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3439767A - 一种可编程的光纤模式激励和耦合方法 - Google Patents

一种可编程的光纤模式激励和耦合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3439767A
CN103439767A CN2013102588333A CN201310258833A CN103439767A CN 103439767 A CN103439767 A CN 103439767A CN 2013102588333 A CN2013102588333 A CN 2013102588333A CN 201310258833 A CN201310258833 A CN 201310258833A CN 103439767 A CN103439767 A CN 103439767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olarization
mode
light
light beam
horizontal directio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3102588333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3439767B (zh
Inventor
于大伟
沈平
付松年
唐明
周金龙
朱冬宏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JIANGSU JINDI ELECTRONIC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JIANGSU JINDI ELECTRONIC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JIANGSU JINDI ELECTRONIC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JIANGSU JINDI ELECTRONIC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310258833.3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3439767B/zh
Publication of CN103439767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3439767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3439767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3439767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Liquid Crystal (AREA)
  • Optical Modulation, Optical Deflection, Nonlinear Optics, Optical Demodulation, Optical Logic Element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种光通信领域中可编程的光纤模式激励和耦合方法先将第一单模光纤发出的光束先经过第一准直透镜,再通过偏振分束器分开成水平和垂直方向偏振光,依次通过法拉第旋光器、半波片和硅基液晶激励出高阶模式光束,然后分别反射后水平输入至偏振分束器,合束输出高阶模式的光合束,将光合束从水平方向输入合束器,将第二单模光纤发出的光束经过第二准直透镜,从垂直方向输入合束器,与输入合束器的水平方向的高阶模式的光合束一起输出合束器,经聚焦透镜耦合进少模光纤;利用硅基液晶对光场进行相位调制,液晶每个像素的电压可以通过编程进行控制,实现任意高阶模式的高精度选择性激励,同时实现偏振复用和模式复用功能。

Description

一种可编程的光纤模式激励和耦合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光通信领域中模式复用系统的光纤模式选择性激励与耦合技术,具体涉及一种光纤模式选择性激励与多种模式向同根少模光纤耦合方法,主要用于选择性地激励出高阶模式                                                
Figure DEST_PATH_IMAGE001
,并实现多种模式向同根少模光纤的低插入损耗耦合。
背景技术
与传统的光纤通信复用技术相比,模式复用技术利用的是光纤中光场的空间维度,利用多种模式分别传输不同信息,从而达到提高光纤通信系统容量的目的;同时由于增大了光纤纤芯的有效面积,一定程度上减弱了光纤非线性对光信号的损伤,而限制这一技术发展的关键在于精确的模式选择性激励与耦合。
现有的光纤复用激励方案,有基于长周期光纤光栅的模式激励、基于偏心注入的模式激励等,光栅刻写复杂,受温度影响较大,而且工作波长的动态范围很窄,总是受限于模式选择性激励的精确度、灵活度、工作波长范围和可实现程度,这对于波分复用和模分复用相结合的场合不适用。
现有的多模光纤到少模光纤的模式耦合方案,采用全光纤结构,但插入损耗大,模间干涉和模间串扰大,而且不适用于激励模场分布较为复杂的模式,也不适用于模场分布为圆环形的模式,如
Figure 899726DEST_PATH_IMAGE002
模式。
现有的基于多模干涉(MMI)的模式激励与耦合方案,是利用单模光纤、多模光纤及单模光纤的连接而产生的多模干涉来实现模式激励,这种方案的问题在于所能激励的模式只能是一些低阶模,而且受限于工作的波长,同时所激励模式的精确度受到环境因素的影响,实用性不强。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为克服上述现有技术的缺陷,提供一种基于硅基液晶和偏振分束器的可编程的光纤模式激励和耦合方法,精确且容易地实现对任意模式的高精度选择性激励和多个不同模式到少模光纤的耦合。
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包括以下步骤:(1)将第一单模光纤发出的光束先经过第一准直透镜,再通过一个偏振分束器将两个正交偏振态的光分开成水平方向偏振光和垂直方向偏振光,水平方向偏振光和垂直方向偏振光均分别依次通过一个法拉第旋光器、一个半波片和一个硅基液晶,激励出高阶模式的水平方向光束和垂直方向光束;(2)高阶模式的水平方向光束和垂直方向光束分别反射,反射光束分别依次通过所述一个半波片、一个法拉第旋光器后水平输入至所述偏振分束器,并从偏振分束器合束,水平输出高阶模式的光合束;(3)将所述高阶模式的光合束从水平方向输入所述合束器,将第二单模光纤发出的光束经过第二准直透镜,从垂直方向输入合束器,与输入合束器的水平方向的高阶模式的光合束一起输出合束器;(4)输出合束器的光束经聚焦透镜耦合进少模光纤。
本发明与现有的光纤模式激励和耦合技术相比,其有益效果在于:
1、硅基液晶是偏振敏感器件,利用硅基液晶对光场进行相位调制,不改变光场的偏振特性,故激励的高阶光场模式隔离度很高,而且由于液晶每个像素的电压可以通过编程进行控制,通过对硅基液晶的控制电压进行编程调控,故可以实现任意高阶模式的高精度选择性激励。同时,通过偏振分束器(PBS)对光的偏振态进行分离,可以对正交的两路线偏振光分别进行模式转换,使得两个偏振态的光可以进行独立的模式转换,从而可以与通信系统中的偏振复用技术相容,即同时实现了偏振复用和模式复用功能,能够实现多个不同模式到少模光纤的耦合。隔离度可达28dB以上,插入损耗小于5dB,工作波长范围由透镜表面的镀膜决定,采用合适的镀膜工艺,工作波长可以覆盖C波段(1530nm-1565nm),工作波长带宽较大。
2、本发明的扩展性强,在一定的插入损耗容限内,可以增加液晶和合束器的数目来增加激励与耦合的模式数目。本发明具有模式隔离度高、耦合插入损耗低、稳定性强等优点。
3、本发明的模式激励与耦合方案为空间光调制,所用的器件在市场上均容易采购到,而且光路搭建容易,稳定性强,激励模式灵活可调,可以实现灵活的模式激励与耦合。本发明可以广泛地应用在模式复用系统的模式选择性激励与多种模式到同根少模光纤耦合场合。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一种可编程的光纤模式激励和耦合方法所采用的光纤模式激励和耦合系统与少模光纤的结构框图;
图2为图1中偏振分束器5对光束偏振态的作用原理图,其中,(a)图是具有两种正交偏振态的光通过偏振分束器5时所发出的偏振分离原理图;(b)图是两路线偏振光经过硅基液晶反射回来后发生了偏振旋转现象,并实现偏振合束的原理图。
图中:1、2—单模光纤;3、4—准直透镜;5—偏振分束器;6、8—法拉第旋光器;7、9—硅基液晶;10—合束器;11、12—聚焦透镜;13—少模光纤;14、15—半波片。
具体实施方式
为进一步阐述本发明为达成发明目的所采取的技术手段及功效,以下结合附图,对依据本发明提出的基于硅基液晶和偏振分束器的可编程控制的光纤模式选择性激励与耦合系统的具体实施方式及工作原理进行详细说明。
由图1可知,本发明提供的方法采用如图1所示的系统,该系统是一种光纤模式激励和耦合系统,包括两个单模光纤1、2、两个准直透镜3、4、两个硅基液晶7、9、两个法拉第旋光器6、8、一个偏振分束器5和一个合束器10。单模光纤1发出的激光经过准直透镜3,单模光纤2发出的激光经过准直透镜4,实现扩束准直,扩大模场有效面积,便于进行空间光调制,同时减小光束的发散程度,以减小插入损耗。两个单模光纤1、2的输出光束均为高斯光束,束腰
Figure DEST_PATH_IMAGE003
可以定义为:
Figure 830773DEST_PATH_IMAGE004
,   
其中
Figure DEST_PATH_IMAGE005
Figure 522785DEST_PATH_IMAGE006
分别为单模光纤1、2的半径和V-数。可以利用光线矩阵方法分析高斯光束的准直效果,令
Figure DEST_PATH_IMAGE007
为单模光纤1、2输出端面的参数,则
Figure 259797DEST_PATH_IMAGE008
的表达式如下式所示:
Figure DEST_PATH_IMAGE009
其中
Figure 157083DEST_PATH_IMAGE010
为激光波长,经过
Figure DEST_PATH_IMAGE011
距离传输到达相应的准直透镜3、4前表面,其
Figure 524611DEST_PATH_IMAGE012
参数为:
Figure DEST_PATH_IMAGE013
, 
经过准直透镜3、4,在准直透镜3、4后表面的
Figure 703919DEST_PATH_IMAGE014
参数为:
Figure DEST_PATH_IMAGE015
其中
Figure 415261DEST_PATH_IMAGE016
  为准直透镜3、4的光线传输矩阵,A、B、C、D为传输矩阵的四个元素,
Figure DEST_PATH_IMAGE017
为准直透镜的焦距,
Figure 934098DEST_PATH_IMAGE018
为准直透镜的厚度,
Figure DEST_PATH_IMAGE019
为物方主面到准直透镜座顶点的距离,
Figure 206948DEST_PATH_IMAGE020
为像方主面到准直透镜右顶点的距离。此时光束束腰大小
Figure DEST_PATH_IMAGE021
为:
Figure 309771DEST_PATH_IMAGE022
本发明将准直光束通过偏振分束器将两个正交偏振态的激光分开,分别通过法拉第旋光器和硅基液晶进行空间光调制,实现光纤模式的转换,激励出理想的高阶模式,具体如下;
如图2(a)所示,准直透镜3的准直光束从垂直方向通过偏振分束器5(PBS)的1号端口输入,将两个正交偏振态的激光分开形成水平方向偏振的光和垂直方向偏振的光。所述的水平方向偏振的光从偏振分束器5的3号端口透射出,正向通过法拉第旋光器6,使偏振方向旋转
Figure DEST_PATH_IMAGE023
角,再正向通过半波片14,调整偏振态,使之与硅基液晶7所要求的偏振方向一致,通过半波片14后的光束正向传输到达硅基液晶7表面。所述的垂直方向偏振的光发生反射出,经过偏振分束器5的2号端口出射,正向通过法拉第旋光器8,使偏振方向旋转
Figure 263952DEST_PATH_IMAGE023
角,再正向通过半波片15调整偏振态,使之与硅基液晶9所要求的偏振方向一致,通过半波片15后的光束正向传输到达硅基液晶9表面。
如图2(b)所示,光束经过硅基液晶7并反射,实现了相位调制,从而达到光场模式转换的目的,激励出理想的高阶模式,反射光反向通过半波片14,通过半波片14后光束的偏振方向恢复到入射时的状态;进而反向通过法拉第旋光器6使偏振方向继续旋转之后到达偏振分束器5。同理,光束经过硅基液晶9并反射,并反向通过半波片15,通过半波片15后光束的偏振方向恢复到入射时的状态,进而反向通过法拉第旋光器8使偏振方向继续旋转
Figure 969794DEST_PATH_IMAGE023
之后到达偏振分束器5。这样,到达偏振分束器5的水平方向和垂直方向的两束光的偏振态均已经发生了
Figure 858116DEST_PATH_IMAGE024
的改变,水平方向光束垂直方向偏振,发生反射,垂直方向光束水平方向偏振,发生透射,到达偏振分束器5的水平方向和垂直方向的两束光从偏振分束器5的4号端口合束水平输出。
从偏振分束器5的4号端口合束水平输出的的高阶模式的光合束正向输入合束器10,从单模光纤2中出射的光经过准直透镜4准直,准直透镜4的准直光束从垂直方向正向输入合束器10,经过合束器10与所述的高阶模式的光合束一起输出合束器10,输出合束器10的光速依次经聚焦透镜11和聚焦透镜12后,耦合进少模光纤13。
硅基液晶7表面和准直透镜3后表面的光线距离为
Figure DEST_PATH_IMAGE025
,则传输到达硅基液晶7表面的光场参数
Figure 678304DEST_PATH_IMAGE026
为:
Figure DEST_PATH_IMAGE027
此时光斑尺寸
Figure 968471DEST_PATH_IMAGE003
为:
Figure 347238DEST_PATH_IMAGE028
设硅基液晶7的透过率函数为
Figure DEST_PATH_IMAGE029
,则在距离硅基液晶7为
Figure 785172DEST_PATH_IMAGE030
处的光场(反射回来的光场)可以认为是硅基液晶7处光场的菲涅尔近似,
Figure DEST_PATH_IMAGE031
, 
其中
Figure 143472DEST_PATH_IMAGE032
Figure DEST_PATH_IMAGE033
为硅基液晶7表面的点的坐标,
Figure 491408DEST_PATH_IMAGE034
Figure DEST_PATH_IMAGE035
为观察平面(距离硅基液晶7为
Figure 41076DEST_PATH_IMAGE030
处的与光路垂直的平面)上点的坐标,
Figure 966307DEST_PATH_IMAGE036
为液晶透过率函数,即硅基液晶7表面的光的电场分布函数;
Figure DEST_PATH_IMAGE037
为观察平面上的光的电场分布;
Figure 128298DEST_PATH_IMAGE038
为波数,其定义为:
Figure DEST_PATH_IMAGE039
相应的光强分布为
Figure 127478DEST_PATH_IMAGE040
,而聚焦透镜11、12不会改变光场的形状和相位分布,故只需硅基液晶7处实现很好的模式转换即可。
进一步的,利用硅基液晶进行模式转换,可以通过控制液晶像素的电压而使液晶呈现理想的相位调制模板,可以对光场进行相位调制,从而达到模式转换的目的。如果需要改变激励的高阶模式,可以通过改变硅基液晶7的像素点的控制电压,改变相应的相位延时来实现。
设计合适的液晶透过率函数
Figure 411829DEST_PATH_IMAGE029
,即可实现模式从基模向任意的高阶模式进行转换。对于阶数不太高的高阶模,可以只通过改变相位就能实现模式转换,相应的液晶透过率函数
Figure 762039DEST_PATH_IMAGE029
只是相位延时函数,通过对光场进行相位的调节实现模式的转换。对于阶数较高的高阶模,相应的液晶透过函数
Figure 790037DEST_PATH_IMAGE029
则实现光强和相位的联合调制,其函数的具体形式可以通过软件模拟求解(如模拟退火法),从而得到硅基液晶7的控制电压。
值得注意的是,由于实际激励与耦合系统的尺寸限制,对单模光纤1、2的输出光进行准直时光纤端面不一定严格处于准直透镜3、4的焦平面上,而应该使得光束的大部分能量处于聚焦透镜3、4的视场范围内,从而减小系统的插入损耗。只有选择合适的单模光纤1、2输出光场位置,才能使得有足够大的光斑到达液晶表面,实现良好的模式转换,同时保证接收端收集到足够多的光场能量,从而降低插入损耗。
本发明中,用于模式转换的硅基液晶是市场上可以买到的普通液晶调制器,其他器件也容易采购,因而所提议的模式选择性激励与耦合方案可以很容易实现,通过更换器件,可以实现系统对工作波长的动态适应性,增强了系统可靠性。

Claims (4)

1.一种可编程的光纤模式激励和耦合方法,其特征是包括如下步骤:
(1)将第一单模光纤发出的光束先经过第一准直透镜,再通过一个偏振分束器将两个正交偏振态的光分开成水平方向偏振光和垂直方向偏振光,水平方向偏振光和垂直方向偏振光均分别依次通过一个法拉第旋光器、一个半波片和一个硅基液晶,激励出高阶模式的水平方向光束和垂直方向光束;
(2)高阶模式的水平方向光束和垂直方向光束分别反射,反射光束分别依次通过所述一个半波片、一个法拉第旋光器后水平输入至所述偏振分束器,并从偏振分束器合束,水平输出高阶模式的光合束;
(3)将所述高阶模式的光合束从水平方向输入所述合束器,将第二单模光纤发出的光束经过第二准直透镜,从垂直方向输入合束器,与输入合束器的水平方向的高阶模式的光合束一起输出合束器;
(4)输出合束器的光束经聚焦透镜耦合进少模光纤。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可编程的光纤模式激励和耦合方法,其特征是:
步骤(1)中,从第一准直透镜输出准直光束,准直光束从垂直方向通过偏振分束器的1号端口输入,水平方向偏振光从偏振分束器的3号端口透射出,垂直方向偏振光从偏振分束器的2号端口出射;通过一个法拉第旋光器后的偏振光偏振方向旋转                                               
Figure 2013102588333100001DEST_PATH_IMAGE002
角,再正向通过一个半波片,调整偏振态后与硅基液晶所要求的偏振方向一致。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可编程的光纤模式激励和耦合方法,其特征是:步骤(2)中,反射光束通过一个半波片的偏振方向恢复到入射时的状态,通过法拉第旋光器使偏振方向继续旋转
Figure 891542DEST_PATH_IMAGE002
;输入至所述偏振分束器的水平方向光束和垂直方向光束的偏振态均已有
Figure DEST_PATH_IMAGE004
的改变。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可编程的光纤模式激励和耦合方法,其特征是:改变硅基液晶的像素点的控制电压以改变相应的相位延时来改变激励的高阶模式。
CN201310258833.3A 2013-06-26 2013-06-26 一种可编程的光纤模式激励和耦合方法 Active CN103439767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310258833.3A CN103439767B (zh) 2013-06-26 2013-06-26 一种可编程的光纤模式激励和耦合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310258833.3A CN103439767B (zh) 2013-06-26 2013-06-26 一种可编程的光纤模式激励和耦合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3439767A true CN103439767A (zh) 2013-12-11
CN103439767B CN103439767B (zh) 2015-07-29

Family

ID=4969347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310258833.3A Active CN103439767B (zh) 2013-06-26 2013-06-26 一种可编程的光纤模式激励和耦合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3439767B (zh)

Cited By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4020526A (zh) * 2014-05-28 2014-09-03 江苏金迪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支持偏振复用的光纤模式复用及解复用装置
CN109239851A (zh) * 2018-08-17 2019-01-18 武汉邮电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线偏振的光纤耦合器及其制造与使用方法
CN111399123A (zh) * 2020-03-27 2020-07-10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 一种正交模式复用光信号的产生方法及装置
CN113098595A (zh) * 2021-03-12 2021-07-09 华中科技大学 一种少模光纤差分模式群时延测量方法、系统和装置
WO2021147586A1 (zh) * 2020-01-22 2021-07-29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硅基液晶的驱动方法和驱动电路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299472A (zh) * 1998-04-08 2001-06-13 科英应用技术公司 高速电光调制器
US6404952B1 (en) * 1998-03-26 2002-06-11 Lasercomm Inc. Optical communication system with chromatic dispersion compensation
US20020141052A1 (en) * 2000-08-21 2002-10-03 Olympus Optical Co., Ltd. Optical device and a microscope
CN101614878A (zh) * 2009-08-06 2009-12-30 清华大学 一种产生多种矢量光束的系统
CN102540476A (zh) * 2012-03-01 2012-07-04 浙江大学 一种三维空心光斑生成方法和装置

Pat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6404952B1 (en) * 1998-03-26 2002-06-11 Lasercomm Inc. Optical communication system with chromatic dispersion compensation
CN1299472A (zh) * 1998-04-08 2001-06-13 科英应用技术公司 高速电光调制器
US20020141052A1 (en) * 2000-08-21 2002-10-03 Olympus Optical Co., Ltd. Optical device and a microscope
CN101614878A (zh) * 2009-08-06 2009-12-30 清华大学 一种产生多种矢量光束的系统
CN102540476A (zh) * 2012-03-01 2012-07-04 浙江大学 一种三维空心光斑生成方法和装置

Cited By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4020526A (zh) * 2014-05-28 2014-09-03 江苏金迪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支持偏振复用的光纤模式复用及解复用装置
CN109239851A (zh) * 2018-08-17 2019-01-18 武汉邮电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线偏振的光纤耦合器及其制造与使用方法
WO2021147586A1 (zh) * 2020-01-22 2021-07-29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硅基液晶的驱动方法和驱动电路
CN111399123A (zh) * 2020-03-27 2020-07-10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 一种正交模式复用光信号的产生方法及装置
CN111399123B (zh) * 2020-03-27 2022-03-15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 一种正交模式复用光信号的产生方法及装置
CN113098595A (zh) * 2021-03-12 2021-07-09 华中科技大学 一种少模光纤差分模式群时延测量方法、系统和装置
CN113098595B (zh) * 2021-03-12 2022-02-15 华中科技大学 一种少模光纤差分模式群时延测量方法、系统和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3439767B (zh) 2015-07-29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6291961B (zh) 一种产生矢量特殊空间关联结构部分相干光束的方法及其装置
CN103439767B (zh) 一种可编程的光纤模式激励和耦合方法
CN102540476B (zh) 一种三维空心光斑生成方法和装置
CN103048791B (zh) 一种产生部分相干艾里光束的方法
CN106772813A (zh) 基于相位光栅阵列的分辨率可调波长选择开关及控制方法
CN105629463A (zh) 一种基于人工微结构超表面的圆偏振光分离器的设计方法
CN103267581A (zh) 适用于测量整形脉冲的光谱剪切干涉仪
CN105278011B (zh) 一种光纤激光准直整形装置及其设计方法
CN203232201U (zh) 一种部分相干艾里光束的产生装置
CN103941407A (zh) 部分相干多模高斯光束的产生系统、产生方法及测量装置
CN204557003U (zh) 一种紧凑的反射型在线光纤激光隔离器
CN102520557B (zh) 高效空间光-光纤动态耦合方法
CN106094218B (zh) 一种空心光束的产生装置
CN105353520A (zh) 高混频效率的空间光90°混频器
CN104051944A (zh) 基于偏振分束的光纤式脉冲展宽与压缩方法
CN109164536A (zh) 基于超表面材料的智能光功率分配器件
Wang et al. Multi-channel beam splitters based on gradient metasurfaces
CN104020526B (zh) 一种支持偏振复用的光纤模式复用及解复用装置
CN103441419A (zh) 基于达曼光栅的光纤激光全光反馈被动相干合束系统
CN206248884U (zh) 一种基于透射式相位光栅阵列的分辨率可调波长选择开关
CN102721529B (zh) 大口径反射光学元件高反射率扫描测量多波长集成方法
CN104767118A (zh) 一种光纤耦合半导体激光器
CN204679716U (zh) 利用偏振特性生成平行平顶光束的整形装置
CN107144983A (zh) 相干度随时间可控变化的部分相干光束的产生装置及方法
CN207457619U (zh) 一种基于金属平行平板的用于产生类贝塞尔光束的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