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3453394A - 背光模块及其组装方法 - Google Patents

背光模块及其组装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3453394A
CN103453394A CN2012103164979A CN201210316497A CN103453394A CN 103453394 A CN103453394 A CN 103453394A CN 2012103164979 A CN2012103164979 A CN 2012103164979A CN 201210316497 A CN201210316497 A CN 201210316497A CN 103453394 A CN103453394 A CN 103453394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bearing structure
backlight module
lamp bar
substrate
module accord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2103164979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刘诚议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Lextar Electronics Corp
Original Assignee
Lextar Electronics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Lextar Electronics Corp filed Critical Lextar Electronics Corp
Publication of CN103453394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3453394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Abstract

本发明揭露一种背光模块及其组装方法。背光模块包含一基板、一折弯治具、一第一承载结构、一第二承载结构以及一灯条。基板具有至少一角落。折弯治具是设置于基板的角落上。第一承载结构及第二承载结构分别自角落两侧以垂直基板表面方式延伸出一段距离。灯条是设置于第一及第二承载结构表面上,且灯条具有一折弯部,其是抵压住折弯治具。

Description

背光模块及其组装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是有关于一种背光模块,且特别是有关于一种具有灯条的背光模块及其组装方法。
背景技术
近年来,由于环保意识的抬头,节能减碳俨然成为产品发展的主要趋势。为了达到节能的目的,具有低耗电、高效率等优点的发光二极管(Light EmittingDiode,LED)逐渐广泛地应用于面板的背光模块中。
目前背光模块均的光源配置大致上可分为侧入式及直下式两种方式。由于发光二极管相关技术的不断进步,发光二极管的亮度越来越高,因此,应用在背光模块的发光二极管颗数可对应减少。基于这样的趋势,部分厂商发展出将发光二极管设置于基板角落的背光模块。
然而,由于这种背光模块必须将具有发光二极管的灯条折成特定的角度才能顺利安装于背光模块角落上。因此,在制造商将灯条组装于背光模块之前,必须先将灯条折弯成所需角度,方能进行组装,十分不便且亦会提升制造成本的负担。
发明内容
有鉴于此,本发明的一技术方案是在于提供一种背光模块,其主要目的是在于加速灯条的组装流程。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依据本发明的一实施方式,一种背光模块包含一基板、一折弯治具、一第一承载结构、一第二承载结构以及一灯条。基板具有至少一角落。折弯治具是设置于基板的角落上。第一承载结构及第二承载结构分别自角落两侧以垂直基板表面方式延伸出一段距离a。灯条是设置于第一及第二承载结构表面上,且灯条具有一折弯部,其是抵压住折弯治具。
本发明的另一技术方案是在于提供一种背光模块的组装方法。依据本发明的一实施方式,背光模块的组装方法的步骤如下。提供一基板,在基板的一角落设置有一折弯治具,且在角落两侧的基板边缘分别具有一第一承载结构以及一第二承载结构,两者分别自角落两侧以垂直基板表面方式延伸出一段距离a。提供一灯条,先放置于第一承载结构表面上,然后使灯条抵压折弯治具的部分表面,并且改变延伸方向,使灯条剩余的部分被放置于第二承载结构表面。
通过以上技术手段,本发明的实施方式可在基板的角落上设置一折弯治具,灯条可顺着折弯治具被折弯呈一特定角度并被折弯治具抵压于第一承载结构及第二承载结构上,从而同时达到折弯与固定的效果。因此,本发明实施方式所揭露的背光模块可直接在灯条放置于背光模块的基板时,同时折弯及固定,而无须事先折弯灯条,故可有效提升背光模块的组装效率,从而达到本发明的目的。
以上所述仅是用以阐述本发明所欲解决的问题、解决问题的技术手段、及其产生的功效等等,本发明的具体细节将在下文的实施方式及相关附图中详细介绍。
附图说明
为让本发明的上述和其他目的、特征、优点与实施例能更明显易懂,所附附图的说明如下:
图1绘示依据本发明一实施方式的背光模块的局部立体图;
图2绘示依据本发明一实施方式的折弯治具与灯条的局部剖面图;
图3绘示依据本发明的一实施方式的端部扣具600的放大剖面图;
图4绘示图1的背光模块的局部剖面图;
图5绘示依据本发明一实施方式的灯条的剖面图;
图6绘示依据本发明另一实施方式的背光模块的局部立体图;
图7A及图7B绘示依据本发明的一实施方式的背光模块的组装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主要元件符号说明】
100:基板
110:角落
200:折弯治具
210:表面
300:第一承载结构
400:第二承载结构
500:灯条
510:折弯部
520:发光二极管
530:端部
531:顶面
532:端面
536:底面
540:可挠式电路板
550:第一条状部
560:第二条状部
600:端部扣具
610:限位部
620:压合部
700:基板扣具
800:导光板
810:入光面
A:水平状态
B:垂直状态
C:倾斜状态
a:距离
b:距离
c:距离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将以附图揭露本发明的多个实施方式,为明确说明起见,许多实务上的细节将在以下叙述中一并说明。然而,熟悉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应当了解到,在本发明部分实施方式中,这些实务上的细节并非必要的,因此不应用以限制本发明。此外,为简化附图起见,一些已知惯用的结构与元件在附图中将以简单示意的方式绘示。
图1绘示依据本发明一实施方式的背光模块的局部立体图。如图所示,本实施方式的背光模块可包含一基板100、一折弯治具200、一第一承载结构300、一第二承载结构400以及一灯条500。基板100具有至少一角落110。折弯治具200是设置于基板100的角落110上。第一承载结构300及第二承载结构400分别自角落110两侧以垂直基板100表面方式延伸出一段距离a。灯条500是设置于第一承载结构300及第二承载结构400表面上,且灯条500具有一折弯部510,其是抵压住折弯治具200。
本发明上述实施方式的灯条500具可挠性,故灯条500的折弯部510可顺着折弯治具200的表面折弯并使灯条500固定于第一承载结构300及第二承载结构400。借此,上述实施方式可在将灯条500放置于基板100的角落110时,同时折弯并固定灯条500的位置及角度。此外,由于折弯治具200的表面210形状是固定的,故灯条500的折弯部510的折弯角度亦会固定,而不会因为人为操作产生误差。
应了解到,本说明书全文中关于第一特征“设置于”或“抵压于”第二特征上的叙述,除了包含第一特征与第二特征两者是直接接触地设置或抵压,亦包含第一特征与第二特征之间具有额外特征而使第一特征与第二特征并非直接接触等实施例。另应了解到,本说明书全文中所述的“第一”、“第二”等用词仅是用以帮助读者区隔相似的装置,并不代表“第一”或“第二”在功能上有所不同。
于部分实施方式中,折弯治具200是一自基板100表面凸出的凸出结构。举例而言,折弯治具200可为一凸出的柱状体,其是固立于基板100的表面上。具体而言,折弯治具200可为一柱状体,其是由基板100的角落110处以垂直基板100表面方式延伸。换言之,折弯治具200的轴向方向可垂直于基板100的表面。较佳而言,折弯治具200可为一圆柱体。于部分实施方式中,折弯治具200更可具有螺孔,以供螺丝拴入。
图2绘示依据本发明一实施方式的折弯治具200与灯条500的局部剖面图。如图所示,本实施方式的灯条500的折弯部510是适顺性地(conformably)贴覆于折弯治具200(例如:凸出结构)部分表面210或者折弯治具200(例如:凸出结构)的一边缘。具体而言,折弯治具200具有一表面210,部分的表面210可抵压住灯条500的折弯部510,以使折弯部510基于本身的挠曲性质而变形,以使折弯部510与折弯治具200的部分表面210紧密地接触,而适顺性地贴覆于折弯治具200的部分表面210。
于部分实施方式中,与灯条500贴覆的折弯治具200(例如:凸出结构)的部分表面210为一弧面、球面、垂直面或多边形表面。相对地,紧密地接触于折弯治具200的灯条500的折弯部510亦可基于本身的挠曲性质对应上述表面210形状(弧面、球面、垂直面或多边形表面)而变形。
请回头参阅图1,于部分实施方式中,背光模块可进一步包含一端部扣具600,其可设置于第一承载结构300、第二承载结构400或两者(亦即,第一承载结构300及/或第二承载结构400)远离折弯部510的一端,以分别压扣住灯条500的一端。借此,端部扣具600可帮助固定灯条500的相对两端。
图3绘示依据本发明的一实施方式的端部扣具600的放大剖面图。本图是绘示第一承载结构300来做说明,但应了解到,端部扣具600亦可设置于第二承载结构400的一端。如图所示,本实施方式的端部扣具600可包含一限位部610以及一压合部620。限位部610可自第一承载结构300、第二承载结构400(可并参阅图1)、或两者远离折弯部510(可并参阅图1)的一端以垂直于第一承载结构300、第二承载结构400(可并参阅图1)或两者的表面的方式,向上延伸一段距离b。压合部620可自限位部610以平行于第一承载结构300、第二承载结构400(可并参阅图1)或两者的表面的方式往折弯部510(可并参阅图1)延伸一段距离c。举例而言,端部扣具600可大致上为一ㄈ字形的结构。
于本实施方式中,灯条500的两端分别有一端部530,且每一端部530均包含一顶面531、一端面532及一底面536,端面532是邻接于顶面531及底面536之间,其中压合部620、限位部610以及第一承载结构300(或第二承载结构400)分别接触顶面531、端面532及底面536。借此,灯条500的端部530可紧密地被端部扣具600所压扣住,而不致于移动甚至脱离第一承载结构300(或第二承载结构400)外。
图4绘示图1的背光模块的局部剖面图。于此可并参阅第1及图4,于部分实施方式中,背光模块可进一步包含至少一基板扣具700,其是凸出于基板100上,使得灯条500被夹抵于基板扣具700与第一承载结构300(或第二承载结构400)之间。举例而言,基板扣具700可为一板状体,其是凸出于基板100的表面,亦即,基板扣具700可垂直立于基板100的表面上。于部分实施方式中,基板扣具700可通过对基板100冲压(punch)而形成。应了解到,图4仅绘示第一承载结构300来辅助说明,基板扣具700亦可用以将灯条500夹抵至第二承载结构400上。通过上述设计,基板扣具700可进一步将灯条500固定于第一承载结构300及第二承载结构400上。
图5绘示依据本发明一实施方式的灯条500的剖面图。如图所示,于本实施方式中,灯条500可包含可挠式电路板540以及多个发光二极管520,发光二极管520是设置于可挠式电路板540上。具体而言,灯条500可包含第一条状部550及一第二条状部560,两者分别位于折弯部510的相对两侧。由于可挠式电路板540具备可挠曲的性质,故可使第二条状部560由水平状态A折弯成近乎于第一条状部550的垂直状态B。
于部分实施方式中,发光二极管520可为(包含,但不局限于,)封装后的发光二极管封装结构、或是直接设置于可挠式电路板540上的发光二极管芯片。
图6绘示依据本发明另一实施方式的背光模块的局部立体图。于本实施方式中,背光模块可进一步包含一导光板800,设置于基板100上,且导光板800的边缘具有一入光面810,使得灯条500上的发光二极管520所发出的光线可经由该入光面810进入导光板800。具体而言,导光板800是直接迭置于基板100上,而灯条500是面对着导光板800侧缘的入光面810,借此,发光二极管520所放射的光线可经由入光面810射入导光板800而均匀扩散至基板100上方的各个位置。
图7A及图7B绘示依据本发明的一实施方式的背光模块的组装方法的流程示意图。请先参阅图7A,本实施方式可提供一基板100,在基板100的一角落110设置有一折弯治具200,且在角落110两侧的基板100边缘分别具有一第一承载结构300以及一第二承载结构400,两者分别自角落110两侧以垂直基板100表面方式延伸出一段距离a。
请接着参阅图7B,本实施方式可提供一灯条500,其可先放置于第一承载结构300表面上,然后使灯条500抵压折弯治具200的部分表面210,并且改变延伸方向,使灯条500剩余的部分被放置于第二承载结构400表面。
具体而言,灯条500的第一条状部550可先被放置于第一承载结构300上,而折弯部510可顺着折弯治具200的表面折弯,连带着使第二条状部560由水平状态A逆时针折弯为倾斜于第一条状部550的倾斜状态C,而最后折弯至垂直于第一条状部550的垂直状态B并放置于第二承载结构400的表面上。
借此,本发明实施方式的背光模块可快速地将灯条500折弯并固定至第一承载结构300与第二承载结构400上,而无须在组装前先折弯灯条500,从而提升组装效率并降低制造成本。
虽然本发明已以实施方式揭露如上,然其并非用以限定本发明,任何熟悉此技艺者,在不脱离本发明的精神和范围内,当可作各种的更动与润饰,因此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当视所附的权利要求书所界定的范围为准。

Claims (20)

1.一种背光模块,其特征在于,包含:
一基板,具有至少一角落;
一折弯治具,设置于该基板的该角落上;
一第一承载结构以及一第二承载结构,分别自该角落两侧以垂直该基板表面方式延伸出一段距离a;
一灯条,设置于该第一承载结构及该第二承载结构表面上,且该灯条具有一折弯部,抵压住该折弯治具。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背光模块,其特征在于,该灯条包含:
一可挠式电路板;以及
多个发光二极管,设置于该可挠式电路板上。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背光模块,其特征在于,该折弯治具是一自该基板表面凸出的凸出结构。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背光模块,其特征在于,该灯条的该折弯部是适顺性地贴覆于该凸出结构部分表面或者该凸出结构的一边缘。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背光模块,其特征在于,与该灯条贴覆的该凸出结构部分表面为一弧面、球面、垂直面或多边形表面。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背光模块,其特征在于,还包含一端部扣具,设置于该第一承载结构、该第二承载结构或两者远离该折弯部的一端,以分别压扣住该灯条的一端。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背光模块,其特征在于,该端部扣具包含:
一限位部,自该第一承载结构、该第二承载结构或两者远离该折弯部的一端以垂直于该第一承载结构、第二承载结构或两者的表面的方式,向上延伸一段距离b;以及
一压合部,自该限位部以平行于该第一承载结构、该第二承载结构或两者的表面的方式往该折弯部延伸一段距离c。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背光模块,其特征在于,该灯条的两端分别有一端部,且每一该端部均包含一顶面、一端面及一底面,该端面是邻接于该顶面及该底面之间,其特征在于,该压合部、该限位部以及该第一承载结构或第二承载结构分别接触该顶面、该端面及该底面。
9.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背光模块,其特征在于,还包含一导光板,设置于该基板上,且该导光板的边缘具有一入光面,使得该灯条上的该些发光二极管所发出的光线可经由该入光面进入该导光板。
10.根据权利要求1至9中任一项权利要求所述的背光模块,其特征在于,还包含至少一基板扣具,凸出于该基板上,使得该灯条被夹抵于该基板扣具与该第一承载结构或该第二承载结构之间。
11.一种背光模块的组装方法,其特征在于,其步骤包括︰
提供一基板,在该基板的一角落设置有一折弯治具,且在该角落两侧的基板边缘分别具有一第一承载结构以及一第二承载结构,分别自该角落两侧以垂直该基板表面方式延伸出一段距离a;
提供一灯条,先放置于该第一承载结构表面上,然后使该灯条抵压该折弯治具的部分表面,并且改变延伸方向,使该灯条剩余的部分被放置于该第二承载结构表面。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背光模块的组装方法,其特征在于,该灯条包含:
一可挠式电路板;以及
多个发光二极管,设置于该可挠式电路板上。
13.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背光模块的组装方法,其特征在于,该折弯治具是一自该基板表面凸出的凸出结构。
14.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背光模块的组装方法,其特征在于,该灯条的该折弯部是适顺性地贴覆于该凸出结构部分表面或者该凸出结构的一边缘。
15.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背光模块的组装方法,其特征在于,与该灯条贴覆的该凸出结构部分表面为一弧面、球面、垂直面或多边形表面。
16.根据权利要求15所述的背光模块的组装方法,其特征在于,还包含一端部扣具,设置于该第一承载结构、该第二承载结构或两者远离该折弯部的一端,以分别压扣住该灯条的一端。
17.根据权利要求16所述的背光模块的组装方法,其特征在于,该端部扣具包含:
一限位部,自该第一承载结构、该第二承载结构或两者远离该折弯部的一端以垂直于该第一承载结构、该第二承载结构或两者的表面的方式,向上延伸一段距离b;以及
一压合部,自该限位部以平行于该第一承载结构、该第二承载结构、或两者的表面的方式往该折弯部延伸一段距离c。
18.根据权利要求17所述的背光模块的组装方法,其特征在于,该灯条的两端分别有一端部,且每一该端部均包含一顶面、一端面及一底面,该端面是邻接于该顶面及该底面之间,其中该压合部、该限位部以及该承载结构分别接触该顶面、该端面及该底面。
19.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背光模块的组装方法,其特征在于,还包含提供一导光板,设置于该基板上,且该导光板的边缘具有一入光面,使得该灯条上的该些发光二极管所发出的光线可经由该入光面进入该导光板。
20.根据权利要求11至19中任一项权利要求所述的背光模块的组装方法,其特征在于,还包含至少一基板扣具,凸出于该基板上,使得该灯条被夹抵于该基板扣具与该承载结构之间。
CN2012103164979A 2012-06-04 2012-08-30 背光模块及其组装方法 Pending CN103453394A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TW101119975 2012-06-04
TW101119975A TW201350992A (zh) 2012-06-04 2012-06-04 背光模組及其組裝方法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3453394A true CN103453394A (zh) 2013-12-18

Family

ID=4973606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2103164979A Pending CN103453394A (zh) 2012-06-04 2012-08-30 背光模块及其组装方法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CN (1) CN103453394A (zh)
TW (1) TW201350992A (zh)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TW200735490A (en) * 2006-03-01 2007-09-16 P Two Ind Inc Assembling method of electrical connector
CN101630079A (zh) * 2008-07-18 2010-01-20 群康科技(深圳)有限公司 功能整合膜片、采用该功能整合膜片的触摸屏和背光模组
WO2011099328A1 (ja) * 2010-02-10 2011-08-18 シャープ株式会社 バックライト装置および液晶表示装置並びにテレビジョン受像機
JP2011238365A (ja) * 2010-05-06 2011-11-24 Funai Electric Co Ltd 光源ユニット取付構造
CN102323685A (zh) * 2011-10-12 2012-01-18 深圳市华星光电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液晶显示装置的背板、背光模组及液晶显示装置

Pat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TW200735490A (en) * 2006-03-01 2007-09-16 P Two Ind Inc Assembling method of electrical connector
CN101630079A (zh) * 2008-07-18 2010-01-20 群康科技(深圳)有限公司 功能整合膜片、采用该功能整合膜片的触摸屏和背光模组
WO2011099328A1 (ja) * 2010-02-10 2011-08-18 シャープ株式会社 バックライト装置および液晶表示装置並びにテレビジョン受像機
JP2011238365A (ja) * 2010-05-06 2011-11-24 Funai Electric Co Ltd 光源ユニット取付構造
CN102323685A (zh) * 2011-10-12 2012-01-18 深圳市华星光电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液晶显示装置的背板、背光模组及液晶显示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1350992A (zh) 2013-12-16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8220960B2 (en) LED lamp
CN111414881B (zh) 显示装置和移动终端
US20150354797A1 (en) Flexible Circuit Board and Illumination Device Comprising the Flexible Circuit Board
CN102141222A (zh) 背光模组及其液晶显示器
CN201508851U (zh) 发光二极管支架结构
TWI567341B (zh) 發光模組及其導光板與製造方法
CN101749600B (zh) 具有片状光学元件定位效果的背光模块及显示装置
CN102606956A (zh) 背光模块及其光源模块
CN102865503A (zh) 背光模组及散热装置
US7775784B2 (en) Light-emitting diode packaging apparatus, mold base and supporting member thereof
GB2339318A (en) Lateral type backlight using light emitting diodes
CN201868473U (zh) 发光二极管封装结构
CN101964160A (zh) 显示装置
CN103453394A (zh) 背光模块及其组装方法
CN206093553U (zh) Cob光源固定件及led灯
CN201582619U (zh) 插入式发光二极管灯
CN204829365U (zh) Led模组以及具有其的led模组组件
US20130051023A1 (en) Light Bar and Manufacturing Method Thereof
CN202501326U (zh) 光源模组
CN102168826B (zh) 光源模块及其背光装置
CN107768505B (zh) 带两段式pin脚的发光二极管
CN219122930U (zh) 一种霓虹灯广告标识牌
CN205877748U (zh) 一种全金属pcb直插母端及其应用的led灯具
CN103594588B (zh) 一种发光二极管打线电极
CN201022133Y (zh) 易拆式发光二极管灯座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02 Deemed withdrawal of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patent law 2001)
WD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deemed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1312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