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3513573A - 一种300mw机组有效稳定主蒸汽温度的最佳控制方法 - Google Patents

一种300mw机组有效稳定主蒸汽温度的最佳控制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3513573A
CN103513573A CN201310313739.3A CN201310313739A CN103513573A CN 103513573 A CN103513573 A CN 103513573A CN 201310313739 A CN201310313739 A CN 201310313739A CN 103513573 A CN103513573 A CN 103513573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degree
flow
difference
desuperheating water
sub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310313739.3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3513573B (zh
Inventor
赵毅
张长志
王建军
张应田
刘卫平
秦俊海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tate Grid Corp of China SGCC
State Grid Tianjin Electric Power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tate Grid Corp of China SGCC
State Grid Tianjin Electric Power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tate Grid Corp of China SGCC, State Grid Tianjin Electric Power Co Ltd filed Critical State Grid Corp of China SGCC
Priority to CN201310313739.3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3513573B/zh
Publication of CN103513573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3513573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3513573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3513573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Control Of Steam Boilers And Waste-Gas Boiler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300MW机组有效稳定主蒸汽温度的最佳控制方法,该方法包括步骤:⑴将主蒸汽温度与主蒸汽温度设定值作差值运算求出差值A:T1-T2=A,其中,T1为主蒸汽温度,T2为主蒸汽温度设定值;⑵确立差值A与减温水流量B之间的函数关系B=F(A),这种函数关系的确定方法为通过具体记录一定负荷下300MW机组所需减温水流量的累积量以及过渡时间得到;⑶确立减温水流量B与减温水调整门开度C之间的关系;⑷将差值A与减温水流量B、减温水压力与过热蒸汽压力之差P3以及调整门开度C一一对应,实现减温水的最佳控制,本发明方法提高了调节品质及能源利用率,效果明显,改方法可以应用到各种减温控制的工艺中,应用市场广泛。

Description

一种300MW机组有效稳定主蒸汽温度的最佳控制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热工自动控制技术领域,,尤其是一种300MW机组有效稳定主蒸汽温度的最佳控制方法。
背景技术
锅炉过热蒸汽温度是影响锅炉生产过程安全性和经济性的最重要的参数之一,过热汽温过高导致金属温度过高蠕胀增强,降低管道寿命,经常超温可导致过热器管道超温爆管。过热蒸汽温度过低将会降低全厂热效率,一般过热器汽温每降低5~10℃热效率减低1%。因此要求对过热蒸汽温度的控制不超过额定值(给定值)的-10~+5℃。控制对象的特性为惯性大、滞后大、非线性、强耦合的特点,另外影响过热汽温的因素很多例如锅炉负荷、燃料量、烟气扰动(启停制粉)、减温水量(给水压力)等。稳定、准确、快速的对过热汽温进行有效的控制是非常有必要的。
减温水自动是锅炉最难投的自动之一,减温水自动的三个必要条件是:1、调节阀必须流量特性好,2、内漏量小,3、执行器稳定可靠。在三个必要条件的基础上,如果投入PID调节,则容易产生积分饱和、易超调等弊端,目前缺少一种特别行之有效的方法去控制主蒸汽温度。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300MW机组有效稳定主蒸汽温度的最佳控制方法。
本发明解决其技术问题是采取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一种300MW机组有效稳定主蒸汽温度的最佳控制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⑴将主蒸汽温度与主蒸汽温度设定值作差值运算求出差值A:T1-T2=A,其中,T1为主蒸汽温度,T2为主蒸汽温度设定值;
⑵确立差值A与减温水流量B之间的函数关系B=F(A),这种函数关系的确定方法为通过具体记录一定负荷下300MW机组所需减温水流量的累积量以及过渡时间得到;
⑶确立减温水流量B与减温水调整门开度C之间的关系;
⑷将差值A与减温水流量B、减温水压力与过热蒸汽压力之差P3以及调整门开度C一一对应,实现减温水的最佳控制,其具体步骤如下:
①确定机组当时负荷FH,以及当时机组主蒸汽温度与设定值之间的差值A;
②依据上述两个数据,确定要计算的函数B=F(A),计算出B值;
③根据P3的大小,确定插值计算的表格,根据B值计算出C值;
④最终实现缩小差值A到不超过额定值-5℃~+5℃的范围。
而且,所述步骤⑵中函数关系的具体确定方法为:
①针对300MW机组来试验,50%负荷即FH=150MW工况下,差值A在0度到15度再回到0度,记录所需减温水流量的累积量以及过渡时间为25t,0.4小时;50%负荷即FH=150MW工况下,差值A在0度到10度再回到0度,所需减温水流量的累积量及过渡时间为18t,0.3小时;
利用上述数据,进行如下分析:如果温度差值为15度,则采用快速喷水的办法,即将喷水量快速增加至整体累计流量的二分之一,而时间缩短为原来的二分之一,即水量为25t/2=12.5t,而原来一半时间即0.4h*0.5=0.2h,所以12.5t/0.2h=62.5t/h,这就是本次计算的瞬时流量,同样10度的瞬时流量计算为18t*2/(2*0.3h)=60t/h;
整理函数阶段,可以将50%负荷的喷水函数设置为四段:第一段偏差A为负数或者零,F51(A)=0,第二段偏差A为0-10度,函数为F52(A)=6A;偏差A在10.01-15.00之间采用函数为F53(A)=60+0.5*(A-10),偏差A在15度以上,则采用F54(A)=62.5t/h,其中下标51、52、53、54分别表示50%负荷的第1、2、3、4阶段函数;
②针对300MW机组来试验,75%负荷即FH=225MW工况下,差值A在0度到15度再回到0度,记录所需减温水流量的累积量以及过渡时间为24t,0.4小时;75%负荷即225MW工况下,差值在0度到10度再回到0度,所需减温水流量的累积量及过渡时间为17t,0.3小时;
利用上述数据,进行如下分析:如果温度差值为15度,则采用快速喷水的办法,即将喷水量快速增加至整体累计流量的二分之一,而时间缩短为原来的二分之一,即水量为24t/2=12t,而原来一半时间即0.4h*0.5=0.2h,所以12t/0.2h=60t/h,这就是本次计算的瞬时流量,同样10度的瞬时流量计算为17t*2/(2*0.3h)=56.67t/h,
整理函数阶段,可以将75%负荷的喷水函数设置为四段:第一段偏差A为负数或者零,F751(A)=0,第二段偏差A为0-10度,函数为F752(A)=5.7*A;偏差A在10.01-15.00之间采用函数为F753(A)=56.67+0.67*(A-10),偏差A在15度以上,则采用F754(A)=60t/h,其中下标751、752、753、754分别表示75%负荷的第1、2、3、4阶段函数;
③针对300MW机组来试验,100%负荷即FH=300MW工况下,差值A在0度到15度再回到0度,记录所需减温水流量的累积量以及过渡时间为23t,0.4小时;100%负荷即300MW工况下,差值在0度到10度再回到0度,所需减温水流量的累积量及过渡时间为16t,0.3小时;
利用上述数据,进行如下分析:如果温度差值为15度,则采用快速喷水的办法,即将喷水量快速增加至整体累计流量的二分之一,而时间缩短为原来的二分之一,即水量为23t/2=11.5t,而原来一半时间即0.4h*0.5=0.2h,所以11.5t/0.2h=57.5t/h,这就是本次计算的瞬时流量,同样10度的瞬时流量计算为16t*2/(2*0.3h)=53.33t/h;
整理函数阶段,可以将100%负荷的喷水函数设置为四段:第一段偏差A为负数或者零,F101(A)=0,第二段偏差A为0-10度,函数为F102(A)=5.33*A;偏差A在10.01-15.00之间采用函数为F103(A)=53.33+0.83*(A-10),偏差A在15度以上,则采用F104(A)=57.5t/h,其中下标101、102、103、104分别表示100%负荷的第1、2、3、4阶段函数;
④确定函数关系:函数关系为:B=F(A),
针对额定容量为300MW的发电机组,当机组发电负荷FH≤185MW,A≤0,F51(A)=0;0<A<10,F52(A)=6A;10≤A≤15,F53(A)=60+0.5*(A-10),A>15,F54(A)=62.5t/h;
机组发电负荷185MW<FH<260MW,A≤0,F751(A)=0;0<A<10,F752(A)=5.7*A;10≤A≤15,F753(A)=56.67+0.67*(A-10),A>15,F754(A)=60t/h;
机组发电负荷FH>260MW,A≤0,F101(A)=0;0<A<10,F102(A)=5.33*A;10≤A≤15,F103(A)=53.33+0.83*(A-10),A>15,F104(A)=57.5t/h。
而且,所述步骤⑶确立减温水流量B与减温水调整门开度C之间的关系的具体步骤如下:
①当机组减温水压力P1与过热器出口压力P2之差即P2-P1=P3为2.0MPa时,从历史记录中记录减温水流量与减温水门开度之间的关系,并总结为如下关系:
开度C 0 10 20 30 40 50 60 70 80 90 100
流量B 0 1.5 2.0 4.4 7.2 14.3 21.8 35.2 ..... ..... .....
②当机组减温水压力P1与过热器出口压力P2之差即P2-P1=P3为1.6MPa时,从历史记录中记录减温水流量与减温水门开度之间的关系,并总结为如下关系:
开度C 0 10 20 30 40 50 60 70 80 90 100
流量B 0 1.2 1.5 3.8 6.9 12.5 19.5 33.6 ..... ... .....
③当机组减温水压力P1与过热器出口压力P2之差即P2-P1=P3为1.2MPa时,从历史记录中记录减温水流量与减温水门开度之间的关系,并总结为如下关系:
开度C 0 10 20 30 40 50 60 70 80 90 100
流量B 0 0.8 1.2 3.2 5.4 10.7 18.6 31.0 ..... ..... .....
④根据机组的P3实际值,选取下列计算方法:当压力差值P3≤1.4MPa,则根据流量B查表求出减温水阀开度的指令C,中间值采用线性差值方法求得:
流量 0 0.8 1.2 3.2 5.4 10.7 18.6 31.0 ..... ..... .....
开度 0 10 20 30 40 50 60 70 80 90 100
当压力差值1.4<P3≤1.8MPa,则根据流量B查表求出减温水阀开度的指令C,中间值采用线性差值方法求得:
流量 0 1.2 1.5 3.8 6.9 12.5 19.5 33.6 ..... ... .....
开度 0 10 20 30 40 50 60 70 80 90 100
当压力差值P3>1.8MPa,则根据流量B查表求出减温水阀开度的指令C,中间值采用线性差值方法求得:
流量 0 1.5 2.0 4.4 7.2 14.3 21.8 35.2 ..... ..... .....
开度 0 10 20 30 40 50 60 70 80 90 100
本发明的优点和积极效果是:
1、本发明方法可以应用到一级减温、二级减温、再热器减温等各种减温控制的工艺中,应用市场广泛。
2、本发明相对原来PID调节的方法,可以提高调节品质,提高能源利用率,效果明显。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方法的工艺步骤流程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做进一步详述,
一种300MW机组有效稳定主蒸汽温度的自动控制方法,如图1所示,包括以下步骤:
⑴将主蒸汽温度与主蒸汽温度设定值作差值运算求出差值A:T1-T2=A,
其中,T1为主蒸汽温度,T2为主蒸汽温度设定值;
⑵确立差值A与减温水流量B之间的函数关系B=F(A),这种函数关系的确定方法为通过具体记录一定负荷下300MW机组所需减温水流量的累积量,以及过渡时间得到;
①针对300MW机组来试验,50%负荷即FH=150MW工况下,差值A在0度到15度再回到0度,记录所需减温水流量的累积量以及过渡时间为25t,0.4小时。50%负荷即FH=150MW工况下,差值A在0度到10度再回到0度,所需减温水流量的累积量及过渡时间为18t,0.3小时,
利用上述数据,进行如下分析:如果温度差值为15度,则采用快速喷水的办法,即将喷水量快速增加至整体累计流量的二分之一,而时间缩短为原来的二分之一,即水量为25t/2=12.5t,而原来一半时间即0.4h*0.5=0.2h,所以12.5t/0.2h=62.5t/h,这就是本次计算的瞬时流量,同样10度的瞬时流量计算为18t*2/(2*0.3h)=60t/h,
整理函数阶段,可以将50%负荷的喷水函数设置为四段:第一段偏差A为负数或者零,F51(A)=0,第二段偏差A为0-10度,函数为F52(A)=6A;偏差A在10.01-15.00之间采用函数为F53(A)=60+0.5*(A-10),偏差A在15度以上,则采用F54(A)=62.5t/h,其中下标51、52、53、54分别表示50%负荷的第1、2、3、4阶段函数;
②针对300MW机组来试验,75%负荷即FH=225MW工况下,差值A在0度到15度再回到0度,记录所需减温水流量的累积量以及过渡时间为24t,0.4小时,75%负荷即225MW工况下,差值在0度到10度再回到0度,所需减温水流量的累积量及过渡时间,比如17t,0.3小时;
利用上述数据,进行如下分析:如果温度差值为15度,则采用快速喷水的办法,即将喷水量快速增加至整体累计流量的二分之一,而时间缩短为原来的二分之一,即水量为24t/2=12t,而原来一半时间即0.4h*0.5=0.2h,所以12t/0.2h=60t/h,这就是本次计算的瞬时流量,同样10度的瞬时流量计算为17t*2/(2*0.3h)=56.67t/h;
整理函数阶段,可以将75%负荷的喷水函数设置为四段:第一段偏差A为负数或者零,F751(A)=0,第二段偏差A为0-10度,函数为F752(A)=5.7*A;偏差A在10.01-15.00之间采用函数为F753(A)=56.67+0.67*(A-10),偏差A在15度以上,则采用F754(A)=60t/h,其中下标751、752、753、754分别表示75%负荷的第1、2、3、4阶段函数;
③针对300MW机组来试验,100%负荷即FH=300MW工况下,差值A在0度到15度再回到0度,记录所需减温水流量的累积量以及过渡时间为23t,0.4小时,100%负荷即300MW工况下,差值在0度到10度再回到0度,所需减温水流量的累积量及过渡时间为16t,0.3小时;
利用上述数据,进行如下分析:如果温度差值为15度,则采用快速喷水的办法,即将喷水量快速增加至整体累计流量的二分之一,而时间缩短为原来的二分之一,即水量为23t/2=11.5t,而原来一半时间即0.4h*0.5=0.2h,所以11.5t/0.2h=57.5t/h,这就是本次计算的瞬时流量,同样10度的瞬时流量计算为16t*2/(2*0.3h)=53.33t/h;
整理函数阶段,可以将100%负荷的喷水函数设置为四段:第一段偏差A为负数或者零,F101(A)=0,第二段偏差A为0-10度,函数为F102(A)=5.33*A;偏差A在10.01-15.00之间采用函数为F103(A)=53.33+0.83*(A-10),偏差A在15度以上,则采用F104(A)=57.5t/h,其中下标101、102、103、104分别表示100%负荷的第1、2、3、4阶段函数;
④确定函数关系:函数关系为:B=F(A),
针对额定容量为300MW的发电机组,当机组发电负荷FH≤185MW,A≤0,F51(A)=0;0<A<10,F52(A)=6A;10≤A≤15,F53(A)=60+0.5*(A-10),A>15,F54(A)=62.5t/h;
机组发电负荷185MW<FH<260MW,A≤0,F751(A)=0;0<A<10,F752(A)=5.7*A;10≤A≤15,F753(A)=56.67+0.67*(A-10),A>15,F754(A)=60t/h;
机组发电负荷FH>260MW,A≤0,F101(A)=0;0<A<10,F102(A)=5.33*A;10≤A≤15,F103(A)=53.33+0.83*(A-10),A>15,F104(A)=57.5t/h。
⑶确立减温水流量B与减温水调整门开度C之间的关系;具体步骤如下:
①当机组减温水压力P1与过热器出口压力P2之差即P2-P1=P3为2.0MPa时,从历史记录中记录减温水流量与减温水门开度之间的关系,并总结为如下关系:
开度C 0 10 20 30 40 50 60 70 80 90 100
流量B 0 1.5 2.0 4.4 7.2 14.3 21.8 35.2 ..... ..... .....
②当机组减温水压力P1与过热器出口压力P2之差即P2-P1=P3为1.6MPa时,从历史记录中记录减温水流量与减温水门开度之间的关系,并总结为如下关系:
开度C 0 10 20 30 40 50 60 70 80 90 100
流量B 0 1.2 1.5 3.8 6.9 12.5 19.5 33.6 ..... ... .....
③当机组减温水压力P1与过热器出口压力P2之差即P2-P1=P3为1.2MPa时,从历史记录中记录减温水流量与减温水门开度之间的关系,并总结为如下关系:
开度C 0 10 20 30 40 50 60 70 80 90 100
流量B 0 0.8 1.2 3.2 5.4 10.7 18.6 31.0 ..... ..... .....
④根据机组的P3实际值,选取下列计算方法:当压力差值P3≤1.4MPa,则根据流量B查表求出减温水阀开度的指令C,中间值采用线性差值方法求得:
流量 0 0.8 1.2 3.2 5.4 10.7 18.6 31.0 ..... ..... .....
开度 0 10 20 30 40 50 60 70 80 90 100
当压力差值1.4<P3≤1.8MPa,则根据流量B查表求出减温水阀开度的指令C,中间值采用线性差值方法求得:
流量 0 1.2 1.5 3.8 6.9 12.5 19.5 33.6 ..... ... .....
开度 0 10 20 30 40 50 60 70 80 90 100
当压力差值P3>1.8MPa,则根据流量B查表求出减温水阀开度的指令C,中间值采用线性差值方法求得:
流量 0 1.5 2.0 4.4 7.2 14.3 21.8 35.2 ..... ..... .....
开度 0 10 20 30 40 50 60 70 80 90 100
⑷将差值A与减温水流量B、减温水压力与过热蒸汽压力之差P3以及调整门开度C一一对应,实现减温水的最佳控制;其具体步骤如下:
①确定机组当时负荷FH,以及当时机组主蒸汽温度与设定值之间的差值A;
②依据上述两个数据,确定要计算的函数B=F(A),计算出B值;
③根据P3的大小,确定插值计算的表格,根据B值计算出C值;
④最终实现缩小差值A到不超过额定值-5℃~+5℃的范围。
实例效果
在采用原来PID控制方法的情况下,对于型号为B&WB-1165/17.5-M锅炉,主蒸汽温度与主蒸汽温度设定值之间的偏差最佳可保持在±12℃范围之间。
通过改用本发明方法,对于B&WB-1165/17.5-M锅炉,主蒸汽温度与主蒸汽温度设定值之间的偏差范围缩减到±5℃范围之内,以一台额定容量为300MW的锅炉为例,减温效果可节约标准煤0.2g/kWh,按照每年发电19.7亿kWh,单台机组一年内可节省394吨标准煤。按照500元/吨计算,两台机组一年一共可节约人民币约40万元。对于目前国内使用的300MW锅炉来讲,如均采用本发明方法,预计每年至少可以为国家节省资金上亿元。
需要强调的是,本发明所述的实施例是说明性的,而不是限定性的,因此本发明并不限于具体实施方式中所述的实施例,凡是由本领域技术人员根据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得出的其他实施方式,同样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Claims (3)

1.一种300MW机组有效稳定主蒸汽温度的最佳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⑴将主蒸汽温度与主蒸汽温度设定值作差值运算求出差值A:T1-T2=A,其中,T1为主蒸汽温度,T2为主蒸汽温度设定值;
⑵确立差值A与减温水流量B之间的函数关系B=F(A),这种函数关系的确定方法为通过具体记录一定负荷下300MW机组所需减温水流量的累积量以及过渡时间得到;
⑶确立减温水流量B与减温水调整门开度C之间的关系;
⑷将差值A与减温水流量B、减温水压力与过热蒸汽压力之差P3以及调整门开度C一一对应,实现减温水的最佳控制,其具体步骤如下:
①确定机组当时负荷FH,以及当时机组主蒸汽温度与设定值之间的差值A;
②依据上述两个数据,确定要计算的函数B=F(A),计算出B值;
③根据P3的大小,确定插值计算的表格,根据B值计算出C值;
④最终实现缩小差值A到不超过额定值-5℃~+5℃的范围。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300MW机组有效稳定主蒸汽温度的最佳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⑵中函数关系的具体确定方法为:
①针对300MW机组来试验,50%负荷即FH=150MW工况下,差值A在0度到15度再回到0度,记录所需减温水流量的累积量以及过渡时间为25t,0.4小时;50%负荷即FH=150MW工况下,差值A在0度到10度再回到0度,所需减温水流量的累积量及过渡时间为18t,0.3小时;
利用上述数据,进行如下分析:如果温度差值为15度,则采用快速喷水的办法,即将喷水量快速增加至整体累计流量的二分之一,而时间缩短为原来的二分之一,即水量为25t/2=12.5t,而原来一半时间即0.4h*0.5=0.2h,所以12.5t/0.2h=62.5t/h,这就是本次计算的瞬时流量,同样10度的瞬时流量计算为18t*2/(2*0.3h)=60t/h;
整理函数阶段,可以将50%负荷的喷水函数设置为四段:第一段偏差A为负数或者零,F51(A)=0,第二段偏差A为0-10度,函数为F52(A)=6A;偏差A在10.01-15.00之间采用函数为F53(A)=60+0.5*(A-10),偏差A在15度以上,则采用F54(A)=62.5t/h,其中下标51、52、53、54分别表示50%负荷的第1、2、3、4阶段函数;
②针对300MW机组来试验,75%负荷即FH=225MW工况下,差值A在0度到15度再回到0度,记录所需减温水流量的累积量以及过渡时间为24t,0.4小时;75%负荷即225MW工况下,差值在0度到10度再回到0度,所需减温水流量的累积量及过渡时间为17t,0.3小时;
利用上述数据,进行如下分析:如果温度差值为15度,则采用快速喷水的办法,即将喷水量快速增加至整体累计流量的二分之一,而时间缩短为原来的二分之一,即水量为24t/2=12t,而原来一半时间即0.4h*0.5=0.2h,所以12t/0.2h=60t/h,这就是本次计算的瞬时流量,同样10度的瞬时流量计算为17t*2/(2*0.3h)=56.67t/h,
整理函数阶段,可以将75%负荷的喷水函数设置为四段:第一段偏差A为负数或者零,F751(A)=0,第二段偏差A为0-10度,函数为F752(A)=5.7*A;偏差A在10.01-15.00之间采用函数为F753(A)=56.67+0.67*(A-10),偏差A在15度以上,则采用F754(A)=60t/h,其中下标751、752、753、754分别表示75%负荷的第1、2、3、4阶段函数;
③针对300MW机组来试验,100%负荷即FH=300MW工况下,差值A在0度到15度再回到0度,记录所需减温水流量的累积量以及过渡时间为23t,0.4小时;100%负荷即300MW工况下,差值在0度到10度再回到0度,所需减温水流量的累积量及过渡时间为16t,0.3小时;
利用上述数据,进行如下分析:如果温度差值为15度,则采用快速喷水的办法,即将喷水量快速增加至整体累计流量的二分之一,而时间缩短为原来的二分之一,即水量为23t/2=11.5t,而原来一半时间即0.4h*0.5=0.2h,所以11.5t/0.2h=57.5t/h,这就是本次计算的瞬时流量,同样10度的瞬时流量计算为16t*2/(2*0.3h)=53.33t/h;
整理函数阶段,可以将100%负荷的喷水函数设置为四段:第一段偏差A为负数或者零,F101(A)=0,第二段偏差A为0-10度,函数为F102(A)=5.33*A;偏差A在10.01-15.00之间采用函数为F103(A)=53.33+0.83*(A-10),偏差A在15度以上,则采用F104(A)=57.5t/h,其中下标101、102、103、104分别表示100%负荷的第1、2、3、4阶段函数;
④确定函数关系:函数关系为:B=F(A),
针对额定容量为300MW的发电机组,当机组发电负荷FH≤185MW,A≤0,F51(A)=0;0<A<10,F52(A)=6A;10≤A≤15,F53(A)=60+0.5*(A-10),A>15,F54(A)=62.5t/h;
机组发电负荷185MW<FH<260MW,A≤0,F751(A)=0;0<A<10,F752(A)=5.7*A;10≤A≤15,F753(A)=56.67+0.67*(A-10),A>15,F754(A)=60t/h;
机组发电负荷FH>260MW,A≤0,F101(A)=0;0<A<10,F102(A)=5.33*A;10≤A≤15,F103(A)=53.33+0.83*(A-10),A>15,F104(A)=57.5t/h。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300MW机组有效稳定主蒸汽温度的最佳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步骤⑶确立减温水流量B与减温水调整门开度C之间的关系的具体步骤如下:
①当机组减温水压力P1与过热器出口压力P2之差即P2-P1=P3为2.0MPa时,从历史记录中记录减温水流量与减温水门开度之间的关系,并总结为如下关系:
开度C 0 10 20 30 40 50 60 70 80 90 100 流量B 0 1.5 2.0 4.4 7.2 14.3 21.8 35.2 ..... ..... .....
②当机组减温水压力P1与过热器出口压力P2之差即P2-P1=P3为1.6MPa时,从历史记录中记录减温水流量与减温水门开度之间的关系,并总结为如下关系:
开度C 0 10 20 30 40 50 60 70 80 90 100 流量B 0 1.2 1.5 3.8 6.9 12.5 19.5 33.6 ..... ... .....
③当机组减温水压力P1与过热器出口压力P2之差即P2-P1=P3为1.2MPa时,从历史记录中记录减温水流量与减温水门开度之间的关系,并总结为如下关系:
开度C 0 10 20 30 40 50 60 70 80 90 100 流量B 0 0.8 1.2 3.2 5.4 10.7 18.6 31.0 ..... ..... .....
④根据机组的P3实际值,选取下列计算方法:当压力差值P3≤1.4MPa,则根据流量B查表求出减温水阀开度的指令C,中间值采用线性差值方法求得:
流量 0 0.8 1.2 3.2 5.4 10.7 18.6 31.0 ..... ..... ..... 开度 0 10 20 30 40 50 60 70 80 90 100
当压力差值1.4<P3≤1.8MPa,则根据流量B查表求出减温水阀开度的指令C,中间值采用线性差值方法求得:
流量 0 1.2 1.5 3.8 6.9 12.5 19.5 33.6 ..... ... ..... 开度 0 10 20 30 40 50 60 70 80 90 100
当压力差值P3>1.8MPa,则根据流量B查表求出减温水阀开度的指令C,中间值采用线性差值方法求得:
流量 0 1.5 2.0 4.4 7.2 14.3 21.8 35.2 ..... ..... ..... 开度 0 10 20 30 40 50 60 70 80 90 100
CN201310313739.3A 2013-07-24 2013-07-24 一种300mw机组有效稳定主蒸汽温度的最佳控制方法 Active CN103513573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310313739.3A CN103513573B (zh) 2013-07-24 2013-07-24 一种300mw机组有效稳定主蒸汽温度的最佳控制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310313739.3A CN103513573B (zh) 2013-07-24 2013-07-24 一种300mw机组有效稳定主蒸汽温度的最佳控制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3513573A true CN103513573A (zh) 2014-01-15
CN103513573B CN103513573B (zh) 2016-09-07

Family

ID=4989649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310313739.3A Active CN103513573B (zh) 2013-07-24 2013-07-24 一种300mw机组有效稳定主蒸汽温度的最佳控制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3513573B (zh)

Cited By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900102A (zh) * 2014-04-11 2014-07-02 国家电网公司 一种电网调频时快速稳定主蒸汽温度的方法
CN105114931A (zh) * 2015-06-23 2015-12-02 潘秀娟 一种改进锅炉过热汽温的控制方法
CN105138041A (zh) * 2015-09-22 2015-12-09 河北省电力建设调整试验所 一种用于dcs实现的火电机组主汽温度的控制方法
CN105180139A (zh) * 2015-09-17 2015-12-23 苏州市江远热电有限责任公司 锅炉主蒸汽温度控制系统以及方法
CN107178778A (zh) * 2017-06-01 2017-09-19 中国神华能源股份有限公司 锅炉汽温控制装置、系统和方法
CN108303888A (zh) * 2018-02-07 2018-07-20 广东电网有限责任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 一种电站锅炉主蒸汽温度减温喷水控制方法及系统
CN112666828A (zh) * 2020-12-18 2021-04-16 华润电力(海丰)有限公司 一种自适应调节输出设备的方法、装置、设备及介质
CN114355996A (zh) * 2021-07-22 2022-04-15 杭州绿能环保发电有限公司 一种主蒸汽温度控制方法、系统及电子设备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S5580119A (en) * 1978-12-13 1980-06-17 Nippon Sanso Kk Temperature control method
CN101598328A (zh) * 2008-09-28 2009-12-09 广州粤能电力科技开发有限公司 大负荷变化速率的锅炉汽温控制方法及专用装置
US20100230364A1 (en) * 2009-03-10 2010-09-16 Jiang Dingshan Apparatus and method for optimizing water purification profile
CN101893877A (zh) * 2009-05-20 2010-11-24 中国国电集团公司九江发电厂 一种发电厂基于能耗分析的优化运行方法及其系统
CN101899996A (zh) * 2009-06-01 2010-12-01 上海捷控软件技术有限公司 用蒸汽温度预测控制提高火电机组汽轮机效率的方法

Pat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S5580119A (en) * 1978-12-13 1980-06-17 Nippon Sanso Kk Temperature control method
CN101598328A (zh) * 2008-09-28 2009-12-09 广州粤能电力科技开发有限公司 大负荷变化速率的锅炉汽温控制方法及专用装置
US20100230364A1 (en) * 2009-03-10 2010-09-16 Jiang Dingshan Apparatus and method for optimizing water purification profile
CN101893877A (zh) * 2009-05-20 2010-11-24 中国国电集团公司九江发电厂 一种发电厂基于能耗分析的优化运行方法及其系统
CN101899996A (zh) * 2009-06-01 2010-12-01 上海捷控软件技术有限公司 用蒸汽温度预测控制提高火电机组汽轮机效率的方法

Non-Patent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杨春龙: "300MW锅炉过热器减温水系统改造方案", 《华北电力技术》, no. 6, 30 June 2006 (2006-06-30), pages 43 - 44 *
韩伟等: "300MW机组再热减温水流量的调整方法", 《吉林电力》, vol. 37, no. 5, 31 October 2009 (2009-10-31), pages 48 - 49 *

Cited By (1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900102A (zh) * 2014-04-11 2014-07-02 国家电网公司 一种电网调频时快速稳定主蒸汽温度的方法
CN103900102B (zh) * 2014-04-11 2017-01-04 国家电网公司 采用自动方式的电网调频时快速稳定主蒸汽温度的方法
CN105114931A (zh) * 2015-06-23 2015-12-02 潘秀娟 一种改进锅炉过热汽温的控制方法
CN105180139A (zh) * 2015-09-17 2015-12-23 苏州市江远热电有限责任公司 锅炉主蒸汽温度控制系统以及方法
CN105138041A (zh) * 2015-09-22 2015-12-09 河北省电力建设调整试验所 一种用于dcs实现的火电机组主汽温度的控制方法
CN107178778A (zh) * 2017-06-01 2017-09-19 中国神华能源股份有限公司 锅炉汽温控制装置、系统和方法
CN107178778B (zh) * 2017-06-01 2019-02-19 中国神华能源股份有限公司 锅炉汽温控制装置、系统和方法
CN108303888A (zh) * 2018-02-07 2018-07-20 广东电网有限责任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 一种电站锅炉主蒸汽温度减温喷水控制方法及系统
CN108303888B (zh) * 2018-02-07 2020-11-03 广东电网有限责任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 一种电站锅炉主蒸汽温度减温喷水控制方法及系统
CN112666828A (zh) * 2020-12-18 2021-04-16 华润电力(海丰)有限公司 一种自适应调节输出设备的方法、装置、设备及介质
CN112666828B (zh) * 2020-12-18 2023-03-14 华润电力(海丰)有限公司 一种自适应调节输出设备的方法、装置、设备及介质
CN114355996A (zh) * 2021-07-22 2022-04-15 杭州绿能环保发电有限公司 一种主蒸汽温度控制方法、系统及电子设备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3513573B (zh) 2016-09-07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3513573A (zh) 一种300mw机组有效稳定主蒸汽温度的最佳控制方法
CN108443859B (zh) 一种适应负荷快速波动的给水流量控制方法
US11236633B2 (en) Solar aided coal-fired power generation system participating in primary frequency regulation and control method thereof
CN106094740B (zh) 一种基于过热器蓄热前馈的火电机组负荷控制方法
CN108035777B (zh) 一种火电机组中低压缸联合零出力供热系统及方法
CN104632302B (zh) 一种凝汽式汽轮机滑压运行曲线测试/实施方法
CN101864994B (zh) 一种大型汽轮机滑压优化的修正方法
CN102563598B (zh) 超临界机组锅炉主控优化控制方法
CN109378833B (zh) 一种通过控制汽轮机抽汽量实现机组快速调频的方法
CN105299612A (zh) 基于多模型切换的主蒸汽温度控制方法及控制系统
Wang et al. Modeling and flexible load control of combined heat and power units
CN105180139A (zh) 锅炉主蒸汽温度控制系统以及方法
CN104481598A (zh) 一种火电厂汽轮机在线滑压优化方法
US20130186091A1 (en) Method for controlling a short-term increase in power of a steam turbine
CN108549231B (zh) 一种融合供热抽汽调节的热电联产机组的协调控制方法
CN112039091B (zh) 一种基于零号高加的一次调频控制方法
JP5840032B2 (ja) 発電システム及びその蒸気温度制御方法
CN209978005U (zh) 用于二次再热机组的一次调频控制系统
CN105066720A (zh) 一种烧结冷却机余热利用系统
CN204987905U (zh) 一种烧结冷却机余热利用系统
JP5276973B2 (ja) 貫流式排熱回収ボイラ
JP2015031453A (ja) 火力発電用ボイラプラントの変圧運転方法
CN113359442B (zh) 一种煤水比控制方法及系统
CN113847594A (zh) 一种亚临界火电机组主蒸汽温度自动控制系统及方法
CN108005735A (zh) 一种汽轮机组最佳初压实时动态修正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