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3577859A - 一种新型手机识别代码系统的构成方法 - Google Patents
一种新型手机识别代码系统的构成方法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03577859A CN103577859A CN201210273801.6A CN201210273801A CN103577859A CN 103577859 A CN103577859 A CN 103577859A CN 201210273801 A CN201210273801 A CN 201210273801A CN 103577859 A CN103577859 A CN 103577859A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code
- ink
- information
- mobile phone
- dot matrix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Pending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Credit Cards Or The Like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信息处理领域中的一种新型手机识别代码系统的构成方法。具体系统的构成是在手机照相镜头前面安装一个光学装置;手机的照相图像传感器通过照相镜头,再通过手机照相镜头前面安装的光学装置将几何学形态的可进行模式识别的代码,或物理学形态的可进行模式识别的代码图像读到手机中进行代码识别;承载上述代码的代码载体为包括纸介质,树脂介质,玻璃介质,金属介质,木头介质,瓷器介质,橡胶介质,皮革介质,激光全息标识介质,防伪油墨标识印刷介质在内的任意一种介质。其特点是具有可在自然的光线下,通过大众手中的手机实现印刷多媒体,可以判别商品真伪,可以进行商品追溯等。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信息处理领域,尤其是一种新型手机识别代码系统的构成方法。
背景技术
随着手机终端技术与代码技术的发展,诸如日本最新专利“代码读取装置,手机终端,及商品信息处理系统”(特开2012-69091)所公开的以手机识别二维条码连接网络,下载有关信息的技术已经普及,但是如何通过手机识别肉眼看不见的,埋在印刷图像中的信息,并且连接网络,下载有关印刷多媒体的信息,商品防伪信息,商品追溯信息等技术发明尚没有公开。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出一种适合于大众手机在自然光线下,通过摄像头拍照自动上网,下载印刷多媒体信息,商品防伪信息,商品追溯信息的简便易行的方法。
本发明解决其技术问题是采取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一种新型手机识别代码系统的构成方法,其特征在于:
(1)在手机照相镜头前面安装一个光学装置;
(2)手机的照相图像传感器通过照相镜头,再通过手机照相镜头前面安装的光学装置将几何学形态的可进行模式识别的代码,或物理学形态的可进行模式识别的代码图像读到手机中进行代码识别;
(3)承载上述代码的代码载体为包括纸介质,树脂介质,玻璃介质,金属介质,木头介质,瓷器介质,橡胶介质,皮革介质,激光全息标识介质,防伪油墨标识印刷介质在内的任意一种介质。
而且,将几何学形态的可进行模式识别的代码,或物理学形态的可进行模式识别的代码通过印刷方式,激光赋码方式,散射光控制方式,反射光控制方式,激光全息方式中的一种赋码手段,在激光全息标识的整体,或局部,或在标识的全息图上,或与全息图相匹配的局部的专用位置上进行赋码。
而且,将几何学形态的可进行模式识别的代码,或物理学形态的可进行模式识别的代码通过印刷方式,激光赋码方式,散射光控制方式,反射光控制方式中的一种赋码手段,在防伪油墨标识的印刷介质的整体,或局部,或在标识的图像上,或与防伪油墨标识图像相匹配的局部的专用位置上进行赋码。
而且,构成代码的信息点通过其信息点的有或无记录信息的传统的堆积形式以及矩阵形式的二维条码,属于二维条码的点阵全组合中的一种组合结果所形成的代码,属于二维条码的点阵全组合中的一种组合结果所形成的点阵代码,信息点相对基准点阵的不同位置记录信息的点阵代码,信息点不同方向的分布,信息点不同形状的分布,信息点不同数量的分布,信息点不同大小的分布,信息点集中与分散的分布在内的一种形式的按照几何学形态的特性所形成的可记录信息的代码。
而且,构成代码的信息点的不同相位调制(PM)结果的分布,不同调制(AM/FM)结果的分布,不同传播方向的分布,不同力学矢量,不同频率的点阵分布在内的,一种形式的按照物理学形态的特性所形成的可记录信息的代码。
而且,按照包括温变油墨,日光变色油墨,倾斜光变油墨,蓄光油墨,湿变油墨,红外线激发可见光萤光油墨,紫外线激发可见光发光油墨,可见光激发萤光油墨,与背景印刷图像不同吸收波长的油墨,与背景印刷图像不同反射波长的油墨,与背景印刷图像不同反射角的油墨,在内的至少一种扫描仪扫描形成的RGB颜色空间中不可直接转换到CMYK颜色空间的颜色的特殊油墨印刷或涂布制成的标识,或利用不同密度的凸凹分布印刷,利用不同密度的凸凹分布的电子雕刻形成的;或在图形的前面加入一个偏振光片,微凸镜阵列片,光学干涉片形成的在内的至少一种扫描仪不可扫描的工艺图形效果,所形成的标识。
而且,所使用的照明光源为自然光线,红外线或紫外线中的一种。
本发明的优点和积极效果是:
本发明提出的适于大众手机实现印刷多媒体,实现商品真伪判别,商品追溯。可以解决大众识别真伪与专业识别真伪的统一问题。
附图说明
图1是一种新型手机识读代码系统的构成示意图;
图2是另一种新型手机识读代码系统的构成示意图;
图3是目前国际流行的几种二维条码的示意图;
图4是近年在我国出现的两种二维条码的示意图;
图5是台湾点读笔所使用的点阵代码的示意图;
图6是本发明提出的多比特代码;
图7是通过不同的形状记录计算机多比特信息的示意图;
图8是由集中网点与分散网点所构成的代码的例子;
图9是由信息点阵按照不同的位置以及相位调制的结果实现计算机多比特信息记录的示意图;
图10是是网线角度为0度的4*4点阵构成的信息模组示意图;
图11是图9所示的给定一个代码网点1101,通过信息点1102的不同物理学形态的相位调制(PM)的点传播信号所构成的a,b,c以及d四种不同相位调制(PM)的结果的例子;
图12是防止使用高精度扫描的颜色存在的示意图;
图13是通过不同凸点的印刷密度实现代码的赋码示意图;
图14是另一种通过不同凸点的印刷密度实现代码的赋码示意图;
图15是通过激光赋码其代码形成方法的示意图;
图16是另一种激光赋码其代码形成方法的示意图;
图17是几种代码字模的构成方法的示意图;
图18是通过3*3个图17的(17-1)所示的字模组成的一组代码的示意图;
图19是通过3*3个图17的(17-2)所示的字模组成的一组代码的示意图;
图20是通过2*2个图17的(17-3)所示的字模组成的一组代码的示意图;
图21是另一种适于手机识读的代码的构成方法的示意图;
图中:
601为网点
602为信息点
603为信息点
801为信息点
802为信息点
801为网点
802为信息点
1101为代码网点
1102为信息点
1300为一代码
1301为印刷介质
1302为代码的点阵
1303为代码的背景
1400为代码
1401为印刷介质
1402为代码的点阵
1403为代码的背景
1500为代码
1501为印刷媒体
1502为识别颜色层
1503为背景层
1504为激光1505打在背景层的位置
1505为激光
1600为另一种激光赋码所形成的代码
1601为被赋码的媒体
1602为识别颜色层
1603是在1602的上面印刷一侧白色油墨或对识别不影响的油墨所形成的背景层
1604为激光打在背景层上的位置
1605是激光
1700为一个具有水平与垂直基准点阵的代码的字模
1701为代码的一个网点
1702为表示信息的网点的点
1700'为只有一个45度基准点阵的代码的字模
1701’为代码的一个网点
1702'为表示信息的网点的点
1800表示一个由3*3个字模构成的9*9点阵的代码
1801为代码的初始间隔标记
1802为代码终止间隔标记
1900表示一个由3*3个字模构成的9*9点阵的代码
1901为代码的初始间隔标记
1902为代码终止间隔标记
2000表示一个由2*2个字模构成的代码
2001为代码的初始间隔标记
2002为代码终止间隔标记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做进一步详述,但本发明所述的实施例是说明性的,而不是限定性的。
图1是一种新型手机识读代码系统的构成示意图。
如图1的所示:是一种新型手机识读代码系统的构成是由手机以(a)及手机的照相镜头(b),在手机的照相镜头(b)的前面加装一个光学装置(c),光学装置(c)面向代码(d),代码(d)是附在代码载体(e)上。
这里,手机以(a)是指普通大众手里的手机,手机的照相镜头(b)是安装在大众手机的照相传感器上面的镜头。光学装置(c)是附加在手机的照相镜头(b)的前面的附件,该光学装置(c)可由一片镜片组成,也可由复数个镜片组成。该装置可以利用自然光线,将自然光线聚集在代码的表面,无需另加照明光源,也可以利用手机照明,将手机LED的照明聚集到代码的表面,也可以内装红外线,或紫外线照明,也可以将外部的红外线,或紫外线光源聚集到代码的表面。
光学装置(c)面向的代码(d)是几何学形态的可进行模式识别的代码,或物理学形态的可进行模式识别的代码。
所谓几何学形态的可进行模式识别的代码,即构成代码的信息点通过其信息点的有或无记录信息的传统的堆积形式例如Code49,以及矩阵形式的二维条码例如QR二维条码,属于二维条码的点阵全组合中的一种组合结果所形成的代码例如网格矩阵码即GM码,属于二维条码的点阵全组合中的一种组合结果所形成的点阵代码例如OID1或GP1,信息点相对基准点阵的不同位置记录信息的点阵代码例如网屏编码SC1-3或GRID1-4,信息点不同方向的分布,信息点不同形状的分布,信息点不同数量的分布,信息点不同大小的分布,信息点集中与分散的分布在内的一种形式的按照几何学形态的特性所形成的可记录信息的代码。
所谓物理学形态的可进行模式识别的代码,即构成代码的信息点的不同相位调制(PM)结果的分布,不同调制(AM/FM)结果的分布,不同传播方向的分布,不同力学矢量,不同频率的点阵分布在内的,一种形式的按照物理学形态的特性所形成的可记录信息的代码。
手机的照相图像传感器通过照相镜头,再通过手机照相镜头前面安装的光学装置将几何学形态的可进行模式识别的代码,或物理学形态的可进行模式识别的代码图像读到手机中进行代码识别的。
可承载代码(d)的代码载体(e)包括纸介质,树脂介质,玻璃介质,金属介质,木头介质,瓷器介质,橡胶介质,皮革介质,激光全息标识介质,防伪油墨标识印刷介质在内的任意一种介质。
激光全息标识介质可承载代码(d)的方法是:将几何学形态的可进行模式识别的代码,或物理学形态的可进行模式识别的代码通过印刷方式,激光赋码方式,散射光控制方式,反射光控制方式,激光全息方式中的一种赋码手段,在激光全息标识的整体,或局部,或在标识的全息图上,或与全息图相匹配的局部的专用位置上进行赋码。
防伪油墨标识介质可承载代码(d)的方法是:将几何学形态的可进行模式识别的代码,或物理学形态的可进行模式识别的代码通过印刷方式,激光赋码方式,散射光控制方式,反射光控制方式中的一种赋码手段,在防伪油墨标识的印刷介质的整体,或局部,或在标识的图像上,或与防伪油墨标识图像相匹配的局部的专用位置上进行赋码。
防伪油墨标识包括:按照包括温变油墨,日光变色油墨,倾斜光变油墨,蓄光油墨,湿变油墨,红外线激发可见光萤光油墨,紫外线激发可见光发光油墨,可见光激发萤光油墨,与背景印刷图像不同吸收波长的油墨,与背景印刷图像不同反射波长的油墨,与背景印刷图像不同反射角的油墨,在内的至少一种扫描仪扫描形成的RGB颜色空间中不可直接转换到CMYK颜色空间的颜色的特殊油墨印刷或涂布制成的标识,或利用不同密度的凸凹分布印刷,利用不同密度的凸凹分布的电子雕刻形成的;或在图形的前面加入一个偏振光片,微凸镜阵列片,光学干涉片形成的在内的至少一种扫描仪不可扫描的工艺图形效果,所形成的标识。
图2是另一种新型手机识读代码系统的构成示意图。
如图2所示:是一种新型手机识读代码系统的构成是由手机以(a’)及手机的照相镜头(b’),在手机的照相镜头(b’)的前面加装一个光学装置(c’),光学装置(c’)接触代码(d’),代码(d’)是附在代码载体(e’)上。
这里,光学装置(c’)具体由一个镜筒构成,镜片嵌入在镜筒中,识别代码(d’)时,镜筒的前端接触到代码(d’)以及代码载体(e’)上,构成固定焦距的结构。镜筒可以是圆形的,也可是方形的或多边形的。
在手机的照相镜头(b’)的前面加装一个光学装置(c’),采取非固定焦距的形式识别代码的方法也属于本发明范围之内。
手机的照相镜头(b’)的前面加装一个光学装置(c’)识别出埋入在印刷物上边的代码的代码值,通过手机网络连接服务器,从服务器中取出该代码值所对应的多媒体信息,然后通过手机屏幕播放该多媒体,从而构成新型的印刷多媒体系统。
手机的照相镜头(b’)的前面加装一个光学装置(c’)识别出埋入在商品标识上边的代码的代码值,通过手机网络连接服务器,从服务器中取出该代码值所对应的防伪信息,然后通过手机屏幕播放该防伪信息,从而构成新型的商品防伪系统。
手机的照相镜头(b’)的前面加装一个光学装置(c’)识别出埋入在商品标识上边的代码的代码值,通过手机网络连接服务器,从服务器中取出该代码值所对应的商品追溯信息,然后通过手机屏幕播放该商品追溯信息,从而构成新型的商品追溯系统。
图3是目前国际流行的几种二维条码的示意图。
如图3所示:作为世界最早发明堆积形式的二维条码是在1987年由美国的Intermec公司发明的,堆积形式的二维条码即:Code49。这一类型代码的构造虽然仅仅是一维条码的一个扩展,并没有更高的技术含量,但是由于当时具有新颖性,因此成为国际标准,在世界上沿用至今。
作为世界最早发明矩阵形式的二维条码是在1982年由Veritec公司发明的矩阵形式的二维条码即:VeriCode。矩阵形式的二维条码比上述堆积形式的二维条码更有技术含量,也因为当时具有新颖性,因此成为国际标准,在世界上广为应用。
图4是近年在我国出现的两种二维条码的示意图。
如图4所示:成为我国二维条码行业标准的称为“网格矩阵码”即GM码,这种代码属于二维条码的点阵全组合中的一种组合结果所形成的代码。与普通二维条码不同,GM码将普通二维条码点划分出若干个称为宏模块,相邻的宏模块的周围用全黑,或全白进行区别,这种设计方法可以使信息识别比较方便,可以及时的发现宏模块的位置,而且代码外观比传统二维条码要美观。但是,由于每一个宏模块都要设置边界点阵,而且两个相邻宏模块要重复设置边界点阵,因此信息记录的效率受到很大的影响。特别是这种二维条码没有设置基准点阵,光靠信息点阵的位置实现代码值的识别,在税票票面信息记录的应用上,由于税票打印采用低精度的针式打印机,因此会出现点阵错位的问题。
由我国编码委员会提出的称为“汉信码”其外观很像QR条码,由于是国家权威部门提出的方案,一定具有某种应用前景。
由图3到图4所给出的二维条码存在着共同的问题是不具有防伪特性,即使普通复印机都可以复制。
图5是台湾点读笔所使用的点阵代码的示意图。
图5(a)为台湾松翰公司开发出的OID1点阵代码,这种代码为了能够成为隐藏代码,需要点阵之间分离,同时又要设置特征点阵,以及基准点阵,因此属于二维条码的点阵全组合中的一种组合结果所形成的点阵代码。由于作为信息点阵,每一个点只能记录1比特信息,又受到识别面积的限制,因此所能记录的信息量只有12比特。同时使用的点阵的数量较多,整体灰度值较高,对图像影响也较大。
图5(b)是台湾羚羊公司开发出的GP1点阵代码,这种代码同样为了能够成为隐藏代码,需要点阵之间分离,同时也又要设置特征点阵,以及基准点阵,因此也属于二维条码的点阵全组合中的一种组合结果所形成的点阵代码。虽然同台湾羚羊公司开发出的产品相比识别面积较大,但是同样由于作为信息点阵,每一个点只能记录1比特信息,因此所能记录的信息量只有22比特左右。同时使用的点阵的数量较多,整体灰度值较高,对图像影响也较大。
图6是本发明提出的多比特代码。如图6所示,网点601是由信息点602及603组成的代码,根据信息点602及603所构成的不同方向表示不同信息。
在图6中,图形a可以表示信息0,图形b可以表示信息1,图形c可以表示信息2,图形d可以表示信息3。代码a,b,c,d显然可以看成是由不同的方向以及不同的电磁波传播方向,不同的力学矢量结果实现计算机信息记录的。
图7是通过不同的形状记录计算机多比特信息的示意图。在图7中,图形a可以表示信息0,图形b可以表示信息1,图形c可以表示信息2,图形d可以表示信息3。
通过不同的形状记录计算机多比特信息可应用于防伪标签,防伪邮票,防伪税纸帖等。可将上述印刷物的网点,在不改变网点的灰度情况下,通过改变网点的形状,可在印刷物种记录一个信息,该印刷物如果被复制,通常使用标准的分版软件进行,此时网点就会按照标准的分版软件所给出的网点形状,原来通过改变网点的形状实现信息埋入的效果就会丧失。因此可实现防止伪造的效果。
图8是由集中网点与分散网点所构成的代码的例子。如图8所示,将一个网点中的所有的印刷点构成一个点阵所构成的集中网点a与至少有一个分散的网点构成的分散点b构成可埋入信息的网点模式的例子。把集中网点a设定为信息位值“1”,分散网点b设定为“0”。相反,可以把集中网点a设定为信息位值“0”,分散网点b设定为“1”。
如图8所示,可以把集中网点a看成是调幅方式即(AM)网屏,把分散网点b看成是调频方式即(FM)网屏。即可以根据不同调制方式来记录信息。
图9是由信息点阵按照不同的位置以及相位调制的结果实现计算机多比特信息记录的示意图。如图8所示:图形a可以表示信息0,图形b可以表示信息1,图形c可以表示信息2以及图形d可以表示信息3,图形e和图形f可以表示定位信息。
图9所示的可记录多比特信息的网点的点是在被划分为3*3个小区域的矩形领域中分布的,还可设计成5*5个小区域,或7*7个小区域中分布,还可根据需要设计更多的小区域的矩形领域。
由信息点阵按照不同的位置记录多比特的信息,按照几何学理论必须要引进一个参照系,也就是说孤立的信息点在几何学形态的空间中是不能得到一个位置的解,也就不能算出其代码值。一般可以在点阵矩阵中设置一个水平基准点阵以及设置一个垂直基准点阵。为尽可能减少基准点阵的点的数量,同时根据几何学形态的线性变换理论,可以在点阵矩阵的45度角只设置一个基准点阵。
图10是网线角度为0度的4*4点阵构成的信息模组示意图。
如图10所示:根据一个信息点的4个不同位置记录2比特信息的原理,可以组成一个网线角度为0度的4*4点阵的信息模组。在图10中:S11,S22,S33以及S44为基准点阵,S00为特征点阵,S12,S13,S14,S21,S23,S24,S31,S32,S34,S41,S42以及S43为信息点阵,可最大记录24比特的信息。同传统的需要水平与垂直两个基准坐标相比,可由传统的4*4点阵构成的信息模组只能记录18比特的信息的方式相比较增加了6比特信息。而且,由于图10所示的信息模组的基准在45度上,因此对于印刷机的水平与垂直方向上的印刷位移误差仍然可以反映在基准点阵上,仍然可以进行误差修正。同时,按照在二维空间上的一个点的位置移动,必然与任意位置上的一个基准点线性相关的理论,因此,省略一组基准点阵并不会影响对信息点阵位置识别精度的影响。
图11是图9所示的给定一个代码网点1101,通过信息点1102的不同物理学形态的相位调制(PM)的点传播信号所构成的a,b,c以及d四种不同相位调制(PM)的结果的例子。
这里,所谓的相位调制方式是指:设在二维空间中的水平与垂直方向上,按相同的间隔的以矩阵形式排列的点阵的图像函数为{ζm,n},则可满足下列公式:
【公式3】
由上式得出,可以把图像函数为{ζm,n}看作为一个在二维空间中的一个传播信号,按照ε(m,n)及δ(m,n)的变化,可以实现对图像函数{ζm,n}进行相位调制。
由相位调制理论实现的可以记录多比特信息的点阵模式的特点,可以通过传统的信号分析理论进行代码值的识别,由于只要给出信号的初始条件就可计算出各个点的相位值,因此可以进一步减少基准点阵的数量。
同理,上述图6到图8以及图9到图10所示的网屏编码,在赋码方式上采用包括由温变油墨,日光变色油墨,倾斜光变油墨,蓄光油墨,湿变油墨,红外线激发可见光萤光油墨,紫外线激发可见光发光油墨,可见光激发萤光油墨,红外线吸收油墨,红外线透射油墨,与背景印刷图像不同吸收波长的油墨,与背景印刷图像不同反射波长的油墨,与背景印刷图像不同透射波长的油墨,与背景印刷图像不同反射角的油墨等印刷就可成为防伪代码的一种形式。
图12是防止使用高精度扫描的颜色存在的示意图。众所周知,目前印刷机的精度远比扫描仪的精度要低得多。因此,不法者伪造商品标识的手段就是通过扫描仪如实的将真的商品标识经过高精度扫描然后再通过印刷进行复制。如图12所示:经过扫描仪产生的电子图像的所有颜色一定是属于RGB颜色空间的颜色,而实际印刷图像的颜色一定是属于CMYG颜色空间的颜色。由于RGB颜色空间的颜色与CMYG颜色空间的颜色存在一部分不可直接映射的颜色空间,利用这部分颜色空间的颜色与上述代码结构有机的结合即可实现不可复制的防伪效果。
RGB颜色空间的颜色与CMYG颜色空间的颜色不可直接映射的颜色还包括由温变油墨,日光变色油墨,倾斜光变油墨,蓄光油墨,湿变油墨,红外线激发可见光萤光油墨,紫外线激发可见光发光油墨,可见光激发萤光油墨,红外线吸收油墨,红外线透射油墨,与背景印刷图像不同吸收波长的油墨,与背景印刷图像不同反射波长的油墨,与背景印刷图像不同透射波长的油墨,与背景印刷图像不同反射角的油墨等印刷出的颜色。
图13是通过不同凸点的印刷密度实现代码的赋码示意图。如图13所示:通过网屏印刷机,或丝网印刷机等印刷手段可以将透明油墨印刷成凸出的圆点形式,通过不同凸点的印刷密度,通过不同凸点的大小排列,通过控制不同凸点的光学散射情况,通过控制不同凸点的光学衍射情况,通过控制不同凸点的光学反射情况实现代码的赋码。在图13中,(a)为代码的断面图的一部分,(b)为代码的俯视图的一部分。(a)中的1300为一代码,1301为印刷介质,1302为代码的点阵,1303为代码的背景。如图13所示:代码的点阵1302由若干个小的凸点组成,代码的背景1303由若干个大的凸点组成。代码的点阵1302还可由不反光的沙点组成,代码的背景1303还可由反光的面组成,总之代码的点阵1302与代码的背景1303由两种不同的光学效果形成的。
这里,通过不同凸点的印刷密度实现代码还包括代码的点阵1302为有若干个小的凸点组成,代码的背景为无凸点。
图14是另一种通过不同凸点的印刷密度实现代码的赋码示意图。如图14所示:通过网屏印刷机,或丝网印刷机等印刷手段可以将透明油墨印刷成与图13的凸点形式相反的形式。这样就可实现另一种的通过不同凸点的印刷密度,通过不同凸点的大小排列,通过控制不同凸点的光学散射情况,通过控制不同凸点的光学漫反射情况,通过控制不同凸点的光学反射情况的赋码方法。在图14中,(a)为代码的断面图的一部分,(b)为代码的俯视图的一部分。(a)中的1400为一代码,1401为印刷介质,1402为代码的点阵,1403为代码的背景,如图14所示:代码的点阵1402为大的凸点,代码的背景1403为小的凸点。
这里,另一种通过不同凸点的印刷密度实现代码还包括代码的点阵1402为有凸点,即由大的凸点组成,代码的背景1403为无凸点。代码的点阵1402还可由反光的面组成,代码的背景1403还可由不反光的沙点组成,总之代码的点阵1402与代码的背景1403由两种不同的光学效果形成的。
在识别用图13或图14的印刷方式实现的防伪方法实现的代码的赋码,在用手机识读时,如果是利用通过不同凸点的印刷密度,通过不同凸点的大小排列,通过不同凸点的光学散射情况,通过不同凸点的光学反射情况的赋码方法可通过自然光,或直接对代码进行照明进行读取,识别器或手机也应直接对着代码。如果是利用通过不同凸点的印刷密度,通过不同凸点的大小排列,通过不同凸点的光学散射情况,通过不同凸点的光学漫反射情况,通过不同凸点的光学反射情况可以通过改变识别器或手机的角度进行代码的识读。
这里,图13以及图14所涉及的代码形式不仅限于图6到图10以及图18到图20的新型代码,还可以扩展到图3的普通二维条码以及图5的点读笔代码,所有由二维图像组成的代码都可适用。
图15是通过激光赋码其代码形成方法的示意图。如图15所示:在将要对1500代码进行赋码时,应在媒体1501的上面,事先要印刷一层包括黑色,红外线吸收油墨,温变油墨,日光变色油墨,倾斜光变油墨,蓄光油墨,湿变油墨,红外线激发可见光萤光油墨,紫外线激发可见光发光油墨,可见光激发萤光油墨,红外线吸收油墨,红外线透射油墨,与背景印刷图像不同吸收波长的油墨,与背景印刷图像不同反射波长的油墨,与背景印刷图像不同透射波长的油墨,与背景印刷图像不同反射角的油墨所形成的识别颜色层1502。再在1502的上面印刷一侧白色油墨或对识别不影响的油墨形成背景层。当激光1505打在1504的位置上,在这个局部领域上最上面的背景层1503被蒸发,露出下面的识别颜色层1502,形成一个点,由此可以完成整个代码的赋码过程。
图16是另一种激光赋码其代码形成方法的示意图。如图16所示:与图15相同,(a)为激光赋码的断面图的一部分,(b)为激光赋码的俯视图的一部分。在图16中,1600为另一种激光赋码所形成的代码,1601为被赋码的媒体,这种媒体可以是纸介质,可以是树脂介质,可以是玻璃介质,可以是金属介质等等。1602为在媒体1601的上面,事先印刷了一层包括黑色,红外线吸收油墨,温变油墨,日光变色油墨,倾斜光变油墨,蓄光油墨,湿变油墨,红外线激发可见光萤光油墨,紫外线激发可见光发光油墨,可见光激发萤光油墨,红外线吸收油墨,红外线透射油墨,与背景印刷图像不同吸收波长的油墨,与背景印刷图像不同反射波长的油墨,与背景印刷图像不同透射波长的油墨,与背景印刷图像不同反射角的油墨所形成识别颜色层。1603是在1602的上面印刷一侧白色油墨或对识别不影响的油墨所形成的背景层。当激光1605打在1604的位置上,在这个局部领域上最上面的背景层1603被蒸发,露出下面的识别颜色层1602,形成一个点。与图15不同的是,在背景层1603的上面通过普通的胶印机,凸版印刷机,凹印机,网屏印刷机等再印刷上与激光赋码点阵相匹配的静态代码的点阵,或通过喷码印刷机印刷上与激光赋码点阵相匹配的动态代码的点阵,例如:S11,S13,S22,S24,S31,S33,S42,以及S44,是属于用普通印刷机印刷的点阵,S12,S14,S21,S23,S32,S34,S41以及S43是属于用激光赋码的方法形成的点阵,由这两种印刷方式所形成的一个完整的代码。这样做的目的是为了提高代码的防伪强度。
如图16所示:使用激光器进行代码的赋码的实现步骤如下:
(1)在被赋码的部位上通过印刷的方法覆盖一层包括黑色,红外线吸收油墨,温变油墨,日光变色油墨,倾斜光变油墨,蓄光油墨,湿变油墨,红外线激发可见光萤光油墨,紫外线激发可见光发光油墨,可见光激发萤光油墨,红外线吸收油墨,红外线透射油墨,与背景印刷图像不同吸收波长的油墨,与背景印刷图像不同反射波长的油墨,与背景印刷图像不同透射波长的油墨,与背景印刷图像不同反射角的油墨,形成识别颜色层。
(2)再在识别颜色层上面印刷或涂布一侧白色油墨或对识别不影响的油墨,形成背景层。
(3)再在背景层上印刷与几何学形态分布的,或物理学形态分布的点阵所构成的代码想匹配的防伪点,形成代码的一组防伪点阵。
(4)驱动激光,按照几何学形态分布的,或物理学形态分布的点阵规则打在背景层上,局部领域被蒸发,露出下面的识别颜色层,形成代码的另一组代码点阵。
在针对有些赋码载体时,背景层可以是商品包装本身。例如针对药片赋码时,赋码载体就是药片本身,当激光照射药片时,释放氧化钛气体形成代码图像。
这里,图15以及图16所涉及的代码形式不仅限于图6到图10以及图18到图20的新型代码,还可以扩展到图3的普通二维条码以及图5的点读笔代码,所有由二维图像组成的代码都可适用。
图17是几种代码字模的构成方法的示意图。在图17中列举了三种点阵代码的字模构成方法:
(17-1)为具有水平与垂直基准点阵的代码字模的构成方法。在图17中,(17-1)为具有水平与垂直基准点阵的字模构成方法。如图17的(17-1)所示:1700为一个具有水平与垂直基准点阵的代码的字模,1701为代码的一个网点,1702为表示信息的网点的点。网点s11,s12,s21,s22,s’11,s’12,s’21以及s’22是信息点阵,每一网点的信息点在网点的顶角的四个位置上分布,可以记录4个数据,既可记录2比特信息。网点s31,s32,s’31,s’32是垂直定位点阵,s13,s23,s’13,s’23是水平定位点阵。如图17的(17-1)中的(a)为一般字模,其特点是s33是在左外边,可表示代码的方向,其余的垂直定位点阵以及水平定位点阵的点均在中心分布。如图17的(17-1)中的(b)为起始与终止字模,其特点是s’33在网点的右外边,不仅可以表示代码的方向,还可表示整体代码的起始与终止。其余的垂直定位点阵以及水平定位点阵的点同上,均在中心分布。由于每一字模中有4个信息点阵,因此可以表示8个比特的信息。
图17的(17-2)为只有一个45度基准点阵的代码字模的构成方法。如图17的(17-2)所示:1700'为只有一个45度基准点阵的代码的字模,同样,1701’为代码的一个网点,1702’为表示信息的网点的点。网点s12,s13,s21,s23,s31,s32,s’12,s’13,s’21,s’23,s’31以及s’32是信息点阵,同样,每一网点的信息点在网点的顶角的四个位置上分布,可以记录4个数据,既可记录2比特信息。网点s11,s22,s33,s’11,s’22以及s’33是45度基准点阵。如图17的(17-2)中的(a)为一般字模,其特点是s11,s22以及s33均在网点的中心。如图17的(17-2)中的(b)为终止字模,其特点是s00与s’33构成特征点阵,利用这两个点的距离非常近,可以快速的找到基准点阵的位置,特征点阵s22以及s33不仅可以表示代码的方向,还可表示整体代码的起始与终止。
图17的(17-3)是被称为格力德代码的字模构成示意图。该代码为以4个顶点的点为基准,将这4个顶点连接成假想十字线,构成一个假想中心,以十字中心为基准,信息点的距离与方向的不同,位置的不同可记录多比特的信息。本发明提出可将这种点阵代码构成字模的形式,其特点是可以将这种代码以向量数据的形式构成,使点阵数据的生成速度提高,还可以提高可变信息的印刷速度,减少内存的占用等。
如图17的(17-3)中的(a)所示:在这个字模中,s11,s12,s31,s32为4个基准格子,信息网点s21以这4个基准格子所构成的假想中心为基准,信息网点s21可以不同距离,不同方向,不同位置记录多比特信息。以此类推,基准格子s12,s13,s32,s3对应信息网点s22,基准格子s31,s32,s51,s52对应信息网点s41以及基准格子s32,s33,s52,s53对应信息网点s42。同上,信息网点在个角上分布,可以记录2比特的信息。如图17的(17-3)中的(a)所示的字模有4个信息网点,可记录8个比特的信息。这个字模可以成为主字模。
如图17的(17-3)中的(b)所示:在这个字模中,s61,s81与左边的字模的相应格子基准点如s13,s33为4个基准格子,信息网点s71以这4个基准格子所构成的假想中心为基准,信息网点s71可以不同距离,不同方向,不同位置记录多比特信息。以此类推,基准格子s61,s62,s81,s82对应信息网点s72,基准格子点s81,s101与左边字模的相应基准格子点s33,s53对应信息网点s91以及基准格子s81,s82,s101,s102对应信息网点s92。同上,信息网点在4个角上分布,可以记录2比特的信息。同样,图17的(17-3)中的(b)所示的字模有4个信息网点,可记录8个比特的信息。图17的(17-3)中的(b)所示的字模可以称为右上方向的扩展字模,也就是说,为提高代码的记录信息的容量,可以无限制的向右上方向扩展。
如图17的(17-3)中的(c)所示:在这个字模中,s121,s122与上边字模所对应的基准格子点s51,s52为4个基准格子,信息网点s111以这4个基准格子所构成的假想中心为基准,信息网点s111可以不同距离,不同方向,不同位置记录多比特信息。以此类推,基准格子s122,s123与上边字模所对应的基准格子点s52,s53对应信息网点s112,基准格子s121,s122,s141,s142对应信息网点s131以及基准格子s122,s123,s142,s143对应信息网点s132。同上,信息网点在个角上分布,可以记录2比特的信息。如图17的(17-3)中的(c)所示的字模有4个信息网点,可记录8个比特的信息。图17的(17-3)中的(c)所示的字模可以称为左下方向的扩展字模,也就是说,为提高代码的记录信息的容量,可以无限制的向左下方向扩展。
如图17的(17-3)中的(d)所示:在这个字模中,s161与左边字模相对应的基准格子点s123,与左上边字模相对应的基准格子点s53,与上边字模相对应的基准格子点s101为4个基准格子,信息网点s151以这4个基准格子所构成的假想中心为基准,信息网点s151可以不同距离,不同方向,不同位置记录多比特信息。以此类推,基准格子s161,s162与上边字模相对应的基准格子点s181,s182,为4个基准格子,对应信息网点s152,基准格子s161,s181与左边字模相对应的基准格子点5123,s143对应信息网点s171以及基准格子s161,s162,s181,s182对应信息网点s172。同上,信息网点在4个角上分布,可以记录2比特的信息。如图17的(17-3)中的(d)所示的字模有4个信息网点,可记录8个比特的信息。图17的(17-3)中的(d)所示的字模可以称为右下方向的扩展字模,也就是说,为提高代码的记录信息的容量,可以无限制的向右下方向扩展。
上述只是给出了将点阵代码通过字模的形式构成向量化的图像数据的例子,仿照上述的方法还可以提出各种各样的字模构成形式,但是,只要是将点阵代码通过字模的形式形成向量化的图像数据,都属于本发明的范围之内。
图18是通过3*3个图17的(17-1)所示的字模组成的一组代码的示意图,该代码简称为SC2代码。如图18所示:1800表示一个由3*3个字模构成的9*9点阵的代码,1801为代码的初始间隔标记,1802为代码终止间隔标记。由此可构成n*n个可变长代码。
图19是通过3*3个图17的(17-2)所示的字模组成的一组代码的示意图,该代码简称为SC3代码。如图19所示:1900表示一个由3*3个字模构成的9*9点阵的代码,1901为代码的初始间隔标记,1902为代码终止间隔标记。由此可构成n*n个可变长代码。
图20是通过2*2个图17的(17-3)所示的字模组成的一组代码的示意图,该代码简称为GRID1代码。如图20所示:2700表示一个由2*2个字模构成的代码,2701为代码的初始间隔标记,2702为代码终止间隔标记。由此可构成n*n个可变长代码。
图21是利用位图进行信息埋入的示意图。电子图像的RGB三个颜色图像分别由8个比特表示256个灰度,从而构成完整的彩色图像。如果将每一图像由低向高可以组成8个位图。如图21的(a)所示:电子图像的位图特点是低位图像随机性较大,图像呈现模糊,改变低位图像对原图像影响小。高位图像比较稳定,呈现原图像的轮廓,但是,改变高位图像对原图像影响大。利用这一特性,再加上代码属于信息埋入代码,本身具有对原图像影响较小的特点,因此,可以实现在商品标签图像中埋入信息,对商品标签图像的质量影响最小,同时,通过手机拍照可以直接连接网络。
图21是利用位图进行信息埋入的方法,其具体埋入步骤如下:
(1)读取作为信息埋入对象的电子图像,以及读取将要埋入的计算机信息代码。
(2)将上述读取到的计算机信息代码变换成由包括信息点的有或无的点阵分布,信息点不同位置的分布,信息点不同方向的分布,信息点不同形状的分布,信息点不同数量的分布,信息点不同大小的分布,信息点集中与分散的分布在内的几何学形态分布的,或包括不同相位调制(PM)结果的分布,不同传播方向的分布,不同力学矢量,不同频率的点阵分布在内的物理学形态的分布的模式识别可能的代码的点阵图形。
(3)将上述点阵图形与信息埋入对象图像的一位以上的低位位图进行置换,实现对电子图像的信息埋入。
(4)将上述信息埋入后的电子图像打印输出,或制版印刷。
这里,为尽量不影响图像的质量,如图21的(b)所示:将代码信息埋入到对象图像中的方法,可以通过对象图像的低位位图与代码图像进行置换的方法。还可以将代码图像进行翻转,再与对象图像的低位位图进行置换,可以同一位位图进行置换,也可以与复数位位图同时进行置换。代码还可以以透明的图像形式与对象图像的低位位图进行置换,遇到与代码的识别有冲突的像素,可以进行删除,或调整其灰度值等方法进行。
这里,可以埋入图21所示的图像中的代码形式不仅限于图6到图10以及图18到图20的新型代码,还可以扩展到图3的普通二维条码以及图5的点读笔代码,所有由二维图像组成的代码都可适用。
Claims (7)
1.一种新型手机识别代码系统的构成方法,其特征在于:
(1)在手机照相镜头前面安装一个光学装置;
(2)手机的照相图像传感器通过照相镜头,再通过手机照相镜头前面安装的光学装置将几何学形态的可进行模式识别的代码,或物理学形态的可进行模式识别的代码图像读到手机中进行代码识别;
(3)承载上述代码的代码载体为包括纸介质,树脂介质,玻璃介质,金属介质,木头介质,瓷器介质,橡胶介质,皮革介质,激光全息标识介质,防伪油墨标识印刷介质在内的任意一种介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由激光全息标识介质构成的代码载体是指:将几何学形态的可进行模式识别的代码,或物理学形态的可进行模式识别的代码通过印刷方式,激光赋码方式,散射光控制方式,反射光控制方式,激光全息方式中的一种赋码手段,在激光全息标识的整体,或局部,或在标识的全息图上,或与全息图相匹配的局部的专用位置上进行赋码。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由防伪油墨标识印刷介质构成的代码载体是指:将几何学形态的可进行模式识别的代码,或物理学形态的可进行模式识别的代码通过印刷方式,激光赋码方式,散射光控制方式,反射光控制方式中的一种赋码手段,在防伪油墨标识的印刷介质的整体,或局部,或在标识的图像上,或与防伪油墨标识图像相匹配的局部的专用位置上进行赋码。
4.根据权利要求1,2以及3所述的几何学形态的可进行模式识别的代码是指:构成代码的信息点通过其信息点的有或无记录信息的传统的堆积形式以及矩阵形式的二维条码,属于二维条码的点阵全组合中的一种组合结果所形成的代码,属于二维条码的点阵全组合中的一种组合结果所形成的点阵代码,信息点相对基准点阵的不同位置记录信息的点阵代码,信息点不同方向的分布,信息点不同形状的分布,信息点不同数量的分布,信息点不同大小的分布,信息点集中与分散的分布在内的一种形式的按照几何学形态的特性所形成的可记录信息的代码。
5.根据权利要求1,2以及3所述的物理学形态的可进行模式识别的代码是指:构成代码的信息点的不同相位调制(PM)结果的分布,不同调制(AM/FM)结果的分布,不同传播方向的分布,不同力学矢量,不同频率的点阵分布在内的,一种形式的按照物理学形态的特性所形成的可记录信息的代码。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防伪油墨标识是指:按照包括温变油墨,日光变色油墨,倾斜光变油墨,蓄光油墨,湿变油墨,红外线激发可见光萤光油墨,紫外线激发可见光发光油墨,可见光激发萤光油墨,与背景印刷图像不同吸收波长的油墨,与背景印刷图像不同反射波长的油墨,与背景印刷图像不同反射角的油墨,在内的至少一种扫描仪扫描形成的RGB颜色空间中不可直接转换到CMYK颜色空间的颜色的特殊油墨印刷或涂布制成的标识,或利用不同密度的凸凹分布印刷,利用不同密度的凸凹分布的电子雕刻形成的;或在图形的前面加入一个偏振光片,微凸镜阵列片,光学干涉片形成的在内的至少一种扫描仪不可扫描的工艺图形效果,所形成的标识。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型手机识别代码系统的构成,其特点是:所使用的照明光源为自然光线,红外线或紫外线中的一种。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210273801.6A CN103577859A (zh) | 2012-08-03 | 2012-08-03 | 一种新型手机识别代码系统的构成方法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210273801.6A CN103577859A (zh) | 2012-08-03 | 2012-08-03 | 一种新型手机识别代码系统的构成方法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3577859A true CN103577859A (zh) | 2014-02-12 |
Family
ID=5004960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210273801.6A Pending CN103577859A (zh) | 2012-08-03 | 2012-08-03 | 一种新型手机识别代码系统的构成方法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103577859A (zh) |
Cited By (6)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3927571A (zh) * | 2014-04-11 | 2014-07-16 | 立德高科(北京)数码科技有限责任公司 | 植入有非红外光识别材料的点阵图形以及识别其的装置 |
CN104182782A (zh) * | 2014-09-06 | 2014-12-03 | 黄燕云 | 一种条形码生成和读取装置及其使用方法 |
CN105321081A (zh) * | 2014-07-28 | 2016-02-10 | 天津市阿波罗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 一种适于手机大众识读防伪标识的构成方法 |
CN105338225A (zh) * | 2014-07-24 | 2016-02-17 | 南昌欧菲光电技术有限公司 | 摄像模组 |
CN105787540A (zh) * | 2016-02-01 | 2016-07-20 | 中国计量学院 | 一种荧光三维码的生成方法、识别方法、识别设备及系统 |
CN106886811A (zh) * | 2015-12-10 | 2017-06-23 | 顾泽苍 | 一种手机商品防伪标识的构成方法与识读方法 |
Citations (5)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2552116Y (zh) * | 2002-01-24 | 2003-05-21 | 杨克 | 带有指纹的防伪标签 |
CN101443832A (zh) * | 2006-05-16 | 2009-05-27 | 凸版印刷株式会社 | 防伪用ic标识 |
US7571856B2 (en) * | 2006-11-01 | 2009-08-11 | Lo Allen K | Counterfeit-proof labels having an optically concealed, invisible universal product code and an online verification system using a mobile phone |
CN101707735A (zh) * | 2009-11-20 | 2010-05-12 | 天津市阿波罗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 一种适于手机点读播放多媒体的代码生成方法 |
CN102310672A (zh) * | 2010-07-07 | 2012-01-11 | 顾泽苍 | 一种新型防伪标签的处理方法 |
-
2012
- 2012-08-03 CN CN201210273801.6A patent/CN103577859A/zh active Pending
Patent Citations (5)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2552116Y (zh) * | 2002-01-24 | 2003-05-21 | 杨克 | 带有指纹的防伪标签 |
CN101443832A (zh) * | 2006-05-16 | 2009-05-27 | 凸版印刷株式会社 | 防伪用ic标识 |
US7571856B2 (en) * | 2006-11-01 | 2009-08-11 | Lo Allen K | Counterfeit-proof labels having an optically concealed, invisible universal product code and an online verification system using a mobile phone |
CN101707735A (zh) * | 2009-11-20 | 2010-05-12 | 天津市阿波罗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 一种适于手机点读播放多媒体的代码生成方法 |
CN102310672A (zh) * | 2010-07-07 | 2012-01-11 | 顾泽苍 | 一种新型防伪标签的处理方法 |
Cited By (8)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3927571A (zh) * | 2014-04-11 | 2014-07-16 | 立德高科(北京)数码科技有限责任公司 | 植入有非红外光识别材料的点阵图形以及识别其的装置 |
CN105338225A (zh) * | 2014-07-24 | 2016-02-17 | 南昌欧菲光电技术有限公司 | 摄像模组 |
CN105321081A (zh) * | 2014-07-28 | 2016-02-10 | 天津市阿波罗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 一种适于手机大众识读防伪标识的构成方法 |
CN104182782A (zh) * | 2014-09-06 | 2014-12-03 | 黄燕云 | 一种条形码生成和读取装置及其使用方法 |
CN104182782B (zh) * | 2014-09-06 | 2017-07-18 | 福建爱特点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 一种条形码生成和读取装置及其使用方法 |
CN106886811A (zh) * | 2015-12-10 | 2017-06-23 | 顾泽苍 | 一种手机商品防伪标识的构成方法与识读方法 |
CN105787540A (zh) * | 2016-02-01 | 2016-07-20 | 中国计量学院 | 一种荧光三维码的生成方法、识别方法、识别设备及系统 |
CN105787540B (zh) * | 2016-02-01 | 2018-11-06 | 中国计量学院 | 一种荧光三维码的生成方法、识别方法、识别设备及系统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03390183B (zh) | 一种适用于手机识别的防伪代码的生成方法 | |
CN103390146A (zh) | 一种可记录多比特信息的点阵模式的生成方法 | |
RU2316058C2 (ru) | Система и способ аутентификации изделия | |
CN103577859A (zh) | 一种新型手机识别代码系统的构成方法 | |
CN102887003B (zh) | 一种新型二维条码的激光刻印方法 | |
CN101537751B (zh) | 一种防伪印刷的处理方法 | |
CN101678697A (zh) | 用于检测真实性的膜元件 | |
CN106156821A (zh) | 一种光学可读性条码防伪结构及实现方法 | |
CN204215442U (zh) | 一种适于手机大众识读防伪标识的结构 | |
CN102411717A (zh) | 一种数字化防伪印刷的处理方法 | |
US11314999B2 (en) | Data carrier and a method for producing such data carrier | |
CN106611205A (zh) | 一种多层套印渐变色二维码防伪标签 | |
CN103386829B (zh) | 一种使用激光器进行防伪代码的赋码方法 | |
CN103955730A (zh) | 一种防伪用光刻二维码标签的制作方法 | |
CN102310672A (zh) | 一种新型防伪标签的处理方法 | |
CN102890788B (zh) | 一种装饰性二维条码的门禁系统的构成方法 | |
CN102890787A (zh) | 一种新型二维条码的构成方法 | |
CN205230090U (zh) | 一种多层套印渐变色二维码防伪标签 | |
CN202995771U (zh) | 一种新型手机识别代码的构成装置 | |
CN103390184A (zh) | 适用于手机识别的防伪代码的图像信息埋入方法 | |
CN110110830A (zh) | 植入瓷砖装饰图案中的防伪图像码及其防伪方法 | |
CN115674933A (zh) | 一种可定制的防伪元件和防伪产品 | |
CN108875854A (zh) | 二维码生成系统以及识别系统 | |
CN103279784A (zh) | 一种二维防伪标签及其生产方法 | |
CN206877594U (zh) | 一种嵌入式可变微缩数码与二维码结合的防伪标识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DD01 | Delivery of document by public notice |
Addressee: Wang Yuexi Document name: Notification of Passing Preliminary Examination of the Application for Invention |
|
C06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EXSB | Decision made by sipo to initiate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RJ01 |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 ||
RJ01 |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14021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