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3563434A - 用于报告下行链路信道质量的方法和装置 - Google Patents

用于报告下行链路信道质量的方法和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3563434A
CN103563434A CN201280027535.7A CN201280027535A CN103563434A CN 103563434 A CN103563434 A CN 103563434A CN 201280027535 A CN201280027535 A CN 201280027535A CN 103563434 A CN103563434 A CN 103563434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radio access
access technologies
technologies system
channel quality
designato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280027535.7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3563434B (zh
Inventor
M.埃里森
B.林多夫
S.帕克瓦尔
M.塞格福斯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Telefonaktiebolaget LM Ericsson AB
Original Assignee
Telefonaktiebolaget LM Ericsson AB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Telefonaktiebolaget LM Ericsson AB filed Critical Telefonaktiebolaget LM Ericsson AB
Publication of CN103563434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3563434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3563434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3563434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24/00Supervisory, monitoring or testing arrangements
    • H04W24/10Scheduling measurement reports ; Arrangements for measurement report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24/00Supervisory, monitoring or testing arrangements
    • H04W24/08Testing, supervising or monitoring using real traffic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BTRANSMISSION
    • H04B17/00Monitoring; Testing
    • H04B17/30Monitoring; Testing of propagation channels
    • H04B17/309Measuring or estimating channel quality parameter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2/00Local resource management
    • H04W72/04Wireless resource allocation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88/00De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e.g. terminals, base stations or access point devices
    • H04W88/02Terminal devices
    • H04W88/06Terminal devices adapted for operation in multiple networks or having at least two operational modes, e.g. multi-mode terminal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Quality & Reliability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Electromagnetism (AREA)
  • Mobile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用于报告包括第一无线电接入技术系统(2)和第二无线电接入技术系统(3)的通信系统(1)中的下行链路信道质量的用户设备(4)中的方法(90)。用户设备(4)与第一无线电接入技术系统(2)上的主要服务小区和第二无线电接入技术系统(3)上的次要服务小区连接。方法(90)包括:使用第二无线电接入技术系统(3)的无线电接入技术的指示符格式来确定(110)第二无线电接入技术系统(3)的信道质量;将具有第二无线电接入技术的指示符格式的信道质量的指示符映射(120)到用于第一无线电接入技术系统(2)信道质量指示符的指示符格式;以及使用第一无线电接入技术系统(2)的上行链路载波上的第一无线电接入技术的指示符格式来将第二无线电接入技术系统(3)的信道质量的指示符传送(130)到通信系统(1)。本发明也涉及用户设备、网络节点中的方法以及网络节点。

Description

用于报告下行链路信道质量的方法和装置
技术领域
本文公开的技术通常涉及无线通信系统领域,并且特别地涉及这样的无线通信系统内的下行链路信道质量的报告。
背景技术
如今,有许多无线电与蜂窝接入技术和标准,举几个例子,例如基于GSM/GPRS、WCDMA/HSPA(宽带码分多址/高速分组接入)、CDMA(码分多址)的技术、WiFi(无线保真)、WiMAX(全球微波接入互操作性)以及近来的LTE(长期演进)。在近几十年期间这些技术和标准已经得到开发,并且可以期望的是开发将继续。规格在类似3GPP、3GPP2和IEEE等组织中开发。3GPP负责GSM/GPRS、WCDMA/HSPA和LTE标准的开发和维护。
各种频带典型地由政府组织分配和/或出售,以使运营商可“拥有”用于特定用途的某些频带(即,以某种方式来使用该频带的权利)。规章可规定拥有者(即运营商)应该在特定频带中部署特定技术。在一些情况下,运营商能够选择在它们的频谱中部署什么技术和标准,前提是选择满足由例如ITU(国际电信联盟)设立的某个准则。
由于频谱是稀有资源的事实,运营商可具有在有限的频谱(例如20 MHz)中部署新的蜂窝接入(例如LTE)的权利。
然而,运营商可具有持有现存的终端的现存的消费者基础的事实将阻止运营商只在运营商所拥有的整个频谱中部署一种技术。例如,这可以是具有较大的有使用通用陆地无线电接入网络(UTRAN)的WCDMA/HSPA订购的消费者基础的运营商的情况,并且运营商想要部署最近的演进,即UTRAN的长期演进(LTE),也被称为演进型UTRAN(E-UTRAN)。
在此示例中,运营商然后可必须在HSPA与LTE之间划分可用频带。在LTE的初始部署中,运营商因此可继续用HSPA来使用例如10MHz(对应于两个WCDMA载波)并且为初始LTE部署保留10 MHz。
然而,这样的稀有频谱到不同的技术的划分对性能有一些不希望的影响:
- 在可提供的峰值速率与所使用的频谱宽度之间有直接相关。因此,在以上示例中将HSPA和LTE两者的的带宽限制为10 MHz将大致地将提供给消费者的峰值速率限制到一半。因此,现在为了说明的目的而假定,技术可以在20 MHz中提供大约100 Mbps,它将意味着现在峰值速率在每个技术中将限制为大约50 Mbps。
- 最初,可能发生HSPA载波是非常满的,而在示例中的LTE载波只具有少量用户。因此,在分配和使用之间会存在失衡,导致HSPA载波上的不希望的拥塞。然而,为了提供LTE载波上的好的位速率,由于稍后LTE不会提供相对于HSPA的有竞争力的性能,所有仍然不可能只给LTE消费者分配例如5 MHz。
已经有论述来发现多个无线电接入技术(LTE + HSPA载波聚合)的同时使用的解决方案,以使在包含至少两个无线电接入技术的异构部署中提供更高峰值速率和负载平衡。在3GPP规格的版本10标准中定义了LTE载波聚合(CA)以及HSPA载波聚合这两者(即相同RAT内的载波聚合)。事实上在版本9中已经定义了HSPA CA。
发明内容
在其中进行两个独立载波的组合或聚合的载波聚合(CA)是实现增加的资源利用和频谱效率的一种方式。例如,在LTE + HSPA载波聚合中,每个载波是LTE载波或HSPA载波。对于这样的LTE+HS载波聚合,一个可能性是移动终端、或无线装置或用户设备(UE)连接到第一载波上的主要/第一RAT(例如HSPA)上的主要服务小区以及第二载波上的第二RAT(例如LTE)上的次要/第二服务小区,即采用与在内部RAT(例如用于LTE或HS)载波聚合上定义的主要和次要小区类似的方式。可能的是,RAT和系统中的一个被视为控制UE的RAT和系统,而其它的系统(或RAT)上的载波或多个载波被视为性能“增强器”,这是从添加这样的“次要”载波来增强性能的意义上来说的。例如,UTRAN/HSPA可以是主要系统/RAT,而E-UTRAN/LTE可以是次要系统/RAT。在可能的配置情况中,例如可以发生用户设备(UE)首先连接到UTRAN/HSPA,并且然后,UE配置为在LTE/E-UTRAN上添加载波。LTE则是次要RAT,即在UTRAN中保持连接控制,即使是在添加一些LTE载波或小区来"增强”性能时。当然,也可能存在这样的配置以使E-UTRAN/LTE起到主要系统/RAT的作用,并且UTRAN/HSPA是次要系统/RAT。
在一些场景中可以期待的是载波聚合只用于下行链路(DL)中的载波,并且因此单个RAT(典型地对应于主要RAT)用于上行链路(UL)中的载波。由于没有要求UE使用UL上的不同无线电接入技术来在多个载波上传送,因此下行链路中的载波的载波聚合可更容易实现。由于UE可具有随后需要在两个载波上分配的最大输出功率,因此若干载波上的同时传送可能是相当复杂的。在多个载波上传送的UE还可能必须符合各种辐射准则,例如SAR(特定吸收率(SAR),它是当使用UE时由身体吸收的射频(RF)能量的量的测量。
在业务负载偏向下行链路数据业务(与上行链路数据业务支配相反)的情况下,它还可以是DL中的载波聚合更急迫的情况。
然而,由于存在一些需要在上行链路载波或多个载波上传送的与下行链路载波有关的控制信息或反馈信息,因此只为DL中的载波引入载波聚合也会引起一系列新的问题。因此,如果只用一个RAT来配置UL载波或多个载波,因此不存在用另一个无线电接入技术配置的上行链路载波。当前没有方法用于如何传送与该另一个无线电接入技术关联的控制信息。
在此情况下,可需要使用主要RAT UL(此处假定没有用任何UL来配置次要RAT)来报告例如次要RAT的信道质量指示符(CQI)报告和确认/否定确认(ACK/NAK)信令等反馈信息。
HARQ ACK/NAK代表混合ARQ确认和否定确认。具有ACK/NACK的HARQ使用与相关数据单元(传输块)的成功或不成功接收有关的二进制反馈来在HSPA和LTE两者中实现。这是已知技术,并且将不在本文中另外详细描述HARQ和ACK/NAK。
CQI代表信道质量指示符并且是描述下行链路信道的所估计的质量的质量参数,以使下行链路传送器或网络节点(例如无线电基站RBS)可以决定例如在即将来临的传送中使用什么编码、调制、功率或频率。UE监测下行链路质量,并且将CQI参数报告给网络。虽然在可以配置CQI的方式以及报告可包含什么信息方面有差别,但是HSPA和LTE两者都实现CQI。
在只用主要RAT来配置UL载波或多个载波的情况下,需要使用主要RAT来传输次要RAT的CQI报告。这意味着,如果应该使与次要RAT有关的CQI报告对网络是可用的,则它们必须由一些非传统的方式来传送到网络。在本领域中没有已知的解决方案并且因此需要解决此问题的方法和器件。
因此,有必要克服前述问题,本公开通过以下描述的实施例来为它提供解决方案。
本发明的目标是克服或至少减轻上述问题中的一个或多个。
根据本发明的第一方面,该目标由用于报告包括第一无线电接入技术系统和第二无线电接入技术系统的通信系统中的下行链路信道质量的用户设备中的方法来实现。用户设备与第一无线电接入技术系统上的主要服务小区和第二无线电接入技术系统上的次要服务小区连接。该方法包括:使用第二无线电接入技术系统的无线电接入技术的指示符格式来确定第二无线电接入技术系统的信道质量;将具有第二无线电接入技术的指示符格式的信道质量的指示符映射到用于第一无线电接入技术系统中的信道质量指示符的指示符格式;以及使用第一无线电接入技术系统的上行链路载波上的第一无线电接入技术的指示符格式来将第二无线电接入技术系统的信道质量的指示符传送到通信系统。
本发明允许在没有配置上行链路载波的无线电接入技术中测量的下行链路信道质量的报告。
在一实施例中,映射包括将第二无线电接入技术系统的无线电接入技术的指示符格式适配到用于第一无线电接入技术系统中的信道质量指示符的指示符格式。
在一实施例中,信道质量的确定包括估计第二无线电接入技术系统的信道质量。
在一实施例中,该方法包括确定第一接入技术系统的信道质量。另外,第二无线电接入技术系统的信道质量的指示符的传送包括也传送第一无线电接入技术系统的信道质量的指示符,其中第一无线电接入技术系统的信道质量的指示符和第二无线电接入技术系统的信道质量的指示符在第一无线电接入技术系统的上行链路信道上时间复用。
在一实施例中,第二无线电接入技术系统的信道质量指示符索引的数量大于第一无线电接入技术系统的信道质量指示符索引的数量。信道质量的确定包括估计第二无线电接入技术系统的信道质量指示符索引,产生第一信道质量指示符索引;并且映射包括将第一信道质量指示符索引量化为第二无线电接入技术系统的量化的信道质量指示符表,该信道质量指示符表具有与第一无线电接入技术系统相同或者更少的量的索引。
在一实施例中,第二无线电接入技术系统的信道质量指示符索引的数量大于第一无线电接入技术系统的信道质量指示符索引的数量。映射包括使用第一无线电接入技术系统的扩展的上行链路传送结构来处理第二无线电接入技术系统所需的更大数量的索引。
在以上实施例的变化中,使用扩展的上行链路传送结构包括增加用于信道质量指示符的纠错码的码速率。
在以上实施例的变化中,该方法还包括增加传送功率来补偿由于增加的码速率导致的增加的错误概率。
在另一变化中,使用扩展的上行链路传送结构包括以下中的一个:降低扩展因子、使用多个上行链路资源或增加传送的持续时间、通过传送一个子帧中的多个信道质量指示符索引和另一子帧中的剩余信道质量指示符索引中的一些来增加传送的持续时间。
在一实施例中,第二无线电接入技术系统的信道质量指示符索引的数量等于第一无线电接入技术系统的信道质量指示符索引的数量,并且映射包括:按原样使用具有第二无线电接入技术的指示符格式的信道质量的指示符。
根据本发明的第二方面,该目标由配置为操作在包括第一无线电接入技术系统和第二无线电接入技术系统的通信系统中的用户设备来实现。用户设备配置成与第一无线电接入技术系统上的主要服务小区和第二无线电接入技术系统上的次要服务小区连接。用户设备配置为:通过使用第二无线电接入技术系统的无线电接入技术的指示符格式来确定第二无线电接入技术系统的信道质量;将具有第二无线电接入技术的指示符格式的信道质量的指示符映射到用于第一无线电接入技术系统中的信道质量指示符的指示符格式;以及通过使用第一无线电接入技术系统的上行链路载波上的第一无线电接入技术的指示符格式来将第二无线电接入技术系统的信道质量的指示符传送到通信系统。
在一实施例中,用户设备配置为通过将第二无线电接入技术系统的无线电接入技术的指示符格式适配到用于第一无线电接入技术系统中的信道质量指示符的指示符格式来映射。
在一实施例中,用户设备配置为通过估计第二无线电接入技术系统的信道质量来确定信道质量。
在一实施例中,用户设备配置为确定第一接入技术系统的信道质量估计;并且其中用户设备配置为通过也传送第一无线电接入技术系统的信道质量的指示符来传送第二无线电接入技术系统的信道质量的指示符,其中第一无线电接入技术系统的信道质量的指示符和第二无线电接入技术系统的信道质量的指示符在第一无线电接入技术系统的上行链路信道上时间复用。
在一实施例中,第二无线电接入技术系统的信道质量指示符索引的数量大于第一无线电接入技术系统的信道质量指示符索引的数量。用户设备配置为通过估计第二无线电接入技术系统的信道质量指示符索引来确定信道质量,产生第一信道质量指示符索引;并且其中用户设备配置为通过将第一信道质量指示符索引量化为第二无线电接入技术系统的量化的信道质量指示符表来映射,该信道质量指示符表具有与第一无线电接入技术系统相同或者更少的量的索引。
在一实施例中,第二无线电接入技术系统的信道质量指示符索引的数量大于第一无线电接入技术系统的信道质量指示符索引的数量。用户设备配置为通过使用第一无线电接入技术系统的扩展的上行链路传送结构来处理第二无线电接入技术系统所需的更大数量的索引来映射。
在以上实施例的变化中,用户设备配置为通过增加用于信道质量指示符的纠错码的码速率来使用扩展的上行链路传送结构。
在以上实施例的变化中,用户设备进一步配置为增加传送功率来补偿由于增加的码速率导致的增加的错误概率。
在另一变化中,用户设备配置为通过以下方式来使用扩展的上行链路传送结构,即:降低扩展因子、使用多个上行链路资源或增加传送的持续时间、通过传送一个子帧中的多个信道质量指示符索引和另一子帧中的剩余信道质量指示符索引中的一些来增加传送的持续时间。
在一实施例中,第二无线电接入技术系统的信道质量指示符索引的数量等于第一无线电接入技术系统的信道质量指示符索引的数量。用户设备配置为通过按原样使用具有第二无线电接入技术的指示符格式的信道质量的指示符来映射。
根据本发明的第三方面,该目标由包括第一无线电接入技术系统和第二无线电接入技术系统的通信系统的网络节点中的方法来实现。用户设备与第一无线电接入技术系统上的主要服务小区和第二无线电接入技术系统上的次要服务小区连接。该方法包括从用户设备接收信道质量的报告,在该报告中具有第二无线电接入技术的指示符格式的信道质量的指示符被映射到用于第一无线电接入技术系统中的信道质量指示符的指示符格式,并且确定信道质量的报告是与第一无线电接入技术系统有关还是与第二无线电接入技术系统有关。
在一实施例中,该方法还包括对于与第二无线电接入技术系统有关的信道质量的报告,进行第二无线电接入技术系统的信道质量指示符的映射来确定第二无线电接入技术系统的信道质量指示符。
在一实施例中,该映射是逆映射。
在一实施例中,确定信道质量的报告是与第一无线电接入技术系统有关还是与第二无线电接入技术系统有关基于定时、码和/或频率分配。
根据本发明的第四方面,该目标由包括第一无线电接入技术系统和第二无线电接入技术系统的通信系统的网络来实现。用户设备与第一无线电接入技术系统上的主要服务小区和第二无线电接入技术系统上的次要服务小区连接。网络节点配置为从用户设备接收信道质量的报告,在该报告中具有第二无线电接入技术的指示符格式的信道质量的指示符被映射到用于第一无线电接入技术系统中的信道质量指示符的指示符格式;并且确定信道质量的报告是与第一无线电接入技术系统有关还是与第二无线电接入技术系统有关。
在一实施例中,网络节点还配置为对于与第二无线电接入技术系统有关的信道质量的报告,进行第二无线电接入技术系统的信道质量指示符的映射来确定第二无线电接入技术系统的信道质量指示符。
在一实施例中,该映射是逆映射。
在一实施例中,网络节点配置为基于定时、码和/或频率分配来确定确定信道质量的报告是与第一无线电接入技术系统有关还是与第二无线电接入技术系统有关。
本发明的另外的特征和优点将在阅读下文的描述和附图之后而变得清楚。
附图说明
图1例示具有主要系统和次要系统的聚合。
图2是在移动终端、无线装置或用户设备中实现的方法的流程图。
图3图示CQI索引的量化。
图4图示CQI报告的时间复用。
图5示意性地图示环境,并且特别地图示通信系统,在其中可实现本发明的实施例。
图6示意性地图示适合于实现该方法的实施例的用户设备。
图7图示包括用于实现该方法的功能块或部件的用户设备。
图8图示包括用于实现方法的实施例的功能块或部件的例示基站。
图9是在网络节点中实现的方法的流程图。
具体实施方式
在下文的描述中,为了解释而并非任何限制的目的,阐述具体细节(例如,特定架构、接口、技术等)以便提供透彻的理解。在其它实例中,省略熟知装置、电路和方法的详细描述以便不用不必要的细节来模糊描述。在通篇描述中,相同的参考标号指代的相同或类似的元件。
在本公开中,主要焦点放在建立在WCDMA无线电接入上的HSPA演进(也被称为UTRAN)以及基于OFDM和SC-FDMA的LTE(其也被识别为UTRAN的长期演进或E-UTRAN)上。详细的UTRAN无线电接入规格在3GPP规格的25系列中描述,而E-UTRAN规格在36系列中找到。LTE在3GPP版本8中引入,但HSPA和LTE两者的发展和未来演进在版本9、10等等中并行继续。
简短来说,本发明的基本概念是提供之前提及的问题的解决方案。描述了在主要RAT上行链路上映射次要RAT的CQI的实施例。
在第一实施例中,次要RAT的CQI索引不同于主要RAT的CQI索引的数量。确定次要RAT的量化的CQI索引并且然后使用与主要RAT相同的传送结构(编码、调制等)来传送该量化的CQI索引。
在另一实施例中,在主要RAT中引入扩展的CQI传送结构来允许传送次要RAT的CQI的可能性。
此外,提供了用于在相同的上行链路上复用来自主要和次要RAT的CQI报告的方法。这些方法可结合以上两个实施例来使用。
关于载波聚合设立,之前已经给出它们的示例,各种可能的未来场景应用,并且不应视为限制本发明的实施例的适用性。在图1中,为了图示的目的,概述一个可能的解决方案,其中HSPA起到第一或主要系统和RAT 2的作用,并且LTE是第二或次要系统和RAT 3。在这样的情况中,可能的是例如移动性受控于主要系统和RAT,如以下进一步描述的。因此通信系统1或通信网络包括主要无线电接入技术系统2和次要无线电接入技术系统3。另外,用户设备4或无线装置接收在第一无线电接入技术系统2上的至少一个下行链路载波和第二无线电接入技术系统3上的至少一个下行链路载波上。在图1中,通信系统1图示为也包括与主要RAT 2关联的核心网络5。
要注意,本发明不限于这些示范性技术,而是本发明的实施例相等地可应用于接入的任何组合,如以下将进一步解释的。例如,RAT可包括LTE和WLAN、或HSPA和WLAN、或任何其它无线电接入技术。
图2示出本发明的基本原理的流程图。用户设备(UE)4或终端与主要RAT 2上的主要服务小区连接,或换言之与使用主要RAT 2服务主要小区的网络节点连接。UE 4也与次要RAT 3上的次要服务小区连接,或换言之与使用次要RAT 3服务次要小区的网络节点连接。此外只有主要服务小区和主要RAT 2配置用于UL载波或多个载波。因此,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次要RAT 3的CQI报告(在UL上从UE到网络节点)经由主要RAT 2上的UL载波或多个载波来发信号。在常规基础上,用户设备4根据相应RAT 2、3的已知原理来进行主要RAT 2(步骤100)和次要RAT 3(步骤110)的CQI估计。规律性可以是根据由来自网络节点的更高层信令接收的信息。例如,导频符号用于估计所接收的信号与干扰比(SIR),并且然后SIR被映射到对应于可能在当前无线电特性下支持的可能的调制与编码方案的CQI索引。可以使用主要RAT上行链路中的已有传送结构来反馈主要RAT 2的CQI索引。然后,在步骤120中,使用次要RAT 3原理确定的次要RAT 3的CQI索引被映射到用于主要RAT 2的CQI报告的CQI格式。以下描述不同的实施例。然后,在步骤130中,主要和次要RAT 2、3的CQI报告便利地采用时间复用的方式被传送到网络节点,尽管可使用频率复用或码复用(或三个复用方案的组合)。网络节点则相应地作出反应。
图3图示次要RAT 3的CQI索引的量化以符合主要RAT 2的CQI格式。特别地,图3示出在次要RAT 3的CQI索引的数量大于主要RAT 2的CQI索引的数量的情况下的映射的实施例。例如,LTE具有15个不同的CQI索引,而HSPA具有31个不同的CQI索引。在此情况下,不同的指示符格式或CQI格式意味着相较于可用于在主要RAT中使用的CQI格式的位的数量,报告次要RAT的CQI的格式具有可用的更多的位来报告CQI。
在此情况下,根据现有技术来估计次要RAT 3(在此示例中是HSPA)的CQI索引,假定某个CQI索引(0到30)。此CQI索引随后被量化为次要RAT 3的量化的CQI(QCQI)索引表,该索引表具有与主要RAT 2相同(或者更少)的量的CQI索引。例如,量化的CQI索引可能包含偶数索引,并且映射是根据QCQI=div(CQI,2)来进行的,其中两个连续的CQI被映射到一个QCQI上。要注意,还可应用其它映射函数。接着,量化的CQI值被映射到主要RAT 2的CQI值(在示例中为值0-7),并且然后被映射到由主要RAT 2使用的CQI格式。如果次要RAT 3的索引的数量小于或等于由主要RAT 2的反馈传送结构支持的索引的数量,则无需量化并且可以在上行链路上“按原样”传送sRAT(次要RAT)CQI索引。
接着描述另一实施例,其中主要RAT 2的扩展的CQI格式用于支持次要RAT 3的CQI索引。基本方式是扩展上行链路传送结构以使它能处理来自次要RAT 3的CQI的反馈所需的更大数量的索引(位)。存在若干可能性。例如,可增加用于反馈消息的纠错码的码速率,从而产生更大的有效载荷能力。为补偿由于增加的码速率导致的增加的错误概率,可增加传送功率。另一可能性是降低扩展因子(在HSPA上行链路的情况下)、使用多个上行链路资源(在HSPA的情况下的多个信道化码,在LTE的情况下的如在36.211中定义的多个“资源”)、或增加传送的持续时间(例如传送一个子帧中的位和另一子帧中的剩余位中的一些)。
图4图示主要RAT 2和次要RAT 3的CQI报告到主要RAT 2的CQI格式上的时间复用。特别地,图4示出用于在主要RAT 2的CQI指示符格式上时间复用来自主要和次要RAT 2、3两者的CQI报告的方法。图4示出时间复用方式,其中每隔一个的CQI报告被分别分配到不同的RAT。特殊示例:主要/次要RAT每10 ms被报告,并且因此用户设备需要每5 ms传送CQI报告。要注意,也可使用其它时间复用原理。例如,主要RAT 2可以比次要RAT 3更频繁地报告或反之亦然。比率可以独立于相应RAT而配置。由于不同的RAT典型地具有不同的传送时间间隔(TTI)长度、所使用的性能要求或排期约束(例如,调制和编码方案的数量),因此这可以是有利的。备选地,比率可以是事件触发的(例如基于SIR值),尽管这样的事件触发型解决方案会需要对现存的HSPA和LTE结构的更大的修改。
其它复用方案也是可想象的,允许来自两个RAT 2、3的CQI报告的至少部分同时传送。例如,可使用频率和/或码域中的不同的资源来同时使用多个上行链路资源(一个用于来自主要RAT 2的CQI并且一个用于来自次要RAT 3的CQI)。如果上行链路载波使用HSPA(本文也指代为“HSPA上行链路”),则可以通过将不同的信道化码和/或IQ(同相和正交相位)分支指派给来自主要和次要RAT 2、3的CQI来实现码复用。在此情况下可取决于两个CQI报告的相应的有效载荷大小而为它们自由地选择扩展因子和信道码速率。如果上行链路载波使用LTE(本文也指代为“LTE上行链路”),则可使用如在3GPP TS 36.211中定义的不同的“PUCCH资源”(物理上行链路控制信道)(资源原理上是频率区域和扩展码的组合)。两个RAT 2、3的CQI报告也可被复用到单个位流,该位流又被编码并且传送。
对于CQI报告的以上公开集中在所谓的周期性CQI报告上,即网络节点(例如基站或节点B/演进型节点B)配置周期性报告瞬间。周期性报告在HSPA和LTE两者中得到支持。然而,LTE也支持非周期性CQI报告,其中以需求为基础的网络节点可以请求用户设备传送CQI报告。网络节点给出在其上传送非周期性报告的资源来作为CQI报告请求的一部分。LTE中的非周期性报告的结构支持(更多或者更少的)任意的有效载荷大小并且因此可以支持多个RAT的CQI报告。在下行链路中传送的CQI请求也可用哪些RAT组合请求CQI报告的信息(例如,只有LTE、只有HSPA或两者)进行扩展。
本发明也包含网络节点实施例。简短来说,网络节点(例如基站或节点B/演进型节点B)接收CQI报告并且确定(例如通过定时、码和/或频率分配)CQI是与主要RAT 2还是与次要RAT 3有关。在次要RAT 3的情况下,进行逆映射(根据以上描述)来确定次要RAT 3的CQI索引。
在以上描述中已经假定全LTE-HSPA载波聚合系统,即其中用户设备能够同时解码第一和第二RAT 2、3。然而本发明也适用于当用户设备只能够解码一个RAT但也需要第二RAT上的CQI测量的情况。例如,此场景发生在使用快速负载平衡的情况下。在快速负载平衡中,用户设备需要监测另一RAT并且报告CQI,以便网络进行快速IRAT HO(RAT内切换)以用于优化的频谱利用。
因此在一方面中,本发明包含用户设备4中的用于报告通信系统1中的下行链路信道质量的方法90。通信系统1包括第一无线电接入技术系统2(例如HSPA)和第二无线电接入技术系统3(例如LTE)。用户设备4与使用第一无线电接入技术系统2服务主要小区的网络节点连接。用户设备4另外与服务次要服务小区并且使用第二无线电接入技术系统3的网络节点(或另一网络节点)连接。方法90包括确定110第二无线电接入技术系统3的信道质量。这可以用不同方式来完成,例如使用用于估计所接收的SIR的导频符号,如之前所描述的。
方法90还包括将信道质量的指示符映射120到用于第一无线电接入技术系统2的信道质量指示符报告的指示符格式。要注意,此特征包含不同的备选。特别地,第一RAT 2可使用某个格式来报告信道质量(例如所接收的SIR)。第二RAT 3典型地可使用另一格式来报告信道质量,但可使用与第一RAT 2所使用的相同的格式来报告信道质量。即,由特定RAT使用的格式(例如在与此特定RAT有关的规格中定义的)可以是相同的或可对于不同的RAT而不同。方法90包含两个备选。因此,第二RAT 3的信道质量的指示符可与第一RAT 2的信道质量的指示符不同或相同。
方法90还包括使用第一无线电接入技术系统2的上行链路载波来将第二无线电接入技术系统3的信道质量的指示符传送130到通信系统1。
示例实现
尽管所描述的解决方案可实现在支持任何合适的通信标准并且使用任何合适的部件的任何适当的类型的电信系统中,但是所描述的解决方案的特定实施例可实现在LTE网络中,例如在图5中所图示的。
如图5所示,示例通信系统1可包含用户设备4的一个或多个实例以及能够与这些UE 4通信的一个或多个网络节点或基站6,连同合适于支持UE 4之间或UE 4与另一通信装置(例如陆上线路电话)之间的通信的任何附加的元件。尽管图示的UE 4可代表包含硬件和/或软件的任何合适的组合的通信装置,但在特定实施例中这些UE 4可代表例如由图6和图7更详细图示的示例UE等装置。类似地,尽管图示的基站6可代表包含硬件和/或软件的任何合适的组合的网络节点,但在特定实施例中这些基站6可代表例如由图8更详细图示的示例基站6等装置。
如图6所示,示例UE 4包含处理电路或处理器408、存储器411、收发器(TRX)409以及天线410。在特定实施例中,由移动通信装置或其它形式的UE 4提供的上述功能性中的一些或所有可通过UE处理器执行存储在计算机可读介质(例如,在图6中示出的存储器411)上的指令来提供。UE 4的备选实施例可包含除了图6中示出的那些部件之外的附加部件,它们可负责提供UE的功能性的某些方面,包含任何上述功能性和/或支持上述解决方案所必要的任何功能性。
图7示出根据本公开操作的UE 4上的框图。UE 4包括收发器单元(TRX)47(其负责将无线电信号转变为基带信号(并且反之亦然))、A/D和D/A单元45(其负责将模拟(数字)信号转换成数字(模拟)信号)。UE 4也包括解调器和解码器41、42用于相应支持的RAT并且UE 4能够同时操作这些解调器和解码器。UE 4还包括定时确定单元40、43(其能够确定相应RAT的DL定时)、以及控制单元408(其负责根据所描述的实施例而映射次要RAT 3的HARQ反馈响应到主要RAT 2的正确的UL子帧)。UE 4也包含块(其包含至少用于主要RAT 2的编码器和调制器44)。
如图8所示,示例网络节点或基站6包含处理电路601或处理器、存储器603、收发器602、以及天线605。在特定实施例中,由移动基站、基站控制器、节点B、增强型节点B、和/或任何其它类型的移动通信节点提供的上述功能性中的一些或所有可通过基站处理器601执行存储在计算机可读介质(例如,在图8中示出的存储器603)上的指令来提供。基站6的备选实施例可包含负责提供附加的功能性(包含任何上述功能性和/或支持上述解决方案所必要的任何功能性)的附加部件。
特别地,并且参考图9,网络节点或基站6可配置为执行方法200,该方法200包括从用户设备4接收210信道质量的报告。在该报告中,第二无线电接入技术系统3的信道质量指示符被映射到用于第一无线电接入技术系统2的信道质量指示符报告的指示符格式。
方法200还包括确定220信道质量的报告是与第一无线电接入技术系统2有关还是与第二无线电接入技术系统3有关。如果报告与第二无线电接入技术系统3有关,则网络节点6可例如另外将报告传送到例如处理第二无线电接入技术系统3的信道分配的节点。
在一实施例中(未在图9中示出),方法200还包括对于与第二无线电接入技术系统3有关的信道质量的报告,进行第二无线电接入技术系统3的信道质量指示符的映射以便确定第二无线电接入技术系统3的信道质量指示符。例如,该映射可以是逆映射。
在一实施例中,确定信道质量的报告是与第一无线电接入技术系统2有关还是与第二无线电接入技术系统3有关基于定时、码和/或频率分配。

Claims (28)

1. 一种用户设备(4)中的方法(90),用于报告包括第一无线电接入技术系统(2)和第二无线电接入技术系统(3)的通信系统(1)中的下行链路信道质量,所述用户设备(4)与所述第一无线电接入技术系统(2)上的主要服务小区和所述第二无线电接入技术系统(3)上的次要服务小区连接,所述方法(90)包括:
- 使用所述第二无线电接入技术系统(3)的所述无线电接入技术的指示符格式来确定(110)所述第二无线电接入技术系统(3)的信道质量,
- 将具有所述第二无线电接入技术的所述指示符格式的所述信道质量的指示符映射(120)到用于所述第一无线电接入技术系统(2)中的信道质量指示符的指示符格式,以及
- 使用所述第一无线电接入技术系统(2)的上行链路载波上的所述第一无线电接入技术的所述指示符格式来将所述第二无线电接入技术系统(3)的所述信道质量的指示符传送(130)到所述通信系统(1)。
2.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90),其中所述映射(120)包括将所述第二无线电接入技术系统(3)的所述无线电接入技术的所述指示符格式适配到用于所述第一无线电接入技术系统(2)中的信道质量指示符的所述指示符格式。
3. 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方法(90),其中所述信道质量的确定(110)包括估计所述第二无线电接入技术系统(3)的信道质量。
4. 如权利要求1、2或3所述的方法(90),包括:
- 确定(100)所述第一接入技术系统(2)的信道质量,
并且其中所述第二无线电接入技术系统(3)的所述信道质量的指示符的所述传送(130)包括:
- 也传送(130)所述第一无线电接入技术系统(2)的所述信道质量的指示符,其中所述第一无线电接入技术系统(2)的所述信道质量的指示符和所述第二无线电接入技术系统(3)的所述信道质量的指示符在所述第一无线电接入技术系统(2)的上行链路信道上时间复用。
5. 如上述权利要求中的任一项所述的方法(90),其中所述第二无线电接入技术系统(3)的信道质量指示符索引的数量大于所述第一无线电接入技术系统(2)的信道质量指示符索引的数量,其中所述信道质量的确定(110)包括:
- 估计所述第二无线电接入技术系统(3)的信道质量指示符索引,从而产生第一信道质量指示符索引,
并且其中所述映射(120)包括:
- 将所述第一信道质量指示符索引量化为所述第二无线电接入技术系统(3)的量化的信道质量指示符表,所述信道质量指示符表具有与所述第一无线电接入技术系统(2)相同或者更少的量的索引。
6. 如权利要求1-4中的任一项所述的方法(90),其中所述第二无线电接入技术系统(3)的信道质量指示符索引的数量大于所述第一无线电接入技术系统(2)的信道质量指示符索引的数量,所述方法(90),其中所述映射(120)包括:
- 使用所述第一无线电接入技术系统(2)的扩展的上行链路传送结构来处理所述第二无线电接入技术系统(3)所需的更大数量的索引。
7. 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方法(90),其中使用所述扩展的上行链路传送结构包括增加用于信道质量指示符的纠错码的码速率。
8. 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方法(90),还包括增加所述传送功率来补偿由于所述增加的码速率导致的增加的错误概率。
9. 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方法(90),其中使用所述扩展的上行链路传送结构包括以下中的一个:降低扩展因子、使用多个上行链路资源或增加所述传送的持续时间、通过传送一个子帧中的多个信道质量指示符索引和另一子帧中的剩余信道质量指示符索引中的一些来增加所述传送的持续时间。
10. 如权利要求1-4中的任一项所述的方法(90),其中所述第二无线电接入技术系统(3)的信道质量指示符索引的数量等于所述第一无线电接入技术系统(2)的信道质量指示符索引的数量,并且其中所述映射(120)包括:
- 按原样使用具有所述第二无线电接入技术的所述指示符格式的所述信道质量的指示符。
11. 一种用户设备(4),配置为操作在包括第一无线电接入技术系统(2)和第二无线电接入技术系统(3)的通信系统(1)中,所述用户设备(4)配置为与所述第一无线电接入技术系统(2)上的主要服务小区和所述第二无线电接入技术系统(3)上的次要服务小区连接,所述用户设备(4)配置为:
- 通过使用所述第二无线电接入技术系统(3)的所述无线电接入技术的指示符格式来确定所述第二无线电接入技术系统(3)的信道质量,
- 将具有所述第二无线电接入技术的所述指示符格式的信道质量的指示符映射到用于所述第一无线电接入技术系统(2)中的信道质量指示符的指示符格式,以及
- 通过使用所述第一无线电接入技术系统(2)的上行链路载波上的所述第一无线电接入技术的所述指示符格式来将所述第二无线电接入技术系统(3)的所述信道质量的指示符传送到所述通信系统(1)。
12. 如权利要求11所述的用户设备(4),其中所述用户设备(4)配置为通过将所述第二无线电接入技术系统(3)的所述无线电接入技术的所述指示符格式适配到用于所述第一无线电接入技术系统(2)中的信道质量指示符的所述指示符格式来进行映射。
13. 如权利要求11或12所述的用户设备(4),其中所述用户设备(4)配置为通过估计所述第二无线电接入技术系统(3)的信道质量来确定所述信道质量。
14. 如权利要求11或12所述的用户设备(4),所述用户设备(4)配置为:
- 确定所述第一接入技术系统(2)的信道质量估计,
并且其中所述用户设备(4)配置为通过以下步骤来传送所述第二无线电接入技术系统(3)的所述信道质量的指示符:
- 也传送(130)所述第一无线电接入技术系统(2)的所述信道质量的指示符,其中所述第一无线电接入技术系统(2)的所述信道质量的指示符和所述第二无线电接入技术系统(3)的所述信道质量的指示符在所述第一无线电接入技术系统(2)的上行链路信道上时间复用。
15. 如权利要求11-14中的任一项所述的用户设备(4),其中所述第二无线电接入技术系统(3)的信道质量指示符索引的数量大于所述第一无线电接入技术系统(2)的信道质量指示符索引的数量,所述用户设备(4)配置为通过以下步骤来确定所述信道质量:
- 估计所述第二无线电接入技术系统(3)的信道质量指示符索引,从而产生第一信道质量指示符索引,
并且其中用户设备(4)配置为通过以下步骤来进行映射:
- 将所述第一信道质量指示符索引量化为所述第二无线电接入技术系统(3)的量化的信道质量指示符表,所述信道质量指示符表具有与所述第一无线电接入技术系统(2)相同或者更少的量的索引。
16. 如权利要求11-14中的任一项所述的用户设备(4),其中所述第二无线电接入技术系统(3)的信道质量指示符索引的数量大于所述第一无线电接入技术系统(2)的信道质量指示符索引的数量,所述用户设备(4)配置为通过以下步骤来进行映射:
- 使用所述第一无线电接入技术系统(2)的扩展的上行链路传送结构来处理所述第二无线电接入技术系统(3)所需的更大数量的索引。
17. 如权利要求16所述的用户设备(4),其中所述用户设备(4)配置为通过增加用于信道质量指示符的纠错码的码速率来使用所述扩展的上行链路传送结构。
18. 如权利要求17所述的用户设备(4),所述用户设备(4)另外配置为增加所述传送功率来补偿由于所述增加的码速率导致的增加的错误概率。
19. 如权利要求16所述的用户设备(4),其中所述用户设备(4)配置为使用通过以下这些来所述扩展的上行链路传送结构:降低扩展因子、使用多个上行链路资源或增加所述传送的持续时间、或者通过传送一个子帧中的信道质量指示符索引和另一子帧中的剩余信道质量指示符索引中的一些来增加所述传送的持续时间。
20. 如权利要求11-14中的任一项所述的(90)用户设备(4),其中所述第二无线电接入技术系统(3)的信道质量指示符索引的数量等于所述第一无线电接入技术系统(2)的信道质量指示符索引的数量,并且其中所述用户设备(4)配置为通过按原样使用具有所述第二无线电接入技术的所述指示符格式的所述信道质量的指示符来进行映射。
21. 一种包括第一无线电接入技术系统(2)和第二无线电接入技术系统(3)的通信系统(1)的网络节点(6)中的方法(200),并且用户设备(4)与所述第一无线电接入技术系统(2)上的主要服务小区和所述第二无线电接入技术系统(3)上的次要服务小区连接,所述方法包括:
- 从所述用户设备(4)接收(210)信道质量的报告,在所述报告中具有所述第二无线电接入技术的所述指示符格式的所述信道质量的指示符被映射到用于所述第一无线电接入技术系统(2)中的信道质量指示符的指示符格式,以及
- 确定(220)所述信道质量的报告是与所述第一无线电接入技术系统(2)有关还是与所述第二无线电接入技术系统(3)有关。
22. 如权利要求21所述的方法,还包括:
- 对于与所述第二无线电接入技术系统(3)有关的信道质量的报告,进行所述第二无线电接入技术系统(3)的所述信道质量指示符的映射以便确定所述第二无线电接入技术系统(3)的所述信道质量指示符。
23. 如权利要求22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映射是逆映射。
24. 如权利要求21、22或23所述的方法,其中确定所述信道质量的报告是与所述第一无线电接入技术系统(2)有关还是与所述第二无线电接入技术系统(3)有关基于定时、码和/或频率分配。
25. 一种包括第一无线电接入技术系统(2)和第二无线电接入技术系统(3)的通信系统(1)的网络节点(6),并且用户设备(4)与所述第一无线电接入技术系统(2)上的主要服务小区和所述第二无线电接入技术系统(3)上的次要服务小区连接,所述网络节点(6)配置为:
- 从所述用户设备(4)接收信道质量的报告,在所述报告中具有所述第二无线电接入技术的所述指示符格式的所述信道质量的指示符被映射到用于所述第一无线电接入技术系统(2)中的信道质量指示符的指示符格式,以及
- 确定所述信道质量的报告是与所述第一无线电接入技术系统(2)有关还是与所述第二无线电接入技术系统(3)有关。
26. 如权利要求25所述的网络节点(6),所述网络节点(6)还配置为对于与所述第二无线电接入技术系统(3)有关的信道质量的报告,进行所述第二无线电接入技术系统(3)的所述信道质量指示符的映射来确定所述第二无线电接入技术系统(3)的所述信道质量指示符。
27. 如权利要求26所述的网络节点(6),其中所述映射是逆映射。
28. 如权利要求25所述的网络节点(6),其中所述网络节点(6)配置为基于定时、码和/或频率分配来确定所述信道质量的报告是与所述第一无线电接入技术系统(2)有关还是与所述第二无线电接入技术系统(3)有关。
CN201280027535.7A 2011-06-08 2012-02-17 用于报告下行链路信道质量的方法和装置 Active CN103563434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4)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US201161494653P 2011-06-08 2011-06-08
US61/494653 2011-06-08
US61/494,653 2011-06-08
PCT/EP2012/052769 WO2012167957A1 (en) 2011-06-08 2012-02-17 Methods and devices for reporting a downlink channel quality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3563434A true CN103563434A (zh) 2014-02-05
CN103563434B CN103563434B (zh) 2018-09-25

Family

ID=4568849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280027535.7A Active CN103563434B (zh) 2011-06-08 2012-02-17 用于报告下行链路信道质量的方法和装置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Link
US (2) US9642026B2 (zh)
EP (1) EP2719218B1 (zh)
CN (1) CN103563434B (zh)
WO (1) WO2012167957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RU2631251C2 (ru) * 2013-05-31 2017-09-20 Хуавэй Текнолоджиз Ко., Лтд. Способ обмена информацией, базовая станция и устройство пользователя
US9661657B2 (en) * 2013-11-27 2017-05-23 Intel Corporation TCP traffic adaptation in wireless systems
US10200178B2 (en) * 2014-06-05 2019-02-05 Sony Corporation Communications device, infrastructure equipment, mobile communications network and methods
CN107211443B (zh) * 2015-02-26 2021-01-22 苹果公司 用于无线电接入技术协调的系统、方法及设备
US10028176B2 (en) 2015-03-14 2018-07-17 Qualcomm Incorporated Carrier aggregation across different radio access technologies
US20170034814A1 (en) * 2015-07-29 2017-02-02 Qualcomm Incorporated Adaptive user equipment implementation in diversity tune away scenarios
US10257078B2 (en) 2016-04-01 2019-04-09 Qualcomm Incorporated Interworking with legacy radio access technologies for connectivity to next generation core network
KR101768073B1 (ko) * 2016-04-05 2017-08-14 고려대학교 산학협력단 무선 통신 기술의 채널별 통신 품질 추정 방법 및 장치
US10959105B2 (en) * 2017-09-29 2021-03-23 Qualcomm Incorporated Methods, apparatuses and systems for configuring bandwidth parts in shared spectrum
US10484075B1 (en) * 2018-09-28 2019-11-19 Qualcomm Incorporated Antenna selection mechanism to enhance user experience
KR20210146082A (ko) * 2020-05-26 2021-12-03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무선 통신을 위한 전자 장치 및 전자 장치에서의 동작 방법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030795A (zh) * 2006-01-18 2007-09-05 摩托罗拉公司 在频分多址通信中用于上行链路资源分配的方法和装置
US20080161003A1 (en) * 2006-12-27 2008-07-03 Stefan Brueck Method of determining when a mobile station is ready to be served during a handoff in a wireless communications network
EP2028906A1 (en) * 2007-08-16 2009-02-25 Panasonic Corporation Signalling and mapping of measurement reports

Family Cites Families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KR100932486B1 (ko) * 2004-05-04 2009-12-17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무선 이동통신 시스템에서 채널화 코드 할당 방법
US7974253B2 (en) * 2005-03-08 2011-07-05 Qualcomm Incorporated Methods and apparatus for implementing and using a rate indicator
US7979075B2 (en) * 2006-05-03 2011-07-12 Telefonaktiebolaget Lm Ericsson (Publ) Generation, deployment and use of tailored channel quality indicator tables
CN101296021B (zh) * 2007-04-28 2012-09-05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多信道复用传输方法与装置
US8179783B2 (en) * 2008-08-13 2012-05-15 Telefonaktiebolaget L M Ericsson (Publ) System and method of modulation and coding scheme adjustment for a LTE shared data channel
US8488572B2 (en) 2008-09-17 2013-07-16 Qualcomm Incorporated Methods and systems for multi-mode signal quality reporting
KR20130018219A (ko) * 2009-09-15 2013-02-20 록스타 비드코, 엘피 무선 네트워크들에서의 적응형 변조 및 코딩 방식 조정
US8781005B2 (en) 2009-10-01 2014-07-15 Qualcomm Incorporated Scalable quantization of channel state information for MIMO transmission
WO2011088612A1 (en) * 2010-01-20 2011-07-28 Nokia Corporatio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providing uplink control signalling in a multi-radio access environment

Patent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030795A (zh) * 2006-01-18 2007-09-05 摩托罗拉公司 在频分多址通信中用于上行链路资源分配的方法和装置
US20080161003A1 (en) * 2006-12-27 2008-07-03 Stefan Brueck Method of determining when a mobile station is ready to be served during a handoff in a wireless communications network
EP2028906A1 (en) * 2007-08-16 2009-02-25 Panasonic Corporation Signalling and mapping of measurement reports
CN101828415A (zh) * 2007-08-16 2010-09-08 松下电器产业株式会社 测量报告的信号发送和映射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US20170223565A1 (en) 2017-08-03
US9642026B2 (en) 2017-05-02
WO2012167957A1 (en) 2012-12-13
US20140192664A1 (en) 2014-07-10
CN103563434B (zh) 2018-09-25
EP2719218A1 (en) 2014-04-16
EP2719218B1 (en) 2015-07-08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3563434A (zh) 用于报告下行链路信道质量的方法和装置
US10447425B2 (e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determining transport block size
CN112039647B (zh) 信道质量反馈方法及装置
CN110622454B (zh) 无线通信的方法和装置
KR101903811B1 (ko) 상이한 기술들에서 실현되는 무선 네트워크들 내의 피드백 정보의 타이밍의 결정
CN101753274B (zh) Tdd hsdpa系统中的资源调度方法、系统及设备
CN104770040A (zh) 用于波形选择和自适应的系统和方法
CN109429334B (zh) 一种数据传输方法及装置
CN106550445B (zh) 无线通信中的一种低延迟的方法和装置
CN113132037A (zh) 旁链路信息的传输方法和终端设备
CN110352572A (zh) 无线通信网络中对应于目标差错率的信道质量指示符的报告
CN108353415A (zh) 用于传输业务的方法、移动台和网络设备
JP7116341B2 (ja) 通信装置、基地局装置、及び通信システム
US20120142389A1 (e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Coordinated Multi-Point Processing
RU2553261C2 (ru) Способ выделения ресурса, назначения множества пользователей и передатчик
CN109156029A (zh) 数据传输的方法、装置及系统
US20230318787A1 (en) Method and device for configuring and transmitting harq feedback for unicast and multicast in wireless networks
CN107733548B (zh) 信息的传输方法及相关装置
CN100589630C (zh) 一种利用前向信道质量信息进行无线资源分配的方法
CN111294141B (zh) 无线通信方法及装置
AU2022253085B2 (en) Information indication method and communication apparatus
CN104205658A (zh) 蜂窝通信系统中多流和多输入多输出的使用
WO2022151434A1 (zh) 一种通信方法、装置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US10349228B2 (en) Method for multicast transmission based on asynchronous request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and apparatus for the same
CN102387580A (zh) 载波对应的功率上升空间报告的上报方法及系统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