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3528263B - 一种带中间换热部件的喷射式制冷机 - Google Patents

一种带中间换热部件的喷射式制冷机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3528263B
CN103528263B CN201310497335.4A CN201310497335A CN103528263B CN 103528263 B CN103528263 B CN 103528263B CN 201310497335 A CN201310497335 A CN 201310497335A CN 103528263 B CN103528263 B CN 103528263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injector
outlet
generator
communicated
entranc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310497335.4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3528263A (zh
Inventor
陈光明
陈少杰
杨申音
林玮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Ningbo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of ZJU
Original Assignee
Ningbo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of ZJU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Ningbo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of ZJU filed Critical Ningbo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of ZJU
Priority to CN201310497335.4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3528263B/zh
Publication of CN103528263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3528263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3528263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3528263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Jet Pumps And Other Pump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带中间换热部件喷射式制冷机,包括第一节流元件、蒸发器、第一喷射器、第二喷射器、冷凝器、第二节流元件、过冷器或者经济器、循环泵、第一发生器;第一喷射器、第二喷射器的工作流体入口与第一发生器的工质出口连通,第一喷射器引射流体入口与蒸发器的工质出口相连通,第一喷射器的工质出口与第二喷射器引射流体入口相连通,第二喷射器的工质出口与冷凝器的工质入口相连通。本发明突破传统思想束缚,通过采用经济器或者过冷器等中间换热部件,使经济器或者过冷器中的气相工质直接进入第二喷射器,而不需通过第一喷射器的再次压缩,从而减少第一喷射器的负荷,以此提高系统的制冷系数。

Description

一种带中间换热部件的喷射式制冷机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制冷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中间换热部件的喷射式制冷机。
背景技术
喷射式制冷技术是一种热能驱动的制冷技术,和机械压缩式制冷技术相比其主要优点是只需要消耗很少的机械能,能够直接利用热能作为驱动能源,具有设备结构简单、体积小、成本低、运行可靠、使用寿命长等优点。喷射式制冷是一种利用低品位能源驱动的制冷方式,可有效利用太阳能、地热等可再生能源及工业余热、废热;喷射式制冷所使用的制冷工质主要是水、碳氢化合物或氢氟烃类制冷剂,可避免使用破坏臭氧层的CFCs或HCFCs类制冷工质。
由于传统喷射制冷机中喷射器压缩比较小,难以达到冷凝器的冷却介质在冷却温度较高时,所需冷凝压力的要求,因此制冷温度较高,这一弱点曾经一度导致喷射式制冷几乎被吸收式制冷完全取代;此外,研究表明当喷射器背压与引射压力之差超过一定数值之后,喷射系数将急剧下降,这意味着传统喷射式制冷难以实现较低的制冷温度,采用两级或多级喷射式制冷可以解决这一问题。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公开号为CN102155815A的专利文献公开了一种基于双流体的蒸汽喷射制冷系统,包括精馏塔、过热器、气体喷射器、蒸发器、节流元件、过冷器、冷凝器、液体泵和回热器,所述的蒸汽发生器包括精馏塔和过热器;所述的蒸汽发生器与液体泵之间设有回热器,蒸汽发生器与节流元件之间设有过冷器。该装置实现了喷射制冷循环中喷射器工质和引射流体为两种不同种类的流体,并通过余热的回收利用、双级喷射制冷、过热器以及回热器等构件,提高了系统的效率,从而实现节能,本装置简单、安全可靠,具有显著的经济和社会效益。但是上述制冷系统采用精馏塔为分离装置,结构复杂,运行成本高。
发明内容
本发明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和缺陷,提出了一种带中间换热部件的喷射式制冷机;通过采用中间换热部件,在两级喷射式制冷中,减少进入低压级喷射器的不必要的流量,有效降低低压级喷射器的负荷,从而使系统可以实现更高的制冷系数。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三种独立的技术方案,分别为:
第一种:一种带中间换热部件的喷射式制冷机,包括:气体发生装置、工作流体入口与气体发生装置的出口连通的第一喷射器和第二喷射器、与第二喷射器的出口连通的冷凝器、出口与所述第一喷射器的引射流体入口连通的蒸发器、以及过冷器;所述冷凝器的出口分成三条支路,第一条支路通过第二节流元件与过冷器的冷工质管路入口连通,第二条支路通过依次连接的过冷器的热工质管路和第一节流元件与蒸发器的入口连通,第三条支路通过循环泵与气体发生装置的入口相连;所述第一喷射器的出口的管路与过冷器的冷工质管路出口的管路合并后再与第二喷射器的引射流体入口连通。
第二种:一种带中间换热部件的喷射式制冷机,包括:气体发生装置、工作流体入口与气体发生装置的出口连通的第一喷射器和第二喷射器、与第二喷射器的出口连通的冷凝器、出口与所述第一喷射器的引射流体入口连通的蒸发器、以及经济器;所述冷凝器的出口分成两条支路,第一条支路通过第二节流元件与经济器的入口连通,第二条支路通过循环泵与气体发生装置的入口相连;所述经济器的气相工质出口与第二喷射器的引射流体入口连通;所述经济器的入口同时与第一喷射器的出口连通;所述经济器的液相工质出口通过第一节流元件与蒸发器入口连通。
第三种:一种带中间换热部件的喷射式制冷机,包括:气体发生装置、工作流体入口与气体发生装置的出口连通的第一喷射器和第二喷射器、与第二喷射器的出口连通的冷凝器、出口与所述第一喷射器的引射流体入口连通的蒸发器、以及经济器;所述冷凝器的出口分成两条支路,第一条支路通过第二节流元件与经济器的入口连通,第二条支路通过循环泵与气体发生装置的入口相连;所述经济器的气相工质出口的管路与第一喷射器的出口的管路连通后再与第二喷射器的引射流体入口连通;所述经济器的液相工质出口通过第一节流元件与蒸发器入口连通。
本发明中所述的过冷器、或经济器均为中间换热部件,用于对进入蒸发器前的工质进行预先冷却,提高蒸发器吸热的制冷量;同时对进入第二发射器的引射流体进行降温,降低引射流体的密度,提高第二喷射器的喷射性能;同时本发明的过冷器、或经济器中的气相工质直接进入第二喷射器,而不需通过第一喷射器的再次压缩,从而减少第一喷射器的负荷;经过上述三个方面整体提高了制冷机的制冷系数。所以利用过冷器、或经济器相似的功能,解决了相同的技术问题。所以,三个独立技术方案在发明思路上是一致的,属于一个总的发明构思。
上述的带中间换热部件的喷射式制冷机的工作流程为:工质在第一发生器中被加热成为高温高压的气体,并作为工作流体分别进入第一喷射器和第二喷射器;蒸发器出口的低温低压的工质气体通过第一喷射器引射到中间压力后,通过第二喷射器继续被引射升压达到冷凝压力,并进入冷凝器;第二喷射器出口的冷凝压力下的气体,在冷凝器中被冷凝成液体后一部分经过第二节流元件节流降压后,在过冷器、或经济器中蒸发吸热成为气体,被引射入第二喷射器;一部分进入过冷器、或经济器中被继续冷却后,通过第一节流元件节流减压后进入蒸发器蒸发吸热产生制冷量;另一股被循环泵升压后进入第一发生器,系统完成一次工作循环。冷凝器出口的工质在过冷器中被进一步冷却降低温度后,才通过第一节流元件进入蒸发器蒸发产生制冷量,使得在蒸发器产生的制冷量增加,提高了系统的制冷系数。
为满足不同场合的需求,便于对多个热源的利用,所述的气体发生装置可为一个发生器或者多个发生器,作为优选的方案主要有两种,分别如下:
第一种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气体发生装置为第一发生器。该技术方案安装简单,适用于单一热源场合的使用。
第二种优选的技术方案为:所述气体发生装置为并联设置的第一发生器和第二发生器;所述第一发生器的出口与第一喷射器的工作流体入口连通,所述第二发生器的出口与第二喷射器的工作流体入口连通;所述循环泵的出口通过两个支路分别与第一发生器和第二发生器的入口连通,且两条支路中至少一条支路上设有第三节流元件。若第一发生器由较高温度的热源驱动,第二喷射器由较低温度的热源驱动,此时循环泵出口的工质分为两股,其中一股直接进入第一发生器被加热,另一股通过第三节流元件进入第二发生器被加热;若第一发生器由较低温度的热源驱动,第二喷射器由较高温度的热源驱动,此时循环泵出口的工质分为两股,其中一股直接进入第二发生器被加热,另一股通过第三节流元件进入第一发生器被加热。采用两个发生器作为气体发生装置分别对两个发生器提供工质气体,实现了多热源的同时利用。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体现在:
本发明的带中间换热部件的喷射式制冷机,通过采用过冷器、经济器等中间换热部件,使中间换热部件中的气相工质直接进入第二喷射器,而不需通过第一喷射器的再次压缩,从而减少第一喷射器的负荷,以此提高系统的制冷系数。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一种实施方式的系统流程图。
图2为本发明的第二种实施方式的系统流程图。
图3为本发明的第三种实施方式的系统流程图。
图4为本发明的第四种实施方式的系统流程图。
图5为本发明的第五种实施方式的系统流程图。
图6为本发明的第六种实施方式的系统流程图。
图7为本发明的第七种实施方式的系统流程图。
图8为本发明的第八种实施方式的系统流程图。
图9为本发明的第九种实施方式的系统流程图。
其中:1、第一节流元件;2、蒸发器;3、第一喷射器;4、第二喷射器;5、冷凝器;6、第二节流元件;7、过冷器;8、循环泵;9、第一发生器;10、经济器;11、第二发生器;12、第三节流元件。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参照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详细描述。
实施例1
如图1所示,一种带中间换热部件的喷射式制冷机,包括第一节流元件1、蒸发器2、第一喷射器3、第二喷射器4、冷凝器5、第二节流元件6、过冷器7、循环泵8、第一发生器9。
第一喷射器3、第二喷射器4的工作流体入口与第一发生器9的工质出口(本发明中,“工质出口”和“出口”在没有特殊说明的情况下均表示同一概念)连通,第一喷射器3的引射流体入口与蒸发器2的工质出口相连通,第一喷射器3的工质出口与第二喷射器4的引射流体入口相连通,第二喷射器4的工质出口与冷凝器5的工质入口相连通;冷凝器5的工质出口与第二喷射器4的引射流体入口之间依次设有第二节流元件6、过冷器7;冷凝器5的工质出口与蒸发器2的工质入口之间依次设有过冷器7,第一节流元件1;冷凝器5的工质出口与发生器9之间设有循环泵8。
上述的一种带中间换热部件的喷射式制冷机的工作流程为:工质在第一发生器9中被加热成为高温高压的气体,并作为工作流体分别进入第一喷射器3和第二喷射器4;蒸发器2出口的低温低压的工质气体通过第一喷射器3引射到中间压力后,通过第二喷射器4继续被引射升压达到冷凝压力,并进入冷凝器5;第二喷射器4出来的冷凝压力下的气体,在冷凝器5中被冷凝成液体后分为两股,其中一股经过第二节流元件6节流降压后,在过冷器7中蒸发吸热成为气体,与第一喷射器3出来的工质合并后被引射入第二喷射器4;一股进入过冷器7中被继续冷却后,通过第一节流元件1节流减压后进入蒸发器2蒸发吸热产生制冷量;另一股被循环泵8升压后进入第一发生器9,系统完成一次工作循环。冷凝器5出口的工质在过冷器7中被进一步冷却降低温度后,才通过第一节流元件1进入蒸发器2蒸发产生制冷量,使得在蒸发器2产生的制冷量增加,提高了系统的制冷系数。
其中:第一节流元件1、第二节流元件6一般为市售节流阀、其他部件结构和工作原理均为现有技术,在此不再详述。
实施例2
如图2所示,一种带中间换热部件的喷射式制冷机,包括第一节流元件1、蒸发器2、第一喷射器3、第二喷射器4、冷凝器5、第二节流元件6、经济器10、循环泵8、第一发生器9。
经济器10的气相工质出口与第二喷射器4的引射流体入口相连通;第一喷射器3的工质出口、第二节流元件6的工质出口与经济器10的工质入口相连通;经济器10的液相工质出口与第一节流元件1工质入口相连通;此时,冷凝器5出口的一部分工质液体通过第二节流元件6节流后成为中间压力下的两相状态,在经济器10中与第一喷射器3出口的工质混合。其余部件的连接方式同实施例1。经济器10中的气相工质被第二喷射器4所引射,液相工质经过第一节流元件1节流后进入蒸发器2蒸发吸热产生制冷量。由于第二节流元件6出口的两相工质中,只有液相的工质才能在蒸发器2中蒸发吸热产生制冷量,通过采用经济器10,气相的工质被第二喷射器4所引射走,从而不需要通过蒸发器2后被第一喷射器3所压缩,减少了第一喷射器3的负荷,从而提高系统的制冷系数。
实施例3
如图3所示,一种带中间换热部件的喷射式制冷机,包括第一节流元件1、蒸发器2、第一喷射器3、第二喷射器4、冷凝器5、第二节流元件6、经济器10、循环泵8、第一发生器9。
经济器10的气相工质出口与第二喷射器4的引射流体入口相连通;第二节流元件6的工质出口与经济器10的工质入口相连通;经济器10的液相工质出口与第一节流元件1的工质入口相连通;此时,冷凝器5出口的一部分工质液体通过第二节流元件6节流后成为中间压力下的两相状态,在经济器10中分成气液两相,气相工质与第一喷射器3出口的工质混合,混合气工质被第二喷射器4所引射,经济器10的液相工质经过第一节流元件1节流后进入蒸发器2蒸发吸热产生制冷量。由于第二节流元件6出口的两相工质中,只有液相的工质才能在蒸发器2中蒸发吸热产生制冷量,通过采用经济器10,气相的工质被第二喷射器4所引射走,从而不需要通过蒸发器2后被第一喷射器3所压缩,减少了第一喷射器3的负荷,从而提高系统的制冷系数。
实施例4
如图4所示,该实施方式是在实施例1基础上进行的改进,循环泵8的工质出口依次通过第三节流元件12、第二发生器11与第二喷射器4的工作流体入口相连通。此时,第一发生器9由较高温度的热源驱动,第二喷射器11由较低温度的热源驱动;循环泵8出口的工质分为两股,其中一股直接进入第一发生器9被加热,另一股通过第三节流元件12进入第二发生器11被加热。
实施例5
如图5所示,该实施方式是在实施例1基础上进行的改进,循环泵8的工质出口通过第三节流元件12与第一发生器9工质入口相连通;循环泵8的工质出口与第二发生器11的工质入口直接连通。此时,第一发生器9由较低温度的热源驱动,第二喷射器11由较高温度的热源驱动;循环泵8出口的工质分为两股,其中一股直接进入第二发生器11被加热,另一股通过第三节流元件12进入第一发生器9被加热。
实施例6
如图6所示,该实施方式是在实施例2基础上进行的改进,循环泵8的工质出口依次通过第三节流元件12、第二发生器11与第二喷射器4的工作流体入口相连通。此时,第一发生器9由较高温度的热源驱动,第二喷射器11由较低温度的热源驱动;循环泵8出口的工质分为两股,其中一股直接进入第一发生器9被加热,另一股通过第三节流元件12进入第二发生器11被加热。
实施例7
如图7所示,该实施方式是在实施例2基础上进行的改进,循环泵8的工质出口通过第三节流元件12与第一发生器9工质入口相连通;循环泵8的工质出口与第二发生器11的工质入口直接连通。此时,第一发生器9由较低温度的热源驱动,第二喷射器11由较高温度的热源驱动;循环泵8出口的工质分为两股,其中一股直接进入第二发生器11被加热,另一股通过第三节流元件12进入第一发生器9被加热。
实施例8
如图8所示,该实施方式是在实施例3基础上进行的改进,循环泵8的工质出口依次通过第三节流元件12、第二发生器11与第二喷射器4的工作流体入口相连通。此时,第一发生器9由较高温度的热源驱动,第二喷射器11由较低温度的热源驱动;循环泵8出口的工质分为两股,其中一股直接进入第一发生器9被加热,另一股通过第三节流元件12进入第二发生器11被加热。
实施例9
如图9所示,该实施方式是在实施例3基础上进行的改进,循环泵8的工质出口通过第三节流元件12与第一发生器9工质入口相连通;循环泵8的工质出口与第二发生器11的工质入口直接连通。此时,第一发生器9由较低温度的热源驱动,第二喷射器11由较高温度的热源驱动;循环泵8出口的工质分为两股,其中一股直接进入第二发生器11被加热,另一股通过第三节流元件12进入第一发生器9被加热。
应用例1
以R236fa作为工质,对本发明图3所示装置进行了模拟计算,计算的假设条件如下:(1)系统处于稳定工作状态;(2)忽略管路与换热器的压降和漏热;(3)第一发生器发生温度为100℃,蒸发器的制冷温度为5℃;(4)中间压力为工质在蒸发温度与冷凝温度的平均温度下的饱和压力。
当冷凝器内工质的冷凝温度为45℃时,该系统的性能系数为0.09452,不采用经济器的两级喷射式制冷机的性能系数为0.08043,当冷凝温度为55℃时,该系统的性能系数为0.05646,不采用经济器的两级喷射式制冷机的性能系数为0.03787(以公开号为CN2916521B的专利文献公开的传统双级喷射制冷机为例),在以上工况下,传统的单级喷射式制冷机均无法工作。

Claims (9)

1.一种带中间换热部件的喷射式制冷机,包括:气体发生装置、工作流体入口与气体发生装置的出口连通的第一喷射器(3)和第二喷射器(4)、与第二喷射器(4)的出口连通的冷凝器(5)、出口与所述第一喷射器(3)的引射流体入口连通的蒸发器、以及过冷器(7);其特征在于,所述冷凝器(5)的出口分成三条支路,第一条支路通过第二节流元件(6)与过冷器(7)的冷工质管路入口连通,第二条支路通过依次连接的过冷器(7)的热工质管路和第一节流元件(1)与蒸发器(2)的入口连通,第三条支路通过循环泵(8)与气体发生装置的入口相连;所述第一喷射器(3)的出口的管路与过冷器(7)的冷工质管路出口的管路合并后再与第二喷射器(4)的引射流体入口连通。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带中间换热部件的喷射式制冷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气体发生装置为第一发生器(9)。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带中间换热部件的喷射式制冷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气体发生装置为并联设置的第一发生器(9)和第二发生器(11);所述第一发生器(9)的出口与第一喷射器(3)的工作流体入口连通,所述第二发生器(11)的出口与第二喷射器(4)的工作流体入口连通;所述循环泵(8)的出口通过两个支路分别与第一发生器(9)和第二发生器(11)的入口连通,且两条支路中至少一条支路上设有第三节流元件(12)。
4.一种带中间换热部件的喷射式制冷机,包括:气体发生装置、工作流体入口与气体发生装置的出口连通的第一喷射器(3)和第二喷射器(4)、与第二喷射器(4)的出口连通的冷凝器(5)、出口与所述第一喷射器(3)的引射流体入口连通的蒸发器、以及经济器(10);其特征在于,所述冷凝器(5)的出口分成两条支路,第一条支路通过第二节流元件(6)与经济器(10)的入口连通,第二条支路通过循环泵(8)与气体发生装置的入口相连;所述经济器(10)的气相工质出口与第二喷射器(4)的引射流体入口连通;所述经济器(10)的入口同时与第一喷射器(3)的出口连通;所述经济器(10)的液相工质出口通过第一节流元件(1)与蒸发器(2)入口连通。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带中间换热部件的喷射式制冷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气体发生装置为第一发生器(9)。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带中间换热部件的喷射式制冷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气体发生装置为并联设置的第一发生器(9)和第二发生器(11);所述第一发生器(9)的出口与第一喷射器(3)的工作流体入口连通,所述第二发生器(11)的出口与第二喷射器(4)的工作流体入口连通;所述循环泵(8)的出口通过两个支路分别与第一发生器(9)和第二发生器(11)的入口连通,且两条支路中至少一条支路上设有第三节流元件(12)。
7.一种带中间换热部件的喷射式制冷机,包括:气体发生装置、工作流体入口与气体发生装置的出口连通的第一喷射器(3)和第二喷射器(4)、与第二喷射器(4)的出口连通的冷凝器(5)、出口与所述第一喷射器(3)的引射流体入口连通的蒸发器、以及经济器(10);其特征在于,所述冷凝器(5)的出口分成两条支路,第一条支路通过第二节流元件(6)与经济器(10)的入口连通,第二条支路通过循环泵(8)与气体发生装置的入口相连;所述经济器(10)的气相工质出口的管路与第一喷射器(3)的出口的管路连通后再与第二喷射器(4)的引射流体入口连通;所述经济器(10)的液相工质出口通过第一节流元件(1)与蒸发器(2)入口连通。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带中间换热部件的喷射式制冷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气体发生装置为第一发生器(9)。
9.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带中间换热部件的喷射式制冷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气体发生装置为并联设置的第一发生器(9)和第二发生器(11);所述第一发生器(9)的出口与第一喷射器(3)的工作流体入口连通,所述第二发生器(11)的出口与第二喷射器(4)的工作流体入口连通;所述循环泵(8)的出口通过两个支路分别与第一发生器(9)和第二发生器(11)的入口连通,且两条支路中至少一条支路上设有第三节流元件(12)。
CN201310497335.4A 2013-10-21 2013-10-21 一种带中间换热部件的喷射式制冷机 Active CN103528263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310497335.4A CN103528263B (zh) 2013-10-21 2013-10-21 一种带中间换热部件的喷射式制冷机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310497335.4A CN103528263B (zh) 2013-10-21 2013-10-21 一种带中间换热部件的喷射式制冷机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3528263A CN103528263A (zh) 2014-01-22
CN103528263B true CN103528263B (zh) 2015-09-30

Family

ID=4993048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310497335.4A Active CN103528263B (zh) 2013-10-21 2013-10-21 一种带中间换热部件的喷射式制冷机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3528263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836834B (zh) * 2014-03-18 2016-01-20 北京建筑大学 一种喷射-压缩复合热泵机组
CN104976811A (zh) * 2014-04-01 2015-10-14 彭光前 双喷射式制冷系统
CN103994599A (zh) * 2014-05-29 2014-08-20 中国矿业大学 一种基于气液喷射泵的跨临界喷射制冷系统
CN104406324B (zh) * 2014-12-16 2017-01-25 山东大学 一种改进的双级喷射式制冷系统
CN104406323B (zh) * 2014-12-16 2016-10-12 山东大学 一种三级喷射式制冷系统
CN104764248A (zh) * 2015-03-19 2015-07-08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空调器和多联机空调系统
CN106196717B (zh) * 2016-08-22 2018-07-20 广西大学 一种用于汽车空调的尾气废热驱动喷射制冷系统
CN106895601B (zh) * 2017-02-24 2019-06-18 重庆大学 一种蒸气增压喷射制冷系统发生温度设定方法
CN106958961B (zh) * 2017-02-24 2019-06-18 重庆大学 一种基于“火用”效率计算的蒸气增压喷射制冷系统设计时发生温度的设定方法
CN111928522B (zh) * 2020-08-14 2021-04-30 中国矿业大学 一种可回收冷凝热的喷射式制冷系统及其方法
CN113280523A (zh) * 2021-05-31 2021-08-20 哈尔滨工业大学 一种具有过冷和预热的喷射式热泵循环装置
CN113819678B (zh) * 2021-10-22 2022-11-22 安徽普泛能源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带喷射器的多热源发生器机组及其吸收式制冷系统
CN116202240B (zh) * 2023-03-13 2024-09-17 河南科技大学 一种热驱动的低温喷射制冷系统及循环方法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80601A (zh) * 1992-06-29 1994-01-12 张于峰 汽车冷却-空调联动系统
EP1662213A1 (en) * 2004-11-24 2006-05-31 Daewoo Electronics Corporation Cooling system with economiser circuit
CN2916521Y (zh) * 2006-06-23 2007-06-27 中南大学 一种喷射式制冷机
CN101566407A (zh) * 2009-06-01 2009-10-28 长安大学 一种喷射式汽车空调装置
CN201407858Y (zh) * 2009-06-01 2010-02-17 长安大学 一种喷射式汽车制冷装置
CN102155815A (zh) * 2011-03-30 2011-08-17 浙江大学 基于双流体的蒸汽喷射制冷系统
CN202133176U (zh) * 2011-06-03 2012-02-01 浙江大学 一种带经济器的两级喷射制冷循环系统

Patent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80601A (zh) * 1992-06-29 1994-01-12 张于峰 汽车冷却-空调联动系统
EP1662213A1 (en) * 2004-11-24 2006-05-31 Daewoo Electronics Corporation Cooling system with economiser circuit
CN2916521Y (zh) * 2006-06-23 2007-06-27 中南大学 一种喷射式制冷机
CN101566407A (zh) * 2009-06-01 2009-10-28 长安大学 一种喷射式汽车空调装置
CN201407858Y (zh) * 2009-06-01 2010-02-17 长安大学 一种喷射式汽车制冷装置
CN102155815A (zh) * 2011-03-30 2011-08-17 浙江大学 基于双流体的蒸汽喷射制冷系统
CN202133176U (zh) * 2011-06-03 2012-02-01 浙江大学 一种带经济器的两级喷射制冷循环系统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3528263A (zh) 2014-01-22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3528263B (zh) 一种带中间换热部件的喷射式制冷机
CN102620461B (zh) 一种自复叠喷射式制冷机
CN101004303B (zh) 三级第一类吸收式热泵
CN101000179B (zh) 三级吸收式制冷机
CN100434834C (zh) 一种蒸气喷射式制冷循环系统
CN101000180B (zh) 两级与三级吸收式制冷机
CN100504242C (zh) 两级与多级第一类吸收式热泵
CN102778079B (zh) 太阳能喷射与双级压缩联合热泵系统
CN102116538B (zh) 带有回热供热端的双效与三效第一类吸收式热泵
CN104019579B (zh) 利用余热驱动引射器的混合工质低温制冷循环系统
CN102650478B (zh) 利用低品位热的跨临界/吸收复合制冷装置
CN101825369A (zh) 一种高效紧凑型高温吸收式热泵机组
CN101644506A (zh) 一种压缩-吸收式制冷机
CN101556095A (zh) 低品位能驱动与机械功驱动复合热泵或制冷系统
CN102853578B (zh) 混合工质两级喷射式制冷机
CN102322705B (zh) 扩散吸收式制冷与蒸汽压缩制冷联合循环装置
CN102155815A (zh) 基于双流体的蒸汽喷射制冷系统
CN104930752A (zh) 采用过冷器的低品位热能驱动的喷射-压缩制冷系统
CN101776347A (zh) 一种带压力回收部件的吸收式制冷装置
CN101603745B (zh) 一种增压吸收型自复叠吸收制冷循环系统
CN211120096U (zh) 一种带有双喷射器的吸收式制冷系统
CN104930751A (zh) 具有过冷器且利用低品位热能的喷射-压缩制冷系统
CN101093118B (zh) 单级复合吸收式制冷机
CN110986418B (zh) 一种基于升温升压技术的吸收式循环系统
CN116558145A (zh) 一种采用双喷射器的制冷系统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