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3581986A - 一种信道检测方法及装置 - Google Patents

一种信道检测方法及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3581986A
CN103581986A CN201210271204.XA CN201210271204A CN103581986A CN 103581986 A CN103581986 A CN 103581986A CN 201210271204 A CN201210271204 A CN 201210271204A CN 103581986 A CN103581986 A CN 103581986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ignal
power
channel
detected
current tti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210271204.X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3581986B (zh
Inventor
崔玲
施英
付磊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omba Network Systems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Comba Telecom Systems China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omba Telecom Systems China Ltd filed Critical Comba Telecom Systems China Ltd
Priority to CN201210271204.X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3581986B/zh
Publication of CN103581986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3581986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3581986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3581986B/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Mobile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信道检测方法及装置,用以解决现有技术中进行信道检测时效率较低的问题。该方法确定由待检测信道对应符号承载的第一信号的功率,以及由参考信道对应符号承载的第二信号的功率,由于当一个TTI内接收的信号中存在待检测信道的信号时,该TTI中还存在参考信道的信号,而待检测信道信号的功率与参考信道信号的功率之间满足一定功率关系,从而可以根据第一信号的功率与第二信号的功率之间的关系是否满足设定功率关系,确定在当前TTI内接收的信号中是否存在待检测信道的信号。上述方法无需对接收的信号进行译码或者编码处理,也无需进行数据之间相关性的计算,从而减少了进行信道检测时的数据计算量,提高了信道检测的效率。

Description

一种信道检测方法及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通信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信道检测方法及装置。
背景技术
WCDMA(Wideband Code Division Multiple Access,宽带码分多址)是世界三种主流3G标准之一,其上行数据传输技术HSUPA(High Speed UplinkPacket Access,高速上行链路分组接入)采用HARQ(Hybrid Automatic RepeatRequest,混合自动重传请求)技术,基站快速调度技术和上行2ms短帧技术,极大地降低业务延时,提高了上行用户数据的吞吐率和系统上行容量。
WCDMA系统的HSUPA技术在上行链路增加了2个增强型专用信道,即E-DPCCH(E-DCH Dedicated Physical Control Channel,增强型专用物理控制信道)和E-DPDCH(E-DCH Dedicated Physical Data Channel,增强型专用物理数据信道),其中E-DPCCH信道用于传输E-DPDCH信道的控制信息,包括10个比特,分别为1个“happy”比特,2个RSN(Retransmission Sequence Number,重传序列号)比特和7个传输格式指示信息(E-TFCI)比特。E-DPDCH和E-DPCCH信道的数据帧的TTI(Transmission Time Interval,传输时间间隔)可为10ms或者2ms。
E-DPCCH的传输过程为:10个控制信息比特经过二阶RM码编码为30个比特,这30个比特经过调制后,由指定的扩频因子为256的扩频码扩频为7680个码片,再用指定的扰码对这7680个码片进行加扰,当TTI为2ms时,加扰后的7680个码片作为一个子帧(2ms)的数据被发送到空口上,当TTI为10ms时,加扰后的7680个码片在一个帧(5个子帧)的时间内一直发送到空口,即7680个码片被重复5次发送到空口。E-DPCCH的详细传输过程可参考3GPP(The 3rd Generation Partnership Project,第三代合作伙伴计划)组织TS25.211,TS25.212,TS25.213协议。
上行E-DPDCH和E-DPCCH信道的传输是非连续传输(DXT,Discontinuous Transmission)的,即用户终端可以不发射任何信号,也可以在必要时主动发起信号,基站无法预知其发送时刻。因此,基站需要持续检测上行E-DPCCH信号,E-DPDCH信号则由伴随的E-DPCCH信号来指示。
3GPP组织定义了E-DPCCH虚警概率和E-DPCCH漏检概率,并用此来衡量WCDMA系统的接收机性能。E-DPCCH虚警概率P(DXT->codeword)是指用户终端没有发送E-DPCCH信号,而基站检测到E-DPCCH信号的概率;E-DPCCH漏检概率P(codeword->DXT)指用户终端发送E-DPCCH信号,而基站没有检测到E-DPCCH信号的概率。
参考3GPP组织TS25.104协议,在FRC(Fixed Reference Channel,固定参考信道)1和4的配置下,对于WCDMA系统中E-DPCCH信道检测,规定E-DPCCH信道检测的虚警概率必须小于或等于10-2,漏检概率必须小于或等于2*10-2。其中FRC1和FRC4表示E-DPDCH信道信号和E-DPCCH信道信号生成中特定的参数配置方式,采用FRC1方式的TTI为2ms,采用FRC4方式的TTI为10ms。
为了基站能够准确接收HSUPA信号,需要设计高效可靠的信道检测方法,保证E-DPCCH的虚警概率和漏检概率同时达到3GPP组织制定的性能要求。
在现有技术中,一种方法是通过对E-DPDCH信号的CRC(CyclicRedundancy Check,循环冗余校验码)校验码进行检测,来判断接收信号中是否存在E-DPCCH信号。采用这种方式进行检测时,基站需要对E-DPDCH信道进行译码才能进行CRC校验,在校验正确时确定接收信号中存在E-DPCCH信号,校验错误时确定接收信号中不存在E-DPCCH信号。但这种方法需要对接收到的数据进行译码,占用大量的译码资源,增加系统的传输延时,影响整个数据传输的效率,并且CRC码校验的错误结果也会影响对E-DPCCH信道检测的准确性。
另一种方法是通过信噪比来判断接收信号中是否有E-DPCCH信号,若接收的E-DPCCH信道功率与估计的噪声功率的比值大于某一特定的门限值,则认为E-DPCCH被检测到,否则认为E-DPCCH没有被发送,在虚警和漏检的测试中使用相同的门限值。这种方法相对前一种方法降低了检测复杂度,但这种方法由于噪声估计不准确而影响信噪比测量的准确度,特别是随着噪声变小,作为分母的噪声对信噪比的影响越来越大,噪声估计的不准确将导致接收端估计的信噪比有较大的波动,在虚警和漏检两种情况下区分度不高,从而不能同时满足虚警和漏检的性能要求。
还有方法是利用E-DPCCH对应的30个符号所承载的数据,与所有1024个可能的E-DPCCH码字经过编码、调制所得的30个符号数据之间的相关性,来判断是否存在E-DPCCH信号;或者是利用E-DPCCH对应符号所承载的信号上解码所得的10个软比特,与所有的1024个可能的E-DPCCH码字的10个比特之间的相关性,来判断是否存在E-DPCCH信号。具体可以为当1024个相关值的最大值大于或等于动态调整的门限值时,则确定存在E-DPCCH信号,否则确定不存在E-DPCCH信号。然而,该方法仍然涉及到编码或者译码,并且统计1024个相关值还要对其进行排序,从而导致需要大量的计算量,不仅占用计算资源还会增大通信时延。
发明内容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信道检测方法及装置,用以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进行信道检测时效率较低的问题。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信道检测方法,包括:
确定在当前传输时间间隔TTI内接收的信号中,由待检测信道对应符号承载的第一信号的功率,以及由参考信道对应符号承载的第二信号的功率,其中,当一个TTI内接收的信号中存在所述待检测信道的信号时,该TTI中还存在所述参考信道的信号;
根据所述第一信号的功率与所述第二信号的功率之间的关系是否满足设定功率关系,确定在所述当前TTI内接收的信号中是否存在所述待检测信道的信号。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信道检测装置,包括:
确定模块,用于确定在当前传输时间间隔TTI内接收的信号中,由待检测信道对应符号承载的第一信号的功率,以及由参考信道对应符号承载的第二信号的功率,其中,当一个TTI内接收的信号中存在所述待检测信道的信号时,该TTI中还存在所述参考信道的信号;
检测模块,用于根据所述第一信号的功率与所述第二信号的功率之间的关系是否满足设定功率关系,确定在所述当前TTI内接收的信号中是否存在所述待检测信道的信号。
本发明有益效果包括: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方法中,在检测当前TTI内接收的信号中是否存在待检测信道的信号时,首先确定由待检测信道对应符号承载的第一信号的功率,以及由参考信道对应符号承载的第二信号的功率,由于当一个TTI内接收的信号中存在待检测信道的信号时,该TTI中还将存在参考信道的信号,并且待检测信道信号的功率与参考信道信号的功率之间是满足一定功率关系的,从而可以根据该第一信号的功率与该第二信号的功率之间的关系是否满足设定功率关系,确定在当前TTI内接收的信号中是否存在待检测信道的信号。采用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方案,对天线接收的射频信号进行解析处理后,不需要对接收的信号进行译码或者编码的处理和噪声估计,也不需要进行数据之间相关性的计算,从而减少了进行信道检测时的数据计算量,进而提高了信道检测的效率,并且,由于信道检测效率提高了,还进一步提高了数据传输的效率。
附图说明
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发明的进一步理解,并且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与本发明实施例一起用于解释本发明,并不构成对本发明的限制。在附图中: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信道检测方法的流程图;
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1中提供的信道检测方法的流程图;
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2中提供的信道检测方法的流程图;
图4为本发明实施例3中提供的信道检测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给出提高信道检测效率的实现方案,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信道检测方法及装置,以下结合说明书附图对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进行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优选实施例仅用于说明和解释本发明,并不用于限定本发明。并且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申请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信道检测方法,如图1所示,包括:
步骤101、确定在当前TTI内接收的信号中,由待检测信道对应符号承载的第一信号的功率,以及由参考信道对应符号承载的第二信号的功率,其中,当一个TTI内接收的信号中存在待检测信道的信号时,该TTI中还存在参考信道的信号。
步骤102、根据该第一信号的功率与该第二信号的功率之间的关系是否满足设定功率关系,确定在当前TTI内接收的信号中是否存在待检测信道的信号。
本发明实施例中,对于上述步骤101中确定该第一信号的功率和该第二信号的功率,较简单的,可以从待检测信道对应所有符号中选择一个符号,并将所选择的该符号承载的信号的功率,作为该第一信号的功率,从参考信道对应所有符号中选择一个符号,并将所选择的该符号承载的信号的功率,作为该第二信号的功率。较佳的,为了更准确的表征待检测信道对应符号承载的信号的功率,以及参考信道对应符号承载的信号的功率,具体可以采用如下两种方式确定第一信号的功率以及第二信号的功率:
第一种方式:确定在当前TTI内接收的信号中,由待检测信道对应所有符号分别承载的信号的功率的平均值,并将该平均值作为由待检测信道对应符号承载的第一信号的功率;
以及确定在当前TTI内接收的信号中,由参考信道对应所有符号分别承载的信号的功率的平均值,并将该平均值作为由参考信道对应符号承载的第二信号的功率。
第二种方式:确定在当前TTI内接收的信号中,由待检测信道对应所有符号分别承载的信号的幅值;并确定由待检测信道对应所有符号分别承载的信号的幅值的平方的平均值,并将该平均值作为由待检测信道对应符号承载的第一信号的功率;
确定在当前TTI内接收的信号中,由参考信道对应所有符号分别承载的信号的幅值;并确定由参考信道对应所有符号分别承载的信号的幅值的平方的平均值,并将该平均值作为由参考信道对应符号承载的第二信号的功率。
其中,对于幅值的确定,具体可以包括如下处理步骤:
首先,对各接收天线在当前TTI内接收到的数据进行频带搬移得到基带数据;
然后对得到的基带数据进行基带滤波得到基带滤波数据;
再对得到的基带滤波数据进行RAKE接收,包括多径搜索,解扰,解扩,多径合并等步骤,从而得到由待检测信道对应所有符号分别承载的信号的幅值,以及由参考信道对应所有符号分别承载的信号的幅值。具体的,针对由待检测信道对应的一个符号承载的信号,可以先得到该信号的复数表达形式,再对以复数表达形式表示的该信号进行取模,将得到的模确定为由待检测信道对应的该符号承载的信号的幅值。相应的,针对由参考信道对应的一个符号承载的信号,也可以先得到该信号的复数表达形式,再对以复数表达形式表示的该信号进行取模,将得到的模确定为由参考信道对应的该符号承载的信号的幅值。
本发明实施例中,对于上述步骤102中所根据的第一信号的功率与第二信号的功率之间的关系,具体可以是第一信号的功率与第二信号的比值关系,也可以是第一信号的功率与第二信号的功率的差值关系,而该设定功率关系为待检测信道信号的功率与参考信道信号的功率之间存在的固有关系,具体可以采用如下方式执行:
方式A:根据该第一信号的功率与该第二信号的功率的比值与第一设定阈值的比较结果,确定在当前TTI内接收的信号中是否存在待检测信道的信号;
方式B:根据该第一信号的功率与该第二信号的功率的差值与第二设定阈值的比较结果,确定在当前TTI内接收的信号中是否存在待检测信道的信号;
方式C:确定以该第一信号的功率与该第二信号的功率的比值为自变量的第一设定单调函数的函数值;并根据该函数值与第三设定阈值的比较结果,确定在当前TTI内接收的信号中是否存在待检测信道的信号;
方式D:确定以该第一信号的功率与该第二信号的功率的差值为自变量的第二设定单调函数的函数值;并根据该函数值与第四设定阈值的比较结果,确定在当前TTI内接收的信号中是否存在待检测信道的信号。
其中,上述第一设定阈值、第二设定阈值、第三设定阈值和第四设定阈值,以及不同的比较结果所对应的是否存在待检测信道的信号,具体可基于待检测信道与参考信道的实际特性,以及两者信号的功率之间的实际相关性进行设置。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上述信道检测方案,可应用于用户终端对下行信道的检测,也可应用于基站对上行信道的检测,例如,待检测信道为E-DPCCH,相应的,参考信道可以为DPCCH,则可以在基站侧通过上述信道检测方案对E-DPCCH进行检测。
下面结合附图,以待检测信道为E-DPCCH,参考信道为DPCCH为例,用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提供的方法及装置进行详细描述。
实施例1:
本发明实施例1中,以WCDMA系统中的DPCCH作为参考信道,并在3GPP组织TS 25.104协议中FRC1配置下,对E-DPCCH进行检测为例,对上述信道检测方法进行详细描述,其中,采用上述第二种方式确定第一信号的功率和第二信号的功率,如图2所示,具体包括如下处理步骤:
步骤201、基站对在当前TTI内各天线接收的数据进行频带搬移得到基带数据。
步骤202、基站对该基带数据进行基带滤波得到基带滤波数据。
步骤203、基站对该基带滤波数据进行RAKE接收,包括多径搜索,解扰,解扩,多径合并等步骤,从而得到由E-DPCCH对应的30个符号分别承载的信号的复数表达形式Si(i=1,…,30),以及由DPCCH对应的30个符号分别承载的信号的复数表达形式Ni(i=1,…,30)。
步骤204、基站确定由E-DPCCH对应的30个符号分别承载的信号的幅值的平方的平均值,具体采用如下公式:
Figure BDA00001951737900081
其中,P1即为E-DPCCH对应符号承载的第一信号的功率,|Si|为由E-DPCCH对应的第i个信号的复数表达形式Si的模,也即由E-DPCCH对应的第i个信号的幅值。
基站确定由DPCCH对应的30个符号分别承载的信号的幅值的平方的平均值,具体采用如下公式:
Figure BDA00001951737900082
其中,P2即为DPCCH对应符号承载的第二信号的功率,|Ni|为由DPCCH对应的第i个信号的复数表达形式Ni的模,也即由DPCCH对应的第i个信号的幅值。
步骤205、确定该第一信号的功率与该第二信号的功率之间的关系是否满足设定功率关系,当满足时,进入步骤206,当不满足时,进入步骤207。
其中,两者功率之间的关系具体可以是第一信号的功率与第二信号的比值关系,也可以是第一信号的功率与第二信号的功率的差值关系,该设定功率关系可以为E-DPCCH信号的功率与DPCCH信号的功率之间存在的固有关系。
具体可以采用上述方式A-方式D四种方式之一,以采用方式C为例,描述如下:
确定以该第一信号的功率P1与该第二信号的功率P2的比值P1/P2为自变量的第一设定单调函数的函数值f(P1/P2),其中,第一设定单调函数可以为单调递增函数,如线性函数或对数函数(当功率单位为dB时可以选择使用对数函数);
基于目前E-DPCCH与DPCCH的实际特性,E-DPCCH信号的功率大于DPCCH信号的功率,所以本步骤中,当第一设定单调函数为单调递增函数时,可以判断该函数值f(P1/P2)是否不小于第三设定阈值,如果不小于,表示满足该设定功率关系,进入步骤206,如果小于,表示不满足该设定功率关系,进入步骤207。
步骤206、确定在当前TTI内接收的信号中存在E-DPCCH信号。
步骤207、确定在当前TTI内接收的信号中不存在E-DPCCH信号。
实施例2:
本发明实施例2中,以WCDMA系统中的DPCCH作为参考信道,并在3GPP组织TS25.104协议中FRC4配置下,对E-DPCCH进行检测为例,对上述信道检测方法进行详细描述,其中,采用上述第二种方式确定第一信号的功率和第二信号的功率,如图3所示,具体包括如下处理步骤:
步骤301、基站对在当前TTI内各天线接收的数据进行频带搬移得到基带数据。
步骤302、基站对该基带数据进行基带滤波得到基带滤波数据。
步骤303、基站对该基带滤波数据进行RAKE接收,包括多径搜索,解扰,解扩,多径合并等步骤,从而得到由E-DPCCH对应的150个符号分别承载的信号的复数表达形式Si(i=1,…,150),以及由DPCCH对应的150个符号分别承载的信号的复数表达形式Ni(i=1,…,150)。
步骤304、基站根据由E-DPCCH对应的150个符号分别承载的信号的幅值,确定该第一信号的功率,具体如下:
在FRC4配置下,一个TTI为10ms,且10ms内E-DPCCH的30比特数据在发射端重复了5次,所以本步骤中,基站可以先针对E-DPCCH对应的150个符号分别承载的信号的复数表达形式Si(i=1,…,150),将间隔30个符号的5个符号分别承载的信号的复数表达形式进行一次平均,采用如下公式:
M i = 1 5 ( S i + S i + 30 + S i + 60 + S i + 90 + S i + 120 ) , ( i = 1 , . . . , 30 ) ;
并基于Mi(i=1,…,30),采用如下公式确定E-DPCCH对应符号承载的第一信号的功率:
Figure BDA00001951737900102
其中,P1即为E-DPCCH对应符号承载的第一信号的功率。
基站确定由DPCCH对应的150个符号分别承载的信号的幅值的平方的平均值,具体采用如下公式:
Figure BDA00001951737900103
其中,P2即为DPCCH对应符号承载的第二信号的功率。
步骤305、确定该第一信号的功率与该第二信号的功率之间的关系是否满足设定功率关系,当满足时,进入步骤306,当不满足时,进入步骤307。
其中,两者功率之间的关系具体可以是第一信号的功率与第二信号的比值关系,也可以是第一信号的功率与第二信号的功率的差值关系,该设定功率关系可以为E-DPCCH信号的功率与DPCCH信号的功率之间存在的固有关系。
具体可以采用上述方式A-方式D四种方式之一,以采用方式C为例,描述如下:
确定以该第一信号的功率P1与该第二信号的功率P2的比值P1/P2为自变量的第一设定单调函数的函数值f(P1/P2),其中,第一设定单调函数可以为单调递增函数,如线性函数或对数函数(当功率单位为dB时可以选择使用对数函数);
基于目前E-DPCCH与DPCCH的实际特性,E-DPCCH信号的功率大于DPCCH信号的功率,所以本步骤中,当第一设定单调函数为单调递增函数时,可以判断该函数值f(P1/P2)是否不小于第三设定阈值,如果不小于,表示满足该设定功率关系,进入步骤306,如果小于,表示不满足该设定功率关系,进入步骤307。
步骤306、确定在当前TTI内接收的信号中存在E-DPCCH信号。
步骤307、确定在当前TTI内接收的信号中不存在E-DPCCH信号。
采用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上述信道检测方法,相比现有技术,不需要对接收的信号进行译码或者编码的处理,也不需要进行数据之间相关性的计算,从而减少了进行信道检测时的数据计算量,进而提高了信道检测的效率,并且,由于信道检测效率提高了,还进一步减少了通信时延,提高了数据传输的效率。
实施例3:
基于同一发明构思,根据本发明上述实施例提供的信道检测方法,相应地,本发明实施例3还提供了一种信道检测装置,可集成于用户终端,对下行信道进行检测,也可集成于基站,对上行信道进行检测,其结构示意图如图4所示,具体包括:
确定模块401,用于确定在当前传输时间间隔TTI内接收的信号中,由待检测信道对应符号承载的第一信号的功率,以及由参考信道对应符号承载的第二信号的功率,其中,当一个TTI内接收的信号中存在所述待检测信道的信号时,该TTI中还存在所述参考信道的信号;
检测模块402,用于根据所述第一信号的功率与所述第二信号的功率之间的关系是否满足设定功率关系,确定在所述当前TTI内接收的信号中是否存在所述待检测信道的信号。
所述确定模块401具体用于,确定在当前TTI内接收的信号中,由待检测信道对应所有符号分别承载的信号的功率的平均值,并将该平均值作为由所述待检测信道对应符号承载的第一信号的功率;确定在当前TTI内接收的信号中,由参考信道对应所有符号分别承载的信号的功率的平均值,并将该平均值作为由所述参考信道对应符号承载的第二信号的功率。
所述确定模块401具体用于,确定在当前TTI内接收的信号中,由待检测信道对应所有符号分别承载的信号的幅值,确定由所述待检测信道对应所有符号分别承载的信号的幅值的平方的平均值,并将该平均值作为由所述待检测信道对应符号承载的第一信号的功率;确定在当前TTI内接收的信号中,由参考信道对应所有符号分别承载的信号的幅值,确定由所述参考信道对应所有符号分别承载的信号的幅值的平方的平均值,并将该平均值作为由所述参考信道对应符号承载的第二信号的功率。
所述检测模块402具体用于,根据所述第一信号的功率与所述第二信号的功率的比值与第一设定阈值的比较结果,确定在所述当前TTI内接收的信号中是否存在所述待检测信道的信号;或者,根据所述第一信号的功率与所述第二信号的功率的差值与第二设定阈值的比较结果,确定在所述当前TTI内接收的信号中是否存在所述待检测信道的信号。
所述检测模块402具体用于,确定以所述第一信号的功率与所述第二信号的功率的比值为自变量的第一设定单调函数的函数值;并根据该函数值与第三设定阈值的比较结果,确定在所述当前TTI内接收的信号中是否存在所述待检测信道的信号;或者,确定以所述第一信号的功率与所述第二信号的功率的差值为自变量的第二设定单调函数的函数值;并根据该函数值与第四设定阈值的比较结果,确定在所述当前TTI内接收的信号中是否存在所述待检测信道的信号。
其中,上述待检测信道可以为E-DPCCH,参考信道可以为DPCCH。
上述各模块的功能可对应于图1或图2所示流程中的相应处理步骤,在此不再赘述。
综上所述,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方案,在检测当前TTI内接收的信号中是否存在待检测信道的信号时,首先确定由待检测信道对应符号承载的第一信号的功率,以及由参考信道对应符号承载的第二信号的功率,由于当一个TTI内接收的信号中存在待检测信道的信号时,该TTI中还将存在参考信道的信号,并且待检测信道信号的功率与参考信道信号的功率之间是满足一定功率关系的,从而可以根据该第一信号的功率与该第二信号的功率之间的关系是否满足设定功率关系,确定在当前TTI内接收的信号中是否存在待检测信道的信号。对天线接收的射频信号进行解析处理后,不需要对接收的信号进行译码或者编码的处理和噪声估计,也不需要进行数据之间相关性的计算,从而减少了进行信道检测时的数据计算量,进而提高了信道检测的效率,并且,由于信道检测效率提高了,还进一步提高了数据传输的效率。
本申请的实施例所提供的信道检测装置可通过计算机程序实现。本领域技术人员应该能够理解,上述的模块划分方式仅是众多模块划分方式中的一种,如果划分为其他模块或不划分模块,只要信道检测装置具有上述功能,都应该在本申请的保护范围之内。
本申请是参照根据本申请实施例的方法、设备(系统)、和计算机程序产品的流程图和/或方框图来描述的。应理解可由计算机程序指令实现流程图和/或方框图中的每一流程和/或方框、以及流程图和/或方框图中的流程和/或方框的结合。可提供这些计算机程序指令到通用计算机、专用计算机、嵌入式处理机或其他可编程数据处理设备的处理器以产生一个机器,使得通过计算机或其他可编程数据处理设备的处理器执行的指令产生用于实现在流程图一个流程或多个流程和/或方框图一个方框或多个方框中指定的功能的装置。
这些计算机程序指令也可存储在能引导计算机或其他可编程数据处理设备以特定方式工作的计算机可读存储器中,使得存储在该计算机可读存储器中的指令产生包括指令装置的制造品,该指令装置实现在流程图一个流程或多个流程和/或方框图一个方框或多个方框中指定的功能。
这些计算机程序指令也可装载到计算机或其他可编程数据处理设备上,使得在计算机或其他可编程设备上执行一系列操作步骤以产生计算机实现的处理,从而在计算机或其他可编程设备上执行的指令提供用于实现在流程图一个流程或多个流程和/或方框图一个方框或多个方框中指定的功能的步骤。
显然,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对本发明进行各种改动和变型而不脱离本发明的精神和范围。这样,倘若本发明的这些修改和变型属于本发明权利要求及其等同技术的范围之内,则本发明也意图包含这些改动和变型在内。

Claims (11)

1.一种信道检测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确定在当前传输时间间隔TTI内接收的信号中,由待检测信道对应符号承载的第一信号的功率,以及由参考信道对应符号承载的第二信号的功率,其中,当一个TTI内接收的信号中存在所述待检测信道的信号时,该TTI中还存在所述参考信道的信号;
根据所述第一信号的功率与所述第二信号的功率之间的关系是否满足设定功率关系,确定在所述当前TTI内接收的信号中是否存在所述待检测信道的信号。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确定在当前TTI内接收的信号中,由待检测信道对应符号承载的第一信号的功率,具体为:
确定在当前TTI内接收的信号中,由待检测信道对应所有符号分别承载的信号的功率的平均值,并将该平均值作为由所述待检测信道对应符号承载的第一信号的功率;
确定在当前TTI内接收的信号中,由参考信道对应符号承载的第二信号的功率,具体为:
确定在当前TTI内接收的信号中,由参考信道对应所有符号分别承载的信号的功率的平均值,并将该平均值作为由所述参考信道对应符号承载的第二信号的功率。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确定在当前TTI内接收的信号中,由待检测信道对应符号承载的第一信号的功率,具体包括:
确定在当前TTI内接收的信号中,由待检测信道对应所有符号分别承载的信号的幅值;
确定由所述待检测信道对应所有符号分别承载的信号的幅值的平方的平均值,并将该平均值作为由所述待检测信道对应符号承载的第一信号的功率;
确定在当前TTI内接收的信号中,由参考信道对应符号承载的第二信号的功率,具体包括:
确定在当前TTI内接收的信号中,由参考信道对应所有符号分别承载的信号的幅值;
确定由所述参考信道对应所有符号分别承载的信号的幅值的平方的平均值,并将该平均值作为由所述参考信道对应符号承载的第二信号的功率。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根据所述第一信号的功率与所述第二信号的功率之间的关系是否满足设定功率关系,确定在所述当前TTI内接收的信号中是否存在所述待检测信道的信号,具体为:
根据所述第一信号的功率与所述第二信号的功率的比值与第一设定阈值的比较结果,确定在所述当前TTI内接收的信号中是否存在所述待检测信道的信号;或者
根据所述第一信号的功率与所述第二信号的功率的差值与第二设定阈值的比较结果,确定在所述当前TTI内接收的信号中是否存在所述待检测信道的信号。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根据所述第一信号的功率与所述第二信号的功率之间的关系是否满足设定功率关系,确定在所述当前TTI内接收的信号中是否存在所述待检测信道的信号,具体包括:
确定以所述第一信号的功率与所述第二信号的功率的比值为自变量的第一设定单调函数的函数值;并根据该函数值与第三设定阈值的比较结果,确定在所述当前TTI内接收的信号中是否存在所述待检测信道的信号;或者
确定以所述第一信号的功率与所述第二信号的功率的差值为自变量的第二设定单调函数的函数值;并根据该函数值与第四设定阈值的比较结果,确定在所述当前TTI内接收的信号中是否存在所述待检测信道的信号。
6.如权利要求1-5任一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待检测信道为增强型专用物理控制信道E-DPCCH,所述参考信道为专用物理控制信道DPCCH。
7.一种信道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确定模块,用于确定在当前传输时间间隔TTI内接收的信号中,由待检测信道对应符号承载的第一信号的功率,以及由参考信道对应符号承载的第二信号的功率,其中,当一个TTI内接收的信号中存在所述待检测信道的信号时,该TTI中还存在所述参考信道的信号;
检测模块,用于根据所述第一信号的功率与所述第二信号的功率之间的关系是否满足设定功率关系,确定在所述当前TTI内接收的信号中是否存在所述待检测信道的信号。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确定模块具体用于,确定在当前TTI内接收的信号中,由待检测信道对应所有符号分别承载的信号的功率的平均值,并将该平均值作为由所述待检测信道对应符号承载的第一信号的功率;确定在当前TTI内接收的信号中,由参考信道对应所有符号分别承载的信号的功率的平均值,并将该平均值作为由所述参考信道对应符号承载的第二信号的功率。
9.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确定模块具体用于,确定在当前TTI内接收的信号中,由待检测信道对应所有符号分别承载的信号的幅值,确定由所述待检测信道对应所有符号分别承载的信号的幅值的平方的平均值,并将该平均值作为由所述待检测信道对应符号承载的第一信号的功率;确定在当前TTI内接收的信号中,由参考信道对应所有符号分别承载的信号的幅值,确定由所述参考信道对应所有符号分别承载的信号的幅值的平方的平均值,并将该平均值作为由所述参考信道对应符号承载的第二信号的功率。
10.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检测模块具体用于,根据所述第一信号的功率与所述第二信号的功率的比值与第一设定阈值的比较结果,确定在所述当前TTI内接收的信号中是否存在所述待检测信道的信号;或者,根据所述第一信号的功率与所述第二信号的功率的差值与第二设定阈值的比较结果,确定在所述当前TTI内接收的信号中是否存在所述待检测信道的信号。
11.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检测模块具体用于,确定以所述第一信号的功率与所述第二信号的功率的比值为自变量的第一设定单调函数的函数值;并根据该函数值与第三设定阈值的比较结果,确定在所述当前TTI内接收的信号中是否存在所述待检测信道的信号;或者,确定以所述第一信号的功率与所述第二信号的功率的差值为自变量的第二设定单调函数的函数值;并根据该函数值与第四设定阈值的比较结果,确定在所述当前TTI内接收的信号中是否存在所述待检测信道的信号。
CN201210271204.XA 2012-07-30 2012-07-30 一种信道检测方法及装置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3581986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210271204.XA CN103581986B (zh) 2012-07-30 2012-07-30 一种信道检测方法及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210271204.XA CN103581986B (zh) 2012-07-30 2012-07-30 一种信道检测方法及装置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3581986A true CN103581986A (zh) 2014-02-12
CN103581986B CN103581986B (zh) 2017-03-01

Family

ID=5005269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210271204.X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3581986B (zh) 2012-07-30 2012-07-30 一种信道检测方法及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3581986B (zh)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6487465A (zh) * 2016-10-19 2017-03-08 清华大学 时频域联合的频谱检测方法和系统
CN108287271A (zh) * 2017-01-10 2018-07-17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外置天线检测方法、设备和装置
CN109391462A (zh) * 2017-08-07 2019-02-26 航天信息股份有限公司 侧信道信号的信号对齐方法及装置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031126A (zh) * 2007-02-05 2007-09-05 京信通信技术(广州)有限公司 路测接收机及其基带信号处理方法
CN101132200A (zh) * 2006-08-23 2008-02-27 北京信威通信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调整保护时隙的方法和系统
CN101141142A (zh) * 2007-08-09 2008-03-12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减少上行同步检测漏检的方法
CN101953078A (zh) * 2008-02-04 2011-01-19 天工方案公司 用于在无线电接收机中电台检测和搜索的系统和方法
CN102147455A (zh) * 2010-01-18 2011-08-10 张登科 多天线单元信号分析处理、测向方法及系统
CN102185685A (zh) * 2011-05-11 2011-09-14 京信通信系统(中国)有限公司 移动终端发射随机接入信号方法及系统
CN102435844A (zh) * 2011-11-01 2012-05-02 南京磐能电力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频率无关的正弦信号相量计算方法

Patent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132200A (zh) * 2006-08-23 2008-02-27 北京信威通信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调整保护时隙的方法和系统
CN101031126A (zh) * 2007-02-05 2007-09-05 京信通信技术(广州)有限公司 路测接收机及其基带信号处理方法
CN101141142A (zh) * 2007-08-09 2008-03-12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减少上行同步检测漏检的方法
CN101953078A (zh) * 2008-02-04 2011-01-19 天工方案公司 用于在无线电接收机中电台检测和搜索的系统和方法
CN102147455A (zh) * 2010-01-18 2011-08-10 张登科 多天线单元信号分析处理、测向方法及系统
CN102185685A (zh) * 2011-05-11 2011-09-14 京信通信系统(中国)有限公司 移动终端发射随机接入信号方法及系统
CN102435844A (zh) * 2011-11-01 2012-05-02 南京磐能电力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频率无关的正弦信号相量计算方法

Cited By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6487465A (zh) * 2016-10-19 2017-03-08 清华大学 时频域联合的频谱检测方法和系统
CN106487465B (zh) * 2016-10-19 2019-03-15 北京清瑞维航技术发展有限公司 时频域联合的频谱检测方法和系统
CN108287271A (zh) * 2017-01-10 2018-07-17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外置天线检测方法、设备和装置
WO2018130003A1 (zh) * 2017-01-10 2018-07-19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外置天线检测方法、设备和装置
CN109391462A (zh) * 2017-08-07 2019-02-26 航天信息股份有限公司 侧信道信号的信号对齐方法及装置
CN109391462B (zh) * 2017-08-07 2022-04-12 航天信息股份有限公司 侧信道信号的信号对齐方法及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3581986B (zh) 2017-03-0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61900C (zh) 控制前向链路功率的设备和方法及检测接收数据的设备
CN101689967B (zh) Hs-pdsch盲解码方法及接收机
US8571567B2 (en) Communication terminal device, base station device and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 in which a random access channel is accessed by employing an initial access code randomly selected from a selected group of initial access codes
US10594443B2 (en) Transmitting method, receiving method and nodes for HARQ information
CN108632782A (zh) 一种v2x通信中的发送与接收方法和设备
JP2010531579A (ja) 電力制御のための方法及び装置
CN103548406A (zh) 用于针对由非专用信道状态下的用户设备进行的上行链路传输支持多个传输时间间隔的同时部署的系统和方法
WO2002030004A2 (e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reducing power consumption of a decoder in a communication system
US20030002461A1 (e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controlling gain level of a supplemental channel in a CDMA communication system
KR101057513B1 (ko) 패킷-액세스 네트워크를 위한 스케줄링 기술 방법 및 장치
US8891387B2 (en) UE based conditional enabling of ULTD
CN101088242A (zh) 低复杂度的盲传输格式检测
AU2002312547A1 (e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controlling gain level of a supplemental channel in a CDMA communication system
CN101227251A (zh) 一种实现信道盲监测的方法及装置
EP1895796A1 (en) Wireless access method, wireless base station device, and wireless terminal device
US20070054652A1 (e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generating a serving grant based on a received relative grant
EP1720299B1 (en) Improved performance in mobile communications systems
CN103581986A (zh) 一种信道检测方法及装置
CN103516447B (zh) 一种多天线信号合并方法和网络侧设备
CN101997638B (zh) 确定用于检测harq-ack信号的参数的方法和装置
CN105900350B (zh) 外环功率控制方法、装置和设备
EP2034619A1 (en) Radio base station and method of receiving physical control channel
CN1471767B (zh) 用于确定质量指示位的工作行为的方法
CN108667578B (zh) 通信方法和通信设备
CN1972170B (zh) 无线通信信道检测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CP01 Change in the name or title of a patent holder

Address after: 510663 No. 10 Shenzhou Road, Guangzhou Science City, Guangdong Province

Patentee after: Jingxin Network System Co.,Ltd.

Address before: 510663 No. 10 Shenzhou Road, Guangzhou Science City, Guangdong Province

Patentee before: COMBA TELECOM SYSTEMS (CHINA) Ltd.

CP01 Change in the name or title of a patent holder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70301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