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3516404A - 数据传输方法和系统、发送端设备和接收端设备 - Google Patents

数据传输方法和系统、发送端设备和接收端设备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3516404A
CN103516404A CN201310391153.9A CN201310391153A CN103516404A CN 103516404 A CN103516404 A CN 103516404A CN 201310391153 A CN201310391153 A CN 201310391153A CN 103516404 A CN103516404 A CN 103516404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data
coding
receiving device
unit
sending end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310391153.9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夏璐
刘海鹏
金恒庄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preadtrum Communications Shanghai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preadtrum Communications Shanghai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preadtrum Communications Shanghai Co Ltd filed Critical Spreadtrum Communications Shanghai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310391153.9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3516404A/zh
Publication of CN103516404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3516404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Abstract

一种数据传输方法和系统、发送端设备和接收端设备,所述数据传输方法包括:发送端设备将待传输的数据进行编码,生成N帧适于显示为图形的第一编码数据,每一帧第一编码数据中包含其相应的流水号,N为正整数;在所述发送端设备连续显示每一帧第一编码数据;接收端设备连续采集所述发送端设备显示的第一编码数据,并从采集到的每一帧第一编码数据中提取相应的流水号;若提取的所有流水号是连续的,则由所述接收端设备对采集到的第一编码数据进行解码,以得到所述数据。本发明技术方案的数据传输方法具有实现成本低、通用性强且安全性高的优点。

Description

数据传输方法和系统、发送端设备和接收端设备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数据传输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数据传输方法和系统、发送端设备和接收端设备。
背景技术
随着通信技术的飞速发展,涌现出了多种用于设备间进行数据传输的方法,例如支持近距离传输的蓝牙技术、Wifi(Wireless Fidelity)以及近场通信(NFC,Near Field Communication)技术,以及支持远距离传输的移动通信技术、微波通信技术等等。其中,支持近距离传输的通信技术由于其更加灵活、传输更加可靠正在得到越来越广泛的应用。例如,安装有蓝牙收发装置的移动终端之间可以进行数据传输。
但是上述这些近距离通信技术也有其局限性。首先,设备安装支持这些近距离通信功能的专用芯片,而这些芯片成本都比较高,同时接口实现具有一定的工作量。而且,若要进行设备间的数据传输,它们支持的近距离通信技术必须一致,而市面上的设备多来自不同的厂家,有的支持蓝牙,有的支持Wifi,因而导致这些设备之间无法构建出用于数据传输的无线传输链路,从而使设备之间数据传输的通用性不强。此外,对于发送设备来说,信号是向空中传播的,只要处于传输距离的有效范围之内的设备,都可以对发送的信号进行接收,为传输的安全性带来隐患。这时,往往需要采用复杂的加密算法,以保证数据传输的安全性。
相关技术,可以参考公开号为US2006292987的美国专利申请。
发明内容
本发明解决的问题是:现有技术中进行近距离数据传输时实现成本高、通用性不强且存在安全隐患。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技术方案提供一种数据传输方法,包括:
发送端设备将待传输的数据进行编码,生成N帧适于显示为图形的第一编码数据,每一帧第一编码数据中包含其相应的流水号,N为正整数;
在所述发送端设备连续显示每一帧第一编码数据;
接收端设备连续采集所述发送端设备显示的第一编码数据,并从采集到的每一帧第一编码数据中提取相应的流水号;
若提取的所有流水号是连续的,则由所述接收端设备对采集到的第一编码数据进行解码,以得到所述数据。
可选的,所述流水号为M比特的无符号数,M基于所述N确定。
可选的,所述数据传输方法还包括:
若提取的所有流水号是非连续,则由所述接收端设备对采集到的第一编码数据进行校验纠错。
可选的,所述数据传输方法还包括:所述接收端设备对所述第一编码数据解码后得到的数据进行校验纠错。
可选的,所述校验纠错包括奇偶校验位纠错、汉明码校验纠错、CRC校验纠错中的至少一种。
可选的,所述数据传输方法还包括:
若所述接收端设备在校验纠错后仍无法得到所述数据,则所述接收端设备通知所述发送端设备进行数据重新传输。
可选的,所述接收端设备通知所述发送端设备进行数据重新传输包括:
所述接收端设备将用于通知所述发送端设备进行数据重新传输的指示消息进行编码,生成适于显示为图形的第二编码数据,并在所述接收端设备显示所述第二编码数据,所述指示消息包括需要重新传输的第一编码数据相应的流水号;
所述发送端设备采集所述接收端设备显示的所述第二编码数据,并对所述第二编码数据进行解码;
所述发送端设备重新显示所述指示消息包括的流水号相对应的第一编码数据;
所述接收端设备采集所述发送端设备重新显示的第一编码数据。
可选的,所述数据传输方法还包括:
若提取的所有流水号中存在重复的流水号,则仅保留一个所述重复的流水号对应的第一编码数据。
可选的,所述发送端设备以第一频率对所述第一编码数据进行显示,所述接收端设备以第二频率对所述发送端设备显示的第一编码数据进行采集,所述第一频率与第二频率相等。
可选的,所述待传输的数据包括文字信息、图片信息、语音信息和视频信息中的至少一种。
可选的,所述编码为二维码编码或者一维码编码,所述解码为二维码解码或者一维码解码。
可选的,所述二维码编码和二维码解码采用的规范为Data Matrix,MaxiCode,Aztec,QR Code,Vericode,PDF417,Ultracode,Code49和Code16K中的任一种。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技术方案还提供一种发送端设备,包括:
第一编码单元,用于将待传输的数据进行编码,生成N帧适于显示为图形的第一编码数据,每一帧第一编码数据中包含其相应的流水号,N为正整数;
第一显示单元,用于将所述第一编码单元生成的每一帧第一编码数据进行连续显示。
可选的,所述发送端设备还包括:
第二采集单元,用于采集接收端设备显示的第二编码数据;
第二解码单元,用于对所述第二采集单元采集的所述第二编码数据进行解码;
重传控制单元,用于根据所述第二解码单元解码得到的所述指示消息,控制对所述指示消息包括的流水号相对应的第一编码数据进行重新传输。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技术方案还提供一种接收端设备,适于与上述的发送端设备进行数据传输,所述接收端设备包括:
第一采集单元,用于连续采集所述第一显示单元显示的第一编码数据;
提取单元,用于从所述第一采集单元采集到的每一帧第一编码数据中提取相应的流水号;
第一解码单元,用于当所述提取单元提取到的所有流水号是连续的时,对所述第一采集单元采集到的第一编码数据进行解码,以得到所述数据。
可选的,所述接收端设备还包括:
第一纠错单元,用于当所述提取单元提取的所有流水号为非连续时,对采集到的第一编码数据进行校验纠错。
可选的,所述接收端设备还包括:
第二纠错单元,用于对所述第一解码单元解码所述第一编码数据后得到的数据进行校验纠错。
可选的,所述接收端设备还包括:
指示消息生成单元,用于当所述提取单元提取的所有流水号是非连续的或者所述第一解码单元解码失败时生成指示消息,所述指示消息包括需要重新传输的第一编码数据相应的流水号;
第二编码单元,用于将所述指示消息生成单元生成的所述指示消息进行编码,生成适于显示为图形的第二编码数据;
第二显示单元,用于将所述第二编码单元生成的所述第二编码数据进行显示。
可选的,所述接收端设备还包括保留单元,用于当所述提取单元提取的所有流水号中存在重复的流水号时,仅保留一个所述重复的流水号对应的第一编码数据。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技术方案还提供一种数据传输系统包括上述发送端设备和接收端设备。
可选的,所述发送端设备的第一显示单元的工作频率为第一频率,所述接收端设备的第一采集单元的工作频率为第二频率,所述第一频率等于所述第二频率。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技术方案具有以下优点:
发送端设备可以将任何类型的待传输的数据进行编码,生成N帧适于显示为图形的第一编码数据(例如一维码数据、二维码数据),然后连续显示在其图形显示装置(例如显示屏)上。与此同时,具有图形采集装置(例如摄像头)的接收端设备连续的对N帧第一编码数据进行采集,并进行相应的解码之后就能得到发送端设备传输的数据。相比现有技术中通过Wifi、蓝牙或者NFC等无线网络进行数据传输方法,本发明技术方案不要求发送端设备或者接收端设备安装专用的芯片,而利用多数设备都具有的基本的拍摄和显示功能就可以完成近距离的数据传输,具有实现成本低、操作简单、适用性强的优点。
在接收过程中,由于每一帧第一编码数据中都包含有一个流水号,仅当接收端设备从接收到的所有第一编码数据中提取到的流水号为连续时,才进行解码,从而使得接收端设备能够简单、快速的判断出接收到的数据是否完整,能够提高数据传输的可靠性。
由于发送端设备和接收端设备之间的数据传输必须是一对一的,不存在多个接收端设备对一个发送端设备发送的数据进行接收的情况,因此大大提高了数据传输的私密性和安全性。
当发送端设备提取到流水号为非连续时,接收端设备还可以指示发送端设备对丢失的流水号对应的第一编码数据进行重发,能在最大程度上保证接收端设备接收数据的准确性。而且,接收端数据也可以将用于指示发送端设备进行数据重发的指示消息进行编码,生成适于显示为图形的第二编码数据,发送端数据采集到第二编码数据后进行解码得到该指示消息,进行数据重发,实现了发送端设备和接收端设备之间的双工数据传输,能够满足设备间存在数据交互时的应用需求。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实施例一的数据传输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图2是一维码图形的示意图;
图3是二维码图形的示意图;
图4是本发明实施例二的数据传输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如背景技术所述,现有技术通过近距离无线网络进行数据传输时,有实现成本高、安全性差的问题。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技术方案提出了一种数据传输方法,包括:
发送端设备将待传输的数据进行编码,生成N帧适于显示为图形的第一编码数据,每一帧第一编码数据中包含其相应的流水号,N为正整数;
在所述发送端设备连续显示每一帧第一编码数据;
接收端设备连续采集所述发送端设备显示的第一编码数据,并从采集到的每一帧第一编码数据中提取相应的流水号;
若提取的所有流水号是连续的,则由所述接收端设备对采集到的第一编码数据进行解码,以得到所述数据。
由于目前用户使用的绝大多数电子设备都具有图形显示和采集的功能,因此在本发明技术方案的基于图形显示和采集的数据传输方法,无需发送端设备和接收端设备安装相互匹配的无线收发装置,是一种实现成本低、操作简单的近距离数据传输方法,且适用性更广。而且,当编码形成的第一编码数据中还包含一个流水号,当接收端设备从接收到的第一编码数据中提取的所有流水号为连续时,就知道接收到的数据是完整的,能够有效保证接收到的数据的准确性。
另外,在进行本发明技术方案的数据传输方法,是基于图形的显示和采集来实现的,发送端设备和接收端设备时一对一的关系,更加安全可靠。
为使本发明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为明显易懂,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具体实施例做详细的说明。
实施例一
如图1所示,为本发明实施例的数据传输方法的流程示意图,包括:
步骤S100:发送端设备将待传输的数据进行编码,生成N帧适于显示为图形的第一编码数据,每一帧第一编码数据中包含其相应的流水号。其中N为正整数。
本实施例及本发明的其他实施例中编码,是指编码后的数据适于显示为图形的一种编码技术,最常见的就是一维码编码技术和二维码编码技术。一维码和二维码,最早发明于日本,它们是用某种特定的几何图形按一定规律在平面分布的黑白相间的图形记录数据符号信息的,在代码编制上巧妙地利用构成计算机内部逻辑基础的“0”、“1”比特流的概念,使用若干个与二进制相对应的几何形体来表示文字数值信息。其中,一维码也就是常见的条形码,如图2所示,只是在一个方向(一般是水平方向)表达信息,而在垂直方向则不表达任何信息,其一定的高度通常是为了便于阅读器的对准。一维条形码的应用可以提高信息录入的速度,减少差错率,但是一维条形码也存在一些不足之处:例如数据容量较小、(30个字符左右)、只能包含字母和数字、条形码尺寸相对较大因此空间利用率较低和条形码遭到损坏后便不能阅读等。而二维码是在水平和垂直方向的二维空间存储信息的条形码,如图3所示,因此相比于一维码具有明显的优势,例如:数据容量更大、超越了字母数字的限制、条形码相对尺寸小、有抗损毁能力等。
目前,二维码的应用已经越来越广泛,例如二维码名片、二维码海报等,就是将名片中信息或者海报中的宣传信息通过二维码编码后,形成一个类似图3所示的图形,用户通过具有拍摄功能的设备直接对二维码图形进行采集、解码,就能得到二维码图形中所包含的各种信息。具体的二维码编码技术有很多种,例如Data Matrix,Maxi Code,Aztec,QR Code,Vericode,PDF417,Ultracode,Code49和Code16K等,它们具有不同的编码复杂度、加密方式等,用户可以根据需要选择合适的编码方式。
但是,在现有的二维码应用中,如二维码名片、二维码海报,二维码数据显示为一个静态的图形,而且为了便于采集其面积也不可能太大,因此其数据容量也还是很有限的,无法对视频、高精度图像等较大数据进行传输。针对这个问题,本实施例中的发送端设备对待传输的数据进行编码后,生成的是N帧适于显示为图形的动态二维码数据。可以理解的,动态的N帧二维码数据相较于静态的二维码数据来说,其所能包含的数量有很大的提高。这样就使得本实施例的数据传输方法适合对所有类型的数据进行传输,包括文字信息、图片信息、语音信息和视频信息等。在其他实施例中,所述第一编码数据也可以是一维码数据或者其他适于图形显示的编码数据。
另外,每一帧二维码数据中还包含一个与该帧二维码数据相应的流水号,用于指示相邻的两帧二维码数据之间的连续关系。具体的,流水号可以是一个由M比特组成的无符号数,M的具体取值可以根据N的值来确定。例如,如果待传输的数据是一个较大的图片信息,需要20帧的二维码数据才能完成传输,通过5个比特的二进制数就可以表示1至20的流水号。但是考虑到在计算机系统中,数据一般都取2的整数次幂,因此这时M可设置为8,即23。具体的,第1帧二维码数据中的流水号的值即为1,第2帧二维码数据中的流水号就为2,依次类推,第20帧二维码数据中的流水号为20。流水号可以位于二维码数据的起始部分,也可以位于二维码数据的结尾部分,还可以位于二维码数据中固定的某个部分,本实施例中不做具体限定。
步骤S100之后,执行步骤S101:在所述发送端设备连续显示每一帧第一编码数据。
步骤S102:接收端设备连续采集所述发送端设备显示的第一编码数据,并从采集到的每一帧第一编码数据中提取相应的流水号。
在进行数据传输时,发送端设备需要对生成的N帧的二维码数据进行连续显示,而接收端设备则要对发送端设备显示的二维码数据进行连续的采集。这就要求发送端设备具有连续显示图形的功能,接收端设备具有连续图像的采集功能。例如发送端设备可以是具有动态显示功能的广告屏、电视机、带显示屏的手机等,接收端设备可以是具有拍摄功能的手机、带摄像头的电脑等。通常,要求发送端设备进行显示的第一频率与接收端设备进行采集第二频率相等,这样数据的显示和采集就能保持同步,接收端设备能达到最好的采集效果。但是,在实际中由于发送端设备和接收端设备往往来自不同的厂商、具有不同的配置,因此第一频率和第二频率是无法达到严格意义上的相等的,但是可以进行相应的显示设置和采集设置,使第一频率和第二频率比较接近。
由于每一帧第一编码数据中都含有一个用于指示相邻的两帧二维码数据之间的连续关系的流水号,接收端设备就可以根据这个流水号来判断接收到的第一编码数据是否完整。仍以发送端设备连续的显示了20帧二维码数据为例,在正常情况下,接收端设备在采集完所有的二维码数据后,就应该能从每一帧二维码数据后提取得到从1到20这20个流水号。
步骤S102之后,执行步骤S103:判断提取的所有流水号是否连续。
若步骤S103的判断结果为否,则执行步骤S104:所述接收端设备对采集到的第一编码数据进行校验纠错。前面已经提到,由于发送端设备和接收端设备的品牌、配置等都不相同,因此第一频率和第二频率很难完全一致。当第一频率大于第二频率时,就可能出现丢帧的情况。通过判断在步骤S102中提取到的流水号是否连续,就能简单、快速的判断出是否出现了丢帧。如果提取到的所有流水号为连续,就有理由认为接收端采集到的第一编码数据是完整的,这时就可以进行解码,得到由发送端设备发送的数据;同理,如果在步骤S102中提取到的流水号为非连续,就有理由认为接收段采集到的第一编码数据不完整,有部分丢失了。这时,接收端设备可以先对采集到的第一编码数据进行校验纠错。例如,发送端设备在进行数据发送时,可以选择将一个字节内的8个比特分别放在8帧中进行传输。这样如果在传输过程中丢失了一帧数据,接收端设备可以根据成功接收的其他7个比特的数据经过校验纠错将丢失的那个比特位恢复出来。在具体实施时,可采用奇偶校验位纠错、汉明码校验纠错或者CRC校验纠错或者其他本领域技术人员熟知的校验纠错算法,本实施例不作具体限定。步骤S104之后,继续执行步骤S105。
若步骤S103的判断结果为是,则执行步骤S105:由所述接收端设备对采集到的第一编码数据进行解码。具体的,采用与发送端设备对应的解码规范对采集到的第一编码数据进行解码。
步骤S105之后执行步骤S106:所述接收端设备对解码后的第一编码数据进行校验纠错,以得到所述数据。与所有的数据传输方式一样,本实施例中的数据传输方法也可能有传输出错的情况,例如发送端设备的图形显示装置上有亮点、污点或者分辨率不高时,就可能导致接收端设备解码第一编码数据得到的结果不正确,而这种错误通过步骤S104中的校验纠错并不能得到纠正。这时仍可以采用校验纠错的方式对解码得到的第一编码数据进行校验纠错。当然在其他实施例中,能保证数据传输过程的可靠性时,也可以不执行本步骤。
步骤S106之后,执行步骤S107:判断所述接收端设备是否成功得到所述数据。可以理解的,校验纠错并不能百分之百保证将所有的传输错误纠正,因此即使经过步骤S104和步骤S106的校验纠错,接收端设备仍可能出现无法成功得到所述发送端设备传输的数据的问题。这时,为了保证接收端设备的准确接收,就需要对所述数据进行重传。具体的,若步骤S107的判断结果为否,执行步骤S108:所述接收端设备通知所述发送端设备进行数据重新传输;若步骤S107的判断结果为是,执行步骤S109:所述接收端设备保存所述数据。
步骤S108中的数据重传流程如下:
接收端设备将用于通知发送端设备进行数据重新传输的指示消息进行编码,生成适于显示为图形的第二编码数据,并在接收端设备显示第二编码数据,其中指示消息包括需要重新传输的第一编码数据相应的流水号;
发送端设备采集接收端设备显示的第二编码数据,并对第二编码数据进行解码;
发送端设备重新显示指示消息包括的流水号相对应的第一编码数据;
所述接收端设备采集所述发送端设备重新显示的第一编码数据。
可以看出,与发送端设备向接收端设备传输数据的过程类似,接收端设备也将指示消息通过编码的方式生成第二编码数据(二维码数据),并以图形的方式显示,发送端设备则对显示的第二编码数据进行采集、解码,获得指示消息中包含的需要重新传输的第一编码数据相应的流水号,发送端设备知道这个流水号就知道需要对哪一帧第一编码数据进行重新传输了。在通常情况下,接收端设备会在其缓存中保存所有的第一编码数据,那么这时发送端设备就可以直接从缓存中调取与指示消息中包括的流水号对应的第一编码数据并进行显示,接收端设备进行采集接收即可。在其他实施例中,如果发送端设备无法缓存所有的第一编码数据时,也可以再次对待发送数据进行编码、显示,从步骤S100开始重新进行一次数据传输。
在其他实施例中,接收端设备提取的流水号,还可能由于第一频率小于第二频率而导致对某几帧第一编码数据进行了重复接收,这时接收端设备提取到的流水号就会有重复。接收端设备可以仅保留一个重复的流水号对应的第一编码数据。
至此,发送端设备与接收端设备就完成了一次数据传输。可以看出,发送端设备与接收端设备之间的数据传输时基于图形的显示和采集的,而目图像显示功能和图形采集功能是现有的大多数电子设备的基本配置,因此相较于基于wifi、蓝牙、NFC等无线网络的近距离数据传输技术,具有实现成本低、操作简单的优点。而且对发送端设备和接收端设备之间不需要像wifi、蓝牙、NFC那样需要严格匹配,因此适用性更好。
另外,本实施例中发送端设备以动态的、连续的方式对编码生成的N帧第一编码数据进行显示,接收端设备则连续的进行采集,与现有技术中静态、单帧的实现相比,数据容量得到了很大提升,使得本实施例的数据传输方法能够应用在各种类型的数据传输中。而且,每一帧的第一编码数据中还包含有一个流水号,这使得接收端能够快速、简便的判断出接收的数据是否完整,仅当接收完整时才进行解码,以保证获得的数据的准确性。
进一步的,本发明实施例的数据传输方法,还能通过重传机制保证接收端设备能准确的得到数据,即若接收端设备提取的流水号为非连续时,接收端设备以发送端传输数据类似的方式向发送端设备发出指示消息,指示发送端设备对丢失的第一编码数据进行重传,实现了发送端设备和接收端设备之间的全双工数据传输。
由于本实施例的数据传输方法是一种基于图形显示和图形采集的数据传输方法,因此要求发送端设备和接收端设备必须一对一的进行数据传输,这样就避免了现有技术中,通过wifi、蓝牙或者NFC等近距离通信技术进行数据传输时,存在的可能有多个设备可以对发送的数据进行接收的问题,具有更高的私密性和安全性。
实施例二
本实施例提供一种数据传输系统如图4所示,包括:发送端设备10和接收端设备20。其中发送端设备10包括:第一编码单元101,用于将待传输的数据进行编码,生成N帧适于显示为图形的第一编码数据,每一帧第一编码数据中包含其相应的流水号,N为正整数;第一显示单元102,用于将所述第一编码单元101生成的每一帧第一编码数据进行连续显示。所述接收端设备20包括:第一采集单元201,用于连续采集所述第一显示单元102显示的第一编码数据;提取单元202,用于从所述第一采集单元201采集到的每一帧第一编码数据中提取相应的流水号;第一解码单元203,用于当所述提取单元202提取到的所有流水号是连续的时,对所述第一采集单元201采集到的第一编码数据进行解码,以得到所述数据。
发送端设备对待传输的数据进行编码,生成适于显示为图形的N帧第一编码数据后,接收端设备就可以进行相应的连续采集,能够在不增加专用无线收发设备的前提下,实现从接收端设备到发送端设备之间的单工数据传输,实现成本低。而且接收端设备通过对流水号的判断,能够在第一编码数据完整时才进行解码,保证了输出传输的准确性。
进一步的,本实施例的数据传输系统中的接收端设备20还包括:指示消息生成单元204,用于当所述提取单元202提取的所有流水号是非连续的或者所述第一解码单元203解码失败时生成指示消息,所述指示消息包括需要重新传输的第一编码数据相应的流水号;第二编码单元205,用于将所述指示消息生成单元204生成的所述指示消息进行编码,生成适于显示为图形的第二编码数据;第二显示单元206,用于将所述第二编码单元205生成的所述第二编码数据进行显示。所述发送端设备10还包括:第二采集单元103,用于采集所述第二显示单元206显示的所述第二编码数据;第二解码单元104,用于对所述第二采集单元103采集的所述第二编码数据进行解码;重传控制单元105,用于根据所述第二解码单元104解码得到的所述指示消息,控制所述第一解码单元101和第一显示单元102完成对所述指示消息包括的流水号相对应的第一编码数据的重新传输。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的是,所有第一编码数据通常会存储在发送端设备的缓存中,当发送端接收到指示消息后,会在缓存中查找与指示消息中包括的流水号对应的第一编码数据,然后对该第一编码数据进行重传。
当传输过程出现丢帧时,接收端设备还可以向发送端设备传输指示消息,指示发送端设备对丢失的第一编码数据进行重传,进一步的保证了数据传输的可靠性,而且也实现了发送端设备和接收端设备之间的半双工传输。而且,在发送端设备向接收端设备传输数据的同时,接收端设备也可以同时以相同的方式向发送端设备进行数据传输,能够实现发送端设备与接收端设备之间的全双工传输。
本实施例中的所述接收端设备20还可以包括保留单元207,用于当所述提取单元202提取的所有流水号中存在重复的流水号时,仅保留一个所述重复的流水号对应的第一编码数据。这样,当出现接收端设备由于采集的第二频率高于发送端设备进行显示的第一频率而导致对同一第一编码数据重复接收时,仅保留一个重复流水号的第一编码数据,以保证数据传输的准确性。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接收端设备20还可以包括第一纠错单元208和第二纠错单元209,所述第一纠错单元208用于当所述提取单元202提取的所有流水号为非连续时,对采集到的第一编码数据进行校验纠错;所述第二纠错单元209用于对所述第一解码单元203解码所述第一编码数据后得到的数据进行校验纠错。具体的,可以采用奇偶校验位纠错、汉明码校验纠错、CRC校验纠错或者其他本领域技术人员所知晓的纠错方式,以确保接收端设备获得正确的数据。
下面举例说明本实施例的数据传输系统的应用。
应用1:两部具有前置摄像头和显示屏的移动终端进行名片交换,其中,移动终端A和移动终端B安装有摄像头的一侧相对放置,应保证移动终端A显示屏处于移动终端B摄像头的拍摄范围内、移动终端B显示屏处于移动终端A摄像头的拍摄范围内。这时,移动终端A和移动终端B可以同时将各自的名片进行编码,生成相应的第一编码数据,并显示在各自的显示屏上,同时,两个移动终端从对方的显示屏上进行采集,经过中间的校验纠错以及重发等流程,两个移动终端对各自接收到的第一编码数据进行解码,这样两个移动终端之间的名片交换就完成了。可以看出,本应用中两部移动终端构成了一个全双工的数据传输系统。可以理解的,若仅需要将移动终端A的名片传输给移动终端B,这时两个移动终端将构成一个半双工的数据传输系统。
应用2:一部具有摄像头和显示屏的移动终端采集海报信息。其中海报信息以动态二维码的形式显示在海报显示屏上。用户想要得到海报中展示的海报信息时,可以将移动终端的摄像头对准海报显示屏中的动态二维码显示区域。这时移动终端会对海报显示屏中连续显示的动态二维码进行连续的采集,然后经过纠错、保留等处理,最终得到海报中展示的数据信息。可以看出,本应用中的海报显示屏和移动终端构成了一个单工的数据传输系统。
本实施例所述数据传输系统的具体实施可参考实施例一中的相关描述,此处不再赘述。
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实现本实施例中的所述数据传输系统的全部或部分是可以通过程序来指令相关的硬件来完成,所述的程序可以存储于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中,所述存储介质可以是ROM、RAM、磁碟、光盘等。
虽然本发明披露如上,但本发明并非限定于此。任何本领域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发明的精神和范围内,均可作各种更动与修改,因此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应当以权利要求所限定的范围为准。

Claims (21)

1.一种数据传输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发送端设备将待传输的数据进行编码,生成N帧适于显示为图形的第一编码数据,每一帧第一编码数据中包含其相应的流水号,N为正整数;
在所述发送端设备连续显示每一帧第一编码数据;
接收端设备连续采集所述发送端设备显示的第一编码数据,并从采集到的每一帧第一编码数据中提取相应的流水号;
若提取的所有流水号是连续的,则由所述接收端设备对采集到的第一编码数据进行解码,以得到所述数据。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数据传输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流水号为M比特的无符号数,M基于所述N确定。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数据传输方法,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若提取的所有流水号是非连续,则由所述接收端设备对采集到的第一编码数据进行校验纠错。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数据传输方法,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所述接收端设备对所述第一编码数据解码后得到的数据进行校验纠错。
5.如权利要求3或4所述的数据传输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校验纠错包括奇偶校验位纠错、汉明码校验纠错、CRC校验纠错中的至少一种。
6.如权利要求3或4所述的数据传输方法,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若所述接收端设备在校验纠错后仍无法得到所述数据,则所述接收端设备通知所述发送端设备进行数据重新传输。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数据传输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接收端设备通知所述发送端设备进行数据重新传输包括:
所述接收端设备将用于通知所述发送端设备进行数据重新传输的指示消息进行编码,生成适于显示为图形的第二编码数据,并在所述接收端设备显示所述第二编码数据,所述指示消息包括需要重新传输的第一编码数据相应的流水号;
所述发送端设备采集所述接收端设备显示的所述第二编码数据,并对所述第二编码数据进行解码;
所述发送端设备重新显示所述指示消息包括的流水号相对应的第一编码数据;
所述接收端设备采集所述发送端设备重新显示的第一编码数据。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数据传输方法,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若提取的所有流水号中存在重复的流水号,则仅保留一个所述重复的流水号对应的第一编码数据。
9.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数据传输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发送端设备以第一频率对所述第一编码数据进行显示,所述接收端设备以第二频率对所述发送端设备显示的第一编码数据进行采集,所述第一频率与第二频率相等。
10.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数据传输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待传输的数据包括文字信息、图片信息、语音信息和视频信息中的至少一种。
11.如权利要求1或7所述的数据传输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编码为二维码编码或者一维码编码,所述解码为二维码解码或者一维码解码。
12.如权利要求11所述的数据传输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二维码编码和二维码解码采用的规范为Data Matrix,Maxi Code,Aztec,QR Code,Vericode,PDF417,Ultracode,Code49和Code16K中的任一种。
13.一种发送端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
第一编码单元,用于将待传输的数据进行编码,生成N帧适于显示为图形的第一编码数据,每一帧第一编码数据中包含其相应的流水号,N为正整数;
第一显示单元,用于将所述第一编码单元生成的每一帧第一编码数据进行连续显示。
14.如权利要求13所述的发送端设备,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第二采集单元,用于采集接收端设备显示的第二编码数据;
第二解码单元,用于对所述第二采集单元采集的所述第二编码数据进行解码;
重传控制单元,用于根据所述第二解码单元解码得到的所述指示消息,控制对所述指示消息包括的流水号相对应的第一编码数据进行重新传输。
15.一种接收端设备,适于与权利要求13或14所述的发送端设备进行数据传输,其特征在于,包括:
第一采集单元,用于连续采集所述第一显示单元显示的第一编码数据;
提取单元,用于从所述第一采集单元采集到的每一帧第一编码数据中提取相应的流水号;
第一解码单元,用于当所述提取单元提取到的所有流水号是连续的时,对所述第一采集单元采集到的第一编码数据进行解码,以得到所述数据。
16.如权利要求15所述的接收端设备,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第一纠错单元,用于当所述提取单元提取的所有流水号为非连续时,对采集到的第一编码数据进行校验纠错。
17.如权利要求15所述的接收端设备,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第二纠错单元,用于对所述第一解码单元解码所述第一编码数据后得到的数据进行校验纠错。
18.如权利要求16或17所述的接收端设备,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指示消息生成单元,用于当所述提取单元提取的所有流水号是非连续的或者所述第一解码单元解码失败时生成指示消息,所述指示消息包括需要重新传输的第一编码数据相应的流水号;
第二编码单元,用于将所述指示消息生成单元生成的所述指示消息进行编码,生成适于显示为图形的第二编码数据;
第二显示单元,用于将所述第二编码单元生成的所述第二编码数据进行显示。
19.如权利要求15所述的接收端设备,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保留单元,用于当所述提取单元提取的所有流水号中存在重复的流水号时,仅保留一个所述重复的流水号对应的第一编码数据。
20.一种数据传输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如权利要求13或14所述的发送端设备和如权利要求15至19任一项所述的接收端设备。
21.如权利要求20所述的数据传输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发送端设备的第一显示单元的工作频率为第一频率,所述接收端设备的第一采集单元的工作频率为第二频率,所述第一频率等于所述第二频率。
CN201310391153.9A 2013-08-30 2013-08-30 数据传输方法和系统、发送端设备和接收端设备 Pending CN103516404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310391153.9A CN103516404A (zh) 2013-08-30 2013-08-30 数据传输方法和系统、发送端设备和接收端设备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310391153.9A CN103516404A (zh) 2013-08-30 2013-08-30 数据传输方法和系统、发送端设备和接收端设备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3516404A true CN103516404A (zh) 2014-01-15

Family

ID=4989852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310391153.9A Pending CN103516404A (zh) 2013-08-30 2013-08-30 数据传输方法和系统、发送端设备和接收端设备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3516404A (zh)

Cited By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5117759A (zh) * 2015-09-08 2015-12-02 北京意锐新创科技有限公司 动态二维码生成和读取方法、装置
CN105281843A (zh) * 2015-09-10 2016-01-27 移康智能科技(上海)有限公司 二维码信息的发送、接收方法及发送、接收装置
CN105389534A (zh) * 2015-10-28 2016-03-09 惠州Tcl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一种移动终端基于二维码的信息传输方法及系统
CN105468622A (zh) * 2014-09-04 2016-04-06 上海尧博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专利检索用语义编码传输抗干扰方法
CN106549730A (zh) * 2015-09-23 2017-03-29 中国电信股份有限公司 基于二维码的数据传输方法和系统
CN106874822A (zh) * 2017-01-22 2017-06-20 陕西外号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喷泉码的分时光标签编码方法
CN109525373A (zh) * 2018-12-25 2019-03-26 歌尔科技有限公司 数据处理方法、数据处理装置和播放设备
WO2019120004A1 (zh) * 2017-12-21 2019-06-27 武汉矽感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生成动态二维码的方法及装置

Citations (1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316139A (zh) * 1999-05-24 2001-10-03 三星电子株式会社 移动通信系统中根据无线链路协议交换可变长度数据的装置和方法
CN1411198A (zh) * 2001-09-25 2003-04-16 义隆电子股份有限公司 无线通信中数据丢失的检测与恢复的方法及系统
CN101247211A (zh) * 2007-01-04 2008-08-20 株式会社Ntt都科摩 通信装置、无线通信终端、无线基站以及通信方法
CN101645883A (zh) * 2008-08-08 2010-02-10 比亚迪股份有限公司 数据传输方法、数据发送方法及数据接收方法
CN102801452A (zh) * 2012-08-20 2012-11-28 中山大学 基于数据分块的多模终端中多天线协同工作方法
CN102831163A (zh) * 2012-07-20 2012-12-19 江苏缨思贝睿物联网科技有限公司 数据传送方法及数据传送系统
CN202694340U (zh) * 2012-07-20 2013-01-23 江苏缨思贝睿物联网科技有限公司 数据传送系统
CN103049777A (zh) * 2012-11-15 2013-04-17 江苏缨思贝睿物联网科技有限公司 二维码的安全应用方法及编解码系统
CN103067405A (zh) * 2013-01-11 2013-04-24 深圳市盛视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跨网安全传输方法及其装置
CN203015016U (zh) * 2012-11-29 2013-06-19 郑州华力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基于二维码的动态数据传输装置

Patent Citations (1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316139A (zh) * 1999-05-24 2001-10-03 三星电子株式会社 移动通信系统中根据无线链路协议交换可变长度数据的装置和方法
CN1411198A (zh) * 2001-09-25 2003-04-16 义隆电子股份有限公司 无线通信中数据丢失的检测与恢复的方法及系统
CN101247211A (zh) * 2007-01-04 2008-08-20 株式会社Ntt都科摩 通信装置、无线通信终端、无线基站以及通信方法
CN101645883A (zh) * 2008-08-08 2010-02-10 比亚迪股份有限公司 数据传输方法、数据发送方法及数据接收方法
CN102831163A (zh) * 2012-07-20 2012-12-19 江苏缨思贝睿物联网科技有限公司 数据传送方法及数据传送系统
CN202694340U (zh) * 2012-07-20 2013-01-23 江苏缨思贝睿物联网科技有限公司 数据传送系统
CN102801452A (zh) * 2012-08-20 2012-11-28 中山大学 基于数据分块的多模终端中多天线协同工作方法
CN103049777A (zh) * 2012-11-15 2013-04-17 江苏缨思贝睿物联网科技有限公司 二维码的安全应用方法及编解码系统
CN203015016U (zh) * 2012-11-29 2013-06-19 郑州华力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基于二维码的动态数据传输装置
CN103067405A (zh) * 2013-01-11 2013-04-24 深圳市盛视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跨网安全传输方法及其装置

Cited By (1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5468622A (zh) * 2014-09-04 2016-04-06 上海尧博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专利检索用语义编码传输抗干扰方法
CN105117759B (zh) * 2015-09-08 2019-02-15 北京意锐新创科技有限公司 动态二维码生成和读取方法、装置
CN105117759A (zh) * 2015-09-08 2015-12-02 北京意锐新创科技有限公司 动态二维码生成和读取方法、装置
CN105281843B (zh) * 2015-09-10 2018-08-24 移康智能科技(上海)股份有限公司 二维码信息的发送、接收方法及发送、接收装置
CN105281843A (zh) * 2015-09-10 2016-01-27 移康智能科技(上海)有限公司 二维码信息的发送、接收方法及发送、接收装置
CN106549730A (zh) * 2015-09-23 2017-03-29 中国电信股份有限公司 基于二维码的数据传输方法和系统
CN106549730B (zh) * 2015-09-23 2019-12-31 中国电信股份有限公司 基于二维码的数据传输方法和系统
CN105389534A (zh) * 2015-10-28 2016-03-09 惠州Tcl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一种移动终端基于二维码的信息传输方法及系统
CN106874822A (zh) * 2017-01-22 2017-06-20 陕西外号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喷泉码的分时光标签编码方法
CN106874822B (zh) * 2017-01-22 2019-08-06 陕西外号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喷泉码的分时光标签编码方法
WO2019120004A1 (zh) * 2017-12-21 2019-06-27 武汉矽感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生成动态二维码的方法及装置
CN109525373A (zh) * 2018-12-25 2019-03-26 歌尔科技有限公司 数据处理方法、数据处理装置和播放设备
CN109525373B (zh) * 2018-12-25 2021-08-24 荣成歌尔科技有限公司 数据处理方法、数据处理装置和播放设备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3516404A (zh) 数据传输方法和系统、发送端设备和接收端设备
EP2791861B1 (en) Data transfer using barcodes
CN100379190C (zh) 基于二维码视像传输的速率控制方法
US9270420B2 (en) Data communication using 2D bar codes
KR100927357B1 (ko) 비주얼 인코딩 데이터의 일련의 이미지들을 생성,디스플레이 및 캡처하는 방법, 장치 및 컴퓨터 프로그램제품
CN102446280B (zh) 一种验证数据的方法、装置及系统
CN105743616B (zh) 基于北斗短报文通信的长报文分割和可靠通信方法
CN104580977B (zh) 一种数据映射模式传输及识别方法和装置
CN102577212A (zh) 无线通信系统中产生自动重传请求反馈消息的装置及方法
CN102129585A (zh) 一种信息传输方法及系统、条形码显示及读取装置
CN102387142A (zh) 一种电子签名工具、电子签名认证方法及系统
CN109040505A (zh) 一种基于批量二维码传输的安全数据传输方法
CN113645600A (zh) 数据传输方法、装置、终端及存储介质
CN103229444A (zh) 编码/解码方法、装置及系统
CN103916242A (zh) 一种基于音频接口传输数据加密和解密的方法
CN106375064A (zh) 一种密码键盘usb通信异常恢复方法及系统
AU2006262506B2 (en) Synchronous one-bit interface protocol or data structure
EP2431909A1 (en) Method and system for counting tags in radio frequency identification system
CN109150418B (zh) 发送数据和接收数据的方法以及装置
CN108551366B (zh) 一种基于led和手机相机的可见光通信方法
KR101690791B1 (ko) 초광대역 무선통신 시스템에서 프로토콜 버전을 포함하는 프레임을 송수신하는 장치 및 방법
CN104021360A (zh) 信息处理装置、方法和信息交换系统
CN103944690B (zh) 一种rlc数据重传系统中的位图压缩方法
CN207869411U (zh) 北斗基站
JP2010233128A (ja) 通信装置及び通信方法、コンピューター・プログラム、並びに通信システム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140115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