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3441950A - 一种传感器数据传输的方法、装置及系统 - Google Patents

一种传感器数据传输的方法、装置及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3441950A
CN103441950A CN2013103562843A CN201310356284A CN103441950A CN 103441950 A CN103441950 A CN 103441950A CN 2013103562843 A CN2013103562843 A CN 2013103562843A CN 201310356284 A CN201310356284 A CN 201310356284A CN 103441950 A CN103441950 A CN 103441950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buffering area
sensing data
sub
target
defaul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3103562843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文立夫
赵天涯
李彬
王晓晖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enzhen Skyworth Digital Technology Co Ltd
Shenzhen Skyworth Software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henzhen Skyworth Digital Technology Co Ltd
Shenzhen Skyworth Software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enzhen Skyworth Digital Technology Co Ltd, Shenzhen Skyworth Software Co Ltd filed Critical Shenzhen Skyworth Digital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3103562843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3441950A/zh
Publication of CN103441950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3441950A/zh
Priority to PCT/CN2014/070391 priority patent/WO2015021748A1/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28/00Network traffic management; Network resource management
    • H04W28/02Traffic management, e.g. flow control or congestion control
    • H04W28/10Flow control between communication endpoints
    • H04W28/14Flow control between communication endpoints using intermediate storage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Information Transfer Systems (AREA)
  • Communication Control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实施例公开了一种传感器数据传输的方法,所述方法包括:获取内置传感器产生的传感器数据;将所述传感器数据写入预设的缓冲区中的目标子缓冲区,其中所述预设的缓冲区包括至少一个子缓冲区;在满足预设提取条件时从所述目标子缓冲区中提取所述传感器数据发送至目标设备。本发明实施例还公开了一种传感器数据传输的装置及系统。采用本发明,可避免网络拥塞,使得传感器驱动程序得到的传感器数据顺序稳定,确保传感器数据的可靠性。

Description

一种传感器数据传输的方法、装置及系统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通信领域,尤其涉及一种传感器数据传输的方法、装置及系统。
背景技术
数据传输就是依照适当的规程,经过一条或多条链路,在数据源和数据宿之间传送数据的过程。而传感器是一种检测装置,能感受到被测量的信息,并能将检测到的信息,按一定规律变换为电信号或其他所需形式的信息输出,以满足信息的传输、处理、存储、显示、记录和控制等要求。因此传感器数据传输即通过传感器产生的数据在数据源和数据宿之间传输的过程。
现有的传感器数据传输中,传输设备直接将传感器数据发送至目标设备,目标设备将接收到的传感器数据直接写入传感器驱动程序。由于传感器产生数据的频率较高、数据量较大,因此当传输设备直接将传感器数据发送至目标设备时,会造成网络拥塞,导致目标设备接收到的传感器数据的顺序发生混乱,降低传感器数据的可靠性。
发明内容
本发明实施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传感器数据传输的方法、装置及系统,可避免网络拥塞,确保传感器数据的可靠性。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传感器数据传输的方法,包括:
获取内置传感器产生的传感器数据;
将所述传感器数据写入预设的缓冲区中的目标子缓冲区,其中所述预设的缓冲区包括至少一个子缓冲区;
在满足预设提取条件时从所述目标子缓冲区中提取所述传感器数据发送至目标设备。
相应地,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了另一种传感器数据传输的方法,包括:
接收传输设备发送的传感器数据;
将所述传感器数据写入预设的缓冲区中的目标子缓冲区,其中所述预设的缓冲区包括至少一个子缓冲区;
在满足预设提取条件时从所述目标子缓冲区中提取所述传感器数据发送至传感器驱动程序。
相应地,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传感器数据传输的装置,包括
传感器数据获取单元,用于获取内置传感器产生的传感器数据;
缓冲区写入单元,用于将所述传感器数据获取单元获取的传感器数据写入预设的缓冲区中的目标子缓冲区,其中所述预设的缓冲区包括至少一个子缓冲区;
发送单元,用于在满足预设提取条件时提取所述缓冲区写入单元写入所述目标子缓冲区的传感器数据发送至目标设备。
相应地,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了另一种传感器数据传输的装置,包括:
传感器数据接收单元,用于接收传输设备发送的传感器数据;
缓冲区写入单元,用于将所述传感器数据接收单元接收的传感器数据写入预设的缓冲区中的目标子缓冲区,其中所述预设的缓冲区包括至少一个子缓冲区;
发送单元,用于在满足预设提取条件时提取所述缓冲区写入单元写入所述目标子缓冲区的传感器数据发送至传感器驱动程序。
相应地,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传感器数据传输的系统,所述系统至少包括传输设备和目标设备,其中:
所述传输设备,用于获取内置传感器产生的传感器数据;将所述传感器数据写入预设的缓冲区中的目标子缓冲区;以及在满足预设提取条件时从所述目标子缓冲区中提取所述传感器数据发送至目标设备;
所述目标设备,用于接收传输设备发送的传感器数据;将所述传感器数据写入预设的缓冲区中的目标子缓冲区;以及在满足预设提取条件时从所述目标子缓冲区中提取所述传感器数据发送至传感器驱动程序。
实施本发明实施例,具有如下有益效果:本发明实施例中传输设备通过采用缓冲机制将传感器数据发送至目标设备,其中传输设备将获取的传感器数据写入预设的缓冲区中的目标子缓冲区,所述预设的缓冲区至少包括一个子缓冲区,在满足预设提取条件时传输设备将从目标子缓冲区提取到的传感器数据发送至目标设备,使得所述传感器数据虽然产生频率较高,但每次写入目标子缓冲区时的数据量较小,整个传感器数据传输的过程有一定的缓冲;此外,目标设备将接收到的传输设备发送的传感器数据写入目标设备的目标子缓冲区,在满足预设提取条件时从所述目标子缓冲区提取所述传感器数据发送至传感器驱动程序,同样采用了缓冲机制。因此,本发明实施例避免了网络拥塞,使得传感器驱动程序得到的传感器数据顺序稳定,确保了传感器数据的可靠性。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是本发明实施例中一种传感器数据传输方法的流程图;
图2是本发明实施例中另一种传感器数据传输方法的流程图;
图3是本发明实施例中一种基于UPNP协议的传感器数据传输方法的流程图;
图4是本发明实施例中一种基于UDP Socket协议的传感器数据传输方法的流程图;
图5是本发明实施例中一种传感器数据传输装置的结构图;
图6是本发明实施例中图5的缓冲区写入单元的结构图;
图7是本发明实施例中图5的发送单元的结构图;
图8是本发明实施例中另一种传感器数据传输装置的结构图;
图9是本发明实施例中图8的缓冲区写入单元的结构图;
图10是本发明实施例中图8的发送单元的结构图;
图11是本发明实施例中一种传感器数据传输系统的结构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传感器数据传输的方法、装置及系统,可避免网络拥塞,确保传感器数据的可靠性。以下分别进行详细说明。
图1是本发明实施例中一种传感器数据传输方式的流程图,本发明实施例实现了传输设备向目标设备传输传感器数据的方案。
如图所示本发明的所述方法至少包括:
步骤S101,传输设备获取内置传感器产生的传感器数据。
作为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传输设备可以以一定时间间隔获取内置传感器产生的一组传感器数据。例如,普通的重力传感器约每20ms产生一组传感器数据,如果传感器每产生一组传感器数据,传输设备就立即将所述的一组传感器数据发送至目标设备,如此高的发送频率会导致目标设备接收到的传感器数据的顺序发生混乱,降低传感器数据的可靠性,从而破坏游戏或应用的画面效果。而传输设备采用缓冲机制传输传感器数据,就会避免这一问题。
步骤S102,传输设备将所述传感器数据写入预设的缓冲区中的目标子缓冲区,其中预设的缓冲区包括至少一个子缓冲区。
具体实现中,传输设备将所述传感器数据写入目标子缓冲区之前,需要确认所述目标子缓冲区为写状态。
作为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传输设备在确认所述目标子缓冲区为写状态之前,可以先检测所述目标子缓冲区是否没有存储数据,包括是否从未存储传感器数据或者所述目标子缓冲区中的传感器数据发送至目标设备之后是否经过了清空处理,如果所述目标子缓冲区没有存储数据,则可以将所述目标子缓冲区设为写状态。
作为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传输设备每获取一组传感器数据,则可以将所述一组传感器数据写入所述目标子缓冲区,并可以将获取的每组传感器数据分别加上时间标识,写入所述目标子缓冲区。
具体实现中,预设的缓冲区包括至少一个子缓冲区。例如,预设的缓冲区包括一个子缓冲区时,传输设备检测该子缓冲区没有数据时,将其设定为写状态,在确认该子缓冲区为写状态的情况下,将所述传感器数据写入该子缓冲区;预设的缓冲区包括多个子缓冲区时,传输设备确认预设的缓冲区中的目标子缓冲区为写状态,然后将所述传感器数据写入该目标子缓冲区。
步骤S103,传输设备在满足预设提取条件时从所述目标子缓冲区中提取所述传感器数据发送至目标设备。
在满足预设提取条件时,传输设备将所述目标子缓冲区设为读状态,并将目标子缓冲区的传感器数据进行封装,其中封装的传感器数据可以是所述目标子缓冲区中的所有传感器数据。预设提取条件包括从开始向目标子缓冲区中写入传感器数据后到达预设时间阈值或目标子缓冲区中的传感器数据的数据量到达预设阈值,预设时间阈值是根据传感器数据的数据量到达所述目标子缓冲区的容量所需要的时间进行设定的,预设阈值是指所述目标子缓冲区的容量。
进一步的,传输设备从处于读状态的目标子缓冲区中提取传感器数据发送至目标设备。在发送过程中,传输设备将传感器数据通过UPNP(Universal Plugand Play,通用即插即用)协议或UDP(User Datagram Protocol,用户数据报协议)Socket协议发送至目标设备。UPNP是基于TCP/IP协议和针对设备彼此间通讯而制订的新的Internet协议,UDP是OSI参考模型中一种无连接的传输层协议,提供面向事务的简单不可靠信息传送服务,所谓socket通常也称作″套接字″,应用程序通常通过″套接字″向网络发出请求或者应答网络请求。
作为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传输设备可以从处于读状态的目标子缓冲区中提取所述传感器数据发送至目标设备,并携带所述时间标识。
进一步的,若传输设备已将处于读状态的目标子缓冲区的所有传感器数据发送至目标设备,则将目标子缓冲区进行清空处理,避免该目标子缓冲区中存在的数据与下次写入的新的传感器数据相混合,使传输设备发送至目标设备的数据发生混乱,降低了数据的可靠性。
进一步的,将传感器数据发送至目标设备,以使目标设备将接收到的传感器数据写入目标设备的预设的缓冲区中的目标子缓冲区之后,目标设备在满足预设提取条件时从所述目标子缓冲区中提取所述传感器数据发送至传感器驱动程序。
在图1所描述的传感器数据传输方法中,传输设备通过采用缓冲机制将传感器数据发送至目标设备,其中传输设备将获取的传感器数据写入预设的缓冲区中的目标子缓冲区,所述预设的缓冲区至少包括一个子缓冲区,在满足预设提取条件时传输设备将从目标子缓冲区提取到的传感器数据发送至目标设备,使得所述传感器数据虽然产生频率较高,但每次写入目标子缓冲区时的数据量较小,整个传感器数据传输的过程有一定的缓冲,因此,本发明实施例避免了网络拥塞,使得传感器驱动程序得到的传感器数据顺序稳定,确保了传感器数据的可靠性。
图2是本发明实施例中另一种传感器数据传输方式的流程图,其中图2所示的传感器数据传输方法重点是从目标设备的角度描述的。如图2所示,该传感器数据传输方法可以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S201,目标设备接收传输设备发送的传感器数据。
目标设备接收到传输设备发送的传感器数据后,将传输设备封装的传感器数据进行解封装。
作为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目标设备接收到的传输设备发送的传感器数据,可以携带传输设备在每组传感器数据上加上的时间标识。
步骤S202,目标设备将所述传感器数据写入预设的缓冲区中的目标子缓冲区,其中所述预设的缓冲区包括至少一个子缓冲区。
具体实现中,目标设备将接收的传感器数据写入目标子缓冲区之前,需要确认所述目标子缓冲区为写状态。
作为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目标设备在确认所述目标子缓冲区为写状态之前,可以先检测所述目标子缓冲区是否没有存储数据,包括是否从未存储传感器数据或者所述目标子缓冲区中的传感器数据发送至传感器驱动程序之后是否经过了清空处理,如果所述目标子缓冲区没有存储数据,则可以将所述目标子缓冲区设为写状态。
作为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目标设备可以按照一定的顺序将传感器数据写入处于写状态的目标子缓冲区。例如,传输设备对从内置传感器获取到的每组传感器数据分别加上时间标识,将获取的传感器数据写入传输设备的目标子缓冲区,在满足预设提取条件时提取所述传感器数据发送至目标设备并携带所述时间标识;目标设备接收到后可以根据所述时间标识将所述每组传感器数据按照相应的顺序写入处于写状态的目标子缓冲区。
具体实现中,预设的缓冲区包括至少一个子缓冲区。例如,预设的缓冲区包括一个子缓冲区时,目标设备检测该子缓冲区没有数据时,将其设定为写状态,在确认该子缓冲区为写状态的情况下,将所述传感器数据写入该子缓冲区;预设的缓冲区包括多个子缓冲区时,目标设备确认预设的缓冲区中的目标子缓冲区为写状态,然后将所述传感器数据写入该目标子缓冲区。
步骤S203,目标设备在满足预设提取条件时从所述目标子缓冲区中提取所述传感器数据发送至传感器驱动程序。
在满足预设提取条件时,目标设备将所述目标子缓冲区设为读状态,其中预设提取条件包括从开始向目标子缓冲区中写入传感器数据后到达预设时间阈值或目标子缓冲区中的传感器数据的数据量到达预设阈值,预设时间阈值是根据传感器数据的数据量到达所述目标子缓冲区的容量所需要的时间进行设定的,预设阈值是指所述目标子缓冲区的容量。
进一步的,目标设备从处于读状态的目标子缓冲区中提取传感器数据发送至所述传感器驱动程序,其中传感器驱动程序用于实现目标设备的游戏或应用。
作为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目标设备可以根据所述时间标识,按照相应的顺序提取每组传感器数据,其中目标设备每当从所述目标子缓冲区中提取一组传感器数据,则可以将所述一组传感器数据发送至所述传感器驱动程序。
进一步的,若目标设备已将所述处于读状态的目标子缓冲区的所有传感器数据发送至所述传感器驱动程序,则将所述目标子缓冲区进行清空处理,避免该目标子缓冲区中存在的数据与下次写入的新的传感器数据相混合,使目标设备发送至传感器驱动程序的数据发生混乱,降低了数据的可靠性。
在图2所描述的传感器数据传输方法中,目标设备通过采用缓冲机制将传感器数据发送至传感器驱动程序,用以实现目标设备的游戏或应用。其中目标设备将接收到的传输设备发送的传感器数据写入预设的缓冲区中的目标子缓冲区,所述预设的缓冲区至少包括一个子缓冲区,在满足预设提取条件时从所述目标子缓冲区提取所述传感器数据发送至传感器驱动程序,使得所述传感器数据虽然产生频率较高,但每次写入时的数据量较小,因此,本发明实施例避免了网络拥塞,使得传感器驱动程序得到的传感器数据顺序稳定,确保了传感器数据的可靠性。
图3是本发明实施例中一种基于UPNP协议的传感器数据传输方法的流程图,用于实现传输设备基于UPNP协议向目标设备传输传感器数据的方案。如图3所示,该传感器数据传输方法可以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S301,传输设备连接UPNP网络。
UPNP是一种用于PC(personal computer,个人计算机)和智能设备(或仪器)的常见对等网络连接的体系结构,尤其是在家庭中。UPNP以Internet标准和技术(例如TCP/IP(Transmission Control Protocol/Internet Protocol,传输控制协议/因特网互联协议)、HTTP(Hypertext transfer protocol,超文本传送协议)和XML(eXtensible Markup Language,可扩展标记语言))为基础,使这样的设备彼此可自动连接和协同工作,从而使网络(尤其是家庭网络)对更多的人成为可能。
作为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传输设备连接UPNP网络之后,可以发送UPNP消息通告目标设备,其中UPNP消息包含传输设备的设备能力描述的信息。例如,传输设备的设备能力描述的信息可以包括播放能力和提供共享内容能力等。
步骤S302,传输设备将获取的传感器数据写入传输设备中的目标子缓冲区。
作为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传输设备可以以一定时间间隔获取内置传感器产生的一组传感器数据。例如,普通的重力传感器约每20ms产生一组传感器数据,如果传感器每产生一组传感器数据,传输设备就立即将所述的一组传感器数据发送至目标设备,如此高的发送频率会导致目标设备接收到的传感器数据的顺序发生混乱,降低传感器数据的可靠性,从而破坏游戏或应用的画面效果。而传输设备采用缓冲机制传输传感器数据,就会避免这一问题。
进一步的,传输设备将获取的传感器数据写入预设的缓冲区中的目标子缓冲区,其中预设的缓冲区包括至少一个子缓冲区。具体实现中,传输设备将所述传感器数据写入传输设备中的目标子缓冲区之前,需要确认所述目标子缓冲区为写状态。
作为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传输设备在确认所述目标子缓冲区为写状态之前,可以先检测所述目标子缓冲区是否没有存储数据,包括是否从未存储传感器数据或者所述目标子缓冲区中的传感器数据发送至目标设备之后是否经过了清空处理,如果所述目标子缓冲区没有存储数据,则可以将所述目标子缓冲区设为写状态。
作为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传输设备每获取一组传感器数据,则可以将所述一组传感器数据写入所述目标子缓冲区,并可以将获取的每组传感器数据分别加上时间标识,写入所述目标子缓冲区。
具体实现中,预设的缓冲区包括至少一个子缓冲区。例如,预设的缓冲区包括一个子缓冲区时,传输设备检测该子缓冲区没有数据时,将其设定为写状态,在确认该子缓冲区为写状态的情况下,将所述传感器数据写入该子缓冲区;预设的缓冲区包括多个子缓冲区时,传输设备确认预设的缓冲区中的目标子缓冲区为写状态,然后将所述传感器数据写入该目标子缓冲区。
步骤S303,传输设备通过UPNP协议将提取的所述目标子缓冲区的传感器数据发送至目标设备。
在满足预设提取条件时,传输设备将所述目标子缓冲区设为读状态,并将目标子缓冲区的传感器数据进行封装,其中封装的传感器数据可以是所述目标子缓冲区中的所有传感器数据。预设提取条件包括从开始向目标子缓冲区中写入传感器数据后到达预设时间阈值或目标子缓冲区中的传感器数据的数据量到达预设阈值,预设时间阈值是根据传感器数据的数据量到达所述目标子缓冲区的容量所需要的时间进行设定的,预设阈值是指所述目标子缓冲区的容量。
进一步的,传输设备从处于读状态的目标子缓冲区中提取传感器数据发送至目标设备。在发送过程中,传输设备将传感器数据通过UPNP协议发送至目标设备,UPNP协议可以充分发挥TCP/IP和网络技术的功能,不但能对类似网络进行无缝连接,而且还能够控制网络设备及在它们之间传输信息。
作为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传输设备可以从处于读状态的目标子缓冲区中提取所述传感器数据发送至目标设备,并携带所述时间标识。
进一步的,若传输设备已将处于读状态的目标子缓冲区的所有传感器数据发送至目标设备,则将目标子缓冲区进行清空处理,避免该目标子缓冲区中存在的数据与下次写入的新的传感器数据相混合,使传输设备发送至目标设备的数据发生混乱,降低了数据的可靠性。
步骤S304,目标设备将接收的传感器数据写入目标设备中的目标子缓冲区。
目标设备接收到传输设备发送的传感器数据后,将传输设备封装的传感器数据进行解封装。作为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目标设备接收到的传输设备发送的传感器数据,可以携带传输设备在每组传感器数据上加上的时间标识。
进一步的,目标设备确认目标设备中的预设的缓冲区中的目标子缓冲区为写状态,然后将所述传感器数据写入所述目标子缓冲区,其中所述预设的缓冲区包括至少一个子缓冲区。
作为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目标设备在确认所述目标子缓冲区为写状态之前,可以先检测所述目标子缓冲区是否没有存储数据,包括是否从未存储传感器数据或者所述目标子缓冲区中的传感器数据发送至传感器驱动程序之后是否经过了清空处理,如果所述目标子缓冲区没有存储数据,则可以将所述目标子缓冲区设为写状态。
作为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目标设备可以按照一定的顺序将传感器数据写入处于写状态的目标子缓冲区。例如,传输设备对从内置传感器获取到的每组传感器数据分别加上时间标识,将获取的传感器数据写入传输设备的目标子缓冲区,在满足预设提取条件时提取所述传感器数据发送至目标设备并携带所述时间标识;目标设备接收到后可以根据所述时间标识将所述每组传感器数据按照相应的顺序写入处于写状态的目标子缓冲区。
具体实现中,预设的缓冲区包括至少一个子缓冲区。例如,预设的缓冲区包括一个子缓冲区时,目标设备检测该子缓冲区没有数据时,将其设定为写状态,在确认该子缓冲区为写状态的情况下,将所述传感器数据写入该子缓冲区;预设的缓冲区包括多个子缓冲区时,目标设备确认预设的缓冲区中的目标子缓冲区为写状态,然后将所述传感器数据写入该目标子缓冲区。
步骤S305,目标设备从目标子缓冲区提取传感器数据发送至传感器驱动程序。
在满足预设提取条件时,传输设备将所述目标子缓冲区设为读状态,其中预设提取条件包括从开始向目标子缓冲区中写入传感器数据后到达预设时间阈值或目标子缓冲区中的传感器数据的数据量到达预设阈值,预设时间阈值是根据传感器数据的数据量到达所述目标子缓冲区的容量所需要的时间进行设定的,预设阈值是指所述目标子缓冲区的容量。
进一步的,目标设备从处于读状态的目标子缓冲区中提取传感器数据发送至所述传感器驱动程序,其中传感器驱动程序用于实现目标设备的游戏或应用。
作为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目标设备每当从所述目标子缓冲区中提取一组传感器数据,则可以将所述一组传感器数据发送至所述传感器驱动程序。
进一步的,若目标设备已将所述处于读状态的目标子缓冲区的所有传感器数据发送至所述传感器驱动程序,则将所述目标子缓冲区进行清空处理。避免该目标子缓冲区中存在的数据与下次写入的新的传感器数据相混合,使目标设备发送至传感器驱动程序的数据发生混乱,降低了数据的可靠性。
作为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传输设备在离开UPNP网络时,可以发送表示下线的UPNP消息至目标设备,通知目标设备完成了整个传感器数据传输过程。
在图3所描述的传感器数据传输方法中,传输设备与目标设备之间传输传感器数据使用的是UPNP协议,传输设备在连接UPNP网络之后不需要建立客户端和服务器,就可以发送传感器数据至目标设备,相较于传输设备基于UDPSocket协议发送传感器数据至目标设备,简化了传输设备向目标设备传输传感器数据传输的流程。
图4是本发明实施例中一种基于UDP Socket协议的传感器数据传输方法的流程图,用于实现传输设备基于UDP Socket协议向目标设备传输传感器数据的方案。如图4所示,该传感器数据传输方法可以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S401,传输设备连接UPNP网络。
UPNP是一种用于PC和智能设备(或仪器)的常见对等网络连接的体系结构,尤其是在家庭中。UPNP以Internet标准和技术(例如TCP/IP、HTTP和XML)为基础,使这样的设备彼此可自动连接和协同工作,从而使网络(尤其是家庭网络)对更多的人成为可能。
作为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传输设备连接UPNP网络之后,可以发送UPNP消息通告目标设备,其中UPNP消息包含传输设备的设备能力描述的信息。例如,传输设备的设备能力描述的信息可以包括播放能力和提供共享内容能力等。
步骤S402,传输设备通知目标设备建立UDP服务器。
传输设备若已连接UPNP网络,则通知目标设备建立UDP Sever(UserDatagram Protocol Sever,UDP服务器)。
步骤S403,目标设备建立UDP Sever之后返回信息至传输设备,通知目标设备已建立UDP Sever。
步骤S404,传输设备建立UDP客户端。
目标设备返回已建立UDP Sever之后,传输设备建立UDP Client(UserDatagram Protocol Client,UDP客户端)。
步骤S405,传输设备将获取的传感器数据写入传输设备中的目标子缓冲区。
作为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传输设备可以以一定时间间隔获取内置传感器产生的一组传感器数据。例如,普通的重力传感器约每20ms产生一组传感器数据,如果传感器每产生一组传感器数据,传输设备就立即将所述的一组传感器数据发送至目标设备,如此高的发送频率会导致目标设备接收到的传感器数据的顺序发生混乱,降低传感器数据的可靠性,从而破坏游戏或应用的画面效果。而传输设备采用缓冲机制传输传感器数据,就会避免这一问题。
进一步的,传输设备将获取的传感器数据写入预设的缓冲区中的目标子缓冲区,其中预设的缓冲区包括至少一个子缓冲区。具体实现中,传输设备将所述传感器数据写入传输设备中的目标子缓冲区之前,需要确认所述目标子缓冲区为写状态。
作为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传输设备在确认所述目标子缓冲区为写状态之前,可以先检测所述目标子缓冲区是否没有存储数据,包括是否从未存储传感器数据或者所述目标子缓冲区中的传感器数据发送至目标设备之后是否经过了清空处理,如果所述目标子缓冲区没有存储数据,则可以将所述目标子缓冲区设为写状态。
作为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传输设备每获取一组传感器数据,则可以将所述一组传感器数据写入所述目标子缓冲区,并可以将获取的每组传感器数据分别加上时间标识,写入所述目标子缓冲区。
具体实现中,预设的缓冲区包括至少一个子缓冲区。例如,预设的缓冲区包括一个子缓冲区时,传输设备检测该子缓冲区没有数据时,将其设定为写状态,在确认该子缓冲区为写状态的情况下,将所述传感器数据写入该子缓冲区;预设的缓冲区包括多个子缓冲区时,传输设备确认预设的缓冲区中的目标子缓冲区为写状态,然后将所述传感器数据写入该目标子缓冲区。
步骤S406,传输设备通过UDP Socket协议将提取的所述目标子缓冲区的传感器数据发送至目标设备。
在满足预设提取条件时,传输设备将所述目标子缓冲区设为读状态,并将目标子缓冲区的传感器数据进行封装,其中封装的传感器数据可以是所述目标子缓冲区中的所有传感器数据。预设提取条件包括从开始向目标子缓冲区中写入传感器数据后到达预设时间阈值或目标子缓冲区中的传感器数据的数据量到达预设阈值,预设时间阈值是根据传感器数据的数据量到达所述目标子缓冲区的容量所需要的时间进行设定的,预设阈值是指所述目标子缓冲区的容量。
进一步的,传输设备从处于读状态的目标子缓冲区中提取传感器数据发送至目标设备。在发送过程中,传输设备将传感器数据通过UDP Socket协议发送至目标设备。UDP Socket协议相较于UPNP协议更为底层,可以获得更快的传输速度。
作为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传输设备可以从处于读状态的目标子缓冲区中提取所述传感器数据发送至目标设备,并携带所述时间标识。
进一步的,若传输设备已将处于读状态的目标子缓冲区的所有传感器数据发送至目标设备,则将目标子缓冲区进行清空处理,避免该目标子缓冲区中存在的数据与下次写入的新的传感器数据相混合,使传输设备发送至目标设备的数据发生混乱,降低了数据的可靠性。
步骤S407,目标设备将接收的传感器数据写入目标设备中的目标子缓冲区。
目标设备接收到传输设备发送的传感器数据后,将传输设备封装的传感器数据进行解封装。作为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目标设备接收到的传输设备发送的传感器数据,可以携带传输设备在每组传感器数据上加上的时间标识。
进一步的,目标设备确认目标设备中的预设的缓冲区中的目标子缓冲区为写状态,然后将所述传感器数据写入所述目标子缓冲区,其中所述预设的缓冲区包括至少一个子缓冲区。
作为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目标设备在确认所述目标子缓冲区为写状态之前,可以先检测所述目标子缓冲区是否没有存储数据,包括是否从未存储传感器数据或者所述目标子缓冲区中的传感器数据发送至传感器驱动程序之后是否经过了清空处理,如果所述目标子缓冲区没有存储数据,则可以将所述目标子缓冲区设为写状态。
作为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目标设备可以按照一定的顺序将传感器数据写入处于写状态的目标子缓冲区。例如,传输设备对从内置传感器获取到的每组传感器数据分别加上时间标识,将获取的传感器数据写入传输设备的目标子缓冲区,在满足预设提取条件时提取所述传感器数据发送至目标设备并携带所述时间标识;目标设备接收到后可以根据所述时间标识将所述每组传感器数据按照相应的顺序写入处于写状态的目标子缓冲区。
具体实现中,预设的缓冲区包括至少一个子缓冲区。例如,预设的缓冲区包括一个子缓冲区时,目标设备检测该子缓冲区没有数据时,将其设定为写状态,在确认该子缓冲区为写状态的情况下,将所述传感器数据写入该子缓冲区;预设的缓冲区包括多个子缓冲区时,目标设备确认预设的缓冲区中的目标子缓冲区为写状态,然后将所述传感器数据写入该目标子缓冲区。
步骤S408,目标设备从目标子缓冲区提取传感器数据发送至传感器驱动程序。
在满足预设提取条件时,传输设备将所述目标子缓冲区设为读状态,其中预设提取条件包括从开始向目标子缓冲区中写入传感器数据后到达预设时间阈值或目标子缓冲区中的传感器数据的数据量到达预设阈值,预设时间阈值是根据传感器数据的数据量到达所述目标子缓冲区的容量所需要的时间进行设定的,预设阈值是指所述目标子缓冲区的容量。
进一步的,目标设备从处于读状态的目标子缓冲区中提取传感器数据发送至所述传感器驱动程序,其中传感器驱动程序用于实现目标设备的游戏或应用。
作为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目标设备每当从所述目标子缓冲区中提取一组传感器数据,则可以将所述一组传感器数据发送至所述传感器驱动程序。
进一步的,若目标设备已将所述处于读状态的目标子缓冲区的所有传感器数据发送至所述传感器驱动程序,则将所述目标子缓冲区进行清空处理。避免该目标子缓冲区中存在的数据与下次写入的新的传感器数据相混合,使目标设备发送至传感器驱动程序的数据发生混乱,降低了数据的可靠性。
步骤S409,传输设备关闭UDP客户端,并通知目标设备。
传输设备在关闭UDP客户端之后,会将该信息通知目标设备,触发目标设备视情况关闭或继续保持自己的UDP Sever。
作为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传输设备在离开UPNP网络时,可以发送表示下线的UPNP消息至目标设备,通知目标设备完成了整个传感器数据传输过程。
步骤S410,目标设备视情况关闭或继续保持自己的UDP Sever。
目标设备接收到传输设备已关闭UDP Client的通知之后,视情况选择关闭或继续保持自己的UDP Sever。若目标设备接收到传输设备已关闭UDP Client的通知时,接收到其他设备发送的包含自己设备能力的描述信息,则继续保持UDP Sever。反之,则关闭UDP Sever。
在图4所描述的传感器数据传输方法中,传输设备与目标设备之间传输传感器数据使用的是UDP Socket协议,由于传输设备基于UPNP协议发送传感器数据至目标设备,目标设备接收到传感器数据后实际上要经过XML解析才能得到传感器数据,而UDP Socket协议更为底层,不需要经过XML解析就能得到传感器数据,因此传输设备基于UDP Socket协议发送传感器数据至目标设备可以获得更快的传输速度。
图5是本发明实施例中一种传感器数据传输装置的结构图,如图所示本发明实施例中的传感器数据传输装置至少可以包括传感器数据获取单元10、缓冲区写入单元20、发送单元30。
传感器数据获取单元10,用于获取内置传感器产生的传感器数据。
作为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传感器数据获取单元10可以以一定时间间隔获取传输设备内置传感器产生的一组传感器数据。例如,普通的重力传感器约每20ms产生一组传感器数据,如果传感器每产生一组传感器数据,传输设备就立即将所述的一组传感器数据发送至目标设备,如此高的发送频率会导致目标设备接收到的传感器数据的顺序发生混乱,降低传感器数据的可靠性,从而破坏游戏或应用的画面效果。而传输设备采用缓冲机制传输传感器数据,就会避免这一问题。
缓冲区写入单元20,用于将传感器数据获取单元10获取的传感器数据写入预设的缓冲区中的目标子缓冲区,其中所述预设的缓冲区包括至少一个子缓冲区。
作为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本发明实施例中的缓冲区写入单元20可以如图6所示,进一步包括:
写状态确认模块210,用于确认所述缓冲区写入单元20中的目标子缓冲区为写状态。
作为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写状态确认模块210在确认缓冲区写入单元20中的目标子缓冲区为写状态之前,可以先检测所述目标子缓冲区是否没有存储数据,包括是否从未存储传感器数据或者发送单元30将传感器数据发送至目标设备之后是否经过了清空处理,如果所述目标子缓冲区没有存储数据,则可以将所述目标子缓冲区设为写状态。
写入模块220,用于写状态确认模块210确认所述目标子缓冲区为写状态之后,将传感器数据获取单元10获取的传感器数据写入所述处于写状态的目标子缓冲区。
作为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传感器数据获取单元10每获取一组传感器数据,写入模块220可以将所述一组传感器数据写入缓冲区写入单元20中的目标子缓冲区,并可以将传感器数据获取单元10获取的每组传感器数据按照传感器数据分别加上时间标识,写入所述目标子缓冲区。
具体实现中,缓冲区写入单元20中的预设的缓冲区包括至少一个子缓冲区。例如,该预设的缓冲区包括一个子缓冲区时,写状态确认模块210检测该子缓冲区没有数据时,将其设定为写状态,在确认该子缓冲区为写状态的情况下,写入模块220将所述传感器数据写入该子缓冲区;缓冲区写入单元20中的预设的缓冲区包括多个子缓冲区时,写状态确认模块210确认预设的缓冲区中的目标子缓冲区为写状态,然后写入模块220将所述传感器数据写入该目标子缓冲区。
发送单元30,用于在满足预设提取条件时提取缓冲区写入单元20写入所述目标子缓冲区的传感器数据发送至目标设备。
作为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本发明实施例中的发送单元30可以如图7所示,进一步包括:
读状态设定模块310,用于在满足预设提取条件时,传输设备将缓冲区写入单元20中的目标子缓冲区设为读状态,并将目标子缓冲区的传感器数据进行封装,其中封装的传感器数据可以是所述目标子缓冲区中的所有传感器数据。预设提取条件包括缓冲区写入单元20从开始向目标子缓冲区中写入传感器数据后到达预设时间阈值或缓冲区写入单元20向所述目标子缓冲区写入的传感器数据的数据量到达预设阈值,预设时间阈值是根据传感器数据的数据量到达所述目标子缓冲区的容量所需要的时间进行设定的,预设阈值是指所述目标子缓冲区的容量。
发送模块320,用于从读状态设定模块310设定的处于读状态的目标子缓冲区中提取传感器数据发送至目标设备。在发送过程中,发送模块320将传感器数据通过UPNP协议或UDP Socket协议发送至目标设备。UPNP是基于TCP/IP协议和针对设备彼此间通讯而制订的新的Internet协议,UDP是OSI参考模型中一种无连接的传输层协议,提供面向事务的简单不可靠信息传送服务,所谓socket通常也称作″套接字″,应用程序通常通过″套接字″向网络发出请求或者应答网络请求。
作为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发送模块320可以从读状态设定模块310设定的处于读状态的目标子缓冲区中提取所述传感器数据发送至目标设备,并携带所述时间标识。
具体实现中,若发送模块320已将所述处于读状态的目标子缓冲区的所有传感器数据发送至目标设备,则将目标子缓冲区进行清空处理,避免该目标子缓冲区中存在的数据与下次写入的新的传感器数据相混合,使传输设备发送至目标设备的数据发生混乱,降低了数据的可靠性。
进一步的,发送模块320将传感器数据发送至目标设备,以使目标设备将接收到的传感器数据写入目标设备的预设的缓冲区中的子缓冲区之后,目标设备在满足预设提取条件时从目标子缓冲区中提取传感器数据发送至传感器驱动程序。
在图5、图6、图7所描述的传感器数据传输装置中,缓冲区写入单元20将传感器数据获取单元10获取的传感器数据写入预设的缓冲区中的目标子缓冲区,所述预设的缓冲区至少包括一个子缓冲区,在满足预设提取条件时发送单元30将从目标子缓冲区提取到的传感器数据发送至目标设备,使得所述传感器数据虽然产生频率较高,但每次写入目标子缓冲区时的数据量较小,整个传感器数据传输的过程有一定的缓冲,因此,本发明实施例避免了网络拥塞,使得传感器驱动程序得到的传感器数据顺序稳定,确保了传感器数据的可靠性。
图8是本发明实施例中另一种传感器数据传输装置的结构图,如图所示本发明实施例中的传感器数据传输装置至少可以包括传感器数据接收单元50、缓冲区写入单元60、发送单元70。
传感器数据接收单元50,用于接收传输设备发送的传感器数据。
目标设备接收到传输设备发送的传感器数据后,将传输设备封装的传感器数据进行解封装。
作为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传感器数据接收单元50接收到的传输设备发送的传感器数据,可以携带传输设备在每组传感器数据上加上的时间标识。
缓冲区写入单元60,用于将传感器数据接收单元50接收的传感器数据写入预设的缓冲区中的目标子缓冲区,其中所述预设的缓冲区包括至少一个子缓冲区。
作为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本发明实施例中的缓冲区写入单元60可以如图9所示,进一步包括:
写状态确认模块610,用于确认所述缓冲区写入单元60中的目标子缓冲区为写状态。
作为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写状态确认模块610在确认缓冲区写入单元60中的目标子缓冲区为写状态之前,可以先检测所述目标子缓冲区是否没有存储数据,包括是否从未存储传感器数据或者发送单元70将传感器数据发送至目标设备之后是否经过了清空处理,如果所述目标子缓冲区没有存储数据,则可以将所述目标子缓冲区设为写状态。
写入模块620,用于写状态确认模块610确认所述目标子缓冲区为写状态之后,将传感器数据接收单元50接收的传感器数据写入缓冲区写入单元60中的的目标子缓冲区。
作为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写入模块620可以按照一定的顺序将传感器数据写入处于写状态的目标子缓冲区。例如,传输设备对从内置传感器获取到的每组传感器数据分别加上时间标识,将获取的传感器数据写入传输设备的目标子缓冲区,在满足预设提取条件时提取所述传感器数据发送至目标设备并携带所述时间标识;写入模块620接收到后可以根据所述时间标识将传感器数据接收单元50接收的每组传感器数据按照相应的顺序写入写状态确认模块610确认的处于写状态的目标子缓冲区。
具体实现中,缓冲区写入单元60中的预设的缓冲区包括至少一个子缓冲区。例如,该预设的缓冲区包括一个子缓冲区时,写状态确认模块610检测该子缓冲区没有数据时,将其设定为写状态,在确认该子缓冲区为写状态的情况下,写入模块620将所述传感器数据写入该子缓冲区;缓冲区写入单元60中的预设的缓冲区包括多个子缓冲区时,写状态确认模块610确认预设的缓冲区中的目标子缓冲区为写状态,然后写入模块620将所述传感器数据写入该目标子缓冲区。
发送单元70,用于在满足预设提取条件时提取缓冲区写入单元60写入所述目标子缓冲区的传感器数据发送至传感器驱动程序。
作为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本发明实施例中的发送单元70可以如图10所示,进一步包括:
读状态设定模块710,用于在满足预设提取条件时,传输设备将缓冲区写入单元60中的目标子缓冲区设为读状态,并将目标子缓冲区的传感器数据进行封装,其中封装的传感器数据可以是所述目标子缓冲区中的所有传感器数据。预设提取条件包括缓冲区写入单元60从开始向目标子缓冲区中写入传感器数据后到达预设时间阈值或缓冲区写入单元60向所述目标子缓冲区写入的传感器数据的数据量到达预设阈值,预设时间阈值是根据传感器数据的数据量到达所述目标子缓冲区的容量所需要的时间进行设定的,预设阈值是指所述目标子缓冲区的容量。
发送模块720,用于从读状态设定模块710设定的处于读状态的目标子缓冲区中提取传感器数据发送至传感器驱动程序,其中传感器驱动程序用于实现目标设备的游戏或应用。
作为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发送单元70可以根据所述时间标识,按照相应的顺序提取每组传感器数据,其中发送单元70每当提取缓冲区写入单元60写入所述目标子缓冲区的一组传感器数据,则可以将所述一组传感器数据发送至所述传感器驱动程序。
具体实现中,若发送模块720已将处于读状态的目标子缓冲区的所有传感器数据发送至目标设备,则将目标子缓冲区进行清空处理,避免该目标子缓冲区中存在的数据与下次写入的新的传感器数据相混合,使目标设备发送至传感器驱动程序的数据发生混乱,降低了数据的可靠性。
在图8、图9、图10所描述的传感器数据传输装置中,缓冲区写入单元60将传感器数据接收单元50接收到的传感器数据写入预设的缓冲区中的目标子缓冲区,所述预设的缓冲区至少包括一个子缓冲区,在满足预设提取条件时发送单元70将从所述目标子缓冲区提取到的所述传感器数据发送至传感器驱动程序,用以实现目标设备的游戏或应用,使得所述传感器数据虽然产生频率较高,但每次写入目标子缓冲区时的数据量较小,因此,本发明实施例避免了网络拥塞,使得传感器驱动程序得到的传感器数据顺序稳定,确保了传感器数据的可靠性。
图11是本发明实施例中一种传感器数据传输系统的结构图,如图所示本发明实施例中的传感器数据传输系统至少可以包括传输设备80、目标设备90。
传输设备80可以包括前文实施例结合图5~图7所描述的传感器数据传输装置,用于获取内置传感器产生的传感器数据;将所述传感器数据写入预设的缓冲区中的目标子缓冲区;以及在满足预设提取条件时从所述目标子缓冲区中提取所述传感器数据发送至目标设备90;
目标设备90可以包括前文实施例结合图8~图10所描述的传感器数据传输装置,用于接收传输设备80发送的传感器数据;将所述传感器数据写入预设的缓冲区中的目标子缓冲区;以及在满足预设提取条件时从所述目标子缓冲区中提取所述传感器数据发送至传感器驱动程序,其中传感器驱动程序用于实现目标设备的游戏或应用。
在图11所描述的传感器数据传输系统中,传输设备80内置传感器产生的传感器数据通过缓冲机制发送至目标设备90,目标设备90接收到传感器数据后通过缓冲机制发送至传感器驱动程序,避免了网络拥塞,使得传感器驱动程序得到的传感器数据顺序稳定,确保了传感器数据的可靠性。
需要说明的是,在上述实施例中,对各个实施例的描述都各有侧重,某个实施例中没有详细描述的部分,可以参见其他实施例的相关描述。其次,本领域技术人员也应该知悉,说明书中所描述的实施例均属于优选实施例,所涉及的动作和模块并不一定是本发明所必须的。
以上对本发明实施例所提供的传感器数据传输的方法、装置及系统进行了详细介绍,本文中应用了具体个例对本发明的原理及实施方式进行了阐述,以上实施例的说明只是用于帮助理解本发明的方法及其核心思想;同时,对于本领域的一般技术人员,依据本发明的思想,在具体实施方式及应用范围上均会有改变之处,综上所述,本说明书内容不应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

Claims (19)

1.一种传感器数据传输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包括:
获取内置传感器产生的传感器数据;
将所述传感器数据写入预设的缓冲区中的目标子缓冲区,其中所述预设的缓冲区包括至少一个子缓冲区;
在满足预设提取条件时从所述目标子缓冲区中提取所述传感器数据发送至目标设备。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传感器数据传输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预设提取条件包括:
从开始向所述目标子缓冲区中写入所述传感器数据后到达预设时间阈值;或
所述目标子缓冲区中的所述传感器数据的数据量到达预设阈值。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传感器数据传输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将所述传感器数据写入预设的缓冲区中的目标子缓冲区包括:
确认所述目标子缓冲区为写状态;
将所述传感器数据写入所述处于写状态的目标子缓冲区。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传感器数据传输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在满足预设提取条件时从所述目标子缓冲区中提取所述传感器数据发送至目标设备包括:
在满足所述预设提取条件时,将所述目标子缓冲区设为读状态;
从所述处于读状态的目标子缓冲区中提取所述传感器数据发送至所述目标设备。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传感器数据传输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在满足预设提取条件时从所述目标子缓冲区中提取所述传感器数据发送至目标设备包括:
将所述传感器数据通过UPNP协议或UDP Socket协议发送至所述目标设备。
6.一种传感器数据传输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包括:
接收传输设备发送的传感器数据;
将所述传感器数据写入预设的缓冲区中的目标子缓冲区,其中所述预设的缓冲区包括至少一个子缓冲区;
在满足预设提取条件时从所述目标子缓冲区中提取所述传感器数据发送至传感器驱动程序。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传感器数据传输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预设提取条件包括:
从开始向所述目标子缓冲区中写入所述传感器数据后到达预设时间阈值;或
所述目标子缓冲区中的所述传感器数据的数据量到达预设阈值。
8.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传感器数据传输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将所述传感器数据写入预设的缓冲区中的目标子缓冲区包括:
确认所述目标子缓冲区为写状态;
将所述传感器数据写入所述处于写状态的目标子缓冲区。
9.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传感器数据传输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在满足预设提取条件时从所述目标子缓冲区中提取所述传感器数据发送至传感器驱动程序包括:
在满足所述预设提取条件时,将所述目标子缓冲区设为读状态;
从所述处于读状态的目标子缓冲区中提取所述传感器数据发送至所述传感器驱动程序。
10.一种传感器数据传输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装置包括:
传感器数据获取单元,用于获取内置传感器产生的传感器数据;
缓冲区写入单元,用于将所述传感器数据获取单元获取的传感器数据写入预设的缓冲区中的目标子缓冲区,其中所述预设的缓冲区包括至少一个子缓冲区;
发送单元,用于在满足预设提取条件时提取所述缓冲区写入单元写入所述目标子缓冲区的传感器数据发送至目标设备。
11.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传感器数据传输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预设提取条件包括:
从所述缓冲区写入单元开始向所述目标子缓冲区中写入所述传感器数据后到达预设时间阈值;或
所述缓冲区写入单元向所述目标子缓冲区写入的所述传感器数据的数据量到达预设阈值。
12.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传感器数据传输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缓冲区写入单元包括:
写状态确认模块,用于确认缓冲区写入单元中的目标子缓冲区为写状态;
写入模块,用于将所述传感器数据写入所述写状态确认模块确认的所述处于写状态的目标子缓冲区。
13.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传感器数据传输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发送单元包括:
读状态设定模块,用于在满足所述预设提取条件时,将所述缓冲区写入单元中的所述目标子缓冲区设为读状态;
发送模块,用于从所述读状态设定模块设定的所述处于读状态的目标子缓冲区中提取所述传感器数据发送至所述目标设备。
14.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传感器数据传输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发送单元用于:
将所述缓冲区写入单元写入的所述传感器数据通过UPNP协议或UDPSocket协议发送至所述目标设备。
15.一种传感器数据传输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装置包括:
传感器数据接收单元,用于接收传输设备发送的传感器数据;
缓冲区写入单元,用于将所述传感器数据接收单元接收的传感器数据写入预设的缓冲区中的目标子缓冲区,其中所述预设的缓冲区包括至少一个子缓冲区;
发送单元,用于在满足预设提取条件时提取所述缓冲区写入单元写入所述目标子缓冲区的传感器数据发送至传感器驱动程序。
16.如权利要求15所述的传感器数据传输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预设提取条件包括:
从所述缓冲区写入单元开始向所述目标子缓冲区中写入所述传感器数据后到达预设时间阈值;或
所述缓冲区写入单元向所述目标子缓冲区写入的所述传感器数据的数据量到达预设阈值。
17.如权利要求15所述的传感器数据传输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缓冲区写入单元包括:
写状态确认模块,用于确认缓冲区写入单元中的目标子缓冲区为写状态;
写入模块,用于将所述传感器数据写入所述写状态确认模块确认的所述处于写状态的目标子缓冲区。
18.如权利要求15所述的传感器数据传输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发送单元包括:
读状态设定模块,用于在满足所述预设提取条件时,将所述缓冲区写入单元中的所述目标子缓冲区设为读状态;
发送模块,用于从所述读状态设定模块设定的所述处于读状态的目标子缓冲区中提取所述传感器数据发送至所述传感器驱动程序。
19.一种传感器数据传输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系统至少包括传输设备和目标设备,其中:
所述传输设备,用于获取内置传感器产生的传感器数据;将所述传感器数据写入预设的缓冲区中的目标子缓冲区;以及在满足预设提取条件时从所述目标子缓冲区中提取所述传感器数据发送至目标设备;
所述目标设备,用于接收传输设备发送的传感器数据;将所述传感器数据写入预设的缓冲区中的目标子缓冲区;以及在满足预设提取条件时从所述目标子缓冲区中提取所述传感器数据发送至传感器驱动程序。
CN2013103562843A 2013-08-15 2013-08-15 一种传感器数据传输的方法、装置及系统 Pending CN103441950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3103562843A CN103441950A (zh) 2013-08-15 2013-08-15 一种传感器数据传输的方法、装置及系统
PCT/CN2014/070391 WO2015021748A1 (zh) 2013-08-15 2014-01-09 一种传感器数据传输的方法、装置及系统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3103562843A CN103441950A (zh) 2013-08-15 2013-08-15 一种传感器数据传输的方法、装置及系统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3441950A true CN103441950A (zh) 2013-12-11

Family

ID=4969561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3103562843A Pending CN103441950A (zh) 2013-08-15 2013-08-15 一种传感器数据传输的方法、装置及系统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CN (1) CN103441950A (zh)
WO (1) WO2015021748A1 (zh)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15021748A1 (zh) * 2013-08-15 2015-02-19 深圳创维数字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传感器数据传输的方法、装置及系统
CN104572980A (zh) * 2014-12-31 2015-04-29 北京奇虎科技有限公司 数据处理方法和装置
CN110245018A (zh) * 2019-06-14 2019-09-17 深圳市亿能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缓冲区数据采集方法及装置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399825A (zh) * 1999-09-28 2003-02-26 艾利森电话股份有限公司 用于提供带有预定时间偏移的多个信道的数据帧的时间对准设备和方法
CN103021469A (zh) * 2012-11-30 2013-04-03 北京时代民芯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存储器电路的通用单粒子效应检测方法
CN103007534A (zh) * 2012-11-28 2013-04-03 深圳Tcl新技术有限公司 无线操控体感游戏的方法和系统
CN103176506A (zh) * 2011-12-21 2013-06-26 富士通株式会社 移动终端装置、介质和控制方法

Family Cites Familie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093390A (zh) * 2007-07-20 2007-12-26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 无人直升机传感器数据采集方法
US8156264B2 (en) * 2009-04-03 2012-04-10 Analog Devices, Inc. Digital output sensor FIFO buffer with single port memory
CN103441950A (zh) * 2013-08-15 2013-12-11 深圳创维数字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传感器数据传输的方法、装置及系统

Patent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399825A (zh) * 1999-09-28 2003-02-26 艾利森电话股份有限公司 用于提供带有预定时间偏移的多个信道的数据帧的时间对准设备和方法
CN103176506A (zh) * 2011-12-21 2013-06-26 富士通株式会社 移动终端装置、介质和控制方法
CN103007534A (zh) * 2012-11-28 2013-04-03 深圳Tcl新技术有限公司 无线操控体感游戏的方法和系统
CN103021469A (zh) * 2012-11-30 2013-04-03 北京时代民芯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存储器电路的通用单粒子效应检测方法

Cited B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15021748A1 (zh) * 2013-08-15 2015-02-19 深圳创维数字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传感器数据传输的方法、装置及系统
CN104572980A (zh) * 2014-12-31 2015-04-29 北京奇虎科技有限公司 数据处理方法和装置
CN104572980B (zh) * 2014-12-31 2019-06-04 北京奇虎科技有限公司 数据处理方法和装置
CN110245018A (zh) * 2019-06-14 2019-09-17 深圳市亿能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缓冲区数据采集方法及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WO2015021748A1 (zh) 2015-02-19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2857579B (zh) 一种信息处理方法、装置、终端及服务器
AU2019201810B2 (en) Communications method of wearable device, communications system, and related device
CN102811261B (zh) 信息传输方法、装置、系统、终端及服务器
EP3300311B1 (en) Method and smart watch for interacting with a wechat platform
CN102638586B (zh) 应用程序信息的分享方法、系统和装置
CN110933653B (zh) 消息传输方法、装置、终端及存储介质
CN104010039A (zh) 一种基于WebSocket的多雷达远程监控系统及方法
CN103491172A (zh) 云文件分享方法及系统
CN103209175A (zh) 一种建立数据传输连接的方法及装置
CN107360177B (zh) 一种基于udp的报文传输方法及装置
WO2013149491A1 (zh) 一种无线路由设备、移动终端、管理系统及方法
GB2581110A (en) Accessing gateway management console
CN102111419A (zh) 一种基于消息中间件的客户端自动重连方法
RU2012136195A (ru) Способ межпроцессного взаимодействия между разными приложениями в мобильном терминале и соответствующее устройство
CN101202716A (zh) 一种信息存储方法及通讯系统以及相关设备
CN102752411A (zh) 重定向方法及设备
CN103441950A (zh) 一种传感器数据传输的方法、装置及系统
CN108306953A (zh) 一种用于物联网应用数据呈现的强兼容性实时推送方法
CN108900982A (zh) 数据转发方法与装置
CN111385068B (zh) 数据传输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通信系统
CN102025730B (zh) 基于http协议的数据传输装置及其实现方法
CN111642031B (zh) 多设备间的连接方法及电子设备、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JP2008276461A5 (zh)
CN108712373B (zh) 单向通信方法、装置、用户终端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JP2015090564A5 (zh)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2 Rejection of a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its publication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1312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