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3490544A - 新型冲击发电机 - Google Patents

新型冲击发电机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3490544A
CN103490544A CN201310379195.0A CN201310379195A CN103490544A CN 103490544 A CN103490544 A CN 103490544A CN 201310379195 A CN201310379195 A CN 201310379195A CN 103490544 A CN103490544 A CN 103490544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bar
mass screw
ring
screw
mass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310379195.0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3490544B (zh
Inventor
梁洪涛
王国海
李屹
曹凤波
张衡
李春辉
张艳竹
刘阿丽
温海明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arbin Electric Machiner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Harbin Electric Machiner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arbin Electric Machinery Co Ltd filed Critical Harbin Electric Machiner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310379195.0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3490544B/zh
Publication of CN103490544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3490544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3490544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3490544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Insulation, Fastening Of Motor, Generator Winding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新型冲击发电机。本发明采用均衡导电结构使内、外屏蔽环及无磁性锥环形成整体屏蔽效果,使定子端部漏抗最小化,达到短路电流最大化的目的,降低了损耗发热现象;采用适形条板组合辅助固定结构以及带有隔离锥筒的适形条板组合辅助固定结构临时固定上、下层线棒,避免产生变形应力,并形成理想的灌注通路,保证灌环氧胶质量,解决了以往方案无法理想实施而使产品达不到设计要求和使用寿命要求的问题;由于转子安装带有平衡螺钉孔的导磁填充钢条、带有平衡螺钉调整孔的整根转子槽楔、密集接触型交叉编织全阻尼绕组,提高了阻尼效果,使实际产品的参数达到设计要求;且在保证阻尼效果的前提下使转子结构能够实现理想的动平衡指标,消除了以往技术的缺陷。

Description

新型冲击发电机
技术领域:本发明涉及一种新型冲击发电机。
背景技术:冲击发电机与常规发电机不同,其运行特点就是整个运行工况都是处于突然短路的瞬变过程,相当于常规发电机事故工况,结构设计应保证发电机能够提供冲击试验所需的大电流,定子端部结构应能承受频繁巨大电动力冲击,在长达三四十年的使用寿命期内具备高可靠性;如专利‘冲击发电机ZL 2007 1 0144310.0’所述:“冲击发电机归属于特种发电机,与常规发电机不同,冲击发电机不是以长期稳态的发电方式运行,而是提供给变压器、断路器和开关等输变电关键设备检测试验用瞬时冲击性大电流的电源。冲击发电机不能连续发电,冲击试验供电时间持续时间不超过零点几秒,而冲击电流则可高达数十万安培(有效值),每次实验都相当于常规发电机的主引线出线端口事故短路。常规发电机发生主引线出线端口短路(属于事故状态)一次,就可能因短路电流产生的电磁力破坏定子绕组固定结构或其他构件;而频繁对断路器等作短路试验则为冲击发电机的正常运行方式,所以其电枢结构所受冲击电动力巨大,定子绕组固定必须非常牢固可靠,同样由于短路时的瞬时强大扭转电动力对转子结构的设计也有特殊要求。通俗的解释可以说冲击发电机是以连续不断的恶性事故状态运行的发电机,由此提供给被测定对象以高能量破坏性瞬时冲击电流或电压,以检测被测定对象的承受极限能力,所以6500MVA冲击发电机设计了一系列特殊的结构并有效地结合,以满足自身长期运行的可靠性要求及达到工作特性的要求。”;权利要求书叙述:“定子采用单层整根篮式端部的定子绕组(7),定子绕组端部装有铜屏蔽(5),定子内压圈(1)和外压圈(6)将定子绕组端部固定在一起,内部灌环氧树脂”;具体实施方式叙述:“内外铜屏蔽结构将定子绕组可靠固定,对减小端部漏抗有明显作用,同时该结构也使端部能够形成牢固的整体结构。采用无磁性金属外压圈,附设铜屏蔽结构5,内压圈采用黄铜铸造结构,同样具有屏蔽作用,绕组端部被牢牢夹在内外压圈6之间,线圈鼻端被容纳在内压圈端头部位的齿槽内。线圈端部斜边间隙填充适形垫片,线圈端部及鼻端处于内外压圈之间所有空隙用特殊配方的环氧胶灌注,该环氧胶能够在固化过程不产生收缩裂纹及具备耐受运行冲击力的足够韧性。绕组端部被固定成一个坚实整体”;
由冲击发电机的功率计算公式P3=U0 2/Xd”也可以看出在一定的出口电压U0的要求下,欲提高出口短路功率P3,则必须由减小Xd”来实现,而影响Xd”的最大因素就是定子端部绕组的漏抗,所以降低包括定子端部绕组漏抗在内的冲击发电机电抗以及坚固的定子绕组端部是保障冲击发电机能够达到设计出力并可靠运行的关键问题;
如文章“6500MVA冲击发电机转子极面结构及刚度平衡”(大电机技术2008 No.7)相关叙述可知,由公式:
P A P E = ( X d ′ ′ X d ′ ) e [ ρ X d ′ X d + ( 1 - ρ X d ′ X d ) e T N d ‾ t + ( X d ′ X d ′ ′ - 1 ) e T N d ‾ t ] 2
可以推导相关出相关结论,PE为给予电机的机械应力,而PA是被试开关的有用功率,合理的设计,应使PA与PE的差异尽可能地小;对于冲击发电机, T d ′ = 0.5 ~ 1.5 s , T d ′ ′ = 0.004 ~ 0.08 s ; 另一方面,短路持续时间大致是在5到10个半波;如果我们已经考虑到短路电流的超瞬态分量在这个时间衰减很多,而强迫励磁几乎不能影响这个分量,显然
Figure BDA00003730473800033
在数值上的差别必须减小到最小值;所以在转子形成强力全阻尼绕组是必要的;所以冲击发电机的转子也是关键的结构,如专利‘冲击发电机ZL 2007 1 0144310.0’的权力要求书所叙述:“转子磁极上有纵向槽(2),磁性钢条(12)安装在纵向槽内,磁性钢条两端突出转子轴端面,与极心垫块(13)的凹槽配合,顺轴垫块(14)填充在转子线圈之间,磁性钢条、极心垫块、顺轴垫块与转子线圈构成完整的环状结构,转子槽采用整根转子槽楔(4),槽楔下安装交叉编织全阻尼阻尼绕组(3)”,这些特殊设计的结构的精心组合,以期实现发电机能够提供冲击试验所需的大电流以及持续时间要求。
专利‘冲击发电机ZL 2007 1 0144310.0’所叙述的定子绕组端部结构不够完善,设计结构及细节没有充分考虑到实际加工误差、实施操作等影响因素,在实际应用中并未达到预期效果,并未有效达到‘保证发电机能够提供冲击试验所需的大电流’以及‘定子端部结构应能承受频繁巨大电动力冲击’的目的;其原因有三方面:第一,由于加工变形等因素,无磁性金属外压圈与内压圈不能保证所有结合面可靠密贴、形成理想的电气连接,无法形成连续包覆的低电阻屏蔽结构,使定子绕组端部的漏抗超出设计数值以致无法实现设计预期值的瞬时冲击性大电流,且无磁性金属外压圈与内压圈的部分不理想接触结合面的电阻较大,强大的屏蔽感应电流在此产生损耗发热,产生接触结合面烧灼现象以及局部过热现象,危害定子绕组及支撑结构的绝缘性能,影响发电机的使用寿命;第二,‘线圈端部斜边间隙填充适形垫片’无法保证填充质量,这些适形垫片受所处位置限制,不能被目测或间接测量其松紧程度或被压缩程度,制造误差及离散性会造成各个区域间隙大小不一,而适形垫片的厚度无法按实际间隙改变,使定子绕组不能被适形垫片可靠且均匀的支撑,造成部分区域支撑不足或形成间隙,运行时定子绕组受电动力作用变形损坏,部分区域支撑力过大,使定子绕组受到过大的持续预应力,与运行时定子绕组受电动力叠加则可能产生局部绝缘损伤,影响发电机的使用寿命;第三,无法保证‘线圈端部及鼻端处于内外压圈之间所有空隙用特殊配方的环氧胶灌注’的灌注质量,这是由于环氧胶有一定的黏度,流动性不佳,无法进入微小的缝隙,造成内外压圈之间存在的部分空隙不能被环氧胶填充,形成永久性的空腔或间隙,设计结构也没有考虑灌注环氧胶过程的排气结构,造成气阻,形成灌注环氧胶内部大小不一的气孔、间隙,结构疏松,因而无法达到‘绕组端部被固定成一个坚实整体’的目的,造成定子绕组局部位置缺乏支撑,无法承受巨大的冲击电动力,导致端部绕组绝缘及支撑结构损伤,缩短了发电机的使用寿命;基于上述三方面的设计不足,该专利结构不能充分发挥所设计产品的技术性能及使用寿命要求,使应用其技术设计制造的产品不得不降低使用性能指标或达不到使用年限;
专利‘冲击发电机ZL 2007 1 0144310.0’所叙述的转子结构设计也存在可以优化升级的空间,设计结构及细节没有充分考虑到实际加工误差、实施操作、转子动平衡需求等影响因素,在实际应用中并未达到预期效果,并未有效达到实现发电机能够提供冲击试验所需的大电流以及持续时间要求的目的;其原因之一是交叉编织全阻尼绕组没有达到理想接触状态,使阻尼效果未达到设计要求,导致实际产品的短路电流持续时间要求低于设计指标;并且由于整个转子结构设计上忽略了静平衡以及动平衡所需的结构,造成了实际产品转子难以实现理想的动平衡指标,导致运行振动值超标,轴瓦乌金早期损坏脱落等质量问题,其原因是由于转子磁极存在纵向槽,转子本体的所形成的齿头的宽度不足容纳平衡螺钉孔,以往常规汽轮发电机在转子磁极大齿上加工平衡螺钉孔的做法无法实现,不得已采用在转子两端轴柄位置安置专用平衡环的做法,平衡效果难以达到在转子本体的磁极大齿上加工平衡螺钉孔的方案,造成实际产品转子难以实现理想的动平衡指标,导致运行振动值超标等问题。
发明内容: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切实可行的冲击发电机结构方案,保证使所设计生产的新型冲击发电机达到设计预期参数指标要求及使用寿命要求,达到保证新型冲击发电机能够提供冲击试验所需的大电流且短路电流持续时间要求达到设计指标,以及定子端部结构能承受频繁巨大电动力冲击、转子结构能够实现理想的动平衡指标的目的。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为:由整根的上层线棒、下层线棒构成的定子绕组端部为锥形,在定子绕组端部内侧的铸铜屏蔽环和外侧的无磁性锥环形成受力支撑主体结构,外侧的无磁性锥环内贴附铜质外屏蔽环,内侧的铸铜屏蔽环、铜质外屏蔽环和外侧的无磁性锥环通过均衡导电结构形成屏蔽结构;铜质外屏蔽环内侧粘贴多层NHN复合箔,NHN复合箔与下层线棒之间衬垫适形条板组合辅助固定结构;上层线棒与下层线棒之间衬垫带有隔离锥筒的适形条板组合辅助固定结构;铸铜屏蔽环内侧粘贴多层NHN复合箔,NHN复合箔与上层线棒之间衬垫适形条板组合辅助固定结构;铸铜屏蔽环和外侧的无磁性锥环之间的空隙灌注韧性环氧填充材料;转子磁极的纵向槽内安装带有平衡螺钉孔的导磁填充钢条,采用带有平衡螺钉调整孔的整根转子槽楔,带有平衡螺钉调整孔的整根转子槽楔下安装有密集接触型交叉编织全阻尼绕组,带有平衡螺钉的导磁填充钢条的平衡螺钉孔与密集接触型交叉编织全阻尼绕组的平衡螺钉调整孔以及带有平衡螺钉调整孔的整根转子槽楔的平衡螺钉调整孔对应;转子采用带有轴向限位功能的座式轴承支撑,轴瓦为椭圆瓦,采用弹性隔离传动轴与拖动电机连接,抑制扭振现象发生,采用外置轴流风扇和外置通风道的通风冷却器装置对冲击发电机进行强制通风冷却,采用可控硅微机励磁控制系统对冲击发电机进行励磁控制。
技术效果:由于本技术方案保留了整根的上层线棒、下层线棒构成的定子绕组端部为锥形,在定子绕组端部内侧的铸铜屏蔽环和外侧的无磁性锥环形成受力支撑主体结构的总体结构框架,且内侧的铸铜屏蔽环与铜质外屏蔽环和无磁性锥环之间通过均衡导电结构形成理想导电连接,形成了整体屏蔽结构,均衡导电结构能够适应加工变形等因素,使无磁性金属外压圈与内压圈能够保证所有结合面可靠密贴、形成理想的电气连接,使定子绕组端部的漏抗大幅度降低,达到设计要求,实现设计预期值的瞬时冲击性大电流,使产品性能得到可靠保证,无磁性金属外压圈与内压圈的结合面的电阻很小,接近连续整体屏蔽结构的屏蔽效果,大幅度降低了屏蔽感应电流在此处产生损耗发热现象,彻底避免了接触结合面产生烧灼现象以及局部过热现象,保证定子绕组及支撑结构的绝缘性能的长期稳定,保证了发电机的使用寿命;由于外侧的无磁性锥环内贴附铜质外屏蔽环,铜质外屏蔽环内侧粘贴多层NHN复合箔,铸铜屏蔽环内侧也粘贴了多层NHN复合箔,借助NHN复合箔的优异绝缘性能以及多层交错铺垫的结构,保证了定子绕组的对地绝缘性能,避免放电现象损伤绝缘结构;且由于NHN复合箔与上层线棒及下层线棒之间衬垫适形条板组合辅助固定结构以及上、下层线棒之间衬垫了带有隔离锥筒的适形条板组合辅助固定结构,该适形条板组合辅助固定结构和带有隔离锥筒的适形条板组合辅助固定结构具有适宜的固化前弹性和支撑力,能够使上层线棒及下层线棒能够得到适宜的支持力来保持正确的灌注韧性环氧填充材料前初始位置,而且也不会像以往结构那样使上、下层线棒产生过大的变形应力;适形条板组合辅助固定结构和带有隔离锥筒的适形条板组合辅助固定结构也形成了理想的灌注通路,提供了理想的排气通路,配合必要的灌胶工艺流程,切实保证理想灌注质量,使灌注的韧性环氧填充材料内部无气孔、间隙以及结构疏松现象,坚固且整体性强,达到‘绕组端部被固定成一个坚实整体’的目的,使定子绕组被连续可靠的包覆固定,没有初始变形应力,能够承受巨大的冲击电动力,避免端部绕组绝缘及支撑结构损伤,保证发电机达到预期的使用寿命,创新细部结构的巧妙组合使原方案达到质的升华,达到了以往技术达不到的实际效果;由于转子磁极的纵向槽内安装带有平衡螺钉孔的导磁填充钢条,采用带有平衡螺钉调整孔的整根转子槽楔,带有平衡螺钉调整孔的整根转子槽楔下安装有密集接触型交叉编织全阻尼绕组,能够形成良好的阻尼电流通路,提高阻尼效果,使实际产品的短路电流持续时间达到设计要求;带有平衡螺钉的导磁填充钢条的平衡螺钉孔与密集接触型交叉编织全阻尼绕组的平衡螺钉调整孔以及带有平衡螺钉调整孔的整根转子槽楔的平衡螺钉调整孔对应,在保证阻尼效果的前提下使转子的动平衡调整得以实施,使转子结构能够实现理想的动平衡指标;该发明从实现电气参数、结构可靠固定以及转子动平衡等方面,即实现端部漏抗最小化和端部结构牢固可靠稳定、避免发热损坏,保证转子阻尼系统效果并实现理想的动平衡等方面,保证了6500MVA容量等级以及更大单机容量的冲击发电机的设计制造的成功实施。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新型冲击发电机示意图。
图2定子端部结构示意图。
图3为导电过渡片示意图。
图4为导电过渡片断面形状示意图。
图5为导电过渡片断面形状变形示意图。
图6为导电过渡片接触状态示意图。
图7为螺栓绝缘示意图。
图8为灌注通路示意图。
图9为图2的局部剖视图。
图10为图9的S-S局部剖视图
图11为图9的X-X局部剖视图
图12为适形条板组合辅助固定结构。
图13为图12的右视图。
图14为带有隔离锥筒的适形条板组合辅助固定结构。
图15为图14的右视图。
图16为适形条板示意图。
图17为局部结构特征示意图。
图18为转子局部示意图。
图19为转子断面示意图。
图20为转子磁极纵向槽内装配断面放大示意图(未安装平衡螺钉及封堵螺塞)。
图21为图20的纵向剖面示意图(已安装平衡螺钉及封堵螺塞)。
图22为图21的俯视图。
图23为上层阻尼条及下层阻尼条断面装配前示意图。
图24为上层阻尼条及下层阻尼条装配压形后断面示意图。
图25为上层阻尼条及下层阻尼条装配压形后导电接触状态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2所示,由整根的上层线棒1、下层线棒2构成的定子绕组端3部为锥形,在定子绕组端部3内侧的铸铜屏蔽环4和外侧的无磁性锥环5形成受力支撑主体结构,外侧的无磁性锥环5内贴附铜质外屏蔽环6,内侧的铸铜屏蔽环4、铜质外屏蔽环6和外侧的无磁性锥环5通过均衡导电结构7形成屏蔽结构;铜质外屏蔽环6内侧粘贴多层NHN复合箔8,NHN复合箔8与下层线棒2之间衬垫适形条板组合辅助固定结构9;上层线棒1与下层线棒2之间衬垫带有隔离锥筒的适形条板组合辅助固定结构10;铸铜屏蔽环4内侧粘贴多层NHN复合箔8,NHN复合箔8与上层线棒1之间衬垫适形条板组合辅助固定结构9;铸铜屏蔽环4和外侧的无磁性锥环5之间的空隙灌注韧性环氧填充材料11;如图1所示,转子17采用带有轴向限位功能的座式轴承18支撑,轴瓦为椭圆瓦,采用弹性隔离传动轴19与拖动电机16连接,抑制扭振现象发生,采用外置轴流风扇12和外置通风道13的通风冷却器装置14对新型冲击发电机进行强制通风冷却,采用可控硅微机励磁控制系统15对新型冲击发电机进行励磁控制;
如图17所示,铸铜屏蔽环4用绝缘的螺栓22按规定力矩把紧在无磁性锥环5上,齿状条纹接合面导电过渡片21被按规定的压力紧压在铸铜屏蔽环4与无磁性锥环5及铜质外屏蔽环6的接触面之间,使全部接触面形成密集的条形完全接触带,使整个接触面的导电效果均衡,整体接触电阻小;
如图3所示,齿状条纹接合面导电过渡片21为薄板形结构,采用纯铜材质制造,接触面有正三角锯齿形断面形状的纹理,锯齿宽度D为接触面长度H与宽度W之和的1/120~1/240,厚度T为锯齿宽度D的5倍~10倍,接触面镀银,材料硬度要低于所接触的导电金属结构,类似垫片的使用方式,被夹在结合面中,使用时所受的最佳压强约为自身材质屈服限的1/2~2/3;
如图4所示,齿状条纹接合面导电过渡片21的接触面为正三角锯齿形断面N,接触面镀银,材料硬度要低于所接触的导电金属结构,使用时所受的最佳压强约为自身材质屈服限的1/2~2/3,使齿状条纹接合面导电过渡片尖峰部位的材料屈服变形,形成条状平面P,与对方接触面紧密接触,这种紧密接触的条状平面以及相邻的条状间隙的宽度比取决于使用时所受的压强,压强越高则紧密接触的条状平面越宽;在齿状条纹接合面导电过渡片尖峰部位的材料屈服变形的过程中,齿状条纹接合面导电过渡片的厚度会变薄,如图5所示,厚度由受压前厚度A变化到受压后厚度B,按本发明所提供的数据具体应用,齿状条纹接合面导电过渡片的厚度变薄的数值会远大于各部件总体变形间隙,使全部接范围都有密集的可靠接触的条状平面,不会产生接触电阻不均匀现象,如图6所示,形成带状有效接触区域M;
如图7所示,由于螺栓22采用绝缘材料的套管24及垫圈23可靠的实施绝缘,不参与导电及屏蔽效应,自身不会被屏蔽电流加热,避免了以往结构由于螺栓参与导电被屏蔽电流加热膨胀伸长而使把合压力下降以及被烧蚀的问题,螺栓所产生的压紧力不会下降,满足形成理想的电气连接所需的持续压力,使各接触面的导电性能稳定,使无磁性金属外压圈5、铜质外屏蔽环与内压圈通过齿状条纹接合面导电过渡片21形成理想的电气连接,形成连续包覆的低电阻屏蔽结构,降低定子绕组端部的漏抗,达到保证发电机能够提供冲击试验所需的大电流的目的,充分发挥所设计产品的技术性能及使用寿命要求;
NHN复合箔8与上层线棒1及下层线棒2之间衬垫适形条板组合辅助固定结构9以及上、下层线棒之间衬垫了带有隔离锥筒的适形条板组合辅助固定结构10,该适形条板组合辅助固定结构9和带有隔离锥筒的适形条板组合辅助固定结构10具有适宜的固化前弹性和支撑力,能够使上层线棒1及下层线棒2能够得到适宜的支持力来保持正确的灌注韧性环氧填充材料前初始位置,如图8所示,灌注韧性环氧填充材料前使用工艺用堵漏环25,避免灌注的韧性环氧填充材料外流,定子处于直立状态,形成灌注通路26,灌注的环氧胶沿着灌注通路26流动,内部气体也沿着该路径被排出,切实保证了理想灌注质量,使灌注的韧性环氧填充材料11内部无气孔、间隙以及结构疏松现象,坚固且整体性强,达到‘绕组端部被固定成一个坚实整体’的目的,使定子绕组被连续可靠的包覆固定,没有初始变形应力,能够承受巨大的冲击电动力,避免端部绕组绝缘及支撑结构损伤,保证发电机达到预期的使用寿命,创新细部结构的巧妙组合使原方案达到质的升华,达到了以往技术达不到的实际效果,该发明从实现电气参数以及可靠固定两个方面,即实现端部漏抗最小化和端部结构牢固可靠稳定、避免发热损坏,从而保证了6500MVA容量等级以及更大单机容量的冲击发电机的设计制造的成功实施。
图9为图2的局部剖视图,是灌注的韧性环氧填充材料11的流动路径示意图,27、28为适形条板组合辅助固定结构9及带有隔离锥筒的适形条板组合辅助固定结构10在上层定子线棒1的上下形成的灌注韧性环氧填充材料和气体流动路径,29为同层定子线棒之间的灌注韧性环氧填充材料和气体流动路径;
图10为图9的S-S局部剖视图,显示上层定子线棒状态,30为同层定子线棒之间的辅助垫块,31为同层定子线棒之间的灌注韧性环氧填充材料和气体流动路径;
图11为图9的X-X局部剖视图,显示下层定子线棒状态,32为同层定子线棒之间的辅助垫块,33为同层定子线棒之间的灌注韧性环氧填充材料和气体流动路径。
如图12、图13所示,适形条板组合辅助固定结构9由间隔排列的适形条板35形成圆锥型态的支撑结构;
如图14、图15所示,带有隔离锥筒的适形条板组合辅助固定结构10由间隔排列的适形条板35贴敷在隔离锥筒34内外两侧形成圆锥型态的支撑结构;
如图16所示,适形条板35由环氧层压玻璃布材质的板条36缠绕浸渍中温固化环氧树脂胶的涤纶毡37构成适形主体,并用耐热橡胶管38形成封闭结构,避免中温固化环氧树脂胶在固化前流失;
完成灌注韧性环氧填充材料11,待灌注的韧性环氧填充材料11固化后,再对端部进行吹热风工序,使适形条板35的涤纶毡中浸渍的中温固化环氧树脂胶达到固化所需温度,完成定子施工全部工序;
如图18、19、20、21、22所示,转子17磁极的纵向槽39内安装有带有平衡螺钉孔的导磁填充钢条40,带有平衡螺钉孔的导磁填充钢条40有锁紧用凹槽46,平衡螺钉20带有环形易锁沟槽47,平衡螺钉20拧进螺孔43后,在平衡螺钉20的环形易锁沟槽47部位打洋冲,使在平衡螺钉20发生局部塑性变形,挤入带有平衡螺钉孔的导磁填充钢条40的锁紧用凹槽46,形成螺钉止动结构52,平衡螺钉20根据动平衡要求决定安装数量及位置;
如图18、19、20、21、22所示,带有平衡螺钉调整孔的整根转子槽楔41下安装有密集接触型交叉编织全阻尼绕组42,密集接触型交叉编织全阻尼绕组42由上层阻尼条45和下层阻尼条48构成,上层阻尼条45和下层阻尼条48开有平衡螺钉调整孔44,位置与平衡螺钉20对应,上层阻尼条45和下层阻尼条48的上表面有导电均衡纹理,装配前断面形状如图23所示,上层阻尼条45和下层阻尼条48采用纯铜制造,装配压形后的断面状态如图24所示,形成的导电接触状态如图25所示,保证上层阻尼条45与下层阻尼条48以及上层阻尼条45与带有平衡螺钉调整孔的整根转子槽楔41导电接触分布均匀;
如图18、19、20、21、22所示,采用带有平衡螺钉调整孔的整根转子槽楔41,带有平衡螺钉调整孔的整根转子槽楔41有锁紧用凹槽49,封堵螺塞50带有环形易锁沟槽51,封堵螺塞50拧进螺孔后,在封堵螺塞50的环形易锁沟槽51部位打洋冲,使封堵螺塞50发生局部塑性变形,挤入带有平衡螺钉调整孔的整根转子槽楔41的锁紧用凹槽49,形成螺塞止动结构53;封堵螺塞50使转子表面趋于平整,达到降低风磨损耗的目的,并改善由于螺孔造成阻尼电流导电路径截面缩小的问题。

Claims (6)

1.一种新型冲击发电机,其特征是:由整根的上层线棒(1)、下层线棒(2)构成的定子绕组端部(3)为锥形,在定子绕组端部(3)内侧的铸铜屏蔽环(4)和外侧的无磁性锥环(5)形成受力支撑主体结构;外侧的无磁性锥环(5)内贴附铜质外屏蔽环(6);内侧的铸铜屏蔽环(4)、铜质外屏蔽环(6)和外侧的无磁性锥环(5)通过均衡导电结构(7)形成屏蔽结构;铜质外屏蔽环(6)内侧粘贴多层NHN复合箔(8),NHN复合箔(8)与下层线棒(2)之间衬垫适形条板组合辅助固定结构(9);上层线棒(1)与下层线棒(2)之间衬垫带有隔离锥筒的适形条板组合辅助固定结构(10);铸铜屏蔽环(4)内侧粘贴多层NHN复合箔(8),NHN复合箔(8)与上层线棒(1)之间衬垫适形条板组合辅助固定结构(9);铸铜屏蔽环(4)和外侧的无磁性锥环(5)之间的空隙灌注韧性环氧填充材料(11);转子磁极的纵向槽(39)内安装带有平衡螺钉孔的导磁填充钢条(40),采用带有平衡螺钉调整孔的整根转子槽楔(41),带有平衡螺钉调整孔的整根转子槽楔(41)下安装有密集接触型交叉编织全阻尼绕组(42),带有平衡螺钉的导磁填充钢条(40)的平衡螺钉孔(43)与密集接触型交叉编织全阻尼绕组(42)的平衡螺钉调整孔(44)以及带有平衡螺钉调整孔的整根转子槽楔(41)的平衡螺钉调整孔对应,转子(17)采用带有轴向限位功能的座式轴承(18)支撑,轴瓦为椭圆瓦,采用弹性隔离传动轴(19)与拖动电机(16)连接,抑制扭振现象发生,采用外置轴流风扇(12)和外置通风道(13)及通风冷却器装置(14)对冲击发电机进行强制通风冷却,采用可控硅微机励磁控制系统(15)对新型冲击发电机进行励磁控制。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型冲击发电机,其特征是:铸铜屏蔽环(4)用绝缘的螺栓(22)按规定力矩把紧在无磁性锥环(5)上,齿状条纹接合面导电过渡片(21)被按规定的压力紧压在铸铜屏蔽环(4)与无磁性锥环(5)及铜质外屏蔽环(6)的接触面之间。
3.根据权利要求1或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新型冲击发电机,其特征是:齿状条纹接合面导电过渡片(21)为薄板形结构,采用纯铜材质制造,接触面有正三角锯齿形断面形状的纹理,锯齿宽度D为长度H与宽度W之和的1/120~1/240,厚度T为锯齿宽度D的5倍~10倍,接触面镀银,材料硬度要低于所接触的导电金属结构,被夹在结合面中,使用时所受的最佳压强约为自身材质屈服限的1/2~2/3。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型冲击发电机,其特征是:转子(17)磁极的纵向槽(39)内安装有带有平衡螺钉孔的导磁填充钢条(40),带有平衡螺钉孔的导磁填充钢条(40)有锁紧用凹槽(46),平衡螺钉(20)带有环形易锁沟槽(47),平衡螺钉(20)拧进螺孔(43)后,在平衡螺钉(20)的环形易锁沟槽(47)部位打洋冲,使在平衡螺钉(20)发生局部塑性变形,挤入带有平衡螺钉孔的导磁填充钢条(40)的锁紧用凹槽(46),形成螺钉止动结构(52),平衡螺钉(20)根据动平衡要求决定安装数量及位置。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型冲击发电机,其特征是:带有平衡螺钉调整孔的整根转子槽楔(41)下安装有密集接触型交叉编织全阻尼绕组(42),密集接触型交叉编织全阻尼绕组(42)由上层阻尼条(45)和下层阻尼条(48)构成,上层阻尼条(45)和下层阻尼条(48)开有平衡螺钉调整孔(44),位置与平衡螺钉(20)对应,上层阻尼条(45)和下层阻尼条(48)的上表面有导电均衡纹理。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型冲击发电机,其特征是:采用带有平衡螺钉调整孔的整根转子槽楔(41),带有平衡螺钉调整孔的整根转子槽楔(41)有锁紧用凹槽(49),封堵螺塞(50)带有环形易锁沟槽(51),封堵螺塞(50)拧进螺孔后,在封堵螺塞(50)的环形易锁沟槽(51)部位打洋冲,使封堵螺塞(50)发生局部塑性变形,挤入带有平衡螺钉调整孔的整根转子槽楔(41)的锁紧用凹槽(49),形成螺塞止动结构(53)。
CN201310379195.0A 2013-08-28 2013-08-28 冲击发电机 Active CN103490544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310379195.0A CN103490544B (zh) 2013-08-28 2013-08-28 冲击发电机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310379195.0A CN103490544B (zh) 2013-08-28 2013-08-28 冲击发电机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3490544A true CN103490544A (zh) 2014-01-01
CN103490544B CN103490544B (zh) 2016-02-10

Family

ID=4983056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310379195.0A Active CN103490544B (zh) 2013-08-28 2013-08-28 冲击发电机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3490544B (zh)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162853A (zh) * 2007-09-14 2008-04-16 哈尔滨电机厂有限责任公司 冲击发电机
CN201048314Y (zh) * 2007-04-13 2008-04-16 哈尔滨电机厂有限责任公司 整根转子槽楔
WO2010058843A1 (ja) * 2008-11-21 2010-05-27 株式会社 日立製作所 回転電機および回転電機の製造方法
CN101882844A (zh) * 2010-06-30 2010-11-10 上海电气电站设备有限公司 一种定子线圈端部灌胶固定方法

Patent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201048314Y (zh) * 2007-04-13 2008-04-16 哈尔滨电机厂有限责任公司 整根转子槽楔
CN101162853A (zh) * 2007-09-14 2008-04-16 哈尔滨电机厂有限责任公司 冲击发电机
WO2010058843A1 (ja) * 2008-11-21 2010-05-27 株式会社 日立製作所 回転電機および回転電機の製造方法
CN101882844A (zh) * 2010-06-30 2010-11-10 上海电气电站设备有限公司 一种定子线圈端部灌胶固定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3490544B (zh) 2016-02-10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20120055696A1 (en) High voltage bushing
DK2930352T3 (en) Rotor blade for a wind power plant and with a potential equalizer
CN103457380A (zh) 冲击发电机定子端部结构
JP2000510316A (ja) 大型電気機械の導体巻線構造
US10284042B2 (en) Two-layer high-voltage insulation system and electrical machine
AR006054A1 (es) Subconjunto para un descargador de sobretensiones eléctricas, conjunto eléctrico, y método de producción del subconjunto.
CN100557923C (zh) 冲击发电机
CN103414297A (zh) 发电机定子端部复合条板辅助支撑灌注结构
CN103490544A (zh) 新型冲击发电机
CN104362804A (zh) 水轮发电机定子线棒故障处理方法
JP7027580B2 (ja) 発電機の固定子コア用の仮歯組立体
CN104779752A (zh) 定子浮动铁芯定位拉紧装置及定子浮动铁芯安装方法
KR101699683B1 (ko) 감소된 전력 팁-업을 갖는 고전압 고정자 코일
CN201222671Y (zh) 水轮机发电机定子铁心绕组嵌线槽部的垫条结构
US7223920B2 (en) Through-bolt insulating boot
CN103441606A (zh) 冲击发电机转子
CN103475163A (zh) 冲击发电机定子端部结构施工方法
CN217061625U (zh) 一种避雷器及其电极固定结构
CN104659987A (zh) 一种vpi真空压力浸渍绝缘加工工艺
CN204117860U (zh) 具有改进的内部熔丝结构的电力电容器
Znidarich Hydro generator high voltage stator windings: Part 3-stator winding slot support systems
CN205647134U (zh) 带轴承保护装置的风力发电机
JP2016163508A (ja) 回転電機のコイル
CN203562284U (zh) 电炉变压器低压出线铜排绝缘密封改进结构
CN103109327A (zh) 用于制造电绝缘材料的方法、电绝缘材料以及电机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