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3612251A - 混合驱动式无间隙冲击轮式移动机械手 - Google Patents

混合驱动式无间隙冲击轮式移动机械手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3612251A
CN103612251A CN201310583252.7A CN201310583252A CN103612251A CN 103612251 A CN103612251 A CN 103612251A CN 201310583252 A CN201310583252 A CN 201310583252A CN 103612251 A CN103612251 A CN 103612251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manipulator
control line
serial
component
serial manipulato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310583252.7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杨玉维
赵新华
葛为民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Tianjin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Original Assignee
Tianjin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Tianjin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filed Critical Tianjin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Priority to CN201310583252.7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3612251A/zh
Publication of CN103612251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3612251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Manipulator (AREA)

Abstract

一种混合驱动式无间隙冲击轮式移动机械手。包括一个移动载体,移动载体上间隔安装有三个驱动电动机,中间的第二驱动电动机轴与串联机械手第一构件的一端连接,串联机械手第一构件的另一端与串联机械手第二构件铰接,该铰接点两侧分别安装有第一控制线和第二控制线,第一控制线的另一端固定在第一驱动电动机轴上,第二控制线的另一端固定在第三驱动电动机轴上。本发明以线驱动2自由度串联机械手远端构件取代运动副关节驱动,增大了力臂,大大提高了驱动力矩,同时有效地减轻了与之对应的并联机械手的自重,巧妙的解决了运动副关节间隙冲击问题,并提高了快速响应能力和作业精度,适合应用于对重量和转动惯量要求苛刻的准确作业工况场合。

Description

混合驱动式无间隙冲击轮式移动机械手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移动机器人特别是移动机械手的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串联机械手属于悬臂结构,系统容易发生振动,为了避免振动通常采用惯性较大的构件,同时串联机械手电动机均安装于关节处,增加了机器系统惯量和质量,对高速运动和快速响应极为不利,限制了系统的负载能力和速度的进一步提高,系统准确作业时,控制器的设计面临更大的挑战。采用并联机构可以较好的解决这个问题,但是由于并联机构相对串联而言,引入了多个杆件和运动副,限制了系统的工作空间和灵巧度,同时也提高了制造成本。
以上两种构型机械手已经广泛应用于现代集成制造系统中。如在进行维修、装配等任务时,其定位精度和动力学性能极其重要,直接关系着操作是否可以成功的进行。如在进行维修、装配时,机械手末端执行器定位精度关系着系统是否能够有效的将轴插入到孔内;焊接机械手在进行复杂空间电弧焊时,系统动力学性能对焊接质量有着极其重要的影响。但是由于机械手运动副间存在的间隙,而且工作时间愈长,运动副间隙设计时就越大,这将对系统的定位精度和动力学性能产生严重的负面影响,并由此产生运动副构件间的冲击、噪音等等。
反恐已成为国际共识,各国纷纷加大了对反恐的投入。目前,世界各国尤其是发达国家都十分重视对反恐机器人的研究,而其中研究最多的是反恐排爆机器人/机械手,它主要用于代替人工直接在事发现场进行侦察、排除和处理爆炸物等危险品。然而目前所用机械手为刚体机械手,行走机构缺乏减震系统,在速度较高的境况下,这将限制了系统的工作效率,降低了操作的安全性。
发明内容
本发明目的是克服现有技术存在的上述不足,提供一种混合驱动式无间隙冲击轮式移动机械手。
本发明提供的混合驱动式无间隙冲击轮式移动机械手,包括一个移动载体,移动载体上间隔安装有三个驱动电动机,依序为第一驱动电动机、第二驱动电动机和第三驱动电动机,中间的第二驱动电动机轴与串联机械手第一构件的一端连接,串联机械手第一构件的另一端与串联机械手第二构件铰接,该铰接点两侧分别安装有第一控制线和第二控制线,第一控制线的另一端固定在第一驱动电动机轴上,第二控制线的另一端固定在第三驱动电动机轴上,串联机械手第二构件的悬臂端构成机械手。
所述的移动载体与下方的移动轮之间安装有弹性阻尼悬架,该结构由弹簧和阻尼器组成,有效的缓解了非结构环境对机械手的冲击,从而提高了系统的移动速度。
本发明的优点和积极效果:
1、弥补了串联机械手悬臂构型,并将驱动电机安置到移动平台上,具有并联机械手刚度大、精度高、负载能力大;
2、由于机械手本体为串联机构,避免了并联机构奇异构型,拓展了并联机构的有效工作空间。
3、以线驱动2自由度串联机械手远端构件取代运动副关节驱动,增大了力臂,大大提高了驱动力矩,同时有效地减轻了与之对应的并联机械手的自重,并提高了快速响应能力,适合应用于对重量和转动惯量要求苛刻的场合;
4、线驱动电机使一侧驱动线呈现工作(拉力)状态,对运动副构件间施加一定压力,从而避免了构件间的分离与碰撞问题,提高了系统的工作精度,提高了轨迹跟踪精度,如图2,图3所示。避免了采用增加附加设备的方法对运动副进行施加压力。
5、应用前景:可用于反恐移动机械手(如炸药包的拆除与运输);
本发明以串联机械手辅以驱动线的并联构型,使机械手在系统工作精度(如拆装危险品)、速度和运动副间隙冲击控制等方面具有显著优点,同时由于轮式弹性阻尼悬架的存在,使系统具有较好的路面通过性能,可以以较大的运输速度将危险品运离现场,同时移动机械手多重柔性(弹性阻尼悬架、机械手杆件柔性、驱动线柔性)保障了系统在高速时,较少对危险品的振动冲击,从而有效的避免危险品爆炸等意外发生。
附图说明
图1是混合驱动式无间隙冲击轮式移动机械手轴测图。
图2是图1中A部局部放大示意图。
图3是图1中B部局部放大示意图。
图4是混合驱动式无间隙冲击轮式移动机械手工况简图。
图5是图4中C部局部放大示意图。
图6是图4中D部局部放大示意图。
图中,1移到载体,2第一驱动电动机,3第一控制线,4串联机械手第一构件,5串联机械手第二构件,6第二控制线,7第二驱动电动机,8第三驱动电动机,9铰轴1,10定位环,11铰轴2,12铰轴3,13驱动线环。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1:
图1为混合驱动式无间隙冲击轮式移动机械手,主要由轮式弹性阻尼悬架和混合驱 动机械手组成。
具体包括一个移动载体1,移动载体上间隔安装有三个驱动电动机,依序为第一驱动电动机2、第二驱动电动机7和第三驱动电动机8,中间的第二驱动电动机轴与串联机械手第一构件4的一端连接,串联机械手第一构件的另一端与串联机械手第二构件5铰接,该铰接点两侧分别安装有第一控制线3和第二控制线6(如图2所示),第一控制线的另一端固定在第一驱动电动机轴上(如图3所示),第二控制线的另一端固定在第三驱动电动机轴上,串联机械手第二构件的悬臂端构成机械手。
所述的移动载体与下方的移动轮之间安装有弹性阻尼悬架(如图1所示),该结构由弹簧和阻尼器组成,可有效缓解非结构环境对机械手的冲击,从而提高了系统的移动速度。
其中,
第二驱动电动机7、串联机械手第一构件4和串联机械手第二构件5构成电动机关节驱动系统。
第一驱动电动机2、第一控制线3、第三驱动电动机8和第二控制线6一起构成电动机线驱动系统。第一驱动电动机2通过张紧第一控制线3驱动串联机械手第二构件5,与此同时,第三驱动电动机8释放第二控制线6,或反之。如图4所示混合驱动式无间隙冲击轮式移动机械手工况简图。
由于控制线的张力,使得机械手运动副构件间在工作时始终接触,如图5、图6所示,从而避免了由于运动副间隙致使的冲击等负面影响。

Claims (2)

1.一种混合驱动式无间隙冲击轮式移动机械手,其特征在于该移动机械手包括一个移动载体,移动载体上间隔安装有三个驱动电动机,依序为第一驱动电动机、第二驱动电动机和第三驱动电动机,中间的第二驱动电动机轴与串联机械手第一构件的一端连接,串联机械手第一构件的另一端与串联机械手第二构件铰接,该铰接点两侧分别安装有第一控制线和第二控制线,第一控制线的另一端固定在第一驱动电动机轴上,第二控制线的另一端固定在第三驱动电动机轴上,串联机械手第二构件的悬臂端构成机械手。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混合驱动式无间隙冲击轮式移动机械手,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移动载体与下方的移动轮之间安装有弹性阻尼悬架,该结构由弹簧和阻尼器组成,有效的缓解了非结构环境对机械手的冲击,从而提高了系统的移动速度。
CN201310583252.7A 2013-11-18 2013-11-18 混合驱动式无间隙冲击轮式移动机械手 Pending CN103612251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310583252.7A CN103612251A (zh) 2013-11-18 2013-11-18 混合驱动式无间隙冲击轮式移动机械手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310583252.7A CN103612251A (zh) 2013-11-18 2013-11-18 混合驱动式无间隙冲击轮式移动机械手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3612251A true CN103612251A (zh) 2014-03-05

Family

ID=5016298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310583252.7A Pending CN103612251A (zh) 2013-11-18 2013-11-18 混合驱动式无间隙冲击轮式移动机械手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3612251A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7813289A (zh) * 2017-12-12 2018-03-20 无锡优耐特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三轴移动重型机械手
CN113304027A (zh) * 2021-06-30 2021-08-27 慧诚自动化技术(宁波)有限公司 柔性敲打装置

Citation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5313854A (en) * 1992-02-04 1994-05-24 Fanuc Robotics North America, Inc. Light weight robot mechanism
JPH07266265A (ja) * 1994-03-24 1995-10-17 Nachi Fujikoshi Corp 産業用ロボット
JPH1177577A (ja) * 1997-09-02 1999-03-23 Toshiba Mach Co Ltd ワイヤ駆動式マニピュレータ
US20040149065A1 (en) * 2003-02-05 2004-08-05 Moran Michael Julius Tendon link mechanism with six degrees of freedom
US20070113699A1 (en) * 2002-07-09 2007-05-24 Amir Khajepour Light weight parallel manipulators using active/passive cables
WO2008071156A1 (de) * 2006-12-15 2008-06-19 Schaeffler Kg Roboter mit aufwickelbaren gewölbten spreizbändern zur positionierung einer arbeitsplattform
CN202037603U (zh) * 2011-04-14 2011-11-16 天津理工大学 轮式悬架移动并联机械手机构
CH703454A2 (de) * 2010-07-16 2012-01-31 Jossi Holding Ag Vorrichtung zum Positionieren eines Objekts, insbesondere einer Pipette.

Patent Citation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5313854A (en) * 1992-02-04 1994-05-24 Fanuc Robotics North America, Inc. Light weight robot mechanism
JPH07266265A (ja) * 1994-03-24 1995-10-17 Nachi Fujikoshi Corp 産業用ロボット
JPH1177577A (ja) * 1997-09-02 1999-03-23 Toshiba Mach Co Ltd ワイヤ駆動式マニピュレータ
US20070113699A1 (en) * 2002-07-09 2007-05-24 Amir Khajepour Light weight parallel manipulators using active/passive cables
US20040149065A1 (en) * 2003-02-05 2004-08-05 Moran Michael Julius Tendon link mechanism with six degrees of freedom
WO2008071156A1 (de) * 2006-12-15 2008-06-19 Schaeffler Kg Roboter mit aufwickelbaren gewölbten spreizbändern zur positionierung einer arbeitsplattform
CH703454A2 (de) * 2010-07-16 2012-01-31 Jossi Holding Ag Vorrichtung zum Positionieren eines Objekts, insbesondere einer Pipette.
CN202037603U (zh) * 2011-04-14 2011-11-16 天津理工大学 轮式悬架移动并联机械手机构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7813289A (zh) * 2017-12-12 2018-03-20 无锡优耐特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三轴移动重型机械手
CN113304027A (zh) * 2021-06-30 2021-08-27 慧诚自动化技术(宁波)有限公司 柔性敲打装置
CN113304027B (zh) * 2021-06-30 2023-04-07 慧诚自动化技术(宁波)有限公司 柔性敲打装置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0586666C (zh) 一种四自由度并联机构
CN103737581B (zh) 空间可控的含并联闭环子链的多杆六自由度焊接机器人
CN103737578B (zh) 一种空间多自由度可控机构式微调焊接机器人
CN103707289A (zh) 一种可控多自由度焊接机器人
JP5417161B2 (ja) ロボットの制振方法およびロボットの制御装置
CN103722552B (zh) 一种可控多自由度机械手
CN103722553B (zh) 一种多自由度并联机构式可控焊接机器人
CN103192364A (zh) 一种改进型Delta并联机构机器人
CN103737209A (zh) 具有对称的机构式焊接机器人
CN103737208A (zh) 一种多自由度焊接机器人
CN102350697A (zh) 一种含5r闭环子链的两自由度并联机构
CN103707290A (zh) 具有多个闭环子链的焊接机器人
CN103707288A (zh) 一种多自由度码垛机器人
CN110238866A (zh) 一种割胶机器人柔性机械臂
CN104552248A (zh) 一种多自由度可控机构式移动焊接机器人
CN105328695A (zh) 一种可控机构式移动机械臂
CN104440867A (zh) 一种八自由度可移动式码垛机器人
CN103612251A (zh) 混合驱动式无间隙冲击轮式移动机械手
CN105945474A (zh) 一种多自由度可调式焊接机器人
CN105459105A (zh) 一种应用平行四边形原理的七轴五动力机器人
CN106041901A (zh) 一种三自由度直线驱动可控机构式码垛机器人
CN103707291A (zh) 一种多自由度并联机构式可控码垛机器人
CN202037603U (zh) 轮式悬架移动并联机械手机构
CN209239410U (zh) 一种转向架拆卸用机械手机具
CN104476054B (zh) 利用六自由度五杆移动式连杆机构进行焊接施工的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02 Deemed withdrawal of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patent law 2001)
WD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deemed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1403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