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3663701A - 一种沉水植物种植水体的生态修复方法 - Google Patents

一种沉水植物种植水体的生态修复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3663701A
CN103663701A CN201310444835.1A CN201310444835A CN103663701A CN 103663701 A CN103663701 A CN 103663701A CN 201310444835 A CN201310444835 A CN 201310444835A CN 103663701 A CN103663701 A CN 103663701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water body
submerged plant
bellamya aeruginosa
ecological restoration
wate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310444835.1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3663701B (zh
Inventor
吴建勇
何培民
温文科
吴海龙
邵留
康银花
郭子叶
张林慧
周玲洁
吴青
张建伟
杨欣欣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anghai Maritime University
Shanghai Ocean University
Original Assignee
Shanghai Maritime University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anghai Maritime University filed Critical Shanghai Maritime University
Priority to CN201310444835.1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3663701B/zh
Publication of CN103663701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3663701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3663701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3663701B/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Purification Treatments By Anaerobic Or Anaerobic And Aerobic Bacteria Or Animal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水体的生态修复方法,尤其涉及一种沉水植物种植水体的生态修复方法。一种沉水植物种植水体的生态修复方法,其特征在于:铜锈环棱螺与三角帆蚌的搭配,投放进入水体中,投放密度的范围是2000g/m3-3000g/m3,铜锈环棱螺与三角帆蚌的质量比例为1:1-1:5。本发明根据待修复的水体状况,根据铜锈环棱螺的牧食性与三角帆蚌虑食性的不同作用去灵活合理混搭进行辅助生态修复,从而达到较好的生态修复的效果。

Description

一种沉水植物种植水体的生态修复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水体的生态修复方法,尤其涉及一种沉水植物种植水体的生态修复方法。
背景技术
近年来,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提高,河道黑臭、湖泊水体富营养化等现象不断进入人们的视野。水体的污染,不仅严重影响了人们的生活与生产,而且还会丑化视觉景观。在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后,人们开始对生态环境的美化及保护意识也逐渐提高。就在这一背景下,水域生态修复学悄然兴起。水域生态修复最终目的就是构建良性生态系统。如:使待修复河流或湖泊中的沉水植物群落得到恢复,降解水体中的氮磷含量,提高水的透明度;人为的投放有益微生物、鱼类、底栖动物、构建良性生态系统,使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与自我组织能力使其向有序的方向进行演化。
然而沉水植物群落的恢复既不仅与非生物因素(如光、营养盐等)有关,而且还受到生物因素的影响。沉水植物叶片表面经常会被大量的附着藻类所覆盖,其生物量可以达到宿主植物生物量的4%~93%;附着藻类从其宿主植物方面获益,其中包括着生基质、营养物质等,这会大大抑制沉水植物的正常生长。
此外,有些湖泊和河道因为水中悬浮的泥沙特别的细小,难于沉降,导致水质常年处于浑浊状态,水体透明度特别低。由于透明度低,光照条件不足,从而致使沉水植物的生长也受到严重的抑制。即使沉水植物能存活,那些能活下来的沉水植物为了得到充足的光照,不断地往水面长,这也直接导致了沉水植物的叶面,贴近水面,不仅延缓了水的流速,而且还使得水环境失去了美观效果。
发明内容
本发明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针对沉水植物的种植水域:沉水植物被大量的藻类等生物、微生物覆盖,从宿主获益基质和营养物质,严重抑制了沉水植物的生长,水体污染浑浊;湖泊、河道内悬浮泥沙细小,难于沉降,导致水质常年浑浊,沉水植物光照不足,生长受到抑制,即使为获取光照不断往上生长贴近水面,不仅延缓了水的流速,而且还使得水环境失去了美观效果。
本发明采取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沉水植物种植水体的生态修复方法,其特征在于:铜锈环棱螺与三角帆蚌的搭配,投放进入水体中,投放密度的范围是2000g/m3-3000g/m3,铜锈环棱螺与三角帆蚌的质量比例为1:1-1:5。
进一步的,当水体中氨氮含量高、底泥有机质丰富时,则投放铜锈环棱螺与三角帆蚌的质量比为1:4左右,放养密度为2000g/m3
进一步的,当水体中总磷含量高、底泥有机质丰富,则投放铜锈环棱螺与三角帆蚌的质量比为1:5左右,放养密度为2500g/m3
进一步的,当水体中的COD高时,则投放铜锈环棱螺与三角帆蚌的质量比为3:7左右,放养密度为3000g/m3
本发明的特点在于:
1)铜锈环棱螺与三角帆蚌易取性与廉价性。
2)根据待修复的水体状况,根据铜锈环棱螺的牧食性与三角帆蚌虑食性的不同作用去灵活合理混搭进行辅助生态修复,从而达到更好的效果。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在于:
1)铜锈环棱螺以附着藻类和有机质为食物,对沉水植物表面的附着藻类有较强的牧食性,而且铜锈环棱螺在覆有附着藻类的老叶片上的活动也能够增加这些叶片的光合作用;
2)铜锈环棱螺与三角帆蚌通过牧食与排泄,改变了水中的悬浮泥沙的性质,使悬浮泥沙更好的沉降,提高了水的透明度,部分营养盐被沉水植物吸收,促进沉水植物生长;
3)铜锈环棱螺能分解沉水植物的老叶,防止老叶腐烂后营养盐释放引起的藻类疯长;
4)能更好的消解底泥的有机质。
附图说明
图1是沉水植物及水体修复后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的将铜锈环棱螺与三角帆蚌混搭后处理的效果图。
其中,1、水草固着物,2、沉水植物,3、浮游植物,4、三角帆蚌,5、铜锈环棱螺。
图3是五个实施例中总磷含量的随时间变化的示意图。
图4是五个实施例中,水体底泥有机质含量随时间变化的示意图。
图5是五个实施例中,水体透明度随时间变化的示意图。
图6是五个实施例中,氨氮含量随时间变化的示意图。
图7是五个实施例中,COD含量随时间变化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进一步说明。
铜锈环棱螺投入水体后,会攀爬在沉水植物的页面上,以刮食附着在沉水植物叶面上的藻类为主。沉水植物页面上的藻类减少了,就会加大沉水植物光合作用的面积,同时,铜锈环棱螺代谢出的一些有机物,均能促进沉水植物的生长。
三角帆蚌体积较大,一般是沉在水底,可以利用底泥及底层水中的氮磷(消解底泥中的有机质)、过滤水体中的蓝藻绿藻等浮游植物,净化水质提高透明度,促进沉水植物的生长。并且三角帆蚌还能富集某些难降解有机物和重金属。
需要针对不同的水体情况进行不同比例搭配。
以下四个表格分别与图3-图7相对应。
Figure BDA0000387516720000041
注:蚌的存活率是100%,苦草种植密度均为80%
总磷mg/L 1 2 3 4 5
7月10日 0.241 0.240 0.240 0.242 0.240
7月15日 0.203 0.160 0.140 0.211 0.223
7月20日 0.173 0.131 0.130 0.193 0.207
7月25日 0.179 0.080 0.080 0.157 0.189
7月30日 0.132 0.0597 0.052 0.164 0.201
8月4日 0.093 0.073 0.03 0.150 0.161
8月9日 0.087 0.068 0.0412 0.123 0.173
底泥有机氮g/kg 1 2 3 4 5
7月10日 123.1 122 124.2 123.6 123
7月15日 113.3 108.4 107.7 106.1 117.4
7月20日 107.5 85.3 96.5 112.2 106.4
7月25日 100.4 68.3 67.6 93.2 100.3
7月30日 91.3 64.6 68.4 81.3 94.3
8月4日 89.4 57.9 54.4 74.6 97.6
8月9日 79.7 46.3 46.7 75.5 89.3
氨氮mg/L 1 2 3 4 5
7月10日 1.48 1.48 1.48 1.48 1.48
7月15日 0.926 0.823 0.983 0.982 1.23
7月20日 0.782 0.524 0.921 0.923 1.05
7月25日 0.674 0.381 0.79 0.841 0.952
7月30日 0.535 0.203 0.332 0.624 1.034
8月4日 0.632 0.189 0.278 0.731 0.872
8月9日 0.443 0.196 0.288 0.552 0.8
COD(mg/L) 1 2 3 4 5
7月10日 77.2 77.4 77.2 77.6 77.8
7月15日 63.2 72.3 73.2 54.4 70.4
7月20日 50.2 68.4 66.8 52.3 72.3
7月25日 52.7 70.3 58.9 50.9 67.5
7月30日 47.8 63.2 63.7 33.2 61.3
8月4日 30.3 43.3 48.5 38.8 53.2
8月9日 23.5 38.4 37.2 20.7 43.5
从铜锈环棱螺的成活率可以看出,混搭密度在2000-3000g/m3之间较好。
根据不同的水质情况,铜锈环棱螺与三角帆蚌的质量比例为1:1-1:5之间。
当水体中氨氮含量高、底泥有机质丰富时,则投放铜锈环棱螺与三角帆蚌的质量比为1:4左右,放养密度为2000g/m3,能够有效降低氨氮含量。
当水体中总磷含量高、底泥有机质丰富,则投放铜锈环棱螺与三角帆蚌的质量比为1:5左右,放养密度为2500g/m3
当水体中的COD高时,则投放铜锈环棱螺与三角帆蚌的质量比为3:7左右,放养密度为3000g/m3
如需要促进水体中沉水植物群落的恢复,则投放铜锈环棱螺与三角帆蚌的质量比为1:1左右,放养密度为2000g/m3~3000g/m3
不同河道,及湖泊比例也会略有差异。如果底泥有机质丰富,及附着在水底藻类较多那么要消解底泥的有机质这就要多投放一些三角帆蚌。如果是附着在沉水植物叶面上多的藻类,或一些悬浮水中的藻类较多,铜锈环棱螺则就应多投放些,具体比例的优选值根据上述实验数据得出。
而铜锈环棱螺体积小主要固着在草叶上,与三角帆蚌同样质量的铜锈环棱螺其接触水的面积就较多,这样更有利于氮磷的吸收。而氨氮很大一部分来源是从底泥释放出来,故与底泥接触面积大的三角帆蚌,能很好的去除氨氮。所以当氨氮含量高时要多投放三角帆蚌。具体比例的优选值,根据上述实验数据得出。
此外,铜锈环棱螺5以附着藻类和有机质为食物,对沉水植物表面的附着藻类有较强的牧食性,而且铜锈环棱螺5在覆有附着藻类的老叶片上的活动也能够增加这些叶片的光合作用。
铜锈环棱螺5与三角帆蚌通过牧食与排泄,改变了水中的悬浮泥沙的性质,使悬浮泥沙更好的沉降,提高了水的透明度,部分营养盐被沉水植物吸收,促进沉水植物生长;
铜锈环棱螺5能分解沉水植物的老叶,防止老叶腐烂后营养盐释放引起的藻类疯长;能更好的消解底泥的有机质。

Claims (4)

1.一种沉水植物种植水体的生态修复方法,其特征在于:铜锈环棱螺与三角帆蚌的搭配,投放进入水体中,投放密度的范围是2000g/m3-3000g/m3,铜锈环棱螺与三角帆蚌的质量比例为1:1-1:5。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生态修复方法,其特征在于:当水体中氨氮含量高、底泥有机质丰富时,则投放铜锈环棱螺与三角帆蚌的质量比为1:4左右,放养密度为2000g/m3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生态修复方法,其特征在于:当水体中总磷含量高、底泥有机质丰富,则投放铜锈环棱螺与三角帆蚌的质量比为1:5左右,放养密度为2500g/m3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生态修复方法,其特征在于:当水体中的COD高时,则投放铜锈环棱螺与三角帆蚌的质量比为3:7左右,放养密度为3000g/m3
CN201310444835.1A 2013-09-25 2013-09-25 一种沉水植物种植水体的生态修复方法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3663701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310444835.1A CN103663701B (zh) 2013-09-25 2013-09-25 一种沉水植物种植水体的生态修复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310444835.1A CN103663701B (zh) 2013-09-25 2013-09-25 一种沉水植物种植水体的生态修复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3663701A true CN103663701A (zh) 2014-03-26
CN103663701B CN103663701B (zh) 2015-02-18

Family

ID=5030260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310444835.1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3663701B (zh) 2013-09-25 2013-09-25 一种沉水植物种植水体的生态修复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3663701B (zh)

Cited B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5753163A (zh) * 2016-04-22 2016-07-13 上海海洋大学 一种用于水体生态修复中底质改良的方法
CN112174334A (zh) * 2020-11-09 2021-01-05 生态环境部南京环境科学研究所 一种模块化立体移动式螺蚌水质净化装置
CN112374613A (zh) * 2020-11-12 2021-02-19 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珠江水产研究所 一种湖泊沉水植物的生物调控方法
CN114590904A (zh) * 2022-03-25 2022-06-07 上海太和水科技发展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水域多营养层级健康生态系统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962227A (zh) * 2009-07-23 2011-02-02 上海海洋大学 去水体富营养化的方法
CN102040284A (zh) * 2010-11-05 2011-05-04 天津科技大学 一种大型底栖生物和沉水植物联合调控富营养化方法
CN103265119A (zh) * 2013-04-12 2013-08-28 中国科学院水生生物研究所 一种底栖软体动物和水生植物联合去除水体铜污染的方法

Patent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962227A (zh) * 2009-07-23 2011-02-02 上海海洋大学 去水体富营养化的方法
CN102040284A (zh) * 2010-11-05 2011-05-04 天津科技大学 一种大型底栖生物和沉水植物联合调控富营养化方法
CN103265119A (zh) * 2013-04-12 2013-08-28 中国科学院水生生物研究所 一种底栖软体动物和水生植物联合去除水体铜污染的方法

Non-Patent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卢晓明等: "底栖软体动物净化富营养化河水实验研究", 《环境科学与技术》 *
孟顺龙等: "滤食性动物放流对西五里湖的生态修复作用初探", 《中国农学通报》 *
徐海军等: "3种淡水贝类对藻类消除作用的初步研究", 《水生态学杂志》 *
顾静: "铜锈环棱螺对原水中藻类及营养盐的影响", 《净水技术》 *

Cited B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5753163A (zh) * 2016-04-22 2016-07-13 上海海洋大学 一种用于水体生态修复中底质改良的方法
CN112174334A (zh) * 2020-11-09 2021-01-05 生态环境部南京环境科学研究所 一种模块化立体移动式螺蚌水质净化装置
CN112374613A (zh) * 2020-11-12 2021-02-19 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珠江水产研究所 一种湖泊沉水植物的生物调控方法
CN114590904A (zh) * 2022-03-25 2022-06-07 上海太和水科技发展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水域多营养层级健康生态系统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3663701B (zh) 2015-02-18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4310591B (zh) 城市景观水体生态系统的构建方法
CN103739077B (zh) 一种多维生态系统修复方法
US10065876B2 (en) Algal system for improving water quality
Bhattacharya et al. Biodiversity, traditional practices and sustainability issues of East Kolkata Wetlands: A significance Ramsar site of West Bengal,(India)
CN207845273U (zh) 河湖生态修复和水质保持系统
CN103663701B (zh) 一种沉水植物种植水体的生态修复方法
CN109851163B (zh) 一种缓流小流域除藻控藻方法
Telesh et al. The Neva estuary ecosystem
Vass et al. Phosphorus dynamics, eutrophication and fisheries in the aquatic ecosystems in India
CN104512986A (zh) 一种富营养化湖泊的联合修复方法
Tepe et al. Treatment of effluents from fish and shrimp aquaculture in constructed wetlands
CN204529465U (zh) 一种沉水植物种植包
JP2008263787A (ja) 浮遊体を活用する水質浄化兼水産資源飼育システム
CN103548529B (zh) 一种螺贝与水生植物合理混搭构建生态护坡的方法
CN214781341U (zh) 一种池塘旁路循环水体净化系统
CN210103670U (zh) 养虾池循环喷淋系统
Song et al. Performance of a large-scale wetland treatment system in treating tailwater from a sewage treatment plant
CN207525106U (zh) 内陆海水养殖系统
CN105461068A (zh) 一种生物浮岛及带有生物浮岛的湿地水体修复系统
Guo et al. Maintaining eco-health of urban waterscapes with imbedded integrating ecological entity: Experimental approach
CN104556402B (zh) 一种湖泊中利用富氮污水养殖水产的方法
CN204417292U (zh) 一种农村池塘污水处理系统
CN219136582U (zh) 一种城市内河道生态修复的水生态系统构建形式
Haridas et al. Advances in Climate Resilient Aquafarming Practices.
TW201806476A (zh) 魚菜共生系統之植栽裝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50218

Termination date: 20150925

EXPY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or utility mode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