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3616923B - 一种太阳能最大功率点跟踪控制电路 - Google Patents

一种太阳能最大功率点跟踪控制电路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3616923B
CN103616923B CN201310568771.6A CN201310568771A CN103616923B CN 103616923 B CN103616923 B CN 103616923B CN 201310568771 A CN201310568771 A CN 201310568771A CN 103616923 B CN103616923 B CN 103616923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ircuit
negative pole
pole
resistance
triod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310568771.6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3616923A (zh
Inventor
孔令勤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Ningbo Yaotai Optoelectronic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Ningbo UTEC Electric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Ningbo UTEC Electric Co Ltd filed Critical Ningbo UTEC Electric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310568771.6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3616923B/zh
Publication of CN103616923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3616923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3616923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3616923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Dc-Dc Converter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太阳能最大功率点跟踪控制电路。本发明所述的防反流电路包括第一MOS管和第一控制模块;所述第一MOS管的漏极与第一输入负极相连,源极与第一输出负极相连,门极与所述第一控制模块相连;第一控制模块还与第一输入正极、第一输入负极、第一输出负极、第一输出正极相连;所述的续流二极管的阴极与第二输出正极相连并连接至第二输入正极,阳极与第二MOS管的漏极相连;所述电感的一端与第二输出负极相连,另一端与第二MOS管的漏极相连;第二MOS管的源极与第一输出负极相连并连接至内部公共端;第二控制模块分别与第二MOS管的门极和源极相连。本发明设计合理、可靠、成本低。

Description

一种太阳能最大功率点跟踪控制电路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太阳能最大功率点跟踪控制电路。
背景技术
太阳能最大功率点跟踪控制器简称MPPT,其作用在于将太阳能板所产生的电能最大化地取出并以最小的损耗传输到负载或储存到蓄电池中。它的基本电路形式可根据太阳能板的输出端电压和蓄电池的电动势的高低的不同,分为BOOST(升压) 型、BUCK(降压)型、BOOST-BUCK型和CUK型几大类。以下就对现有的以BUCK电路为核心的MPPT电路加以说明。
图1是一种以BUCK电路为核心的MPPT电路的示意图。标记22代表一种典型的BUCK电路(降压式直流变换电路),标记11表示防反流电路。
其中,在BUCK电路2中包括一输入滤波电容C101,起平滑浪涌电流的作用;一MOS管Q101,起整流作用;一驱动模块MOD101,接受来来自单片机的PWM信号以驱动所述MOS管产生斩波输出;一续流二极管D102,用于在电感释放其储能时形成放电回路给负载供电或蓄电池充电;一电感L101,用于在所述MOS管Q101导通时储能,在MOS管关断时释放其储能的作用;一输出滤波电容C102,作用同所述输入滤波电容C101相似。从图中可以看出,所述驱动模块MOD101的输入端和输出端没有公共端,且节点P4的电位相对于公共端GND是随PWM信号波动的,且所述驱动模块MOD101本身还要有一个随节点P4点浮动的驱动电源。现在由于有了专用的IC,设计这个驱动电路不是很困难。问题是在IC的内部信号的传递也是要进行电平转换和隔离传输的,其结果必然产生延时和谐波成分并转嫁到了MOS管Q101的斩波过程中,这无疑增加了MOS管Q101的开关损耗。还有那个浮动电源,是由一整流二极管和一自举电容组成的,它是靠所述节点P4点的电压的波动来对自举电容的充电来产生浮动的电压的;而浮动电压又反过来给所述驱动模块MOD101供电,所述驱动模块MOD101再去驱动MOS管Q101产生斩波输出。这样就形成了相互牵制。一但某一环节偶然间出了问题,MOS管Q101就不再有斩波输出;即使PWM信号正常,所述某一环节的问题消失了也不会恢复输出。因此,这种电路的可靠性也是有问题的。况且,专用IC的价格也不菲。这就是原有技术中一个有待改进之处。
防反流电路11内的防反流二极管D101是现有的各种类型的MPPT电路所必须有的,它的作用是在光照较弱时太阳能板PV101的输出电压比蓄电池BT101的电动势还要低时,阻止BT101的电能向PV101倒灌。但是,当光照正常使其处于导通状态时。由于其结电压(经实测通常都在1V以上经)的存在使其产生了额外的损耗。而且,这种损耗是和太阳能板的输出电流成近似正比例关系的。举例为证,假设现在有一18V/3A的太阳能板子要给12V/40AH蓄电池充电。太阳能板的最大输出功率将小于18×3=54W。二极管消耗的功率PD=I×Du≥3×1V=3W。换算成百分比还大于5.5%。这对于太阳能供电的系统来也是一个不小的数字。这原有技术中另一有待改进的地方。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上述不足,而提供一种设计合理、可靠、成本低的太阳能最大功率点跟踪控制电路。
本发明解决上述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太阳能最大功率点跟踪控制电路,包括降压式直流变换电路和防反流电路;防反流电路设有第一输入正极、第一输入负极、第一输出正极、第一输出负极,降压式直流变换电路设有第二输入正极、第二输入负极、第二输出正极、第二输出负极;第一输入正极用于连接太阳能电池板的正极,第一输入负极用于连接太阳能电池板的负极和接地端,第一输出正极与第二输入正极相连,第一输出负极与第二输入负极相连并连接至内部公共端,第二输出正极用于连接蓄电池的正极,第二输出负极用于连接蓄电池的负极;
所述的降压式直流变换电路包括第二MOS管、第二控制模块、输入滤波电容、输出滤波电容、续流二极管、电感;
输入滤波电容正极与第二输入正极相连,负极与第二输入负极相连;输出滤波电容正极与第二输出正极相连,负极与第二输出负极相连;
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防反流电路包括第一MOS管和第一控制模块;所述第一MOS管的漏极与第一输入负极相连,源极与第一输出负极相连,门极与所述第一控制模块相连;第一控制模块还分别与所述第一输入正极、第一输入负极、第一输出正极、第一输出负极相连;
所述的续流二极管的阴极与第二输入正极相连,阳极与第二MOS管的漏极相连;所述电感的一端与输出滤波电容负极相连,另一端与续流二极管的阳极相连;第二MOS管的源极与所述第二输入负极相连;第二控制模块还分别与第二MOS管的门极和源极相连。
本发明所述的第一控制模块包括第一三极管、第一电阻、第二电阻、第一二极管、第三电阻、第四电阻、第二二极管;所述第一三极管的发射极与第一输入正极相连,基极通过第二电阻与第一二极管的阴极相连,集电极通过第三电阻与第一MOS管的门极和第二二极管的阴极相连;发射极与基极之间并联有第一电阻;第一二极管的阳极与第一输入负极和第一MOS管的漏极相连;所述第二二极管的阳极与第一MOS管的源极相连并连至内部公共端;在第一三极管的集电极与第一输出负极之间并接有第四电阻。
本发明所述的第二控制模块包括驱动电路;驱动电路分别与第二MOS管的门极和源极相连;所述驱动电路具有输入电源正极、输入电源负极、输出电源负极。
本发明所述的驱动电路包括第一RC并联电路、第二RC并联电路、第三RC并联电路、第三三极管、第八电阻、半桥功率推动电路,半桥功率推动电路包括第四三极管和第五三极管;所述第一RC并联电路和第二RC并联电路的一端分别与第三三极管和第五三极管的基极相连;所述第三三极管的集电极通过第三RC并联电路与第四三极管的基极相连;所述第四三极管的集电极与所述第五三极管的集电极相连共同构成所述半桥功率推动电路的输出端;在所述第四三极管的发射极与基极之间并联有一第八电阻,所述第四三极管的发射极构成了所述驱动电路的输入电源正极;所述第五三极管的发射极与所述第三三极管的发射极相连共同构成所述驱动电路的输入电源负极、输出电源负极。
本发明所述的驱动电路还包括第六电容、第九电阻和第三二极管组成的并联电路、第十电阻;在所述驱动电路的输入电源正极和输入电源负极之间并联有第六电容;所述半桥功率推动电路的输出端通过第九电阻和第三二极管组成的并联电路与第二MOS管的门极相连,第三二极管的阴极与所述半桥功率推动电路的输出端相连;所述第二MOS管门极与源极之间并联有第十电阻。
本发明所述的驱动电路包括驱动芯片,驱动芯片与第二MOS管的门极和源极相连;驱动芯片的电源正极构成了所述驱动电路的输入电源正极,驱动芯片的电源负极构成了所述驱动电路的输入电源负极、输出电源负极。
本发明所述的驱动电路还包括第六电容、第九电阻和第三二极管组成的并联电路、第十电阻;在所述驱动电路的输入电源正极和输入电源负极之间并联有第六电容;所述驱动芯片的输出端通过第九电阻和第三二极管组成的并联电路与第二MOS管的门极相连,第三二极管的阴极与所述驱动芯片的输出端相连;所述第二MOS管门极与源极之间并联有第十电阻。
发明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优点和效果:
一、对现行的MPPT中的降压型DC/DC(即BUCK)电路进行了一次变型,即对其中的一些关键部件的位置和拓朴作了一次调整,使得较之原先对所述起斩波作用的第二MOS管的驱动,变得很简洁,且可以用廉价的分立元件来替代,其特出优点是降低了第二MOS管的开关损耗,提高了产品的可靠性;其次是降低了产品的原材料成本。
二、是将现有MPPT中的,处在太阳能板阳极和BUCK电路输入端正极之间的防反流二极管,按照原来电流的流向移动到太阳能板的阴极后用第一MOS管再加上少量廉价的控制元件来替代,使太阳能板在光照较弱时关断第一MOS管,使其处于单向导电状态而不会出现电流反流的情况;在光照正常时第一MOS管又能进入完全导通状态,从而降低MPPT在正常工作状态下的导通损耗。假设现在有一18V/3A的太阳能板子要给12V/40AH蓄电池充电。太阳能板的最大输出功率将小于18*3=54W,第一MOS管的导通电阻<0.03欧,第一MOS管消耗的功率P Q =I 2 *R Q ≈0.27W,换算成百分比是可忽略不计的,因此,和改进前相比虽然增加了少量的成本,但与换取的能量相比是值得的。
三、即降低了原材料成本,又提高了效率和产品的可靠性。
附图说明
图1是应用了现有技术的MPPT电路的太阳能路灯控制器的电路原理图。
图2是应用了本发明MPPT电路的太阳能路灯控制器的电路原理图。
图3是应用了本发明第一种实施方式的MPPT电路的太阳能路灯控制器的电路图。
图4是应用了本发明第二种实施方式的MPPT电路的太阳能路灯控制器的电路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并通过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以下实施例是对本发明的解释而本发明并不局限于以下实施例。
参见图2~图4,本发明实施例包括降压式直流变换电路2、防反流电路1;降压式直流变换电路2也称为BUCK电路。
防反流电路1设有第一输入正极、第一输入负极、第一输出正极、第一输出负极,降压式直流变换电路2设有第二输入正极、第二输入负极、第二输出正极、第二输出负极,第一输入正极连接太阳能板PV的正极,第一输入负极连接太阳能板PV的负极,第一输出正极与第二输入正极相连,第一输出负极与第二输入负极相连并连接至内部公共端GND,第二输出正极连接蓄电池BT的正极,第二输出负极连接蓄电池BT的负极。
防反流电路1包括第一MOS管Q302和第一控制模块MOD301。所述第一控制模块MOD301包括第一三极管Q301、第一电阻R301、第二电阻R302、第三电阻R303、第四电阻R304、第一二极管D301、第二二极管D302,第一二极管D301和第二二极管D302均为稳压二极管。第一三极管Q301的发射极与第一输入正极相连,基极通过第二电阻R302与第一二极管D301的阴极相连,集电极通过第三电阻R303与第一MOS管Q302的门极相连,集电极还通过第四电阻R304和每一输出负极相连,第一三极管Q301的发射极与基极之间连接有第一电阻R301。第一二极管D301的阳极与第一输入负极和第一MOS管Q302的漏极相连。第二二极管D302阴极与第一MOS管Q302的门极相连,阳极与第一MOS管Q302的源极相连并连至内部公共端GND,以使第一MOS管Q302的门源电压不超过二极管的稳压值。第一MOS管Q302的漏极与第一输入负极相连并连接至接地端PGND;源极与每一输出负极相连并连接至内部公共端GND。
降压式直流变换电路2包括第二MOS管Q306、第二控制模块MOD302、输入滤波电容、输出滤波电容、续流二极管D304、电感L301、采样电阻R311。
输入滤波电容包括并联的第一电容C301和第二电容C302,第一电容C301为无极性电容,第二电容C302为电解电容并联。第二电容C302的正极与第二输入正极相连,负极与第二输入负极相连;第一电容C301的作用是滤除高频成分,以免对MCU及信号放大电路造成干扰,第二电容C302的作用是平滑第二MOS管Q306斩波时产生的浪涌电流,以使所述的降压式直流变换电路的输入阻抗不会有大的波动。
输出滤波电容包括第七电容C307和第八电容C308,第七电容C307为无极性电容,第八电容C308为电解电容。第七电容C307和第八电容C308并联,并联电路一端(第八电容C308的正极)与第二输出正极相连,另一端(第八电容C308的负极)与第二输出负极相连;此二电容的作用与第一电容C301和第二电容C302类似,只是这里使降压式直流变换电路2的输出阻抗不会有大的波动。
续流二极管D304为肖特基二极管。续流二极管D304的阴极与第二输入正极相连,阳极与第二MOS管Q306的漏极相连。
电感L301的一端与第八电容C308的负极和第二输出负极相连,另一端与续流二极管的阳极和第二MOS管Q306的漏极相连。第二MOS管Q306的源极与第二输入负极相连并连接至GND。
电流采样电阻R311一端与第二输出正极相连,另一端与蓄电池BT的正极相连。当白天太阳能电池板PV受到日光照射时,电流从电池板正极通过采样电阻R311流向蓄电池BT的正极,再从蓄电池BT的负极通过电感L301、第二MOS管Q306、第一MOS管Q302回到太阳能电池板PV的负极;夜晚时由于没有时光的照射太阳能电池板PV没有电能输出,第一MOS管Q302和第二MOS管Q306管都处于关闭状态,从而使蓄电池BT的电能不会反流到太阳能电池板PV。此时,内部系统MCU采集到光照变弱的信号使负载模块MOD307进入工作状态。
第二控制模块MOD302包括驱动电路,驱动电路具有输入电源正极、输入电源负极、输出电源负极。
本发明第一种实施方式如图3所示,本实施方式中,驱动电路由分立元件构成,其包括第一RC并联电路、第二RC并联电路、第三RC并联电路、第三三极管Q303、第八电阻R308、半桥功率推动电路、第六电容C306、第九电阻R309和第三二极管D303组成的并联电路、第十电阻R310。
第一RC并联电路包括并联的第三电容C303与第五电阻R305。第二RC并联电路包括并联的第四电容C304与第六电阻R306。第三RC并联电路包括并联的第五电容C305与第七电阻R307。第四三极管Q304和第五三极管Q305共同构成半桥功率推动电路,且第四三极管Q304和第五三极管Q305的集电极相连共同构成了半桥功率推动电路的输出端。
第一RC并联电路的一端与第二控制模块MOD302外的来自系统MCU提供的PWM0信号相连,另一端与第三三极管Q303的基极相连;第二RC并联电路的一端与第二控制模块MOD302外的来自系统MCU提供的PWM1信号相连,另一端与第五三极管Q305的基极相连;第三RC并联电路的一端与第三三极管Q303的集电极相连,另一端与第四三极管Q304的基极相连;第四三极管Q304的发射极构成了驱动电路的输入电源正极,在第四三极管Q304的基极与发射极之间并联有一第八电阻R308;第三三极管Q303和第五三极管Q305的发射极共同构成了驱动电路输入电源负极;半桥功率推动电路的输出端通过第九电阻R309和第三二极管D303组成的并联电路与第二MOS管Q306的门极相连,第五三极管Q305发射极还与第二MOS管Q306的源极相连并连接至内部公共端GND。在驱动电路的输入电源正、负极之间并联有第六电容C306。第二MOS管Q306门极与接地公共端GND之间连接有第十电阻R310。
第一RC并联电路和第二RC并联电路分别接收两路来自MCU的带死区控制的PWM信号后再分别送到第三三极管Q303和第五三极管Q305的基极,第三三极管Q303再将信号从其集电极通过第三RC并联电路传递给第四三极管Q304的基极,再由第四三极管Q304和第五三极管Q305组成的半桥功率推动电路进行功率放大,由其输出给第九电阻R309和第三二极管D303组成的并联电路传递到第二MOS管Q306的门极,其中,第三电容C303、第四电容C304、第五电容C305是加速电容,以提升矩形波前后沿的陡峭程度。第五电阻R305、第六电阻R306、第七电阻R307是耦合电阻,起限流作用。第八电阻R308是上拉电阻,起加速第四三极管Q304关闭的作用。第四三极管Q304起信号传递和电平转换的双重作用。第六电容C306起电源滤波的作用。第九电阻R309和第三二极管D303的作用是抑制栅极电容产生的振荡信号,以免对斩波形成干扰降低MOS管的损耗。两路带死区控制的PWM信号是防止半桥功率推动电路的上下桥背同时导通而增加损耗甚至烧毁半桥;第十电阻R310是防止半桥功率推动电路的输出端进入浮空状态时而使第二MOS管Q306失控。
本发明第二种实施方式如图4所示,本实施方式中,驱动电路由集成电路IC构成,其包括驱动芯片IC401、第六电容C306、第九电阻R309和第三二极管D303组成的并联电路、第十电阻R310。驱动芯片IC401的输入端与第二控制模块外的来自系统MCU提供的PWM信号相连,输出端通过第九电阻R309和第三二极管D303组成的并联电路与第二MOS管Q306的门极相连,第三二极管D303的阴极与驱动芯片IC401的输出端相连。第二MOS管Q306门极与源极之间并联有第十电阻R310。驱动芯片IC401还与第二MOS管Q306的源极相连。在驱动芯片IC401的输入电源正极和输入电源负极之间并联有第六电容C306。在本实施例中,除所述驱动电路用驱动芯片IC401代替图3所示的驱动电路,其它电路均与第一种实施例相同;电路经如此变换后经实测也达到了相同效果。驱动芯片IC401的电源正极构成了所述驱动电路的输入电源正极,驱动芯片的电源负极构成了所述驱动电路的输入电源负极、输出电源负极。
本发明所述的MPPT电路还包括降式直流稳压电源功能模块MOD303、MOD304。MOD303输入端正极与第一三极管Q301的集电极相连,输出端VDD与第二MOS管Q306的驱动电路的电源正端相连,其内部输入、输出负极与系统的内部公共端GND相连,作用是为驱动电路提供电能。
当太阳能板PV的输出电压低于0.4V(第一三极管发射结的最小开启电压)+12.5V(第二二极管D302的稳压值)时,第一三极管Q301将因失去偏置将处于关闭状态;第一MOS管Q302的门极将因第一三极管Q301的关闭而失去电压并通过第三电阻R303和第四电阻R304对地释放其静电荷而关闭,处在其自身的体二极管的单向导电状态;此时,将没有电流从蓄电池BT反向流入太阳能板PV现象。电源功能模块MOD303将因没有输入电压而停止输出,而此时MPPT也正好不需要工作了。当太阳能板PV的输出电压大于0.4V(第一三极管Q301发射结的最小开启电压)+12.5V(第二二极管D302的稳压值)时,第一三极管Q301将处于放大或开通状态,此时,由于太阳能板PV的输出电压大于蓄电池BT的电动势,由叠加原理可知无论第一MOS管Q302处于什么状态都不会有电池反向流入太阳能板PV;而当太阳能板PV的输出电压足够高时,第一三极管Q301将完全饱和,使第一MOS管Q302处于完全导通状态时,电源功能模块MOD303或Q306也将因此获得了足够高的输入电压而输出稳定电压给所述的驱动电路供电。系统中的MCU和其它功能模块都将被换醒。电路此时将进入MPPT工作状态。
MOD305是模拟量采集、放大和处理模块,用于将来自于采样电阻R311及其它各处的电流和电压信号放大和处理以供微控制单元MCU采样。MOD306是系统的微控制单元(MCU),用于将采集来的各种模拟量转变成数字量加以运算、分析、处理并产生PWM信号,以供给所述第二控制模块的驱动电路,驱动电路再将此信号进行功率放大后通过输出端加到第二MOS管Q306的门极,使MOS管产生斩波输出以达到对蓄电池的最大功率点跟踪和充电管理的目的。MOD304是低压供电产生模块,用以给MOD305及MOD306供电。MOD307是LED驱动控制模块(也就是系统的负载),用以接受MCU的控制信号以实现开通、关断及调节LED亮度的功能和放电管理的目的。由于这些模块不是本发明的创新点,这里不作详细说明。
此外,需要说明的是,本说明书中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其零、部件的形状、所取名称等可以不同,本说明书中所描述的以上内容仅仅是对本发明结构所作的举例说明。

Claims (7)

1.一种太阳能最大功率点跟踪控制电路,包括降压式直流变换电路和防反流电路;防反流电路设有第一输入正极、第一输入负极、第一输出正极、第一输出负极,降压式直流变换电路设有第二输入正极、第二输入负极、第二输出正极、第二输出负极;第一输入正极用于连接太阳能电池板的正极,第一输入负极用于连接太阳能电池板的负极和接地端,第一输出正极与第二输入正极相连,第一输出负极与第二输入负极相连并连接至内部公共端,第二输出正极用于连接蓄电池的正极,第二输出负极用于连接蓄电池的负极;
所述的降压式直流变换电路包括第二MOS管、第二控制模块、输入滤波电容、输出滤波电容、续流二极管、电感;
输入滤波电容正极与第二输入正极相连,负极与第二输入负极相连;输出滤波电容正极与第二输出正极相连,负极与第二输出负极相连;
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防反流电路包括第一MOS管和第一控制模块;所述第一MOS管的漏极与第一输入负极相连,源极与第一输出负极相连,门极与所述第一控制模块相连;第一控制模块还分别与所述第一输入正极、第一输入负极、第一输出正极、第一输出负极相连;
所述的续流二极管的阴极与第二输入正极相连,阳极与第二MOS管的漏极相连;所述电感的一端与输出滤波电容负极相连,另一端与续流二极管的阳极相连;第二MOS管的源极与所述第二输入负极相连;第二控制模块还分别与第二MOS管的门极和源极相连。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太阳能最大功率点跟踪控制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第一控制模块包括第一三极管、第一电阻、第二电阻、第一二极管、第三电阻、第四电阻、第二二极管;所述第一三极管的发射极与第一输入正极相连,基极通过第二电阻与第一二极管的阴极相连,集电极通过第三电阻与第一MOS管的门极和第二二极管的阴极相连;发射极与基极之间并联有第一电阻;第一二极管的阳极与第一输入负极和第一MOS管的漏极相连;所述第二二极管的阳极与第一MOS管的源极相连并连至内部公共端;在第一三极管的集电极与第一输出负极之间并接有第四电阻。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太阳能最大功率点跟踪控制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第二控制模块包括驱动电路;驱动电路分别与第二MOS管的门极和源极相连;所述驱动电路具有输入电源正极、输入电源负极、输出电源负极。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太阳能最大功率点跟踪控制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驱动电路包括第一RC并联电路、第二RC并联电路、第三RC并联电路、第三三极管、第八电阻、半桥功率推动电路,半桥功率推动电路包括第四三极管和第五三极管;所述第一RC并联电路和第二RC并联电路的一端分别与第三三极管和第五三极管的基极相连;所述第三三极管的集电极通过第三RC并联电路与第四三极管的基极相连;所述第四三极管的集电极与所述第五三极管的集电极相连共同构成所述半桥功率推动电路的输出端;在所述第四三极管的发射极与基极之间并联有一第八电阻,所述第四三极管的发射极构成了所述驱动电路的输入电源正极;所述第五三极管的发射极与所述第三三极管的发射极相连共同构成所述驱动电路的输入电源负极、输出电源负极。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太阳能最大功率点跟踪控制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驱动电路还包括第六电容、第九电阻和第三二极管组成的并联电路、第十电阻;在所述驱动电路的输入电源正极和输入电源负极之间并联有第六电容;所述半桥功率推动电路的输出端通过第九电阻和第三二极管组成的并联电路与第二MOS管的门极相连,第三二极管的阴极与所述半桥功率推动电路的输出端相连;所述第二MOS管门极与源极之间并联有第十电阻。
6.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太阳能最大功率点跟踪控制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驱动电路包括驱动芯片,驱动芯片与第二MOS管的门极和源极相连;驱动芯片的电源正极构成了所述驱动电路的输入电源正极,驱动芯片的电源负极构成了所述驱动电路的输入电源负极、输出电源负极。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太阳能最大功率点跟踪控制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驱动电路还包括第六电容、第九电阻和第三二极管组成的并联电路、第十电阻;在所述驱动电路的输入电源正极和输入电源负极之间并联有第六电容;所述驱动芯片的输出端通过第九电阻和第三二极管组成的并联电路与第二MOS管的门极相连,第三二极管的阴极与所述驱动芯片的输出端相连;所述第二MOS管门极与源极之间并联有第十电阻。
CN201310568771.6A 2013-11-15 2013-11-15 一种太阳能最大功率点跟踪控制电路 Active CN103616923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310568771.6A CN103616923B (zh) 2013-11-15 2013-11-15 一种太阳能最大功率点跟踪控制电路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310568771.6A CN103616923B (zh) 2013-11-15 2013-11-15 一种太阳能最大功率点跟踪控制电路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3616923A CN103616923A (zh) 2014-03-05
CN103616923B true CN103616923B (zh) 2015-05-20

Family

ID=5016762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310568771.6A Active CN103616923B (zh) 2013-11-15 2013-11-15 一种太阳能最大功率点跟踪控制电路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3616923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840529B (zh) * 2014-03-19 2016-04-13 西安科技大学 基于arm控制的太阳能充放电控制系统及控制方法
CN107017701B (zh) * 2017-06-12 2024-06-21 中山市中泰能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太阳能不间断电源管理系统
CN113031693A (zh) * 2019-12-25 2021-06-25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太阳能供电系统、太阳能供电系统的控制方法及装置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203287811U (zh) * 2013-05-21 2013-11-13 江苏卡欧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buck电路的最大功率跟踪控制电路
CN203588110U (zh) * 2013-11-15 2014-05-07 宁波耀泰电器有限公司 太阳能最大功率点跟踪控制电路

Family Cites Familie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7839022B2 (en) * 2004-07-13 2010-11-23 Tigo Energy, Inc. Device for distributed maximum power tracking for solar arrays

Patent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203287811U (zh) * 2013-05-21 2013-11-13 江苏卡欧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buck电路的最大功率跟踪控制电路
CN203588110U (zh) * 2013-11-15 2014-05-07 宁波耀泰电器有限公司 太阳能最大功率点跟踪控制电路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3616923A (zh) 2014-03-05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3616923B (zh) 一种太阳能最大功率点跟踪控制电路
CN204498094U (zh) 有源相控阵雷达t/r组件的调制脉冲驱动电路
CN109587881A (zh) 一种多路mppt控制电路
EP2330714A2 (en) A charging circuit
CN204652746U (zh) 一种太阳能光控led灯
CN202737741U (zh) Dc-dc升压电路
CN202587515U (zh) 自动调光高效率太阳能led路灯电源
CN102164443B (zh) 一种太阳能路灯控制器
CN204377199U (zh) 采用降压恒流驱动单元的led恒流驱动电路及装置
CN203588110U (zh) 太阳能最大功率点跟踪控制电路
CN106787692A (zh) 一种共地型开关电容准z源变换器
CN204119028U (zh) 一种双级Boost升压电路
CN203911863U (zh) 太阳能光伏充电控制装置
CN102665340A (zh) 自动调光高效率太阳能led路灯电源
CN202094800U (zh) 一种直流电源软加载电路装置
CN209627755U (zh) 一种基于mppt的太阳能路灯控制器
CN209419302U (zh) 一种太阳能控制器
CN203748059U (zh) 一种太阳能路灯控制器拓扑电路
CN202931193U (zh) 一种buck开关电源电路
CN208971166U (zh) 一种开关充电芯片及电子设备
CN104917379A (zh) 一种共源极结构的太阳能控制器的mos自举驱动电路
CN206908515U (zh) 一种宽电压范围输入的同步升降压电路
CN105245091A (zh) 一种功率变换器中功率mos管的栅极驱动电路
CN201986234U (zh) 一种太阳能路灯控制器
CN201774449U (zh) 一种太阳能充电器的驱动电路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P03 Change of name, title or address

Address after: 315400 no.cn8, Far East Industrial City, Yuyao City, Ningbo City, Zhejiang Province

Patentee after: Ningbo Yaotai Optoelectronic Technology Co.,Ltd.

Country or region after: China

Address before: 315400 no.cn8, Far East Industrial City, Yuyao City, Ningbo City, Zhejiang Province

Patentee before: Ningbo UTEC Electric Co.,Ltd.

Country or region before: China

CP03 Change of name, title or addres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