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3618567B - 一种用于动中通散射通信的自适应波束形成方法 - Google Patents
一种用于动中通散射通信的自适应波束形成方法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03618567B CN103618567B CN201310697896.9A CN201310697896A CN103618567B CN 103618567 B CN103618567 B CN 103618567B CN 201310697896 A CN201310697896 A CN 201310697896A CN 103618567 B CN103618567 B CN 103618567B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communication
- signal
- adaptive
- receiving
- theta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Landscapes
- Radio Transmission System (AREA)
- Variable-Direction Aerials And Aerial Arrays (AREA)
- Mobile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用于动中通散射通信的自适应波束形成方法,收发两端都采用阵列天线,同时数字信号部分应用自适应阵列处理方法,发送端设置空域搜索范围,划分扫描方向,利用波束形成算法,发端依次在各扫描方向形成电子波束并发送探测信号,接收端收到探测信号后利用波达方向估计算法计算出发端方向并发送回应信号,发端收到回应信号后完成收发双方的握手确认,实现散射通信收发两端的快速初始建链以及移动场合下天线波束的自动跟踪对准。本发明具有无需借助辅助天线或者其它通信手段,准确高效,自动化程度高,操作方便等优点。特别适用于散射通信的快速建立链路,以及车载、舰载动中通环境下天线波束的实时对准。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无线通信领域中一种用于动中通散射通信的天线波束的自动跟踪对准方法,特别适用于散射通信链路的快速建立,以及移动过程中收发双方天线波束的实时对准。
背景技术
目前,散射通信设备大多采用极窄波束的抛物面天线,且天线波束固定,在建立通信链路时,只能依靠人工或者机械旋转的方式进行收发天线波束的对准,操作不便,精度不高,而且耗费时间,实时性不足,只能适用于“静中通”或者“停即通”的使用模式,限制了散射通信的应用场合;通过增加宽波束的辅助天线进行波束对准的方法,同样是固定波束,依靠机械伺服装置进行波束在空间的扫描,智能化、自动化程度不高,而且宽波束天线会降低散射通信的抗干扰和抗侦收性能。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避免上述背景技术中的不足之处而提供的一种用于动中通散射通信的自适应波束形成方法,无需借助辅助天线或者其它通信手段,依靠自适应波束形成技术,形成电子波束在空间扫描和跟踪,完成散射通信的自动快速建链,以及动中通环境中通信波束的实时对准功能。本发明具有准确高效,自动化程度高,操作方便等优点,解决了人工或者机械旋转方式进行天线对准操作困难、实时性差的问题。
本发明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
一种用于动中通散射通信的自适应波束形成方法,具体包括以下步骤:
(1)设定搜索范围和扫描方向:发送端和接收端进行加电自检,在发送端设定搜索范围和搜索步长,得到扫描方向θi,i=1,2,…,n,n是大于1的自然数,并将一个扫描方向输出给自适应阵列处理单元;
(2)生成最优阵列加权值:自适应阵列处理单元根据扫描方向通过自适应算法计算得出最优的阵列复数加权值Wopt,并将最优的阵列复数加权值输送给数字波束形成单元;
(3)数字信号处理:数字波束形成单元根据收到的最优阵列加权值对调制解调单元输出的各支路数字信号进行复数加权,调整各支路数字信号的幅度和相位;
(4)形成扫描波束:调整后的各路数字信号经由D/A变换单元转化为模拟信号,经过混频单元完成上变频,上变频后的信号输出至射频单元进行射频通道的幅相一致性校正,校正后的射频信号由阵列天线发送出去,在设定的扫描方向形成扫描波束;
(5)发送端发送探测信号:发送端通过扫描波束在设定的扫描方向发送探测信号,并驻留一段时间,驻留时间长短通过协议设定,在驻留时间内发送端如果收到接收端的回应信号,则转入步骤(6),否则发送端将下一个扫描方向输送至自适应阵列处理单元,并转到步骤(2);
(6)收发波束对准:发送端依靠自适应波束形成算法在接收端方向形成天线波束,收发双方互发确认信号进行握手后,完成收发天线波束的对准。
其中,步骤(5)中所述的回应信号是由接收端收到探测信号后,依靠波达方向估计方法,得到发送端的准确方向,然后利用波束形成方法得到的。
其中,发送端和接收端均采用阵列天线。
其中,步骤(2)中所述的最优波束形成权值Wopt计算方法如下式所示:
式中,Wopt(θi)表示θi方向最优波束形成权值,表示发送或者接收信号的协方差矩阵求逆,a(θi)表示θi方向的导向矢量,aH(θi)表示θi方向的导向矢量求转置。
其中,所述的波达方向估计方法计算方法如下式所示:
式中,表示对θi的估计值,arg(□)表示求复数的辐角,表示发送或者接收信号的协方差矩阵求逆,a(θi)表示θi方向的导向矢量,aH(θi)表示θi方向的导向矢量求转置。
本发明相比背景技术具有如下优点:
1.本发明采用电子波束扫描方法,波束灵活可控,能够对信号方向进行估计和对动目标进行跟踪,操作方便,智能化、自动化程度高,避免了传统的人工或者机械旋转的方式进行天线对准操作困难、实时性差的缺点。
2.本发明无需增加宽波束的辅助天线或者其它通信手段,天线波束窄,抗干扰、抗侦收性能优良。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实施流程图;
图2是本发明实施例的结构方框图。
具体实施方式
根据图1至图2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说明,本发明利用数字波束形成的方法形成电子波束在空间扫描和跟踪,完成散射通信的自动快速建链和动中通环境中天线波束的实时对准。自适应阵列处理单元8和数字波束形成单元6是本系统的核心组成部分,用于完成最优自适应权值的产生以及数字信号的幅度和相位的调整,实现自适应波束形成的功能;阵列天线1的功能是完成空间电磁信号与电流的相互转化,合理设计的阵列天线是本系统有效工作最基本的前提;通道校正单元2的功能是补偿多路射频通道,使其幅度和相位特性基本一致;射频单元3的功能是收发信号,获得最大的接收灵敏度,并将噪声影响和带外干扰减至最小;混频单元4的功能是完成射频信号与基带信号的相互转换;A/D(D/A)变换单元5的功能是完成模拟信号和数字信号的相互转换;调制解调单元7的功能是完成信息的调制与恢复;控制计算机9的功能是对空间扫描区域以及扫描间隔的设定,以及对本系统运行状态的监控和控制。
一种用于动中通散射通信的自适应波束形成方法,具体包括以下步骤:
(1)设定搜索范围和扫描方向:发送端和接收端进行加电自检,在发送端设定搜索范围和搜索步长,得到扫描方向θi,i=1,2,…,n,n是大于1的自然数,并将一个扫描方向输出给自适应阵列处理单元;
发送端和接收端均采用阵列天线。
(2)生成最优阵列加权值:自适应阵列处理单元根据扫描方向通过自适应算法计算得出最优的阵列复数加权值Wopt,并将最优的阵列复数加权值输送给数字波束形成单元;
其中,步骤(2)中所述的最优波束形成权值Wopt计算方法如下式所示:
式中,Wopt(θi)表示θi方向最优波束形成权值,表示发送或者接收信号的协方差矩阵求逆,a(θi)表示θi方向的导向矢量,aH(θi)表示θi方向的导向矢量求转置。
(3)数字信号处理:数字波束形成单元根据收到的最优阵列加权值对调制解调单元输出的各支路数字信号进行复数加权,调整各支路数字信号的幅度和相位;
(4)形成扫描波束:调整后的各路数字信号经由D/A变换单元转化为模拟信号,经过混频单元完成上变频,上变频后的信号输出至射频单元进行射频通道的幅相一致性校正,校正后的射频信号由阵列天线发送出去,在设定的扫描方向形成扫描波束;
(5)发送端发送探测信号:发送端通过扫描波束在设定的扫描方向发送探测信号,并驻留一段时间,驻留时间长短通过协议设定,在驻留时间内发送端如果收到接收端的回应信号,则转入步骤(6),否则发送端将下一个扫描方向输送至自适应阵列处理单元,并转到步骤(2);
其中,步骤(5)中所述的回应信号是由接收端收到探测信号后,依靠波达方向估计方法,得到发送端的准确方向,然后利用波束形成方法得到的。
波达方向估计方法计算方法如下式所示:
式中,表示对θi的估计值,arg(□)表示求复数的辐角,表示发送或者接收信号的协方差矩阵求逆,a(θi)表示θi方向的导向矢量,aH(θi)表示θi方向的导向矢量求转置。
(6)收发波束对准:发送端依靠自适应波束形成算法在接收端方向形成天线波束,收发双方互发确认信号进行握手后,完成收发天线波束的对准。
工作原理:
本系统采用阵列天线和多路射频通道进行信号的收发,数字信号处理采用阵列处理的方式,通过控制计算机输出的扫描方位,利用自适应阵列处理单元获得在此方位形成波束时各支路的最优加权值,最优加权值输出给数字波束形成单元,由数字波束形成单元调整各路信号的幅度和相位,确保各路信号合并之后能够在期望的扫描方位形成主波束,通过设定不同的扫描方位可以完成电子波束在空间的扫描,通过自适应波束形成算法可以完成移动过程中波束的动态对准。
Claims (4)
1.一种用于动中通散射通信的自适应波束形成方法,其特征在于具体包括以下步骤:
(1)设定搜索范围和扫描方向:发送端和接收端进行加电自检,在发送端设定搜索范围和搜索步长,得到扫描方向θi,i=1,2,…,n,n是大于1的自然数,并将一个扫描方向输出给自适应阵列处理单元;
(2)生成最优阵列加权值:自适应阵列处理单元根据扫描方向通过自适应算法计算得出最优的阵列复数加权值Wopt,并将最优的阵列复数加权值输送给数字波束形成单元;
(3)数字信号处理:数字波束形成单元根据收到的最优阵列加权值对调制解调单元输出的各支路数字信号进行复数加权,调整各支路数字信号的幅度和相位;
(4)形成扫描波束:调整后的各路数字信号经由D/A变换单元转化为模拟信号,经过混频单元完成上变频,上变频后的信号输出至射频单元进行射频通道的幅相一致性校正,校正后的射频信号由阵列天线发送出去,在设定的扫描方向形成扫描波束;
(5)发送端发送探测信号:发送端通过扫描波束在设定的扫描方向发送探测信号,并驻留一段时间,驻留时间长短通过协议设定,在驻留时间内发送端如果收到接收端的回应信号,则转入步骤(6),否则发送端将下一个扫描方向输送至自适应阵列处理单元,并转到步骤(2);
(6)收发波束对准:发送端依靠自适应波束形成算法在接收端方向形成天线波束,收发双方互发确认信号进行握手后,完成收发天线波束的对准;
其中,步骤(2)中所述的最优波束形成权值Wopt计算方法如下式所示:
式中,Wopt(θi)表示θi方向最优波束形成权值,表示发送或者接收信号的协方差矩阵求逆,a(θi)表示θi方向的导向矢量,aH(θi)表示θi方向的导向矢量求转置。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动中通散射通信的自适应波束形成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5)中所述的回应信号是由接收端收到探测信号后,依靠波达方向估计方法,得到发送端的准确方向,然后利用波束形成方法得到的。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动中通散射通信的自适应波束形成方法,其特征在于:发送端和接收端均采用阵列天线。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用于动中通散射通信的自适应波束形成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波达方向估计方法的计算方法如下式所示:
式中,表示对θi的估计值,arg(·)表示求复数的辐角,表示发送或者接收信号的协方差矩阵求逆,a(θi)表示θi方向的导向矢量,aH(θi)表示θi方向的导向矢量求转置。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310697896.9A CN103618567B (zh) | 2013-12-18 | 2013-12-18 | 一种用于动中通散射通信的自适应波束形成方法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310697896.9A CN103618567B (zh) | 2013-12-18 | 2013-12-18 | 一种用于动中通散射通信的自适应波束形成方法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3618567A CN103618567A (zh) | 2014-03-05 |
CN103618567B true CN103618567B (zh) | 2016-05-04 |
Family
ID=5016927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310697896.9A Active CN103618567B (zh) | 2013-12-18 | 2013-12-18 | 一种用于动中通散射通信的自适应波束形成方法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103618567B (zh) |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2)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US20160118716A1 (en) * | 2014-10-23 | 2016-04-28 |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 System and Method for Beam Alignment |
US10075852B2 (en) | 2015-05-28 | 2018-09-11 |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 Apparatus and method for scheduling beam scheduling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s network |
US9787538B2 (en) * | 2015-10-15 | 2017-10-10 | Intel IP Corporation | Wireless gigabit-enabled device configuration |
CN106452543B (zh) * | 2016-08-28 | 2020-03-31 | 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第十研究所 | 定向天线通信成员间波束对准的时序控制方法 |
CN109921861B (zh) * | 2019-01-31 | 2021-05-11 | 西南电子技术研究所(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第十研究所) | 多通道数字抗干扰sip模块 |
CN110474669A (zh) * | 2019-07-17 | 2019-11-19 | 安徽蓝讯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 一种基站天线的自适应波束扫描方法 |
CN111525948A (zh) * | 2020-04-02 | 2020-08-11 | 广州辰创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 一种子阵级数字波束合成收发系统 |
CN111934735A (zh) * | 2020-07-13 | 2020-11-13 | 东南大学 | 一种毫米波频段的自适应波束扫描追踪方法及装置 |
CN111988126B (zh) * | 2020-09-14 | 2021-10-01 | 北京邮电大学 | 毫米波车联网下的信道追踪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介质 |
CN113571874B (zh) * | 2020-11-17 | 2022-06-17 |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阵列天线和通信设备 |
CN113190271B (zh) * | 2021-04-07 | 2022-10-14 | 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第二十九研究所 | 一种多个独立系统互联的通道校正的方法 |
CN113193889B (zh) * | 2021-06-16 | 2022-08-19 | 嘉兴军创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 一种基于分数时延的超宽带数字多波束发射方法 |
Citations (3)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377202A (zh) * | 2001-03-22 | 2002-10-30 | 深圳市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自适应控制天线波束的基站设备及方法 |
CN1685564A (zh) * | 2002-10-30 | 2005-10-19 |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 智能天线收发权值转换方法 |
CN102868029A (zh) * | 2012-10-08 | 2013-01-09 | 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第五十四研究所 | 一种用于动中通散射的天线对准方法 |
Family Cites Familie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US6839574B2 (en) * | 2000-12-20 | 2005-01-04 | Arraycomm, Inc. |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estimating downlink beamforming weights in a communications system |
-
2013
- 2013-12-18 CN CN201310697896.9A patent/CN103618567B/zh active Active
Patent Citations (3)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377202A (zh) * | 2001-03-22 | 2002-10-30 | 深圳市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自适应控制天线波束的基站设备及方法 |
CN1685564A (zh) * | 2002-10-30 | 2005-10-19 |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 智能天线收发权值转换方法 |
CN102868029A (zh) * | 2012-10-08 | 2013-01-09 | 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第五十四研究所 | 一种用于动中通散射的天线对准方法 |
Non-Patent Citations (1)
Title |
---|
"基于内插变换的虚拟天线波束形成技术研究";李弋鹏,;《万方学位论文库》;20130426;全文 *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3618567A (zh) | 2014-03-05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03618567B (zh) | 一种用于动中通散射通信的自适应波束形成方法 | |
CN110429723B (zh) | 无线充电微波电力传输系统 | |
WO2017193953A1 (en) | Methods and apparatus for generating beam pattern with wider beam width in phased antenna array | |
CN111030324B (zh) | 多目标移动设备跟踪无线能量传输方法与系统 | |
CN107615091B (zh) | 一种波束信号跟踪方法、设备及系统 | |
CN102542621B (zh) | 基于智能天线技术的电子收费路侧设备 | |
CN113364494B (zh) | 一种针对硬件失真的irs辅助miso系统性能优化方法 | |
CN103064080B (zh) | 一种连续波目标引导雷达 | |
CN103220032B (zh) | 一种自适应抗多普勒频偏的时间调制阵列天线系统 | |
CN101809879B (zh) | 无线通信网络系统 | |
JP2000349697A (ja) | 自動車用無線電話装置 | |
CN208873190U (zh) | 一种etc系统的路侧单元 | |
ATE198682T1 (de) | Verfahren und system zur übertragung elektromagnetischer signale | |
CN110311717B (zh) | 基于方向调制的稳健的混合波束成形设计方法 | |
US20170353052A1 (en) | Wireless power feeding method and wireless power feeding device | |
CN103078186A (zh) | 角反射装置及控制方法 | |
CN109831261B (zh) | 多普勒甚高频全向信标发射通道闭环校准方法 | |
CN112448489A (zh) | 无线充电接收装置、发射装置、系统和移动终端 | |
WO2002001776A1 (fr) | Procede et appareil utilisant une antenne intelligente dans un systeme de communication sans fil en duplex a division de frequence | |
CN103606740B (zh) | 调节rfid读写器中天线阵波束方向和相位的装置 | |
CN107576941A (zh) | 基于单边带时间调制频控阵的时不变单目标聚焦方法 | |
CN105548992A (zh) | 一种全数字式主动声纳发射机及声纳发生方法 | |
JP2002135033A (ja) | 送信指向性補正装置及び送信指向性補正方法 | |
CN101150819B (zh) | 一种自动多模移动通信终端及其自动频率控制方法 | |
CN102510304B (zh) | 一种应用智能天线实现卫星链路性能增强的系统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C10 |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C14 |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