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3645224A - 一种bod在线测定仪 - Google Patents

一种bod在线测定仪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3645224A
CN103645224A CN201310631376.8A CN201310631376A CN103645224A CN 103645224 A CN103645224 A CN 103645224A CN 201310631376 A CN201310631376 A CN 201310631376A CN 103645224 A CN103645224 A CN 103645224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bod
reactor
temperature
temperature control
dissolved oxyge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310631376.8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石冰鑫
李景云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ZHONGSHAN OMAC INSTRUMENT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ZHONGSHAN OMAC INSTRUMENT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ZHONGSHAN OMAC INSTRUMENT Co Ltd filed Critical ZHONGSHAN OMAC INSTRUMENT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310631376.8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3645224A/zh
Publication of CN103645224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3645224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Biological Treatment Of Waste Water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一种BOD在线测定仪,包括有触摸显示器、数据处理中心以及BOD测定单元,该BOD测定单元包括有反应器、温控装置和数据采集器,该温控装置设有一温控腔,所述反应器位于温控腔内,该反应器设有进水管和出水管,该进水管设有第一流通池,该出水管设有第二流通池,所述第一流通池上设置有第一电极座,该第一电极座上插装有第一溶氧电极;所述第二流通池上设置有第一电极座,该第二电极座上插装有第二溶氧电极;该温控装置恒温效果好,温度波动较小,能有效提高BOD在线测定仪的检测精度。采用在线测定方式,整个测量流程完全自动化,不需人为干预,不仅可以连续监测,随时显示水体的动态BOD值,做到实时监测,而且还可以通过网络组成环境监测物联网,大大提高了环境监测效率。

Description

一种BOD在线测定仪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检测技术技术领域,尤其是指一种BOD在线测定仪。
背景技术
生化需氧量(BOD) 是指在规定的条件下,微生物分解水中的某些可被氧化的物质,特别是分解有机物的生物化学过程消耗的溶解氧i。BOD 是检测水体污染程度最重要的指标之一。当生活污水或工业水排放至江,河或湖泊后,水体中的好氧微生物便分解污水中的成分,因而水体中溶解氧便被大量消耗,使得一些需要大量氧气才能存活的生物如鱼类难以生存。另一方面,为了减少环境的污染,在污水排放至自然水体中之前会先进行处理,以除去含有的大部分有机物。目前采用最广泛的处理方法是微生物降解法,在此方法处理污水的过程中,处理前污水的BOD,暴氧池中的BOD 都是监控运行处理过程极为重要的参数,而处理后污水的BOD 因由相关法规所约束,必须持续的监控。因此目前绝大部分国家都有自己的BOD 标准以保护本国的环境。
我国环境保护部在2009 年10 月20 日颁布了最新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环境保护标准HJ505-2009 即《水质五日生化需氧量(BOD5) 的测定稀释与接种法》。根据此标准,BOD 的测试过程需要5 天时间,如此长的时间间隔无法保证污水处理能符合法律的可靠运行,极大地限制了其应用;而且,测试过程极为复杂,不仅费时费力,对于操作人员也有极高的要求。
目前的生化需氧量的测定按照标准一般都采用微生物电极法进行测定,这种微生物电极测定法具有迅速、准确检测地表水及其它各类水体中的生化需氧量值的特点。
一方面,这种微生物电极法主要是利用设置于电极外侧的携有特定活性菌的微生物膜,其附着的活性菌对被测液体的温度非常敏感,其在35℃士0. 1℃的温度环境下活性最佳。因此,实际应用中,微生物膜需要装载在恒温装置内。传统的恒温装置采用水浴或铝制导热芯加热,这种采用液态或固态热媒恒温,其恒温效果较差,温度波动较大。而且传统的微生物电极装载在铝制恒温装置中,使得更换微生物膜非常不方便。另一方面,现有方法的局限性导致了目前的BOD 快速检测设备无法真正提供快速准确的水体参数,所以极大的限制了BOD 在环境监测中的应用。特别是在当前环境监测数字化,网络化和全天候不间断检测的趋势下,研发一种可连续在线监测的设备将大大提高我国水体环境监测领域的效率。
发明内容
有鉴于此,本发明针对现有技术存在之缺失,其主要目的是提供一种测量精度高、结构简单、使用方便的BOD在线测定仪,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如下之技术方案:一种BOD在线测定仪,包括有触摸显示器、数据处理中心以及BOD测定单元,该BOD测定单元包括有反应器、温控装置和数据采集器,该温控装置设有一温控腔,所述反应器位于温控腔内,该反应器设有进水管和出水管,该进水管设有第一流通池,该出水管设有第二流通池,所述第一流通池上设置有第一电极座,该第一电极座上插装有第一溶氧电极;所述第二流通池上设置有第一电极座,该第二电极座上插装有第二溶氧电极;所述温控腔利用加热气体对流、混合腔内气体以控制温控腔内温度,水泵将曝气池内混合均匀的液体以恒定的流量泵入反应器中,反应器内放置有固定微生物的多孔陶瓷,第一溶氧电极测量进水管上的氧气含量,结果输入到数据采集器中,活性污泥中所含菌群吸附固定于反应器内的多孔陶瓷上,第二溶氧电极测量出水管上的氧气含量,结果输入到数据采集器中,数据采集器将采集到的第一溶氧电极和第二溶氧电极的数据输送到数据处理中心中进行数据换算处理,计算出BOD值,并在触摸显示屏被读取。
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进液管管体为抗菌管,并设置有反逆流管。
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温控腔内设置有热空气流道,所述腔内空气通过该流道加热并由腔体上部流动至腔体下部。
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热空气流道内设置有气流驱动装置和加热装置以及测温元件和用于控制所述加热装置启闭的控制部分。
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气流驱动装置为风扇。
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加热装置为电加热装置。
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测温元件监测腔内温度并反馈至控制部分,控制部分根据反馈的温度数据控制加热装置启闭。
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控制部分为可编程控制器PLC,和/或所述测温元件为温度传感器。
作为一种优选方案,反应器为玻璃、有机玻璃、不锈钢、陶瓷等材料制备的反应器。
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数据处理中心还包括有3G通信模块和数据储存模块。通过该3G通信模块传送相应的数据,通过网络进行智能化检测,通过该数据储存模块储存相应的测试数据,以便查阅和进行科研数据处理,有利于做出决策和进行改进。
本发明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明显的优点和有益效果,具体如下:
一方面,本发明通过设置有温控装置,该装置利用气体加热并在温控腔内循环,结构简单、耗能低且易于实现,其恒温效果好,温度波动较小,能有有效保证电极外侧的携有特定活性菌的微生物膜,其附着的活性菌在适合的温度环境下存活并达到活性最佳,提高溶氧传感器的检测精度,进而提高BOD在线测定仪的检测精度。另一方面,本发明通过触摸显示器实现智能控制和数据读取,通过数据处理中心对BOD测定单元中所测量到的数据进行分析运算,并将结果在触摸显示器上显示出来,采用在线测定方式,整个测量流程完全自动化,不需人为干预,不仅可以连续监测,随时显示水体的动态BOD值,做到实时监测,而且还可以通过网络组成环境监测物联网,大大提高了环境监测效率。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之实施例的结构示意简图。
10、触摸显示器
20、数据处理中心
30、BOD测定单元
31、反应器
311、进水管           312、出水管
32、温控装置          33、数据采集器
34、第一流通池        341、第一电极座
35、第二流通池        351、第二电极座
40、第一溶氧电极
50、第二溶氧电极。
具体实施方式
请参照图1所示,其显示了本发明之较佳实施例的具体结构,一种BOD在线测定仪,包括有触摸显示器10、数据处理中心20以及BOD测定单元30,该BOD测定单元30包括有反应器31、温控装置32和数据采集器33,该温控装置31设有一温控腔,所述反应器31位于温控腔内,该反应器31设有进水管311和出水管312,该进水管311设有第一流通池34,该出水管设有第二流通池35,所述第一流通池34上设置有第一电极座341,该第一电极座341上插装有第一溶氧电极40;所述第二流通池35上设置有第一电极座351,该第二电极座351上插装有第二溶氧电极50;所述温控腔利用加热气体对流、混合腔内气体以控制温控腔内温度,水泵将曝气池内混合均匀的液体以恒定的流量泵入反应器中,反应器内放置有固定微生物的多孔陶瓷,第一溶氧电极测量进水管上的氧气含量,结果输入到数据采集器中,活性污泥中所含菌群吸附固定于反应器内的多孔陶瓷上,第二溶氧电极测量出水管上的氧气含量,结果输入到数据采集器中,数据采集器将采集到的第一溶氧电极和第二溶氧电极的数据输送到数据处理中心中进行数据换算处理,计算出BOD值,并在触摸显示屏被读取。
所述进液管管体为抗菌管,并设置有反逆流管。
所述温控腔内设置有热空气流道,所述腔内空气通过该流道加热并由腔体上部流动至腔体下部。
所述热空气流道内设置有气流驱动装置和加热装置以及测温元件和用于控制所述加热装置启闭的控制部分。
所述气流驱动装置为风扇。
所述加热装置为电加热装置。
所述测温元件监测腔内温度并反馈至控制部分,控制部分根据反馈的温度数据控制加热装置启闭。
所述控制部分为可编程控制器PLC,和/或所述测温元件为温度传感器。
该反应器为玻璃、有机玻璃、不锈钢、陶瓷等材料制备的反应器。
所述数据处理中心还包括有3G通信模块和数据储存模块。通过该3G通信模块传送相应的数据,通过网络进行智能化检测,通过该数据储存模块储存相应的测试数据,以便查阅和进行科研数据处理,有利于做出决策和进行改进。
本发明的设计重点在于:一方面,本发明通过设置有温控装置,该装置利用气体加热并在温控腔内循环,结构简单、耗能低且易于实现,其恒温效果好,温度波动较小,能有有效保证电极外侧的携有特定活性菌的微生物膜,其附着的活性菌在适合的温度环境下存活并达到活性最佳,提高溶氧传感器的检测精度,进而提高BOD在线测定仪的检测精度。另一方面,本发明通过触摸显示器实现智能控制和数据读取,通过数据处理中心对BOD测定单元中所测量到的数据进行分析运算,并将结果在触摸显示器上显示出来,采用在线测定方式,整个测量流程完全自动化,不需人为干预,不仅可以连续监测,随时显示水体的动态BOD值,做到实时监测,而且还可以通过网络组成环境监测物联网,大大提高了环境监测效率。
以上所述,仅是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非对本发明的技术范围作任何限制,故凡是依据本发明的技术实质对以上实施例所做的任何细微修改、等同变化和修饰,均仍属于本发明技术方案的范围内。

Claims (10)

1.一种BOD在线测定仪,其特征在于:包括有触摸显示器、数据处理中心以及BOD测定单元,该BOD测定单元包括有反应器、温控装置和数据采集器,该温控装置设有一温控腔,所述反应器位于温控腔内,该反应器设有进水管和出水管,该进水管设有第一流通池,该出水管设有第二流通池,所述第一流通池上设置有第一电极座,该第一电极座上插装有第一溶氧电极;所述第二流通池上设置有第一电极座,该第二电极座上插装有第二溶氧电极;所述温控腔利用加热气体对流、混合腔内气体以控制温控腔内温度,水泵将曝气池内混合均匀的液体以恒定的流量泵入反应器中,反应器内放置有固定微生物的多孔陶瓷,第一溶氧电极测量进水管上的氧气含量,结果输入到数据采集器中,活性污泥中所含菌群吸附固定于反应器内的多孔陶瓷上,第二溶氧电极测量出水管上的氧气含量,结果输入到数据采集器中,数据采集器将采集到的第一溶氧电极和第二溶氧电极的数据输送到数据处理中心中进行数据换算处理,计算出BOD值,并在触摸显示屏被读取。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BOD在线测定仪,其特征在于:所述进液管管体为抗菌管,并设置有反逆流管。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BOD在线测定仪,其特征在于:所述温控腔内设置有热空气流道,所述腔内空气通过该流道加热并由腔体上部流动至腔体下部。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一种BOD在线测定仪,其特征在于:所述热空气流道内设置有气流驱动装置和加热装置以及测温元件和用于控制所述加热装置启闭的控制部分。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一种BOD在线测定仪,其特征在于:所述气流驱动装置为风扇。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一种BOD在线测定仪,其特征在于:所述加热装置为电加热装置。
7.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一种BOD在线测定仪,其特征在于:所述测温元件监测腔内温度并反馈至控制部分,控制部分根据反馈的温度数据控制加热装置启闭。
8.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一种BOD在线测定仪,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部分为可编程控制器PLC,和/或所述测温元件为温度传感器。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BOD在线测定仪,其特征在于:反应器为玻璃、有机玻璃、不锈钢、陶瓷等材料制备的反应器。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BOD在线测定仪,其特征在于:所述数据处理中心还包括有3G通信模块和数据储存模块。
CN201310631376.8A 2013-12-02 2013-12-02 一种bod在线测定仪 Pending CN103645224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310631376.8A CN103645224A (zh) 2013-12-02 2013-12-02 一种bod在线测定仪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310631376.8A CN103645224A (zh) 2013-12-02 2013-12-02 一种bod在线测定仪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3645224A true CN103645224A (zh) 2014-03-19

Family

ID=5025047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310631376.8A Pending CN103645224A (zh) 2013-12-02 2013-12-02 一种bod在线测定仪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3645224A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6872547A (zh) * 2017-01-11 2017-06-20 厦门海旭东方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用于氟离子检测的恒温检测器
CN113562851A (zh) * 2021-06-23 2021-10-29 武汉新烽光电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快速bod检测原位生物膜组件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3585905B2 (ja) * 2002-12-05 2004-11-10 株式会社 小川環境研究所 活性汚泥の活性および廃水の分解性の試験方法
CN101165481A (zh) * 2006-10-18 2008-04-23 北京华夏科创仪器技术有限公司 微生物电极法bod速测仪用温控装置及其速测仪
CN102262123A (zh) * 2010-05-27 2011-11-30 江苏同和涂装机械有限公司 反应器式生物传感器bod快速测定仪
CN102798650A (zh) * 2012-08-29 2012-11-28 中国科学院长春应用化学研究所 一种检测生化需氧量的方法及装置
CN203053904U (zh) * 2013-01-02 2013-07-10 北京工业大学 一种bod智能在线检测仪表
CN103364469A (zh) * 2013-05-31 2013-10-23 内蒙古科技大学 基于微生物电解池技术快速测定生化需氧量的装置及方法

Patent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3585905B2 (ja) * 2002-12-05 2004-11-10 株式会社 小川環境研究所 活性汚泥の活性および廃水の分解性の試験方法
CN101165481A (zh) * 2006-10-18 2008-04-23 北京华夏科创仪器技术有限公司 微生物电极法bod速测仪用温控装置及其速测仪
CN102262123A (zh) * 2010-05-27 2011-11-30 江苏同和涂装机械有限公司 反应器式生物传感器bod快速测定仪
CN102798650A (zh) * 2012-08-29 2012-11-28 中国科学院长春应用化学研究所 一种检测生化需氧量的方法及装置
CN203053904U (zh) * 2013-01-02 2013-07-10 北京工业大学 一种bod智能在线检测仪表
CN103364469A (zh) * 2013-05-31 2013-10-23 内蒙古科技大学 基于微生物电解池技术快速测定生化需氧量的装置及方法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6872547A (zh) * 2017-01-11 2017-06-20 厦门海旭东方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用于氟离子检测的恒温检测器
CN113562851A (zh) * 2021-06-23 2021-10-29 武汉新烽光电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快速bod检测原位生物膜组件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Di Lorenzo et al. A single-chamber microbial fuel cell as a biosensor for wastewaters
CN203249892U (zh) 生化需氧量测量装置
CN104977263A (zh) 水质多参数监测仪及其监测方法
CN102288653A (zh) 生化需氧量bod在线测定仪及用其检测的方法
CN104330455A (zh) 利用微生物电解池技术在线监测硝态氮浓度的方法与装置
CN103645224A (zh) 一种bod在线测定仪
CN208008554U (zh) 一种活性污泥生物活性的检测装置
CN202083662U (zh) 生化需氧量bod在线测定仪
CN207623276U (zh) 利用微生物燃料电池评价水质有机污染状况的装置
CN103207259B (zh) 一种快速检测水蚯蚓对污泥活性影响的方法及装置
CN207958369U (zh) 一种微生物检测装置
CN211179536U (zh) 一种atp在线检测仪器
CN214040667U (zh) 一种海水循环冷却水动态模拟试验装置
CN210953907U (zh) 一种污水处理厂进水毒性在线检测装置
CN208632549U (zh) 一种海水生化需氧量微生物反应装置
CN211620509U (zh) 一种污水处理系统中活性污泥好氧呼吸速率在线检测设备
CN204043973U (zh) 氰化物、氨氮蒸馏收集系统
CN204832170U (zh) 一种水质在线分析仪
CN103588293B (zh) 一种厌氧氨氧化反应的控制方法
CN109613080B (zh) 便携式bod快速检测仪
CN206725548U (zh) 一种测定物质对淡水鱼急性毒性影响的装置
CN203275260U (zh) 一种恒温厌氧反应器
Odejobi et al. Anaerobic treatment of wastewater using an upflow anaerobic sludge blanket reactor
Chalasani et al. Measurement of temperature effects on oxygen uptake rate in activated sludge treatment
Yang et al. Advanced treatment of cephalosporin pharmaceutical wastewater by nano-coated electrode and perforated electrode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02 Deemed withdrawal of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patent law 2001)
WD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deemed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1403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