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3437058B - 电脑针织横编机的上置式副罗拉机构 - Google Patents

电脑针织横编机的上置式副罗拉机构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3437058B
CN103437058B CN201310385042.7A CN201310385042A CN103437058B CN 103437058 B CN103437058 B CN 103437058B CN 201310385042 A CN201310385042 A CN 201310385042A CN 103437058 B CN103437058 B CN 103437058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bearing
roller
bearing base
base
clutch shaf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310385042.7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3437058A (zh
Inventor
金永良
孙健
张和中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Jiangsu Jinlong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Jiangsu Jinlong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Jiangsu Jinlong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Jiangsu Jinlong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310385042.7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3437058B/zh
Publication of CN103437058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3437058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3437058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3437058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Treatment Of Fiber Materials (AREA)
  • Rolling Contact Bearings (AREA)

Abstract

一种电脑针织横编机的上置式副罗拉机构,属于针织机械技术领域。电脑针织横编机包括由第一、第二针床安装面和过渡平台构成的针床基座,上置式副罗拉机构包括一对轴承底座和编织物牵引装置,特点:在过渡平台的两端各设副罗拉机构安装腔,在副罗拉机构安装腔的一侧的腔壁上凹设第一轴承底座固定凹腔、另一侧的腔壁上凹设第二轴承底座固定凹腔,在轴承底座的上部的一端构成第一轴承底座固定耳、另一端构成第二轴承底座固定耳,在轴承底座的上部设罗拉轴承限定装置,编织物牵引装置支承在第一、第二轴承底座固定耳之间,且还与罗拉轴承限定装置配合。提高安装效率;体现方便而快捷地实施检护并且减轻作业强度。

Description

电脑针织横编机的上置式副罗拉机构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针织机械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电脑针织横编机的上置式副罗拉机构。
背景技术
在中国发明专利授权公告号CN100554556C公开的说明书的背景技术栏中对副罗拉机构的作用作了详细的说明,并且该专利对先于之前公开的CN2905846Y、CN2910975Y和CN1928182A所存在的欠缺作了系统而客观的评价,具体可参见CN100554556C的说明书第1页第6行至说明书第2页第15行。
上述专利(CN100554556C)提供的技术方案对于减小用于驱使副罗拉机构的编织物牵引装置运动的动力传动装置的动力传递损耗、防止被牵引的编织物及过渡杆支撑件窜动并且使编织物牵引装置接近到电脑针织横编机的编织机构的筒口部位均具有良好的建树。但是依然存在以下缺憾:由于习惯称为罗拉座的一对轴承底座(专利称一对轴承底座中的其中一个轴承底座为支座,并且将一对轴承底中的另一个轴承底座为齿轮箱)是以下置式的安装方式安装于针床基座内侧的横截面形状呈八字形的空间内,并且接近于编织机构的筒口下方(具体可参见该专利的说明书第7页第3段),因而除了安装不便外,尤其对于维护和更换位于一对轴承底座之间编织物牵引装置十分麻烦,因为编织物牵引装置由成对配置的罗拉、过渡支撑件、过渡杆和挟布套组成,而挟布套(业界也称皮套)属于易损件,于是,当要更换挟布套时,必须将一对轴承底座和整个编织物牵引装置移出前述针床基座内侧的八字形的空间。又,由于罗拉是通过轴承转动地支承在一对轴承底座之间的,因而当轴承损坏时,同样需要将一对轴承底座连同编织牵引装置移出针床基座内侧的八字形的空间。由于这些因素,不仅造成对副罗拉机构的安装、检护难度增加,而且安装和检护作业强度大,尤其,当电脑针织横编机处于服役过程中,如果检护特别是更换诸如轴承、挟布套之类的部件所花费的时间越长,那么对整机作业效率产生的影响越大。
上述技术问题虽然早已为使用电脑针织横编机的织物生产厂商所察觉,但是由于制造电脑针织横编机的厂商始终认为在目前的技术状况下无法逾越,因为国内外的电脑针织横编机的副罗拉机构的安装位置及其安装方式均为下置式安装于针床基座的八字形空间内,又因为在迄今为止公开的中外专利和非专利文献中均未见诸改变副罗拉机构的安装方式的任何启示,因而缺乏改变对副罗拉机构的安装方式的技术支撑基础。
针对上述已有技术,本申请人作了长期而有益的探索与设计,终于找到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的办法,并且形成了下面将要介绍的技术方案,尤其是在采取了相应的保密措施下,在本申请人厂区进行了模拟试验,结果证明是切实可行的。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任务在于提供一种有助于显著提高安装效率、有利于方便而快捷地实施检护和有益于减轻设备维护者的作业强度的电脑针织横编机的上置式副罗拉机构。
本发明的任务是这样来完成的,一种电脑针织横编机的上置式副罗拉机构,所述的电脑针织横编机包括由第一、第二针床安装面和过渡平台构成的一针床基座,第一针床安装面位于过渡平台的长度方向的一侧,而第二针床安装面位于过渡平台的长度方向的另一侧,所述的上置式副罗拉机构包括一对轴承底座和一编织物牵引装置,一对轴承底座中的其中一个轴承底座位于所述过渡平台的长度方向的一端,而一对轴承底座中的另一个轴承底座位于过渡平台的长度方向的另一端,编织物牵引装置转动地支承在一对轴承底座之间,特征在于:在所述过渡平台的所述长度方向的一端和另一端各开设有一副罗拉机构安装腔,在该副罗拉机构安装腔的长度方向的一侧的腔壁上凹设有一第一轴承底座固定凹腔,而在副罗拉机构安装腔的长度方向的另一侧的腔壁上并且在对应于第一轴承底座固定凹腔的位置凹设有一第二轴承底座固定凹腔,在轴承底座的上部的一端构成有一探出轴承底座的端面的第一轴承底座固定耳,而在轴承底座上部的另一端构成有一同样探出轴承底座的端面的第二轴承底座固定耳,第一轴承底座固定耳置入于所述的第一轴承底座固定凹腔内并且与第一轴承底座固定凹腔固定,第二轴承底座固定耳置入于所述的第二轴承底座固定凹腔内并且与第二轴承底座固定凹腔固定,其中:在所述轴承底座的所述上部并且位于所述的第一、第二轴承底座固定耳之间设置有一罗拉轴承限定装置,所述编织物牵引装置转动地支承在第一、第二轴承底座固定耳之间,并且还同时与所述罗拉轴承限定装置枢转配合。
在本发明的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所述第一轴承底座固定凹腔的长度是与所述第一轴承底座固定耳的长度相适应的,所述的第二轴承底座固定凹腔的长度是与所述第二轴承底座固定耳的长度相适应的,并且第一、第二轴承底座固定凹腔的长度相等。
在本发明的另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在所述的第一轴承底座固定凹腔的底部设有一第一固定耳螺钉孔,而在所述第二轴承底座固定凹腔的底部设有一第二固定耳螺钉孔,所述的第一轴承底座固定耳通过第一固定耳螺钉与第一固定耳螺钉孔固定,所述的第二轴承底座固定耳通过第二固定耳螺钉与第二固定耳螺钉孔固定。
在本发明的又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在所述的轴承底座的上部并且位于所述第一、第二轴承底座固定耳之间开设有一对既彼此间隔又相互并行的轴承腔,所述的罗拉轴承限定装置与一对轴承腔相配合,所述的编织物牵引装置与轴承腔转动配合并且还同时与罗拉轴承限定装置枢转配合。
在本发明的再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所述的罗拉轴承限定装置包括隔离块、第一轴承盖和第二轴承盖,隔离块与所述轴承底座的所述上部固定,第一轴承盖位于隔离块的一侧,并且在该第一轴承盖朝向所述轴承腔的一侧构成有一第一轴承盖腔,第二轴承盖位于隔离块的另一侧,并且在该第二轴承盖朝向轴承腔的一侧构成有一第二轴承盖腔,其中:第一轴承盖腔与所述的一对轴承腔中的其中一个轴承腔相配合,而第二轴承盖腔与所的一对轴承腔中的另一个轴承腔相配合,所述的编织物牵引装置与第一轴承盖腔以及第二轴承盖腔枢转配合。
在本发明的还有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在所述的隔离块上固定有一编织物防窜动臂,该编织物防窜动臂探出隔离块朝向所述编织物牵引装置的一侧并且以腾空状态对应于编织物牵引装置的上方。
在本发明的更而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所述的隔离块的横截面形状呈梯形,并且该梯形的大头端朝向上,而小头端朝向下。
在本发明的进而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所述的编织物牵引装置包括第一、第二罗拉、第一、第二过渡支撑件、第一、第二过渡杆、第一挟布套和第二挟布套,第一、第二罗拉彼此并行,在第一罗拉的一端和另一端各具有一第一罗拉轴头,在第一罗拉轴头上设置有第一罗拉轴承,该第一罗拉轴承与所述一对轴承腔中的其中一个轴承腔相配合并且还同时与所述的第一轴承盖腔相配合,在第二罗拉的一端和另一端各具有一第二罗拉轴头,在第二罗拉轴头上设置有第二罗拉轴承 ,该第二罗拉轴承与所述一对轴承腔中的另一个轴承腔相配合并且还同时与所述的第二轴承盖腔相配合,第一过渡支撑件的下部支承在第一罗拉上,第二过渡支撑件的下部支承在第二罗拉上,第一过渡杆以卧置状态设置在第一过渡支撑件的上部,第二过渡杆同样以卧置状态设置在第二过渡支撑件的上部,第一挟布套套置在第一罗拉与第一过渡杆之间,并且由该第一挟布套将第一罗拉、第一过渡支撑件和第一过渡杆包容,第二挟布套套置在第二罗拉 与第二过渡杆之间,并且由该第二挟布套将第二罗拉、第二过渡支撑件和第二过渡杆包容。
在本发明的又更而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在所述的第一罗拉上并且在对应于所述第一过渡支撑件的一端端面以及另一端端面的位置各配设有一第一限位板,第一限位板的下部支承在第一罗拉上,而上部支承在所述的第一过渡杆上;在所述的第二罗拉上并且在对应于所述第二过渡支撑件的一端端面以及另一端端面的位置各配设有一第二限位板,第二限位板的下部支承在第二罗拉上,而上部支承在所述的第二过渡杆上。
在本发明的又进而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所述的第一过渡支撑件和第二过渡支撑件的横截面形状均匀呈下部大而上部小的梯形。
本发明提供的技术方案由于在针床基座的过渡平台的一端和另一端各开设了副罗拉机构安装腔,因而可方便地将一对轴承底座分别安装于一端和另一端的副罗拉机构安装腔内,并且使轴承底座的安装方式从已有技术中的下置式安装方式改变为上置式安装方式,十分有助于提高安装效率;由于在一对轴承底座的上部各配设有一罗拉轴承限定装置,因而当要对编织物牵引装置的部件更换或维护时只要撤去罗拉轴承限定装置,即可将编织物牵引装置从副罗拉机构安装腔引出,以体现方便而快捷地实施检护并且有利于减轻设备维护者的作业强度。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实施例结构图。
图2为图1所示的轴承底座的详细结构图。
图3为本发明的应用例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请参见图1,给出了属于电脑针织横编机的结构体系的一针床基座1,该针床基座1由第一、第二针床安装面11、12和过渡平台13构成,第一针床安装面11位于过渡平台13的长度方向的一侧,即位于图1所示位置状态的前侧,第二针床安装面12位于过渡平台13的长度方向的另一侧,即位于图1所示位置状态的后侧。依据业界公知常识,在使用状态下,在第一、第二针床安装面11、12上分别安装针床,针床也称针板,在针板朝向外的一侧构成有针槽,在针槽内设置电脑针织横编机的编织机构的组针组件。又,已有技术中的针床即前述的针板是可以移动的,对此可以通过对德国专利公开号DE2938388A1和中国专利授权公告号CN2837328Y、CN2663466Y以及公开号CN101581005A的阅读得到充分理解。
作为本发明提供的技术方案的技术要点:在前述的过渡平台3的长度方向的一端和另一端各开设有一副罗拉机构安装腔131,在图1中,尽管申请人仅示出了位于过渡平台3上的一个副罗拉机构安装腔131,但是并不会对领域内的技术人员的理解产生困惑,因为位于过渡平台3的长度方向的一端和另一端的副罗拉机构安装腔131的结构及功用是完全相同的。图1所示,在副罗拉机构安装腔131的长度方向的一侧(图示状态的前侧)的腔壁上并且位于一端凹设有一第一轴承底座固定凹腔1311,而在副罗拉机构安装腔131的长度方向的另一侧(图示位置状态的合侧)的腔壁上并且对应于第一轴承底座固定凹腔1311的位置凹设有第二轴承底座固定凹腔1312,也就是说,第一、第二轴承底座固定凹腔1311、1312的位置彼此对应。又,在第一轴承底座固定凹腔1311的底部设有一第一固定耳螺钉孔13111,而在第二轴承底座固定凹腔1312的底部设有一第二固定耳螺钉孔13121。由前述说明可知,副罗拉机构安装腔131有一对。
给出了属于本发明的上置式副罗拉机构的结构体系的一对轴承座盖2和一编织物牵引装置3 ,一对轴承底座2中的其中一个轴承底座设置在前述的一对副罗拉机构安装腔131中的其中一个副罗拉机构安装腔内,而一对轴承底座2中的另一个轴承底座设置在一对副罗拉机构安装腔131中的另一个副罗拉机构安装腔内,并且一对轴承底座2的位置彼此对应。由于一对轴承底座2的结构是相同的,因此下面的描述仅针对其中之一。编织物牵引装置3转动地支承在一对轴承底座2之间。
请参见图2并且依然结合图1,在轴承底座2的上部的一端构成有一探出轴在底座2的该一端的端面的一第一轴承底座固定耳21,而在轴承底座2的上部的另一端构成有一同样探出轴承底座2的该另一端的端面的第二轴承底座固定耳22。第一轴承底座固定耳21置入于第一轴承底座固定凹腔1311内并且采用第一固定耳螺钉211与前述的第一固定耳螺钉孔13111固定;第二轴承底座固定耳22置入于第二轴承底座固定凹腔1312内并且采用第二固定耳螺钉221与前述的第二固定耳螺钉孔13121固定。在轴承底座2的前述上部并且位于第一、第二轴承底座固定耳21、22之间设置有一罗拉轴承限定装置23,前述的编织物牵引装置3转动地支承在第一、第二轴承底座固定耳21、22之间,并且还同时与罗拉轴承限定装置23枢转配合。
作为优选的方案,前述的第一轴承底座固定凹腔1311的长度与第一轴承底座固定耳21的长度相适应;同样,前述的第二轴承底座固定凹腔1312的长度与第二轴承底座固定耳22的长度相适应。由此可知,第一、第二轴承底座固定凹腔1311、1312的长度相等,第一、第二轴承底座固定耳21、22的长度相互一致并且还与第一、第二轴承底座固定凹腔1311、1312的长度相一致。
由上面的说明可知,操作者基本上可以以站姿状态或称站立方式将一对轴承底座2安装到副罗拉机构安装腔131内,因此具有操作时的舒适效果,即安装时的舒适效果,并且可以显著提高安装效率。
在前述的轴承底座2的上部或称上表面并且位于第一、第二轴承底座固定耳21、22之间的区域开设有一对既彼此相隔又相互并行的轴承腔24(也可称为罗拉轴承腔,以下同),罗拉轴承限定装置23与一对轴承腔24的上部相配合,上面提及的编织物牵引装置3与一对轴承腔24转动地配合并且还同时与罗拉轴承限定装置23枢转配合。
请重点参见图2,前述的罗拉轴承限定装置23的优选而非绝对限于的结构如下:包括一隔离块231、一第一轴承盖232和一第二轴承盖233,隔离块231通过一对隔离块螺钉2311与轴承底座2的前述上部固定,第一轴承盖232位于隔离块231的一侧,更确切地讲位于隔离块231与前述的第一轴承底座固定耳21之间,该第一轴承盖232朝向一对轴承腔24中的其中一个轴承腔的一侧构成有一第一轴承盖腔2321,第二轴承盖233位于隔离块231的另一侧,更确切地讲位于隔离块231与前述的第二轴承底座固定耳22之间,并且在该第二轴承盖233朝向一对轴承腔24中的另一个轴承腔的一侧构成有一第二轴承盖腔2331。由图所示,第一轴承盖腔2321与一对轴承腔24中的其中一个轴承腔相配合,而第二轴承盖腔2331与一对轴承腔24中的另一个轴承腔相配合。由于一对轴承腔24的横截面形状呈半圆弧腔即呈C字形腔,又由于第一、第二轴承盖腔2321、2331的横截面形状也同样呈半圆弧腔即呈C字形腔,因此第一、第二轴承盖腔2321、2331与轴承腔24配合后才形成一个完整的圆形腔。
前述的隔离块231的横截面形状呈梯形,该梯形的大头端朝向上,而小头端朝向下,于是当隔离块231由隔离块螺钉2311与轴承底座24上的隔离块螺钉孔25固定时,能同时使第一轴承盖232可靠地定位在即限定在隔离块231与第一轴承底座固定耳21之间,以及使第二轴承盖233可靠地定位在即限定在隔离块231 与第二轴承座固定耳22之间。
在前述的隔离块231上并且位于上表面预设有一对防窜动臂固定螺钉孔2312,在对应于该防窜动臂固定螺钉孔2312的位置用一对防窜动臂固定螺钉41固定有一编织物防窜动臂4,该编织物防窜动臂4探出隔离块231朝向编织物牵引装置3的一侧,并且还以腾空状态对应于编织物牵引装置3的上方(具体可参见图3的示意)。由于编织物防窜动臂4具有一编织物布边探入槽42,因此在使用状态下,编织物的布边位于该编织物布边探入槽42内,用于对编织物布边起限定作用。
请继续见图1,上面已反复提及的编织物牵引装置3包括第一、第二罗拉31、32、第一、第二过渡支撑件33a、33b、第一、第二过渡杆34a、34b、第一挟布套35a和第二挟布套35b,第一、第二罗拉31、32彼此在长度方向保持并行,在第一罗拉31的一端和另一端各具有一第一罗拉轴头311,在第一罗拉轴头311上设置有第一罗拉轴承3111,第一罗拉轴承3111与前述的一对轴承腔24中的其中一个轴承腔(对应于第一轴承盖腔2321的轴承腔)相配合并且还同时与第一轴承盖腔2321相配合,在第二罗拉32的一端和另一端各具有一第二罗拉轴头321,在各第二罗拉轴头321上设置有第二罗拉轴承3211 ,该第二罗拉轴承3211与一对轴承腔24中的另一个轴承腔(对应于第二轴承盖有腔2331的轴承腔)相配合并且还同时与第二轴承盖腔2331相配合。第一过渡支撑件33a的长度方向的下部构成有圆弧形的下部支撑面,藉由该圆弧形的下部支撑面而使第一过渡支撑件33a的下部支承在第一罗拉31上;第二过渡支撑件33b的长度方向的下部同样构成有圆弧形的下部支撑面,藉由该圆弧形的下部支撑面而使第二过渡支撑件33b的下部支承在第二罗拉32上。第一过渡杆34a以卧置状态设置在构成于第一过渡支撑件33a的长度方向的上部的半圆弧腔内并且探出半圆弧腔;第二过渡杆34b以卧置状态设置在构成于第二过渡支撑件33b的长度方向的上部的半圆弧腔内并且探出半圆弧腔。第一挟布套35a套置在第一罗拉31与第一过渡杆34a之间,藉由该第一挟布套35a将第一罗拉31、第一过渡支撑件33a和第一过渡杆34a构成(合并成)一体并且将它们包容;第二挟布套35b套置在第二罗拉32 与第二过渡杆34b之间,藉由该第二挟布套35b将第二罗拉32、第二过渡支撑件33b和第二过渡杆34b构成(合并成)为一体并且将它们包容。
在前述的第一罗拉31上并且在对应于第一过渡支撑件33a的一端端面以及另一端端面的位置各配设一第一限位板312,第一限位板312的下部支撑在第一罗拉31上,而上部支撑在第一过渡杆34a上;在前述的第二罗拉32上并且在对应于第二过渡支撑件33b的一端端面以及另一端端面的位置各配设有一第二限位板322,第二限位板322的下部支撑在第二罗拉32上,而上部支撑在第二过渡杆34b上。
由图1所示,前述的第一、第二过渡支撑件33a、33b的横截面形状均呈下部大而上部小的梯形状构造,如此结构能使第一、第二挟布套35a、35b之间体现良好的配合效果。
依据专业常识,在第一、第二罗拉31、32的第一、第二罗拉轴头311、321上的第一、第二罗拉轴承3111、3211分别置于前述的一对轴承腔24内后,再实施对罗拉轴承限位装置23的安装,并且由于这种安装方式可以使操作者以站姿状态进行,因而不仅安装快捷而且省力。同样,当要对前述编织物牵引装置3的第一、第二罗拉轴承3111、3211、第一挟布套35a和/或第二挟布套35b更换时,操作者同样能以站姿方式撤去罗拉轴承限定装置23,将编织物牵引装置3从副罗拉机构安装腔131引出。而已有技术例如前述的CN100554556C只能由操作者钻入针床基座1的下方的空间内进行操作,因此不仅操作效率低下,而且操作强度大。
请参见图3并且仍然结合图1,以图3所示的位置状态为例,在前述的第一罗拉31的左端的第一罗拉轴头311上固定有一第一链轮3112,而在前述的第二罗拉32的右端的第二罗拉轴头321上固定有一第二链轮3212,第一链轮3112与动力传动装置传动连接,第二链轮3212同样与动力传动装置传动连接。
为了保障安全,在对应于前述的一对轴承座2的外侧各设置一链轮蔽护罩5,以图1示意的链轮蔽护罩5为例,在链轮蔽护罩5朝向轴承底座2的一侧构成有一对护罩固定脚51,该一对护罩固定脚51中的其中一个护罩固定脚用固定脚螺钉511与前述第一轴承盖232上的第一固定脚螺钉孔2322固定,而一对护罩固定脚51中的另一个护罩固定脚同样用固定脚螺钉511与前述第二轴承盖232上的第二固定脚螺钉孔2332固定。
在电脑针织横编机处于工作状态下,由于本发明的编织物牵引装置3对应于编织机构的筒口的下方(关于筒口的概念可参见CN100554556C),又由于第一、第二罗拉31、32分别通过其第一、第二链轮3112、3212由动力传动装置带动,并且在第一、第二罗拉31、32转动的过程中分别带动第一、第二挟布套35a、35b,也就是说第一、第二挟布套处于周而复始的运动状态,因此由编织机构编织成型的织物经筒口后进入第一、第二挟布套35a、35b之间,由第一、第二挟布套的协同作用而将织物引出,由对应于编织物牵引装置3下方的卷取机构(图中未示出)卷取。优选的方案还可在一对轴承底座2之间并且在对应于编织物牵引装置3的下方设置编织物导出过渡装置6。
当要对编织物牵引装置3检护时,那么按申请人在上面描述的那样,先将位于第一、第二针床安装面11、12上的针床即针板移开,以便使过渡平台13上的副罗拉机构安装腔131充分露出,接着对罗拉轴承限定装置23操作。
综上所述,本发明提供的技术方案克服了已有技术中的欠缺,完成了发明任务,客观地体现了申请人在上面的技术效果中记载的技术效果,因而不失为是一个极致的技术方案。

Claims (10)

1. 一种电脑针织横编机的上置式副罗拉机构,所述的电脑针织横编机包括由第一、第二针床安装面(11、12)和过渡平台(13)构成的一针床基座(1),第一针床安装面(11)位于过渡平台(13)的长度方向的一侧,而第二针床安装面(12)位于过渡平台(13)的长度方向的另一侧,所述的上置式副罗拉机构包括一对轴承底座(2)和一编织物牵引装置(3),一对轴承底座(2)中的其中一个轴承底座位于所述过渡平台(13)的长度方向的一端,而一对轴承底座(2)中的另一个轴承底座(2)位于过渡平台(13)的长度方向的另一端,编织物牵引装置(3)转动地支承在一对轴承底座(2)之间,其特征在于:在所述过渡平台(13)的所述长度方向的一端和另一端各开设有一副罗拉机构安装腔(131),在该副罗拉机构安装腔(131)的长度方向的一侧的腔壁上凹设有一第一轴承底座固定凹腔(1311),而在副罗拉机构安装腔(131)的长度方向的另一侧的腔壁上并且在对应于第一轴承底座固定凹腔(1311)的位置凹设有一第二轴承底座固定凹腔(1312),在轴承底座(2)的上部的一端构成有一探出轴承底座(2)的端面的第一轴承底座固定耳(21),而在轴承底座(2)上部的另一端构成有一同样探出轴承底座(2)的端面的第二轴承底座固定耳(22),第一轴承底座固定耳(21)置入于所述的第一轴承底座固定凹腔(1311)内并且与第一轴承底座固定凹腔(1311)固定,第二轴承底座固定耳(22)置入于所述的第二轴承底座固定凹腔(1312)内并且与第二轴承底座固定凹腔(1312)固定,其中:在所述轴承底座(2)的所述上部并且位于所述的第一、第二轴承底座固定耳(21、22)之间设置有一罗拉轴承限定装置(23),所述编织物牵引装置(3)转动地支承在第一、第二轴承底座固定耳(21、22)之间,并且还同时与所述罗拉轴承限定装置(23)枢转配合。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脑针织横编机的上置式副罗拉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轴承底座固定凹腔(1311)的长度是与所述第一轴承底座固定耳(21)的长度相适应的,所述的第二轴承底座固定凹腔(1312)的长度是与所述第二轴承底座固定耳(22)的长度相适应的,并且第一、第二轴承底座固定凹腔(1311、1312)的长度相等。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脑针织横编机的上置式副罗拉机构,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的第一轴承底座固定凹腔(1311)的底部设有一第一固定耳螺钉孔(13111),而在所述第二轴承底座固定凹腔(1312)的底部设有一第二固定耳螺钉孔(13121),所述的第一轴承底座固定耳(21)通过第一固定耳螺钉(211)与第一固定耳螺钉孔(13111)固定,所述的第二轴承底座固定耳(22)通过第二固定耳螺钉(221)与第二固定耳螺钉孔(13121)固定。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脑针织横编机的上置式副罗拉机构,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的轴承底座(2)的上部并且位于所述第一、第二轴承底座固定耳(21、22)之间开设有一对既彼此间隔又相互并行的轴承腔(24),所述的罗拉轴承限定装置(23)与一对轴承腔(24)相配合,所述的编织物牵引装置(3)与轴承腔(24)转动配合并且还同时与罗拉轴承限定装置(23)枢转配合。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电脑针织横编机的上置式副罗拉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罗拉轴承限定装置(23)包括隔离块(231)、第一轴承盖(232)和第二轴承盖(233),隔离块(231)与所述轴承底座(2)的所述上部固定,第一轴承盖(232)位于隔离块(231)的一侧,并且在该第一轴承盖(232)朝向所述轴承腔(24)的一侧构成有一第一轴承盖腔(2321),第二轴承盖(233)位于隔离块(231)的另一侧,并且在该第二轴承盖(233)朝向轴承腔(24)的一侧构成有一第二轴承盖腔(2331),其中:第一轴承盖腔(2321)与所述的一对轴承腔(24)中的其中一个轴承腔相配合,而第二轴承盖腔(2331)与所的一对轴承腔(24)中的另一个轴承腔相配合,所述的编织物牵引装置(3)与第一轴承盖腔(2321)以及第二轴承盖腔(2331)枢转配合。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电脑针织横编机的上置式副罗拉机构,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的隔离块(231)上固定有一编织物防窜动臂(4),该编织物防窜动臂(4)探出隔离块(231)朝向所述编织物牵引装置(3)的一侧并且以腾空状态对应于编织物牵引装置(3)的上方。
7.根据权利要求5或6所述的电脑针织横编机的上置式副罗拉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隔离块(231)的横截面形状呈梯形,并且该梯形的大头端朝向上,而小头端朝向下。
8.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电脑针织横编机的上置式副罗拉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编织物牵引装置(3)包括第一、第二罗拉(31、32)、第一、第二过渡支撑件(33a、33b)、第一、第二过渡杆(34a、34b)、第一挟布套(35a)和第二挟布套(35b),第一、第二罗拉(31、32)彼此并行,在第一罗拉(31)的一端和另一端各具有一第一罗拉轴头(311),在第一罗拉轴头(311)上设置有第一罗拉轴承(3111),该第一罗拉轴承(3111)与所述一对轴承腔(24)中的其中一个轴承腔相配合并且还同时与所述的第一轴承盖腔(2321)相配合,在第二罗拉(32)的一端和另一端各具有一第二罗拉轴头(321),在第二罗拉轴头(321)上设置有第二罗拉轴承(3211) ,该第二罗拉轴承(3211)与所述一对轴承腔(24)中的另一个轴承腔相配合并且还同时与所述的第二轴承盖腔(2331)相配合,第一过渡支撑件(33a)的下部支承在第一罗拉(31)上,第二过渡支撑件(33b)的下部支承在第二罗拉(32)上,第一过渡杆(34a)以卧置状态设置在第一过渡支撑件(33a)的上部,第二过渡杆(34b)同样以卧置状态设置在第二过渡支撑件(33b)的上部,第一挟布套(35a)套置在第一罗拉(31)与第一过渡杆(34a)之间,并且由该第一挟布套(35a)将第一罗拉(31)、第一过渡支撑件(33a)和第一过渡杆(34a)包容,第二挟布套(35b)套置在第二罗拉(32 )与第二过渡杆(34b)之间,并且由该第二挟布套(35b)将第二罗拉(32)、第二过渡支撑件(33b)和第二过渡杆(34b)包容。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电脑针织横编机的上置式副罗拉机构,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的第一罗拉(31)上并且在对应于所述第一过渡支撑件(33a)的一端端面以及另一端端面的位置各配设有一第一限位板(312),第一限位板(312)的下部支承在第一罗拉(31)上,而上部支承在所述的第一过渡杆(34a)上;在所述的第二罗拉(32)上并且在对应于所述第二过渡支撑件(33b)的一端端面以及另一端端面的位置各配设有一第二限位板(322),第二限位板(322)的下部支承在第二罗拉(32)上,而上部支承在所述的第二过渡杆(34b)上。
10.根据权利要求8或9所述的电脑针织横编机的上置式副罗拉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第一过渡支撑件(33a)和第二过渡支撑件(33b)的横截面形状均匀呈下部大而上部小的梯形。
CN201310385042.7A 2013-08-29 2013-08-29 电脑针织横编机的上置式副罗拉机构 Active CN103437058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310385042.7A CN103437058B (zh) 2013-08-29 2013-08-29 电脑针织横编机的上置式副罗拉机构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310385042.7A CN103437058B (zh) 2013-08-29 2013-08-29 电脑针织横编机的上置式副罗拉机构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3437058A CN103437058A (zh) 2013-12-11
CN103437058B true CN103437058B (zh) 2015-01-07

Family

ID=4969077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310385042.7A Active CN103437058B (zh) 2013-08-29 2013-08-29 电脑针织横编机的上置式副罗拉机构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3437058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8193369A (zh) * 2017-12-14 2018-06-22 苏州国盛云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用于电脑横机的智能化布料收集器

Family Cites Familie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665780B2 (ja) * 1989-10-04 1994-08-24 株式会社島精機製作所 編地引下げ装置
CN100554556C (zh) * 2008-01-22 2009-10-28 常熟市金龙机械有限公司 电脑针织横编机的副罗拉机构
CN201276638Y (zh) * 2008-08-12 2009-07-22 吴宇芯 一种副罗拉组
CN101956291A (zh) * 2010-09-27 2011-01-26 常熟市金龙机械有限公司 电脑针织横编机的副罗拉机构
CN102433677B (zh) * 2011-12-31 2012-11-07 江苏雪亮电器机械有限公司 低机号电脑针织横编机的编织物牵拉系统
CN203451777U (zh) * 2013-08-29 2014-02-26 江苏金龙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电脑针织横编机的上置式副罗拉机构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3437058A (zh) 2013-12-1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9183265B (zh) 一种无缝内衣机导纱喂纱装置及方法
IT1391729B1 (it) Barra guidafilo jacquard per macchine tessili per maglieria in catena
CN105819274A (zh) 一种纺织用纱线矫正装置
CN102191624B (zh) 电脑针织横编机的断纱夹纱装置
CN103437058B (zh) 电脑针织横编机的上置式副罗拉机构
CN203451777U (zh) 电脑针织横编机的上置式副罗拉机构
CN108457032A (zh) 一种便于熨烫的亚麻纺织面料加工装置
CN202047221U (zh) 一种经编机纱线张力控制装置
CN102108599B (zh) 经编机纱线张力控制装置
CN202011949U (zh) 电脑针织横编机的断纱夹纱装置
CN205856686U (zh) 梳理机的分梳辊轴承座密封装置
CN106894188B (zh) 割绒机
CN107142566B (zh) 一种防尘纺织针座
CN205062366U (zh) 一种钩编机
CN205046296U (zh) 用于电脑横机的纱线张紧装置
TW200700603A (en) Needle set structure for embroidery patch machine
CN207525396U (zh) 梳理机的分梳辊端面密封装置
CN204058831U (zh) 一种织袜机的织线筒定位装置
CN207828502U (zh) 一种带有大鼎高度调节机构的圆形针织机
CN208701277U (zh) 一种纺织机针座
CN207467886U (zh) 一种高速编织机用收线装置
CN205711243U (zh) 一种电脑提花机的防尘装置
CN205874698U (zh) 一种服装绣花机
CN106012116B (zh) 梳理机的分梳辊轴承座密封装置
CN204058832U (zh) 一种织袜机的织线筒固定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