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3540906B - 光控-晶控综合膜厚监控方法 - Google Patents

光控-晶控综合膜厚监控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3540906B
CN103540906B CN201310451684.2A CN201310451684A CN103540906B CN 103540906 B CN103540906 B CN 103540906B CN 201310451684 A CN201310451684 A CN 201310451684A CN 103540906 B CN103540906 B CN 103540906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tunic
computer
lambda
film
plated film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310451684.2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3540906A (zh
Inventor
朱美萍
易葵
齐红基
邵建达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anghai Institute of Optics and Fine Mechanics of CAS
Original Assignee
Shanghai Institute of Optics and Fine Mechanics of CAS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anghai Institute of Optics and Fine Mechanics of CAS filed Critical Shanghai Institute of Optics and Fine Mechanics of CAS
Priority to CN201310451684.2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3540906B/zh
Publication of CN103540906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3540906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3540906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3540906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Length Measuring Devices By Optical Means (AREA)
  • Physical Vapour Deposition (AREA)

Abstract

一种用于镀膜装置精确控制制备高性能光学薄膜的光控-晶控综合膜厚监控方法,该方法包括:镀膜前向计算机输入镀膜参数;计算机根据输入的镀膜参数给出所镀膜系的镀膜监控表,包括相应层膜的监控波长、理论极值数或晶控系数;镀膜等步骤。本发明综合了光电极值法和石英晶体振荡法的优点,能够克服两者单独使用时石英晶体振荡仪的工具因子易受膜层沉积参数影响,以及光电极值法监控非规整膜系误差大的缺点。该方法可对规整膜系和非规整膜系进行监控,有效降低了膜厚监控误差,提高了薄膜的光谱性能,具有良好的重复性。

Description

光控-晶控综合膜厚监控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镀膜,特别是一种用于镀膜装置精确控制制备高性能光学薄膜的光控-晶控综合膜厚监控方法。
背景技术
薄膜的厚度决定性地影响薄膜的光学性能。实现薄膜厚度的精确控制是制备高性能光学薄膜的关键因素。
薄膜厚度控制的方法通常包括光学监控法和石英晶体振荡法。光学监控法直接监控膜层的光学厚度,它利用薄膜的透射率(或反射率)随着薄膜厚度的变化而变化这一原理来实现薄膜厚度的监控;光学监控法中较常用的是光电极值法,光电极值法将薄膜透射率(或反射率)的极值点作为停镀点。石英晶体振荡法利用石英晶体的压电效应和质量负荷效应来测量薄膜的质量厚度。图1给出了本发明人发明的计算机控制镀膜装置(专利号:ZL200510026448.1,授权公告日:2008年8月31日)的结构示意图。光源1发出的光束经聚光透镜组15会聚到光阑4上,聚光透镜组15由透镜2和透镜3组成,入射光束经单排孔调制盘5后调制成为调制光,经准直镜16后成为平行光,该平行光透过监控片14后成为信号光,镀膜过程中薄膜的光学厚度信息将表现为信号光的强度信息。经过监控片14后的光经半透半反镜9后经会聚镜8会聚到单色仪7的入射狭缝11上,用光电倍增管10接收单色仪7出射狭缝的光,并将该信号作为锁相放大器12的信号输入,用光开关6输出的参考信号作为锁相放大器12的参考输入。晶控仪26的晶振头21通过屏蔽线经阻抗匹配器22和晶控仪26相连,晶控仪26的蒸发源控制电压输出端28通过屏蔽线分别和第一蒸发源35、第二蒸发源24相连。带有控制程序的计算机30的第一串口29、第二串口32分别和锁相放大器12、晶控仪26相连,计算机并口31的第2针、第3针通过屏蔽线经挡板开关控制电路20和第一蒸发源挡板控制器25、第二蒸发源挡板控制器27相连。
该计算机控制镀膜装置采用光电极值法监控规整膜系,石英晶体振荡法监控非规整膜系。光电极值法将薄膜透射率(或反射率)的极值点作为停镀点,通过调节监控波长,也能够实现非规整膜系的监控。然而,由于光学镀膜材料在不同波长存在色散,对于膜层较厚的膜系而言,对每层都调节监控波长,势必会由于色散问题造成较大的厚度误差。石英晶体振荡法能够监控非规整膜系,然而,它不能直接反映出膜层的光学厚度,在膜层质量厚度相同的情况下,镀膜工艺参数,包括沉积速率、沉积温度、真空度等参数的改变,会引起晶控仪工具因子较大的变化。这样,如果单独使用石英晶体振荡法进行监控,在镀膜工艺参数稍微变动的情况下,就不得不通过实验来确定新的工具因子,大幅度增加镀膜成本。
发明内容
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克服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用于镀膜装置精确控制制备高性能光学薄膜的光控-晶控综合膜厚监控方法。该方法综合了光电极值法和石英晶体振荡法的优点,能够克服两者单独使用时石英晶体振荡仪的工具因子易受膜层沉积参数影响,以及光电极值法监控非规整膜系误差大的问题。
本发明的解决方案如下:
一种用于镀膜装置精确控制制备高性能光学薄膜的光控-晶控综合膜厚监控方法,其特征在于该方法包括下列步骤:
1)镀膜前向计算机输入需要的镀膜参数:包括设计波长λD、高折射率材料折射率nH、低折射率材料折射率nL、基底折射率nS、入射介质折射率n0、最小监控波长λMin、所需镀制的膜系和总的膜层数K;
2)计算机根据输入的镀膜参数,给出所镀膜系的镀膜监控表,第1层膜、第2层膜采用光电极值法进行监控,其他膜层都采用石英晶体振荡法监控,镀膜监控表中给出相应层膜的监控波长λj、理论极值数EjT或晶控系数Rj
3)开机镀膜:
①镀制第1层膜,令第1层膜的实际极值数E1A=0,计算机的第四串口发出信号将单色仪的波长调节至第1层膜的监控波长λ1;然后,计算机向挡板开关控制电路发出信号打开高折射率蒸发源挡板,同时,计算机开始采集并保存锁相放大器输出的监控片的透射率信号值,每透射率信号出现极值,则该层膜的实际极值数E1A=E1A+1;当第1层膜的实际极值数E1A等于第1层膜的理论极值数E1T时,计算机向挡板开关控制电路发出关闭信号,关闭高折射率蒸发源挡板,同时,计算机采集并保存晶控仪显示的晶控厚度MH,第1层膜镀制完成;
②镀制第2层膜,令第2层膜的实际极值数E2A=0,计算机的第四串口发出信号将单色仪的波长调节至第2层膜的监控波长λ2;然后,计算机向挡板开关控制电路发出信号打开低折射率蒸发源挡板,同时,计算机开始采集并保存锁相放大器输出的与监控片的透射率相应的信号值,每透射率信号出现极值,则该层膜的实际极值数E2A=E2A+1;当第2层膜的实际极值数E2A等于第2层膜的理论极值数E2T,计算机向挡板开关控制电路发出关闭信号,关闭低折射率蒸发源挡板,同时,计算机采集并保存晶控仪显示的晶控厚度ML,第2层膜镀制完成;
③镀制第j层膜,j=3:
当当前层为高折射率材料时,计算机向挡板开关控制电路发出信号打开高折射率蒸发源挡板,同时,计算机开始采集并保存晶控仪输出的膜层厚度MjA,当MjA=Rj×MH时,计算机向挡板开关控制电路发出信号,关闭高折射率蒸发源挡板;
当当前层为低折射率材料时,计算机向挡板开关控制电路发出信号打开低折射率蒸发源挡板,同时,计算机开始采集并保存晶控仪输出的膜层厚度MjA,当MjA=Rj×ML时,计算机向挡板开关控制电路发出信号,关闭低折射率蒸发源挡板;
④j=j+1,重复上述步骤③,直至j=k,所有的膜层都镀制完毕,镀膜结束。
所述的计算机根据输入的镀膜参数,给出所镀膜系的镀膜监控表的具体步骤如下:
①计算机计算第1层的理论极值数E1T和第1层的监控波长λ1
第1层膜的理论极值数E1T=int(d1×λDMin),其中,int()表示对括号中的数值取整,第1层膜的监控波长λ1=d1×λD/E1T
②计算机计算第2层膜的监控波长λ2和第2层膜的理论极值数E2T
(a)令监控波长λ=λMin
(b)按下列公式计算基底和第j(j=2)层膜的组合导纳Yj
Y j = Y j - 1 cos ( π d j λ D / 2 λ ) + in j sin ( π d j λ D / 2 λ ) cos ( π d j λ D / 2 λ ) + i ( Y j - 1 / n j ) sin ( π d j λ D / 2 λ ) ) - - - ( 1 )
其中:nj为第j层膜的折射率,Y0为基底折射率nS,dj为第j层膜的厚度系数;
(c)当组合导纳Yj的虚部不为零时,令λ=λ+0.1,重复步骤(b),否则,令第2层膜的监控波长λ2=λ;
当d2×λD2为整数时,第2层膜的理论极值数E2T=d2×λD2,否则,当d2×λD2不为整数时,第2层膜的理论极值数E2T=int(d2×λD2)+1,进入步骤③;
③计算第j层膜(j=3)的晶控系数Rj:当第j层膜为高折射率材料时,Rj=dj/d1;否则,第j层膜为低折射率材料,Rj=dj/d2
④令j=j+1,重复第③步,直至j=k,所有的膜层都计算完毕,给出所镀膜系的镀膜监控表,包括相应层膜的监控波长λj、理论极值数EjT或晶控系数Rj;计算完毕。
本发明的技术效果:
本发明方法,根据输入的镀膜参数,包括设计波长、高折射率材料折射率、低折射率材料折射率、基底折射率、入射介质折射率、最小监控波长和所需镀制的膜系;计算机给出所镀膜系的镀膜监控表,第1层膜、第2层膜采用光电极值法进行监控,其他膜层都采用石英晶体振荡法监控,镀膜监控表中给出相应层膜的监控波长、理论极值数或晶控系数。
本发明结合光电极值法和石英晶体振荡法对膜层厚度进行监控。一方面,能够克服石英晶体振荡仪的工具因子易受膜层沉积参数影响的问题;另一方面,能够克服光电极值法监控非规整膜系时,由于光学材料色散问题导致厚度监控误差大的问题。
本发明综合光电极值法和石英晶体振荡法,采用光电极值法监控第一层和第二层,同时采集晶控仪的厚度。在第一层和第二层镀膜完成的时候,计算机程序就能够给出后续所有膜层的晶控数据。
本发明综合了光电极值法和石英晶体振荡法两者的优点,有效降低了膜层沉积参数对膜层厚度监控误差带来的影响。能够以较高的精度监控规整膜系和非规整膜系,提高了薄膜的光谱性能,具有良好的重复性。
附图说明
图1为现有的计算机控制镀膜装置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采用的计算机控制镀膜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实施例和结合附图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说明。
先请参阅图2,图2为本发明提高光学性能的膜厚监控方法的镀膜装置结构示意图。由图可见,本发明中使用的镀膜装置包括由光源发射系统18、监控片系统14、信号接收系统19、锁相放大器12和晶控仪26五部分组成的光控-晶控综合膜厚监控系统,和带有控制程序的计算机30、挡板开关控制电路20。锁相放大器12、晶控仪26、单色仪7分别通过自带的RS232串口和带有控制程序的计算机30的第一串口29、第二串口32、第三串口37相连,计算机并口31的第2针、第3针通过屏蔽线经挡板开关控制电路20和第一蒸发源挡板控制器25、第二蒸发源挡板控制器27相连。
以设计波长为500nm,结构为1.3H1.2L2.8HL0.5H0.8L的膜系为例说明本发明用于镀膜装置精确控制制备高性能光学薄膜的光控-晶控综合膜厚监控方法。该方法包括下列步骤:
(1)镀膜前向计算机30输入需要的镀膜参数:包括设计波长λD(500nm)、高折射率材料折射率nH(1.92)、低折射率材料折射率nL(1.46)、基底折射率nS(1.52)、入射介质折射率n0(1.0)、最小监控波长λMin(400nm)、所需镀制的膜系(1.3H1.2L2.6H1.2L0.65H0.9L)和总的膜层数6;
输入的膜系参数中字母H表示高折射率材料的膜层,字母L代表低折射率材料的膜层,字母前的系数表示该层膜(第j层)的厚度系数dj,膜层的光学厚度等于厚度系数乘以四分之一监控波长;
(2)根据输入的镀膜参数,计算机给出所镀膜系的镀膜监控表:
①计算机计算第1层的理论极值数E1T和第1层的监控波长λ1
第1层膜的理论极值数E1T=int(d1×λDMin)=int(1.3×500nm/400nm)=1,其中,int()表示对括号中的数值取整;第1层膜的监控波长
②计算机计算第2层膜的监控波长λ2和第2层膜的理论极值数E2T
(a)令监控波长λ=λMin=400nm,
(b)按下列公式计算基底和第j(j=2)层膜的组合导纳Yj
Y j = Y j - 1 cos ( π d j λ D / 2 λ ) + in j sin ( π d j λ D / 2 λ ) cos ( π d j λ D / 2 λ ) + i ( Y j - 1 / n j ) sin ( π d j λ D / 2 λ ) ) - - - ( 1 )
其中:nj为第j层膜的折射率,Y0为基底折射率nS,dj为第j层膜的厚度系数;
(c)当组合导纳Yj的虚部不为零时,令λ=λ+0.1,重复步骤(b),否则,令第2层膜的监控波长λ2=λ;
当d2×λD2为整数时,第2层膜的理论极值数E2T=d2×λD2,否则,当d2×λD2不为整数时,第2层膜的理论极值数E2T=int(d2×λD2)+1,进入步骤③;
③计算第j层膜(j=3)的晶控系数Rj:当第j层膜为高折射率材料时,Rj=dj/d1;否则,第j层膜为低折射率材料,Rj=dj/d2
④j=j+1,重复第③步,直至j=6,所有的膜层都计算完毕,给出所镀膜系的镀膜监控表,包括相应层膜的监控波长λj、理论极值数EjT或晶控系数Rj;计算完毕。
该膜系的镀膜监控表如表1所示。
表1.本发明中实施例的镀膜监控表
膜层 监控波长 理论极值数 晶控系数
1 650nm 1
2 615nm 1
3 2
4 1
5 0.5
6 0.75
本实施例中采用光控-晶控综合膜厚监控方法,第1层膜和第2层膜采用光电极值发进行监控,只需要使用两个不同的监控波长,减少了由于材料色散引起的厚度控制误差。此外,利用光电极值法监控时实时测得的晶控数据对后续的膜层进行监控,避免了由于膜层沉积参数改变引起晶控工具因子变化而造成的不必要的实验。
(3)开机镀膜:
①镀制第1层膜,令第1层膜的实际极值数E1A=0,计算机30的第四串口37发出信号将单色仪7的波长调节至第1层膜的监控波长λ1;然后,计算机30向挡板开关控制电路20发出信号打开高折射率蒸发源挡板23,同时,计算机30开始采集并保存锁相放大器12输出的监控片的透射率信号值,每透射率信号出现极值,则该层膜的实际极值数E1A=E1A+1;当第1层膜的实际极值数E1A等于第1层膜的理论极值数1时,计算机30向挡板开关控制电路20发出关闭信号,关闭高折射率蒸发源挡板23,同时,计算机30采集并保存晶控仪26显示的晶控厚度MH,第1层膜镀制完成;
②镀制第2层膜,令第2层膜的实际极值数E2A=0,计算机30的第四串口37发出信号将单色仪7的波长调节至第2层膜的监控波长λ2;然后,计算机30向挡板开关控制电路20发出信号打开低折射率蒸发源挡板36,同时,计算机30开始采集并保存锁相放大器12输出的与监控片的透射率相应的信号值,每透射率信号出现极值,则该层膜的实际极值数E2A=E2A+1;当第2层膜的实际极值数E2A等于第2层膜的理论极值数1,计算机30向挡板开关控制电路20发出关闭信号,关闭低折射率蒸发源挡板36,同时,计算机30采集并保存晶控仪26显示的晶控厚度ML,第2层膜镀制完成;
③镀制第j层膜,j=3:
当当前层为高折射率材料时,计算机30向挡板开关控制电路20发出信号打开高折射率蒸发源挡板23,同时,计算机30开始采集并保存晶控仪26输出的膜层厚度MjA,当MjA=Rj×MH时,计算机30向挡板开关控制电路20发出信号,关闭高折射率蒸发源挡板23;
当当前层为低折射率材料时,计算机30向挡板开关控制电路20发出信号打开低折射率蒸发源挡板36,同时,计算机30开始采集并保存晶控仪26输出的膜层厚度MjA,当MjA=Rj×ML时,计算机30向挡板开关控制电路20发出信号,关闭低折射率蒸发源挡板36;
④j=j+1,重复上述步骤③,直至j=6,所有的膜层都镀制完毕,镀膜结束。多次实验表明:本发明采用的膜厚监控方法,有效地综合了光电极值法和石英晶体振荡法的优点,能够克服两者单独使用时石英晶体振荡仪的工具因子易受膜层沉积参数影响,以及光电极值法监控非规整膜系误差大的缺点。该方法可对规整膜系和非规整膜系进行监控,有效降低了膜厚监控误差,提高了薄膜的光谱性能,具有良好的重复性。

Claims (2)

1.一种光控-晶控综合膜厚监控方法,其特征在于该方法包括下列步骤:
1)镀膜前向计算机(30)输入需要的镀膜参数:包括设计波长λD、高折射率材料折射率nH、低折射率材料折射率nL、基底折射率nS、入射介质折射率n0、最小监控波长λMin、所需镀制的膜系和总的膜层数k,k>3;
2)计算机根据输入的镀膜参数,给出所镀膜系的镀膜监控表,第1层膜、第2层膜采用光电极值法进行监控,其他膜层都采用石英晶体振荡法监控,镀膜监控表中给出相应层膜的监控波长λj、理论极值数EjT或晶控系数Rj
镀膜监控表
其中,j为膜层数;
3)开机镀膜:
①镀制第1层膜,令第1层膜的实际极值数E1A=0,计算机(30)的第四串口(37)发出信号将单色仪(7)的波长调节至第1层膜的监控波长λ1;然后,计算机(30)向挡板开关控制电路(20)发出信号打开高折射率蒸发源挡板(23),同时,计算机(30)开始采集并保存锁相放大器(12)输出的监控片的透射率信号值,每透射率信号出现极值,则该层膜的实际极值数E1A=E1A+1;当第1层膜的实际极值数E1A等于第1层膜的理论极值数E1T时,计算机(30)向挡板开关控制电路(20)发出关闭信号,关闭高折射率蒸发源挡板(23),同时,计算机(30)采集并保存晶控仪(26)显示的晶控厚度MH,第1层膜镀制完成;
②镀制第2层膜,令第2层膜的实际极值数E2A=0,计算机(30)的第四串口(37)发出信号将单色仪(7)的波长调节至第2层膜的监控波长λ2;然后,计算机(30)向挡板开关控制电路(20)发出信号打开低折射率蒸发源挡板(36),同时,计算机(30)开始采集并保存锁相放大器(12)输出的与监控片的透射率相应的信号值,每透射率信号出现极值,则该层膜的实际极值数E2A=E2A+1;当第2层膜的实际极值数E2A等于第2层膜的理论极值数E2T,计算机(30)向挡板开关控制电路(20)发出关闭信号,关闭低折射率蒸发源挡板(36),同时,计算机(30)采集并保存晶控仪(26)显示的晶控厚度ML,第2层膜镀制完成;
③镀制第j层膜,j=3:
当当前层为高折射率材料时,计算机(30)向挡板开关控制电路(20)发出信号打开高折射率蒸发源挡板(23),同时,计算机(30)开始采集并保存晶控仪(26)输出的膜层厚度MjA,当MjA=Rj×MH时,计算机(30)向挡板开关控制电路(20)发出信号,关闭高折射率蒸发源挡板(23);
当当前层为低折射率材料时,计算机(30)向挡板开关控制电路(20)发出信号打开低折射率蒸发源挡板(36),同时,计算机(30)开始采集并保存晶控仪(26)输出的膜层厚度MjA,当MjA=Rj×ML时,计算机(30)向挡板开关控制电路(20)发出信号,关闭低折射率蒸发源挡板(36);
④j=j+1,重复上述步骤③,直至j=k,所有的膜层都镀制完毕,镀膜结束。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控-晶控综合膜厚监控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计算机根据输入的镀膜参数,给出所镀膜系的镀膜监控表的具体步骤如下:
①计算机计算第1层的理论极值数E1T和第1层的监控波长λ1
第1层膜的理论极值数E1T=int(d1×λDMin),其中,int()表示对括号中的数值取整,d1为第1层膜的厚度系数,第1层膜的监控波长λ1=d1×λD/E1T
②计算机计算第2层膜的监控波长λ2和第2层膜的理论极值数E2T,具体计算步骤如下:
(a)令监控波长λ=λMin
(b)按下列公式计算基底和第1层膜的组合导纳Y1
Y 1 = Y 0 cos ( πd 1 λ D / 2 λ ) + in 1 sin ( πd 1 λ D / 2 λ ) cos ( πd 1 λ D / 2 λ ) + i ( Y 0 / n 1 ) sin ( πd 1 λ D / 2 λ ) - - - ( 1 )
其中:n1为第1层膜的折射率,Y0为基底折射率nS,d1为第1层膜的厚度系数;
按下列公式计算基底、第1层膜和第2层膜组合导纳Y2
Y 2 = Y 1 cos ( πd 2 λ D / 2 λ ) + in 2 sin ( πd 2 λ D / 2 λ ) cos ( πd 2 λ D / 2 λ ) + i ( Y 1 / n n ) sin ( πd 2 λ D / 2 λ ) - - - ( 2 )
其中:n2为第2层膜的折射率,d2为第2层膜的厚度系数;
(c)当组合导纳Y2的虚部不为零时,令λ=λ+0.1,重复步骤(b),否则,令第2层膜的监控波长λ2=λ;
当d2×λD2为整数时,第2层膜的理论极值数E2T=d2×λD2,否则,当d2×λD2不为整数时,第2层膜的理论极值数E2T=int(d2×λD2)+1,令j=3,进入步骤③;
③计算第j层膜的晶控系数Rj:当第j层膜为高折射率材料时,Rj=dj/d1;否则,第j层膜为低折射率材料,Rj=dj/d2
④j=j+1,重复第③步,直至j=k,所有的膜层都计算完毕,给出所镀膜系的镀膜监控表,包括相应层膜的监控波长λj、理论极值数EjT或晶控系数Rj;计算完毕。
CN201310451684.2A 2013-09-29 2013-09-29 光控-晶控综合膜厚监控方法 Active CN103540906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310451684.2A CN103540906B (zh) 2013-09-29 2013-09-29 光控-晶控综合膜厚监控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310451684.2A CN103540906B (zh) 2013-09-29 2013-09-29 光控-晶控综合膜厚监控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3540906A CN103540906A (zh) 2014-01-29
CN103540906B true CN103540906B (zh) 2015-07-29

Family

ID=4996474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310451684.2A Active CN103540906B (zh) 2013-09-29 2013-09-29 光控-晶控综合膜厚监控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3540906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6104251A (zh) * 2015-03-03 2016-11-09 株式会社爱发科 膜厚监视装置用传感器、具备该膜厚监视装置用传感器的膜厚监视装置以及膜厚监视装置用传感器的制造方法
CN106756864B (zh) * 2016-12-10 2018-11-16 中国科学院长春光学精密机械与物理研究所 一种制备多层膜元件过程中非灵敏层误差控制方法及装置
CN108342712A (zh) * 2018-04-24 2018-07-31 北京铂阳顶荣光伏科技有限公司 蒸发源的蒸发速率控制设备、方法、装置及存储介质
KR20210063424A (ko) 2018-09-28 2021-06-01 비아비 솔루션즈 아이엔씨. 순방향 파라미터 보정 및 강화된 역방향 엔지니어링을 사용한 코팅 제어
CN110257904A (zh) * 2019-06-18 2019-09-20 西安交通大学 一种可移动式紧凑型超高真空镀膜系统及对接方法
CN112981357B (zh) * 2019-12-02 2023-06-02 宁波融光纳米科技有限公司 结构色颜料光学薄膜厚度的监测方法以及镀膜机
CN115597501B (zh) * 2022-09-30 2023-11-03 中山吉联光电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高精密宽光谱光学薄膜厚度在线监控系统
CN117089817B (zh) * 2023-06-29 2024-02-13 同济大学 一种基于卡尔曼滤波数据融合的光学薄膜混合监控方法

Family Cites Familie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3954319B2 (ja) * 2001-03-28 2007-08-08 株式会社東芝 薄膜の膜厚モニタリング方法及び基板温度測定方法
KR100716704B1 (ko) * 2004-03-03 2007-05-14 산요덴키가부시키가이샤 퇴적 두께 측정 방법, 재료층의 형성 방법, 퇴적 두께 측정장치 및 재료층의 형성 장치
CN100410419C (zh) * 2005-06-03 2008-08-13 中国科学院上海光学精密机械研究所 计算机控制镀膜装置
CN100470193C (zh) * 2007-06-08 2009-03-18 中国科学院上海光学精密机械研究所 石英波片厚度的测量装置和测量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3540906A (zh) 2014-01-29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3540906B (zh) 光控-晶控综合膜厚监控方法
Sullivan et al. Deposition error compensation for optical multilayer coatings. I. Theoretical description
CN103673905B (zh) 一种磁控溅射镀光学膜膜厚监控方法
Amotchkina et al. Stress compensation with antireflection coatings for ultrafast laser applications: from theory to practice
Begou et al. Complex optical interference filters with stress compensation for space applications
MacNally et al. Glancing-angle-deposited silica films for ultraviolet wave plates
CN100410419C (zh) 计算机控制镀膜装置
Netterfield Refractive indices of zinc sulfide and cryolite in multilayer stacks
CN2911757Y (zh) 智能化光学薄膜全自动监控系统
CN108515743B (zh) 一种金属/介质超宽带吸收薄膜及其制备方法
Wu et al. Advanced broadband monitoring for thin film deposition through equivalent optical admittance loci observation
Janicki et al. Deposition and spectral performance of an inhomogeneous broadband wide-angular antireflective coating
DE112012005599T5 (de) Etalon und Verfahren zur Herstellung eines Etalons
CN107916410B (zh) 一种检测光学镀膜厚度的反射式光学监控方法
Lumeau et al. Angularly tunable bandpass filter: design, fabrication, and characterization
CN217877561U (zh) 一种在线监测太阳电池膜厚和折射率的装置
Netterfield et al. Coating Fabry-Perot interferometer plates with broadband multilayer dielectric mirrors
Zhang et al. Advantages and challenges of optical coating production with indirect monochromatic monitoring
CN109816810A (zh) 一种基于数字滤波的光学膜层监控方法
Bulkin et al. Fourier-transform design and electron cyclotron resonance plasma-enhanced deposition of lossy graded-index optical coatings
Zhupanov et al. Indirect broadband optical monitoring with multiple witness substrates
CN102109687B (zh) 光隔离器及其加工方法
CN112198140A (zh) 基于多层介质膜干涉滤光片的液体折射率测量方法及其装置
CN202903140U (zh) 全自动高精度光学镀膜机用光学膜厚监控系统
Habel et al. Broadband thin-film polarizer for 12 fs applications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