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3677451A - 电容式触摸屏 - Google Patents

电容式触摸屏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3677451A
CN103677451A CN201210315451.5A CN201210315451A CN103677451A CN 103677451 A CN103677451 A CN 103677451A CN 201210315451 A CN201210315451 A CN 201210315451A CN 103677451 A CN103677451 A CN 103677451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bus
capacitive touch
touch screen
signal
conducting strip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210315451.5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张钦富
李政翰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Egalax Empia Technology Inc
Original Assignee
Empia Technology Inc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Empia Technology Inc filed Critical Empia Technology Inc
Priority to CN201210315451.5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3677451A/zh
Publication of CN103677451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3677451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Position Input By Displaying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是有关于一种互电容式多触摸屏,所述的导电条的结构状态促成每一个外部导电物件对该互电容式多触摸屏的接触范围大于预设条件时,每一个外部导电物件电容性耦合于所述的第一导电条的量大于电容性耦合于所述的第二导电条的量,从而使得驱动信号藉由所述的外部导电物件中的至少一个第一外部导电物件流出所述的导电条后再由所述的外部导电物件中的至少一个第二外部导电物件流入所述的第二导电条的比例,随着所述的第二外部导电物件的数量增加而减少。

Description

电容式触摸屏
技术领域
本发明有关于一种电容式触摸屏,特别是有关于一种能够降低负触影响的电容式触摸屏。
背景技术
请参照图1A所示,当驱动信号D经过一条被驱动的导电条时,信号I可能由同一只手的第一指A流到第二指B,造成在扫描感测资讯SI的过程中,相应于第一指A与第二指B的被感测的导电条都会感测到互电容性耦合信号变化,分别如触碰相关感测资讯SA与SB所示。由图1A可得知,其中触碰相关感测资讯SA与SB的变化升降顺序相反,亦即信号相反。
触碰相关感测资讯SA代表相应于第一指A所在的被感测导电条与被驱动导电条交会区的电容性耦合的变化,存在正触(real touch)。同样地,触碰相关感测资讯SB代表相应于第二指B所在的被感测导电条与被驱动导电条交会区的电容性耦合的变化,然而,触碰相关感测资讯SB所代表的交会区并没有被触碰,误判出了负触(unreal touch),即鬼点(phantom touch)。在以下的说明中,因第一手指A的电容性耦合而流出导电条的信号称为正触信号,并且因第二手指B的电容性耦合而流入导电条的信号称为负触信号。因此由导电条侦测到相应于正触信号与负触信号的电容性耦合变化分别为正触的触碰相关感测资讯与负触的触碰相关感测资讯。
请参照图1B所示,当第一指A与第二指B位于相近或相同的被感测的导电条时,相应的触碰相关感测资讯SA与SB因信号相反而造成相互抵消,使得信号变小。当触碰相关感测资讯SA与SB强度接近时,可能造成信号过小而无法判读出正触。在以下的说明中,因负触信号与正触信号邻近而造成侦测到的正触的电容性耦合变化量失真的情形称为负触效应。
在上述例子中,第一指A与第二指B是隔着绝缘表层与导电条电容性耦合,当绝缘表层越薄时,负触效应越大。亦即,侦测到的正触的电容性耦合变化量失真得越严重。此外,当造成负触的第二手指B的数量越多时,负触信号的总量越大,侦测到的正触的电容性耦合变化量失真得越严重,甚至将原本正触的触碰相关感测资讯呈现为负触的触碰相关感测资讯。换言之,在最糟情形(worst case)下,所有第二指B与第一指A都位于相同的被侦测导电条(detected electrode strips),此时负触效应为最大。显然地,在互电容式侦测时,对负触效应的容忍能力决定了是否能正确侦测出正触的位置与能够同时侦测出的正触位置的数量。
上述的负触效应在可携式装置上更为严重,这是因为可携式装置系统的地与人体接触的地不同。由于市场的需求,可携式装置被要求越来越薄,因此电容式触摸屏也被要求必须越来越薄。电容式触摸屏往往被配置在显示器上面,显示器传导来的噪声会不断干扰电容式触摸屏,最直接的方法是在电容式触摸屏的背面(靠近显示器的部分)加上一层背盾层(rearshielding layer),背盾层上加载接地电位,以隔离显示器传导来的噪声。然而,背盾层的增加,必然增加电容式触摸屏的厚度,比较难以符合市场需求。
要在不增加背盾层的情形下,同时降低显示器传导来的噪声的干扰,最常采用的技术手段就是在双层结构(DITO;double ITO)中,将被提供驱动信号的导电条(被驱动的导电条)置于下层,并且将被感测的导电条置于上层,其中被驱动的导电条覆盖大部分的显示器,除了被提供驱动信号的导电条外,皆被提供接地电位,产生类似背盾层的效果。由于被感测的导电条在上层,为了降低负触效应,绝缘表层的厚度便无法有效地变薄。当绝缘表层使用的是玻璃材质时,被感测的导电条与手指头间需要保持在大约1.1mm以上。即使是使用塑胶材质来贴合用于支持的玻璃,被感测的导电条与手指头间需要保持在大约0.7mm以上。在绝缘表层的厚度有这样严格限制的情况下,就只能缩小被驱动导电条与被感测导电条间的绝缘中介层的厚度。
相对于双层结构,单层结构(SITO;single ITO)的绝缘表层也有同样的绝缘表层的厚度限制,但由于没有绝缘中介层,整体厚度相对于双层结构薄上许多,但也失去了上述的类似背盾层的效果。如果无法有效降低显示器传导来的噪声的干扰,单层结构较适合设置在显示器内(In cell)。若是要置于显示器上方,背盾层就可能成为必要的选择。
显示器传导来的噪声的干扰降低了判断出正触的位置的能力,而负触效应影响了判断多正触位置的能力。显然地,要将电容式触摸屏的厚度降低,可能需要考量到被感测的导电条与手指头间的距离,甚至还可能要考量如何抗显示器传导来的噪声的干扰。
在互电容式多点触控荧幕(mutual capacitive multi-touch screen)中进行多点互电容式侦测(mutual capacitive multi-touch detection)时,驱动信号可能藉由电容性耦合经同手掌中第一指流通至第二指,可能减小用来表示正触的位置的信号或信号变化量,造成正触的误判。
在互电容式多点触摸屏(mutual capacitive multi-touch screen)中进行多点互电容式侦测(mutual capacitive multi-touch detection)时,多个外部导电物件间流通的信号的电容性耦合流入互电容式多点触控荧幕可能造成被侦测到的正触的电容性耦合变化量严重失真,为了避免这问题,绝缘表层的厚度无法有效变薄。
由此可见,上述现有技术显然存在有不便与缺陷,而极待加以进一步改进。为了解决上述存在的问题,相关厂商莫不费尽心思来谋求解决之道,但长久以来一直未见适用的设计被发展完成,而一般产品及方法又没有适切的结构及方法能够解决上述问题,此显然是相关业者急欲解决的问题。因此如何能创设一种新的技术,实属当前重要研发课题之一,亦成为当前业界极需改进的目标。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藉由互电容式多点触摸屏的导电条结构状态促使被驱动导电条与外部导电物件的电容性耦合大于被侦测导电条与外部导电物件的电容性耦合,降低驱动信号隔着绝缘表层藉由多个外部导电物件的电容性耦合从导电条流出后再流入被侦测导电条的比例。藉此,负触效应能够被降低,随着负触信号的降低,绝缘表层的厚度就可以更薄。
本发明的另一个目的在于,藉由将被侦测导电条提供的电容性耦合信号以差值或双差值的方式呈现,来有效降低来自背后显示器的噪声干扰,省去背盾层的设置,可进一步减少互电容式多触摸屏的厚度。其中,藉由将被侦测导电条提供的电容性耦合信号以双差值的方式呈现,更能同时降低因受压形变造成的信号失真问题。
在本发明提出的一种互电容式多触摸屏中,导电条的结构状态促使能被侦测出正确位置的有效触碰的接触范围中,覆盖于屏蔽结构状态的露出面积大于被侦测导电条的露出面积,或大于导电条结构状态的露出面积,或接触范围覆盖于屏蔽结构状态与被驱动导电条的露出面积大于被侦测导电条的面积。因此在驱动信号隔着绝缘表层藉由多个外部导电物件的电容性耦合从导电条流出后再流入导电条时,流入被侦测导电条的信号对位置侦测的影响能相对地降低。
在本发明提出的另一种互电容式多触摸屏中,是以被驱动导电条距外部导电物件的距离较大于被侦测导电条距外部导电物件的距离,来使得被驱动导电条与外部导电物件的电容性耦合大于被侦测导电条的电容性耦合。因此在驱动信号隔着绝缘表层藉由多个外部导电物件的电容性耦合从导电条流出后再流入导电条时,流入被侦测导电条的信号对位置侦测的影响能相对地降低。
显然地,在前述的互电容式多触摸屏中,相对于被侦测的导电条,被驱动导电条可以是较接近于外部导电物件并且露出的面积较大,兼具两者的优点。
本发明的目的及解决其技术问题是采用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依据本发明提出的一种电容式触摸屏的侦测方法,包括:提供电容式触摸屏,呈矩形,具有相对的两长边与相对的两短边,包括:用于互电容式侦测时操作性地被提供驱动信号的多条第一导电条,其中每一条第一导电条是由多条第一连接线串联多个菱形的第一导电片所组成,并且所述的第一导电条露出多个六边形空间,其中所述的第一导电条与短边平行;提供互电容性耦合信号的多条第二导电条,其中每一条第二导电条是由多条第二连接线串联多个六边形的第二导电片所组成,并且每一个第二导电片位于所述六边形空间之一,其中所述的第二导电条与长边平行,并且所述的第一导电条与所述的第二导电条相互露出且分离;以及由长边提供驱动信号给至少一条第一导电条,并且在至少一条第一导电条被提供该驱动信号时在短边由所述第二导电条接收前述互电容性耦合信号。
本发明的目的及解决其技术问题还采用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依据本发明提出的一种具电容式触摸屏的装置,用以侦测外部导电物件的接近或触碰,包括:电容式触摸屏,该电容式触摸屏包括用于互电容式侦测时操作性地被提供驱动信号的多条第一导电条,其中每一条第一导电条是由多条第一连接线串联多个菱形的第一导电片所组成,并且所述的第一导电条露出多个六边形空间;以及提供互电容性耦合信号的多条第二导电条,其中每一条第二导电条是由多条第二连接线串联多个六边形的第二导电片所组成,并且所述的第一导电条与所述的第二导电条相互露出且分离,其中六边形的面积大于菱形的面积;以及控制电路,提供该驱动信号,并且在至少一条导电条被提供该驱动信号时由所述第二导电条接收所述互电容性耦合信号。
本发明的目的及解决其技术问题还可采用以下技术措施进一步实现。
较佳的,前述的具电容式触摸屏的装置,其中每一条第一连接线的长度大于菱形的每一个边。
较佳的,前述的具电容式触摸屏的装置,其中所述第一导电片与所述第二导电片位于同一平面。
较佳的,前述的具电容式触摸屏的装置,其中第一导电条的数量大于第二导电条的数量。
较佳的,前述的具电容式触摸屏的装置,其中每一条第一连接线跨过所述第二连接线之一或每一条第二连接线跨过所述第一连接线之一,其中交会的第一连接线与第二连接线间被绝缘物隔开。
较佳的,前述的具电容式触摸屏的装置,其中所述第一导电片与所述第二导电片不在同一平面,其中所述第一导电条较所述的第二导电条接近外部导电物件。
较佳的,前述的具电容式触摸屏的装置,其中该电容式触摸屏更包括绝缘层,该绝缘层介于所述第一导电条与所述第二导电条之间。
较佳的,前述的具电容式触摸屏的装置,其中该装置更包括显示器,该显示器与所述第二导电片间不存在被提供直流电位或该驱动信号的绝缘层,其中该直流电位或该驱动信号是在所述第二导电条提供所述互电容性耦合信号时被提供。
较佳的,前述的具电容式触摸屏的装置,其中所述第一导电片与所述第二导电片不在同一平面,而所述第二导电条较所述的第一导电条接近该显示器。
较佳的,前述的具电容式触摸屏的装置,其中该电容式触摸屏为矩形,具有相对的两长边与相对的两短边,其中所述的第一导电条在两短边间与两短边平行排列,并且所述的第二导电条在两长边间与两长边平行排列。
较佳的,前述的具电容式触摸屏的装置,其中该电容式触摸屏更包括两条第一侧边导电条,其分别位于所述第一导电条的两侧,与两条第二侧边导电条,其分别位于所述第二导电条的两侧,其中每一条第一侧边导电条是由多条第一连接线串联多个半片第一导电片所组成,并且每一条第二侧边导电条是由多条第二连接线串联多个半片第二导电片所组成。
较佳的,前述的具电容式触摸屏的装置,其中所述第二导电条依序平行排列,并且具有N条,N为自然数,其中控制电路依据所述互电容性耦合信号产生N-1个差值,每一个差值是分别依据一对相邻第二导电条的互电容性耦合信号相减来产生。
较佳的,前述的具电容式触摸屏的装置,其中所述第二导电条依序平行排列,并且具有N条,N为自然数,其中控制电路依据所述互电容性耦合信号产生N-2个双差值,每一个双差值是分别依据三条相邻的第二导电条中的前两条第二导电条的互电容性耦合信号的差与后两条第二导电条的互电容性耦合信号的差相减来产生。
较佳的,前述的具电容式触摸屏的装置,其中所述第一导电条与所述第二导电条间的露出空间存在多个孤立的第三导电片,所述导电片与所述的第一导电条为相同材质。
较佳的,前述的具电容式触摸屏的装置,其中该装置更包括显示器,所述第一导电条与显示器间不存在屏蔽来自显示器的噪声的背盾层。
本发明的目的及解决其技术问题还采用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依据本发明提出的一种电容式触摸屏,用以侦测外部导电物件的接近或触碰,其包括:用于互电容式侦测时操作性地被提供驱动信号的多条第一导电条,其中每一条第一导电条是由多条第一连接线串联多个菱形的第一导电片所组成,并且所述的第一导电条露出多个六边形空间;以及提供互电容性耦合信号的多条第二导电条,其中每一条第二导电条是由多条第二连接线串联多个六边形的第二导电片所组成,并且所述的第一导电条与所述的第二导电条相互露出且分离,其中六边形的面积大于菱形的面积。
较佳的,前述的电容式触摸屏,其中每一个第一导电片去除所述延伸片的面积等于每一个第二导电片加上所述凹陷空间的面积,使得所述第一导电片露出的面积大于所述第二导电片的面积。
较佳的,前述的电容式触摸屏,其中所述第一导电片与所述第二导电片位于同一平面。
较佳的,前述的电容式触摸屏,其中第一导电条的数量大于第二导电条的数量。
较佳的,前述的电容式触摸屏,其中每一条第一连接线跨过所述第二连接线之一或每一条第二连接线跨过所述第一连接线之一,其中交会的第一连接线与第二连接线间被绝缘物隔开。
较佳的,前述的电容式触摸屏,其中所述第一导电片与所述第二导电片不在同一平面,其中所述第一导电条较所述的第二导电条接近外部导电物件。
较佳的,前述的电容式触摸屏,其中该电容式触摸屏更包括两条第一侧边导电条,其分别位于所述第一导电条的两侧,与两条第二侧边导电条,其分别位于所述第二导电条的两侧,其中每一条第一侧边导电条是由多条第一连接线串联多个半片第一导电片所组成,并且每一条第二侧边导电条是由多条第二连接线串联多个半片第二导电片所组成。
借由上述技术方案,本发明至少具有下列优点及有益效果:相对于先前技术中提供给信号流出至导电条的外部导电物件越多则负触效应越大,在本发明所揭示的技术方案中提供给信号流出至导电条的外部导电物件越多则负触效应越小,而也代表着对于虚触效应的容忍度更高,绝缘表层的厚度也可以更薄。
上述说明仅是本发明技术方案的概述,为了能够更清楚了解本发明的技术手段,而可依照说明书的内容予以实施,并且为了让本发明的上述和其他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明显易懂,以下特举较佳实施例,并配合附图,详细说明如下。
附图说明
图1A与图1B为先前技术中负触效应的示意图。
图1C与图1D为位置侦测系统的示意图。
图1E至图1H为感测层的结构示意图。
图2A与图2B为虚触效应的分析示意图。
图3A至图3C为导电条结构状态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电容式触摸屏的示意图。
图5为电容式触摸屏的侦测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主要元件符号说明】
A,B:手指                    D:驱动信号
I:信号                      SI:感测资讯
SA,SB:触碰相关感测资讯      100:侦测装置
110:显示器                  120:感测装置
120A:第一感测层             120B:第二感测层
130:驱动/侦测单元           140:导电条
160:控制器                  161:处理器
162:存储器                  170:主机
171:中央处理单元            173:储存单元
11,13,14,16:导电片          12:第二连接线
15:第一连接线               17:绝缘基底
18:绝缘层                   19:绝缘表层
SD:驱动信号                 P1:第一接触区
P2:第二接触区               H1:第一手指
H2:第二手指                 140A,Tx1,Tx2:第一导电条
140B,Rx1,Rx2:第二导电条     Sg:由人体流至地的信号
S1:流出导电条的信号         S2:流入导电条的信号
Sr1,Sr2:被侦测的信号
Ctr1:第一导电条Tx1与第二导电条Rx1间的电容性耦合量
Cht1:第一导电条Tx1与第一手指H1间的电容性耦合量
Chr1:第二导电条Rx1与第一手指H1间的电容性耦合量
Ctr2:第一导电条Tx2与第二导电条Rx2间的电容性耦合量
Cht2:第一导电条Tx2与第二手指H2间的电容性耦合量
Chr2:第二导电条Rx2与第二手指H2间的电容性耦合量
Chg:身体与装置间的电容性耦合量
R:阻抗
Cr:第二手指与第二导电条间的电容性耦合量
Cg:第二手指与被提供直流信号的电路间的电容性耦合量
Ir:流入第二导电条的电流
Ig:流入被提供直流信号的电路的电流
31:第一导电条                32:第二导电条
33:第一导电片                34:第二导电片
35:第一连接线                36:第二连接线
40:电容式触摸屏
41:短边                      42:长边
具体实施方式
本发明将详细描述一些实施例如下。然而,除了所揭露的实施例外,本发明亦可以广泛地运用在其他的实施例施行。本发明的范围并不受上述实施例的限定,而以其后的权利要求为准。而为提供更清楚的描述及使熟悉该项技艺者能理解本发明的发明内容,图示内各部分并没有依照其相对的尺寸而绘图,某些尺寸与其他相关尺度的比例会被突显而显得夸张,且不相关的细节部分亦未完全绘出,以求图示的简洁。
请参照图1C,本发明提出一种位置侦测装置100,包括感测装置120,与驱动/侦测单元130。感测装置120具有感测层。在本发明的实施例中,可包括第一感测层120A与第二感测层120B,第一感测层120A与第二感测层120B分别有多条导电条140,其中第一感测层120A的多条第一导电条140A与第二感测层120B的多条第二导电条140B交叠。在本发明的另一个实施例中,多条第一导电条140A与第二导电条140B可以配置在共平面的感测层中。驱动/侦测单元130依据多条导电条140的信号产生感测资讯。例如在自电容式侦测时,是侦测被驱动的导电条140,并且在互电容式侦测时,是侦测没有被驱动的部分导电条140。此外,感测装置120可以配置在显示器110上,感测装置120与显示器110间可以配置背盾层(shieldinglayer)(未显于图示)或没有配置背盾层。在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中,为了让感测装置120的厚度更薄,感测装置120与显示器110间没有配置背盾层。
前述第一导电条与第二导电条可以是以行或列排列的多条行导电条与列导电条,亦可以是以第一维度与第二维度排列的多条第一维度导电条与第二维度导电条,或是沿第一轴与第二轴排列的多条第一轴导电条与第二轴导电条。此外,前述第一导电条与第二导电条彼此间可以是以正交交叠,亦可以是以非正交交叠。例如在一维坐标系统中,所述第一导电条或第二导电条的其中之一可以是放射状排列,而所述第一导电条或第二导电条的另一条可以是环状排列。再者,所述第一导电条或第二导电条的其中之一可以为驱动导电条,且所述第一导电条或第二导电条的另一条可以为侦测导电条。所述的”第一维度”与”第二维度”、”第一轴”与”第二轴”、”驱动”与”侦测”、”被驱动”与”被侦测”导电条皆可用来表示前述的”第一”与”第二”导电条,包括但不限于构成正交网格(orthogonal grids),亦可以是构成其他具有第一维度与第二维度交叠(intersecting)导电条的几何架构(geometric congurations)。
本发明的位置侦测装置100可以应用于计算机系统中,如图1D所示的实施例,包括控制器160与主机170。控制器包含驱动/侦测单元130,以操作性地耦合感测装置120(未显于图示)。此外,控制器160可包括处理器161,控制驱动/侦测单元130产生感测资讯,感测资讯可以储存在存储器162中,以供处理器161存取。另外,主机170构成计算系统的主体,主要包括中央处理单元171,以及供中央处理单元171存取的储存单元173,以及显示运算结果的显示器110。
在本发明的另一个实施例中,控制器160与主机170间包括传输界面,控制单元通过传输界面传送数据至主机,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可推知传输界面包括但不限于UART、USB、I2C、Bluetooth、WiFi、IR等各种有线或无线的传输界面。在本发明的实施例中,传输的数据可以是位置(如坐标)、辨识结果(如手势代码)、命令、感测资讯或其他控制器160可提供的资讯。
在本发明的实施例中,感测资讯可以是由处理器161控制所产生的初始感测资讯(initial sensing information),交由主机170进行分析,例如位置分析、手势判断、命令辨识等等。在本发明的另一个实施例中,感测资讯可以是由处理器161先进行分析,再将判断出来的位置、手势、命令等等传递给主机170。本发明包括但不限于前述的实施例,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可推知其他控制器160与主机170之间的互动。
在每一个导电条的交叠区,在上与在下的导电条构成两极。每一个交叠区可视为影像(image)中的像素(pixel),当有一个或多个外部导电物件接近或触碰时,所述的影像可视为拍摄到触碰的影像(如手指触碰于感测装置的结构状态(pattern))。
在被驱动导电条被提供驱动信号时,被驱动导电条本身构成自电容(self capacitance),并且被驱动导电条上的每个交叠区构成互电容(mutualcapacitance)。前述的自电容式侦测是侦测所有导电条的自电容,特别适用于判断单一外部导电物件的接近或接触。
前述的互电容式侦测,是在被驱动导电条被提供驱动信号时,由与被驱动导电条不同维度排列的所有被感测导电条侦测驱动导电条上所有交叠区的电容量或电容变化量,以视为影像中的一列像素。据此,汇集所有列的像素即构成所述影像。当有一个或多个外部导电物件接近或触碰时,所述影像可视为拍摄到触碰的影像,特别适用于判断多个外部导电物件的接近或接触。
请参照图1E所示,为一种的电容式触碰感测器的结构状态(pattern),包括多个导电片(conductive plate)与多条连接线。这些连接线包括多条第一连接线与多条第二连接线。这些第一连接线是以第一方向(如横向或纵向的一个)配置,连接这些导电片的一部分,以构成朝第一方向排列的多条导电条。相似地,这些第二连接线是以第二方向(如横向或纵向的另一个)配置,连接这些导电片的另一部分,以构成朝第二方向排列的多条导电条。
这些导电条(第一导电条与第二导电条)可以是由透明或不透明的材质构成,例如可以是由透明的氧化铟锡(ITO)构成。在结构上可分成单层结构(SITO;Single ITO)与双层结构(DITO;Double ITO)。本技术领域的普通人员可推知其他导电条的材质,在此不再赘述。例如,纳米碳管。
在本发明的实施例中,是以纵向作为第一方向,并以横向作为第二方向,因此纵向的导电条为第一导电条,并且横向的导电条为第二导电条。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可推知上述说明为发明的实施例之一,并非用来限制本发明。例如,可以是以横向作为第一方向,并以纵向作为第二方向。
图1F为图1E中I处的剖面图,包括绝缘基底17(substrate)、第二导电条的一部分(含导电片11、第二连接线12、导电片13)、绝缘层18、与第一导电条的一部分(含第一连接线15)与绝缘表层19。在本发明的实施例中,基底17、绝缘层18与绝缘表层19可以是以透明或不透明的材质构成,如玻璃或塑胶薄膜(film),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可推知本实施例的其他构成方式,在此不再赘述。
在本发明的实施例中,图1G为图1E中II处的剖面图,为一种双层电容式触碰感测器的结构示意图,包括绝缘基底17(substrate)、第二导电条的一部分(含第二连接线12)、绝缘层18、与第一导电条的一部分(含导电片14、第一连接线15、导电片16)与绝缘表层19。
在本发明的实施例中,图1H为图1E中I处的剖面图,为一种单层电容式触碰感测器的结构示意图,包括绝缘基底17(substrate)、第二导电条的一部分(含第二连接线12)、绝缘层18、与第一导电条的一部分(含导电片14、第一连接线15、导电片16)与绝缘表层19。第一导电条的导电片14、第一连接线15与第二导电条的第二连接线12为共平面,而第一连接线15以架桥的方式跨过第二连接线12,其中第一连接线15与第二连接线12间由绝缘层18隔绝。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可推知其他的架桥方式,在此不再赘述。例如相对于本实施例的向上架桥方式,可以是向下架桥方式。
请参照图1A,触碰相关感测资讯SA呈现的是第一指A与被驱动导电条、被感测导电条间的互电容性耦合的变化,而触碰相关感测资讯SB呈现的是第二指B与被感测导电条间的互电容性耦合的变化。
由于同手掌的第一指A与第二指B同时接近或触碰被感测导电条时,正触的信号可能会被经指间流通的相反信号抵减,如图1B所示,解决这种问题的最直接方式便是将经指间流通至被感测导电条的信号降低。基于电容性耦合的程度为C=∈A/d,意即电容性耦合的程度C与电容性耦合的面积A成正比,并与电容性耦合的距离d成反比。
由于手指与被感测导电条间隔着一层绝缘表层,因此将经指间流通至被感测导电条的信号降低的方式之一是将绝缘表层绝缘表层的厚度增加。在本发明的实施例中,绝缘表层可以是表层玻璃,适当厚度为1.1mm或1.0mm以上。
然而,由于可携式装置越来越强调轻薄,表层玻璃的厚度也被要求越来越薄,在本发明的实施例中,被要求的绝缘表层厚度可能在0.7mm以下,因此在本发明的实施例中,将经指间流通至被感测导电条的信号降低的另一方式是将被感测导电条的露出面积减小。
请参照图2A,人体的第一手指与第二手指接触到电容式触摸屏的第一接触区P1与第二接触区P2,第一接触区P1覆盖第一导电条Tx1与第二导电条Rx1的交叠区,并且第二接触区P2覆盖第一导电条Tx2与第二导电条Rx2的交叠区。当第一导电条Tx1被提供驱动信号SD时,包含第一导电条Tx2的其余第一导电条被提供直流信号,并且每一条第二导电条分别被侦测。在本发明的实施例中,尚未被侦测的第二导电条可以是被提供直流信号。所述的直流信号可以是由接地电路或维持直流信号的电路提供,因此在本发明中,耦合于接地电路或直流信号的电路可以是被提供直流信号,如被接地的电路或被接地的导电条。同理,耦合于提供驱动信号的电路可以视为被提供驱动信号,为被驱动的电路,如被驱动的导电条。此外,驱动信号SD可以是同时被提供给多条第一导电条,在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中,可以是相邻的多条导电条,如两条或三条导电条。同时驱动部分的导电条,可以调适性地(adaptively)控制(加强)由被侦测导电条侦测到的信号,并且可以减少在自电容式侦测时因附着在绝缘表层上的水气或导电粒子所造成的影响。
在图示中,驱动信号SD被提供给第一导电条Tx1时,接触第一接触区P1的手指为正触,并且当驱动信号SD被提供给第一导电条Tx2时,接触第二接触区P2的手指为正触。同样地,造成负触的手指也会随驱动信号SD被提供到不同的第一导电条而改变。为了方便说明,在下述说明中,以正触的手指作为第一手指,造成负触效应的手指为第二手指。
据此,相关于第一接触区P1部分,形成的电容性耦合量包括:第一导电条Tx1与第二导电条Rx1间的电容性耦合量Ctr1、第一导电条Tx1与第一手指H1间的电容性耦合量Cht1、第二导电条Rx1与第一手指H1间的电容性耦合量Chr1。同样地,相关于第二接触区P2部分,形成的电容性耦合量包括:第一导电条Tx2与第二导电条Rx2间的电容性耦合量Ctr2、第一导电条Tx2与第二手指H2间的电容性耦合量Cht2、第二导电条Rx2与第二手指H2间的电容性耦合量Chr 2。
此外,尚存在第一手指H1与第二手指H2连接的身体与装置间的电容性耦合量Chg,此值一般为10pf至250pF之间,其中流经的信号为Sg。
因此,当驱动信号SD被提供给一条或多条第一导电条Tx1时,可藉由侦测每一条第二导电条的信号,来表示或取得每一条第二导电条与第一导电条Tx1相叠的相叠区的信号或信号变化量(相对于未被接触时的信号的信号变化量)。同理,可藉由提供驱动信号SD给其他第一导电条,来表示或取得所有相叠区的信号或信号变化量。例如,由第二导电条Rx1与Rx2分别感测信号Sr1与Sr2,可表示相叠区上电容性耦合的量,并且与同相叠区未被接触时的电容性耦合的量比较,可取得信号变化量。因此当有外部导电物件(如手指)接触时,可由这些相叠区的电容性耦合的量或变化量表示被接触的位置。虽然图示中第一手指H1与第二手指H2分别电容性耦合于一条第一导电条与一条第二导电条,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可以推知,每一个手指可以电容性耦合于多条导电条。
驱动信号SD不单单以信号Sr1流出,有可能从导电条流出至外部导电物件成为信号S1,如由导电条以电容性耦合流出至第一手指H1。信号S1全部或一部分成为信号Sg由外部导电物件以电容性耦合流至地或系统的地,其中信号S1的一部分可能成为信号S2流经外部导电物件以电容性耦合流至导电条,例如流至第二导电条成为信号Sr2或/且流至被提供直流信号的第一导电条。
因此不仅可侦测到代表第一导电条Tx1与第二导电条Rx1相叠的相叠区的电容性耦合的变化,也会侦测到代表第一导电条Tx1与第二导电条Rx2相叠的相叠区的电容性耦合的变化。由于第一导电条Tx1与第二导电条Rx2相叠的相叠区上并不存在实际的电容性耦合,然而由侦测到的信号却又表示有电容性耦合的变化,构成不存在的负触。又因为信号是由第一手指H1流向第二手指H2,使得第二导电条Rx1与Rx2侦测到的信号呈现相反的情形,当第二导电条Rx1侦测到的真实接触的信号Sr1被视为正触的信号时,则第二导电条Rx2侦测到虚假接触的信号Sr2可以视为负触的信号。如果第一接触区P1与第二接触区P2相应的第二导电条接近或第一接触区P1与第二接触区P2扩及相同第二导电条时,正触与负触的信号会造成相互抵消的情形,有可能使得正触的信号过小而无法被侦测出来。在负触的数量越多时,这种情形越是明显,甚至有可能将正触的信号抵消成为负触的信号。以阻抗/电容量分析来看,在第二接触区P2对被提供直流信号的电路的电容为Chg+Cht2(因第一导电条Tx1被提供驱动信号时,第一导电条Tx2被提供直流信号(如接地)),负触的信号与第二导电条Rx2的电容量为Chr2。因此负触与正触的比值GTR=(Chr2)/(Chg+Cht2)。负触与正触的比值GTR越小,负触信号与正触信号相消的效应越小。要去除或降低负触信号对正触所造成的影响,可调整被提供直流信号的电路的面积,使得第二手指H2接近或接触时,大部分的接触范围都覆盖在被提供直流信号的电路(如未被提供驱动信号的第一导电条)上。
解决因正触与负触的信号相消而造成正触误判的方法,便是尽可能地将负触信号降低,最直接的做法,就是加大外部导电物件与第二导电条间的距离,如加大第二手指H2与第二导电条Rx2间的距离。在本发明的实施例中,当绝缘表层为玻璃并且第二手指H2与第二导电条Rx2间的距离大约1.1mm,可有效地解决单一正触与单一负触的信号相消的问题。然而,当面临的问题为单一正触与多个负触信号相消时,可能须要将手指与第二导电条间的距离加到更大。显然地,能容忍正触与负触的信号相消而不会造成正触位置误判的能力受限于手指与第二导电条间的距离,这样的距离很难小于0.7mm。因此,要将负触信号尽量降低,就必须将手指与第二导电条间的距离尽量加大。然而,这与市场上希望电容式触摸屏越来越薄的需求背道而驰。
由本发明所提出的负触与正触的比值GTR可以得知,GTR=(Chr2)/(Chg+Cht2),要降低正触与负触的信号相消的影响(以下简称负触效应),需要将第二导电条与手指间的电容性耦合量Chr2降低,且/或将手指与耦合至直流信号电路间的电容性耦合量(Chg+Cht2)增加。
据此,在本发明的实施例中,导电条结构状态的多条第一导电条与多条第二导电条相互交叠并且相互露出,并且所述的第一导电条露出的面积大于所述的第二导电条露出的面积。在本发明的另一个实施例中,在外部导电物件接近或接触的有效接触的电容性耦合范围足够大到能被判断出位置时,导电条结构状态使得电容性耦合范围中,覆盖电容性耦合于第一导电条露出的面积大于覆盖电容性耦合于第二导电条露出的面积。例如第二导电条露出的面积小于第一导电条露出的面积的一半,并且电容性耦合范围大于每一个交叠区的面积。在第一导电条与第二导电条布满或趋近布满电容式触摸屏的主动区(active area)时,这样的导电条结构状态促使跨多个交叠区的任何有效接触的电容性耦合范围所覆盖或电容性耦合于第一导电条露出的面积大于所覆盖或电容性耦合于第二导电条露出的面积。
前述的外部导电物件是在接触范围大于预设条件时造成有效触碰,其中有效触碰能促成足以判断出位置的信号或信号变化量,而预设范围可以是宽度(长度)、面积等等。例如接触范围的最大或最小宽度大于预设条件或面积大于预设条件。因此,在单层结构中,第二手指H2与第二导电条的电容性耦合量将小于与直流信号间的电容性耦合量。
此外,在双层结构中,第一导电条位于上层,并且第二导电条位于下层,亦即第一导电条位于较接近外部导电物件的一层。因此,在任何外部导电物件对该电容式触摸屏的接触范围大于预设条件而形成有效触碰,并且接触范围覆盖第一导电条的面积大于或等于接触范围覆盖第二导电条的面积时,第二手指H2与第二导电条的电容性耦合量将小于与直流信号电路间的电容性耦合量。
在现有技术中,没有确保第二手指H2与第二导电条的电容性耦合量小于与直流信号电路间的电容性耦合量的情况下,第二手指H2的数量越多,由第二手指H2与第二导电条的电容性耦合流入第二导电条的信号越多。
请参照图2B,为负触信号S2流入导电条的示意图,图示中的阻抗R表示负触信号S2流入导电条前的阻抗。因为驱动信号电容性耦合于第一手指H1的信号会经由第二手指H2形成与第二导电条的电容性耦合Cr及与被提供直流信号的电路(如未被提供驱动信号的第一导电条)的电容性耦合Cg,而分别形成流入第二导电条的信号I r及流入被提供直流信号的电路的信号Ig。显然地,驱动信号在电容性耦合于第一手指H1后并联流入第二导电条与被提供直流信号的电路,在第二手指H2增加时,相对地电容性耦合Cr与Cg的量也会增加。若是电容性耦合Cr增加的量大于电容性耦合Cg增加的量,因阻值与电容量成反比,信号Ir将增加,并且信号Ig将减少,亦即负触效应增加。
因此,随着造成负触的第二手指H2的数量越多,第二导电条与第二手指H2间的距离也必需越大,如绝缘表层需要越厚,才能容忍负触效应的影响,不致造成正触的位置的误判。然而,绝缘表层加厚与电容式触摸屏变薄的目标相反。
据此,在本发明的一范例中,降低负触效应的技术手段是采用一种导电条结构状态,在有效触碰的接触范围大于预设条件下,导电条结构状态的设计是基于任何大于预设条件的接触范围,覆盖第一导电条的露出面积必然大于覆盖第二导电条的露出面积。因此在第二手指H2的数量增加时,电容性耦合Cg增加的量大于电容性耦合Cr增加的量,因阻值与电容量成反比,信号Ig将增加,并且信号Ir将减少,亦即负触效应减少。
在本发明的一最佳的模式下,第一导电条是位于双层结构的上层,并且第二导电条是位于双层结构的下层。
依据上述,在本发明实施例中提供的一种互电容式多触摸屏,所述的导电条的结构状态促成每一个外部导电物件对该互电容式多触摸屏的接触范围大于预设条件时,每一个外部导电物件电容性耦合于所述的第一导电条的量大于电容性耦合于所述的第二导电条的量,从而使得驱动信号藉由所述的外部导电物件中的至少一个第一外部导电物件流出所述的导电条后,再由所述的外部导电物件中的至少一个第二外部导电物件流入所述的第二导电条的比例,随着所述的第二外部导电物件的数量增加而减少。
在本发明中,在电容性耦合流出导电条的信号量相同的条件下,第二手指H2的数量越多,由第二手指H2与第二导电条的电容性耦合流入第二导电条的信号越少。在这个条件下,绝缘表层的厚度只要能够容忍一个第二手指H2所造成的负触的影响,也等同能容忍更多个第二手指H2所造成的负触的影响。上述容忍负触的影响是指存在一个或多个第二手指H2所造成的负触时,仍然能将每一个正触的位置正确判断。
依据上述,当电容式触摸屏为不透明时,例如做为笔记型电脑触控指向装置(touch pad)时,将被感测导电条(如第二导电条)变细,也可以降低负触效应。但是被感测导电条如果过于稀疏,在手指斜划直线时,代表手指位置的一连串坐标可能会呈现锯齿状的斜线,被感测导电条的配置越稀疏,锯齿状的程度越严重。
此外,当电容式触摸屏为透明时(例如覆盖于显示器形成触敏显示器(touch sensitive display)时),为了让透光度能够尽量均匀,电容式触摸屏上的导电条需要尽可能地均匀布满电容式触摸屏上的主动区(active area),例如图1E所示。图示中的导电片虽然为菱形,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可推知导电片亦可以为六边形、八边形等多边形,或其他几何图形。
请参照图3A至图3C所示,是依据本发明的最佳模式(best mode)提出的一种电容式触摸屏,用以侦测外部导电物件的接近或触碰,该电容式触摸屏包括多条第一导电条31与多条第二导电条32,第一导电条31与第二导电条32相互露出且分离。
所述第一导电条31是用于互电容式侦测时操作性地被提供驱动信号,其中每一条第一导电条31是由多条第一连接线35串联多个菱形的第一导电片33所组成,所述的第一导电条31露出多个六边形空间。
所述的第二导电条32提供互电容性耦合信号,其中每一条第二导电条32是由多条第二连接线36串联多个六边形的第二导电片34所组成,并且所述的第一导电条31与所述的第二导电条32相互露出且分离,其中(每一或所有)六边形的面积大于(每一或所有)菱形的面积。
所述第一导电条31与第二导电条32间的露出空间可以是存在多个孤立的第三导电片(dummy pad),所述导电片与所述的第一导电条31可以是相同材质。此外,所述导电片与所述的第二导电条32可以是相同材质。
在本发明的实施例中第一连接线35的长度大于菱形的每一个边。此外,在本发明的实施例中,电容式触摸屏是单层结构(SITO;single ITO)。所述第一导电片33与所述第二导电片34位于同一平面。每一条第一连接线35跨过所述第二连接线36之一或每一条第二连接线36跨过所述第一连接线35之一,其中交会的第一连接线35与第二连接线36间被绝缘物(未显于图示)隔开。
在本发明的另一个实施例中,电容式触摸屏是双层结构(DITO;doubleITO)。所述第一导电片33与所述第二导电片34不在同一平面,其中所述第一导电条31较所述的第二导电32条接近外部导电物件。
另外,在本发明的实施例中,前述的第一导电片33与第二导电片34并不包括第一导电条31与第二导电条32两端不完整的导电片。第一导电条31两端分别为半个第一导电片,亦属于第一导电条的一部分,由第一连接线35连接至第一导电片33。同样地,与第二导电条32两端分别为半个第二导电片。由第二连接线36连接至第二导电片34。
在本发明的另一个实施例中,电容式触摸屏更可以包括两条第一侧边导电条,其分别位于所述第一导电条的两侧,与两条第二侧边导电条,其分别位于所述第二导电条的两侧,其中每一条第一侧边导电条是由多条第一连接线串联多个半片第一导电片所组成,并且每一条第二侧边导电条是由多条第二连接线串联多个半片第二导电片所组成。
前述的驱动信号为交流信号,可以是弦波(如sin wave)或方波(如PWM)。
请参照图4,在本发明的最佳模式中,电容式触摸屏40呈矩形,具有相对的两长边42与相对的两短边41,其中所述的第一导电条31与短边41平行,并且所述的第二导电条32与长边42平行。换言之,电容式触摸屏呈矩形,具有相对的两长边42与相对的两短边41,其中所述的第一导电条31在两短边41间与两短边41平行排列,并且所述的第二导电条32在两长边42间与两长边42平行排列。在本发明的实施例中,第一导电条31的数量大于第二导电条32的数量。换言之,被提供驱动信号的第一导电条31的数量大于提供互电容性耦合信号的第二导电条32的数量。
如上所述,第二导电条32提供的互电容性耦合信号可以是提供给控制器160,控制器160可以是积体电路(IC,integrated ciucuit)。控制器160提供上述的驱动信号,并且在至少一个第一导电条31被提供驱动信号时,由所述第二导电条32接收所述互电容性耦合信号。据此,本发明是采用控制器160与电容式触摸屏构成一种具电容式触摸屏的装置。
在本发明的实施例中,互电容性耦合信号是同时被接收,需要相同数量的元件来接收互电容性耦合信号。由短边连接到所述的第二导电条32优于从长边连接到所述的第一导电条31,因为可以用较少的元件来接收互电容性耦合信号,以获得影像。
在本发明的另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二导电条依序平行排列,并且具有N条,N为自然数,其中控制电路依据所述互电容性耦合信号产生N-1个差值,每一个差值是分别依据一对相邻第二导电条的互电容性耦合信号相减来产生。
在本发明的另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二导电条依序平行排列,并且具有N条,N为自然数,其中控制电路依据所述互电容性耦合信号产生N-2个双差值,每一个双差值是分别依据三条相邻的第二导电条中的前两条第二导电条的互电容性耦合信号的差与后两条第二导电条的互电容性耦合信号的差相减来产生。
由于相邻的导电条间受到来自于显示器的噪声干扰相当,因此当相邻的第二导电条32的信号同时被接收后产生的信号差可以抵消大部分来自于显示器的噪声干扰,因此可以不需要在电容式触摸屏间加上一层背盾层(shielding layer)。一般驱动信号被提供时,背盾层被提供直流电位或该驱动信号,以屏蔽来自显示器的噪声。
依据前述,本发明提供一种电容式触摸屏的侦测方法,用以侦测外部导电物件的接近或触碰,如图5所示。首先,如步骤510所示,提供上述电容式触摸屏,呈矩形,具有相对的两长边与相对的两短边。电容式触摸屏包括多条第一导电条与多条第二导电条。所述第一导电条用于互电容式侦测时操作性地被提供驱动信号,其中每一条第一导电条是由多条第一连接线串联多个菱形的第一导电片所组成,并且所述的第一导电条露出多个六边形空间,其中所述的第一导电条与短边平行。所述第二导电条提供互电容性耦合信号,其中每一条第二导电条是由多条第二连接线串联多个六边形的第二导电片所组成,并且每一个第二导电片位于所述六边形空间之一,其中所述的第二导电条与长边平行,并且所述的第一导电条与所述的第二导电条相互露出且分离。接下来,如步骤520所示,由长边提供驱动信号给至少一条第一导电条,并且在至少一条第一导电条被提供该驱动信号时在短边由所述第二导电条接收前述互电容性耦合信号。
以上所述,仅是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非对本发明作任何形式上的限制,虽然本发明已以较佳实施例揭露如上,然而并非用以限定本发明,任何熟悉本专业的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发明技术方案范围内,当可利用上述揭示的技术内容作出些许更动或修饰为等同变化的等效实施例,但凡是未脱离本发明技术方案的内容,依据本发明的技术实质对以上实施例所作的任何简单修改、等同变化与修饰,均仍属于本发明技术方案的范围内。

Claims (23)

1.一种电容式触摸屏的侦测方法,用以侦测外部导电物件的接近或触碰,其特征在于其包括:
提供电容式触摸屏,呈矩形,具有相对的两长边与相对的两短边,包括:
用于互电容式侦测时操作性地被提供驱动信号的多条第一导电条,其中每一条第一导电条是由多条第一连接线串联多个菱形的第一导电片所组成,并且所述的第一导电条露出多个六边形空间,其中所述的第一导电条与短边平行;以及
提供互电容性耦合信号的多条第二导电条,其中每一条第二导电条是由多条第二连接线串联多个六边形的第二导电片所组成,并且每一片第二导电片位于所述六边形空间之一,其中所述的第二导电条与长边平行,并且所述的第一导电条与所述的第二导电条相互露出且分离;以及
由长边提供驱动信号给至少一条第一导电条,并且在至少一条第一导电条被提供该驱动信号时在短边由所述第二导电条接收前述互电容性耦合信号。
2.一种具电容式触摸屏的装置,用以侦测外部导电物件的接近或触碰,其特征在于其包括:
电容式触摸屏,该电容式触摸屏包括:
用于互电容式侦测时操作性地被提供驱动信号的多条第一导电条,其中每一条第一导电条是由多条第一连接线串联多个菱形的第一导电片所组成,并且所述的第一导电条露出多个六边形空间;以及
提供互电容性耦合信号的多条第二导电条,其中每一条第二导电条是由多条第二连接线串联多个六边形的第二导电片所组成,并且所述的第一导电条与所述的第二导电条相互露出且分离,其中六边形的面积大于菱形的面积;以及
控制电路,提供该驱动信号,并且在至少一条导电条被提供该驱动信号时由所述第二导电条接收所述互电容性耦合信号。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具电容式触摸屏的装置,其特征在于,其中每一条第一连接线的长度大于菱形的每一个边。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具电容式触摸屏的装置,其特征在于,其中所述第一导电片与所述第二导电片位于同一平面。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具电容式触摸屏的装置,其特征在于,其中第一导电条的数量大于第二导电条的数量。
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具电容式触摸屏的装置,其特征在于,其中每一条第一连接线跨过所述第二连接线之一或每一条第二连接线跨过所述第一连接线之一,其中交会的第一连接线与第二连接线间被绝缘物隔开。
7.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具电容式触摸屏的装置,其特征在于,其中所述第一导电片与所述第二导电片不在同一平面,其中所述第一导电条较所述的第二导电条接近外部导电物件。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具电容式触摸屏的装置,其特征在于,其中该电容式触摸屏更包括绝缘层,该绝缘层介于所述第一导电条与所述第二导电条之间。
9.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具电容式触摸屏的装置,其特征在于,其中该装置更包括显示器,该显示器与所述第二导电片间不存在被提供直流电位或该驱动信号的绝缘层,其中该直流电位或该驱动信号是在所述第二导电条提供所述互电容性耦合信号时被提供。
10.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具电容式触摸屏的装置,其特征在于,其中所述第一导电片与所述第二导电片不在同一平面,而所述第二导电条较所述的第一导电条接近该显示器。
11.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具电容式触摸屏的装置,其特征在于,其中该电容式触摸屏为矩形,具有相对的两长边与相对的两短边,其中所述的第一导电条在两短边间与两短边平行排列,并且所述的第二导电条在两长边间与两长边平行排列。
12.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具电容式触摸屏的装置,其特征在于,其中该电容式触摸屏更包括两条第一侧边导电条,其分别位于所述第一导电条的两侧,与两条第二侧边导电条,其分别位于所述第二导电条的两侧,其中每一条第一侧边导电条是由多条第一连接线串联多个半片第一导电片所组成,并且每一条第二侧边导电条是由多条第二连接线串联多个半片第二导电片所组成。
1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具电容式触摸屏的装置,其特征在于,其中所述第二导电条依序平行排列,并且具有N条,N为自然数,其中控制电路依据所述互电容性耦合信号产生N-1个差值,每一个差值是分别依据一对相邻第二导电条的互电容性耦合信号相减来产生。
1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具电容式触摸屏的装置,其特征在于,其中所述第二导电条依序平行排列,并且具有N条,N为自然数,其中控制电路依据所述互电容性耦合信号产生N-2个双差值,每一个双差值是分别依据三条相邻的第二导电条中的前两条第二导电条的互电容性耦合信号的差与后两条第二导电条的互电容性耦合信号的差相减来产生。
1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具电容式触摸屏的装置,其特征在于,其中所述第一导电条与所述第二导电条间的露出空间存在多个孤立的第三导电片,所述导电片与所述的第一导电条为相同材质。
1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具电容式触摸屏的装置,其特征在于,其中该装置更包括显示器,所述第一导电条与显示器间不存在屏蔽来自显示器的噪声噪声的背盾层。
17.一种电容式触摸屏,用以侦测外部导电物件的接近或触碰,其特征在于其包括:
用于互电容式侦测时操作性地被提供驱动信号的多条第一导电条,其中每一条第一导电条是由多条第一连接线串联多个菱形的第一导电片所组成,并且所述的第一导电条露出多个六边形空间;以及
提供互电容性耦合信号的多条第二导电条,其中每一条第二导电条是由多条第二连接线串联多个六边形的第二导电片所组成,并且所述的第一导电条与所述的第二导电条相互露出且分离,其中六边形的面积大于菱形的面积。
18.根据权利要求17所述的电容式触摸屏,其特征在于,其中每一个第一导电片去除所述延伸片的面积等于每一个第二导电片加上所述凹陷空间的面积,使得所述第一导电片露出的面积大于所述第二导电片的面积。
19.根据权利要求17所述的电容式触摸屏,其特征在于,其中所述第一导电片与所述第二导电片位于同一平面。
20.根据权利要求17所述的电容式触摸屏,其特征在于,其中第一导电条的数量大于第二导电条的数量。
21.根据权利要求17所述的电容式触摸屏,其特征在于,其中每一条第一连接线跨过所述第二连接线之一或每一条第二连接线跨过所述第一连接线之一,其中交会的第一连接线与第二连接线间被绝缘物隔开。
22.根据权利要求17所述的电容式触摸屏,其特征在于,其中所述第一导电片与所述第二导电片不在同一平面,其中所述第一导电条较所述的第二导电条接近外部导电物件。
23.根据权利要求17所述的电容式触摸屏,其特征在于,其中该电容式触摸屏更包括两条第一侧边导电条,其分别位于所述第一导电条的两侧,与两条第二侧边导电条,其分别位于所述第二导电条的两侧,其中每一条第一侧边导电条是由多条第一连接线串联多个半片第一导电片所组成,并且每一条第二侧边导电条是由多条第二连接线串联多个半片第二导电片所组成。
CN201210315451.5A 2012-08-30 2012-08-30 电容式触摸屏 Pending CN103677451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210315451.5A CN103677451A (zh) 2012-08-30 2012-08-30 电容式触摸屏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210315451.5A CN103677451A (zh) 2012-08-30 2012-08-30 电容式触摸屏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3677451A true CN103677451A (zh) 2014-03-26

Family

ID=5031522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210315451.5A Pending CN103677451A (zh) 2012-08-30 2012-08-30 电容式触摸屏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3677451A (zh)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261559A (zh) * 2007-03-07 2008-09-10 义隆电子股份有限公司 触控板
CN102193669A (zh) * 2010-03-16 2011-09-21 乐金显示有限公司 触摸板及其制造方法
CN102566843A (zh) * 2010-12-30 2012-07-11 禾瑞亚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电容式触摸屏的侦测方法和电容式触摸屏
JP5333934B2 (ja) * 2009-09-04 2013-11-06 大日本印刷株式会社 基板および基板の製造方法

Patent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261559A (zh) * 2007-03-07 2008-09-10 义隆电子股份有限公司 触控板
JP5333934B2 (ja) * 2009-09-04 2013-11-06 大日本印刷株式会社 基板および基板の製造方法
CN102193669A (zh) * 2010-03-16 2011-09-21 乐金显示有限公司 触摸板及其制造方法
CN102566843A (zh) * 2010-12-30 2012-07-11 禾瑞亚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电容式触摸屏的侦测方法和电容式触摸屏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2372963U (zh) 互电容式多点触摸屏
CN103164054B (zh) 无线电容式书写装置
CN103677451A (zh) 电容式触摸屏
CN103677450A (zh) 电容式触摸屏
TWI550492B (zh) 電極結構與電容式偵測方法
CN103941928A (zh) 侦测触碰或接近的方法与装置
TWI475456B (zh) 電容式觸摸屏
TWI478031B (zh) 電容式觸摸屏
CN103941929A (zh) 触摸屏的侦测位置的方法与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1403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