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3651538A - 一种含苯酰菌胺的杀菌组合物 - Google Patents

一种含苯酰菌胺的杀菌组合物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3651538A
CN103651538A CN201210327715.9A CN201210327715A CN103651538A CN 103651538 A CN103651538 A CN 103651538A CN 201210327715 A CN201210327715 A CN 201210327715A CN 103651538 A CN103651538 A CN 103651538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zoxamide
active component
weight ratio
composition containing
bactericidal compositio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210327715.9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3651538B (zh
Inventor
张伟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aanxi Meibang Pesticide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haanxi Meibang Pesticide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aanxi Meibang Pesticide Co Ltd filed Critical Shaanxi Meibang Pesticide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210327715.9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3651538B/zh
Priority to CN201510312006.7A priority patent/CN104957170A/zh
Publication of CN103651538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3651538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3651538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3651538B/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Agricultural Chemicals And Associated Chemical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含苯酰菌胺的杀菌组合物,含有活性成分A与活性成分B的杀菌组合物,活性成分A选自苯酰菌胺,活性成分B选自以下任意一种化合物:三乙膦酸铝、多抗霉素、氟啶胺、克菌丹、缬霉威、噁唑菌酮、二氰蒽醌、嘧菌环胺,且活性成分A与活性成分B的重量比为1∶80~60∶1。本发明组合物对多种作物上的多种病害都有较高活性,并具有明显的增效作用,扩大了杀菌谱。并具有用药量小、耐雨水冲刷,增效明显的特点。

Description

一种含苯酰菌胺的杀菌组合物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农药技术领域,涉及一种含苯酰菌胺的杀菌组合物在作物病害上的应用。
技术背景
苯酰菌胺是一种具有高效的保护性杀菌剂,具有长的持效期和很好的耐雨水冲刷性能,其作用机制在卵菌纲杀菌剂中是很独特的,它通过微管蛋白-亚基的结合和微管细胞骨架的破裂来抑制菌核分裂。苯酰菌胺不影响游动孢于的游动、孢囊形成或萌发。伴随着菌核分裂的第一个循环,芽管的伸长受到抑制,从而阻止病茵穿透寄主植物。
在农业生产的实际过程中,防治病害最容易产生的问题是病害抗药性的产生。不同品种成分进行复配,是防治抗性病害很常见的方法。不同成分进行复配,根据实际应用效果,来判断某种复配是增效、加和还是拮抗作用。绝大多数情况下,农药的复配效果都是加和效应,真正有增效作用的复配很少,尤其是增效作用非常明显、增效比值很高的复配就更少了。经过发明人研究,发现将苯酰菌胺与三乙膦酸铝、多抗霉素、氟啶胺、克菌丹、缬霉威、噁唑菌酮、二氰蒽醌、嘧菌环胺相互复配,在一定范围内有很好的增效作用,且有关苯酰菌胺与三乙膦酸铝、多抗霉素、氟啶胺、克菌丹、缬霉威、噁唑菌酮、二氰蒽醌、嘧菌环胺相关复配,目前在国内外尚未见相关报道。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出一种具有协同增效作用、使用成本低、防效好的含苯酰菌胺的杀菌组合物。
本发明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
一种含苯酰菌胺的杀菌组合物,含有活性成分A与活性成分B,活性成分A与活性成分B重量比为1∶80~60∶1,所述的活性成分A选自苯酰菌胺,活性成分B选自三乙膦酸铝、多抗霉素、氟啶胺、克菌丹、缬霉威、噁唑菌酮、二氰蒽醌、嘧菌环胺中的一种;优选为活性成分A与活性成分B的重量比为1︰60~40︰1;更优选为苯酰菌胺与三乙膦酸铝的重量比为1∶30~10∶1,苯酰菌胺与多抗霉素的重量比为1∶10~20∶1,苯酰菌胺与克菌丹、二氰蒽醌、嘧菌环胺中任意一种的重量比为1∶20~10∶1,苯酰菌胺与氟啶胺、缬霉威、噁唑菌酮中任意一种的重量比为1∶20~20∶1;最优选为苯酰菌胺与三乙膦酸铝的重量比为1∶19~1∶1,苯酰菌胺与多抗霉素的重量比为1∶4~9∶1,苯酰菌胺与氟啶胺、缬霉威、噁唑菌酮中任一种的重量比为1∶9~9∶1,苯酰菌胺与克菌丹或二氰蒽醌的重量比为1∶14~1∶1,苯酰菌胺与嘧菌环胺的重量比为1∶9~4∶1。
所述的含苯酰菌胺的杀菌组合物,组合物制成可湿性粉剂、水分散粒剂、悬浮剂、水乳剂、微乳剂、悬乳剂、微囊悬浮剂、微囊悬浮-悬浮剂,还可以制成水剂。
所述的含苯酰菌胺的杀菌组合物用于防治作物的病害;所述的作物包括粮食作物、豆类作物、纤维作物、糖料作物、瓜类作物、水果类作物、干果类作物、嗜好作物、根茎类作物、油料作物、花卉作物、药用作物、原料作物、绿肥牧草作物;所述的病害包括灰霉病、褐斑病、黑星病、赤星病、霜霉病、霜疫霉病、疫病、猝倒病、锈病、网斑病、颖枯病、炭疽病、叶斑病、疮痂病、白粉病、心腐病、根腐病、茎腐病、红髓病、黑胫病、稻瘟病、灰斑病、纹枯病、轮纹病。
本发明的杀菌组合物中活性成分的含量取决于单独使用时的施用量,也取决于一种化合物与另一种化合物的混配比例以及增效作用程度,同时也与目标病害有关。通常组合物中活性成分的重量百分含量为总重量的1%~90%,较佳的为5%~80%。根据不同的制剂类型,活性成分含量范围有所不同。通常,液体制剂含有按重量计1%~60%的活性物质,较佳地为5%~50%;固体制剂含有按重量计5%~80%的活性物质,较佳地为10%~80%。
本发明的杀菌组合物中至少含有一种表面活性剂,以利于施用时活性组分在水中的分散。表面活性剂含量为制剂总重量的2%~30%,余量为固体或液体稀释剂。
本发明的杀菌组合物可以由使用者在使用前经稀释或直接使用。其配制可由本领域技术人员所公知的加工方法制备,即将活性成分与液体溶剂或固体载体混合后,再加入表面活性剂如分散剂、稳定剂、湿润剂、粘结剂、抗冻剂、崩解剂、消泡剂等中的一种或几种。根据不同剂型,制剂中还可以含本领域技术人员所公知的抗冻剂等。
组合物制成可湿性粉剂时包含如下组分及含量:活性成分A0.5%~60%、活性成分B 0.5%~80%、分散剂1%~12%、湿润剂1%~8%、填料余量。
组合物制成水分散粒剂时包括如下组分及含量:活性成分A0.5%~60%、活性成分B 0.5%~80%、分散剂1%~12%、湿润剂1%~8%、崩解剂1%~10%、粘结剂0~8%、填料余量。
组合物制成悬浮剂时包括如下组分及含量:活性成分A0.5%~50%、活性成分B 0.5%~50%、分散剂1%~10%、湿润剂1%~10%、消泡剂0.01%~2%、增稠剂0~2%、抗冻剂0~8%、去离子水加至100%。
组合物制成水乳剂时包括如下组分及含量:活性成分A0.5%~50%、活性成分B 0.5%~50%、溶剂1%~20%、乳化剂1%~12%、抗冻剂0~8%、消泡剂0.01%~2%、增稠剂0~2%、去离子水加至100%。
组合物制成微乳剂时包括如下组分及含量:活性成分A0.5%~50%、活性成分B 0.5%~50%、乳化剂3%~25%、溶剂1%~10%、抗冻剂0~8%、消泡剂0.01%~2%、去离子水加至100%。
组合物制成悬乳剂时包括如下组分及含量:活性成分A0.5%~50%、活性成分B 0.5%~50%、乳化剂1%~10%、分散剂1%~10%、溶剂1%~20%、消泡剂0.01%~2%、增稠剂0~2%、抗冻剂0~8%、去离子水加至100%。
组合物制成微囊悬浮剂时包括如下组分及含量:活性成分A0.5%~50%、活性成分B 0.5%~50%、高分子囊壁材料1%~10%、分散剂2%~10%、溶剂1%~10%、乳化剂1%~7%、pH调节剂0.01%~5%、消泡剂0.01%~2%、去离子水加至100%。
组合物制成微囊悬浮-悬浮剂时包括如下组分及含量:活性成分A0.5%~50%、活性成分B 0.5%~50%、高分子囊壁材料1%~12%、分散剂1%~12%、湿润剂1%~8%、溶剂1%~15%、乳化剂1%~8%、消泡剂0.01%~2%、增稠剂0~2%、pH调节剂0.01%~5%、去离子水加至100%。
本发明的可湿性粉剂主要技术指标:
Figure BDA00002108000600051
本发明的水分散粒剂主要技术指标:
Figure BDA00002108000600052
本发明的悬浮剂主要技术指标:
本发明的水乳剂主要技术指标:
Figure BDA00002108000600054
本发明的微乳剂主要技术指标:
Figure BDA00002108000600055
Figure BDA00002108000600061
本发明的悬乳剂主要技术指标:
Figure BDA00002108000600062
本发明的微囊悬浮剂主要技术指标:
Figure BDA00002108000600063
本发明的微囊悬浮-悬浮剂主要技术指标:
Figure BDA00002108000600064
本发明的优点在于:
(1)本发明组合物在一定范围内有很好的增效与持效作用,防效高于单剂;(2)农药用药量减少,降低农药在作物上的残留量,减轻环境污染;(3)扩大了杀菌谱,对多种病害如灰霉病、褐斑病、黑星病、赤星病、霜霉病、霜疫霉病、疫病、猝倒病、锈病、网斑病、颖枯病、炭疽病、叶斑病、疮痂病、白粉病、心腐病、根腐病、茎腐病、红髓病、黑胫病、稻瘟病、灰斑病、纹枯病、轮纹病等都有较高活性。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实施例对本发明进一步的说明,实施例中的百分比均为重量百分比,但本发明并不局限于此。
应用实施例一
实施例1~18可湿性粉剂
将苯酰菌胺、活性成分B、分散剂、湿润剂、填料混合,在混合缸中混合均匀,经气流粉碎机粉碎后再混合均匀,即可制成本发明所述的可湿性粉剂产品。具体见表1、2、3。
表1实施例1~6各组分及含量
表2实施例7~12各组分及含量
Figure BDA00002108000600072
表3实施例13~18各组分及含量
Figure BDA00002108000600081
实施例19~36水分散粒剂
将苯酰菌胺、活性成分B、分散剂、湿润剂、崩解剂、填料等一起经气流粉碎得到需要的粒径,再加入粘结剂(可加可不加)等其它助剂,得到制粒用料。将料品定量送进流化床制粒干燥机内经过制粒及干燥后,即可制得本发明所述的水分散粒剂产品,具体见表4、5、6。
表4实施例19~24各组分及含量
Figure BDA00002108000600082
表5实施例25~30各组分及含量
Figure BDA00002108000600083
表6实施例31~36各组分及含量
Figure BDA00002108000600092
实施例37~54悬浮剂
将分散剂、湿润剂、消泡剂、增稠剂(可加可不加)、抗冻剂(可加可不加),经过高速剪切混合均匀,加入苯酰菌胺、活性成分B,在球磨机中球磨2~3小时,使微粒粒径全部在5μm以下,余量用去离子水补足,即可制得本发明所述的悬浮剂产品,具体见表7、8、9。
表7实施例37~42各组分及含量
Figure BDA00002108000600101
表8实施例43~48各组分及含量
Figure BDA00002108000600102
表9实施例49~54各组分及含量
Figure BDA00002108000600111
实施例55~64水乳剂
将苯酰菌胺、活性成分B、溶剂、乳化剂加在一起,使溶解成均匀油相;将去离子水、抗冻剂(可加可不加)、增稠剂(可加可不加)、消泡剂混合在一起,成均一水相。在高速搅拌下,将水相加入油相,制得本发明所述的水乳剂产品。具体见表10、11。
表10实施例55~59各组分及含量
Figure BDA00002108000600112
表11实施例60~64各组分及含量
Figure BDA00002108000600122
将表1~11中三乙膦酸铝、多抗霉素、氟啶胺、克菌丹、缬霉威、噁唑菌酮、二氰蒽醌、嘧菌环胺互换,可制得新制剂。
实施例65~68微乳剂
将苯酰菌胺、活性成分B溶解在装有溶剂的均化器中,将乳化剂、抗冻剂(可加可不加)、消泡剂、加入到装有上述溶液的均化器中,余量用去离子水补足后予以强烈混合并匀化,最后得到外观清澈透明的本发明所述的微乳剂产品。具体见表12。
表12实施例65~68各组分及含量
Figure BDA00002108000600123
Figure BDA00002108000600131
实施例69~72悬乳剂
将分散剂、消泡剂、增稠剂(可加可不加)、抗冻剂(可加可不加)经过高速剪切混合均匀,加入苯酰菌胺,在球磨机中球磨2~3小时,使微粒粒径全部在5μm以下,制得苯酰菌胺悬浮剂,然后将活性成分B、乳化剂、溶剂及各种助剂用高速搅拌器直接乳化到悬浮剂中,制得本发明所述的悬乳剂产品。具体见表13。
表13实施例69~72各组分及含量
Figure BDA00002108000600132
表13中活性成分B为氟啶胺、克菌丹、缬霉威、噁唑菌酮、二氰蒽醌、嘧菌环胺。
实施例73~76微囊悬浮剂
将苯酰菌胺、活性成分B、高分子囊壁材料、溶剂混合,使溶解成均匀油相,在剪切条件下,将油相加入到含有乳化剂、pH调节剂、分散剂、消泡剂的水相溶液中,余量用去离子水补足,两种材料在油水界面发生反应,形成高分子囊壁,制成本发明组合物分散良好的微囊悬浮剂产品。具体见表14。
表14实施例73~76各组分及含量
Figure BDA00002108000600141
实施例77~80微囊悬浮-悬浮剂
将活性成分B、高分子囊壁材料、溶剂混合,使溶解成均匀油相,将油相在剪切条件下加入到含有乳化剂、pH调节剂的水相溶液中,制成分散良好的微囊悬浮剂。将分散剂、湿润剂、消泡剂、增稠剂(可加可不加)经过高速剪切混合均匀,加入苯酰菌胺,在球磨机中球磨2~3小时,使微粒粒径全部在5μm以下,制得悬浮剂,然后将悬浮剂加入到微胶囊悬浮剂的水相溶液中,去离子水补足余量,制成本发明组合物分散良好的微囊悬浮-悬浮剂产品。具体见表15。
表15实施例77~80各组分及含量
Figure BDA00002108000600151
表15中活性成分B为氟啶胺、克菌丹、缬霉威、噁唑菌酮、二氰蒽醌、嘧菌环胺。
本发明实施例是采用室内毒力测定和田间试验相结合的方法。先通过室内毒力测定,明确两种药剂按一定比例复配后的增效比值(SR),SR<0.5为拮抗作用,0.5≤SR≤1.5为相加作用,SR>1.5为增效作用,在此基础上,再进行田间试验。
试验方法:经预试确定各药剂有效抑制浓度范围后,药剂按有效成分含量分别设5个剂量处理,设清水对照。参照《农药室内生物测定试验准则杀菌剂》进行,采用菌丝生长速率法测定药剂对作物病菌的毒力。72h后用十字交叉法测量菌落直径,计算各处理净生长量、菌丝生长抑制率。
净生长量(mm)=测量菌落直径-5
Figure BDA00002108000600161
将菌丝生长抑制率换算成机率值(y),药液浓度(μg/mL)转换成对数值(x),以最小二乘法求得毒力回归方程(y=a+bx),并由此计算出每种药剂的EC50值。同时根据Wadley法计算两药剂不同配比联合增效比值(SR),SR<0.5为拮抗作用,0.5≤SR≤1.5为相加作用,SR>1.5为增效作用。计算公式如下:
Figure BDA00002108000600163
其中:a、b分别为活性成分A与活性成分B在组合中所占的比例;
A为苯酰菌胺;
B选自三乙膦酸铝、多抗霉素、氟啶胺、克菌丹、缬霉威、噁唑菌酮、二氰蒽醌、嘧菌环胺中之一种。
应用实施例二:
供试病害:番茄疫病,试验药剂均由陕西美邦农药有限公司提供,试验设计:经过预备试验确定苯酰菌胺与三乙膦酸铝二者不同配比混剂的有效抑制浓度范围。
毒力测定结果
表16苯酰菌胺与三乙膦酸铝复配对番茄疫病的毒力测定结果分析表
Figure BDA00002108000600171
由表16可知,苯酰菌胺与三乙膦酸铝复配防治番茄疫病的配比在1︰80~60︰1时,增效比值SR均大于1.5,说明两者在1︰80~60︰1范围内混配均表现出增效作用,苯酰菌胺与三乙膦酸铝的配比在1∶30~10∶1,增效作用更为突出,增效比值均在2.25以上。经申请人试验发现苯酰菌胺与三乙膦酸铝的配比为10︰1、5︰1、1︰1、1︰2、1︰3、1︰4、1︰5、1︰6、1︰7、1︰8、1︰9、1︰10、1︰11、1︰12、1︰13、1︰14、1︰15、1︰16、1︰17、1︰18、1︰19、1︰20、1︰25、1︰30,其中苯酰菌胺与三乙膦酸铝重量比为1:12时增效比值最大,增效作用最为明显。
应用实施例三:
供试病害:黄瓜霜霉病,试验药剂均由陕西美邦农药有限公司提供,试验设计:经过预备试验确定苯酰菌胺与多抗霉素原药及二者不同配比混剂的有效抑制浓度范围
毒力测定结果
表17苯酰菌胺与多抗霉素复配对黄瓜霜霉病的毒力测定结果分析表
Figure BDA00002108000600181
由表17可知,苯酰菌胺与多抗霉素复配防治黄瓜霜霉病的配比在1︰80~60︰1时,增效比值SR均大于1.5,说明两者在1︰80~60︰1范围内混配均表现出增效作用,苯酰菌胺与多抗霉素的配比在1︰10~20∶1,增效作用更为突出,增效比值均在2.25以上。经申请人试验发现苯酰菌胺与多抗霉素的配比为20︰1、15︰1、10︰1、9︰1、8︰1、7︰1、6︰1、5︰1、1︰1、1︰5、1︰6、1︰7、1︰8、1︰9、1︰10,其中苯酰菌胺与多抗霉素重量比为2:1时增效比值最大,增效作用最为明显。
应用实施例四:
供试病害:马铃薯疫病,试验药剂均由陕西美邦农药有限公司提供,试验设计:经过预备试验确定苯酰菌胺与氟啶胺原药及二者不同配比混剂的有效抑制浓度范围。
毒力测定结果
表18苯酰菌胺与氟啶胺复配对马铃薯疫病的毒力测定结果分析表
由表18可知,苯酰菌胺与氟啶胺复配防治马铃薯疫病的配比在1︰80~60︰1时,增效比值SR均大于1.5,说明两者在1︰80~60︰1范围内混配均表现出增效作用,苯酰菌胺与氟啶胺的配比在1∶20~20∶1,增效作用更为突出,增效比值均在2.25以上。经申请人试验发现苯酰菌胺与氟啶胺的配比为20︰1、15︰1、10︰1、9︰1、8︰1、7︰1、6︰1、5︰1、4︰1、3︰1、2︰1、1︰1、1︰2、1︰3、1︰4、1︰5、1︰6、1︰7、1︰8、1︰9、1︰10、1︰15、1︰20,其中苯酰菌胺与氟啶胺重量比为1:1时增效比值最大,增效作用最为明显。
应用实施例五:
供试病害:草莓灰霉病,试验药剂均由陕西美邦农药有限公司提供,试验设计:经过预备试验确定苯酰菌胺与克菌丹原药及二者不同配比混剂的有效抑制浓度范围。
毒力测定结果
表19苯酰菌胺与克菌丹复配对草莓灰霉病的毒力测定结果分析表
Figure BDA00002108000600201
由表19可知,苯酰菌胺与克菌丹复配防治草莓灰霉病的配比在1︰80~60︰1时,增效比值SR均大于1.5,说明两者在1︰80~60︰1范围内混配均表现出增效作用,苯酰菌胺与克菌丹的配比在1∶20~10∶1,增效作用更为突出,增效比值均在2.30以上。苯酰菌胺与克菌丹重量比为1:6时增效比值最大,增效作用最为明显。
应用实施例六:
供试病害:葡萄霜霉病,试验药剂均由陕西美邦农药有限公司提供,试验设计:经过预备试验确定苯酰菌胺与缬霉威原药及二者不同配比混剂的有效抑制浓度范围。
毒力测定结果
表20苯酰菌胺与缬霉威复配对葡萄霜霉病的毒力测定结果分析表
由表20可知,苯酰菌胺与缬霉威复配防治葡萄霜霉病的配比在1︰80~60︰1时,增效比值SR均大于1.5,说明两者在1︰80~60︰1范围内混配均表现出增效作用,苯酰菌胺与缬霉威的配比在1∶20~20∶1,增效作用更为突出,增效比值均在2.20以上。苯酰菌胺与缬霉威重量比为1:1时增效比值最大,增效作用最为明显。
应用实施例七:
供试病害:黄瓜霜霉病,试验药剂均由陕西美邦农药有限公司提供,试验设计:经过预备试验确定苯酰菌胺与噁唑菌酮原药及二者不同配比混剂的有效抑制浓度范围。
毒力测定结果
表21苯酰菌胺与噁唑菌酮复配对黄瓜霜霉病的毒力测定结果分析表
Figure BDA00002108000600212
Figure BDA00002108000600221
由表21可知,苯酰菌胺与噁唑菌酮复配防治黄瓜霜霉病的配比在1︰80~60︰1时,增效比值SR均大于1.5,说明两者在1︰80~60︰1范围内混配均表现出增效作用,苯酰菌胺与噁唑菌酮的配比在1∶20~20∶1,增效作用更为突出,增效比值均在2.20以上。苯酰菌胺与噁唑菌酮重量比为1:1时增效比值最大,增效作用最为明显。
应用实施例八:
供试病害:葡萄霜霉病,试验药剂均由陕西美邦农药有限公司提供,试验设计:经过预备试验确定苯酰菌胺与二氰蒽醌原药及二者不同配比混剂的有效抑制浓度范围。
毒力测定结果
表22苯酰菌胺与二氰蒽醌复配对葡萄霜霉病的毒力测定结果分析表
Figure BDA00002108000600231
由表22可知,苯酰菌胺与二氰蒽醌复配防治葡萄霜霉病的配比在1︰80~60︰1时,增效比值SR均大于1.5,说明两者在1︰80~60︰1范围内混配均表现出增效作用,苯酰菌胺与二氰蒽醌的配比在1∶20~10∶1,增效作用更为突出,增效比值均在2.30以上。苯酰菌胺与二氰蒽醌重量比为1:5时增效比值最大,增效作用最为明显。
应用实施例九:
供试病害:黄瓜灰霉病,试验药剂均由陕西美邦农药有限公司提供,试验设计:经过预备试验确定苯酰菌胺与嘧菌环胺原药及二者不同配比混剂的有效抑制浓度范围。
毒力测定结果
表23苯酰菌胺与嘧菌环胺复配对黄瓜灰霉病的毒力测定结果分析表
Figure BDA00002108000600232
由表23可知,苯酰菌胺与嘧菌环胺复配防治黄瓜灰霉病的配比在1︰80~60︰1时,增效比值SR均大于1.5,说明两者在1︰80~60︰1范围内混配均表现出增效作用,苯酰菌胺与嘧菌环胺的配比在1∶20~10∶1,增效作用更为突出,增效比值均在2.30以上。苯酰菌胺与嘧菌环胺重量比为1:3时增效比值最大,增效作用最为明显。
经试验发现:苯酰菌胺与活性成分B复配后对多种作物上的灰霉病、褐斑病、黑星病、赤星病、霜霉病、霜疫霉病、疫病、猝倒病、锈病、网斑病、颖枯病、炭疽病、叶斑病、疮痂病、白粉病、心腐病、根腐病、茎腐病、红髓病、黑胫病、稻瘟病、灰斑病、纹枯病、轮纹病的防治都有明显的增效作用,增效比值均在1.5以上。
药效实验部分:试验药剂由陕西美邦农药有限公司研发、提供,对照药剂20%苯酰菌胺悬浮剂(自配)、80%三乙膦酸铝乳油(市购)、10%多抗霉素可湿性粉剂(市购)、500g/L氟啶胺悬浮剂(市购)、50%克菌丹可湿性粉剂(市购)、20%缬霉威悬浮剂(自配)、10%噁唑菌酮悬浮剂(自配)、22.7%二氰蒽醌悬浮剂(市购)、50%嘧菌环胺水分散粒剂(市购)。
应用实施例十苯酰菌胺与活性成分B及其复配防治葡萄霜霉病药效试验
本实验安排在陕西省渭南市,药前调查葡萄霜霉病病情,于病情初期第一次施药,每7天施药一次,共施药2次。第二次施药后7天、14天、30天分别调查病情指数并计算防效。实验结果如下所示:
表24苯酰菌胺与活性成分B及其复配防治葡萄霜霉病药效试验
Figure BDA00002108000600251
由表24可以看出,苯酰菌胺与活性成分B及其复配后能有效防治葡萄霜霉病,防治效果均优于单剂的防效,且防效期长,在试验用药范围内对标靶作物无不良影响。同时对葡萄白粉病也有很好的防效,且防效均高于96%。
应用实施例十一苯酰菌胺与活性成分B及其复配防治番茄疫病药效试验
本试验安排在陕西省西安市,药前调查番茄疫病病情,于病情初期第一次施药,每7天施药一次,共施药2次。第二次施药后3天、7天、15天分别调查病情指数并计算防效。实验结果如下所示:
表25苯酰菌胺与活性成分B及其复配防治番茄疫病药效试验
Figure BDA00002108000600261
由表25可以看出,苯酰菌胺与活性成分B及其复配后能有效防治番茄疫病,防治效果均优于单剂的防效,且防效期长,在试验用药范围内对标靶作物无不良影响。同时对番茄灰霉病、赤星病、猝倒病、炭疽病也有很好的防效,且防效均高于96%。
应用实施例十二苯酰菌胺与活性成分B及其复配防治草莓灰霉病药效试验
本试验安排在江苏省句容市,药前调查草莓灰霉病病情,于病情初期第一次施药,每7天施药一次,共施药2次。第二次施药后7天、14天、30天分别调查病情指数并计算防效。实验结果如下所示:
表26苯酰菌胺与活性成分B及其复配防治草莓灰霉病药效试验
Figure BDA00002108000600271
由表26可以看出,苯酰菌胺与活性成分B及其复配后能效防治草莓灰霉病,防治效果均优于单剂的防效,且防效期长。在试验用药范围内对标靶作物无不良影响。同时对草莓白粉病也有很好的防效,且防效均高于96%。
应用实施例十三苯酰菌胺与活性成分B及其复配防治小麦白粉病药效试验
本试验安排在陕西省泾阳县,药前调查小麦白粉病病情,于病情初期第一次施药,每7天施药一次,共施药2次。第二次施药后7天、14天、30天分别调查病情指数并计算防效。实验结果如下所示:
表27苯酰菌胺与活性成分B及其复配防治小麦白粉病药效试验
Figure BDA00002108000600281
Figure BDA00002108000600291
由表27可以看出,苯酰菌胺与活性成分B及其复配后能有效防治小麦白粉病,防治效果均优于单剂的防效,且防效期长。在试验用药范围内对标靶作物无不良影响。同时对小麦网斑病、颖枯病、锈病也有很好的防效,且防效均高于96%。
应用实施例十四苯酰菌胺与活性成分B及其复配防治水稻猝倒病药效试验
本试验安排在陕西省汉中市,药前调查水稻猝倒病病情,于病情初期第一次施药,每7天施药一次,共施药2次。第二次施药后7天、14天、30天分别调查病情指数并计算防效。实验结果如下所示:
表28苯酰菌胺与活性成分B及其复配防治水稻猝倒病药效试验
Figure BDA00002108000600292
Figure BDA00002108000600301
由表28可以看出,苯酰菌胺与活性成分B及其复配后能有效防治水稻猝倒病,防治效果均优于单剂的防效,且防效期长。在试验用药范围内对标靶作物无不良影响。同时对水稻稻瘟病、纹枯病也有很好的防效,且防效均高于96%。
应用实施例十五苯酰菌胺与活性成分B及其复配防治西瓜炭疽病药效试验
本试验安排在陕西省大荔县,药前调查西瓜炭疽病病情,于病情初期第一次施药,每7天施药一次,共施药2次。第二次施药后7天、14天、30天分别调查病情指数并计算防效。实验结果如下所示:
表29苯酰菌胺与活性成分B及其复配防治西瓜炭疽病药效试验
Figure BDA00002108000600302
Figure BDA00002108000600311
由表29可以看出,苯酰菌胺与活性成分B及其复配后能有效防治西瓜炭疽病,防治效果均优于单剂的防效,且防效期长。在试验用药范围内对标靶作物无不良影响。同时对西瓜白粉病、猝倒病也有很好的防效,且防效均高于96%。
应用实施例十六苯酰菌胺与活性成分B及其复配防治梨树黑星病病药效试验
本试验安排在陕西省咸阳市,药前调查梨树黑星病病情,于病情初期第一次施药,每7天施药一次,共施药2次。第二次施药后7天、14天、30天分别调查病情指数并计算防效。实验结果如下所示:
表30苯酰菌胺与活性成分B及其复配防治梨树黑星病药效试验
Figure BDA00002108000600312
Figure BDA00002108000600321
由表30可以看出,苯酰菌胺与活性成分B及其复配后能效防治梨树黑星病,防治效果均优于单剂的防效,且防效期长。在试验用药范围内对标靶作物无不良影响。同时对梨树赤星病、轮纹病、锈病也有很好的防效,且防效均高于96%。
后经过在全国各地不同地方的试验得出,苯酰菌胺与三乙膦酸铝、多抗霉素、氟啶胺、克菌丹、缬霉威、噁唑菌酮、二氰蒽醌、嘧菌环胺复配后对多种作物上的灰霉病、褐斑病、黑星病、赤星病、霜霉病、霜疫霉病、疫病、猝倒病、锈病、网斑病、颖枯病、炭疽病、叶斑病、疮痂病、白粉病、心腐病、根腐病、茎腐病、红髓病、黑胫病、稻瘟病、灰斑病、纹枯病、轮纹病常见病害的防效均在95%以上,优于单剂防效,增效作用明显。

Claims (6)

1.一种含苯酰菌胺的杀菌组合物,其特征在于:含有活性成分A与活性成分B,活性成分A与活性成分B重量比为1∶80~60∶1,所述的活性成分A选自苯酰菌胺,活性成分B选自三乙膦酸铝、多抗霉素、氟啶胺、克菌丹、缬霉威、噁唑菌酮、二氰蒽醌、嘧菌环胺中之一种。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含苯酰菌胺的杀菌组合物,其特征在于:活性成分A与活性成分B的重量比为1∶60~40∶1。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含苯酰菌胺的杀菌组合物,其特征在于:
苯酰菌胺与三乙膦酸铝的重量比为1∶30~10∶1;
苯酰菌胺与多抗霉素的重量比为1∶10~20∶1;
苯酰菌胺与克菌丹、二氰蒽醌、嘧菌环胺中任一种的重量比为1∶20~10∶1;
苯酰菌胺与氟啶胺、缬霉威、噁唑菌酮中任一种的重量比为1∶20~20∶1。
4.根据权利要求1~3中任一项所述的含苯酰菌胺的杀菌组合物,其特征在于:组合物制成可湿性粉剂、水分散粒剂、悬浮剂、水乳剂、微乳剂、悬乳剂、微囊悬浮剂、微囊悬浮-悬浮剂。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含苯酰菌胺的杀菌组合物用于防治作物病害的用途。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用途,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病害包括灰霉病、褐斑病、黑星病、赤星病、霜霉病、霜疫霉病、疫病、猝倒病、锈病、网斑病、颖枯病、炭疽病、叶斑病、疮痂病、白粉病、心腐病、根腐病、茎腐病、红髓病、黑胫病、稻瘟病、灰斑病、纹枯病、轮纹病。
CN201210327715.9A 2012-09-06 2012-09-06 一种含苯酰菌胺的杀菌组合物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3651538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210327715.9A CN103651538B (zh) 2012-09-06 2012-09-06 一种含苯酰菌胺的杀菌组合物
CN201510312006.7A CN104957170A (zh) 2012-09-06 2012-09-06 一种含苯酰菌胺的杀菌组合物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210327715.9A CN103651538B (zh) 2012-09-06 2012-09-06 一种含苯酰菌胺的杀菌组合物

Related Child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510312006.7A Division CN104957170A (zh) 2012-09-06 2012-09-06 一种含苯酰菌胺的杀菌组合物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3651538A true CN103651538A (zh) 2014-03-26
CN103651538B CN103651538B (zh) 2015-09-09

Family

ID=50291255

Famil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510312006.7A Pending CN104957170A (zh) 2012-09-06 2012-09-06 一种含苯酰菌胺的杀菌组合物
CN201210327715.9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3651538B (zh) 2012-09-06 2012-09-06 一种含苯酰菌胺的杀菌组合物

Family Applications Before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510312006.7A Pending CN104957170A (zh) 2012-09-06 2012-09-06 一种含苯酰菌胺的杀菌组合物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2) CN104957170A (zh)

Cited B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444736A (zh) * 2013-09-29 2013-12-18 江苏省绿盾植保农药实验有限公司 一种含有多抗霉素和苯酰菌胺的杀菌剂组合物
CN106035380A (zh) * 2016-06-27 2016-10-26 中国烟草总公司郑州烟草研究院 含苯甲酰胺类、二硝基苯胺类杀菌剂和生防菌的菌药组合物、制剂及应用
CN108967427A (zh) * 2018-10-25 2018-12-11 广东广康生化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含苯酰菌胺与异丙噻菌胺的杀菌组合物及其应用
CN109380222A (zh) * 2017-08-02 2019-02-26 广东广康生化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含苯酰菌胺和三乙膦酸铝的杀菌组合物及其用途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6614706A (zh) * 2015-10-30 2017-05-10 陕西韦尔奇作物保护有限公司 一种含双苯菌胺的增效农药组合物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07104669A2 (en) * 2006-03-14 2007-09-20 Basf Se Method of inducing virus tolerance of plants
CN101473826A (zh) * 2008-12-18 2009-07-08 孙家隆 一种啶酰菌胺和嘧菌环胺杀菌剂组合物
CN101755797A (zh) * 2009-11-23 2010-06-30 陈章艳 含有啶酰菌胺的杀菌组合物

Family Cites Familie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5304572A (en) * 1992-12-01 1994-04-19 Rohm And Haas Company N-acetonylbenzamides and their use as fungicides
AU721611B2 (en) * 1995-07-12 2000-07-13 Gowan Comercio Internacional E Servicos, Limitada Method for controlling phytopathogenic fungi
US6004947A (en) * 1998-01-27 1999-12-21 Rohm And Haas Company Fungicidal compositions containing N-acetonylbenzamides
US6057365A (en) * 1998-12-22 2000-05-02 Rohm And Haas Company Fungicidal compositions containing N-acetonylbenzamides
CN102626097A (zh) * 2012-03-28 2012-08-08 陕西上格之路生物科学有限公司 一种含噁唑菌酮的杀菌组合物

Patent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07104669A2 (en) * 2006-03-14 2007-09-20 Basf Se Method of inducing virus tolerance of plants
CN101473826A (zh) * 2008-12-18 2009-07-08 孙家隆 一种啶酰菌胺和嘧菌环胺杀菌剂组合物
CN101755797A (zh) * 2009-11-23 2010-06-30 陈章艳 含有啶酰菌胺的杀菌组合物

Non-Patent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崔丽丽 等: "嘧菌环胺在人参根茎叶及土壤中的残留动态", 《农药》 *
朱卫刚 等: "国内杀菌剂混剂概况及展望", 《浙江化工》 *
杨吉春 等: "酰胺类杀菌剂新品种开发进展", 《农药》 *
胡伟群 等: "灰霉病的化学防治进展", 《现代农药》 *

Cited By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444736A (zh) * 2013-09-29 2013-12-18 江苏省绿盾植保农药实验有限公司 一种含有多抗霉素和苯酰菌胺的杀菌剂组合物
CN103444736B (zh) * 2013-09-29 2016-02-10 江苏省绿盾植保农药实验有限公司 一种含有多抗霉素和苯酰菌胺的杀菌剂组合物
CN106035380A (zh) * 2016-06-27 2016-10-26 中国烟草总公司郑州烟草研究院 含苯甲酰胺类、二硝基苯胺类杀菌剂和生防菌的菌药组合物、制剂及应用
CN109380222A (zh) * 2017-08-02 2019-02-26 广东广康生化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含苯酰菌胺和三乙膦酸铝的杀菌组合物及其用途
CN108967427A (zh) * 2018-10-25 2018-12-11 广东广康生化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含苯酰菌胺与异丙噻菌胺的杀菌组合物及其应用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4957170A (zh) 2015-10-07
CN103651538B (zh) 2015-09-09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3461339A (zh) 一种含氟吡菌胺的杀菌组合物
CN103651538B (zh) 一种含苯酰菌胺的杀菌组合物
CN103651467A (zh) 一种含环己磺菌胺的杀菌组合物
CN104336049A (zh) 一种含氟噻唑吡乙酮的杀菌组合物
CN103875684A (zh) 一种含唑嘧菌胺的高效杀菌组合物
CN103583521A (zh) 一种高效杀菌组合物
CN103875692A (zh) 一种含有胺苯吡菌酮的杀菌组合物
CN103518741A (zh) 一种含氟吡菌酰胺的高效杀菌组合物
CN103651417A (zh) 一种含苯酰菌胺与甲氧基丙烯酸酯类的杀菌组合物
CN103891739A (zh) 一种含唑嘧菌胺与酰胺类的杀菌组合物
CN103704229A (zh) 一种含氟唑活化酯的杀菌组合物
CN103843790A (zh) 一种含有唑嘧菌胺的杀菌组合物
CN104336027A (zh) 一种含氟噻唑吡乙酮的农药组合物
CN103621550A (zh) 一种含环己磺菌胺的农药组合物
CN103651413A (zh) 一种氟唑活化酯与三唑类的杀菌组合物
CN103621562A (zh) 一种杀菌组合物
CN103444743A (zh) 一种含苯氧喹啉与甲氧基丙烯酸酯类的杀菌组合物
CN103518727A (zh) 一种含氟吡菌酰胺的杀菌组合物
CN103858905B (zh) 一种含有胺苯吡菌酮的杀菌组合物
CN103858904A (zh) 一种含胺苯吡菌酮的杀菌组合物
CN103651371B (zh) 一种含苯酰菌胺的高效杀菌组合物
CN103651579A (zh) 一种含醚菌胺与抗生素类的杀菌组合物
CN105309495A (zh) 一种含虎杖提取物的杀菌组合物
CN104012536A (zh) 一种含氟嘧菌胺与甲氧基丙烯酸酯类的杀菌组合物
CN103503894A (zh) 一种含咪唑菌酮的杀菌组合物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50909

Termination date: 20160906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