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35707C - 用于快速连接电话线的装置 - Google Patents
用于快速连接电话线的装置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035707C CN1035707C CN90104297A CN90104297A CN1035707C CN 1035707 C CN1035707 C CN 1035707C CN 90104297 A CN90104297 A CN 90104297A CN 90104297 A CN90104297 A CN 90104297A CN 1035707 C CN1035707 C CN 1035707C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mentioned
- half socket
- screw
- wiring device
- described rapid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Expired - Fee Related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Connections Arranged To Contact A Plurality Of Conductors (AREA)
- Installation Of Indoor Wiring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快速连接电话线的装置,它包括至少两个限定住至少两个自剥管状带开口柱销的半插座。下部半插座中的一个侧向空腔中装有一螺母,螺母与一纵置的螺钉配合以迫使两个半插座彼此贴紧从而实现导线的联接。
Description
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快速连接电话线,例如电话网与至少一个用户间的电话线的装置。
现有的电话接线技术中,按常规是使用自剥快速接线元件,它们通常是使用一个或多个端部开有切口的自剥管状柱销,对这一类型的快速接线装置的大量叙述,例如,可见于美国专利4614396号。
这些现有的电话接线装置通常在每一管状接线元件(或每一这种管状元件的可扩充组)上装有一连接螺钉。尽管可以一次连接两个并排的接线元件,但其最终的结构成本相对较高。
美国专利US-4,767,354号公开了一种自剥双接线器。然而,该自剥双接线器的主螺钉33必须拧入接地金属杆或轨9的螺孔中,而该杆或轨9同时接纳各接线器1,2,3。该专利的接线器并不能用于没有螺孔的标准导轨。
因此,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是供一种能够克服上述缺点的快速接线器。
根据本发明的快速接线器,它包括至少两个由绝缘体保持其位置彼此平行的相同的金属管状元件,在每一个管状元件两端的每一端均有一开口用于自剥接线,上述绝缘体包括至少两个不同的半插座,即:用来插入上述管状元件的下部并开有用于导入相同数目电话线的第一线端的孔的一个下部半插座,和用来插入并引导上述两管状元件余下的上部并类似地开有用于导入准备连接同样数目的另一线端孔的至少一个上部半插座,上述下部半插座包括至少一个穿过半插座平行于管状元件的一个中央孔,该中央孔在上部半插座中延伸有类似的中央孔,从而形成容纳至少一个与螺纹旋合的螺钉的通孔,这样,便迫使下部半插座与上部半插座相贴近,从而实现上述线端与线端的自剥连接及由上述管状元件所形成的连接,
其特征在于,
上述下部半插座在至少一个横向空腔中装有至少一个在转动方向锁定的螺母,其螺孔与上述半插座中的孔共轴,上述螺孔用以旋入上述螺钉的螺纹部分,从而构成上述螺纹旋合。
参照附图阅读下面的叙述,可以更容易地理解本发明,其中,
图1是上述接线装置第一实施例的分解透视图。
图2是该装置交付用户在联接双芯电话线前的轴向剖视图。
图3与图2类似,是该装置接上两对导线后的轴向剖视图。
图4是沿图3中IV-IV线的剖面图。
图5是同一装置的下部半插座的一个变型实施例的透视图,它带有专门的基座,该基座也用透视图表示(其中除去了其它部件)。
图6是与上述同一基座结合到一起的上述同一半插座,图中用虚线及短划线特别示出了所使用的定位装置。
图7和图8分别是上述快速接线装置的第二个实施例的分解透视图和透视图。
图9是图8所示装置的轴向剖面图。
图10是沿图9X-X线的剖面图。
图11示出了装有两条电话线的上述同一装置如何断开接线。
图12和13分别是图8所示接线组件的一个变型的分解透视图和透视图。
图14和15以同样方式示出了图8所示装置的一个简化的实施例。
参看附图,首先参照图1和图2,它们示出了一种用于快速将来自一条多对的电话网电缆的两条第一端线1,2与联接用户的电话机的另外两条端线3、4相联接的接线装置。
上述装置包括一个绝缘体5,它由两个注塑的半插座组成,即一个下部半插座6及它上面的上部半插座7。本实施例中绝缘体5被竖直固定在一个水平安装的接收底座8上。沿绝缘体纵轴线9有一由上下两个半插座6、7的竖直中孔11、12对在一起形成竖直的中心通道10。
上述轴向孔10中有一竖直穿过绝缘体5的轴向金属螺钉13。上述螺钉的头部14与上部半插座的上部外表面15相接触,上述螺钉上套装有一卷边的环形衬套16。
在下部半插座6中有一具有横向开孔的空腔17,上述空腔17中有一沿箭头F方向即水平方向装入的螺母18。空腔17的横向尺寸与螺母18相适应,因而当螺母完全放入后被卡住而不会发生转动(见图2)。在这一位置,螺母18的螺孔与通道10共轴,螺母18与互补的螺钉13的螺纹部分19相结合。
在绝缘体5的轴向孔10的两侧对称地装有两根相同的带开口的管状金属自剥柱销20、21,一般地,每根柱销两头都包括一个用于自剥接线的开口22,其截面呈V型以便于导线进入开口处,而较低的斜度有利于产生接触。装配时,上述两金属柱销20,21被插入与孔10相平行的两个封闭的柱状导孔23、24,且交货时,导孔的长度L长于两柱销的尺寸h,通过加入一防止两个半插座6和7彼此接触的可破坏掉的垫圈或环套25使上述尺寸得到保证。
管状带开口的柱销20、21与如美固专利4614396号中的可组合元件不同:其直径实际上是不变的,因此其生产成本比常遇到的可组合柱销要低得多。
另一方面,其中间部分还有一止退段46。上述止退段46很有优越性,因为它保证了两个下部接线的不可拆性,而且由于它相应于机加工中的空刀时问,因而实际上不对带开口的柱销20和21的生产成本产生不良影响。
一般地,上述快速接线装置在绝缘体5上设有横向的盲孔26至29(26和27在半插座6上,盲孔28和29在半插座7上),用于分别接入导线1至4。
下部半插座6固定在水平基座30上,与基座连在一起的一方面是用来卡在底座8中的两个挂耳31、32,另一方面是与底座8中两个相应的接收开口35、36插接的不对称的两个定位挂耳33、34:由于不能将挂耳33和34插入其相应接口35、36之外的其他接口,因而绝缘体5的安装位置只能使其接线孔26至29处于图1中底座8的右手一侧。
同时参照图3和图4,可以仅用一支螺丝刀将一对线1、2与3、4快速地联接起来:首先,破开并拆下保护环25,将线端1和2伸入接线盲孔26和27底部,然后将螺钉13拧到头。然后,两个半插座6和7相互靠近,使线端1和2进入到柱销20和21上相应的开口22中,从而实现自剥接线。随后将螺钉13松开以重新装配上部半插座7,将线端3和4引入其接线盲孔28和29后重新旋紧螺钉13,而同样实现上述线端3和4的自剥接线。应该指出,与线端1和2不同,上述两线端3和4的接线为非不可拆联接,即,如重新松开螺钉13,上部半插座7便可从下部半插座6上取走,并同时移去可自柱销20和21中抽出的线端3和4,这样,线端3和4便可由另外两线端取而代之,通过重新拧紧螺钉使其与下部线端1和2相接。
接线孔26至29的直径最好取大致1.5毫米,因而可用于联接外皮直径小的金属导线。因此,绝缘体5可做得很小,通常距基座30的高度H大约2厘米,而其最大宽度b不超过18至20毫米,从空间要求的观点考虑,这是很有利的。
上述接线装置及其底座8没有在两下部线端1、2(电话网线)与两上部线端3、4(用户线)间形成有效间隔。这种有效间隔有时是需要的。下面参照图5和6介绍下部半插座及其基座的一种变型,这种变型可形成上述间隔。
如图5和6所示,该半插座6有一平台部分50,它盖在半插座6上,而不是象前述那样作为基座。更确切地说,上述平台部分50位于半插座6靠上的部分,即大大高于而不是低于接入导线的孔26、27。上述平台部分50有一单独的挂耳31,且上述空腔17(未画出)的开口与接线孔26和27相对(考虑到挂耳31的位置,上述螺母18的装入是困难的)。
新的底座8为半插座6设置有一几乎容纳了上述全部半插座6的无底的盆状基座37,其平台部分50放置到基座上面如盖板一样被锁定住,上述盆状基座37的矩形截面与平台部分50相对应,并留有装配所需的相应间隙。而且,上述盆状基座竖直的前面38的高度有一定限制,只须能使挂耳31挂接即可(图6),这样,接线孔26和27就位于上述竖直面38下。
自竖直面38水平向前伸出一隔板39(只画出很少一部分),它挡住上述接线孔26、27,从而当来自电话网的导线接入上述接线孔口后,上述接线口一般不被用户接触到。
至于定位问题,半插座6在朝向接线孔26、27方向有一下部的腹侧凸缘40,当半插座6以正确方向(图6中实线所示)装入时,该凸缘可顺利插入盆状底座37,但当上述半插座以错误方向装入时(图6中虚线及短划线所示),凸缘40就会顶在上述盆状基座的竖直的背面42的台肩41上。
上述第一实施例是有缺点的,它不能用来装在标准化(如“DIN”型)的导轨上,而且通过简单地拔出不能使两条电话线立即真正拆开。
下面参照图7至图11,介绍一种没有上述两个缺点的一种更复杂一些的第二实施例。
在基本原理上,后一种装置与前面叙述的那种有很多相似之处,为了更清楚地表明这些相似之处,图7至11采用了相同的数字标号表示与前一种装置中相同或类似的元件。
但是,一个重要的区别是,这里所使用的不同的自剥管状带开口的柱销都是而且必须是可组合式柱销(适于彼此插接起来构成一组),与上面提到的美国专利4614396号中所叙述的大致相同。另一方面,其接线不再限于细直径的导线:其尺寸较前一种装置大一些,可连接外皮直径大到例如3.5毫米的导线。
下部半插座6与前一种相似,它装有一金属螺母18及两个管状带开口的柱销20和21,柱销20和21为可组合式(即,其一端的横截面小于另一端,这样,该另一端可与另一同样柱销的小截面端紧紧插接到一起)。
上部半插座7与前述装置的类似,而且除了增加了一个附加垫圈47外,还附加有长于前面装置中螺钉的螺钉13(带衬套16)。
在两个半插座6和7之间有一“中间”绝缘半插座51,它也有一个上下与上述中央孔11和12连通的中央通孔52,还装有两根带开口的管状柱销53和54,该柱销的一端可与上面的导线3、4相连,而另一端则可分别与下柱销20和21插接到一起。
而且,在通孔52中装有一螺母55,它也可与螺钉13上唯一有螺纹的下部56旋合。
最后,通过一个用螺钉58和螺母59与一可调式固定元件60相配合的横向延伸部分57,绝缘半插座6固定到一个标准的金属导轨61上。
螺钉13及其无螺纹部分和螺纹部分56长度的选择应能使上述装置以下述方式使用:
同前面一样,上述装置在交给用户时被装在导轨61上并带有一防护环25,如图8至10所示。
将保护环25破开取下后,将两线端1、2放到前述的位置,然后,可将螺钉13完全拧入螺母18完成接线。
然后,将上述螺钉13旋松,首先使它脱离上述螺母18,接着使其螺纹部分进入中间半插座51的螺母55。继续旋松螺钉,使衬套16推动半插座7自中间半插座51移开,从而使电话线端3和4可插入其接线孔。然后将上述螺钉13再次完全拧紧,使上述线端3和4在带开口的柱销53和54中完成自剥接线。
如图11所示,旋开螺钉13后,就只剩下螺母18,通过拨开两对组合的柱销20、21和53、54,很容易将下部半插座6与上面的半插座7和51分开。当然,如前面一样,只有导线1和2是以不可拆的方式连接的:充分松开螺母13,可强制半插座7和51分离,两根线端3和4可与前面所述同样地拆下,它们可被另外两根导线所取代。
图7到图11所示装置的一个变型示于图12和13。在这一实施例中,中间半插座51装有一三极雷电(即“过压”)保护器62,它带有一容座63及分别连接柱销53、54和螺钉13的三个插头64、65和66,其自身则由金属支承弹簧67通过导轨61可靠地与大地相连。
最后,图14和15示出了一个简化的实施例,它不具有中间半插座51,但它却包括图8所示组件的其他同样的元件。后一装置的使用与参照图1至4在开头所介绍的那种相同,但更简单一些。
显然,本发明并不局限于已介绍的两个实施例,相反,它可以其他等效的甚至改进的方案实施。例如,可采用一组螺钉13,比如头尾相接的两个螺钉,所述螺钉拧在一个中央螺母或螺纹中,它们可以是共用的或是不共用的。
Claims (14)
1.一种快速接线装置,它包括至少两个由绝缘体(5)保持其位置彼此平行的相同的金属管状元件(20、21,53、54),在每一个管状元件两端的每一端均有一开口(22)用于自剥接线,上述绝缘体(5)包括至少两个不同的半插座,即:用来插入上述管状元件(20、21)的下部并开有用于导入相同数目电话线的第一线端(1、2)的孔(26、27)的一个下部半插座6,和用来插入并引导上述两管状元件(20、21)余下的上部并类似地开有用于导入准备连接同样数目的另一线端(3、4)孔(28、29)的至少一个上部半插座(7、51),上述下部半插座(6)包括至少一个穿过半插座(6)平行于管状元件(20、21)的一个中央孔(11),该中央孔在上部半插座(7、51)中延伸有类似的中央孔(12、52),从而形成容纳至少一个与螺纹旋合的螺钉(13)的通孔(10),这样,便迫使上述半插座(6)与(7、51)相贴近,从而实现上述线端(1、2)与线端(3、4)的自剥连接及由上述管状元件(20、21,53、54)所形成的连接,
其特征在于,
上述下部半插座(6)在至少一个横向空腔(17)中装有至少一个在转动方向锁定的螺母(18),其螺孔与上述半插座中的孔(11)共轴,上述螺孔用以旋入上述螺钉(13)的螺纹部分(56),从而构成上述螺纹旋合。
2.按权利要求1所述的快速接线装置,其特征在于:该装置只包括两个直径均匀的金属管状元件(20、21)。
3.按权利要求1所述的快速接线装置,其特征在于:上述管状元件(20、21)的中间有一个止退段(46)。
4.按权利要求1所述的快速接线装置,其特征在于:接线孔(26至29)的直径大约为1.5毫米。
5.按权利要求4所述的快速接线装置,其特征在于:绝缘体(5)超出基座(30)的高度(H)大约2厘米。
6.按权利要求1所述的快速接线装置,其特征在于:绝缘体(5)的最大宽度(b)不超过18至20毫米。
7.按权利要求1所述的快速接线装置,其特征在于:下部半插座(6)固定于其上的水平基座(30)设有与底座(8)嵌挂的挂耳(31、32)及与上述底座(8)上相应元件(35、36、41)配接的定位元件(33、34、40)。
8.按照权利要求7所述的快速接线装置,其特征在于,在该装置的下部半插座(6)靠上部分高于接入导线的孔(26,27)处设有一平台部分(50),以便在上述下部半插座(6)中的导入孔(26、27)和上述上部半插座(7)中的导入孔(28、29)之间形成有效间隔。
9.按权利要求7所述的快速接线装置,其特征在于:该装置的安装底座(8)上设有隔板(39),以便在上述下部半插座(6)中的导入孔(26、27)和上述上部半插座(7)中的导入孔(28、29)之间形成有效间隔。
10.按权利要求8或9所述的快速接线装置,其特征在于:半插座(6)的定位装置包括一个在其下部的腹侧凸缘(40),当上述半插座(6)以错误方向插向其安装底座(8)时,凸缘就会顶在上述基座背面(42)的台肩(41)上。
11.按权利要求1所述的快速接线装置,其特征在于:上述管状元件(20、21,53、54)是组合式元件。
12.按权利要求11所述的快速接线装置,其特征在于:该装置至少包括一个装有用以实现相对下部半插座(6)快速分离的可组合管状元件(53、54)的中间半插座(51)。
13.按权利要求12所述的快速接线装置,其特征在于:上述中间半插座设有至少一个过压保护器(62),它通过上述螺钉(13)接地。
14.按权利要求1所述的快速接线装置,其特征在于:下部半插座(6)有一个横向延伸部分(57)可容纳一个可调式固定元件(60),以便将上述半插座(6)固定在一个标准金属导轨(61)上。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90104297A CN1035707C (zh) | 1990-05-25 | 1990-05-25 | 用于快速连接电话线的装置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90104297A CN1035707C (zh) | 1990-05-25 | 1990-05-25 | 用于快速连接电话线的装置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56957A CN1056957A (zh) | 1991-12-11 |
CN1035707C true CN1035707C (zh) | 1997-08-20 |
Family
ID=487849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90104297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35707C (zh) | 1990-05-25 | 1990-05-25 | 用于快速连接电话线的装置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1035707C (zh) |
Cit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US4614396A (en) * | 1983-02-15 | 1986-09-30 | Carpano & Pons | Electrical connection devices |
US4767354A (en) * | 1986-05-06 | 1988-08-30 | Carpano & Pons | Self-stripping electrical connector |
-
1990
- 1990-05-25 CN CN90104297A patent/CN1035707C/zh not_active Expired - Fee Related
Patent Cit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US4614396A (en) * | 1983-02-15 | 1986-09-30 | Carpano & Pons | Electrical connection devices |
US4767354A (en) * | 1986-05-06 | 1988-08-30 | Carpano & Pons | Self-stripping electrical connector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56957A (zh) | 1991-12-11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129989C (zh) | 通信电缆终接插塞 | |
EP1742303A2 (en) | Coaxial cable connector with electrical ground | |
US20090075522A1 (en) | Jack assembly | |
CN1077821A (zh) | 插接模组型接合连接器及桥接接合器 | |
CN1009235B (zh) | 用于特别是电话电缆的电缆线的连接器排 | |
DE181305T1 (de) | Elektrische steckervorrichtung. | |
CN1186163C (zh) | 用于连接焊炬的连接器 | |
CN1038888C (zh) | 用于快速连接两路单对电话线的模件 | |
JP2002500425A (ja) | 電気コネクタ | |
US5173060A (en) | Telecommunications terminal block or adapter | |
US3020516A (en) | Electrical connector body and cap construction with improved conductor securing means | |
CN1035707C (zh) | 用于快速连接电话线的装置 | |
US6364690B1 (en) | Connection method and cable connector | |
EP1544965B1 (en) | Crimp die locator | |
DE102009016875B3 (de) | Mehrpoliges Stecksystem und Verfahren zu seiner Herstellung | |
CN1917290A (zh) | 线容纳盖 | |
DE69107057T2 (de) | Verfahren und vorrichtung für die herstellung von elektrischen bündeln. | |
CN1106955A (zh) | 弱电系统的接线器 | |
CN1217452C (zh) | 模块插头 | |
DE69326458T2 (de) | Verbindervorrichtung für elektrische Bauteile | |
CN115021000A (zh) | 一种预防过度弯折的汽车连接器 | |
US4541680A (en) | Electrical connector assembly | |
CN1038712C (zh) | 电气端子的绝缘护套 | |
CN213460304U (zh) | 一种连接器端子结构 | |
CN219371396U (zh) | T型导电线缆连接器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C06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C10 |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C14 |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 ||
GR01 | Patent grant | ||
C19 | Lapse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the annual fee | ||
CF01 |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