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3577901A - 潮间带风电接入电网的方法 - Google Patents

潮间带风电接入电网的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3577901A
CN103577901A CN201310595218.1A CN201310595218A CN103577901A CN 103577901 A CN103577901 A CN 103577901A CN 201310595218 A CN201310595218 A CN 201310595218A CN 103577901 A CN103577901 A CN 103577901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load
wind
electric
power
network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310595218.1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3577901B (zh
Inventor
李慧
李哲
张振高
王学军
刘明志
张军
刘艳霞
曹娅玲
冯艳虹
郑兰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tate Grid Corp of China SGCC
State Grid Tianjin Electric Power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tate Grid Corp of China SGCC
State Grid Tianjin Electric Power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tate Grid Corp of China SGCC, State Grid Tianjin Electric Power Co Ltd filed Critical State Grid Corp of China SGCC
Priority to CN201310595218.1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3577901B/zh
Publication of CN103577901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3577901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3577901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3577901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4INFORMATION OR COMMUNICATION TECHNOLOGIES HAVING AN IMPACT ON OTHER TECHNOLOGY AREAS
    • Y04SSYSTEMS INTEGRATING TECHNOLOGIES RELATED TO POWER NETWORK OPERATION, COMMUNICATION OR INFORMATION TECHNOLOGIES FOR IMPROVING THE ELECTRICAL POWER GENERATION, TRANSMISSION, DISTRIBUTION, MANAGEMENT OR USAGE, i.e. SMART GRIDS
    • Y04S10/00Systems supporting electrical power generation, transmission or distribution
    • Y04S10/50Systems or methods supporting the power network operation or management, involving a certain degree of interaction with the load-side end user applications

Landscapes

  • Management, Administration, Business Operations System, And Electronic Commerce (AREA)
  • Supply And Distribution Of Alternating Current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潮间带风电接入电网的方法,包括:步骤一,确定影响因素集合;步骤二,做出电网现状评估;步骤三,将规划区划分为不同层次、相互关联又具有相对独立性的供电区域;步骤四,进行负荷预测,并重点开展负荷特性分析和预测;步骤五,制定变电站布局和网架方案;步骤六,分析规划区及各供电区域的风电消纳能力;步骤七,确定各供电区域适用于潮间带风电接入的风电并网模式;步骤八,进行方案优化;步骤九,提出最终建议。通过本发明,能够在电网规划阶段,兼顾风能资源特性和电网运行要求,实现电网建设的总投资费用最优。

Description

潮间带风电接入电网的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电网组件方法,特别是涉及一种潮间带风电接入电网的方法。
背景技术
风电是资源潜力大、技术基本成熟的可再生能源,在减排温室气体、应对气候变化的新形势下,越来越受到世界各国的重视,并已在全球大规模开发利用。“十一五”时期,我国风电快速发展,风电装机容量连续翻番增长,设备制造能力快速提高,已形成了较完善的产业体系,为更大规模发展风电奠定了良好基础。随着风电技术进步和成本不断下降,我国对风电在未来能源结构调整和战略性新兴产业培育过程中的作用也寄予厚望。但由于风能资源具有随机性、间歇性和不可控性等特点,随着风电规模的扩大,风电并网和市场消纳问题已经成为制约风电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
再有,电能是能源消费的主要形式之一,作为一种特殊的商品,不能大量储存,电能的生产、运输、销售和消费是同时完成的,电力系统是指由发电、变电、输电、配电和用电等环节组成的电能生产、传输、分配和消费的系统。电网规划工作在电力系统领域具有战略意义,可以引导电源建设布局,指导电网网架设计和输变电项目建设,满足市场需求和电源送出,提高更大范围优化资源配置能力,促进电网与资源、经济、社会和环境的协调发展。目前的电网规划多基于电源建设规划和负荷需求预测,提出几个经验方案,对各个方案进行确定性故障校验,在保证电网运行安全性的基础上,比较各方案的投资、适应性等,进行决策,这种做法不能满足可靠性、灵活性和经济性的运行要求,也没有按照开发成本最优的原则进行规划,不能适应新形势下风电大规模发展的要求。
发明内容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潮间带风电接入电网的方法。
本发明提供的潮间带风电接入电网的方法,包括:步骤一,确定潮间带风电接入对电网规划的影响因素集合;步骤二,对规划区电网运行的历史数据,进行技术合理性、运行安全性和电网输电/供电能力分析,做出电网现状评估;步骤三,按自然地理、行政区划、区块功能、网架结构等条件,将规划区划分为不同层次、相互关联又具有相对独立性的供电区域;步骤四,收集、分析规划区及各供电区域的经济社会、发展规划、人口等资料,进行负荷预测,并重点开展负荷特性分析和预测;步骤五,以步骤四的所述负荷预测水平为依据对规划区及各供电区域进行电力电量分析,确定规划区的电压等级序列、电网结构形式和设备原则,制定变电站布局和网架方案;步骤六,分析规划区及各供电区域的风电消纳能力;步骤七,确定各供电区域适用于潮间带风电接入的风电并网模式;步骤八,以步骤七所述的风电并网模式形成各供电区域的风电并网方案集合,在规划区内进行组合,并对步骤五中制定的规划区内变电站布局和网架方案进行优化;步骤九,根据步骤八中优化后的变电站布局和网架方案结果,编制规划方案,进行技术经济评估,提出电网建设和风电开发的规模进度建议。
优选地,所述步骤一中可以包括:
a.对能源流向和规模的影响—分析可利用的风能资源分布和规模,通过能源流分析确定风电接入后区域间的能源流向和规模;
b.对电力供需平衡的影响—分析负荷高峰时段在某一保证率下(例如95%)的最小风电出力,作为风电在该保证率下(如95%)可参与电力平衡的容量,通过电力供需平衡分析确定风电接入后的影响;
c.对系统调峰平衡的影响—分析负荷低谷时段在某一保证率下(例如95%)的最大风电出力,作为风电在该保证率下(如95%)可参与调峰平衡的容量,通过系统调峰平衡分析确定风电接入后的影响;
d.对变电容量需求的影响—分析接入某一电压等级电网(例如220kV)的最小风电出力,作为风电参与变电容量需求平衡的发电能力,通过变电容量需求分析确定风电接入后对上一级电网(例如500kV)变电容量分布和规模的影响;
e.对输电能力需求的影响—分析接入某一公共点(例如220kV变电站)的最大风电出力,作为风电对以该公共点为起点的输电通道的能力需求,通过计算该输电通道的综合输电能力需求确定风电接入后对输电通道建设规模的影响。
优选地,所述步骤二中可以包括:
a.电源接入能力指标—计算火电装机容量、可再生能源装机容量和抽水蓄能装机容量占规划区电网总装机容量的比重,用以衡量规划区电网接纳各类装机的能力,并从侧面反映电网调峰和储能的能力;
b.电网输电能力指标—计算规划区电网与外部联络通道和内部各输电断面的送电能力,用以衡量规划区电网的电能优化配置能力;
c.输电线路规模指标—计算规划区电网各层级输电网的线路总规模;
d.电网供电能力指标—计算规划区电网各层级电网之间的传输能力,用以衡量规划区电网的满足负荷需求能力;
e.变电容量规模指标—计算规划区电网各层级电网的变电容量总规模;
f.电网容量利用率指标—计算规划区电网各层级电网输电能力与输电线路规模的比值、各层级电网之间供电能力与变电容量规模的比值,用以衡量电网容量(输电线路、变电容量)利用率;
g.电网结构坚强性指标—分析规划区电网的网架格局,结合负荷分布情况进行静态安全评估;
h.电网故障自愈能力指标—分析规划区电网的抗扰动能力,搭建电力系统仿真计算数据平台进行暂态稳定评估、无功电压评估和短路电流水平评估。
优选地,所述步骤三中可以包括:
a.按自然地理划分—参考地理学科的自然区划标准,根据自然环境的及其组成成分发展的共同性、结构的相似性和自然地理过程的统一性,将电网划分为具有一定等级关系的区域系统。例如,可将全国电网划分为东部区域、西北区域和青藏区域;东部区域可进一步划分为东北区域、华北区域、华中区域、华东区域和华南区域;
b.按行政区划划分—根据我国各级行政区划,将电网划分为具有一定等级关系的区域系统。例如,可将全国电网划分为各省级电网,省级电网可进一步划分为各地区(市)级供电网;
c.按网络功能划分—根据网络功能的不同,可将电网划分为输电网和配电网。输电网的主要功能是升压汇集发电厂的电力,并进行长距离的电力传输;配电网的主要功能是将输电网中的电力降压配送至用户端;
d.按网架结构划分——根据电压等级的不同,可将电网划分为1000kV电网、500kV电网、220kV电网、110kV电网等等。
优选地,所述步骤四中可以包括:
a.调查研究—对电力系统负荷的现状及历史统计资料进行调查,搜集规划期各行业用户的发展资料,研究电力负荷的发展规律,分析能源变化的情况与电力负荷的关系、国民生产总值增长率与电力负荷增长率的关系、工业生产发展速度与电力负荷增长速度的关系、设备投资/人口增长与电力负荷增长的关系、电力负荷的时间序列发展过程等,并对影响电力负荷水平的经济社会影响因素进行分析;
b.需电量的预测—运用用电单耗法、弹性系数法、回归分析法、时间序列法以及外推法、比例法、综合水平法等预测方法,预测规划期需电量的总体发展水平、分类结构和增长速度;
c.最大负荷的预测—运用利用小时法、负荷率法等预测方法,预测规划期最大负荷的总体发展水平、分类结构和增长速度。
d.负荷特性的预测—分析历史统计资料,依据规划期负荷预测水平和分类结构,编制典型日负荷曲线和年负荷曲线,并计算日负荷率、日最小负荷率、月不均衡系数、季不均衡系数等负荷特性指标。
优选地,所述步骤五中可以包括:
a.电力平衡分析—根据预测的负荷水平和分布情况,与电力系统规划安排的电源容量和需安排的主变容量进行电力平衡。电力平衡分析时应按目标年分阶段分区进行,考虑1)网外购受电协议与计划;2)由电力系统供给的电源容量和变电容量以及必要的备用容量;3)变电站站址及主变负荷;4)地区发电厂、热电厂、用户自备电厂接入城网的电压等级,接入方式和供电范围;5)电源点(包括变电站站点)和有关线路以及相应配套工程的建设年限、规模及进度;
b.电压等级序列—电压等级和最高一级电压的选择,应根据现有实际情况和远景发展研究后确定。尽量简化变压层次、优化配置电压等级序列,避免重复降压。对现有非标准电压应限制发展、合理利用,并分期分批进行改造;
c.电网结构形式—220kV及以上的输电网是电力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可靠性要求高,一般建设为架空线双环网,由于地理原因不能形成环网时,也可以采用C形电气环网,当负荷增长而需要新电源接入时,如果使环网的短路容量超过规定值,则可在现有环网外围建设高一级电压的环网,并将原有的环网分片或开环,以降低短路容量,并尽量避免电磁环网运行;
d.变电站布局—基于电力平衡分析结果分区分电压等级进行供电区域的容载比计算(容载比是指区域内变电设备总容量与供电总负荷的比值),结合规划期电网结构合理安排变电容量,以保证故障时的负荷有序转移、满足供电可靠性要求以及适应负荷的增长需求;
e.制定网络方案—基于电力空间规划布局,结合规划期电网结构合理制定网络方案,在环网的适当地点设置500kV、220kv枢纽变电站,在负荷密度大、用电量大的负荷中心地区设置深入市区的500kV、220kV负荷变电站,网络方案应满足“N-1”准则,失去任一回线路或一台变压器时,不损失负荷。
优选地,所述步骤六中可以包括:
a.分析系统电源结构—分析系统调峰能力和储能容量,统计自备机组Pa、供热机组Pt、抽水蓄能机组Pp的装机容量;
b.预测系统负荷特性及逐日峰谷差率、高峰负荷、低谷负荷—分析负荷波动水平,预测高峰负荷PLmax和低谷负荷PLmin;
c.潮间带风电出力特性分析—分析潮间带风电出力波动水平,预测风电最大出力同时率λwind;
d.系统备用容量需求分析—计算系统备用容量Preserve;
e.计算高峰负荷、低谷负荷系统机组出力—高峰负荷机组出力PGmax=PLmax,低谷负荷机组出力PGmin=PLmin+Pp;
f.计算高峰负荷、低谷负荷调峰机组出力—高峰负荷调峰机组出力PRmax=PGmax-Pa-λt*Pt,低谷负荷调峰机组出力PRmin=PGmin-Pa-λt*Pt,λt为供热机组出力率;
g.计算调峰机组最大开机容量—调峰机组最大开机容量PCmax=PRmax+Preserve;
h.计算调峰机组最低出力—调峰机组最低出力PCmin=λc*PCmax,λc为调峰机组技术出力率;
i.计算低谷负荷风电接纳能力—风电电力接纳能力PGwind=PRmin-PCmin,风电装机接纳能力Pwind=PGwind/λwind。
优选地,所述步骤七中可以包括:
a.当规划风电装机规模大于规划区风电接纳能力时,规划风电场宜汇集升压至最高一级电压,建设500kV、220kV输电通道集中送出;
b.当规划风电装机规模小于规划区风电接纳能力,而又大于所在供电区域风电接纳能力时,规划风电场宜分散接入220kV输电网,同时利用500kV变电容量在整个规划内消纳风电电力;
c.当规划风电装机规模小于供电区域风电接纳能力时,规划风电场宜就近分散接入110kV及以下配电网,同时利用220kV变电容量在供电区域内消纳风电电力。
优选地,所述步骤八中可以包括:
a.搭建电力系统仿真计算数据平台—详细模拟规划期的变电站布局和网络方案,以及风电并网方案集合;
b.进行系统安全性校核—重点开展潮流及静态稳定安全分析、暂态稳定分析以及潮间带风电安全稳定分析;
c.进行无功平衡及调压分析—重点开展输电网调相调压计算分析和潮间带风电出力波动电压无功分析;
d.进行短路电流计算分析—重点研究输电网限制短路电流措施和潮间带风电接入影响分析。
采用了上述技术方案,本发明改进了电网规划方法,提出一种适用于潮间带风电接入的电网规划方法,基于潮间带风电出力特性和电力系统负荷特性,能够在规划阶段对潮间带风电并网模式、规划变电站布局和网络方案进行优化,提高风电接入能力和电网容量利用率,满足电力系统安全稳定运行要求,实现电网建设的总投资费用最优。
附图说明
图1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潮间带风电接入电网的方法的一个实施例的流程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说明根据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
在下面的描述中阐述了很多具体细节以便于充分理解本发明,但是,本发明还可以采用其他不同于在此描述的其他方式来实施,因此,本发明并不限于下面公开的具体实施例的限制。
图1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潮间带风电接入电网的方法的一个实施例的流程示意图。
如图所示,本发明提供的潮间带风电接入电网的方法,包括步骤一,确定潮间带风电接入对电网规划的影响因素集合;步骤二,对规划区电网运行的历史数据,进行技术合理性、运行安全性和电网输电/供电能力分析,做出电网现状评估;步骤三,按自然地理、行政区划、区块功能、网架结构等条件,将规划区划分为不同层次、相互关联又具有相对独立性的供电区域;步骤四,收集、分析规划区及各供电区域的经济社会、发展规划、人口等资料,进行负荷预测,并重点开展负荷特性分析和预测;步骤五,以步骤四的所述负荷预测水平为依据对规划区及各供电区域进行电力电量分析,确定规划区的电压等级序列、电网结构形式和设备原则,制定变电站布局和网架方案;步骤六,分析规划区及各供电区域的风电消纳能力;步骤七,确定各供电区域适用于潮间带风电接入的风电并网模式;步骤八,以步骤七所述的风电并网模式形成各供电区域的风电并网方案集合,在规划区内进行组合,并对步骤五中制定的规划区内变电站布局和网架方案进行优化;步骤九,根据步骤八中优化后的变电站布局和网架方案结果,编制规划方案,进行技术经济评估,提出电网建设和风电开发的规模进度建议。
步骤一中可以包括:
a.对能源流向和规模的影响—分析可利用的风能资源分布和规模,通过能源流分析确定风电接入后区域间的能源流向和规模;
b.对电力供需平衡的影响—分析负荷高峰时段在某一保证率下(例如95%)的最小风电出力,作为风电在该保证率下(如95%)可参与电力平衡的容量,通过电力供需平衡分析确定风电接入后的影响;
c.对系统调峰平衡的影响—分析负荷低谷时段在某一保证率下(例如95%)的最大风电出力,作为风电在该保证率下(如95%)可参与调峰平衡的容量,通过系统调峰平衡分析确定风电接入后的影响;
d.对变电容量需求的影响—分析接入某一电压等级电网(例如220kV)的最小风电出力,作为风电参与变电容量需求平衡的发电能力,通过变电容量需求分析确定风电接入后对上一级电网(例如500kV)变电容量分布和规模的影响;
e.对输电能力需求的影响—分析接入某一公共点(例如220kV变电站)的最大风电出力,作为风电对以该公共点为起点的输电通道的能力需求,通过计算该输电通道的综合输电能力需求确定风电接入后对输电通道建设规模的影响。
步骤二中可以包括:
a.电源接入能力指标—计算火电装机容量、可再生能源装机容量和抽水蓄能装机容量占规划区电网总装机容量的比重,用以衡量规划区电网接纳各类装机的能力,并从侧面反映电网调峰和储能的能力;
b.电网输电能力指标—计算规划区电网与外部联络通道和内部各输电断面的送电能力,用以衡量规划区电网的电能优化配置能力;
c.输电线路规模指标—计算规划区电网各层级输电网的线路总规模;
d.电网供电能力指标—计算规划区电网各层级电网之间的传输能力,用以衡量规划区电网的满足负荷需求能力;
e.变电容量规模指标—计算规划区电网各层级电网的变电容量总规模;
f.电网容量利用率指标—计算规划区电网各层级电网输电能力与输电线路规模的比值、各层级电网之间供电能力与变电容量规模的比值,用以衡量电网容量(输电线路、变电容量)利用率;
g.电网结构坚强性指标—分析规划区电网的网架格局,结合负荷分布情况进行静态安全评估;
h.电网故障自愈能力指标—分析规划区电网的抗扰动能力,搭建电力系统仿真计算数据平台进行暂态稳定评估、无功电压评估和短路电流水平评估。
步骤三中可以包括:
a.按自然地理划分—参考地理学科的自然区划标准,根据自然环境的及其组成成分发展的共同性、结构的相似性和自然地理过程的统一性,将电网划分为具有一定等级关系的区域系统。例如,可将全国电网划分为东部区域、西北区域和青藏区域;东部区域可进一步划分为东北区域、华北区域、华中区域、华东区域和华南区域;
b.按行政区划划分—根据我国各级行政区划,将电网划分为具有一定等级关系的区域系统。例如,可将全国电网划分为各省级电网,省级电网可进一步划分为各地区(市)级供电网;
c.按网络功能划分—根据网络功能的不同,可将电网划分为输电网和配电网。输电网的主要功能是升压汇集发电厂的电力,并进行长距离的电力传输;配电网的主要功能是将输电网中的电力降压配送至用户端;
d.按网架结构划分——根据电压等级的不同,可将电网划分为1000kV电网、500kV电网、220kV电网、110kV电网等等。
步骤四中可以包括:
a.调查研究—对电力系统负荷的现状及历史统计资料进行调查,搜集规划期各行业用户的发展资料,研究电力负荷的发展规律,分析能源变化的情况与电力负荷的关系、国民生产总值增长率与电力负荷增长率的关系、工业生产发展速度与电力负荷增长速度的关系、设备投资/人口增长与电力负荷增长的关系、电力负荷的时间序列发展过程等,并对影响电力负荷水平的经济社会影响因素进行分析;
b.需电量的预测—运用用电单耗法、弹性系数法、回归分析法、时间序列法以及外推法、比例法、综合水平法等预测方法,预测规划期需电量的总体发展水平、分类结构和增长速度;
c.最大负荷的预测—运用利用小时法、负荷率法等预测方法,预测规划期最大负荷的总体发展水平、分类结构和增长速度。
d.负荷特性的预测—分析历史统计资料,依据规划期负荷预测水平和分类结构,编制典型日负荷曲线和年负荷曲线,并计算日负荷率、日最小负荷率、月不均衡系数、季不均衡系数等负荷特性指标。
步骤五中可以包括:
a.电力平衡分析—根据预测的负荷水平和分布情况,与电力系统规划安排的电源容量和需安排的主变容量进行电力平衡。电力平衡分析时应按目标年分阶段分区进行,考虑1)网外购受电协议与计划;2)由电力系统供给的电源容量和变电容量以及必要的备用容量;3)变电站站址及主变负荷;4)地区发电厂、热电厂、用户自备电厂接入城网的电压等级,接入方式和供电范围;5)电源点(包括变电站站点)和有关线路以及相应配套工程的建设年限、规模及进度;
b.电压等级序列—电压等级和最高一级电压的选择,应根据现有实际情况和远景发展研究后确定。尽量简化变压层次、优化配置电压等级序列,避免重复降压。对现有非标准电压应限制发展、合理利用,并分期分批进行改造;
c.电网结构形式—220kV及以上的输电网是电力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可靠性要求高,一般建设为架空线双环网,由于地理原因不能形成环网时,也可以采用C形电气环网,当负荷增长而需要新电源接入时,如果使环网的短路容量超过规定值,则可在现有环网外围建设高一级电压的环网,并将原有的环网分片或开环,以降低短路容量,并尽量避免电磁环网运行;
d.变电站布局—基于电力平衡分析结果分区分电压等级进行供电区域的容载比计算(容载比是指区域内变电设备总容量与供电总负荷的比值),结合规划期电网结构合理安排变电容量,以保证故障时的负荷有序转移、满足供电可靠性要求以及适应负荷的增长需求;
e.制定网络方案—基于电力空间规划布局,结合规划期电网结构合理制定网络方案,在环网的适当地点设置500kV、220kv枢纽变电站,在负荷密度大、用电量大的负荷中心地区设置深入市区的500kV、220kV负荷变电站,网络方案应满足“N-1”准则,失去任一回线路或一台变压器时,不损失负荷。
步骤六中可以包括:
a.分析系统电源结构—分析系统调峰能力和储能容量,统计自备机组Pa、供热机组Pt、抽水蓄能机组Pp的装机容量;
b.预测系统负荷特性及逐日峰谷差率、高峰负荷、低谷负荷—分析负荷波动水平,预测高峰负荷PLmax和低谷负荷PLmin;
c.潮间带风电出力特性分析—分析潮间带风电出力波动水平,预测风电最大出力同时率λwind;
d.系统备用容量需求分析—计算系统备用容量Preserve;
e.计算高峰负荷、低谷负荷系统机组出力—高峰负荷机组出力PGmax=PLmax,低谷负荷机组出力PGmin=PLmin+Pp;
f.计算高峰负荷、低谷负荷调峰机组出力—高峰负荷调峰机组出力PRmax=PGmax-Pa-λt*Pt,低谷负荷调峰机组出力PRmin=PGmin-Pa-λt*Pt,λt为供热机组出力率;
g.计算调峰机组最大开机容量—调峰机组最大开机容量PCmax=PRmax+Preserve;
h.计算调峰机组最低出力—调峰机组最低出力PCmin=λc*PCmax,λc为调峰机组技术出力率;
i.计算低谷负荷风电接纳能力—风电电力接纳能力PGwind=PRmin-PCmin,风电装机接纳能力Pwind=PGwind/λwind。
步骤七中可以包括:
a.当规划风电装机规模大于规划区风电接纳能力时,规划风电场宜汇集升压至最高一级电压,建设500kV、220kV输电通道集中送出;
b.当规划风电装机规模小于规划区风电接纳能力,而又大于所在供电区域风电接纳能力时,规划风电场宜分散接入220kV输电网,同时利用500kV变电容量在整个规划内消纳风电电力;
c.当规划风电装机规模小于供电区域风电接纳能力时,规划风电场宜就近分散接入110kV及以下配电网,同时利用220kV变电容量在供电区域内消纳风电电力。
步骤八中可以包括:
a.搭建电力系统仿真计算数据平台—详细模拟规划期的变电站布局和网络方案,以及风电并网方案集合;
b.进行系统安全性校核—重点开展潮流及静态稳定安全分析、暂态稳定分析以及潮间带风电安全稳定分析;
c.进行无功平衡及调压分析—重点开展输电网调相调压计算分析和潮间带风电出力波动电压无功分析;
d.进行短路电流计算分析—重点研究输电网限制短路电流措施和潮间带风电接入影响分析。
采用了上述技术方案,本发明改进了电网规划方法,提出一种适用于潮间带风电接入的电网规划方法,基于潮间带风电出力特性和电力系统负荷特性,能够在规划阶段对潮间带风电并网模式、规划变电站布局和网络方案进行优化,提高风电接入能力和电网容量利用率,满足电力系统安全稳定运行要求,实现电网建设的总投资费用最优。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发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发明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9)

1.一种潮间带风电接入电网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步骤一,确定潮间带风电接入对电网规划的影响因素集合;
步骤二,对规划区电网运行的历史数据,进行技术合理性、运行安全性和电网输电/供电能力分析,做出电网现状评估;
步骤三,按自然地理、行政区划、区块功能、网架结构等条件,将规划区划分为不同层次、相互关联又具有相对独立性的供电区域;
步骤四,收集、分析规划区及各供电区域的经济社会、发展规划、人口等资料,进行负荷预测,并重点开展负荷特性分析和预测;
步骤五,以步骤四的所述负荷预测水平为依据对规划区及各供电区域进行电力电量分析,确定规划区的电压等级序列、电网结构形式和设备原则,制定变电站布局和网架方案;
步骤六,分析规划区及各供电区域的风电消纳能力;
步骤七,确定各供电区域适用于潮间带风电接入的风电并网模式;
步骤八,以步骤七所述的风电并网模式形成各供电区域的风电并网方案集合,在规划区内进行组合,并对步骤五中制定的规划区内变电站布局和网架方案进行优化;
步骤九,根据步骤八中优化后的变电站布局和网架方案结果,编制规划方案,进行技术经济评估,提出电网建设和风电开发的规模进度建议。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潮间带风电接入电网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一中包括:
a.对能源流向和规模的影响—分析可利用的风能资源分布和规模,通过能源流分析确定风电接入后区域间的能源流向和规模;
b.对电力供需平衡的影响—分析负荷高峰时段在某一保证率下(例如95%)的最小风电出力,作为风电在该保证率下(如95%)可参与电力平衡的容量,通过电力供需平衡分析确定风电接入后的影响;
c.对系统调峰平衡的影响—分析负荷低谷时段在某一保证率下(例如95%)的最大风电出力,作为风电在该保证率下(如95%)可参与调峰平衡的容量,通过系统调峰平衡分析确定风电接入后的影响;
d.对变电容量需求的影响—分析接入某一电压等级电网(例如220kV)的最小风电出力,作为风电参与变电容量需求平衡的发电能力,通过变电容量需求分析确定风电接入后对上一级电网(例如500kV)变电容量分布和规模的影响;
e.对输电能力需求的影响—分析接入某一公共点(例如220kV变电站)的最大风电出力,作为风电对以该公共点为起点的输电通道的能力需求,通过计算该输电通道的综合输电能力需求确定风电接入后对输电通道建设规模的影响。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潮间带风电接入电网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二中包括:
a.电源接入能力指标—计算火电装机容量、可再生能源装机容量和抽水蓄能装机容量占规划区电网总装机容量的比重,用以衡量规划区电网接纳各类装机的能力,并从侧面反映电网调峰和储能的能力;
b.电网输电能力指标—计算规划区电网与外部联络通道和内部各输电断面的送电能力,用以衡量规划区电网的电能优化配置能力;
c.输电线路规模指标—计算规划区电网各层级输电网的线路总规模;
d.电网供电能力指标—计算规划区电网各层级电网之间的传输能力,用以衡量规划区电网的满足负荷需求能力;
e.变电容量规模指标—计算规划区电网各层级电网的变电容量总规模;
f.电网容量利用率指标—计算规划区电网各层级电网输电能力与输电线路规模的比值、各层级电网之间供电能力与变电容量规模的比值,用以衡量电网容量(输电线路、变电容量)利用率;
g.电网结构坚强性指标—分析规划区电网的网架格局,结合负荷分布情况进行静态安全评估;
h.电网故障自愈能力指标—分析规划区电网的抗扰动能力,搭建电力系统仿真计算数据平台进行暂态稳定评估、无功电压评估和短路电流水平评估。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潮间带风电接入电网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三中包括:
a.按自然地理划分—参考地理学科的自然区划标准,根据自然环境的及其组成成分发展的共同性、结构的相似性和自然地理过程的统一性,将电网划分为具有一定等级关系的区域系统。例如,可将全国电网划分为东部区域、西北区域和青藏区域;东部区域可进一步划分为东北区域、华北区域、华中区域、华东区域和华南区域;
b.按行政区划划分—根据我国各级行政区划,将电网划分为具有一定等级关系的区域系统。例如,可将全国电网划分为各省级电网,省级电网可进一步划分为各地区(市)级供电网;
c.按网络功能划分—根据网络功能的不同,可将电网划分为输电网和配电网。输电网的主要功能是升压汇集发电厂的电力,并进行长距离的电力传输;配电网的主要功能是将输电网中的电力降压配送至用户端;
d.按网架结构划分——根据电压等级的不同,可将电网划分为1000kV电网、500kV电网、220kV电网、110kV电网等等。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潮间带风电接入电网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四中包括:
a.调查研究—对电力系统负荷的现状及历史统计资料进行调查,搜集规划期各行业用户的发展资料,研究电力负荷的发展规律,分析能源变化的情况与电力负荷的关系、国民生产总值增长率与电力负荷增长率的关系、工业生产发展速度与电力负荷增长速度的关系、设备投资/人口增长与电力负荷增长的关系、电力负荷的时间序列发展过程等,并对影响电力负荷水平的经济社会影响因素进行分析;
b.需电量的预测—运用用电单耗法、弹性系数法、回归分析法、时间序列法以及外推法、比例法、综合水平法等预测方法,预测规划期需电量的总体发展水平、分类结构和增长速度;
c.最大负荷的预测—运用利用小时法、负荷率法等预测方法,预测规划期最大负荷的总体发展水平、分类结构和增长速度。
d.负荷特性的预测—分析历史统计资料,依据规划期负荷预测水平和分类结构,编制典型日负荷曲线和年负荷曲线,并计算日负荷率、日最小负荷率、月不均衡系数、季不均衡系数等负荷特性指标。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潮间带风电接入电网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五中包括:
a.电力平衡分析—根据预测的负荷水平和分布情况,与电力系统规划安排的电源容量和需安排的主变容量进行电力平衡。电力平衡分析时应按目标年分阶段分区进行,考虑1)网外购受电协议与计划;2)由电力系统供给的电源容量和变电容量以及必要的备用容量;3)变电站站址及主变负荷;4)地区发电厂、热电厂、用户自备电厂接入城网的电压等级,接入方式和供电范围;5)电源点(包括变电站站点)和有关线路以及相应配套工程的建设年限、规模及进度;
b.电压等级序列—电压等级和最高一级电压的选择,应根据现有实际情况和远景发展研究后确定。尽量简化变压层次、优化配置电压等级序列,避免重复降压。对现有非标准电压应限制发展、合理利用,并分期分批进行改造;
c.电网结构形式—220kV及以上的输电网是电力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可靠性要求高,一般建设为架空线双环网,由于地理原因不能形成环网时,也可以采用C形电气环网,当负荷增长而需要新电源接入时,如果使环网的短路容量超过规定值,则可在现有环网外围建设高一级电压的环网,并将原有的环网分片或开环,以降低短路容量,并尽量避免电磁环网运行;
d.变电站布局—基于电力平衡分析结果分区分电压等级进行供电区域的容载比计算(容载比是指区域内变电设备总容量与供电总负荷的比值),结合规划期电网结构合理安排变电容量,以保证故障时的负荷有序转移、满足供电可靠性要求以及适应负荷的增长需求;
e.制定网络方案—基于电力空间规划布局,结合规划期电网结构合理制定网络方案,在环网的适当地点设置500kV、220kv枢纽变电站,在负荷密度大、用电量大的负荷中心地区设置深入市区的500kV、220kV负荷变电站,网络方案应满足“N-1”准则,失去任一回线路或一台变压器时,不损失负荷。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潮间带风电接入电网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六中包括:
a.分析系统电源结构—分析系统调峰能力和储能容量,统计自备机组Pa、供热机组Pt、抽水蓄能机组Pp的装机容量;
b.预测系统负荷特性及逐日峰谷差率、高峰负荷、低谷负荷—分析负荷波动水平,预测高峰负荷PLmax和低谷负荷PLmin;
c.潮间带风电出力特性分析—分析潮间带风电出力波动水平,预测风电最大出力同时率λwind;
d.系统备用容量需求分析—计算系统备用容量Preserve;
e.计算高峰负荷、低谷负荷系统机组出力—高峰负荷机组出力PGmax=PLmax,低谷负荷机组出力PGmin=PLmin+Pp;
f.计算高峰负荷、低谷负荷调峰机组出力—高峰负荷调峰机组出力PRmax=PGmax-Pa-λt*Pt,低谷负荷调峰机组出力PRmin=PGmin-Pa-λt*Pt,λt为供热机组出力率;
g.计算调峰机组最大开机容量—调峰机组最大开机容量PCmax=PRmax+Preserve;
h.计算调峰机组最低出力—调峰机组最低出力PCmin=λc*PCmax,λc为调峰机组技术出力率;
i.计算低谷负荷风电接纳能力—风电电力接纳能力PGwind=PRmin-PCmin,风电装机接纳能力Pwind=PGwind/λwind。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潮间带风电接入电网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七中包括:
a.当规划风电装机规模大于规划区风电接纳能力时,规划风电场宜汇集升压至最高一级电压,建设500kV、220kV输电通道集中送出;
b.当规划风电装机规模小于规划区风电接纳能力,而又大于所在供电区域风电接纳能力时,规划风电场宜分散接入220kV输电网,同时利用500kV变电容量在整个规划内消纳风电电力;
c.当规划风电装机规模小于供电区域风电接纳能力时,规划风电场宜就近分散接入110kV及以下配电网,同时利用220kV变电容量在供电区域内消纳风电电力。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潮间带风电接入电网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八中包括:
a.搭建电力系统仿真计算数据平台—详细模拟规划期的变电站布局和网络方案,以及风电并网方案集合;
b.进行系统安全性校核—重点开展潮流及静态稳定安全分析、暂态稳定分析以及潮间带风电安全稳定分析;
c.进行无功平衡及调压分析—重点开展输电网调相调压计算分析和潮间带风电出力波动电压无功分析;
d.进行短路电流计算分析—重点研究输电网限制短路电流措施和潮间带风电接入影响分析。
CN201310595218.1A 2013-11-22 2013-11-22 潮间带风电接入电网的方法 Active CN103577901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310595218.1A CN103577901B (zh) 2013-11-22 2013-11-22 潮间带风电接入电网的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310595218.1A CN103577901B (zh) 2013-11-22 2013-11-22 潮间带风电接入电网的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3577901A true CN103577901A (zh) 2014-02-12
CN103577901B CN103577901B (zh) 2017-01-25

Family

ID=5004964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310595218.1A Active CN103577901B (zh) 2013-11-22 2013-11-22 潮间带风电接入电网的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3577901B (zh)

Cited By (1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4318326A (zh) * 2014-10-15 2015-01-28 国家电网公司 一种提升可再生能源接纳能力的网架优化模型
CN104462852A (zh) * 2014-12-25 2015-03-25 国家电网公司 一种基于Logistic模型的电网发展阶段划分方法
CN104638636A (zh) * 2014-11-25 2015-05-20 中国能源建设集团广东省电力设计研究院 一种电力日负荷特性指标预测方法
CN107832919A (zh) * 2017-10-17 2018-03-23 国网江苏省电力公司盐城供电公司 一种用于间歇性可再生能源接入电网的源网荷协调控制系统
CN108808665A (zh) * 2018-06-14 2018-11-13 广西电网有限责任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 一种逆变型分布式电源并网暂态稳定性的判断方法
CN108879776A (zh) * 2018-07-24 2018-11-23 云南电网有限责任公司 一种可持续发展的煤电机组退役评估方法
CN109657884A (zh) * 2019-02-15 2019-04-19 广东电网有限责任公司 电网供电优化方法、装置、设备和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CN109713669A (zh) * 2019-01-28 2019-05-03 广东电网有限责任公司 一种抗灾保底电网的规划方法、装置和设备
CN110334854A (zh) * 2019-06-14 2019-10-15 沙志成 一种电力系统的规划运行系统
CN110826748A (zh) * 2018-08-07 2020-02-21 北京亿阳信通科技有限公司 多源组网情况下的负荷调度方法和装置
CN110991934A (zh) * 2019-12-23 2020-04-10 国网湖北省电力公司咸宁供电公司 一种物联网大数据在电网规划中的ai表项应用的研究方法
CN111709596A (zh) * 2019-12-18 2020-09-25 湖北才诚电力工程设计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电力系统的电力资源规划分配方法
CN112531779A (zh) * 2020-12-07 2021-03-19 国网新疆电力有限公司昌吉供电公司 多区域电网接线方法
CN113408794A (zh) * 2021-06-02 2021-09-17 国网河北省电力有限公司高邑县供电分公司 一种协同新能源发展的电网规划方法
CN114003860A (zh) * 2021-11-05 2022-02-01 中国能源建设集团湖南省电力设计院有限公司 考虑区间电力交换的区域电网新能源承载能力的测算方法
CN114142462A (zh) * 2021-11-24 2022-03-04 国网湖南省电力有限公司 电网分层分区方案优化方法
CN114219225A (zh) * 2021-11-24 2022-03-22 国网安徽省电力有限公司怀远县供电公司 基于多源数据的电网投资效益评估系统及评估方法
CN114297249A (zh) * 2021-12-31 2022-04-08 中国能源建设集团湖南省电力设计院有限公司 一种考虑电网需求度的新能源项目优选排序方法
CN114723174A (zh) * 2022-05-06 2022-07-08 国网江苏省电力有限公司南通供电分公司 一种基于状态评估的能源输送参数调整方法及系统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050218725A1 (en) * 2004-04-05 2005-10-06 Strauss Steven E Control of integrated supply voltage regulation due to on-chip internal resistance fluctuations in integrated circuits
CN102013679A (zh) * 2010-11-24 2011-04-13 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 一种大规模风电集中接入后对电网影响的分析方法
CN103049799A (zh) * 2012-12-10 2013-04-17 河海大学 一种基于多目标优化的电网规划设计方法
CN103219748A (zh) * 2012-01-20 2013-07-24 华北电力科学研究院有限责任公司 一种电网风电消纳能力的确定方法及系统

Patent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050218725A1 (en) * 2004-04-05 2005-10-06 Strauss Steven E Control of integrated supply voltage regulation due to on-chip internal resistance fluctuations in integrated circuits
CN102013679A (zh) * 2010-11-24 2011-04-13 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 一种大规模风电集中接入后对电网影响的分析方法
CN103219748A (zh) * 2012-01-20 2013-07-24 华北电力科学研究院有限责任公司 一种电网风电消纳能力的确定方法及系统
CN103049799A (zh) * 2012-12-10 2013-04-17 河海大学 一种基于多目标优化的电网规划设计方法

Non-Patent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万振东: "考虑大规模风电消纳能力的电网灵活规划", 《中国优秀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工程科技Ⅱ辑》, vol. 2012, no. 07, 15 July 2012 (2012-07-15), pages 042 - 709 *
徐乾耀等: "海上风电出力特性及其消纳问题探讨", 《电力系统自动化》, vol. 35, no. 22, 25 November 2011 (2011-11-25), pages 54 - 59 *

Cited By (2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4318326A (zh) * 2014-10-15 2015-01-28 国家电网公司 一种提升可再生能源接纳能力的网架优化模型
CN104638636A (zh) * 2014-11-25 2015-05-20 中国能源建设集团广东省电力设计研究院 一种电力日负荷特性指标预测方法
CN104462852A (zh) * 2014-12-25 2015-03-25 国家电网公司 一种基于Logistic模型的电网发展阶段划分方法
CN107832919A (zh) * 2017-10-17 2018-03-23 国网江苏省电力公司盐城供电公司 一种用于间歇性可再生能源接入电网的源网荷协调控制系统
CN108808665B (zh) * 2018-06-14 2019-12-17 广西电网有限责任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 一种逆变型分布式电源并网暂态稳定性的判断方法
CN108808665A (zh) * 2018-06-14 2018-11-13 广西电网有限责任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 一种逆变型分布式电源并网暂态稳定性的判断方法
CN108879776A (zh) * 2018-07-24 2018-11-23 云南电网有限责任公司 一种可持续发展的煤电机组退役评估方法
CN108879776B (zh) * 2018-07-24 2021-07-30 云南电网有限责任公司 一种可持续发展的煤电机组退役评估方法
CN110826748A (zh) * 2018-08-07 2020-02-21 北京亿阳信通科技有限公司 多源组网情况下的负荷调度方法和装置
CN110826748B (zh) * 2018-08-07 2022-05-24 北京亿阳信通科技有限公司 多源组网情况下的负荷调度方法和装置
CN109713669A (zh) * 2019-01-28 2019-05-03 广东电网有限责任公司 一种抗灾保底电网的规划方法、装置和设备
CN109657884A (zh) * 2019-02-15 2019-04-19 广东电网有限责任公司 电网供电优化方法、装置、设备和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CN110334854A (zh) * 2019-06-14 2019-10-15 沙志成 一种电力系统的规划运行系统
CN111709596A (zh) * 2019-12-18 2020-09-25 湖北才诚电力工程设计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电力系统的电力资源规划分配方法
CN110991934A (zh) * 2019-12-23 2020-04-10 国网湖北省电力公司咸宁供电公司 一种物联网大数据在电网规划中的ai表项应用的研究方法
CN112531779A (zh) * 2020-12-07 2021-03-19 国网新疆电力有限公司昌吉供电公司 多区域电网接线方法
CN112531779B (zh) * 2020-12-07 2024-01-23 国网新疆电力有限公司昌吉供电公司 多区域电网接线方法
CN113408794A (zh) * 2021-06-02 2021-09-17 国网河北省电力有限公司高邑县供电分公司 一种协同新能源发展的电网规划方法
CN114003860A (zh) * 2021-11-05 2022-02-01 中国能源建设集团湖南省电力设计院有限公司 考虑区间电力交换的区域电网新能源承载能力的测算方法
CN114003860B (zh) * 2021-11-05 2023-01-20 中国能源建设集团湖南省电力设计院有限公司 考虑区间电力交换的区域电网新能源承载能力的测算方法
CN114142462A (zh) * 2021-11-24 2022-03-04 国网湖南省电力有限公司 电网分层分区方案优化方法
CN114219225A (zh) * 2021-11-24 2022-03-22 国网安徽省电力有限公司怀远县供电公司 基于多源数据的电网投资效益评估系统及评估方法
CN114142462B (zh) * 2021-11-24 2022-12-09 国网湖南省电力有限公司 电网分层分区方案优化方法
CN114297249A (zh) * 2021-12-31 2022-04-08 中国能源建设集团湖南省电力设计院有限公司 一种考虑电网需求度的新能源项目优选排序方法
CN114297249B (zh) * 2021-12-31 2023-01-20 中国能源建设集团湖南省电力设计院有限公司 一种考虑电网需求度的新能源项目优选排序方法
CN114723174A (zh) * 2022-05-06 2022-07-08 国网江苏省电力有限公司南通供电分公司 一种基于状态评估的能源输送参数调整方法及系统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3577901B (zh) 2017-01-25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3577901A (zh) 潮间带风电接入电网的方法
Bracco et al. The University of Genoa smart polygeneration microgrid test-bed facility: The overall system, the technologies and the research challenges
Keyhani Smart power grids
Zhang et al. A systematic review of optimal planning and deployment of distributed generation and energy storage systems in power networks
Zeng et al. Orderly grid connection of renewable energy generation in China: Management mode, existing problems and solutions
Kubatko et al. Economic and environmental aspects of Smart Grid technologies implementation in Ukraine
Jiang et al. Study of future power interconnection scheme in ASEAN
Rugthaicharoencheep et al. Smart grid for energy management on distribution system with distributed generation
de Simón-Martín et al. A flexible test-bed pilot facility for the analysis and simulation of Smart Microgrids
Wen et al. Key factors for efficient consumption of renewable energy in a provincial power grid in southern China
Eltohamy et al. Overview of power system flexibility options with increasing variable renewable generations
CN113746105A (zh) 电力需求响应的优化控制方法、装置、设备和存储介质
Tian et al. Coordinated RES and ESS Planning Framework Considering Financial Incentives Within Centralized Electricity Market
Ganesh et al. Integration strategies of renewable energy sources in a conventional community
Braga Functioning of the power system with a view of the massive integration of renewable energy sources
Sarker et al. Web enabled smart microgrid model with renewable energy resources in Bangladesh power system
Arendarski et al. Concept of rural intelligent grid interactive planning methodology
Fasina Localised energy systems in the Nigerian power network
Zhou et al. Co-ordinations of ocean energy supported energy sharing between zero-emission cross-harbour buildings in the Greater Bay Area
Zhang Study on the Effects of Different Measures in Promoting Renewable Energy Consumption
Akindeji Performance and cost benefit analyses of university campus microgrid.
Undurraga et al. Electricity generation under the climate change situation in Latin America: trends and challenges
Sonawane et al. Rooftop solar installations for demand side management-a case study
Zhao et al. Analysis of Distribution Network Planning Strategy in Urban Center based on Grid Concept
Liu et al. Multi-objective optimal configuration method for off-grid integrated energy system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