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3552482B - 一种无轨车辆的电子差速控制方法及装置 - Google Patents

一种无轨车辆的电子差速控制方法及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3552482B
CN103552482B CN201310559962.6A CN201310559962A CN103552482B CN 103552482 B CN103552482 B CN 103552482B CN 201310559962 A CN201310559962 A CN 201310559962A CN 103552482 B CN103552482 B CN 103552482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wheel
trailing
wheels
vehicle
torqu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310559962.6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3552482A (zh
Inventor
冯江华
尚敬
梅文庆
周志宇
甘韦韦
杨大成
胡仙
刘可安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RRC Zhuzhou Institute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CSR Zhuzou Institute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SR Zhuzou Institute Co Ltd filed Critical CSR Zhuzou Institute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310559962.6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3552482B/zh
Publication of CN103552482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3552482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3552482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3552482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Arrangement And Driving Of Transmission Devic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无轨车辆的电子差速控制方法和装置,所述方法包括:获取转动方向和转动角度以及两个后轮的实际角速度;根据转动角度、方向盘与外侧前轮之间转换角度的变化系数、两个后轮的轴距以及前后轮的轴距计算出两个后轮的横轴中心的转弯半径;基于所述转弯半径、所述两个后轮的轴距和其中一个后轮的实际角速度,计算出另一个后轮的目标角速度;根据目标角速度与另一个后轮的实际角速度的差值,对另一个后轮对应的电机的转矩进行调整。可见,本发明是根据另一个后轮计算出的目标角速度与实际角速度的差值,对该后轮进行转矩的调整,故不再依赖于复杂的建模模型,降低了计算的复杂度,进行控制计算时的准确性要求也降低,同时提高了稳定性。

Description

一种无轨车辆的电子差速控制方法及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机械控制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无轨车辆的电子差速控制方法及装置。  
背景技术 
无轨车辆指的是不依赖于轨道行驶的车辆,例如我们平时常见的汽车就属于无轨车辆的一种。当无轨车辆转弯行驶时,由于无轨车辆的内外车轮转弯半径不一致,因此为保证内外两侧车轮做纯滚动,需要两侧车轮以不同转速转动。传统的无轨车辆采用机械差速器来解决这一问题,但是对于采用独立轴控的无轨车辆来说,两侧车轮之间无机械连接,因此无法使用机械差速器进行机械控制,此时需要通过对两侧车轮进行电子差速控制,从而实现转弯时两侧车轮的纯滚动。  
目前常用的一种电子差速控制方式是对两侧车轮进行转矩调整,而在现有技术中,基于转矩控制对无轨车辆进行电子差速控制时,通常都是根据车辆重心的转移而对整车进行建模,再根据建模结果对两侧车轮进行转矩调整。然而,这种方式中,由于要对整车进行建模,而建模模型的复杂度较高,因此进行控制计算时的准确性也要求较高,同时复杂的建模方式还会使得稳定性较低。  
发明内容 
本发明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无轨车辆的电子差速控制方法和装置,以实现无需复杂的建模模型即可实现转弯时的电子差速控制,从而降低了对计算准确性的要求,同时提高控制的稳定性。 
为此,本发明解决技术问题的技术方案是: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无轨车辆的电子差速控制方法,所述方法包括:  
获取所述车辆的方向盘的转动方向和转动角度,以及所述车辆的两个后轮的实际角速度;  
根据所述转动角度、方向盘与外侧前轮之间转换角度的变化系数、所述车辆的两个后轮的轴距、以及所述车辆的前后轮的轴距计算出所述车辆的两个后轮的横轴中心的转弯半径;  
基于所述转弯半径、所述两个后轮的轴距和所述车辆的其中一个后轮的实际角速度,计算出所述车辆的另一个后轮的目标角速度;  
根据所述目标角速度与所述另一个后轮的实际角速度的差值,对所述另一个后轮对应的电机的转矩进行调整;  
其中,外侧或内侧具体为左侧还是右侧根据所述方向盘的转动方向得到。  
优选地,所述计算出所述车辆的两个后轮的横轴中心的转弯半径具体为:  
利用两个前轮的转向角之间的对应关系、两个后轮的横轴中心的转弯半径与两个前轮的转向角之间的关系、以及方向盘的转动角度与外侧前轮的转向角之间的关系,计算出所述车辆的两个后轮的横轴中心的转弯半径。  
优选地,所述计算出所述车辆的另一个后轮的目标角速度具体为:  
利用两个后轮的角速度之间的对应关系,计算出所述车辆的另一个后轮的目标角速度;其中,所述两个后轮的角速度之间的对应关系具体通过左后轮和右后轮在弯道上运行相同的角度所需的时间相等计算得到。  
优选地,所述其中一个后轮具体为内侧后轮,则所述另一个后轮具体为外侧后轮;  
所述对所述另一个后轮对应的电机的转矩进行调整具体为:  
增加所述外侧后轮对应的电机的转矩。  
优选地,所述其中一个后轮具体为外侧后轮,则所述另一个后轮具体为内侧后轮;  
所述对所述另一个后轮对应的电机的转矩进行调整具体为:  
减少所述内侧后轮对应的电机的转矩。  
优选地,所述根据该目标角速度与所述另一个后轮的实际角速度的差值,对所述另一个后轮对应的电机的转矩进行调整具体为:  
将所述根据该目标角速度与所述另一个后轮的实际角速度的差值调制成转矩值,根据调制得到的转矩值与所述另一个后轮的当前转矩给定值生成修 正的转矩给定值,将修正的转矩给定值输出至所述另一个后轮的电机作为该电机的转矩给定值。  
优选地,所述调制具体为比例调制、比例-积分调制、或者比例-积分-微分调制。  
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无轨车辆的电子差速控制装置,所述装置包括:获取单元,第一计算单元、第二计算单元以及控制单元;  
所述获取单元用于获取所述车辆的方向盘的转动方向和转动角度,以及所述车辆的两个后轮的实际角速度;  
所述第一计算单元用于根据所述转动角度、方向盘与外侧前轮之间转换角度的变化系数、所述车辆的两个后轮的轴距、以及所述车辆的前后轮的轴距计算出所述车辆的两个后轮的横轴中心的转弯半径;  
所述第二计算单元用于基于所述转弯半径、所述两个后轮的轴距和所述车辆的其中一个后轮的角速度,计算出所述车辆的另一个后轮的目标角速度;  
所述控制单元用于根据所述目标角速度与所述另一个后轮的实际角速度的差值,对所述另一个后轮对应的电机的转矩进行调整;  
其中,外侧或内侧具体为左侧还是右侧根据所述方向盘的转动方向得到。  
优选地,所述第一计算单元用于计算出所述车辆的两个后轮的横轴中心的转弯半径具体为:  
所述第一计算单元用于利用两个前轮的转向角之间的对应关系、两个后轮的横轴中心的转弯半径与两个前轮的转向角之间的关系、以及方向盘的转动角度与外侧前轮的转向角之间的关系,计算出所述车辆的两个后轮的横轴中心的转弯半径。  
优选地,所述第二计算单元用于计算出所述车辆的另一个后轮的目标角速度具体为:  
所述第二计算单元用于利用左后轮和右后轮的角速度之间的对应关系,计算出所述车辆的另一个后轮的目标角速度;其中,所述左后轮和右后轮的角速度之间的对应关系具体通过左后轮和右后轮运行相同的转向角所需的时间计算得到。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可知,本发明中并没有采用对整车进行建模的方式,而是根据另一个后轮的实际角速度与计算出的目标角速度的差值,对该后轮进行转矩的调整,而其中目标角速度是由方向盘的转动角度和车辆的一些固有参数计算出的无轨车辆的转弯半径,以及一个后轮的角速度计算得出,因此能够使得车辆两个后轮实现纯滚动。并且这种电子差速的控制不再依赖于复杂的建模模型,降低了计算的复杂度,因此进行控制计算时的准确性要求也随之降低,同时提高了稳定性。  
附图说明 
图1为车辆向右转弯时的轨迹示意图;  
图2为车辆向右转弯时前轮的转向角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提供的电子差速控制方法的具体实施例的流程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提供的电子差速控制装置的具体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在电子差速控制方式中,基于转矩控制的主要思想是通过内外侧轮的转矩的合理分配,使车辆在转弯时,内外侧轮具有不同转速,以保证两侧车轮进行纯滚动。现有技术中基于转矩控制对无轨车辆进行电子差速控制时,通常都是根据车辆重心的转移而对整车进行建模,再根据建模结果对两侧车轮进行转矩调整。然而,这种方式中,由于要对整车进行建模,而建模模型的复杂度较高,因此进行控制计算时的准确性也要求较高,同时复杂的建模方式还会使得稳定性较低。  
此外,在复杂的建模方式中,模型准确度、参数时变性、系统各部件的非线性变化等都能影响电子差速控制的效果。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无轨车辆的电子差速控制方法和装置,以实现无需复杂的建模模型即可实现转弯时的电子差速控制,从而降低了对计算准确性的要求,同时提高控制的稳定性。  
在对本发明实施例进行说明时,首先说明本发明实现的控制原理。  
实际上,本发明是通过车辆在转弯时,如要使得车辆的两侧轮做纯滚动,两个后轮的角速度之间具有一定的关系,本发明中根据上述关系,以其中一 个后轮的角速度为基准,对另一个后轮的转矩进行调整。首先对上述关系进行推导。在推导过程中主要基于无轨车辆,对于无轨车辆来说,整车的速度以及转弯半径均未知。  
(一)在车辆转弯时,如要使得车辆左右两侧的两个后轮做纯滚动,则两个后轮的角速度的关系推导如下:  
以车辆向右转弯为例说明,图1中车辆转弯时整个车辆的中心线以R为半径,Lg为车辆的两个后轮的轴距的一半,在本申请实施例中,车辆的四个轮的半径相同,设为r0。  
如要使得车辆左右两侧的两个后轮做纯滚动,因此车辆左右两侧的两个后轮在弯道上运行相同的角度所需的时间相等。  
左侧轮在弯道运行ε角所需要的时间tL为:
其中,VL为左侧轮的线速度。 
右侧轮在弯道运行ε角所需要的时间tR为:
其中,VR为右侧轮的线速度。 
并且有  
tL=tR                                     (3)  
将式(1)和(2)带入式(3)得到: 
( R + L g ) V L = ( R - L g ) V R - - - ( 4 )
又由于左侧轮的线速度VL为:VL=wL·r0                   (5) 
右侧轮的线速度VR为:VR=wR·r0                     (6) 
wL为左侧轮的角速度,wR为右侧轮的角速度,r0为车轮半径。 
将式(5)和(6)带入式(4)中可得:  
W L = R + L g R - L g · w R - - - ( 7 )
当车辆向左转弯时,类似于上述推导,可得  
w R = R + L g R - L g · w L - - - ( 8 )
定义差速系数 K r = R + L g R - L g , 则有: 
车辆向右转弯时,此时左侧轮为外侧轮,右侧轮为内侧轮,此时左右两侧的两个后轮的转速满足:  
wL=Kr·wR                      (9)  
车辆向左转时,此时左侧轮为内侧轮,右侧轮为外侧轮,此时左右两侧的两个后轮的转速满足:  
wR=Kr·wL                            (10)  
在上述差速系  数  中  ,  由   于 车  辆   是  无  轨  车  辆 ,   因  此  R  未  知 ,   因  此  下 面推导整个车辆中心线的转弯半径R。  
(二)车辆中心线的转弯半径(也就是两个后轮的横轴中心)R的推导过程:  
仍然以车辆向右转弯为例加以说明。如图2所示,车辆具有四个车轮A1l、A1r、A2l和A2r,其中,车辆的外侧前轮的转向角为α,内侧前轮的转向角为β,因此两侧前轮A1l和A1r的转向角之间的关系为:  
ctgα - ctgβ = L H - - - ( 10 )
其中,L为车辆的两侧轮的轴距(等于两个后轮的轴距),H为车辆的前后轮的轴距。 
因为车辆的方向盘之间与外侧前轮A1l的转向角之间具有一定的对应关系: 
α=k·θ                                                                                (11)  
其中k为方向盘与外侧前轮A1l之间转换角度的变化系数,其中,θ为方向盘的转动角度。  
因此将式(10)变形为用外侧前轮A1l的转向角表示内侧前轮A1r的转向角,有:  
ctgβ = ctgα - L H - - - ( 12 )
车辆中心线的转弯半径R(等于两个后轮的横轴中心的转弯半径R)与内侧前轮的转向角之间的对应关系为:  
外侧后轮A2l的转弯半径为:R2l=H·ctgα                                     (13)  
内侧后轮A2r的转弯半径为:R2r=H·ctgβ                                        (14)  
两个后轮的横轴中心的弯道半径R为:  
R = R 2 l + R 2 r 2 - - - ( 15 )
将式(13)和(14)带入式(15)有: 
R = H · ctgα + ctgβ 2 - - - ( 16 )
将式(12)带入式(16)有: 
R = H · ctgα + ( ctgα - L H ) 2 = H · 2 ctgα - L H 2 = H · ( ctgα - L 2 H ) - - - ( 17 )
再将式(11)带入式(17)有: 
R = H · ( ctg ( kθ ) - L 2 H ) - - - ( 18 )
当车辆向左转弯时,也可以推导出上式。  
可见,通过式(18),即可计算出车辆中心线的转弯半径R,而再将计算出的转弯半径R带入式(9)或者式(10)时,则可得到两个后轮的角速度之间的关系。进而能够根据该关系对车辆的转矩进行调整,下面通过本发明的具体实施例进行说明.  
请参阅图3,本发明提供了无轨车辆的电子差速控制方法的具体实施例,在本实施例中,所述方法包括:  
S301:获取所述车辆的方向盘的转动方向和转动角度θ,以及所述车辆的两个后轮的实际角速度。  
驾驶员会通过转动方向盘实现车辆的转弯,并且,方向盘的转动方向表示整个车辆的转动方向,例如当方向盘向右转时,整个车辆向右转弯;当方向盘向左转时,整个车辆向左转弯。并且根据方向盘的转动方向还决定了此时车辆的内侧或外侧具体为左侧还是右侧,例如,当方向盘向右转时,车辆的内侧为右侧,外侧为左侧;当方向盘向左转时,则与向右转时相反,车辆的内侧为左侧,外侧为右侧。本实施例中的车辆的左侧和右侧,指的是从车辆的尾部面向车辆的头部时,所区分的左侧和右侧。  
而根据式(11)可知,车辆的方向盘之间与外侧前轮的转向角之间具有一定的对应关系:α=k·θ                                             
其中k为方向盘与外侧前轮之间转换角度的变化系数,为一已知常数,θ为方向盘的转动角度,α为外侧前轮的转向角。  
并且,在该步骤中,还会获得车辆的左侧后轮的实际角速度wL,以及车辆的右侧后轮的实际角速度wR。本实施例中的车辆的左侧和右侧,指的是从面向车辆向前行驶的方向时的左侧和右侧。  
S302:根据方向盘的转动角度θ、方向盘与外侧前轮之间转换角度的变化系数k、车辆的两个后轮的轴距L、以及车辆的前后轮的轴距H计算出所述车辆的两个后轮的横轴中心的转弯半径R。  
实际上,根据本发明推导车辆中心线的转弯半径(也就是两个后轮的横轴中心)R的推导过程可知,利用车辆的两个前轮的转向角之间的对应关系,即式(10),两个后轮的横轴中心的转弯半径与两个前轮的转向角之间的关系,即式(16),以及方向盘的转动角度与外侧前轮的转向角之间的关系,即式(11),能够计算出所述车辆的两个后轮的横轴中心的转弯半径R,即式(18):  
R = H · ( ctg ( kθ ) - L 2 H )
其中,L为车辆的两侧轮的轴距(等于两个后轮的轴距),H为车辆的前后轮的轴距,k为方向盘与外侧前轮A1l之间转换角度的变化系数,因此,L、H和k均为已知,而θ为方向盘的转动角度,由步骤S301中获得。  
S303:基于所述转弯半径R、所述两个后轮的轴距L和所述车辆的其中一个后轮的实际角速度,计算出所述车辆的另一个后轮的目标角速度。  
根据本发明对两个后轮的角速度关系的推导过程可知,两个后轮的角速度之间的对应关系具体能够通过两个后轮在弯道上运行相同的角度所需的时间相等计算得到,该对应关系具体为式(7)或式(8),而根据两个后轮的角速度之间的对应关系,即式(7)或式(8),能够根据其中一个后轮的实际角速度,计算出所述车辆的另一个后轮的目标角速度。而其中一个后轮的实际角速度,已通过步骤S301中获得。  
这里,其中一个后轮可以任意选择,例如,可见将左侧后轮作为其中一个后轮,也就是基准后轮,则根据左侧后轮的实际角速度,以及式(9)或式(10)计算出右侧后轮的目标角速度。其中,具体利用式(9)还是式(10)根据方向盘的转动方向决定,当方向盘向右转时,利用式(9),向左转时,则利用式(10)。  
具体式(9)为wL=Kr·wR,式(10)为wR=Kr·wL。  
其中:R为步骤S302中计算出的转弯半径,Lg为车辆的两个后轮的轴距的一半,也就是L/2。  
S304:根据所述目标角速度与所述另一个后轮的实际角速度的差值,对所述另一个后轮对应的电机的转矩进行调整。  
步骤S303中根据其中一个后轮的实际角速度计算出另一个后轮的目标角速度后,利用该目标角速度与所述另一个后轮的实际角速度的差值,对另一个后轮对应的电机的转矩进行调整,从而能够使得所述另一个后轮的实际角速度达到计算出的目标角速度。其中,所述另一个后轮的实际角速度,已通过步骤S301中获得。  
例如,步骤S303中,将左侧后轮作为其中一个后轮,也就是基准后轮,则根据左侧后轮的实际角速度,以及式(9)或式(10)计算出右侧后轮的目标角速度。因此,步骤S304中根据步骤S301中获得的右侧后轮的角速度和步骤S303中计算出的右侧后轮的目标角速度的差值,通过对右侧后轮的电机的转矩调整,从而实现对右侧后轮的当前角速度的调整。  
步骤S304中,通过差值对电机的转矩进行调整时,具体可以通过,将所述根据该目标角速度与所述另一个后轮的实际角速度的差值调制成转矩值,根据调制得到的转矩值与所述另一个后轮的当前转矩给定值生成修正的转矩给定值,再将修正的转矩给定值输出至所述另一个后轮的电机作为该电机的转矩给定值,使得该电机调整实际转矩值以接近修正的转矩给定值。其中,将角速度的差值调制成转矩值中的调制具体指的是:比例(P)调制、比例-积分(PI)调制、或者比例-积分-微分(PID)调制。  
需要说明的是,通常还会测量电机的实际转矩值,并将实际转矩值反馈至电机的输入端,将电机的转矩给定值与反馈的实际转矩值相减后,使得电机根据相减得到的差值对电机的实际转矩值进行调整,从而实现电机转矩的闭环反馈调整。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可知,本发明实施例中并没有采用对整车进行建模的方式,而是根据另一个后轮的实际角速度与计算出的目标角速度的差值,对该后轮进行转矩的调整,而其中目标角速度是由方向盘的转动角度θ和车辆的一些固有参数(包括车辆的两侧轮的轴距L、前后轮的轴距H和方向盘与外侧前轮之间转换角度的变化系数k)计算出的转弯半径R,以及一个后轮的角速度计算得出,因此能够使得车辆两个后轮实现纯滚动。并且这种电子差速的控制不再依赖于复杂的建模模型,降低了计算的复杂度,因此进行控制计算时的准确性要求也随之降低,同时提高了稳定性。  
并且,本发明实施例中,通过获取两个后轮的实际角速度,形成了一个差速闭环,从而能够在闭环内进行调整,提高计算的精度。而且与现有技术中复杂的整车建模不同,本实施例中使用的变量仅有一个,即方向盘的转动角度,因此抗扰性很强。  
在本实施例中,通过将其中一个后轮作为基准后轮,对另一个后轮的转 矩进行调整,其中一个后轮可以任意选择为内侧后轮或者外侧后轮,下面分别作具体说明:  
若选择所述其中一个后轮具体为内侧后轮,则所述另一个后轮具体为外侧后轮。  
则步骤S304中对另一个后轮对应的电机的转矩进行调整,实际上指的是增加外侧后轮对应的电机的转矩。具体可以是将调制得到的转矩值与当前转矩给定值相加得到修正后的转矩值。  
若选择所述其中一个后轮具体为外侧后轮,则所述另一个后轮具体为内侧后轮。  
则步骤S304中对另一个后轮对应的电机的转矩进行调整,实际上指的是减少内侧后轮对应的电机的转矩。具体可以是将调制得到的转矩值与当前转矩给定值相减得到修正后的转矩值。  
本实施例可以是以一定周期循环执行的,从而能够实时地根据方向盘转向角的变化进行转矩的调整。  
如图4所示,本发明还提供了无轨车辆的电子差速控制装置的具体实施例,在本实施例中,所述装置包括:获取单元401,第一计算单元402、第二计算单元403以及控制单元404。  
获取单元401用于获取所述车辆的方向盘的转动方向和转动角度,以及所述车辆的两个后轮的实际角速度。  
第一计算单元402用于根据所述转动角度、方向盘与外侧前轮之间转换角度的变化系数、所述车辆的两个后轮的轴距、以及所述车辆的前后轮的轴距计算出所述车辆的两个后轮的横轴中心的转弯半径。   
第二计算单元403用于基于所述转弯半径、所述两个后轮的轴距和所述车辆的其中一个后轮的角速度,计算出所述车辆的另一个后轮的目标角速度;  
控制单元404用于根据所述目标角速度与所述另一个后轮的实际角速度的差值,对所述另一个后轮对应的电机的转矩进行调整。  
其中,外侧或内侧具体为左侧还是右侧根据所述方向盘的转动方向得到。  
优选地,第一计算单元402用于计算出所述车辆的两个后轮的横轴中心的转弯半径具体为:  
第一计算单元402用于利用两个前轮的转向角之间的对应关系、两个后轮的横轴中心的转弯半径与两个前轮的转向角之间的关系、以及方向盘的转动角度与外侧前轮的转向角之间的关系,计算出所述车辆的两个后轮的横轴中心的转弯半径。  
优选地,第二计算单元403用于计算出所述车辆的另一个后轮的目标角速度具体为:  
所述第二计算单元用于利用左后轮和右后轮的角速度之间的对应关系,计算出所述车辆的另一个后轮的目标角速度;其中,所述左后轮和右后轮的角速度之间的对应关系具体通过左后轮和右后轮运行相同的转向角所需的时间计算得到。  
优选地,所述其中一个后轮具体为内侧后轮,则所述另一个后轮具体为外侧后轮。则控制单元404用于对所述另一个后轮对应的电机的转矩进行调整具体为:所述控制单元404用于增加所述外侧后轮对应的电机的转矩。  
优选地,所述其中一个后轮具体为外侧后轮,则所述另一个后轮具体为内侧后轮。则控制单元404用于对所述另一个后轮对应的电机的转矩进行调整具体为:控制单元404用于减少所述内侧后轮对应的电机的转矩。  
优选地,控制单元404用于所述根据该目标角速度与所述另一个后轮的实际角速度的差值,对所述另一个后轮对应的电机的转矩进行调整具体为:  
控制单元404用于将所述根据该目标角速度与所述另一个后轮的实际角速度的差值调制成转矩值,根据调制得到的转矩值与所述另一个后轮的当前转矩给定值生成修正的转矩给定值,将修正的转矩给定值输出至所述另一个后轮的电机作为该电机的转矩给定值。  
优选地,所述调制具体为比例调制、比例-积分调制、或者比例-积分-微分调制。  
需要说明的是,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实现上述实施例方法中的全部或部分流程,是可以通过计算机程序来指令相关的硬件来完成,所述的程序可存储于一计算机可读取存储介质中,该程序在执行时,可包括如上述 各方法的实施例的流程。其中,所述的存储介质可为磁碟、光盘、只读存储记忆体(Read-Only Memory,ROM)或随机存储记忆体(Random Access Memory,RAM)等。  
以上所述仅是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作出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应视为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Claims (8)

1.一种无轨车辆的电子差速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包括:
获取所述车辆的方向盘的转动方向和转动角度,以及所述车辆的两个后轮的实际角速度;
根据所述转动角度、方向盘与外侧前轮之间转换角度的变化系数、所述车辆的两个后轮的轴距、以及所述车辆的前后轮的轴距计算出所述车辆的两个后轮的横轴中心的转弯半径;
基于所述转弯半径、所述两个后轮的轴距和所述车辆的其中一个后轮的实际角速度,计算出所述车辆的另一个后轮的目标角速度;
根据所述目标角速度与所述另一个后轮的实际角速度的差值,对所述另一个后轮对应的电机的转矩进行调整;
其中,外侧或内侧具体为左侧还是右侧根据所述方向盘的转动方向得到;
所述计算出所述车辆的另一个后轮的目标角速度具体为:
利用两个后轮的角速度之间的对应关系,计算出所述车辆的另一个后轮的目标角速度;其中,所述两个后轮的角速度之间的对应关系具体通过内侧后轮和外侧后轮在弯道上运行相同的角度所需的时间相等计算得到。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计算出所述车辆的两个后轮的横轴中心的转弯半径具体为:
利用两个前轮的转向角之间的对应关系、两个后轮的横轴中心的转弯半径与两个前轮的转向角之间的关系、以及方向盘的转动角度与外侧前轮的转向角之间的关系,计算出所述车辆的两个后轮的横轴中心的转弯半径。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其中一个后轮具体为内侧后轮,则所述另一个后轮具体为外侧后轮;
所述对所述另一个后轮对应的电机的转矩进行调整具体为:
增加所述外侧后轮对应的电机的转矩。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其中一个后轮具体为外侧后轮,则所述另一个后轮具体为内侧后轮;
所述对所述另一个后轮对应的电机的转矩进行调整具体为:
减少所述内侧后轮对应的电机的转矩。
5.根据权利要求1至4任意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根据该目标角速度与所述另一个后轮的实际角速度的差值,对所述另一个后轮对应的电机的转矩进行调整具体为:
将所述根据该目标角速度与所述另一个后轮的实际角速度的差值调制成转矩值,根据调制得到的转矩值与所述另一个后轮的当前转矩给定值生成修正的转矩给定值,将修正的转矩给定值输出至所述另一个后轮的电机作为该电机的转矩给定值。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调制具体为比例调制、比例-积分调制、或者比例-积分-微分调制。
7.一种无轨车辆的电子差速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装置包括:获取单元,第一计算单元、第二计算单元以及控制单元;
所述获取单元用于获取所述车辆的方向盘的转动方向和转动角度,以及所述车辆的两个后轮的实际角速度;
所述第一计算单元用于根据所述转动角度、方向盘与外侧前轮之间转换角度的变化系数、所述车辆的两个后轮的轴距、以及所述车辆的前后轮的轴距计算出所述车辆的两个后轮的横轴中心的转弯半径;
所述第二计算单元用于基于所述转弯半径、所述两个后轮的轴距和所述车辆的其中一个后轮的角速度,计算出所述车辆的另一个后轮的目标角速度;
所述控制单元用于根据所述目标角速度与所述另一个后轮的实际角速度的差值,对所述另一个后轮对应的电机的转矩进行调整;
其中,外侧或内侧具体为左侧还是右侧根据所述方向盘的转动方向得到;
所述第二计算单元用于计算出所述车辆的另一个后轮的目标角速度具体为:
所述第二计算单元用于利用两个后轮的角速度之间的对应关系,计算出所述车辆的另一个后轮的目标角速度;其中,所述两个后轮的角速度之间的对应关系具体通过内侧后轮和外侧后轮在弯道上运行相同的角度所需的时间相等计算得到。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计算单元用于计算出所述车辆的两个后轮的横轴中心的转弯半径具体为:
所述第一计算单元用于利用两个前轮的转向角之间的对应关系、两个后轮的横轴中心的转弯半径与两个前轮的转向角之间的关系、以及方向盘的转动角度与外侧前轮的转向角之间的关系,计算出所述车辆的两个后轮的横轴中心的转弯半径。
CN201310559962.6A 2013-11-12 2013-11-12 一种无轨车辆的电子差速控制方法及装置 Active CN103552482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310559962.6A CN103552482B (zh) 2013-11-12 2013-11-12 一种无轨车辆的电子差速控制方法及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310559962.6A CN103552482B (zh) 2013-11-12 2013-11-12 一种无轨车辆的电子差速控制方法及装置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3552482A CN103552482A (zh) 2014-02-05
CN103552482B true CN103552482B (zh) 2014-11-19

Family

ID=5000691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310559962.6A Active CN103552482B (zh) 2013-11-12 2013-11-12 一种无轨车辆的电子差速控制方法及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3552482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5629968B (zh) * 2014-10-31 2019-02-15 南车株洲电力机车研究所有限公司 一种无轨自导向汽车列车的自导向控制方法
US9956473B2 (en) * 2015-06-19 2018-05-01 Kevin Chiu Transportation vehicle
CN105427625B (zh) * 2015-11-24 2018-02-13 上海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车辆拐弯识别方法和装置
CN105675006B (zh) * 2015-12-30 2019-07-12 惠州市德赛西威汽车电子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道路偏离检测方法
CN107539164B (zh) * 2016-06-29 2020-05-19 比亚迪股份有限公司 汽车及其电子差速控制方法和控制装置
CN106005002B (zh) * 2016-08-02 2018-09-21 株洲中车时代电气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矿山自卸车的电驱动控制方法、装置及矿山自卸车
CN106956616B (zh) * 2017-02-21 2019-04-19 北京航天发射技术研究所 一种多轮独立驱动电动车电子差速控制方法
CN107600008B (zh) * 2017-09-07 2020-07-03 沈阳中科创达软件有限公司 倒车辅助线的生成方法、装置、车载设备及存储介质
CN108466570A (zh) * 2018-04-04 2018-08-31 武汉理工大学 一种电动汽车电子差速器
CN110497900B (zh) * 2019-08-15 2020-11-13 太原科技大学 一种分布驱动式电动汽车电子差速稳定性控制方法
CN111017017A (zh) * 2019-12-09 2020-04-17 中联重科股份有限公司 高空作业平台底盘支腿差速控制系统、方法及设备
US11618521B2 (en) * 2020-07-09 2023-04-04 Zhejiang CFMOTO Power Co., Ltd. Quick connect and disconnect latch mechanism for mounting accessories on offroad vehicles
CN112319236B (zh) * 2020-10-26 2022-04-22 广州视源电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移动机器人底盘的运动控制方法以及移动机器人底盘
CN114643875A (zh) * 2020-12-17 2022-06-21 长城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车辆扭矩控制方法、装置及车辆
CN112903323B (zh) * 2021-01-25 2022-06-17 中车青岛四方车辆研究所有限公司 用于获取独立轮有轨电车转弯半径的方法、装置和存储介质
CN116461607B (zh) * 2023-05-12 2024-02-06 爱搏特科技(深圳)有限公司 一种分布式线控驱动和线控转向的方法及相关装置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574979A (zh) * 2009-06-11 2009-11-11 重庆大学 基于滑移率控制的电动车差速转向控制方法
CN101716952A (zh) * 2009-09-22 2010-06-02 浙江工业大学 电动汽车用四轮毂电机驱动实现四轮转向的电子差速转向控制系统
CN102717726A (zh) * 2012-06-26 2012-10-10 上海三一重机有限公司 一种电子差速控制方法及运用该方法的电驱动矿车

Family Cites Familie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3373958B2 (ja) * 1994-10-25 2003-02-04 日立機電工業株式会社 四輪操舵式無人搬送車の差動速度演算方法

Patent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574979A (zh) * 2009-06-11 2009-11-11 重庆大学 基于滑移率控制的电动车差速转向控制方法
CN101716952A (zh) * 2009-09-22 2010-06-02 浙江工业大学 电动汽车用四轮毂电机驱动实现四轮转向的电子差速转向控制系统
CN102717726A (zh) * 2012-06-26 2012-10-10 上海三一重机有限公司 一种电子差速控制方法及运用该方法的电驱动矿车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3552482A (zh) 2014-02-05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3552482B (zh) 一种无轨车辆的电子差速控制方法及装置
CN104443022B (zh) 一种四轮独立驱动电动汽车稳定性控制方法及系统
CN106184199B (zh) 分布式控制电动汽车稳定性的集成控制方法
CN103786602B (zh) 基于分布式驱动电动汽车的操纵性改善控制方法
CN103057436B (zh) 一种基于多智能体的独立驱动电动汽车横摆力矩控制方法
CN107783540A (zh) 一种四轮驱动转向的控制方法及装置
CN103895704B (zh) 基于后轮主动转向的变传动比控制方法
CN104477237A (zh) 一种四轮独立转向电动车转向控制方法及系统
CN105253141A (zh) 一种基于车轮纵向力调节的车辆操纵稳定性控制方法
CN107697065B (zh) 一种面向一般停车场景的自动泊车控制方法
CN107685767A (zh) 一种多轴轮毂电机驱动车辆后轮线控转向驱动装置及其转向方法
CN105857304A (zh) 基于四轮驱动汽车力矩分配控制系统
CN110481343A (zh) 四轮轮毂电机驱动汽车力矩补偿的组合二阶滑模控制方法
CN103303367A (zh) 一种四轮驱动电动车车身稳定控制方法
CN104590253B (zh) 一种四轮独立驱动电动汽车的横摆角速度控制方法
CN109291932A (zh) 基于反馈的电动汽车横摆稳定性实时控制装置及方法
CN105966263A (zh) 一种轮毂电机驱动的电动轮汽车差动转向路感控制方法
CN107499378A (zh) 四轮独立转向电动车辆四轮转向‑前/后轮转向动态切换方法
CN111123707A (zh) 一种基于模型预测控制的牵引式挂车轨迹跟踪方法
Mashadi et al. Integrated controller design for path following in autonomous vehicles
CN107150680A (zh) 一种防四轮独立驱动电动车过度转向的鲁棒不变集控制方法
CN108062024A (zh) 一种考虑阻力的移动机器人反演滑模控制方法
CN103538491B (zh) 一种轨道车辆的电子差速控制方法及装置
Jin et al. Path following control for skid steering vehicles with vehicle speed adaption
CN107380256B (zh) 电动平板运输车的转向行车控制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