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3574976A - 一种共用冷凝器的两级倒串联三效第一类吸收式热泵 - Google Patents

一种共用冷凝器的两级倒串联三效第一类吸收式热泵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3574976A
CN103574976A CN201310427623.2A CN201310427623A CN103574976A CN 103574976 A CN103574976 A CN 103574976A CN 201310427623 A CN201310427623 A CN 201310427623A CN 103574976 A CN103574976 A CN 103574976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generator
communicated
absorber
solution
heat exchange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310427623.2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刘伟光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Individual
Original Assignee
Individual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Individual filed Critical Individual
Priority to CN201310427623.2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3574976A/zh
Publication of CN103574976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3574976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ATECHNOLOGIES FOR ADAPTATION TO CLIMATE CHANGE
    • Y02A30/00Adapting or protecting infrastructure or their operation
    • Y02A30/27Relating to heating, ventilation or air conditioning [HVAC] technologies
    • Y02A30/274Relating to heating, ventilation or air conditioning [HVAC] technologies using waste energy, e.g. from internal combustion engine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B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RELATED TO BUILDINGS, e.g. HOUSING, HOUSE APPLIANCES OR RELATED END-USER APPLICATIONS
    • Y02B30/00Energy efficient heating, ventilation or air conditioning [HVAC]
    • Y02B30/62Absorption based systems
    • Y02B30/625Absorption based systems combined with heat or power generation [CHP], e.g. trigeneration

Landscapes

  • Sorption Type Refrigeration Machin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共用冷凝器的两级倒串联三效第一类吸收式热泵,属于吸收式热泵技术领域。第一吸收器与第三发生器连通,第三发生器与第二发生器连通,第二发生器与第一发生器连通,第一发生器经第一溶液热交换器与第一吸收器连通,第二发生器、第三发生器有冷剂蒸汽通道与外部连通,第二吸收器与第四发生器连通,第三吸收器与第五发生器连通,第一发生器、第四发生器和第五发生器有驱动热介质管路、冷剂蒸汽通道与外部连通,冷凝器有冷剂液管路与第一蒸发器和第二蒸发器连通,第一吸收器、第二吸收器和冷凝器有被加热介质管路与外部连通,第一蒸发器和第二蒸发器有余热介质管路与外部连通,形成一种共用冷凝器的两级倒串联三效第一类吸收式热泵。

Description

一种共用冷凝器的两级倒串联三效第一类吸收式热泵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低温余热利用热泵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利用吸收式热泵技术回收余热资源,主要目的是高效地将热量从低温热源传送到高温热源来满足用户的需求,吸收式热泵机组对低品位热能的高效利用,既可节约能源又可保护环境,具有重大意义。
为了在提高第一类吸收式热泵的供热温度满足用户需求同时,使机组拥有较高的性能指数,为了更高效的利用余热资源,本发明采用巧妙的流程,得到了一种共用冷凝器的两级倒串联三效第一类吸收式热泵,集聚了经典两级第一类吸收式热泵和双效第一类吸收式热泵的优点,其溶液在实现三效流程时采用倒串联的形式,该机组对不同品位的余热可在不同的循环中应用,在能满足用户供热需求的同时拥有较高的性能指数,且该机组可根据需要采用一种或两种不同溶液作为的工质,使用两种溶液时二者互不影响可以分别完成各自循环流程,可利用不同余热资源,同时具有多个供热端,该机组更丰富了第一类吸收式热泵机组的类型,可以高效利用余热介质。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主要目的是提供一种共用冷凝器的两级倒串联三效第一类吸收式热泵,具体发明内容分项阐述如下:
一种共用冷凝器的两级倒串联三效第一类吸收式热泵,主要由第一发生器、第二发生器、第三发生器、第四发生器、第五发生器、第一吸收器、第二吸收器、第三吸收器、冷凝器、第一蒸发器、第二蒸发器、第一溶液热交换器、第二溶液热交换器、第三溶液热交换器、第四溶液热交换器、第五溶液热交换器、第一节流阀、第二节流阀、第三节流阀、第四节流阀、第一溶液泵、第二溶液泵和第三溶液泵组成。第一吸收器有稀溶液管路经第一溶液泵和第三液热交换器与第三发生器连通。第三发生器有浓溶液管路经第三溶液热交换器和第二溶液热交换器与第二发生器连通。第二发生器有浓溶液管路经第二溶液热交换器和第一溶液热交换器与第一发生器连通。第一发生器有浓溶液管路经第一溶液热交换器与第一吸收器连通。第一发生器有冷剂蒸汽通道经第二发生器和第一节流阀与冷凝器连通。第二发生器有冷剂蒸汽通道经第三发生器和第二节流阀与冷凝器连通。第三发生器有冷剂蒸汽通道与冷凝器连通,冷凝器有冷剂液管路分别经第三节流阀与第一蒸发器连通和经第四节流阀与第二蒸发器连通。第一蒸发器有冷剂蒸汽通道与第一吸收器。第二蒸发器有冷剂蒸汽通道与第二吸收器连通。第二吸收器有稀溶液管路经第二溶液泵和第四溶液热交换器与第四发生器连通。第四发生器有浓溶液管路经第四溶液热交换器与第二吸收器连通,第四发生器还有冷剂蒸汽通道与第三吸收器连通。第三吸收器有稀溶液管路经第三溶液泵和第五溶液热交换器与第五发生器连通。第五发生器有浓溶液管路经第五溶液热交换器与第三吸收器连通。第五发生器还有冷剂蒸汽通道与冷凝器连通。第一吸收器、第二吸收器、第三吸收器和冷凝器分别有被加热介质管路与外部连通。第一蒸发器和第二蒸发器还分别有余热介质管路与外部连通。第一发生器、第四发生器和第五发生器还分别有驱动热介质管路与外部连通,形成一种共用冷凝器的两级倒串联三效第一类吸收式热泵。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所提供的一种共用冷凝器的两级倒串联三效第一类吸收式热泵的结构和流程示意图。
图中,1—第一发生器,2—第二发生器,3—第三发生器,4—第四发生器,5—第五发生器,6—第一吸收器,7—第二吸收器,8—第三吸收器,9—冷凝器,10—第一蒸发器,11—第二蒸发器,12—第一溶液热交换器,13—第二溶液热交换器,14—第三溶液热交换器,15—第四溶液热交换器,16—第五溶液热交换器,17—第一节流阀,18—第二节流阀,19—第三节流阀,20—第四节流阀,21—第一溶液泵,22—第二溶液泵,23—第三溶液泵。
具体实施方式:
图1所示的一种共用冷凝器的两级倒串联三效第一类吸收式热泵是这样实现的:
(1)结构上,它主要由第一发生器、第二发生器、第三发生器、第四发生器、第五发生器、第一吸收器、第二吸收器、第三吸收器、冷凝器、第一蒸发器、第二蒸发器、第一溶液热交换器、第二溶液热交换器、第三溶液热交换器、第四溶液热交换器、第五溶液热交换器、第一节流阀、第二节流阀、第三节流阀、第四节流阀、第一溶液泵、第二溶液泵和第三溶液泵组成。第一吸收器6有稀溶液管路经第一溶液泵21和第三液热交换器14与第三发生器3连通。第三发生器3有浓溶液管路经第三溶液热交换器14和第二溶液热交换器13与第二发生器2连通。第二发生器2有浓溶液管路经第二溶液热交换器13和第一溶液热交换器12与第一发生器1连通。第一发生器1有浓溶液管路经第一溶液热交换器12与第一吸收器6连通。第一发生器1有冷剂蒸汽通道经第二发生器2和第一节流阀17与冷凝器9连通。第二发生器2有冷剂蒸汽通道经第三发生器3和第二节流阀18与冷凝器9连通。第三发生器3有冷剂蒸汽通道与冷凝器9连通。冷凝器9有冷剂液管路分别经第三节流阀19与第一蒸发器10连通和经第四节流阀20与第二蒸发器11连通。第一蒸发器10有冷剂蒸汽通道与第一吸收器6。 第二蒸发器11有冷剂蒸汽通道与第二吸收器7连通。第二吸收器7有稀溶液管路经第二溶液泵22和第四溶液热交换器15与第四发生器4连通。第四发生器4有浓溶液管路经第四溶液热交换器15与第二吸收器7连通。第四发生器4还有冷剂蒸汽通道与第三吸收器8连通。第三吸收器8有稀溶液管路经第三溶液泵23和第五溶液热交换器16与第五发生器5连通。第五发生器5有浓溶液管路经第五溶液热交换器16与第三吸收器8连通。第五发生器5还有冷剂蒸汽通道与冷凝器9连通。第一吸收器6、第二吸收器7、第三吸收器8和冷凝器9分别有被加热介质管路与外部连通。第一蒸发器10和第二蒸发器11还分别有余热介质管路与外部连通。第一发生器1、第四发生器4和第五发生器5还分别有驱动热介质管路与外部连通,形成一种共用冷凝器的两级倒串联三效第一类吸收式热泵。
 (2)流程上,第一吸收器6的稀溶液流经第一溶液泵21和第三溶液热交换器14进入第三发生器3。第三发生器3的浓溶液流经第三溶液热交换器14和第二溶液热交换器13进入第二发生器2。第二发生器2的浓溶液流经第二溶液热交换器13和第一溶液热交换器12进入第一发生器1。第一发生器1的浓溶液流经第一溶液热交换器12进入第一吸收器6、吸收来自第一蒸发器10的冷剂蒸汽并放热于流经第一吸收器6的被加热介质。来自第一发生器1的冷剂蒸汽流经第二发生器2作为第二发生器2的驱动热介质、加热流经其内的浓溶液并释放冷剂蒸汽向第三发生器3提供。冷剂蒸汽放热变成冷剂液再流经第二节流阀18进入冷凝器9。来自第二发生器2的冷剂蒸汽流经第三发生器3作为第三发生器3的驱动热介质、加热流经其内的浓溶液并释放冷剂蒸汽向冷凝器9提供。冷剂蒸汽变成冷剂液再流经第一节流阀17进入冷凝器9。进入冷凝器9的冷剂蒸汽放热于来自外部的被加热介质变成冷剂液;第二吸收器7有稀溶液流经第二溶液泵22加压后流经第四溶液热交换器15进入第四发生器4。第四发生器4有浓溶液流经第四溶液热交换器15进入第二吸收器7。第四发生器4的浓溶液被来自外部的驱动热介质加热释放冷剂蒸汽并向第三吸收器8 提供。第三吸收器8有稀溶液经第二溶液泵23加压后流经第五溶液热交换器16进入第五发生器5。第五发生器5有浓溶液流经第五溶液热交换器16进入第三吸收器8、吸收来自第四发生器4的冷剂蒸汽并放热与被加热介质。第五发生器5的浓溶液被来自外部的驱动热介质加热释放冷剂蒸汽并向冷凝器9提供;进入冷凝器9的冷剂蒸汽放热于来自外部的被加热介质变成冷剂液。冷凝器9有冷剂液分别流经第三节流阀19进入第一蒸发器10和经第四节流阀20进入第二蒸发器11。第一蒸发器10内的冷剂液被来自外部的余热介质加热变成冷剂蒸汽向第一吸收器6提供。第二蒸发器11内的冷剂液被来自外部的余热介质加热变成冷剂蒸汽向第二吸收器7提供,形成一种共用冷凝器的两级倒串联三效第一类吸收式热泵。 
本发明技术可以实现的效果——本发明所提出的一种共用冷凝器的两级倒串联三效第一类吸收式热泵,具有如下的效果和优势:
1. 本发明提供的一种共用冷凝器的两级倒串联三效第一类吸收式热泵,构思巧妙,具有结构简单,流程合理。
2. 一种共用冷凝器的两级倒串联三效第一类吸收式热泵,可采用一种或者两种溶液作为工质分别完成各自循环,可以根据不同的需求选取不同溶液作为工作介质,能更好的满足用户需求。
3.本发明提供的一种共用冷凝器的两级倒串联三效第一类吸收式热泵,在利用余热资源时,具有较合理的性能指数。 
4.一种共用冷凝器的两级倒串联三效第一类吸收式热泵对余热温度提升较高,可利用更低温度的余热资源满足供热需求,提高余热资源利用率。

Claims (1)

1.一种共用冷凝器的两级倒串联三效第一类吸收式热泵,主要由第一发生器、第二发生器、第三发生器、第四发生器、第五发生器、第一吸收器、第二吸收器、第三吸收器、冷凝器、第一蒸发器、第二蒸发器、第一溶液热交换器、第二溶液热交换器、第三溶液热交换器、第四溶液热交换器、第五溶液热交换器、第一节流阀、第二节流阀、第三节流阀、第四节流阀、第一溶液泵、第二溶液泵和第三溶液泵组成,第一吸收器(6)有稀溶液管路经第一溶液泵(21)和第三液热交换器(14)与第三发生器(3)连通,第三发生器(3)有浓溶液管路经第三溶液热交换器(14)和第二溶液热交换器(13)与第二发生器(2)连通,第二发生器(2)有浓溶液管路经第二溶液热交换器(13)和第一溶液热交换器(12)与第一发生器(1)连通,第一发生器(1)有浓溶液管路经第一溶液热交换器(12)与第一吸收器(6)连通,第一发生器(1)有冷剂蒸汽通道经第二发生器(2)和第一节流阀(17)与冷凝器(9)连通,第二发生器(2)有冷剂蒸汽通道经第三发生器(3)和第二节流阀(18)与冷凝器(9)连通,第三发生器(3)有冷剂蒸汽通道与冷凝器(9)连通,冷凝器(9)有冷剂液管路分别经第三节流阀(19)与第一蒸发器(10)连通和经第四节流阀(20)与第二蒸发器(11)连通,第一蒸发器(10)有冷剂蒸汽通道与第一吸收器(6), 第二蒸发器(11)有冷剂蒸汽通道与第二吸收器(7)连通,第二吸收器(7)有稀溶液管路经第二溶液泵(22)和第四溶液热交换器(15)与第四发生器(4)连通,第四发生器(4)有浓溶液管路经第四溶液热交换器(15)与第二吸收器(7)连通,第四发生器(4)还有冷剂蒸汽通道与第三吸收器(8)连通,第三吸收器(8)有稀溶液管路经第三溶液泵(23)和第五溶液热交换器(16)与第五发生器(5)连通,第五发生器(5)有浓溶液管路经第五溶液热交换器(16)与第三吸收器(8)连通,第五发生器(5)还有冷剂蒸汽通道与冷凝器(9)连通,第一吸收器(6)、第二吸收器(7)、第三吸收器(8)和冷凝器(9)分别有被加热介质管路与外部连通,第一蒸发器(10)和第二蒸发器(11)还分别有余热介质管路与外部连通,第一发生器(1)、第四发生器(4)和第五发生器(5)还分别有驱动热介质管路与外部连通,形成一种共用冷凝器的两级倒串联三效第一类吸收式热泵。
CN201310427623.2A 2013-09-20 2013-09-20 一种共用冷凝器的两级倒串联三效第一类吸收式热泵 Pending CN103574976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310427623.2A CN103574976A (zh) 2013-09-20 2013-09-20 一种共用冷凝器的两级倒串联三效第一类吸收式热泵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310427623.2A CN103574976A (zh) 2013-09-20 2013-09-20 一种共用冷凝器的两级倒串联三效第一类吸收式热泵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3574976A true CN103574976A (zh) 2014-02-12

Family

ID=5004730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310427623.2A Pending CN103574976A (zh) 2013-09-20 2013-09-20 一种共用冷凝器的两级倒串联三效第一类吸收式热泵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3574976A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4310441A (zh) * 2014-10-10 2015-01-28 山东诺贝丰化学有限公司 一种硝酸钾联产氯化铵生产中反应热综合利用系统及方法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4310441A (zh) * 2014-10-10 2015-01-28 山东诺贝丰化学有限公司 一种硝酸钾联产氯化铵生产中反应热综合利用系统及方法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3499161A (zh) 一种新型串联-串并联双三效吸收式热泵
CN103542584A (zh) 一种复合两级倒串联双效第一类吸收式热泵
CN103629843A (zh) 一种复合双效-三效第一类吸收式热泵
CN103557627A (zh) 一种共用冷凝器的两级并联双效第一类吸收式热泵
CN103574976A (zh) 一种共用冷凝器的两级倒串联三效第一类吸收式热泵
CN103542574A (zh) 一种共用冷凝器的两级串并联三效第一类吸收式热泵
CN103629844A (zh) 一种复合倒串联三效第一类吸收式热泵
CN103629847A (zh) 一种共用冷凝器的倒串联-并联第一类吸收式热泵
CN103542571A (zh) 一种共用冷凝器的串并联三效第一类吸收式热泵
CN103574975A (zh) 一种共用蒸发器的两级并联三效第一类吸收式热泵
CN103542586A (zh) 一种串联双效-倒串联三效第一类吸收式热泵
CN103542585A (zh) 一种串联双效-倒串联三效第一类吸收式热泵
CN103542579A (zh) 一种共用蒸发器的两级倒串联三效第一类吸收式热泵
CN103471277A (zh) 一种共用冷凝器的倒串联三效第一类吸收式热泵
CN103574977A (zh) 一种复合两级串并联三效第一类吸收式热泵
CN103542595A (zh) 一种共用冷凝器的两级并联三效第一类吸收式热泵
CN103542575A (zh) 一种复合两级倒串联三效第一类吸收式热泵
CN103512263A (zh) 一种新型串并联三效-倒串联双效吸收式热泵
CN103512262A (zh) 一种新型串并联三效-串联双效吸收式热泵
CN103615825A (zh) 一种共用蒸发器的三效第一类吸收式热泵
CN103629845A (zh) 一种共用冷凝器的三效第一类吸收式热泵
CN103471279A (zh) 一种复合串并联三效第一类吸收式热泵
CN103542581A (zh) 一种共用蒸发器的两级串并联三效第一类吸收式热泵
CN103542588A (zh) 一种共用冷凝器的双倒串联双效第一类吸收式热泵
CN103542580A (zh) 一种共用冷凝器的两级串联三效第一类吸收式热泵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WD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deemed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
WD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deemed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1402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