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3592558B - 以太网受电设备负极接地异常的检测方法及装置 - Google Patents

以太网受电设备负极接地异常的检测方法及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3592558B
CN103592558B CN201310339606.3A CN201310339606A CN103592558B CN 103592558 B CN103592558 B CN 103592558B CN 201310339606 A CN201310339606 A CN 201310339606A CN 103592558 B CN103592558 B CN 103592558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voltage
power receiving
receiving equipment
minus earth
plac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310339606.3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3592558A (zh
Inventor
任谦
章云区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Ruijie Networks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Fujian Star Net Communication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Fujian Star Net Communication Co Ltd filed Critical Fujian Star Net Communication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310339606.3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3592558B/zh
Publication of CN103592558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3592558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3592558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3592558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以太网受电设备负极接地异常的检测方法及装置。该方法包括:控制各受电设备同时工作在第一恒定电流,并获取各所述受电设备对应的第一电压,根据所述第一电压确定在位的受电设备;控制各所述在位的受电设备依次工作在第二恒定电流,获取各所述在位的受电设备对应的第二电压,其中,各所述受电设备的在位特征电阻相同;根据各所述在位的受电设备对应的所述第二电压与所述第一电压的大小关系,确定负极接地异常的受电设备。本发明提供的负极接地异常的检测方法及装置,可以对负极接地异常的受电设备做出准确的定位。

Description

以太网受电设备负极接地异常的检测方法及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通信技术,尤其涉及一种以太网受电设备负极接地异常的检测方法及装置。
背景技术
以太网供电(Power over Ethernet,简称:PoE)技术是一种由以太网供电设备(Power Source Equipment,简称PSE)经由以太网电缆向远程的以太网受电设备(PoweredDevice,简称PD)供电的技术。
图1是现有技术中PSE与PD的连接示意图。如图1所示,PSE工作电压为48V。PSE中的控制器控制金属氧化物半导体型场效应管(Metal Oxide Semiconductor Field EffectTransistor,简称MOS)进行在位检测,分级检测,然后控制MOS完全导通给PD供电。一个典型的PD的电路由整流桥,在位特征电阻,PD控制器,及负载(LOAD)组成。其中,在位特征电阻一般选用25KΩ,其作用为标识该设备为PD设备,当PSE的控制器检测到PD的在位特征电阻R范围在19KΩ-26.5KΩ时,确定存在合法PD,进而进行后续的分级检测及上电操作。当PD正常工作时,PD的电流从对应的PSE流过(即图1中虚线箭头所示)。
在现场应用过程中发现,存在一些PD设计不良,将PD负极与PGND相连,而各台PD的PGND又通过负极接地线连接在一起,造成各PD负极短接。图2为各PD负极之间短接示意图。如图2所示,由于PD负极短接在一起,造成各PD相当于并联关系。在此种情况下,只要一个PSE通道的MOS导通,所有通道的PD都通过一个通道供电,电流集中在导通的通路,使得导通的通路的PD端口需要承受所有PD的工作电流,如果PD总功率超过该端口最大工作电流,就会造成端口过流保护,所有PD下电。
由于现场PD一般相隔较远,安装环境复杂,且负极接地异常的表象为个别PD端口出现过流故障,导致目前无法对负极接地异常的PD作出准确的定位。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供一种以太网受电设备负极接地异常的检测方法及装置,对负极接地异常的PD做出准确的定位。
第一方面,本发明提供一种以太网受电设备负极接地异常的检测方法,包括:
控制各受电设备同时工作在第一恒定电流,并获取各所述受电设备对应的第一电压,根据所述第一电压确定在位的受电设备;
控制各所述在位的受电设备依次工作在第二恒定电流,获取各所述在位的受电设备对应的第二电压,其中,各所述受电设备的在位特征电阻相同;
根据各所述在位的受电设备对应的所述第二电压与所述第一电压的大小关系,确定负极接地异常的受电设备。
第二方面,本发明提供一种以太网受电设备负极接地异常的检测装置,包括:
第一电流控制模块,用于控制各受电设备同时工作在第一恒定电流,并获取各所述受电设备对应的第一电压,根据所述第一电压确定在位的受电设备;
第二电流控制模块,用于控制各所述在位的受电设备依次工作在第二恒定电流,获取各所述在位的受电设备对应的第二电压,其中,各所述受电设备的在位特征电阻相同;
第一故障定位模块,用于根据各所述在位的受电设备对应的所述第二电压与所述第一电压的大小关系,确定负极接地异常的受电设备。
本实施例通过控制各受电设备同时工作在第一恒定电流,并获取各受电设备对应的第一电压,根据第一电压确定在位的受电设备;控制各在位的受电设备依次工作在第二恒定电流,获取各在位的受电设备对应的第二电压,其中,各受电设备的在位特征电阻相同;根据各在位的受电设备对应的第二电压与第一电压的大小关系,确定负极接地异常的受电设备,本实施例通过先控制各受电设备同时工作在第一恒定电流,再控制各在位的受电设备依次工作在第二恒定电流,可快速确定负极接地异常的受电设备。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一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是现有技术中PSE与PD的连接示意图;
图2为各PD负极之间短接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负极接地异常的检测方法实施例一的流程图;
图4为本发明获取第一电压的电路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获取第二电压的电路示意图;
图6为本发明负极接地异常的检测方法实施例二的流程图;
图7为本发明获取第三电压的电路示意图;
图8为本发明负极接地异常的检测装置实施例一的结构示意图;
图9为本发明负极接地异常的检测装置实施例二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发明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图3为本发明负极接地异常的检测方法实施例一的流程图。如图3所示,本发明实施例的执行主体为负极接地异常的检测装置,该检测装置可以通过软件和/或硬件实现,本实施例提供的负极接地异常的检测方法包括:
步骤301、控制各受电设备同时工作在第一恒定电流,并获取各所述受电设备对应的第一电压,根据所述第一电压确定在位的受电设备;
步骤302、控制各所述在位的受电设备依次工作在第二恒定电流,获取各所述在位的受电设备对应的第二电压,其中,各所述受电设备的在位特征电阻相同;
步骤303、根据各所述在位的受电设备对应的所述第二电压与所述第一电压的大小关系,确定负极接地异常的受电设备。
本实施例的应用场景可如图2所示,一个完整的PoE系统包括PSE和PD两部分。PSE是为以太网PD供电的设备,同时也是整个PoE以太网供电过程的管理者。而PD是接受供电的PSE负载,即PoE系统的客户端设备,如IP电话、网络安全摄像机、无线访问接入点(WirelessAccess Point,简称AP)、掌上电脑或移动电话充电器等其它以太网设备。PSE基于电气和电子工程师协会(Institute of Electrical and Electronics Engineers,简称IEEE)802.3af或IEEE 802.3at标准通过以太网向PD供电。
在步骤301中,控制各受电设备同时工作在第一恒定电流。在具体实现过程中,可通过以下可能的实现方式控制各受电设备同时工作在第一恒定电流。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为:负极接地异常的检测装置同时向各受电设备发送第一控制信号,以指示受电设备工作在第一恒定电流,受电设备在接收到该第一控制信号后,将流向本机的电流调整到第一恒定电流;又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负极接地异常的检测装置同时向与各受电设备连接的各供电设备发送第二控制信号,各供电设备的控制器通过控制MOS管控制电流,以使流向各受电设备的电流为第一恒定电流,从而使各受电设备同时工作在第一恒定电流;另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当各供电设备和各受电设备之间设置有电流调整电路时,负极接地异常的检测装置同时向该电流调整电路发送第三控制信号,电流调整电路根据该第三控制信号将流向各受电设备的电流调整为第一恒定恒流。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第一控制信号、第二控制信号以及第三控制信号相当于一个触发信号,具体的可以为电压信号、电流信号等,本实施例此处不做特别限制。同时,对于控制各受电设备同时工作在第一恒定电流的实现方式,上述实现方式仅为示意性实现方式,还可通过其它现有技术实现,本实施例此处不做特别限制。其中,各受电设备工作在第一恒定电流,包括各受电设备正常工作在第一恒定电流和各受电设备异常工作在第一恒定电流。
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为了保护各PD,第一恒定电流I1均为小电流。此时的获取第一电压的方式,可如图4所示,图4为本发明获取第一电压的电路示意图。PD的数量为3个时,分别为PD1、PD2、PD3,流经每个PD的电流均为第一恒定电流I1,得到三个第一电压,分别为U11=I1R1、U12=I1R2、U13=I1R3,然后根据各第一电压确定在位的受电设备。其中,R1、R2、R3为各PD对应的在位特征电阻,各PD对应的在位特征电阻的阻值相同。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若PD对应的在位特征电阻在19KΩ-26.5KΩ范围内,即可认为在位特征电阻的阻值相同。
具体地,若PD的第一电压大于预设最大电压,则确定与该第一电压对应的PD处于开路状态,可选地,预设最大电压可以为10V;若PD的第一电压小于预设最小电压,则确定与该第一电压对应的PD处于短路状态,可选地,预设最小电压可以为0.0003V;若第一电压大于预设最小电压,并小于预设最大电压,则确定与第一电压对应的受电设备处于在位状态。例如,U11小于预设最小电压,则确定U11对应的PD1处于短路状态。U12、U13大于预设最小电压,并小于预设最大电压,则确定U12、U13对应的PD2、PD3处于在位状态。
在步骤302中,控制各在位的受电设备依次工作在第二恒定电流,即控制在位的PD2、PD3依次工作在第二恒定电流,获取PD2、PD3对应的第二电压。在本步骤中,控制各在位的受电设备工作在第二恒定电流的实现方式与步骤301中控制各受电设备工作在第一恒定电流的方式相同,所不同的是,步骤301中,控制各受电设备同时工作在第一恒定电流,步骤302中,控制在位的各受电设备依次工作在第二恒定电流,在具体实现过程中,可通过对第一控制信号、第二控制信号以及第三控制信号的发送时序进行调整,使各受电设备依次工作在第二恒定电流。
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为了保护各PD,第二恒定电流I2均为小电流。此时的获取第二电压的方式,可如图5所示,图5为本发明获取第二电压的电路示意图。本实施例以控制PD2工作在第二恒定电流为例,进行详细说明。在具体实现过程中,若PD2与PD3负极之间短接,则PD2与PD3对应的在位特征电阻并联,即R2与R3并联,由于控制各在位的受电设备依次工作在第二恒定电流,因此,当PD2工作在第二恒定电流时,PD1与PD3不工作,而此时的第二恒定电流I2相当于PD2与PD3并联电路的总电流。由于R2与R3基本相同,则并联电路的总电阻为R2/2或R3/2,换一种说法,由于PD2与PD3为并联电路,即流经PD2的电流为I2/2,流经PD3的电流为I2/2,综上,PD2对应的第二电压为U22=I2R2/2,PD3对应的第二电压为U23=I2R3/2,若PD2与PD3负极之间没有短接,此时的第二恒定电流I2即为流过R2的电流,则PD2对应的第二电压为U22=I2R2,则PD3对应的第二电压为U23=I2R3
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若负极短接的PD的个数为3个,则负极短接的各PD对应的第二电压依次为I2R1/3、I2R2/3、I2R3/3,若负极短接的PD的个数为4个,则负极短接的各PD对应的第二电压为I2R1/4、I2R2/4、I2R3/4、I2R4/4,依次类推,在PD负极接地异常时,该PD的第二电压为I2R/负极短接的PD的个数。
在步骤303中,根据各在位的PD对应的第二电压与第一电压的大小关系,确定负极接地异常的PD。即根据PD2、PD3对应的第二电压与第一电压的大小关系,确定PD2、PD3是否异常。具体地,第二恒定电流I2是第一恒定电流I1的2倍时,若PD2的第二电压等于第一电压,则说明PD2负极接地异常,若PD2的第二电压是第一电压的两倍,则说明PD2负极接地正常;或者,第二恒定电流I2是第一恒定电流I1的0.5倍时,若PD2的第二电压是第一电压的1/4时,则说明PD2负极接地异常,若PD2的第二电压是第一电压的1/2时,则说明PD2负极接地正常。对于PD3是否为负极接地异常,具体可参见PD2,本实施例此处不再赘述。
优选地,第一恒定电流I1等于第二恒定电流I2,则判断各在位的PD对应的第二电压是否小于各在位的PD对应的第一电压;
若是,则将第二电压小于第一电压的在位的PD确定为负极接地异常的PD。
具体实现过程中,为了负极接地异常的检测装置能够节省处理量和存储量,第一恒定电流I1等于第二恒定电流I2,此时,PD2的第二电压只要小于第一电压,则PD2即为负极接地异常的PD,PD2的第二电压等于第一电压,则PD2为负极接地正常的PD。
本实施例通过控制各受电设备同时工作在第一恒定电流,并获取各受电设备对应的第一电压,根据第一电压确定在位的受电设备;控制各在位的受电设备依次工作在第二恒定电流,获取各在位的受电设备对应的第二电压,其中,各受电设备的在位特征电阻相同;根据各在位的受电设备对应的第二电压与第一电压的大小关系,确定负极接地异常的受电设备,本实施例先控制各受电设备同时工作在第一恒定电流,再控制各在位的受电设备依次工作在第二恒定电流,可快速确定负极接地异常的受电设备。
图6为本发明负极接地异常的检测方法实施例二的流程图。在具体实现过程中,PoE系统内的PD设备的数量是大量的,可能出现多个第一电压相同、第二电压相同的负极接地异常的受电设备,此时,还需进一步定位负极接地异常环路。其中,负极接地异常环路,是指负极短接的PD组成的环路。如图6所示,本发明提供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601、控制各受电设备同时工作在第一恒定电流,并获取各所述受电设备对应的第一电压,根据所述第一电压确定在位的受电设备;
步骤602、控制各所述在位的受电设备依次工作在第二恒定电流,获取各所述在位的受电设备对应的第二电压,其中,各所述受电设备的在位特征电阻相同;
步骤603、根据各所述在位的受电设备对应的所述第二电压与所述第一电压的大小关系,确定负极接地异常的受电设备;
步骤604、确定所述第一电压相同、所述第二电压相同的负极接地异常的受电设备的个数N,所述N为自然数;
步骤605、确定各所述负极接地异常的受电设备对应的相同的所述第一电压和相同的所述第二电压的电压比值M,所述M为大于0的实数;
步骤606、确定所述M是否等于所述N;若是,执行步骤607,若否,执行步骤608;
步骤607、确定所述N个负极接地异常的受电设备组成负极接地异常环路;
步骤608、控制所述N个负极接地异常的受电设备中的任意N-1个所述负极接地异常的受电设备同时工作在第三恒定电流,所述N个负极接地异常的受电设备中的其它负极接地异常的受电设备不通电流,获取所述任意N-1个所述负极接地异常的受电设备的第三电压,根据各所述第三电压和相同的所述第一电压的大小关系,确定所述N个负极接地异常的受电设备组成的N/M个负极接地异常环路;
其中,所述第三恒定电流等于所述第一恒定电流。
在本实施例中,步骤601至步骤603的实现过程与步骤301至步骤303类似,本实施例此处不再赘述。
在步骤604中,确定第一电压相同、第二电压相同的负极接地异常的受电设备的个数N,N为自然数。在负极接地异常的PD中,确定第一电压相同、第二电压相同的PD个数N。例如,第一电压相同、第二电压相同的负极接地异常PD可以分为两组。组1,包括6个PD,即N=6,该6个PD的在位特征电阻均为24KΩ,第一电压为4.8V,第二电压为1.6V;组2,包括2个PD,即N=2,该2个PD的在位特征电阻均为24KΩ,第一电压为4.8V,第二电压为2.4V。
在步骤605中,确定组1中第一电压与第二电压的比值为3,确定组2中第一电压与第二电压的比值为2。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由于第一恒定电流I1等于第二恒定电流I2,各在位特征电阻R相同,第一电压为I1R,在负极接地异常时,各负极接地异常的PD对应的第二电压为I2R/负极短接的PD的个数,则第一电压与第二电压的比值即为负极短接的PD的个数,而负极短接的PD组成的环路即为负极接地异常环路,因此,理论上,负极接地异常环路中PD的个数应该为第一电压与第二电压的比值。
在步骤606至步骤608中,根据所述M以及所述N,确定负极接地异常环路。具体地,在步骤606中,确定组1和组2中的M与N的关系。
在具体实现过程中,确定所述M是否等于所述N,例如,在组2中,M=2,N=2,M等于N,则执行步骤607,而在组1中,M=3,N=6,M不等于N,则执行步骤608。
在步骤607中,由于M等于N,则确定组2中的2个负极接地异常的PD组成负极接地异常环路。
在步骤608中,由于M不等于N,其中M=3,说明负极接地异常环路中理论上应包括3个负极短接的PD,N=6,说明负极短接的PD为6个,此时,负极接地异常环路的个数应该为N/M=6/3=2,即存在两个负极接地异常环路,因此需要确定组1中哪些PD组成第一个负极接地异常环路,哪些PD组成第二个负极接地异常环路。
具体地,控制任意N-1个负极接地异常的受电设备同时工作在第三恒定电流,获取N-1个负极接地异常的受电设备的第三电压,根据各第三电压和相同的第一电压的大小关系,确定N个负极接地异常环路组成的N/M个负极接地异常环路。
在具体实现过程中,控制任意N-1个负极接地异常的PD同时工作在第三恒定电流,其它负极接地异常的PD不通电流,具体可如图7所示,图7为本发明获取第三电压的电路示意图,对应的得到任意N-1个第三电压,在任意N-1个第三电压中,将第三电压小于第一电压的负极接地异常的PD与其它负极接地异常的PD确定为负极接地异常环路,最终得到N/M个负极接地异常环路。
在具体实现过程中,可按照PD的安装排列顺序,对PD1不通电流,使其它N-1个PD同时工作在第三恒定电流I3。将第三电压小于第一电压的负极接地异常的PD与其它负极接地异常的PD确定为负极接地异常环路,然后PD2不通电流,使其它N-1个PD工作在第三恒定电流,将第三电压小于第一电压的负极接地异常的PD与其它负极接地异常的PD确定为负极接地异常环路,最终得到N/M个负极接地异常环路。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在具体实现过程中,可通过遍历所有任意N-1个PD的方式,确定负极接地异常环路。同时,若在遍历未完成时,确定了N/M个负极接地异常环路,则结束遍历过程。以图7所示为例,PD2不通电流,使PD1和PD3工作在第三恒定电流I3,若PD1至PD3组成负极接地异常环路,则PD1、PD2、PD3为并联关系,此时,为了保持并联电路的电压相等,PD1和PD3分别为PD2分去I3/3,使并联的各分路的电流为2I3/3,则最终PD1测得的第三电压为2I3R1/3,PD3测得的第三电压为2I3R3/3,即第三电压小于第一电压,若PD1、PD2、PD3没有组成负极接地异常环路,即三者没有组成并联关系,此时PD2的第三电压为I3R,即第三电压等于第二电压。
本发明实施例通过不同的方式控制受电设备工作在恒定电流,得到与恒定电流对应的第一电压、第二电压和第三电压,根据第一电压与第二电压的大小关系,第一电压与第三电压的大小关系,可以快速定位负极接地异常的受电设备和负极接地异常环路。
下面以一个具体的实施例,对本发明提供的负极接地异常的检测方法进行详细说明。
在本实施例中,在PoE系统中,包括11个PD,其中有1个PD短路,1个PD开路,另外8个PD组成三个负极接地异常环路,各负极接地异常环路中对应的PD分别为3个,3个,2个。PD的在位特征电阻如表一所示:
表一
首先,各PD同时工作在第一恒定电流I1,I1=200 uA,对应的测电压的方式可如图4所示,得到各PD的第一电压可如表二所示。
表二
PD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R 24KΩ 24KΩ 24KΩ 24KΩ 24KΩ 24KΩ 24KΩ 24KΩ >50KΩ 24KΩ 150Ω
I(uA) 200 200 200 200 200 200 200 200 200 200 200
U(V) 4.8 4.8 4.8 4.8 4.8 4.8 4.8 4.8 >10 4.8 0.0003
在位 在位 在位 在位 在位 在位 在位 在位 开路 在位 短路
由表二可知,各PD同时工作在第一恒定电流,各PD的在位特征电阻相同。因此,在测量各PD的第一电压时,若该PD在位,则各PD的第一电压不仅相同,第一电压还大于预设最小电压,小于预设最大电压。在表二中,PD1至PD8的第一电压,以及PD10的第一电压符合在位要求,对应的PD处于在位状态,PD9的第一电压大于预设最大电压,则说明PD9处于开路状态,即内部断开,PD11的第一电压小于预设最小电压,则说明PD11处于短路状态。
其次,在位的各受电设备依次工作在第二恒定电流I2,获取各在位的PD对应的第二电压,获取第二电压的方式可如图5所示,得到的第二电压具体可如表三所示。
表三
PD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R 8KΩ 8KΩ 8KΩ 8KΩ 8KΩ 8KΩ 12KΩ 12KΩ —— 24KΩ ——
I(uA) 200 200 200 200 200 200 200 200 —— 200 ——
U(V) 1.6 1.6 1.6 1.6 1.6 1.6 2.4 2.4 —— 4.8 ——
标识 组1 组1 组1 组1 组1 组1 组2 组2 —— 正常 ——
由表三可知,PD1至PD8的第二电压均小于第一电压,则PD1至PD8为负极接地异常的PD。PD10的第二电压等于第一电压,则PD10为正常的PD。同时,将表三中第一电压相同、第二电压相同的负极接地异常的PD进行分组,PD1至PD6确定为组1,组1内的负极接地异常的PD的个数为6,第一电压与第二电压的电压比值为3,将PD7至PD8确定为组2,组2内的负极接地异常的受电PD的个数为2,第一电压与第二电压的电压比值为2。
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表三中所列出的在位特征电阻为测量该PD的电压时,该PD位于负极接地异常环路中所表现的环路的并联电阻,仅仅是测量电阻值,而非该在位特征电阻的实际值。
在组1中,电压比值3不等于个数6,则说明组1中,包括6/3=2两个负极接地异常环路,每个环路中包括3个负极接地异常的受电设备。在组2中,电压比值2等于个数2,则说明组2中的各PD组成一个负极接地异常环路。
再次,确定组1中具体存在的负极接地异常环路。在组1中,N/M的数值为6/3,组1中存在两个负极接地异常环路。控制PD2至PD6同时工作在第三恒定电流,PD1不通电流,具体可如图7所示,获取PD2至PD6对应的第三电压U3=U1×(N-1)/N,其中U1为各PD相同的第一电压,如表四所示,PD2和PD3的第三电压小于相同的第一电压,则PD1至PD3确定为一个负极接地异常环路,由于组1中存在两个负极接地异常环路,则确定PD4至PD5为一个负极接地异常环路。由此也可知,此时遍历未完成,就已确定了N/M个负极接地异常环路,因此无需再进行遍历过程。
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表四中所列出的在位特征电阻的阻值为测量该PD的电压时,该PD的电压与该PD的电流的比值,仅仅是测量电阻值,而非该在位特征电阻的实际值。
表四
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如果负极接地异常环路的数量是大量的,则可重复控制任意N-1个所述负极接地异常的PD同时工作在第三恒定电流,其它负极接地异常的PD不通电流,获取任意N-1个所述负极接地异常的受电设备的第三电压,根据各所述第三电压和相同的所述第一电压的大小关系,确定负极接地异常环路,直至负极接地异常环路的个数为N/M个。
综上,得到的最终结果可如表五所示,由此可知,本发明提供的负极接地异常的检测方法,可以精确定位负极接地异常的PD和负极接地异常环路。
表五
图8为本发明负极接地异常的检测装置实施例一的结构示意图。如图8所示,本实施例提供的负极接地异常的检测装置80包括:第一电流控制模块801、第二电流控制模块802和第一故障定位模块803。
其中,第一电流控制模块801,用于控制各受电设备同时工作在第一恒定电流,并获取各所述受电设备对应的第一电压,根据所述第一电压确定在位的受电设备;
第二电流控制模块802,用于控制各所述在位的受电设备依次工作在第二恒定电流,获取各所述在位的受电设备对应的第二电压,其中,各所述受电设备的在位特征电阻相同;
第一故障定位模块803,用于根据各所述在位的受电设备对应的所述第二电压与所述第一电压的大小关系,确定负极接地异常的受电设备。
本实施例的装置,可以用于执行图3所示方法实施例的技术方案,其实现原理和技术效果类似,此处不再赘述。
图9为本发明负极接地异常的检测装置实施例二的结构示意图,如图9所示,本实施例在图8实施例的基础上实现,具体如下:
可选地,所述第一恒定电流等于所述第二恒定电流,所述第一故障定位模块803具体用于:
判断各所述在位的受电设备对应的所述第二电压是否小于各所述在位的受电设备对应的所述第一电压;
若是,则将所述第二电压小于所述第一电压的在位的受电设备确定为负极接地异常的受电设备。
可选地,还包括:第二故障定位模块804,具体用于:在根据各所述在位的受电设备对应的所述第二电压与所述第一电压的大小关系,确定负极接地异常的受电设备之后,
确定所述第一电压相同、所述第二电压相同的负极接地异常的受电设备的个数N,所述N为自然数;
确定各所述负极接地异常的受电设备对应的相同的所述第一电压和相同的所述第二电压的电压比值M,所述M为大于0的实数;
根据所述M以及所述N,确定负极接地异常环路。
可选地,所述第二故障定位模块804,还具体用于:
确定所述M是否等于所述N;
若是,则确定N个所述负极接地异常的受电设备组成负极接地异常环路;
确定所述M是否等于所述N;
若是,则确定所述N个负极接地异常的受电设备组成负极接地异常环路;
若否,则控制所述N个负极接地异常的受电设备中的任意N-1个所述负极接地异常的受电设备同时工作在第三恒定电流,所述N个负极接地异常的受电设备中的其它负极接地异常的受电设备不通电流,获取所述任意N-1个所述负极接地异常的受电设备的第三电压,根据各所述第三电压和相同的所述第一电压的大小关系,确定所述N个负极接地异常的受电设备组成的N/M个负极接地异常环路,所述第三恒定电流等于所述第一恒定电流。
可选地,所述第二故障定位模块804,还具体用于:
在所述任意N-1个负极接地异常的受电设备的第三电压中,将所述第三电压小于相同的所述第一电压的负极接地异常的受电设备与所述N个负极接地异常的受电设备中的其它负极接地异常的受电设备确定为负极接地异常环路,得到N/M个负极接地异常环路。
本实施例的装置,可以用于执行上述方法实施例的技术方案,其实现原理和技术效果类似,此处不再赘述。
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实现上述各方法实施例的全部或部分步骤可以通过程序指令相关的硬件来完成。前述的程序可以存储于一计算机可读取存储介质中。该程序在执行时,执行包括上述各方法实施例的步骤;而前述的存储介质包括:ROM、RAM、磁碟或者光盘等各种可以存储程序代码的介质。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各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各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或者全部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发明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范围。

Claims (10)

1.一种以太网受电设备负极接地异常的检测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控制各受电设备同时工作在第一恒定电流,并获取各所述受电设备对应的第一电压,根据所述第一电压确定在位的受电设备;其中,第一电压为各所述受电设备的在位特征电阻两端的电压;
控制各所述在位的受电设备依次工作在第二恒定电流,获取各所述在位的受电设备对应的第二电压,其中,各所述受电设备的在位特征电阻相同;其中,第二电压为各所述受电设备的在位特征电阻两端的电压;
根据各所述在位的受电设备对应的所述第二电压与所述第一电压的大小关系,确定负极接地异常的受电设备。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恒定电流等于所述第二恒定电流,所述根据各所述在位的受电设备对应的所述第二电压与所述第一电压的大小关系,确定负极接地异常的受电设备,包括:
判断各所述在位的受电设备对应的所述第二电压是否小于各所述在位的受电设备对应的所述第一电压;
若是,则将所述第二电压小于所述第一电压的在位的受电设备确定为负极接地异常的受电设备。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根据各所述在位的受电设备对应的所述第二电压与所述第一电压的大小关系,确定负极接地异常的受电设备之后,还包括:
确定所述第一电压相同、所述第二电压相同的负极接地异常的受电设备的个数N,所述N为自然数;
确定各所述负极接地异常的受电设备对应的相同的所述第一电压和相同的所述第二电压的电压比值M,所述M为大于0的实数;
根据所述M以及所述N,确定负极接地异常环路。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根据所述M以及所述N,确定负极接地异常环路,包括:
确定所述M是否等于所述N;
若是,则确定所述N个负极接地异常的受电设备组成负极接地异常环路;
若否,则控制所述N个负极接地异常的受电设备中的任意N-1个所述负极接地异常的受电设备同时工作在第三恒定电流,所述N个负极接地异常的受电设备中的其它负极接地异常的受电设备不通电流,获取所述任意N-1个所述负极接地异常的受电设备的第三电压,根据各所述第三电压和相同的所述第一电压的大小关系,确定所述N个负极接地异常的受电设备组成的N/M个负极接地异常环路,所述第三恒定电流等于所述第一恒定电流。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根据各所述第三电压和相同的所述第一电压的大小关系,确定所述N个负极接地异常的受电设备组成的N/M个负极接地异常环路,包括:
在所述任意N-1个负极接地异常的受电设备的第三电压中,将所述第三电压小于相同的所述第一电压的负极接地异常的受电设备与所述N个负极接地异常的受电设备中的其它负极接地异常的受电设备确定为负极接地异常环路,得到N/M个负极接地异常环路。
6.一种以太网受电设备负极接地异常的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第一电流控制模块,用于控制各受电设备同时工作在第一恒定电流,并获取各所述受电设备对应的第一电压,根据所述第一电压确定在位的受电设备;其中,第一电压为各所述受电设备的在位特征电阻两端的电压;
第二电流控制模块,用于控制各所述在位的受电设备依次工作在第二恒定电流,获取各所述在位的受电设备对应的第二电压,其中,各所述受电设备的在位特征电阻相同;
其中,第二电压为各所述受电设备的在位特征电阻两端的电压;
第一故障定位模块,用于根据各所述在位的受电设备对应的所述第二电压与所述第一电压的大小关系,确定负极接地异常的受电设备。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恒定电流等于所述第二恒定电流,所述第一故障定位模块具体用于:
判断各所述在位的受电设备对应的所述第二电压是否小于各所述在位的受电设备对应的所述第一电压;
若是,则将所述第二电压小于所述第一电压的在位的受电设备确定为负极接地异常的受电设备。
8.根据权利要求6或7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第二故障定位模块,具体用于:在根据各所述在位的受电设备对应的所述第二电压与所述第一电压的大小关系,确定负极接地异常的受电设备之后,
确定所述第一电压相同、所述第二电压相同的负极接地异常的受电设备的个数N,所述N为自然数;
确定各所述负极接地异常的受电设备对应的相同的所述第一电压和相同的所述第二电压的电压比值M,所述M为大于0的实数;
根据所述M以及所述N,确定负极接地异常环路。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故障定位模块,还具体用于:
确定所述M是否等于所述N;
若是,则确定所述N个负极接地异常的受电设备组成负极接地异常环路;
若否,则控制所述N个负极接地异常的受电设备中的任意N-1个所述负极接地异常的受电设备同时工作在第三恒定电流,所述N个负极接地异常的受电设备中的其它负极接地异常的受电设备不通电流,获取所述任意N-1个所述负极接地异常的受电设备的第三电压,根据各所述第三电压和相同的所述第一电压的大小关系,确定所述N个负极接地异常的受电设备组成的N/M个负极接地异常环路,所述第三恒定电流等于所述第一恒定电流。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故障定位模块,还具体用于:
在所述任意N-1个负极接地异常的受电设备的第三电压中,将所述第三电压小于相同的所述第一电压的负极接地异常的受电设备与所述N个负极接地异常的受电设备中的其它负极接地异常的受电设备确定为负极接地异常环路,得到N/M个负极接地异常环路。
CN201310339606.3A 2013-08-06 2013-08-06 以太网受电设备负极接地异常的检测方法及装置 Active CN103592558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310339606.3A CN103592558B (zh) 2013-08-06 2013-08-06 以太网受电设备负极接地异常的检测方法及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310339606.3A CN103592558B (zh) 2013-08-06 2013-08-06 以太网受电设备负极接地异常的检测方法及装置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3592558A CN103592558A (zh) 2014-02-19
CN103592558B true CN103592558B (zh) 2016-12-28

Family

ID=5008277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310339606.3A Active CN103592558B (zh) 2013-08-06 2013-08-06 以太网受电设备负极接地异常的检测方法及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3592558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DE102016220030A1 (de) * 2016-10-14 2018-04-19 Robert Bosch Gmbh Verfahren zum Erkennen eines Kurzschlusses über eine Last
CN113777427A (zh) * 2021-08-24 2021-12-10 上海超丰科技有限公司 以太网供电系统的空载检测方法及供电设备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801720A (zh) * 2006-01-17 2006-07-12 杭州华为三康技术有限公司 通过以太网向外部设备供电的方法及装置
EP1884077B1 (en) * 2005-05-25 2010-12-15 Cisco Technology, Inc.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detecting and fixing faults in an inline-power capable ethernet system
CN202818107U (zh) * 2012-09-13 2013-03-20 深圳市金威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以太网供电的供电器
CN102984024A (zh) * 2012-11-16 2013-03-20 迈普通信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模拟负载装置、以太网供电端口测试系统及方法
CN103067182A (zh) * 2012-12-26 2013-04-24 上海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强制供电的方法和供电设备

Family Cites Familie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7042690B2 (en) * 2002-12-19 2006-05-09 Texas Instruments Incorporated Power-line, differential, isolation loss detector
US7586840B2 (en) * 2005-05-25 2009-09-08 Cisco Technology, Inc.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detecting and fixing faults in an inline-power capable ethernet system

Pat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EP1884077B1 (en) * 2005-05-25 2010-12-15 Cisco Technology, Inc.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detecting and fixing faults in an inline-power capable ethernet system
CN1801720A (zh) * 2006-01-17 2006-07-12 杭州华为三康技术有限公司 通过以太网向外部设备供电的方法及装置
CN202818107U (zh) * 2012-09-13 2013-03-20 深圳市金威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以太网供电的供电器
CN102984024A (zh) * 2012-11-16 2013-03-20 迈普通信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模拟负载装置、以太网供电端口测试系统及方法
CN103067182A (zh) * 2012-12-26 2013-04-24 上海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强制供电的方法和供电设备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3592558A (zh) 2014-02-19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Deng et al. False data injection attacks against state estimation in power distribution systems
CN104316816B (zh) 一种单相居民电能表串户排查方法
US20150048841A1 (en) Fault location system and method for distribution network
CN104820163A (zh) 一种基于ftu的配电网故障定位方法
CN109298771A (zh) 充放电方法及其系统以及非暂态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CN105021967B (zh) 跨半导体开关元件的电压降的精确测量
US10768240B2 (en) Generating one-line electrical network diagrams
CN101820348A (zh) 一种poe系统中对设备进行过载保护的方法和装置
CN104485135A (zh) 一种多模式sram单粒子测试方法及装置
WO2018058999A1 (zh) 一种过流点配置方法、装置和过流保护装置
CN210119534U (zh) 多协议快充测试装置
CN103592558B (zh) 以太网受电设备负极接地异常的检测方法及装置
CN103024779A (zh) 一种提高双卡上网速度的方法及装置
CN103424706B (zh) 一种电子设备的电池识别系统及其方法
CN106199299A (zh) 用于负载链中的短路检测的系统和方法
Celeita et al. Fault location framework for distribution systems with DG using DSSim-PC
Anwar et al. False data injection attack targeting the LTC transformers to disrupt smart grid operation
CN105425168A (zh) 一种供电系统中蓄电池核容检测方法和装置
Chakrabarty et al. Detection of hidden transformer tap change command attacks in transmission networks
Cameron et al. Variable step size time integration methods for transient eddy current problems
Dada et al. Design and implementation of underground cable fault detector
CN107742046B (zh) 一种考虑继电器类单机贮存退化的潜通路分析方法
CN201464636U (zh) 用于网络电能表的检测装置
CN112198375A (zh) 单相用户的相位识别方法、装置、设备和存储介质
CN105652119A (zh) 故障信息的获取方法,装置及系统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P01 Change in the name or title of a patent holder
CP01 Change in the name or title of a patent holder

Address after: Cangshan District of Fuzhou City, Fujian province 350002 Jinshan Road No. 618 Garden State Industrial Park 19 floor

Patentee after: RUIJIE NETWORKS Co.,Ltd.

Address before: Cangshan District of Fuzhou City, Fujian province 350002 Jinshan Road No. 618 Garden State Industrial Park 19 floor

Patentee before: Beijing Star-Net Ruijie Networks Co.,Lt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