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3582009A - 数据传输方法及宿主基站及数据网络系统 - Google Patents

数据传输方法及宿主基站及数据网络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3582009A
CN103582009A CN201210250306.3A CN201210250306A CN103582009A CN 103582009 A CN103582009 A CN 103582009A CN 201210250306 A CN201210250306 A CN 201210250306A CN 103582009 A CN103582009 A CN 103582009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data
base station
transmission mode
message
data messag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210250306.3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3582009B (zh
Inventor
衡鹏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filed Critical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210250306.3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3582009B/zh
Publication of CN103582009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3582009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3582009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3582009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Mobile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通信领域,公开了一种数据传输方法及宿主基站及数据网络系统。数据传输方法包括:宿主基站接收数据报文;宿主基站确定所述数据报文的传输模式,宿主基站根据数据报文的目的地址,转发数据报文;如果传输模式为非透明传输,宿主基站获取数据报文的用户业务信息,根据用户业务信息确定数据报文传输对应的服务质量策略,宿主基站根据数据报文的目的地址,按照服务质量策略,传输数据报文。应用该技术方案可以兼容支持数据报文的透明传输以及非透明传输,提高宿主基站的业务兼容处理能力。

Description

数据传输方法及宿主基站及数据网络系统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通信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数据传输方法及宿主基站及数据网络系统。
背景技术
第三代合作伙伴计划(The 3rd Generation Partnership Project,简称3GPP)是领先的3G技术规范机构。
3GPP协议对通信系统中的固定中继(Relay)的相关场景以及协议进行了规范。在3GPP网络中,中继节点(Relay Node,简称RN)为设置在用户和基站(通过中继节点与用户连接的基站又称为宿主基站)之间的中继设备,RN与宿主基站通过无线接口连接。
利用RN,宿主基站与用户之间不进行直接通信,而是通过RN,由RN对通信信号放大或再生处理进行转发而实现用户与宿主基站之间的通信交互。有上述的RN在通信网络的应用可知,从用户的应用端而言,RN实际成为了基站的延伸。RN既可以在基站覆盖的边缘增强覆盖质量,在应用中可以通过在基站覆盖边缘部署设置RN而扩展基站的覆盖范围,提高通信网络的覆盖范围以及质量,故在现有的通信网络中,RN的应用对于网络的覆盖范围以及网络质量具有重要的作用,其已经称为现有的移动通信网路中不可或缺的一关键设备。
随着科技的进步,移动通信的应用已经成为了人们日常生活的一部分,譬如:人们在往返于家和办公室的途中,对移动状态下的即时E-mail联络、Web访问甚至在线的视频、音频下载与观看的需求与日俱增。
目前的移动通信技术在应对用户处于低速移动的应用场景已经比较成熟。但是随着高速交通设备(比如但不限于高速铁路)的应用等,为处于高速移动场景下的用户提供良好的移动通信已经成为全球通信业界的一大挑战。
为了解决用户处于高速移动的特殊场景(如高速运动、线状部署等)的数据通信,现有技术中可以应用移动RN,将该移动RN设置在随用户移动的高速交通设备上,RN可相对宿主基站处于发生位置的相对运动)而为客户提供通信服务,这样随高速交通设备运动的用户与本交通设备上的RN的位置相对移动较小,故可以使用户可以利用移动RN提供给用户侧的网络覆盖以及增强服务,而为用户实现移动通信提供保障。
在现有技术中,移动RN在网络中对数据报文传输流程往往设定如下:移动RN接收到用户或者其他RN传输到本移动RN的数据报文后,根据本移动RN的传输配置,将数据报文映射到数据无线承载通道(Data Radio Bearer,简称DRB)上,数据通过该DRB被传输到对端的基站,基站根据该数据报文中的目的地址直接将该数据报文直接转发到下一RN或者用户。
在进行本发明的研究过程中发现,上述现有技术至少存在以下的缺陷:
现有技术中任一基站对数据报文仅仅支持透明传输,基站在传输的过程中无法感知具体传输业务,无法根据用户业务信息,而对服务质量(Quality ofService,简称Qos)进行控制。
发明内容
本发明实施例第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数据传输方法,应用该技术方案可以兼容支持数据报文的透明传输以及非透明传输,提高宿主基站的业务兼容处理能力。
本发明实施例第二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宿主基站,该宿主基站可以兼容支持数据报文的透明传输以及非透明传输,具有更强的业务兼容处理能力。
本发明实施例第三目的在于提供另一种宿主基站,该宿主基站可以兼容支持数据报文的透明传输以及非透明传输,具有更强的业务兼容处理能力以及通信稳定性。
本发明实施例第四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数据网路系统,该数据网络系统的宿主基站可以兼容支持数据报文的透明传输以及非透明传输,具有更强的业务兼容处理能力。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数据传输方法,包括:宿主基站接收数据报文;
宿主基站确定所述数据报文的传输模式,所述传输模式为:透明传输或非透明传输;
如果所述传输模式为透明传输,所述宿主基站根据所述数据报文的目的地址,转发所述数据报文;
如果所述传输模式为非透明传输,所述宿主基站获取所述数据报文的用户业务信息,根据所述用户业务信息确定所述数据报文传输对应的服务质量策略,所述宿主基站根据所述数据报文的目的地址,按照所述服务质量策略,传输所述数据报文。
可选地,所述宿主基站确定所述数据报文的传输模式,具体是:
所述宿主基站读取所述数据报文头部的码点标识的取值,将所述取值预定对应的传输模式,确定为所述数据报文的传输模式;或者,
所述宿主基站根据所述数据报文传输到所述宿主基站通过的数据无线承载通道,确定所述数据报文的传输模式;或者,
所述宿主基站根据所述数据报文的发送端中继节点地址,确定所述数据报文的传输模式;或者,
所述宿主基站根据所述数据报文的目的中继节点地址,确定所述数据报文的传输模式。
可选地,所述宿主基站根据所述数据报文传输到所述宿主基站通过的数据无线承载通道,确定所述数据报文的传输模式,具体是,
所述宿主基站获取所述数据报文传输到所述宿主基站通过的数据无线承载通道的通道标识,所述通道标识为:唯一标识所述数据无线承载通道的标识;
所述宿主基站将所述通道标识唯一标识的所述数据无线承载通道预定对应的传输模式,确定为所述数据报文的传输模式。
可选地,所述宿主基站根据所述数据报文的发送端中继节点地址,确定所述数据报文的传输模式,具体是:
所述宿主基站根据发送端中继节点地址,查询预存的关系映射表,所述关系映射表为各所述中继节点地址、以及各所述中继节点地址唯一标识的各所述中继节点对应的所述传输模式的映射关系表,
所述宿主基站将所述发送端中继节点地址唯一标识的所述中继节点对应的所述传输模式,确定为所述数据报文的传输模式;或者,
所述宿主基站根据所述数据报文的目的中继节点地址,确定所述数据报文的传输模式,具体是:
所述宿主基站根据所述目的中继节点地址,查询所述关系映射表,
所述宿主基站将所述目的中继节点地址唯一标识的所述中继节点对应的所述传输模式,确定为所述数据报文的传输模式。
可选地,所述关系映射表具体按照以下预储在所述宿主基站中:
所述宿主基站向与所述宿主基站分别连接的各中继节点分别发送模式请求消息或者包含有所述模式请求消息的无线资源控制重配置命令;
所述宿主基站接收各所述中继节点根据所述模式请求消息向所述宿主基站反馈响应消息,在各所述响应消息中分别包含有各所述中继节点对应的所述数据传输模式;
所述宿主基站根据各所述响应消息,获取各所述中继节点的地址、以及各所述中继节点对应的所述数据传输模式,
所述宿主基站根据各所述中继节点地址、以及各所述中继节点对应的所述传输模式建立所述关系映射表,或者将各所述中继节点地址、以及各所述中继节点对应的所述传输模式存储至所述关系映射表。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宿主基站,包括:
数据网络网关,与外部数据网络连接,用于本所述宿主基站与所述外部数据网络通信;
中继数据网关,与外部至少一个所述中继节点以及所述数据网络网关分别连接,用于本所述宿主基站与各所述中继节点之间的数据报文通信;
传输模式确定单元,与所述中继数据网关数据、数据网络网关分别连接,用于确定所述中继数据网关数据、以及数据网络网关收到的所述数据报文的传输模式,
所述解析单元,与所述中继数据网关、数据网络网关以及控制单元分别连接,用于在控制单元的控制下解析所述中继数据网关数据、数据网络网关收到所述数据报文;
控制单元,与所述传输模式确定单元、数据网络网关以及所述中继数据网关分别连接,用于根据所述传输模式确定单元确定的所述数据报文的传输模式,控制所述数据网络网关以及中继数据网关的数据报文传输,具体是:
如果所述传输模式为透明传输,所述控制单元用于控制所述数据网络网关或者所述中继数据网关直接根据所述数据报文的目的地址,转发所述数据报文;
如果所述传输模式为非透明传输,所述控制单元用于控制解析单元解析数据报文获取的数据报文的用户业务信息,所述控制单元还用于根据用户业务信息确定所述数据报文传输对应的服务质量策略,并且所述控制单元用于控制所述数据网络网关或者所述中继数据网关直接根据所述数据报文的目的地址,按照所述服务质量策略,传输所述数据报文。
可选地,还包括:
存储单元,预存有关系映射表,所述关系映射表为各所述中继节点地址、以及各所述中继节点地址唯一标识的所述中继节点对应的所述传输模式的映射关系表,
所述传输模式确定单元还与所述存储单元连接,所述传输模式确定单元具体用于根据数据报文的目的中继节点地址或者发送端中继节点地址,查询所述关系映射表,将所述中继节点对应的传输模式确定为所述数据报文的传输模式。
可选地,所述传输模式确定单元具体用于根据所述解析单元解析获取所述数据报文获取包含在所述数据报文头部的码点标识的取值,将所述取值预定对应的传输模式,确定为所述数据报文的传输模式。
可选地,所述传输模式确定单元具体用于将所述数据报文传输到所述宿主基站通过的数据无线承载通道预定对应的传输模式,确定为所述数据报文的传输模式。
可选地,所述宿主基站包含的、连接在各所述中继节点与所述宿主基站之间的中继服务网关,用于所述宿主基站与各所述中继节点的信令通信,具体包括:
所述中继服务网关用于向各所述中继节点发送模式请求消息或者包含所述模式请求消息的无线资源控制重配置命令,以及接收各所述中继节点根据所述模式请求消息反馈的响应消息,在各所述响应消息中分别包含有各所述中继节点对应的所述数据传输模式;
所述宿主基站还包括存储控制单元,
所述存储控制单元与所述中继服务网关、所述存储单元分别连接,所述存储控制单元用于根据所述中继服务网关收到的各所述响应消息,将各所述中继节点地址、以及各所述中继节点地址唯一标识的各所述中继节点对应的所述传输模式存储至所述存储单元的所述关系映射表。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宿主基站,包括:
一个所述中继数据网关以及至少一个基站本体,
所述中继数据网关,与外部至少一个中继节点以及各所述基站本体分别连接,用于本所述宿主基站与各所述中继节点之间的数据报文通信;
各所述基站本体分别包括:
数据网络网关,与外部数据网络连接,用于本所述基站本体与所述外部数据网络通信;
传输模式确定单元,与数据网络网关连接,用于确定所述中继数据网关数据、以及数据网络网关收到的所述数据报文的传输模式,
解析单元,与所述数据网络网关以及控制单元分别连接,用于在控制单元的控制下解析所述中继数据网关数据、数据网络网关收到所述数据报文;
控制单元,与所述传输模式确定单元、数据网络网关分别连接,用于控制所述数据网络网关以及中继数据网关的数据报文传输,具体是:
如果所述传输模式为透明传输,控制单元用于控制所述数据网络网关或者中继数据网关直接根据所述数据报文的目的地址,转发所述数据报文;
如果所述传输模式为非透明传输,所述控制单元用于控制解析单元解析数据报文获取的数据报文的用户业务信息,所述控制单元还用于根据用户业务信息确定所述数据报文传输对应的服务质量策略,并且所述控制单元用于控制所述数据网络网关或者所述中继数据网关直接根据所述数据报文的目的地址,按照所述服务质量策略,传输所述数据报文。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数据网络系统,包括:宿主基站、以及至少一个中继节点,
各所述中继节点分别设置在所述宿主基站与用户之间,用于外部用户与所述宿主基站之间的数据报文以及信令通信;
所述宿主基站设置在外部数据网络与各所述中继节点之间,所述宿主基站用于在收到数据报文后确定所述数据报文的传输模式,根据所述传输模式将所述数据报文发送至所述数据报文的目的地址,具体是:
如果所述传输模式为透明传输,所述宿主基站用于根据所述数据报文的目的地址,转发所述数据报文,
如果所述传输模式为非透明传输,所述宿主基站用于获取所述数据报文的用户业务信息,根据所述用户业务信息确定所述数据报文传输对应的服务质量策略,根据所述数据报文的目的地址,按照所述服务质量策略,传输所述数据报文。
可选地,所述中继节点具体包括:
用户接口,与用户端连接,用于所述中继节点与所述用户之间的数据报文通信;
基站接口,与宿主基站连接,用于所述中继节点与所述宿主基站之间的信令通信以及数据报文通信;
解析单元,与所述用户接口、基站接口分别连接,用于解析所述用户接口以及基站接口收到的所述数据报文;
传输模式存储单元,存储有所述中继节点当前对应的传输模式信息,所述传输模式为透明传输、或者非透明传输;
传输模式设定单元,与所述传输模式存储单元连接,用于根据运行管理和维护系统下发到所述中继节点的传输模式配置命令,将所述传输模式存储单元中的传输模式设定为:包含在所述传输模式配置命令中所述中继节点应对应的传输模式信息。
可选地,所述中继节点还包括:
配置请求发送单元,与所述管理和维护系统连接,用于向所述管理和维护系统发送配置请求,以便所述管理和维护系统根据所述配置请求反馈所述传输模式配置命令。
由上可见,应用本实施例技术方案,由于在本发明实施例技术方案中,宿主基站在进行收到数据报文后,对该数据报文进行继续传输前,宿主基站还进一步确定当前数据报文的传输模式,如果当前数据报文的传输模式为透明传输时,宿主基站直接根据数据报文的目的地址转发该数据报文,而无需获取该数据报文深层次的用户层面的用户业务信息,使得宿主基站的具有较高的效率,以及确保宿主基站的数据处理效率;只有当前数据报文的传输模式为非透明传输时,宿主基站才进一步获取该数据报文深层次的用户层面的用户业务信息,并且根据当前数据报文的用户业务信息,对数据报文的传输执行Qos控制,为该高质量要求的数据业务提供高质量的数据传输支持。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1提供的宿主基站接收数据报文后对数据报文的传输处理流程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1提供的宿主基站与各中继节点进行信令交互获取存储关系映射表的流程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1提供的宿主基站与各中继节点进行信令交互获取存储关系映射表的流程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实施例2提供的宿主基站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实施例3提供的宿主基站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发明实施例4提供的宿主基站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发明实施例5提供的宿主基站结构示意图;
图8为本发明实施例6提供的宿主基站结构示意图;
图9为本发明实施例7提供的数据网络系统的应用连接结构示意图;
图10为本发明实施例8提供的数据网络系统的应用连接结构示意图;
图11为本发明实施例9提供的数据网络系统的应用连接结构示意图;
图12为本发明实施例10提供的数据网络系统的应用连接结构示意图;
图13为本发明实施例11提供的数据网络系统的应用连接结构示意图;
图14为本发明实施例12提供的数据网络系统的应用连接结构示意图;
图15为本发明实施例13提供的数据网络系统的应用连接结构示意图;
图16为本发明实施例14提供的数据网络系统的应用连接结构示意图;
图17为本发明实施例15提供的数据网络系统的应用连接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实施例1:
参见图1所示,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宿主基站接收数据报文后对数据报文的传输处理流程,该处理流程既适用于用户处于高速移动场景也适用于用户处于非高速移动场景,
本实施例中,宿主基站对数据报文的传输主要包括以下流程:
步骤101:宿主基站接收数据报文。
数据业务的网络传输主要如下:用户发出的数据报文发送到本发送用户所连接的RN,该RN在收到用户的数据报文后,将该数据报文转发至本RN所属的宿主基站,宿主基站通过外部数据网络将该数据业务发送至对端的宿主基站,由对端的宿主基站将该数据业务通过接收用户侧的RN将该数据报文发送到接收用户。
对于本实施例宿主基站而言,如果该数据报文为上行数据业务时,该宿主基站收到的数据报文来自于与用户连接的RN,宿主基站对该数据报文的传输为将该数据报文通过外部数据网络发送到对端用户;
如果该数据报文为下行数据业务时,该宿主基站收到的数据报文来自于外部数据网络,宿主基站对该数据报文的传输为将该数据报文发送到本宿主基站下的中继节点,以便该中继节点将该数据报文传输至本中继节点的用户端。
步骤102:宿主基站确定该数据报文的传输模式。
宿主基站在收到数据报文后,宿主基站确定当前数据报文的传输模式。
在移动通信中,根据当前传输设备是否知晓当前数据报文的用户业务信息,而将传输模式分为透明传输、非透明传输。
其中,透明传输是指,在传输过程中,当前传输设备不管当前该数据报文的用户层面用户业务信息(简称用户业务信息)以及数据传输的过程,当前传输设备以及传输网络只负责将需要传送的业务传送到目的节点即可,即对于该数据报文的传输而言,当前的传输设备以及传输网络仅起通道的作用。在透明传输中,当前传输设备无需获知被传输的数据报文的用户业务信息。
其中,非透明传输为与透明传输相对的传输模式,非透明传输具体是,在传输过程中,当前传输设备根据当前数据报文在用户层面的用户业务信息,在数据报文的传输过程中根据该数据报文的用户业务信息对数据报文的传输执行服务质量(Quality of Service,简称Qos)控制。即在非透明传输中,当前传输设备在进行数据报文的传输过程中不单纯充当转发通道,而还根据该数据报文的用户业务信息根据接收端反馈的接收质量对该数据报文的传输执行Qos控制,该Qos控制譬如但不限于包括:对数据传输执行纠错,重传等传输控制策略,以确保数据报文的传输质量满足当前数据报文的用户业务需求,为用户业务提供更好的数据传输服务质量。
本实施例中宿主基站确定当前数据报文的传输模式可以但不限于采用以下任一技术方案确定:
技术方案一:在进行通信网络规划配置时,对各RN的地址进行配置,并且在各RN所述的宿主基站内预存一关系映射表,在该关系映射表中预存本宿主基站连接的各RN地址以及各RN地址对应的传输模式,这样宿主基站在收到数据报文后,宿主基站可以根据该数据报文中包含的中继节点地址,查询该关系映射表,将该中继节点地址对应的传输模式作为该数据报文的传输模式。譬如:
如果该数据报文为下行数据报文时,宿主基站可以根据该数据报文的目的中继节点地址,查询该关系映射表,将该目的中继节点地址对应的传输模式作为该数据报文的传输模式;如果该数据报文为上行数据报文时,宿主基站可以根据该数据报文的发送端中继节点地址,查询该关系映射表,将该发送端的中继节点地址对应的传输模式作为该数据报文的传输模式。
在技术方案一中,宿主基站中预存的关系映射表中各中继节点地址以及各中继节点地址对应的传输模式的获取以及存储具体可以但不限于按照以下获取方案1或获取方案2获取以及存储:
获取方案1:参见图2所示,宿主基站通过与本宿主基站下的各中继节点的以下信令交互获取关系映射表中各中继节点地址以及各中继节点地址对应的传输模式的,信令交互流程主要如下:
步骤201:宿主基站向本宿主基站下的各中继节点发送模式请求消息。
宿主基站通过本宿主基站与各中继节点之间的信令通信接口发送上述的模式请求消息,记为:MODE REQ。
步骤202:各中继节点分别根据本中继节点接收的模式请求消息分别向宿主基站反馈响应消息。
各中继节点通过本中继节点与宿主基站之间的信令通信接口反馈上述的响应消息,记为模式响应消息:MODE RSP。
其中,各中继节点在本中继节点向宿主基站分别反馈响应消息时,分别在响应消息中封装包含了本中继节点对应的数据传输模式。
步骤203:宿主基站根据各响应消息分别获取各中继节点地址以及各中继节点对应的数据传输模式。
宿主基站通过本宿主基站与各中继节点之间的信令通信接口接收响应消息MODE RSP,并且宿主基站根据各响应消息分别获取各中继节点地址以及各中继节点对应的数据传输模式。
步骤204:宿主基站在本地存储各中继节点地址以及各中继节点对应的数据传输模式,得到上述的关系映射表。
其中上述步骤201-204中宿主基站与各中继节点之间的信令通信可以但不限于通过宿主基站、各中继节点之间连接的X2接口实现。
获取方案2:参见图3所示,宿主基站通过与本宿主基站下的各中继节点的以下信令交互获取关系映射表中各中继节点地址以及各中继节点地址对应的传输模式的,信令交互流程主要包括:
步骤301:宿主基站向各中继节点分别发送无线资源控制重配置命令。
宿主基站通过本宿主基站与各中继节点之间的信令通信接口发送无线资源控制重配置命令(RRC Conn Rcconf),在无线资源控制重配置命令中包含模式请求消息。
步骤302:各中继节点分别根据本端收到的无线资源控制重配置命令,返回响应消息。
各中继节点通过本中继节点与宿主基站之间的信令通信接口反馈上述的响应消息,无线资源控制重配置响应消息:RRC Conn Reconf Complete。
在返回的响应消息中分别封装包含本中继节点地址以及本中继节点地址对应的数据传输模式。
步骤303:宿主基站根据各响应消息分别获取各中继节点地址以及各中继节点地址对应的数据传输模式。
步骤304:宿主基站在本地存储各中继节点地址以及各中继节点地址对应的数据传输模式,得到该关系映射表。
在本实施例中,宿主基站既可以按照上述获取方案1或2获取存储上述的关系映射表,但是并不仅限于此。
技术方案二:在本实施例中,在数据报文头部设置一码点标识,该码点标识的取值唯一标识该数据报文的传输模式是透明传输还是非透明传输,譬如预先网络协议规定,数据报文头部的码点标识为00010时,该数据报文的传输模式是透明传输,该码点标识为00001时,该数据报文的传输模式是非透明传输。这样无论该数据报文为下行数据报文还是上行数据报文,宿主基站在收到数据报文后,宿主基站可以根据该数据报文头部的码点标识的取值,确定该数据报文的传输模式。
技术方案三:如果该数据报文为上行数据报文时,该宿主基站还可以通过该数据报文传输到本宿主基站通过的数据无线承载通道确定该据报文的传输模式。具体如下:宿主基站收到数据报文后,确定该数据报文到达通过的的数据无线承载通道的通道标识,该通道标识为:唯一标识所述数据无线承载通道的标识,在实施时可以选取数据无线承载号作为该通道标识,宿主基站将通道标识唯一标识的数据无线承载通道预定对应的传输模式,确定为当前数据报文的传输模式。
需要说明的是,宿主基站可以按照上述技术方案一、二或三的任一确定本宿主基站收到的数据报文的传输模式,但并不限于此。譬如宿主基站还可以根据、在本宿主基站预设的其他规则确定数据报文的传输模式。
步骤103:如果传输模式为透明传输,则执行步骤104;否则执行105。
如果宿主基站在步骤102中确定当前待传输的数据报文的传输模式为透明传输,则执行步骤104;否则,执行步骤105。
步骤104:宿主基站直接按照数据报文的目的地址转发该数据报文。
如果所述传输模式为透明传输,则宿主基站根据当前数据报文的目的地址信息,直接对该数据报文进行转发,以便该数据报文被传输到数据报文的目的地址,宿主基站对该数据报文的传输无需进行任何的Qos控制。
对该宿主基站而言,如果该数据报文为上行数据报文,宿主基站具体是根据该数据报文的目的地址将该数据报文通过外部数据网络发送到对端用户端;
如果该数据报文为下行数据报文,宿主基站具体将该数据报文映射到本宿主基站与该数据报文的目的中继节点之间的数据无线承载中支持透明传输的数据无线承载通道上,宿主基站通过该数据无线承载通道将数据报文发送至该中继节点,以便该中继节点将数据报文发送到该中继节点下的用户端。
步骤105:宿主基站获取数据报文的用户业务信息。
如果所述传输模式为非透明传输,则宿主基站进一步解析该数据报文,获取该数据报文更深层次的用户层面的用户业务信息。
步骤106:宿主基站根据用户业务信息确定数据报文传输对应的服务质量控制策略。
如果所述传输模式为非透明传输,将宿主基站则进一步确定当前数据报文用户层面的用户业务信息,根据用户业务信息,确定该数据报文传输对应的Qos策略。
步骤107:宿主基站根据该数据报文的目的地址,按照Qos策略,传输该数据报。
宿主基站在按照数据报文的目的地址,传输该数据报文的过程中,还根据当前的Qos控制策略对数据传输执行Qos控制,即对该数据报文的传输执行非透明传输。
在传输模式为非透明传输,将宿主基站在该数据报文传输的过程中根据当前的Qos控制策略对数据传输执行Qos控制。譬如:
对该宿主基站而言,该数据报文为上行数据报文时,宿主基站具体将该数据报文映射到本宿主基站与该数据报文的目的中继节点之间的数据无线承载中支持非透明传输的数据无线承载通道上,宿主基站通过该数据无线承载通道将数据报文发送至该中继节点,以便该中继节点将数据报文发送到该中继节点下的用户端;并且宿主基站在向外部数据网络传输该数据报文过程中,根据当前的Qos控制策略对数据传输进行控制,以为该用户业务提供良好的数据服务。
本步骤中具体Qos控制技术方案可以但不限于参见现有技术。
由上可见,利用本实施例技术方案,由于在本发明实施例技术方案中,宿主基站在进行收到数据报文后,对该数据报文进行继续传输前,宿主基站还进一步确定当前数据报文的传输模式,如果当前数据报文的传输模式为透明传输时,宿主基站直接根据数据报文的目的地址转发该数据报文,而无需获取该数据报文深层次的用户层面的用户业务信息,使得宿主基站的具有较高的效率,以及确保宿主基站的数据处理效率;只有当前数据报文的传输模式为非透明传输时,宿主基站才进一步获取该数据报文深层次的用户层面的用户业务信息,并且根据当前数据报文的用户业务信息,对数据报文的传输执行Qos控制,为该高质量要求的数据业务提供高质量的数据传输支持。
综上,本实施例技术方案的宿主基站可以根据需要传输的数据报文执行不同的传输策略,该宿主基站既支持透明传输还支持非透明传输,在一个宿主基站上实现了透明传输以及非透明传输模式的兼容。
特别地,对于用户处于高速运动场景而言,可以将与这些高速运动用户连接的RN设置在该用户所在的高速交通设备上,这样处于高速运动场景的用户端发送的数据首先由用户端发送到随用户所在的高速交通设备运动的RN,然后通过RN发送到与这些RN网络连接的宿主基站。在进行RN规划时,可以根据各RN对应的业务类型,设定各RN对应的传输模式,以便RN在向本发明宿主基站发送数据时,在该数据中包含该数据报文的传输模式信息,该数据报文的传输模式信息可以为本RN地址或者封装在数据报文头部的码点标识,或者其他。以便宿主基站在收到数据报文后可以根据当前数据报文的传输模式执行不同的数据传输处理流程。
并且,本实施例技术方案还适用于宿主基站连接有移动RN以及固定RN的场景。
实施例2:
参见图4所示,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宿主基站,该宿主基站设置在外部数据网络与至少一个中继节点之间,宿主基站主要包括数据网络网关401、中继数据网关402、中继服务网关403、传输模式确定单元404、解析单元405、控制单元406。其中各部分的连接关系以及工作原理如下:
数据网络网关401(Packet Data Network Gateway,简称PGW)与外部数据网络连接,其中该外部数据网络(Packet Data Network,简称PDN)可以为如互联网、IP多媒体系统((IP Multimedia Subsystem,简称IMS)等网络或者其他的移动通信网络。本实施例中的数据网络网关401与外部数据网络的连接可以但不限于通过安全网关接口(简称SGI)连接。该数据网络网关401在本宿主基站中作为本宿主基站所在数据网络与外部网络之间的数据链路的连接点,负责本宿主基站网络与外部数据网之间的数据报文通信,譬如但不限于:两网络之间的数据路由,管理外部网络到本宿主基站所在的数据网络的接入,与外部数据网络连接之间的鉴权策略执行、计费等。
中继数据网关402为连接在数据网络网关401与本宿主基站连接的多个中继节点之间的设备,中继数据网关402的上行接口与数据网络网关401,下行接口分别与各中继节点分别连接。在该宿主基站中,中继数据网关402用于本宿主基站与本宿主基站下的各中继节点之间的数据报文传输。
中继服务网关403为连接在数据网络网关401与本宿主基站连接的多个中继节点之间的设备,中继数据网关402的上行接口与数据网络网关401,下行接口分别与各中继节点分别连接,在该宿主基站中中继服务网关403用于本宿主基站与各中继节点之间的信令通。
传输模式确定单元404与中继数据网关402、数据网络网关401分别连接,用于确定本宿主基站收到的数据报文的传输模式,本宿主基站收到的数据报文包括:中继数据网关402收到来自于本宿主基站所属数据网络内的各中继节点的数据报文、以及数据网络网关401接收来自于外部网络的数据报文。
传输模式确定单元404确定当前数据报文的传输模式的技术方案既可以参考实施例1中技术方案一、二、三的描述,也可以参见实施例3、4中描述。
作为本实施例的一种示意,在本实施例中,该传输模式确定单元404可以与解析单元405连接,传输模式确定单元404可以具体根据解析单元405解析所述数据报文获取包含在数据报文头部的码点标识的取值,将该码点标识的取值预定对应的传输模式确定为当前数据报文的传输模式。
作为本实施例的一种示意,在本实施例中,该传输模式确定单元404还可以根据所述数据报文传输到所述宿主基站通过的数据无线承载通道,确定所述数据报文的传输模式,具体详细见实施例1中的技术方案三的详细记载。
解析单元405与中继数据网关402、数据网络网关401以及控制单元406分别连接,解析单元405用于在控制单元406的控制下解析本宿主基站收到数据报文。在本实施例中解析单元405对数据报文的解析的程度由控制单元406根据传输模式确定单元404的确定结构控制。
控制单元406与传输模式确定单元404、数据网络网关401以及中继数据网关402分别连接,在本宿主基站中该控制单元406主要用于根据传输模式确定单元404所确定的数据报文的传输模式,控制本宿主基站的数据报文传输,即控制数据网络网关401、以及中继数据网关402的数据报文发送。具体是:
如果传输模式确定单元404确定当前待传输的数据报文的传输模式为透明传输,则控制单元406根据当前数据报文的路由控制数据网络网关401或中继数据网关402,使数据网络网关401或中继数据网关402将该数据报文转发至该数据报文的目的地址,即本宿主基站将该数据报文透明传输出去。
如果传输模式确定单元404确定当前待传输的数据报文的传输模式为非透明传输,则控制单元406控制解析单元405解析数据报文获取的数据报文的用户业务信息,根据该数据报文的用户业务信息确定数据报文传输对应的Qos策略,控制单元406根据当前数据报文的路由控制数据网络网关401或中继数据网关402,使数据网络网关401或中继数据网关402按照当前数据报文用户业务信息对应的Qos策略将当前数据报文发送到数据报文的目的地址,即本宿主基站对该数据报文执行非透明传输:在传输的过程中按照预定的Qos策略执行Qos控制。
其中,上述控制单元406根据当前数据报文的路由控制数据网络网关401或中继数据网关402的数据报文传输,具体是:如果当前数据报文路由为需向外部数据网络传输的数据,则该控制单元406控制数据网络网关401的数据报文传输;如果当前数据报文路由为需向本数据网络内本宿主基站下某中继节点下发的数据,则控制单元406控制中继数据网关402的数据报文传输。
由上可见,利用本实施例技术方案,由于在本发明实施例技术方案宿主基站在收到数据报文后,对该数据报文进行继续传输前,宿主基站的传输模式确定单元404还进一步确定当前数据报文的传输模式,控制单元406根据传输模式确定单元404确定的数据报文的传输模式控制本宿主基站数据网络网关401、中继数据网关402的数据报文传输,具体是:如果当前数据报文的传输模式为透明传输时,宿主基站直接根据数据报文的目的地址转发该数据报文,而无需获取该数据报文深层次的用户层面的用户业务信息,使得宿主基站的具有较高的效率,以及确保宿主基站的数据处理效率;只有当前数据报文的传输模式为非透明传输时,宿主基站才进一步获取该数据报文深层次的用户层面的用户业务信息,并且根据当前数据报文的用户业务信息,对数据报文的传输执行Qos控制,为该高质量要求的数据业务提供高质量的数据传输支持。
实施例3:
参见图5所示,本实施例提供的宿主基站与实施例2所不同之处主要在于:该宿主基站还包括:存储单元501。
在该存储单元501内预存有关系映射表,在关系映射表中存储有以下信息:各所述中继节点地址、以及各中继节点对应的传输模式的映射关系,各中继节点地址分别唯一标识的各中继节点。
传输模式确定单元504还与存储单元501连接,传输模式确定单元504具体用于根据数据报文的目的中继节点地址(或者发送端中继节点地址)查询关系映射表,将当前数据报文的中继节点地址对应的传输模式作为当前数据报文的传输模式。譬如:该数据报文为下行数据报文时,宿主基站可以根据该数据报文的目的中继节点地址,查询该关系映射表,将该目的中继节点地址对应的传输模式作为该数据报文的传输模式;该数据报文为上行数据报文时,宿主基站可以根据该数据报文的发送端中继节点地址,查询该关系映射表,将该发送端的中继节点地址对应的传输模式作为该数据报文的传输模式。
存储单元501中的关系映射表的信息获取以及存储既可以由用户预先存储在宿主基站,也可以参考图2、3以及例1、4中的技术方案获取以及存储。
由上可见,应用本实施例技术方案,宿主基站在确定该数据报文的最外层路由信息(下一节点或上一节点的地址)而通过关系映射表的查询而快速确定当前数据报文的传输模式,有利于提高宿主基站的数据处理效率。
实施例4:
参见图6所示,本实施例提供的宿主基站与实施例3所不同之处主要在于:该宿主基站的中继服务网关603执行的本宿主基站与各中继节点的信令通信包括:
中继服务网关603向各中继节点发送模式请求消息或者包含有模式请求消息无线资源控制重配置命令,以及中继服务网关603接收各中继节点根据所述模式请求消息向所述宿主基站反馈的响应消息,在各所述响应消息中分别包含各所述中继节点对应的所述数据传输模式。;
宿主基站还包括存储控制单元601,该存储控制单元601与上述的中继服务网关603以及存储单元501分别连接,存储控制单元601在中继服务网关603获取响应消息(既可以为各中继节点根据所述模式请求消息向所述宿主基站反馈的响应消息,也可以为各中继节点根据所述无线资源控制重配置命令反馈的响应消息),存储控制单元601根据各响应消息,在存储单元501的关系映射表中存储各中继节点地址、以及各中继节点分别对应的传输模式,在本宿主基站存储单元501的关系映射表中存储了本宿主基站下各中继节点的地址、以及各中继节点地址唯一标识的各中继节点对应的传输模式,即该关系映射表为各中继节点地址、以及各中继节点地址唯一标识的各中继节点对应的传输模式的映射关系表,以便控制单元对不同的数据报文进行不同的数据传输控制操作。
在本实施例中,为了确保本宿主基站存储单元501的关系映射表中存储的信息的实时性,在本实施例中可以使得中继服务网关603以每天、每周、每月或者每季度等任一合理的时间为周期,定时向各中继节点发送上述的模式请求消息或者无线资源控制重配置命令,以便及时获取宿主基站内各中继节点对应的最新传输模式,使得数据传输更为准确。
由上可见,应用本实施例技术方案,可以通过宿主基站与各中继节点之间的信令通信在本宿主基站上汇总存储各中继节点对应的传输模式,并可通过定时的信令通信确保该本宿主基站上汇总存储的各中继节点对应的传输模式与实际高度一致,使本宿主基站对数据报文的传输更为准确。
实施例5:
参见图7所示,本实施例提供的宿主基站与实施例4所不同之处主要在于对宿主基站的部署进行了优化:将该宿主基站的个别部件外置公用。
本实施例宿主基站包括一个外置公用的中继数据网关702以及至少一个基站本体701。
各基站本体701内均设置有除中继数据网关702外的其他部件。
中继数据网关702与各中继节点以及各基站本体701分别连接(具体是内的各各基站本体701内的数据网络网关702),中继数据网关702与各基站本体701的连接可以但不限于通过光纤、电缆或者其他的有线数据线连接,当然也可以通过无线信号连接,以实现数据报文传输。
各基站本体701分别包括:数据网络网关401、传输模式确定单元504、解析单元405、控制单元405。连接关系以及工作原理如下:
数据网络网关401与外部数据网络连接,用于本基站本体与外部数据网络通信,传输模式确定单元504与数据网络网关401分别连接,用于确定中继数据网关数据、以及数据网络网关401收到的数据报文的传输模式,解析单元405与数据网络网关401以及控制单元406分别连接,用于在控制单元406的控制下解析中继数据网关数据、数据网络网关401收到数据报文;控制单元406与传输模式确定单元504、数据网络网关401分别连接,用于控制数据网络网关401以及中继数据网关的数据报文传输,具体是:如果传输模式为透明传输,控制单元406用于控制数据网络网关401或者中继数据网关直接根据数据报文的目的地址,转发数据报文;如果传输模式为非透明传输,控制单元406用于控制解析单元405解析数据报文获取的数据报文的用户业务信息,控制单元406还用于根据用户业务信息确定数据报文传输对应的服务质量策略,并且控制单元406用于控制数据网络网关401或者中继数据网关直接根据数据报文的目的地址,按照服务质量策略,传输数据报文。
将本实施例技术方案应用于用户处于高速运动的应用场景时,设置在随各中继节点高速运动的交通工具上的各中继节点发生大范围的位置切换,但是由于在本宿主基站中各基站主体的中继数据网关702外置并且与多个基站主体连接,即使中继节点发生大范围的位置时,该中继节点在该宿主基站中连接的中继数据网关恒定不变,有利于避免中继节点重新定位而掉线,确保用户的数据传输的顺畅。
实施例6:
参见图8所示,本实施例提供的基站与实施例5所不同之处主要在于:本实施的宿主基站中,还可以进一步将分别与各中继节点连接的中继服务网关803也与中继数据网关702一起外置在各基站本体801外的外置共用部件800上中继服务网关803与中继数据网关702,实现多基站本体801分别共用一个中继服务网关803,这样,即使中继节点发生大范围的位置时,该中继节点在该宿主基站中连接用于支持数据传输的中继数据网关702以及用于支持信令传输的中继服务网关803未发生切换,有利于确保用户的数据以及信令通信的顺畅。
实施例7:
参见图9所示,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数据网络系统,该数据网络系统主要包括:宿主基站901以及至少一个中继节点902。
宿主基站901设置在外部数据网络904与各中继节点902之间,用于本宿主基站901所在数据网络与外部数据网络904之间的网络通信(信令以及数据层面的通信)。各中继节点902分别设置在宿主基站901与用户903之间,用于本数据网络内宿主基站901与用户903之间的网络通信(信令以及数据层面的通信)。该系统的工作原理如下:
宿主基站901用于在数据报文后确定数据报文的传输模式,根据传输模式将数据报文执行对该数据报文的传输,具体是:
如果当前数据报文的传输模式为透明传输,则宿主基站901直接根据该数据报文的目的地址将该数据报文传输出去,实行数据报文透传;如果当前数据报文的传输模式为非透明传输,则宿主基站901进一步获取数据报文更深层次的用户903业务信息,根据当前数据报文的户业务信息确定数据报文传输对应的服务质量策略,宿主基站901根据当前报文的目的地址,按照对应的Qos策略,传输该数据报文,即在传输的过程中执行Qos控制,即宿主基站901对该数据报文执行非透明传输。
实施例8:
参见图10所示,本实施例提供的宿主基站与实施例7所不同之处主要在于对本实施例提供中的中继节点1002。
本实施例中继节点1002主要包括:用户接口10021、基站接口10022、解析单元10023、传输模式存储单元10024、传输模式设定单元10025、控制单元10026。各部件之间的连接关系以及工作原理如下:
控制单元10026作为中继节点1002的主控单元与用户接口10021、基站接口10022、解析单元10023、传输模式存储单元10024、传输模式设定单元10025连接,控制各模块的工作。
用户接口10021为本中继节点1002与用户连接的通信连接接口,用于与用户进行信网络通信。更详细的工作原理可以但不限于参见现有技术。
基站接口10022为本中继节点1002与宿主基站连接的通信连接接口,用于与所述宿主基站进行信令通信以及数据报文传输。更详细的工作原理可以但不限于参见现有技术。
解析单元10023与用户接口10021、基站接口10022分别连接,用于解析用户接口10021以及基站接口10022收到的所述数据报文,用于对数据报文进行解析处理,获取数据报文的用户业务信息,以供用户接口10021、基站接口10022对该数据报文的进一步传输以及Qos控制使用。更详细的工作原理可以但不限于参见现有技术。
传输模式存储单元10024存储有本中继节点1002当前的传输模式信息,传输模式为透明传输、或者非透明传输。
传输模式设定单元10025与传输模式存储单元10024连接,传输模式设定单元10025用于当前本中继节点1002收到的来自于运行管理和维护系统的传输模式配置命令,传输模式设定单元10025设定传输模式存储单元10024中的传输模式信息:将传输模式存储单元10024中的传输模式设定为:包含在当前传输模式配置命令中所述中继节点1002应对应的传输模式信息。
由上可见,应用本实施例技术方案,由于本实施例的中继节点1002还设置有传输模式设定单元10025,可以在应用过程中传输模式设定单元10025可以根据用户或者网络管理者的传输模式配置命令,而实时更改本中继节点1002对应的传输模式,从而使得宿主基站对经由各中继节点1002的数据报文的传输能随时适应当前网络规划的变化,最大限度的满足用户业务需要,为用户提高高质量的数据通信服务。
实施例9:
参见图11所示,本实施例提供的宿主基站与实施例8所不同之处主要在于对本实施例提供中的中继节点1102。本实施例中继节点1102还包括:配置请求发送单元11021。
配置请求发送单元11021与外部的管理和维护系统连接,用于向管理和维护系统发送配置请求,以便管理和维护系统根据该配置请求向本中继节点1102反馈传输模式配置命令,以便中继节点1102的传输模式设定单元及时更新本中继节点1102对应的传输模式。
由上可见,由于本实施例的中继节点1102进一步包括有可主动向管理和维护系统发送配置请求的配置请求发送单元11021,故各中继节点1102可以分别独立请求主动请求传输模式配置,而更新自身对应的传输模式。
应用本实施例技术方案,可以设定为在中继节点1102开机后,配置请求发送单元11021主动向管理和维护系统发送配置请求,中继节点1102在开机后即按照管理和维护系统的配置设定本中继节点1102对应的传输模式;但并不限于此,在应用中也可以使中继节点1102在开机后将本中继节点1102对应的传输模式设定为默认的传输模式,譬如默认对应透明传输或者默认对应非透明传输。
可见应用本实施例技术方案进一步提高了中继节点对应的传输模式设定的灵活性,从而使得宿主基站对经由各中继节点的数据报文的传输能随时适应当前网络规划的变化,最大限度的满足用户业务需要,为用户提高高质量的数据通信服务。
需要说明的是,本发明各实施例中的任一中继节点即可以为移动RN也可以为固定RN。
实施例10:
参见图12所示,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宿主基站,该宿主基站设置在外部数据网络与至少一个中继节点之间,宿主基站主要包括数据网络网关121、中继数据网关122、中继服务网关123、传输模式确定器124(传输模式确定器124可以但不限于兼容使用现有的中继网关实现)、解析器125、控制器126。其中各部分的连接关系以及工作原理如下:
数据网络网关121(Packet Data Network Gateway,简称PGW)与外部数据网络连接,其中该外部数据网络(Packet Data Network,简称PDN)可以为如互联网、IP多媒体系统((IP Multimedia Subsystem,简称IMS)等网络或者其他的移动通信网络。本实施例中的数据网络网关121与外部数据网络的连接可以但不限于通过安全网关接口(简称SGI)连接。该数据网络网关121在本宿主基站中作为本宿主基站所在数据网络与外部网络之间的数据链路的连接点,负责本宿主基站网络与外部数据网之间的数据报文通信,譬如但不限于:网络之间的数据路由,管理外部网络到本宿主基站所在的数据网络的接入,与外部数据网络连接之间的鉴权策略执行、计费等。
中继数据网关122为连接在数据网络网关121与本宿主基站连接的多个中继节点之间的设备,中继数据网关122的上行接口与数据网络网关121,下行接口分别与各中继节点分别连接。在该宿主基站中,中继数据网关122用于本宿主基站与本宿主基站下的各中继节点之间的数据报文传输。
中继服务网关123为连接在数据网络网关121与本宿主基站连接的多个中继节点之间的设备,中继数据网关122的上行接口与数据网络网关121,下行接口分别与各中继节点分别连接,在该宿主基站中中继服务网关123用于本宿主基站与各中继节点之间的信令通。
传输模式确定器124与中继数据网关122、数据网络网关121分别连接,用于确定本宿主基站收到的数据报文的传输模式,本宿主基站收到的数据报文包括:中继数据网关122收到来自于本宿主基站所属数据网络内的各中继节点的数据报文、以及数据网络网关121接收来自于外部网络的数据报文。
传输模式确定器124确定当前数据报文的传输模式的技术方案既可以参考实施例1中技术方案一、二、三的描述,也可以参见实施例3、4中描述。
作为本实施例的一种示意,在本实施例中,该传输模式确定器124可以与解析器125连接,传输模式确定器124可以具体根据解析器125解析所述数据报文获取包含在数据报文头部的码点标识的取值,将该码点标识的取值预定对应的传输模式确定为当前数据报文的传输模式。
作为本实施例的一种示意,在本实施例中,该传输模式确定器124还可以根据所述数据报文传输到所述宿主基站通过的数据无线承载通道,确定所述数据报文的传输模式,具体详细见实施例1中的技术方案三的详细记载。
解析器125与中继数据网关122、数据网络网关121以及控制器126分别连接,解析器125用于在控制器126的控制下解析本宿主基站收到数据报文。在本实施例中解析器125对数据报文的解析的程度由控制器126根据传输模式确定器124的确定结构控制。
控制器126与传输模式确定器124、数据网络网关121以及中继数据网关122分别连接,在本宿主基站中该控制器126主要用于根据传输模式确定器124所确定的数据报文的传输模式,控制本宿主基站的数据报文传输,即控制数据网络网关121、以及中继数据网关122的数据报文发送。具体是:
如果传输模式确定器124确定当前待传输的数据报文的传输模式为透明传输,则控制器126根据当前数据报文的路由控制数据网络网关121或中继数据网关122,使数据网络网关121或中继数据网关122将该数据报文转发至该数据报文的目的地址,即本宿主基站将该数据报文透明传输出去。
如果传输模式确定器124确定当前待传输的数据报文的传输模式为非透明传输,则控制器126控制解析器125解析数据报文获取的数据报文的用户业务信息,根据该数据报文的用户业务信息确定数据报文传输对应的Qos策略,控制器126根据当前数据报文的路由控制数据网络网关121或中继数据网关122,使数据网络网关121或中继数据网关122按照当前数据报文用户业务信息对应的Qos策略将当前数据报文发送到数据报文的目的地址,即本宿主基站对该数据报文执行非透明传输:在传输的过程中按照预定的Qos策略执行Qos控制。
其中,上述控制器126根据当前数据报文的路由控制数据网络网关121或中继数据网关122的数据报文传输,具体是:如果当前数据报文路由为需向外部数据网络传输的数据,则该控制器126控制数据网络网关121的数据报文传输;如果当前数据报文路由为需向本数据网络内本宿主基站下某中继节点下发的数据,则控制器126控制中继数据网关122的数据报文传输。
由上可见,利用本实施例技术方案,由于在本发明实施例技术方案宿主基站在收到数据报文后,对该数据报文进行继续传输前,宿主基站的传输模式确定器124还进一步确定当前数据报文的传输模式,控制器126根据传输模式确定器124确定的数据报文的传输模式控制本宿主基站数据网络网关121、中继数据网关122的数据报文传输,具体是:如果当前数据报文的传输模式为透明传输时,宿主基站直接根据数据报文的目的地址转发该数据报文,而无需获取该数据报文深层次的用户层面的用户业务信息,使得宿主基站的具有较高的效率,以及确保宿主基站的数据处理效率;只有当前数据报文的传输模式为非透明传输时,宿主基站才进一步获取该数据报文深层次的用户层面的用户业务信息,并且根据当前数据报文的用户业务信息,对数据报文的传输执行Qos控制,为该高质量要求的数据业务提供高质量的数据传输支持。
实施例11:
参见图13所示,本实施例提供的宿主基站与实施例10所不同之处主要在于:该宿主基站还包括:存储器131。
在该存储器131内预存有关系映射表,在关系映射表中存储有以下信息:各所述中继节点地址、以及各所述中继节点地址唯一标识的各所述中继节点对应的所述传输模式的映射关系。
传输模式确定器134还与存储器131连接,传输模式确定器134具体用于根据数据报文的目的中继节点地址(或者发送端中继节点地址)查询关系映射表,将当前数据报文的中继节点地址对应的传输模式作为当前数据报文的传输模式。譬如:该数据报文为下行数据报文时,宿主基站可以根据该数据报文的目的中继节点地址,查询该关系映射表,将该目的中继节点地址对应的传输模式作为该数据报文的传输模式;该数据报文为上行数据报文时,宿主基站可以根据该数据报文的发送端中继节点地址,查询该关系映射表,将该发送端的中继节点地址对应的传输模式作为该数据报文的传输模式。
存储器131中的关系映射表的信息获取以及存储既可以由用户预先存储在宿主基站,也可以参考图2、3以及实施例1、以及实施例4、9中的技术方案获取以及存储。
由上可见,应用本实施例技术方案,宿主基站在确定该数据报文的最外层路由信息(下一节点或上一节点的地址)而通过关系映射表的查询而快速确定当前数据报文的传输模式,有利于提高宿主基站的数据处理效率。
实施例12:
参见图14所示,本实施例提供的宿主基站与实施例11所不同之处主要在于:该宿主基站的中继服务网关143执行的本宿主基站与各中继节点的信令通信包括:
中继服务网关143向各中继节点发送模式请求消息或者包含有模式请求消息无线资源控制重配置命令,以及中继服务网关143接收各中继节点根据所述模式请求消息向所述宿主基站反馈的响应消息,在各所述响应消息中分别包含各所述中继节点对应的所述数据传输模式。
在本实施例中该存储器131为随机读/写存储器,本实施例的宿主基站还包括存储器控制器141,该存储器控制器141与上述的中继服务网关143以及存储器131分别连接,存储器控制器141在中继服务网关143获取响应消息(既可以为各中继节点根据所述模式请求消息向所述宿主基站反馈的响应消息,也可以为各中继节点根据所述无线资源控制重配置命令反馈的响应消息),存储器控制器141根据各响应消息,在存储器131的关系映射表中存储各中继节点地址、以及各中继节点分别对应的传输模式,在本宿主基站存储器131的关系映射表中存储了本宿主基站下各中继节点的地址、以及各中继节点地址唯一标识的各中继节点对应的传输模式,即该关系映射表为各中继节点地址、以及各中继节点地址唯一标识的各中继节点对应的传输模式的映射关系表,以便控制器对不同的数据报文进行不同的数据传输控制操作。
在本实施例中,为了确保本宿主基站存储器131的关系映射表中存储的信息的实时性,在本实施例中可以使得中继服务网关143以每天、每周、每月或者每季度等任一合理的时间为周期,定时向各中继节点发送上述的模式请求消息或者无线资源控制重配置命令,以便及时获取宿主基站内各中继节点对应的最新传输模式,使得数据传输更为准确。
由上可见,应用本实施例技术方案,可以通过宿主基站与各中继节点之间的信令通信在本宿主基站上汇总存储各中继节点对应的传输模式,并可通过定时的信令通信确保该本宿主基站上汇总存储的各中继节点对应的传输模式与实际高度一致,使本宿主基站对数据报文的传输更为准确。
实施例13:
参见图15所示,本实施例提供的宿主基站与实施例12所不同之处主要在于对宿主基站的部署进行了优化:将该宿主基站的个别部件外置公用。
本实施例宿主基站包括一个外置公用的中继数据网关152以及至少一个基站本体151,各基站本体151内均设置有除中继数据网关152外的其他部件。
中继数据网关152与各中继节点以及各基站本体151分别连接(具体是内的各各基站本体151内的数据网络网关152),中继数据网关702与各基站本体701的连接可以但不限于通过光纤、电缆或者其他的有线数据线连接,当然也可以通过无线信号连接,以实现数据报文传输。
各基站本体151分别包括:数据网络网关121、传输模式确定器134、解析器125、控制器125。连接关系以及工作原理如下:
数据网络网关121与外部数据网络连接,用于本基站本体与外部数据网络通信,传输模式确定器134与数据网络网关121分别连接,用于确定中继数据网关数据、以及数据网络网关121收到的数据报文的传输模式,解析器125与数据网络网关121以及控制器126分别连接,用于在控制器126的控制下解析中继数据网关数据、数据网络网关121收到数据报文;控制器126与传输模式确定器134、数据网络网关121分别连接,用于控制数据网络网关121以及中继数据网关的数据报文传输,具体是:如果传输模式为透明传输,控制器126用于控制数据网络网关121或者中继数据网关直接根据数据报文的目的地址,转发数据报文;如果传输模式为非透明传输,控制器126用于控制解析器125解析数据报文获取的数据报文的用户业务信息,控制器126还用于根据用户业务信息确定数据报文传输对应的服务质量策略,并且控制器126用于控制数据网络网关121或者中继数据网关直接根据数据报文的目的地址,按照服务质量策略,传输数据报文。
将本实施例技术方案应用于用户处于高速运动的应用场景时,设置在随各中继节点高速运动的交通工具上的各中继节点发生大范围的位置切换,但是由于在本宿主基站中各基站主体的中继数据网关152外置并且与多个基站主体连接,即使中继节点发生大范围的位置时,该中继节点在该宿主基站中连接的中继数据网关恒定不变,有利于避免中继节点重新定位而掉线,确保用户的数据传输的顺畅。
实施例14:
参见图16所示,本实施例提供的基站与实施例5所不同之处主要在于:本实施的宿主基站中,还可以进一步将分别与各中继节点连接的中继服务网关163也与中继数据网关152一起外置在各基站本体161外的外置共用部件160上中继服务网关163与中继数据网关152,实现多基站本体161分别共用一个中继服务网关163,这样,即使中继节点发生大范围的位置时,该中继节点在该宿主基站中连接用于支持数据传输的中继数据网关152以及用于支持信令传输的中继服务网关163未发生切换,有利于确保用户的数据以及信令通信的顺畅。
实施例15:
参见图17所示,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数据网络系统,该数据网络系统主要包括:宿主基站171、至少一个中继节点172。宿主基站171设置在外部数据网络174与各中继节点172之间,用于本宿主基站171所在数据网络与外部数据网络174之间的网络通信(信令以及数据层面的通信)。各中继节点172分别设置在宿主基站171与用户173之间,用于本数据网络内宿主基站171与用户173之间的网络通信(信令以及数据层面的通信)。该系统的工作原理如下:
宿主基站171用于在数据报文后确定数据报文的传输模式,根据传输模式将数据报文执行对该数据报文的传输,具体是:
如果当前数据报文的传输模式为透明传输,则宿主基站171直接根据该数据报文的目的地址将该数据报文传输出去,实行数据报文透传;如果当前数据报文的传输模式为非透明传输,则宿主基站171进一步获取数据报文更深层次的用户173业务信息,根据当前数据报文的户业务信息确定数据报文传输对应的服务质量策略,宿主基站171根据当前报文的目的地址,按照对应的Qos策略,传输该数据报文,即在传输的过程中执行Qos控制,即宿主基站171对该数据报文执行非透明传输。
该宿主基站171的具体结构以及详细工作原理可以但不限于参见实施例2-14中的详细记载。
本实施例中继节点172主要包括:用户接口1721、基站接口1722、解析器1723、传输模式存储器1724、传输模式设定器1725、控制器1726。
各部件之间的连接关系以及工作原理如下:
控制器1726作为中继节点172的主控器与用户接口1721、基站接口1722、解析器1723、传输模式存储器1724、传输模式设定器1725连接,控制各模块的工作。
用户接口1721为本中继节点172与用户连接的通信连接接口,用于与用户进行信网络通信。更详细的工作原理可以但不限于参见现有技术。
基站接口1722为本中继节点172与宿主基站连接的通信连接接口,用于与所述宿主基站进行信令通信以及数据报文传输。更详细的工作原理可以但不限于参见现有技术。
解析器1723与用户接口1721、基站接口1722分别连接,用于解析用户接口1721以及基站接口1722收到的所述数据报文,用于对数据报文进行解析处理,获取数据报文的用户业务信息,以供用户接口1721、基站接口1722对该数据报文的进一步传输以及Qos控制使用。更详细的工作原理可以但不限于参见现有技术。
传输模式存储器1724存储有本中继节点172当前的传输模式信息,传输模式为透明传输、或者非透明传输。
传输模式设定器1725与传输模式存储器1724连接,传输模式设定器1725用于当前本中继节点172收到的来自于运行管理和维护系统的传输模式配置命令,传输模式设定器1725设定传输模式存储器1724中的传输模式信息:将传输模式存储器1724中的传输模式设定为:包含在当前传输模式配置命令中所述中继节点172应对应的传输模式信息。
以上所描述的装置实施例仅仅是示意性的,其中所述作为分离部件说明的单元可以是或者也可以不是物理上分开的,作为单元显示的部件可以是或者也可以不是物理单元,即可以位于一个地方,或者也可以分布到多个网络单元上。可以根据实际的需要选择其中的部分或者全部单元来实现本实施例方案的目的。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不付出创造性的劳动的情况下,即可以理解并实施。
通过以上的实施方式的描述,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清楚地了解到各实施方式可借助软件加必需的通用硬件平台的方式来实现,当然也可以通过硬件。基于这样的理解,上述技术方案本质上或者说对现有技术做出贡献的部分可以以软件产品的形式体现出来,该计算机软件产品可以存储在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中,如ROM/RAM、磁碟、光盘等,包括若干指令用以使得一台计算机设备(可以是个人计算机,服务器,或者网络设备等)执行各个实施例或者实施例的某些部分所述的方法。
以上所述的实施方式,并不构成对该技术方案保护范围的限定。任何在上述实施方式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该技术方案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4)

1.一种数据传输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宿主基站接收数据报文;
宿主基站确定所述数据报文的传输模式,所述传输模式为:透明传输或非透明传输;
如果所述传输模式为透明传输,所述宿主基站根据所述数据报文的目的地址,转发所述数据报文;
如果所述传输模式为非透明传输,所述宿主基站获取所述数据报文的用户业务信息,根据所述用户业务信息确定所述数据报文传输对应的服务质量策略,所述宿主基站根据所述数据报文的目的地址,按照所述服务质量策略,传输所述数据报文。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数据传输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宿主基站确定所述数据报文的传输模式,具体是:
所述宿主基站读取所述数据报文头部的码点标识的取值,将所述取值预定对应的传输模式,确定为所述数据报文的传输模式;或者,
所述宿主基站根据所述数据报文传输到所述宿主基站通过的数据无线承载通道,确定所述数据报文的传输模式;或者,
所述宿主基站根据所述数据报文的发送端中继节点地址,确定所述数据报文的传输模式;或者,
所述宿主基站根据所述数据报文的目的中继节点地址,确定所述数据报文的传输模式。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数据传输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宿主基站根据所述数据报文传输到所述宿主基站通过的数据无线承载通道,确定所述数据报文的传输模式,具体是,
所述宿主基站获取所述数据报文传输到所述宿主基站通过的数据无线承载通道的通道标识,所述通道标识为:唯一标识所述数据无线承载通道的标识;
所述宿主基站将所述通道标识唯一标识的所述数据无线承载通道预定对应的传输模式,确定为所述数据报文的传输模式。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数据传输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宿主基站根据所述数据报文的发送端中继节点地址,确定所述数据报文的传输模式,具体是:
所述宿主基站根据发送端中继节点地址,查询预存的关系映射表,所述关系映射表为各所述中继节点地址、以及各所述中继节点地址唯一标识的各所述中继节点对应的所述传输模式的映射关系表,
所述宿主基站将所述发送端中继节点地址唯一标识的所述中继节点对应的所述传输模式,确定为所述数据报文的传输模式;或者,
所述宿主基站根据所述数据报文的目的中继节点地址,确定所述数据报文的传输模式,具体是:
所述宿主基站根据所述目的中继节点地址,查询所述关系映射表,
所述宿主基站将所述目的中继节点地址唯一标识的所述中继节点对应的所述传输模式,确定为所述数据报文的传输模式。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数据传输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关系映射表具体按照以下预储在所述宿主基站中:
所述宿主基站向与所述宿主基站分别连接的各中继节点分别发送模式请求消息或者包含有所述模式请求消息的无线资源控制重配置命令;
所述宿主基站接收各所述中继节点根据所述模式请求消息向所述宿主基站反馈响应消息,在各所述响应消息中分别包含有各所述中继节点对应的所述数据传输模式;
所述宿主基站根据各所述响应消息,获取各所述中继节点的地址、以及各所述中继节点对应的所述数据传输模式,
所述宿主基站根据各所述中继节点地址、以及各所述中继节点对应的所述传输模式建立所述关系映射表,或者将各所述中继节点地址、以及各所述中继节点对应的所述传输模式存储至所述关系映射表。
6.一种宿主基站,其特征在于,所述宿主基站包括:
数据网络网关,与外部数据网络连接,用于本所述宿主基站与所述外部数据网络通信;
中继数据网关,与外部至少一个所述中继节点以及所述数据网络网关分别连接,用于本所述宿主基站与各所述中继节点之间的数据报文通信;
传输模式确定单元,与所述中继数据网关数据、数据网络网关分别连接,用于确定所述中继数据网关数据、以及数据网络网关收到的所述数据报文的传输模式,
所述解析单元,与所述中继数据网关、数据网络网关以及控制单元分别连接,用于在控制单元的控制下解析所述中继数据网关数据、数据网络网关收到所述数据报文;
控制单元,与所述传输模式确定单元、数据网络网关以及所述中继数据网关分别连接,用于根据所述传输模式确定单元确定的所述数据报文的传输模式,控制所述数据网络网关以及中继数据网关的数据报文传输,具体是:
如果所述传输模式为透明传输,所述控制单元用于控制所述数据网络网关或者所述中继数据网关直接根据所述数据报文的目的地址,转发所述数据报文;
如果所述传输模式为非透明传输,所述控制单元用于控制解析单元解析数据报文获取的数据报文的用户业务信息,所述控制单元还用于根据用户业务信息确定所述数据报文传输对应的服务质量策略,并且所述控制单元用于控制所述数据网络网关或者所述中继数据网关直接根据所述数据报文的目的地址,按照所述服务质量策略,传输所述数据报文。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宿主基站,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存储单元,预存有关系映射表,所述关系映射表为各所述中继节点地址、以及各所述中继节点地址唯一标识的所述中继节点对应的所述传输模式的映射关系表,
所述传输模式确定单元还与所述存储单元连接,所述传输模式确定单元具体用于根据数据报文的目的中继节点地址或者发送端中继节点地址,查询所述关系映射表,将所述中继节点对应的传输模式确定为所述数据报文的传输模式。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宿主基站,其特征在于,
所述传输模式确定单元具体用于根据所述解析单元解析获取所述数据报文获取包含在所述数据报文头部的码点标识的取值,将所述取值预定对应的传输模式,确定为所述数据报文的传输模式。
9.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宿主基站,其特征在于,
所述传输模式确定单元具体用于将所述数据报文传输到所述宿主基站通过的数据无线承载通道预定对应的传输模式,确定为所述数据报文的传输模式。
10.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宿主基站,其特征在于,
所述宿主基站包含的、连接在各所述中继节点与所述宿主基站之间的中继服务网关,用于所述宿主基站与各所述中继节点的信令通信,具体包括:
所述中继服务网关用于向各所述中继节点发送模式请求消息或者包含所述模式请求消息的无线资源控制重配置命令,以及接收各所述中继节点根据所述模式请求消息反馈的响应消息,在各所述响应消息中分别包含有各所述中继节点对应的所述数据传输模式;
所述宿主基站还包括存储控制单元,
所述存储控制单元与所述中继服务网关、所述存储单元分别连接,所述存储控制单元用于根据所述中继服务网关收到的各所述响应消息,将各所述中继节点地址、以及各所述中继节点地址唯一标识的各所述中继节点对应的所述传输模式存储至所述存储单元的所述关系映射表。
11.一种宿主基站,其特征在于,包括:
一个所述中继数据网关以及至少一个基站本体,
所述中继数据网关,与外部至少一个中继节点以及各所述基站本体分别连接,用于本所述宿主基站与各所述中继节点之间的数据报文通信;
各所述基站本体分别包括:
数据网络网关,与外部数据网络连接,用于本所述基站本体与所述外部数据网络通信;
传输模式确定单元,与数据网络网关连接,用于确定所述中继数据网关数据、以及数据网络网关收到的所述数据报文的传输模式,
解析单元,与所述数据网络网关以及控制单元分别连接,用于在控制单元的控制下解析所述中继数据网关数据、数据网络网关收到所述数据报文;
控制单元,与所述传输模式确定单元、数据网络网关分别连接,用于控制所述数据网络网关以及中继数据网关的数据报文传输,具体是:
如果所述传输模式为透明传输,控制单元用于控制所述数据网络网关或者中继数据网关直接根据所述数据报文的目的地址,转发所述数据报文;
如果所述传输模式为非透明传输,所述控制单元用于控制解析单元解析数据报文获取的数据报文的用户业务信息,所述控制单元还用于根据用户业务信息确定所述数据报文传输对应的服务质量策略,并且所述控制单元用于控制所述数据网络网关或者所述中继数据网关直接根据所述数据报文的目的地址,按照所述服务质量策略,传输所述数据报文。
12.一种数据网络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宿主基站、以及至少一个中继节点,
各所述中继节点分别设置在所述宿主基站与用户之间,用于外部用户与所述宿主基站之间的数据报文以及信令通信;
所述宿主基站设置在外部数据网络与各所述中继节点之间,所述宿主基站用于在收到数据报文后确定所述数据报文的传输模式,根据所述传输模式将所述数据报文发送至所述数据报文的目的地址,具体是:
如果所述传输模式为透明传输,所述宿主基站用于根据所述数据报文的目的地址,转发所述数据报文,
如果所述传输模式为非透明传输,所述宿主基站用于获取所述数据报文的用户业务信息,根据所述用户业务信息确定所述数据报文传输对应的服务质量策略,根据所述数据报文的目的地址,按照所述服务质量策略,传输所述数据报文。
13.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一种数据网络系统,所述中继节点具体包括:
用户接口,与用户端连接,用于所述中继节点与所述用户之间的数据报文通信;
基站接口,与宿主基站连接,用于所述中继节点与所述宿主基站之间的信令通信以及数据报文通信;
解析单元,与所述用户接口、基站接口分别连接,用于解析所述用户接口以及基站接口收到的所述数据报文;
传输模式存储单元,存储有所述中继节点当前对应的传输模式信息,所述传输模式为透明传输、或者非透明传输;
传输模式设定单元,与所述传输模式存储单元连接,用于根据运行管理和维护系统下发到所述中继节点的传输模式配置命令,将所述传输模式存储单元中的传输模式设定为:包含在所述传输模式配置命令中所述中继节点应对应的传输模式信息。
14.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一种数据网络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中继节点还包括:
配置请求发送单元,与所述管理和维护系统连接,用于向所述管理和维护系统发送配置请求,以便所述管理和维护系统根据所述配置请求反馈所述传输模式配置命令。
CN201210250306.3A 2012-07-19 2012-07-19 数据传输方法及宿主基站及数据网络系统 Active CN103582009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210250306.3A CN103582009B (zh) 2012-07-19 2012-07-19 数据传输方法及宿主基站及数据网络系统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210250306.3A CN103582009B (zh) 2012-07-19 2012-07-19 数据传输方法及宿主基站及数据网络系统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3582009A true CN103582009A (zh) 2014-02-12
CN103582009B CN103582009B (zh) 2017-02-08

Family

ID=5005270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210250306.3A Active CN103582009B (zh) 2012-07-19 2012-07-19 数据传输方法及宿主基站及数据网络系统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3582009B (zh)

Cited B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16179826A1 (zh) * 2015-05-14 2016-11-17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基于基站组网环境下的消息处理方法、装置和设备
CN112835655A (zh) * 2021-02-26 2021-05-25 深圳市晨北科技有限公司 数据透明传输方法、系统、传输终端和存储介质
CN113141544A (zh) * 2021-04-09 2021-07-20 广东电网有限责任公司计量中心 一种计量自动化系统的通信方法、系统及存储介质
WO2024066526A1 (zh) * 2022-09-27 2024-04-04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数据传输方法、计算机设备及存储介质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146050A (zh) * 2007-11-06 2008-03-19 杭州华三通信技术有限公司 帧中继报文传输方法和设备
EP2015470A1 (en) * 2006-04-27 2009-01-14 Alcatel Lucent Relay method, base station, relay device and relay system of the wireless access system
CN101459938A (zh) * 2007-12-14 2009-06-17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管理中继配置信息的方法及中继站
CN101883392A (zh) * 2009-05-05 2010-11-10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保证移动网络下发报文QoS的方法和系统

Patent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EP2015470A1 (en) * 2006-04-27 2009-01-14 Alcatel Lucent Relay method, base station, relay device and relay system of the wireless access system
CN101146050A (zh) * 2007-11-06 2008-03-19 杭州华三通信技术有限公司 帧中继报文传输方法和设备
CN101459938A (zh) * 2007-12-14 2009-06-17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管理中继配置信息的方法及中继站
CN101883392A (zh) * 2009-05-05 2010-11-10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保证移动网络下发报文QoS的方法和系统

Cited By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16179826A1 (zh) * 2015-05-14 2016-11-17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基于基站组网环境下的消息处理方法、装置和设备
CN112835655A (zh) * 2021-02-26 2021-05-25 深圳市晨北科技有限公司 数据透明传输方法、系统、传输终端和存储介质
CN112835655B (zh) * 2021-02-26 2024-05-10 深圳市晨北科技有限公司 数据透明传输方法、系统、传输终端和存储介质
CN113141544A (zh) * 2021-04-09 2021-07-20 广东电网有限责任公司计量中心 一种计量自动化系统的通信方法、系统及存储介质
WO2024066526A1 (zh) * 2022-09-27 2024-04-04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数据传输方法、计算机设备及存储介质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3582009B (zh) 2017-02-08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11032753B2 (en) Apparatus and methods for cellular network communication based on plural mobile cores
KR102325344B1 (ko) 신규 무선 통신 아키텍쳐에서 듀얼-커넥티비티를 성립하여 데이터를 송신하는 방법 및 장치
CN100583905C (zh) 一种移动终端ip地址分配方法
CN104301445B (zh) 一种移动互联网数据传输方法和系统
CN102625377A (zh) 一种无线承载的建立方法、接入点设备、用户设备及系统
CN101589594A (zh) 针对基于网络的移动性管理系统的多链路支持
US10299181B2 (e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configuring disconnected TCP connection in communication system, handover support method and apparatus therefor
CN101800911B (zh) 实现本地交换的方法及系统
CN105874830A (zh) 一种移动性管理的方法、装置及系统
KR20150049250A (ko) 이종무선망에서의 무선로컬망 트래픽 분배 시스템 및 방법
CN102802227A (zh) 基于基站直通架构的数据处理方法、设备和系统
CN104618849A (zh) 终端的本地交换方法及系统
CN103582009A (zh) 数据传输方法及宿主基站及数据网络系统
CN102025599B (zh) 发起通信、信息/数据报文的转发及路由配置方法/系统
CN102986192A (zh) 用分离归属代理体系结构提供移动性的系统和方法
CN103763685A (zh) 短信发送方法及短信中心
CN101437297A (zh) 业务处理方法、装置和系统
CN102984813B (zh) 数据直通处理方法、设备和系统
US8442012B1 (en) Selecting wireless access resources based on past wireless activity
CN101668010A (zh) WiMAX系统中多接口数据流负荷分担的方法及装置
CN109275172A (zh) 通信路由的建立方法、装置、计算机存储介质和系统
CN102547908B (zh) 表维护方法、系统和接入网关路由器
CN105530639B (zh) 一种网络控制器和网络控制方法
CN103095580A (zh) 一种位置信息查询方法、策略服务器、位置服务器及系统
CN103997459A (zh) 发起通信、信息/数据报文的转发及路由配置方法/系统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