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34656C - 一种可防治农作物病害的增产液使用方法 - Google Patents

一种可防治农作物病害的增产液使用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34656C
CN1034656C CN90104419A CN90104419A CN1034656C CN 1034656 C CN1034656 C CN 1034656C CN 90104419 A CN90104419 A CN 90104419A CN 90104419 A CN90104419 A CN 90104419A CN 1034656 C CN1034656 C CN 1034656C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day
spraying
water
amount
resulting solutio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90104419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57565A (zh
Inventor
郭家富
李荣堂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Guo Jiafu
Original Assignee
Individual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Individual filed Critical Individual
Priority to CN90104419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34656C/zh
Publication of CN1057565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57565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34656C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34656C/zh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Abstract

本发明采用磷酸二氢钾、钼酸铵、硫酸锌、硫酸锰、硼酸、硫酸铜和水经反应得到的C1型剂,钼酸铵与水组成的X1型剂和重铬酸钾与水组成的X2型剂,以一定方法喷施可以达到,增强作物抗病力,促进作物健壮生长,使农作物大幅度增产(1-3倍),对防治棉花植物枯、黄萎病有特效,本发明使用的药剂对人畜无害、无污染。

Description

本发明属于可防治农作物病害的增产液的使用方法
本发明技术背景:
目前,国内外微肥,激素、植物生长调节剂、杀菌剂多种多样,如中国专利申请号87101432.7(抗枯灵及其制备方法)、89100038.0(大白菜包心剂)、88101638.1(枯萎灵及其制备方法)、87108017.6(禾壮宝及其制备方法)、88102860.6(稀土杀菌剂)、88101634.9(抗萎灵及其制备方法)、88100472.3(植物生长调节剂),其中较为相近的是88100472.3(植物生长调节剂)以及88101634.9(抗萎灵及其制备方法)。
88100472.3(植物生长调节剂),由钼酸铵、硼砂、高锰酸钾和石羔粉等无机微量元素,经烘干、粉碎、混和而成。88101634.9(抗萎灵及其制备方法)是以硫酸铜、硫酸钾、碳酸氢铵为主,占各组分总和的50%(重量%)。其余50%(重量%)为钙、锌、硼、锰、氯、铁、镁、柠檬酸和矮壮素,其中硫酸铜、硫酸钾和碳酸氢铵之比为1∶0.5∶1(重量%)。
上述已有技术存在下列缺陷:
1、只能使水稻增产20-30%,豆类增产35-50%,爪果类增产60-80%。
2、88100472.3(植物生长调节剂)只是简单的混和,其成分只能起到一般的微量元素及其本身的作用。
3、88101634.9(抗萎灵及其制备方法)。有11个成分,较为复杂,且仍然含有原来激素(矮壮素)。
在治疗植物枯黄萎病上,已有技术无特效药,更没有使用过本发明辅助剂对植物枯黄萎病有特效的X2型重铬酸钾。
另外,目前大大提高植物产量的方法,是使用现有激素、微肥、培育新品种,及其严格的田间管理,其增产幅度仍然在30%左右。品质的提高幅度也不大。
如棉花:乞今,国内陆地棉采用最先进种植棉花技术,其最高产量是125公斤皮棉/亩(中国农科院棉花研究所山东点,河南农科院试验水平),衣分40%,纤维长度是33mm(包括籽皮短绒3-5mm);断裂单强4.88克(河南69棉)。植棉措施是:采用优良品种(如“中棉12”),合理密植(3000株左右/亩),配方施肥,按不同生长期的需肥量分期施入。有严格的治虫,防病和田间管理方案。根据棉花一生吸收氮、磷、钾肥量和利用率,土壤内原存的氮、磷、钾量和全季需施入的氮、磷、钾总量之和折合尿素106市斤/亩,(含N46%),钙镁磷肥136.79市斤/亩(含P2O5为%12),硫酸钾或氯化钾98.12市斤/亩(含K2O为50%)。棉花吸收纯氮、磷、钾的比例是1∶0.33∶1。且又分别使用微肥、矮壮素、多菌灵、抗枯宁、磷酸二氢钾等多次。治疗棉花枯、黄萎病应用代森锌,复方多菌灵等。河南省南阳棉区农民种植棉花的最高产量75公斤皮棉/亩;采用品种一般是“豫棉一号”,施肥标准是底肥:农家肥1万市斤,碳酸氢氨100-150市斤,钙镁磷肥100-150市斤。下种肥,复合肥和磷酸二氨20-30市斤;追肥:尿素50市斤、磷酸二氢钾30市斤左右(极个别或追钾肥30-40市斤)。矮壮素两遍,多菌灵,微肥和其它多种增产农药若干次。有多次治虫,(多用剧素农药),防病和田间管理办法。棉花绒长27-31mm,籽皮短绒3-5mm,衣分36-38%,断裂单强3-4克。海岛棉采用先进种植技术最高产量是70公斤皮棉/亩,采用优良品种,科学施肥与严格的治虫、防病、田间管理程序。上海棉花绒长36-40mm,云南棉花纤维长度是50-55mm,断裂单强均为5-6克。
国外陆地棉试验田最新植棉技术的最高产量150公斤棉亩;采用优良品种,科学施肥和应用极先进技术(如有人工光照,音乐调节等)手段。其陆地棉断裂单强4克。海岛棉纤维长度最长为75mm,断裂单强5-6克。
还有,现在在植物生产上不仅存在投资、投工大,还存在病害侵袭严重、虫害严重、品质低劣、早衰严重、种籽退化变质快、植物生理平衡状态失调等问题。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可防治农作物病害的增产液的使用方法,解决农作物(包括林果)生产中存在的上述问题,解决植物生理平衡状态的失调;增强植物抗病、抗虫害能力量;特别能治疗由镰刀菌和轮枝纹菌引起的病害;大幅度提高农作物包括(果林)的产量;提高农作物(包括林果)的品质。
本发明的技术内容:
本发明三个剂型,C1型、X1型、X2型。
C1为本发明的主剂型,可单独使用,也可和X1、X2配合使用。
C1型剂的配方是:
磷酸二氢钾、钼酸铵、硫酸锌、硫酸锰、硼酸、硫酸铜、水。
其比例为:磷酸二氢钾(150-340份)、钼酸铵(1-7份)、硫酸锌(6-20份)、硫酸锰(14-50份)、硼酸(10-56份)、硫酸铜(8-60份)、水(1000份)
C型的生产过程:加热使其反应,(温度范围在30-60℃),反应顺序是:硼酸、硫酸铜、钼酸铵、硫酸锰、磷酸二氢钾、硫酸锌。
X1型和X2型配合C型使用效果好,也可单独使用。
X1型由钼酸铵加水,比例为钼酸铵2-6.25份,其余为水1-1.5份进行混合。
X2型由重铬酸钾加水,重铬酸钾1-160份,水是6000-12000份进行混合。
以上“份”为克、市斤、公斤或其它一致的重量单位表示,也可以表示毫克、吨更小和更大的重量单位。
本发明的机理:通过凝固菌细胞源质蛋白等作用而杀死镰刀真菌、轮枝纹真菌、以及其它多种真菌对作物的侵害;对植物的生理化学反应的相互促进、配合、调节起着积极作用,因此,调节了作物生理机能,促进和加快根部对氨基酸、多肽、;含氮有机碱以及一些微量活性物质(如维生素B类)和宝贵的植物激素的合成;加速叶内蛋白的合成,防止叶绿素的过度分解,使叶片保绿而延长寿命;大大提高作物的光合作用能力;加快细胞的分裂、形成、伸长、增厚、使其强盛发育;从内在因素减少虫害、消灭病害,增强作物对病害的抵抗力和对自然气候的适应能力,降低作物生长所需最低温度;促使作物优良性状充分表现。
实施例:本发明应用在棉花生产上。
一、药物的配制
磷酸二氢钾(75-170克)、钼酸铵(0.5-3.5克)、硫酸锌(3-10克)、硫酸锰(7-25克)、硼酸(5-28克)、硫酸铜(4-30克)、水500毫升。
加热60℃进行反应。
反应顺序是:硼酸、硫酸铜、钼酸铵、硫酸锰、磷酸二氢钾、硫酸锌。
X1型和X2型的配制:
X1型的配制:钼酸铵加水,比例为钼酸铵8-25克,其余为水(4-6毫升)。
X2型的配制:重铬酸钾加水,比例为重铬酸钾0.05-8克比300-600毫升水。
二、药物使用方法:
1、浸种:用开水倒入胶桶或瓷盆内(禁用金属容器),按每市斤水加入“C型植物防腐增产液”5毫升搅匀,待温度冷到60℃时,将等量棉籽倒入猛翻均匀后,把剩余的药水倒出另存,3-4小时后,再将药水倒入棉籽中,翻动均匀,若剩药水仍然倒出,再等3-4小时后、还把药水倒入棉籽内翻动均匀,等到药水全部被棉籽吸完后,棉籽刚露白天,即可播种或下苗床。
注意:用此药浸种严禁渗拌其它农药、微肥及草木灰。
2、如没浸种而已下苗床或直播的则:
(1)下苗床的,能栽一亩地的苗床用C1型剂30毫升兑水10市斤喷洒,或用防腐增产液40毫升兑水14公斤喷洒能栽一亩地的苗床,至到床内土湿,起到喷洒棉苗和灌根的作用。
注意,用此药时先晃动均匀后,再倒出兑水搅匀后喷施。
(2)、直播的,当棉苗基本出齐后,每亩用防腐增产液200毫升,兑水56公斤对准株穴离近地面喷灌,起到喷苗和灌根的作用。
3、亩产皮棉700-800市斤的用药量和喷施方法。
(注意:凡喷洒此药当天,严禁喷施其它一切治虫农药;全季严禁使用矮壮素,缩节胺,助壮素)。
(1)、第一轮次喷施(3-5片真叶)
第一天下午,每亩用C1型剂200毫升;
第二天下午,(最好第三晴天下午)每亩用X1-100毫升;
第四天下午(或第五晴天下午)每亩用X265毫升;
天气干燥时每亩每次喷施42-56公斤水,天气湿润时,每亩每次42公斤水,
(2)、第二轮次喷施(9-12片真叶期)
第一天下午,每亩用C1型剂300毫升;
第二天下午,(最好第三晴天下午)每亩X1-100毫升;
第四天下午(最好第五天晴天下午)每亩用X265毫升;
每种药用水均是42-56公斤水。
注意:对枯、黄萎病严重棵,要对顶重喷施,至使药水流入根部,达到喷施和灌根的目的。
(3)、第三轮次喷施(盛蕾初花期)
第一天下午,每亩用C1型剂350毫升;
第二天下午,每亩用X2130毫升;
每种药每亩用56-70公斤水(注意:对株喷施均匀,切莫漏掉对花蕾的喷施)(4)、第四轮次喷施(花铃期,单株结铃30-40个时)。
第一天下午每亩用C1型剂500毫升;
第二天下午(或第三晴天下午)每亩用X1-100毫升;
第四天(最好第五)晴天下午,每亩用X2130毫升;
第六晴天下午每亩用食盐(氯化钠)4两兑水14公斤喷施一遍,(盐碱地禁用)
每次喷施用水70公斤(注意:药物喷施均匀,且勿漏掉对蕾铃的喷施)。
(5)、第五轮次(单株结铃55-60个时)
第一天下午每亩用C1型剂600毫升;
第三天下午每亩用X2110毫升;
每种药剂用70-80公斤水。
4、亩产皮棉500-600市斤的用药量及喷施方法。
用药四轮次与亩产皮棉700-800市斤的前四轮次相同。枯、黄萎病严重地块,仍需打第五轮次。
5、亩产皮棉300-400市斤的用药量及喷施方法。
(1)、前两轮次用药与亩产皮棉700-800市斤的前二轮次用药相同。
(2)、第三轮次喷施(盛蕾初花期)
第一晴天下午,每亩用Cl型剂300毫升;
第三晴天下午,每亩用X2130毫升;
天气干燥时每次每亩用56公斤水喷施。
天气湿润时,每次每亩用42公斤水喷施。
(3)第四轮次喷施(结铃30个左右)
第一晴天下午,每亩用Cl型剂400毫升;
第二晴天下午(最好第三晴天下午)每亩用X1300毫升;
第四天下午(或第五晴天下午),每亩用X2130毫升;
第五天(或第六晴天)每亩用食盐(氯化钠)4两,喷施一遍。
天气干燥时,每次每亩用70公斤喷施。
天气湿润时,每次每亩用56-70公斤喷施。
三、本发明应用在棉花上的施肥方案
麦棉套种时:
(一)底肥:
1、每亩施用8000-10000市斤农家肥。
2、播种肥:先用搂冲入复合肥20市斤/亩。(N∶P2O5:K2O=15∶15∶15),严禁穴施种子肥。
(二)追肥:
1.亩产皮棉700-800市斤的追肥量与方法:
(1)、第一次追肥(苗期5-7真叶时),每亩施尿素25市斤,钙镁磷150市斤、氯化钾10市斤(或草木灰100-120市斤);
a、当播种时无施复合肥或钾肥时,应追施氯化钾15市斤或施草木灰180市斤;
b、若底肥施足农家肥而又错误施入100市斤碳酸氢铵/亩,则第一次追肥应是第亩施尿素13市斤,钙镁磷150市斤,氯化钾10市斤(或草木灰100-120市斤);
C、施肥方法,尿素、钙镁磷、氯化钾三者混在一起,搂沟条施在距棉苗行0.6-0.7尺远处,深度为0.4尺,若用草木灰代替氯化钾,禁止与尿素混和,可以和钙镁磷混和,严禁浅施和近施。
d、施肥调平问题:
供应棉花用的底肥和第一次追施的纯氮、磷、钾总量各产量档次均为氮21.5市斤,五氧化二磷26市斤、氧化钾14市斤;第一次追肥需要把氮、鳞、钾调节平衡(10000市斤农家肥折纯氮、磷、钾分别约为17市斤、10市斤,10市斤麦吸收后,氮、鳞、钾各剩余一半,即供棉苗吸收的纯氮、鳞、钾分别约为8.5市斤、5市斤、5市斤)。
(2)第二次追肥(盛蕾初花期,割麦后,随即灭茬施肥),每亩施尿素20市斤、钙镁磷100市斤,氯化钾30市斤(或草木灰300市斤),条施在距棉苗0.7-1市尺处,深度为0.4-0.5尺、三种肥料用法同上。
(3)、第三次追肥(单株结铃30-40个时),每亩施尿素30市斤,钙镁磷100市斤氯化钾22市斤,施在距棉株行0.9-1尺处,其它同上。
(4)、第四次追肥(机动肥,单株结铃55-60个时),每亩25-30市斤复合肥(N∶P2O5:K2O=15∶15∶15),或尿素9.5-10市斤十钙镁磷31市斤十氯化钾6.5-7市斤,应穴施在距棉株0.9-1市尺处,深度0.4-0.5市尺。
2、亩产500-600市斤皮棉的施肥量和施肥办法:
(1)、从底肥至第二次追肥与亩产皮棉700-800市斤的施肥量和施肥时期及施肥方法相同。
(2)第三次施肥量是:每亩尿素20市斤,钙镁磷25市斤,氯化钾9-10市斤,施肥时期及施肥方法与亩产皮棉700-800市斤的相同。
3、亩产皮棉300-400市斤的施肥量和施肥方法。
(1)、从底肥至第一次追肥量和追肥方法与其它产量档次相同。
(2)、第二次追肥,每亩施入尿素15市斤,钙镁磷肥75市斤、氯化钾22.5市斤(或草木灰230-250市斤),施肥方法和时期与上述产量档次的施肥方法和时期相同。
(3)、第三次追肥(单株结铃25-30个时),每亩施尿素15市斤、钙镁磷肥19市斤、氯化钾7.5市斤(或草木灰150市斤),施肥方法同上述产量档次。
春棉
同样是底肥和第一次追入纯氮、磷、钾总量分别约是21.5市斤、26市斤、14市斤。
底肥必5000-10000市斤农家肥。播种肥(用搂冲入)纯氮、鳞、钾分别各是3市斤,各次追肥的时期、施肥量与麦棉套种相同。四、田间管理:应用本发明种植的棉花株高叶大,结铃多,因此须采取非常规的管理,如种植密度在1800-2000株/亩,侧分枝上的棉铃不摘除等等。
本发明效果和特点:
一、效果:
本发明在农业、林业方面应用后,可以解决上述国内、国外目前尚未解决的问题,具体有:
1、1~3倍的增产效果
目前,国内、国外对各种增产药剂(如多菌灵,植物生长调节剂;激素、微肥、生长菌肥等)的增产幅度均在5-30%之内。而本发明对农作物(包括林果)的施用,可获1-3倍的增产效果。本发明1988年在河南泌阳县试验棉花产量是1822市斤籽棉亩,对照同年、同地质肥力,同品种条件下的当地产量为449.5市斤/亩,增产305%,1989年在河南南阳县试验棉花30亩,(枯、黄萎病严重治愈后)产量达300-520市斤皮棉/亩,对照同年、同地质肥力,同品种(豫棉1号),不用本发明的药品技术(而用抗枯宁,多菌灵等治疗多次)的棉花产量是31.10-98.90市斤皮棉亩,增产948.20-466.60%。1979年,1982年,1983年,1984年,1985年在河南泌阳县试验的小麦、芝麻、苷薯。应用本发明药品和部分技术的小麦单产820市斤,对照同年、同地质肥力,同品种不用本发明药品技术的小麦亩产412市斤,增产99.03%。芝麻应用本发明技术药品和部分技术亩产为415市斤,对照同年、同地质肥力,同品种不用本发明药品的技术芝麻亩产81.5市斤,增产409.20%。应用本发明技术药品的和部分技术的苷薯(根腐病严重,治愈后)亩产7000市斤,对照同年、同地质肥力,同品种不用本发明药品,技术的苷薯亩产1000市斤(根腐病严重无治疗),增产700%。1979年在泌阳县同时对照试验大豆,绿豆。应用本发明技术的大豆,亩产360市斤,对照同年、同地质肥力,同品种不用本发明药品技术的大豆亩产180市斤/亩,增产100%;应用本发明技术的绿豆亩产400市斤,对照同年、同质地质肥力,同品种不用本发明药品技术的绿豆亩产212市斤,增产88.67%。
2、品质的显著提高:目前,国内、国外多种农作物产品(包括林果)。品质严重低劣,如1989年我国从美国进口的长绒棉,只品质极低劣,产品报废,不能应用。国内粮、棉、油等产品因质量不佳,应用价值低,不能出口创汇。对农作物(包括林果)应用本发明药品技术后,可显著提高品质。如我国陆地棉的纤维长度是28-33mm,(包括籽皮短绒),断裂单强为4.88克(河南69棉),衣分34-40%。应用本发明药品技术自1984年至1989年连6年在河南泌阳县、南阳县两地试验的棉花纤维长度为40-75mm,包括籽皮短绒。(用特殊卷曲惯性力拔法,具体拔法是:采用现行标准手拔法后,再用手捏紧纤维束,逐节慢慢用力蹬拉和捋拉,蹬拉后再统捋,反复做,干纤维约需捋3-4小时后,当长度不易再继续伸长的时候,测得的纤维长度,叫做近似真实长度),断裂单强10-12克,衣分40-44%,1987-1989连续在河南泌阳、南阳试验的小麦、芝麻、大豆、绿豆、苷薯等均品质优良。表现在籽粒饱满,出粉率和出油率明显增加。小麦出粉率为85-87%,对照不用本发明的小麦出粉率为80%;绿豆出粉率为85%对照不用本发明药品技术的绿豆出粉率是80%;大豆出油率为15%,对照不用本发明技术的出油率是10%;芝麻出油率为48%,对照不用本发明技术的芝麻出油率是43%;苷薯出干率是40,对照不用本发明技术的苷薯出干率是33%(上述均为同年,同地质肥力,同品种对照)。
3、基本彻底的治病效果:目前,国内、国外多种农作物(包括林果)被镰刀菌,轮技纹菌等真菌和非真菌的侵袭,病害严重。本发明以彻底灭杀镰刀菌、轮枝纹菌为特长(同时也可防治其它病菌)。且治愈后,仍可使多种农作物(包括林果)成倍增产。如1989年在河南南阳县试验棉田中,枯、黄萎病发病率是100%,治疗前病情指数86,应用本发明药品技术治疗后,治愈率为99.7%,治愈后显露的病情指数0.004,且获222公斤皮棉/亩的高产。1986年在河南泌阳县试验田种植的棉花,由于应用了县农科所提供的带菌棉种(河南69棉一年后被县农科所淘汰),枯、黄萎病发病率为100%,治疗前的病情指数86,治疗后,治愈率为99.6%,显露的病情指数是0.0072,获297公斤皮棉/亩。1979年至1988年、1989年在泌阳县,南阳县种植的苷薯、芝床、绿豆、大豆,苷薯根腐病和芝麻、绿豆、大豆枯、黄萎病发病率分别是100%、95%、90%、95%,治疗前的病情指数分别是86、79、75、79,用本发明药品技术治疗后,显露的病情指数分别是0.004、0.0035、0.004、0.0035,分别获得3750公斤/亩,210公斤/亩、200公斤/亩、180公斤/亩的高产。用本发明药品技术,还可以防止小麦的白粉病,锈病。
1、明显减少虫害。目前,国内外多种农作物(包括林果)虫害严重。应用本发明药品技术后,可调节植物生理平衡状态而明显减少虫害。1983年在泌阳县试验田种植的芝麻,由于半途应用了本发明技术,虫害极轻微,只限在边行,(不使用其它任何治虫农药,获单产153公斤/亩。对照同年、同地块、同品种不用本发明药品的芝麻虫情严重(芽虫),用低毒农药(敌百虫)喷撒3次,用剧毒农药(3911)喷撒2次。效果不佳、产量11公斤/亩。1989年在南阳县试验田种植的棉花,由于半途应用了本发明药品和部分技术,一生只用底毒农药(敌百虫、速灭杀丁、杀虫眯等)治虫6次。对照同年、同地质肥力、同品种不用本发明药品技术的棉花,用剧毒农药(3911,1605,夫喃丹等)防治14次。
4、植物基因发生优异变化。目前,国内、国外提高产量的措施之一是改良,培育优良品种。而每一种优良品种在使用过程中,都不能长期保持其优良特性,更谈不上向好的方向发展。品种特性退化变质很快。眼下,国内、国外、尚无解决种籽优良特性的退化问题。而对植物应用本发明药品技术后,可使种籽品种向奇特的优异方面发展。(品种特性基因的变化、随使用本发明药品和技术的年次增加越来越好)。如1989年在南阳试验田中种植的、“豫棉一号”棉花,用本发明药品和部分技术后,从叶、叶柄、节间长、棉铃形状、开花至吐絮时间(优挑70天左右),纤维品质(湿棉绒长用本发明药品技术的为40mm,对照同年、同地质肥力、同品种不用本发明药品技术的绒长29mm,干棉用本发明药品技术的绒长采用现行标准拔法拔至mm后,再用、特殊卷曲惯性力技法”测得绒长40mm,对照不用本发明药品技术的绒长,应用现行标准拔法拔至29mm后,再用“特殊卷曲惯性力拔法”,只会损断,不会增长),已完全改变原来品种特性而更加优异。
4、防止作物早衰。现在,多种农作物(包括林果)早衰严重。已为国内、国外各有关单位所重视。至今,仍没有找到治疗早衰的有效方法。应用本发明药品技术后,可消除早衰现象。1989年,南阳地区棉花早衰严重。具体表现在棉花9月20号开始于枯、落叶,9月30号全部衰败。应用本发明药品技术的棉花,到小雪季节(霜号降后15-20天无实际降霜),仍叶茂体健。9月20号结的大蕾,仍能开花,成铃、结桃(拔棉柴后收获),且单铃籽棉重尚有5克左右,铃重和品质与不用本发明药品技术的中期棉相同,采用本发明药品技术,不仅能消除棉花早衰现象,同样能消除小麦、绿豆等多种农作物(包括林果)的早衰现象。
2、特点
本发明和已有技术相比,主剂C1型剂成分不同且其采用合理的反应,C1型剂、X1型剂、2型剂配合使用在已有技术上没有过,应用重铬酸钾预防和治疗镰刀真菌和轮枝纹菌对植物的侵害在已有技术没有过;产量原料来源广泛、充足;无毒无气,对人畜无害;价格低,便于生产,使用方便,适应范围广(多种农作物、包括林果),是一种高效增产、抗菌等多功能制剂。

Claims (1)

1、一种可防治农作物病害的增产液的使用方法,其特征在于该方法包括(以重量计):
(1)将10-56份硼酸、8-60份硫酸铜、1-7份钼酸铵、14-50份硫酸锰、150-340份磷酸二氢钾、6-20份硫酸锌于1000份水中在30-60℃温度下按上述顺序进行反应得到称之C1型剂的产物;
8-25份钼酸铵加1-1.5份水混合得到称之X1型剂混合物;
1-160份重铬酸钾加6000-12000份水混合得到称之X2型剂溶液;
(2)当农作物长到3-5片真叶时喷施:
第一天每亩喷施量为用42-56份水稀释0.2份C1型剂所得到的溶液;
第二天或第三天每亩喷施量为用42-56份水稀释0.1份X1型剂所得到的溶液;
第四天或第五天每亩喷施量为用42-56份水稀释0.065份X2型剂所得到的溶液;
(3)当农作物长到9-12片真叶时喷施:
第一天每亩喷施量为用42-56份水稀释0.3份C1型剂所得到的溶液;
第二天或第三天每亩喷施量为用42-56份水稀释0.1份X1型剂所得到的溶液;
第四天或第五天喷施量为用42-56份水稀释0.065份X2型剂所得到的溶液;
(4)当农作物盛蕾初花期时喷施:
第一天每亩喷施量为用56-70份水稀释0.35份C1型剂所得到的溶液;
第三天每亩喷施量为用56-70份水稀释0.13份X2型剂所得到的溶液;
(5)当农作物花铃期时喷施:
第一天每亩喷施量为用70份水稀释0.5份C1型剂所得到的溶液;
第二或第三天每亩喷施量为用70份水稀释0.1份X1型剂所得到的溶液;
第四天或第五天每亩喷施量为用70份水稀释0.13份X2型剂所得到的溶液;
第六天每亩喷施量为用14份水溶解0.2份氯化钠所得到的溶液;
(6)当农作物结果时喷施:
第一天每亩喷施量为用70-84份水稀释0.6份C1型剂所得到的溶液;
第三天每亩喷施量为用70-84份水稀释0.11份X2型剂所得到的溶液;
CN90104419A 1990-06-18 1990-06-18 一种可防治农作物病害的增产液使用方法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34656C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90104419A CN1034656C (zh) 1990-06-18 1990-06-18 一种可防治农作物病害的增产液使用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90104419A CN1034656C (zh) 1990-06-18 1990-06-18 一种可防治农作物病害的增产液使用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57565A CN1057565A (zh) 1992-01-08
CN1034656C true CN1034656C (zh) 1997-04-23

Family

ID=487855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90104419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34656C (zh) 1990-06-18 1990-06-18 一种可防治农作物病害的增产液使用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34656C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42890C (zh) * 1994-01-22 1999-04-14 吉林农业大学科技开发公司 甜菜壮苗剂
CN1045518C (zh) * 1994-02-18 1999-10-13 李文达 复合碱式硫酸铜烟叶杀菌组合物
CN102491815B (zh) * 2011-11-25 2013-03-20 史丹利化肥股份有限公司 高浓度纳米碳棉花专用肥及其制备方法
CN107500859A (zh) * 2017-08-23 2017-12-22 太仓市新滨农场专业合作社 一种大白菜生根营养液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4331660A (en) * 1981-03-02 1982-05-25 Balhorn Rodney L Fish egg fungicide
CN1035939A (zh) * 1988-03-20 1989-10-04 冯宏章 白菜灵及其制备方法
DD287399A5 (de) * 1989-09-01 1991-02-28 Adl-Institut Fuer Ruebenforschung,De Verfahren zur verbesserung von saatguteigenschaften bei beta-rueben
SU1685351A1 (ru) * 1989-02-15 1991-10-23 Институт Неорганической И Физической Химии Ан Киргсср Способ стимулировани роста и развити растений кукурузы

Patent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4331660A (en) * 1981-03-02 1982-05-25 Balhorn Rodney L Fish egg fungicide
CN1035939A (zh) * 1988-03-20 1989-10-04 冯宏章 白菜灵及其制备方法
SU1685351A1 (ru) * 1989-02-15 1991-10-23 Институт Неорганической И Физической Химии Ан Киргсср Способ стимулировани роста и развити растений кукурузы
DD287399A5 (de) * 1989-09-01 1991-02-28 Adl-Institut Fuer Ruebenforschung,De Verfahren zur verbesserung von saatguteigenschaften bei beta-rueben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57565A (zh) 1992-01-08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8129200A (zh) 活性农林生物炭微纳米复合土壤调理剂及其制备方法
CN106995342A (zh) 一种土壤调理剂及其制备和应用方法
CN103524224A (zh) 一种基于蚯蚓粪的富硒有机肥
CN102826922A (zh) 春玉米底肥专用肥料
CN106561362A (zh) 一种水稻的栽培方法
CN108640775A (zh) 一种种子包衣剂及其制备方法
CN105993468A (zh) 一种高产红辣椒的种植方法
CN105660698A (zh) 植物免疫诱抗剂在防治黄瓜猝倒病和立枯病中的应用
CN106304880A (zh) 一种三七连作土壤综合处理方法
CN105418220A (zh) 一种金乡大蒜高产栽培专用套餐药肥及其施用方法
CN104230525A (zh) 一种防治作物病虫害的专用肥料
CN102640632A (zh) 一种提高萝卜含硒量的方法
CN1799361A (zh) 生物种衣剂
CN1843074B (zh) 无公害茶用菊花栽培方法
CN1048237C (zh) 一种无机-有机复合肥
CN106034898A (zh) 一种佛手柑的种植方法
CN106304894A (zh) 一种蔬菜种子的处理方法
CN101455208A (zh) 种子处理剂及其制备工艺
CN108147904A (zh) 一种水稻育苗基质及其制作方法
CN1034656C (zh) 一种可防治农作物病害的增产液使用方法
CN108293358A (zh) 一种富硒水稻的种植方法
CN104130076A (zh) 一种防虫型叶菜专用生物肥及其制备方法
CN107027562A (zh) 水稻高产的种植方法
CN111170776A (zh) 一种含有青蒿的土壤修复生长剂及其制备、使用方法
CN108530202A (zh) 一种富硒生物有机肥及其制备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01 Deemed withdrawal of patent application (patent law 1993)
WD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deemed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I01 Corr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gazette

Correction item: Service bar

Correct: delete

False: deemed to have been withdrawn

Number: 21

Page: 138

Volume: 9

ERR Gazette correction

Free format text: CORRECT: AFFAIR COLUMN; FROM: DEEMED WITHDRAWAL TO: DELE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53 Correction of patent for invention or patent application
CB03 Change of inventor or designer information

Inventor after: Guo Jiafu

Inventor before: Guo Jiafu

Inventor before: Li Rongtang

COR Change of bibliographic data

Free format text: CORRECT: INVENTOR; FROM: GUO JIAFU; LI RONGTANG TO: GUO JIAFU; PATENTEE; FROM: GUO JIAFU; LI RONGTANG TO: GUO JIAFU

CP01 Change in the name or title of a patent holder

Patentee after: Guo Jiafu

Patentee before: Guo Jiafu

Patentee before: Li Rongtang

C15 Extension of patent right duration from 15 to 20 years for appl. with date before 31.12.1992 and still valid on 11.12.2001 (patent law change 1993)
OR01 Other related matters
C19 Lapse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the annual fee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