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3453705A - 空调系统 - Google Patents

空调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3453705A
CN103453705A CN2012101797746A CN201210179774A CN103453705A CN 103453705 A CN103453705 A CN 103453705A CN 2012101797746 A CN2012101797746 A CN 2012101797746A CN 201210179774 A CN201210179774 A CN 201210179774A CN 103453705 A CN103453705 A CN 103453705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output
input
valve
conditioning system
fluid reservoi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2101797746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3453705B (zh
Inventor
张卫星
陈杰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Vertiv Tech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Emerson Network Power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Emerson Network Power Co Ltd filed Critical Emerson Network Power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210179774.6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3453705B/zh
Priority to PCT/CN2012/081225 priority patent/WO2013177872A1/zh
Publication of CN103453705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3453705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3453705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3453705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5REFRIGERATION OR COOLING;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MANUFACTURE OR STORAGE OF ICE; LIQUEFACTION SOLIDIFICATION OF GASES
    • F25BREFRIGERATION MACHINES, PLANTS OR SYSTEMS;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 F25B41/00Fluid-circulation arrangement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5REFRIGERATION OR COOLING;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MANUFACTURE OR STORAGE OF ICE; LIQUEFACTION SOLIDIFICATION OF GASES
    • F25BREFRIGERATION MACHINES, PLANTS OR SYSTEMS;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 F25B2400/00General features or devices for refrigeration machines, plants or systems,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or heat-pump systems, i.e. not limited to a particular subgroup of F25B
    • F25B2400/23Separator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5REFRIGERATION OR COOLING;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MANUFACTURE OR STORAGE OF ICE; LIQUEFACTION SOLIDIFICATION OF GASES
    • F25BREFRIGERATION MACHINES, PLANTS OR SYSTEMS;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 F25B2600/00Control issues
    • F25B2600/25Control of valves
    • F25B2600/2507Flow-diverting valve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5REFRIGERATION OR COOLING;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MANUFACTURE OR STORAGE OF ICE; LIQUEFACTION SOLIDIFICATION OF GASES
    • F25BREFRIGERATION MACHINES, PLANTS OR SYSTEMS;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 F25B2600/00Control issues
    • F25B2600/25Control of valves
    • F25B2600/2519On-off valve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Thermal Sciences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Air Conditioning Control Device (AREA)

Abstract

提供一种空调系统。其中,压缩机的第一输入端连接第一储液罐的第二输出端,压缩机输出端连接冷凝设备的第一冷凝部分的输入端,第一冷凝部分的输出端经由第一流量控制阀连接第一储液罐的第一输入端,第一储液罐的第一输出端连接蒸发器的输入端;蒸发器的输出端通过切换装置的第一通路连接第一储液罐的第二输入端,蒸发器的输出端通过切换装置的第二通路连接冷凝设备的第二冷凝部分的输入端;第二冷凝部分的输出端经由第一通断阀连接第一储液罐的第一输入端;以及切换装置被配置为能够工作为:第一通道打开且第二通道关闭、第一通道关闭且第二通道打开以及第一通道和第二通道都打开。该空调系统实现压缩机模式和自然冷源制冷模式同时运行。

Description

空调系统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制冷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空调系统。
背景技术
出于节能考虑,可以在诸如用于机房等设施的空调系统中采用利用自然冷源进行制冷的技术。即,搭建空调系统,使得其在室外环境温度较低的季节,可以利用低环境温度对制冷剂进行冷凝,从而节省大量电力,进而降低了生产成本。
发明内容
然而,在一些情况下,单独使用自然冷源进行制冷的空调系统不能提供令人满意的制冷效果,且其使用受季节变化的制约。
有鉴于此,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空调系统,其能够根据需要在自然冷源制冷、压缩机制冷,以及同时利用自然冷源和压缩机进行制冷的三种模式间进行切换。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提供一种空调系统,包括:第一储液罐、压缩机、冷凝设备、第一流量控制阀、第一通断阀、蒸发器以及切换装置;其中,压缩机的第一输入端连接第一储液罐的第二输出端,压缩机的输出端连接冷凝设备的第一冷凝部分的输入端,第一冷凝部分的输出端经由第一流量控制阀连接第一储液罐的第一输入端,第一储液罐的第一输出端连接蒸发器的输入端;蒸发器的输出端通过切换装置的第一通路连接第一储液罐的第二输入端,并且蒸发器的输出端通过切换装置的第二通路连接冷凝设备的第二冷凝部分的输入端;第二冷凝部分的输出端经由第一通断阀连接第一储液罐的第一输入端;以及切换装置被配置为能够以三种方式工作:第一通道打开且第二通道关闭的第一方式、第一通道关闭且第二通道打开的第二方式以及第一通道和第二通道都打开的第三方式。
根据本发明的另一个实施例,该空调系统还包括第二通断阀和第三通断阀,其中,第二通断阀的第一端设置在压缩机的输出端与第一冷凝部分的输入端之间,且第二通断阀的第二端设置在切换装置的第二通路的出口与第二冷凝部分的输入端之间;第三通断阀的第一端设置在第一冷凝部分的输出端与第一流量控制阀的输入端之间,且第三通断阀的第二端设置在第二冷凝部分的输出端与第一通断阀的输入端之间。
根据本发明的另一个实施例,切换装置被配置为在以第三方式工作时,能够调节第一通道和第二通道的开度,从而控制通过第一和第二通道的制冷剂的通量。
根据本发明的另一个实施例,切换装置是切换阀;或者,切换装置包括设置于蒸发器输出端至第一储液罐的第二输入端之间的第四通断阀,以及设置于蒸发器输出端至第二冷凝部分的输入端之间的第五通断阀或单向阀。
根据本发明的另一个实施例,蒸发器的输出端被分组,分组中的一部分被经由第四通断阀连接到第一储液罐的第二输入端,且分组中的另一部分被经由第五通断阀连接到第二冷凝部分的输入端;并且,在分组中的一部分和另一部分之间设置有第六通断阀,以控制各分组之间的通断。
根据本发明的另一个实施例,切换装置包括至少两个切换阀,蒸发器的输出端被分组并分别经由各自的切换阀连接到第一储液罐的第二输入端和第二冷凝部分的输入端。
根据本发明的另一个实施例,该空调系统还包括第七通断阀,第七通断阀设置于第一通断阀的输出端与第一储液罐的第一输出端之间。
根据本发明的另一个实施例,第一储液罐的第一输出端与蒸发器的输入端之间在高度上存在正落差;第一储液罐的第一输出端经由动力设备连接蒸发器的输入端;或者,第一储液罐的第一输出端与蒸发器的输入端之间在高度上存在正落差,且第一储液罐的第一输出端经由彼此并联的动力设备和第八通断阀连接蒸发器的输入端。
根据本发明的另一个实施例,当压缩机是有油压缩机时,第一储液罐的第三输出端连接压缩机的第一输入端,且第一储液罐的第三输出端与压缩机的第一输入端之间在高度上存在正落差;或者,第一储液罐的第三输出端连接引射泵的第一输入端,引射泵的第一输出端连接压缩机的第一输入端。
根据本发明的另一个实施例,当空调系统包括引射泵时,引射泵的第二输入端连接在压缩机的输出端与第一流量控制阀的输入端之间。
根据本发明的另一个实施例,该空调系统还包括油分离器,其中,压缩机的输出端连接油分离器的输入端,油分离器的第一输出端连接第一冷凝部分的输入端,油分离器的第二输出端连接压缩机的第二输入端。
根据本发明的另一个实施例,该空调系统还包括:第二储液罐,用于辅助存储空调系统中的制冷剂;其中,第二储液罐连接在第一冷凝部分的输出端和第一流量控制阀的输入端之间。
根据本发明的另一个实施例,该空调系统还包括:旁路管路,旁路管路的第一端设置在第一冷凝部分的输出端与第二储液罐的输入端之间,并且旁路管路的第二端设置在第二储液罐的输出端与第一流量控制阀的输入端之间。
根据本发明的另一个实施例,该空调系统还包括第一液位控制器,用于根据检测到的第一储液罐中的液位进行控制,以启动或停止动力设备。
根据本发明的另一个实施例,该空调系统还包括:第二液位控制器,用于根据检测到的第一储液罐中的液位对第一流量控制阀的开度进行控制。
根据本发明的另一个实施例,该空调系统还包括:第三液位控制器,用于根据检测到的第一储液罐中的液位对动力设备的启动或停止进行控制,并且对第一流量控制阀的开度进行控制。
根据本发明的另一个实施例,切换装置的第一通路的输出端经由第一单向阀连接第一储液罐的第二输入端;且/或,切换装置的第二通路的输出端经由第二单向阀连接第二冷凝部分的输入端;且/或,压缩机的输出端经由第三单向阀连接第一冷凝部分的输入端。
根据本发明的另一个实施例,空调系统包括相互并联连接的多个压缩机。
根据本发明的另一个实施例,在并联连接到第一储液罐的第一输出端的每一路蒸发器的输入端处都设置有流量控制阀,从而控制提供到每一路蒸发器的制冷剂的量。
根据本发明的另一个实施例,蒸发器之间的连接形式是并联、串联,或者并联和串联的结合。
根据本发明的另一个实施例,空调系统是风冷螺杆式空调系统、水冷螺杆式空调系统、风冷涡旋式空调系统或者水冷涡旋式空调系统。
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空调系统在环境温度允许的情况下充分利用自然冷源进行制冷,减小了系统的耗电量。并且,在制冷要求比较高时,适时启用压缩机,使得空调系统总是能够满足制冷的需要。
附图说明
参照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实施例的说明,会更加容易地理解本发明的以上和其它目的、特点和优点。在附图中,相同的或对应的技术特征或部件将采用相同或对应的附图标记来表示。在附图中不必依照比例绘制出单元的尺寸和相对位置。
图1是示出根据本发明第一实施例的空调系统的结构的示意图;
图2是示出根据本发明第二实施例的空调系统的结构的示意图;
图3是示出根据本发明第三实施例的空调系统的结构的示意图;
图4是示出根据本发明第四实施例的空调系统的结构的示意图;
图5是示出根据本发明第五实施例的空调系统的结构的示意图;
图6是示出根据本发明第六实施例的空调系统的结构的示意图;
图7是示出根据本发明第七实施例的空调系统的结构的示意图;
图8是示出根据本发明第八实施例的空调系统的结构的示意图;
图9是示出根据本发明第九实施例的空调系统的结构的示意图;
图10是示出根据本发明第十实施例的空调系统的结构的示意图;
图11是示出根据本发明第十一实施例的空调系统的结构的示意图;
图12是示出根据本发明第十二实施例的空调系统的结构的示意图;
图13是示出根据本发明第十三实施例的空调系统的结构的示意图;
图14是示出根据本发明第十四实施例的空调系统的结构的示意图;
图15是示出根据本发明第十五实施例的空调系统的结构的示意图;
图16是示出根据本发明第十六实施例的空调系统的结构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参照附图来说明本发明的实施例。应当注意,为了清楚的目的,附图和说明中省略了与本发明无关的、本领域技术人员已知的部件和处理的表示和描述。
根据本发明的空调系统遵循这样的思路设计:通过设置可以在若干路径之间进行切换或可以同时打开若干路径并调节针对各路径的开度的切换装置,以及能够通过其通断分离或组合冷凝设备各部分的若干通断阀,使空调系统能够根据需要形成两条单独的制冷剂循环路径。且这两条路径能够以不同的制冷模式同时运行。
图1是示出根据本发明第一实施例的空调系统的结构的示意图。该空调系统包括:储液罐5(作为“第一储液罐”的示例)、压缩机1、冷凝设备2、流量控制阀3(作为“第一流量控制阀”的示例)、通断阀41(作为“第一通断阀”的示例)、蒸发器8以及切换装置6。其中,压缩机1的输入端Ic1(作为“压缩机的第一输入端”的示例)连接储液罐5的输出端Ot2(作为“第一储液罐的第二输出端”的示例),以从储液罐5接收制冷剂气体;其输出端Oc连接冷凝设备2的冷凝部分2a(作为“第一冷凝部分”的示例)的输入端,将压缩后的高压制冷剂气体输送到冷凝部分2a中进行冷凝。冷凝部分2a的输出端经由流量控制阀3连接储液罐5的输入端It1(作为“第一储液罐的第一输入端”的示例),以将冷凝后的制冷剂液体经过流量控制阀3节流之后存储到储液罐5中。储液罐5的输出端Ot1(作为“第一储液罐的第一输出端”的示例)连接蒸发器8的输入端。经过流量控制阀3节流后的制冷剂是气液混合的,这些制冷剂在储液罐5中进行气液分离,液体进入蒸发器8,气体进入压缩机1。蒸发器8通过制冷剂液体的蒸发进行制冷。蒸发器8的输出端通过切换装置6的第一通路连接储液罐5的输入端It2(作为“第一储液罐的第二输入端”的示例),并且蒸发器8的输出端通过切换装置6的第二通路连接冷凝设备2的冷凝部分2b(作为“第二冷凝部分”的示例)的输入端。冷凝部分2b的输出端经由通断阀41连接储液罐5的输入端It1。并且切换装置6被配置为能够以三种方式工作:第一通道打开且第二通道关闭的第一方式、第一通道关闭且第二通道打开的第二方式以及第一通道和第二通道都打开的第三方式。
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切换装置6可以在其第一通路和第二通路之间进行切换。如图1中所示,蒸发器8的输出端可以经由切换装置6的第一通路连接储液罐5的输入端It2。另外,蒸发器8的输出端可以经由切换装置6的第二通路连接冷凝设备2的冷凝部分2b的输入端。即,直接将从蒸发器8输出的制冷剂蒸汽送入冷凝设备2中。附图中的箭头方向旨在指示制冷剂在空调系统中的循环流动方向。后面附图为简洁起见未逐一标出。
这里,“切换装置”是对用于切换从蒸发器8输出的制冷剂蒸汽的传输路径的装置或装置组的统称,并不限于某种特定的实现。例如,切换装置6可以是切换阀。则切换装置6的第一通路是指切换阀内部、切换阀的输入端与第一输出端之间的通路,切换装置6的第二通路是指切换阀内部、切换阀的输入端与不同于第一输出端的第二输出端之间的通路。作为一个示例,如图1所示,切换阀6的输入端连接蒸发器8的输出端,切换阀6的输出端Os1(作为“切换阀的第一输出端”的示例)连接储液罐5的输入端It2,切换阀6的输出端Os2(作为“切换阀的第二输出端”的示例)连接冷凝设备2的冷凝部分2b输入端。实现切换装置6的切换阀主要的作用在于实现流路的切换,可以通过四通阀、三通阀或者电磁阀等实现,但不限于此。另外,还可以使用分立的元件,诸如通断阀等来实现切换转置6,将在后面进行详细描述。
由上面的描述可见,由于将冷凝设备配置为分别用于压缩机制冷(冷凝部分2a)和用于自然冷源制冷(冷凝部分2b)的独立工作的部分,因而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空调系统既可以单独在压缩机制冷模式或自然冷源制冷模式下运行,又可以在两种制冷模式下同时运行。
当空调系统工作在压缩机制冷模式时,压缩机1运行,通断阀41关闭,切换装置6切换到第一通路。此时,冷凝设备2的冷凝部分2a进行冷凝处理。当空调系统工作在自然冷源制冷模式时,压缩机1停止,通断阀41开启,切换装置6切换到第二通路。此时,冷凝设备2的冷凝部分2b进行冷凝处理。当空调系统同时运行压缩机制冷和自然冷源制冷两种模式时,通断阀41开启,切换装置6的第一通路和第二通路都打开,使得部分制冷剂流向储液罐5,另一部分直接流向冷凝部分2b。此时,冷凝设备2的冷凝部分2a对压缩机提供的制冷剂气体进行冷凝,冷凝设备2的冷凝部分2b对直接来自蒸发器8的制冷剂蒸汽进行冷凝。
换而言之,当切换装置6以第一通道打开且第二通道关闭的第一方式工作时,压缩机1工作,使用冷凝部分2a对高压制冷剂气体进行冷凝;当切换装置6以第一通道关闭且第二通道打开的第二方式工作时,压缩机1停止,制冷剂蒸汽直接从蒸发器8输送到冷凝设备2的冷凝部分2b,利用自然冷源对制冷剂进行冷凝;而当切换装置6以第一通道和第二通道都打开的第三方式工作时,空调系统同时工作在压缩机制冷模式和自然冷源制冷模式,冷凝部分2a和冷凝部分2b同时进行冷凝处理。
例如,可以依据制冷剂气体温度与室外温度的差来选择空调系统的制冷模式。当室外环境温度较高时,系统以传统的压缩机模式运行。当室外温度较低,制冷剂的温度高于室外温度时,系统可以在自然冷源制冷模式下工作,或者根据制冷需求以压缩机模式和自然冷源制冷模式同时进行的方式工作。可选择地,在实际应用中,两制冷方式的切换还可以由人工控制等,这里不赘述。
此外,当空调系统以两种工作模式同时进行的方式工作,即切换装置6在以第三方式工作时,切换装置6可以被配置为能够自动或手动地调节其第一通道和第二通道的开度,从而控制第一通道和第二通道的流动阻力,进而控制在单位时间内通过该第一和第二通道的制冷剂的量。
在一个例子中,当室外温度很低,从而使用自然冷源制冷能够满足大部分制冷需求时,可以调节切换装置6的开度,减小第一通道开度,增大第二通道开度。同时,可以降低压缩机1的功率,只要其能够补充自然冷源制冷之外的制冷需求即可。
在另一个例子中,当室外温度和制冷剂的温差较小,自然冷源只能满足小部分制冷需求时,可以调节切换装置6的开度,增大第一通道开度,减小第二通道开度,并同时提高压缩机1的功率,使其补充自然冷源制冷之外的制冷需求。
开度的调节以及压缩机功率控制可以依据储液罐中制冷剂的温度、储液罐中的压强、蒸发器(即空调系统末端)处的温度或压强来调节。
在图1所示的空调系统中,术语“冷凝设备”是指能够对制冷剂进行冷凝处理的设备,即冷却高温制冷剂气体并使之液化的热交换器。在实际应用中,可以自主选择具体的冷凝设备来实现。例如,冷凝设备2可以通过一个冷凝设备或者并联的至少两个冷凝设备实现。此时,并联的至少两个冷凝设备的输入端作为冷凝设备的输入端,并联的至少两个冷凝设备的输出端作为冷凝设备的输出端。当然,冷凝设备也可以采用串联、串并联的结合等组成方式。冷凝设备的冷却方式可以是风冷、水冷或者蒸发式冷凝等。
此外,冷凝设备2的冷凝部分2a和冷凝部分2b既可以使用不同的冷凝设备来实现,也可以是一个单独冷凝设备中的不同部分。
在图1所示的空调系统中,蒸发器可以为一个或者多个,具体个数不受限制。各个蒸发器8的输出端可以分别连接切换装置6的输入端。或者,也可以先进行输出端的合并连接后,再连接切换装置6的输入端,这里并不限定。各蒸发器8的输入端与储液罐5的输出端Ot1的连接亦然。蒸发器之间的连接形式可以是并联、串联,或者并联和串联的结合。
此外,在图1所示的空调系统中,储液罐5可以通过低压储液罐或者分离器实现,但不限于此。在本发明中使用的通断阀,诸如通断阀41,可以是手动的,诸如手动球阀;也可以是电动的,诸如电磁阀、电动球阀。
自然冷源制冷模式与压缩机制冷模式的同时运行,使得能够最大程度的利用室外低温空气实现制冷,而压缩机只起辅助补充作用。从而降低空调系统的功率损耗和电能消耗,实现节约能源的目的。
根据第一实施例的空调系统,用于自然冷源制冷模式与压缩机制冷模式的冷凝部分完全独立。在一些实施例中,还可以在两种模式下共用各个冷凝部分。
图2是示出根据本发明第二实施例的空调系统的结构的示意图。根据该实施例的空调系统与根据第一实施例的空调系统的区别在于:还包括通断阀42和通断阀43。
如图2所示,通断阀42(作为“第二通断阀”的示例)的第一端设置在压缩机1的输出端Oc与冷凝部分2a的输入端之间,且通断阀42的第二端设置在切换装置6的第二通路的出口与冷凝部分2b的输入端之间。通断阀43(作为“第三通断阀”的示例)的第一端设置在冷凝部分2a的输出端与流量控制阀3的输入端之间,且通断阀43的第二端设置在冷凝部分2b的输出端与通断阀41的输入端之间。
使用如上设置的通断阀42和通断阀43可以实现不同工作模式下冷凝部分的结合和分开使用。在下面具体说明。
当空调系统工作在压缩机制冷模式时,压缩机1运行,通断阀42和43开启,通断阀41关闭,切换装置6切换到第一通路。此时,冷凝设备2的冷凝部分2a和2b都对压缩机提供的制冷剂气体进行冷凝。当空调系统工作在自然冷源制冷模式时,压缩机1停止,通断阀41、42和43都开启,切换装置6切换到第二通路。此时,冷凝设备2的冷凝部分2a和2b都对直接来自蒸发器8的制冷剂蒸汽进行冷凝。当空调系统同时运行压缩机制冷和自然冷源制冷两种模式时,通断阀42和43关闭,通断阀41开启,切换装置6可以被配置为自动或手动地调节开度,使得部分制冷剂气体流向储液罐5进而流入压缩机1,部分流向冷凝设备2的冷凝部分2b。此时,冷凝设备2的冷凝部分2a对压缩机提供的制冷剂气体进行冷凝,冷凝设备2的冷凝部分2b对直接来自蒸发器8的制冷剂蒸汽进行冷凝。
由上述内容可见,与第一实施例相比,第二实施例的空调系统能够提高冷凝器的使用效率。
如上面提到的,切换装置6可以使用切换阀以外的装置构造,只要能够以三种方式切换通路即可。三种方式为:第一通路接通且第二通路断开,第一通路断开且第二通路接通,两个通路都接通。
图3是示出根据本发明第三实施例的空调系统的结构的示意图。在该实例中,代替使用切换阀,切换装置6可以包括设置于蒸发器8的输出端至储液罐5的输入端It2之间的通断阀44(作为“第四通断阀”的示例),以及设置于蒸发器8的输出端至冷凝设备2的冷凝部分2b的输入端之间的通断阀45(作为“第五通断阀”的示例)。可选择地,还可以使用单向阀来替换通断阀45。虽然图3中示出的通断阀44和45是电磁阀,但可以理解还可以采用其它通断阀,诸如手动球阀或者电动球阀、电动二通阀来实现。在一些实施例中,通断阀44和45的开度可以进行调节。
当空调系统在压缩机制冷模式下运行时,通断阀44开启,通断阀45关闭。换句话说,切换装置6的第一通路即通断阀44所在管路打开,切换装置6的第二通路即通断阀45所在的管路关闭。当空调系统在自然冷源制冷模式下运行时,通断阀45开启,通断阀44关闭。换句话说,切换装置6的第二通路即通断阀45所在管路打开,切换装置6的第一通路即通断阀44所在的管路关闭。当空调系统两种模式同时运行时,通断阀44和45都开启,并在一些实施例中可以根据空调系统末端压力、温度等参数调节开启的开度。
图4是示出根据本发明第四实施例的空调系统的结构的示意图。本实施例与参考图2描述的第二实施例的区别在于:蒸发器的输出端被分组,并经由对应于分组的切换阀连接到储液罐(进而连接到压缩机)和冷凝设备的用于自然冷源制冷的冷凝部分,从而在不同工作模式下进行切换时减少控制的复杂性。
图4中示出切换装置包括两个切换阀61和62的情况。相应地,蒸发器8的输出端被分为两组,并分别连接到与分组对应的切换阀61和62,以经由切换阀61和62可切换地连接到储液罐5的输入端It2和冷凝部分2b的输入端。
当只在压缩机制冷模式下工作时,切换阀61和62都切换到储液罐5;当只在自然冷源制冷模式下工作时,切换阀61和62都切换到冷凝设备2的冷凝部分2b;而当压缩机制冷和自然冷源制冷同时运行时,切换阀61和62中的一个切换到储液罐5,另一个切换到冷凝设备2。在其它实施例中,切换装置也可以由两个以上的切换阀实现,且蒸发器8的输出端相应分组为与切换阀数目相同的分组。
类似地,当切换装置用通断阀(单向阀)实现时,也可以对蒸发器8的输出端进行分组。图5是示出根据本发明第五实施例的空调系统的结构的示意图。在该实施例中,切换装置以若干通断阀或单向阀实现。
例如,蒸发器8的输出端被分组,分组中的一部分被经由通断阀44连接到储液罐5的输入端It2,且分组中的另一部分被经由单向阀45’(也可以是如第三实施例中描述的通断阀45)连接到冷凝部分2b的输入端。并且,在分组中的一部分和另一部分之间设置有通断阀46(作为“第六通断阀”的示例),以控制各分组之间的通断。
当空调系统只在压缩机制冷模式下工作时,通断阀44和46开启。如果如第三实施例中在切换装置的第二通路上设置的是通断阀45,则通断阀45关闭。另外,如上面描述过的,通断阀41和42开启,通断阀43关闭。在图5所示实例中,设置的是单向阀45’。由于压缩机1运行,且通断阀42开启,所以单向阀45’的输出端压力高于输入端压力,因而相当于单向阀45’被阻断(关闭),制冷剂蒸汽不能经由单向阀45’传输到冷凝设备2。
当空调系统只在自然冷源制冷模式下工作时,通断阀41、42和43开启,通断阀44关闭,通断阀46开启。由于单向阀45’输入输出端不存在阻断压差,因而制冷剂蒸汽经由单向阀45’流入冷凝设备2。另外,当如第三实施例中描述的,采用通断阀45而不是单向阀45’时,通断阀45开启。
当空调系统同时运行压缩机制冷和自然冷源制冷时,通断阀41和44开启,通断阀42、43和46关闭。单向阀45’输入输出端不存在阻断压差,因而来自蒸发器8分组之一的制冷剂蒸汽可以经由单向阀45’流入冷凝设备2的冷凝部分2b,而来自蒸发器8的另一分组的制冷剂蒸汽经由通断阀44流入储液罐5,进而为压缩机1提供制冷剂气体。
虽然图5中只示出了蒸发器8的输出端分为两组的情况,但在其它实施例中,也可以分为多组,只要各分组可以分别通过通断阀等装置切换到切换装置的第一或第二通路即可。另外,在本说明书中,所有适合于图2所示第二实施例的改进同样适合于图1所示的第一实施例。
图6是示出根据本发明第六实施例的空调系统的结构的示意图。本实施例与第四实施例的区别之处在于:还包括设置于通断阀41的输出端与储液罐5的输出端Ot1之间的通断阀47(作为“第七通断阀”的示例)。通断阀47的设置使得可以在某些场合储液罐5供液不足时,通过开启通断阀47绕过储液罐5对蒸发器供液。这在空调系统设置有位于储液罐5和蒸发器8之间的动力设备时,尤其有用。通断阀47的设置可以避免因对动力设备的供液不足造成的动力设备损坏或无效工作。
在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空调系统中,在储液罐5的输出端Ot1和蒸发器8的输入端之间可以布置循环动力机制,以帮助制冷剂在空调系统中的循环。所述“机制”可能通过三种手段实现:通过增加新的部件来实现;通过在已有部件的基础上调整特定部件的配置关系,诸如配合、位置关系来实现;通过二者的结合来实现。根据空调系统的不同需求和特点,可以以本领域技术人员能够想到的各种方式来实现循环动力机制,只要能够为制冷剂提供循环的动力即可。
结合本发明的各实施例,循环动力机制的具体实例例如可以有:(1)储液罐5的输出端Ot1与蒸发器8的输入端之间在高度上存在正落差,以通过将动力势能转化成动能的方式提供制冷剂的循环动力;(2)储液罐5的输出端Ot1经由动力设备7连接蒸发器8的输入端,以通过将电能转化成机械能的方式提供制冷剂的循环动力;或者,(3)储液罐5的输出端Ot1与蒸发器8的输入端之间在高度上存在正落差,且储液罐5的输出端Ot1经由彼此并联的动力设备7和通断阀48(作为“第八通断阀”的示例)连接蒸发器8的输入端,即实例(1)和(2)的结合。
图7是示出根据本发明第七实施例(即实例(3))的空调系统的结构的示意图。其中,通断阀48可以是一个通断阀,也可以是多个通断阀的并联,但不限于此。且通断阀48可以是自动或手动阀件,诸如电动球阀、手动球阀,但不限于此。动力设备7可以是一个泵,也可以是多个泵的并联,但不限于此。
根据第七实施例的空调系统,可以在只运行压缩机制冷时关闭动力设备7,打开通断阀48;在只运行自然冷源制冷时启动动力设备7,关闭通断阀48;而在同时运行两种制冷模式时,依据系统对循环动力的需要打开或关闭动力设备7(或是动力设备组的部分或全部),并可控制通断阀48的开启和关闭。此可以完全根据系统需要控制,这里不赘述。
进一步地,当压缩机1是有油压缩机时,可以为压缩机1提供回油机制,以使压缩机1以良好的状态工作,并延长压缩机1的寿命。下面结合图8至图11描述回油机制的实施例。图8至11是示出根据本发明第八至十一实施例的空调系统的结构的示意图。
在图8所示的第八实施例中,回油机制可以实现为:储液罐5的输出端Ot3(作为“第一储液罐的第三输出端”的示例)连接压缩机1的输入端Ic1(作为“压缩机的第一输入端”的示例),且储液罐5的输出端Ot3与压缩机的输入端Ic1之间在高度上存在正落差。
一般地,油的密度小于制冷剂的密度,因此,油一般漂浮于储液罐5中制冷剂的表面。从而,如8中所示,储液罐5的输出端Ot3可以设置于储液罐5液面稍靠下的位置,以便通过输出端Ot3顺利实现回油。输出端Ot3的位置与液面之间的距离可以自主设定,这里并不限制。此外,输出端Ot3可以包括位于储液罐5的侧壁上的一个或多个开口。并且,在包括多个开口时,该多个开口可以从储液罐5的最高液位到最低液位排列。在实际应用中,该多个开口可以依据储液罐5中的实际液面位置打开或闭合。该回油机制可以在不增加任何部件的情况下提高有油压缩机的回油率,从而使有油压缩机能够持续正常工作。
在图9所示的第九实施例中,回油机制可以实现为:储液罐5的输出端Ot3连接引射泵15的输入端Ip1(作为“引射泵的第一输入端”的示例),引射泵15的输出端Op连接压缩机1的输入端Ic1
一般地,压缩机1的输入端Ic1处的压力小于储液罐5中的压力,从而通过两者之间的压力差实现回油。此外,引射泵15通过内部面积的变化,压力能和动力能相互转化,形成不同的压差。引射泵15例如是拉伐尔管,但不限于此。相似地,在本实施例中,储液罐5的输出端Ot3同样可以设置到储液罐5的液面稍靠下的位置。或者,输出端Ot3可以包括位于储液罐5的侧壁上的一个或多个开口。
第九实施例的优点是:相比于在储液罐5的输出端Ot3和压缩机1的输入端Ic1之间设置正落差的第八实施例,第九实施例的回油机制降低了对空调系统安装空间的要求,可以减少进入压缩机1的输入端Ic1的液体的量,从而能够防止由于过量液体流入造成压缩机1的损坏。
为了进一步提高回油率,并减小流回压缩机的液体的量,可以提供进一步的改进。如图10中所示,引射泵15具有两个输入端,Ip1和Ip2;储液罐5的输出端Ot3连接引射泵15的输入端Ip1,引射泵15的输入端Ip2(作为“引射泵的第二输出端”的示例)连接在压缩机1的输出端与流量控制阀3的输入端之间,引射泵15的输出端Op连接压缩机1的输入端Ic1
虽然,在图10的第十实施例中,引射泵15的输入端Ip2连接在压缩机1的输出端与冷凝设备2的冷凝部分2a的输入端之间,但并不限于此。事实上,只要引射泵的输入端Ip2连接在空调系统的压缩机制冷循环回路的高压管路中即可。
此时,引射泵15的输入端Ip2连接的管路压力高于引射泵15中的压力,两者之间存在压差。而且,引射泵15中的压力高于压缩机1中的压力,两者之间也存在压差。因此,制冷剂和润滑油的混合物在引射泵15的输入端Ip2与引射泵15之间压差的作用下回流到引射泵15中,在引射泵15中与储液罐5的输出端Ot3回流的润滑油(夹杂有制冷剂)相互作用。具体地,在引射泵15中,高温制冷剂和低温制冷剂中和,并且由于压力降低,制冷剂液体都蒸发成气体,而润滑油不发生相变。之后,润滑油(另有制冷剂气体)继续在引射泵15与压缩机1之间压差的作用下,回流到压缩机1中,从而实现了高压喷射引射回油。
在该第十实施例中,如上面说明的,在引射泵15中,由于压力降低,以及温度的中和,大部分制冷剂液体都会蒸发成气体之后才回到压缩机,因而减少了对压缩机的伤害。
此外,在图11所示的第十一实施例中,还包括油分离器16,其中,压缩机的输出端Oc连接油分离器16的输入端Id,油分离器16的输出端Od1(作为“油分离器的第一输出端”的示例)连接冷凝部分2a的输入端,油分离器16的输出端Od2(作为“油分离器的第二输出端”的示例)连接压缩机1的输入端Ic2(作为“压缩机的第二输入端”的示例)。
在压缩机1工作时,高压制冷剂气体从压缩机1的输出端Oc喷出,经过油分离器16的输出端Od1输送到冷凝设备2的冷凝部分2a。在经过油分离器16时,裹挟在高压制冷剂气体中的润滑油被油分离器16分离出,并从油分离器的输出端Od2排出,从压缩机1的输入端Ic2输送回压缩机1。图中的箭头示出了各管路中流体(制冷剂气体或润滑油)的流动方向。这里,油分离器16可以采用本领域公知的各种油分离器,其与压缩机的具体连接方式依油分离器的种类而定,不受图11示例的限制。当压缩机1是有油压缩机时,设置油分离器减少了压缩机1的润滑油进入制冷剂中的油量,提高空调系统的效率,节约能耗。
另外,还可以进一步在油分离器与压缩机的回油管路中设置干燥过滤器和/或视液镜。如图11中所示,干燥过滤器111和/或视液镜121可以设置于油分离器16到有油压缩机1的回油路径上。这里,油分离器16的回油输出端Od2依次通过干燥过滤器111和视液镜121连接有油压缩机1的接收油分离器回油的输入端Ic2。干燥过滤器111用于滤除回流润滑油中的水分。
此外,干燥过滤器111和视液镜121所在的路径上还可以设置通断阀(未示出)。具体地,该通断阀可以设置于干燥过滤器111的左侧、或者视液镜121的右侧、或者干燥过滤器111和视液镜121之间等。该通断阀的作用在于通过自身的通断或开度调节,控制油分离器16和压缩机1之间的回油量。
图12是示出根据本发明第十二实施例的空调系统的结构的示意图。本实施例与第十一实施例的区别之处在于:根据本实施例的空调系统还包括用于辅助存储空调系统中的制冷剂的储液罐10(作为“第二储液罐”的示例)。如图12中所示,储液罐10可以连接在冷凝部分2a的输出端和流量控制阀3的输入端之间。
一般地,储液罐10可以通过高压储液罐实现,但不限于此。而储液罐5可以通过低压储液罐实现,但不限于此。由于储液罐5的体积往往受到空调系统机组尺寸的影响,为防止空调系统的室内机组的停开机或者室内负荷变化造成系统制冷剂循环量的变化,设置储液罐10。储液罐10在制冷剂循环量变化时能够将制冷剂存储起来。当储液罐10通过高压储液器实现时,可以相对容纳较多制冷剂,从而进一步优化空调系统的制冷效果。
需要说明的是:储液罐10的形状不受图形限制,进出口位置仅为示意性的。另外,储液罐5在图中也仅为示意性的,具体可以是圆形、椭圆形、方形等各种形状,这里并不限制。另外,储液罐5或者储液罐10的安装方式可以是立式安装或卧式安装等各种安装方式,这里也并不限制。
在一些实施例中,也可以在在冷凝部分2a和流量控制阀3之间安装干燥过滤器和/或视液镜。在图12所示实施例中,干燥过滤器11和视液镜12被安装在储液罐10和流量控制阀3之间。干燥过滤器11用于滤除制冷剂中的水分。干燥过滤器11和视液镜12与冷凝设备2以及储液罐5之间的连接关系可以包括:冷凝部分2a的输出端通过干燥过滤器11连接流量控制阀3的输入端;或者,冷凝部分2a的输出端通过视液镜12连接流量控制阀3的输入端;或者,冷凝部分2a的输出端依次通过干燥过滤器11和视液镜12连接流量控制阀3的输入端。通过增加干燥过滤器和视液镜,可以吸收和观测制冷剂中的水分,以防止制冷剂中水分过多导致制冷量下降。
图13是示出根据本发明第十三实施例的空调系统的结构的示意图。在本实施例中,储液罐10被设置有与其并行连接的旁路管路10a。旁路管路10a的第一端设置在冷凝设备2的冷凝部分2a的输出端与储液罐10的输入端之间,并且旁路管路10a的第二端设置在储液罐10的输出端与流量控制阀3的输入端之间。
在空调系统供液不稳定时,或者在压缩机不运行(即工作于自然冷源制冷模式下)时,旁路管路10a的设置使得制冷剂可以绕过储液罐10而直接输送到流量控制阀3的输入端。从而加快并稳定对储液罐5的制冷剂供应,减小循环中的阻力。
在图13的实施例中,旁路管路10a的第二端直接连接流量控制阀3的输入端。在其它实施例中,例如,旁路管路10a的第二端也可以连接在储液罐10与干燥器11之间、干燥器11和视液镜12之间,等等。换句话说,只要旁路管路10a的设置能够使制冷剂的传输绕过储液罐10即可。旁路管路10a的第一端的设置也是如此。
图14和图15分别是示出根据本发明第十四和十五实施例的空调系统的结构的示意图。
为了防止在空调系统内制冷剂循环量比较小的情况下,持续使用作为循环动力机制的动力设备对动力设备的损耗较大,可以设置用于根据检测到的低压储液罐中的液位进行控制以启动或停止动力设备的液位控制器。
在图14所示实例中,液位控制器14(作为“第一液位控制器”的示例)的两个液位检测端可以分别设置在储液罐5的允许最高液位和允许最低液位处,但不限于此。液位控制器14的信号输出端连接动力设备7的控制端,从而通过液位控制器14的输出信号控制动力设备7的开启和停止。在具体应用中,例如液位控制器14可以将液位检测端检测到的信号输出给控制板等控制器件。控制板再通过逻辑计算产生控制信号,并将控制信号输出给动力设备7。具体地,液位控制器14可以用于:当检测到储液罐5的液位等于或高于允许最低液位处时(低位检测端检测到液体,高位检测端检测到或检测不到液体),控制动力设备7开启;检测到液位低于允许最低液位时(低位检测端检测不到液体),控制动力设备7停止工作。从而保证只有在液位足够的情况下才开启动力设备7,防止动力设备7过度损耗。可以根据需要决定液位控制器14的布置和根据所得检测信号对动力设备7的控制规则。
此外,当位于冷凝设备2与储液罐5之间的流量控制阀3可控时,可以在储液罐5上设置用于根据检测到的储液罐5中的液位对流量控制阀3进行控制的液位控制器13。具体地,该液位控制器13可以根据检测到的储液罐5中的液位对流量控制阀的开度进行控制。
如图15中所示,例如,液位控制器13的两个液位检测端可以分别连接储液罐5的允许最高液位和允许最低液位处,液位控制器13的信号输出端连接流量控制阀3的控制端。液位控制器13用于检测储液罐5中的液位,根据检测到的储液罐5中的液位对流量控制阀3相应进行控制。这里的控制可以为打开关断控制,或者,也可以进行线性或者非线性控制等,这里不限定。
此时,流量控制阀3可以使用电动的流量控制元件实现,由液位控制器13发出对应的电信号进行流量控制阀3的控制。或者,液位控制器13和流量控制阀3也可以通过机械方式实现。例如,在储液罐中设置浮球来感应液位,液位低时供液口开启,液位达到时供液口关闭。则这里的浮球对应液位控制器13,而供液口则对应流量控制阀3。当然,在实际应用中液位控制器13和流量控制阀3还可以有其它的实现方式,这里不赘述。
具体地,液位控制器13可以用于:检测储液罐5的液位低于预设第一液位值,控制流量控制阀3开启或加大供液;检测储液罐5的液位高于预设第二液位值,控制流量控制阀3关断或者减少供液。从而保证储液罐5中的液位处于第一液位值和第二液位值之间。这里,第二液位值大于第一液位值。第一液位值和第二液位值可以分别取值为允许最低液位和允许最高液位对应的液位值,或者,也可以自主设定其它的液位值。可以根据实际应用环境设定,这里并不限制。在具体应用中,例如液位控制器13可以将液位检测端检测到的信号输出给控制板等控制器件。控制板再通过逻辑计算产生控制信号,并将控制信号输出给流量控制阀3。
需要说明的是,这里为了清楚起见,将液位控制器13和14分开说明。而在实际应用中,这二者也可以实现为:在储液罐5上设置一个液位检测器,该检测器将液位检测信号以电信号的形式输出到控制板,由控制板的CPU进行处理后分别生成控制动力设备7的信号和控制流量控制阀3的信号,并分别输出到动力设备7和流量控制阀3,以进行控制(作为“第三液位控制器”的示例)。
另外,为了防止空调系统中的制冷循环中发生制冷剂倒流的现象,可以在空调系统中设置单向阀。图16是示出根据本发明第十六实施例的空调系统的结构的示意图。如图16所示,切换装置6(在本实施例中是61、62的结合)的第一输出端(第一通路的输出端)经由单向阀91(作为“第一单向阀”的示例)连接储液罐5的输入端It2;切换装置6的第二输出端(第二通路的输出端)经由单向阀92(作为“第二单向阀”的示例)连接冷凝设备2的冷凝部分2b输入端;并且压缩机1的输出端Oc经由单向阀93(作为“第三单向阀”的示例)连接冷凝设备2的冷凝部分2a的输入端。在本实施例中,因为还包括油分离器16等装置,因而单向阀93可以连接在单向阀16的输出端和冷凝部分2a的输入端之间。单向阀91、92和93的配置分别防止了制冷剂回流到蒸发器8或者压缩机1中。或者,单向阀91、92和93可以选择性地单独设置。
另外,图16所示的实施例中,在并联连接到储液罐5的输出端Ot1的每一路蒸发器81、82、83和84的输入端处都设置有流量控制阀,从而控制提供到每一路蒸发器的制冷剂的量。这里,蒸发器81、82、83和84可以分别是单独一个蒸发器、多个蒸发器的串联、并联,或串联和并联的结合。
在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空调系统中,压缩机1可以由至少一个压缩机构成。当压缩机1包括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压缩机时(未示出),压缩机之间可以相互并联,压缩机的输入端共同作为压缩机1的输入端,压缩机的输出端共同作为压缩机1的输出端。
采用至少两个压缩机并联的方式构成压缩机1,相对于使用一个压缩机进行制冷,提高了空调系统满足不同制冷需求的能力,同时可以保证空调系统一直运行在最佳工况。例如,当制冷需求较小时,可以只控制一台或部分压缩机开启,而当制冷需要提高时,控制较多或全部压缩机开启。根据不同制冷需求,控制压缩机运行的台数,从而提高空调系统的制冷效率,减少空调系统的功率损耗。
在上面描述的各实施例中,流量控制阀3可以使用电子膨胀阀、二通阀、电动球阀、热力膨胀阀、或者孔板+控制阀等方式实现,但并不限于此。
在实际应用中,在蒸发器的附近需要设置风机,通过风机加快蒸发器周围的空气流动速度,加快蒸发器与外界温度之间的冷热交换。冷凝设备的冷却方式有风冷和水冷两种方式。当冷凝设备采用风冷的冷却方式时,冷凝设备的附近需要设置风机,通过风机加快冷凝设备周围的空气流动速度,加快冷凝设备与外界温度之间的冷热交换;当冷凝设备采用水冷的冷却方式时,冷凝设备的附近需要设置冷却水管路,通过冷却水管路与外界温度之间进行冷热交换。
上述各实施例中所述的空调系统可以是风冷螺杆式空调系统、水冷螺杆式空调系统、风冷涡旋式空调系统,或者水冷涡旋式空调系统。
在此需要说明,上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若干实施例进行了详细描述,但是,本领域技术人员理解,这些实施例并非穷举而且也不是意在对本公开所涵盖的范围进行限制。在确保能够实现空调系统的基本功能的情况下,上面结合附图描述的各实施例中相关的功能部件的配置可以进行任意组合,通过这些组合得到的空调系统也应被认为落入本公开所保护的范围内。
本文中所使用的“第一”、“第二”等(例如,“第一输出端”,“第二输出端”,“第一输入端”,“第二输入端”,等等),只是为了描述清楚起见而对相应部件或者部件的端子等进行区别,不旨在限制任何次序或者强调重要性等。此外,在本文中使用的术语“连接”在不进行特别说明的情况下,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是经由其它部件间接相连。
在前面的说明书中参照特定实施例描述了本发明。然而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理解,在不偏离如权利要求书限定的本发明的范围的前提下可以进行各种修改和改变。

Claims (21)

1.一种空调系统,包括:第一储液罐、压缩机、冷凝设备、第一流量控制阀、第一通断阀、蒸发器以及切换装置;其中,
压缩机的第一输入端连接第一储液罐的第二输出端,压缩机的输出端连接所述冷凝设备的第一冷凝部分的输入端,所述第一冷凝部分的输出端经由第一流量控制阀连接第一储液罐的第一输入端,第一储液罐的第一输出端连接蒸发器的输入端;
蒸发器的输出端通过切换装置的第一通路连接第一储液罐的第二输入端,并且蒸发器的输出端通过切换装置的第二通路连接所述冷凝设备的第二冷凝部分的输入端;
所述第二冷凝部分的输出端经由第一通断阀连接所述第一储液罐的第一输入端;以及
所述切换装置被配置为能够以三种方式工作:第一通道打开且第二通道关闭的第一方式、第一通道关闭且第二通道打开的第二方式以及第一通道和第二通道都打开的第三方式。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调系统,还包括第二通断阀和第三通断阀,其中,
所述第二通断阀的第一端设置在所述压缩机的输出端与所述第一冷凝部分的输入端之间,且所述第二通断阀的第二端设置在所述切换装置的第二通路的出口与所述第二冷凝部分的输入端之间;
所述第三通断阀的第一端设置在所述第一冷凝部分的输出端与所述第一流量控制阀的输入端之间,且所述第三通断阀的第二端设置在所述第二冷凝部分的输出端与所述第一通断阀的输入端之间。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空调系统,其中,所述切换装置被配置为在以第三方式工作时,能够调节所述第一通道和所述第二通道的开度,从而控制通过所述第一和第二通道的制冷剂的通量。
4.根据权利要求1至3中任一个所述的空调系统,其中,
所述切换装置是切换阀;或者,
所述切换装置包括设置于所述蒸发器输出端至所述第一储液罐的第二输入端之间的第四通断阀,以及设置于所述蒸发器输出端至所述第二冷凝部分的输入端之间的第五通断阀或单向阀。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空调系统,其中,所述蒸发器的输出端被分组,分组中的一部分被经由所述第四通断阀连接到所述第一储液罐的第二输入端,且分组中的另一部分被经由所述第五通断阀连接到所述第二冷凝部分的输入端;并且,在所述分组中的一部分和另一部分之间设置有第六通断阀,以控制各分组之间的通断。
6.根据权利要求1至4中任一个所述的空调系统,其中,所述切换装置包括至少两个切换阀,所述蒸发器的输出端被分组并分别经由各自的切换阀连接到所述第一储液罐的第二输入端和所述第二冷凝部分的输入端。
7.根据权利要求1至6中任一个所述的空调系统,还包括第七通断阀,所述第七通断阀设置于所述第一通断阀的输出端与所述第一储液罐的第一输出端之间。
8.根据权利要求1至7中任一个所述的空调系统,其中,
所述第一储液罐的第一输出端与所述蒸发器的输入端之间在高度上存在正落差;或者,
所述第一储液罐的第一输出端经由动力设备连接所述蒸发器的输入端;或者,
所述第一储液罐的第一输出端与所述蒸发器的输入端之间在高度上存在正落差,且所述第一储液罐的第一输出端经由彼此并联的动力设备和第八通断阀连接所述蒸发器的输入端。
9.根据权利要求1至8中任一个所述的空调系统,其中,当所述压缩机是有油压缩机时,
第一储液罐的第三输出端连接压缩机的第一输入端,且第一储液罐的第三输出端与压缩机的第一输入端之间在高度上存在正落差;或者,
第一储液罐的第三输出端连接引射泵的第一输入端,引射泵的输出端连接压缩机的第一输入端。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空调系统,其中,当所述空调系统包括引射泵时,所述引射泵的第二输入端连接在所述压缩机的输出端与所述第一流量控制阀的输入端之间。
11.根据权利要求9或10所述的空调系统,还包括油分离器,其中,所述压缩机的输出端连接油分离器的输入端,油分离器的第一输出端连接所述第一冷凝部分的输入端,油分离器的第二输出端连接压缩机的第二输入端。
12.根据权利要求1至11中任一个所述的空调系统,还包括:第二储液罐,用于辅助存储空调系统中的制冷剂;
其中,所述第二储液罐连接在所述第一冷凝部分的输出端和所述第一流量控制阀的输入端之间。
13.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空调系统,还包括:旁路管路,所述旁路管路的第一端设置在所述第一冷凝部分的输出端与所述第二储液罐的输入端之间,并且所述旁路管路的第二端设置在所述第二储液罐的输出端与第一流量控制阀的输入端之间。
14.根据权利要求8至13中任一个所述的空调系统,还包括第一液位控制器,用于根据检测到的第一储液罐中的液位进行控制,以启动或停止所述动力设备。
15.根据权利要求1至14中任一个所述的空调系统,还包括:第二液位控制器,用于根据检测到的第一储液罐中的液位对第一流量控制阀的开度进行控制。
16.根据权利要求8至13中任一个所述的空调系统,还包括第三液位控制器,用于根据检测到的第一储液罐中的液位对动力设备的启动或停止进行控制,并且对第一流量控制阀的开度进行控制。
17.根据权利要求1至16中任一个所述的空调系统,其中,
所述切换装置的第一通路的输出端经由第一单向阀连接所述第一储液罐的第二输入端;且/或,
所述切换装置的第二通路的输出端经由第二单向阀连接所述第二冷凝部分的输入端;且/或,
所述压缩机的输出端经由第三单向阀连接所述第一冷凝部分的输入端。
18.根据权利要求1至17中任一个所述的空调系统,其中,所述空调系统包括相互并联连接的多个压缩机。
19.根据权利要求1至18中任一个所述的空调系统,其中,在并联连接到第一储液罐的第一输出端的每一路蒸发器的输入端处都设置有流量控制阀,从而控制提供到每一路蒸发器的制冷剂的量。
20.根据权利要求1至19中任一个所述的空调系统,其中,蒸发器之间的连接形式是并联、串联,或者并联和串联的结合。
21.根据权利要求1至20中任一个所述的空调系统,其中,所述空调系统是风冷螺杆式空调系统、水冷螺杆式空调系统、风冷涡旋式空调系统或者水冷涡旋式空调系统。
CN201210179774.6A 2012-05-31 2012-05-31 空调系统 Active CN103453705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210179774.6A CN103453705B (zh) 2012-05-31 2012-05-31 空调系统
PCT/CN2012/081225 WO2013177872A1 (zh) 2012-05-31 2012-09-11 空调系统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210179774.6A CN103453705B (zh) 2012-05-31 2012-05-31 空调系统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3453705A true CN103453705A (zh) 2013-12-18
CN103453705B CN103453705B (zh) 2016-04-13

Family

ID=4967233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210179774.6A Active CN103453705B (zh) 2012-05-31 2012-05-31 空调系统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CN (1) CN103453705B (zh)
WO (1) WO2013177872A1 (zh)

Cited By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9114842A (zh) * 2018-09-27 2019-01-01 克莱门特捷联制冷设备(上海)有限公司 一种耦合型机房空调系统及其控制方法
CN109386980A (zh) * 2018-12-11 2019-02-26 河南理工大学 一种冷热能量利用系统
CN109442777A (zh) * 2018-11-30 2019-03-08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空调机组
CN110848854A (zh) * 2019-12-12 2020-02-28 葛洲坝节能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自然冷却系统
CN115200250A (zh) * 2022-07-15 2022-10-18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氟泵压缩制冷系统及其控制方法
CN115200252A (zh) * 2022-07-15 2022-10-18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氟泵压缩制冷系统及其控制方法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743145B (zh) * 2014-01-22 2015-09-16 哈尔滨商业大学 双能源并联间接制冷系统及方法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S5475648A (en) * 1977-11-28 1979-06-16 Nippon Telegr & Teleph Corp <Ntt> Air conditioner
CN2814269Y (zh) * 2005-07-01 2006-09-06 烟台冰轮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可引射回油的制冷系统
CN101012990A (zh) * 2007-01-30 2007-08-08 江苏天舒电器有限公司 用于热泵机组的容量调节系统
CN101512255A (zh) * 2006-09-29 2009-08-19 开利公司 带闪蒸罐接收器的制冷剂蒸汽压缩系统
CN101694311A (zh) * 2009-10-23 2010-04-14 清华大学 一种带自然冷却功能的液泵供液多联式空调机组
KR20120014621A (ko) * 2010-08-10 2012-02-20 갑을오토텍(주) 자동차의 냉난방 장치 및 그의 제어방법

Family Cites Familie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794926B2 (ja) * 1989-02-23 1995-10-11 三機工業株式会社 低温媒体及び高温媒体兼用冷却用冷凍装置
KR100689704B1 (ko) * 2004-11-18 2007-03-08 (주) 일신티에이치이 열사이폰 원리를 이용한 자연순환식 및 증기압축식으로작동되는 냉방기
CN101936616B (zh) * 2010-08-03 2013-07-24 清华大学 一种蒸发式冷凝液泵循环全年制冷装置

Patent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S5475648A (en) * 1977-11-28 1979-06-16 Nippon Telegr & Teleph Corp <Ntt> Air conditioner
CN2814269Y (zh) * 2005-07-01 2006-09-06 烟台冰轮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可引射回油的制冷系统
CN101512255A (zh) * 2006-09-29 2009-08-19 开利公司 带闪蒸罐接收器的制冷剂蒸汽压缩系统
CN101012990A (zh) * 2007-01-30 2007-08-08 江苏天舒电器有限公司 用于热泵机组的容量调节系统
CN101694311A (zh) * 2009-10-23 2010-04-14 清华大学 一种带自然冷却功能的液泵供液多联式空调机组
KR20120014621A (ko) * 2010-08-10 2012-02-20 갑을오토텍(주) 자동차의 냉난방 장치 및 그의 제어방법

Cited By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9114842A (zh) * 2018-09-27 2019-01-01 克莱门特捷联制冷设备(上海)有限公司 一种耦合型机房空调系统及其控制方法
CN109442777A (zh) * 2018-11-30 2019-03-08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空调机组
CN109442777B (zh) * 2018-11-30 2024-04-09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空调机组
CN109386980A (zh) * 2018-12-11 2019-02-26 河南理工大学 一种冷热能量利用系统
CN110848854A (zh) * 2019-12-12 2020-02-28 葛洲坝节能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自然冷却系统
CN115200250A (zh) * 2022-07-15 2022-10-18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氟泵压缩制冷系统及其控制方法
CN115200252A (zh) * 2022-07-15 2022-10-18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氟泵压缩制冷系统及其控制方法
CN115200252B (zh) * 2022-07-15 2023-09-29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氟泵压缩制冷系统及其控制方法
CN115200250B (zh) * 2022-07-15 2023-09-29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氟泵压缩制冷系统及其控制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WO2013177872A1 (zh) 2013-12-05
CN103453705B (zh) 2016-04-13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3453705B (zh) 空调系统
CN102365510B (zh) 空调热水供给复合系统
CN102301189B (zh) 空气调节装置及冷冻机油的返油方法
CN104833010B (zh) 热回收多联机的室外机及热回收多联机
CN102087057B (zh) 可平衡冷媒量的空调系统
CN217357659U (zh) 换热器及空调器
CN105135725B (zh) 一种单压缩机二级动态制冷蓄冷空调系统及其制冷方法
CN103453697B (zh) 空调系统
CN102788449B (zh) 空调
CN103062851A (zh) 空调系统及其除湿方法
EP3001123A1 (en) Heat reclaim for a multifunction heat pump and a muntifunction air conditioner
CN102767880A (zh) 一种热管热泵复合系统
CN101893354A (zh) 一种过冷油冷器和新型经济器螺杆机制冷循环系统
CN106482379A (zh) 空调及其制冷系统
CN201569204U (zh) 可平衡冷媒量的空调系统
CN202835949U (zh) 新型多联机空调系统
CN104776483B (zh) 一种替代小型锅炉的楼宇式集中供暖热泵系统
CN103453704B (zh) 空调系统
CN202709360U (zh) 一种热管热泵复合系统
CN202792261U (zh) 多联机空调系统
CN103206814A (zh) 一种应用于自然冷源磁悬浮制冷系统的过冷装置
CN204240639U (zh) 热泵空调系统
CN104896808B (zh) 多联机系统
CN203216165U (zh) 一种应用于自然冷源磁悬浮制冷系统的过冷装置
CN204593946U (zh) 空调热水系统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P03 Change of name, title or address

Address after: Nanshan District Xueyuan Road in Shenzhen city of Guangdong province 518055 No. 1001 Nanshan Chi Park B2 building 1-4 floor, building 6-10

Patentee after: Vitamin Technology Co., Ltd.

Address before: 518057 Nanshan District science and Technology Industrial Park, Guangdong, Shenzhen Branch Road, No.

Patentee before: Aimosheng Network Energy Source Co., Ltd.

CP03 Change of name, title or addres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