模块的服务接口信息,则向该第一对接模块发送查询失败消息,使得第一对接模块获知第二对接模块不在线,不能与第二对接模块进行数据的传输。
步骤403-405为所述第一对接模块根据所述第二对接模块的互联网协议地址,获取所述第二对接模块的服务接口信息的过程。
406:所述第一对接模块根据所述第二对接模块的服务接口信息,向第二对接模块发送所述封装后的业务请求消息;
该第一对接模块获取到该第二对接模块的服务接口信息后,根据该第二对接模块的服务接口信息中的第二服务接口编号和第二服务接口地址,向第二对接模块发送该封装后的业务请求消息。该封装后的业务请求消息通过虚拟数据总线从第一对接模块向第二对接模块进行传输,该虚拟数据总线为第一对接模块和第二对接模块间的传输线,可以为光纤、铜绞线等,对此,本发明实施例不作具体限定。
该第一对接模块在向第二对接模块发送该封装后的业务请求消息后,经虚拟数据总线传输,使得第二对接模块接收到该封装后的业务请求消息后,对该封装后的业务请求消息进行解封装、数据模型的转换等处理后,根据数据模型转换后的业务请求消息,生成相应的业务响应消息,并对该业务响应消息进行归一模型的转换和封装,向该第一对接模块发送该业务响应消息。
407:所述第一对接模块接收所述第二对接模块发送的业务响应消息,所述业务响应消息携带与所述业务请求消息对应的业务信息;
该第一对接模块通过虚拟数据总线接收其他对接模块发送的消息,因此,在第二对接模块向第一对接模块发送业务响应消息后,该第一对接模块通过虚拟数据总线接收该业务响应消息。
408:所述第一对接模块根据预设的统一通信协议对所述业务响应消息解封装,以获得所述业务信息。
该第一对接模块根据预设的统一通信协议对该业务响应消息进行解封装,并将该业务响应消息的数据模型转化为本地数据模型,获取该业务信息。
需要说明的是,该第一对接模块在获取到该业务信息后,将该业务信息发送给第一子系统。
409:所述第一对接模块判断所述第一子系统的互联网协议地址是否发生变化,如果否,执行该步骤409,如果是,执行步骤410;
该第一对接模块在预设时长内对该第一子系统的互联网协议地址进行检测,判断该第一应用的互联网协议地址是否发生变化,如果该第一子系统的互联网协议地址未发生变化,则重复该步骤,如果该第一子系统的互联网协议地址发生变化,为了使该第一应用与其他子系统之间进行正常的通信,需要对第一对接模块的控制接口信息和服务接口信息进行更新。
410:如果所述第一子系统的互联网协议地址发生变化,根据所述第一子系统的互联网协议地址生成更新后的控制接口信息和服务接口信息;
其中,该路由控制模块为对接系统中各对接模块的对接模块信息的保存和转发模块。即该路由控制模块用于接收各对接模块的对接模块编号、控制接口地址、服务接口编号和服务接口地址等信息,还用于向各对接模块发送接收到的对接模块服务接口信息。该路由控制模块可以设置于该异构系统内任一系统内部,也可以独立设置,对此,本发明实施例不做具体限定。
如果该第一子系统的互联网协议地址发生变化,该第一对接模块根据该第一子系统的互联网协议地址,根据变化后的第一子系统的互联网协议地址,生成更新后的控制接口信息和服务接口信息。
411:向所述路由控制模块发送所述更新后的控制接口信息和服务接口信息。
该第一对接模块向该路由控制模块发送该更新后的控制接口信息和服务接口信息,使得该路由控制模块接收到该更新后的控制接口信息和服务接口信息后,对已以保存的第一对接模块信息进行更新,即将已保存的第一对接模块信息替换为更新后的控制接口信息和服务接口信息,以便于该第一对接模块和其他模块直接进行数据的传输。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对接方法,通过第一对接模块接收第一子系统发送的业务请求消息;所述第一对接模块根据预设的统一通信系统协议对所述业务请求消息进行封装,所述预设的统一通信协议为对接系统中任一对接模块与其他对接模块进行通信时遵守的协议;所述第一对接模块向第二对接模块发送所述封装后的业务请求消息,使得所述第二对接模块能够根据所述预设的统一通信协议对所述封装后的业务请求消息进行解封装,得到所述业务请求消息。采用本发明实施例中提供的技术方案,通过第一对接模块根据预设的统一通信系统协议对所述业务请求消息进行封装,实现了异构子系统间的直接通信,避免了异构子系统两两间的对接系统的开发,降低了系统耦合和开发工作量。进一步地,通过从路由控制模块获取第二对接模块的服务接口信息,使得异构系统之间的通信更加灵活,通过根据互联网协议地址更新对接模块的控制接口信息和服务接口信息,避免了互联网协议地址发生变化带来的通信不便的问题。
图5是本发明第五实施例中提供的一种对接装置示意图,参见图5,该装置包括:
注册信息获取模块51,用于获取第一对接模块提供的第一对接模块注册信息,所述第一对接模块注册信息至少包括第一对接模块的控制接口信息和服务接口信息;
存储模块52,用于所述路由控制模块保存所述第一对接模块的控制接口信息,使得所述路由控制模块能够根据所述第一对接模块的控制接口信息与所述第一对接模块进行通信;
服务接口信息发送模块53,用于向至少一个对接模块发送所述第一对接模块的服务接口信息,使得所述至少一个对接模块能够根据所述第一对接模块的服务接口信息与所述第一对接模块进行通信。
所述装置还包括:
注册信息更新消息接收模块,用于接收所述第一对接模块发送的注册信息更新消息,所述注册信息更新消息携带所述第一对接模块更新后的控制接口信息和服务接口信息;
更新模块,用于根据所述接收到的注册信息更新消息,将保存的所述第一对接模块的控制接口信息替换为所述第一对接模块更新后的控制接口信息。
所述服务接口信息发送模块,还用于向至少一个对接模块发送所述更新后的第一对接模块的服务接口信息,使得所述至少一个对接模块能够根据所述更新后的服务接口信息与所述第一对接模块进行通信。
所述存储模块,还用于保存已注册的对接模块的服务接口信息,所述已注册的对接模块是指向所述路由控制模块提供了对接模块注册信息或者注册信息更新消息的对接模块。
所述装置还包括:
查询请求消息接收模块,用于接收所述第一对接模块发送的服务接口查询请求消息,所述服务接口查询请求消息用于查询所述已注册的对接模块的服务接口信息;
服务接口信息获取模块,用于所述路由控制模块根据所述服务接口查询请求消息,获取保存的所述已注册的对接模块的服务接口信息;
所述服务接口信息发送模块,还用于向所述第一对接模块发送所述已注册的对接模块的服务接口信息。
所述装置还包括:
探测信息判断模块,用于所述路由控制模块判断在预设时长内是否接收到所述第一对接模块发送的探测信息;
对接模块信息删除消息发送模块,用于如果所述路由控制模块在预设时长内未接收到所述第一对接模块发送的探测信息,向至少一个对接模块发送第一对接模块信息删除消息,使得所述至少一个对接模块能够根据所述第一对接模块信息删除消息,删除所述第一对接模块的服务接口信息。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对接装置,通过路由控制模块获取第一对接模块提供的第一对接模块注册信息;所述路由控制模块保存所述第一对接模块的控制接口信息和服务接口信息;所述路由控制模块向至少一个对接模块发送所述第一对接模块的服务接口信息,使得所述至少一个对接模块能够根据所述第一对接模块的服务接口信息与所述第一对接模块进行通信。采用本发明实施例中提供的技术方案,通过路由控制模块获取第一对接模块信息,并向至少一个对接模块发送第一对接模块的服务接口信息,解决了异构系统子系统之间服务接口信息变更带来的通信的问题。
图6是本发明第六实施例中提供的一种对接装置示意图,参见图6,用于包括路由控制模块、对接模块和子系统的系统,所述子系统与所述对接模块一一对应,所述装置包括:
业务请求消息接收模块61,用于接收第一子系统发送的业务请求消息;
封装模块62,用于根据预设的统一通信系统协议对所述业务请求消息进行封装,所述预设的统一通信协议为对接系统中任一对接模块与其他对接模块进行通信时遵守的协议;
业务请求消息发送模块63,用于向第二对接模块发送所述封装后的业务请求消息,使得所述第二对接模块能够根据所述预设的统一通信协议对所述封装后的业务请求消息进行解封装,得到所述业务请求消息。
所述业务请求消息携带所述第二对接模块的互联网协议地址;
所述业务请求消息发送模块63,包括:
服务接口信息获取单元,用于根据所述第二对接模块的互联网协议地址,获取所述第二对接模块的服务接口信息;
业务请求消息发送单元,用于根据所述第二对接模块的服务接口信息,向第二对接模块发送所述封装后的业务请求消息。
所述服务接口信息获取单元包括:
确定子单元,用于根据所述第二对接模块的互联网协议地址,确定所述第一对接模块是否保存与所述第二对接模块的互联网协议地址对应的第二对接模块的服务接口信息;
服务接口信息获取子单元,用于如果所述第一对接模块中保存与所述第二对接模块的互联网协议地址对应的第二对接模块的服务接口信息,则获取保存的所述第二对接模块的服务接口信息;
所述服务接口信息获取子单元,还用于如果所述第一对接模块中没有保存与所述第二对接模块的互联网协议地址对应的第二对接模块的服务接口信息,则根据所述第二对接模块的服务接口信息,从所述路由控制模块获取所述第二对接模块的服务接口信息。
所述封装模块62用于将所述业务请求消息的数据模型从本地模型转化为归一模型,根据预设的统一通信系统协议对转化为归一模型的业务请求消息进行封装,向所述第二对接模块发送封装后的业务请求消息。
所述装置还包括:
业务响应消息接收模块,用于接收所述第二对接模块发送的业务响应消息,所述业务响应消息携带与所述业务请求消息对应的业务信息;
解封装模块,用于根据预设的统一通信协议对所述业务响应消息解封装,以获得所述业务信息。
所述装置还包括:
互联网协议地址判断模块,用于所述第一对接模块判断所述第一子系统的互联网协议地址是否发生变化;
更新消息发送模块,用于如果所述第一子系统的互联网协议地址发生变化,根据所述第一子系统的互联网协议地址生成更新后的控制接口信息和服务接口信息,向所述路由控制模块发送所述更新后的控制接口信息和服务接口信息。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对接装置,通过第一对接模块接收第一子系统发送的业务请求消息;所述第一对接模块根据预设的统一通信系统协议对所述业务请求消息进行封装,所述预设的统一通信协议为对接系统中任一对接模块与其他对接模块进行通信时遵守的协议;所述第一对接模块向第二对接模块发送所述封装后的业务请求消息,使得所述第二对接模块能够根据所述预设的统一通信协议对所述封装后的业务请求消息进行解封装,得到所述业务请求消息。采用本发明实施例中提供的技术方案,通过第一对接模块根据预设的统一通信系统协议对所述业务请求消息进行封装,实现了异构子系统间的直接通信,避免了异构子系统两两间的对接系统的开发,降低了系统耦合和开发工作量。
图7是本发明第七实施例中提供的一种系统示意图,参见图7,该系统至少包括上述实施例五中的系统对接装置和上述实施例六中的系统对接装置。为了便于区别两个对接装置,实施例五中的系统对接装置对应于路由控制模块,实施例六中的系统对接装置对应于系统对接模块。该系统中至少包括一个路由控制模块,用于保存并转发该对接系统各个对接模块的对接模块信息,该系统中包括N个子系统,N可以为3、4、5等,对此,本发明实施例不作限定。每个子系统对应配置一个对接模块,对接模块1与子系统1对应配置,对接模块2与子系统2对应配置,对接模块N与子系统N对应配置,该系统中的路由模块与对接模块、对接模块与对接模块间通过虚拟数据总线进行通信。
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实现上述实施例的全部或部分步骤可以通过硬件来完成,也可以通过程序来指令相关的硬件完成,所述的程序可以存储于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中,上述提到的存储介质可以是只读存储器,磁盘或光盘等。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并不用以限制本发明,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25)

1.一种对接方法,其特征在于,用于包括路由控制模块、对接模块和子系统的系统,所述子系统与所述对接模块一一对应,所述方法包括:
所述路由控制模块获取第一对接模块提供的第一对接模块注册信息,所述第一对接模块注册信息至少包括第一对接模块的控制接口信息和服务接口信息;
所述路由控制模块保存所述第一对接模块的控制接口信息,使得所述路由控制模块能够根据所述第一对接模块的控制接口信息与所述第一对接模块进行通信;
所述路由控制模块向至少一个对接模块发送所述第一对接模块的服务接口信息,使得所述至少一个对接模块能够根据所述第一对接模块的服务接口信息与所述第一对接模块进行通信。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
所述路由控制模块接收所述第一对接模块发送的注册信息更新消息,所述注册信息更新消息携带所述第一对接模块更新后的控制接口信息和服务接口信息;
所述路由控制模块根据所述接收到的注册信息更新消息,将保存的所述第一对接模块的控制接口信息替换为所述第一对接模块更新后的控制接口信息。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
所述路由控制模块向至少一个对接模块发送所述更新后的第一对接模块的服务接口信息,使得所述至少一个对接模块能够根据所述更新后的服务接口信息与所述第一对接模块进行通信。
4.根据权利要求1-3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
所述路由控制模块保存已注册的对接模块的服务接口信息,所述已注册的对接模块是指向所述路由控制模块提供了对接模块注册信息或者注册信息更新消息的对接模块。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
所述路由控制模块接收所述第一对接模块发送的服务接口查询请求消息,所述服务接口查询请求消息用于查询所述已注册的对接模块的服务接口信息;
所述路由控制模块根据所述服务接口查询请求消息,获取保存的所述已注册的对接模块的服务接口信息;
所述路由控制模块向所述第一对接模块发送所述已注册的对接模块的服务接口信息。
6.根据权利要求1-3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路由控制模块向至少一个对接模块发送所述服务接口信息之后,所述方法还包括:
所述路由控制模块判断在预设时长内是否接收到所述第一对接模块发送的测试信号;
如果所述路由控制模块在预设时长内未接收到所述第一对接模块发送的测试信号,所述路由控制模块向至少一个对接模块发送第一对接模块信息删除消息,使得所述至少一个对接模块能够根据所述第一对接模块信息删除消息,删除所述第一对接模块的服务接口信息。
7.一种对接方法,其特征在于,用于包括路由控制模块、对接模块和子系统的系统,所述子系统与所述对接模块一一对应所述方法包括:
第一对接模块获取第一应用端的业务请求消息;
所述第一对接模块根据预设的统一通信系统协议对所述业务请求消息进行封装,所述预设的统一通信协议为对接系统中任一对接模块与其他对接模块进行通信时遵守的协议;
所述第一对接模块向第二对接模块发送所述封装后的业务请求消息,使得所述第二对接模块能够根据所述预设的统一通信协议对所述封装后的业务请求消息进行解封装,得到所述业务请求消息。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业务请求消息携带所述第二对接模块的互联网协议地址;
在第一对接模块接收第一应用端发送的业务请求消息之后,所述方法还包括:所述第一对接模块根据所述第二对接模块的互联网协议地址,获取所述第二对接模块的服务接口信息;
则所述第一对接模块向第二对接模块发送所述封装后的业务请求消息包括:所述第一对接模块根据所述第二对接模块的服务接口信息,向第二对接模块发送所述封装后的业务请求消息。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对接模块根据所述第二对接模块的互联网协议地址,获取所述第二对接模块的服务接口信息包括:
所述第一对接模块根据所述第二对接模块的互联网协议地址,确定所述第一对接模块是否保存与所述第二对接模块的互联网协议地址对应的第二对接模块的服务接口信息;
如果所述第一对接模块中保存与所述第二对接模块的互联网协议地址对应的第二对接模块的服务接口信息,则获取保存的所述第二对接模块的服务接口信息;
如果所述第一对接模块中没有保存与所述第二对接模块的互联网协议地址对应的第二对接模块的服务接口信息,则根据所述第二对接模块的服务接口信息,从所述路由控制模块获取所述第二对接模块的服务接口信息。
10.根据权利要求7-9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对接模块根据预设的统一通信系统协议对所述业务请求消息进行封装包括:
所述第一对接模块将所述业务请求消息的数据模型从本地模型转化为归一模型,根据预设的统一通信系统协议对转化为归一模型的业务请求消息进行封装,向所述第二对接模块发送封装后的业务请求消息。
11.根据权利要求7-9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对接模块向第二对接模块发送所述封装后的业务请求消息之后,所述方法还包括:
所述第一对接模块接收所述第二对接模块发送的业务响应消息,所述业务响应消息携带与所述业务请求消息对应的业务信息;
所述第一对接模块根据预设的统一通信协议对所述业务响应消息解封装,以获得所述业务信息。
12.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
所述第一对接模块判断所述第一子系统的互联网协议地址是否发生变化;
如果所述第一子系统的互联网协议地址发生变化,所述第一对接模块根据所述第一子系统的互联网协议地址生成更新后的控制接口信息和服务接口信息;
所述第一对接模块向所述路由控制模块发送所述更新后的控制接口信息和服务接口信息。
13.一种对接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路由控制模块、对接模块和子系统的系统,所述子系统与所述对接模块一一对应,所述装置包括:
注册信息获取模块,用于获取第一对接模块提供的第一对接模块注册信息,所述第一对接模块注册信息至少包括第一对接模块的控制接口信息和服务接口信息;
存储模块,用于保存所述第一对接模块的控制接口信息,使得所述路由控制模块能够根据所述第一对接模块的控制接口信息与所述第一对接模块进行通信;
服务接口信息发送模块,用于向至少一个对接模块发送所述第一对接模块的服务接口信息,使得所述至少一个对接模块能够根据所述第一对接模块的服务接口信息与所述第一对接模块进行通信。
14.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装置还包括:
注册信息更新消息接收模块,用于接收所述第一对接模块发送的注册信息更新消息,所述注册信息更新消息携带所述第一对接模块更新后的控制接口信息和服务接口信息;
更新模块,用于根据所述接收到的注册信息更新消息,将保存的所述第一对接模块的控制接口信息替换为所述第一对接模块更新后的控制接口信息。
15.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服务接口信息发送模块,还用于向至少一个对接模块发送所述更新后的第一对接模块的服务接口信息,使得所述至少一个对接模块能够根据所述更新后的服务接口信息与所述第一对接模块进行通信。
16.根据权利要求13-15任一项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存储模块,还用于保存已注册的对接模块的服务接口信息,所述已注册的对接模块是指向所述路由控制模块提供了对接模块注册信息或者注册信息更新消息的对接模块。
17.根据权利要求16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装置还包括:
查询请求消息接收模块,用于接收所述第一对接模块发送的服务接口查询请求消息,所述服务接口查询请求消息用于查询所述已注册的对接模块的服务接口信息;
服务接口信息获取模块,用于所述路由控制模块根据所述服务接口查询请求消息,获取保存的所述已注册的对接模块的服务接口信息;
所述服务接口信息发送模块,还用于向所述第一对接模块发送所述已注册的对接模块的服务接口信息。
18.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装置还包括:
探测信息判断模块,用于所述路由控制模块判断在预设时长内是否接收到所述第一对接模块发送的探测信息;
对接模块信息删除消息发送模块,用于如果所述路由控制模块在预设时长内未接收到所述第一对接模块发送的探测信息,向至少一个对接模块发送第一对接模块信息删除消息,使得所述至少一个对接模块能够根据所述第一对接模块信息删除消息,删除所述第一对接模块的服务接口信息。
19.一种对接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路由控制模块、对接模块和子系统的系统,所述子系统与所述对接模块一一对应,所述装置包括:
业务请求消息接收模块,用于接收第一子系统发送的业务请求消息;
封装模块,用于根据预设的统一通信系统协议对所述业务请求消息进行封装,所述预设的统一通信协议为对接系统中任一对接模块与其他对接模块进行通信时遵守的协议;
业务请求消息发送模块,用于向第二对接模块发送所述封装后的业务请求消息,使得所述第二对接模块能够根据所述预设的统一通信协议对所述封装后的业务请求消息进行解封装,得到所述业务请求消息。
20.根据权利要求19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业务请求消息携带所述第二对接模块的互联网协议地址;
所述业务请求消息发送模块,包括:
服务接口信息获取单元,用于根据所述第二对接模块的互联网协议地址,获取所述第二对接模块的服务接口信息;
业务请求消息发送单元,用于根据所述第二对接模块的服务接口信息,向第二对接模块发送所述封装后的业务请求消息。
21.根据权利要求20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服务接口信息获取单元包括:
确定子单元,用于根据所述第二对接模块的互联网协议地址,确定所述第一对接模块是否保存与所述第二对接模块的互联网协议地址对应的第二对接模块的服务接口信息;
服务接口信息获取子单元,用于如果所述第一对接模块中保存与所述第二对接模块的互联网协议地址对应的第二对接模块的服务接口信息,则获取保存的所述第二对接模块的服务接口信息;
所述服务接口信息获取子单元,还用于如果所述第一对接模块中没有保存与所述第二对接模块的互联网协议地址对应的第二对接模块的服务接口信息,则根据所述第二对接模块的服务接口信息,从所述路由控制模块获取所述第二对接模块的服务接口信息。
22.根据权利要求19-21任一项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封装模块用于将所述业务请求消息的数据模型从本地模型转化为归一模型,根据预设的统一通信系统协议对转化为归一模型的业务请求消息进行封装,向所述第二对接模块发送封装后的业务请求消息。
23.根据权利要求19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装置还包括:
业务响应消息接收模块,用于接收所述第二对接模块发送的业务响应消息,所述业务响应消息携带与所述业务请求消息对应的业务信息;
解封装模块,用于根据预设的统一通信协议对所述业务响应消息解封装,以获得所述业务信息。
24.根据权利要求19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装置还包括:
互联网协议地址判断模块,用于所述第一对接模块判断所述第一子系统的互联网协议地址是否发生变化;
更新消息发送模块,用于如果所述第一子系统的互联网协议地址发生变化,根据所述第一子系统的互联网协议地址生成更新后的控制接口信息和服务接口信息,向所述路由控制模块发送所述更新后的控制接口信息和服务接口信息。
25.一种对接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系统至少包括上述权利要求13-18任一项所述的系统对接装置和上述权利要求19-24任一项所述的系统对接装置。
CN201310719025.2A 2013-12-20 2013-12-20 对接方法、装置和系统 Pending CN103685016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310719025.2A CN103685016A (zh) 2013-12-20 2013-12-20 对接方法、装置和系统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310719025.2A CN103685016A (zh) 2013-12-20 2013-12-20 对接方法、装置和系统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3685016A true CN103685016A (zh) 2014-03-26

Family

ID=5032137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310719025.2A Pending CN103685016A (zh) 2013-12-20 2013-12-20 对接方法、装置和系统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3685016A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6936638A (zh) * 2017-03-22 2017-07-07 北京安博通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对接方法及装置
CN108810151A (zh) * 2018-06-15 2018-11-13 恒生电子股份有限公司 多系统间的对接适配方法、装置及存储介质和电子设备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763622A (zh) * 2009-09-23 2010-06-30 易程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公用信息平台系统
CN102694739A (zh) * 2012-06-27 2012-09-26 北京华胜天成信息技术发展有限公司 一种异构路由协调系统及方法
CN102932431A (zh) * 2012-10-12 2013-02-13 宁夏电力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 一种基于消息路由的状态监测数据接口配置方法
CN102938731A (zh) * 2012-11-22 2013-02-20 北京锐易特软件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代理缓存适配模型的交换集成装置及方法

Patent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763622A (zh) * 2009-09-23 2010-06-30 易程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公用信息平台系统
CN102694739A (zh) * 2012-06-27 2012-09-26 北京华胜天成信息技术发展有限公司 一种异构路由协调系统及方法
CN102932431A (zh) * 2012-10-12 2013-02-13 宁夏电力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 一种基于消息路由的状态监测数据接口配置方法
CN102938731A (zh) * 2012-11-22 2013-02-20 北京锐易特软件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代理缓存适配模型的交换集成装置及方法

Cited B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6936638A (zh) * 2017-03-22 2017-07-07 北京安博通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对接方法及装置
CN106936638B (zh) * 2017-03-22 2020-11-03 北京安博通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对接方法及装置
CN108810151A (zh) * 2018-06-15 2018-11-13 恒生电子股份有限公司 多系统间的对接适配方法、装置及存储介质和电子设备
CN108810151B (zh) * 2018-06-15 2021-05-25 恒生电子股份有限公司 多系统间的对接适配方法、装置及存储介质和电子设备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5024855B (zh) 分布式集群管理系统和方法
US9444743B2 (en) Network system, switch and connected terminal detection method
US20150117458A1 (en) Location-based network routing
RU2661768C2 (ru) Способ воплощения arp, устройство коммутатора и модуль управления
US6717944B1 (en) System, device, and method for allocating virtual circuits in a communication network
KR20100021637A (ko) 최적의 dhcp 서버를 찾기 위한 라우터를 동적으로 구성하는 시스템 및 방법
CN101616029B (zh) 一种实现网络拓扑发现的方法及系统
CN104717081A (zh) 一种网关功能的实现方法及装置
CN107147580B (zh) 一种隧道建立的方法及通信系统
CN103139075B (zh) 一种报文传输方法和设备
CN104796344A (zh) 基于SDN实现报文转发的方法、系统、Openflow交换机及服务器
CN101621548A (zh) 基于对等连接系统的终端资源共享的实现方法及系统
CN103618801A (zh) 一种p2p资源共享的方法、设备及系统
CN101771604A (zh) 路由探测方法、系统以及中间路由装置
US20120243521A1 (en) Gateway device
CN104639497A (zh) 远程访问配置方法、远程访问方法、装置和系统
CN105187311A (zh) 一种报文转发方法及装置
US11316745B2 (en) Modular communication system
CN103685016A (zh) 对接方法、装置和系统
CN105812495B (zh) 报文转发方法及设备
CN103957242A (zh) 一种ip虚拟化转换的物联网网关
US11523443B2 (en) Extraction, conversion, and transmission of user packet from encapsulated packet
CN102833161A (zh) 隧道负荷分担方法及装置
CN104639379A (zh) 测试代理方法及其装置
CN109150724B (zh) 一种通信方法和网卡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1403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