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3576421B - 镜头机构、镜头盖及应用其的镜头组 - Google Patents

镜头机构、镜头盖及应用其的镜头组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3576421B
CN103576421B CN201210282848.9A CN201210282848A CN103576421B CN 103576421 B CN103576421 B CN 103576421B CN 201210282848 A CN201210282848 A CN 201210282848A CN 103576421 B CN103576421 B CN 103576421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guiding angle
angle surface
lens
pedestal
movable piec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210282848.9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3576421A (zh
Inventor
钱金扬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Ability Enterprise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Ability Enterprise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Ability Enterprise Co Ltd filed Critical Ability Enterprise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210282848.9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3576421B/zh
Publication of CN103576421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3576421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3576421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3576421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Studio Devices (AREA)
  • Lens Barrels (AREA)

Abstract

一种镜头机构、镜头盖及应用其的镜头组。镜头盖选择性地盖住镜头机构。镜头机构包括壳体及套筒。壳体具有第一导角面,第一导角面的延伸面与光轴斜交。套筒设于壳体内。镜头盖包括基座及可动件,可动件相对基座沿径向可动地设于基座上且具有第二导角面,第二导角面的延伸面与光轴斜交。当镜头盖盖住镜头机构时,第二导角面抵触于第一导角面。由于第一导角面与第二导角面的几何轮廓相配合,使第一导角面与第二导角面接触面积增大。在套筒沿光轴方向推动基座的过程中,第二导角面沿径向及光轴方向脱离第一导角面。

Description

镜头机构、镜头盖及应用其的镜头组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镜头机构、镜头盖及包含镜头机构与镜头盖的镜头组,且特别涉及一种可省力卸下镜头盖的镜头机构、镜头盖及包含镜头机构与镜头盖的镜头组。
背景技术
传统镜头机构的镜头盖可盖住镜头机构的镜片,以保护外界杂质污染到镜片。一般而言,当镜头盖盖住镜头机构时,需要手动直接把镜头盖取下,此一动作需要一些时间,可能会导致无法即时开机或按下快门,或因为使用者忘了取下镜头盖而错过撷取美景的时机。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镜头机构、镜头盖及应用其的镜头组,一实施例中,镜头盖可省力地脱离自镜头机构,以快速撷取影像。
根据本发明的一实施例,提出一种镜头机构。一镜头盖选择性地套设于镜头机构。镜头盖包括一基座及一可动件,可动件相对基座沿一径向可动地设于基座上且具有一第二导角面,第二导角面的延伸面与一光轴相交。镜头机构包括一壳体及一套筒。壳体具有一第一导角面,第一导角面的延伸面与光轴相交。套筒设于壳体内。其中,当镜头盖盖住镜头机构时,第二导角面抵触于第一导角面;在套筒沿光轴方向推动基座的过程中,第二导角面沿第二导角面的几何轮廓脱离该第一导角面。
根据本发明的另一实施例,提出一种镜头组。镜头组包括一镜头机构及一镜头盖。镜头机构包括一壳体及一套筒。壳体具有一第一导角面,套筒设于壳体内。镜头盖包括一基座及一可动件,可动件相对基座可动地设于基座上,且可动件具有一第二导角面。其中,镜头机构及镜头盖利用第一导角面及第二导角面相互卡合,且利用套筒推动基座以使第二导角面脱离第一导角面。
根据本发明的另一实施例,提出一种镜头组。镜头组包括一镜头机构及一镜头盖。镜头机构包括一壳体及一套筒,壳体具有一第一导角面,套筒设于壳体内。镜头盖包括一基座及一可动件,可动件相对基座可动地设于基座上,且可动件具有一第二导角面。其中,镜头盖利用套筒推动基座,使得第二导角面由抵接第一导角面脱离第一导角面。
根据本发明的另一实施例,提出一种镜头组。镜头组包括一镜头机构及一镜头盖。镜头机构包括一壳体,壳体具有一第一导角面,第一导角面的延伸面与光轴相交。镜头盖包括一基座及一可动件,可动件相对基座可动地设于基座上,且可动件具有一第二导角面,第二导角面的延伸面与一光轴相交。
根据本发明的另一实施例,提出一种镜头盖。镜头盖包括一基座及一可动件。可动件相对基座沿一径向可动地设于基座上,可动件具有一第二导角面,第二导角面的延伸面与一镜头机构的一光轴相交。
以下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详细描述,但不作为对本发明的限定。
附图说明
图1绘示依照本发明一实施例的影像撷取装置的外观图;
图2绘示图1的镜头盖的分解图;
图3绘示图1中沿方向3-3’的剖视图;
图4绘示图1中沿方向4-4’的剖视图;
图5绘示图1的镜头盖脱离镜头机构的过程的剖视图;
图6绘示图1的镜头盖已脱离镜头机构的剖视图;
第7图绘示依照本发明另一实施例的影像撷取装置的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结构原理和工作原理作具体的描述:
请参照图1,其绘示依照本发明一实施例的影像撷取装置的外观图。影像撷取装置100例如是照相机、摄影机或其它具有影像撷取功能的装置,其至少包括镜头组10,镜头组10具有光轴并包括镜头盖110及镜头机构120,其中镜头盖110可套盖住镜头机构120,以保护镜头机构120内的光学元件(未绘示),如透镜,避免落尘、刮伤或液体喷溅等意外。
请参照图2,其绘示图1的镜头盖的分解图。镜头盖110具有中心轴(未绘示)并包括基座111、二可动件112、二弹性元件113、二可挠件114及承载座115。于一实施例中,中心轴可与光轴重合。
二可动件112相对基座111可动地设于基座111上,且二可动件112相对配置,即二可动件112以一直线排列,或之间夹实质上180度圆心角。另一例中,可仅使用一可动件112或至少二可动件112。
弹性元件113设置于承载座115与对应的可动件112之间,使可动件112相对承载座115可动,并提供可动件112一弹性回复力。本例中,弹性元件113的二端分别连接于承载座115及可动件112;然另一例中,弹性元件113仅一端连接于承载座115与可动件112的一者,而其另一端可悬空(即不连接于承载座115与可动件112)。此外,弹性元件113例如是弹簧。虽然本例的弹性元件113以多个为例说明,然另一例中,弹性元件113的数量亦可为单个,其直接连接二可动件112,在此设计下,可选择性地省略承载座115,或于承载座115形成一贯孔,弹性元件113通过此贯孔设置于二可动件112之间,且两端可分别与二可动件112相连接。当镜头盖110盖住镜头机构120时,弹性元件113处于自由长度状态,在此状态下,当可动件112欲进行径向S2运动时,其必须克服弹性元件113的弹性力方能进行径向运动。
可挠件114连接承载座115与对应的可动件112。可挠件114具有一弯曲结构,此弯曲结构实现了可挠性。由于可挠件114的可挠性,使可动件112相对可挠件114为可动。此外,可动件112、弹性元件113与可挠件114可在组装完成后,再一起装设于基座111上,组装后,可动件112沿径向S2相对基座111为可动的。
请参照图3,其绘示图1中沿方向3-3’的剖视图。各可动件112具有第二导角面112s,第二导角面112s的延伸面与镜头组10的光轴S1相交,例如是与光轴S1夹有10度至80度夹角的斜交,然此角度范围并非用以限制本发明实施例。第二导角面112s朝向镜头机构120之外,进一步地说,第二导角面112s是面向远离光轴S1的方向。当镜头盖110盖住镜头机构120时,可动件112的第二导角面112s抵触于镜头机构120的第一导角面121s,使镜头盖110不易脱离镜头机构120。
镜头机构120具有中心轴(未绘示)包括壳体121及套筒122,其中壳体121具有第一导角面121s,第一导角面121s的延伸面与镜头组10的光轴S1及中心轴相交,例如是分别与光轴S1及中心轴夹有10度至80度夹角的斜交,然此角度范围并非用以限制本发明实施例。第一导角面121s朝向镜头机构120之内,进一步地说,第一导角面121s是面向接近光轴S1的方向。其中,第一导角面121s及第二导角面112s可分别与光轴S1呈45度相交,第一导角面121s与第二导角面112s的几何轮廓可相互配合,且镜头机构与镜头盖可利用第一导角面121s与第二导角面112s相互卡合,且利用套筒122推动基座111以使第二导角面112s脱离第一导角面121s。一实施例中,镜头盖110是利用套筒122推动基座111,使得第二导角面112s由抵接第一导角面121s的状态转换至脱离第一导角面121s的状态。此外,中心轴可与光轴S1重合或彼此错开一预设距离或与光轴S1夹有一偏差角度。
第一导角面121s与光轴S1的夹角实质上等于第二导角面112s与光轴S1的夹角,使第一导角面121s与第二导角面112s的接触面积增大,如此可降低第一导角面121s及第二导角面112s的承受应力及磨损量。第一导角面121s例如是由平面、曲面或其组合所组成,其中曲面例如是圆柱面、椭圆柱面、圆球面或其它合适曲面。第一导角面121s可以是光滑面或粗糙面,实际粗糙度可视所需推力而定,本实施例不加以限制。上述第二导角面112s的几何轮廓及/或粗糙度可相似于第一导角面121s。
由于第一导角面121s及第二导角面112s的设计,使套筒122沿光轴S1的方向前进时,可省力地推开镜头盖110。详细而言,当拍摄者发现美景时,不用手动取下镜头盖110,可直接开机或按下快门,让套筒122自动推开镜头盖110,如此可避免错过欲拍摄的景色。
套筒122沿光轴S1方向可动地设于壳体121内。镜头机构120还包含光学系统(未绘示),其设于套筒122内,且由至少一对焦镜群组成,用以在对焦过程中调整成像焦距。
请参照图4,其绘示图1中沿方向4-4’的剖视图。基座111具有肋条1111,肋条1111比第二导角面112s(图3)还接近镜头机构120的套筒122,亦即,肋条1111的端面位于第二导角面112s与镜头机构120的套筒122之间。详细来说,肋条1111的端面相距套筒122的距离小于第二导角面112s相距套筒122的距离,使套筒122沿光轴S1方向行进时,会先接触到基座111的肋条1111,进而带动可动件112沿径向S2及光轴S1方向脱离镜头机构120。
请参照图5,其绘示图1的镜头盖脱离镜头机构的过程的剖视图。套筒122实质上沿光轴S1方向推动基座111的过程中,可动件112的第二导角面112s作用一力量在壳体121的第一导角面121s上,图5的第一分力F1及第二分力F2是该力量作用于第一导角面121s的反作用力,其中第一分力F1是沿光轴S 1方向的分力,而第二分力F2是沿径向S2的分力。只要第二分力F2大于上述弹性元件113的弹性力R,可动件112的第二导角面112s便可沿第二导角面112s脱离第一导角面121s,例如是沿第一导角面112s的几何轮廓脱离第一导角面121s。在第二导角面112s脱离第一导角面121s的过程中,第二导角面112s与第一导角面121s完全或部分接触。一实施例中,可动件112的第二导角面112s沿径向S2及光轴S1方向脱离第一导角面121s。一实施例中,第一导角面121s及第二导角面112s的延伸面与镜头组10的光轴S1斜交约45度时,套筒122的轴向推力仅需约350~450克就能推出镜头盖110,使镜头盖110与镜头机构120分离。相较于第一导角面121s及第二导角面112s的延伸面与镜头组10的光轴S1相交90度(亦即无第一导角面121s及第二导角面112s的设置)时,使用者至少需要大于1700克的轴向力才能分离镜头盖110与镜头机构120;甚至,现有为使镜头盖稳固地装设在镜头机构上,常会另设有卡勾结构,因而使用者不能仅凭借平行施予光轴S1的拉力/推力而将镜头盖自镜头机构上分离,本实施例的套筒122推动基座111所需轴向推力降低(省力)至少约40%,但此非用以限定本发明。
请参照第6图,其绘示第1图的镜头盖已脱离镜头机构的剖视图。当第5图的套筒122持续推动基座111,直到镜头盖110的第二导角面112s完全脱离第一导角面121s,则镜头盖110脱离自镜头机构120。此外,影像撷取装置100还包括一套绳(未绘示),其连接镜头机构120与镜头盖110,避免镜头盖110脱离镜头机构120后,直接掉至地面而遗失或沾染尘土,然此非用以限制本发明实施例。
请参照图7,其绘示依照本发明另一实施例的影像撷取装置的剖视图。影像撷取装置100包括镜头盖110与镜头机构120,其中镜头盖110枢接于镜头机构120的壳体121上。当镜头盖110脱离镜头机构120后,镜头盖110相对枢接处转动,使套筒122得以露出。影像撷取装置100还包括枢接部130,其连接镜头盖110与壳体121,当镜头盖110盖住镜头机构120,弹性元件113形变而储存弹性位能;当镜头盖110脱离壳体121后,弹性元件113释放弹性位能,驱使镜头盖110相对枢接部130转动而位于垂直方位,然亦可位于水平与垂直方位之间的任意方位。本例中,镜头盖110枢接于壳体121的下缘,故镜头盖110相对枢接部130转动后不致遮住影像撷取装置100的闪光灯140而影响闪光灯140的运作。然而,只要镜头盖110不影响影像撷取装置100的闪光灯140的闪光功效,也不影响入射至光学系统的入射光束等前提下,镜头盖110可枢接于壳体121的周缘,而不以此为限。
当然,本发明还可有其他多种实施例,在不背离本发明精神及其实质的情况下,熟悉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当可根据本发明作出各种相应的改变和变形,但这些相应的改变和变形都应属于本发明所附的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

Claims (13)

1.一种镜头机构,其特征在于,一镜头盖选择性地套设于该镜头机构,该镜头盖包括一基座及一可动件,该可动件相对该基座沿一径向可动地设于该基座上且具有一第二导角面,该第二导角面的延伸面与一光轴相交,该镜头机构包括:
一壳体,具有一第一导角面,该第一导角面的延伸面与该光轴相交;以及
一套筒,设于该壳体内;
其中,当该镜头盖盖住该镜头机构时,该第二导角面抵触于该第一导角面;在该套筒沿该光轴方向推动该基座的过程中,该第二导角面沿该第一导角面的几何轮廓脱离该第一导角面。
2.一种镜头组,其特征在于,包括:
一镜头机构,包括一壳体及一套筒,该壳体具有一第一导角面,该套筒设于该壳体内;以及
一镜头盖,包括一基座及一可动件,该可动件相对该基座可动地设于该基座上,且该可动件具有一第二导角面;
其中,该镜头机构及该镜头盖利用该第一导角面及该第二导角面相互卡合,且利用该套筒推动该基座以使该第二导角面脱离该第一导角面。
3.一种镜头组,其特征在于,包括:
一镜头机构,包括一壳体及一套筒,该壳体具有一第一导角面,该套筒设于该壳体内;以及
一镜头盖,包括一基座及一可动件,该可动件相对该基座可动地设于该基座上,且该可动件具有一第二导角面;
其中,该镜头盖利用该套筒推动该基座,使得该第二导角面由抵接该第一导角面至脱离该第一导角面。
4.一种镜头组,具有一光轴,其特征在于,该镜头组包括:
一镜头机构,包括一壳体,该壳体具有一第一导角面,该第一导角面的延伸面与该光轴相交;以及
一镜头盖,包括一基座及一可动件,该可动件相对该基座可动地设于该基座上,且该可动件具有一第二导角面,该第二导角面的延伸面与该光轴相交。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镜头组,其特征在于,该第一导角面的延伸面及第二导角面的延伸面各与该光轴呈45度相交。
6.一种影像撷取装置,其特征在于,该影像撷取装置包括如权利要求4或5所述的镜头组。
7.一种镜头盖,其特征在于,包括:
一基座;以及
至少一可动件,相对该基座沿一径向可动地设于该基座上,该可动件具有一第二导角面,该第二导角面的延伸面与一中心轴相交。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镜头盖,其特征在于,该镜头盖应用于一镜头机构,该镜头机构包括一套筒且具有一第一导角面,其中当该镜头盖套设于该镜头机构上时,该第二导角面抵接该第一导角面;当该套筒沿该中心轴相对于该镜头机构移动时,该套筒推动该第二导角面脱离该第一导角面。
9.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镜头盖,其特征在于,该镜头盖应用于一镜头机构,该镜头机构包括一套筒,该基座具有一肋条,该肋条的端面位于该第二导角面与该镜头机构的该套筒之间。
10.根据权利要求7、8或9所述的镜头盖,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一可挠件,该可挠件连接该可动件。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镜头盖,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一弹性元件,该弹性元件设于该可动件与该可挠件之间。
12.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镜头盖,其特征在于,该第二导角面主要由平面、曲面或其组合所组成,且该第二导角面朝向该镜头机构之内,而该第一导角面朝向该镜头机构之外。
13.一种镜头组,其特征在于,该镜头组包括如权利要求7、8或9所述的镜头盖。
CN201210282848.9A 2012-08-09 2012-08-09 镜头机构、镜头盖及应用其的镜头组 Active CN103576421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210282848.9A CN103576421B (zh) 2012-08-09 2012-08-09 镜头机构、镜头盖及应用其的镜头组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210282848.9A CN103576421B (zh) 2012-08-09 2012-08-09 镜头机构、镜头盖及应用其的镜头组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3576421A CN103576421A (zh) 2014-02-12
CN103576421B true CN103576421B (zh) 2016-08-31

Family

ID=5004849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210282848.9A Active CN103576421B (zh) 2012-08-09 2012-08-09 镜头机构、镜头盖及应用其的镜头组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3576421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4900570A (zh) * 2015-07-06 2015-09-09 桂林斯壮微电子有限责任公司 一种用于料盒封口的弹性卡扣
CN105739248B (zh) * 2016-04-01 2018-01-09 中国科学院长春光学精密机械与物理研究所 光学元件支撑结构、单元镜组、曝光光学系统及光刻机
CN107090855A (zh) * 2016-12-29 2017-08-25 广州雅松智能设备有限公司 一种新型市政窨井盖装置
CN106836294A (zh) * 2016-12-29 2017-06-13 广州雅松智能设备有限公司 一种市政窨井盖装置
CN107090856A (zh) * 2016-12-29 2017-08-25 广州雅松智能设备有限公司 一种带水位传感器的市政窨井盖装置
CN107178096A (zh) * 2016-12-29 2017-09-19 广州雅松智能设备有限公司 一种带透水网罩的市政窨井盖装置
CN107090854A (zh) * 2016-12-29 2017-08-25 广州雅松智能设备有限公司 一种带指示灯的市政窨井盖装置
CN111412320B (zh) * 2020-03-16 2021-12-17 浙江凯维智能自控系统有限公司 一种液体输送专用阀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144960A (zh) * 2006-09-13 2008-03-19 明基电通股份有限公司 镜头保护盖模组
TW200912502A (en) * 2007-09-05 2009-03-16 Qisda Corp Lens cover module
CN102043224A (zh) * 2009-10-15 2011-05-04 三星电子株式会社 光学组件及包括该光学组件的拍摄设备
CN201853040U (zh) * 2010-10-20 2011-06-01 韩旭 照相机镜头自动开盖设备

Family Cites Familie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1980002336A1 (en) * 1979-04-20 1980-10-30 Canon Kk Text orientating device
JPS5997203A (ja) * 1982-11-26 1984-06-05 General Res Obu Erekutoronitsukusu:Kk パラボラ・アンテナのトラツキング機構
JPH1126379A (ja) * 1997-05-09 1999-01-29 Canon Inc 露光装置およびデバイス製造方法
JPH1195634A (ja) * 1997-09-24 1999-04-09 Canon Inc クリーニング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Patent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144960A (zh) * 2006-09-13 2008-03-19 明基电通股份有限公司 镜头保护盖模组
TW200912502A (en) * 2007-09-05 2009-03-16 Qisda Corp Lens cover module
CN102043224A (zh) * 2009-10-15 2011-05-04 三星电子株式会社 光学组件及包括该光学组件的拍摄设备
CN201853040U (zh) * 2010-10-20 2011-06-01 韩旭 照相机镜头自动开盖设备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3576421A (zh) 2014-02-12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3576421B (zh) 镜头机构、镜头盖及应用其的镜头组
KR20210042883A (ko) 악세사리, 이것을 장착가능한 촬상 장치, 및 카메라 시스템
US8928996B2 (en) Lens barrel assembly and photographing apparatus having the same
CN107211087A (zh) 摄像装置、具有该摄像装置的光学设备和电子设备及摄像装置的制造方法
EP2876478A3 (en) Six-piece optical lens for capturing image and six-piece optical modules for capturing image
EP1857731A3 (en) Vehicle lighting apparatus
KR101672889B1 (ko) 휴대폰 접사 촬영용 액세서리
KR102419783B1 (ko) 렌즈 마운트, 악세사리, 및 카메라 마운트
CN106802531B (zh) 三环式滤镜组
EP2921894A3 (en) Five-piece lens set for capturing images
EP2785044A3 (en) Camera module
CN109633851A (zh) 摄像设备
CN105676404B (zh) 镜头镜筒
EP2012163A3 (en) Projection lens with tilt mechanism for field-curvature correction
WO2012008284A1 (ja) 光学系レンズモジュール及びその組付方法
CN104166209A (zh) 用来组装光学元件的固定机构
TWI554820B (zh) 鏡頭機構、鏡頭蓋及應用其之鏡頭組
EP1046940A3 (en) Zoom lens and video camera using the same
WO2009047868A1 (ja) 撮像レンズユニット
US8717482B2 (en) Lens assembly with an image sensor backoff mechanism
CN109752813B (zh) 光学成像系统及具有该光学成像系统的显示装置
CN104284062A (zh) 摄像装置及其灯具
US10321036B2 (en) Lens and sensor positioning system
CN205333951U (zh) 一种变焦镜头的调芯装置
US20210132324A1 (en) Lens apparatus and image pickup apparatus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