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3596305A - 具有耐腐蚀性和绝缘性的供暖用电热管及其制造方法 - Google Patents

具有耐腐蚀性和绝缘性的供暖用电热管及其制造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3596305A
CN103596305A CN201310343130.0A CN201310343130A CN103596305A CN 103596305 A CN103596305 A CN 103596305A CN 201310343130 A CN201310343130 A CN 201310343130A CN 103596305 A CN103596305 A CN 103596305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mentioned
metal tube
heating
active layer
imporosity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310343130.0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3596305B (zh
Inventor
金成根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Individual
Original Assignee
Individual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Individual filed Critical Individual
Publication of CN103596305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3596305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3596305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3596305B/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5ELECTRIC TECHNIQU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05BELECTRIC HEATING; ELECTRIC LIGHT SOURC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CIRCUIT ARRANGEMENTS FOR ELECTRIC LIGHT SOURCES, IN GENERAL
    • H05B3/00Ohmic-resistance heating
    • H05B3/40Heating elements having the shape of rods or tubes
    • H05B3/42Heating elements having the shape of rods or tubes non-flexible
    • H05B3/44Heating elements having the shape of rods or tubes non-flexible heating conductor arranged within rods or tubes of insulating material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DDOMESTIC- OR SPACE-HEATING SYSTEMS, e.g. CENTRAL HEATING SYSTEMS; DOMESTIC HOT-WATER SUPPLY SYSTEMS; ELEMENTS OR COMPONENTS THEREFOR
    • F24D13/00Electric heating systems
    • F24D13/02Electric heating systems solely using resistance heating, e.g. underfloor heating
    • HELECTRICITY
    • H05ELECTRIC TECHNIQU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05BELECTRIC HEATING; ELECTRIC LIGHT SOURC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CIRCUIT ARRANGEMENTS FOR ELECTRIC LIGHT SOURCES, IN GENERAL
    • H05B3/00Ohmic-resistance heating
    • H05B3/02Details
    • H05B3/06Heater elements structurally combined with coupling elements or holders
    • HELECTRICITY
    • H05ELECTRIC TECHNIQU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05BELECTRIC HEATING; ELECTRIC LIGHT SOURC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CIRCUIT ARRANGEMENTS FOR ELECTRIC LIGHT SOURCES, IN GENERAL
    • H05B3/00Ohmic-resistance heating
    • H05B3/10Heating elements characterised by the composition or nature of the materials or by the arrangement of the conductor
    • H05B3/12Heating elements characterised by the composition or nature of the materials or by the arrangement of the conductor characterised by the composition or nature of the conductive material
    • HELECTRICITY
    • H05ELECTRIC TECHNIQU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05BELECTRIC HEATING; ELECTRIC LIGHT SOURC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CIRCUIT ARRANGEMENTS FOR ELECTRIC LIGHT SOURCES, IN GENERAL
    • H05B3/00Ohmic-resistance heating
    • H05B3/10Heating elements characterised by the composition or nature of the materials or by the arrangement of the conductor
    • H05B3/12Heating elements characterised by the composition or nature of the materials or by the arrangement of the conductor characterised by the composition or nature of the conductive material
    • H05B3/14Heating elements characterised by the composition or nature of the materials or by the arrangement of the conductor characterised by the composition or nature of the conductive material the material being non-metallic
    • H05B3/141Conductive ceramics, e.g. metal oxides, metal carbides, barium titanate, ferrites, zirconia, vitrous compounds
    • HELECTRICITY
    • H05ELECTRIC TECHNIQU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05BELECTRIC HEATING; ELECTRIC LIGHT SOURC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CIRCUIT ARRANGEMENTS FOR ELECTRIC LIGHT SOURCES, IN GENERAL
    • H05B2203/00Aspects relating to Ohmic resistive heating covered by group H05B3/00
    • H05B2203/017Manufacturing methods or apparatus for heaters
    • HELECTRICITY
    • H05ELECTRIC TECHNIQU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05BELECTRIC HEATING; ELECTRIC LIGHT SOURC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CIRCUIT ARRANGEMENTS FOR ELECTRIC LIGHT SOURCES, IN GENERAL
    • H05B2203/00Aspects relating to Ohmic resistive heating covered by group H05B3/00
    • H05B2203/026Heaters specially adapted for floor heating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eramic Engineering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Thermal Sciences (AREA)
  • Combustion & Propulsion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Resistance Heating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具有耐腐蚀性和绝缘性的供暖用电热管及其制造方法,其特点是将软管套在具有导热性能的陶瓷材料的表面,且在陶瓷材料层内包埋发热线而形成的供暖产品;为了防止供暖用电热管在接触水泥浆时所产生的水泥氧化和绝缘性被破坏,本发明提供具有耐腐蚀性和绝缘性的供暖用电热管及其制造方法;在金属管表面上形成非多孔性氧化活性层,在非多孔性氧化活性层表面上着色为黑色,在黑色镀漆层表面上通过电解将镍粉分解融合而形成镍粉层;因此在与含强碱性的水泥接触时可预防水泥氧化以及绝缘性被破坏而导致的漏电;提供具有长久性寿命效果的产品。

Description

具有耐腐蚀性和绝缘性的供暖用电热管及其制造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具有耐腐蚀性和绝缘性的供暖用电热管及其制造方法,具体涉及提高使用于建筑物的供暖用电热管的耐腐蚀性和绝缘性,因此在将电热管埋入水泥浆中时,不会出现被腐蚀和绝缘性被破坏现象,从而能长久使用的具有耐腐蚀性和绝缘性的供暖电热产品及其制造方法。
背景技术
目前社会上通用的供暖方式为:
第一:目前由燃油、天然气、液化气等热源方式运行的供暖系统,这是需要安装锅炉后燃烧热源把水槽的水加热后使用地暖温水管的循环方式;
第二:发热电缆、电热膜、超节电温水管等热源作为用电的供暖系统,但是需要温控器,供电后,电子通过发热体使电阻发热的方式;
第三:以集体供暖为取暖手段的方法中使用散热片的方式;
第四:利用煤炭、木材等燃烧时释放的热量的供暖方式;
上述第一种供暖方式比目前利用电力的供暖方式的使用费要高,因此增加了用户的负担,所以很难度过温暖的冬天。
上述第二种供暖方式是使用电,具体说明如下:
1.发热电缆的绝缘套层通常使用硅酮胶或者PVC,在高温时会发生电线套层的硬化现象,所以硅酮胶或者PVC电线套层会损坏,是导致经常发生漏电和短路现象的原因之一;
2.电热膜是将碳黑粉进行表面处理的产品。
用印刷方式将碳黑粉在上、下部薄膜上粘贴的成品等对水分非常敏感,因此经常发生漏电,其优点为可提供干式供暖设备,但反而会对室内造成很难产生热气,带来需穿拖鞋等麻烦。由于地面的下沉和缝隙的鼓起,因此几年内需要更换收边材料。
3.超节电温水管的热媒是工业豆油、防冻液、盐水、开水等,在对热媒加热时,经常会发生自然蒸发现象和内部发热线的断线现象,因此很难实现长期供暖,其优点为可提供干式供暖,但是会造成室内很难产生热气,经常需要维修,所以给使用者带来很大的麻烦。
上述第三种集体供暖方式,在散热器里供给高温水来使室内产生热气的方式,散热片周围和地面的温差很大,而且是一个对流方式,所以并不适合于头凉足暖的人体状态,反而有害健康。另外散热器是用高温水进行循环,因此在管道以及散热片内部会产生水锈,多年后会影响散热效果。
上述第四种供暖方式是燃烧煤炭、木材等,由于这种方式大量排出二氧化碳,是导致全球温度上升的主要原因之一,也是作为目前寻求绿色能源的理由。
发明内容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的目的是,首先利用绿色能源的电解决第四种方式所产生的二氧化碳问题,金属管内部的热媒采用导热系数高于水的陶瓷粉,第三种集体供暖方式产生的水锈,会减少热量传递效果以及出现头暖足凉的情况,需将其解决为使人体舒适的头凉足暖现象,对于第二种方式中的1.,应用金属材料使发热电缆外皮物质发生变化来保持产品的长久性目的;2.,电热膜对于水分的缺点部分,通过使用可对水分进行加热的发热体以解决在干式地暖产品不能解决的热气不足的问题;3.,超节能温水管的热媒部分使用陶瓷粉代替,超节电温水管内直线型发热体变为螺旋型,并使发热体增加强度和使陶瓷粉固化双重保险,从而防止断线,提供具有耐腐蚀性和绝缘性的供暖用电热管及其制造方法。
另外还具有使用干式地暖无法实现的优点:层间隔音和利用空气隔热的发泡层(在水泥里加入动物性或者植物性原料进行搅拌,控制水泥的成分和反应,以增加厚度,依据增加的质量比率,由此内部会产生空气)。
上述第一种方式的供给管道PPR或者铁管等在长期使用后,管径的收缩会使供热效率降低,但由于解决了因使用分水器导致的热量损失的问题,从而减少了供暖使用费。
特别是供暖用电热管内使用的发热体的最高温度是900℃,可是在地面中没必要提高到最高温度。因此不会出现断线,如果万一出现断线现象,由于多个发热管中的每个发热管是等距并列连接,因此,断线的发热管之外其它发热管的供暖效果也是没有问题的。
发明的有益效果
根据本发明目的的具有耐腐蚀性和绝缘性的供暖用电热管是通过水槽中的氧原子移动到金属管表面,以渗透方式与金属管的原子相结合,在金属管表面形成非多孔性活性层,在将其埋入水泥浆中时,可防止氧化产生的腐蚀现象和绝缘性被破坏的现象,因此期望具有长久性寿命的效果。
因此,在金属表面形成的非多孔性活性层物质,其在大气中干燥或含盐水的情况下具有优异的耐腐蚀性,金属表面形成的非多孔性活性层与自体金属管表面之间不出现边界和分离现象,且比金属管硬度更高。因此具有优异的耐磨损性的上述非多孔性活性层所耐受的电压为3,000v,耐电压及绝缘性能很优异,金属管表面上依次为非多孔性活性层,黑色层,镍粉层,使用该金属管对比PPR(再生塑料)、钢铁、硅酮胶、PVC管以及X-L管没有物性的变质现象,比不锈钢导热效果更高,且出现辐射率提高的现象。
附图说明
下面参考附图对本发明进行详细说明:
图1为现有技术供暖用电热管的侧面图;
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的具有耐腐蚀性和绝缘性的供暖用电热管的金属管表面形成非多孔性活性层的侧视图;
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的具有耐腐蚀性和绝缘性的供暖用电热管的剖视图;
图4为本发明实施例的具有耐腐蚀性和绝缘性的供暖用电热管的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实施例的发热线和电线连接部分的剖面图;
图6为本发明实施例的非多孔性活性层形成状态的电热管的侧视图
图7为本发明实施例的具有耐腐蚀性和绝缘性的供暖用电热管的保护辅材分解示意图;
图8为本发明实施例的具有耐腐蚀性和绝缘性的供暖用电热管的保护辅材组装后的示意图;
图9为本发明实施例的具有耐腐蚀性和绝缘性的供暖用电热管的保护辅材内部收纳状态的示意图;
图10为本发明实施例的保护辅材内部包含的气密材料的示意图;
图11为本发明供暖用电热管制造方法的流程图;
图12为本发明供暖用电热管中形成非多孔性活性层工序的流程图。
符号说明:
2:发热线
5:软管
6:陶瓷粉
7:六角形螺帽
8:耐热硅酮胶
9:陶瓷绝缘子
10:金属管
30:非多孔性活性层
50:保护辅材
51:第一安装口
52:下部框架
53:第二安装口
55:上部框架
56:肋部
57:气密材料
200:双层绝缘铠装电缆
300:端子
700:镍粉层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通过附图详细说明本发明具有耐腐蚀性和绝缘性的供暖用电热管及其制造方法的实施例。
首先附图中出现的标号是表示唯一的构成结构和附件,同时与本发明关联的性能或构成的具体说明是为了本发明的要旨。
本发明的供暖用电热管100是在金属管10内部埋入发热线2,然后将陶瓷粉6注入金属管10内部,上述发热线2和外部的双层绝缘铠装电缆200之间为电连接方式。
这种供暖用电热管100可以防止金属管10在与混凝土接触时所发生的腐蚀及绝缘性被破坏,上述金属管10的表面由通过电解液态硫酸(H2SO4)形成的非多孔性活性层30形成。
以下详细说明上述非多孔性活性层30的形成方法。
上述陶瓷粉6这样的导热材料以及绝缘材料隔断了上述发热线2与金属管10之间的通电现象。
将上述发热线2埋入到陶瓷粉6的中央部分,由外部提供的电源使其上升到高温状态,因此本发明的电热管100实际用在供暖方面。
本发明的供暖用电热管100使用耐热硅酮胶8来封闭金属管10的两端,以保护管两端内侧的陶瓷粉6。
本发明的供暖用电热管100的发热线2与端子300相结合,上述端子300穿过耐热硅酮胶8与外部的双层绝缘铠装电缆200连接,上述端子300和双层绝缘铠装电缆200的连结部分是用软管5安装固定,发热线2和双层绝缘铠装电缆200相连接。
上述端子300通过发热线2和双层绝缘铠装电缆200连接,由可导电的金属导体材料构成,为与下述的螺帽7相连接,在其外部形成螺纹。
为使收纳于上述软管5内部的端子300和双层绝缘铠装电缆(200)可通电连接,上述软管5由金属材料形成,如压缩机等工具一样,将上述端子300和双层绝缘铠装电缆200进行牢固地连接,以避免分离。
本发明供暖用电热管100是将上述端子300插入绝缘体-陶瓷绝缘子9内,为了密封上述陶瓷绝缘子9和耐热硅酮胶8,端子300与位于外部的螺帽7相结合。
上述陶瓷绝缘子9由绝缘体构成,其切断了图3中的双层绝缘铠装电缆200和螺帽7与金属管10之间的通电现象,且将插入端子300内的金属管10与螺帽7进行分离。
上述螺帽7螺入端子300的螺纹上,通过耐热硅酮胶8和金属管10之间以及陶瓷绝缘子9和耐热硅酮胶8之间侧壁拧紧,防止端子300转动。
上述非多孔性活性层30是先利用液态氢氧化钠NaOH在金属管10的表面上使其腐蚀消除,然后利用液态硫酸(H2SO4)在已被腐蚀消除后的金属管10表面上形成的。
上述腐蚀消除工序是将金属管在40℃~60℃浸泡于浓度为30~50cc/l的液态氢氧化钠(NaOH)中,在金属管10表面上进行的。
然后利用液态硫酸(H2SO4)的形成非多孔性活性层30的工序为,在浓度为26~30cc/l,温度为23℃~27℃的环境下,用50~60分钟用电化学两级分解在金属管10表面上形成的非多孔性活性层30,生成的氧原子渗透到金属管10的表面上。
形成上述非多孔性活性层30的具体方法是按照以下所记载的制备方法。
上述金属管10的非多孔性活性层30的表面具有在金属管10内快速吸收热量、快速导热的着色部80。
其中,上述着色部80为提高辐射热量以及吸收性能而选择了黑色。
图7~图10表示上述电热管100是用上述软管5来包围上述双层绝缘铠装电缆200的连接部分,以及周围是用保护辅材50盖住,防止来自于外部的冲击和杂质的侵入,从而提高了耐腐蚀性和绝缘性。
上述保护辅材50的一侧具有供上述导热管100插入安装的第一安装口51,另一侧是具有供两条双层绝缘铠装电缆200插入安装的第二安装口53,为了防止在其内部出现露空而与外部相连的上部框架55、下部框架52以及上述上部框架55、上述下部框架52之间侧面分开的现象,上述上部框架55在宽度方向安装多个肋部56和为了防止上述上部框架55和上述下部框架52的结合出现分离,可将位于下部框架52的凹槽78与位于上部框架55上的凸起77进行配装,上述上部框架55和上述下部框架52通过将凸起77和凹槽78相结合,用于将上述电热管100以及上述双层绝缘铠装电缆200包含于其内部而形成一体。
由上述上部框架55和下部框架52形成的内部使用由石粉和热强化型塑料混合的气密材料57进行填充。其中使用的石粉和热强化型塑料的配合比率为:38重量%的石粉和62重量%的热强化型塑料。
上述气密材料57是与图10所示相同的方式注入到保护辅材50内,在常温自然硬化,盖住了双层绝缘铠装电缆200和软管5,起到保护陶瓷绝缘子9和金属管10的作用,上述气密材料57在20℃~25℃,进行17~20小时的风干。
上述保护辅材50将电热管100和双层绝缘铠装电缆200的连接部分覆盖的方法是,首先将连接部分的下部插入下部框架52的第一安装口51与第二安装口53,使之结合形成。
其中上述气密材料57的特性如下。
上述气密材料57的承受强度为,在长度x宽度x高度为12.7mmx12.7mm x25.4mm情况下承受850kg,即,具有的硬度程度为38,其与一般的铁丝和钉子的40相当。
作为参照,防弹玻璃的硬度程度为70~80。
将上述气密材料57注入供暖用电热管100是采用具有灭火性的耐火材料和之前提到的陶瓷粉末。
从上述气密材料57两侧延伸的延伸强度是510kg,因此强度很高,在阳光的紫外线、α射线和gamma射线的辐射下也不发生变性。
与上述气密材料57相同的实验特性通过如下表1表示。
实验条件:
温度范围:-30℃~30℃
产品实验大小:12.7mm x12.7mm x25.4mm
由于气密材料57是在850kg以上的冲击力时才可发生破坏,所以可充分地维持气密部的耐冲击性。
【表1】
物理特性 特点
压缩强度 单位MPa(1MPa=10kg/cm2)850kg的压力时变形
压缩最高点 单位MPa(1MPa=10kg/cm2)850kg的压力时变形的顶点
压缩弹性率 单位GPa弹性程度为1m的厚度时0.7mm变形
压缩变形率 单位%(1kg=9.81N)70℃时给予56kg时候变形0.05%
压缩变形率 单位%(1kg=9.81N)70℃时给予112kg时候变形0.08%
热线膨胀系数 单位(1mm=1/1000micron)每1℃膨胀0.0378mm
剪断强度 单位MPa每cm2的承受力是525kg
硬度强度 没有基准单位,一般钉子铁丝是40,防弹玻璃是80,本产品是38
承受变形温度 102℃、1.82MPa时变形
阻燃性 自熄性,含陶瓷石粉
延伸强度 单位MPa力为510kg时才可拉断
如将上表的性能的物质注入到气密材料57内,阻挡了氧气和水分,因此维持耐冲击性。
如上所述,本发明的供暖用电热管100不仅具有耐腐蚀性和绝缘性,而且把气密材料57注入到保护辅材50内,经过注入干燥的过程,防止水分的渗透和来自外部的冲击,因此能长久使用。
如上所述,为了防止供暖用电热管100与混凝土层接触时发生腐蚀及绝缘性被破坏的现象,本发明实施例的具有耐腐蚀性和绝缘性供暖用电热管的制造方法,参照图11和图12详细解释如下。
首先为了在压缩的金属管10表面做氧化,将管挂在挂架上(S10工序),
其中挂架是将金属管10固定在水槽内的装置,所述挂架可以用多种形式制作,
上述装置里放入的金属管10在浓度为30~50cc/l,温度40℃~60℃环境下,在液态硫酸(H2SO4)浸泡3~5分钟,由此消除金属管表面的杂质(S20工序)。
上述金属管10表面的杂质消除脱脂过程之后,用清水多次清洗(S90工序)。
然后将上述金属管10于40℃~60℃浸泡在浓度30~50cc/l的液态氢氧化钠(NaOH)中进行腐蚀,消除生锈(S30工序)。
上述的腐蚀消除是利用了供给正负电极传送电流,根据原子极性移动原理以电解进行电镀的方式。
由此,这些金属管10表面进行了腐蚀消除。如上所述的液态氢氧化钠(NaOH)的腐蚀消除是公知技术,因此在产业及工业方面具有广泛的使用。
然后将经腐蚀消除的金属管10用水进行多次清洗的过程(S90工序)。
上述金属管10表面是于常温,在浓度为100~300cc/l的液态硝酸(HNO3)里清除污点,使金属表面活性化的工序(S38工序)。
上述S38工序后用清水进行多次清洗的过程(S90工序)。
然后,在常温23℃~27℃浓度为26~30cc/l的液态硫酸(H2SO4)里浸泡50~60分钟,通过电解在已经腐蚀消除的金属管10表面形成非多孔性活性层30(S88工序)。
即,水槽的氧原子移动到金属表面,渗透入金属,在金属管10表面上结合后形成非多孔性活性层。
在此,当电压为1V时,生成的非多孔性活性层30的厚度为1nm,此后非多孔性活性层的处理过程是不断向金属内部进行的,通过溶解作用继续生成非多孔性活性层。
上述形成非多孔性活性层30的工序(S88),如图12所示,包括:在含有上述硫酸(H2SO4)的水槽中浸泡金属管10的工序(S51);供给电源,在硫酸(H2SO4)溶液中产生阴极,在上述金属管10连接的两极棒上产生阳极的工序(S52);以及阴极释放的原子移动附着到上述金属管10的表面,生成非多孔性活性层的工序(S55),电流是持续施加的,与活性介质相同,因此产生的溶液具有一定的规律。
即,没有负反应和无损失完美的形成相互均等,可达到100%阴极效率和100%阳极效率,此时阴极表面在化学物理意义上干净的话,得到电子并腐蚀消除的金属原子在电镀过的金属表面上以高密度的间隔叠层在一起。
然后在电镀过的金属中使用铝时,金属铝上电镀的新的铝原子可继续维持金属晶体结构,在这种情况下生成的镀膜使电镀过的金属不分离,所以人为(电化学)生成的铝表面的非多孔性活性层30是最稀有的自然产生原料之一。因此具有自然的收边材料的耐腐蚀性和绝缘性。
上述非多孔性活性层30生成工序S88中利用的水槽内含有液态硫酸(H2SO4)。
上述非多孔性活性层30生成工序S88结束后用清水清洗多次(S90工序)。
其后,为了提高电热管的辐射热以及热吸收性,于40℃~45℃,在金属管10的非多孔性活性层30上着黑色(S60工序)。
上述着色工序使用黑色颜料,该颜料在产业上广泛应用,将重量比率为100:1的水和黑色颜料放入水槽里混合,使该混搅原料的温度提高到40℃~45℃后,把金属管10浸泡在上述水槽里,在10~12分钟完成着色过程。
如同上述工序结束后使用清水清洗多次(S90工序)。
为了防止从上述金属管10的内部流出的现象和从外部侵入杂质,形成非多孔性活性层的性质的改善工序(S70工序)。
上述改善物理性质的工序是使用醋酸镍(C4H6NIO4)粉末,在水槽里灌满清水后加热到90℃~95℃,放入醋酸镍粉末,于3~5分钟在金属管10表面产生非多孔性活性层30,
其中,水和醋酸镍粉末进行混合搅拌的比率为100:1。因此10微米以上的非多孔性活性层涂了着色剂后,进行物理性质改善工序处理,金属管10具有230℃的热吸收量。
对上述具有非多孔性活性层30的上述金属管10检查外观和颜色等着色状态后,用热风机干燥(S80工序)。
上述被电热管100和软管5包裹的双层绝缘铠装电缆200的连接部分,是由上部框架55和下部框架52形成的保护辅材50盖住(S100工序),且在上部框架55和下部框架52形成的保护辅材50内,注入由石粉和热强化型塑料粉末混合形成的气密材料57(S110工序)。
使上述注满的气密材料57在20℃~25℃自然风干17~20小时的工序(S120工序)。
由此弥补了现有电热暖房所存在的导热速度问题的现象,又有利于在为了提升储热空间而进行的发泡层和水泥浆的湿式工法上,把热损失率降至最小化,释放出高温热量,因此开创地暖文化的新局面,又可在湿式地暖施工法上由于减少建筑物的重量负担而得到广泛的使用。
如下表2显示相同供暖用电热管比一般金属的钢化管材导热率和温度传导率高,从而缩短了室内温度的上升时间。
【表2】
Figure BDA00003637346700131
[实施例]
对于本发明实施例的具有耐腐蚀性和绝缘性供暖用电热管100在下述实验条件,测量温度情况得到的结果如表3所示。
*实验条件:
1.供暖用电热管尺寸:1000mm
2.实验室温度设置:26.5℃
3.电压供给:223V
4.实验(TEST)设备器材:A&D company
AD-5611A红外线测温器
5.红外线测试地点:离供暖用电热管一侧开始50cm处
6.2012年7月27日施行实验
【表3】
Figure BDA00003637346700141
从上述表3得知,依据本发明实施例的非多孔性活性层电热管的温度明显高于加热前后的不锈钢电热管的温度。
说明书对于本发明的说明仅是举例,所述的实施方式并非限制性的。对于那些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实施方式的各种变化与现有技术的组合均属于本发明所限定的范围。

Claims (14)

1.一种具有耐腐蚀性和绝缘性的供暖用电热管,其包括金属管(10);所述金属管内部填充固态的陶瓷粉(6);且在所述陶瓷粉内还埋有螺旋形发热线(2),在所述发热线(2)与外部铠装电缆(200)以电连接方式形成的供暖用电热管中,电解所述金属管(10)表面上的液态硫酸,由此析出的氧原子移动到所述金属管(10)的表面上,通过氧原子层产生非多孔性活性层(30);具有非多孔性活性层(30)的供暖用电热管的表面上具有着色部(80);在所述着色部的表面上通过电解而形成的镍粉层(700),
上述多个电热管(100)按照一定间距沿水平方向放置,其两端的双层绝缘铠装电缆(200)按照一定间距以曲线方式形成,且使用保护辅材(50)盖住所述两端,其内填充气密材料(57)用作防水处理。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供暖用电热管,其特征在于,使用耐热硅酮胶(8)将金属管(10)两端的内侧封闭,以保护上述陶瓷粉(6)。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供暖用电热管,其特征在于,上述发热线(2)与套金属管头的端子(300)相结合,上述金属管(10)两端的内侧注入耐热性硅酮胶(8)后,露出的上述端子(300)与双层绝缘铠装电缆(200)连接,所述连接部分通过软管(5)进行安装固定,使发热线(2)与双层绝缘铠装电缆(200)相连接。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供暖用电热管,其特征在于,在上述端子(300)上插入陶瓷绝缘子(9),将SUS螺帽(7)锁紧在端子(300)外部形成的螺纹上,以使上述陶瓷绝缘子(9)能锁紧在耐热硅酮胶(8)和金属管(10)两端的内侧。
5.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供暖用电热管,其特征在于,上述电热管和用软管(5)包围的双层绝缘铠装电缆(200)的连接部分使用保护辅材(50)覆盖。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供暖用电热管,其特征在于,在上述保护辅材(50)的一侧具有供上述电热管插入安装的第一安装口(51),另一侧具有插入安装双层绝缘铠装电缆(200)的第二安装口(53),保护辅材(50)还具有使其内部与外部连通的上部框架(55)和下部框架(52),为了防止上述上部框架(55)和下部框架(52)出现裂开现象,沿宽度方向安装有多个肋部(56)与上述电热管(100)连接,将上述双层绝缘铠装电缆(200)包容在其内。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供暖用电热管,其特征在于,上述上部框架(55)和上述下部框架(52)相结合,在其内部填充由石粉和热强化型塑料材质形成的气密材料(57)。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供暖用电热管,其特征在于,上述气密材料(57)注入到保护辅材(50)内,将双层绝缘铠装电缆(200)、软管(5)、陶瓷绝缘子(9)及金属管(10)的两端盖住一定长度而进行保护,上述气密材料(57)是在20℃~25℃,风干17~20小时形成的。
9.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供暖用电热管,其特征在于,上述金属管(10)表面的非多孔性活性层(30)表面具有黑色着色部(80)。
10.一种具有耐腐蚀性和绝缘性的供暖用电热管,其包括金属管(10),在其内部注入的导热材料陶瓷粉(6)的内部埋入发热线(2),上述发热线(2)与外部铠装电缆(200)以电连接方式一体形成;
通过电解液态硫酸在上述金属管(10)上形成非多孔性活性层(30),金属管(10)两端的内侧使用耐热硅酮胶(8)封闭,以保护上述陶瓷粉(6);
上述发热线(2)与套金属管头的端子(300)相结合,上述金属管(10)两端的内侧注入耐热硅酮胶(8)后,将突出于外部的套金属管头的端子(300)和双层绝缘铠装电缆(200)连接;上述端子(300)和双层绝缘铠装电缆(200)的连接部分由软管(5)压缩固定,在上述金属管头的端子(300)里插入陶瓷绝缘子(9),将套金属管头的端子(300)外部形成的螺纹与SUS螺帽(7)锁紧,以使上述陶瓷绝缘子(9)安装于耐热硅酮胶(8)上,
上述金属管(10)的非多孔性活性层(30)表面形成着色部(80),上述着色部(80)通过电解醋酸镍粉末而进行融合。
11.一种供暖用电热管的制造方法,在金属管(10)内的导热材料陶瓷粉(6)的内部埋入发热线(2),使陶瓷粉(6)固化,上述发热线(2)与外部双层绝缘铠装电缆(200)进行电连接,该制造方法包括:
将压缩的金属管(10)挂在挂架上的工序(S10);
将上述金属管(10)于40℃~60℃浸泡于浓度30~50cc/l的液态硫酸3~5分钟,以清除表面杂质的脱脂工序(S20);
上述金属管(10)表面为了形成非多孔性活性层(30),在40℃~60℃,浸泡于浓度30~50cc/l的液态氢氧化钠中腐蚀以消除生锈的工序(S30);
在常温下,浓度为100~300cc/l的硝酸里浸泡消除杂质和使金属管(10)表面活性化的工序(S38);
在浓度为26~30cc/l的液态硫酸中于23℃~27℃的环境下,用电化学两级分解50~60分钟,在金属管(10)表面上形成非多孔性活性层(30)的工序(S88);
在40℃~45℃的环境下,在上述金属管(10)表面的非多孔性活性层(30)表面上进行黑色镀色的工序(S60);
为了防止从金属管(10)内部流出的现象和从外部杂质侵入,在大水槽内将水加热到90℃~95℃,使醋酸镍粉末分解融合到金属管(10)表面的非多孔性活性层(30),以提高非多孔性活性层(30)的耐腐蚀性和物理性质的融合工序(S70);
检查形成非多孔性活性层(30)的金属管(10)的外观和着色状态以及利用热风机来风干的工序(S80);
使用保护辅材(50)盖住电热管(100)和被软管(5)包围的双层绝缘铠装电缆(200)的连接部分的工序(S100);
向上述保护辅材(50)内注入气密材料(57)的工序(S110);以及
使上述注入的气密材料(57)于20℃~25℃,风干17~20小时的工序(S120),
上述每个阶段后实行多次清洗的工序(S90)。
12.如权利要求11所述的供暖用电热管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在电压为1V时,上述活性化处理工序(S38)形成的非多孔性活性层(30)的厚度为1nm。
13.如权利要求11所述的供暖用电热管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在形成上述非多孔性活性层(30)的工序(S88)中,水槽内含有液态硫酸。
14.如权利要求11或13所述的供暖产品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形成上述非多孔性活性层(30)的工序(S88)包括:在含有液态硫酸的水槽中浸泡金属管(10)的工序(S51);供给电源,在液态硫酸中产生阴离子、在上述金属管(10)中产生阳离子的工序(S52);以及阴极中释放出的液态硫酸的氧原子移动到上述金属管(10)的表面,进行溶解融合的工序(S55),其中的电流是持续施加的,以维持阴极和阳极效率的平衡。
CN201310343130.0A 2012-08-13 2013-08-08 具有耐腐蚀性和绝缘性的供暖用电热管及其制造方法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3596305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KR10-2012-0088660 2012-08-13
KR1020120088660A KR101220949B1 (ko) 2012-08-13 2012-08-13 내식성과 내절연성을 갖춘 난방용 전열관 및 그의 제조방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3596305A true CN103596305A (zh) 2014-02-19
CN103596305B CN103596305B (zh) 2016-03-16

Family

ID=4784161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310343130.0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3596305B (zh) 2012-08-13 2013-08-08 具有耐腐蚀性和绝缘性的供暖用电热管及其制造方法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KR (1) KR101220949B1 (zh)
CN (1) CN103596305B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8131718A (zh) * 2018-02-09 2018-06-08 广东美的环境电器制造有限公司 一种发热体固定装置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KR101570418B1 (ko) * 2013-12-27 2015-11-30 주식회사 이앤비테크 스텐 주름관 난방파이프
CN103747545B (zh) * 2014-01-21 2016-01-20 华能无锡电热器材有限公司 高温气体加热装置及加工方法
CN105722259A (zh) * 2016-04-07 2016-06-29 安徽永成电气有限公司 一种带故障灯装置金属氧化镁电管
CN110440990B (zh) * 2019-08-16 2020-03-27 浦江亿岩机械设备有限公司 一种电加热管漏粉检测设备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683599A (zh) * 2005-02-23 2005-10-19 胡志明 复合板炊具外表面氧化膜处理工艺
CN201378885Y (zh) * 2009-03-23 2010-01-06 林万炯 密封式电源
KR20100004283A (ko) * 2008-07-03 2010-01-13 한국전기연구원 평판형 전열장치
CN101809207A (zh) * 2007-08-28 2010-08-18 美铝公司 耐腐蚀性铝合金基材及其制备方法
KR20110010138A (ko) * 2011-01-03 2011-01-31 조영자 자동차 시트용 라미네이팅 장치
CN102123530A (zh) * 2010-01-08 2011-07-13 荣有限公司 热水加热器及采用该热水加热器的热水器
KR20110116730A (ko) * 2010-04-20 2011-10-26 김동환 약재내장쿠션

Family Cites Familie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KR20110010137U (ko) * 2011-08-26 2011-10-26 주식회사 히트케이블 히트 파이프

Patent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683599A (zh) * 2005-02-23 2005-10-19 胡志明 复合板炊具外表面氧化膜处理工艺
CN101809207A (zh) * 2007-08-28 2010-08-18 美铝公司 耐腐蚀性铝合金基材及其制备方法
KR20100004283A (ko) * 2008-07-03 2010-01-13 한국전기연구원 평판형 전열장치
CN201378885Y (zh) * 2009-03-23 2010-01-06 林万炯 密封式电源
CN102123530A (zh) * 2010-01-08 2011-07-13 荣有限公司 热水加热器及采用该热水加热器的热水器
KR20110116730A (ko) * 2010-04-20 2011-10-26 김동환 약재내장쿠션
KR20110010138A (ko) * 2011-01-03 2011-01-31 조영자 자동차 시트용 라미네이팅 장치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8131718A (zh) * 2018-02-09 2018-06-08 广东美的环境电器制造有限公司 一种发热体固定装置
CN108131718B (zh) * 2018-02-09 2023-10-27 广东美的环境电器制造有限公司 一种发热体固定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3596305B (zh) 2016-03-16
KR101220949B1 (ko) 2013-01-15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3596305B (zh) 具有耐腐蚀性和绝缘性的供暖用电热管及其制造方法
CN103196222B (zh) 一种热水器
KR101622953B1 (ko) 발열케이블
TW200739043A (en) Electrode rod for water level detection, water level detection method, water level control method of boiler, and water level control method of gas-water separator
NO159944B (no) Lineaer anode.
AU2009305218B2 (en) Sacrificial anodes in concrete patch repair
KR101540648B1 (ko) 알루미늄-스칸디움합금을 이용한 고강도 알루미늄 변압기 케이스의 제조방법
CN206340375U (zh) 一种铜护套矿物绝热绝缘电缆
CN202017827U (zh) 电热浓缩槽槽盖专用管
KR20150117245A (ko) 발열케이블
CN106410163B (zh) 一种生产周期短的电极及其制备方法
CN211994529U (zh) 一种抗电击玻璃纤维套管
CN206386619U (zh) 一种玻璃纤维套管
CN112125572B (zh) 高温抗氧化炭素涂料及制备方法
CN109706457B (zh) 一种相变蓄热设备的电子阳极保护防腐蚀装置和方法
US3345283A (en) Process for producing a graphite anode
CN102283166A (zh) 具有净水功能的鱼缸加热器
CN206569528U (zh) 一种沥青罐
RU116149U1 (ru) Коррозионно-стойкий композиционный электрод для электрохимической защиты металлических сооружений
CN204880823U (zh) 太阳能热水器专用保温水箱
CN103367936B (zh) 一种复合接地降阻装置及其制造方法
CN216590341U (zh) 一种建筑工程用防水效果好的排水管
CN212064402U (zh) 一种电热管的防腐结构
CN211715951U (zh) 一种防腐蚀效果好的管材
CN211850144U (zh) 一种保温复合墙体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60316

Termination date: 201908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