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3684604A - 射频信号收发装置及方法,自我监控光学传输装置及方法 - Google Patents
射频信号收发装置及方法,自我监控光学传输装置及方法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03684604A CN103684604A CN201310412315.2A CN201310412315A CN103684604A CN 103684604 A CN103684604 A CN 103684604A CN 201310412315 A CN201310412315 A CN 201310412315A CN 103684604 A CN103684604 A CN 103684604A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signal
- radio
- uplink
- analog
- downlink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Granted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B—TRANSMISSION
- H04B10/00—Transmission systems employing electromagnetic waves other than radio-waves, e.g. infrared, visible or ultraviolet light, or employing corpuscular radiation, e.g. quantum communication
- H04B10/11—Arrangements specific to free-space transmission, i.e. transmission through air or vacuum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B—TRANSMISSION
- H04B10/00—Transmission systems employing electromagnetic waves other than radio-waves, e.g. infrared, visible or ultraviolet light, or employing corpuscular radiation, e.g. quantum communication
- H04B10/07—Arrangements for monitoring or testing transmission systems; Arrangements for fault measurement of transmission systems
- H04B10/075—Arrangements for monitoring or testing transmission systems; Arrangements for fault measurement of transmission systems using an in-service signal
- H04B10/077—Arrangements for monitoring or testing transmission systems; Arrangements for fault measurement of transmission systems using an in-service signal using a supervisory or additional signal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B—TRANSMISSION
- H04B10/00—Transmission systems employing electromagnetic waves other than radio-waves, e.g. infrared, visible or ultraviolet light, or employing corpuscular radiation, e.g. quantum communication
- H04B10/07—Arrangements for monitoring or testing transmission systems; Arrangements for fault measurement of transmission systems
- H04B10/075—Arrangements for monitoring or testing transmission systems; Arrangements for fault measurement of transmission systems using an in-service signal
- H04B10/077—Arrangements for monitoring or testing transmission systems; Arrangements for fault measurement of transmission systems using an in-service signal using a supervisory or additional signal
- H04B10/0773—Network aspects, e.g. central monitoring of transmission parameters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B—TRANSMISSION
- H04B10/00—Transmission systems employing electromagnetic waves other than radio-waves, e.g. infrared, visible or ultraviolet light, or employing corpuscular radiation, e.g. quantum communication
- H04B10/25—Arrangements specific to fibre transmission
- H04B10/2575—Radio-over-fibre, e.g. radio frequency signal modulated onto an optical carrier
- H04B10/25752—Optical arrangements for wireless networks
- H04B10/25753—Distribution optical network, e.g. between a base station and a plurality of remote units
Landscapes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Electromagnetism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Optical Communication System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射频信号收发方法及其装置。所述方法经配置以供射频信号收发装置的无线电设备控制器(REC)在多个基带单元(BBU)与分别连接到多个远程无线电单元(RRU)的多个无线电设备(RE)之间交换无线电信号,且所述方法包含(但不限于)以下步骤:至少接收第一无线电下行链路信号;产生第一下行链路控制信号;至少根据所述第一下行链路控制信号将所述第一无线电下行链路信号调制成处于第一频率的第一模拟下行链路信号;将所述第一模拟下行链路信号以及所述第一下行链路控制信号多路复用成集成的模拟下行链路信号;将所述集成的模拟下行链路信号转换成光学下行链路信号;以及发送所述光学下行链路信号。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射频信号收发装置及其方法,以及自我监控光学传输装置及其方法。
背景技术
例如通用公共无线电接口(Common Public Radio Interface,CPRI)或开放基站架构协议(Open Base Station Standard Initiative,OBSAI)等无线电接口将无线基站中的无线电设备控制装置(radio equipment control,REC)与无线电设备(radio equipment,RE)之间的协议接口标准化,这允许基站的基带单元(Baseband Unit,BBU)与远程无线电单元(Remote Radio Unit,RRU)可分离,以使得系统能力和灵活性可因此得到改进。然而,这些协议的主要缺点之一为带宽效率。举例来说,CPRI消耗超过9千兆赫的带宽来发送/接收24个信道的3.84兆赫W-CDMA信令,将预见且可预见当基站的无线通信系统使MIMO机制演进或基站的无线通信系统演化成4G或4G以外的规范时,频谱将不敷使用。
发明内容
因此,射频信号收发方法将经配置以供射频信号收发装置的无线电设备控制器(REC)在多个基带单元(BBU)与分别连接到多个远程无线电单元(RRU)的多个无线电设备(RE)之间交换射频信号,且所述方法将包含(但不限于)以下步骤:至少接收第一无线电下行链路信号;产生第一下行链路控制信号;至少根据所述第一下行链路控制信号将所述第一无线电下行链路信号调制成处于第一频率的第一模拟下行链路信号;
将所述第一模拟下行链路信号以及所述第一下行链路控制信号多路复用成集成的模拟下行链路信号;将所述集成的模拟下行链路信号转换成光学下行链路信号;以及发送所述光学下行链路信号。
在本揭露的示范性实施例中的一者中,射频信号收发方法将经配置以供射频信号收发装置的无线电设备(RE)在无线电设备控制器(REC)与远程无线电单元(RRU)之间交换射频信号,其中REC连接到基带单元(BBU),所述方法将包含(但不限于)以下步骤:从所述REC接收第一光学下行链路信号;将所述第一光学下行链路信号转换成第一集成的模拟下行链路信号;从所述第一集成的模拟下行链路信号导出第一下行链路控制信号,且根据所述第一下行链路控制信号从所述第一集成的模拟下行链路信号导出第一模拟下行链路信号,其中所述第一模拟下行链路信号处于第一频率;将所述第一模拟下行链路信号解调为第一无线电下行链路信号;以及发送所述第一无线电下行链路信号。
在本揭露的示范性实施例中的一者中,射频信号收发装置将包含(但不限于)无线电设备控制器(REC)以及多个无线电设备(RE)。所述RE连接到所述REC,其中所述RE至少包括第一RE以及第二RE。所述REC至少接收第一无线电下行链路信号;产生第一下行链路控制信号;根据所述第一下行链路控制信号将所述第一无线电下行链路信号调制成处于第一频率的第一模拟下行链路信号;将所述第一模拟下行链路信号以及所述第一下行链路控制信号多路复用成第一集成的模拟下行链路信号;将所述第一集成的模拟下行链路信号转换成光学下行链路信号;以及将所述光学下行链路信号发送到所述RE。
因此,本揭露提出一种自我监控光学传输装置及其方法。在本揭露的示范性实施例中的一者中,自我监控光学传输装置将经配置以用于自我监控以及自我调整,且自我监控光学传输装置可包含主传输端。所述主传输端将包含(但不限于):向量信号产生器(vector signal generator,VSG)、主电/光转换器(electric-to-optical converter,E/O)、主光/电转换器(optical-to-electric converter,O/E)、向量信号分析器(vector signal analyzer,VSA)以及主控制单元。所述VSG将经配置以产生测试信号。所述主E/O将耦接到所述VSG,且将经配置以将所述测试信号组合到集成的模拟下行链路信号中且将所述集成的模拟下行链路信号转换成光学下行链路信号。所述主O/E将经配置以接收光学上行链路信号,将所述光学上行链路信号转换成集成的模拟上行链路信号,且从所述集成的模拟上行链路信号分离所述测试信号。所述向量信号分析器(VSA)将耦接到所述主O/E,且将经配置以分析所述测试信号以产生测试结果,其中所述测试结果包括错误向量幅度(error vector magnitude,EVM)值。所述主控制单元耦接到所述主E/O、所述主O/E、所述VSG以及所述VSA,接收所述测试结果,且根据所述测试结果而调整所述主E/O以及所述主O/E的增益调整(GainAdjustment,GA)值和驱动电流。且从属端可包含(但不限于):从属O/E、从属E/O、分离器、组合器以及从属控制单元。所述从属O/E将耦接到所述主E/O,将接收所述光学下行链路信号且将所述光学下行链路信号转换成所述集成的模拟下行链路信号。所述从属E/O将耦接到所述从属O/E,将会将所述集成的模拟上行链路信号转换成所述光学上行链路信号。所述分离器将耦接到所述从属O/E,将从所述集成的模拟下行链路信号分离所述测试信号。所述组合器将耦接到所述从属E/O,将会将所述测试信号组合到所述集成的模拟上行链路信号中。且所述从属控制单元将耦接到所述从属O/E、所述从属E/O、所述分离器以及所述组合器,将根据所述测试结果经由在所述主控制单元与所述从属控制单元之间交换的所述主控制信号以及从属控制信号通过增益调整(GA)值来调整所述从属E/O的输入电平和驱动电流以及所述从属O/E的输出电平和驱动电流。
在本揭露的示范性实施例中的一者中,所述自我监控光学传输方法将经配置以供光学传输装置的主传输端进行自我监控以及自我调整。所述自我监控光学传输方法将包含(但不限于)以下步骤:在主端产生测试信号;在所述主端将所述测试信号组合到集成的模拟下行链路信号中且将所述集成的模拟下行链路信号转换成光学下行链路信号;在从属端将所述光学下行链路信号转换成所述集成的模拟下行链路信号,从所述集成的模拟下行链路信号导出所述测试信号,将所述测试信号组合到集成的模拟上行链路信号中,且将所述集成的模拟上行链路信号转换成光学上行链路信号;接收所述光学上行链路信号;将所述光学上行链路信号转换成所述集成的模拟上行链路信号,且从所述集成的模拟上行链路信号分离所述测试信号;分析所述测试信号以产生测试结果,其中所述测试结果包括错误向量幅度(EVM)值;以及经由根据所述测试结果产生主控制信号以及从属控制信号而调整所述主端以及所述从属端处的多个E/O的输入电平和驱动电流以及O/E的输出电平和驱动电流。
附图说明
图1为说明根据示范性实施例中的一者的包含射频信号收发装置的基站的示意图。
图2A为根据示范性实施例中的一者的集成的模拟下行链路信号的频谱图。
图2B为根据示范性实施例中的一者的集成的模拟下行链路信号的频谱图。
图3A为说明根据示范性实施例中的一者的REC的前端电路的示意图。
图3B为说明根据示范性实施例中的一者的REC的前端电路的示意图。
图4A和图4B为说明根据示范性实施例中的两个不同实施例的RE的前端电路的示意图。
图5为说明根据示范性实施例中的一者的自我监控光学传输装置的示意图。
图6为说明根据示范性实施例中的一者的自我监控光学传输方法的流程图。
图7为说明根据示范性实施例中的一者的自我监控光学传输方法的流程图。
图8为说明于量测的O/E和E/O之中对应于不同的驱动电流的动态范围的曲线图。
图9为说明根据示范性实施例中的一者的自我监控光学传输方法中的自我诊断过程的流程图。
图10为说明根据示范性实施例中的一者的自我监控光学传输装置的示意图。
图11为说明根据示范性实施例中的一者的射频信号收发方法的流程图。
图12为说明根据示范性实施例中的一者的射频信号收发方法的流程图。
【主要元件标号说明】
10:基站
30、31:前端电路
50:自我监控光学传输装置
101~10n:基带单元(BBU)
110:射频信号收发装置
120:无线电设备控制器(REC)
122:多路复用器(MUX)
123:REC电/光转换器(E/O)
124:REC光/电转换器(O/E)
125:解多路复用器(DEMUX)
126:主控制单元
131~13n:无线电设备(RE)
141~14n:远程无线电单元(RRU)
310:调制器
311:数/模转换器(DAC)
312:增益调整单元(GA)
313:上变频器
314:带通滤波器(BPF)
320:解调器
321:模/数转换器(ADC)
322:增益调整单元(GA)
323:下变频器
324:带通滤波器(BPF)
330:双工器
340:增益调整单元(GA)
341:带通滤波器(BPF)
342:混频器
343:带通滤波器(BPF)
350:增益调整单元(GA)
351:带通滤波器(BPF)
352:混频器
353:带通滤波器(BPF)
401:解调器
402:模/数转换器(ADC)
403:增益调整单元(GA)
404:带通滤波器(BPF)
411:调制器
412:数/模转换器(DAC)
413:增益调整单元(GA)
414:带通滤波器(BPF)
421:分裂器
422:增益补偿器
431:增益补偿器
432:组合器
441:增益调整单元(GA)
442:带通滤波器(BPF)
451:增益调整单元(GA)
452:带通滤波器(BPF)
500:主传输端
501:向量信号产生器
502:主电/光转换器(E/O)
503:主光/电转换器(O/E)
504:向量信号分析器(VSA)
505:主控制单元
510:从属传输端
511:从属光/电转换器(O/E)
512:从属电/光转换器(E/O)
513:从属控制单元
521:波分多路复用传输器(WDM TX)
522:波分多路复用接收器(WDM RX)
523:光学双工器
531:波分多路复用接收器(WDM RX)
532:波分多路复用传输器(WDM TX)
533:光学双工器
540:光纤
1211~121n:前端电路
1331、1332:光/电转换器(O/E)
1333、1334:电/光转换器(E/O)
1335:无线电前端电路
1336:从属控制单元
ADS:模拟下行链路信号
AS1~ASn:模拟下行链路信号
AS2:模拟下行链路信号
AUS:模拟上行链路信号
CS1~CSn:下行链路控制信号
f1~fn:频率
HCS:混合控制信号
RDS:无线电下行链路信号
RUS:无线电上行链路信号
S601~607、S701~S706、S801~S806、S1001~S1006、S1101~S1105:步骤
具体实施方式
用于本申请案的所揭露实施例的详细描述中的元件、动作或指令不应解释为对本揭露而言为绝对关键或必要的,除非明确地如此描述。而且,如本文中所使用,用词“一”可包含一个以上项目。如果希望仅一个项目,那么将使用术语“单一”或类似语言。此外,如本文中所使用,在多个项目和/或多个项目种类的列表之前的术语“中的任一者”希望包含所述项目和/或项目种类个别地或结合其它项目和/或其它项目种类“中的任一者”、“中的任何组合”、“中的任何多个”和/或“中的多个的任何组合”。另外,如本文中所使用,术语“集合”希望包含任何数量个项目,包含零个。另外,如本文中所使用,术语“数量”希望包含任何数量,包含零。
在本揭露中,3GPP类的关键词或用语仅用作实例以呈现根据本揭露的发明概念;然而,本揭露中呈现的相同概念可由所属领域的技术人员应用于任何其它系统,例如IEEE802.11、IEEE802.16、WiMAX等等。因此,在本揭露中,术语“基站”可为(例如)演进型节点B或eNodeB、节点B、基站收发系统(base transceiver system,BTS)、接入点、家庭基站、中继站、扩散器、转发器、中间节点、中间的和/或基于卫星的通信基站等等。
图1为说明根据示范性实施例中的一者的包含射频信号收发装置的基站的示意图。参看图1,在基站10中,射频信号收发装置110可称作射频信号接口,其将在基带单元(BBU)101到10n与远程无线电单元(RRU)141到14n之间交换射频信号。在示范性实施例中的一者中,射频信号收发装置110将包含(但不限于)无线电设备控制器(REC)120以及无线电设备(RE)131到13n。可在射频收发装置110中交换的射频信号可归纳为两条路径:下行链路路径以及上行链路路径。将首先描述在下行链路路径上传输的信号以及相关配置,且接着将在稍后描述中描述在上行链路路径上传输的信号以及相关配置。
在下行链路路径上传输信号的方面中,无线电设备控制器(REC)120将经配置以从BBU101到10n接收无线电下行链路信号,且REC120将分别将所述无线电下行链路信号调制成处于多个指定频率的模拟下行链路信号。REC120还会将所述模拟下行链路信号多路复用为集成的模拟下行链路信号,将所述集成的模拟下行链路信号转换成光学下行链路信号且通过光纤而发送所述光学下行链路信号。
RE131到13n将借助光纤而耦接到REC120,在此示范性实施例中,RE131到13n通过光纤与REC120串联连接且REC120与RE131到13n的连接关系可称作链结构,但在本揭露的其它实施例中,RE131到13n的部分将通过RE131到13n的另外部分连接到REC120,以使得REC120与RE131到13n之间的连接关系可称作星结构或树结构,而本揭露不限于此。
在此示范性实施例中,RE131到13n分别耦接到RRU(RRU141到14n)中的一者,且还分别对应于BBU101到10n中的一者。举例来说,RE131将耦接到RRU141,且可对应于BBU101,且RE132将耦接到RRU142,且可对应于BBU102。
在此示范性实施例中,RE131到13n将经配置以从REC120接收光学下行链路信号,分别转换光学下行链路信号以导出对应BBU(例如,BBU101到10n中的一者)的无线电下行链路信号,且将无线电下行链路信号发送到对应RRU(例如,RE131(第一RE)可导出对应于BBU101(第一BBU)的无线电下行链路信号且将下行链路无线电信号发送到RRU141(RRU中的第一RRU)。
在此示范性实施例中,REC120将包含(但不限于)前端电路1211到121n、多路复用器(MUX)122、REC电/光转换器(E/O)123、REC光/电转换器(O/E)124、解多路复用器(DEMUX)125以及主控制单元126,其中前端电路1211到121n、多路复用器(MUX)122、REC电/光转换器(E/O)123以及主控制单元126将经配置以在下行链路路径中使用。
主控制单元126将耦接到前端电路1211到121n以及MUX122。主控制单元126将会将指定频率的频率值指派给前端电路1211到121n中的每一者,以使得前端电路1211到121n可分别将无线电下行链路信号调制成处于指定频率的模拟下行链路信号。而且,主控制单元126将分别根据指定频率的频率值而产生下行链路控制信号,且将下行链路控制信号发送到MUX122。当MUX122接收这些下行链路控制信号时,MUX122将这些下行链路控制信号连同模拟下行链路信号一起多路复用成集成的模拟下行链路信号。在此示范性实施例中,前端电路1211到121n将分别耦接到BBU101到10n,且将经配置以从对应BBU101到10n接收无线电下行链路信号且分别将无线电下行链路信号调制成处于指定频率的模拟下行链路信号。MUX122将耦接到前端电路1211到121n,且将会将模拟下行链路信号多路复用成集成的模拟下行链路信号。在此示范性实施例中,MUX122将通过频分多路复用(frequency division multiplexing,FDM)、时分多路复用(time division multiplexing,TDM)、用于时分双工(time divisionduplex,TDD)和频分双工(frequency division duplex,FDD)两者的频分多路复用或用于双向多路复用(下行链路路径以及上行链路路径上的两个信号)的波分多路复用(wavelength division multiplexing)来将模拟下行链路信号多路复用成集成的模拟下行链路信号,但本揭露不限于此。
REC E/O123将耦接到MUX122以及RE131到13n(例如,通过连接到RE131到13n的光纤),且REC E/O123将会将集成的模拟下行链路信号转换成光学下行链路信号,且将光学下行链路信号发送到RE131到13n。
另一方面,RE131到13n可彼此相同。以RE133为实例,RE133将包含(但不限于)O/E1331到1332、E/O1333到1334、无线电前端电路1335以及从属控制单元1336。O/E将耦接到REC E/O123(例如,通过光纤和其它RE(例如,RE131到132)),且O/E1331将接收光学下行链路信号且将会将光学下行链路信号转换成集成的模拟下行链路信号。无线电前端电路1335将耦接到O/E1331以及RRU143,且将从集成的模拟下行链路信号导出模拟下行链路信号(其可对应于REC120的前端电路1213)。且无线电前端电路1335可将模拟下行链路信号解调为无线电下行链路信号(其可对应于BBU103),且将无线电下行链路信号发送到RRU143。另一方面,无线电前端电路1335亦可从RRU143接收无线电上行链路信号,调制所述的无线电上行链路信号成处于第一频率的模拟上行链路信号,并响应于下行链路控制信号而产生上行链路控制信号。然后,无线电前端电路1335亦可从O/E1332接收一集成的模拟上行链路信号(可能由O/E1332自光学上行链路信号转换而成)。无线电前端电路1335则可将模拟上行链路信号、模拟上行链路控制信号、以及集成的模拟上行链路信号多路复用成另一个集成的模拟上行链路信号(即,组合而成的集成的模拟上行链路信号)。如此,E/O1334便可转换组合而成的集成的模拟上行链路信号为光学上行链路信号,并且透过其它的RE(例如,RE131、132)传送此光学上行链路信号至REC120。
从属控制单元1336可耦接到无线电前端电路1335,且可从集成的模拟下行链路信号提取对应于REC120的前端电路1213的下行链路控制信号。从属控制单元1336可根据从集成的模拟下行链路信号提取的下行链路控制信号而产生控制消息,且将控制消息发送到无线电前端电路1335。本文中,控制消息可包含(但不限于)对应于REC120的前端电路1213的模拟下行链路信号的指定频率,以使得根据第一控制消息,无线电前端电路1335可从集成的模拟下行链路信号导出对应于REC120的前端电路1213的模拟下行链路信号。
应注意,由主控制单元126产生的下行链路控制信号可包含供从属控制单元1336应用的其它信息。举例来说,从属控制单元1336还可响应于下行链路控制信号而产生上行链路控制信号且将上行链路控制信号发送回到主控制单元126(例如,可与将在稍后揭露内容中描述的集成的模拟上行链路信号组合),从REC120到RE132往返延迟(round trip delay)可得以估计且集成的模拟下行链路信号的链路增益、光学下行链路信号的输入电平的动态范围以及其它系数可通过在主控制单元126与从属控制单元(例如,从属控制单元1336)之间交换下行链路控制信号以及上行链路控制信号来调整,以使得信号同步以及增益恢复可由从属控制单元1335实现且链路性能可因此改变。
此外,在此示范性实施例中,E/O1333将耦接到无线电前端电路1335以及从属控制单元1336,且将接收集成的模拟下行链路信号且再次将集成的模拟下行链路信号转换成光学下行链路信号,以使得光学下行链路信号可发送到其余RE(例如,RE13n)。另外,从属控制单元1336还可控制无线电前端电路1335以根据链路增益来恢复量值损失,所述链路增益是从提取自发送到E/O1333之前的集成的模拟下行链路信号的对应下行链路控制信号估计的。
图2A为根据示范性实施例中的一者的集成的模拟下行链路信号的频谱图。参看图1和图2A,在此示范性实施例中,集成的模拟下行链路信号可包含(但不限于)如图2A所示的模拟下行链路信号AS1到ASn以及下行链路控制信号CS1到CSn。前端电路1211可从BBU101接收第一无线电下行链路信号,且将无线电下行链路信号调制成处于第一频率f1(由主控制单元126指派的指定频率中的一者)的第一模拟下行链路信号AS1,等等,第n前端电路121n也可从BBU101接收第n无线电下行链路信号,且将第n无线电下行链路信号调制成处于第n频率fn的第n模拟下行链路信号ASn。如图2A所示,模拟下行链路信号AS1到ASn所处的指定频率fl到fn将彼此相隔某一距离,以使得模拟下行链路信号AS1到ASn将不会彼此重叠或干扰。
而且,主控制单元126在对应模拟下行链路信号附近分别产生具有中心频率(或可称作控制频率)的下行链路控制信号CS1到CSn,举例来说,下行链路控制信号CS1将在模拟下行链路信号AS1附近,下行链路控制信号CS2将在模拟下行链路信号AS2附近,等等,但本揭露不限制下行链路控制信号CS1到CSn在频谱上的放置或下行链路控制信号CS1到CSn的实施类型。
图2B为根据示范性实施例中的一者的集成的模拟下行链路信号的频谱图。与图2A所示的示范性实施例相比,图2B所示的示范性实施例中的主控制单元126在将下行链路控制信号CS1到CSn发送到MUX122以待组合到集成的模拟下行链路信号中之前进一步将下行链路控制信号CS1到CSn集成到一个混合控制信号HCS中。如图2B所示,混合控制信号HCS可放置在远离模拟下行链路信号AS1到ASn(例如,带外频率)的某一频率(控制频率)处,以便降低带宽使用率以及干扰模拟下行链路信号AS1到ASn的可能性。然而,在此示范性实施例中,混合控制信号HCS可需要按某一格式产生,或射频收发装置110可使REC120与RE131到13n之间的某些通信协议演进,以使得RE131到13n可辨识混合控制信号HCS的内容且从处于控制频率的混合控制信号HCS提取对应内容。应注意的是,在图2A或图2B所示实施例中,模拟上行链路信号与上行链路控制信号的频谱与模拟下行链路信号与下行链路控制信号的频谱相同。然而在本揭露的一些其它的实施例中,在同个射频收发装置中,模拟上行链路信号与上行链路控制信号的频谱则可被设置为不同于模拟下行链路信号与下行链路控制信号的频谱,但本揭露并不限定上述的设置。
参看图1,在上行链路路径上发送信号的方面中,RE1331的无线电前端电路可从RRU143接收无线电上行链路信号,无线电前端电路1335可将无线电上行链路信号调制成与模拟下行链路信号处于相同的指定频率的模拟上行链路信号。而且,从属控制单元1336将响应于下行链路控制信号而产生上行链路控制信号,其中上行链路控制信号可位于与下行链路控制信号相同的频率处,且可包含例如模拟上行链路信号的频率、链路增益、用于估计单程延迟的时戳以及链路性能等信息。同时,RE133的O/E1332可从其它RE(例如,RE13n)接收光学上行链路信号,且O/E1332可将光学上行链路信号转换成集成的模拟上行链路信号,其中集成的模拟上行链路信号可包含来自RE(例如,RE134到13n)中的一些的处于指定频率的其它模拟上行链路信号以及其它上行链路控制信号。可耦接到O/E1332、E/O1334以及无线电前端电路1335的RE133的组合器(未图示)将会将模拟上行链路信号与上行链路控制信号组合到集成的上行链路信号中,且将集成的上行链路信号发送到E/O1334。E/O1334将通过光纤而耦接组合器以及REC O/E124,且E/O1334将会将集成的模拟上行链路信号转换成光学上行链路信号,且将光学上行链路信号发送到REC O/E124。
将耦接到连接到RE131到13n的光纤的REC O/E124将通过光纤而接收光学上行链路信号,且REC O/E124将会将光学上行链路信号转换成集成的模拟上行链路信号。解多路复用器(DEMUX)125将耦接到REC O/E以及前端电路1211到121n,且将会将集成的模拟上行链路信号分别解多路复用成处于对应于RE131到13n的指定频率的模拟上行链路信号以及对应于模拟上行链路信号的上行链路控制信号。DEMUX125将会将上行链路控制信号发送到主控制单元126,且主控制单元126将控制DEMUX125以将模拟上行链路信号分别发送到对应前端电路1211到121n,但基本上,由于指定频率将与对应于相同RE131到13n(或前端电路1211到121n)的模拟下行链路信号相同,因此DEMUX125可将模拟上行链路信号分别发送到对应前端电路1211到121n。当前端电路1211到121n分别接收到对应模拟上行链路信号时,前端电路1211到121n可分别将模拟上行链路信号解调为无线电上行链路信号且将第一无线电上行链路信号发送到对应(或耦接的)BBU101到10n。
应注意,在此示范性实施例中的指定频率(在本揭露中也称作“控制频率”)可被指派在中间频率(intermediate frequency,IF)处。在BBU101到10n与REC120的前端电路1211到121n之间(以及在RE131到13n与RRU141到14n之间)发送的无线电下行链路信号以及无线电上行链路信号可为射频信号(例如,中心频率为2.5千兆赫或5千兆赫)、具有同相路径信号以及正交路径信号(IQ信号)的射频信号、中间频率信号等。而且,在本揭露的不同实施例中,无线电下行链路信号以及无线电上行链路信号可为数字信号或模拟信号,且响应于无线电下行链路信号以及无线电上行链路信号是数字信号还是模拟信号,前端电路1211到121n的配置以及无线电前端电路(例如,RE133的无线电前端电路1335)将不同。
图3A为说明根据示范性实施例中的一者的REC的前端电路的示意图。参看图3A,在此示范性实施例中,无线电下行链路信号RDS以及无线电上行链路信号RUS为数字信号。前端电路30可包含(但不限于)调制器310、解调器320、数/模转换器(Digital-to-Analog Converter,DAC)311、模/数转换器(Analog-to-Digital Converter,ADC)321、增益调整单元(GA)312和322、上变频器313、下变频器323以及带通滤波器(bandpass filter,BPF)314和324。
在下行链路路径上,调制器可接收无线电下行链路信号RDS且将其调制成基带数字信号。DAC311可从调制器310接收基带数字信号且将基带数字信号转换成基带模拟信号。通过由GA312进行的增益调整,上变频器313可接收基带模拟信号且将其上变频为处于指定频率(其在此示范性实施例中为中间频率)的模拟下行链路信号ADS,且通过BPF314而发送模拟下行链路信号ADS。
在上行链路路径上,下变频器323可通过BPF324而接收模拟上行链路信号AUS,且将模拟上行链路信号AUS下变频为基带模拟信号。通过GA322由进行的增益调整,ADC321可接收基带模拟信号且将基带模拟信号转换成基带数字信号。且接着解调器320将接收基带数字信号且将其解调为无线电上行链路信号。
图3B为说明根据示范性实施例中的一者的REC的前端电路的示意图。在图3B所示的示范性实施例中,无线电下行链路信号以及无线电上行链路信号为模拟信号。因此,与图3A所示的示范性实施例相比,ADC以及DAC的设置是被省略的,且前端电路31可通过混频器342(或混频器352)简单地将无线电下行链路信号下变频(或将模拟上行链路信号上变频)为模拟下行链路信号ADS(或无线电上行链路信号RUS)。
图4A和图4B为说明根据示范性实施例中的两个不同实施例的RE的无线电前端电路的示意图。与图3A和图3B所示的示范性实施例相同,在图4A所示的示范性实施例中,无线电下行链路信号以及无线电上行链路信号为数字信号,且在图4B所示的示范性实施例中,无线电下行链路信号以及无线电上行链路信号为模拟信号。参看图4A和图4B,图4A和图4B所示的示范性实施例之间的不同处在于,在图4A所示的示范性实施例中配置了ADC402以及DAC412。应注意,在图4B所示的示范性实施例中,可在连接到RE的RRU中下变频(上变频)无线电下行链路信号(以及无线电上行链路信号)。而且,在这两个示范性实施例中,分离器421从集成的下行链路信号分离出模拟下行链路信号,且组合器432将模拟上行链路信号组合到集成的上行链路信号中。
在此示范性实施例中,由分离器421进行的分离以及由组合器432进行的组合可通过信号切换或信号耦接机制来实施。且应注意,在由分离器421进行的分离之后的集成的模拟下行链路信号可为相同的集成的模拟下行链路信号,或与原始的集成的模拟下行链路信号不同的替代的集成的模拟下行链路信号。举例来说,在由第一RE(例如,图1中的RE131)的前端电路进行的分离之后的集成的模拟下行链路信号可仅包含除在第一RE(例如,图1中的RE131)中分离出的第一模拟下行链路信号的信号分量之外的对应于其余RE(例如,RE132到13n)的模拟下行链路信号的信号分量,且相同情况可应用于其余RE,但本揭露不限于此。
此外,由于模拟信号的量值容易在发送期间衰减,因此增益补偿器422和431可经配置以补偿分离出模拟下行链路信号之后的集成的模拟下行链路信号以及组合模拟上行链路信号之后的集成的上行链路信号。
应注意,即使RE131到13n将彼此相同,但RE131到13n中的一些将因为收发装置120中的RE的配置而稍有不同。以RE13n为实例,由于RE13n处于RE131到13n的结构的末尾,因此可省略用于继续将光学信号(光学下行链路/上行链路信号)发送到下一RE/从下一RE接收光学信号(光学下行链路/上行链路信号)的E/O和O/E。在此情况下,可省略RE13n中的下行链路路径的增益补偿器(例如,图4A到图4B所示的增益补偿器)。而且,由于相同原因,也可省略RE13n中的上行链路路径的组合器以及增益补偿器(例如,图4A到图4B所示的组合器432以及增益补偿器431)。RE13n中的无线电前端电路可简单地将从RRU14n接收的无线电上行链路信号调制成模拟上行链路信号,将模拟上行链路信号以及上行链路控制信号(其可从RE13n的从属控制单元接收)多路复用成集成的模拟上行链路信号,且将集成的模拟上行链路信号发送到前一RE(例如,RE13(n-1))。
在本揭露的示范性实施例中的一者中,可监控光学传输(例如,从REC E/O123到RE的O/E中的一者,以及从E/O中的一者到REC O/E124)上的误差向量幅度(EVM)值,且可响应于EVM值的改变而立即调整传输质量。
图5为说明根据示范性实施例中的一者的自我监控光学传输装置的示意图。自我监控光学传输装置可经配置以用于光学传输的自我监控以及自我调整,且可集成到图1所示的示范性实施例中的射频信号收发装置10中。参看图5,自我监控光学传输装置50可包含主传输端500以及从属传输端510,其中主传输端可与图1所示的REC120集成且从属传输端可与RE131到13n中的任一者集成。
本文中,主传输端500可包含(但不限于)向量信号产生器501、主E/O502(可称作图1中的主E/O123)、主O/E503(可称作图1中的主O/E124)、向量信号分析器(VSA)504以及主控制单元505(可称作图1中的主控制单元126)。从属传输端510可包含(但不限于)从属O/E511(可称作图1中的RE133的O/E1331)、从属E/O512(可称作图1中的RE133的E/O1334)以及从属控制单元513(可称作图1中的RE133的从属控制单元1336)。
VSG501可由主控制单元505控制,且可产生测试信号(或在不同时间帧的多个测试信号)。主E/O502将耦接到VSG501,且将会将测试信号组合到集成的模拟下行链路信号(其可从图1中的MUX122接收)中且将集成的模拟下行链路信号转换成光学下行链路信号。
从属O/E511将通过光纤而耦接到主E/O502,且将接收光学下行链路信号且将其转换成集成的模拟下行链路信号。从属O/E511将接着从集成的模拟下行链路信号分离测试信号。从属E/O512将耦接到从属O/E511,且将会将测试信号组合到集成的模拟上行链路信号(其可从同一RE133的O/E1332接收)中,且从属E/O512将会将集成的模拟上行链路信号转换成光学上行链路信号。在此示范性实施例中,从属E/O512将通过切换或耦接将测试信号组合到集成的模拟上行链路信号中,但本发明不限于此。
主O/E503将通过光纤而接收光学上行链路信号,且将会将光学上行链路信号转换成集成的模拟上行链路信号,且从集成的模拟上行链路信号分离测试信号。VSA504将耦接到主O/E503,且将分析测试信号以产生测试结果,其中测试结果包括误差向量幅度(EVM)值,所述EVM值对应于主传输端500与从属传输端之间的连接质量。
主控制单元505将耦接到主E/O502、主O/E503、VSG501以及VSA504。主控制单元505将接收测试结果,且经由根据测试结果产生主控制信号以及从属控制信号来调整主E/O502、主O/E503、从属O/E511以及从属E/O512的增益调整(GA)值以及驱动电流(其可对应于输入偏流)。本文中,GA值对应于主E/O502以及从属E/O512的输入电平,且还对应于主O/E503以及从属O/E511的输出电平。
本揭露还提供自我监控光学传输方法,其中所述方法将经配置以供光学传输装置的主传输端进行自我监控以及自我调整。图6为说明根据示范性实施例中的一者的自我监控光学传输方法的流程图。参看图6,自我监控光学传输方法将包含(但不限于)以下步骤:首先,在步骤S601处,在主端产生测试信号;接着,在步骤S602处,将测试信号组合到集成的模拟下行链路信号中且将集成的模拟下行链路信号转换成光学下行链路信号;接着,在步骤S603处,在从属端将光学下行链路信号转换成集成的模拟下行链路信号,从集成的模拟下行链路信号导出测试信号,将测试信号组合到集成的模拟上行链路信号中,且将集成的模拟上行链路信号转换成光学上行链路信号;而且在步骤S604处,接收光学上行链路信号;在步骤S605处,在主端将光学上行链路信号转换成集成的模拟上行链路信号且从集成的模拟上行链路信号分离测试信号;接着在步骤S606处,分析测试信号以产生测试结果,其中测试结果包括误差向量幅度(EVM)值;以及接着在步骤S607处,调整主端以及从属端处的多个E/O的多个GA值和驱动电流以及O/E的输出电平和驱动电流。GA值对应于主端以及从属端两者处的E/O的输入电平,且还对应于主端以及从属端两者处的O/E的输出电平。本文中,主控制信号以及从属控制信号可组合或集成在下行链路控制信号或上行链路控制信号中。
图7为说明根据示范性实施例中的一者的自我监控光学传输方法的流程图,其可提供自我监控光学传输方法的详细实施方案。参看图5和图7,首先在步骤S701处,主控制单元505可控制VSG501以周期性地产生测试信号,以便从测试结果导出EVM值。在步骤S702处,主控制单元505可确定EVM值是否大于每次导出EVM时的幅度阈值。当EVM值小于幅度阈值时,其可表示当前连接质量可相当足以传输光学信号(例如,光学下行链路信号以及光学上行链路信号)而无任何错误或干扰,主控制单元505可通过周期性地控制VSG501以产生测试信号来持续监控EVM值的改变(步骤S701)。
当EVM值大于幅度阈值时(步骤S702,是),主控制单元505可执行自我诊断过程以产生更新的GA值、更新的驱动电流以及更新的EVM值(步骤S703)。且主控制单元505可再一次确定EVM值是否大于幅度阈值(步骤S704)。
如果更新的EVM值小于幅度阈值(步骤S704,否),而此可表示在自我诊断过程中进行的调整可足够适于传输光学信号而无错误或干扰,那么主控制单元505可存储更新的GA值以及更新的驱动电流(步骤S706),且主控制单元505可调整主E/O502和主O/E503的增益调整(GA)值以及驱动电流,且将进一步根据更新的GA值以及更新的驱动电流而产生用于从属控制单元513的从属控制信号,以使得从属控制单元513可调整从属O/E511和从属E/O512的增益调整(GA)值以及驱动电流。
而且如果更新的EVM值大于幅度阈值(步骤704,是),那么主控制单元505执行警示过程以向自我监控光学传输装置50的用户或管理员通知根据当前连接质量,光学信号将在光学传输期间因错误或干扰而中断(步骤S705)。
在实际操作中,驱动电流的选择可直接的对GA值的选择以及GA值所对应的EVM值产生影响。因此,执行自我诊断过程即是要为了获得具有最宽的操作信号强度范围(即,动态范围,对应于驱动电流的EVM曲线中低于一预设EVM值(例如图中所示的幅度阈值)的EVM曲线区间)的驱动电流以及其所对应的GA值(及O/E和E/O输入/输出电平)。
图8为说明于量测的O/E和E/O之中对应于不同的驱动电流的动态范围的曲线图。其中在图8所示的实施例为一单向的实施例,同样的判定方法可以相似的方式被应用于当VSG501以及VSA504位于同一端的双向实施例中。参看图8,对应于不同的驱动电流,EVM值与信号的输入/输出电平之间的关系可被表示成绘示于图8中的曲线C1到C4。例如,在本实施例中,曲线C1到C4分别对应于(E/O的驱动电流,O/E的驱动电流)分别为(2mA,3mA),(1mA,2mA),(3mA,2mA)以及(2mA,2mA)。如上所述对最大动态范围的定义,具有最大动态范围的驱动电流即为对应于曲线C1到C4中在预设阈值THRS下具有最大区间的曲线所对应的驱动电流。所以,如图8所示,对应于具有最小输入电平MIN_IL以及最大输入电频MAX_IL的最大动态范围(MAX_DRW)的曲线即为曲线C4。因此,在本实施例中,对应于曲线C4的驱动电流候选者(即为(E/O的驱动电流,O/E的驱动电流)等于(2mA,2mA)者)则可被选为更新的驱动电流。
一旦更新的驱动电流被选择,对应于更新的驱动电流的更新的GA值亦可被决定。例如,输入/输出电信号可能原始具有如图8所绘示的电平范围RF_IL(即,输入/输出电平可能于输入电平IL1至输入电平IL2之间变化),而此电平范围可能低于(或高于)对应于更新的驱动电流的最大动态范围。主控制单元则可利用GA值候选者调整输入电瓶至目前的电平范围RF_IL以与最大动态范围MAX_DRW重迭(更详细的说,调整输入/输出电平使得最低输入电平IL1与最高输入电平IL2可被包含于最大动态范围MAX_DRW之中)。一旦主控制单元利用GA值候选者之一调整输入/输出电平使得电平范围RF_IL重迭于最大动态范围MAX_DRW,主控制单元则设定此GA值候选者为更新的GA值。
图9为说明根据示范性实施例中的一者的自我监控光学传输方法中的自我诊断过程的流程图。实际上,驱动电流的选择可直接影响对GA值以及对应EVM值的选择。因此,通过执行自我诊断过程,可导出具有最长操作带宽(即,动态范围,EVM曲线的间隔对应于低于EVM值的预设值(例如,图7中的幅度阈值)的驱动电流)的驱动电流以及对应GA值(也是E/O和O/E的输入/输出电平)。参看图9,在步骤S801处,主控制单元505可设定GA候选者的集合以及驱动电流候选者的集合,其中GA候选者将为GA值的预设值的集合,且驱动电流候选者的集合将为驱动电流候选者的预设值的集合。在步骤S802处,主控制单元505可根据GA候选者的集合以及驱动电流候选者的集合而分别调整主E/O502、主O/E503、从属O/E511以及从属E/O512的GA值以及驱动电流(发送具有所设定GA值以及所设定驱动电流的从属控制信号)。且在步骤S803处,主控制单元505将控制VSG501以在每当主控制单元调整主E/O502、主O/E503、从属O/E511以及从属E/O512的GA值以及驱动电流时产生测试信号。
当对应于GA候选者与驱动电流候选者的所有组合的测试信号被VSA504接收到且对应于这些测试信号的所有测试结果被发送到主控制单元505(步骤S804,是)时,主控制单元505可分析对应于GA候选者的所述集合与驱动电流候选者的所述集合的所述测试信号的所述测试结果,以及选择驱动电流候选者中对应最大动态范围的驱动电流候选者作为更新的驱动电流,更新的GA值則亦可被選擇,以使得光学上行/下行链路信号的输入/輸出电平可被調整以符合所述被選擇的最大动态范围(经由上述的过程所得到的最大动态范围)(步骤S805)。這麼一來,主控制单元505可存储更新的GA值以及更新的驱动电流且可根据更新的GA值以及更新的驱动电流利用主控制信号以及从属控制信号来控制主E/O、主O/E、从属O/E以及从属E/O的輸入/輸出電平(步骤S806)。
图10为说明根据示范性实施例中的一者的自我监控光学传输装置的示意图。与图5所示的示范性实施例相比,图5所示的示范性实施例提供具有较多细节的实施方案。举例来说,光学下行链路信号在通过光纤540传输之前在波分多路复用传输器(WDM TX)521和光学双工器523中处理,且从属O/E511将在光学双工器533和波分多路复用接收器(WDM RX)531的处理之后从光纤540接收光学下行链路信号,且反之亦然。此外,主E/O502、主O/E503、从属O/E511以及从属E/O512分别包含(但不限于)增益调整单元、驱动电流单元(或是T型偏置器(Bias Tee))以及E/O转换单元(或O/E转换单元),以使得主控制单元505以及从属控制单元513可根据更新的GA值来直接控制主E/O502、主O/E503、从属O/E511以及从属E/O512的GA单元的GA值,且控制主E/O502、主O/E503、从属O/E511以及从属E/O512的驱动电流单元的驱动电流。甚者,GA单元中可能包括多个放大器以及步阶衰减器(step attenuator)被设置用以根据GA值或是更新的GA值调整输入/输出电平。通过调整主E/O502、主O/E503、从属O/E511以及从属E/O512的驱动电流以及输入/输出电平移位,电信号(例如,集成的模拟下行链路/上行链路信号)与光学信号(例如,光学下行链路/上行链路信号)可被调整成适于最大动态范围中,使得在信号传输时,最小的EVM值可被确保,主E/O502、主O/E503、从属O/E511以及从属E/O512的性能(即,链路性能)亦可被确保。
在本揭露中,射频信号收发方法将经配置以供射频信号收发装置的无线电设备控制器(REC)在多个基带单元(BBU)与分别连接到多个远程无线电单元(RRU)的多个无线电设备(RE)之间交换射频信号。图11为说明根据示范性实施例中的一者的射频信号收发方法的流程图。参看图11,所述方法将包含(但不限于)以下步骤:至少接收第一无线电下行链路信号(步骤S1001);产生第一下行链路控制信号(步骤S1002);至少根据第一下行链路控制信号将第一无线电下行链路信号调制成处于第一频率的第一模拟下行链路信号(步骤S1003);将第一模拟下行链路信号以及第一下行链路控制信号多路复用成集成的模拟下行链路信号(步骤S1004);将集成的模拟下行链路信号转换成光学下行链路信号(步骤S1005);以及发送光学下行链路信号(步骤S1006)。所述方法的详细实施方案可参考图1到图9所示的示范性实施例,此处将省略描述。
在本揭露中,射频信号收发方法将经配置以供射频信号收发装置的无线电设备(RE)在无线电设备控制器(REC)与远程无线电单元(RRU)之间交换射频信号,其中REC连接到基带单元(BBU)。图12为说明根据示范性实施例中的一者的射频信号收发方法的流程图。参看图12,所述方法将包含(但不限于)以下步骤:从REC接收第一光学下行链路信号(步骤S1101);将第一光学下行链路信号转换成第一集成的模拟下行链路信号(S1102);从第一集成的模拟下行链路信号导出第一下行链路控制信号,且根据第一下行链路控制信号从第一集成的模拟下行链路信号导出第一模拟下行链路信号,其中第一模拟下行链路信号处于第一频率(S1103);将第一模拟下行链路信号解调为第一无线电下行链路信号(S1104);以及发送第一无线电下行链路信号(S1005)。所述方法的详细实施方案可参考图1到图9所示的示范性实施例,此处将省略描述。
基于以上内容,在本揭露中,提供射频收发装置及其方法。所提出的射频收发装置可当在REC与RE之间交换无线电信号时将从BBU或RRU接收的无线电信号转换成处于不同频率的模拟中间频率信号,此可大幅改进光学传输的带宽使用率。举例来说,CPRI消耗超过9千兆赫的带宽来发送/接收24个信道的3.84兆赫W-CDMA信令,而所提出的装置将仅需要不到1千兆赫的带宽来发送/接收24个信道的3.84兆赫W-CDMA信令。另外,还提供可与上述射频收发装置集成的自我监控光学传输装置及其方法。在所提出的装置中,可监控光学传输的EVM值,且所述装置可自动调整E/O(O/E)的GA值以及驱动电流以使得光学传输的连接质量得以确保。
所属领域的技术人员将明白,在不脱离本揭露的范围或精神的情况下,可对所揭露实施例的结构进行各种修改和变化。鉴于以上内容,希望本揭露涵盖本揭露的修改和变化,只要所述修改和变化落入所附权利要求书和其等效物的范围内。
Claims (36)
1.一种射频信号收发方法,经配置以供射频信号收发装置的无线电设备控制器在多个基带单元与分别连接到多个远程无线电单元的多个无线电设备之间交换无线电信号,所述方法包括:
至少接收第一无线电下行链路信号;
产生第一下行链路控制信号;
至少根据所述第一下行链路控制信号将所述第一无线电下行链路信号调制成处于第一频率的第一模拟下行链路信号;
将所述第一模拟下行链路信号以及所述第一下行链路控制信号多路复用成集成的模拟下行链路信号;
将所述集成的模拟下行链路信号转换成光学下行链路信号;以及
发送所述光学下行链路信号。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射频信号收发方法,其中在所述将所述第一模拟下行链路信号以及所述第一控制信号多路复用成所述集成的模拟下行链路信号的步骤之前,所述射频信号收发方法更包括:
接收第二无线电下行链路信号;
产生第二下行链路控制信号;
根据所述第二下行链路控制信号将所述第二下行链路信号调制成处于第二频率的第二模拟下行链路信号;以及
所述将所述第一模拟下行链路信号以及所述第一控制信号多路复用成所述集成的模拟下行链路信号的步骤更包括:
将所述第一模拟下行链路信号、所述第一下行链路控制信号、所述第二模拟下行链路信号以及所述第二下行链路控制信号多路复用成所述集成的模拟下行链路信号。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射频信号收发方法,其中所述方法更包括:
接收光学上行链路信号;
将所述光学上行链路信号转换成集成的模拟上行链路信号;
将所述集成的模拟上行链路信号解多路复用成第一上行链路控制信号、第二上行链路控制信号、处于所述第一频率的第一模拟上行链路信号以及处于所述第二频率的第二模拟上行链路信号;
分别将所述第一模拟上行链路信号以及所述第二模拟上行链路信号解调为第一无线电上行链路信号以及第二无线电上行链路信号;
分别分析所述第一上行链路控制信号以及所述第二上行链路控制信号;以及
发送所述第一无线电上行链路信号以及所述第二无线电上行链路信号。
4.一种射频信号收发方法,经配置以供射频信号收发装置的第一无线电设备在无线电设备控制器与远程无线电单元之间交换射频信号,其中所述无线电设备控制器连接到基带单元,所述方法包括:
从所述无线电设备控制器接收第一光学下行链路信号;
将所述第一光学下行链路信号转换成第一集成的模拟下行链路信号;
从所述第一集成的模拟下行链路信号导出第一下行链路控制信号,且根据所述第一下行链路控制信号从所述第一集成的模拟下行链路信号导出第一模拟下行链路信号,其中所述第一模拟下行链路信号处于第一频率;
将所述第一模拟下行链路信号解调为第一无线电下行链路信号;以及
发送所述第一无线电下行链路信号。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射频信号收发方法,其中所述方法更包括:
接收第一无线电上行链路信号;
将所述第一无线电上行链路信号调制成处于所述第一频率的第一模拟上行链路信号;
响应于所述第一下行链路控制信号而产生第一上行链路控制信号;
将所述第一模拟上行链路信号以及所述第一上行链路控制信号多路复用成第一集成的模拟上行链路信号;
将所述第一集成的模拟上行链路信号转换成第一光学上行链路信号;以及
将所述第一光学上行链路信号发送到所述无线电设备控制器。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射频信号收发方法,其中在所述导出所述第一下行链路控制信号以及所述第一模拟下行链路信号的步骤之后,所述方法更包括:
從所述第一集成的模拟下行链路信号導出第二集成的模拟下行链路信号
将所述第二集成的模拟下行链路信号转换成第二光学下行链路信号;以及
将所述第二光学下行链路信号发送到所述射频信号收发装置的第二无线电设备。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射频信号收发方法,其中所述方法更包括:
从所述射频信号收发装置的所述第二无线电设备接收第二光学上行链路信号;
将所述第二光学上行链路信号转换成第二集成的模拟上行链路信号;
将所述第一模拟上行链路信号、所述第一上行链路控制信号以及所述第二模拟上行链路信号多路复用成第三集成的模拟上行链路信号;
将所述第三集成的模拟上行链路信号转换成第三光学上行链路信号;以及
将所述第三光学上行链路信号发送到所述无线电设备控制器。
8.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射频信号收发方法,其中所述第一无线电下行链路信号包括以下各者中的任一者
数字下行链路信号,
处于与所述下行链路信号在所述远程无线电单元处发送的频率一致的无线电频率的模拟下行链路信号,或
处于指定频率的模拟下行链路控制信号。
9.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射频信号收发方法,其中所述第一无线电上行链路信号包括以下各者中的任一者
数字上行链路信号,
处于与所述上行链路信号在所述远程无线电单元处接收的频率一致的无线电频率的模拟上行链路信号,或
处于指定频率的模拟上行链路信号。
10.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射频信号收发方法,其中所述第一下行链路控制信号以及所述第一上行链路控制信号用以传输在所述无线电设备控制器与无线电设备之间收发无线电信号包括
所述第一下行链路无线电信号,
所述第一上行链路无线电信号,或
所述第一下行链路无线电信号以及所述第一上行链路无线电信号两者。
11.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射频信号收发方法,其中所述第一下行链路控制信号以及所述第一上行链路控制信号包括所述第一频率的信息,且所述方法更包括
根据所述第一下行链路控制信号以及所述第一上行链路控制信号而控制并监控所述远程无线电单元;
将所述第一无线电下行链路信号与所述第一上行链路信号的链路增益调整为相等;
根据所述第一下行链路控制信号以及所述第一上行链路控制信号而估计从所述无线电设备控制器到所述无线电设备的单程延迟;以及
通过在所述无线电设备控制器与所述第一无线电设备之间交换所述第一下行链路控制信号、所述第一上行链路控制信号来改变链路性能。
12.一种射频信号收发装置,包括:
无线电设备控制器;
多个无线电设备,连接到所述无线电设备控制器,其中所述无线电设备至少包括第一无线电设备以及第二无线电设备,
其中所述无线电设备控制器:
至少接收第一无线电下行链路信号;
产生第一下行链路控制信号;
根据所述第一下行链路控制信号将所述第一无线电下行链路信号调制成处于第一频率的第一模拟下行链路信号;
将所述第一模拟下行链路信号以及所述第一下行链路控制信号多路复用成第一集成的模拟下行链路信号;
将所述第一集成的模拟下行链路信号转换成光学下行链路信号;且
将所述光学下行链路信号发送到所述无线电设备。
13.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射频信号收发装置,其中:
所述无线电设备控制器:
进一步接收第二无线电下行链路信号;
产生第二下行链路控制信号;
根据所述第二下行链路控制信号将所述第二无线电下行链路信号调制成处于第二频率的第二模拟下行链路信号;且
将所述第一模拟下行链路信号、所述第一下行链路控制信号、第二下行链路控制信号多路复用成所述第一集成的模拟下行链路信号。
14.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射频信号收发装置,其中所述无线电设备控制器:
接收第一光学上行链路信号;
将所述第一光学上行链路信号转换成第一集成的模拟上行链路信号;
将所述第一集成的模拟上行链路信号解多路复用成第一上行链路控制信号、第二上行链路控制信号、处于所述第一频率的第一模拟上行链路信号以及处于所述第二频率的第二模拟上行链路信号;
分别分析所述第一上行链路控制信号以及所述第二上行链路控制信号;
根据所述第一上行链路控制信号以及所述第二上行链路控制信号而分别将所述第一模拟上行链路信号以及所述第二模拟上行链路信号解调为第一无线电上行链路信号以及第二无线电上行链路信号;且
发送所述第一无线电上行链路信号以及所述第二无线电上行链路信号。
15.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射频信号收发装置,
其中所述第一无线电设备:
从所述无线电设备控制器接收第一光学下行链路信号;
将所述第一光学下行链路信号转换成第一集成的模拟下行链路信号;
从所述第一集成的模拟下行链路信号导出所述第一模拟下行链路信号以及第二集成的模拟下行链路信号,其中所述第一模拟下行链路信号处于所述第一频率;
将所述第一模拟下行链路信号解调为所述第一无线电下行链路信号;
发送所述第一无线电下行链路信号;
将所述第二集成的模拟下行链路信号转换成第二光学下行链路信号;
将所述第二光学下行链路信号发送到所述无线电设备中的第二无线电设备。
16.根据权利要求15所述的射频信号收发装置,其中:
所述第一无线电设备包括:
第一光/电转换器,耦接到所述无线电设备控制器,接收所述第一光学下行链路信号,且将所述第一光学下行链路信号转换成所述第一集成的模拟下行链路信号;
第一无线电前端电路,耦接到所述第一光/电转换器,从所述集成的模拟下行链路信号导出所述第一模拟下行链路信号,将所述第一模拟下行链路信号解调为所述第一无线电下行链路信号,且发送所述第一无线电下行链路信号;以及
第一电/光转换器,耦接所述无线电前端电路,转换所述第二集成的模拟下行链路信号成第二光学下行链路信号,并传送所述第二光学下行链路信号至无线电设备的第二无线电设备。
17.根据权利要求16所述的射频信号收发装置,其中:
所述第二无线电设备包括:
第二光/电转换器,耦接第一无线电设备的第一电/光转换器,从所述第一无线电设备接收所述第二光学下行链路信号,且将所述第二光学下行链路信号转换成所述第三集成的模拟下行链路信号;以及
第二无线电前端电路,耦接到所述第二光/电转换器,从所述第三集成的模拟下行链路信号导出所述第二模拟下行链路信号以及第二模拟下行链路控制信号,将所述第二模拟下行链路信号解调为所述第二无线电下行链路信号,且发送所述第二无线电下行链路信号。
18.根据权利要求15所述的射频信号收发装置,
其中所述第一无线电设备:
接收第一无线电上行链路信号;
将所述第一无线电上行链路信号调制成处于所述第一频率的第一模拟上行链路信号;
响应于所述第一下行链路控制信号而产生第一上行链路控制信号;
从所述无线电设备中的所述第二无线电设备接收第二光学上行链路信号;
将所述第二光学上行链路信号转换成第一集成的模拟上行链路信号;
将所述第一模拟上行链路信号、所述第一上行链路控制信号以及所述第一集成的模拟上行链路信号多路复用成第二集成的模拟上行链路信号;
将所述第二集成的模拟上行链路信号转换成所述第一光学上行链路信号;且
将所述第一光学上行链路信号发送到所述无线电设备控制器。
19.根据权利要求18所述的射频信号收发装置,其中:
当所述第一无线电前端电路接收到所述第一无线电上行链路信号时,所述第一无线电前端电路将所述第一无线电上行链路信号调制成处于所述第一频率的所述第一模拟上行链路信号,且所述第一无线电设备更包括:
第三光/电转换器,耦接到所述第二无线电设备的所述第二电/光转换器,接收所述第二光学上行链路信号且将所述第二光学上行链路信号转换成所述第一集成的模拟上行链路信号;
组合器,耦接到所述第三光/电转换器以及所述第一无线电前端电路,将所述第一模拟上行链路信号、所述第一上行链路控制信号以及所述第一集成的模拟上行链路信号组合到第二集成的模拟上行链路信号中;以及
第二电/光转换器,耦接到所述第一无线电前端电路以及所述无线电设备控制器,将所述第二集成的模拟上行链路信号转换成所述第一光学上行链路信号,且将所述第一光学上行链路信号发送到所述无线电设备控制器。
20.根据权利要求18所述的射频信号收发装置,
其中所述第二无线电设备:
从所述第一无线电设备接收所述第二光学下行链路信号;
将所述第二光学下行链路信号转换成第三集成的模拟下行链路信号;
从所述第三集成的模拟下行链路信号导出第二模拟下行链路信号,其中所述第二模拟下行链路信号处于第二频率;
将所述第二模拟下行链路信号解调为所述第二无线电下行链路信号;且
发送所述第二无线电下行链路信号。
21.根据权利要求20所述的射频信号收发装置,
其中所述第二无线电设备:
接收第二无线电上行链路信号;
将所述第二无线电上行链路信号调制成处于所述第二频率的第二模拟上行链路信号;
响应于所述第二下行链路控制信号而产生第二上行链路控制信号;
将所述第二模拟上行链路信号以及所述第二控制信号多路复用成所述第一集成的模拟上行链路信号;
将所述第一集成的模拟上行链路信号转换成所述第二光学上行链路信号;且
发送所述第二光学上行链路信号。
22.根据权利要求21所述的射频信号收发装置,
当所述第二无线电前端电路接收到第二无线电上行链路信号时,所述第二无线电前端电路将所述第二无线电上行链路信号调制成处于所述第二频率的所述第二模拟上行链路信号,且所述第二无线电设备更包括:
第三电/光转换器,耦接到所述第二无线电前端电路,将第二模拟上行链路信号转换成所述光学上行链路信号。
23.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射频信号收发装置,其中所述无线电设备控制器包括:
第一前端电路,接收所述第一无线电下行链路信号,将所述第一无线电下行链路信号调制成处于所述第一频率的所述第一模拟下行链路信号;
第二前端电路,接收所述第二无线电下行链路信号,将所述第二无线电下行链路信号调制成处于所述第二频率的所述第二模拟下行链路信号;
主控制单元,耦接到所述第一前端电路、所述第二前端电路,指派所述第一频率以及所述第二频率的频率值,至少产生处于控制频率的所述第一下行链路控制信号以及所述下行链路第二控制信号,且发送所述第一下行链路控制信号以及所述第二下行链路控制信号;
多路复用器,耦接到所述第一前端电路、所述第二前端电路以及所述主控制单元,将所述第一模拟下行链路信号、所述第二模拟下行链路信号、所述第一下行链路控制信号以及所述第二下行链路控制信号多路复用成所述第一集成的模拟下行链路信号;以及
无线电设备控制器的电/光转换器,耦接到所述多路复用器,将所述第一集成的模拟下行链路信号转换成所述第一光学下行链路信号,且将所述第一光学下行链路信号发送到所述无线电设备。
24.根据权利要求18所述的射频信号收发装置,其中所述无线电设备控制器更包括:
无线电设备控制器的光/电转换器,接收所述第一光学上行链路信号,且将所述第一光学上行链路信号转换成所述第一集成的模拟上行链路信号;
解多路复用器,耦接到所述无线电设备控制器的光/电转换器以及所述第一前端电路和所述第二前端电路,将所述第一集成的模拟上行链路信号解多路复用成处于所述第一频率的所述第一模拟上行链路信号以及处于所述第二频率的所述第二模拟上行链路信号,且分别将所述第一模拟上行链路信号以及所述第二模拟上行链路信号发送到所述第一前端电路以及所述第二前端电路,
其中所述第一前端电路在接收到所述第一模拟上行链路信号时将所述第一模拟上行链路信号解调为第一无线电上行链路信号,且发送所述第一无线电上行链路信号;且
所述第二前端电路在接收到所述第二模拟上行链路信号时将所述第二模拟上行链路信号解调为第二无线电上行链路信号,且发送所述第二无线电上行链路信号。
25.根据权利要求22所述的射频信号收发装置,其中:
所述第一无线电设备更包括:
第一从属控制单元,耦接到所述第一无线电前端电路,从所述第一集成的模拟下行链路信号提取所述第一下行链路控制信号,根据所述第一下行链路控制信号而产生第一控制消息,且将所述第一控制消息发送到所述第一无线电前端电路,其中所述第一无线电前端电路根据所述第一控制消息从第一集成的模拟下行链路信号导出所述第一模拟下行链路信号;且
所述第二无线电设备更包括:
第二从属控制单元,耦接到所述第二无线电前端电路,从所述第三集成的模拟下行链路信号提取所述第二下行链路控制信号,根据所述第二控制信号而产生第二控制消息,且将所述第二控制消息发送到所述第二无线电前端电路,其中所述第二无线电前端电路根据所述第二控制消息从第三集成的模拟下行链路信号导出所述第二模拟下行链路信号。
26.根据权利要求25所述的射频信号收发装置,其中:
所述第一从属控制单元:
响应于所述第一下行链路控制信号而产生第一上行链路控制信号;
将所述第一无线电下行链路信号与所述第一上行链路信号的链路增益调整为相等;
估计从所述无线电设备控制器到所述第一无线电设备的单程延迟;
所述第二从属控制单元:
响应于所述第二下行链路控制信号而产生第二上行链路控制信号;
将所述第二无线电下行链路信号与所述第二上行链路信号的链路增益调整为相等;且
估计从所述无线电设备控制器到所述第二无线电设备的单程延迟;且
所述主控制单元:
根据所述第一下行链路控制信号、所述第二下行链路控制信号、所述第一上行链路控制信号以及所述第二上行链路控制信号而控制并监控所述远程无线电单元;以及
通过在所述无线电设备控制器与至少所述第一无线电设备以及所述第二无线电设备之间交换所述第一下行链路控制信号、所述第一上行链路控制信号、所述第二下行链路控制信号以及所述第二上行链路控制信号来改变链路性能,其中所述链路性能包括动态范围。
27.一种自我优化光学传输方法,经配置以供光学传输装置进行自我监控以及自我调整,所述方法包括:
在主端产生测试信号;
在所述主端将所述测试信号组合到集成的模拟下行链路信号中且将所述集成的模拟下行链路信号转换成光学下行链路信号;
在从属端将所述光学下行链路信号转换成所述集成的模拟下行链路信号,从所述集成的模拟下行链路信号导出所述测试信号,将所述测试信号组合到集成的模拟上行链路信号中,且将所述集成的模拟上行链路信号转换成光学上行链路信号;
在所述主端接收所述光学上行链路信号;
在所述主端将所述光学上行链路信号转换成所述集成的模拟上行链路信号,且从所述集成的模拟上行链路信号分离所述测试信号;
分析所述测试信号以产生测试结果,其中所述测试结果包括错误向量幅度值;以及
经由根据所述测试结果产生主控制信号以及从属控制信号而调整所述主端以及所述从属端处的多个电/光转换器的输入电平和驱动电流以及光/电转换器的输出电平和驱动电流。
28.根据权利要求27所述的自我优化光学传输方法,其中:
所述测试信号包括无线电下行链路信号;且
其中所述将所述测试信号组合到所述集成的模拟上行链路信号中的步骤包括:
通过切换或耦接将所述测试信号组合到所述集成的模拟上行链路信号中。
29.根据权利要求28所述的自我优化光学传输方法,所述方法更包括:
周期性地产生所述测试信号,以便导出所述错误向量幅度值;
当所述错误向量幅度值大于幅度阈值时,执行自我诊断过程以获得对应于多个所产生的增益调整值以及多个所述驱动电流的多个更新的错误向量幅度值;以及
如果所述更新的错误向量幅度值小于所述阈值,那么存储所述对应增益调整值以及所述对应驱动电流,且根据所述对应增益调整值以及所述对应驱动电流经由所述主控制信号以及所述从属控制信号来调整所述电/光转换器的所述输入电平和所述驱动电流以及所述光/电转换器的所述输出电平和所述驱动电流;以及
如果所述更新的错误向量幅度值大于所述阈值,那么执行警示过程。
30.根据权利要求29所述的自我优化光学传输方法,其中所述自我诊断过程包括:
设定增益调整值候选者的集合以及驱动电流候选者的集合;
根据增益调整值候选者的所述集合以及驱动电流候选者的所述集合经由所述主控制信号以及所述从属控制信号来调整所述主端以及所述从属端两者处的所述电/光转换器的所述输入电平和所述驱动电流以及所述光/电转换器的所述输出电平和所述驱动电流;
当调整所述主端以及所述从属端处的所述电/光转换器的所述输入电平和所述驱动电流以及所述光/电转换器的所述输出电平和所述驱动电流时产生所述测试信号;
分析对应于增益调整值候选者的所述集合与驱动电流候选者的所述集合的所述测试信号的所述测试结果,以及选择驱动电流候选者中对应最大动态范围的驱动电流候选者作为更新的驱动电流,并选择一更新的增益调整值以调整所述主端及所述从属端的所述电/光转换器的输入电平以及所述主端及所述从属端的所述光/电转换器的输出电平符合所述的最大动态范围;
根据更新的驱动电流以主控制信号以及从属控制信号设定主端以及从属端的电/光转换器和光/电转换器的驱动电流;以及
根据更新的增益调整值以主控制信号以及从属控制信号设定主端以及从属端的电/光转换器的输入电平和光/电转换器的输出电平,
其中,所述的最大动态范围包括对应于所述驱动电流,错误向量幅度值小于所述阈值的最大输入电平和最小输入电平。
31.一种自我优化光学传输装置,经配置以用于自我监控以及自我调整,所述装置包括主端以及从属端:
其中所述主端包括:
向量信号产生器,产生测试信号;
主电/光转换器,耦接到所述向量信号产生器,将所述测试信号组合到集成的模拟下行链路信号中且将所述集成的模拟下行链路信号转换成光学下行链路信号;
主光/电转换器,接收光学上行链路信号,将所述光学上行链路信号转换成集成的模拟上行链路信号,且从所述集成的模拟上行链路信号分离所述测试信号;以及
向量信号分析器,耦接到所述主光/电转换器,分析所述测试信号以产生测试结果,其中所述测试结果包括错误向量幅度值;
主控制单元,耦接到所述主电/光转换器、所述主光/电转换器、所述向量信号产生器以及所述向量信号分析器,接收所述测试结果,且经由根据所述测试结果产生主控制信号而调整所述主电/光转换器的输入电平和驱动电流以及所述主光/电转换器的输出电平和驱动电流;以及
其中所述从属端包括:
从属光/电转换器,耦接到所述主电/光转换器,接收所述光学下行链路信号且将所述光学下行链路信号转换成所述集成的模拟下行链路信号;
从属电/光转换器,耦接到所述从属光/电转换器,将所述集成的模拟上行链路信号转换成所述光学上行链路信号;
分离器,耦接到所述从属光/电转换器,从所述集成的模拟下行链路信号分离所述测试信号;
组合器,耦接到所述从属电/光转换器;将所述测试信号组合到所述集成的模拟上行链路信号中;以及
从属控制单元,耦接到所述从属光/电转换器、所述从属电/光转换器、所述分离器以及所述组合器,根据所述测试结果经由在所述主控制单元与所述从属控制单元之间交换的所述主控制信号以及从属控制信号通过增益调整值来调整所述从属电/光转换器的所述输入电平和所述驱动电流以及所述从属光/电转换器的所述输出电平和所述驱动电流。
32.根据权利要求31所述的自我优化光学传输装置,其中:
主光/电转换器以及从属光/电转换器更包括驱动电流单元及增益调整单元;主电/光转换器以及从属电/光转换器更包括驱动电流单元及增益调整单元;以及
所述增益调整单元更包括多个放大器以及多个步阶衰减器,其中所述放大器以及所述步阶衰减器被设置用以调整主电/光转换器以及从属电/光转换器的输入电平以及主光/电转换器以及从属光/电转换器的输出电平。
33.根据权利要求31所述的自我优化光学传输装置,其中:
所述主控制单元周期性地控制所述向量信号产生器以产生所述测试信号,以便导出所述错误向量幅度值;
当所述错误向量幅度值大于幅度阈值时,所述主控制单元执行自我诊断过程以获得多个更新的增益调整值、多个驱动电流;
如果所述更新的错误向量幅度值小于所述幅度阈值,那么所述主控制单元存储所述对应增益调整值以及对应驱动电流,且所述主控制单元根据所述对应增益调整值以及所述对应驱动电流经由所述主控制信号以及所述从属控制信号来调整所述电/光转换器的所述输入电平和所述驱动电流以及所述光/电转换器的所述输出电平和所述驱动电流。
34.根据权利要求33所述的自我优化光学传输装置,其中:
如果所述更新的错误向量幅度值大于所述幅度阈值,那么所述主控制单元执行警示过程。
35.根据权利要求34所述的自我优化光学传输装置,其中所述自我诊断过程包括:
设定增益调整值候选者的集合以及输入电流候选者的集合;
根据增益调整值候选者的所述集合以及驱动电流候选者的所述集合经由所述主控制信号以及所述从属控制信号来调整所述主端以及所述从属端两者处的所述电/光转换器的所述输入电平和所述驱动电流以及所述光/电转换器的所述输出电平和所述驱动电流;
控制所述向量信号产生器以在调整所述主端以及所述从属端处的所述电/光转换器的所述输入电平和所述驱动电流以及所述光/电转换器的所述输出电平和所述驱动电流时产生所述测试信号;
分析对应于增益调整值候选者的所述集合与驱动电流候选者的所述集合的所述测试信号的所述测试结果,以及选择驱动电流候选者中对应最大动态范围的驱动电流候选者作为更新的驱动电流,并选择更新的增益调整值以调整所述主端及所述从属端的所述电/光转换器的输入电平以及所述主端及所述从属端的所述光/电转换器的输出电平符合所述的最大动态范围;
根据更新的驱动电流以主控制信号以及从属控制信号设定主端以及从属端的电/光转换器和光/电转换器的驱动电流;以及
根据更新的增益调整值以主控制信号以及从属控制信号设定主端以及从属端的电/光转换器的输入电平和光/电转换器的输出电平,
其中,所述的最大动态范围包括对应于所述驱动电流,错误向量幅度值小于所述阈值的最大输入电平和最小输入电平。
36.根据权利要求31所述的自我优化光学传输装置,其中:
所述第一从属控制单元包括根据权利要求25所述的射频信号收发装置的第一从属控制单元;
所述第二从属控制单元包括根据权利要求25所述的射频信号收发装置的第二从属控制单元;以及
所述主控制单元包括根据权利要求25所述的射频信号收发装置的主控制单元。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US201261699305P | 2012-09-11 | 2012-09-11 | |
US61/699,305 | 2012-09-11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3684604A true CN103684604A (zh) | 2014-03-26 |
CN103684604B CN103684604B (zh) | 2017-01-18 |
Family
ID=5023337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310412315.2A Active CN103684604B (zh) | 2012-09-11 | 2013-09-11 | 射频信号收发装置及方法,自我监控光学传输装置及方法 |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 Link |
---|---|
US (1) | US9270371B2 (zh) |
CN (1) | CN103684604B (zh) |
TW (1) | TWI514791B (zh) |
Cited By (2)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4038999A (zh) * | 2014-05-26 | 2014-09-10 | 大唐移动通信设备有限公司 | 阻塞干扰的抑制方法和装置 |
WO2017005005A1 (en) * | 2015-07-07 | 2017-01-12 |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 Systems and methods for rru control messaging architecture for massive mimo systems |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US8855486B2 (en) * | 2012-12-12 | 2014-10-07 | Polarlink Technologies, Ltd. | Remotely controlled fiber testing method |
KR102322046B1 (ko) * | 2015-03-24 | 2021-11-08 | 한국전자통신연구원 | 아날로그 RoF 기반 모바일 프론트홀에서 제어 신호 송/수신 장치 및 방법 |
US10771120B2 (en) * | 2015-04-27 | 2020-09-08 | Apple Inc. | Base station front end preprocessing |
EP3340734B1 (en) * | 2015-09-18 | 2021-11-10 |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 Data transmission method and apparatus |
US10587343B2 (en) * | 2016-03-30 | 2020-03-10 | Nec Corporation | Signal loopback circuit and signal loopback method |
CN106506093B (zh) * | 2016-11-28 | 2019-09-06 | 中车株洲电力机车研究所有限公司 | 一种fso通信系统 |
US10432302B1 (en) | 2017-06-26 | 2019-10-01 | Amazon Technologies, Inc. | Bidirectional optical fiber auto-notifier test system |
CA3077930A1 (en) * | 2019-04-17 | 2020-10-17 | Wilson Electronics, Llc. | Carrier-aggregation repeater |
CN113037386B (zh) * | 2019-12-09 | 2022-08-09 |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 中心单元和拉远单元 |
WO2022048751A1 (en) * | 2020-09-03 | 2022-03-10 | Telefonaktiebolaget Lm Ericsson (Publ) | Distributed agc system to overcome dynamic range limitations in fronthaul optical analog interfaces |
US20220399956A1 (en) * | 2021-06-14 | 2022-12-15 | Qualcomm Incorporated | Error vector magnitude requirement updates |
Citations (4)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US20020030870A1 (en) * | 1999-12-28 | 2002-03-14 | Ntt Docomo, Inc. | Radio base station system and central control station with unified transmission format |
CN1805566A (zh) * | 2005-01-12 | 2006-07-19 |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 分体式基站系统及其组网方法和基带单元 |
US20080317464A1 (en) * | 2005-03-07 | 2008-12-25 | Da Tang Mobile Communications Equipment Co., Ltd. | Base Station System |
CN102037694A (zh) * | 2008-05-21 | 2011-04-27 | 信飞系统公司 | 基站收发机系统中的基带信号压缩 |
Family Cites Families (7)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H07264650A (ja) * | 1994-03-18 | 1995-10-13 | Fujitsu Ltd | 小型基地局を備えた移動通信システム |
US7171244B2 (en) | 2002-12-03 | 2007-01-30 | Adc Telecommunications, Inc. | Communication system and method with gain control for signals from distributed antennas |
CN100461910C (zh) * | 2003-12-10 | 2009-02-11 | 松下电器产业株式会社 | 站间传输方法、无线电基站监视方法、以及使用该方法的设备 |
FR2920943A1 (fr) | 2007-09-07 | 2009-03-13 | Thomson Licensing Sas | Procede et dispositif de compsensation automatique d'un ecart de phase sur un signal de synchronisation recu par un equipement distant |
JP2011114689A (ja) | 2009-11-27 | 2011-06-09 | Fujitsu Ltd | 無線基地局装置 |
KR101867959B1 (ko) | 2011-01-12 | 2018-06-15 |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 이동통신 시스템에서 중앙 집중형 기지국 운영을 위한 장치와 방법 |
US9426703B2 (en) | 2011-02-11 | 2016-08-23 | Qualcomm Incorporated | Cooperation and operation of macro node and remote radio head deployments in heterogeneous networks |
-
2013
- 2013-09-11 CN CN201310412315.2A patent/CN103684604B/zh active Active
- 2013-09-11 TW TW102132854A patent/TWI514791B/zh active
- 2013-09-11 US US14/024,557 patent/US9270371B2/en active Active
Patent Citations (4)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US20020030870A1 (en) * | 1999-12-28 | 2002-03-14 | Ntt Docomo, Inc. | Radio base station system and central control station with unified transmission format |
CN1805566A (zh) * | 2005-01-12 | 2006-07-19 |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 分体式基站系统及其组网方法和基带单元 |
US20080317464A1 (en) * | 2005-03-07 | 2008-12-25 | Da Tang Mobile Communications Equipment Co., Ltd. | Base Station System |
CN102037694A (zh) * | 2008-05-21 | 2011-04-27 | 信飞系统公司 | 基站收发机系统中的基带信号压缩 |
Cited By (6)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4038999A (zh) * | 2014-05-26 | 2014-09-10 | 大唐移动通信设备有限公司 | 阻塞干扰的抑制方法和装置 |
CN104038999B (zh) * | 2014-05-26 | 2018-04-27 | 大唐移动通信设备有限公司 | 阻塞干扰的抑制方法和装置 |
WO2017005005A1 (en) * | 2015-07-07 | 2017-01-12 |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 Systems and methods for rru control messaging architecture for massive mimo systems |
CN107615876A (zh) * | 2015-07-07 | 2018-01-19 |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 用于大规模mimo系统的rru控制消息传递架构的系统和方法 |
US10044417B2 (en) | 2015-07-07 | 2018-08-07 |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 Systems and methods for RRU control messaging architecture for massive MIMO systems |
CN107615876B (zh) * | 2015-07-07 | 2020-04-21 |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 用于大规模mimo系统的rru控制消息传递架构的系统和方法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TW201412034A (zh) | 2014-03-16 |
CN103684604B (zh) | 2017-01-18 |
TWI514791B (zh) | 2015-12-21 |
US9270371B2 (en) | 2016-02-23 |
US20140072298A1 (en) | 2014-03-13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03684604A (zh) | 射频信号收发装置及方法,自我监控光学传输装置及方法 | |
KR102160865B1 (ko) | 무선 액세스 시스템 | |
KR100871229B1 (ko) | 하이브리드 듀플렉싱 방식의 무선통신 서비스를 수행하는유무선 통합 네트워크 시스템 및 이를 위한 신호제어방법 | |
EP2611229B1 (en) | Baseband signal transmission method and apparatus | |
EP2828988B1 (en) | Wdm link for radio base station | |
WO2015024453A1 (zh) | 基于ftth网络的光纤和无线混合接入系统及混合接入方法 | |
CN105830514A (zh) | 频分双工多输入输出无线网络中信道状态信息的获取方法 | |
JP6896884B2 (ja) | 高周波5g基地局及び高周波5g基地局の信号処理方法 | |
US20220303020A1 (en) | Central unit, remote unit, small cell system, and communication method | |
JP5878452B2 (ja) | 分散型無線通信基地局システム、信号処理装置、無線装置、及び分散型無線通信基地局システムの動作方法 | |
KR20160106996A (ko) | 이동통신 기지국에서 무선 광섬유로 디지털 유닛과 통신을 위한 원격 무선 유닛 | |
CN102664683A (zh) | 一种用于光纤拉远式无线分布系统的远端信号处理方法及远端机 | |
WO2021115234A1 (zh) | 中心单元和拉远单元 | |
CN103546215B (zh) | 一种基于数字技术实现ftth的lte传输与覆盖系统 | |
CN211128209U (zh) | 多制式基站系统 | |
US9584386B2 (en) | Node unit capable of measuring delay and distributed antenna system including the same | |
EP2733976A1 (en) | System, device, and method for transmitting multi-input-multi-output signals | |
US20180316457A1 (en) | Methods and Apparatus for Multiplexing and Demultiplexing Signals | |
Zhou et al. | Demonstration of a novel software-defined Flex PON | |
EP3444976A1 (en)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central station apparatus, distributed station apparatus, communication method of central station apparatus, and communication method of distributed station apparatus | |
Guiomar et al. | Flexible infrastructure for the development and integration of access/fronthauling solutions in future wireless systems | |
US9608847B2 (en) | Analog distributed antenna system for processing ethernet signal | |
Shibata et al. | Dynamic compression method using wireless resource allocation for digitized radio over TDM-PON system | |
Milosavljevic et al. | Next generation PONs with wireless backhauling | |
CN114286365B (zh) | 一种基于基站电调天线aisg的数据回传方法及系统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C10 |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C14 |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