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3485366B - 地铁车站主体结构改造用安全受力转换施工方法 - Google Patents

地铁车站主体结构改造用安全受力转换施工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3485366B
CN103485366B CN201310468727.8A CN201310468727A CN103485366B CN 103485366 B CN103485366 B CN 103485366B CN 201310468727 A CN201310468727 A CN 201310468727A CN 103485366 B CN103485366 B CN 103485366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wall
phase
side wall
sections
wide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310468727.8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3485366A (zh
Inventor
易敏
李斌
李军
张臻
王成发
张子洋
卢永海
杨晓猛
李鑫
刘延生
未广辉
徐凯
何勋
董明明
常开帮
龙福江
崔广振
李�杰
仝庚
肖锋
王明明
黄宏杰
徐刚
宋卫峰
周立娜
张元龙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hina Railway First Engineering Group Co Ltd
China Railway Group Ltd CREC
Tianjin Construction Engineering Co Ltd of China Railway First Engineering Group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China Railway First Engineering Group Co Ltd
China Railway Group Ltd CREC
Tianjin Construction Engineering Co Ltd of China Railway First Engineering Group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hina Railway First Engineering Group Co Ltd, China Railway Group Ltd CREC, Tianjin Construction Engineering Co Ltd of China Railway First Engineering Group Co Ltd filed Critical China Railway First Engineering Group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310468727.8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3485366B/zh
Publication of CN103485366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3485366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3485366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3485366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Lining And Supports For Tunnel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地铁车站主体结构改造用安全受力转换施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一、新地下连续墙施工;二、扩宽施工:由上至下对顶板、中板和底板分别进行扩宽施工,顶板、中板和底板均为需扩宽板且三者的扩宽施工方法均相同;实际进行扩宽施工时,过程如下:扩宽节段划分、一期扩宽节段扩宽施工和二期扩宽节段扩宽施工;三、新侧墙施工:在步骤二中扩宽施工完成后的多个已扩宽板的左右两侧分别施工左侧墙二和右侧墙二。本发明方法步骤简单、设计合理、实现方便且投入成本较低、施工进度快、施工效果好,能简便、快速完成地铁车站主体结构改造过程。

Description

地铁车站主体结构改造用安全受力转换施工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地铁车站主体结构改造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地铁车站主体结构改造用安全受力转换施工方法。
背景技术
对地铁车站深基坑进行施工时,通常采用地下连续墙的施工方法进行施工。新建地铁施工过程中,通常需对既有地铁线进行改造,如当需对既有地铁线的一站一区间进行改造时,由于区间线路的调整,客观上要求对原有地铁车站的结构进行加宽改造以满足结构限界的需求。车站结构改造施工需要先部分破除原有车站结构,然后接宽扩大到设计要求的宽度范围,从而完成改造施工任务。实际进行扩宽改造施工过程中,按照盖挖逆做的方式进行改造施工,受力体系转换复杂,尤其当开挖深度较大(车站开挖深度达到23m)时,受力体系转换更为复杂。开挖过程中,必须对围护结构进行支撑,但是采用盖挖法施工时,所架设的围护支撑对后续施工进度及可操作性造成很大影响,因而现如今需要一种方法步骤简单、设计合理、实现方便且投入成本较低、施工进度快、施工效果好的地铁车站主体结构改造用安全受力转换施工方法,其能简便、快速完成地铁车站主体结构改造过程。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针对上述现有技术中的不足,提供一种地铁车站主体结构改造用安全受力转换施工方法,其方法步骤简单、设计合理、实现方便且投入成本较低、施工进度快、施工效果好,能简便、快速完成地铁车站主体结构改造过程。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地铁车站主体结构改造用安全受力转换施工方法,所改造的地铁车站主体结构包括底板、布设在底板左右两侧上方的左侧墙一与右侧墙一、位于底板正上方的顶板和布设在顶板与底板之间的中板,所述中板的数量为一个或多个,多个所述中板由上至下布设在顶板与底板之间,所述底板、顶板和中板的左右两侧均与左侧墙一和右侧墙一连接为一体;所述底板与位于其上方的中板之间、顶板与位于其下方的中板之间以及上下相邻两个所述中板之间均通过立柱进行支撑,所述左侧墙一左侧设置有左侧地下连续墙一,所述右侧墙一右侧设置有右侧地下连续墙一,所述左侧地下连续墙一和右侧地下连续墙一均为需拆除的原地下连续墙,所述左侧墙一和右侧墙一均为需拆除的原侧墙,其特征在于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一、新地下连续墙施工:对改造后地铁车站主体结构的地下围护结构进行施工,所述地下围护结构包括位于左侧地下连续墙一左侧的左侧地下连续墙二和位于右侧地下连续墙一右侧的右侧地下连续墙二;
步骤二、扩宽施工:由上至下对顶板、中板和底板分别进行扩宽施工,所述顶板、中板和底板均为需扩宽板,并且顶板、中板和底板的扩宽施工方法均相同;对所述需扩宽板进行扩宽施工时,过程如下:
步骤201、扩宽节段划分:沿所改造地铁车站主体结构的纵向延伸方向,由前至后将所述需扩宽板分为多个一期扩宽节段,多个所述一期扩宽节段由前至后进行布设且前后相邻两个所述一期扩宽节段之间均通过一个二期扩宽节段进行分隔;
步骤202、一期扩宽节段扩宽施工:对步骤201中所述需扩宽板中的多个所述一期扩宽节段分别进行扩宽施工,多个所述一期扩宽节段的扩宽施工方法均相同;对所述一期扩宽节段进行施工时,先对所述一期扩宽节段的左右两侧边缘与位于其下方的左侧墙一、左侧地下连续墙一、右侧墙一和右侧地下连续墙一进行破除,再在破除后的一期扩宽节段的左右两侧与左侧地下连续墙二和右侧地下连续墙二之间分别施工一期加宽段;
步骤203、二期扩宽节段扩宽施工:待多个所述一期扩宽节段均扩宽后,对步骤201中所述需扩宽板中的多个所述二期扩宽节段分别进行扩宽施工,并且多个所述二期扩宽节段的扩宽施工方法均与步骤201中所述一期扩宽节段的扩宽施工方法相同;待多个所述二期扩宽节段均扩宽后,获得扩宽完成的已扩宽板;
步骤204、按照步骤201至步骤203中所述的扩宽施工方法,对位于步骤201中所述需扩宽板下方的下一个需扩宽板进行扩宽施工;
步骤205、一次或多次重复步骤204,直至完成所改造地铁车站主体结构中所有需扩宽板的扩宽施工过程;
步骤三、新侧墙施工:在步骤二中扩宽施工完成后的多个所述已扩宽板的左右两侧分别施工左侧墙二和右侧墙二。
上述地铁车站主体结构改造用安全受力转换施工方法,其特征是:步骤203中对所述需扩宽板中的多个所述二期扩宽节段分别进行扩宽施工后,多个所述二期扩宽节段的左右两侧与左侧地下连续墙二和右侧地下连续墙二之间均为施工完成的二期加宽段;步骤202中所述一期扩宽节段的左右两侧与所述一期加宽段之间均设置有一道变形缝,所述二期扩宽节段的左右两侧与所述二期加宽段之间均设置有一道变形缝。
上述地铁车站主体结构改造用安全受力转换施工方法,其特征是:步骤202中对所述需扩宽板进行扩宽施工之前,先在所述需扩宽板中多个所述二期扩宽节段的左右两侧分别施工混凝土传力带,多个所述二期扩宽节段左右两侧施工所述混凝土传力带的施工方法均相同;对所述混凝土传力带进行施工时,先挖除所述二期扩宽节段左侧的左侧地下连续墙一与左侧地下连续墙二之间以及其右侧的右侧地下连续墙一与右侧地下连续墙二之间的土体,再在挖除土体后的左侧地下连续墙一与左侧地下连续墙二之间以及地下连续墙一与右侧地下连续墙二之间浇筑混凝土,形成混凝土传力带。
上述地铁车站主体结构改造用安全受力转换施工方法,其特征是:所改造地铁车站主体结构的顶板上预留盾构吊出孔的位置通过环框梁进行支撑;步骤二中进行扩宽施工之前,先在所改造地铁车站主体结构内架设临时钢支撑结构对所述环框梁进行支撑加固,所述环框梁与所述临时钢支撑结构紧固连接为一体。
上述地铁车站主体结构改造用安全受力转换施工方法,其特征是:步骤三中所述左侧墙二和所述右侧墙二均通过中板由上至下分为多个侧墙节段,多个所述侧墙节段的数量为N+1,其中N为中板的数量;所述顶板、中板和底板通过多个所述侧墙节段紧固连接为一体;步骤三中对所述左侧墙二和所述右侧墙二进行施工时,由上至下对所述左侧墙二和所述右侧墙二中的多个所述侧墙节段分别进行施工;所述左侧墙二和所述右侧墙二的施工过程同步进行。
上述地铁车站主体结构改造用安全受力转换施工方法,其特征是:步骤三中对所述左侧墙二和所述右侧墙二进行施工过程中,当所述左侧墙二与左侧地下连续墙二之间的净距大于1000mm时,还需在施工完成的所述左侧墙二与左侧地下连续墙二之间浇筑素混凝土,并相应获得填充于所述左侧墙二与左侧地下连续墙二之间的混凝土填充结构;相应地,当所述右侧墙二与右侧地下连续墙二之间的净距大于1000mm时,还需在施工完成的所述右侧墙二与右侧地下连续墙二之间浇筑素混凝土,并相应获得填充于所述右侧墙二与右侧地下连续墙二之间的混凝土填充结构。
上述地铁车站主体结构改造用安全受力转换施工方法,其特征是:步骤二中对顶板和中板进行扩宽施工过程中,步骤202中对所述一期加宽段进行施工时,还需在所施工一期加宽段上预留多个用于浇筑所述左侧墙二和所述右侧墙二的混凝土浇筑孔一,多个所述混凝土浇筑孔一沿所改造地铁车站主体结构的纵向延伸方向由前至后进行布设,前后相邻两个所述混凝土浇筑孔一之间的间距为1.5m~2.5m,多个所述混凝土浇筑孔一均布设于所述左侧墙二或所述右侧墙二的正上方;
步骤二中对顶板和中板进行扩宽施工过程中,当所述左侧墙二与左侧地下连续墙二之间的净距以及所述右侧墙二与右侧地下连续墙二之间的净距大于1000mm时,还需在步骤202中所施工一期加宽段上预留多个用于浇筑所述混凝土填充结构的混凝土浇筑孔二,多个所述混凝土浇筑孔二沿所改造地铁车站主体结构的纵向延伸方向由前至后进行布设,前后相邻两个所述混凝土浇筑孔二之间的间距为1m~2m,多个所述混凝土浇筑孔二均布设于所述混凝土填充结构的正上方;
步骤三中对所述左侧墙二和所述右侧墙二进行施工过程中,当所述左侧墙二与左侧地下连续墙二之间的净距以及所述右侧墙二与右侧地下连续墙二之间的净距大于1000mm时,对所述左侧墙二和所述右侧墙二进行浇筑施工的成型模板均包括内侧模板和外侧模板,待所述左侧墙二和所述右侧墙二达到设计强度后,再对所述混凝土填充结构进行浇筑;而当所述左侧墙二与左侧地下连续墙二之间的净距以及所述右侧墙二与右侧地下连续墙二之间的净距不大于1000mm时,对所述左侧墙二和所述右侧墙二进行浇筑施工的成型模板均仅包括内侧模板。
上述地铁车站主体结构改造用安全受力转换施工方法,其特征是:步骤二中对顶板和中板进行扩宽施工过程中,步骤202中在破除后的一期扩宽节段的左右两侧与左侧地下连续墙二和右侧地下连续墙二之间分别施工一期加宽段时,还需同步对所述一期加宽段下方的所述侧墙节段的顶部墙体进行施工,所述顶部墙体与所述一期加宽段浇筑为一体,所述顶部墙体的高度为0.2m~0.5m。
上述地铁车站主体结构改造用安全受力转换施工方法,其特征是:步骤203中进行二期扩宽节段扩宽施工时,待多个所述一期扩宽节段均扩宽后且所施工一期加宽段均达到设计强度后,再对步骤一中所述需扩宽板中的多个所述二期扩宽节段分别进行扩宽施工;
步骤202中对所述一期扩宽节段的左右两侧边缘与位于其下方的左侧墙一、左侧地下连续墙一、右侧墙一和右侧地下连续墙一进行破除之前,先在一期扩宽节段的左右两侧需破除部分下方搭设支撑架一;待所述一期扩宽节段的左右两侧边缘与位于其下方的左侧墙一、左侧地下连续墙一、右侧墙一和右侧地下连续墙一均破除后,由上至下挖除左侧地下连续墙一与左侧地下连续墙二之间以及右侧地下连续墙一与右侧地下连续墙二之间的土体,直至土体上表面与破除后的左侧墙一顶部相平齐;之后,在破除后的左侧墙一与左侧地下连续墙一上方以及右侧墙一与右侧地下连续墙一上方分别搭设用于施工所述一期加宽段的支撑架二;然后,利用支撑架二对所述一期加宽段进行浇筑施工;
步骤202中对所述一期加宽段进行浇筑施工时,先在已搭设完成的支撑架二上方支立支立用于浇筑所述一期加宽段的成型模板,再在破除后的一期扩宽节段左侧与左侧地下连续墙二之间以及破除后的一期扩宽节段右侧与右侧地下连续墙二之间绑扎用于施工所述一期加宽段的钢筋笼,所述一期扩宽节段左右两侧的外露钢筋与所述钢筋笼绑扎固定为一体,所述左侧地下连续墙二和右侧地下连续墙二的内侧壁上均预埋有用于连接所述钢筋笼的钢筋接驳器和/或均植有用于连接所述钢筋笼的植筋。
上述地铁车站主体结构改造用安全受力转换施工方法,其特征是:步骤201中所述一期扩宽节段和二期扩宽节段的长度均为4m~5m;步骤202中对所述一期扩宽节段的左右两侧边缘与位于其下方的左侧墙一、左侧地下连续墙一、右侧墙一和右侧地下连续墙一进行破除时,所述一期扩宽节段左右两侧边缘破除的宽度均为1.5m~2.5m,所述左侧墙一、左侧地下连续墙一、右侧墙一和右侧地下连续墙一破除的高度均为1m~2m。
本发明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优点:
1、施工步骤简单、施工方便且实现方便,投入成本低。
2、采用以板代撑的受力转换方式对地下围护结构进行支撑,突破了盖挖法施工空间较小,施工工序繁杂,难度较大的局限性;同时,也避免了架设围护支撑对后续施工进度及可操作性造成的影响。
3、通过改善支撑工序,节约了大量的材料和人工等费用,减少了成本支出,取得了较大的经济收益。因而,本发明所采用的施工方法经济效益良好,省去了由于拆架支撑而需要投入的机械及物资费用以及耽误的工期
4、施工过程安全可靠,减少了架设支撑等大型构件时所带来的安全隐患发生几率,因而消除了支撑架拆时存在的大型构件吊装及安装的安全隐患。
5、施工过程紧凑、高效,不需拆架支撑,只是对施工顺序及关键部位进行改进与调整,以板代撑新型受力转换工法代替传统围护结构支撑架设的施工方法,极大程度上节约了工期,获取了良好的经济和社会收益。
6、实用价值高且推广应用前景广泛,地铁车站改造过程中,在板结构本身不受影响的情况下,不增设内支撑,仅以结构本身实现受力的转换,比增设支撑的施工方法更加高效、经济、安全。
综上所述,本发明方法步骤简单、设计合理、实现方便且投入成本较低、施工进度快、施工效果好,其能简便、快速完成地铁车站主体结构改造过程。
下面通过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做进一步的详细描述。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方法流程框图。
图2为本发明所改造地铁车站主体结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支撑架一与支撑架二的搭设位置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一期加宽段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一期扩宽节段破除后的施工状态参考图。
图6为本发明一期加宽段施工完成后的施工状态参考图。
图7为本发明二期扩宽节段破除后的施工状态参考图。
图8为本发明中板破除之前的施工状态参考图。
附图标记说明:
1—底板;          2—顶板;        3—中板;
4-1—左侧墙一;           4-2—右侧墙一;       5—立柱;
6-1—左侧地下连续墙一;   6-2—右侧地下连续墙一;
7-1—左侧地下连续墙二;   7-2—右侧地下连续墙二;
8-1—一期扩宽节段;       8-2—二期扩宽节段;   9-1—支撑架一;
9-2—支撑架二;           10—钢筋接驳器;      11-1—一期加宽段。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所示的地铁车站主体结构改造用安全受力转换施工方法,所改造的地铁车站主体结构包括底板1、布设在底板1左右两侧上方的左侧墙一4-1与右侧墙一4-2、位于底板1正上方的顶板2和布设在顶板2与底板1之间的中板3,所述中板3的数量为一个或多个,多个所述中板3由上至下布设在顶板2与底板1之间,所述底板1、顶板2和中板3的左右两侧均与左侧墙一4-1和右侧墙一4-2连接为一体,详见图2;所述底板1与位于其上方的中板3之间、顶板2与位于其下方的中板3之间以及上下相邻两个所述中板3之间均通过立柱5进行支撑,所述左侧墙一4-1左侧设置有左侧地下连续墙一6-1,所述右侧墙一4-2右侧设置有右侧地下连续墙一6-2,所述左侧地下连续墙一6-1和右侧地下连续墙一6-2均为需拆除的原地下连续墙,所述左侧墙一4-1和右侧墙一4-2均为需拆除的原侧墙。
本实施例中,所述中板3的数量为两个,两个所述中板3分别为上中板和位于所述上中板下方的下中板。其中,所述顶板2的厚度为0.8m,所述左侧墙一4-1和右侧墙一4-2的厚度为0.7m且二者均全部凿除,两个所述中板3的厚度均为0.4m,底板1的厚度为1m。
如图1所示的地铁车站主体结构改造用安全受力转换施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一、新地下连续墙施工:对改造后地铁车站主体结构的地下围护结构进行施工,所述地下围护结构包括位于左侧地下连续墙一6-1左侧的左侧地下连续墙二7-1和位于右侧地下连续墙一6-2右侧的右侧地下连续墙二7-2。
步骤二、扩宽施工:由上至下对顶板2、中板3和底板1分别进行扩宽施工,所述顶板2、中板3和底板1均为需扩宽板,并且顶板2、中板3和底板1的扩宽施工方法均相同;对所述需扩宽板进行扩宽施工时,过程如下:
步骤201、扩宽节段划分:沿所改造地铁车站主体结构的纵向延伸方向,由前至后将所述需扩宽板分为多个一期扩宽节段8-1,多个所述一期扩宽节段8-1由前至后进行布设且前后相邻两个所述一期扩宽节段8-1之间均通过一个二期扩宽节段8-2进行分隔。
步骤202、一期扩宽节段扩宽施工:对步骤201中所述需扩宽板中的多个所述一期扩宽节段8-1分别进行扩宽施工,多个所述一期扩宽节段8-1的扩宽施工方法均相同;对所述一期扩宽节段8-1进行施工时,先对所述一期扩宽节段8-1的左右两侧边缘与位于其下方的左侧墙一4-1、左侧地下连续墙一6-1、右侧墙一4-2和右侧地下连续墙一6-2进行破除,再在破除后的一期扩宽节段8-1的左右两侧与左侧地下连续墙二7-1和右侧地下连续墙二7-2之间分别施工一期加宽段11-1,详见图5和图6。
步骤203、二期扩宽节段扩宽施工:待多个所述一期扩宽节段8-1均扩宽后,对步骤201中所述需扩宽板中的多个所述二期扩宽节段8-2分别进行扩宽施工,并且多个所述二期扩宽节段8-2的扩宽施工方法均与步骤201中所述一期扩宽节段8-1的扩宽施工方法相同;待多个所述二期扩宽节段8-2均扩宽后,获得扩宽完成的已扩宽板。
步骤204、按照步骤201至步骤203中所述的扩宽施工方法,对位于步骤201中所述需扩宽板下方的下一个需扩宽板进行扩宽施工。
步骤205、一次或多次重复步骤204,直至完成所改造地铁车站主体结构中所有需扩宽板的扩宽施工过程。
步骤三、新侧墙施工:在步骤二中扩宽施工完成后的多个所述已扩宽板的左右两侧分别施工左侧墙二和右侧墙二。
实际施工时,步骤201中所述一期扩宽节段8-1和二期扩宽节段8-2的长度均为4m~5m。本实施例中,所述一期扩宽节段8-1和二期扩宽节段8-2的长度均为4.5m。具体施工时,可根据实际需要,对一期扩宽节段8-1和二期扩宽节段8-2的长度进行相应调整。
本实施例中,所述底板1与位于其上方的中板3之间、顶板2与位于其下方的中板3之间以及上下相邻两个所述中板3之间的间距均为5m~6m。
综上,步骤一至步骤三中对顶板2、中板3和底板1进行扩宽施工时,采用以板代撑的方式进行受力体系转换。也就是说,在沿所改造地铁车站主体结构的纵向延伸方向以4.5m为间隔,跳槽进行破除。
所改造地铁车站主体结构的顶板2上预留盾构吊出孔的位置通过环框梁进行支撑,由于预留盾构吊出孔位置仅有所述环框梁进行支撑,因而无法实现跳槽破除进行以板代撑。本实施例中,步骤二中进行扩宽施工之前,先在所改造地铁车站主体结构内架设临时钢支撑结构对所述环框梁进行支撑加固,所述环框梁与所述临时钢支撑结构紧固连接为一体。
本实施例中,所述环框梁与所述临时钢支撑结构之间通过钢板紧固连接为一体。
步骤202中对所述需扩宽板进行扩宽施工之前,先在所述需扩宽板中多个所述二期扩宽节段8-2的左右两侧分别施工混凝土传力带,多个所述二期扩宽节段8-2左右两侧施工所述混凝土传力带的施工方法均相同;对所述混凝土传力带进行施工时,先挖除所述二期扩宽节段8-2左侧的左侧地下连续墙一6-1与左侧地下连续墙二7-1之间以及其右侧的右侧地下连续墙一6-2与右侧地下连续墙二7-2之间的土体,再在挖除土体后的左侧地下连续墙一6-1与左侧地下连续墙二7-1之间以及地下连续墙一6-2与右侧地下连续墙二7-2之间浇筑混凝土,形成混凝土传力带。
本实施例中,所述混凝土传力带的上表面与顶板2的上表面相平齐。
实际施工时,所述混凝土传力带的厚度为0.4m~0.6m。本实施例中,所述混凝土传力带的厚度为0.5m。实际施工时,可根据具体需要,对所述混凝土传力带的厚度进行相应调整。
本实施例中,浇筑所述混凝土传力带所用的混凝土为C30混凝土。
本实施例中,所述顶板2中每个所述二期扩宽节段8-2左右两侧所施工的所述混凝土传力带均对称布设在顶板2的纵向中心线两侧。
本实施例中,步骤202中进行一期扩宽节段扩宽施工之前,先挖除顶板2上方且位于左侧地下连续墙二7-1和右侧地下连续墙二7-2之间的上覆土。
实际施工时,步骤202中对所述一期扩宽节段8-1的左右两侧边缘与位于其下方的左侧墙一4-1、左侧地下连续墙一6-1、右侧墙一4-2和右侧地下连续墙一6-2进行破除时,所述一期扩宽节段8-1左右两侧边缘破除的宽度均为1.5m~2.5m,所述左侧墙一4-1、左侧地下连续墙一6-1、右侧墙一4-2和右侧地下连续墙一6-2破除的高度均为1m~2m。
本实施例中,步骤202中对所述一期扩宽节段8-1的左右两侧边缘进行破除时,对一期扩宽节段8-1左右两侧1.5m~2.5m宽度范围内的混凝土进行凿除,并相应形成与所述一期加宽段11-1进行连接的续接接头;凿除混凝土后且对所述一期加宽段11-1进行施工之前,先对一期扩宽节段8-1左右两侧的外露钢筋进行切割处理,使得一期扩宽节段8-1左右两侧的外露钢筋均呈锯齿形分布。
本实施例中,所述一期扩宽节段8-1左右两侧边缘破除的宽度均为2.1m,所述左侧墙一4-1、左侧地下连续墙一6-1、右侧墙一4-2和右侧地下连续墙一6-2破除的高度均为1.4m。实际施工时,可根据具体需要,对所述一期扩宽节段8-1左右两侧边缘破除的宽度以及左侧墙一4-1、左侧地下连续墙一6-1、右侧墙一4-2和右侧地下连续墙一6-2破除的高度进行相应调整。
步骤二中对顶板2和中板3进行扩宽施工过程中,步骤202中在破除后的一期扩宽节段8-1的左右两侧与左侧地下连续墙二7-1和右侧地下连续墙二7-2之间分别施工一期加宽段11-1时,还需同步对所述一期加宽段11-1下方的所述侧墙节段的顶部墙体进行施工,所述顶部墙体与所述一期加宽段11-1浇筑为一体,所述顶部墙体的高度为0.2m~0.5m,详见图4、图5和图6。
本实施例中,所述顶部墙体的高度为0.3m。实际施工时,也可根据具体需要,对所述顶部墙体的高度进行相应调整。
本实施例中,如图3所示,步骤202中对所述一期扩宽节段8-1的左右两侧边缘与位于其下方的左侧墙一4-1、左侧地下连续墙一6-1、右侧墙一4-2和右侧地下连续墙一6-2进行破除之前,先在一期扩宽节段8-1的左右两侧需破除部分下方搭设支撑架一9-1。待所述一期扩宽节段8-1的左右两侧边缘与位于其下方的左侧墙一4-1、左侧地下连续墙一6-1、右侧墙一4-2和右侧地下连续墙一6-2均破除后,由上至下挖除左侧地下连续墙一6-1与左侧地下连续墙二7-1之间以及右侧地下连续墙一6-2与右侧地下连续墙二7-2之间的土体,直至土体上表面与破除后的左侧墙一4-1顶部相平齐。之后,在破除后的左侧墙一4-1与左侧地下连续墙一6-1上方以及右侧墙一4-2与右侧地下连续墙一6-2上方分别搭设用于施工所述一期加宽段11-1的支撑架二9-2;然后,利用支撑架二9-2对所述一期加宽段11-1进行浇筑施工。
本实施例中,步骤202中对所述一期加宽段11-1进行浇筑施工,先在已搭设完成的支撑架二9-2上方支立支立用于浇筑所述一期加宽段11-1的成型模板,再在破除后的一期扩宽节段8-1左侧与左侧地下连续墙二7-1之间以及破除后的一期扩宽节段8-1右侧与右侧地下连续墙二7-2之间绑扎用于施工所述一期加宽段11-1的钢筋笼,所述一期扩宽节段8-1左右两侧的外露钢筋与所述钢筋笼绑扎固定为一体,所述左侧地下连续墙二7-1和右侧地下连续墙二7-2的内侧壁上均预埋有用于连接所述钢筋笼的钢筋接驳器10和/或均植有用于连接所述钢筋笼的植筋。
本实施例中,所述支撑架二9-2与支撑架一9-1绑扎固定体一体。
本实施例中,步骤203中进行二期扩宽节段扩宽施工时,待多个所述一期扩宽节段8-1均扩宽后且所施工一期加宽段11-1均达到设计强度后,再对步骤201中所述需扩宽板中的多个所述二期扩宽节段8-2分别进行扩宽施工,详见图7。
本实施例中,步骤203中对所述需扩宽板中的多个所述二期扩宽节段8-2分别进行扩宽施工后,多个所述二期扩宽节段8-2的左右两侧与左侧地下连续墙二7-1和右侧地下连续墙二7-2之间均为施工完成的二期加宽段;步骤202中所述一期扩宽节段8-1的左右两侧与所述一期加宽段11-1之间均设置有一道变形缝,所述二期扩宽节段8-2的左右两侧与所述二期加宽段之间均设置有一道变形缝。这样,使得新建段(即所述一期加宽段11-1与所述二期加宽段)与改建段主体结构的施工不受到地连墙破除的影响。所述需扩宽板左右两侧施工成本的所有一期加宽段11-1与所有二期加宽段组成已扩宽板。
步骤三中所述左侧墙二和所述右侧墙二均通过中板3由上至下分为多个侧墙节段,多个所述侧墙节段的数量为N+1,其中N为中板3的数量;所述顶板2、中板3和底板1通过多个所述侧墙节段紧固连接为一体;步骤三中对所述左侧墙二和所述右侧墙二进行施工时,由上至下对所述左侧墙二和所述右侧墙二中的多个所述侧墙节段分别进行施工;所述左侧墙二和所述右侧墙二的施工过程同步进行。本实施例中,N=2。实际对所述左侧墙二和所述右侧墙二进行施工时,先对底板1与下中板之间的所述左侧墙二和所述右侧墙二进行施工,之后再对所述下中板与所述上中板之间的所述左侧墙二和所述右侧墙二进行施工,最后对所述上中板与顶板2之间的所述左侧墙二和所述右侧墙二进行施工。
本实施例中,步骤三中对所述左侧墙二和所述右侧墙二进行施工过程中,当所述左侧墙二与左侧地下连续墙二7-1之间的净距大于1000mm时,还需在施工完成的所述左侧墙二与左侧地下连续墙二7-1之间浇筑素混凝土,并相应获得填充于所述左侧墙二与左侧地下连续墙二7-1之间的混凝土填充结构;相应地,当所述右侧墙二与右侧地下连续墙二7-2之间的净距大于1000mm时,还需在施工完成的所述右侧墙二与右侧地下连续墙二7-2之间浇筑素混凝土,并相应获得填充于所述右侧墙二与右侧地下连续墙二7-2之间的混凝土填充结构。
步骤二中对顶板2和中板3进行扩宽施工过程中,步骤202中对所述一期加宽段11-1进行施工时,还需在所施工一期加宽段11-1上预留多个用于浇筑所述左侧墙二和所述右侧墙二的混凝土浇筑孔一,多个所述混凝土浇筑孔一沿所改造地铁车站主体结构的纵向延伸方向由前至后进行布设,前后相邻两个所述混凝土浇筑孔一之间的间距为1.5m~2.5m,多个所述混凝土浇筑孔一均布设于所述左侧墙二或所述右侧墙二的正上方。本实施例中,前后相邻两个所述混凝土浇筑孔一之间的间距为2m。实际施工时,可以根据具体需要,对前后相邻两个所述混凝土浇筑孔一之间的间距进行相应调整。
步骤二中对顶板2和中板3进行扩宽施工过程中,当所述左侧墙二与左侧地下连续墙二7-1之间的净距以及所述右侧墙二与右侧地下连续墙二7-2之间的净距大于1000mm时,还需在步骤202中所施工一期加宽段11-1上预留多个用于浇筑所述混凝土填充结构的混凝土浇筑孔二,多个所述混凝土浇筑孔二沿所改造地铁车站主体结构的纵向延伸方向由前至后进行布设,前后相邻两个所述混凝土浇筑孔二之间的间距为1m~2m,多个所述混凝土浇筑孔二均布设于所述混凝土填充结构的正上方。本实施例中,前后相邻两个所述混凝土浇筑孔二之间的间距为1.5m。实际施工时,可以根据具体需要,对前后相邻两个所述混凝土浇筑孔二之间的间距进行相应调整。
步骤三中对所述左侧墙二和所述右侧墙二进行施工过程中,当所述左侧墙二与左侧地下连续墙二7-1之间的净距以及所述右侧墙二与右侧地下连续墙二7-2之间的净距大于1000mm时,对所述左侧墙二和所述右侧墙二进行浇筑施工的成型模板均包括内侧模板和外侧模板,待所述左侧墙二和所述右侧墙二达到设计强度后,再对所述混凝土填充结构进行浇筑;而当所述左侧墙二与左侧地下连续墙二7-1之间的净距以及所述右侧墙二与右侧地下连续墙二7-2之间的净距不大于1000mm时,对所述左侧墙二和所述右侧墙二进行浇筑施工的成型模板均仅包括内侧模板。
综上,步骤二中进行扩宽施工施工,先对顶板2进行扩宽。对所述顶板2进行扩宽时,采用以板代撑的方式进行施工,且沿所改造地铁车站主体结构的纵向延伸方向分两部分破除,其中第一部分为长4.5m的一期扩宽节段8-1,中间间隔为第二部分(即长4.5m的二期扩宽节段8-2)。实际对顶板2的第一部分(即一期扩宽节段8-1)进行扩宽过程中,顶板2的第二部分用于支撑。为确保二期扩宽节段8-2的支撑强度有效,对顶板2的第一部分进行扩宽之前,先挖除二期扩宽节段8-2左右两侧新、老地连墙之间的土体,浇筑C30混凝土并获得所述混凝土传力带,浇筑高度为0.5m。
实际对顶板2的左右两侧边缘进行破除时,从左侧地下连续墙一6-1和右侧地下连续墙一6-2的内侧向里2.1m部分的顶板2进行破除。为满足钢筋接头错开的要求,凿除混凝土后,所述顶板2的钢筋断面留成锯齿状,每个一期扩宽节段8-1和每个二期扩宽节段8-2均包括一个长钢筋节段和一个短钢筋节段,所述长钢筋节段和所述短钢筋节段沿所改造地铁车站主体结构纵向延伸方向上的分布宽度均为2.25m,并且所述长钢筋节段和所述短钢筋节段相互错开35d(其中,d为钢筋直径)。用于施工所述一期加宽段11-1与所述二期加宽段的钢筋笼与所述顶板2左右两侧的外露钢筋之间采用搭接焊,破除过程中注意钢筋留足搭接长度,并保护好钢筋。
本实施例中,所述钢筋接驳器10采用正反丝扣型接驳器。钢筋接头按I级接头标准制作,根据《钢筋机械连接技术规程》(JGJ107-2010),除梁端、柱端的箍筋加密区,接头百分率不受限制,无需错开。
当顶板2的第二部分(即二期扩宽节段8-2)外侧土挖除并做好所述混凝土传力带后,破除顶板2的第一部分及其底面以下1.4m的左侧墙一4-1、左侧地下连续墙一6-1、右侧墙一4-2和右侧地下连续墙一6-2。破除前,在所述顶板2左右两侧需破除的部分下方支立支撑架9-1,所述支撑架9-1支立在顶板2底部。破除的同时,安排人员清理混凝土渣。所述顶板2的第一部分混凝土破除完成后,继续将混凝土渣清理干净,并挖除新、老地连墙(即左侧地下连续墙一6-1与左侧地下连续墙二7-1之间以及右侧地下连续墙一6-2与右侧地下连续墙二7-2)之间的土方,土方挖至左侧地下连续墙一6-1与右侧地下连续墙一6-2的破除面。土方开挖完成后,撤除破损的支撑架一9-1,开始进行所述一期扩宽段与其下方高度为30m的顶部墙体的施工。实际对所述一期扩宽段与其下方高度为30m的顶部墙体进行施工时,先搭设支撑架二9-2,并安装用于浇筑所述一期加宽段11-1的成型模板,待标高复核无误后,开始安装绑扎钢筋。
待顶板2的第一部分完成浇筑并达到设计强度后,搭设支撑架一9-1,开始破除顶板2的第二部分及其底面以下1.4m的左侧墙一4-1、左侧地下连续墙一6-1、右侧墙一4-2和右侧地下连续墙一6-2,并挖除新、老地连墙(即左侧地下连续墙一6-1与左侧地下连续墙二7-1之间以及右侧地下连续墙一6-2与右侧地下连续墙二7-2)之间的土方,土方开挖完成后撤除破损的支撑架一9-1,开始进行二期加宽段与其下方高度为30m的顶部墙体的施工。
实际施工时,对于所述左侧墙二与左侧地下连续墙二7-1之间以及所述右侧墙二与右侧地下连续墙二7-2之间的净距大于1000mm的区段,在所述一期扩宽段与所述二期扩宽段上每隔2m预留一个混凝土浇筑孔二,用于浇注所述左侧墙二与左侧地下连续墙二7-1之间以及所述右侧墙二与右侧地下连续墙二7-2之间的素混凝土进行填充。为提高所述左侧墙二与所述右侧墙二浇筑的密实度,在所述左侧墙二与所述右侧墙二位置正上方的顶板2上每隔1.5m预留一个混凝土浇注孔一。
所述二期加宽段的混凝土抗压强度达到到设计强度后,拆除所述顶板2下方的支撑架一9-1和支撑架二9-2,继续破除顶板2下方的左侧墙一4-1、左侧地下连续墙一6-1、右侧墙一4-2和右侧地下连续墙一6-2,直至左侧墙一4-1、左侧地下连续墙一6-1、右侧墙一4-2和右侧地下连续墙一6-2比所述上钟板高0.5m左右为止,详见图8。之后,对所述上中板进行扩宽施工。
实际对所述上中板进行扩宽施工时,采用以板代撑的方式进行施工,且沿所改造地铁车站主体结构的纵向延伸方向分两部分破除,其中第一部分为长4.5m的一期扩宽节段8-1,中间间隔为第二部分(即长4.5m的二期扩宽节段8-2)。实际对所述上中板的第一部分(即一期扩宽节段8-1)进行扩宽过程中,顶板2的第二部分用于支撑。为确保二期扩宽节段8-2的支撑强度有效,对所述上中板的第一部分进行扩宽之前,先挖除所述上中板的第二部分(即二期扩宽节段8-2)左右两侧新老地连墙之间的土体,浇筑C30混凝土并获得所述混凝土传力带,浇筑高度为0.5m。
当所述上中板的第二部分(即二期扩宽节段8-2)外侧土挖除并做好所述混凝土传力带后,破除所述上中板的第一部分及其底面以下1.4m的左侧墙一4-1、左侧地下连续墙一6-1、右侧墙一4-2和右侧地下连续墙一6-2。破除前,在所述上中板左右两侧需破除的部分下方支立支撑架9-1,所述支撑架9-1支立在顶板2底部。破除的同时,安排人员清理混凝土渣。所述上中板的第一部分混凝土破除完成后,继续将混凝土渣清理干净,并挖除新、老地连墙(即左侧地下连续墙一6-1与左侧地下连续墙二7-1之间以及右侧地下连续墙一6-2与右侧地下连续墙二7-2)之间的土方,土方挖至左侧地下连续墙一6-1与右侧地下连续墙一6-2的破除面。土方开挖完成后,撤除破损的支撑架一9-1,开始进行所述一期扩宽段与其下方高度为30m的顶部墙体的施工。实际对所述上中板的左右两侧边缘进行破除时,从左侧地下连续墙一6-1和右侧地下连续墙一6-2的内侧向里2.1m部分的所述上中板进行破除。为满足钢筋接头错开的要求,凿除混凝土后,所述上中板的钢筋断面留成锯齿状。实际对所述一期扩宽段与其下方高度为30m的顶部墙体进行施工时,先搭设支撑架二9-2,并安装用于浇筑所述一期加宽段11-1的成型模板,待标高复核无误后,开始安装绑扎钢筋。
待所述上中板的第一部分完成浇筑并达到设计强度后,搭设支撑架一9-1,开始破除所述上中板的第二部分及其底面以下1.4m的左侧墙一4-1、左侧地下连续墙一6-1、右侧墙一4-2和右侧地下连续墙一6-2,并挖除新、老地连墙(即左侧地下连续墙一6-1与左侧地下连续墙二7-1之间以及右侧地下连续墙一6-2与右侧地下连续墙二7-2)之间的土方,土方开挖完成后撤除破损的支撑架一9-1,开始进行所述二期加宽段与其下方高度为30m的顶部墙体的施工。
实际施工时,对于所述左侧墙二与左侧地下连续墙二7-1之间以及所述右侧墙二与右侧地下连续墙二7-2之间的净距大于1000mm的区段,在所述一期扩宽段与所述二期扩宽段上每隔2m预留一个混凝土浇筑孔二,用于浇注所述左侧墙二与左侧地下连续墙二7-1之间以及所述右侧墙二与右侧地下连续墙二7-2之间的素混凝土进行填充。为提高所述左侧墙二与所述右侧墙二浇筑的密实度,在所述左侧墙二与所述右侧墙二位置正上方的顶板2上每隔1.5m预留一个混凝土浇注孔一。
所述二期加宽段的混凝土抗压强度达到到设计强度后,拆除所述上中板下方的支撑架一9-1和支撑架二9-2,继续破除顶板2下方的左侧墙一4-1、左侧地下连续墙一6-1、右侧墙一4-2和右侧地下连续墙一6-2,直至左侧墙一4-1、左侧地下连续墙一6-1、右侧墙一4-2和右侧地下连续墙一6-2比所述上钟板高0.5m左右为止。之后,对所述下中板进行扩宽施工。
实际对所述下中板进行扩宽施工时,其施工方法与所述上中板的扩宽施工方法相同。
待所述下中板扩宽施工完成后,再对底板1进行扩宽施工,且所述底板1的扩宽施工方法与所述上中板的扩宽施工方法相同
所述底板1扩宽施工完成后,由上至下对所述左侧墙二和所述右侧墙二进行施工。当所述左侧墙二与左侧地下连续墙二7-1之间的净距以及所述右侧墙二与右侧地下连续墙二7-2之间的净距大于1000mm时,对所述左侧墙二和所述右侧墙二进行浇筑施工的成型模板均包括内侧模板和外侧模板;待所述左侧墙二和所述右侧墙二达到设计强度后,再对所述混凝土填充结构进行浇筑。而当所述左侧墙二与左侧地下连续墙二7-1之间的净距以及所述右侧墙二与右侧地下连续墙二7-2之间的净距不大于1000mm时,对所述左侧墙二和所述右侧墙二进行浇筑施工的成型模板均仅包括内侧模板,所述混凝土填充结构与所述左侧墙二和所述右侧墙二的混凝土同时浇筑。本实施例中,浇筑所述混凝土填充结构与所述左侧墙二和所述右侧墙二用的混凝土均为C15混凝土。
安装对所述左侧墙二和所述右侧墙二进行浇筑施工的成型模板时,在所述内侧模板的2m高位置处和4m高位置处各设置一排混凝土振捣孔,振捣孔的孔间距为3m。实际对,所述左侧墙二和所述右侧墙二进行浇筑施工时,利用地泵进行浇筑,通过预留的混凝土浇注孔一进行浇筑,浇筑时利用内侧模板上预留的振捣孔进行振捣。
以上所述,仅是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并非对本发明作任何限制,凡是根据本发明技术实质对以上实施例所作的任何简单修改、变更以及等效结构变化,均仍属于本发明技术方案的保护范围内。

Claims (10)

1.一种地铁车站主体结构改造用安全受力转换施工方法,所改造的地铁车站主体结构包括底板(1)、布设在底板(1)左右两侧上方的左侧墙一(4-1)与右侧墙一(4-2)、位于底板(1)正上方的顶板(2)和布设在顶板(2)与底板(1)之间的中板(3),所述中板(3)的数量为一个或多个,所述中板(3)由上至下布设在顶板(2)与底板(1)之间,所述底板(1)、顶板(2)和中板(3)的左右两侧均与左侧墙一(4-1)和右侧墙一(4-2)连接为一体;所述底板(1)与位于其上方的中板(3)之间、顶板(2)与位于其下方的中板(3)之间以及上下相邻两个所述中板(3)之间均通过立柱(5)进行支撑,所述左侧墙一(4-1)左侧设置有左侧地下连续墙一(6-1),所述右侧墙一(4-2)右侧设置有右侧地下连续墙一(6-2),所述左侧地下连续墙一(6-1)和右侧地下连续墙一(6-2)均为需拆除的原地下连续墙,所述左侧墙一(4-1)和右侧墙一(4-2)均为需拆除的原侧墙,其特征在于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一、新地下连续墙施工:对改造后地铁车站主体结构的地下围护结构进行施工,所述地下围护结构包括位于左侧地下连续墙一(6-1)左侧的左侧地下连续墙二(7-1)和位于右侧地下连续墙一(6-2)右侧的右侧地下连续墙二(7-2);
步骤二、扩宽施工:由上至下对顶板(2)、中板(3)和底板(1)分别进行扩宽施工,所述顶板(2)、中板(3)和底板(1)均为需扩宽板,并且顶板(2)、中板(3)和底板(1)的扩宽施工方法均相同;对所述需扩宽板进行扩宽施工时,过程如下:
步骤201、扩宽节段划分:沿所改造地铁车站主体结构的纵向延伸方向,由前至后将所述需扩宽板分为多个一期扩宽节段(8-1),多个所述一期扩宽节段(8-1)由前至后进行布设且前后相邻两个所述一期扩宽节段(8-1)之间均通过一个二期扩宽节段(8-2)进行分隔;
步骤202、一期扩宽节段扩宽施工:对步骤201中所述需扩宽板中的多个所述一期扩宽节段(8-1)分别进行扩宽施工,多个所述一期扩宽节段(8-1)的扩宽施工方法均相同;对所述一期扩宽节段(8-1)进行施工时,先对所述一期扩宽节段(8-1)的左右两侧边缘与位于其下方的左侧墙一(4-1)、左侧地下连续墙一(6-1)、右侧墙一(4-2)和右侧地下连续墙一(6-2)进行破除,再在破除后的一期扩宽节段(8-1)的左右两侧与左侧地下连续墙二(7-1)和右侧地下连续墙二(7-2)之间分别施工一期加宽段(11-1);
步骤203、二期扩宽节段扩宽施工:待多个所述一期扩宽节段(8-1)均扩宽后,对步骤201中所述需扩宽板中的多个所述二期扩宽节段(8-2)分别进行扩宽施工,并且多个所述二期扩宽节段(8-2)的扩宽施工方法均与步骤201中所述一期扩宽节段(8-1)的扩宽施工方法相同;待多个所述二期扩宽节段(8-2)均扩宽后,获得扩宽完成的已扩宽板;
步骤204、按照步骤201至步骤203中所述的扩宽施工方法,对位于步骤201中所述需扩宽板下方的下一个需扩宽板进行扩宽施工;
步骤205、一次或多次重复步骤204,直至完成所改造地铁车站主体结构中所有需扩宽板的扩宽施工过程;
步骤三、新侧墙施工:在步骤二中扩宽施工完成后的多个所述已扩宽板的左右两侧分别施工左侧墙二和右侧墙二。
2.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的地铁车站主体结构改造用安全受力转换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203中对所述需扩宽板中的多个所述二期扩宽节段(8-2)分别进行扩宽施工后,多个所述二期扩宽节段(8-2)的左右两侧与左侧地下连续墙二(7-1)和右侧地下连续墙二(7-2)之间均为施工完成的二期加宽段;步骤202中所述一期扩宽节段(8-1)的左右两侧与所述一期加宽段(11-1)之间均设置有一道变形缝,所述二期扩宽节段(8-2)的左右两侧与所述二期加宽段之间均设置有一道变形缝。
3.按照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地铁车站主体结构改造用安全受力转换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202中对所述需扩宽板进行扩宽施工之前,先在所述需扩宽板中多个所述二期扩宽节段(8-2)的左右两侧分别施工混凝土传力带,多个所述二期扩宽节段(8-2)左右两侧施工所述混凝土传力带的施工方法均相同;对所述混凝土传力带进行施工时,先挖除所述二期扩宽节段(8-2)左侧的左侧地下连续墙一(6-1)与左侧地下连续墙二(7-1)之间以及其右侧的右侧地下连续墙一(6-2)与右侧地下连续墙二(7-2)之间的土体,再在挖除土体后的左侧地下连续墙一(6-1)与左侧地下连续墙二(7-1)之间以及地下连续墙一(6-2)与右侧地下连续墙二(7-2)之间浇筑混凝土,形成混凝土传力带。
4.按照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地铁车站主体结构改造用安全受力转换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改造地铁车站主体结构的顶板(2)上预留盾构吊出孔的位置通过环框梁进行支撑;步骤二中进行扩宽施工之前,先在所改造地铁车站主体结构内架设临时钢支撑结构对所述环框梁进行支撑加固,所述环框梁与所述临时钢支撑结构紧固连接为一体。
5.按照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地铁车站主体结构改造用安全受力转换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三中所述左侧墙二和所述右侧墙二均通过中板(3)由上至下分为多个侧墙节段,多个所述侧墙节段的数量为N+1,其中N为中板(3)的数量;所述顶板(2)、中板(3)和底板(1)通过多个所述侧墙节段紧固连接为一体;步骤三中对所述左侧墙二和所述右侧墙二进行施工时,由上至下对所述左侧墙二和所述右侧墙二中的多个所述侧墙节段分别进行施工;所述左侧墙二和所述右侧墙二的施工过程同步进行。
6.按照权利要求5所述的地铁车站主体结构改造用安全受力转换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三中对所述左侧墙二和所述右侧墙二进行施工过程中,当所述左侧墙二与左侧地下连续墙二(7-1)之间的净距大于1000mm时,还需在施工完成的所述左侧墙二与左侧地下连续墙二(7-1)之间浇筑素混凝土,并相应获得填充于所述左侧墙二与左侧地下连续墙二(7-1)之间的混凝土填充结构;相应地,当所述右侧墙二与右侧地下连续墙二(7-2)之间的净距大于1000mm时,还需在施工完成的所述右侧墙二与右侧地下连续墙二(7-2)之间浇筑素混凝土,并相应获得填充于所述右侧墙二与右侧地下连续墙二(7-2)之间的混凝土填充结构。
7.按照权利要求6所述的地铁车站主体结构改造用安全受力转换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二中对顶板(2)和中板(3)进行扩宽施工过程中,步骤202中对所述一期加宽段(11-1)进行施工时,还需在所施工一期加宽段(11-1)上预留多个用于浇筑所述左侧墙二和所述右侧墙二的混凝土浇筑孔一,多个所述混凝土浇筑孔一沿所改造地铁车站主体结构的纵向延伸方向由前至后进行布设,前后相邻两个所述混凝土浇筑孔一之间的间距为1.5m~2.5m,多个所述混凝土浇筑孔一均布设于所述左侧墙二或所述右侧墙二的正上方;
步骤二中对顶板(2)和中板(3)进行扩宽施工过程中,当所述左侧墙二与左侧地下连续墙二(7-1)之间的净距以及所述右侧墙二与右侧地下连续墙二(7-2)之间的净距大于1000mm时,还需在步骤202中所施工一期加宽段(11-1)上预留多个用于浇筑所述混凝土填充结构的混凝土浇筑孔二,多个所述混凝土浇筑孔二沿所改造地铁车站主体结构的纵向延伸方向由前至后进行布设,前后相邻两个所述混凝土浇筑孔二之间的间距为1m~2m,多个所述混凝土浇筑孔二均布设于所述混凝土填充结构的正上方;
步骤三中对所述左侧墙二和所述右侧墙二进行施工过程中,当所述左侧墙二与左侧地下连续墙二(7-1)之间的净距以及所述右侧墙二与右侧地下连续墙二(7-2)之间的净距大于1000mm时,对所述左侧墙二和所述右侧墙二进行浇筑施工的成型模板均包括内侧模板和外侧模板,待所述左侧墙二和所述右侧墙二达到设计强度后,再对所述混凝土填充结构进行浇筑;而当所述左侧墙二与左侧地下连续墙二(7-1)之间的净距以及所述右侧墙二与右侧地下连续墙二(7-2)之间的净距不大于1000mm时,对所述左侧墙二和所述右侧墙二进行浇筑施工的成型模板均仅包括内侧模板。
8.按照权利要求5所述的地铁车站主体结构改造用安全受力转换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二中对顶板(2)和中板(3)进行扩宽施工过程中,步骤202中在破除后的一期扩宽节段(8-1)的左右两侧与左侧地下连续墙二(7-1)和右侧地下连续墙二(7-2)之间分别施工一期加宽段(11-1)时,还需同步对所述一期加宽段(11-1)下方的所述侧墙节段的顶部墙体进行施工,所述顶部墙体与所述一期加宽段(11-1)浇筑为一体,所述顶部墙体的高度为0.2m~0.5m。
9.按照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地铁车站主体结构改造用安全受力转换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203中进行二期扩宽节段扩宽施工时,待多个所述一期扩宽节段(8-1)均扩宽后且所施工一期加宽段(11-1)均达到设计强度后,再对步骤一中所述需扩宽板中的多个所述二期扩宽节段(8-2)分别进行扩宽施工;
步骤202中对所述一期扩宽节段(8-1)的左右两侧边缘与位于其下方的左侧墙一(4-1)、左侧地下连续墙一(6-1)、右侧墙一(4-2)和右侧地下连续墙一(6-2)进行破除之前,先在一期扩宽节段(8-1)的左右两侧需破除部分下方搭设支撑架一(9-1);待所述一期扩宽节段(8-1)的左右两侧边缘与位于其下方的左侧墙一(4-1)、左侧地下连续墙一(6-1)、右侧墙一(4-2)和右侧地下连续墙一(6-2)均破除后,由上至下挖除左侧地下连续墙一(6-1)与左侧地下连续墙二(7-1)之间以及右侧地下连续墙一(6-2)与右侧地下连续墙二(7-2)之间的土体,直至土体上表面与破除后的左侧墙一(4-1)顶部相平齐;之后,在破除后的左侧墙一(4-1)与左侧地下连续墙一(6-1)上方以及右侧墙一(4-2)与右侧地下连续墙一(6-2)上方分别搭设用于施工所述一期加宽段(11-1)的支撑架二(9-2);然后,利用支撑架二(9-2)对所述一期加宽段(11-1)进行浇筑施工;
步骤202中对所述一期加宽段(11-1)进行浇筑施工时,先在已搭设完成的支撑架二(9-2)上方支立用于浇筑所述一期加宽段(11-1)的成型模板,再在破除后的一期扩宽节段(8-1)左侧与左侧地下连续墙二(7-1)之间以及破除后的一期扩宽节段(8-1)右侧与右侧地下连续墙二(7-2)之间绑扎用于施工所述一期加宽段(11-1)的钢筋笼,所述一期扩宽节段(8-1)左右两侧的外露钢筋与所述钢筋笼绑扎固定为一体,所述左侧地下连续墙二(7-1)和右侧地下连续墙二(7-2)的内侧壁上均预埋有用于连接所述钢筋笼的钢筋接驳器(10)和/或均植有用于连接所述钢筋笼的植筋。
10.按照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地铁车站主体结构改造用安全受力转换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201中所述一期扩宽节段(8-1)和二期扩宽节段(8-2)的长度均为4m~5m;步骤202中对所述一期扩宽节段(8-1)的左右两侧边缘与位于其下方的左侧墙一(4-1)、左侧地下连续墙一(6-1)、右侧墙一(4-2)和右侧地下连续墙一(6-2)进行破除时,所述一期扩宽节段(8-1)左右两侧边缘破除的宽度均为1.5m~2.5m,所述左侧墙一(4-1)、左侧地下连续墙一(6-1)、右侧墙一(4-2)和右侧地下连续墙一(6-2)破除的高度均为1m~2m。
CN201310468727.8A 2013-09-30 2013-09-30 地铁车站主体结构改造用安全受力转换施工方法 Active CN103485366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310468727.8A CN103485366B (zh) 2013-09-30 2013-09-30 地铁车站主体结构改造用安全受力转换施工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310468727.8A CN103485366B (zh) 2013-09-30 2013-09-30 地铁车站主体结构改造用安全受力转换施工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3485366A CN103485366A (zh) 2014-01-01
CN103485366B true CN103485366B (zh) 2015-05-13

Family

ID=4982592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310468727.8A Active CN103485366B (zh) 2013-09-30 2013-09-30 地铁车站主体结构改造用安全受力转换施工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3485366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6049531B (zh) * 2016-06-08 2018-06-12 瑞洲建设集团有限公司 高含水量超软土箱型多室现浇框架隧道施工方法
CN106836564B (zh) * 2017-01-03 2020-04-14 深圳大学 一种地下车站内隔承重墙模板支护方法
CN115262631A (zh) * 2022-08-03 2022-11-01 中国水利水电第十工程局有限公司 盖挖法施工立柱混凝土浇灌装置及浇灌方法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693591A (zh) * 2005-06-09 2005-11-09 上海市城市建设设计研究院 将既有地下空间改造成为地铁车站的施工方法
KR20080001711A (ko) * 2006-06-29 2008-01-04 충주대학교 산학협력단 무지주 공법에 의한 지하 옹벽 시공방법
CN101280568A (zh) * 2008-05-28 2008-10-08 上海隧道工程股份有限公司 对相邻已运营地铁区间隧道形成保护的车站基坑施工方法
CN103195085A (zh) * 2013-04-02 2013-07-10 东南大学 一种向下加层地下室及其建造方法

Patent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693591A (zh) * 2005-06-09 2005-11-09 上海市城市建设设计研究院 将既有地下空间改造成为地铁车站的施工方法
KR20080001711A (ko) * 2006-06-29 2008-01-04 충주대학교 산학협력단 무지주 공법에 의한 지하 옹벽 시공방법
CN101280568A (zh) * 2008-05-28 2008-10-08 上海隧道工程股份有限公司 对相邻已运营地铁区间隧道形成保护的车站基坑施工方法
CN103195085A (zh) * 2013-04-02 2013-07-10 东南大学 一种向下加层地下室及其建造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3485366A (zh) 2014-01-0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3469817B (zh) 一种既有地铁车站主体结构扩建施工方法
CN108487252A (zh) 一种深基坑明挖顺作施工方法
CN101736749B (zh) 软土基连续沉箱施工方法
KR101205783B1 (ko) 지하구조물의 철거와 신축을 동시에 진행하는 복합 시공방법
CN109723085B (zh) 一种深基坑分坑施工肋墙换撑结构及其施工方法
CN203239357U (zh) 一种适用于湿陷性黄土的近接隧道支护结构
CN104652443B (zh) 深基坑临时水平支撑兼作永久结构梁的施工方法
CN101769154A (zh) 一种隧道施工的开挖支护方法
CN104032744B (zh) 群坑工程中的换撑施工方法
CN106522241A (zh) 超大层高地下室结构的深基坑支护方法
CN102392648A (zh) 大直径盾构隧道扩挖建造地铁车站的方法
CN104963705B (zh) 一种地下空间暗挖构筑方法
CN104594361B (zh) 一种工字型围护桩以及围护结构兼做主体结构的施工方法
CN105089670B (zh) 一种在并行区间盾构隧道基础上扩挖地铁车站施工方法
CN106638975B (zh) 建筑物顶升防倾覆施工方法
CN108678751B (zh) 先顶进后开挖的盾构刀盘检修井装配式施工方法
CN113062354A (zh) 明挖桩撑体系预制装配式地铁车站拼装方法
CN105909268A (zh) 预应力组合式井隧模块结构施工方法及模块结构
CN109403338A (zh) 一种装配格构型钢trd工法地下连续墙及其施工方法
CN103485366B (zh) 地铁车站主体结构改造用安全受力转换施工方法
JP2017008568A (ja) トンネル接合構造およびトンネル施工方法
CN107575237A (zh) 一种暗挖法与盾构法相结合建造地铁车站的施工方法
CN204715366U (zh) 一种大面积深基坑分区顺逆工况下的支撑体系
CN108708736A (zh) 盾构刀盘检修井装配式施工方法
CN205036380U (zh) 一种四联拱pba暗挖地铁车站主体结构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