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3676041B - 光通讯模块及其耦光组接方法 - Google Patents

光通讯模块及其耦光组接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3676041B
CN103676041B CN201210363605.8A CN201210363605A CN103676041B CN 103676041 B CN103676041 B CN 103676041B CN 201210363605 A CN201210363605 A CN 201210363605A CN 103676041 B CN103676041 B CN 103676041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oupling light
lens
light carrier
optical communication
substrat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210363605.8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3676041A (zh
Inventor
陈秀萍
游宏彬
翁佳恺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Delta Optoelectronics Inc
Original Assignee
Delta Optoelectronics Inc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Delta Optoelectronics Inc filed Critical Delta Optoelectronics Inc
Priority to CN201210363605.8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3676041B/zh
Publication of CN103676041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3676041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3676041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3676041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Optical Couplings Of Light Guid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光通讯模块,包含:基板、透镜耦光载具及套筒,基板具有至少两个收发光芯片,其上具有多个光电单元,每一光电单元上具有一定位特征;透镜耦光载具具有框架及透镜阵列,透镜阵列包含多个透镜单元;套筒与透镜耦光载具相组接;其中,基板的每一光电单元分别对应于透镜耦光载具的每一透镜单元,当透镜耦光载具与基板相组接时,可借由每一光电单元上的定位特征与每一透镜单元进行被动的定位对准,以使透镜耦光载具与基板精准对位,再借由套筒与透镜耦光载具的组接,以形成精准的光通讯路径。

Description

光通讯模块及其耦光组接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光通讯模块,尤指一种具有透镜耦光载具的光通讯模块及其耦光组接方法。
背景技术
随着信息科技的迅速发展,信息通信及传输的需求益发增长,对于数据传输的速度及带宽的需求也随之升高,为了适应通信网路大量的信息传输需求量,利用光电转换而进行信号传送的光通讯产业亦随之蓬勃发展。
在光通讯产业中,由于信号的通信主要为将光信号转换为电信号,或是将电信号转换为光信号,再将转换后的光/或电信号通过光纤进行传输,其中,在光输送路径中,若有一个环节对位不够精准,则其信号传送及转换即可能出现误差,进而导致输出信号错误或是能量损失等问题,因而如何确保光信号传送过程可准确对位为现今光通讯产业所面临的重要课题。
现有美国专利证号US7,578,623揭露一种透镜对位载具及具有对位框的套筒,如图1所示,该光缆连接器组合结构1包括连接器组14及光缆接头15,其中连接器组14包含透镜载具10、对位框11、电路板12及套筒夹具13,光缆接头15的一端具有套筒151,另一端则为光缆152。其中,电路板12上具有收发光芯片121,且在收发光芯片121上具有光电装置122,用以进行光电转换;以及,多个透镜101设置于透镜载具10上。当欲组合连接器组14时,首先将对位框11与电路板12进行对位组接,即将对位框11的定位凸块112对应于电路板12的孔洞123以进行机械式组装定位,以使对位框11可固定设置于电路板12之上。再者,则将透镜载具10对应于对位框11而设置,即将透镜载具10的第一定位部102对应于对位框11的定位孔111而设置,以使透镜载具10设置于对位框11上,并使其上的多个透镜101可与电路板12上的光电装置121相互对应,其后,再将光缆接头15的套筒151与对位框11及透镜载具10对应设置,先穿越对位框11的开口113,并使其与透镜载具10的第二定位部103对应组接,借此,以使光缆接头15可通过套筒151而与对位框11及透镜载具10对应连接。最后,再以套筒夹具13夹设于对位框11及透镜载具10上,以使该连接器组14及光缆接头15的连结关更为稳固,并完成其连接器组14及光缆接头15之间的光路连接。
然而,在此传统光缆连接器组合结构1中,由于对位框11、透镜载具10、电路板12及光缆接头15的组接方式均为机械式的结构对位,若是在其中之一组件插接、组装的过程中遭受到外力干扰或是操作对位不当,则极易造成对位组装上的误差,且由于光缆连接器组合结构1的光电转换需要精准的光学对准,其中若产生一点误差,则会造成光电信号无法顺利转换,进而将导致产品不良、或是产品损坏等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光通讯模块及其耦光组接方法,借由每一光电单元上的定位特征与每一透镜单元进行被动的定位对准,以使透镜耦光载具可与基板精准对位,以可维持其精准的耦光位置。
本发明的又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光通讯模块及其耦光组接方法,借由基板上的导胶沟槽及透镜耦光载具的导胶区的设计,更可使透镜耦光载具与基板组装设置时,可直接通过点胶作业而简便地进行接合作业。
本发明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光通讯模块及其耦光组接方法,通过套筒与透镜耦光载具的机械式组接,再通过夹具的加强接合强度,可使光通讯模块达到三维结构均稳固结合,进而可稳定地维持整体光通讯模块的耦光特性
为达上述目的,本发明的一较广义实施方式为提供一种光通讯模块,包含:基板,具有至少两个收发光芯片,其上具有多个光电单元,每一光电单元上具有一定位特征;透镜耦光载具,具有框架及透镜阵列,透镜阵列包含多个透镜单元;套筒,与透镜耦光载具相组接;其中,基板的每一光电单元分别对应于透镜耦光载具的每一透镜单元,当透镜耦光载具与基板相组接时,可借由每一光电单元上的定位特征与每一透镜单元进行被动的定位对准,以使透镜耦光载具与基板精准对位,再借由套筒与透镜耦光载具的组接,以形成精准的光通讯路径。
为达上述目的,本发明的另一较广义实施方式为提供一种光通讯模块的耦光组接方法,至少包含下列步骤:(a)提供基板,其上布设有至少两个收发光芯片,且每一收发光芯片具有多个光电单元,每一光电单元上具有定位特征;(b)提供透镜耦光载具,其具有框架及透镜阵列,该透镜阵列包含多个透镜单元;(c)将透镜耦光载具对应于基板而设置,使基板上的每一光电单元对应于透镜耦光载具的每一透镜单元,并通过观测检视每一光电单元上的定位特征是否对应于透镜单元,借此以进行精准的光学对位;(d)于基板上的导胶沟槽进行点胶作业,通过胶体的黏合,以将透镜耦光载具固定黏着于该基板之上;以及(e)将套筒对应于透镜耦光结构的插接空间而设置,以使套筒与透镜耦光结构相组接,以构成精准的光通讯路径。
附图说明
图1为传统的光缆连接器组合结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较佳实施例的光通讯模块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图2所示的基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4A分别为图2所示的透镜耦光载具的底视结构示意图。
图4B分别为图2所示的透镜耦光载具的侧视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4C分别为图2所示的透镜耦光载具的侧面外观结构示意图。
图4D分别为图2所示的透镜耦光载具的另一侧视结构示意图。
图5为图2所示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图2所示的透镜耦光载具的透镜单元与基板的光电单元于组接后的焦距示意图。
图7A为图2所示的夹具、透镜耦光载具及套筒的组合结构示意图。
图7B为图7A所示的另一角度的组合结构示意图。
图8为本发明较佳实施例的光通讯模块的耦光组接步骤示意图。
其中,附图标记说明如下:
1:光缆连接器组合结构
10:透镜载具
101:透镜
102:第一定位部
103:第二定位部
11:对位框
111:定位孔
112:定位凸块
113:开口
12:电路板
121:收发光芯片
122:光电装置
123:孔洞
13:套筒夹具
14:连接器组
15:光缆接头
151:套筒
152:光缆
2:基板
20:耦光对位区
21:第一表面
21a:自由端
22:第二表面
23、33:接触部
231:第一接触部
231a:第一延伸部
231b、232b:导胶沟槽
232:第二接触部
232a:第二延伸部
233:第三接触部
234:第四接触部
24:收发光芯片
240:板件
241:光电单元
3:透镜耦光载具
30:框架
301:第一侧面
301a、302a:扣接组件
302:第二侧面
303:第三侧面
304:第四侧面
304a:开口
31:透镜阵列
311:透镜单元
32:中央部
321:插接定位部
322:对位孔
331:第五接触部
332:第六接触部
333:第七接触部
334:第八接触部
34:线路保护空间
35:插接空间
361、362:导胶区
361a、362a:导胶区内侧缘
4:套筒
40:本体
401:导接部
402:光缆端点
403:端面
42:框部
421:第三表面
41:光缆
5:夹具
51:第五侧面
511、521:卡合结构
52:第六侧面
53:弹片
54:第七侧面
6:光通讯模块
F:聚焦距离
h:虹吸狭缝的深度
S71~S75:光通讯模块的耦光组接步骤
具体实施方式
体现本发明特征与优点的一些典型实施例将在后段的说明中详细叙述。应理解的是本发明能够在不同的方式上具有各种变化,其皆不脱离本发明的范围,且其中的说明及附图在本质上当作说明之用,而非用以限制本发明。
请参阅图2,其为本发明较佳实施例的光通讯模块的结构示意图。如图所示,本发明的光通讯模块6主要由基板2、透镜耦光载具3以及套筒4所构成,于一些实施例中,光通讯模块6还可包含一夹具5,但不以此为限。其中,基板2具有至少两个收发光芯片24,每一收发光芯片24上具有多个光电单元241,且于每一个光电单元241上分别具有一定位特征(未图示);透镜耦光载具3则具有框架30及设置于框架30内的透镜阵列31(如图4A所示),且透镜阵列31由多个透镜单元311(如图4A所示)所组成;至于套筒4则与透镜耦光载具3相组接。
以及,基板2上的收发光芯片24上的每一光电单元241分别对应于透镜耦光载具3的每一透镜单元311,借此,当透镜耦光载具3与基板2相组接时,可借由每一光电单元241上的定位特征与每一透镜单元311进行被动的定位对准,以使透镜耦光载具3可与基板2精准对位,进而进行两者的组装作业,于其组装完成的后,再借由套筒4与透镜耦光载具3的组接,以形成本发明的光通讯模块6的精准的光通讯路径。
请参阅图3,其为图2所示的基板的结构示意图。如图所示,本发明的基板2可为但不限为一电路基板,基板2具有第一表面21,其上布设有多个电路(未图示),且在第一表面21的一自由端21a具有耦光对位区20,该耦光对位区20为一凹陷的方形结构,但不以此为限,即该耦光对位区20的第二表面22的水平位置实质上低于该第一表面21。另外,在耦光对位区20上更具有多个接触部23,于一些实施例中,该多个接触部23为凸部结构,即接触部23的水平位置实质上高于耦光对位区20的第二表面22,但不以此为限。
于本实施例中,多个接触部23包括第一接触部231、第二接触部232、第三接触部233及第四接触部234,且该第一接触部231、第二接触部232、第三接触部233及第四接触部234分别设置于耦光对位区20的四直角处,且彼此两两对应设置,其中设置于邻近该自由端21a的第一接触部231及第二接触部232更分别具有第一延伸部231a及第二延伸部232a,且该第一延伸部231a及第二延伸部232a分别与相邻的基板20的第一表面21定义出一凹陷的导胶沟槽231b、232b。
此外,耦光对位区20还具有至少两个收发光芯片24,且每一个收发光芯片24的水平位置实质上高于耦光对位区20的第二表面22,于一些实施例中,在收发光芯片24与第二表面22之间还可设置一板件240,借以支撑收发光芯片24及协助进行光电电路的布局等,但不以此为限。以及,在每一个收发光芯片24上均具有多个光电单元241,以本实施例为例,每一收发光芯片24上具有4个光电单元241,但该数量并不以此为限,其可依照实际施作情形而任意变化,且在每一光电单元241上均具有一对应的定位特征,由于该定位特征为微结构,例如可为但不限为图形或是符号标记等微结构特征,故于图2中未予以标示。
请参阅图4A至图4D,其分别为图2所示的透镜耦光载具的仰视结构、侧视剖面结构、侧面外观结构及另一侧视结构示意图。如图4A所示,透镜耦光载具3由框架30及设置于框架30内的透镜阵列31所构成,由图4A的仰视图观之,框架30为一框体结构,主要由两相对应的第一侧面301、第二侧面302及连接第一侧面301、第二侧面302的第三侧面303及第四侧面304所构成,以及,在第一侧面301及第二侧面302之间还跨设有中央部32,且于中央部32上更设置有透镜阵列31。以及,中央部32将框架30的内部空间分隔为线路保护空间34及插接空间35(如图4A、图4B所示)等两空间,且其中的插接空间35与外界相连通,而线路保护空间34则为当透镜耦光载具3与基板2相组接时,可提供基板2上的线路保护空间之用,以降低外力破坏基板2上的相关电子零件或线路的机率。
以及,中央部32不具有至少一插接定位部321,且其朝向该插接空间35延伸。于本实施例中,该至少一插接定位部321为两插接定位部321,用以与套筒4的两导接部401(如图6所示)相对应,且以本实施例为例,插接定位部321为一凸部,而套筒4的导接部401则为一导孔结构,借此,当套筒4的本体40设置于透镜耦光载具3的插接空间35内时,则可通过插接定位部321及导接部401两相对应的结构以相互组配,借此以维持透镜耦光载具3与套筒4的良好耦合效率,当然,插接定位部321及导接部401的数量及型态并不以此为限,其可依实际情况而任意变化。
于一些实施例中,中央部32不可包含一对位孔322,但不以此为限,当透镜耦光载具3与基板2组接后,则可通过该对位孔322以进一步检视基板2上对应位置的一确认特征(未图示),如可检视到该确认特征,则可进一步确定透镜耦光载具3与基板2为精准耦合。
请续参阅图4A,如图所示,透镜耦光载具3的框架30还具有多个接触部33,该多个接触部33为与基板2的接触部23相对应的结构,且与基部2的接触部23相仿,该透镜耦光载具3的多个接触部33亦可为但不限为凸部结构。于本实施例中,该多个接触部33包括第五接触部331、第六接触部332、第七接触部333及第八接触部334等结构,且该第五接触部331、第六接触部332、第七接触部333及第八接触部334分别设置于框架30的四个直角处,以与基板2的第一接触部231、第二接触部232、第三接触部233及第四接触部234相对应。故当透镜耦光载具3与基板2对应组接时,则将透镜耦光载具3的第五接触部331、第六接触部332、第七接触部333及第八接触部334对应于基板2的第一接触部231、第二接触部232、第三接触部233及第四接触部234而设置,且由于透镜耦光载具3的多个接触部33及基板2的多个接触部23均为凸部结构的设计,故当透镜耦光载具3与基板2于对位组接时,则可如图5所示,借由透镜耦光载具3的多个接触部33与基板2的多个接触部23之间的抵顶接合,而使透镜耦光载具3的透镜阵列31的多个透镜单元311与基板2的收发光芯片24的多个光电单元241间可固定维持在一特定的聚焦距离F。再者,又如前述,该收发光芯片24上的每一光电单元241上均具有一定位特征(如图5的x记号处所示),因此当透镜耦光载具3设置于基板2上时,则可通过另一观测器具,例如:摄影机,但不以此为限,以观测该光电单元241的定位特征是否投射至相对应的透镜单元311上,进而可进行耦合位置确认,以使透镜耦光载具3可与基板2精准对位,俾可简易且快速地维持透镜耦光载具3与基板2的光路精准度及接合良率。
请续参阅图4A、图4B,如图所示,在透镜耦光载具3的第一侧面301及第二侧面302的内侧,且邻近于第五接触部331、第六接触部332的处分别具有导胶区361、362,其相较于框架30为凹陷的结构,以构成一供胶体于其中容纳的空间,即如图4B所示,该导胶区361、362与框架30的底面具有一深度h,此即为可供胶体于其间产生虹吸作用的虹吸狭缝,当透镜耦光载具3与基板2相接合时,则可通过该胶体的虹吸作用而使胶体填充于导胶区361、362内,使胶体与该狭缝壁紧密贴合,进而强化胶体与透镜耦光载具3的接合强度,同时更可使透镜耦光载具3与基板2相互黏着固定。
于一些实施例中,当透镜耦光载具3设置于基板2上时,导胶区361、362的内侧缘361a、362a恰可分别与基板2上的第一接触部231、第二接触部232的第一延伸部231a及第二延伸部232a相抵触,故此,当如前述要对基板2及透镜耦光载具3进行点胶接合时,仅需将胶体点于第一延伸部231a及第二延伸部232a与相邻的基板20的第一表面21所定义出的导胶沟槽231b、232b内,则该胶体则会被因第一延伸部231a及第二延伸部232a的阻隔,而限定仅能在该导胶沟槽231b、232b中流动,再辅以透镜耦光载具3所提供的导胶区361、362的虹吸狭缝,则可使胶体填充于该导胶沟槽231b、232b及导胶区361、362内,另外,又因透镜耦光载具3的中央部32亦为凸部的结构,故当其设置于基板2上时,可进一步限制胶体的流动空间,使胶体不会逸散至收发光芯片24处,而不会产生溢胶的情况。借此,则可使透镜耦光载具3与基板2进行便捷的点胶接合作业,进而可稳固透镜耦光载具3与基板2之间的连结关系。
请同时参阅图4A、4C、4D、7A、7B,如图所示,透镜耦光载具3的框架30的两相对应设置的第一侧面301及第二侧面302上分别具有多个扣接组件301a、302a,且该多个扣接组件301a、302a与夹具5的第五侧面51、第六侧面52上的卡合结构511、521等相互对应设置。于一些实施例中,透镜耦光载具3的扣接组件301a、302a可为但不限为略具弹性的凸部结构,而夹具5的卡合结构511、521则为与其相对应的凹槽结构,借此以使透镜耦光载具3与夹具5相互卡扣固定,但其间的扣合结构及卡扣固定方式并不以此为限,其可依实际情况而任意变化。
另外,请同时参阅图4A及图4D,如图4D所示,当由透镜耦光载具3的第四侧面304方向观之,则可见透镜耦光载具3的框架30的第四侧面304上具有开口304a,借此以使插接空间35可借由开口304a而与外界相连通。而在插接空间35中,其内侧底面即为中央部32,故其可见设置于中央部32上的透镜阵列31及其中的透镜单元311,以及设置于透镜阵列31左右两侧的两插接定位部321。
请参阅图6,其为图2所示的套筒的结构示意图。如图所示,套筒4具有本体40及光缆41,本体40大致上呈一方形框体结构,但不以此为限,且该方形框体结构的长度与宽度与透镜耦光载具3的插接空间35的开口304a的长、宽大小相互对应,借此,当套筒4与透镜耦光载具3对应组装时,则可使本体40恰巧容置于透镜耦光载具3的插接空间35内,借此以稳固套筒4的本体40于X轴及Y轴方向的稳定性,以使套筒4于组装后不会因光缆41的牵动而左右摇晃,进而影响到其间的光电连结关。此外,借由插接空间35与套筒4的本体40的相对应结构设计,使得套筒4可快速地被导入透镜耦光载具3的插接空间中,使得其组装程序更为简便快速,无需使用额外的机械锁固等复杂固定方式。
于本实施例中,套筒4的本体40还具有框部42,该框部42设置于本体40及光缆41之间,但不以此为限,且框部42具有第三表面421,该光缆41即与框部42的第三表面421相互连接设置。以及,套筒4的本体40还具有一端面403,且该端面403相对于光缆41而设置,在该端面403上具有至少一导接部401及多个光缆端点402。以本实施例为例,导接部401为可与透镜耦光载具3的插接定位部321相对应的导孔结构,但不以此为限,且其所设置的位置及数量亦与透镜耦光载具3的插接定位部321相对应。至于该多个光缆端点402则与透镜耦光载具3的多个透镜单元311相对应,故此,当将套筒4与透镜耦光载具3相组装时,将套筒4的本体40对应设置于透镜耦光载具3的插接空间35中,并可同时使导接部401对应于插接定位部321、多个光缆端点402对应于多个透镜单元311而设置,借由导接部401与插接定位部321、及本体40与插接空间35的机械式组接方式,以完成套筒4与透镜耦光载具3的组装定位,且可使套筒4的本体40于X轴方向及Y轴方向均稳固地设置插接空间35中,而不会因组装时的微幅位移而影响到透镜单元311与光缆端点402之间的光路连接,以使透镜耦光载具3的多个透镜单元311可准确地对应于套筒4的光缆端点402,以构成透镜耦光载具3与套筒4的精准光路连结。
此外,于本实施例中,光通讯模块6还包含一夹具5(如图7A所示),用以使透镜耦光载具3与套筒4可更稳固地连接,但其组装连接方式并不以此为限。举例来说,于另一些实施例中,透镜耦光载具3的第四侧面304的顶端还可具有扣接结构(未图示),当套筒4的本体40设置于插接空间35内时,则可通过该扣接结构扣设于套筒4的框部42的第三表面421上,借此可再加强套筒4与透镜耦光载具3的Z轴方向的连结稳定度。至于在本实施例中,则是通过夹具5来稳定透镜耦光载具3及套筒4在Z轴方向的连结。
请参阅图7A、图7B,图7A为图2所示的夹具、透镜耦光载具及套筒的组合结构示意图,图7B则为图7A所示的另一角度的组合结构示意图。如该两图所示,夹具5亦为一方形框体结构,但不以此为限,其具有两相对应设置的第五侧面51及第六侧面52及连接该第五侧面51、第六侧面52之间的第七侧面54,至于与第七侧面54相对应处,则设置有一弹片53,该弹片53为一弹性结构,用以与透镜耦光载具3的第三侧面303相扣接。以及,在第五侧面51及第六侧面52上分别具有多个卡合结构511、521,用以与透镜耦光载具3的框架30的第一侧面301、第二侧面302上的多个扣接组件301a、302a对应扣合。意即,当透镜耦光载具3与套筒4进行组装接合后,则可将夹具5进一步固定于透镜耦光载具3及套筒4的上,借此,夹具5的第五侧面51、第六侧面52上的卡合结构511、521可与透镜耦光载具3的第一侧面301、第二侧面302上的扣接组件301a、302a相扣接,而夹具5的弹片53则可扣设于透镜耦光载具3的第三侧面303,至于夹具5的第七侧面54则将对应抵顶于套筒4的框体42的第三表面421上,如此一来,则夹具5的四个侧向表面均可分别与透镜耦光载具3及套筒4相卡接,进而可增强透镜耦光载具3与套筒4之间的连结强度,以进一步确保其间光路的连结不会受到外力碰撞而产生偏差或失误。
总结来说,光通讯模块6的耦光组接步骤如图8所示,首先,先如步骤S71所述,提供基板2(如图3所示),其上布设有至少两个收发光芯片24,且每一收发光芯片24具有多个光电单元241,且在每一个光电单元241上均具有一定位特征;接着,再如步骤S72所述,提供透镜耦光载具3(如图4A所示),其具有框架30及透镜阵列31,该透镜阵列31包含多个透镜单元311;再来,则如步骤S73所述,将该透镜耦光载具3对应于基板2而设置,使基板2上的每一光电单元241对应于透镜耦光载具3的每一个透镜单元311,并通过观测检视每一个光电单元241上的定位特征是否对应于相对的透镜单元311,借此以判断该透镜单元311是否与光电单元241精准对位,进而可进行对位调整,以达成精准的光学对位;接着,如步骤S74所述,则为在基板2上的导胶沟槽231b、232b(如图3所示)进行点胶作业,通过该胶体于透镜耦光载具3的导胶区361、362(如图4A、4B所示)中产生的虹吸作用,进而使透镜耦光载具3可固定黏着于基板2的上;其后,再如步骤S75所述,将套筒4(如图6所示)对应于透镜耦光结构3的插接空间35而设置,以使套筒4与透镜耦光结构3相组接,以使透镜耦光结构3的透镜单元311与套筒4内部的光纤产生光电链接;于一些实施例中,光通讯模块6更包含夹具5,故于该步骤S75的后,还可具有另一步骤,即为提供夹具5,将夹具5对应扣设于透镜耦光载具3及套筒4的上,以使光通讯模块6的组装结构更为稳固。
综上所述,本发明的光通讯模块及其耦光组接方法主要由基板、透镜耦光载具以及套筒所构成,且基板上的收发光芯片上的每一光电单元分别对应于透镜耦光载具的每一透镜单元,借此,当透镜耦光载具与基板相组接时,可借由每一光电单元上的定位特征与每一透镜单元进行被动的定位对准,以使透镜耦光载具可与基板精准对位,以可维持其精准的耦光位置;此外,通过基板上的导胶沟槽及透镜耦光载具的导胶区的设计,还可使透镜耦光载具与基板组装设置时,可直接通过点胶作业而简便地进行接合,且由于该胶体与狭缝壁紧密贴合的故,更可强化胶体与透镜耦光载具的接合强度;以及,套筒与透镜耦光载具的机械式组接,再通过夹具的加强接合强度,可使光通讯模块达到三维结构均稳固结合,进而可稳定地维持整体光通讯模块的耦光特性,并增加光通讯模块的产品良率。
本发明由熟知此技术的本领域技术人员根据本发明的构思所作的任意修改,皆不脱离本发明权利要求保护的范围。

Claims (14)

1.一种光通讯模块,包含:
一基板,具有至少两个收发光芯片,每一该收发光芯片上具有多个光电单元,每一光电单元上具有一定位特征;
一透镜耦光载具,具有一框架及一透镜阵列,该透镜阵列包含多个透镜单元;以及
一套筒,与该透镜耦光载具相组接;
其中,该基板的该收发光芯片上的每一该光电单元分别对应于该透镜耦光载具的每一该透镜单元,当该透镜耦光载具与该基板相组接时,可借由每一该光电单元上的该定位特征与每一该透镜单元进行被动的定位对准,以使该透镜耦光载具与该基板精准对位,再借由该套筒与该透镜耦光载具的组接,以形成精准的光通讯路径。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通讯模块,其中该基板具有一耦光对位区。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光通讯模块,其中该基板还包含一导胶沟槽,其设置于该基板的该耦光对位区中。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光通讯模块,其中该耦光对位区具有多个接触部。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光通讯模块,其中该多个接触部还包含一第一接触部及一第二接触部,且该第一接触部及该第二接触部分别具有一第一延伸部及一第二延伸部,且该第一延伸部及该第二延伸部分别与该基板定义出该导胶沟槽。
6.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光通讯模块,其中该透镜耦光载具的该框架更具有多个接触部,用以与该基板的该多个接触部相对应。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通讯模块,其中该透镜耦光载具的该框架还具有一中央部,该透镜阵列即设置于该中央部。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光通讯模块,其中该中央部将该框架的内部空间分隔为一线路保护空间及一插接空间。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光通讯模块,其中该中央部还具有至少一插接定位部,该至少一插接定位部为一凸部,且朝向该插接空间延伸。
10.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光通讯模块,其中该套筒具有一本体及一光缆,且该本体的长度与宽度与该透镜耦光载具的该插接空间相对应。
11.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光通讯模块,其中该套筒还包含至少一导接部,用以与该透镜耦光载具的该插接定位部相对应。
12.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光通讯模块,其中该套筒还包含多个光缆端点,其中该多个光缆端点与该透镜耦光载具的该多个透镜单元相对应。
1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通讯模块,其中该透镜耦光载具的该框架更具有多个扣接元件。
14.如权利要求13所述的光通讯模块,其中该光通讯模块还包含一夹具,该夹具有多个卡合结构,用以与该透镜耦光载具的该框架的该多个扣接元件相扣合。
CN201210363605.8A 2012-09-26 2012-09-26 光通讯模块及其耦光组接方法 Active CN103676041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210363605.8A CN103676041B (zh) 2012-09-26 2012-09-26 光通讯模块及其耦光组接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210363605.8A CN103676041B (zh) 2012-09-26 2012-09-26 光通讯模块及其耦光组接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3676041A CN103676041A (zh) 2014-03-26
CN103676041B true CN103676041B (zh) 2016-03-02

Family

ID=5031414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210363605.8A Active CN103676041B (zh) 2012-09-26 2012-09-26 光通讯模块及其耦光组接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3676041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6707424A (zh) * 2016-12-09 2017-05-24 青岛海信宽带多媒体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光模块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EP0164834A1 (en) * 1984-04-06 1985-12-18 Plessey Overseas Limited Improvements relating to the fabrication of optical devices
CN101027586A (zh) * 2004-09-30 2007-08-29 英特尔公司 光学收发器模块
TW200813505A (en) * 2006-08-21 2008-03-16 Intel Corp Aligning lens carriers and ferrules with alignment frames
CN102162885A (zh) * 2011-05-03 2011-08-24 苏州旭创科技有限公司 用于高速传输的并行光收发组件
CN102520494A (zh) * 2012-01-13 2012-06-27 河北华美光电子有限公司 多模qsfp 并行光收发模块的封装结构

Pat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EP0164834A1 (en) * 1984-04-06 1985-12-18 Plessey Overseas Limited Improvements relating to the fabrication of optical devices
CN101027586A (zh) * 2004-09-30 2007-08-29 英特尔公司 光学收发器模块
TW200813505A (en) * 2006-08-21 2008-03-16 Intel Corp Aligning lens carriers and ferrules with alignment frames
CN102162885A (zh) * 2011-05-03 2011-08-24 苏州旭创科技有限公司 用于高速传输的并行光收发组件
CN102520494A (zh) * 2012-01-13 2012-06-27 河北华美光电子有限公司 多模qsfp 并行光收发模块的封装结构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3676041A (zh) 2014-03-26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WO2021159942A1 (zh) 拼接显示面板及拼接显示装置
US9739957B2 (en) Optical transmission and receiving device for implementing passive alignment of components and method for passively aligning components
US8721194B2 (en) Optical transceiver module
CN102308236B (zh) 光波导和光波导模块
TWI461775B (zh) 光通訊模組及其耦光組接方法
JP3628039B2 (ja) 光結合素子およびその製造方法
CN104737218B (zh) 驱动模块、显示装置和多显示器装置
US9179584B2 (en) Method of assembling an electro-optical device
KR101930977B1 (ko) 광소자모듈 및 광정렬결합구조를 구비하는 광커넥터플러그 및 이를 포함하는 광커넥터플러그어셈블리 및 이의 제조방법.
CN102809784A (zh) 光背板组件
CN101569178A (zh) 固态成像设备及其制造方法
CN205941991U (zh) 一种并行光模块
CN102590959A (zh) 光纤连接装置
CN107861201B (zh) 一种光学次模块及光模块
CN103676041B (zh) 光通讯模块及其耦光组接方法
CN203480083U (zh) 光接口装置
US11927817B2 (en) Optical module
WO2008121075A1 (en) Optical interconnect structure and method
CN203311044U (zh) 可无源耦合的多路并行光组件
CN103730446B (zh) 基于刚柔结合印刷电路板三维封装结构的互连结构和制作方法
CN103246027A (zh) 可无源耦合的多路并行光组件及封装方法
CN103792625B (zh) 光电转换模组
CN109212672A (zh) 光纤固定支架及包含其的光纤模组
CN103048734A (zh) 光波导芯片及其制备方法
CN103852830B (zh) 光电转换模块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