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3516492B - 数据缓存方法及装置 - Google Patents

数据缓存方法及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3516492B
CN103516492B CN201210200553.2A CN201210200553A CN103516492B CN 103516492 B CN103516492 B CN 103516492B CN 201210200553 A CN201210200553 A CN 201210200553A CN 103516492 B CN103516492 B CN 103516492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data
harq
time
marks
ric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210200553.2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3516492A (zh
Inventor
张彤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ZTE Corp
Original Assignee
ZTE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ZTE Corp filed Critical ZTE Corp
Priority to CN201210200553.2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3516492B/zh
Publication of CN103516492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3516492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3516492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3516492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Communication Control (AREA)
  • Data Exchanges In Wide-Area Networks (AREA)
  • Detection And Prevention Of Errors In Transmission (AREA)
  • Small-Scale Network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数据缓存方法及装置,该方法包括:获取接收数据的空口时间以及该数据对应的传输块的HARQ标志;根据空口时间以及HARQ标志确定是否缓存该数据。通过接收数据的空口时间以及HARQ标志,确定缓存该数据还是丢弃该数据,结合物理层的HARQ机制与RLC层共同完成非确认模式下的协议数据错误检测,保证了数据传输的准确性和稳定性。

Description

数据缓存方法及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通信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数据缓存方法及装置。
背景技术
无线链路控制(Radio Link Control,简称为RLC)层位于长期演进(Long TermEvolution,简称为LTE)的无线接口协议栈中的媒体接入控制(MediaAccess Control,简称为MAC)层之上、分组数据汇聚协议(Packet Data Convergence Protocol,简称为PDCP)层之下。RLC协议层的主要功能包括用户数据和控制数据的传输,数据的分片、重组、重传,重复数据的检测、协议错误检测等。RLC实体有三种模式,分别为:透传模式(TransparentMode,简称为TM)、非确认模式(Unacknowledged Mode,简称为UM)、确认模式(AcknowledgedMode,简称为AM)。
RLC协议中对于协议错误检测的功能的描述只限定确认模式,而对于非确认模式,协议中并没有描述协议错误检测的功能。由于非确认模式只能靠物理层的混合自动重传请求(HybridAutomatic Repeat Request,简称为HARQ)功能,尽力保证数据传输的连续性。图1是根据相关技术的UMD PDU数据接收的流程图,如图1所示,接收到UMD PDU数据以后,根据协议判断该数据是否为重复接收的数据,如果是重复接收的数据,则直接丢弃该数据;如果不是重复接收的数据,放入缓存,并根据协议进行进一步处理。
但是,对于由于HARQ功能异常而引发的RLC层协议错误,仅靠RLC层协议是无法进行非确认模式的业务数据协议错误检测的,例如,空口发错或者HARQ机制有问题的情况下,可能会出现该丢弃的数据被缓存并递交。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数据缓存方法及装置,以至少解决相关技术中,非确认模式下,RLC层协议无法对由HARQ功能异常引起的RLC层协议错误进行业务数据协议错误检测的问题。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数据缓存方法,包括:获取接收数据的空口时间以及该数据对应的传输块的HARQ标志;根据空口时间以及HARQ标志确定是否缓存该数据。
优选地,根据空口时间以及HARQ标志确定是否缓存该数据包括:判断该数据的序列号是否在当前重排序窗口外;如果判断结果为是,根据空口时间确定是否缓存该数据;如果判断结果为否,根据HARQ标志确定是否缓存该数据。
优选地,根据空口时间确定是否缓存该数据包括:在已经缓存且HARQ标志是新传的数据中确定接收时间最晚的数据;判断空口时间与最晚接收时间的差值是否大于等于该数据与最晚接收时间对应的数据的最小时间间隔,其中,最小时间间隔是根据预先设定的每个传输块新传数据的最大个数、该数据与最晚接收时间对应的数据的序列号的差值、对应的传输块的HARQ标志以及空口传输机会确定的;如果判断结果是大于等于,缓存该数据;如果判断结果是小于,丢弃该数据,并统计该数据为异常数据。
优选地,根据HARQ标志确定是否缓存该数据包括:如果HARQ标志是重传,则缓存该数据;如果HARQ标志是新传,则丢弃该数据,并统计该数据为异常数据。
优选地,在获取接收数据的空口时间以及数据对应的传输块的HARQ标志之前,上述方法还包括:确定接收的数据是重复数据;判断数据的HARQ标志是新传还是重传;如果是新传,则丢弃该数据,并统计该数据为异常数据;如果是重传,则丢弃该数据。
优选地,在获取接收数据的空口时间以及数据对应的传输块的HARQ标志之前,上述方法还包括:确定接收的数据不是重复数据;判断数据是否是第一个接收的数据;如果是第一个接收的数据,缓存该数据;如果不是第一个接收的数据,获取接收该数据的空口时间以及数据对应的传输块的HARQ标志。
优选地,如果在预先设定的时间内,统计的异常数据的总数超过预设门限,数据的发送侧发起重建。
优选地,数据是非确认模式数据UMD协议数据单元PDU。
根据本发明的另一方面,提供了一种数据缓存装置,包括:获取模块,用于获取接收数据的空口时间以及数据对应的传输块的混合自动重传请求HARQ标志;确定模块,用于根据空口时间以及HARQ标志确定是否缓存数据。
优选地,确定模块包括:判断单元,用于判断数据的序列号是否在当前重排序窗口外;第一确定单元,用于在判断结果为是的情况下,根据空口时间确定是否缓存数据;第二确定单元,用于在判断结果为否的情况下,根据HARQ标志确定是否缓存数据。
本发明通过接收数据的空口时间以及HARQ标志,确定缓存该数据还是丢弃该数据,结合物理层的HARQ机制与RLC层共同完成非确认模式下的协议数据错误检测,保证了数据传输的准确性和稳定性。
附图说明
此处所说明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发明的进一步理解,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本发明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发明,并不构成对本发明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
图1是根据相关技术的UMD PDU数据接收的流程图;
图2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数据缓存方法的流程图;
图3是根据本发明优选实施例的数据缓存方法的流程图;
图4是根据本发明优选实施例一的数据处理流程;
图5是根据本发明优选实施例二的数据处理流程;
图6是根据本发明优选实施例三的数据处理流程;
图7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数据缓存装置的结构框图;
图8是根据本发明优选实施例的数据缓存装置的结构框图。
具体实施方式
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申请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下面将参考附图并结合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发明。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数据缓存方法,图2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数据缓存方法的流程图,如图2所示,包括如下的步骤S202至步骤S204。
步骤S202,获取接收数据的空口时间以及数据对应的传输块的HARQ标志。
步骤S204,根据空口时间以及HARQ标志确定是否缓存数据。
相关技术中,非确认模式下,RLC层协议无法对由HARQ功能异常引起的RLC层协议错误进行业务数据协议错误检测,即可能会将错误的数据缓存并递交,或者将正确的数据丢弃。本发明实施例中,通过接收数据的空口时间以及HARQ标志,确定缓存该数据还是丢弃该数据,结合物理层的HARQ机制与RLC层共同完成非确认模式下的协议数据错误检测,保证了数据传输的准确性和稳定性。需要说明的是,上述数据是非确认模式数据(Unacknowledged Mode Data,简称为UMD)协议数据单元(Protocol Data Unit,简称为PDU)。
优选地,上述步骤S204包括:判断数据的序列号是否在当前重排序窗口外;如果判断结果为是,根据空口时间确定是否缓存数据;如果判断结果为否,根据HARQ标志确定是否缓存数据。
下面分别对根据空口时间确定是否缓存数据和根据HARQ标志确定是否缓存数据进行描述。
(1)根据空口时间确定是否缓存数据
如果接收的数据的序列号在当前重排序窗口外,根据接收该数据的空口时间确定是否缓存数据,具体如下:在已经缓存且HARQ标志是新传的数据中确定接收时间最晚的数据;判断空口时间与最晚接收时间的差值是否大于等于数据与最晚接收时间对应的数据的最小时间间隔,其中,最小时间间隔是根据预先设定的每个传输块新传数据的最大个数、数据与最晚接收时间对应的数据的序列号的差值、对应的传输块的HARQ标志以及空口传输机会确定的;如果判断结果是大于等于(即表示接收该数据的空口时间是合理的),缓存数据;如果判断结果是小于(事实上,不可能在小于确定的最小时间间隔的时间内接收该数据,即空口时间不合理),丢弃数据,并统计数据为异常数据。本优选实施例可以避免由空口发错导致的错误。
(2)根据HARQ标志确定是否缓存数据
如果接收的数据的序列号在当前重排序窗口内(尤其是在当前重排序窗口的区间[VR(UR),VR(UH))内),根据该数据的HARQ标志确定是否缓存该数据,具体如下:如果HARQ标志是重传,则缓存该数据;如果HARQ标志是新传,则丢弃数据,并统计该数据为异常数据。本优选实施例可以避免由HARQ机制导致的错误。
在获取接收数据的空口时间以及数据对应的传输块的HARQ标志之前,上述方法还包括:确定接收的数据是重复数据;判断数据的HARQ标志是新传还是重传;如果是新传,则丢弃数据,并统计数据为异常数据;如果是重传,则丢弃数据。对于重复的数据,如果其HARQ标志是重传,该数据没有问题,若其HARQ标志是新传,则表示数据有误,统计异常,更进一步保证数据传输的准确性。
在获取接收数据的空口时间以及数据对应的传输块的HARQ标志之前,上述方法还包括:确定接收的数据不是重复数据;判断数据是否是第一个接收的数据;如果是第一个接收的数据,缓存数据;如果不是第一个接收的数据,获取接收该数据的空口时间以及数据对应的传输块的HARQ标志。
优选地,如果在预先设定的时间内,统计的异常数据的总数超过预设门限,数据的发送侧发起重建。达到预设门限时,及时纠正错误,可以避免引起更多的错误。
图3是根据本发明优选实施例的数据缓存方法的流程图,如图3所示,该流程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S302,从MAC层接收到UMD PDU。
步骤S304,判断此UMD PDU是否为重复接收数据,如果是,则执行步骤S306,如果不知,则执行步骤S308。
步骤S306,丢弃此UMD PDU,如果HARQ标志是新传,统计异常。
步骤S308,判断是否是第一个接收的数据,如果是,则执行步骤S318,如果不是,则执行步骤S310。
步骤S310,判断当前接收的UMD PDU的SN是否在重排序窗口外,如果是,则执行步骤S312,如果不知,则执行步骤S314。
步骤S312,判断当前接收的UMD PDU的空口时间与时间T的差值是否大于等于这两个时间对应的UMD PDU的最小时间间隔。如果是,则执行步骤S318,如果不是,则执行步骤S316。
步骤S314,判断当前接收的UMD PDU对应的TB的HARQ标志是否为重传,如果是,则执行步骤S318,如果不是,则执行步骤S316。
步骤S316,丢弃此UMD PDU,并做异常统计。
步骤S318,将此UMD PDU放入缓存,进一步协议处理(包括重排序定时器的启动、数据递交等)。
步骤S320,维护已放入缓存且HARQ标志为新传的UMD PDU中最晚的空口时间T及该最晚空口时间对应的UMD PDU的SN。
从以上的描述中,可知对于UM RLC接收实体,在RLC协议处理时,若接收到的UMDPDU确认为重复数据,则统计该UMD PDU的HARQ重传标志为新传时的异常;若接收到的UMDPDU通过了初步的数据重复检测,将要放入接收缓存前,对该UMD PDU的接收空口时间的合理性及该UMD PDU对应的TB块的HARQ重传标志再做进一步校验,排除HARQ机制异常引发的错误数据放入缓存的异常情况,并统计此时的异常。如果前面统计的异常数据的总数超过了设定的门限,则需要eNB和UE进行一次重建来复位HARQ机制。由此,可以提升基站侧和UE的用户面的非确认模式的RLC实体接收侧的数据纠错能力,提高数据传输的准确性和稳定性。
在一个优选实施例中,数据缓存方法的步骤如下:
1、eNB侧和UE侧在建立数据无线承载(Data Radio Bearer,简称为DRB)时进行协商,约定该DRB在一个TB上最多可组的新传RLC PDU的最大个数为n。
2、物理层和MAC层间传递业务传输块(Transmission Block,简称为TB)时,同时携带该TB对应的重传或新传的标志及接收时的空口时间,MAC在解析TB后,递交数据给RLC时将该TB重传或新传的标志及接收的空口时间一起通知给RLC。
3、对第一个接收到的UMD PDU记录下对应的空口时间和对应TB的重传或新传的标志,不做空口时间和HARQ重传标志的校验,将其存入缓存。
4、RLC维护当前确认放入缓存且HARQ标志为新传的UMD PDU中最晚的空口时间T及对应的UMD PDU的SN(Sequence Number)。
5、对后续接收到的UMD PDU,根据协议描述判断是否放入接收缓存,对于判断为重复接收的待丢弃的UMD PDU,如果其对应的HARQ重传标志为新传,则进行异常统计;对于经过判断后准备放入接收缓存的UMD PDU,根据协议分为两类:一类是该UMD PDU的SN落在了重排序窗口外;另一类是SN落在了重排序窗口内的区间[VR(UR),VR(UH));
5a.、对于由于UMD PDU的SN落在重排序窗口外而准备放入接收缓存的情况,判断当前接收的UMD PDU的空口时间与步骤4中维护的时间T的差值是否满足大于等于这两个时间对应UMD PDU的最小时间间隔(最小时间间隔可以综合每个TB新传UMD PDU最大个数n、两个PDU的SN差值、对应的TB重传标志及可能的空口传输机会,进而得出),如果满足,则放入接收缓存,进行后续的协议处理;如果不满足,则丢弃该UMD PDU,并进行统计。
5b、对于由于UMD PDU的SN落在重排序窗口的区间[VR(UR),VR(UH))而准备放入接收缓存的情况,如果对应的TB为重传,则将该UMD PDU放入接收缓存,进行后续的协议处理;如果对应的TB为新传,则丢弃该UMD PDU,并进行统计。
6、如果单位时间内,上述步骤5、5a、5b中的错误统计总数超过设定的门限,则表明数据的发送侧的HARQ机制存在较严重的问题,具体地,如果是在UE侧出现的错误统计,则由UE发起重建请求;如果是eNB侧出现的错误统计,则直接发起重建。
下面将结合优选的实施例进行详细描述。以下优选实施例中,以SN模值为32的RLCUM实体为例进行说明,每毫秒最多传输1个TB,约定每个TB上最多新传UMD PDU的个数为1(假设为FDD系统),实际上,考虑到开销,一般将每个TB上最多新传UMD PDU的个数设为1。
优选实施例一
顺序接收了SN=0、1、2、0、1的UMD PDU,其处理流程如图4所示,数据的具体信息如表1所示:
表1数据具体信息表
UMDPDU SN PDU接收的空口时间 PDU所在TB的HARQ重传标志
0 帧号1,子帧号1 新传
1 帧号1,子帧号2 新传
2 帧号1,子帧号3 新传
0(第二个) 帧号1,子帧号5 重传
1(第二个) 帧号1,子帧号6 新传
初始的重排序窗口为[16,0),对于顺序接收的前三个UMD PDU的SN分别为0、1、2,适用上述3、5a中描述的规则来判断处理,具体地:由于SN=0的UMD PDU是第一个接收的UMDPDU,所以记录下其对应的空口时间和HARQ重传标志,并放入缓存,不进行异常判断;对于SN=1的UMD PDU,其序列号在当前重排序窗口[17,1)外,且其与SN=0的UMD PDU的最小时间间隔为1ms,而两者接收的空口时间差为1ms,可以确定SN=1的UMD PDU对应的空口时间是合理的,且两个PDU均为新传,判断合法,因此将SN=1的PDU放入缓存;同样方法,SN=2的PDU也为合法,放入缓存。此时重排序窗口为[19,3),VR(UR)=3。
对于第二个接收的SN=0的PDU,由于其落在了重排序窗口内且小于VR(UR),判定为重复接收的数据,确认丢弃,且其HARQ重传标志为重传,因此不需要进行异常统计。
对于第二个接收的SN=1的PDU,由于其落在了重排序窗口内且小于VR(UR),判定为重复接收的数据,确认丢弃,但是其HARQ重传标志为新传,显然HARQ机制存在问题,因此需要统计异常。
优选实施例二
顺序接收了SN=0、2、1、2的UMDPDU,其处理流程如图5所示,数据的具体信息如表2所示:
表2数据具体信息表
UMDPDU SN PDU接收的空口时间 PDU所在TB的HARQ重传标志
0 帧号1,子帧号1 新传
2 帧号1,子帧号2 新传或重传
1 帧号1,子帧号3 新传
2(第二个) 帧号1,子帧号5 新传
初始的重排序窗口为[16,0),对于接收的第一个SN=0的UMD PDU,只记录其空口时间和HARQ重传标志,并放入缓存,不进行异常判断。
第一个接收的SN=2的UMD PDU,适用上述5a中描述的规则来判断处理,其与SN=0的UMDPDU的最小时间间隔为2ms,而两者接收的空口时间差为1ms,空口时间差小于最小时间间隔,属于异常情况(空口传错或者发送侧的HARQ机制有问题),丢弃该SN=2的UMDPDU,并进行异常统计。如果按照RLC协议中的描述,此SN=2的UMD PDU应该放入缓存,完全按照目前的协议处理,导致此错误数据被缓存并递交。
后续接收的SN=1、SN=2(第二个)的PDU按照上述5中的原则进行判断,为合法,放入缓存;但是如果按照RLC协议中的描述,SN=2(第二个)的UMD PDU将被丢弃。
本优选实施例能有效避免由于HARQ进程传输错误而引发的正常的业务数据被错误数据替代的问题,保证了数据传输的准确性。
优选实施例三
顺序接收了SN=0、3、1、2的UMDPDU,其处理流程如图6所示,数据的具体信息如表3所示:
表3数据具体信息表
UMD PDU SN PDU接收的空口时间 PDU所在TB的HARQ重传标志
0 帧号1,子帧号1 新传
3 帧号1,子帧号4 新传
1 帧号1,子帧号6 重传
2 帧号1,子帧号7 新传
初始的重排序窗口为[16,0),对于接收的第一个SN=0的UMDPDU,只记录其空口时间和HARQ重传标志,并放入缓存,不进行异常判断,此时重排序窗口为[17,1)。
接收的SN=3的UMD PDU,适用上述5a中描述的规则来判断处理,其与SN=0的UMDPDU的最小时间间隔为3ms,而两者的接收的空口时间差为3ms,空口时间差等于最小时间间隔,属于正常情况,因此将该PDU放入接收缓存,此时重排序窗口为[20,4)。
接收的SN=1的PDU按照上述5b中的原则进行判断(小于VR(UR)=4),且其HARQ重传标志为重传,合法,放入缓存。
接收的SN=2的PDU按照上述5b中的原则进行判断(小于VR(UR)=4),但是其HARQ重传标志为新传,是个异常数据,需要丢弃;如果按照RLC协议中的描述,该PDU将被作为正常的业务数据放入缓存。
需要说明的是,在附图的流程图示出的步骤可以在诸如一组计算机可执行指令的计算机系统中执行,并且,虽然在流程图中示出了逻辑顺序,但是在某些情况下,可以以不同于此处的顺序执行所示出或描述的步骤。
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数据缓存装置,该数据缓存装置可以用于实现上述数据缓存方法。图7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数据缓存装置的结构框图,如图7所示,包括获取模块71和确定模块72。
获取模块71,用于获取接收数据的空口时间以及数据对应的传输块的混合自动重传请求HARQ标志;第一确定模块72,连接至获取模块71,用于根据获取模块71获取的空口时间以及HARQ标志确定是否缓存数据。
如图8所示,第一确定模块72包括:判断单元722,用于判断数据的序列号是否在当前重排序窗口外;第一确定单元724,连接至判断单元722,用于在判断单元722的判断结果为是的情况下,根据空口时间确定是否缓存数据;第二确定单元726,连接至判断单元722,用于在判断单元722的判断结果为否的情况下,根据HARQ标志确定是否缓存数据。
优选地,第一确定单元包括:确定子单元,用于在已经缓存且HARQ标志是新传的数据中确定接收时间最晚的数据;判断子单元,连接至确定子单元,用于判断空口时间与确定子单元确定的最晚接收时间的差值是否大于等于该数据与最晚接收时间对应的数据的最小时间间隔,其中,最小时间间隔是根据预先设定的每个传输块新传数据的最大个数、该数据与最晚接收时间对应的数据的序列号的差值、对应的传输块的HARQ标志以及空口传输机会确定的;第一缓存子单元,连接至判断子单元,用于在判断子单元的判断结果是大于等于的情况下,缓存该数据;第一处理子单元,连接至判断子单元,用于在判断子单元的判断结果是小于的情况下,丢弃该数据,并统计该数据为异常数据。
优选地,第二确定单元包括:第二缓存子单元,连接至判断单元,用于在HARQ标志是重传的情况下,缓存该数据;第二处理子单元,连接至判断单元,用于在HARQ标志是新传的情况下,丢弃该数据,并统计该数据为异常数据。
优选地,上述装置还包括:第二确定模块,用于确定接收的数据是重复数据;第一判断模块,连接至第二确定模块,用于判断数据的HARQ标志是新传还是重传;第一处理模块,连接至第一判断模块,用于在HARQ标志是新传的情况下,丢弃该数据,并统计该数据为异常数据;在HARQ标志是重传的情况下,丢弃该数据。
优选地,上述装置还包括:第三确定模块,用于确定接收的数据不是重复数据;第二判断模块,连接至第三确定模块,用于判断该数据是否是第一个接收的数据;第二处理模块,连接至第二判断模块,用于在该数据是第一个接收的数据的情况下,缓存该数据;在该数据不是第一个接收的数据的情况下,获取接收该数据的空口时间以及数据对应的传输块的HARQ标志。
优选地,如果在预先设定的时间内,统计的异常数据的总数超过预设门限,数据的发送侧发起重建。
优选地,上述数据是UMD PDU。
需要说明的是,装置实施例中描述的数据缓存装置对应于上述的方法实施例,其具体的实现过程在方法实施例中已经进行过详细说明,在此不再赘述。
综上所述,根据本发明的上述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数据缓存方法及装置。通过接收数据的空口时间以及HARQ标志,确定缓存该数据还是丢弃该数据,结合物理层的HARQ机制与RLC层共同完成非确认模式下的协议数据错误检测,保证了数据传输的准确性和稳定性,并可以提升基站侧和UE的用户面的非确认模式的RLC实体接收侧的数据纠错能力。
显然,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应该明白,上述的本发明的各模块或各步骤可以用通用的计算装置来实现,它们可以集中在单个的计算装置上,或者分布在多个计算装置所组成的网络上,可选地,它们可以用计算装置可执行的程序代码来实现,从而,可以将它们存储在存储装置中由计算装置来执行,或者将它们分别制作成各个集成电路模块,或者将它们中的多个模块或步骤制作成单个集成电路模块来实现。这样,本发明不限制于任何特定的硬件和软件结合。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发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发明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8)

1.一种数据缓存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获取接收数据的空口时间以及所述数据对应的传输块的混合自动重传请求HARQ标志;
根据所述空口时间以及所述HARQ标志确定是否缓存所述数据;
其中,根据所述空口时间以及所述HARQ标志确定是否缓存所述数据包括:判断所述数据的序列号是否在当前重排序窗口外;如果判断结果为是,根据所述空口时间确定是否缓存所述数据;如果判断结果为否,根据所述HARQ标志确定是否缓存所述数据。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根据所述空口时间确定是否缓存所述数据包括:
在已经缓存且HARQ标志是新传的数据中确定接收时间最晚的数据;
判断所述空口时间与所述最晚接收时间的差值是否大于等于所述数据与所述最晚接收时间对应的数据的最小时间间隔,其中,所述最小时间间隔是根据预先设定的每个传输块新传数据的最大个数、所述数据与所述最晚接收时间对应的数据的序列号的差值、对应的传输块的HARQ标志以及空口传输机会确定的;
如果判断结果是大于等于,缓存所述数据;
如果判断结果是小于,丢弃所述数据,并统计所述数据为异常数据。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根据所述HARQ标志确定是否缓存所述数据包括:
如果所述HARQ标志是重传,则缓存所述数据;
如果所述HARQ标志是新传,则丢弃所述数据,并统计所述数据为异常数据。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获取接收数据的空口时间以及所述数据对应的传输块的混合自动重传请求HARQ标志之前,所述方法还包括:
确定接收的数据是重复数据;
判断所述数据的HARQ标志是新传还是重传;
如果是新传,则丢弃所述数据,并统计所述数据为异常数据;
如果是重传,则丢弃所述数据。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获取接收数据的空口时间以及所述数据对应的传输块的HARQ标志之前,所述方法还包括:
确定接收的数据不是重复数据;
判断所述数据是否是第一个接收的数据;
如果是第一个接收的数据,缓存所述数据;
如果不是第一个接收的数据,获取接收所述数据的空口时间以及所述数据对应的传输块的HARQ标志。
6.根据权利要求1至5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如果在预先设定的时间内,统计的异常数据的总数超过预设门限,所述数据的发送侧发起重建。
7.根据权利要求1至5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数据是非确认模式数据UMD协议数据单元PDU。
8.一种数据缓存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获取模块,用于获取接收数据的空口时间以及所述数据对应的传输块的混合自动重传请求HARQ标志;
确定模块,用于根据所述空口时间以及所述HARQ标志确定是否缓存所述数据;
其中,所述确定模块包括:判断单元,用于判断所述数据的序列号是否在当前重排序窗口外;第一确定单元,用于在判断结果为是的情况下,根据所述空口时间确定是否缓存所述数据;第二确定单元,用于在判断结果为否的情况下,根据所述HARQ标志确定是否缓存所述数据。
CN201210200553.2A 2012-06-18 2012-06-18 数据缓存方法及装置 Active CN103516492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210200553.2A CN103516492B (zh) 2012-06-18 2012-06-18 数据缓存方法及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210200553.2A CN103516492B (zh) 2012-06-18 2012-06-18 数据缓存方法及装置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3516492A CN103516492A (zh) 2014-01-15
CN103516492B true CN103516492B (zh) 2017-11-14

Family

ID=4989858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210200553.2A Active CN103516492B (zh) 2012-06-18 2012-06-18 数据缓存方法及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3516492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5227264B (zh) * 2014-06-27 2019-07-09 深圳市中兴微电子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无线链路控制层错误数据检测方法及装置
CN106341368A (zh) * 2015-07-06 2017-01-18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实现数据处理的方法及装置
CN110365452B (zh) * 2018-04-11 2021-12-21 成都鼎桥通信技术有限公司 上行数据的传输方法与装置
EP4027554A4 (en) * 2019-09-24 2022-09-07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METHOD, DEVICE AND SYSTEM FOR DETERMINING A DATA TRANSMISSION RESOURCE
CN111654523A (zh) * 2020-04-28 2020-09-11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数据处理方法、装置、存储介质及服务器
CN114168518A (zh) * 2021-11-08 2022-03-11 陕西千山航空电子有限责任公司 一种空速数据的传输方法及传输系统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642065A (zh) * 2003-12-22 2005-07-20 韩国电子通信研究院 用于发送/接收自动重复请求的系统和方法
CN101237384A (zh) * 2007-01-31 2008-08-06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多媒体广播/组播业务数据发送的方法、装置、用户面实体和系统
CN101635653A (zh) * 2009-08-31 2010-01-27 杭州华三通信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实时性能管理方法和装置

Family Cites Familie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08035592A1 (fr) * 2006-09-20 2008-03-27 Nec Corporation Système de communication mobile, équipement d'utilisateur et procédé de réduction du temps de traitement de fin de communication
JP4772080B2 (ja) * 2008-03-14 2011-09-14 三星電子株式会社 通信システムにおける状態情報の伝達及び構成のための方法及びシステム

Patent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642065A (zh) * 2003-12-22 2005-07-20 韩国电子通信研究院 用于发送/接收自动重复请求的系统和方法
CN101237384A (zh) * 2007-01-31 2008-08-06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多媒体广播/组播业务数据发送的方法、装置、用户面实体和系统
CN101635653A (zh) * 2009-08-31 2010-01-27 杭州华三通信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实时性能管理方法和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3516492A (zh) 2014-01-15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3516492B (zh) 数据缓存方法及装置
CN101043301B (zh) 一种无线通信系统中的数据重排重组方法及其基站
JP4081540B2 (ja) データ伝送方法、送信機、受信機、データ伝送システム
KR101113125B1 (ko) 윈도우 제어 및 재송제어방법, 및, 송신측장치
EP2241046B1 (en) Method and arrangement in a telecommunication system
US20070110101A1 (en) Method of Handling RLC SDUs During RLC Reset and RLC Re-establishment in a UMTS System
US8295265B2 (en) Method for handling radio bearer messages during reset and reestablishment in a wireless system
EP1788751A1 (en) A method of handling RLC SDUs during RLC reset and RLC re-establishment in a UMTS system
CN107342849A (zh) 一种进行数据处理的方法和设备
JP6374945B2 (ja) 限定されたharqプロセスを伴う分散型ネットワークトポロジにおけるより多くの伝送機会を使用するための方法および装置
WO2013044982A1 (en) Interruptions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s
CN105934907A (zh) 无线资源调度方法及装置
US20110154146A1 (en) Apparatus for processing retransmission failure in radio link control (rlc) layer
CN102025471A (zh) 一种状态报告触发方法及装置
CN102957522A (zh) 一种rlc am状态报告处理的方法和系统
US7356099B2 (en) Method for processing protocol data units in a high-speed downlink packet acc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CN101944984B (zh) 一种协议数据单元的传输方法及系统
US20180191479A1 (e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retransmission in communication system
US9491269B2 (en) Uplink transmission rate in a wireless communication device
CN101087171A (zh) 一种无线链路控制传输的方法及系统
CN104283656A (zh) 一种维护am模式rlc接收窗口及数据接收的方法
CN107359972B (zh) 一种数据接收方法及装置
WO2016131345A1 (zh) 一种实现数据处理的方法及装置
CN102201901A (zh) 数据重传方法及装置
CN104506279B (zh) 用于lte中rlc am模式下的上下行并行处理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