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1141142A - 减少上行同步检测漏检的方法 - Google Patents

减少上行同步检测漏检的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1141142A
CN101141142A CNA2007101406154A CN200710140615A CN101141142A CN 101141142 A CN101141142 A CN 101141142A CN A2007101406154 A CNA2007101406154 A CN A2007101406154A CN 200710140615 A CN200710140615 A CN 200710140615A CN 101141142 A CN101141142 A CN 101141142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window
power
peak
peak value
threshold valu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A2007101406154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1141142B (zh
Inventor
陈禹
赵善红
张道垠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anechips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ZTE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ZTE Corp filed Critical ZTE Corp
Priority to CN2007101406154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1141142B/zh
Publication of CN101141142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141142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1141142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141142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Mobile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s (AREA)

Abstract

一种减少上行同步检测漏检的方法。包括:设置峰值窗口、前边窗、和后边窗的宽度,并根据前边窗的宽度和后边窗的宽度设置第一门限值;计算前边窗的平均功率和后边窗的平均功率,如果峰值窗口中的最大功率与前边窗的平均功率和后边窗的平均功率的差均超过第一门限值,则满足第一预定条件;在满足第一预定条件的情况下,判断是否满足第二预定条件和第三预定条件,并在满足第一预定条件而不满足第二预定条件和第三预定条件的情况下执行相关处理;其中,在满足第一预定条件,不满足第二或第三预定条件的情况下,执行相关处理。通过使用本发明,可以在保证签名有效性的同时防止同步检测判断签名漏检,有效提高了同步检测的效率和接入率。

Description

减少上行同步检测漏检的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通信领域,并且特别地,涉及一种减少上行同步检测漏检的方法。
背景技术
在同步CDMA(Code Division Multiple Access,码分多址)通信系统(本文中以时分同步码分多址(TD-SCDMA)系统为例)的上行链路中,多个用户终端(User Equipment,UE,还可以称作用户设备)向基站(Node B)发送信号,为了防止不同用户信号之间的相互干扰,需要对各用户进行同步检测与控制,保证其同时到达基站。
TD-SCDMA通信系统的信道格式如图1所示,传输的无线帧包括若干子帧,子帧结构如图2所示。
如图2所示,在每一个子帧中除了多个常规时隙外,还包括3个特殊时隙,即,下行导频时隙(DwPTS)、保护间隔(GP)时隙和上行导频时隙(UpPTS),其中UpPTS是为上行导频和同步而设计的,其结构如图3所示,该时隙由上行同步(SYNC_UL)码和该时隙内部的保护间隔组成。
在同步CDMA通信系统中,随机接入同步检测指的是上行同步的建立过程。在用户设备开机之后,必须首先与小区建立下行同步,这是因为只有在下行同步的情况下,才能开始建立上行同步。
上行同步的建立在随机接入的过程中完成,接入的过程中涉及到上行导频信道(UpPCH)和物理随机接入信道(PRACH)。用户设备在进行随机接入时,首先在上行导频时隙(UpPTS)中发送上行同步(SYNC_UL)码,如果基站Node B能够成功地检测到该SYNC_UL码,则在下行对应的快速物理接入信道(FPACH)上向用户设备发送确认消息,然后用户设备可在分配好的物理随机接入信道(PRACH)上向基站Node B发送接入信息,最后基站Node B再将必要的信息发送给用户设备,呼叫建立完成。
在搜索窗内检测到SYNC_UL序列后,基站Node B会估计出对应的时延,然后通过发送调整信息答复用户设备,使用户设备在下次发射时调整发射时间。这通过FPACH在接下来的若干个子帧内完成。发送过PRACH之后,上行同步建立。上行同步过程也可以用于上行失步时的上行同步重新建立。
同步检测通过分析保护间隔和上行导频时隙的天线数据来识别SYNC_UL码。如果检测到一个有效的SYNC_UL码,则完成相应的参数测量任务。
如在诸如申请号为US 20030152138、US 20020093988、JP2003234677、和JP 2002217775的国外专利申请、公开号为CN1437323和1389995的中国专利申请中、以及2002年12月的重庆邮电学院学报第14卷第4期的第19至23页中所描述的,同步检测过程是依靠判断各个签名有效性来操作的。
主要方法是,定义3个窗口:峰值窗Po_peak-(ΔT/3)到Po_peak+(2×ΔT/3)、超前窗Po_peak-32-(ΔT/3)到Po_peak-(ΔT/3)、以及滞后窗Po_peak+(2×ΔT/3)到Po_peak+32+(2×ΔT/3),当满足所有以下3个条件对应的SYNC_UL码为有效签名:
条件1:P_peak-P_ave_before>Pd且P_peak-P_ave_after>Pd,其中,P_ave_before为超前窗的平均功率,P_ave_after为滞后窗的平均功率。
条件2:N_side<Nt,其中N_side为峰值窗外功率大于P_peak-Pt的功率点的数量。
条件3:P_peak-P_side>threshold,其中P_side为峰值窗外的最强功率,该条件是冲突判决条件,用于判断在同一子帧内有无多个用户使用同一签名。
上面Pd,Pt,threshold均为功率阈值,Nt为设定的一个数量阈值。
在上述三个判断条件中,会出现降低接入率的错误检测:
首先,在第二判断条件N_side<Nt中,其中N_side为峰值窗外功率大于P_peak-Pt的功率点的数量(如图4所示),该数量的大小主要取决于信道传播环境,在信干(噪)比较低、或UE多条径之间的相对功率差异不大的情况下,很难满足该检测条件;
其次,在冲突检测(如图5所示)过程中,当只有一个用户接入时,峰值窗口内的相关功率很高,而此时峰值窗口外的相关功率非常低;当多个用户接入时,那么在峰值窗口外也可能有较高的相关功率。因此,首先需要对SYNC_UL进行签名识别,然后检测峰值窗口外是否存在其它较高的相关功率峰值,若该值低于给定的参数,则可认为未发生接入冲突(碰撞),SYNC_UL有效。如图5所示,当考虑到上行接入时,如果两个UE使用了相同的SYNC_UL码,就会出现接入冲突。如果检测到接入冲突,则Node B不发送响应FPACH;如果P_peak-Pside<Pc(dB),则判断出现接入冲突。
但是,当UE路径时延大于T且功率相差小于Pc(冲突检测条件中的功率门限)时(例如,在判断条件2的多径无线传播环境下极有可能出现)会被判断为接入冲突而无法接入,从而使同步检测接入率降低。
如上所述,目前所采用的检测技术存在同步检测接入率较低的问题,而至今尚未提出能够解决该问题的技术方案。
发明内容
考虑到上述问题而做出本发明,为此,本发明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减少上行同步检测漏检的方案。
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减少上行同步检测漏检的方法。
该方法包括:步骤S602,在天线的总相关功率序列的抽头序列中找出峰值及其位置,将峰值的位置之前和之后的多个码片之间的区间设置为峰值窗口,并确定峰值窗口的前边窗的宽度和后边窗的宽度,以及根据前边窗的宽度和后边窗的宽度设置第一门限值;
步骤S604,计算前边窗的平均功率和后边窗的平均功率,如果峰值窗口中的最大功率与前边窗的平均功率和后边窗的平均功率的差均超过第一门限值,则满足第一预定条件;以及
步骤S606,在满足第一预定条件的情况下,判断峰值窗口外大于峰值窗口内的功率峰值与功率门限值之间差值的点的数量是否小于第二门限值,如果判断为是,则满足第二预定条件;以及判断峰值窗口内的功率峰值与峰值窗口外的最大功率峰值的差是否大于第三门限值,如果判断为是,则满足第三预定条件;
其中,在满足第一预定条件,不满足第二预定条件或第三预定条件的情况下,执行相关处理。
其中,相关处理包括:存储与峰值窗口内的功率峰值的差小于第四门限值的峰值窗口外的功率峰值相对于功率窗口内的功率峰值的位置作为位置历史信息,并在之后的子帧检测中计算与峰值窗口内的功率峰值的差小于第四门限值的峰值窗口外的功率峰值相对于功率窗口内的功率峰值的位置,当之后的子帧的位置检测中计算的位置与位置历史信息中的位置一致的次数大于或等于第五门限值时,判断签名有效。
此外,当满足第一预定条件、第二预定条件、以及第三预定条件时,判断签名有效;当不满足第一预定条件时,判断签名无效。
另外,将抽头序列中的峰值之前的2至3个码片与抽头序列中的峰值之后的3至4个码片之间的区间作为峰值窗口,并且,前边窗和后边窗的宽度为16至32个码片。第二预定条件的功率门限值为12dB;第二门限值为6至8;第三门限值为4dB;第四门限值为5dB至6dB;第五门限值为一次或两次。
此外,在步骤S602之前可以包括:获取天线数据段,确定上行同步码所在的数据段;从上行同步码所在的数据段中获得上行同步码,并将上行同步码与保护时间间隔区间和上行导频时隙区间上的天线接收数据进行移位相关,得到每个天线的相关功率序列;以及将每个天线的相关功率序列相加,得到总相关功率序列。
另外,在步骤S606之后,可以进一步包括:根据总相关功率序列进行判断,并根据判断结果确定签名是否有效;进行快速物理接入信道安排,并在每个子帧中根据判断为有效的签名的级别进行优先级处理。
通过本发明的上述技术方案,可以在保证签名有效性的同时防止同步检测判断签名漏检,有效提高了同步检测的效率和接入率。
附图说明
此处所说明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发明的进一步理解,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本发明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发明,并不构成对本发明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
图1是根据相关技术的TD-SCDMA物理信道格式的示意图;
图2是根据相关技术的TD-SCDMA子帧结构的示意图;
图3是根据相关技术的TD-SCDMA上行导频时隙的示意图;
图4是根据相关技术的检测条件的示意图;
图5是根据相关技术的冲突检测条件的示意图;
图6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减少上行同步检测漏检的方法的流程图;
图7是实现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减少上行同步检测漏检方法的同步检测装置的框图;
图8是实现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减少上行同步检测漏检方法的同步检测装置的具体构造实例的框图;以及
图9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减少上行同步检测漏检方法的峰值检测条件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在实施例中,提供了一种减少上行同步检测漏检的方法。该方法从流程上改进签名识别,使得不会对本身应该被响应的签名做出误判,从而避免了由此导致的漏检。总的来说,根据本实施例的方法首先对上行同步进行签名识别,然后检测峰值窗口外是否存在其它较高的总相关功率峰值,若其值低于给定的参数,则可认为未发生接入冲突,上行同步签名有效;其中,冲突检测窗口宽度从信号峰值窗口开始位置至总相关功率序列的结束位置。下面将详细描述本发明的实施例。
如图6所示,根据本实施例的减少上行同步检测漏检的方法包括:步骤S602,在天线的总相关功率序列的抽头序列中找出峰值及其位置,将峰值的位置之前和之后的多个码片之间的区间设置为峰值窗口,并确定峰值窗口的前边窗的宽度和后边窗的宽度,以及根据前边窗的宽度和后边窗的宽度设置第一门限值(Pb);
步骤S604,计算前边窗的平均功率和后边窗的平均功率,如果峰值窗口中的最大功率与前边窗的平均功率和后边窗的平均功率的差均超过第一门限值,则满足第一预定条件;以及
步骤S606,在满足第一预定条件的情况下,判断峰值窗口外大于峰值窗口内的功率峰值(P_peak)与功率门限值(Pt)之间差值(P_peak-Pt)的点的数量是否小于第二门限值,即,判断是否N_side<Nt,其中N_side为峰值窗外功率大于峰值串口内的P_peak-Pt的功率点的数量,其中,通常将Pt的值设置为12dB,Nt为设定的第二门限值,通常为6至8,如果判断为是,则满足第二预定条件;以及判断峰值窗口内的功率峰值与峰值窗口外的最大功率峰值的差是否大于第三门限值,如果判断为是,则满足第三预定条件,优选地,第三门限值为4dB;
其中,在满足第一预定条件,不满足第二预定条件或第三预定条件的情况下,不立即判断签名无效或者该签名冲突,这是因为在多径并且功率非常接近的情况下,同一用户的多径信息可能出现峰值窗口内的峰值功率与峰值窗外的最强功率非常接近的结果。这种情况可能是一种假冲突,是多个径的功率被误认为多个用户使用同一签名,为了避免误判并增加成功接入的机会,将执行相关处理。
其中,相关处理包括:存储与峰值窗口内的功率峰值的差小于第四门限值的峰值窗口外的功率峰值相对于功率窗口内的功率峰值的位置作为位置历史信息;在接下来的子帧的同步检测中,该签名如果仍然有上面的可能假冲突的情况,则需要作同样存储操作,并计算与峰值窗口内的功率峰值的差小于第四门限值(其中,第四门限值为5dB至6dB)的峰值窗口外的功率峰值相对于功率窗口内的功率峰值的位置,当之后的子帧的位置检测中计算的位置与位置历史信息中的位置一致的次数大于或等于第五门限值时,判断签名有效,其中,第五门限值为一次或两次。
应当注意,上述的第一门限值、第二门限值、第三门限值、第四门限值、以及第五门限值都是通过仿真得到的优选值,并不构成对本发明的限制,根据实际需要可以对这些值进行相应改变。
此外,当满足第一预定条件、第二预定条件、以及第三预定条件时,判断签名有效;当不满足第一预定条件时,直接判断签名无效。
另外,将抽头序列中的峰值之前的2至3个码片与抽头序列中的峰值之后的3至4个码片之间的区间作为峰值窗口,并且,前边窗和后边窗的宽度为16至32个码片。
此外,在步骤S602之前可以包括:获取天线数据段,确定上行同步码所在的数据段,其中,检测窗口包括保护间隔和上行导频时隙,数据段包括多个码片(通常表示为Ldata个),其中包括了保护间隔和上行导频时隙的码片数总和,其长度为Ldata
从上行同步码所在的数据段中获得(NSYNC_UL个)上行同步码,并将上行同步码与保护时间间隔区间和上行导频时隙区间上的天线接收数据进行移位相关,得到每个天线的相关功率序列;以及
将每个天线的相关功率序列相加,得到总相关功率序列,即,通过以下公式进行计算: R Power = Σ ka = 0 Ka - 1 R P ( ka ) , 其中,式中Ka为天线数,上标ka表示天线序号。
对于天线的相关功率序列计算,优选地,可以具体包括以下处理:
(1)对实数上行同步码进行复数化处理,即系统中所使用的复数上行同步码S=(S 1S 2,...,S Lsync_ul)可由实数上行同步码S=(S1,S2,...,SLsync_ul)得到,即:
S i=ji·Si,其中,Si∈(1,-1},i=1,2,...,Lsync_ul
式中,LSYNC_UL表示SYNC_UL码的长度;
(2)计算上行同步码与天线数据的相关序列,各天线的相关序列表示为: R ( ka ) = Σ k , n r n ( ka ) . ( s - k + i ) * ,
式中rn (ka)表示第ka个天线的接收数据,(·)*表示共轭运算,上标ka表示天线序号,ka=0,1,…,Ka-1,Ka为天线数;
(3)计算各天线对应的相关功率序列,即:
R P ( ka ) = ( Re [ R ( ka ) ] ) 2 + ( Im [ R ( ka ) ] ) 2
其中,Re[·]表示取实部运算,Im[·]表示取虚部运算。
另外,在步骤S606之后,可以进一步包括:根据总相关功率序列进行判断,并根据判断结果确定签名是否有效并且不冲突;进行快速物理接入信道安排,并在每个子帧中根据判断为有效并且是不冲突的签名的级别进行优先级处理。
这里,可以将所有的上行同步签名按顺序保存在队列中,每一个子帧都响应特定数量的签名,未响应的签名则继续保存在队列中,其相对寿命加1;每个签名相对寿命的初始值均为0,签名的响应规则如下:
(1)首先选择相对寿命最大的可靠签名;
(2)若无可靠签名,则选择功率最大的正常签名;
若存在多个签名满足上述规则,则任选一个签名进行响应,响应后,该签名即被从队列中删除,队列中每个签名的相对寿命不能超过某一特定门限值,否则将被删除。
下面将详细描述用于实现根据本实施例的方法的硬件组成。
同步检测过程在上行导频时隙(UpPTS)内完成,该检测用于上行链路同步的建立与重建,因此,同步检测装置由FEI接口(与天线接口)、AGC、匹配滤波、本地同步码产生、签名确认及FPACH产生、同步建立控制等功能模块组成,其中,同步建立控制模块主要完成同步建立子系统的调度,产生其它各个模块的启动信号、计数控制和处理结束信号接收。该装置可以利用配置后的上行同步码,在搜索窗口(窗口大小可以为256个码片)内对上行导频时隙内的接收数据做AGC和通道补偿、匹配滤波后进行签名确认,并判断是否接收到有效的上行同步码,最后产生FPACH信息输出,用于确认UE发出的上行同步建立请求。
如图7所示,同步检测装置可以包括:AGC、GpUp数据接口模块、匹配滤波模块、签名识别模块、和FPACH产生模块。
GpUp数据接口模块用于行天线数据AGC处理后的读取和保存,GpUp数据接口根据载波计数器值,每次读取一个载波的数据供同步建立子系统使用。此外,GpUp数据接口还对载波激活、天线激活、超远距离覆盖基站指示情况进行处理,产生读取的数据长度信息和起始地址等信息;
匹配滤波模块将小区配置的8个SYNC_UL码分别与GPUp数据进行移位相关,得到相关功率序列,给签名确认模块使用。匹配滤波功率数据长度由配置参数确定,根据配置是否为室内分别算法和超远距离覆盖基站处理而不同。
签名确认模块检测在GP和UpPTS时隙区间上是否有SYNC_UL接入,根据配置的判决条件门限值,比较匹配滤波功率是否超过门限来确定有没有接受到有效的上行同步码,进一步确定1/8chip精度峰值位置(第一径的到达时间)和使用的上行同步码号等,生成签名确认信息并保存。
FPACH产生模块完成对配置FPACH有效性判断和对响应签名信息的选择处理,产生的FPACH信息送给FPACH编码模块。对于签名确认模块产生的有效签名,根据其峰值功率排定签名信誉级别,比较判断该签名为可靠签名还是一般签名。所有有效签名都进行排队,FPACH按照规则选择处理那个签名得到响应。
配置参数接口和上报参数接口功能分部在其它各模块中,根据各模块的调度信息,配置参数和上报参数接口控制模块的参数读取和上报信息的存储,各模块的公共配置参数信息通过同步建立控制模块输出的硬件接口连线送给其它各模块使用。
此外,可以使用图8所示的装置来进行上述步骤S102至步骤S106中的处理。具体步骤如下:
步骤1,在第一子帧时,将冲突后处理事件计数器初始化为Cpp_counter=0,如果冲突后处理事件计数器Cpp_counter>0,则处理进行到步骤2,否则执行步骤3;
步骤2,所有冲突后处理事件对应的子帧计数器SubFrm_counter(共Cpp_counter个)都递减1;
步骤3,如图9所示,在相关功率抽头序列中找出峰值位置P_peak_index和大小P_peak,确定峰值位置的前Lp1(2码片)至后Lp2(4码片)宽度为峰值窗口,并确定峰值窗口前Lbf(32码片)宽度为前边窗,后Laf(32码片)宽度为后边窗;
计算前后边窗的平均功率Pav1和Pav2。检测峰值窗口内的最大功率值与前边窗、后边窗口内的平均功率之间的差异,Pd为上述的第一门限值(在本实例中为20dB)。如果P_peak-Pav1>Pd和条件P_peak-Pav2>Pd同时满足,则峰值检测条件(上述的第一预定条件)成立,进行到步骤4,否则判断上行导频码接入不成功;
步骤4,判断第二预定条件是否成立,即,N_side<Nt,其中N_side为峰值窗外功率大于P_eak-Pt的功率点的数量,Nt为设定的数量门限(即,上述的第二门限值),通常取值为6至8,在该实例中,pt为12dB,Nt为8。在进行冲突检测时,首先要比较峰值功率大于峰值窗外的最强功率,其差值大于一个门限值threshold(即,上述的第三门限值),则认为满足第三预定条件。在同时满足上述三个预定条件的情况下,可以直接判定该签名有效。如果不能满足第二预定条件或第三预定条件,则遍历峰值窗口外所有功率抽头(Pside),确定所有满足条件P_peak-Pside<Pc的抽头位置Pside_indices,在本实例中,设Pc为5dB);
步骤5,如果步骤4中Pside_indices为空,判定该上行导频码成功接入,否则进入下一步;
步骤6,如果此时条件Cpp_counter>0,则处理进行到步骤10,否则进入下一步;
步骤7,令Cpp_counter=Cpp_counter+1,计算并保存上述峰值抽头与所有满足步骤4中门限的Pside抽头的相对位置(1/8码片精度),记为rel_indices;
步骤8,设置本次检测处理事件对应的碰撞计数器C_counter用于记录后续类似碰撞的次数,初始值设为0,门限值设为Ncol,在本实例中设Ncol=1;
步骤9,设置本次检测处理事件对应的子帧计数器SF_counter的初始值为Nsf,范围是12至16子帧,该计数器用于在发生冲突后的Nsf子帧跟踪记录再次冲突的抽头相对位置,则本次判断上行导频码接入不成功;
步骤10,计算上述峰值抽头与最大Pside抽头的相对位置col_rel_index;
步骤11,令i=1,这里i表示对于已存在的Cpp_counter个检测处理事件中的第i个事件:
步骤12,查找对应的rel_indices(i)中是否含有col_rel_index,如果含有则将对应的碰撞计数器C_counter(i)递增1,并执行步骤14;否则令i=i+1,并执行下一步;
步骤13,如果i>Cpp_counter,则判定该上行导频码接入不成功;否则执行步骤12;
步骤14,如果满足条件C_counter(i)=Ncol,则执行步骤15,否则令i=i+1,并执行步骤13;以及
步骤15,判定该冲突是由用户多径引起而并非真正冲突,清除并释放资源碰撞计数器C_counter(i)和子帧计数器SF_counter(i),检测处理事件计数器Cpp_counter递减1,判定该上行导频码成功接入。
综上所述,本发明有效解决了在UE多条径之间的相对功率差异不大(例如,在第二预定条件)的情况下出现将有效签名错误的判断为冲突或者峰值与其他相关功率点相差不大导致的将有效签名判断漏检的问题。借助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可以在保证签名有效性的同时防止同步检测判断签名漏检,有效提高了同步检测的效率和接入率。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发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发明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9)

1.一种减少上行同步检测漏检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步骤S602,在天线的总相关功率序列的抽头序列中找出峰值及其位置,将所述峰值的位置之前和之后的多个码片之间的区间设置为峰值窗口,并确定所述峰值窗口的前边窗的宽度和后边窗的宽度,以及根据所述前边窗的宽度和所述后边窗的宽度设置第一门限值;
步骤S604,计算所述前边窗的平均功率和所述后边窗的平均功率,如果所述峰值窗口中的最大功率与所述前边窗的平均功率和所述后边窗的平均功率的差均超过所述第一门限值,则满足第一预定条件;以及
步骤S606,在满足所述第一预定条件的情况下,判断所述峰值窗口外大于所述峰值窗口内的功率峰值与功率门限值之间差值的点的数量是否小于第二门限值,如果判断为是,则满足第二预定条件;以及判断所述峰值窗口内的功率峰值与所述峰值窗口外的最大功率峰值的差是否大于第三门限值,如果判断为是,则满足第三预定条件;
其中,在满足所述第一预定条件,不满足所述第二预定条件或所述第三预定条件的情况下,执行相关处理。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减少上行同步检测漏检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相关处理包括:
存储与所述峰值窗口内的功率峰值的差小于第四门限值的所述峰值窗口外的功率峰值相对于所述功率窗口内的功率峰值的位置作为位置历史信息,并在之后的子帧检测中计算与所述峰值窗口内的功率峰值的差小于第四门限值的所述峰值窗口外的功率峰值相对于所述功率窗口内的功率峰值的位置,当所述之后的子帧的位置检测中计算的所述位置与所述位置历史信息中的位置一致的次数大于或等于第五门限值时,判断所述签名有效。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减少上行同步检测漏检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当满足所述第一预定条件、所述第二预定条件、以及所述第三预定条件时,判断所述签名有效。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减少上行同步检测漏检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当不满足所述第一预定条件时,判断所述签名无效。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减少上行同步检测漏检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将所述抽头序列中的峰值之前的2至3个码片与所述抽头序列中的峰值之后的3至4个码片之间的区间作为所述峰值窗口。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减少上行同步检测漏检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前边窗和所述后边窗的宽度为16至32个码片。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减少上行同步检测漏检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预定条件的功率门限值为12dB;所述第二门限值为6至8;所述第三门限值为4dB;所述第四门限值为5dB至6dB;所述第五门限值为一次或两次。
8.根据权利要求1至8中任一项所述的减少上行同步检测漏检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步骤S602之前,包括:
获取天线数据段,确定上行同步码所在的数据段;
从所述上行同步码所在的数据段中获得所述上行同步码,并将所述上行同步码与保护时间间隔区间和上行导频时隙区间上的天线接收数据进行移位相关,得到每个天线的相关功率序列;以及
将所述每个天线的相关功率序列相加,得到所述总相关功率序列。
9.根据权利要求1至8中任一项所述的减少上行同步检测漏检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步骤S606之后,进一步包括:根据所述总相关功率序列进行判断,并根据判断结果确定签名是否有效;进行快速物理接入信道安排,并在每个所述子帧中根据判断为有效的所述签名的级别进行优先级处理。
CN2007101406154A 2007-08-09 2007-08-09 减少上行同步检测漏检的方法 Active CN101141142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07101406154A CN101141142B (zh) 2007-08-09 2007-08-09 减少上行同步检测漏检的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07101406154A CN101141142B (zh) 2007-08-09 2007-08-09 减少上行同步检测漏检的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1141142A true CN101141142A (zh) 2008-03-12
CN101141142B CN101141142B (zh) 2010-12-29

Family

ID=3919292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07101406154A Active CN101141142B (zh) 2007-08-09 2007-08-09 减少上行同步检测漏检的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1141142B (zh)

Cited By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582716A (zh) * 2008-05-13 2009-11-18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td-scdma系统中的随机接入检测装置及方法
CN101841505B (zh) * 2009-03-20 2012-09-12 高通创锐讯企业管理(上海)有限公司 具有相关特性的帧检测系统中获得帧同步的方法
CN103124191A (zh) * 2011-11-21 2013-05-29 电信科学技术研究院 一种混合自组织网络中传输数据的方法和设备
CN103249136A (zh) * 2012-02-14 2013-08-14 中国移动通信集团广东有限公司 一种随机接入方法、基站、用户设备及系统
CN103581986A (zh) * 2012-07-30 2014-02-12 京信通信系统(中国)有限公司 一种信道检测方法及装置
CN104219775A (zh) * 2013-06-04 2014-12-17 普天信息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 一种提高随机接入检测鲁棒性的方法

Family Cites Familie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275485C (zh) * 2003-03-18 2006-09-13 大唐移动通信设备有限公司 一种用于检测用户终端随机接入的方法
CN1275489C (zh) * 2003-03-18 2006-09-13 大唐移动通信设备有限公司 一种用于检测多用户终端随机接入冲突的方法
CN100508428C (zh) * 2004-06-29 2009-07-01 大唐移动通信设备有限公司 一种提高同步检测精度的方法与装置
CN100417048C (zh) * 2005-10-18 2008-09-03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同步码分多址系统中提高同步检测性能的方法与装置

Cited By (1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582716A (zh) * 2008-05-13 2009-11-18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td-scdma系统中的随机接入检测装置及方法
CN101841505B (zh) * 2009-03-20 2012-09-12 高通创锐讯企业管理(上海)有限公司 具有相关特性的帧检测系统中获得帧同步的方法
CN103124191A (zh) * 2011-11-21 2013-05-29 电信科学技术研究院 一种混合自组织网络中传输数据的方法和设备
CN103124191B (zh) * 2011-11-21 2015-06-10 电信科学技术研究院 一种混合自组织网络中传输数据的方法和设备
CN103249136A (zh) * 2012-02-14 2013-08-14 中国移动通信集团广东有限公司 一种随机接入方法、基站、用户设备及系统
CN103249136B (zh) * 2012-02-14 2016-08-10 中国移动通信集团广东有限公司 一种随机接入方法、基站、用户设备及系统
CN103581986A (zh) * 2012-07-30 2014-02-12 京信通信系统(中国)有限公司 一种信道检测方法及装置
CN103581986B (zh) * 2012-07-30 2017-03-01 京信通信系统(中国)有限公司 一种信道检测方法及装置
CN104219775A (zh) * 2013-06-04 2014-12-17 普天信息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 一种提高随机接入检测鲁棒性的方法
CN104219775B (zh) * 2013-06-04 2018-01-19 普天信息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 一种提高随机接入检测鲁棒性的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1141142B (zh) 2010-12-29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RU2472321C1 (ru) Способ и абонентский терминал выбора ресурсов случайного доступа
US6992998B1 (en) Message access for radio telecommunications system
KR100446532B1 (ko) 유엠티에스에서의 기지국 접속시간 감소 방법
CN102396274B (zh) 实现上行链路同步的方法及其设备
DK2806698T3 (en) METHODS AND DEVICES IN A COMMUNICATION NETWORK
EP1863309B1 (en) Mobile terminal of cdma system, mobile communication method of cdma system, and communication quality estimating method
EP2217029A1 (en) Method of processing in random access procedure, system and apparatus thereof
EP2104393A1 (en) Communication system, mobile station, and communication method
CN105530685B (zh) 消息发送接收方法、发送接收装置、基站及终端
CN101141142A (zh) 减少上行同步检测漏检的方法
WO2000035219A1 (en) Access request in a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
EP1919234A2 (en) Determining transmitting stations in an OFDMA network
CN101098297B (zh) 一种随机接入方法及导频码的扩展方法
US10506633B2 (en) Method for determining size of contention window, radio base station, and mobile station
EP1720299B1 (en) Improved performance in mobile communications systems
EP2163043B1 (en) Random access collision detection
CN100401660C (zh) 一种用户终端随机接入的检测方法
KR102079601B1 (ko) 가상 셀 네트워크 시스템에서 랜덤 억세스 방법 및 장치
US10992347B2 (en) Pulsed wireless power device and method
CN101248593B (zh) 一种提高用户接入率的随机接入检测冲突后处理的方法
US10757001B2 (en) Methods for dynamic sensitivity control in wireless networks
CN107241763B (zh) 探测响应方法及装置
CN113784430A (zh) 自组网网络混合定时同步方法及其相关设备
CN110072291B (zh) 随机接入过程通信的方法及设备
CN114040474B (zh) 一种终端接入方法、装置及设备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E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cordation of patent licensing contract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080312

Assignee: SANECHIPS TECHNOLOGY Co.,Ltd.

Assignor: ZTE Corp.

Contract record no.: 2015440020319

Denomination of invention: Method to reduce leakage checking of uplink synchronous detection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01229

License type: Common License

Record date: 20151123

LICC Enforcement, change and cancellation of record of contracts on the licence for exploitation of a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221031

Address after: 518055 Zhongxing Industrial Park, Liuxian Avenue, Xili street, Nanshan District, Shenzhen City, Guangdong Province

Patentee after: SANECHIPS TECHNOLOGY Co.,Ltd.

Address before: 518057 Zhongxing building, science and technology south road, Nanshan District hi tech Industrial Park, Guangdong, Shenzhen

Patentee before: ZTE Cor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