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3474100A - 采用机械控制棒作为第二套停堆系统的堆芯 - Google Patents

采用机械控制棒作为第二套停堆系统的堆芯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3474100A
CN103474100A CN2012101832097A CN201210183209A CN103474100A CN 103474100 A CN103474100 A CN 103474100A CN 2012101832097 A CN2012101832097 A CN 2012101832097A CN 201210183209 A CN201210183209 A CN 201210183209A CN 103474100 A CN103474100 A CN 103474100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ontrol rod
reactor
cover
fuel assembly
cor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2101832097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3474100B (zh
Inventor
王连杰
魏彦琴
黄世恩
夏榜样
于颖锐
李庆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Nuclear Power Institute of China
Original Assignee
Nuclear Power Institute of China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Nuclear Power Institute of China filed Critical Nuclear Power Institute of China
Priority to CN201210183209.7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3474100B/zh
Publication of CN103474100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3474100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3474100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3474100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EREDUCTION OF GREENHOUSE GAS [GHG] EMISSIONS, RELATED TO ENERGY GENERATION, TRANSMISSION OR DISTRIBUTION
    • Y02E30/00Energy generation of nuclear origin
    • Y02E30/30Nuclear fission reactors

Landscapes

  • Monitoring And Testing Of Nuclear Reactor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核反应堆设计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采用机械控制棒作为第二套停堆系统的堆芯。该堆芯包括燃料组件、第一套控制棒、第二套控制棒和铍组件;若干个燃料组件呈环形紧凑布置;若干根第一套控制棒间隔布置在燃料组件之间;紧挨燃料组件环形区域的外侧水平布置有2根第二套控制棒,紧挨燃料组件环形区域的内侧与水平方向呈45°对角布置有2根第二套控制棒;在上述组成部件之间布置有若干个六边形铍组件,形成完整的圆形堆芯。本发明所述采用机械控制棒作为第二套停堆系统的堆芯,当第一套控制棒卡在临界棒位无法实现停堆动作时,可以通过第二套控制棒实现快速停堆,并维持长期冷停堆,保障堆芯安全性。

Description

采用机械控制棒作为第二套停堆系统的堆芯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核反应堆设计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采用机械控制棒作为第二套停堆系统的堆芯。
背景技术
反应堆相关安全法规中要求,停堆手段必须由两个不同的系统组成。第二套停堆系统是防止反应堆保护系统停堆失效的纵深防御手段。两个系统中,至少有一个系统能在单一故障情况下独立行使使反应堆从运行工况和事故工况迅速进入有足够深度的次临界的功能。即使在堆芯具有最大后备反应性情况下,两个系统中至少有一个系统能独立使反应堆从正常运行工况进入次临界,并以足够的深度和高的可靠度保持次临界状态。
堆芯需设置第二套停堆系统,保证拥有两套系统能独立使反应堆从正常运行工况进入次临界,并以足够的停堆深度和高的可靠度保持次临界状态,维持安全停堆,保障堆芯安全。第二套停堆系统的设计目标为:在临界运行、第一套停堆系统拒绝动作时,能够快速将堆芯带至次临界状态;在反应堆重返临界前,可以补偿氙毒消耗等所引入的正反应性,使反应堆长期维持冷停堆状态。
国际上的主流堆型中,第一套停堆系统基本均采用机械控制棒系统,而第二套停堆系统的设置则种类较多。动力堆中,第二套停堆系统一般选用毒物注入系统,例如,沸水堆核设计准则ANSI/ANS-52.1中规定采用毒物注入系统作为第二套停堆系统;压水堆核电站一般采用硼溶液注入系统;先进重水堆ACR-1000采用硝酸钆溶液注入系统作为2号停堆系统(SDS2)。相比于动力堆,研究试验堆的功率水平较低,安全规定中对第二套停堆系统的要求并不严格,很多早期设计建造的研究试验堆并没有明确设置第二套停堆系统。但是,随着各方面对核反应堆安全越来越重视,对堆芯安全系统设置的要求也越来越严格,新建的试验堆均必须设置第二套停堆系统,例如,新建的中国先进研究堆CARR堆,利用重水作为堆芯反射层,采用重水排放停堆系统作为第二套停堆系统,法国的JHR堆采用硼溶液注入系统作为第二套停堆系统。
CARR堆由于采用重水作为堆芯反射层,重水对堆芯反应性有着显著的贡献,因此可以采用重水排放系统作为第二套停堆系统。但在发生ATWS(未能紧急停堆的预期瞬态)事故时,为保证反应堆安全,要求第二套停堆系统排放重水引入负反应性必须有足够的速率,这一要求给回路设计和结构设计带来了很大的困难,对重水排放阀的要求很高,必须设计其他装置来缓解ATWS事故。JHR堆采用硼溶液注入系统作为第二套停堆系统,可保证在ATWS事故下的安全停堆。但在发生ATWS事故时,甚或由于可能发生的误操作,硼酸溶液一旦注入堆芯,整个反应堆,包括堆芯内的燃料组件,则面临全部报废的危险。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采用机械控制棒作为第二套停堆系统的堆芯,通过第二套控制棒实现快速停堆,并维持长期停堆,保障堆芯安全性。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取的技术方案为:
一种采用机械控制棒作为第二套停堆系统的堆芯,该堆芯包括燃料组件、第一套控制棒、第二套控制棒和铍组件;若干个燃料组件呈环形紧凑布置;若干根第一套控制棒间隔布置在燃料组件之间;紧挨燃料组件环形区域的外侧水平布置有2根第二套控制棒,紧挨燃料组件环形区域的内侧与水平方向呈45°对角布置有2根第二套控制棒;在上述组成部件之间布置有若干个六边形铍组件,形成完整的圆形堆芯。
所述燃料组件为六边形套管型燃料组件。
所述燃料组件环形区域的中心处布置有一个中辐照孔道或小辐照孔道。
紧挨燃料组件环形区域的外侧布置有若干个大辐照孔道、中辐照孔道、小辐照孔道。
所述第一套控制棒的数量为14根。
所述第一套控制棒按两行两列呈“井”字型间隔布置在燃料组件之间。
所述第一套控制棒采用磁阻马达型驱动机构。
所述第二套控制棒采用直线电机型驱动机构。
本发明所取得的有益效果为:
本发明所述采用机械控制棒作为第二套停堆系统的堆芯,其第二套控制棒与第一套控制棒驱动原理不同,能够满足两套停堆系统的相互独立性,保证反应堆拥有两套独立的停堆系统以保障堆芯安全;
本发明所述采用机械控制棒作为第二套停堆系统的堆芯,当第一套控制棒卡在临界棒位无法实现停堆动作时,可以通过第二套控制棒实现快速停堆,并维持长期冷停堆,保障堆芯安全性;
本发明所述采用机械控制棒作为第二套停堆系统的堆芯,依靠第二套控制棒满足对反应性控制能力的要求。在发生ATWS事故,第一套控制棒卡在临界棒位无法实现停堆动作时,相比于CARR堆的重水排放停堆系统,可通过第二套控制棒快速将反应堆带至次临界状态并长期维持,保障堆芯安全;相对于JHR的硼溶液注入系统,可避免发生ATWS事故或误操作后向堆芯内注入硼溶液导致的对堆芯或燃料的损害,尽可能地保全堆芯和燃料组件。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所述采用机械控制棒作为第二套停堆系统的堆芯示例I;
图2为本发明所述采用机械控制棒作为第二套停堆系统的堆芯示例II;
图中:1、钴靶;2、燃料组件;3、中辐照孔道;4、第一套控制棒;5、第二套控制棒;6、铍组件;7、大辐照孔道;8、小辐照孔道。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如图1高热中子注量率堆芯、图2高快中子注量率堆芯所示,本发明所述采用机械控制棒作为第二套停堆系统的堆芯包括钴靶1、燃料组件2、中辐照孔道3、第一套控制棒4、第二套控制棒5、铍组件6、大辐照孔道7和小辐照孔道8;燃料组件2为六边形套管型燃料组件,若干个燃料组件2呈环形紧凑布置,在燃料组件2环形区域的中心处布置有一个中辐照孔道3(图1)或小辐照孔道8(图2),紧挨燃料组件2环形区域的外侧布置有若干个大辐照孔道7、中辐照孔道3、小辐照孔道8和钴靶1;14根第一套控制棒4按两行两列呈“井”字型间隔布置在燃料组件2之间,以方便沿水平、垂直方向打开控制棒导管支架,有利于堆芯维护、换料等操作;紧挨燃料组件2环形区域的外侧水平布置有2根第二套控制棒5,紧挨燃料组件2环形区域的内侧与水平方向呈45°对角布置有2根第二套控制棒5,以保证其满足反应性控制能力要求;在上述组成部件之间布置有若干个六边形铍组件6,形成完整的圆形堆芯,铍组件6作为慢化剂和反射层。
第一套控制棒4可采用磁阻马达型驱动机构;第二套控制棒5可采用直线电机型驱动机构,满足驱动原理不同的要求,保证其相互独立性。
由第二套控制棒5作为第二套停堆系统,其工作过程如下:反应堆功率运行状态下,当第一套控制棒4卡在临界棒位无法实现停堆动作时,通过插入第二套控制棒5实现快速停堆,并长期维持反应堆处于冷停堆状态。

Claims (8)

1.一种采用机械控制棒作为第二套停堆系统的堆芯,其特征在于:该堆芯包括燃料组件(2)、第一套控制棒(4)、第二套控制棒(5)和铍组件(6);若干个燃料组件(2)呈环形紧凑布置;若干根第一套控制棒(4)间隔布置在燃料组件(2)之间;紧挨燃料组件(2)环形区域的外侧水平布置有2根第二套控制棒(5),紧挨燃料组件(2)环形区域的内侧与水平方向呈45°对角布置有2根第二套控制棒(5);在上述组成部件之间布置有若干个六边形铍组件(6),形成完整的圆形堆芯。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采用机械控制棒作为第二套停堆系统的堆芯,其特征在于:所述燃料组件(2)为六边形套管型燃料组件。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采用机械控制棒作为第二套停堆系统的堆芯,其特征在于:所述燃料组件(2)环形区域的中心处布置有一个中辐照孔道(3)或小辐照孔道(8)。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采用机械控制棒作为第二套停堆系统的堆芯,其特征在于:紧挨燃料组件(2)环形区域的外侧布置有若干个大辐照孔道(7)、中辐照孔道(3)、小辐照孔道(8)。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采用机械控制棒作为第二套停堆系统的堆芯,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套控制棒(4)的数量为14根。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采用机械控制棒作为第二套停堆系统的堆芯,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套控制棒(4)按两行两列呈“井”字型间隔布置在燃料组件(2)之间。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采用机械控制棒作为第二套停堆系统的堆芯,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套控制棒(4)采用磁阻马达型驱动机构。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采用机械控制棒作为第二套停堆系统的堆芯,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套控制棒(5)采用直线电机型驱动机构。
CN201210183209.7A 2012-06-06 2012-06-06 采用机械控制棒作为第二套停堆系统的堆芯 Active CN103474100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210183209.7A CN103474100B (zh) 2012-06-06 2012-06-06 采用机械控制棒作为第二套停堆系统的堆芯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210183209.7A CN103474100B (zh) 2012-06-06 2012-06-06 采用机械控制棒作为第二套停堆系统的堆芯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3474100A true CN103474100A (zh) 2013-12-25
CN103474100B CN103474100B (zh) 2016-06-29

Family

ID=4979891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210183209.7A Active CN103474100B (zh) 2012-06-06 2012-06-06 采用机械控制棒作为第二套停堆系统的堆芯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3474100B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9585037A (zh) * 2017-09-28 2019-04-05 华龙国际核电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堆芯
CN110111913A (zh) * 2018-09-13 2019-08-09 中国核动力研究设计院 六边形套管型燃料堆芯中子注量率测量的试验堆芯及方法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6728328B1 (en) * 1954-05-13 2004-04-27 The United States Of America As Represented By The United States Department Of Energy Safety control circuit for a neutronic reactor
CN101447238A (zh) * 2007-11-27 2009-06-03 中国核动力研究设计院 可提高中子注量率的核反应堆堆芯
CN101719384A (zh) * 2009-12-03 2010-06-02 中国核动力研究设计院 具有快中子转换区的核反应堆堆芯

Patent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6728328B1 (en) * 1954-05-13 2004-04-27 The United States Of America As Represented By The United States Department Of Energy Safety control circuit for a neutronic reactor
CN101447238A (zh) * 2007-11-27 2009-06-03 中国核动力研究设计院 可提高中子注量率的核反应堆堆芯
CN101719384A (zh) * 2009-12-03 2010-06-02 中国核动力研究设计院 具有快中子转换区的核反应堆堆芯

Non-Patent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叶奇蓁 等: "《中国电气工程大典(第6卷)核能发电工程》", 31 July 2009, article "第6篇 下一代先进核能系统", pages: 982-987 *
叶奇蓁 等: "《中国电气工程大典(第6卷)核能发电工程》", 31 July 2009, 中国电力出版社 *
唐学仁 等: "5MW低功率反应堆(5MW LPR)", 《核动力工程》 *

Cited B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9585037A (zh) * 2017-09-28 2019-04-05 华龙国际核电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堆芯
CN109585037B (zh) * 2017-09-28 2024-05-03 华龙国际核电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堆芯
CN110111913A (zh) * 2018-09-13 2019-08-09 中国核动力研究设计院 六边形套管型燃料堆芯中子注量率测量的试验堆芯及方法
CN110111913B (zh) * 2018-09-13 2022-02-11 中国核动力研究设计院 六边形套管型燃料堆芯中子注量率测量的试验堆芯及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3474100B (zh) 2016-06-29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3474098A (zh) 机械控制棒结合硼注入系统作为第二套停堆系统的堆芯
Yoo et al. Overall system description and safety characteristics of prototype Gen IV sodium cooled fast reactor in Korea
Dai Thorium molten salt reactor nuclear energy system
Zheng et al. The general design and technology innovations of CAP1400
US20200395136A1 (en) Pwr decay heat removal system in which steam from the pressurizer drives a turbine which drives a pump to inject water into the reactor pressure vessel
Yang et al. Simulation and analysis on 10-in. cold leg small break LOCA for AP1000
KR101234570B1 (ko) 냉각재 상실사고 완화가 가능한 일체형 원자로 및 그 완화방법
EP2771886B1 (en) A method of achieving automatic axial power distribution control
CN110299214A (zh) 一种核反应堆反应性控制机构
CN103077752A (zh) 一种液态重金属冷却反应堆用燃料组件及固定方法
CN103778972A (zh) 一种带轴向分区控制棒与重金属吸收体棒的控制棒组件
US10468143B2 (en) In-vessel control rod drive mechanism and nuclear reactor with the same
CN103236276A (zh) 一种用于液态重金属冷却反应堆的控制棒
CN106409350A (zh) 一种重金属冷却反应堆的紧急停堆保护系统
CN103474100B (zh) 采用机械控制棒作为第二套停堆系统的堆芯
CN104332207A (zh) 一种反应堆冷却剂丧失事故工况下自动停运冷却剂泵方法
CN103928061B (zh) 带堆内构件的逆推式反应堆压力容器
Scott Stable salt fast reactor
Saez et al. Status of ASTRID nuclear island pre-conceptual design
JP2019148518A (ja) 原子炉停止装置、原子炉停止方法及び炉心設計方法
JP5571314B2 (ja) ナトリウム冷却炉のための冷態停止装置
US10176897B2 (en) Floating filter screen in a lower tie plate box of a nuclear fuel assembly
JP2023520355A (ja) 原子炉制御装置
JP2013246102A (ja) 熱中性子炉用制御棒
TWI728317B (zh) 核能發電設備的安全控制系統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