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3591020A - 具有可调式输送量的尤其用于调节冷却剂泵的旋转泵 - Google Patents

具有可调式输送量的尤其用于调节冷却剂泵的旋转泵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3591020A
CN103591020A CN201310353811.5A CN201310353811A CN103591020A CN 103591020 A CN103591020 A CN 103591020A CN 201310353811 A CN201310353811 A CN 201310353811A CN 103591020 A CN103591020 A CN 103591020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ump
housing structure
fluid
housing
rotary pump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310353811.5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3591020B (zh
Inventor
克劳斯·韦尔特
尤韦·迈尼希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chwaebische Huettenwerke Automotive GmbH
Original Assignee
Schwaebische Huettenwerke Automotive GmbH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chwaebische Huettenwerke Automotive GmbH filed Critical Schwaebische Huettenwerke Automotive GmbH
Publication of CN103591020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3591020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3591020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3591020B/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04POSITIVE - DISPLACEMENT MACHINES FOR LIQUIDS; PUMPS FOR LIQUIDS OR ELASTIC FLUIDS
    • F04DNON-POSITIVE-DISPLACEMENT PUMPS
    • F04D15/00Control, e.g. regulation, of pumps, pumping installations or system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04POSITIVE - DISPLACEMENT MACHINES FOR LIQUIDS; PUMPS FOR LIQUIDS OR ELASTIC FLUIDS
    • F04CROTARY-PISTON, OR OSCILLATING-PISTON, POSITIVE-DISPLACEMENT MACHINES FOR LIQUIDS; ROTARY-PISTON, OR OSCILLATING-PISTON, POSITIVE-DISPLACEMENT PUMPS
    • F04C15/00Component parts, details or accessories of machines, pumps or pumping installations, not provided for in groups F04C2/00 - F04C14/00
    • F04C15/0042Systems for the equilibration of forces acting on the machines or pump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04POSITIVE - DISPLACEMENT MACHINES FOR LIQUIDS; PUMPS FOR LIQUIDS OR ELASTIC FLUIDS
    • F04CROTARY-PISTON, OR OSCILLATING-PISTON, POSITIVE-DISPLACEMENT MACHINES FOR LIQUIDS; ROTARY-PISTON, OR OSCILLATING-PISTON, POSITIVE-DISPLACEMENT PUMPS
    • F04C2/00Rotary-piston machines or pumps
    • F04C2/08Rotary-piston machines or pumps of intermeshing-engagement type, i.e. with engagement of co-operating members similar to that of toothed gearing
    • F04C2/10Rotary-piston machines or pumps of intermeshing-engagement type, i.e. with engagement of co-operating members similar to that of toothed gearing of internal-axis type with the outer member having more teeth or tooth-equivalents, e.g. rollers, than the inner member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04POSITIVE - DISPLACEMENT MACHINES FOR LIQUIDS; PUMPS FOR LIQUIDS OR ELASTIC FLUIDS
    • F04CROTARY-PISTON, OR OSCILLATING-PISTON, POSITIVE-DISPLACEMENT MACHINES FOR LIQUIDS; ROTARY-PISTON, OR OSCILLATING-PISTON, POSITIVE-DISPLACEMENT PUMPS
    • F04C2/00Rotary-piston machines or pumps
    • F04C2/08Rotary-piston machines or pumps of intermeshing-engagement type, i.e. with engagement of co-operating members similar to that of toothed gearing
    • F04C2/10Rotary-piston machines or pumps of intermeshing-engagement type, i.e. with engagement of co-operating members similar to that of toothed gearing of internal-axis type with the outer member having more teeth or tooth-equivalents, e.g. rollers, than the inner member
    • F04C2/102Rotary-piston machines or pumps of intermeshing-engagement type, i.e. with engagement of co-operating members similar to that of toothed gearing of internal-axis type with the outer member having more teeth or tooth-equivalents, e.g. rollers, than the inner member the two members rotating simultaneously around their respective axe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04POSITIVE - DISPLACEMENT MACHINES FOR LIQUIDS; PUMPS FOR LIQUIDS OR ELASTIC FLUIDS
    • F04DNON-POSITIVE-DISPLACEMENT PUMPS
    • F04D13/00Pumping installations or systems
    • F04D13/12Combinations of two or more pump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04POSITIVE - DISPLACEMENT MACHINES FOR LIQUIDS; PUMPS FOR LIQUIDS OR ELASTIC FLUIDS
    • F04DNON-POSITIVE-DISPLACEMENT PUMPS
    • F04D15/00Control, e.g. regulation, of pumps, pumping installations or systems
    • F04D15/0027Varying behaviour or the very pump
    • F04D15/0038Varying behaviour or the very pump by varying the effective cross-sectional area of flow through the rotor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04POSITIVE - DISPLACEMENT MACHINES FOR LIQUIDS; PUMPS FOR LIQUIDS OR ELASTIC FLUIDS
    • F04DNON-POSITIVE-DISPLACEMENT PUMPS
    • F04D5/00Pumps with circumferential or transverse flow
    • F04D5/002Regenerative pump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05INDEXING SCHEMES RELATING TO ENGINES OR PUMPS IN VARIOUS SUBCLASSES OF CLASSES F01-F04
    • F05DINDEXING SCHEME FOR ASPECTS RELATING TO NON-POSITIVE-DISPLACEMENT MACHINES OR ENGINES, GAS-TURBINES OR JET-PROPULSION PLANTS
    • F05D2270/00Control
    • F05D2270/60Control system actuates means
    • F05D2270/64Hydraulic actuator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Structures Of Non-Positive Displacement Pumps (AREA)
  • Details And Applications Of Rotary Liquid Pump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具有可调节的输送量的旋转泵,包括:具有第一壳体构件(23)和第二壳体构件(24)的壳体;输送腔(52),其具有由第一壳体构件(23)构成的第一腔壁、由第二壳体构件(24)构成的第二腔壁、用于低压区域中的流体的入口(55)和用于高压区域中的流体的出口(58);能够在输送腔(52)中围绕转动轴线(R)转动的泵轮(51);以及用于产生压紧力的压紧机构(60)。其中,第二壳体构件(24)能够相对于第一壳体构件(23)从第一位置中克服压紧力而移动到第二位置中,并且在第二位置中在第一腔壁与第二腔壁之间形成间隙(S)。流体在绕开入口(55)和出口(58)的情形下通过间隙(S)从输送腔(52)中泄漏,或者在输送腔(52)内的间隙中形成降低旋转泵的输送功率的流体循环。

Description

具有可调式输送量的尤其用于调节冷却剂泵的旋转泵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输送量可调节的旋转泵。该旋转泵可以是泵装置的组成部分,并且尤其是可充当用于工作泵的伺服泵,以用于为工作泵输送例如流体(其于是充当预载泵),或者用于调节工作泵的运行参数(例如输送量)。该旋转泵可与工作泵组合起来而构成冷却剂泵,并且用于工作泵输送量的流体调节。一种优选的应用领域是汽车制造业。旋转泵或由旋转泵和工作泵构成的组合尤其可用于为装配总成(例如用于驱动车辆的内燃机)提供流体。
背景技术
机动车内燃机的发展重点是降低废气有害物质的排放和燃料的消耗。一种用于减少燃料消耗以及有害物质排放的方式是各种不同的副装配总成较精确地匹配于发动机的需求而运行,这些副装配总成例如包括冷却剂泵或润滑油泵。对于冷却剂泵(旋转泵的一种优选的应用)来说,希望发动机在冷启动之后的加速升温以及冷却剂泵所需的运行功率尤其是在较高发动机转速的情形中得以降低。存在一系列概念(例如被电气驱动的冷却剂泵和可控的摩擦辊驱动器),鉴于成本和可靠性,似乎应考虑另外的备选方案。几十年来已知的用于影响涡轮机以及压缩机和径向结构形式的泵的输送特性的方式是间隙环状滑阀。在此,在外周处包围泵输送轮的环状滑阀在构造有环隙的情形下轴向移动,且由此流动横截面在输送轮的外周处发生改变。环状滑阀在输送轮的流出区域中充当孔口。
每个时间单元由旋转泵所输送的流体量(下面称为输送量)随着泵的转速而变化。在柱塞型旋转泵的情形中,输送量与泵的转速成比例,这是因为此类泵至少在实际上重要的转速范围中具有恒定的特定输送量。每次回转所输送的流体量称作特定输送量。在流体机械(例如离心泵)的情形中不存在这种比例关系,输送量甚至相对于转速不成比例地变大。如果内燃机的旋转泵以相对于内燃机的输出轴(例如曲轴)呈固定的转速关系而被旋转驱动(如在优选应用中的那样),那么在内燃机的确定转速范围中输送量与转速的比例关系或原则上的依赖性可能会受到干扰。因此,例如用于供应机动车的驱动马达的润滑油泵自大约2000U/min的发动机转速起输送多于内燃机润滑所需的润滑油。在大多数应用中实施成离心泵的冷却剂泵的情形中,情况是类似的。如果相应的泵输送了多于实际需要的流体,则用于泵驱动的能量被浪费。此外可能出现不期望的副作用。在润滑油泵的情形中,太多输送的润滑油例如可能导致曲轴在润滑油中腐蚀,且由此造成另外的损失。超过需求所输送的流体例如可经由旁路被输送返回到流体存储器中,然而由此不必要地消耗了用于泵的驱动能量。
为了使旋转泵的输送量更好地匹配于需求,开发了在输送量上可调节的、例如仅可控的或同样可调节的旋转泵。因此,例如EP1363025B1描述了可调节的齿轮泵。一种可调节的叶片泵例如由DE102010009839A1中已知。
EP2489881A2公开了一种径向结构形式的可调节的离心泵和其作为冷却剂泵的应用。该离心泵包括用于输送工作流体的径向输送轮,该工作流体可尤其充当用于内燃机的冷却剂,且此外包括用于调节构件的流体调节的伺服泵,通过其调节来改变离心泵的输送量。该伺服泵实施成旋转泵,与控制阀共同起作用,调节构件经由该控制阀而被加载由伺服泵所输送的流体。在较低的转速范围之上,伺服泵的输送量较高,使得容积流在开启的阀状态中不够快速地流经控制阀,因此可能会形成将不合期望地作用到调节构件上的背压。为了防止这一情况,在伺服泵出口的下游设置有限压器,流体可经由该限压器流回到循环中。这与先前所提及的旁路解决方案相符。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输送量可调节的然而在设计上简单且便宜的旋转泵,其此外以较小的尺寸构造,且因此同样可在狭窄的位置情况下布置。
本发明基于一种具有可调节的输送量的旋转泵,其包括具有第一壳体构件和第二壳体构件、以及可选的一个或多个另外的壳体构件的壳体,此外包括输送腔和至少一个可在输送腔中绕转动轴线转动的泵轮。在泵轮的旋转驱动中,该泵轮单独地或可选地与一个或多个另外的泵轮一起将流体由通到输送腔中的入口输送至从输送腔中引出的出口。入口连通到输送腔的低压区域中,而出口连通到输送腔的高压区域中。壳体构件构成输送腔的腔壁,第一壳体构件构成第一腔壁而第二壳体构件构成第二腔壁。
根据本发明,第二壳体构件可相对于第一壳体构件从第一位置中克服复位的压紧力而移动到第二位置中。因此,旋转泵同样还包括用于产生压紧力的压紧机构。在第二位置中,在第一腔壁与第二腔壁之间形成了间隙,该间隙在朝向第二位置的方向上移动的情形中打开或进一步打开。在第一种实施方案中,通到壳体的周围环境中的间隙打开,使得流体可在第二位置中在绕开入口和出口的情形下从输送腔中泄漏,且至少一部分经入口流动到输送腔中的流体借助于泵轮才不完全地输送至出口,而是可在入口与出口之间的路径上通过间隙流出。在第二种实施方案中,其是输送腔内的内部间隙,使得流体不通过该间隙泄漏到壳体的周围环境中,而是仅在输送腔中循环。对于流体的在输送腔中循环的部分而言,必须施加小于用于每个时间单元流经输送腔和出口的流体部分的输送功率。因此,在该意义上内部间隙引起在输送腔内的输送功率降低的流体循环。内部间隙尤其是可在泵轮的端面处以如下方式构成,即,在泵轮与第二腔壁之间、同样地在第二壳体构件的第一位置中形成的间隙通过在朝向第二位置的方向上的运动被增大。如果第二壳体构件占据第一位置,输送腔除了入口和出口以及不可避免的泄漏之外被有利地密封式封闭,且第一位置相应地是第二壳体构件的闭合位置。
区别于已知调节泵的简单的实施方案,其将超过需求所输送的流体在出口的下游经由旁路引回到存储器中,节省了用于泵的驱动功率,这是因为旋转泵在第二壳体构件的第二位置中仅需克服存在于出口处的流体压力而输送相对较少的容积流。不需要设置用于导出过多的所输送流体的旁路阀。借助于第二壳体构件和压紧机构所构成的调节机械装置可相对紧凑地以较小的尺寸构造,由此,旋转泵在狭窄的安装空间中的布置变得容易,或者才使得成为可能。
由第二壳体构件构成的第二腔壁可以是输送腔的周向壁或周向壁的部分区域。在优选的实施方案中,第二腔壁是输送腔的端壁或端壁的部分区域。第二壳体构件可有利地是壳体盖,其在一端面处封闭了输送腔。
第一壳体构件可构成输送腔的周向壁或周向壁的部分区域。优选地,第一壳体构件构成输送腔的周向壁以及在输送腔的另一侧上轴向地面对第二腔壁的底部,即另一端壁。为了在周向上且在端面处包围输送腔,在包括第一壳体构件的情形下多个彼此独立地形成的壳体构件同样可彼此接合。原则上,上述壳体盖同样可由多个彼此单独形成的壳体构件(包括第二壳体构件)组装成,第二壳体构件于是仅构成壳体盖的部分区域。在由多个壳体构件组装成的壳体盖中,第二壳体构件同样可相对于其它构成所组装的壳体盖的壳体构件中的至少一个是可移动的,以便于实现根据本发明的运动。
第二腔壁尤其可在输送腔的低压区域中延伸,例如仅在其由入口到出口的方向上的腔区域中,然而并不延伸到出口。在此类实施方案中,第二腔壁同样必须不延伸到入口,而是可相对出口和相对入口在泵轮的旋转方向上或者逆着旋转方向相应地具有间隔。然而在优选的实施方案中,入口在第二腔壁的区域中通到输送腔中。
第二壳体构件原则上虽然可构成输送腔的出口,然而优选地其构成入口。在此,第二腔壁可以是输送腔的端壁,并且入口在该端壁处通到输送腔中。出口可尤其是在轴向相对而置的另一端壁处通到输送腔中,然而原则上同样在输送腔的圆周壁处。入口然而同样可由另一壳体构件(例如第一壳体构件)构成,使得第二壳体构件既不构成入口又不构成出口。
第二壳体构件可平移地或旋转地被可动式支撑或支承,优选地在第一壳体构件处或由第一壳体构件实现。作为平移的可动性,可考虑例如轴向的可动性,即至少大致上平行于泵轮的转动轴线的可动性。
在优选的实施方案中,第二壳体构件可倾斜地或可摆动地被支撑或支承。相对于平移的可动性,可以减少第二壳体构件的倾翻且由此卡住的危险。可倾斜性或可摆动性可简单地且同样因此优选地例如由此实现,即,第二壳体构件在相对支撑构件(例如相对第一壳体构件)的松的压力接触中被挤压。针对于此的压紧力可适宜地通过压紧机构产生。在此类实施方案中,第二壳体构件可尤其是在与支撑构件(优选为第二壳体构件)的轴向压力接触中被挤压。通过在输送腔中起作用的流体压力,第二壳体构件克服压紧力而由支撑构件倾斜或摆动,然而在此局部地在一侧处保持在与支撑构件的上述压力接触中。
在替代可倾斜性而实现的平移可动性中,为了降低倾翻的危险有利的是,第二壳体构件匹配于输送腔中的压力分配而被加载以压紧力。这可例如由此实现,即,压紧力在通过输送腔中的压力作用到第二壳体构件上的力的范围中偏心地产生影响。在带有在松的压力接触中的支撑的倾斜可动性中,至少原则上无须注意输送腔内部中的压力分配。根据该背景,这同样适用在如下实施方案中,其中第二壳体构件可倾斜地支撑在由轴和衬套构成的转动轴承中。在此类实施方案中,在输送腔中作用到第二壳体构件上的用于旋转支撑的压力的杠杆仅通过转动轴承来确定。如果第二壳体构件可倾斜地或可摆动地支撑在松的压力接触中,倾斜轴线或摆动轴线至少无须必然地被提前确定。倾斜轴线或摆动轴线延伸通过的压紧位置可相应地根据输送腔中的压力情况来调整。然而在此类实施方案中,在设计上预先给定倾斜轴线的位置或至少一个在其中倾斜轴线或摆动轴线延伸的狭窄范围同样优选,例如通过导向作用,其中第二壳体构件在其可动性的范畴中相对于第一壳体构件被引导。
压紧机构优选地设计成使其在轴向上对着支撑构件挤压第二壳体构件,其中该支撑构件如已提及的那样优选地由第一壳体构件构成。在可倾斜的或可摆动的情况中,第二壳体构件相对于第一壳体构件绕其倾斜或摆动的倾斜轴线或摆动轴线优选地横向于泵轮的转动轴线延伸,适宜地在此类实施方案中正交于转动轴线延伸。
在其中第二壳体构件可倾斜地或可摆动地被支撑或支承的实施方案中,与支撑构件、优选第一壳体构件的纯轴向的压力接触足以对于实际需求而言充分精确地确定倾斜轴线或摆动轴线。在改进方案中,支撑构件(优选第一壳体构件)和第二壳体构件可共同地构成敞开的轴承衬套和匹配于该轴承衬套而形成的轴承凸轮形式的旋转支承。因此,轴承衬套可具有例如圆柱形或球形的支承面,其有利地在绕如此构成的倾斜轴线或摆动轴线的180°或更小的角度上延伸。轴承凸轮对应于轴承衬套而成形。轴承衬套可有利地在支撑构件处构成,然而原则上同样可作为替代地在第二壳体构件处构成。轴承凸轮相应地布置在另一构件处,适宜地与其一体式地形成。轴承衬套可尤其地在面对第二壳体构件的凸起中形成,支撑构件的端面和面对转动轴线的内表面彼此构成了该凸起,可以说是在端面和内表面的内角区域中。
尤其是在其中第二壳体构件构成壳体盖且相应地第二腔壁是输送腔的端壁的实施方案中,有利的是,第二壳体构件相对于第一壳体构件被保护而不会产生绕泵轮的转动轴线的相对旋转运动。第二壳体构件尤其地可借助于轴向且优选径向延伸的导向件在周向上相对于第二壳体构件不可移动地布置。然而该导向件设计成使其允许对于输送量的调节而言必要的到第一位置中的运动。如果第二壳体构件是可倾斜的或可摆动的,则该导向件以有利的方式布置在倾斜轴线或摆动轴线的区域中或至少靠近倾斜轴线或摆动轴线。优选地,倾斜轴线或摆动轴线延伸通过该导向件。
旋转泵可实施成柱塞泵或实施成流体机械,例如实施成回转泵。在柱塞泵的情形中尤其可考虑内轴线的泵(例如内啮合齿轮泵和叶片泵)以及例如外啮合齿轮泵。
一种特别优选的泵类型是侧通道泵。相应地,旋转泵在优选的实施方案中包括一个或多个侧通道级,也就是说一个或多个相应的泵轮。在优选的实施方案中,旋转泵是单级的。在作为侧通道泵的实施方案中,旋转泵具有至少一个带有泵轮室的泵轮(例如叶轮),且该泵轮在轴向上(也就是说侧向面对地)具有至少一个侧通道,其在围绕着泵轮转动轴线的周向上沿轴向在泵轮的旁边延伸。如果侧通道泵仅具有一个唯一的侧通道,该侧通道与旋转泵的入口相连接,且在周向上与旋转泵的出口间隔地相连接。侧向地在至少一个泵轮的左侧和右侧,同样可相应地设置有侧通道。如果侧通道是多级的且具有一个第一泵轮和至少一个另外的第二泵轮,相对第一泵轮侧向面对地仅可设置有一个唯一的侧通道或在两侧各一个侧通道,且相对第二泵轮侧向面对地仅可设置有一个唯一的侧通道或在两侧各一个侧通道。
压紧机构可机械式地、液压式地、气动式地或电气式地起作用。在优选的实施方案中,压紧力是弹性的复位力,也就是说弹簧力。在此类实施方案中,压紧机构相应地包括一个或多个气动弹簧,或优选地一个或多个机械弹簧。如果该压紧力由一个或多个机械弹簧产生,该弹簧或多个弹簧可根据负荷尤其地充当压力弹簧。然而原则上,该压紧力作为替代例如可通过一个或多个张力弹簧来产生。根据结构形式,一个或多个弹簧可相应地例如是螺旋弹簧、膜片弹簧、钢板弹簧或尤其是轴环弹簧。该压紧机构同样可组合地具有不同结构形式的弹簧。在优选的简单的实施方案中,在其中压紧机构仅具有一个唯一弹簧(优选地由这样一个弹簧单独构成),该弹簧成形和布置使得其弹簧轴线与泵轮的转动轴线一致。如果压紧机构具有多个弹簧,则多个弹簧优选地围绕转动轴线分布式地布置,且弹簧轴线平行于转动轴线而延伸。
旋转泵可尤其用作与初级泵(下面称为工作泵)组合的伺服泵,例如用于调节工作泵的输送量。在EP2489881A2中公开了一种输送量可调节的工作泵和实施成旋转泵的伺服泵的特别有利的组合。根据本发明的旋转泵可替代在该在先申请中所公开的旋转泵中的任意一种,以便于关于输送量来流体工地调节工作泵。该工作泵可有利地是用于车辆、尤其是用于车辆的内燃机或用于车辆的供暖或者制冷的冷却剂泵。关于工作泵与伺服旋转泵的有利组合可参照EP2489881A2。
相应地,本发明的主题同样包括用于以工作流体供应装配总成、优选为内燃机总成的泵装置,其中该泵装置具有用于将工作流体朝向装配总成输送或从装配总成中离开的工作泵和根据本发明的旋转泵。该工作泵包括工作泵壳体、由驱动轴可旋转驱动的用于输送工作流体的工作泵轮,以及借助于控制流体可相对于工作泵壳体调节到不同的位置上以调节工作泵的配置的调节构件。工作泵的可调节的配置优选地设置成使其对于工作泵的输送量而言是决定性的。在工作泵实施成内啮合齿轮泵的情形中,可调节的工作泵配置尤其可以是在外啮合的内齿轮与内啮合的外齿轮之间形成的偏心率,而在工作泵实施成叶片泵的情形中是包围叶轮的调节环的位置。如果工作泵实施成流体机械(例如EP2489881A2的工作泵),可调节的工作泵配置优选地是可调节的流体几何形状,例如流动横截面或在工作流体的流动路径上的流动特性,其中,该流动路径包括工作泵轮的流入区域、工作泵轮和流出区域。在EP2489881A2中显示了用于径向结构形式的流体机械的流体几何形状的调节的可行性方案。
有利的特征在从属权利要求和其组合中同样进行描述。
附图说明
在下文中借助附图对本发明的实施例来进行说明。在实施例处公开的特征相应地以单独的和任意特征组合的方式构成权利要求的主题以及有利地改进前面所描述的设计方案。其中:
图1显示了在第一个实施例中带有充当伺服泵的旋转泵的泵装置,
图2以纵截面的形式显示了泵装置,
图3以纵截面的形式显示了泵装置的中间区域,
图4显示了泵装置的可选的限压器,
图5显示了在第一横截面中的泵装置,
图6显示了在第二横截面中的泵装置,
图7显示了在第二个实施例中带有充当伺服泵的旋转泵的泵装置,
图8以朝向伺服泵的视图形式显示了第二个实施例的泵装置,
图9显示了在第三个实施例中带有充当伺服泵的旋转泵的泵装置,
图10显示了第三个实施例的旋转泵的可倾斜壳体构件的第一种变体方案,
图11显示了图10的壳体构件的支撑区域,
图12显示了第三个实施例的旋转泵的可倾斜壳体构件的第二种变体方案,
图13显示了第三个实施例的旋转泵的可倾斜壳体构件的第三种变体方案,
图14显示了图13所示壳体构件的支撑区域。
具体实施方式
图1以透视图的形式显示了第一个实施例的泵装置。该泵装置可用作内燃机的冷却剂泵,优选地用作机动车内燃机的冷却剂泵,其在下文中总体地称作冷却剂泵。该泵装置是径向结构形式的冷却剂泵。
在冷却剂泵的壳体1中,径向输送轮2绕转动轴线R可转动地被支撑。壳体1具有用于装配在内燃机的冷却循环中、优选地装配在内燃机处的装配位置。在装配状态中,冷却剂泵为了其驱动而与内燃机连接,于是可由该内燃机经由合适的传动装置(例如牵引机构)来旋转驱动。在冷却剂泵的驱动侧处相应地布置有驱动轮3(作为示例其通常为皮带轮),然而其同样可在链传动的情况中通过链轮、或者对于作为牵引机构的替代的可选的齿轮驱动而言通过齿轮来替代。驱动轮3相对径向输送轮2同轴地布置,且因此可绕相同的转动轴线R转动。径向输送轮2与驱动轮3抗扭式地相连接。作为示例,两个轮2和3相应地与共同的驱动轴4抗扭式相连,而驱动轴4由壳体1旋转支撑。在泵的运行中,径向输送轮2将冷却剂、优选液态的冷却剂从中间的流入区域5(泵的吸入侧)输送到在外周处围绕径向输送轮2延伸的流出区域6中。在吸入侧,径向输送轮2经由流入区域5连接到冷却剂存储器处,且在压力侧经由流出区域6连接到待供应以冷却剂的内燃机处或者一个或多个另外的负载(例如加热装置)处。
为了使由径向输送轮2输送的冷却剂流能够匹配于内燃机或可选的其它负载的需求,冷却剂泵可关于输送流进行调节。输送流通过改变流体几何形状来进行调节,例如通过改变在由径向输送轮2转移到流出区域6的流动的横截面,如在径向泵中已知的那样,流出区域6由壳体1的在图1中未示出的、被移除的部分的环形通道或部分环形通道所构成。环形通道或部分环形通道在径向输送轮2的外周处围绕其在360°上完全地或至少部分地环绕。流体几何形状的改变使用调节构件10,其构成环状滑阀,优选地构成间隙环状滑阀,并且相对于壳体1和径向输送轮2可轴向往复地调节到不同的调节位置中。调节构件10直接与径向输送轮2构成了包围该径向输送轮的环隙,因此作为间隙环状滑阀起作用。调节构件10可在轴向的第一调节位置与轴向的第二调节位置之间往复调节。在图1中,调节构件占据第一调节位置,其中由径向输送轮2到流出区域6中的转移横截面最大。在第二调节位置中,该转移横截面最小。作为示例,调节构件10在第一调节位置中在其整个有效的轴向输送宽度上开启径向输送轮2。在第二调节位置中,调节构件优选地但仅示例性地完全覆盖径向输送轮2的有效输送宽度。因此,借助于调节构件10可以实现在示例地对应于零输送的最小输送量与最大输送量之间的调节。优选地,调节构件10可在第一与第二调节位置之间调节到任意的中间位置,并且可被控制在期望的调节位置中,即保持就位。
为了可自动地调节输送量,冷却剂泵包括带有控制阀7的促动装置,其如优选地但仅示例性地构成电磁作用的阀。电能和控制信号可经由接口8输送给控制阀7。控制阀7可经由接口8尤其与内燃机的控制装置(例如对于机动车的驱动马达来说为发动机控制装置)或用于车辆供暖的控制装置相连接。
调节构件10可借助于控制流体而被流体式调节,该控制流体由待输送的冷却剂构成。为此,调节构件10在壳体1中与活塞相连接,该活塞由控制阀7控制地来加载以控制流体的压力。控制信号可经由接口8输送给控制阀7。该控制信号可依赖于测得的温度、尤其是在冷却回路中测得的温度(例如冷却剂温度)而产生。因此,在冷却回路的代表性位置处、优选地在多个代表性位置处可相应地布置温度传感器,传感器的输出信号发送给控制装置,控制装置由一个或多个传感器信号构成用于控制阀7的控制量。
图2以纵截面的形式显示了冷却剂泵。在该图中,驱动轴4被分成功能上的轴向段4a至4e,并且在轴段4d中由壳体1且在壳体1中借助于滚动轴承而被可转动地支撑。径向输送轮2在靠前的端部段4a中与驱动轴4防扭式地相连。从径向输送轮2处看去,驱动轮3在与轴段4a轴向背对的靠后的轴段4e中布置在转动式支撑的段4d之后,且在该处与轴4防扭式相连。由于轴4在轴向上在径向输送轮2的支撑部与驱动轮3的支撑部之间的轴段中的旋转支承,获得了在轴4的旋转支承与径向输送轮2之间的轴向较短的间隔,由此降低了在输送运行中可能出现的、在驱动轴4的旋转支承的段4d中的待拦截的弯矩。
为了产生对于调节构件10的调节而言必要的控制流体压力,冷却剂泵包括额外的泵20,其在下文中为了与包括径向输送轮2的工作泵(原有的冷却剂泵)在概念上区分而称作伺服泵20。伺服泵20是柱塞型的旋转泵,且示例性地实施成内啮合齿轮泵。其包括与轴4抗扭式相连的设有外齿的内齿轮21以及围绕着内齿轮21的内啮合的外齿轮22,它们彼此形成输送接合(即齿啮合),其中伺服泵在被旋转驱动的轴4的情形中围绕着转动轴线R构成周期性地增大且又减小的输送室。在空间增大的区域(伺服泵20的低压侧)中,控制流体(此处为冷却剂)通过增大的输送室被吸入。在空间缩小的区域(伺服泵20的高压侧)中,控制流体在提高的压力下又被射出。伺服泵20在其高压侧处经由压力通道31与控制阀7相连接。
由伺服泵20的出口延伸至控制阀7的控制流体区域于是包括了压力通道31,构成伺服泵20的高压侧。利用控制阀7可调整控制流体在高压侧上的压力。控制流体在该高压侧上作用到活塞15上,该活塞可在冷却剂泵的壳体1中轴向可动地被引导,且与调节构件10连接成使得调节构件10在以相应的控制流体压力加载活塞15的情形中在朝向径向输送轮2的最大轴向覆盖的调节位置的方向上移动。如优选地那样,活塞15与调节构件10轴向固定地相连接,使得该调节构件可容易地参与活塞15的轴向运动。调节构件10由带有绕转动轴线R均匀分布地布置的弹簧17的弹簧机构在相反的轴向方向上被加载以弹簧力。因此,对于作用到活塞15上的控制流体压力而言,弹簧力复位地在朝向最小覆盖的调节位置(在图2中调节构件10所占据的)的方向上起反作用。
控制阀7例如是可在不同的接通位置之间切换的多通阀,其在第一接通位置中关断伺服泵20的高压侧,而在第二接通位置中短接伺服泵20的高压侧与冷却剂回路,且为此优选地与冷却剂泵的压力侧相连接。伺服泵20适宜地设计成使得当控制阀7处于第一接通位置(闭锁位置)时,在内燃机的怠速中由伺服泵产生的控制流体压力已足以将调节构件10调节到最大覆盖的调节位置中。如果最大覆盖的调节位置如优选地那样对应于完全的覆盖,则径向输送轮2实际不输送冷却剂。这使得在内燃机由冷状态中启动时内燃机能够被迅速加热。此外还降低了冷却剂泵的功率消耗。
如果由径向输送轮12所输送的冷却剂还要供应给另一装配总成(例如机动车的供暖装置),当内燃机是车辆的驱动马达时,在输送轮2的下游可布置有至这样的另一装配总成的分支且设置有另一控制阀,以便于将冷却剂选择性地引导至内燃机或另一装配总成,这同样包括如下情况,即,冷却剂经由这样一个控制阀可被同时导引至内燃机和另一装配总成。因此,根据可选的另一装配总成的需求,同样有利的是,调节构件10在最大覆盖的调节位置中在外周处在轴向上不是完全地、而是仅在轴向的一部分上覆盖径向输送轮2。
在一个简单的实施方案中,控制阀7尤其仅具有两个所提及的接通位置,并且始终占据这些接通位置中的一个。在这样的一个简单的实施方案中,调节构件10的操控设计成使得调节构件10仅相应地占据两个极端位置中的一个,即要么是最大覆盖的调节位置,要么是最小覆盖的调节位置。在一种改进方案中,控制阀7可被设置用于在两个接通位置之间迅速地来回切换,使得调节构件10同样可在轴向上调整到两个极端位置之间的任意调节位置。在另一改进方案中,控制阀7可设置用于将控制流体的压力连续地调整到确定的值,且由此将调节构件10根据控制流体压力和复位弹簧力之间的力平衡而调整到最大覆盖的调节位置和最小覆盖的调节位置之间的一个确定的或任意一个所期望的位置上。
在伺服泵20与控制阀7之间布置有保压装置28,其可防止控制流体回流到伺服泵20中。保压装置28在闭锁位置中封锁流动横截面,以防止至伺服泵20的回流,然而允许在朝向控制阀7的方向上的流向。仅当控制流体在保压装置28的靠近伺服泵20的上游入口处的压力超过控制流体在保压装置28的靠近控制阀7的下游出口处的压力时,保压装置才打开。保压装置以弹簧力加载到闭锁位置中,即在平衡压力的情形中占据闭锁位置。在闭锁位置中起作用的弹簧力如此来测定,即至少当内燃机处在怠速中且作用到活塞15上的压力与环境压力相一致时,保压装置28在朝向控制阀7的方向上打开。优选地但仅为示例性地,保压装置28实施成止回阀。
在控制阀7闭锁的情形中,由于保压装置28的存在,调节构件10可在内燃机停机之后在相对较长的时间段上保持在最大覆盖的调节位置中,这是因为控制流体经由伺服泵20的回流被阻止。如果调节构件10在该调节位置中如优选地那样尽可能密封地闭合了径向输送轮2的外周处的流通横截面,则相比于在伺服泵20的高压侧上的压力迅速降低的情况,冷却剂可在径向输送轮2的上游相应较长地保持流通横截面的密封性。内燃机可在停机后较缓慢地冷却,该冷却过程可以稳定下来。
伺服泵20和保压装置28(如果存在的话)优选地设计成使得在内燃机的怠速中由伺服泵20产生的压力足以将调节构件10调节到最大覆盖的调节位置中。通过控制阀7的相应操控,该压力可被保持或被降低,且因此调节构件10的位置在怠速中同样以符合需求的方式被调整。这优选地同样适用于内燃机的任意其它运行状态,只要由伺服泵20所产生的控制流体压力足以克服复位弹簧力,其在朝向最小覆盖位置的方向上作用到调节构件10上。
控制流体压力可借助于在图4中示出的可选的限压器35而被限制到最大的值,从而使得限压器在伺服泵20的较高转速和相应较高的输送量的情形中同样不会超过该值。通过控制流体压力的限制,通过其可在最大覆盖的调节位置中对着轴向止挡对调节构件10施压的力将被限制到由控制流体压力和活塞15的有效压力面所得出的最大值。限压器35的入口与在其中活塞15被加载以控制流体的空间相连接。限压器35的出口将控制流体导回到由径向输送轮2输送的冷却剂的主流中。限压器35优选地但仅为示例性地构成止回阀。限压器35在绕转动轴线R的周向上相对保压装置28偏开地布置。图4中示出的纵截面在周向上相应地相对于图2和3的纵截面偏开。
伺服泵齿轮21和22容纳在自身的伺服泵壳体中,其包括第一壳体构件23和第二壳体构件24。壳体构件23经由其外周在滑动接触中可转动地支撑外齿轮22。伺服泵齿轮21和22容纳在自身的伺服泵壳体23、24中通过如下方式使得泵装置的组装变得简单,即伺服泵20可在预装配的状态中安装。伺服泵壳体23、24布置在工作泵或冷却剂泵的壳体1中,如优选地那样处于环状的调节构件10内。保压装置28和限压器29同样布置在伺服泵壳体23、24中。
图3以放大图的形式显示了图2所示纵截面中的冷却剂泵的中间区域。布置在中间的伺服泵壳体23、24在其面对径向输送轮2的端面处被支撑构件13所盖住。支撑构件13同时在相关的侧面处同样盖住冷却剂泵的壳体1。轴向地在伺服泵壳体23、24与支撑构件13之间布置有壳体构件24,其直接覆盖了壳体构件23,并且在其中形成了伺服泵20的出口27和入口25。在壳体构件24中,在入口25中布置有可挡住污物颗粒的过滤器26(例如滤筛)。对于转动的驱动轴4来说,伺服泵20由在离心力场中的一个位置(例如径向输送轮2的外周处或其附近)或者通过一个或多个径向输送轮2中的穿孔而通过入口25吸入冷却剂,并且冷却剂作为控制流体在提高的压力下通过出口27射出。出口27经由保压装置28与压力通道31相连接,且该压力通道与活塞15的背对径向输送轮2的背面相连接。在图3中,保压装置28占据闭锁位置。伺服泵20停止,或者其在闭锁的控制阀7的情形中例如泵速度降低。
伺服泵20布置在轴向连接到轴段4a处的轴段4b中。在壳体构件23与构成旋转支承的轴段4d之间,在轴段4c中布置有形式例如为滑环密封件或唇口式密封件的轴密封件19,其密封了壳体1。如尤其是同样由图3可见的那样,实施成旋转泵的伺服泵20有利地轴向较窄,由此径向输送轮2可轴向特别靠近地布置在轴段4d中所构成的旋转支承处。由于作为内啮合齿轮泵的实施,该轴向间隔可被保持得特别小。
调节构件10在滑动导向接触中沿着导向件12被轴向引导。导向件12是插入到壳体1中的套管,优选地但仅示例性地是钢套。导向件12包围了伺服泵壳体23,且示例性地直接被推动到伺服泵壳体23上。导向件12在伺服泵壳体23、24处因此向内支撑。此外,导向件以如下方式同样被支撑在壳体1处,即,导向件在壳体1中同样地被推(优选地被压)到壳体1的自由的圆周面上。壳体1优选地由铝材料制成,且尤其可由铝或铝基合金浇铸而成。
调节构件10可尤其地是塑料件,例如由热塑性塑料制成的注塑件。活塞15适宜地由弹性体或由天然橡胶形成。活塞15可轴向往复移动地容纳在环状圆柱形空间中。该环状圆柱形空间在外部由壳体1的内周面而在内部由导向件12来限定。通过金属面对环状圆柱形空间的限制对于与活塞15的相应滑动副来说是有利的。活塞15在自由的活塞侧处如已提及的那样被加载以控制流体。活塞15布置在调节构件10的如优选地那样背对径向输送轮2的轴向端部处,且可与调节构件10尤其固定地(例如材料配合地)相连接。然而原则上,活塞15同样可在其加载控制流体的方向上仅与调节构件10形成压力接触。对该控制流体的压力而言,如所说的那样多个绕转动轴线R分布式布置的弹簧17起反作用,弹簧17以一弹簧端部相应地支撑在盖板13处,且以另一弹簧端部支撑在形成于调节构件10处的弹簧座18处。弹簧17示例性地实施成螺旋压力弹簧。其布置在环状空间中,该环状空间在径向内部由导向件12且在径向外部由调节构件10来限定。
调节构件10在与导向件12的导向接触中借助于由轴向延伸的接片16所构成的接片支承而被支撑在该导向件12处。接片16形成在调节构件10的径向面对导向件12的内周处。
图5以轴向地在伺服泵轮21和22的高度上的横截面形式显示了冷却剂泵。在径向上由内向外可以看到轴4、抗扭式地布置在轴4上的内齿轮21、与内齿轮21处于输送接合的外齿轮22、伺服泵壳体23,24,以及包围着泵壳体23,24的导向件12。此外可以看到,在伺服泵壳体23中成形的用于构成限压器29的容纳空间以及经由壳体构件24和支撑构件13(图3)与伺服泵20的出口27相连的连接通道,其与通向控制阀7的压力通道31相连且在其中构成保压装置28。另一连接通道33与卸载通道32相连接。卸载通道32通到控制阀7处。卸载通道32由控制阀7经由连接通道33引回到冷却剂循环中。在其接通位置中的一个中,控制阀7连接压力通道31与卸载通道32,使得活塞15(图3)仅被加载以相对较低的压力,而调节构件10通过弹簧17的力被保持在图2和3所示的最小覆盖的调节位置中。
此外,在图5中可以看到在调节构件10的内周处形成的轴向接片16,其通过在周向上各自相邻的凹处而固定在内周处,并且用于调节构件10的顺畅的轴向引导。调节构件10相对于冷却剂泵的壳体1借助于棒状的扭转止动器14而抗扭式地引导,扭转止动器14伸入到调节构件10的相应的配对导向件中。在图3中同样示出了扭转止动器14中的一个。扭转止动器14从支撑构件13的背面轴向地伸出。最后,在图5中同样示出了设于调节构件10处的用于弹簧17的支座,即弹簧座18。
图6再次以轴向在轴段4d中构成的旋转支承的高度上的另一横截面形式显示了冷却剂泵。该横截面平面沿着压力通道31和卸载通道32延伸。对于旋转支承还补充如下,即,该旋转支承通过至少两个轴向彼此间隔开的轴承沟道、绕转动轴线R布置在轴承沟道中的滚动体以及从外部包围滚动体的轴承套9构成。轴承沟道直接在驱动轴4的外周处形成。轴承套9被压入到壳体1中。驱动轴4与滚动轴承或多个彼此轴向间隔开的滚动轴承和轴承套9一起构成结构单元,其在冷却剂泵的组装中插入到壳体1内。
图7和8显示了第二个实施例的泵装置,其作为伺服泵20的替代包括旋转式伺服泵40,其构成侧通道泵。伺服泵40是多级的(例如两级的),其中为了获得较高的输送压力而将泵级串联。此外,该泵装置与第一个实施例的区别还在于工作流体至伺服泵40的输送形式。该泵装置可如在第一个实施例中那样尤其用作冷却剂泵,且在下面简化地同样称作冷却剂泵。在此类应用中,工作流体相应地是冷却剂。
冷却剂在由径向输送轮2所产生的离心力场中在冷却剂泵的流入区域5中已在中间经由在该处构成的接口38从主流中分出,并且通过驱动轴4被引导至伺服泵40。至少一个在驱动轴4的外周处通入的入口孔构成接口38。优选地,多个在周向上彼此间隔的入口孔共同地构成接口38。由伺服泵40吸入的冷却剂通过接口38流入,且轴向地通过驱动轴4流动至出口39,该出口39同样在驱动轴4的外周处连通,且通过出口39流到流体腔45中,该流体腔45与伺服泵40的图中未示出的入口相连。同样地,出口38可包括多个此类出口孔。由于在离心力场中的中心分支,额外地由此促进了接口38在至少大致上轴向延伸的外周表面处通到离心力场中,在污染颗粒处积累的冷却剂仅由于离心力效应到达至伺服泵40。
伺服泵40具有第一伺服泵轮41和第二伺服泵轮42。泵轮41和42可以相同,这虽然是适宜的但不是必须的。这些泵轮是相应地带有中间区域、环形的外环和处在中间区域与外环之间的环状区域的单元接片,如图7和8示意性所示,单元接片分成轴向可渗透的输送室43,其在周向上通过单元接片而彼此分开。伺服泵轮41和42同样可以如下方式构成外部敞开的叶轮,即取消径向外部地包围输送室43的外环。
在伺服泵壳体23、24中,在伺服泵轮41和42的旁边形成了侧通道,它们相应地在周向上且径向在输送室43的高度上延伸过小于360°的角度。因此,第一侧通道46和第二侧通道47相应地在第一泵轮41旁边延伸,其中一个在左边而另一个在右边,并且第三侧通道48和第四侧通道49相应地在第二泵轮42的旁边,其中一个在第二泵轮42的左侧而另一个在右侧。侧通道46至49中的每一个在壳体23、24中形成轴向地相对于相关联的泵轮41或42的输送室43敞开的凹处,使得流体(在此处为冷却剂)可在输送室43与相应的泵轮41或42的侧通道46,47和48,49之间来回流动,以便于获得由侧通道泵已知的、基于在输送室43与相应侧通道之间的反复流经的情形中的脉冲传递的压力提高。第一侧通道46经由伺服泵40的入口与流体腔45相连接。第二侧通道47与第三侧通道48相连接,而第四侧通道与伺服泵40的出口28相连接。在旋转驱动的情形中,伺服泵40将冷却剂从流体腔45中经由伺服泵40的入口吸到侧通道46中,且因此到由泵轮41以及侧通道46和47构成的第一泵级中。被吸入的冷却剂以提高的压力通过第二侧通道47的内部出口而输送至第三侧通道48的内部入口,且在由泵轮42以及侧通道48和49构成的第二泵级中在进一步的压力提高的情形下通过伺服泵出口28在保压装置28的方向上输出。
图7和8的实施例组合了侧通道泵与冷却剂的通过离心力所引起的清洁。作为替代,该类型的冷却剂清洁同样可与根据本发明类型的任意其它的伺服泵组合,例如与第一个实施例的伺服泵20组合。作为第二个实施例的仅基于离心力的清洁的替代,以过滤材料清洁的由过滤器或由过滤器和带有一级或多级侧通道泵的相关联的清洁机构构成的装置中的每一个同样可组合起来,从而仅须提及一些变体可行性方案。
图9显示了一种泵装置,其如其它实施例那样可尤其被用作冷却剂泵。该泵装置包括径向输送轮2和调节构件10,它们如在其它实施例中所说明的那样共同起作用以调节冷却剂泵的输送量。此外,该泵装置包括旋转型伺服泵50,其如同在其它实施例中那样用于产生对于调节构件10的调节而言所必要的用于在图9中未示出的控制阀7(图1和2)的控制流体压力。
伺服泵50是仅带有一个伺服泵轮51的单级侧通道泵,其可与第二个实施例的伺服泵轮41相一致。伺服泵50具有带有第一壳体构件23和第二壳体构件24的伺服泵壳体。壳体构件23和24彼此限定了输送腔,伺服泵轮51可绕转动轴线R转动地容纳在其中。伺服泵轮51如在其它实施例中那样在轴段4b中与驱动轴4抗扭式地相连接,且因此同轴于径向输送轮2而布置。除了级数的区别之外,该作用方式与第二个实施例的相符。在旋转驱动的情形中,在第三实施例中同样由主泵或工作泵的工作流体构成的控制流体经由伺服泵入口55吸到输送腔52的低压区域中。入口55延伸穿过壳体构件24,且在输送腔52的低压区域中通到在壳体构件24处面对伺服泵轮51形成的侧通道56中。与侧通道56相对而置地在壳体构件23中形成侧通道57,在旋转方向上与入口55错开的出口58在输送腔52的高压区域内通到侧通道57中。在伺服泵轮51的旋转运动的情形中,通过入口55所吸入的流体通过在伺服泵轮51的输送室53与侧面毗邻的侧通道56和57之间的脉冲传递在压力提高的情形下输送至出口58。流体由出口58经已介绍的保压装置28流动到压力通道31和与此相连接的处于活塞15的背面处的压力腔中。在控制阀7闭合的情形中,在压力腔中构建了相应的流体压力,从而使得活塞15和调节构件10共同地被调节到如图9所示的第二调节位置,并且被保持在该第二调节位置中。如果控制阀打开,由伺服泵50所输送的流体可流出,且调节构件10在复位弹簧17的作用下朝向其第一调节位置的方向上移动。
伺服泵50的输送量随着伺服泵轮51的转速而增加。如果伺服泵50在驱动轴4的相对较低的转速的情形中同样提供了对于调节构件10的调节而言足够的流体压力,在较高转速的情形中可能形成如下问题,即,伺服泵50输送了在开启的控制阀7的情形中(图1和2)不可立即而是仅可缓慢地流出的容积流。尽管控制阀7开启,调节构件10仍可比在第二调节位置中所期望的更长地保持在这种状况下,其在第三个实施例中同样与冷却剂泵的最少输送量的状态相符。
为了化解对调节构件10在低转速范围中的可调节性的期望与对在高转速范围中的短响应时间的期望之间的冲突,伺服泵50同样可在其输送量上被调节。为了可以调节输送量,第二壳体构件24相对于第一壳体构件23可在第一位置与第二位置之间往复移动地布置。如果壳体构件24占据第一位置,输送腔52除了入口55和出口58以及不可避免的泄漏之外在泵轮51的端面处以流体密封的方式封闭。因此,第一位置同样可被称作闭合位置。在第二位置中,壳体构件24被由第一壳体构件23移走或者提起,使得在由壳体构件23构成的第一腔壁与由壳体构件24构成的第二腔壁之间形成间隙,流体通过该间隙从输送腔52中绕开入口55和出口58而向外泄漏。在图9中,第二壳体构件24占据第一位置,从该第一位置中第二壳体构件24可在朝向第二位置的方向上移动,以便于构成间隙。在朝向第二位置的方向上的运动可连续地(也就是说根据在输送腔52中的压力)实现,且间隙宽度因此连续地增大。作为替代,该运动然而同样可在超过确定内压的情形中突然地实现。在所示出的第一位置中不存在的间隙以“S”表示。
壳体构件24被由压紧力固定在第一位置中。该压紧力由压紧机构60产生,其优选地但仅示例性地直接作用到第二壳体构件24上。压紧机构60由实施成轴环弹簧的压力弹簧构成。作为轴环弹簧的替代,同样可使用螺旋弹簧或膜片弹簧,以及基本上任意其它合适的弹簧。优选作为压力弹簧的装置。作为压力弹簧的替代,然而同样可例如设置张力弹簧,以便于将壳体构件24压到第一位置中。
压紧机构60轴向地作用到壳体构件24上。压紧机构60轴向地直接支撑在壳体构件24处和在轴向上面对壳体构件24相对而置的支撑构件61处。压紧机构60同轴于转动轴线R,并且环绕着该转动轴线布置,使得弹簧轴线与转动轴线R相一致。压紧机构60优选地以预紧力布置在壳体构件24与轴向相对而置的支撑构件61之间。如果通过输送腔52中的流体压力作用到壳体构件24上的压力超过了压紧机构60的预紧力,壳体构件24将在朝向第二位置的方向上移动,由此伺服泵50的输送量在伺服泵轮51的给定转速的情形中被降低。
在第三个实施例中,调节构件10直接通过壳体构件23而被轴向引导。在其它实施例中用作导向件12的套管被取消。活塞15可移动地布置在环形空间中,其相应地直接由工作泵的壳体1和壳体构件23构成。为了改善用于调节构件10的导向或者较稳定地引导调节构件10,壳体构件23具有延伸直至靠近到径向输送轮2的背面处的导向部29,其额外地同样支撑作用到调节构件10上的复位弹簧17。支撑构件61在导向部29的区域中与壳体构件23固定地拼合,在该实施例中借助于压接。
区别于两个不同的实施例,第二壳体构件24同样不充当用于保压装置28的支撑。保压装置28被容纳且支撑在第一壳体构件23中。在一种变体方案中,壳体构件23的支撑功能的一部分可由工作泵或冷却剂泵的壳体1来承担。通过使可动的壳体构件24免除鉴于保压装置28的功能,伺服泵50的设计被简化。
为了调节伺服泵50的输送量,壳体构件24布置成可平移,尤其是可轴向地移动。其例如可在驱动轴4上被轴向引导。然而,壳体构件24同样可在第一壳体构件23的面对转动轴线R的内表面(尤其是壳体构件23的围绕着转动轴线R的内周面)或者作为替代同样可在壳体构件23的绕转动轴线R延伸的外表面(尤其是壳体构件24的围绕着转动轴线R的外周面)被轴向引导。然而在该实施例中,壳体构件24优选可倾斜移动地布置,于是可绕倾斜轴线K在构造有所述间隙的情形下相对于壳体构件23倾斜。
图10和11分别以相对图9放大的图示显示了壳体构件23和24的接触区域。图11显示了支撑区域,其中壳体构件24在倾斜的状态中(当其占据第二位置时)在构造有倾斜轴线K的情形下支撑在第一壳体构件23处。图10显示了在转动轴线R上相对而置的区域,其中当从在图10和11中也示出的第一位置在朝向第二位置的方向上移动时,壳体构件24在构造有间隙S的情形下由壳体构件23抬起。在图9-11中示出的第一位置中,壳体构件24绕转动轴线R环绕式密封地以端面24a贴靠在壳体构件23的相对端面23a处,且由压紧机构60压到绕转动轴线R环绕式密封的压力接触中。
壳体构件24与壳体构件23绕转动轴线R不可转动地相连,使得穿过壳体构件24的入口55的位置在壳体构件24的调节运动中不会有周向上的变化。为了该目的,壳体构件24在其运动性的范畴上借助于导向件62来引导。导向件62轴向地延伸,且优选地与壳体构件23固定式接合。在该实施例中,配合弹簧构成了导向件62。导向件62在包含倾斜轴线K的支撑区域中轴向地且向内在朝向转动轴线R的方向上伸出。壳体构件24在其支撑区域中具有凹槽,例如狭窄的轴向延伸的间隙,导向件62在与壳体构件24的导向接合中接合到其中。导向件62以槽-弹簧导向的方式与壳体构件24共同起作用,其中,该几何形状同样可相反,即,“弹簧”在壳体构件24处而“槽”设置在壳体构件23处。无论如何,在导向接合中借助于导向件62,确保了壳体构件24相对于壳体构件23的转角位置中,且使得对于输送量的调节所必须的可动性成为可能。
壳体构件24的可倾斜性相比轴向可动性的优点是,可以避免或至少降低倾翻和由此使壳体构件24卡住的危险。在轴向可动性的情况中,就此而言由于所需要的轴向接合而形成一定的危险。由工作流体施加到壳体构件24上的压力作用到壳体构件24上(即关于转动轴线R偏心),从而对于无倾翻的轴向引导而言压紧力不与转动轴线R同心,而是必须同样相应地偏心式作用到壳体构件24上。然而由于可倾斜性的存在,不会形成倾翻的危险。
在该实施例中,壳体构件23以内周面23b包围壳体构件24。然而,内周面23b不承担壳体构件24的支承功能或导向功能。相反,如已经介绍的那样,壳体构件24仅在壳体构件23的相对端面23a处支撑。由于狭窄的位置情况,内周面23b与壳体构件24的外周面24b以非常短的间隔相对而置。为了进一步降低倾翻的危险,壳体构件24在其外周面24b处环绕地设有倒角,如图10所示,从而使得外周面24b经由倒角过渡到端面24a中。由倒角获得的外露位置足以无倾翻地使得在通常的间隙范围中所需要的短程倾斜运动成为可能。
图12显示了带有如下修改的图10的倾斜区域,该修改在于,壳体构件23紧邻于端面23a处首先具有较短的空心圆柱形部分,在其处然后如在图9-11中那样连接扩大的部分。
图13显示了另一修改方案的倾斜区域,其中一方面与壳体构件24径向相对而置的内周面23b几乎在壳体构件24的轴向长度上呈圆柱形地形成,而另一方面壳体构件24在其外周面处呈球形地形成。在图14中,对于该变体方案而言示出了带有处在第二位置(倾斜位置)中的壳体构件24的支撑区域。间隙S仅为了显示的目的而放大地显示,实际上如下是足够的,即间隙S在第二位置中在相对于倾斜轴线K在转动轴线R上看相对而置的倾斜区域中仅为十分之一或十分之几毫米,或甚至小于十分之一毫米。
针对第三个实施例还补充如下,即泵装置具有用于清洁流动至伺服泵50的工作流体的再次改进的过滤机构。该过滤机构具有固定的过滤器36,其布置在支撑构件61处,并且例如借助于粘贴或焊接而形成接合。然而区别于图1至6的冷却剂泵,过滤器36配属于清洁装置37,其在旋转的驱动轴4的情形中进行过滤器36的机械式清洁。
清洁装置37由铲子构成,其与驱动轴4不可扭转地相连接,并且在朝向伺服泵50的流动方向上看布置在上游(也就是说在过滤器36之前)。清洁装置37朝向驱动轴4被推动到与轴段4b形成形状配合式接合,由此获得抗扭式连接。在驱动轴4的旋转中,清洁装置37在过滤器36的面对清洁装置37的正面上擦拭,且在该相对转动的情形中铲除污染颗粒。清洁装置37优选地但仅为示例性地形成带有多个伸出叶片的叶轮。每个叶片均可充当铲子。在修改方案中,可利用充当刷子的清洁装置作为铲除式清洁装置37或由铲子和刷子构成的组合体的替代来进行过滤器36的机械清洁,例如叶片作为刷子或叶片中的至少一个作为刷子且叶片中的至少另一个作为铲子构成。铲除效果可纯机械地(即仅通过接触)或纯流体地或机械且流体地实现。优选地,在铲子或清洁装置37与所面对的过滤器表面之间不形成直接接触,而是形成较小的间隔。因此,清洁装置37在非常小的间隔中在所面对的过滤器表面上擦拭,且在此可仅与附着的污染颗粒具有接触,而其由此被过滤器表面拭去,其中,相对于过滤器表面的间隔处在污染颗粒的尺寸范围中。刮除效果同样可以如下方式是流体的,即,通过清洁装置37在所面对的过滤器表面处的相对旋转运动产生旋转的流动,所附着的污染颗粒由该流动且因此被流体携带,且仅由此或同样地额外地通过颗粒接触由过滤器表面所移除。
除了所说明的区别之外,第三个实施例的泵装置与第一个实施例中的相符。
在第一个实施例(图1至6)中,壳体构件24同样可动地布置在第一位置与第二位置之间,以便于如借助第三个实施例所描述的那样可调节伺服泵20的输送量。第一个实施例的壳体构件24可如第三个实施例的壳体构件24那样尤其地逆着压紧力而被倾斜式支撑。然而,在压紧机构60的支撑构件13(例如图3)与壳体构件24之间须相应地同样布置压紧机构。此外有利的是,第一个实施例的保压装置28不仅在壳体构件24处而且在壳体构件23处被轴向地支撑。如下情况同样是一定的缺点,即,出口27穿过第一个实施例的壳体构件24,这可使得弹性的流体连接的布置变得必要。为了避开这个情况,壳体构件24可由至少两个局部构件组装而成,即第一局部构件,其中出口27从中延伸出来且其同样支撑了保压装置28,以及相对于该局部构件和第一壳体构件23可移动的第二局部构件,其在此类修改方案中构成权利要求中的第二壳体构件。
第二实施例的伺服泵40同样可以相对第一个实施例所说明的方式进行修改,以便于可在输送量上调节伺服泵40。
在另一修改方案中,在图1至8的实施方案中,在壳体构件23的与相应壳体构件24轴向相对而置的端壁处设置有可移动的壳体构件,并且在该处构成了输送腔的端壁或相应输送腔的端壁的一部分,并且如借助可动式壳体构件24所说明那样是可移动的。
如果伺服泵20、40或50在输送量上可调节,例如可取消相对第一实施例所说明的限压器35(图4)。然而原则上,这样的限压器35同样可设置输送量可调节的伺服泵20、40或60的情形中。
附图标记列表
1壳体
2径向输送轮
3驱动轮
4驱动轴
4a-e轴段
5流入区域
6流出区域
7控制阀
8接口
9轴承套
10调节构件、环状滑阀
11壳体支撑
12导向件、导向套
13支撑构件、盖板
14扭转止动器
15活塞、密封件
16导向接片
17复位弹簧
18弹簧座、弹簧导向件
19密封件
20伺服泵
21伺服泵轮、内齿轮
22伺服泵轮、外齿轮
23伺服泵壳体、壳体构件
23a端面
23b内表面
24壳体构件、壳体盖
24a端面
24b外表面
25入口
26过滤器
27出口
28保压装置
29导向件
30连接通道
31压力通道
32卸载通道
33连接通道
34-
35限压器
36过滤器
37清洁装置
38接口、入口
39出口
40伺服泵
41伺服泵轮、单元轮
42伺服泵轮、单元轮
43输送室
44-
45流体腔
46侧通道
47侧通道
48侧通道
49侧通道
50伺服泵
51伺服泵轮、单元轮
52输送腔
53输送室
54-
55入口
56侧通道
57侧通道
58出口
59-
60压紧机构
61支撑构件
62导向件
K倾斜轴线
R转动轴线
S间隙

Claims (15)

1.具有可调节的输送量的旋转泵,包括:
具有第一壳体构件(23)和第二壳体构件(24)的壳体,
输送腔(52),其具有由所述第一壳体构件(23)构成的第一腔壁、由所述第二壳体构件(24)构成的第二腔壁、用于低压区域中的流体的入口(55)以及用于高压区域中的流体的出口(58),
能够在所述输送腔(52)中围绕转动轴线(R)转动的泵轮(51),和
用于产生压紧力的压紧机构(60),
其中,所述第二壳体构件(24)能够相对于所述第一壳体构件(23)从第一位置中克服所述压紧力而移动到第二位置中,并且在所述第二位置中在所述第一腔壁与所述第二腔壁之间形成间隙(S),以及
流体在绕开所述入口(55)和所述出口(58)的情形下通过所述间隙(S)从所述输送腔(52)中泄漏,或者在所述输送腔(52)内的间隙中形成降低所述旋转泵的输送功率的流体循环。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旋转泵,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腔壁是所述输送腔(52)的端壁或端壁区域。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旋转泵,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壳体构件(24)是壳体盖,其在端面处封闭了所述输送腔(52)。
4.根据权利要求1到3中任一项所述的旋转泵,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腔壁限定了所述低压区域,并且所述入口(55)优选地在所述第二腔壁中通到所述输送腔(52)中。
5.根据权利要求1到4中任一项所述的旋转泵,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壳体构件(24)能够相对于所述第一壳体构件(23)倾斜或摆动到开启位置,并且所述第二壳体构件(24)的倾斜轴线或摆动轴线(K)优选地横向于所述转动轴线(R)延伸。
6.根据权利要求1到5中任一项所述的旋转泵,其特征在于,所述压紧机构(60)在轴向上对着所述第一壳体构件(23)挤压所述第二壳体构件(24)。
7.根据权利要求1到6中任一项所述的旋转泵,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壳体构件(23)在轴向上面对所述第二壳体构件(24)的侧面处具有端面(23a),以及朝向转动轴线(R)指向的与所述端面(23a)构成内角的内表面(23b)或者远离所述转动轴线(R)指向的与所述端面(23a)构成外角的外表面,并且所述第二壳体构件(24)在所述端面(23a)处或者贴靠着所述内表面(23b)或外表面围绕着在压力接触中构成的倾斜轴线(K)而能够被翻转到所述第二位置中。
8.根据权利要求1到7中任一项所述的旋转泵,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壳体构件(24)相对于所述第一壳体构件(23)围绕所述转动轴线(R)不可扭转地被引导,优选地借助于与所述第一壳体构件(23)形成形状配合、摩擦配合或材料配合的轴向导向件(62)或者形成在所述第一壳体构件(23)处的轴向导向件(62)。
9.根据权利要求5和8所述的旋转泵,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壳体构件(24)的倾斜轴线或摆动轴线(K)在所述导向件(62)的附近或通过所述导向件(62)优选地横向于所述导向件(62)的引导方向而延伸。
10.根据权利要求1到9中任一项所述的旋转泵,其特征在于,所述旋转泵包括一个或多个侧通道级,优选地是侧通道泵(50)。
11.根据权利要求1到10中任一项所述的旋转泵,其特征在于,所述压紧机构(60)包括机械弹簧,例如轴环弹簧、螺旋弹簧、膜片弹簧或钢板弹簧,优选地由所述弹簧构成且所述弹簧优选地通过压力被夹紧。
12.用于向总成、优选为内燃机总成提供工作流体的泵装置,其中,所述装置具有用于将所述工作流体输送至所述总成或使所述工作流体从所述总成中离开的工作泵,以及根据权利要求1到11中任一项所述的旋转泵,
其中,所述工作泵包括
工作泵壳体(1),
优选地通过所述内燃机且优选地在相对于所述内燃机的固定转速关系下用于旋转驱动所述工作泵的驱动轴(4),
能够由所述驱动轴(4)旋转驱动的、优选地与所述驱动轴(4)抗扭式相连以用于输送所述工作流体的工作泵轮(2),
能够借助于控制流体而相对于所述工作泵壳体(1)调节到不同的位置中的调节构件(10),用于调节在给定转速下影响所述工作泵的输送量的工作泵配置,和
控制阀(7),用于调整确定所述调节构件(10)的位置的压力或者由所述工作流体构成的控制流体的容积流,
其中,设置有用于将所述控制流体输送至所述控制阀(7)的所述旋转泵(50),其优选地至少部分地布置在所述工作泵壳体(1)中。
13.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泵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旋转泵(50)的泵轮(51)能够由所述驱动轴(4)旋转驱动,优选地与所述驱动轴(4)抗扭式相连。
14.根据权利要求12或13所述的泵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工作泵轮(2)是用于将所述工作流体从径向内部的流入区域(5)输送到径向外部的流出区域(6)的径向输送轮,并且能够借助于所述调节构件(10)来调节的泵配置是可调节的流体几何形状,例如在工作流体的包括所述流入区域(5)、工作泵轮(2)和流出区域(6)的流动路径的流动特性或流动横截面。
15.根据权利要求12到14中任一项所述的泵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装置是用于内燃机的冷却剂泵。
CN201310353811.5A 2012-08-14 2013-08-14 具有可调式输送量的尤其用于调节冷却剂泵的旋转泵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3591020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DE1020122145036 2012-08-14
DE102012214503.6A DE102012214503B4 (de) 2012-08-14 2012-08-14 Rotationspumpe mit verstellbarem Fördervolumen, insbesondere zum Verstellen einer Kühlmittelpumpe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3591020A true CN103591020A (zh) 2014-02-19
CN103591020B CN103591020B (zh) 2017-04-12

Family

ID=4898560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310353811.5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3591020B (zh) 2012-08-14 2013-08-14 具有可调式输送量的尤其用于调节冷却剂泵的旋转泵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Link
US (1) US9416786B2 (zh)
EP (1) EP2698541A3 (zh)
CN (1) CN103591020B (zh)
DE (1) DE102012214503B4 (zh)

Cited B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4879299A (zh) * 2014-02-27 2015-09-02 施瓦本冶金工程汽车有限公司 具有塑料复合材料结构的旋转泵
CN107542570A (zh) * 2016-06-27 2018-01-05 舍弗勒技术股份两合公司 热管理模块
CN111183286A (zh) * 2017-07-19 2020-05-19 查莱斯奥斯藤泵有限公司 旋转隔膜正排量泵
CN112312989A (zh) * 2018-04-25 2021-02-02 可克斯塔特国际股份有限公司 泵组件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DE102011113040B3 (de) * 2011-09-09 2012-04-26 Geräte- und Pumpenbau GmbH Dr. Eugen Schmidt "Regelbare Kühlmittelpumpe"
DE102014114964B4 (de) * 2014-10-15 2016-05-25 Pierburg Gmbh Regelbare, mechanisch angetriebene Kühlmittelpumpe für eine Verbrennungskraftmaschine
CN105179382B (zh) * 2015-09-17 2017-05-10 北京精密机电控制设备研究所 一种集成式液压伺服机构用浮动通油管支撑结构
DE102015119095B4 (de) 2015-11-06 2019-03-21 Pierburg Gmbh Kühlmittelpumpe für eine Verbrennungskraftmaschine
DE102015119097B4 (de) 2015-11-06 2019-03-21 Pierburg Gmbh Kühlmittelpumpe für eine Verbrennungskraftmaschine
DE102018107776B4 (de) 2018-04-03 2020-01-23 Nidec Gpm Gmbh Hybridangetriebene Doppelpumpe
AT522124B1 (de) * 2019-02-08 2021-09-15 Tcg Unitech Systemtechnik Gmbh Radialpumpe
CN114837792A (zh) 2021-03-10 2022-08-02 美普盛(上海)汽车零部件有限公司 一种带膨胀补偿密封件的电动冷却液泵
EP4067665A1 (en) * 2021-03-31 2022-10-05 Airtex Products, S.A.U. Variable coolant pumps
CN113464446B (zh) * 2021-07-23 2022-11-01 芜湖长江泵业有限公司 一种船用流量可调节式高压卧式单级旋涡泵
CN115507039B (zh) * 2022-10-12 2023-07-25 东莞市华汇精密机械有限公司 一种悬浊液输送泵

Citation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DE2754866A1 (de) * 1977-12-09 1979-06-13 Hanning & Kahl Gmbh & Co Seitenkanalpumpe
DE4444704A1 (de) * 1994-12-15 1996-06-20 Vdo Schindling Motorisch angetriebene Pumpe
JP2001214878A (ja) * 2000-02-03 2001-08-10 Nippon Soken Inc 渦流式ポンプ
GB2417049A (en) * 2004-08-10 2006-02-15 Gilbert Gilkes & Gordon Ltd Self-priming pump
EP2169233A2 (de) * 2008-09-27 2010-03-31 MAN Nutzfahrzeuge Aktiengesellschaft Kühlsystem für Fahrzeuge mit flüssigkeitsgekühlter Brennkraftmaschine
CN101975174A (zh) * 2010-10-22 2011-02-16 奇瑞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可变排量水泵
CN102046982A (zh) * 2008-05-30 2011-05-04 欧根·施密特博士仪器和泵制造有限责任公司 可调节的冷却剂泵
DE102011012826B3 (de) * 2011-03-02 2012-01-12 Geräte- und Pumpenbau GmbH Dr. Eugen Schmidt Regelbare Kühlmittelpumpe

Family Cites Familie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956512A (en) * 1957-05-02 1960-10-18 Robert W Brundage Hydraulic pump or motor
US3034447A (en) * 1959-05-19 1962-05-15 Robert W Brundage Hydraulic pump or motor
DE10033950C2 (de) * 2000-07-13 2003-02-27 Schwaebische Huettenwerke Gmbh Pumpe mit Magnetkupplung
DE10222131C5 (de) * 2002-05-17 2011-08-11 Schwäbische Hüttenwerke Automotive GmbH & Co. KG, 73433 Verdrängerpumpe mit Fördervolumenverstellung
DE102010009839A1 (de) * 2010-03-02 2011-09-08 Schwäbische Hüttenwerke Automotive GmbH Regelbare Pumpe mit dreistufigem Stator
DE102011004172B3 (de) * 2011-02-15 2012-03-01 Schwäbische Hüttenwerke Automotive GmbH Kühlmittelpumpe mit verstellbarem Fördervolumen

Patent Citation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DE2754866A1 (de) * 1977-12-09 1979-06-13 Hanning & Kahl Gmbh & Co Seitenkanalpumpe
DE4444704A1 (de) * 1994-12-15 1996-06-20 Vdo Schindling Motorisch angetriebene Pumpe
JP2001214878A (ja) * 2000-02-03 2001-08-10 Nippon Soken Inc 渦流式ポンプ
GB2417049A (en) * 2004-08-10 2006-02-15 Gilbert Gilkes & Gordon Ltd Self-priming pump
CN102046982A (zh) * 2008-05-30 2011-05-04 欧根·施密特博士仪器和泵制造有限责任公司 可调节的冷却剂泵
EP2169233A2 (de) * 2008-09-27 2010-03-31 MAN Nutzfahrzeuge Aktiengesellschaft Kühlsystem für Fahrzeuge mit flüssigkeitsgekühlter Brennkraftmaschine
CN101975174A (zh) * 2010-10-22 2011-02-16 奇瑞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可变排量水泵
DE102011012826B3 (de) * 2011-03-02 2012-01-12 Geräte- und Pumpenbau GmbH Dr. Eugen Schmidt Regelbare Kühlmittelpumpe

Cited By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4879299A (zh) * 2014-02-27 2015-09-02 施瓦本冶金工程汽车有限公司 具有塑料复合材料结构的旋转泵
US9920756B2 (en) 2014-02-27 2018-03-20 Schwäbische Hüttenwerke Automotive GmbH Rotary pump with a plastic composite structure
CN107542570A (zh) * 2016-06-27 2018-01-05 舍弗勒技术股份两合公司 热管理模块
CN107542570B (zh) * 2016-06-27 2021-09-10 舍弗勒技术股份两合公司 热管理模块
CN111183286A (zh) * 2017-07-19 2020-05-19 查莱斯奥斯藤泵有限公司 旋转隔膜正排量泵
CN111183286B (zh) * 2017-07-19 2022-05-27 查莱斯奥斯藤泵有限公司 旋转隔膜正排量泵
CN112312989A (zh) * 2018-04-25 2021-02-02 可克斯塔特国际股份有限公司 泵组件
CN112312989B (zh) * 2018-04-25 2022-09-06 可克斯塔特国际股份有限公司 泵组件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DE102012214503B4 (de) 2017-10-12
US9416786B2 (en) 2016-08-16
EP2698541A3 (de) 2015-09-30
DE102012214503A1 (de) 2014-02-20
US20140050562A1 (en) 2014-02-20
EP2698541A2 (de) 2014-02-19
CN103591020B (zh) 2017-04-12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3591020A (zh) 具有可调式输送量的尤其用于调节冷却剂泵的旋转泵
CN103104484B (zh) 具有改良的密封的旋转泵
JP5395221B2 (ja) 複制御チャンバ付き可変容量形ベーンポンプ
CN102635556B (zh) 具有可调节输出容积的冷却剂泵
JP6147655B2 (ja) ターボチャージャの潤滑油供給機構
CN106246538B (zh) 具有调节装置的泵和用于调节泵的输送体积的调节阀
CA2902472C (en) Vane pump with multiple control chambers
US9534597B2 (en) Vane pump with multiple control chambers
JP6679718B2 (ja) 内燃機関用冷却媒体ポンプ
CN103180612B (zh) 用于内燃机的油泵的润滑剂阀
CN105874208A (zh) 能够调节的冷却剂泵
US8834140B2 (en) Leakage loss flow control and associated media flow delivery assembly
US20150098804A1 (en) External actuator for an impeller shroud of a variable water pump
US8690557B2 (en) Variable displacement vane pump
JP6664465B2 (ja) 可変容量形ポンプ
CN105650234A (zh) 液压无级变速装置及其叶片泵、叶片马达
US8322323B2 (en) Fluid system for oscillating-piston engines
JP2000170683A (ja) 渦流式ポンプ
JP4573561B2 (ja) 容積型回転ポンプ
JP2020526703A (ja) 可変容量潤滑油ベーンポンプ
CN116025561A (zh) 柱塞泵的润滑结构和柱塞泵
JPH05332246A (ja) 油圧システム
JP2017172505A (ja) スクロール圧縮機
JPH01134062A (ja) 分配型燃料噴射ポンプ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70412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