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3490870A - 一种频段利用方法及设备 - Google Patents

一种频段利用方法及设备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3490870A
CN103490870A CN201310264339.8A CN201310264339A CN103490870A CN 103490870 A CN103490870 A CN 103490870A CN 201310264339 A CN201310264339 A CN 201310264339A CN 103490870 A CN103490870 A CN 103490870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frame
uplink
carrier wave
sub
frequency rang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310264339.8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3490870B (zh
Inventor
谭继奎
周志兵
敬晓云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filed Critical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310264339.8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3490870B/zh
Priority to PCT/CN2013/083935 priority patent/WO2014205928A1/zh
Publication of CN103490870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3490870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3490870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3490870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5/00Arrangements affording multiple use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14Two-way operation using the same type of signal, i.e. duplex
    • H04L5/1469Two-way operation using the same type of signal, i.e. duplex using time-sharing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5/00Arrangements affording multiple use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01Arrangements for dividing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03Two-dimensional division
    • H04L5/0005Time-frequency
    • H04L5/0007Time-frequency the frequencies being orthogonal, e.g. OFDM(A), DMT
    • H04L5/001Time-frequency the frequencies being orthogonal, e.g. OFDM(A), DMT the frequencies being arranged in component carrier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5/00Arrangements affording multiple use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3Arrangements for allocating sub-channels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44Arrangements for allocating sub-channels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allocation of payload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5/00Arrangements affording multiple use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3Arrangements for allocating sub-channels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58Allocation criteria
    • H04L5/0064Rate requirement of the data, e.g. scalable bandwidth, data priority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Mobile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的实施例公开一种频段利用方法及设备,应用于通信领域,以解决现有的保护频段必须完全空闲所造成的频段资源严重浪费的问题。该方法包括:第一设备将所述第一频段配置为载波聚合CA的主载波;所述第一设备将第二频段配置为所述CA的辅载波,所述第二频段为所述TDD网络与第二网络之间的保护频段;其中第一设备为时分双工TDD网络的设备,所述TDD网络的频段包括第一频段。本发明的实施例应用于频段利用。

Description

一种频段利用方法及设备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通信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频段利用方法及设备。 
背景技术
在建网时,时分双工(Time Division Duplex,TDD)网络和其相邻网络共存的情况下,该TDD网络的A频段与该相邻网络的B频段相邻,则该A频段发送数据与该B频段的接收数据可能产生邻频干扰,该A频段接收数据与该B频段A频段与该B频段之间预留保护频段(也称为保护带宽),以避免上述邻频干扰。 
现有技术中,上述保护频段占用部分频段,例如,5MHz(兆赫兹)到10MHz的频段。为避免上述邻频干扰,上述保护频段必须完全空闲,从而造成频段资源的严重浪费。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实施例提供一种频段利用方法及设备,以解决现有的保护频段必须完全空闲所造成的频段资源严重浪费的问题。 
本发明的一方面提供一种频段利用方法,第一设备为时分双工TDD网络的设备,所述TDD网络的频段包括第一频段,所述方法包括: 
所述第一设备将所述第一频段配置为载波聚合CA的主载波; 
所述第一设备将第二频段配置为所述CA的辅载波,所述第二频段为所述TDD网络与第二网络之间的保护频段。 
在第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结合第一方面, 
所述TDD网络的频段包括所述第二频段;或者, 
所述第二网络的频段包括所述第二频段;或者, 
所述TDD网络包括所述第二频段的一部份,且所述第二网络的频段包括所述第二频段的另一部份。 
在第二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结合第一方面或第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所述方法还包括: 
所述第一设备将所述辅载波的上行子帧与下行子帧的配比配置为 与所述主载波的上行子帧与下行子帧的配比相同。 
在第三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结合第一方面、第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或第二种可能的实现方式,所述第二网络为频分双工FDD网络,所述第二网络的频段包括第三频段,所述第三频段与所述第二频段相邻,且所述第三频段为下行频段;所述方法还包括: 
所述第一设备在所述主载波的下行子帧向终端发送数据,且所述第一设备在所述辅载波的下行子帧向所述终端发送数据;其中,所述第一设备调度所有终端在所述辅载波的全部或部分上行子帧不发送数据。 
在第四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结合第三种可能的实现方式, 
所述第一设备调度所有终端在所述辅载波的全部或部分上行子帧不发送数据包括:所述第一设备调度所有终端在所述辅载波的全部上行子帧不发送数据,且所述方法还包括:所述第一设备在所述主载波的上行子帧接收来自所述终端的数据;或者, 
所述第一设备调度所有终端在所述辅载波的全部或部分上行子帧不发送数据包括:所述第一设备调度所有终端在所述辅载波的第一部分上行子帧不发送数据,且所述方法还包括:所述第一设备在所述主载波的上行子帧接收来自所述终端的数据;或者, 
所述第一设备调度所有终端在所述辅载波的全部或部分上行子帧不发送数据包括:所述第一设备调度所有终端在所述辅载波的第一部分上行子帧不发送数据,且所述方法还包括:所述第一设备在所述辅载波的第二部分上行子帧接收来自所述终端的数据;或者, 
所述第一设备调度所有终端在所述辅载波的全部或部分上行子帧不发送数据包括:所述第一设备调度所有终端在所述辅载波的第一部分上行子帧不发送数据;且所述方法还包括:所述第一设备在所述主载波的上行子帧接收来自所述终端的数据,且所述第一设备在所述辅载波的第二部分上行子帧接收来自所述终端的数据。 
在第五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结合第四种可能的实现方式,所述第一设备调度所有终端在所述辅载波的第一部分上行子帧不发送数据时,所述辅载波的上行子帧还包括第三部分上行子帧,所述方法还包 括: 
所述第一设备调度其他终端在所述第三部分上行子帧发送数据。 
在第六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结合第一方面、第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或第二种可能的实现方式,所述第二网络为FDD网络,所述第二网络的频段包括第四频段,所述第四频段与所述第二频段相邻,且所述第四频段为上行频段;所述方法还包括: 
所述第一设备在所述主载波的上行子帧从终端接收数据,且所述第一设备在所述辅载波的上行子帧从所述终端接收数据;其中,所述第一设备在所述辅载波的全部或部分下行子帧不发送数据。 
在第七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结合第六种可能的实现方式, 
所述第一设备在所述辅载波的全部或部分下行子帧不发送数据包括:在所述辅载波的全部下行子帧不向所有终端发送数据,且所述方法还包括:所述第一设备在所述主载波的下行子帧向终端发送数据;或者, 
所述第一设备在所述辅载波的全部或部分下行子帧不发送数据包括:在所述辅载波的第一部分下行子帧不向所有终端发送数据,且所述方法还包括:所述第一设备在所述主载波的下行子帧向终端发送数据;或者, 
所述第一设备在所述辅载波的全部或部分下行子帧不发送数据包括:在所述辅载波的第一部分下行子帧不向所有终端发送数据,且所述方法还包括:所述第一设备在所述辅载波的第二部分下行子帧向终端发送数据;或者, 
所述第一设备在所述辅载波的全部或部分下行子帧不发送数据包括:在所述辅载波的第一部分下行子帧不向所有终端发送数据,且所述方法还包括:所述第一设备在所述主载波的下行子帧向终端发送数据,且在所述辅载波的第二部分下行子帧向所述终端发送数据。 
在第八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结合第七种可能的实现方式,所述第一设备在所述辅载波的第一部分下行子帧不向所有终端发送数据时,所述辅载波的下行子帧还包括第三部分下行子帧,所述方法还包括: 
所述第一设备在所述第三部分下行子帧向其他终端发送数据。 
在第九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结合第一方面、第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或第二种可能的实现方式,所述第二网络为TDD网络,所述第二网络的频段与所述第二频段相邻,所述第二网络的频段的上行子帧与下行子帧配比不同于所述辅载波的上行子帧与下行子帧的配比;所述方法还包括: 
所述第一设备在所述主载波的上行子帧从终端接收数据,且所述第一设备在所述辅载波的上行子帧从所述终端接收数据;其中,所述第一设备在所述辅载波的部分下行子帧不发送数据,或者,所述第一设备调度所有终端在所述辅载波的部分上行子帧不发送数据。 
在第十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结合第一方面、第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或第二种可能的实现方式,所述第二网络为TDD网络,所述第二网络的频段与所述第二频段相邻,所述第二网络的频段的上行子帧与下行子帧配比不同于所述辅载波的上行子帧与下行子帧的配比;所述方法还包括: 
所述第一设备在所述主载波的下行子帧向终端发送数据,且所述第一设备在所述辅载波的下行子帧向所述终端发送数据;其中,所述第一设备在所述辅载波的部分下行子帧不发送数据,或者,所述第一设备调度所有终端在所述辅载波的部分上行子帧不发送数据。 
在第十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结合第九种可能的实现方式或第十种可能的实现方式,所述辅载波的部分下行子帧对应的子帧号在所述第二网络的频段中对应于上行子帧。 
在第十二种可能的的实现方式中,结合第九种可能的实现方式或第十种可能的实现方式,所述辅载波的部分上行子帧对应的子帧号在所述第二网络的频段中对应于下行子帧。 
在第十三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结合第三种可能能的实现方式至第十二中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的任意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所述不发送数据包括: 
不发送控制信息和业务数据;或者, 
发送控制信息,不发送业务数据。 
在第十四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结合第一方面或上述第一方面中任意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所述方法还包括: 
所述第一设备保存所述CA的主载波与所述第一频段的对应关系和所述辅载波与所述第二频段的对应关系。 
在第十五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结合第一方面或上述第一方面中任意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所述方法还包括: 
所述第一设备保存以下至少一项: 
允许接收数据的所述辅载波的上行子帧的子帧号; 
不允许接收数据的所述辅载波的上行子帧的子帧号; 
允许发送数据的所述辅载波的下行子帧的子帧号; 
不允许发送数据的所述辅载波的下行子帧的子帧号。 
本发明的另一方面提供一种通信设备,包括: 
主载波配置模块,用于将所述第一频段配置为载波聚合CA的主载波; 
辅载波配置模块,用于将第二频段配置为所述CA的辅载波,所述第二频段为所述TDD网络与第二网络之间的保护频段。 
其中,所述通信设备为时分双工TDD网络的设备,所述TDD网络的频段包括第一频段。 
在第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结合第二方面, 
所述TDD网络的频段包括所述第二频段;或者, 
所述第二网络的频段包括所述第二频段;或者, 
所述TDD网络包括所述第二频段的一部份,且所述第二网络的频段包括所述第二频段的另一部份。 
在第二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结合第二方面或第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所述设备还包括: 
子帧配置单元,用于将所述辅载波的上行子帧与下行子帧的配比配置为与所述主载波的上行子帧与下行子帧的配比相同。 
在第三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结合第二方面、第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或第二种可能的实现方式,所述第二网络为频分双工FDD网络,所述第二网络的频段包括第三频段,所述第三频段与所述第二频段相邻,且所述第三频段为下行频段;所述设备还包括: 
第一下行发送单元,用于在所述主载波的下行子帧向终端发送数据,且在所述辅载波的下行子帧向所述终端发送数据; 
第一下行发送单元,还用于调度所有终端在所述辅载波的全部或部分上行子帧不发送数据。 
在第四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结合第三种可能的实现方式,所述设备还包括第一上行接收单元; 
所述第一下行发送单元,具体用于调度所有终端在所述辅载波的全部上行子帧不发送数据,所述第一上行接收单元用于在所述主载波的上行子帧接收来自所述终端的数据;或者, 
所述第一下行发送单元,具体用于调度所有终端在所述辅载波的第一部分上行子帧不发送数据,所述第一上行接收单元用于在所述主载波的上行子帧接收来自所述终端的数据;或者, 
所述第一下行发送单元,具体用于调度所有终端在所述辅载波的第一部分上行子帧不发送数据,所述第一上行接收单元用于在所述辅载波的第二部分上行子帧接收来自所述终端的数据;或者, 
所述第一下行发送单元,具体用于调度所有终端在所述辅载波的第一部分上行子帧不发送数据;所述第一上行接收单元用于在所述主载波的上行子帧接收来自所述终端的数据,且所述第一上行接收单元用于在所述辅载波的第二部分上行子帧接收来自所述终端的数据。 
在第五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结合第四种可能的实现方式,所述第一下行发送单元调度所有终端在所述辅载波的第一部分上行子帧不发送数据时,所述辅载波的上行子帧还包括第三部分上行子帧; 
所述第一下行发送单元,还用于调度其他终端在所述第三部分上行子帧发送数据。 
在第六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结合第二方面、第一种可能的实现 方式或第二种可能的实现方式,所述第二网络为FDD网络,所述第二网络的频段包括第四频段,所述第四频段与所述第二频段相邻,且所述第四频段为上行频段;所述设备还包括: 
第二上行接收单元,用于在所述主载波的上行子帧从终端接收数据,且在所述辅载波的上行子帧从所述终端接收数据; 
第二下行发送单元,用于在所述辅载波的全部或部分下行子帧不发送数据。 
在第七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结合第六种可能的实现方式, 
所述第二下行发送单元,具体用于在所述辅载波的全部下行子帧不向所有终端发送数据,且在所述主载波的下行子帧向终端发送数据;或者, 
所述第二下行发送单元,具体用于在所述辅载波的第一部分下行子帧不向所有终端发送数据,且在所述主载波的下行子帧向终端发送数据;或者, 
所述第二下行发送单元,具体用于在所述辅载波的第一部分下行子帧不向所有终端发送数据,且在所述辅载波的第二部分下行子帧向终端发送数据;或者, 
所述第二下行发送单元,具体用于在所述辅载波的第一部分下行子帧不向所有终端发送数据,且在所述主载波的下行子帧向终端发送数据,且在所述辅载波的第二部分下行子帧向所述终端发送数据。 
在第八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结合第七种可能的实现方式,所述第二下行发送单元在所述辅载波的第一部分下行子帧不向所有终端发送数据时,所述辅载波的下行子帧还包括第三部分下行子帧; 
所述第二下行发送单元,还用于在所述第三部分下行子帧向其他终端发送数据。 
在第九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结合第二方面、第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或第二种可能的实现方式,所述第二网络为TDD网络,所述第二网络的频段与所述第二频段相邻,所述第二网络的频段的上行子帧与下行子帧配比不同于所述辅载波的上行子帧与下行子帧的配比;所述 设备还包括:第三上行接收单元和第三下行发送单元; 
所述第三上行接收单元,用于在所述主载波的上行子帧从终端接收数据,且在所述辅载波的上行子帧从所述终端接收数据;其中,所述第三下行发送单元用于在所述辅载波的部分下行子帧不发送数据,或者,所述第三下行发送单元用于调度所有终端在所述辅载波的部分上行子帧不发送数据。 
在第十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结合第二方面、第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或第二种可能的实现方式,所述第二网络为TDD网络,所述第二网络的频段与所述第二频段相邻,所述第二网络的频段的上行子帧与下行子帧配比不同于所述辅载波的上行子帧与下行子帧的配比;所述设备还包括:第三下行发送单元; 
第三下行发送单元,用于在所述主载波的下行子帧向终端发送数据,且在所述辅载波的下行子帧向所述终端发送数据;其中,所述第三下行发送单元还用于在所述辅载波的部分下行子帧不发送数据,或者,所述第三下行发送单元还用于调度所有终端在所述辅载波的部分上行子帧不发送数据。 
在第十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结合第九种可能的实现方式或第十种可能的实现方式,所述辅载波的部分下行子帧对应的子帧号在所述第二网络的频段中对应于上行子帧。 
在第十二种可能的的实现方式中,结合第九种可能的实现方式或第十种可能的实现方式,所述辅载波的部分上行子帧对应的子帧号在所述第二网络的频段中对应于下行子帧。 
在第十三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结合第三种可能能的实现方式至第十二中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的任意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所述不发送数据包括: 
不发送控制信息和业务数据;或者, 
发送控制信息,不发送业务数据。 
在第十四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结合第二方面或上述第二方面中任意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所述设备还包括: 
第一保存单元,用于保存所述CA的主载波与所述第一频段的对应关系和所述辅载波与所述第二频段的对应关系。 
在第十五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结合第二方面或上述第二方面中任意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所述设备还包括: 
第二保存单元,用于保存以下至少一项: 
允许接收数据的所述辅载波的上行子帧的子帧号; 
不允许接收数据的所述辅载波的上行子帧的子帧号; 
允许发送数据的所述辅载波的下行子帧的子帧号; 
不允许发送数据的所述辅载波的下行子帧的子帧号。 
本发明的另一方面提供一种通信设备,包括至少一个处理器、存储器、及数据总线,数据总线用于实现处理器、存储器之间的连接及通信,存储器用于存储处理器执行的程序代码及数据,其中所述通信设备为时分双工TDD网络的设备,所述TDD网络的频段包括第一频段; 
所述处理器用于将所述第一频段配置为载波聚合CA的主载波;将第二频段配置为所述CA的辅载波,所述第二频段为所述TDD网络与第二网络之间的保护频段。 
在第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结合第三方面, 
所述TDD网络的频段包括所述第二频段;或者, 
所述第二网络的频段包括所述第二频段;或者, 
所述TDD网络包括所述第二频段的一部份,且所述第二网络的频段包括所述第二频段的另一部份。 
在第二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结合第三方面或第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所述处理器还用于将所述辅载波的上行子帧与下行子帧的配比配置为与所述主载波的上行子帧与下行子帧的配比相同。 
在第三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结合第三方面、第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或第二种可能的实现方式,所述设备还包括与所述数据总线连接的发射机和接收机,所述第二网络为频分双工FDD网络,所述第二网 络的频段包括第三频段,所述第三频段与所述第二频段相邻,且所述第三频段为下行频段; 
所述处理器通过所述发射机在所述主载波的下行子帧向终端发送数据,且在所述辅载波的下行子帧向所述终端发送数据;其中,所述处理器通过所述发射机调度所有终端在所述辅载波的全部或部分上行子帧不发送数据。 
在第四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结合第三种可能的实现方式,所述设备还包括与所述数据总线连接的接收机; 
所述处理器通过所述发射机调度所有终端在所述辅载波的全部上行子帧不发送数据,所述处理器通过所述接收机在所述主载波的上行子帧接收来自所述终端的数据;或者, 
所述处理器通过所述发射机调度所有终端在所述辅载波的第一部分上行子帧不发送数据,所述处理器通过所述接收机在所述主载波的上行子帧接收来自所述终端的数据;或者, 
所述处理器通过所述发射机调度所有终端在所述辅载波的第一部分上行子帧不发送数据,所述处理器通过所述接收机在所述辅载波的第二部分上行子帧接收来自所述终端的数据;或者, 
所述处理器通过所述发射机调度所有终端在所述辅载波的第一部分上行子帧不发送数据;所述处理器通过所述接收机在所述主载波的上行子帧接收来自所述终端的数据,且所述处理器通过所述接收机在所述辅载波的第二部分上行子帧接收来自所述终端的数据。 
在第五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结合第四种可能的实现方式,所述处理器通过所述发射机调度所有终端在所述辅载波的第一部分上行子帧不发送数据时,所述辅载波的上行子帧还包括第三部分上行子帧; 
所述处理器通过所述发射机调度其他终端在所述第三部分上行子帧发送数据。 
在第六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结合第三方面、第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或第二种可能的实现方式,所述设备还包括与所述数据总线连接的发射机和接收机,所述第二网络为FDD网络,所述第二网络的频段包括第四频段,所述第四频段与所述第二频段相邻,且所述第四频段 为上行频段; 
所述处理器通过所述接收机在所述主载波的上行子帧从终端接收数据,所述处理器通过所述接收机在所述辅载波的上行子帧从所述终端接收数据;其中,所述发射机在所述辅载波的全部或部分下行子帧不发送数据。 
在第七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结合第六种可能的实现方式,所述发射机在所述辅载波的全部下行子帧不向所有终端发送数据,且所述处理器通过所述发射机在所述主载波的下行子帧向终端发送数据;或者, 
所述发射机在所述辅载波的第一部分下行子帧不向所有终端发送数据,且所述处理器通过所述发射机在所述主载波的下行子帧向终端发送数据;或者, 
所述发射机在所述辅载波的第一部分下行子帧不向所有终端发送数据,且所述处理器通过所述发射机在所述辅载波的第二部分下行子帧向终端发送数据;或者, 
所述发射机在所述辅载波的第一部分下行子帧不向所有终端发送数据,且所述处理器通过所述发射机在所述主载波的下行子帧向终端发送数据,且所述处理器通过所述发射机在所述辅载波的第二部分下行子帧向所述终端发送数据。 
在第八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结合第七种可能的实现方式,所述发射机在所述辅载波的第一部分下行子帧不向所有终端发送数据时,所述辅载波的下行子帧还包括第三部分下行子帧; 
所述处理器通过所述发射机在所述第三部分下行子帧向其他终端发送数据。 
在第九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结合第三方面、第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或第二种可能的实现方式,所述设备还包括与所述数据总线连接的发射机和接收机,所述第二网络为TDD网络,所述第二网络的频段与所述第二频段相邻,所述第二网络的频段的上行子帧与下行子帧配比不同于所述辅载波的上行子帧与下行子帧的配比; 
所述处理器通过所述接收机在所述主载波的上行子帧从终端接收 数据,且所述处理器通过所述接收机在所述辅载波的上行子帧从所述终端接收数据;其中,所述发射机在所述辅载波的部分下行子帧不发送数据,或者,所述处理器通过所述发射机调度所有终端在所述辅载波的部分上行子帧不发送数据。 
在第十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结合第三方面、第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或第二种可能的实现方式,所述设备还包括与所述数据总线连接的发射机,所述第二网络为TDD网络,所述第二网络的频段与所述第二频段相邻,所述第二网络的频段的上行子帧与下行子帧配比不同于所述辅载波的上行子帧与下行子帧的配比; 
所述处理器通过所述发射机在所述主载波的下行子帧向终端发送数据,且所述处理器通过所述发射机在所述辅载波的下行子帧向所述终端发送数据;其中,所述发射机在所述辅载波的部分下行子帧不发送数据,或者,所述处理器通过所述发射机调度所有终端在所述辅载波的部分上行子帧不发送数据。 
在第十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结合第九种可能的实现方式或第十种可能的实现方式,所述辅载波的部分下行子帧对应的子帧号在所述第二网络的频段中对应于上行子帧。 
在第十二种可能的的实现方式中,结合第九种可能的实现方式或第十种可能的实现方式,所述辅载波的部分上行子帧对应的子帧号在所述第二网络的频段中对应于下行子帧。 
在第十三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结合第三种可能能的实现方式至第十二中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的任意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所述不发送数据包括: 
不发送控制信息和业务数据;或者, 
发送控制信息,不发送业务数据。 
在第十四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结合第三方面或上述第三方面中任意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所述存储器用于保存所述CA的主载波与所述第一频段的对应关系和所述辅载波与所述第二频段的对应关系。 
在第十五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结合第三方面或上述第三方面中任意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所述存储器还用于保存以下至少一项: 
允许接收数据的所述辅载波的上行子帧的子帧号; 
不允许接收数据的所述辅载波的上行子帧的子帧号; 
允许发送数据的所述辅载波的下行子帧的子帧号; 
不允许发送数据的所述辅载波的下行子帧的子帧号。 
在第十六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结合第三方面或上述第三方面中任意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所述通信设备包括基站。 
应用上述技术方案,TDD网络的第一频段被配置为CA的主载波,该TDD网络与第二网络之间的保护频段被配置为该CA的辅载波,能够解决现有的保护频段必须完全空闲所造成的频段资源严重浪费的问题,提高了频段资源的利用率。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频段利用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图1a和图1b分别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频段利用方法的两个情况下的流程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情况一的频段利用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情况二的频段利用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情况三的一种频段利用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情况三的另一种频段利用示意图; 
图6为本发明的实施例提供的一种通信设备的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发明的另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通信设备的结构示意图; 
图8为本发明的又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通信设备的结构示意图; 
图9为本发明的再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通信设备的结构示意图; 
图10为本发明的另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通信设备的结构示意图; 
图11为本发明的另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通信设备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本发明实施例可以应用于包括LTE(Long Term Evolution,长期演进)、WiMAX(Worldwide Interoperability for Microwave Access,全球微波互联接入)、UMTS(Universal Mobile Telecommunications System,通用移动通信系统)、GSM  (Global System for Mobile communication,全球移动通信系统)、CDMA(Code Division Multiple Access,码分多址接入)等网络,并不仅限于LTE网络中的TDD和FDD模式。本发明实施例为方便说明,以LTE下的TDD网络和FDD网络为例进行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实施例提供的一种频段利用方法的流程示意图。本发明实施例适用于相邻频段共存建网的情景,基于载波聚合(Carrier Aggregation,CA)实现,CA将多个连续或非连续的载波聚合,聚合的载波由主载波和辅载波组成,主载波传输业务数据和控制信息,辅载波传输比较灵活,可以既传输业务数据又传输控制信息,还可以只传输业务数据而将该控制信息用主载波传输。每个CA组合中,只有1个主载波,该主载波对应1个或多个辅载波。CA按照传输方向可分为下行CA和上行CA。下行CA是指聚合多个下行载波,以提高下行传输速率;上行CA是指聚合多个上行载波,以提高上行传输速率。本发明实施例主要由第一设备执行,第一设备时分双工TDD网络的设备,该第一设备可以为基站,或者配置在基站中的一种控制实体。第一网络为TDD网络,TDD网络的频段包括第一频段,其中第一频段主要为该TDD网络使用,第二网络可以是FDD(Frequency Division Duplex,频分双工)网络或TDD网络等其他网络,具体参考图1该方法可以包括以下步骤: 
10、第一设备将第一频段配置为载波聚合CA的主载波。 
20、第一设备将第二频段配置为CA的辅载波,其中第二频段为TDD网络与第二网络之间的保护频段。 
以上步骤的序号并不代表各步骤之间时序的先后顺序,只是为了在实现上交代清楚各步骤的不同,例如步骤10也可以先于步骤20执行或与步骤20同时执行。 
可选的,TDD网络的频段可以包括第二频段;或者,第二网络的频段包括第二频段;或者,TDD网络包括第二频段的一部份,且第二网络的频段包括第二频段的另一部份。 
步骤10中将第一频段配置为载波聚合CA的主载波,例如用来传输业务数据和控制信息,步骤20中将第二频段配置为CA的辅载波,例如用来传输业务数据,以提高传输速率。 
进一步可选的,本实施例可优选将辅载波的上行子帧与下行子帧的配比配置为与主载波的上行子帧与下行子帧的配比相同,以保证第一频段和第二频段的发送和接收时间严格一致,从而避免了第一频段和第二频段的邻频干扰。例如,第一频段的上下行子帧配比信息为3GPP LTE协议中上下行子帧配比结构类型0,那么第二频段的上下行子帧配比信息也要设为3GPP LTE协议中上下行子帧配比结构类型0。 
在上述方案基础上,第一设备还可以优选保存CA的主载波与第一频段的对应关系和辅载波与第二频段的对应关系。例如可以以表格的方式保存,或其他实现方式,本实施例不限定保存的实现方式, 
本实施例中通过将TDD网络的第一频段被配置为CA的主载波,该TDD网络与第二网络之间的保护频段被配置为该CA的辅载波,能够解决现有的保护频段必须完全空闲所造成的频段资源严重浪费的问题,提高了频段资源的利用率。 
以上方法可以具体应用与以下三种情况,以下为了区分需要说明的是对于终端采用三种描述方式,即终端、所有终端、其他终端,三者之间的关系的其中一种举例为,终端和其他终端构成全集所有终端,为了清楚起见以下实施例中终端采用第一终端的形式进行说明。 
情况一: 
第二网络为频分双工FDD网络,第二网络的频段包括第三频段,第三频段与第二频段相邻,且第三频段为下行频段的情景时,如图1a所示,举例说明该情况下,还可以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201、第一设备在主载波的下行子帧向第一终端发送数据; 
步骤202、第一设备在辅载波的下行子帧向第一终端发送数据; 
步骤203、第一设备调度所有终端在辅载波的全部或部分上行子帧不发送数据。 
以上步骤的序号并不代表个步骤之间时序的先后顺序,只是为了在实现上交代清楚个步骤的不同,例如步骤202也可以先于步骤201执行,或者也可以同时进行,此外步骤203可以在步骤201和202之前进行,也可以在步骤201和步骤202各自的执行过程中实时进行。 
当第三频段为下行频段时,第二频段的下行子帧发送下行数据不会对第三频段的下行频段产生邻频干扰,因此可以将第二频段的所有下行子帧用于发送下行数据,即,将辅载波的下行子帧用作向第一终端发送数据,既避免了邻频干扰,又提高了下行传输速率,避免频段资源的浪费。 
对于辅载波中的上行子帧,当第三频段为下行频段时,第二频段的上行子帧接收上行数据会对第三频段发送下行数据产生邻频干扰,因此,第一设备调度所有终端在辅载波的全部或部分上行子帧不发送数据,当然在第一终端通过部分上行子帧向第一设备发送数据时,可以根据邻频干扰的实时情况,调整用作上行子帧的子帧数量,以保证邻频干扰在可接受的范围内,具体地,步骤203可以优选以下四种方案。 
方案一: 
第一设备调度所有终端在辅载波的全部上行子帧不发送数据,且第一设备在主载波的上行子帧接收来自第一终端的数据。 
其中第一设备调度所有终端在辅载波的全部上行子帧不发送上行数据,那么第一设备的辅载波的全部上行子帧不接收上行数据,第一设备在主载波的上行子帧接收来自第一终端发送的上行数据。 
方案二: 
虽然第二频段的上行子帧接收上行数据,会对第三频段发送下行数据产生邻频干扰,但根据具体情况,如果干扰影响较小,在网络性 能允许范围内可以接受,那么可以控制第二频段的部分上行子帧不发送数据,以避免邻频干扰。那么,相应地,第一设备调度部分上行子帧不发送数据还可以优选以下方案: 
第一设备调度所有终端在辅载波的第一部分上行子帧不发送数据,且第一设备在主载波的上行子帧接收来自第一终端的数据。 
举例说明,例如辅载波共有3个上行子帧,其中1个不能用来发送数据,该上行子帧作为第一部分上行子帧,第一设备可以调度所有终端在辅载波的第一部分上行子帧不发送数据。 
方案三: 
此外,第一设备调度部分上行子帧不发送数据还可以优选以下方案: 
第一设备调度所有终端在辅载波的第一部分上行子帧不发送数据,且第一设备在辅载波的第二部分上行子帧接收来自第一终端的数据。 
第一设备可以调度所有终端在辅载波的第一部分上行子帧不发送数据,那么相应的第一设备在辅载波的第一部分上行子帧不接收数据,但是对于在辅载波中除第一部分上行子帧之外的第二部分上行子帧,第一设备可以用于接收来自第一终端的数据,以提高传输效率和频段利用效率。 
方案四: 
第一设备调度部分上行子帧不发送数据还可以优选以下方案: 
第一设备调度所有终端在辅载波的第一部分上行子帧不发送数据;且第一设备在主载波的上行子帧接收来自第一终端的数据,且第一设备在辅载波的第二部分上行子帧接收来自第一终端的数据。 
第一设备可以调度所有终端在辅载波的第一部分上行子帧不发送数据,那么相应的第一设备在辅载波的第一部分上行子帧不接收数据,但是对于辅载波中除第一部分上行子帧之外第二部分上行子帧,第一设备可以用于接收来自第一终端的数据,当然第一设备也可以同时利用主载波的上行子帧接收来自第一终端的数据。 
可选的,在上述方案一至方案四的基础上,第一设备调度所有终端在辅载波的第一部分上行子帧不发送数据时,辅载波的上行子帧还可以包括第三部分上行子帧,第一设备调度其他终端在第三部分上行子帧发送数据。 
其中,第三部分上行子帧是辅载波的上行子帧中除第一部分上行子帧和第二部分上行子帧之外的上行子帧。 
为方便说明,以第二频段的上下行子帧配比信息为3GPP LTE协议中上下行子帧配比结构类型2为例,需要说明的是本发明实施例适用所有带宽下的所有上下行子帧配比结构类型。参考图2,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情况一的频段利用示意图。 
上下行子帧配比结构类型2的上下行子帧配比情况为按照子帧号0-9排列依次为:下行子帧D、特殊子帧S、上行子帧U、下行子帧D、下行子帧D、下行子帧D、特殊子帧S、上行子帧U、下行子帧D、下行子帧D。图2中D表示下行子帧,S表示特殊子帧,U表示上行子帧。TDD网络采用上下行子帧配比结构类型2,第二频段采用和TDD网络相同的上下行子帧配比结构类型2,以保证第二频段和第一频段发送和接收时间严格一致,互相不会产生邻频干扰。参照图2所示,其中在第二频段中子帧2和子帧7为上行子帧(图2中用阴影表示),其中第一设备调度所有终端在辅载波的子帧2和子帧7不发送数据,此时第一设备控制在主载波的上行子帧接收来自第一终端的数据,因此避免了对第三频段的下行发送产生干扰;当然根据具体情况,如果干扰影响较小,在网络性能允许范围内可以接受,第一设备也可以调度所有终端在辅载波的部分上行子帧U发送数据不发送数据,即调度所有终端在辅载波的子帧2或子帧7中的任意一个不发送数据,这种情况图2中未示出。这样,第二频段的下行子帧D全部被利用,第一设备在辅载波的部分上行子帧接收数据,或在主载波的上行子帧接收数据,或在辅载波的部分上行子帧和主载波的上行子帧共同接收数据,提高了频段利用效率。 
情况二: 
第二网络为FDD网络,第二网络的频段包括第四频段,第四频段与第二频段相邻,且第四频段为上行频段的情景时,如图1b所示,本 方案可以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301、第一设备在主载波的上行子帧从第一终端接收数据; 
步骤302、第一设备在辅载波的上行子帧从第一终端接收数据; 
步骤303、第一设备在辅载波的全部或部分下行子帧不发送数据。 
以上步骤的序号并不代表个步骤之间时序的先后顺序,只是为了在实现上交代清楚个步骤的不同,例如步骤302也可以先于步骤301执行,或者也可以同时进行,此外步骤303是限定的下行子帧,而步骤301和302是限定的上行子帧,因此可以认为步骤303和步骤301和302是相互独立进行的,而不必限定严格的时序。 
当第四频段为上行频段时,第二频段的上行子帧接收上行数据不会对第四频段的上行频段产生邻频干扰,因此可以将第二频段的所有上行子帧用于接收上行数据,即,将辅载波的上行子帧用作接收第一终端的数据,既避免了邻频干扰,又提高了上行传输速率,避免频段资源的浪费。 
对于辅载波中的下行子帧,当第四频段为上行频段时,第二频段的下行子帧发送下行数据会对第四频段接收上行数据产生邻频干扰,因此,第一设备在辅载波的全部下行子帧不向所有终端发送数据,当然在第一设备通过部分下行子帧向所有终端发送数据时,需要根据邻频干扰的实时情况,调整用作下行子帧的子帧数量,以保证邻频干扰在可接受的范围内,具体地,步骤303可以优选以下四种方案。 
方案五: 
第一设备在辅载波的全部下行子帧不向所有终端发送数据,且第一设备在主载波的下行子帧向第一终端发送数据。 
方案六: 
虽然第二频段的下行子帧接收上行数据会对第四频段接收上行数据产生邻频干扰,但根据具体情况,如果干扰影响较小,在网络性能允许范围内可以接受,那么可以控制第二频段的部分下行子帧不发送数据,以避免邻频干扰。那么,相应地,第一设备在辅载波的部分下行子帧不发送数据还可以优选以下方案: 
第一设备在辅载波的第一部分下行子帧不向所有终端发送数据,且第一设备在主载波的下行子帧向第一终端发送数据。 
举例说明,例如辅载波共有3个下行子帧,其中1个不能用来发送数据,该下行子帧作为第一部分下行子帧,第一设备可以在辅载波的第一部分下行子帧不发送数据。 
方案七: 
此外,第一设备在辅载波的部分下行子帧不发送数据还可以优选以下方案: 
第一设备在辅载波的第一部分下行子帧不向所有终端发送数据,且第一设备在辅载波的第二部分下行子帧向第一终端发送数据。 
第一设备可以在辅载波的第一部分下行子帧不发送数据,但是对于在辅载波中除第一部分下行子帧之外的第二部分下行子帧,第一设备可以用于发送数据至第一终端,以提高传输效率和频段利用效率。 
方案八: 
第一设备在辅载波的部分下行子帧不发送数据还可以优选以下方案: 
第一设备在辅载波的第一部分下行子帧不向所有终端发送数据,且第一设备在主载波的下行子帧向第一终端发送数据,且第一设备在辅载波的第二部分下行子帧向第一终端发送数据。 
第一设备可以在辅载波的第一部分下行子帧不发送数据,但是对于辅载波中除第一部分下行子帧之外第二部分下行子帧,第一设备可以用于发送数据至第一终端,当然第一设备也可以同时利用主载波的下行子帧发送数据至第一终端。 
可选的,在上述方案五至八的基础上,第一设备在辅载波的第一部分下行子帧不向所有终端发送数据时,辅载波的下行子帧还包括第三部分下行子帧,第一设备在所述第三部分下行子帧向其他终端发送数据。 
其中,第三部分下行子帧是辅载波的下行子帧中除第一部分下行子帧和第二部分下行子帧之外的下行子帧。 
为方便说明,以第二频段的上下行子帧配比信息为3GPP LTE协议中上下行子帧配比结构类型1为例,需要说明的是本发明实施例适用所有带宽下的所有上下行子帧配比结构类型。参考图3,图3为本发明的实施例提供的情况二的频段利用示意图。 
上下行子帧配比结构类型1的上下行子帧配比情况为按照子帧号0-9排列依次为:下行子帧D、特殊子帧S、上行子帧U、上行子帧U、下行子帧D、下行子帧D、特殊子帧S、上行子帧U、上行子帧U、下行子帧D。图3中D表示下行子帧,S表示特殊子帧,U表示上行子帧。TDD网络采用上下行子帧配比结构类型1,第二频段采用和TDD网络相同的上下行子帧配比结构类型1,以保证第二频段和第一频段发送和接收时间严格一致,互相之间不会产生邻频干扰。参照图3所示,其中第二频段中子帧0、子帧5、子帧6和子帧9为下行子帧D,图中采用阴影表示,用于表示第一设备在辅载波的全部下行子帧子帧0、子帧5、子帧6和子帧9不向所有终端发送数据,此时第一设备控制主载波的下行子帧向第一终端发送数据,因此避免了对第四频段的上行接收产生干扰;当然根据具体情况,如果干扰影响较小,在网络性能允许范围内可以接受,第一设备也可以在辅载波的第一部分下行子帧不向所有终端发送数据该第一部分可以为子帧0、子帧5、子帧6和子帧9中的任意组合,图3中未示出。这样第二频段的上行子帧U全部被利用,第一设备在辅载波的部分下行子帧向第一终端发送数据、或在主载波的下行子帧向第一终端发送数据、或在副载波的部分下行子帧和主载波的下行子帧共同向第一终端发送数据,提高了频段利用效率。 
情况三: 
当第二网络为TDD网络,第二网络的频段与第二频段相邻,第二网络的频段的上行子帧与下行子帧配比不同于辅载波的上行子帧与下行子帧的配比的情景时,第二频段可以和第一网络联合做上行CA,也可以联合做下行CA。 
第二频段和第一网络联合做上行CA,本方案可以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401、第一设备在主载波的上行子帧从第一终端接收数据; 
步骤402、第一设备在辅载波的上行子帧从第一终端接收数据; 
以上步骤的序号并不代表个步骤之间时序的先后顺序,只是为了在实现上交代清楚各步骤的不同,例如步骤402也可以先于步骤401执行。 
在上述过程中,第一设备在辅载波的部分下行子帧不发送数据,或者,第一设备调度所有终端在辅载波的部分上行子帧不发送数据。 
可选的,辅载波的部分下行子帧对应的子帧号在第二网络的频段中对应于上行子帧;辅载波的部分上行子帧对应的子帧号在第二网络的频段中对应于下行子帧。 
当第二频段和TDD网络联合做上行CA时,第一设备可以在主载波的上行子帧从第一终端接收数据,且第一设备在辅载波的上行子帧从第一终端接收数据,以频段利用率。 
由于第二网络是TDD网络,其既包括上行子帧也包括下行子帧,当辅载波的部分下行子帧对应的子帧号在第二网络的频段中对应于上行子帧时,该辅载波的部分下行子帧会对第二网络的频段中对应于上行子帧接收数据产生干扰,因此第一设备在辅载波的部分下行子帧不发送数据; 
当辅载波的部分上行子帧对应的子帧号在第二网络的频段中对应于下行子帧时,该辅载波的部分上行子帧会对第二网络的频段中对应于下行子帧发送数据产生干扰,因此第一设备调度所有终端在该辅载波的部分上行子帧不发送数据。 
为方便说明,以第一网络上下行子帧配比信息为3GPP LTE协议中上下行子帧配比结构类型0为例,需要说明的是本发明实施例适用所有带宽下的所有上下行子帧配比结构类型。 
上下行子帧配比结构类型0的上下行子帧配比情况为按照子帧号0-9排列依次为:下行子帧D、特殊子帧S、上行子帧U、上行子帧U、上行子帧U、下行子帧D、特殊子帧S、上行子帧U、上行子帧U、上行子帧U。第一网络采用上下行子帧配比结构类型0,第二频段采用和第一网络相同的上下行子帧配比结构类型0,以保证第二频段和第一网络发送和接收时间严格一致,互相不会产生邻频干扰。 
若第二网络的上下行子帧配比信息和第一网络的上下行子帧配比 信息不同,参考图4,图4为本发明的实施例提供的情况三的一种频段利用示意图。图4中D表示下行子帧,S表示特殊子帧,U表示上行子帧。图4以第二网络为上下行子帧配比结构类型1为例进行说明。第二频段的上行子帧数量为6,为提高频段利用率,可以将第二频段和第一网络联合做上行CA,参考图4中第二频段中的子帧2、子帧3、子帧7和子帧8,对于第二频段中的子帧4和子帧9虽然是上行子帧,但是其对应的子帧号在第二网络的频段中对应于下行子帧,为避免干扰,第一设备调度所有终端在第二频段中子帧4不发送数据,当然也可以调度所有终端在第二频段中子帧9不发送数据(图4中未示出)。 
除上述方案中,第一设备调度所有终端在第二频段中子帧4不发送数据,调度所有终端在第二频段中子帧9不发送数据,还可以有以下实现方式: 
方式1:第一设备调度所有终端在第二频段中子帧4不发送数据,调度所有终端在第二频段中子帧9发送数据。 
方式2:第一设备调度所有终端在第二频段中子帧4发送数据,调度所有终端在第二频段中子帧9不发送数据。 
第二频段中的子帧0和子帧5为下行子帧,第一设备可以有以下几种方式: 
方式1:第二频段中的子帧0和子帧5都不向第一终端发送数据。 
方式2:第二频段中的子帧0和子帧5其中之一不向第一终端发送数据,第二频段中的子帧0和子帧5中另一个向第一终端发送数据。 
需要说明的一点,对于特殊子帧的处理如下,特殊子帧传输下行数据时按照下行子帧的方式处理,特殊子帧传输上行数据时按照上行子帧的方式处理。 
第二频段和第一网络联合做下行CA时,本方案可以包括以下步骤: 
501、第一设备在主载波的下行子帧向第一终端发送数据, 
502、第一设备在辅载波的下行子帧向第一终端发送数据; 
以上步骤的序号并不代表个步骤之间时序的先后顺序,只是为了在实现上交代清楚各步骤的不同,例如步骤502也可以先于步骤501 执行。 
在上述过程中,第一设备在辅载波的部分下行子帧不发送数据,或者,第一设备调度所有终端在辅载波的部分上行子帧不发送数据。 
可选的,辅载波的部分下行子帧对应的子帧号在第二网络的频段中对应于上行子帧;辅载波的部分上行子帧对应的子帧号在第二网络的频段中对应于下行子帧。 
当第二频段和TDD网络联合做下行CA时,第一设备可以在主载波的下行子帧向第一终端发送数据,且第一设备在辅载波的下行子帧向第一终端发送数据,以频段利用率。 
由于第二网络是TDD,其既包括上行子帧也包括下行子帧,当辅载波的部分下行子帧对应的子帧号在第二网络的频段中对应于上行子帧时,该辅载波的部分下行子帧会对第二网络的频段中对应于上行子帧接收数据产生干扰,因此第一设备在辅载波的部分下行子帧不发送数据; 
当辅载波的部分上行子帧对应的子帧号在第二网络的频段中对应于下行子帧时,该辅载波的部分上行子帧会对第二网络的频段中对应于下行子帧发送数据产生干扰,因此第一设备调度所有终端在该辅载波的部分上行子帧不发送数据。 
为方便说明,以第一网络上下行子帧配比信息为3GPP LTE协议中上下行子帧配比结构类型5为例,需要说明的是本发明实施例适用所有带宽下的所有上下行子帧配比结构类型。 
上下行子帧配比结构类型5的上下行子帧配比情况为按照子帧号0-9排列依次为:下行子帧D、特殊子帧S、上行子帧U、下行子帧D、下行子帧D、下行子帧D、下行子帧D、下行子帧D、下行子帧D、下行子帧D,第一网络采用上下行子帧配比结构类型5,第二频段采用和第一网络相同的上下行子帧配比结构类型5,以保证第二频段和第一网络发送和接收时间严格一致,互相不会产生邻频干扰。 
若第二网络的上下行子帧配比信息和第一网络的上下行子帧配比信息不同,参考图5,图5为本发明的实施例提供的情况三的另一种频段利用示意图。图5中D表示下行子帧,S表示特殊子帧,U表示上行 子帧。图5以第二网络的上下行子帧配比信息为上下行子帧配比结构类型3为例进行说明。第二频段的下行子帧数量为8,为提高频段利用率,可以将第二频段和第一网络联合做下行CA,参考图5中第二频段中的子帧0、子帧5、子帧6、子帧7、子帧8和子帧9,对于第二频段中的子帧3和子帧4虽然是下行子帧,但是其对应的子帧号在第二网络的频段中对应于上行子帧,为避免干扰,第一设备在第二频段中的子帧3和/或子帧4不发送数据,图中仅仅示出了在子帧4中不发送数据的情况。 
需要说明的一点,对于特殊子帧的处理如下,特殊子帧传输下行数据时按照下行子帧的方式处理,特殊子帧传输上行数据时按照上行子帧的方式处理。 
其中在情况三种对于图4对应的实施例第二网络的频段的下行子帧的数量大于辅载波的下行子帧数量,对于图4对应的实施例第二网络的频段的上行子帧的数量小于辅载波的上行子帧数量,对于图5对应的实施例第二网络的频段的下行子帧的数量小于辅载波的下行子帧数量,对于图5对应的实施例第二网络的频段的上行子帧的数量大于辅载波的上行子帧数量,当然网络的频段子帧的数量是与上下行子帧配比相关的,因此上述各实施例中第二网络的频段的下行子帧的数量亦可以等于辅载波的下行子帧数量,同理第二网络的频段的上行子帧的数量亦可以等于辅载波的上行子帧数量,这里以实际应用为准,不做具体限制。 
以上三种情况仅是以第二频段联合第一网络做上行CA或者第二频段联合第一网络做下行CA为例进行说明,当然也存在第二频段联合第一网络同时做上下行CA的情况,这时与单独做上行CA或下行CA的原理相同,此处不再赘述。 
可选的,针对上述三种情况中:不发送数据的场景可以分为两种: 
第一:不发送数据指第一设备不发送数据,此时第一设备不发送控制信息和业务数据;或者发送控制信息,不发送业务数据。由于控制信息的数据量比较小,即使发送了控制信息对第二网络造成的干扰影响很小,并且有些控制信息是网络传输重要的信息,因此可以发送控制信息,而业务数据的数据量比较大,对第二网络造成的干扰影响 较大,因此不发送业务数据。 
第二:不发送数据指第一设备调度终端不发送数据,此时第一设备调度终端不发送控制信息和业务数据;或者发送控制信息,不发送业务数据。由于控制信息的数据量比较小,即使发送了控制信息对第二网络造成的干扰影响很小,并且有些控制信息是网络传输重要的信息,因此可以发送控制信息,而业务数据的数据量比较大,对第二网络造成的干扰影响较大,因此不发送业务数据。 
此外进一步可选的,在上述方案的基础上,为方便实现,第一设备可以保存以下至少一项: 
允许接收数据的所述辅载波的上行子帧的子帧号; 
不允许接收数据的所述辅载波的上行子帧的子帧号; 
允许发送数据的所述辅载波的下行子帧的子帧号; 
不允许发送数据的所述辅载波的下行子帧的子帧号。 
保存方式例如可以以表格的方式保存,或其他实现方式,本实施例不限定保存实现方式。 
参照图6所示,本发明的实施例提供一种通信设备,用于实现上述方法实施例提供的频段利用方法,当然该通信设备可以为基站或基站上的功能实体,该通信设备包括:主载波配置单元61和辅载波配置单元62,其中: 
主载波配置单元61,用于将第一频段配置为载波聚合CA的主载波; 
辅载波配置单元62,用于将第二频段配置为CA的辅载波,第二频段为TDD网络与第二网络之间的保护频段; 
其中,通信设备为时分双工TDD网络的设备,TDD网络的频段包括第一频段。 
可选的,TDD网络的频段包括第二频段;或者, 
第二网络的频段包括第二频段;或者, 
TDD网络包括第二频段的一部份,且第二网络的频段包括第二频 段的另一部份。 
进一步可选的,第一设备还包括:子帧配置单元63,用于将辅载波的上行子帧与下行子帧的配比配置为与主载波的上行子帧与下行子帧的配比相同。 
进一步可选的,参照图6所示,该通信设备还包括: 
第一保存单元66,用于保存CA的主载波与第一频段的对应关系和辅载波与第二频段的对应关系。 
应用上述第一设备,TDD网络的第一频段被配置为CA的主载波,该TDD网络与第二网络之间的保护频段被配置为该CA的辅载波,能够解决现有的保护频段必须完全空闲所造成的频段资源严重浪费的问题,提高了频段资源的利用率。 
进一步可选的,第二网络为频分双工FDD网络,第二网络的频段包括第三频段,第三频段与所述第二频段相邻,且第三频段为下行频段;参照图7所示通信设备还包括: 
第一下行发送单元64a,用于在主载波的下行子帧向终端发送数据,且在辅载波的下行子帧向终端发送数据; 
第一下行发送单元64a,还用于调度所有终端在辅载波的全部或部分上行子帧不发送数据。 
可选的,参照图7所示通信设备还包括第一上行接收单元65a; 
第一下行发送单元64a,具体用于调度所有终端在所述辅载波的全部上行子帧不发送数据,第一上行接收单元65a用于在主载波的上行子帧接收来自所述终端的数据;或者, 
第一下行发送单元64a,具体用于调度所有终端在辅载波的第一部分上行子帧不发送数据,第一上行接收单元65a用于在主载波的上行子帧接收来自终端的数据;或者, 
第一下行发送单元64a,具体用于调度所有终端在辅载波的第一部分上行子帧不发送数据,第一上行接收单元65a用于在辅载波的第二部分上行子帧接收来自终端的数据;或者, 
第一下行发送单元64a,具体用于调度所有终端在辅载波的第一部 分上行子帧不发送数据;第一上行接收单元65a用于在主载波的上行子帧接收来自所述终端的数据,且第一上行接收单元65a用于在辅载波的第二部分上行子帧接收来自终端的数据。 
可选的,第一下行发送单元64a调度所有终端在辅载波的第一部分上行子帧不发送数据时,辅载波的上行子帧还包括第三部分上行子帧; 
第一下行发送单元64a,还用于调度其他终端在所述第三部分上行子帧发送数据。 
进一步可选的,第二网络为FDD网络,第二网络的频段包括第四频段,第四频段与第二频段相邻,且第四频段为上行频段;参照图8所示,通信设备还包括: 
第二上行接收单元64b,用于在主载波的上行子帧从终端接收数据,且在辅载波的上行子帧从终端接收数据; 
第二下行发送单元65b,用于在辅载波的全部或部分下行子帧不发送数据。 
可选的,第二下行发送单元65b,具体用于在辅载波的全部下行子帧不向所有终端发送数据,且在主载波的下行子帧向终端发送数据;或者, 
第二下行发送单元65b,具体用于在辅载波的第一部分下行子帧不向所有终端发送数据,且在主载波的下行子帧向终端发送数据; 
或者, 
第二下行发送单元65b,具体用于在辅载波的第一部分下行子帧不向所有终端发送数据,且在辅载波的第二部分下行子帧向终端发送数据; 
或者, 
第二下行发送单元65b,具体用于在辅载波的第一部分下行子帧不向所有终端发送数据,且在主载波的下行子帧向终端发送数据,且在辅载波的第二部分下行子帧向终端发送数据。 
可选的,第二下行发送单元65b在辅载波的第一部分下行子帧不 向所有终端发送数据时,辅载波的下行子帧还包括第三部分下行子帧; 
第二下行发送单元65b,还用于在第三部分下行子帧向其他终端发送数据。 
进一步可选的,第二网络为TDD网络,第二网络的频段与第二频段相邻,第二网络的频段的上行子帧与下行子帧配比不同于辅载波的上行子帧与下行子帧的配比;参照图9所示,通信设备还包括:第三上行接收单元64c和第三下行发送单元65c; 
第三上行接收单元64c,用于在主载波的上行子帧从终端接收数据,且在辅载波的上行子帧从所述终端接收数据;其中,第三下行发送单元65c在辅载波的部分下行子帧不发送数据,或者,第三下行发送单元65c调度所有终端在辅载波的部分上行子帧不发送数据。 
可选的,辅载波的部分下行子帧对应的子帧号在第二网络的频段中对应于上行子帧;或者 
辅载波的部分上行子帧对应的子帧号在第二网络的频段中对应于下行子帧。 
进一步可选的,第二网络为TDD网络,,第二网络的频段与第二频段相邻,第二网络的频段的上行子帧与下行子帧配比不同于辅载波的上行子帧与下行子帧的配比;参照图10所示,通信设备还包括:第四下行发送单元64d; 
第四下行发送单元64d,用于在主载波的下行子帧向终端发送数据,且在辅载波的下行子帧向终端发送数据;其中,第四下行发送单元64d在辅载波的部分下行子帧不发送数据,或者,第四下行发送单元64d调度所有终端在辅载波的部分上行子帧不发送数据。 
可选的,辅载波的部分下行子帧对应的子帧号在第二网络的频段中对应于上行子帧;或者 
辅载波的部分上行子帧对应的子帧号在第二网络的频段中对应于下行子帧。 
进一步可选的,不发送数据包括:不发送控制信息和业务数据;或者,发送控制信息,不发送业务数据。 
进一步可选的,参照图7、8、9或10所示,通信设备还包括: 
第二保存单元67,用于保存以下至少一项: 
允许接收数据的辅载波的上行子帧的子帧号; 
不允许接收数据的辅载波的上行子帧的子帧号; 
允许发送数据的辅载波的下行子帧的子帧号; 
不允许发送数据的辅载波的下行子帧的子帧号。 
应用上述第一设备,TDD网络的第一频段被配置为CA的主载波,该TDD网络与第二网络之间的保护频段被配置为该CA的辅载波,能够解决现有的保护频段必须完全空闲所造成的频段资源严重浪费的问题,提高了频段资源的利用率。 
参照图11所示,一种通信设备,用于实现上述方法实施例提供的频段利用方法,当然该通信设备可以为基站或基站上的功能实体,包括至少一个处理器71、存储器72、及数据总线73,数据总线73用于实现处理器71、存储器72之间的连接及通信,存储器72用于存储处理器71执行的程序代码及数据, 
该数据总线73可以是工业标准体系结构(Industry Standard Architecture,简称为ISA)总线、外部设备互连(Peripheral Component,简称为PCI)总线或扩展工业标准体系结构(Extended Industry Standard Architecture,简称为EISA)总线等,此处并不限定。该数据总线73可以分为地址总线、数据总线、控制总线等。为便于表示,图11中仅用一条粗线表示,但并不表示仅有一根总线或一种类型的总线。其中: 
存储器72用于存储数据或可执行程序代码,其中程序代码包括计算机操作指令,具体可以为:操作系统、应用程序等。存储器72可能包含高速RAM存储器,也可能还包括非易失性存储器(non-volatile memory),例如至少一个磁盘存储器。 
处理器71可能是一个中央处理器(Central Processing Unit,简称为CPU),或者是特定集成电路(Application Specific Integrated Circuit,简称为ASIC),或者是被配置成实施本发明实施例的一个或多个集成电路。 
处理器71用于通过执行存储器72中的程序代码实现上述实施例中的频段利用方法,具体包括: 
第一设备为时分双工TDD网络的设备,TDD网络的频段包括第一频段; 
处理器72用于将第一频段配置为载波聚合CA的主载波;将第二频段配置为CA的辅载波,第二频段为TDD网络与第二网络之间的保护频段。 
可选的,TDD网络的频段包括所述第二频段;或者, 
第二网络的频段包括第二频段;或者, 
TDD网络包括第二频段的一部份,且第二网络的频段包括第二频段的另一部份。 
进一步的,处理器71还用于将辅载波的上行子帧与下行子帧的配比配置为与主载波的上行子帧与下行子帧的配比相同。 
进一步可选的,存储器71用于保存CA的主载波与第一频段的对应关系和辅载波与第二频段的对应关系。 
应用上述第一设备,TDD网络的第一频段被配置为CA的主载波,该TDD网络与第二网络之间的保护频段被配置为该CA的辅载波,能够解决现有的保护频段必须完全空闲所造成的频段资源严重浪费的问题,提高了频段资源的利用率。 
进一步可选的,第一设备还包括与数据总线73连接的发射机74,第二网络为频分双工FDD网络,第二网络的频段包括第三频段,第三频段与第二频段相邻,且第三频段为下行频段; 
处理器71通过发射机74在主载波的下行子帧向终端发送数据,且在辅载波的下行子帧向所述终端发送数据;其中,处理器71通过发射机74调度所有终端在辅载波的全部或部分上行子帧不发送数据。 
可选的,第一设备还包括与数据总线73连接的接收机75; 
处理器71通过发射机74调度所有终端在辅载波的全部上行子帧不发送数据,处理器71通过接收机75在主载波的上行子帧接收来自终端的数据;或者, 
处理器71通过发射机74调度所有终端在辅载波的第一部分上行子帧不发送数据,处理器71通过接收机75在主载波的上行子帧接收来自终端的数据;或者, 
处理器71通过发射机74调度所有终端在辅载波的第一部分上行子帧不发送数据,处理器71通过接收机75在辅载波的第二部分上行子帧接收来自所述终端的数据;或者, 
处理器71通过发射机74调度所有终端在辅载波的第一部分上行子帧不发送数据;处理器71通过接收机75在主载波的上行子帧接收来自所述终端的数据,且处理器71通过接收机75在辅载波的第二部分上行子帧接收来自终端的数据。 
可选的,处理器71通过发射机74调度所有终端在辅载波的第一部分上行子帧不发送数据时,辅载波的上行子帧还包括第三部分上行子帧; 
处理器71通过发射机74调度其他终端在第三部分上行子帧发送数据。 
进一步可选的,第一设备还包括与数据总线73连接的发射机74和接收机75,第二网络为FDD网络,第二网络的频段包括第四频段,第四频段与第二频段相邻,且第四频段为上行频段; 
处理器71通过接收机75在主载波的上行子帧从终端接收数据,处理器71通过接收机75在辅载波的上行子帧从终端接收数据;其中,发射机74在辅载波的全部或部分下行子帧不发送数据。 
可选的,发射机74在辅载波的全部下行子帧不向所有终端发送数据,且处理器71通过发射机74在主载波的下行子帧向终端发送数据;或者, 
发射机74在辅载波的第一部分下行子帧不向所有终端发送数据,且处理器71通过发射机74在主载波的下行子帧向终端发送数据;或者, 
发射机74在辅载波的第一部分下行子帧不向所有终端发送数据,且处理器71通过发射机74在辅载波的第二部分下行子帧向终端发送数据;或者, 
发射机74在辅载波的第一部分下行子帧不向所有终端发送数据,且处理器71通过发射机74在主载波的下行子帧向终端发送数据,且处理器71通过发射机74在辅载波的第二部分下行子帧向终端发送数据。 
可选的,发射机74在辅载波的第一部分下行子帧不向所有终端发送数据时,辅载波的下行子帧还包括第三部分下行子帧; 
处理器71通过发射机74在第三部分下行子帧向其他终端发送数据。 
进一步可选的,第一设备还包括与数据总线73连接的发射机74和接收机75,第二网络为TDD网络,第二网络的频段与第二频段相邻,第二网络的频段的上行子帧与下行子帧配比不同于辅载波的上行子帧与下行子帧的配比; 
处理器71通过接收机75在主载波的上行子帧从终端接收数据,且处理器71通过接收机75在辅载波的上行子帧从终端接收数据;其中,发射机74在辅载波的部分下行子帧不发送数据,或者,处理器71通过发射机74调度所有终端在辅载波的部分上行子帧不发送数据。 
可选的,辅载波的部分下行子帧对应的子帧号在第二网络的频段中对应于上行子帧;或者, 
辅载波的部分上行子帧对应的子帧号在第二网络的频段中对应于下行子帧。 
进一步可选的,第一设备还包括与数据总线73连接的发射机74,第二网络为TDD网络,第二网络的频段与第二频段相邻,第二网络的频段的上行子帧与下行子帧配比不同于辅载波的上行子帧与下行子帧的配比; 
处理器71通过发射机74在主载波的下行子帧向终端发送数据,且处理器71通过发射机74在辅载波的下行子帧向终端发送数据;其中,发射机74在辅载波的部分下行子帧不发送数据,或者,处理器71通过发射机74调度所有终端在辅载波的部分上行子帧不发送数据。 
可选的,辅载波的部分下行子帧对应的子帧号在第二网络的频段中对应于上行子帧;或者, 
辅载波的部分上行子帧对应的子帧号在第二网络的频段中对应于下行子帧。 
进一步可选的,不发送数据包括: 
不发送控制信息和业务数据;或者, 
发送控制信息,不发送业务数据。 
进一步可选的,存储器72还用于保存以下至少一项: 
允许接收数据的辅载波的上行子帧的子帧号; 
不允许接收数据的辅载波的上行子帧的子帧号; 
允许发送数据的辅载波的下行子帧的子帧号; 
不允许发送数据的辅载波的下行子帧的子帧号。 
可选的,该通信设备包括基站。 
应用上述通信设备,TDD网络的第一频段被配置为CA的主载波,该TDD网络与第二网络之间的保护频段被配置为该CA的辅载波,能够解决现有的保护频段必须完全空闲所造成的频段资源严重浪费的问题,提高了频段资源的利用率。 
通过以上的实施方式的描述,所属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清楚地了解到本发明可以用硬件实现,或固件实现,或它们的组合方式来实现。当使用软件实现时,可以将上述功能存储在计算机可读介质中或作为计算机可读介质上的一个或多个指令或代码进行传输。计算机可读介质包括计算机存储介质和通信介质,其中通信介质包括便于从一个地方向另一个地方传送计算机程序的任何介质。存储介质可以是计算机能够存取的任何可用介质。以此为例但不限于:计算机可读介质可以包括RAM、ROM、EEPROM、CD-ROM或其他光盘存储、磁盘存储介质或者其他磁存储设备、或者能够用于携带或存储具有指令或数据结构形式的期望的程序代码并能够由计算机存取的任何其他介质。此外。任何连接可以适当的成为计算机可读介质。例如,如果软件是使用同轴电缆、光纤光缆、双绞线、数字用户线(DSL)或者诸如红外线、无线电和微波之类的无线技术从网站、服务器或者其他远程源传输的,那么同轴电缆、光纤光缆、双绞线、DSL或者诸如红外线、无线和微波之类 的无线技术包括在所属介质的定影中。如本发明所使用的,盘(Disk)和碟(disc)包括压缩光碟(CD)、激光碟、光碟、数字通用光碟(DVD)、软盘和蓝光光碟,其中盘通常磁性的复制数据,而碟则用激光来光学的复制数据。上面的组合也应当包括在计算机可读介质的保护范围之内。 
总之,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技术方案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非用于限定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49)

1.一种频段利用方法,其特征在于,第一设备为时分双工TDD网络的设备,所述TDD网络的频段包括第一频段,所述方法包括:
所述第一设备将所述第一频段配置为载波聚合CA的主载波;
所述第一设备将第二频段配置为所述CA的辅载波,所述第二频段为所述TDD网络与第二网络之间的保护频段。
2.根据权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TDD网络的频段包括所述第二频段;或者,
所述第二网络的频段包括所述第二频段;或者,
所述TDD网络包括所述第二频段的一部份,且所述第二网络的频段包括所述第二频段的另一部份。
3.根据权1或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
所述第一设备将所述辅载波的上行子帧与下行子帧的配比配置为与所述主载波的上行子帧与下行子帧的配比相同。
4.根据权1至3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网络为频分双工FDD网络,所述第二网络的频段包括第三频段,所述第三频段与所述第二频段相邻,且所述第三频段为下行频段;所述方法还包括:
所述第一设备在所述主载波的下行子帧向终端发送数据,且所述第一设备在所述辅载波的下行子帧向所述终端发送数据;其中,所述第一设备调度所有终端在所述辅载波的全部或部分上行子帧不发送数据。
5.根据权4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设备调度所有终端在所述辅载波的全部或部分上行子帧不发送数据包括:所述第一设备调度所有终端在所述辅载波的全部上行子帧不发送数据,且所述方法还包括:所述第一设备在所述主载波的上行子帧接收来自所述终端的数据;或者,
所述第一设备调度所有终端在所述辅载波的全部或部分上行子帧不发送数据包括:所述第一设备调度所有终端在所述辅载波的第一部分上行子帧不发送数据,且所述方法还包括:所述第一设备在所述主载波的上行子帧接收来自所述终端的数据;或者,
所述第一设备调度所有终端在所述辅载波的全部或部分上行子帧不发送数据包括:所述第一设备调度所有终端在所述辅载波的第一部分上行子帧不发送数据,且所述方法还包括:所述第一设备在所述辅载波的第二部分上行子帧接收来自所述终端的数据;或者,
所述第一设备调度所有终端在所述辅载波的全部或部分上行子帧不发送数据包括:所述第一设备调度所有终端在所述辅载波的第一部分上行子帧不发送数据;且所述方法还包括:所述第一设备在所述主载波的上行子帧接收来自所述终端的数据,且所述第一设备在所述辅载波的第二部分上行子帧接收来自所述终端的数据。
6.根据权5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设备调度所有终端在所述辅载波的第一部分上行子帧不发送数据时,所述辅载波的上行子帧还包括第三部分上行子帧,所述方法还包括:
所述第一设备调度其他终端在所述第三部分上行子帧发送数据。
7.根据权1至3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网络为FDD网络,所述第二网络的频段包括第四频段,所述第四频段与所述第二频段相邻,且所述第四频段为上行频段;所述方法还包括:
所述第一设备在所述主载波的上行子帧从终端接收数据,且所述第一设备在所述辅载波的上行子帧从所述终端接收数据;其中,所述第一设备在所述辅载波的全部或部分下行子帧不发送数据。
8.根据权7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设备在所述辅载波的全部或部分下行子帧不发送数据包括:在所述辅载波的全部下行子帧不向所有终端发送数据,且所述方法还包括:所述第一设备在所述主载波的下行子帧向终端发送数据;或者,
所述第一设备在所述辅载波的全部或部分下行子帧不发送数据包括:在所述辅载波的第一部分下行子帧不向所有终端发送数据,且所述方法还包括:所述第一设备在所述主载波的下行子帧向终端发送数据;或者,
所述第一设备在所述辅载波的全部或部分下行子帧不发送数据包括:在所述辅载波的第一部分下行子帧不向所有终端发送数据,且所述方法还包括:所述第一设备在所述辅载波的第二部分下行子帧向终端发送数据;或者,
所述第一设备在所述辅载波的全部或部分下行子帧不发送数据包括:在所述辅载波的第一部分下行子帧不向所有终端发送数据,且所述方法还包括:所述第一设备在所述主载波的下行子帧向终端发送数据,且在所述辅载波的第二部分下行子帧向所述终端发送数据。
9.根据权8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设备在所述辅载波的第一部分下行子帧不向所有终端发送数据时,所述辅载波的下行子帧还包括第三部分下行子帧,所述方法还包括:
所述第一设备在所述第三部分下行子帧向其他终端发送数据。
10.根据权1至3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网络为TDD网络,所述第二网络的频段与所述第二频段相邻,所述第二网络的频段的上行子帧与下行子帧配比不同于所述辅载波的上行子帧与下行子帧的配比;所述方法还包括:
所述第一设备在所述主载波的上行子帧从终端接收数据,且所述第一设备在所述辅载波的上行子帧从所述终端接收数据;其中,所述第一设备在所述辅载波的部分下行子帧不发送数据,或者,所述第一设备调度所有终端在所述辅载波的部分上行子帧不发送数据。
11.根据权1至3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网络为TDD网络,所述第二网络的频段与所述第二频段相邻,所述第二网络的频段的上行子帧与下行子帧配比不同于所述辅载波的上行子帧与下行子帧的配比;所述方法还包括:
所述第一设备在所述主载波的下行子帧向终端发送数据,且所述第一设备在所述辅载波的下行子帧向所述终端发送数据;其中,所述第一设备在所述辅载波的部分下行子帧不发送数据,或者,所述第一设备调度所有终端在所述辅载波的部分上行子帧不发送数据。
12.根据权10或1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辅载波的部分下行子帧对应的子帧号在所述第二网络的频段中对应于上行子帧。
13.根据权10或1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辅载波的部分上行子帧对应的子帧号在所述第二网络的频段中对应于下行子帧。
14.根据权4至13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不发送数据包括:
不发送控制信息和业务数据;或者,
发送控制信息,不发送业务数据。
15.根据权1至14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
所述第一设备保存所述CA的主载波与所述第一频段的对应关系和所述辅载波与所述第二频段的对应关系。
16.根据权1-15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
所述第一设备保存以下至少一项:
允许接收数据的所述辅载波的上行子帧的子帧号;
不允许接收数据的所述辅载波的上行子帧的子帧号;
允许发送数据的所述辅载波的下行子帧的子帧号;
不允许发送数据的所述辅载波的下行子帧的子帧号。
17.一种通信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
主载波配置单元,用于将所述第一频段配置为载波聚合CA的主载波;
辅载波配置单元,用于将第二频段配置为所述CA的辅载波,所述第二频段为所述TDD网络与第二网络之间的保护频段;
其中,所述通信设备为时分双工TDD网络的设备,所述TDD网络的频段包括第一频段。
18.根据权17所述的设备,其特征在于,
所述TDD网络的频段包括所述第二频段;或者,
所述第二网络的频段包括所述第二频段;或者,
所述TDD网络包括所述第二频段的一部份,且所述第二网络的频段包括所述第二频段的另一部份。
19.根据权17或18所述的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设备还包括:
子帧配置单元,用于将所述辅载波的上行子帧与下行子帧的配比配置为与所述主载波的上行子帧与下行子帧的配比相同。
20.根据权17至19任一项所述的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网络为频分双工FDD网络,所述第二网络的频段包括第三频段,所述第三频段与所述第二频段相邻,且所述第三频段为下行频段;所述设备还包括:
第一下行发送单元,用于在所述主载波的下行子帧向终端发送数据,且在所述辅载波的下行子帧向所述终端发送数据;
所述第一下行发送单元,还用于调度所有终端在所述辅载波的全部或部分上行子帧不发送数据。
21.根据权20所述的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设备还包括第一上行接收单元;
所述第一下行发送单元,具体用于调度所有终端在所述辅载波的全部上行子帧不发送数据,所述第一上行接收单元用于在所述主载波的上行子帧接收来自所述终端的数据;或者,
所述第一下行发送单元,具体用于调度所有终端在所述辅载波的第一部分上行子帧不发送数据,所述第一上行接收单元用于在所述主载波的上行子帧接收来自所述终端的数据;或者,
所述第一下行发送单元,具体用于调度所有终端在所述辅载波的第一部分上行子帧不发送数据,所述第一上行接收单元用于在所述辅载波的第二部分上行子帧接收来自所述终端的数据;或者,
所述第一下行发送单元,具体用于调度所有终端在所述辅载波的第一部分上行子帧不发送数据;所述第一上行接收单元用于在所述主载波的上行子帧接收来自所述终端的数据,且所述第一上行接收单元还用于在所述辅载波的第二部分上行子帧接收来自所述终端的数据。
22.根据权21所述的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下行发送单元调度所有终端在所述辅载波的第一部分上行子帧不发送数据时,所述辅载波的上行子帧还包括第三部分上行子帧;
所述第一下行发送单元,还用于调度其他终端在所述第三部分上行子帧发送数据。
23.根据权17至19任一项所述的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网络为FDD网络,所述第二网络的频段包括第四频段,所述第四频段与所述第二频段相邻,且所述第四频段为上行频段;所述设备还包括:
第二上行接收单元,用于在所述主载波的上行子帧从终端接收数据,且在所述辅载波的上行子帧从所述终端接收数据;
第二下行发送单元,用于在所述辅载波的全部或部分下行子帧不发送数据。
24.根据权23所述的设备,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二下行发送单元,具体用于在所述辅载波的全部下行子帧不向所有终端发送数据,且在所述主载波的下行子帧向终端发送数据;或者,
所述第二下行发送单元,具体用于在所述辅载波的第一部分下行子帧不向所有终端发送数据,且在所述主载波的下行子帧向终端发送数据;或者,
所述第二下行发送单元,具体用于在所述辅载波的第一部分下行子帧不向所有终端发送数据,且在所述辅载波的第二部分下行子帧向终端发送数据;或者,
所述第二下行发送单元,具体用于在所述辅载波的第一部分下行子帧不向所有终端发送数据,且在所述主载波的下行子帧向终端发送数据,且在所述辅载波的第二部分下行子帧向所述终端发送数据。
25.根据权24所述的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下行发送单元在所述辅载波的第一部分下行子帧不向所有终端发送数据时,所述辅载波的下行子帧还包括第三部分下行子帧;
所述第二下行发送单元,还用于在所述第三部分下行子帧向其他终端发送数据。
26.根据权17至19任一项所述的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网络为TDD网络,所述第二网络的频段与所述第二频段相邻,所述第二网络的频段的上行子帧与下行子帧配比不同于所述辅载波的上行子帧与下行子帧的配比;所述设备还包括:第三上行接收单元和第三下行发送单元;
所述第三上行接收单元,用于在所述主载波的上行子帧从终端接收数据,且在所述辅载波的上行子帧从所述终端接收数据;其中,所述第三下行发送单元用于在所述辅载波的部分下行子帧不发送数据,或者,所述第三下行发送单元用于调度所有终端在所述辅载波的部分上行子帧不发送数据。
27.根据权17至19任一项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网络为TDD网络,所述第二网络的频段与所述第二频段相邻,所述第二网络的频段的上行子帧与下行子帧配比不同于所述辅载波的上行子帧与下行子帧的配比;所述设备还包括:第三下行发送单元;
第三下行发送单元,用于在所述主载波的下行子帧向终端发送数据,且在所述辅载波的下行子帧向所述终端发送数据;其中,所述第三下行发送单元还用于在所述辅载波的部分下行子帧不发送数据,或者,所述第三下行发送单元还用于调度所有终端在所述辅载波的部分上行子帧不发送数据。
28.根据权26或27所述的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辅载波的部分下行子帧对应的子帧号在所述第二网络的频段中对应于上行子帧。
29.根据权26或27所述的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辅载波的部分上行子帧对应的子帧号在所述第二网络的频段中对应于下行子帧。
30.根据权20至29任一项所述的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不发送数据包括:
不发送控制信息和业务数据;或者,
发送控制信息,不发送业务数据。
31.根据权17至30任一项所述的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设备还包括:
第一保存单元,用于保存所述CA的主载波与所述第一频段的对应关系和所述辅载波与所述第二频段的对应关系。
32.根据权17-31任一项所述的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设备还包括:
第二保存单元,用于保存以下至少一项:
允许接收数据的所述辅载波的上行子帧的子帧号;
不允许接收数据的所述辅载波的上行子帧的子帧号;
允许发送数据的所述辅载波的下行子帧的子帧号;
不允许发送数据的所述辅载波的下行子帧的子帧号。
33.一种通信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至少一个处理器、存储器、及数据总线,数据总线用于实现处理器、存储器之间的连接及通信,存储器用于存储处理器执行的程序代码及数据,其中所述通信设备为时分双工TDD网络的设备,所述TDD网络的频段包括第一频段;
所述处理器用于将所述第一频段配置为载波聚合CA的主载波;将第二频段配置为所述CA的辅载波,所述第二频段为所述TDD网络与第二网络之间的保护频段。
34.根据权33所述的设备,其特征在于,
所述TDD网络的频段包括所述第二频段;或者,
所述第二网络的频段包括所述第二频段;或者,
所述TDD网络包括所述第二频段的一部份,且所述第二网络的频段包括所述第二频段的另一部份。
35.根据权33或34所述的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处理器还用于将所述辅载波的上行子帧与下行子帧的配比配置为与所述主载波的上行子帧与下行子帧的配比相同。
36.根据权33至35任一项所述的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设备还包括与所述数据总线连接的发射机,所述第二网络为频分双工FDD网络,所述第二网络的频段包括第三频段,所述第三频段与所述第二频段相邻,且所述第三频段为下行频段;
所述处理器通过所述发射机在所述主载波的下行子帧向终端发送数据,且在所述辅载波的下行子帧向所述终端发送数据;其中,所述处理器通过所述发射机调度所有终端在所述辅载波的全部或部分上行子帧不发送数据。
37.根据权36所述的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设备还包括与所述数据总线连接的接收机;
所述处理器通过所述发射机调度所有终端在所述辅载波的全部上行子帧不发送数据,所述处理器通过所述接收机在所述主载波的上行子帧接收来自所述终端的数据;或者,
所述处理器通过所述发射机调度所有终端在所述辅载波的第一部分上行子帧不发送数据,所述处理器通过所述接收机在所述主载波的上行子帧接收来自所述终端的数据;或者,
所述处理器通过所述发射机调度所有终端在所述辅载波的第一部分上行子帧不发送数据,所述处理器通过所述接收机在所述辅载波的第二部分上行子帧接收来自所述终端的数据;或者,
所述处理器通过所述发射机调度所有终端在所述辅载波的第一部分上行子帧不发送数据;所述处理器通过所述接收机在所述主载波的上行子帧接收来自所述终端的数据,且所述处理器通过所述接收机在所述辅载波的第二部分上行子帧接收来自所述终端的数据。
38.根据权37所述的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处理器通过所述发射机调度所有终端在所述辅载波的第一部分上行子帧不发送数据时,所述辅载波的上行子帧还包括第三部分上行子帧;
所述处理器通过所述发射机调度其他终端在所述第三部分上行子帧发送数据。
39.根据权33至35任一项所述的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设备还包括与所述数据总线连接的发射机和接收机,所述第二网络为FDD网络,所述第二网络的频段包括第四频段,所述第四频段与所述第二频段相邻,且所述第四频段为上行频段;
所述处理器通过所述接收机在所述主载波的上行子帧从终端接收数据,所述处理器通过所述接收机在所述辅载波的上行子帧从所述终端接收数据;其中,所述发射机在所述辅载波的全部或部分下行子帧不发送数据。
40.根据权39所述的设备,其特征在于,
所述发射机在所述辅载波的全部下行子帧不向所有终端发送数据,且所述处理器通过所述发射机在所述主载波的下行子帧向终端发送数据;或者,
所述发射机在所述辅载波的第一部分下行子帧不向所有终端发送数据,且所述处理器通过所述发射机在所述主载波的下行子帧向终端发送数据;或者,
所述发射机在所述辅载波的第一部分下行子帧不向所有终端发送数据,且所述处理器通过所述发射机在所述辅载波的第二部分下行子帧向终端发送数据;或者,
所述发射机在所述辅载波的第一部分下行子帧不向所有终端发送数据,且所述处理器通过所述发射机在所述主载波的下行子帧向终端发送数据,且所述处理器通过所述发射机在所述辅载波的第二部分下行子帧向所述终端发送数据。
41.根据权40所述的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发射机在所述辅载波的第一部分下行子帧不向所有终端发送数据时,所述辅载波的下行子帧还包括第三部分下行子帧;
所述处理器通过所述发射机在所述第三部分下行子帧向其他终端发送数据。
42.根据权33至35任一项所述的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设备还包括与所述数据总线连接的发射机和接收机,所述第二网络为TDD网络,所述第二网络的频段与所述第二频段相邻,所述第二网络的频段的上行子帧与下行子帧配比不同于所述辅载波的上行子帧与下行子帧的配比;
所述处理器通过所述接收机在所述主载波的上行子帧从终端接收数据,且所述处理器通过所述接收机在所述辅载波的上行子帧从所述终端接收数据;其中,所述发射机在所述辅载波的部分下行子帧不发送数据,或者,所述处理器通过所述发射机调度所有终端在所述辅载波的部分上行子帧不发送数据。
43.根据权33至35任一项所述的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设备还包括与所述数据总线连接的发射机,所述第二网络为TDD网络,所述第二网络的频段与所述第二频段相邻,所述第二网络的频段的上行子帧与下行子帧配比不同于所述辅载波的上行子帧与下行子帧的配比;
所述处理器通过所述发射机在所述主载波的下行子帧向终端发送数据,且所述处理器通过所述发射机在所述辅载波的下行子帧向所述终端发送数据;其中,所述发射机在所述辅载波的部分下行子帧不发送数据,或者,所述处理器通过所述发射机调度所有终端在所述辅载波的部分上行子帧不发送数据。
44.根据权42或43所述的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辅载波的部分下行子帧对应的子帧号在所述第二网络的频段中对应于上行子帧。
45.根据权42或43所述的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辅载波的部分上行子帧对应的子帧号在所述第二网络的频段中对应于下行子帧。
46.根据权36至45任一项所述的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不发送数据包括:
不发送控制信息和业务数据;或者,
发送控制信息,不发送业务数据。
47.根据权33至46任一项所述的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存储器用于保存所述CA的主载波与所述第一频段的对应关系和所述辅载波与所述第二频段的对应关系。
48.根据权33-47任一项所述的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存储器还用于保存以下至少一项:
允许接收数据的所述辅载波的上行子帧的子帧号;
不允许接收数据的所述辅载波的上行子帧的子帧号;
允许发送数据的所述辅载波的下行子帧的子帧号;
不允许发送数据的所述辅载波的下行子帧的子帧号。
49.根据权利要求33-48任一项所述的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通信设备包括基站。
CN201310264339.8A 2013-06-27 2013-06-27 一种频段利用方法及设备 Active CN103490870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310264339.8A CN103490870B (zh) 2013-06-27 2013-06-27 一种频段利用方法及设备
PCT/CN2013/083935 WO2014205928A1 (zh) 2013-06-27 2013-09-22 一种频段利用方法及设备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310264339.8A CN103490870B (zh) 2013-06-27 2013-06-27 一种频段利用方法及设备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3490870A true CN103490870A (zh) 2014-01-01
CN103490870B CN103490870B (zh) 2018-02-23

Family

ID=4983084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310264339.8A Active CN103490870B (zh) 2013-06-27 2013-06-27 一种频段利用方法及设备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CN (1) CN103490870B (zh)
WO (1) WO2014205928A1 (zh)

Cited B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15176293A1 (zh) * 2014-05-23 2015-11-26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确定辅载波传输方向的装置及方法
WO2017041252A1 (zh) * 2015-09-09 2017-03-16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接入网设备、终端设备、数据传输方法及系统
CN108513718A (zh) * 2016-12-30 2018-09-07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网络通信方法和终端
WO2019183760A1 (zh) * 2018-03-26 2019-10-03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数据处理方法以及终端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080287068A1 (en) * 2007-05-14 2008-11-20 Kamran Etemad Multicarrier techniques for wireless systems
CN102035637A (zh) * 2010-12-03 2011-04-27 大唐移动通信设备有限公司 数据传输方法、系统和设备
CN102469464A (zh) * 2010-11-09 2012-05-23 大唐移动通信设备有限公司 一种数据传输方法及其设备

Family Cites Familie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6584084B1 (en) * 1999-03-01 2003-06-24 Nortel Networks Ltd. Expanded carrier capacity in a mobile communications system
US9209955B2 (en) * 2011-10-11 2015-12-08 Qualcomm Incorporated Extension carrier as a bandwidth extension

Patent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080287068A1 (en) * 2007-05-14 2008-11-20 Kamran Etemad Multicarrier techniques for wireless systems
CN102469464A (zh) * 2010-11-09 2012-05-23 大唐移动通信设备有限公司 一种数据传输方法及其设备
CN102035637A (zh) * 2010-12-03 2011-04-27 大唐移动通信设备有限公司 数据传输方法、系统和设备

Cited By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15176293A1 (zh) * 2014-05-23 2015-11-26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确定辅载波传输方向的装置及方法
US10263659B2 (en) 2014-05-23 2019-04-16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Apparatus and method for determining transmission direction of secondary carrier
WO2017041252A1 (zh) * 2015-09-09 2017-03-16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接入网设备、终端设备、数据传输方法及系统
CN108513718A (zh) * 2016-12-30 2018-09-07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网络通信方法和终端
WO2019183760A1 (zh) * 2018-03-26 2019-10-03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数据处理方法以及终端
US11546800B2 (en) 2018-03-26 2023-01-03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Data processing method and terminal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WO2014205928A1 (zh) 2014-12-31
CN103490870B (zh) 2018-02-23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AU2021204172B2 (en) Allocation of communication resources for control signals in the uplink
CN105743619B (zh) 混合自动重传请求(harq)传输的方法和设备
CN103797736B (zh) 移动通信系统的传送和接收控制信息的方法
US20190342839A1 (en) Uplink Channel Power Allocation Method and Apparatus
US9693344B2 (en) Allocation of communication resources
CN105580287A (zh) 在lte-tdd系统中的覆盖提升和半持续性调度支持
CN108075874B (zh) 一种资源调度方法及基站
CN105792363A (zh) 一种增强的载波聚合中的调度方法和装置
CN105264977A (zh) 一种功率配置方法、用户设备及基站
JP6780090B2 (ja) データ伝送のための制御リソースの使用
CN106685577B (zh) 一种用户设备、接入网设备及下行数据的发送和接收方法
CN103490870A (zh) 一种频段利用方法及设备
US20220225380A1 (en) Method for transmitting and receiving uplink control information
CN101946448A (zh) 在无线通信系统中利用可配置的时间线传输控制信息
CN106576352A (zh) 一种确定数据传输的方法及装置
CN108513728B (zh) 系统信息发送方法、系统信息接收方法及装置
US20230097059A1 (e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transceiving data and control information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CN104144041A (zh) 一种下行数据的反馈信息传输方法及装置
CN111130743B (zh) 一种无线通信中的方法和装置
CN111918333B (zh) 数据传输方法和设备
CN115996107A (zh) 通信方法、电子设备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EP2635081B1 (en) Allocation of communication resources
WO2021056557A1 (zh) Harq反馈的方法和终端设备
CN107005420A (zh) 组业务反馈方法及装置
CN107889226A (zh) 一种确定时序的方法和设备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