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3682495B - 蓄电池及包含该蓄电池的蓄电池组 - Google Patents

蓄电池及包含该蓄电池的蓄电池组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3682495B
CN103682495B CN201210380697.0A CN201210380697A CN103682495B CN 103682495 B CN103682495 B CN 103682495B CN 201210380697 A CN201210380697 A CN 201210380697A CN 103682495 B CN103682495 B CN 103682495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electrode
auxiliary
accumulator
auxiliary electrode
circui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210380697.0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3682495A (zh
Inventor
余荷军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Individual
Original Assignee
Individual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Individual filed Critical Individual
Priority to CN201210380697.0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3682495B/zh
Publication of CN103682495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3682495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3682495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3682495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10/00Secondary cells; Manufacture thereof
    • H01M10/04Construction or manufacture in general

Landscapes

  • Secondary Cell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anufacturing & Machinery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hemical Kinetics & Catalysis (AREA)
  • Electrochemistry (AREA)
  • General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蓄电池及包含该蓄电池的蓄电池组。本发明的蓄电池包括至少一个第一电极、至少一个第二电极、隔离膜以及电解液,所述第一电极与所述第二电极分别与电解液相接触,隔离膜设置于第一电极与第二电极之间用以防止第一电极与第二电极短接,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电极外侧平行设置至少一个与所述第一电极面积相等的第一辅助电极,所述第一电极与所述第一辅助电极之间以绝缘膜间隔开;所述第二电极外侧平行设置至少一个与所述第二电极面积相等的第二辅助电极,所述第二电极与所述第二辅助电极之间以绝缘膜间隔开;各辅助电极之间以绝缘膜间隔开。本发明的蓄电池充电时间可根据需要任意调节。

Description

蓄电池及包含该蓄电池的蓄电池组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蓄电池及包含该蓄电池的蓄电池组。
背景技术
随着环保节能意识的深入,新能源电动汽车的发展迅速,市场潜力巨大;太阳能产业的发展,对蓄电池的需求巨大;传统摩托车改电瓶车的趋势明显;使整个蓄电池产业欣欣向荣。
锂离子蓄电池以环保高效引领了蓄电池产业发展的方向,但使用成本高,原材料短缺制约了发展的速度和规模;铅酸电池代表的高污染低效能蓄电池被限制发展,但它以低使用成本占有大部分市场份额;因此,对它们的技术革新都很有实际意义。
常见的锂离子蓄电池、铅酸蓄电池、镍氢蓄电池等等,它们制造材料不同,成电机理不同,蓄能能量不同,但它们都有一个共同特点:充电时间长,一般要在8小时以上;这成为整个蓄电池行业发展的技术瓶颈;快速充电对整个蓄电池行业非常有意义。
目前,对蓄电池快速充电的研究都从充电器上找出口,成绩是有,以广州天浤电池科技有限公司生产的TH04-48/25A型智能高频脉冲充电机为代表,但它们都属于高耗能充电,说明它们都没解决造成充电困难的根本性问题;从结构上研究的也有,比如,“超级电容器”,是从增加电容方面去研究问题,快充的条件是大电流,工程院院士周国泰研究的“高能镍碳超级电容器”比较有代表性。
发明内容
本发明从蓄电池本身结构入手研究,提供了一种能够快速高效充电的蓄电池。相对于现有结构的蓄电池,本发明的蓄电池充电时间可根据需要通过对充电电压、电流的调整来任意设定。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蓄电池,该蓄电池包括至少一个第一电极、至少一个第二电极、隔离膜以及电解液,所述第一电极与所述第二电极分别与电解液相接触,隔离膜设置于第一电极与第二电极之间用以防止第一电极与第二电极短接,所述第一电极外侧平行设置至少一个与所述第一电极面积相等的第一辅助电极,所述第一电极与所述第一辅助电极之间以绝缘膜间隔开;所述第二电极外侧平行设置至少一个与所述第二电极面积相等的第二辅助电极,所述第二电极与所述第二辅助电极之间以绝缘膜间隔开;各辅助电极之间以绝缘膜间隔开。
优选地,所述第一电极与所述第二电极单独连接成闭合电路,该闭合电路连接直流电;各第一辅助电极串联,各第二辅助电极串联,经串联的第一辅助电极与经串联的第二辅助电极连接成一个以上独立的闭合电路,该闭合电路连接直流电或交流电,优选地,该直流电或交流电的电流和电压可以改变。需要说明的是,当经串联的第一辅助电极与经串联的第二辅助电极连接成一个以上独立的闭合电路时,每个闭合电路中间均接入至少一个电阻(未示出),以防止短路,该电阻能够承受的电流和电压可以与接入的直流电或交流电的电流和电压相同。此外,对于辅助电极,串联时需要首尾相连接,具体如图14所示。图7至图11(未示出首尾相连接)表示的为理论连接,在实际操作中辅助电极的串联均为首尾相连接。
与辅助电极连接的直流电或交流电可以根据需要改变,例如可以与电解电极的直流电(与电解电极连接的直流电电流和电压不变)的电流电压相同,也可以不相同。当电流电压发生变化时,充电时间也会发生变化。因此,可以通过改变电流和电压来调节充电时间。
优选地,所述第一电极与至少一个第一辅助电极串联,所述第二电极与至少一个第二辅助电极串联,经串联的第一电极与经串联的第二电极连接成闭合电路,该闭合电路连接直流电;优选地,与所述第一电极串联的第一辅助电极设置在远离所述第一电极的最外侧;与所述第二电极串联的第二辅助电极设置在远离所述第二电极的最外侧。
优选地,所述第一辅助电极和所述第二辅助电极均为金属板,优选地,所述第一辅助电极为铜板,所述第二辅助电极为铝板。
优选地,所述第一电极极板与所述第一辅助电极的厚度为1mm-2mm,优选为2mm。
优选地,所述第二电极极板与所述第二辅助电极的厚度为0.6mm-1mm,优选为1mm。
优选地,所述第一电极外侧平行设置两个以上与所述第一电极面积相等的第一辅助电极;所述第二电极外侧平行设置两个以上与所述第二电极面积相等的第二辅助电极。
在一个优选的实施方案中,本发明的蓄电池包括一个第一电极(例如为正极)、一个第二电极(例如为负极)、隔离膜以及电解液,所述第一电极与第二电极分别与电解液相接触,隔离膜设置于第一电极与第二电极之间用以防止第一电极与第二电极短接,所述第一电极外侧平行设置两个与所述第一电极面积相等的第一辅助电极,所述第一电极与所述第一辅助电极之间以绝缘膜间隔开;所述第二电极外侧平行设置两个与所述第二电极面积相等的第二辅助电极,所述第二电极与所述第二辅助电极之间以绝缘膜间隔开;各辅助电极之间以绝缘膜间隔开。
优选地,所述第一电极与设置在远离所述第一电极最外侧的第一辅助电极串联,所述第二电极与设置在远离所述第二电极的最外侧至少一个第二辅助电极串联,经串联的第一电极与经串联的第二电极连接成闭合电路,该闭合电路连接直流电。
优选地,未与所述第一电极串联的第一辅助电极与未与所述第二电极串联的第二辅助电极连接成闭合电路,该闭合电路连接直流电或交流电,优选地,该直流电或交流电的电流和电压可以改变。该优选实施方案可以参见图8。优选地,未与所述第一电极串联的第一辅助电极与未与所述第二电极串联的第二辅助电极连接成闭合电路中接入至少一个电阻(未示出)。
在另一个优选的实施方案中,本发明的蓄电池包括一个第一电极、一个第二电极、隔离膜以及电解液,所述第一电极与第二电极分别与电解液相接触,隔离膜设置于第一电极与第二电极之间用以防止第一电极与第二电极短接,所述第一电极外侧平行设置三个与所述第一电极面积相等的第一辅助电极,所述第一电极与所述第一辅助电极之间以绝缘膜间隔开;所述第二电极外侧平行设置三个与所述第二电极面积相等的第二辅助电极,所述第二电极与所述第二辅助电极之间以绝缘膜间隔开;各辅助电极之间以绝缘膜间隔开。
优选地,所述第一电极与设置在远离所述第一电极最外侧的第一辅助电极串联,所述第二电极与设置在远离所述第二电极的最外侧至少一个第二辅助电极串联,经串联的第一电极与经串联的第二电极连接成闭合电路,该闭合电路连接直流电。
优选地,未与所述第一电极串联的剩余的两个第一辅助电极相互串联,未与所述第二电极串联的剩余的两个第二辅助电极相互串联,上述经串联的第一辅助电极与经串联的第二辅助电极连接成闭合电路,该闭合电路连接直流电或交流电,优选地,该直流电或交流电的电流和电压可以改变。该优选实施方案可以参见图9。优选地,该闭合电路中接入至少一个电阻(未示出)。
本发明还提供一种蓄电池组,该蓄电池组由上述蓄电池以并联或串联方式连接而成。可以参见图10和图11。
以下将对本发明进行详细描述。
本发明是以“AABB”为基本结构,以“AABBAABB”循环排列为空间结构,利用同电相斥,异电相吸的原理,将正极板与正极板、负极板与负极板绝缘相对紧密排列,通过对电压电流的调整,使得正负极板之间的场强可以任意调整,蓄电池充电时间达到任意可控的效果。
如图1-4所示,图1是单级板电场示意图,极板两面的场强相等;图2是双极板电场示意图,极板相对面的场强为零,另一面的场强倍增;图3是普通正负单级板组合电场示意图,场强分布没有变化;图4是“AABB”结构正负双极板组合电场示意图,场强等于倍加;正负极间电场强度的增强,可以加快电荷的生成,同时增加电荷密度,这也是“超级电容器”依据的基本原理,“AABB”结构是以一对正负极组成一个基本反应单元,外侧加装金属板组成,例如正极外侧加铜板,负极外侧加铝板。
本发明的蓄电池是AABB、AAABBB、AAAABBBB等循环的电极结构中,将位于每一循环中心位置的电解电极对即AB单独连接成闭合电路,充电电性电流电压满足传统蓄电池电容器工作条件,按惯例称其为“DC”电路。其他的电极是辅助电极,它们至少以一个以上独立的闭合电路连接;辅助电极的电源可以是直流电,也可以是交流电,可以是高压,也可以是大电流,按惯例称其为“DC/AC”电路;每个辅助电极闭合电路电源的电性电压电流可以相同也可以不同。
本发明的工作原理:
通过增加辅助电极电路的电流电压,制造比电解电极更大的场强,辅助电极的场强通过场的传递,使电解电极的场强增加,从而增加电解电极的电解速度和效率。
在本发明的蓄电池,可以根据充电需要,通过调节辅助电极电路的电流电压,任意调节设定充电时间;使蓄电池和电容器摆脱充电时间的限制;
在本发明的“AAAABBBB”结构蓄电池组中,电解电极电路为2A2V,辅助电极电路为220V20A,充电时间为1秒。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至少具备以下有益效果:
1)本发明的蓄电池中包含辅助电极,该辅助电极可以连接直流电或交流电,并且该直流电或交流电的电流和电压可以根据需要改变,因此,可以通过改变电流和电压来调节充电时间。
2)本发明的蓄电池充电速度快。
3)本发明的蓄电池可耐受的电流和电压相对宽,例如本发明的辅助电极可以在220V20A下工作,而现有的蓄电池在这么高的电压和电流下根本无法工作。
4)本发明的蓄电池能耗少,即同等蓄电量充电能耗明显低。
5)本发明的蓄电池中如包含保护电极(例如图8和9中辅助电极1,1’),在充电过程中,场强增加辐射值不增加,辐射安全。
附图说明
图1为单级板电场示意图;
图2为双极板电场示意图(两极间为绝缘膜);
图3为普通正负单级板组合电场示意图;
图4为“AABB”结构正负双极板组合示意图(两极间为绝缘膜);
图5为“AB”结构单极对组合的蓄电池;
图6为“AABB”结构单极对组合的蓄电池;
图7为“AABB”可调电压电流单辅助电极蓄电池;其中,1,1’为辅助电极,2,2’为反应电极,它们各自形成独立的闭合电路;
图8为“AAABBB”单辅助电极有安全保护电极的蓄电池;其中,1,1’为安全保护电极,2,2’为辅助电极,3,3’为反应电极,1,1’﹑3,3’形成同一电路,2,2’形成同一电路;
图9为“AAAABBBB”双辅助电极有安全保护电极的蓄电池;1,1’为安全保护电极,2,2’和3,3’为辅助电极,4,4’为反应电极,1,1’和4,4’形成同一电路,2,2’和3,3形成同一电路;
图10为“AAABBB”单辅助电极有安全保护电极的三极对蓄电池组;
图11为“AAAABBBB”双辅助电极有安全保护电极的三极对蓄电池组;
图12为“AB”结构六极对并联的蓄电池;
图13为“AABB”结构六极对并联的蓄电池;
图14为本发明辅助电极实际连接方式,即首尾相连接的示意图,其中(a)为正极板外侧的辅助电极的连接方式;(b)为负极板外侧的辅助电极的连接方式;
其中,图中箭头表示连接充电电极。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1
1、实验仪器及材料
正极板:厚2mm,得自上海市宝山区永基电源厂;
负极板:厚1mm,得自上海市宝山区永基电源厂;
电极隔板(隔离膜):吸酸纸,厚0.75mm,得自上海市宝山区永基电源厂;
蓄电池:“金动力”牌电动助力车专用电池,型号JDL12V14Ah(5HR),6-DZMJ-12,得自上海市宝山区永基电源厂;
电解液:硫酸液,得自上海市宝山区永基电源厂;
万用表:优利得电子(上海)有限公司生产的UT30系列掌上型数字万用表;
充电器:上海锦俏电子科技有限公司HW-1型全智能再生电池专用充电机组;
放电器:北京奥丹科技发展有限公司DSC150型放电仪;
绝缘膜:普通食品保鲜膜自己加工;
耐220V20A,220V2A电阻:浙江温岭市泽国一浩电容器厂,CBB60型,CBB61型,CBB65型;
铜板、铝板:外购,自己加工;
电夹若干,导线若干,外购后自己连接;
大小台钳若干,外购,自己加工安装;
2、实验说明:
正负极板之间的距离为3.75mm(含极板厚),为了保证距离一致,用台钳夹住调距;大时间计量采用四舍五入,精确值到分钟,主要考虑到是方向性实验;小时间计量,精确值到秒,主要是计量仪器限制。
在本实验中涉及到辅助电极的串联均为首尾相连接。
3、实验过程及结果
用充电器将“JDL12V14Ah(5HR),6-DZMJ-12”铅酸蓄电池一个充满电,使用万用表记录电流电压,然后用放电器放电到安全值以上,12V2A恒流充电,充满电记录电流电压和充电时间,再放电到原来记录值,该实验证明上述蓄电池工作状况良好。
解剖蓄电池,保持极板完整,备用。
(1)单极对对比:
按图5所示组合一组正负极电极板;2V0.3A恒流充电,电充满记录电流电压和时间,然后放电,反复20次。
在图5的正极板外侧加装一块铜板,面积大小与正极板一致,排列整齐,按同样的要求在负极板外侧加装一块铝板,铜板与正极板之间,铝板与负极板之间以绝缘膜间隔开,即如图6所示,按图6所示对其进行2V0.3A恒流充电,充满电记录电流电压,然后放电,反复20次。
结果:图5结构充电最多8小时17分,最少8小时5分,平均8小时10分;图6结构充电最多37分钟,最少31分钟,平均35分钟。
按图7所示组合一组正负极电极板,其中正极板外侧平行设置一个辅助电极(铜板),负极板外侧平行设置一个辅助电极(铝板),铜板与正极板之间,铝板与负极板之间以绝缘膜间隔开,对正、负极板,即2,2’进行2V0.3A恒流充电,同时,对辅助电极,即1,1’接220V20A交流电(或直流电),在正极接入端串联一个耐220V20A的电阻,充满电,记录电流电压,然后放电,反复20次。
结果:图7结构充电最多10秒,最少10秒,平均10秒。
对于图7所示的蓄电池,对正、负极板(即反应极板)进行2V0.3A恒流充电,同时,对辅助电极接220V2A交流电(或直流电),在正极接入端串联一个耐220V2A的电阻,充满电,记录电流电压,然后放电,反复20次。
结果:图7结构充电105秒,最少100秒,平均103秒。
按图8所示组合一组正负极电极板,其中正极板3外侧平行设置两个辅助电极1和2(铜板),负极板3’外侧平行设置两个辅助电极1’和2’(铝板),将正极板3与辅助电极1串联,负极板3’与辅助电极1’串联,各辅助电极之间及辅助电极与正极板或负极板之间均以绝缘膜间隔开,然后对正、负极板3、3’进行2V0.3A恒流充电,同时,对辅助电极2、2’接220V20A交流电(或直流电),在正极接入端串联一个耐220V20A的电阻,充满电,记录电流电压,然后放电,反复20次。
结果:图8结构充电最多10秒,最少10秒,平均10秒。
对于图8所示的蓄电池,对正、负反应极板进行2V0.3A恒流充电,同时,对辅助电极2、2’接220V2A交流电(或直流电),在正极接入端串联一个耐220V2A的电阻,充满电,记录电流电压,然后放电,反复20次。
结果:图8结构充电100秒,最少100秒,平均100秒;在图7中1,1’是辅助电极,2.2’是电解电极,它们分别形成独立的闭合电路;充电时它们使用不同电源;
在图8中,1,1’和2,2’是辅助电极,其中1,1’起保护作用,又称为保护电极,3,3’是电解电极,保护电极和电解电极同在一个闭合电路中,在充电时共用一个电源;其余辅助电极使用另一个独立的电源;
图7与图8的相同点是;当充电条件一致时,它们功效基本相当;
图7与图8的不同点是:当充电条件一致时,在充电过程中,它们对外的辐射水平不一样,有保护电极图8结构的电辐射值小于没有电极保护的图7结构辐射值;当辅助电极与电解电极电源功率差异越小时,两者的辐射值差异越小;当辅助电极与电解电极电源功率差异越大时,两者的辐射值差异越大。
按图9所示组合一组正负极电极板,其中正极板4外侧平行设置三个辅助电极1、2和3(铜板),负极板4’外侧平行设置三个辅助电极1’、2’和3’(铝板),将正极板4与辅助电极1串联,负极板4’与辅助电极1’串联,各辅助电极之间及辅助电极与正极板或负极板之间均以绝缘膜间隔开,然后对正、负极板第4,4’进行2V0.3A恒流充电,同时,将辅助电极2和3串联,将辅助电极2’和3’串联,对串联后的辅助电极2,3和2’,3’接220V20A交流电(或直流电),在正极接入端串联一个耐220V20A的电阻,充满电记录电流电压,然后放电,反复20次。在该图9中,辅助电极1,1’起保护作用,又称为保护电极。
结果:图9结构充电最多1秒,最少1秒,平均1秒。
对于图9所示的蓄电池,对正负反应极板进行2V0.3A恒流充电,同时,对辅助电极接220V2A交流电(或直流电),在正极接入端串联一个耐220V2A的电阻,充满电,记录电流电压,然后放电,反复20次。
结果:图9结构充电10秒,最少10秒,平均10秒;
(2)六极对并联对比:
按图10所示组装一组正负电极板,其中正极板3外侧平行设置两个辅助电极1和2(铜板),负极板3’外侧平行设置两个辅助电极1’和2’(铝板),将正极板3与辅助电极1串联,负极板3’与辅助电极1’串联,各辅助电极之间及辅助电极与正极板或负极板之间均以绝缘膜间隔开,然后对正、负极板3、3’进行2V1.8A恒流充电,同时,对辅助电极第2、2’接220V20A交流电(或直流电),在正极接入端串联一个耐220V20A的电阻,充满电,记录电流电压,然后放电,反复20次。在该图10中,辅助电极1,1’起保护作用,又称为保护电极。
结果:
图10结构充电最多10秒钟,最少10秒钟,平均10秒钟。
对于图10所示的蓄电池,对正、负极板3、3’进行2V1.8A恒流充电,同时,对辅助电极第2、2’接220V2A交流电(或直流电),在正极接入端串联一个耐220V2A的电阻,充满电,记录电流电压,然后放电,反复20次。
结果:图10结构充电最多100秒钟,最少100秒钟,平均100秒钟。
按图11所示组装一组正负电极板,其中正极板4外侧平行设置三个辅助电极1、2和3(铜板),负极板4’外侧平行设置两个辅助电极1’、2’和3’(铝板),将正极板4与辅助电极1串联,负极板4’与辅助电极1’串联,各辅助电极之间及辅助电极与正极板或负极板之间均以绝缘膜间隔开,然后对正、负极板第4,4’进行2V1.8A恒流充电,同时,将辅助电极2和3串联,将辅助电极2’和3’串联,对串联后的辅助电极2,3和2’,3’接220V20A交流电(或直流电),在正极接入端串联一个耐220V20A的电阻,充满电,记录电流电压,然后放电,反复20次。在该图11中,辅助电极1,1’起保护作用,又称为保护电极。
结果:图11结构充电最多1秒钟,最少1秒钟,平均1秒钟;
对于图11的蓄电池,对正、负极板第4,4’进行2V1.8A恒流充电,同时,将辅助电极2和3串联,将辅助电极2’和3’串联,对串联后的辅助电极2,3和2’,3’接220V2A交流电(或直流电),在正极接入端串联一个耐220V2A的电阻,充满电,记录电流电压,然后放电,反复20次。
结果:图11结构充电最多10秒钟,最少10秒钟,平均10秒钟;
按图12所示组装一组正负电极板;进行2V1.8A恒流充电,充满电记录电流电压,然后放电,反复20次。
按图13所示组装一组正负电极板;进行2V1.8A恒流充电,充满电记录电流电压,然后放电,反复20次。
结果:
图12结构充电最多8小时40分,最少8小时30分,平均8小时37分。
图13结构充电最多37分,最少34分,平均35分。
从上述实验结果,得出如下结论:“AABBAABB”,“AAABBBAAABBB”,“AAAABBBBAAAABBBB”循环极对结构比“ABAB”传统循环极对结构在蓄电池充电时间方面具有显著的优势;正负两极电场强度的调节对蓄电池电荷生成影响是显著的,运用“AABB”“AAABBB”“AAAABBBB”循环结构可以达到了高效快速充电的目的;并且,“AAABBB”“AAAABBBB”可以满足交流(或直流),高压(或大电流)充电的条件。

Claims (24)

1.一种蓄电池,该蓄电池包括至少一个第一电极、至少一个第二电极、隔离膜以及电解液,所述第一电极与所述第二电极分别与电解液相接触,隔离膜设置于第一电极与第二电极之间用以防止第一电极与第二电极短接,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电极外侧平行设置至少一个与所述第一电极面积相等的第一辅助电极,所述第一电极与所述第一辅助电极之间以绝缘膜间隔开;所述第二电极外侧平行设置至少一个与所述第二电极面积相等的第二辅助电极,所述第二电极与所述第二辅助电极之间以绝缘膜间隔开;各辅助电极之间以绝缘膜间隔开;
所述第一电极与所述第二电极单独连接成闭合电路,该闭合电路连接直流电。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蓄电池,其特征在于,当存在多个第一辅助电极和多个第二辅助电极时,各第一辅助电极串联,各第二辅助电极串联,经串联的第一辅助电极与经串联的第二辅助电极连接成一个以上独立的闭合电路,该闭合电路连接直流电或交流电。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蓄电池,其特征在于,所述直流电或交流电的电流和电压能够改变。
4.根据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蓄电池,其特征在于,当所述经串联的第一辅助电极与经串联的第二辅助电极连接成一个以上独立的闭合电路时,每个闭合电路中间均接入至少一个电阻。
5.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蓄电池,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电极与至少一个第一辅助电极串联,所述第二电极与至少一个第二辅助电极串联,经串联的第一电极与经串联的第二电极连接成闭合电路,该闭合电路连接直流电。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蓄电池,其特征在于,与所述第一电极串联的第一辅助电极设置在远离所述第一电极的最外侧;与所述第二电极串联的第二辅助电极设置在远离所述第二电极的最外侧。
7.根据权利要求1至3中任一项所述的蓄电池,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辅助电极和所述第二辅助电极均为金属板。
8.根据权利要求1至3中任一项所述的蓄电池,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辅助电极为铜板,所述第二辅助电极为铝板。
9.根据权利要求1至3中任一项所述的蓄电池,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电极极板与所述第一辅助电极的厚度为1mm-2mm。
10.根据权利要求1至3中任一项所述的蓄电池,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电极极板与所述第一辅助电极的厚度为2mm。
11.根据权利要求1至3中任一项所述的蓄电池,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电极极板与所述第二辅助电极的厚度为0.6mm-1mm。
12.根据权利要求1至3中任一项所述的蓄电池,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电极极板与所述第二辅助电极的厚度为1mm。
13.根据权利要求1至3中任一项所述的蓄电池,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电极外侧平行设置两个以上与所述第一电极面积相等的第一辅助电极;所述第二电极外侧平行设置两个以上与所述第二电极面积相等的第二辅助电极。
14.根据权利要求1至3中任一项所述的蓄电池,其特征在于,所述蓄电池包括一个第一电极、一个第二电极、隔离膜以及电解液,所述第一电极与第二电极分别与电解液相接触,隔离膜设置于第一电极与第二电极之间用以防止第一电极与第二电极短接,所述第一电极外侧平行设置两个与所述第一电极面积相等的第一辅助电极,所述第一电极与所述第一辅助电极之间以绝缘膜间隔开;所述第二电极外侧平行设置两个与所述第二电极面积相等的第二辅助电极,所述第二电极与所述第二辅助电极之间以绝缘膜间隔开;各辅助电极之间以绝缘膜间隔开。
15.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蓄电池,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电极与设置在远离所述第一电极最外侧的第一辅助电极串联,所述第二电极与设置在远离所述第二电极的最外侧的第二辅助电极串联,经串联的第一电极与经串联的第二电极连接成闭合电路,该闭合电路连接直流电。
16.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蓄电池,其特征在于,未与所述第一电极串联的第一辅助电极与未与所述第二电极串联的第二辅助电极连接成闭合电路,该闭合电路连接直流电或交流电。
17.根据权利要求16所述的蓄电池,其特征在于,所述直流电或交流电的电流和电压能够改变。
18.根据权利要求16或17所述的蓄电池,其特征在于,未与所述第一电极串联的第一辅助电极与未与所述第二电极串联的第二辅助电极连接成闭合电路中接入至少一个电阻。
19.根据权利要求1至3中任一项所述的蓄电池,其特征在于,所述蓄电池包括一个第一电极、一个第二电极、隔离膜以及电解液,所述第一电极与第二电极分别与电解液相接触,隔离膜设置于第一电极与第二电极之间用以防止第一电极与第二电极短接,所述第一电极外侧平行设置三个与所述第一电极面积相等的第一辅助电极,所述第一电极与所述第一辅助电极之间以绝缘膜间隔开;所述第二电极外侧平行设置三个与所述第二电极面积相等的第二辅助电极,所述第二电极与所述第二辅助电极之间以绝缘膜间隔开;各辅助电极之间以绝缘膜间隔开。
20.根据权利要求19所述的蓄电池,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电极与设置在远离所述第一电极最外侧的第一辅助电极串联,所述第二电极与设置在远离所述第二电极的最外侧的第二辅助电极串联,经串联的第一电极与经串联的第二电极连接成闭合电路,该闭合电路连接直流电。
21.根据权利要求20所述的蓄电池,其特征在于,未与所述第一电极串联的剩余的两个第一辅助电极相互串联,未与所述第二电极串联的剩余的两个第二辅助电极相互串联,上述经串联的第一辅助电极与经串联的第二辅助电极连接成闭合电路,该闭合电路连接直流电或交流电。
22.根据权利要求21所述的蓄电池,其特征在于,所述直流电或交流电的电流和电压能够改变。
23.根据权利要求21或22所述的蓄电池,其特征在于,所述经串联的第一辅助电极与经串联的第二辅助电极连接成的闭合电路中接入至少一个电阻。
24.一种蓄电池组,该蓄电池组由权利要求1至23中任一项所述的蓄电池以并联或串联方式连接而成。
CN201210380697.0A 2012-09-06 2012-10-09 蓄电池及包含该蓄电池的蓄电池组 Active CN103682495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210380697.0A CN103682495B (zh) 2012-09-06 2012-10-09 蓄电池及包含该蓄电池的蓄电池组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4)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2103286054 2012-09-06
CN201210328605 2012-09-06
CN201210328605.4 2012-09-06
CN201210380697.0A CN103682495B (zh) 2012-09-06 2012-10-09 蓄电池及包含该蓄电池的蓄电池组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3682495A CN103682495A (zh) 2014-03-26
CN103682495B true CN103682495B (zh) 2016-08-17

Family

ID=5031929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210380697.0A Active CN103682495B (zh) 2012-09-06 2012-10-09 蓄电池及包含该蓄电池的蓄电池组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3682495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15062084A1 (zh) * 2013-11-01 2015-05-07 上海足力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蓄电池及包含该蓄电池的蓄电池组
US10084206B2 (en) 2013-11-12 2018-09-25 Alexandre M. Iarochenko Fast charge apparatus for a battery
CN107112604A (zh) * 2014-11-12 2017-08-29 英特储能公司 用于电池的快速充电装置
US10770760B2 (en) * 2015-05-08 2020-09-08 Enovix Corporation Replenished negative electrodes for secondary batteries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2521764Y (zh) * 2001-06-29 2002-11-20 马大成 双复合极板阀控密封式铅酸蓄电池
CN2626060Y (zh) * 2003-07-02 2004-07-14 马大成 复合极板阀控密封式铅酸蓄电池

Family Cites Familie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01090444A1 (en) * 2000-05-22 2001-11-29 Abb Power T & D Company Inc. Integrated electrode for electrolytic capacitor applications

Patent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2521764Y (zh) * 2001-06-29 2002-11-20 马大成 双复合极板阀控密封式铅酸蓄电池
CN2626060Y (zh) * 2003-07-02 2004-07-14 马大成 复合极板阀控密封式铅酸蓄电池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3682495A (zh) 2014-03-26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6384853B (zh) 一种锂离子电池分步化成及一致性筛选方法
CN103682495B (zh) 蓄电池及包含该蓄电池的蓄电池组
CN101141010A (zh) 高电压动力型锂离子可充电电池
CN106972566A (zh) 电池充电装置及电池充电方法
CN105576751A (zh) 一种主被动复合均衡的电池充电电路
CN202549957U (zh) 一种电极板及包含该电极板的电极组件、蓄电池和电容器
EP2833441A1 (en) Electrode plate and electrode assembly, storage battery, and capacitor comprising electrode plate
CN105932346A (zh) 一种模块化梯次利用储能电池控制方法
CN109167080B (zh) 一种高电压锂热电池
CN201210498Y (zh) 一种空气电池连接结构
CN102683758B (zh) 对电解液比重失调造成的报废铅酸蓄电池的修复方法
CN208241339U (zh) 一种电池包的智能均衡装置
CN202231110U (zh) 锂离子二次电池
CN205488321U (zh) 一种组合式备用蓄电池
CN110137577A (zh) 一种可大电流充放电的磷酸铁锂聚合物锂电池
CN201726162U (zh) 一种锂离子动力电池保护板
CN201025677Y (zh) 蓄电池充电器
CN201725851U (zh) 一种电动助力车阀控铅酸蓄电池
CN210927193U (zh) 一种充供电一体装置
CN109841909A (zh) 一种具有耐久性且电量预警铅蓄电池
CN202221795U (zh) 叠片锂离子电池用极片以及叠片治具
CN205829462U (zh) 一种新型降压式变换电路
CN209593024U (zh) 一种大型蓄电池充放电系统
CN201149885Y (zh) 正负离子蓄电池修复仪
CN201113530Y (zh) 一种串联蓄电池组的混合均衡充电设备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