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3514462A - 注视线测定方法、注视线测定装置、眼球回旋点测定方法及着眼点测定装置 - Google Patents

注视线测定方法、注视线测定装置、眼球回旋点测定方法及着眼点测定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3514462A
CN103514462A CN201310263206.9A CN201310263206A CN103514462A CN 103514462 A CN103514462 A CN 103514462A CN 201310263206 A CN201310263206 A CN 201310263206A CN 103514462 A CN103514462 A CN 103514462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line
regard
point
nearly side
glasses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310263206.9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桥本光一郎
川村一夫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Pula Nit Inc Co
Reading And Selling Advertising Agency Of Co Ltd
Yomiko Advertising Inc
PLANET CORP
Original Assignee
Pula Nit Inc Co
Reading And Selling Advertising Agency Of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Pula Nit Inc Co, Reading And Selling Advertising Agency Of Co Ltd filed Critical Pula Nit Inc Co
Publication of CN103514462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3514462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注视线测定方法、注视线测定装置、眼球回旋点测定方法及着眼点测定装置,能够通过简易的结构来进行高精度的注视线测定。使用在左右对称位置设置有眼镜基准点的测定用眼镜、设置于预定的位置的立体拍摄机、光源、以及解析用计算机,使解析用计算机执行:使配戴了测定用眼镜的被验者注视预定的注视点并使光源发光,由立体拍摄机对眼镜基准点以及角膜反射点进行拍摄的工序;根据所拍摄到的图像,对眼镜基准点以及角膜反射点的位置进行解析的工序;根据解析出的角膜反射点,算出被验者的瞳孔中心位置的工序;和算出通过所算出的瞳孔中心和使被验者进行了注视的注视点的直线来作为注视线的工序。

Description

注视线测定方法、注视线测定装置、眼球回旋点测定方法及着眼点测定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在对眼镜的着眼点(eye point,视点)进行测定等时对远方注视时的注视线以及近方注视时的注视线进行测定的注视线测定方法、注视线测定装置、眼球回旋点测定方法以及着眼点测定装置。 
背景技术
以往以来,作为用于对眼镜等的着眼点、即对眼镜配戴者的注视线和眼镜透镜的交点进行测定的方法,例如已知有现有技术文献1的方法。该方法中,分别对远方注视时的视线(以下,称作远方注视线)和近方注视时的视线(以下,称作近方注视线)进行测定,计算两注视线与眼镜透镜交叉的位置,由此测定出着眼点。 
如上所述的现有技术中的远方注视线的测定是:使被验者注视远方的注视点,并在不会阻碍被验者的视线的位置处配置拍摄机(摄像机)而进行立体拍摄。从立体拍摄得到的图像抽出眼睛的眼黑与眼白的轮廓,将所抽出的眼黑的中心作为瞳孔中心,将从左右的瞳孔中心平行延伸的水平直线作为远方注视线。 
在近方注视线的测定中,使被验者注视近方并与远方注视时同样地进行立体拍摄,根据眼黑的中心来测定瞳孔中心。接着,根据远方注视线求出眼球回旋点,然后,将通过瞳孔中心和眼球回旋点这2点的直线作为近方注视线。 
在先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3-45562号公报 
发明内容
发明要解决的问题 
一般而言,眼球的大部分被眼睑或其他部分所覆盖,无法进行拍摄以使得能够对眼黑和眼白的全部边界进行判别。因此,根据眼黑和眼白的边界线来抽出眼黑部分而定出瞳孔中心是非常困难的作业。进而,由于眼球为球体,且在瞳孔的前方还存在半径小的角膜,因此,存在难以高精确度测定瞳孔中心的问题。 
图1是表示以往的近方注视线测定时的左右眼的俯视剖面图、注视线以及眼球回旋点与瞳孔中心的关系的图。 
CL以及CR是左右眼的假想眼球回旋点,线段c表示眼球回旋点间距离,其与远方注视时的瞳孔中心间距离相等。AL、AR是左右眼的近方注视时的眼球顶点,线段a与近方注视时的瞳孔中心间距离相等。将2点CL、AL连结的线的延长eL、和将2点CR、AR连结的线的延长eR是近方注视线,两者在点T处交叉。此时,从左右眼的眼球顶点AL、AR的中心O到T的距离是注视距离。 
在远方注视时的瞳孔中心间的距离为64mm、近方注视时的瞳孔中心间的距离为61.6mm的情况下,注视距离为333mm,但当在近方注视时的瞳孔中心位置的测定中单只眼睛产生0.1mm的误差、瞳孔中心间的距离成为了61.8mm时,则注视距离会变为365mm。两只眼睛0.2mm的瞳孔中心位置的测定误差会使注视距离产生约3cm的误差。这样,在注视线的测定中,些许的误差就会产生很大的影响,要求能够以更高的精确度来测定注视线的方法。 
另外,在现有技术中,如上所述,在近方注视线的测定中,使用被称作眼球回旋点的眼球的回旋运动中的中心点。 
对于成人而言,该眼球回旋点通常位于从眼球顶点向里侧13mm左右的位置,但由于现实的眼球回旋点会根据不同的人而存在偏差,因此,将其一律设为13mm的上述眼球回旋点始终不过是假想的眼球回旋点。 
如图1所示,当眼球顶点AL、AR和眼球回旋点CL、CR的距离长时, 则能够减小瞳孔中心位置的测定误差对注视距离造成的影响,但如上所述,眼球回旋点与眼球顶点相距13mm这样的短距离,另外,该眼球回旋点本身是假想的中心点,因此,存在难以准确测定注视线的问题。 
进而,在现有的测定方法中,根据眼黑和眼白的边界来得到瞳孔中心,但眼球为球体,另外,在瞳孔的前方还存在半径小的角膜。因此,要准确测定瞳孔中心,在远方注视时和近方注视时的双方中将拍摄机配置在注视线上是优选的方式。因此,必然需要分别准备远方注视用和近方注视用的拍摄机,或者需要使拍摄机进行移动,会成为使装置等大规模化、高成本化的要因。 
本发明着眼于上述状况而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通过简易的装置来进行高精度的注视线测定的方法以及该方法中使用的装置。 
另外,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使用上述方法来对被验者个人的现实(实际)的眼球回旋点进行测定而不是对假想的眼球回转点进行测定的方法以及制作眼镜时对着眼点进行测定的装置。 
用于解决问题的手段 
以解决上述问题为目的的本发明的第一构成一种注视线测定方法,使用在左右对称位置设置有眼镜基准点的测定用眼镜、设置于预定的位置的立体拍摄机、光源、以及解析用计算机,对被验者的注视线进行测定,其特征在于,所述解析用计算机执行:拍摄工序,使配戴了测定用眼镜的被验者注视预定的注视点并使所述光源发光,通过立体拍摄机来拍摄眼镜基准点以及角膜反射点;位置信息取得工序,根据所述所拍摄到的图像,对眼镜基准点以及角膜反射点的位置进行解析;瞳孔中心取得工序,根据所述解析出的角膜反射点,算出被验者的瞳孔中心位置;和注视线取得工序,算出通过所述所算出的瞳孔中心和使被验者注视了的注视点的直线来作为注视线。 
在本发明的第一构成中,在测定远方注视时的注视线时,优选所述拍摄工序中,使被验者注视远方并对眼镜基准点以及角膜反射点进行拍摄,所述注视线取得工序中,算出从所述所算出的瞳孔中心在前后方向上延伸 的水平直线来作为远方注视时的注视线。此时,优选所述瞳孔中心取得工序中,分别在俯视和侧视下,在将角膜反射点设为P’、将角膜中心设为C、将连结光源和角膜中心C的直线设为s’、将直线s’和角膜表面的交点设为Q、将直线s’和远方注视线所成的角设为β时,通过P’P=(QC-QP’)·sinβ这一算式求出从瞳孔中心到角膜反射点P’的距离P’P,通过以所述P’P来对角膜反射点P’进行修正,从而算出瞳孔中心的位置。 
另外,在测定近方注视时的注视线时,优选所述光源在该光源的与发光面相反方向处标记有近方注视点指标,所述拍摄工序中,使被验者注视光源的发光面,并且,除了眼镜基准点以及角膜反射点之外,还拍摄近方注视点指标,所述位置信息取得工序中,除了眼镜基准点以及角膜反射点以外,还根据近方注视点指标来解析近方注视点,所述瞳孔中心取得工序中,将角膜反射点的位置视为瞳孔中心位置,所述注视点取得工序中,算出通过瞳孔中心和近方注视点的直线来作为近方注视时的注视线。此时,优选在所述光源的发光面设置有可装卸的减光用滤镜,在所述减光用滤镜的表面标记有使被验者注视的近方注视点。 
以解决上述问题为目的的本发明的第二构成是一种注视线测定装置,使用在左右对称位置设置有眼镜基准点的测定用眼镜、设置于预定的位置的立体拍摄机、在背面侧标记有近方注视点指标的光源、以及解析用计算机,对被验者的注视线进行测定,其特征在于,所述解析用计算机通过执行:使配戴了测定用眼镜的被验者注视远方并使所述光源发光,由立体拍摄机对眼镜基准点以及角膜反射点进行拍摄的拍摄工序;根据所述所拍摄到的图像,对眼镜基准点以及角膜反射点的位置进行解析的位置信息取得工序;根据所述解析出的角膜反射点,算出被验者的瞳孔中心位置的瞳孔中心取得工序;以及算出从所述所算出的瞳孔中心在前后方向上延伸的水平直线来作为远方注视时的注视线的注视线取得工序,来对远方注视线进行测定,并且,通过执行:使配戴了测定用眼镜的被验者注视所述光源的发光面并使光源发光,由立体拍摄机对眼镜基准点、角膜反射点以及所述近方注视点指标进行拍摄的拍摄工序;根据所述所拍摄到的图像,对眼镜 基准点和角膜反射点进行解析,根据近方注视点指标来对近方注视点的位置进行解析的位置信息取得工序;将所述解析出的角膜反射点作为瞳孔中心的瞳孔中心取得工序;以及算出通过所述所解析出的瞳孔中心以及近方中心点的直线来作为近方注视时的注视线的注视线取得工序,来对近方注视线进行测定。 
本发明的第二构成中,优选所述近方注视线的测定中的位置信息取得工序包括:根据远方注视时的图像和近方注视时的图像中的眼镜基准点的位置,使两者的图像的倍率成为相同倍率的图像倍率修正工序。 
另外,本发明的第二构成中,优选远方注视线的测定中的所述瞳孔中心取得工序中,分别在俯视和侧视下,在将角膜反射点设为P’、将角膜中心设为C、将连结光源和角膜中心C的直线设为s’、将直线s’和角膜表面的交点设为Q、将直线s’和远方注视线所成的角设为β时,通过P’P=(QC-QP’)·sinβ这一算式求出从瞳孔中心到角膜反射点P’的距离P’P,通过以所述P’P来对角膜反射点P’进行修正,从而算出瞳孔中心的位置。 
进而,本发明的第二构成中,优选在所述光源的发光面设置有可装卸的减光用滤镜,在所述减光用滤镜的表面标记有使被验者注视的近方注视点。 
以解决上述问题为目的的本发明的第三构成是一种眼球回旋点测定方法,使用在左右对称位置设置有眼镜基准点的测定用眼镜、设置于预定的位置的立体拍摄机、在背面侧标记有近方注视点指标的光源、以及解析用计算机,对被验者的眼球回旋点进行测定,其特征在于,所述解析用计算机通过执行:使配戴了测定用眼镜的被验者注视远方并使所述光源发光,由立体拍摄机对眼镜基准点以及角膜反射点进行拍摄的拍摄工序;根据所述所拍摄到的图像,对眼镜基准点以及角膜反射点的位置进行解析的位置信息取得工序;根据所述解析出的角膜反射点,算出被验者的瞳孔中心位置的瞳孔中心取得工序;以及算出从所述所算出的瞳孔中心在前后方向上延伸的水平直线来作为远方注视时的注视线的注视线取得工序,来对远方注视线进行测定,并且,通过执行:使配戴了测定用眼镜的被验者注视所 述光源的发光面并使光源发光,由立体拍摄机对眼镜基准点、角膜反射点以及所述近方注视点指标进行拍摄的拍摄工序;根据所述所拍摄到的图像,对眼镜基准点和角膜反射点进行解析,根据近方注视点指标来对近方注视点的位置进行解析的位置信息取得工序;将所述解析出的角膜反射点作为瞳孔中心的瞳孔中心取得工序;以及算出通过所述所解析出的瞳孔中心以及近方中心点的直线来作为近方注视时的注视线的注视线取得工序,来对近方注视线进行测定,算出所述所测定出的远方注视线和近方注视线的交点来作为眼球回旋点。 
本发明的第三构成中,优选所述近方注视线的测定中的位置信息取得工序包括:根据远方注视时的图像和近方注视时的图像中的眼镜基准点的位置,使两者的图像的倍率成为相同倍率的图像倍率修正工序。 
另外,本发明的第三构成中,优选远方注视线的测定中的所述瞳孔中心取得工序中,分别在俯视和侧视下,在将角膜反射点设为P’、将角膜中心设为C、将连结光源和角膜中心C的直线设为s’、将直线s’和角膜表面的交点设为Q、将直线s’和远方注视线所成的角设为β时,通过P’P=(QC-QP’)·sinβ这一算式求出从瞳孔中心到角膜反射点P’的距离P’P,通过以所述P’P来对角膜反射点P’进行修正,从而算出瞳孔中心的位置。 
进而,本发明的第三构成中,优选在所述光源的发光面设置有可装卸的减光用滤镜,在所述减光用滤镜的表面标记有使被验者注视的近方注视点。 
以解决上述问题为目的的本发明的第四构成是一种着眼点测定装置,使用在左右对称位置设置有眼镜基准点的眼镜、立体拍摄机、在背面侧标记有近方注视点指标的光源、以及解析用计算机,对由被验者的注视线和眼镜的透镜的交点所成的着眼点进行测定,其特征在于,所述解析用计算机通过执行:使配戴了所述眼镜的被验者注视远方并使所述光源发光,由立体拍摄机对眼镜基准点以及角膜反射点进行拍摄的拍摄工序;根据所述所拍摄到的图像,对眼镜基准点以及角膜反射点的位置进行解析的位置信息取得工序;根据所述解析出的角膜反射点,算出被验者的瞳孔中心位置 的瞳孔中心取得工序;以及算出从所述所算出的瞳孔中心在前后方向上延伸的水平直线来作为远方注视时的注视线的注视线取得工序,来对远方注视线进行测定,并且,通过执行:使配戴了所述眼镜的被验者注视所述光源的发光面并使光源发光,由立体拍摄机对眼镜基准点、角膜反射点以及所述近方注视点指标进行拍摄的拍摄工序;根据所述所拍摄到的图像,对眼镜基准点和角膜反射点进行解析,根据近方注视点指标来对近方注视点的位置进行解析的位置信息取得工序;将所述解析出的角膜反射点作为瞳孔中心的瞳孔中心取得工序;以及算出通过所述所解析出的瞳孔中心以及近方中心点的直线来作为近方注视时的注视线的注视线取得工序,来对近方注视线进行测定,根据所述解析出的眼镜基准点,算出眼镜透镜的位置,并且,算出该算出的眼镜透镜和所述所测定出的远方注视线以及近方注视线的交点来分别作为远用着眼点以及近用着眼点。 
本发明的第四构成中,优选所述近方注视线的测定中的位置信息取得工序包括:根据远方注视时的图像和近方注视时的图像中的眼镜基准点的位置,使两者的图像的倍率成为相同倍率的图像倍率修正工序。 
另外,本发明的第四构成中,优选远方注视线的测定中的所述瞳孔中心取得工序中,分别在俯视和侧视下,在将角膜反射点设为P’、将角膜中心设为C、将连结光源和角膜中心C的直线设为s’、将直线s’和角膜表面的交点设为Q、将直线s’和远方注视线所成的角度设为β时,通过P’P=(QC-QP’)·sinβ这一式算出从瞳孔中心到角膜反射点P’的距离P’P,通过以所述P’P来对角膜反射点P’进行修正,从而算出瞳孔中心的位置。 
进而,本发明的第四构成中,优选在所述光源的发光面设置有可装卸的减光用滤镜,在所述减光用滤镜的表面标记有使被验者注视的近方注视点。 
在本发明的第四构成中,优选所述解析用计算机还执行近方注视线再取得工序,所述近方注视线再取得工序中,可以根据所述所测定出的远方注视线以及近方注视线的交点,算出被验者的眼球回旋点,并且,算出通过重新由作业员设定的近方注视点和所述所算出的眼球回旋点的直线来作 为新的近方注视线。 
发明的效果 
根据本发明的第一以及第二构成,通过根据角膜反射点来得到被验者的瞳孔中心而不是根据眼黑的轮廓来得到被验者的瞳孔中心,能够进行高精度的注视线测定。由此,由于在对被验者进行拍摄时不需要在注视线上设置拍摄机,因此,能够使用1台立体拍摄机来对于远方注视线、近方注视线双方进行测定,能够将测定装置为简易的结构。 
根据本发明的第三构成,通过根据由实测值得到的远方注视线和近方注视线来算出眼球回旋点的位置,能够对被验者的实际的眼球回旋点进行测定。 
根据本发明的第四构成,由于能够通过具备有1台立体拍摄机的简易的装置来进行高精度的注视线测定,因此,能够通过简易的结构来高精度地测定注视线和眼镜透镜的交点即着眼点。 
附图说明
图1是表示以往的近方注视线测定方法的概念图。 
图2是本发明第一实施例中对远方注视线进行测定时的概念图。 
图3是表示该实施例中的测定用眼镜的图。 
图4是表示该实施例中的光源的图,(a)是卸下了滤镜的状态的主视图,(b)是安装了滤镜的状态的主视图,(c)是后视图,(d)是侧视图。 
图5是该实施例中的注视线测定流程的概念图。 
图6是表示该实施例中的远方注视时的角膜反射点以及眼镜基准点的位置关系的正视图。 
图7是表示该实施例中的远方注视时的角膜反射点和瞳孔中心的位置关系的图,(a)为侧视图,(b)为俯视图。 
图8是该实施例中对近方注视线进行测定时的概念图。 
图9是表示该实施例中的近方注视时的角膜反射点以及眼镜基准点的位置关系的主视图。 
图10是表示该实施例中的近方注视时的角膜反射点和瞳孔中心的位置关系的图,(a)为侧视图,(b)为俯视图。 
图11是表示该实施例中的近方注视时的瞳孔中心和注视点的位置关系的图,(a)为俯视图,(b)为侧视图。 
图12是本发明第二实施例中的眼球回旋点测定流程的概念图。 
图13是表示第二实施例中的远方注视线、近方注视线、眼球回旋点的关系的图,(a)为俯视图,(b)为侧视图。 
图14是表示本发明第三实施例中的新作成的眼镜的图。 
图15是第三实施例中的着眼点测定流程的概念图。 
图16是表示第三实施例中的被验者的眼球、远方注视线以及眼镜基准面的关系的图,(a)为侧视图,(b)为俯视图。 
图17是表示第三实施例中的远用着眼点和近用着眼点的关系的主视图。 
图18的(a)是对将注视距离设为f而近方注视时的三维数据以y-z平面进行投影的图,图18的(b)是将图18的(a)投影到x-z平面时的图。 
图19是鉴于图18的(b)中的瞳孔中心PL、PR和P’L、P’R的x座标的位置一致、三角形PLTPR和三角形P’LT’P’R是合同三角形而基于图18的(b)表示的图。 
标号说明 
1:注视线测定装置 
2:测定用眼镜 
3:立体拍摄装置 
31:立体拍摄机 
32:光源 
33:拍摄装置框架 
4:解析用计算机 
5:被验者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参照附图对本发明实施方式的例子进行说明。 
图2是表示本发明第一实施例涉及的注视线测定装置1的结构的图。如图2所示,注视线测定装置1包括测定用眼镜2、立体拍摄装置3以及解析用计算机4。 
如图3所示,测定用眼镜2包括镜架21、左右的假透镜22以及眼镜基准点OR、OL。 
镜架21以及假透镜22只要为一般的不含度数的眼镜即可。另外,假透镜22是为了将眼镜基准点OR、OL设置在镜架21的镜片框内所需要的构件,不需要由假透镜22闭塞(填满)该镜片框内的整个区域。 
眼镜基准点OR、OL是分别设置在所述假透镜22的记号,用于通过后述的位置信息取得工序对眼镜基准点OR、OL的位置进行解析,由此在远方注视时和近方注视时被验者5的脸等倾斜的情况下,对其状况进行检测、修正。 
立体拍摄装置3是对远方注视时以及近方注视时的被验者5进行拍摄的装置,如图2所示,包括立体拍摄机31、光源32以及拍摄装置框架33。 
立体拍摄机31是在被验者5的左右方向上并列排列有2个透镜的装置,是用于确定被摄体的三维位置的装置。 
本实施例中的立体拍摄机31是由后述的解析用计算机4控制、能够在拍摄后将所拍摄的图像传输至解析用计算机5的拍摄机,但只要是能够由解析用计算机4控制的装置,则可以使用通常结构的立体拍摄机。另外,也可以为如下结构:并列排列有2台相同的拍摄机,由解析用计算机5进行控制以使得该2台拍摄机同步。 
光源32是与立体拍摄机31联动而发光的闪控灯(strobe)。在拍摄时,光源32发光,用于对该发出的光在被验者5的眼睛反射了的状态进行拍摄。 
另外,如图4的(a)、(b)所示,光源32可以在闪控灯发光面32a 处可装卸地安装兼作为近方注视点T的滤镜32b。另外,如图4(c)、(d)所示,在光源32的背面侧、即在与闪控灯发光面32a相反的一侧,标记有用于对近方注视点T的位置进行解析的近方注视点指标(目标、标识)32c。 
拍摄装置框架33是用于设置立体拍摄机31和光源32的框架。立体拍摄机31被固定于该框架33,光源32以可装卸的方式被设置于该框架33。 
解析用计算机4是与立体拍摄装置3连接、对立体拍摄装置3进行控制、并且根据由立体拍摄装置3拍摄到的图像来算出注视线的计算机,该解析用计算机4是通常计算机、即是通过总线连接有CPU、存储器、记忆装置、输入输出装置等的结构的电子计算机。后述的位置信息取得工序、瞳孔中心算出工序、注视线算出工序由该解析用计算机4执行。 
以上是本实施例的注视线测定装置1的结构,以下对使用该注视线测定装置1的注视线测定方法进行说明。 
图5是表示使用本实施例的注视线测定装置1的注视线测定流程的图。注视线测定装置1是能够对远方注视线以及近方注视线双方进行测定的装置,对于两种注视线均按照该流程来进行测定。 
在对远方注视线进行测定时,如图2所示,在将立体拍摄装置3载置于桌61上的状态下,使被验者5配戴测定用眼镜2并坐在椅子62上,使其注视远方注视点T2。对于远方注视点T2,只要是对于被验者5会成为目标,则不论是何种形态均可,或者,当不使用远方注视点也能够使被验者5注视远方时,则也可以将其省略。 
图5所示的拍摄工序S01在上述状态下进行。通过作业员操作解析用计算机4,使立体拍摄装置3所具备的光源32发光,使光源32的光在被验者5的眼睛处反射,并且,通过立体拍摄机31对该光发生了反射的状态的两眼进行拍摄,将所拍摄到的图像传输至解析用计算机4。 
当通过拍摄工序S01而使图像被传输至解析用计算机4时,则通过该计算机4执行位置信息取得工序S02。位置信息取得工序S02中,从通过拍摄工序S01拍摄到的图像抽出眼镜基准点OR、OL以及角膜反射点P’,合成左右图像的对应点,由此对被摄体、即被验者5的特定位置的三维信 息进行再现。对于眼镜基准点OR、OL以及角膜反射点P’的解析,优选可以通过解析用计算机4以软件方式进行自动解析,但也可以不使用解析用计算机4而进行解析。 
图6是表示对三维再现的图像数据以主视方式(x-y平面)进行了投影的状况的示意图。在本实施例中,如图2所示,光源32被组装于立体拍摄装置3的一部份中,伴随着仰角而对被验者5进行照明,另外,由于角膜的形状为球面,因此,角膜反射点P’描绘于瞳孔的下部。 
另外,光源32的设置位置不限于上述位置。当将光源32的位置设置在比被验者5更靠上的位置时,则角膜反射点P’描绘于比瞳孔中心更靠上的位置,当使光源32正对被验者5时,则角膜反射点P’与瞳孔中心的高度一致。当将光源32与立体拍摄装置3分体设置时,则会成为大规模的设备,但在本实施例中,通过将光源32作为立体拍摄装置3的一部份来进行组装,能够设为简易的结构。 
在本实施例中,由于如上所述那样光源32伴随着仰角而对被验者5进行照明,因此,角膜反射点P’描绘于瞳孔的下部,为了根据该角膜反射点求出瞳孔中心,根据光源32的设置位置来进行上下方向(y方向)以及左右方向(x方向)的修正。 
当通过位置信息取得工序S02对眼镜基准点OR、OL以及角膜反射点P’的三维位置进行解析后,则通过解析用计算机执行瞳孔中心取得工序S03,在上述y方向以及x方向上修正角膜反射点P’的位置信息,取得瞳孔中心的位置信息。 
图7的(a)是对被验者5的角膜反射点P’和瞳孔中心P的位置关系以侧视方式(y-z平面)投影得到的示意图。像点P’是角膜反射点,但由于角膜前面的形状为球面,因此,角膜反射点不是在角膜的表面而是在比表面更靠更内侧的像点P’连结虚像。因此,作为角膜反射点的三维数据得到的座标的y分量以及z分量不是在角膜表面上,而是成为像点P’的y分量以及z分量。 
将从光源32入射至眼睛顶点的光线设为s,将从光源32朝向角膜的 中心的光线设为s’。虽然严格来说s’与s不平行,但包含光源32的立体拍摄机31与被验者的眼睛间的距离(深度距离)被设定为70~80cm左右,可以认为是大致平行的。像点P’与包含从光源32开始的光线s’的直线和包含从角膜朝向立体拍摄机31的反射光线g的直线的交点一致。当将光线s’和远方注视线d所成的角设为βy时,则瞳孔中心P的y座标成为在像点P’的y分量加上了修正值P’P而到的座标。 
修正值P’P能够通过(QC-QP’)·sinβy来计算。在此,QP’为从角膜表面到像点P’的距离,可以根据反射法则来求出。在距离QP’的计算中,需要角膜半径QC,但人体的角膜半径的平均值为7.8mm、分布范围为6.8~8.5mm,即使使用平均值来进行计算,误差范围也为±0.1mm左右,因此可以认为即使无视分布范围,也几乎不存在对修正值所造成的影响。 
图7的(b)为将被验者5的右眼的角膜反射点和瞳孔中心的位置关系以俯视(平面视)方式(x-z平面)进行了投影的示意图。与图7的(a)同样地,像点P’为角膜反射点,该角膜反射点不是在角膜表面上而是在内侧的像点P’连结虚像。 
虽然光源32和立体拍摄机31在同一前后方向轴(z轴)上隔开间隔而配置,但它们到被验者5的眼睛的距离、即深度距离被设定为70~80cm左右,可以认为从光源32起的入射光线和从角膜朝向立体拍摄机31的反射光线为同一直线。即,在图7的(a)中的入射光线s、s’和反射光线g可以均以直线g来代替,像点P’存在于直线g上。 
当将光线g和远方注视线d所成的角设为βx时,则瞳孔中心P的x座标成为在像点P’的x分量加上了修正值P’P而得到的座标。该修正值P’P与上述y-z平面上的修正值同样地可以根据(QC-QP’)·sinβx来求出。 
在瞳孔中心取得工序S03中,在求出上述y方向的修正值和x方向的修正值之后,通过在角膜反射点的y分量以及x分量加上该修正值来求出瞳孔中心位置。通过该工序S03,能够与远方注视点位置无关地自由设定光源32的位置。由此,能够将光源32组装到立体拍摄装置3,不需要设为在远方注视时和近方注视时分别设置光源的装置。根据该结构,能够使 注视线测定装置1为简易的结构。 
当通过瞳孔中心取得工序S03得到瞳孔中心P的位置后,则通过解析用计算机4执行注视线取得工序S04。 
在远方注视线测定时,求出从左右的各个瞳孔中心P与前后方向(z轴方向)平行的直线,将该直线作为远方注视线。 
在完成了远方注视线的测定之后,接着,可以进行近方注视线的测定。此外,在本实施例中,使注视线测定的顺序为先测定远方注视线、接着测定近方注视线,但顺序不限于此,也可以先进行近方注视线的测定。 
在进行近方注视线的测定时,如图8所示,使光源32从立体拍摄装置31分离,使被验者5把持该光源32而对近方注视点进行注视。虽然在上述的状态下执行拍摄工序S01,但需要使得在此时所拍摄的图像中包含光源32背面的近方注视点指标32c。 
当拍摄工序S01结束后,则与远方注视线测定时同样地通过解析用计算机4执行位置信息取得工序S02。 
图9是表示将通过位置信息取得工序S02三维再现的图像数据以主视方式(x-y平面)进行了投影的示意图。在近方注视时的图像中,由于图像中包含被标记在光源32背面的近方注视点指标32c,因此,需要也进行近方注视点指标32c的解析。 
另外,本实施例中的光源32在闪控灯发光面32a设置描绘有近方注视点T的减光用的滤镜32b,但如图4的(c)、(d)所示,由于近方注视点指标32c被设置在光源32的背面,因此,严格来说,在近方注视点指标32c的位置和近方注视点T的位置之间存在差异。在该位置信息取得工序S02中,通过进行该差异的修正,根据近方注视点指标32c的位置求出近方注视点T的位置。 
另外,如上所述,本实施例的注视线测定装置1能够对远方注视线和近方注视线双方进行测定,但在近方注视时,由于被验者5注视光源32,因此,脸会自然倾斜,可以推测到在远方注视时和近方注视时被验者5和立体拍摄机3的距离会变化。在近方注视时,通过根据远方注视时和近方 注视时的拍摄图像中的眼镜基准点OR、OL的位置来检测出上述变化,能够进行将倍率差等抵消的修正。眼镜基准点OR、OL的间隔可为任意的间隔,但在距离较远的情况下,对图像的大小进行比较、修正时的精度会提高。根据该观点,在本实施例中,眼镜基准点OR、OL分别设置在左右的假透镜22的外侧。 
另外,由于预先判明了眼镜基准点OR、OL的准确的距离,因此,通过与角膜反射点等一同地将眼镜基准点OR、OL也作为三维数据来进行再现,能够根据眼镜基准点OR、OL的距离来获知三维再现的角膜反射点P’等各点的准确的实际尺寸位置。由此,能够将远方注视时的瞳孔中心位置、近方注视时的瞳孔中心位置以及近方注视点位置在同一座标系内以实际倍率来进行三维再现。由此,该注视点测定装置1以及注视点测定方法能够应用在后述的眼球回旋点测定以及着眼点测定中。 
当通过位置信息取得工序S02对角膜反射点、眼镜基准点OR、OL、近方注视点T的位置进行解析后,则通过解析用计算机4执行瞳孔中心取得工序S03。 
图10的(a)、(b)为表示近方注视时的角膜反射点和瞳孔中心的位置关系的示意图。在近方注视时,与远方注视时不同,近方注视线和从光源32朝向眼睛的光线一致。因此,由于在注视线上得到像点P,因此,作为三维数据而得到的像点P为角膜反射点,同时也是瞳孔中心。在近方注视时,由于现实的空间上的位置和通过图像解析得到的三维数据的位置一致,因此,瞳孔中心取得工序S03中将通过位置信息取得工序S02得到的角膜反射点的位置直接作为瞳孔中心P。 
当瞳孔中心位置工序S03完成后,通过解析用计算机4执行注视线取得工序S04。 
在近方注视线测定时,通过位置信息取得工序S02取得的近方注视点T、通过瞳孔中心取得工序S03取得的瞳孔中心P分别作为三维空间上的数据来完成取得。因此,如图11的(a)、(b)所示,从左右两眼的瞳孔中心PL、PR各自朝向近方注视点T延伸的直线成为近方注视线。注视线取 得工序S04为求出上述直线的工序。 
以上是本发明第1实施例的说明,但在本实施例中,可以通过由图像解析的结果得到的瞳孔中心P和近方注视点T来对近方注视线进行解析。此时,由于不会使用距眼球顶点13mm的假想的眼球回旋点,因此,能够高精度地测定近方注视点。 
另外,在上述的现有技术中,在近方注视时,在使被验者把持拍摄机和近方注视点成为了一体的装置的状态下通过该拍摄机进行拍摄,但由于此时无法通过该装置来确定近方注视点的位置,因此,为了确定近方注视点的位置,需要在外部设置新的三维计测装置。在该结构的情况下,装置整体必然会成为大规模的装置,但当为本实施例的结构时,通过根据设置于光源32的近方注视点指标32c来取得近方注视点T的位置,不需要外部的三维计测装置等,能够使注视点测定装置1为简易的结构。 
另外,远方注视线和近方注视线可以一同通过注视线测定装置1来进行测定。由于不需要在远方注视时和近方注视时另外分别设置拍摄机等,因此,能够通过简易的装置来实现高精度的注视线测定。 
在第一实施例中,能够通过注视线测定装置1以及注视线测定方法,作为同一座标上的三维数据而取得远方注视线和近方注视线。在本发明的第二实施例中,使用通过该注视线测定方法测定出的远方注视线和近方注视线,对被验者5个人的现实的眼球回旋点进行测定,而不是对假想的眼球回旋点进行测定。 
图12是表示第二实施例涉及的眼球回旋点测定方法的流程的概念图。此外,第一注视线测定装置1的结构是被直接使用在第二实施例涉及的眼球回旋点测定方法中的结构。 
具体而言,远方注视线测定工序S05以及近方注视线测定工序S06为在第二实施例中说明了的注视线测定方法、即工序S01~S04。在远方注视线以及近方注视线双方的测定完成的时刻,通过解析用计算机4执行眼球回旋点取得工序S07。 
图13的(a)、(b)是在同一座标上对远方注视线和近方注视线进行 描绘而得到的示意图。直线dL、dR是左右眼的远方注视线,直线eL、eR是左右眼的近方注视线。通过求出直线dL和直线eL的交点、以及直线dR和直线eR的交点,能够得到实际上对近方注视点T进行注视时的左右眼的眼球回旋点CL、CR。 
在第二实施例中,由于使用根据现实的近方注视点得到的近方注视线来测定眼球回旋点,因此,能够通过简易的装置来测定被验者5的现实的眼球回旋点。 
另一方面,当远方和近方的注视线被确定时,则在制作渐进透镜等的眼镜透镜时,能够设定着眼点、即注视线和眼镜透镜的交点的最佳位置。本发明的第三实施例为使用第一实施例中的注视线测定方法的着眼点测定装置以及着眼点测定方法。 
第三实施例的着眼点测定装置为将第一实施例中的测定用眼镜2变更为在实际制作的眼镜的镜架21’组合了假透镜22的眼镜2’(以下,称作新作成的眼镜2’)的装置。 
如图14所示,新作成的眼镜为在新作成的眼镜2’标记有眼镜基准点UR、UL、LR、LL、OR、OL、IR、IL的眼镜。与第一实施例的不同点在于:使用实际作成的眼镜的镜架21’;在每个假透镜22设置有4个眼镜基准点。 
图15是表示着眼点测定方法的流程的概念图。在第二实施例中,在远方注视线测定工序S05、近方注视线测定工序S06之后设置眼球回旋点取得工序S07,但在第三实施例中,代替眼球回旋点取得工序S07而设置着眼点取得工序S08。 
在第三实施例中,在内含在远方注视线测定工序S05、近方注视线测定工序S06中的位置信息取得工序S02中,除了对眼镜基准点进行解析以外,还对基于该眼镜基准点的平面(眼镜基准面)进行解析。 
在图14中,对于眼镜基准点,在左右的假透镜分别标记有4点的眼镜基准点。OR、IR、IL、OL在水平直线上从中心起等距离地进行标记,UR、LR和UL、LL被标记成与水平直线上的基准点正交。 
图16的(a)、(b)是表示被验者的右眼的远方注视线和眼镜基准面 间的位置关系的示意图。根据眼镜基准点UR和LR,可以如图16的(a)所示那样得到假透镜的上下方向的倾斜角α,根据眼镜基准点IR和OR,可以如图16的(b)所示那样得到假透镜的左右方向的倾斜角β。对于眼镜基准面,作为包含眼镜基准点IR、在上下方向上具有倾斜角α并在左右方向上具有倾斜角β的三维平面来取得该眼镜基准面。 
当包含上述工序的远方注视线测定工序S05以及近方注视线测定工序S06完成时,通过解析用计算机4执行着眼点测定工序S07。 
由于在位置信息取得工序S02中解析了眼镜基准面,因此,对于远用着眼点,可通过算出眼镜基准面和远方注视线的交点来求出该远用着眼点,对于近用着眼点,可通过算出眼镜基准面和近方注视线的交点来求出该近用着眼点。 
图17的(a)是将远用着眼点和近用着眼点以正视方式进行描绘而得到的示意图,FER、FEL是远用着眼点,NER、NEL是近用着眼点。 
另外,图17的(b)为图17的(a)的局部放大图,ay相当于从远方注视时至近方注视时的眼睛的下方回旋量,为决定渐进透镜的渐进带长度的参数。同样地,ax相当于从远方注视时至近方注视时的眼睛的辐辏量(斜视量),为决定渐进透镜的内移量(in-set)的参数。 
在着眼点测定工序S07中,对上述着眼点、渐进透镜的渐进带长度以及内移量进行测定。 
通过不使用假想的眼球回旋点而使用近方注视线来对上述值进行测定,能够通过简易的结构来对着眼点的最佳位置进行测定,所述近方注视线是使用根据近方注视点指标求出的注视点而解析出的近方注视线。 
进而,通过组合第二实施例的结构,在本实施例中,也能够得到被验者的现实的眼球回旋点。例如,在需要注视距离等的注视点位置T的微调整的情况下,不对近方注视时的被验者再度进行拍摄便能够根据新的注视点位置和眼球回旋点来再度计算出近方注视线,并进行近用着眼点的变更。 
此外,本发明的结构不限于上述实施例。 
例如,在第一实施例中,立体拍摄机31被设置在从被验者5的下方向 伴随着仰角而进行拍摄的位置,但设置立体拍摄机31的位置不限于此,例如也可以为伴随着俯角的位置。 
另外,对于立体拍摄装置3和解析用计算机4,只要能够通过解析用计算机4来控制立体拍摄装置3即可,既可以以有线方式来进行控制,也可以以无线方式来进行控制。 
在上述的本发明第一~第四构成和实施例中,对于近方注视点的三维信息,通过由立体拍摄机拍摄标记于光源的指标并由解析用计算机对图像进行处理,由此得到该三维信息。 
本发明中,可以不拍摄为了近方注视点的数据而标记的指标,而是例如预先测定从被验者的眼睛到近方注视点的距离(以下称为注视距离),将其测定数据与其他数据一并进行处理,由此确定近方注视时的眼球回转点以及近方注视线。 
例如,图18的(a)是对将注视距离设为f而近方注视时的三维数据以y-z平面进行投影的图。PL、PR是瞳孔中心,T是距离f的近方注视点。在图18的(a)中一并示出了使眼睛向箭头方向回转以使得近方注视点T变为与z轴平行的带撇的标号。 
在此,将上述图18的(a)投影到x-z平面时,成为图18的(b)的图。在图18的(b)中,鉴于瞳孔中心PL、PR和P’L、P’R的x座标的位置一致,三角形PLTPR和三角形P’LT’P’R是合同三角形(全等三角形),由此图18的(b)可以表示为如图19所示。 
于是,如图19所示,能够求出通过P’L、T’两点的直线e’L与远方注视线dL的交点C’L以及通过P’R、T’两点的直线e’R与远方注视线dR的交点C’R,这些C’L、C’R与前面在图13的(a)中说明过的实际注视注视点T时的眼球回转点CL、CR一致。当这样决定眼球回转点时,能够得到如图13的(a)所示通过CL、PL两点的直线eL以及通过CR、PR两点的直线eR来作为近方注视线。 
另一方面,可以使用远方注视的拍摄时配置的照明(光源)进行近方注视的拍摄,将此时的近方注视点固定于与所述照明相同的位置,或者将 此时的近方注视点配置在拍摄装置与被验者之间的任意的预定位置,由此得到近方注视点的三维信息,通过所述计算机处理该三维信息和通过近方注视的拍摄得到的角膜反射点的三维信息来得到眼球回转点和近方注视线。此外,虽然得到的近方注视点有时与实际的注视距离不同,但对其进行修正即可。 
例如,在使光源与近方注视点相同而进行了近方注视的拍摄的情况下,如图13的(a)所示,PL、PR为近方注视时的左右眼的瞳孔中心,T为近方注视点。因此,通过T、PL两点的直线eL和通过T、PR两点的直线eR成为近方注视线。 
另外,图13的(a)的直线dL与eL的交点以及直线dR与eR的交点成为实际注视注视点T时的左右眼的眼球回转点CL、CR。 
此外,对于上述近方注视线eL、eR,由于注视距离是固定的(上述光源的位置),因此,在与被验者实际要操作的近期距离下的近方注视线不同的情况下,根据需要进行修正即可。 
另一方面,在与上述不同而使近方注视点为与光源不同的预定位置来进行了拍摄的情况下,与使用图2以及图5~7说明过的远方注视图像的解析的情况同样地,角膜反射点与瞳孔中心不一致,因此,为了根据角膜反射点求出瞳孔中心,对y方向和x方向进行修正。该修正与上述远方注视图像的解析的情况同样地进行即可。修正后,可以执行与上述光源和近方注视点位于相同位置的情况同样的处理来得到近方注视线和眼球回转点。 
关于其他的具体构成也不限于上述的实施例,在不脱离本发明的主旨的范围内可以进行各种的变更。 

Claims (18)

1.一种注视线测定方法,使用在左右对称位置设置有眼镜基准点的测定用眼镜、设置于预定的位置的立体拍摄机、光源、以及解析用计算机,对被验者的注视线进行测定,其特征在于,
所述解析用计算机执行:
拍摄工序,使配戴了测定用眼镜的被验者注视预定的注视点并使所述光源发光,通过立体拍摄机来拍摄眼镜基准点以及角膜反射点;
位置信息取得工序,根据所述所拍摄到的图像,对眼镜基准点以及角膜反射点的位置进行解析;
瞳孔中心取得工序,根据所述解析出的角膜反射点,算出被验者的瞳孔中心位置;和
注视线取得工序,算出通过所述所算出的瞳孔中心和使被验者注视了的注视点的直线来作为注视线。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注视线测定方法,其中,
所述注视线测定方法是远方注视时的注视线测定方法,
所述拍摄工序中,使被验者注视远方并对眼镜基准点以及角膜反射点进行拍摄,
所述注视线取得工序中,算出从所述所算出的瞳孔中心在前后方向上延伸的水平直线来作为远方注视时的注视线。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注视线测定方法,其中,
所述瞳孔中心取得工序中,分别在俯视和侧视下,在将角膜反射点设为P’、将角膜中心设为C、将连结光源和角膜中心C的直线设为s’、将直线s’和角膜表面的交点设为Q、将直线s’和远方注视线所成的角设为β时,通过下式求出从瞳孔中心到角膜反射点P’的距离P’P,
P’P=(QC-QP’)·sinβ
通过以所述P’P来对角膜反射点P’进行修正,从而算出瞳孔中心的位置。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注视线测定方法,其中,
所述注视线测定方法是近方注视时的注视线测定方法,
所述光源在该光源的与发光面相反方向处标记有近方注视点指标,
所述拍摄工序中,使被验者注视光源的发光面,并且,除了眼镜基准点以及角膜反射点之外,还拍摄近方注视点指标,
所述位置信息取得工序中,除了眼镜基准点以及角膜反射点以外,还根据近方注视点指标来解析近方注视点,
所述瞳孔中心取得工序中,将角膜反射点的位置视为瞳孔中心位置,
所述注视点取得工序中,算出通过瞳孔中心和近方注视点的直线来作为近方注视时的注视线。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注视线测定方法,其中,
在所述光源的发光面设置有可装卸的减光用滤镜,
在所述减光用滤镜的表面标记有使被验者注视的近方注视点。
6.一种注视线测定装置,使用在左右对称位置设置有眼镜基准点的测定用眼镜、设置于预定的位置的立体拍摄机、在背面侧标记有近方注视点指标的光源、以及解析用计算机,对被验者的注视线进行测定,其特征在于,
所述解析用计算机通过执行:
使配戴了测定用眼镜的被验者注视远方并使所述光源发光,由立体拍摄机对眼镜基准点以及角膜反射点进行拍摄的拍摄工序;
根据所述所拍摄到的图像,对眼镜基准点以及角膜反射点的位置进行解析的位置信息取得工序;
根据所述解析出的角膜反射点,算出被验者的瞳孔中心位置的瞳孔中心取得工序;以及
算出从所述所算出的瞳孔中心在前后方向上延伸的水平直线来作为远方注视时的注视线的注视线取得工序,
来对远方注视线进行测定,
并且,通过执行:
使配戴了测定用眼镜的被验者注视所述光源的发光面并使光源发光,由立体拍摄机对眼镜基准点、角膜反射点以及所述近方注视点指标进行拍摄的拍摄工序;
根据所述所拍摄到的图像,对眼镜基准点和角膜反射点进行解析,根据近方注视点指标来对近方注视点的位置进行解析的位置信息取得工序;
将所述解析出的角膜反射点作为瞳孔中心的瞳孔中心取得工序;以及
算出通过所述所解析出的瞳孔中心以及近方中心点的直线来作为近方注视时的注视线的注视线取得工序,
来对近方注视线进行测定。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注视线测定装置,其中,
所述近方注视线的测定中的位置信息取得工序包括:根据远方注视时的图像和近方注视时的图像中的眼镜基准点的位置,使两者的图像的倍率成为相同倍率的图像倍率修正工序。
8.根据权利要求6或7所述的注视线测定装置,其中,
远方注视线的测定中的所述瞳孔中心取得工序中,分别在俯视和侧视下,在将角膜反射点设为P’、将角膜中心设为C、将连结光源和角膜中心C的直线设为s’、将直线s’和角膜表面的交点设为Q、将直线s’和远方注视线所成的角设为β时,通过下式求出从瞳孔中心到角膜反射点P’的距离P’P,
P’P=(QC-QP’)·sinβ
通过以所述P’P来对角膜反射点P’进行修正,从而算出瞳孔中心的位置。
9.根据权利要求6~8中任一项所述的注视线测定装置,其中,
在所述光源的发光面设置有可装卸的减光用滤镜,
在所述减光用滤镜的表面标记有使被验者注视的近方注视点。
10.一种眼球回旋点测定方法,使用在左右对称位置设置有眼镜基准点的测定用眼镜、设置于预定的位置的立体拍摄机、在背面侧标记有近方注视点指标的光源、以及解析用计算机,对被验者的眼球回旋点进行测定,其特征在于,
所述解析用计算机通过执行:
使配戴了测定用眼镜的被验者注视远方并使所述光源发光,由立体拍摄机对眼镜基准点以及角膜反射点进行拍摄的拍摄工序;
根据所述所拍摄到的图像,对眼镜基准点以及角膜反射点的位置进行解析的位置信息取得工序;
根据所述解析出的角膜反射点,算出被验者的瞳孔中心位置的瞳孔中心取得工序;以及
算出从所述所算出的瞳孔中心在前后方向上延伸的水平直线来作为远方注视时的注视线的注视线取得工序,
来对远方注视线进行测定,
并且,通过执行:
使配戴了测定用眼镜的被验者注视所述光源的发光面并使光源发光,由立体拍摄机对眼镜基准点、角膜反射点以及所述近方注视点指标进行拍摄的拍摄工序;
根据所述所拍摄到的图像,对眼镜基准点和角膜反射点进行解析,根据近方注视点指标来对近方注视点的位置进行解析的位置信息取得工序;
将所述解析出的角膜反射点作为瞳孔中心的瞳孔中心取得工序;以及
算出通过所述所解析出的瞳孔中心以及近方中心点的直线来作为近方注视时的注视线的注视线取得工序,
来对近方注视线进行测定,
算出所述所测定出的远方注视线和近方注视线的交点来作为眼球回旋点。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眼球回旋点测定方法,其中,
所述近方注视线的测定中的位置信息取得工序包括:根据远方注视时的图像和近方注视时的图像中的眼镜基准点的位置,使两者的图像的倍率成为相同倍率的图像倍率修正工序。
12.根据权利要求10或11所述的眼球回旋点测定方法,其中,
远方注视线的测定中的所述瞳孔中心取得工序中,分别在俯视和侧视下,在将角膜反射点设为P’、将角膜中心设为C、将连结光源和角膜中心C的直线设为s’、将直线s’和角膜表面的交点设为Q、将直线s’和远方注视线所成的角设为β时,通过下式求出从瞳孔中心到角膜反射点P’的距离P’P,
P’P=(QC-QP’)·sinβ
通过以所述P’P来对角膜反射点P’进行修正,从而算出瞳孔中心的位置。
13.根据权利要求10~12中任一项所述的眼球回旋点测定方法,其中,
在所述光源的发光面设置有可装卸的减光用滤镜,
在所述减光用滤镜的表面标记有使被验者注视的近方注视点。
14.一种着眼点测定装置,使用在左右对称位置设置有眼镜基准点的眼镜、立体拍摄机、在背面侧标记有近方注视点指标的光源、以及解析用计算机,对由被验者的注视线和眼镜的透镜的交点所成的着眼点进行测定,其特征在于,
所述解析用计算机通过执行:
使配戴了所述眼镜的被验者注视远方并使所述光源发光,由立体拍摄机对眼镜基准点以及角膜反射点进行拍摄的拍摄工序;
根据所述所拍摄到的图像,对眼镜基准点以及角膜反射点的位置进行解析的位置信息取得工序;
根据所述解析出的角膜反射点,算出被验者的瞳孔中心位置的瞳孔中心取得工序;以及
算出从所述所算出的瞳孔中心在前后方向上延伸的水平直线来作为远方注视时的注视线的注视线取得工序,
来对远方注视线进行测定,
并且,通过执行:
使配戴了所述眼镜的被验者注视所述光源的发光面并使光源发光,由立体拍摄机对眼镜基准点、角膜反射点以及所述近方注视点指标进行拍摄的拍摄工序;
根据所述所拍摄到的图像,对眼镜基准点和角膜反射点进行解析,根据近方注视点指标来对近方注视点的位置进行解析的位置信息取得工序;
将所述解析出的角膜反射点作为瞳孔中心的瞳孔中心取得工序;以及
算出通过所述所解析出的瞳孔中心以及近方中心点的直线来作为近方注视时的注视线的注视线取得工序,
来对近方注视线进行测定,
根据所述解析出的眼镜基准点,算出眼镜透镜的位置,并且,算出该算出的眼镜透镜和所述所测定出的远方注视线以及近方注视线的交点来分别作为远用着眼点以及近用着眼点。
15.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着眼点测定装置,其中,
所述近方注视线的测定中的位置信息取得工序包括:根据远方注视时的图像和近方注视时的图像中的眼镜基准点的位置,使两者的图像的倍率成为相同倍率的图像倍率修正工序。
16.根据权利要求14或15所述的着眼点测定装置,其中,
远方注视线的测定中的所述瞳孔中心取得工序中,分别在俯视和侧视下,在将角膜反射点设为P’、将角膜中心设为C、将连结光源和角膜中心C的直线设为s’、将直线s’和角膜表面的交点设为Q、将直线s’和远方注视线所成的角度设为β时,通过下式算出从瞳孔中心到角膜反射点P’的距离P’P,
P’P=(QC-QP’)·sinβ
通过以所述P’P来对角膜反射点P’进行修正,从而算出瞳孔中心的位置。
17.根据权利要求13~16中任一项所述的着眼点测定装置,其中,
在所述光源的发光面设置有可装卸的减光用滤镜,
在所述减光用滤镜的表面标记有使被验者注视的近方注视点。
18.根据权利要求13~17项中任一项所述的着眼点测定装置,其中,
所述解析用计算机还执行近方注视线再取得工序,
所述近方注视线再取得工序中,根据所述所测定出的远方注视线以及近方注视线的交点,算出被验者的眼球回旋点,并且,算出通过重新由作业员设定的近方注视点和所述所算出的眼球回旋点的直线来作为新的近方注视线。
CN201310263206.9A 2012-06-27 2013-06-27 注视线测定方法、注视线测定装置、眼球回旋点测定方法及着眼点测定装置 Pending CN103514462A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2143700 2012-06-27
JP143700/2012 2012-06-27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3514462A true CN103514462A (zh) 2014-01-15

Family

ID=4989715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310263206.9A Pending CN103514462A (zh) 2012-06-27 2013-06-27 注视线测定方法、注视线测定装置、眼球回旋点测定方法及着眼点测定装置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JP (1) JP2014042806A (zh)
CN (1) CN103514462A (zh)
TW (1) TW201400084A (zh)

Cited By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7003744A (zh) * 2016-12-01 2017-08-01 深圳前海达闼云端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视点确定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和计算机程序产品
CN106999038A (zh) * 2014-12-02 2017-08-01 索尼公司 信息处理设备、信息处理方法及程序
CN107106007A (zh) * 2014-12-16 2017-08-29 皇家飞利浦有限公司 具有校准改进、准确度补偿和注视局部化平滑的注视跟踪系统
CN107368774A (zh) * 2016-03-31 2017-11-21 富士通株式会社 注视检测设备和注视检测方法
CN109414167A (zh) * 2016-08-24 2019-03-01 Jvc 建伍株式会社 视线检测装置、视线检测方法以及计算机程序
CN109656373A (zh) * 2019-01-02 2019-04-19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注视点定位方法及定位装置、显示设备和存储介质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FR3042399B1 (fr) * 2015-10-15 2017-12-08 Essilor Int Methode de determination d'un parametre de comportement visuel d'un individu et dispositif de test associe

Cited By (1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6999038A (zh) * 2014-12-02 2017-08-01 索尼公司 信息处理设备、信息处理方法及程序
CN106999038B (zh) * 2014-12-02 2019-03-08 索尼公司 信息处理设备、信息处理方法及计算机可读记录介质
CN107106007A (zh) * 2014-12-16 2017-08-29 皇家飞利浦有限公司 具有校准改进、准确度补偿和注视局部化平滑的注视跟踪系统
CN107106007B (zh) * 2014-12-16 2020-10-02 皇家飞利浦有限公司 具有校准改进、准确度补偿和注视局部化平滑的注视跟踪系统
CN107368774A (zh) * 2016-03-31 2017-11-21 富士通株式会社 注视检测设备和注视检测方法
CN109414167A (zh) * 2016-08-24 2019-03-01 Jvc 建伍株式会社 视线检测装置、视线检测方法以及计算机程序
CN109414167B (zh) * 2016-08-24 2021-07-16 Jvc 建伍株式会社 视线检测装置以及视线检测方法
CN107003744A (zh) * 2016-12-01 2017-08-01 深圳前海达闼云端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视点确定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和计算机程序产品
CN109656373A (zh) * 2019-01-02 2019-04-19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注视点定位方法及定位装置、显示设备和存储介质
US11205070B2 (en) 2019-01-02 2021-12-21 Beijing Boe Optoelectronics Technology Co., Ltd. Method, an apparatus, a display device and a storage medium for positioning a gaze point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1400084A (zh) 2014-01-01
JP2014042806A (ja) 2014-03-13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3514462A (zh) 注视线测定方法、注视线测定装置、眼球回旋点测定方法及着眼点测定装置
US9265414B2 (en) Methods and systems for measuring interpupillary distance
US7740355B2 (en) Device and method for determining optical parameters
US9323075B2 (en) System for the measurement of the interpupillary distance using a device equipped with a screen and a camera
CN103842894B (zh) 用于测量佩戴眼镜的个人的形态几何参数的方法
JP5775136B2 (ja) 対象者の眼の注目点の矢状面における水平方向の位置を計測する方法
US10520751B2 (en) Apparatus and method for determining optical parameters
US7794085B2 (en) Method and device for determining the eye's rotation center
US20140240470A1 (en) Method, system and device for improving optical measurement of ophthalmic spectacles
JP2019194702A (ja) 累進眼科用レンズの少なくとも1つの光学的設計パラメータを判断する方法
US9928421B2 (en) Method for helping determine the vision parameters of a subject
JP2012239566A (ja) 眼鏡用測定装置及び三次元測定装置
CN111610638A (zh) 双目头戴设备中光学模组的装调测试装置及方法
CA2961398C (en) Method for accurately determining optical parameters of a test subject in order to adapt a pair of eyeglasses to the test subject, and immobile video centering system
JP6258318B2 (ja) 眼鏡を装着する人の形態幾何学的パラメータの測定方法
JP2003329541A (ja) アイポイントの位置決定方法及びアイポイント測定システム
EP2772795A1 (en) Method, system and device for improving optical measurement of ophthalmic spectacles
CN114127623A (zh) 用于确定安装在眼镜架中的至少一个镜片的至少一个特征的系统和方法
US20220146861A1 (en) Method for determining the optical center point of the lenses of spectacles to be manufactured for a spectacle wearer
US20220229312A1 (en) Method for determining an oriented 3d representation of the head of a person in a natural visual posture
US20220296096A1 (en) Process for determining ophthalmic parameters by 3d mapping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02 Deemed withdrawal of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patent law 2001)
WD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deemed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1401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