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3424869B - 均光器、光能转换器及反射聚光太阳能模组 - Google Patents

均光器、光能转换器及反射聚光太阳能模组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3424869B
CN103424869B CN201210163074.8A CN201210163074A CN103424869B CN 103424869 B CN103424869 B CN 103424869B CN 201210163074 A CN201210163074 A CN 201210163074A CN 103424869 B CN103424869 B CN 103424869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light
photovoltaic cell
energy converter
scatterer
multiple spo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210163074.8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3424869A (zh
Inventor
容云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Individual
Original Assignee
Individual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Individual filed Critical Individual
Priority to CN201210163074.8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3424869B/zh
Publication of CN103424869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3424869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3424869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3424869B/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EREDUCTION OF GREENHOUSE GAS [GHG] EMISSIONS, RELATED TO ENERGY GENERATION, TRANSMISSION OR DISTRIBUTION
    • Y02E10/00Energy generation through renewable energy sources
    • Y02E10/40Solar thermal energy, e.g. solar towers

Landscapes

  • Photovoltaic Devic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均光器、光能转换器及反射聚光太阳能模组,属于太阳能利用领域。该均光器包括:多点散射器和反光腔;其中,多点散射器设有多个光输出端和至少一个光输入端;反光腔为内壁是反射面的筒形结构,其一端开口为光输入端,另一端开口作为光输出端,反光腔的光输入端罩在所述多点散射器上与多点散射器连接。该均光器可将用反射聚光镜高倍汇聚的太阳光线高效地传递给光伏电池,提高能量利用率,降低了成本。

Description

均光器、光能转换器及反射聚光太阳能模组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太阳能应用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均光器、光能转换器及反射聚光太阳能模组。
背景技术
在高倍聚光太阳能应用中,通常需要将光伏电池串联以提升输出电压,减小输出电流,这就需要平衡各光伏电池的工作状态,从而使串联的各个光伏电池同时达到较高效率。这就要求各光伏电池的输入光线是均匀的,但在共用同一反射聚光镜时,由于加工误差和控制误差,难以做到聚光光斑稳定均匀。
发明内容
本发明实施方式提供一种均光器、光能转换器及反射聚光太阳能模组,可以解决目前聚光光斑稳定均匀性不好的问题,可以均匀处理光斑,避免了光线从入射方向逸出,从而提高了光线的利用率。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提供的技术方案如下:
本发明实施方式提供一种均光器,包括:
多点散射器和反光腔;其中,
所述多点散射器设有多个光输出端和至少一个光输入端;
所述反光腔为内壁是反射面的筒形结构,其一端开口为光输入端,另一端开口作为光输出端,所述反光腔的光输入端罩在所述多点散射器上与所述多点散射器连接。
本发明实施方式还提供一种光能转换器,包括:依次连接的均光器、光伏电池组件阵列和导热支撑体、液冷换热器,及与所述光伏电池组件阵列的光伏电池电连接的升压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均光器采用本发明所述的均光器。
本发明实施方式进一步提供一种反射聚光太阳能模组,包括:
反射聚光镜、光能转换器和支架;其中,
所述反射聚光镜设置在所述支架上;
所述光能转换器的受光面与所述反射聚光镜的反射面相对,光能转换器的电输出端与所述支架的电输出接口连接;
所述光能转换器的热输出端与所述支架的热输出接口连接;
所述光能转换器由外壳和设置在外壳内的本发明所述的光能转换器构成。
由上述的技术方案可以看出,本发明实施方式提供的均光器,通过多点散射器与反光腔配合,输入的光经多点散射器散射后,在反光腔输出侧输出时,达到了很好的均光效果。该均光器结构简单,成本低,用在太阳能电热混合利用系统中,可有效提高光伏电池输出电压的均匀性。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附图。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一提供的均光器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一提供的均光器的侧向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一提供的均光器的俯向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实施例二提供的一种简化的多点散射器的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实施例二提供的一种简化的多点散射器的示意图;
图6为本发明实施例三提供的光能转换器的示意图;
图7为本发明实施例三提供的光能转换器的侧向示意图;
图8为本发明实施例三提供的光能转换器的正向示意图;
图9为本发明实施例三提供的光能转换器的电池工作点平衡器示意图;
图10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反射聚光太阳能模组的结构示意图;
图11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太阳能电热混合利用系统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12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太阳能电热混合利用系统整体结构的另一角度示意图;
图中各标号对应的部件为:2-追日架;3-聚光反射聚光镜;4-光能转换器;411-多点散射器;412-防漏光反射器;413-反光腔;414-光漏斗;42-光伏电池;421-光伏电池;422-光伏电池;43-液冷支撑体;431-导热电路板;432-导热支撑体;433-液冷换热器;441-并联电容器;442-并联电容器;443-交换电容器;45-保护二极管;461-电控开关;462-电控开关;463-电控开关;464-电控开关。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下面对本发明实施例作进一步地详细描述。
实施例一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均光器,可用在太阳能系统中,如用在光热混合利用系统中,如图1所示,该均光器包括:多点散射器和反光腔;
其中,多点散射器设有多个光输出端和至少一个光输入端;
反光腔为内壁是反射面的筒形结构,其一端开口为光输入端,另一端开口作为光输出端,反光腔的光输入端罩在多点散射器上与多点散射器连接。
如图1~3所示,上述均光器中的多点散射器的一种结构具体包括:光导矩阵、防漏光反射器和反光腔;其中,光导矩阵由按矩阵排列的多个光导体构成,各光导体的光输入侧的面积大于其光输出侧的面积,多个光导体的光输入侧并列设置作为多点散射器的光输入端,各光导体的光输出侧为弧面或平面;
防漏光反射器为板式结构,其上设有多个通孔,各通孔分别与所述光导矩阵的各光导体的光输出侧对应连接,各通孔的出光端所在平面为反射面,反射面朝向多点散射器的光输出方向;
多点散射器与防漏光反射器连接,防漏光反射器与反光腔连接,反光腔设有连接光伏电池组件阵列的光输出端(参见图6)。
上述结构的多点散射器中,光导矩阵的各光导体的光输入侧的面积大于其光输出侧的面积,各光导体均可采用为四棱柱状锥台结构,各光导体的光输出侧的面积为其光输入侧的面积的14%。
上述均光器的输出面积等于反光腔的输出端截面积。
本实施例的均光器工作时,光线从光导矩阵的光导体宽的一侧入射,分散到各光导体,并在光导体输出一侧散射射入反光腔内,在反光腔内均匀散布,进而通过输出光漏斗照射到其输出侧连接的光伏电池组件阵列上,光伏电池组件阵列的每个光伏电池获得光线照射的概率相等,从光伏电池组件上反射出的光线到达光导矩阵一侧时照射到防漏光反射器上,因防漏光反射器上对应光导矩阵的开口面积所占比例较小,从而大部分的光线照射到防漏光反射器上反射回光伏电池组件方向,进一步参与光电转换,从而提高了光线的利用效率。
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对上述均光器的多点散射器进行说明。
均光器由多点散射器和反光腔构成,多点散射器由光导矩阵、防漏光反射器构成,其中,光导矩阵由多个输入面为平面,输出面平面或曲面,输入侧宽,输出侧窄的有散射效果的光导体形成的矩阵;
防漏光反射器连接光导矩阵输出侧,并设置有反射面,反射面朝向多点散射器输出方向,反射面上布置有小通孔,小通孔与光导矩阵光导体的输出侧相对应;
反光腔为内壁是反射面的筒形结构,其一端开口为光输入端,另一端开口作为光输出端,反光腔的光输入端罩在多点散射器上与多点散射器连接。
多点散射器与防漏光反射器连接,防漏光反射器与反光腔连接,反光腔设有连接光伏电池组件阵列的光输出端(见图6)。
均光器可与光伏电池组件阵列连接,光伏电池组件阵列可由多个光伏电池组件成阵列状密集并列设置构成;其中每个光伏电池组件可由光漏斗、光伏电池、导热电路板构成,光漏斗连接光伏电池,光伏电池连接导热电路板;光漏斗可采用四棱柱状锥台结构,光漏斗侧壁反射光线,光漏斗输入侧面积大于输出侧面积,光漏斗输出侧连接光伏电池,光漏斗输入侧进入的光线通过光漏斗汇聚照射到光伏电池表面。
上述均光器使用时,光线从多点散射器的光导矩阵411的输入侧入射,通过光导矩阵411光导体汇聚后从防漏光反射器412的小通孔射入反光腔413,并在反光腔413内通过散射与反射达到均光效果,入射光线经过光导矩阵411在多个散射点散射后均匀分配给光漏斗414的各输出光导体,一部分光线通过光漏斗进入光伏电池组件阵列的光伏电池转换为电能和热能,另一部分反射回反光腔413,并进一步到达防漏光反射器412,当光线到达防漏光反射器412的反射面时,因防漏光反射器412用于输入光线的小通孔只占防漏光反射器412面积的较小比例,从而大部分光线照射到防漏光反射器412的反射面上而再次反射到光伏电池组件阵列方向,从而降低了光线从光伏电池组件阵列以外的方向逸出的可能性,增加了光线的利用率。
多点散射器的光导矩阵中的各光导体输出面面积均为输入面面积的14%,可以有效保证光线利用率。例如:每个光导体输入面为8mm×8mm=64mm2,输出面为3mm×3mm=9mm2,与光纤相似,输入光线在光导体侧壁被全反射,从而无漏失地损传输到输出一侧,因防漏光反射器的面积=光导体输入面积×光导数量,小通孔面积与光导体输出面积,防漏光反射器的小孔面积和=光导体输出面积×光导数量,则有,反光概率≥9/64=14%,另外考虑到漏散光线射入光导体输出面时仍有部分被反射,总漏光比例<14%,可以看到该均光器可以大幅度降低漏光的比例。
在高倍聚光太阳能应用中,需要平衡光伏电池的工作状态,从而使串联的各个光伏电池同时达到较高效率。这就要求各光伏电池的输入光线是均匀的,但在共用同一反射聚光镜时,由于加工误差和控制误差,难以做到聚光光斑稳定均匀。为解决这一问题,本发明的均光器可对光斑进行均匀处理,并同时通过特殊的单向输光结构避免了光线从入射方向逸出,从而提高了光线的利用率。
上述多点散射器采用光透射频谱范围至少包括400nm至1600nm的频谱带的导光材料制成,导光材料包括石英和导光硅胶等材料。
实施例二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均光器,可用在太阳能系统中,如用在光热混合利用系统中,与实施例一给出的均光器结构基本相同,也包括多点散射器和反光腔,不同的是所述多点散射器不包括防漏光反射器,多点散射器结构如图5所示为平板式光导体,其上密集布置微透镜矩阵;
所述微透镜矩阵由按矩阵排列的多个透镜构成,各透镜的光输入侧为平面,输出侧为弧面;
所述微透镜矩阵与所述反光腔连接,反光腔设有连接光伏电池组件阵列的光输出端;
光线从输入侧进入这种结果的多点散射器后,在每个微透镜散射进入反光腔,并进一步均匀地到达光伏电池阵列,保证了光伏电池的工作状态一致性;
对比实施例一所述均光器,实施例二所述的均光器结构更为简单,成本更低,虽然有部分漏光,但仍然可以保证光伏电池工作点是均匀的。
实施例三
如图6~8所示,本实施例提供一种光能转换器,包括:依次连接的均光器、光伏电池组件阵列、导热支撑体和液冷换热器,以及与光伏电池组件阵列的光伏电池电连接的升压电路,各部件均设置在外壳内,为便于观察,图6~8中略去了外壳,其中均光器采用上述实施例一或二中给出的均光器,均光器的输出侧连接光伏电池组件阵列的输入侧。
上述光能转换器的光伏电池组件阵列由多个光伏电池组件成阵列状密集并列设置构成;其中每个光伏电池组件由光漏斗、光伏电池、导热电路板构成,光漏斗连接光伏电池,光伏电池连接导热电路板;
光漏斗可采用四棱柱状锥台结构,光漏斗侧壁反射光线,光漏斗输入侧面积大于输出侧面积,光漏斗输出侧连接光伏电池,光漏斗输入侧进入的光线通过光漏斗汇聚照射到光伏电池表面。
上述光能转换器的导热支撑体和液冷换热器为成队列状密集布置的多组,相邻的导热支撑体和液冷换热器之间设有缝隙;
所述导热支撑体为导热材料制成的导热体或热管。
上述光能转换器的的升压电路通过导线与导热电路板连接;
升压电路设置在导热支撑体和液冷换热器连接导热电路板和光伏电池的相对侧,连接升压电路和导热电路板的导线从相邻导热支撑体和液冷换热器之间的缝隙穿过。
升压电路可以是串联升压电路或开关式升压电路或串联升压后连接开关式升压电路;
上述光伏电池组件在使用串联升压电路或串联升压后连接开关式升压电路时还可以包括:电池工作点平衡器,设置在所述升压电路内部,电池工作点平衡器包括:与串联光伏电池阵列内各光伏电池并联的多个并联电容器,电连接并联电容器的电控选通开关阵列和电连接电控选通开关阵列的交换电容器,电控选通开关阵列具有至少两种连接模式,其中一种连接模式导通使交换电容器并联到光伏电池阵列中的一个光伏电池上,另一种连接模式导通使交换电容器并联到光伏电池阵列中的另一个光伏电池上,选通开关阵列在各模式间交替选通使得交换电容器交替并联到各光伏电池上。
具体工作方式举例如下:
电池工作点平衡器如图9所示,包括:设光伏电池421接受到的功率大于光伏电池422接受到的功率,因为串联回路电流主要受串联环节中输出电流最小的那个串联环节影响,故当光伏电池421受光大于光伏电池422时,光伏电池421正向偏离最佳工作点,光伏电池422负向偏离最佳工作点,故光伏电池421的输出电压高于光伏电池422的输出电压,在第一工作周期,开关461、462导通,开关463、464断开,光伏电池421向交换电容443充电,经过一段时间,交换电容443上电压接近于光伏电池421上的输出电压,之后进入第二工作周期,开关461、462断开,开关463、464导通,交换电容443向光伏电池422所在回路输出电流,从而降低光伏电池422所需输出的电流,提升光伏电池422工作电压,电容443通过开关431、432和开关463、464交替通断而交替并联到光伏电池421和光伏电池422上,将可使两光伏电池工作点都向最佳工作点方向移动,从而提升光伏电池421和422的综合工作效率。当多个如图所示的电路同时工作时,可使整个光能转换器的工作效率达到提升,电容441、442可以降低光伏电池421和422上的电压波动,防反向的保护二极管45可以防止外部电压高于光伏电池421和422串联输出电压时电流反向。在光线通过均光器后,仍有一定的不均匀的可能性,为进一步提高光伏电池的工作效率,在光伏电池的串联回路里加入光伏电池工作点平衡器,其原理为用一电容器在电子开关的驱动下交替循环连接电压高的和电压低的光伏电池,从而使较高电压和较低电压的光伏电池工作电压转向更平衡的电压,从而提高光伏电池组的总体工作效率。
上述光伏电池组件还可以包括:开关式升压电路,为提升电压,降低向外部输电的导线上的电流,可对串联或并联的光伏电池组的输出采用开关式升压电路进一步提升电压,包括采用平面电磁式变压器的开关式升压电路或者采用压电陶瓷变压器的开关式升压电路。
下面结合图6~8对本实施例的光能转换器作进一步说明。从图6、7中可以看出该光能转换器由均光器(由光导矩阵411、防漏光反射器412和反光腔413构成)和光漏斗414、光伏电池42、导热电路板431、导热支撑体432和液冷换热器433构成,可以看到相邻的连接光伏电池的导热支撑体之间留有间隙,光伏电池的输出导线可以从间隙中向后引出。
导热支撑体连接液冷换热装置可将光伏电池组件内的热能导出到光伏电池组件阵列外部,可以通过液冷换热装置导出到外部的散热器将热量散发到空气中或者导出到外部的热水储箱将热能进一步加以利用。
从图8的光伏电池组件的正视图可以看出,其中光漏斗414、光伏电池42和导热电路板431构成单个光伏电池组件,多个上述光伏电池组件紧密布置构成光伏电池组件矩阵,也可以仅由光伏电池42和导热电路板431密集布置构成光伏电池组件矩阵,此时光伏电池用量大于如前所述的有输出光漏斗414的光伏电池组件矩阵。
实施例四
如图10所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反射聚光太阳能模组,包括:反射聚光镜3、光能转换器4和支架;其中,反射聚光镜3设置在支架上;
光能转换器可采用上述实施例三给出的光能转换器,该光能转换器可设置在外壳内,该光能转换器设有电输出端和热输出端,光能转换器的受光面与反射聚光镜的反射面相对,光能转换器的电输出端与支架的电输出接口连接;
光能转换器的热输出端与支架的热输出接口连接。
实施例五
如图11、12所示,本实施例提供一种太阳能电热混合利用系统,包括:追日架2、反射聚光太阳能模组、电能储存传输单元和热交换单元;
其中,反射聚光太阳能模组包括反射聚光镜3、光能转换器4和支架;
反射聚光镜设置在支架上;
光能转换器可采用上述实施例三给出的光能转换器,该光能转换器可设置在外壳内,该光能转换器设有电输出端和热输出端,光能转换器的受光面与反射聚光镜的反射面相对,光能转换器的电输出端与支架的电输出接口连接;光能转换器的热输出端与支架的热输出接口连接。
至少一个所述反射聚光太阳能模组设置在追日架上;
所述反射聚光太阳能模组电连接电能储存传输单元;
所述反射聚光太阳能模组热连接热交换单元。
所述光能转换器的受光面与所述反射聚光镜的反射面相对,光能转换器的电输出端与所述电能储存传输单元电连接;
所述光能转换器的热输出端与所述热交换单元连接;
所述光能转换器包括:均光器、多个光伏电池、液冷支撑体和保护二极管;其中,所述均光器采用上述实施例一或二给出的均光器,均光器的输出端连接光漏斗的输入端,各光伏电池分别光连接所述光漏斗的输出端,各光伏电池通过导热电路板连接在所述液冷支撑体上,光伏电池电连接升压电路,升压电路可以是串联升压电路或开关式升压电路或串联升压后连接开关式升压电路;多个串联光伏电池的电输出端串联保护二极管;所述液冷支撑体上设有连接热交换单元的热输出端。
上述系统中的热交换单元可以采用以下几种形式:
第一种结构的热交换单元包括:换热器、水泵、储水箱和散热器;其中,换热器与所述光能转换器的热输出端连接;储水箱出水口经管路、水泵依次经换热器、散热器回接至该储水箱的回水口;
或者,
第二种结构的热交换单元包括:换热器、储水箱、水泵和热水储水箱;其中,换热器的热水进口与光能转换器的热输出端连接;储水箱的出水口经管路、水泵、换热器与热水储水箱连通;
或者,
第三种结构的热交换单元包括:导热支撑体换热器和被动散热器;其中,导热支撑体换热器的热水进口与所述光能转换器的热输出端连接,导热支撑体换热器与被动散热器连接。
上述系统中还可以设置,过热保护控制器,其检测端与光能转换器的热输出端连接,控制端与追日架的驱动装置控制器电连接,用于当所述光能转换器的热输出端的热值达到预设值时,发出控制信号控制所述追日架的驱动装置驱动所述追日架调整偏离太阳光的照射方向。过热保护控制器可通过热敏元件与单片机控制器来实现,整个过热保护控制器可集成到追日架的控制器中。
上述系统工作时,直射阳光通过连接在追日架2上的反射聚光镜3汇聚到光能转换器4的均光器41的光导矩阵411上,光导矩阵411将光多点散射输出到反光腔内,最终均匀照射到光伏电池组件阵列的各光伏电池42,光伏电池42将阳光转化成电能和热能,多个光伏电池42串联连接提升电压并汇总在一起通过保护二极管45传输到电能储存传输单元转换为可利用的标准电压传输到用电单位;热能由连接光伏电池42的导热电路板431传导到液冷支撑体,液冷支撑体包括导热支撑体432和液冷换热器433,再经液冷换热器传导至热交换单元进一步交换到环境中,从而保证光伏电池42工作温度稳定,在散热系统工作不正常时,过热保护控制器调整追日架2使反射聚光镜3聚光点偏离光能转换器4从而保护光能转换器4不会过热损坏。为保证热水槽温度达到要求,水泵带有温控装置,温控装置根据光伏电池42的温度工作,当光伏电池温度达到一定数值时,水泵工作将热水导出。
综上所述,为解决现有技术所存的问题,通过在光能转换器中采用均光器和以较低成本实现了较好的均光效果,保证了各光伏电池输入光线的均匀性,使串联工作的每个光伏电池都能工作在较理想的状态,从而汇集起的电能能够实现最大化,
并列并相互之间留有缝隙的导热支撑体使升压电路可以方便地连接光伏电池组件,提高了升压电路设计的灵活性,提高了系统的可维护性,降低了制造成本,
电池工作点平衡器可进一步使串联的光伏电池的工作状态趋向最佳工作状态,结合开关式升压电路可实现电能的高效传输的同时节省导线成本。
廉价的液冷换热器使光伏电池上所转化的热能可以进一步转换成生活热水利用,提升了太阳能的利用率,液冷换热器易于更换,从而提高了系统的可维护性,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较佳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发明披露的技术范围内,可轻易想到的变化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应该以权利要求书的保护范围为准。

Claims (5)

1.一种光能转换器,包括:依次连接的均光器、光伏电池组件阵列、导热支撑体和液冷换热器,及与所述光伏电池组件阵列的光伏电池电连接的升压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均光器包括:多点散射器和反光腔;其中,所述多点散射器设有多个光输出端和至少一个光输入端;所述反光腔为内壁是反射面的筒形结构,其一端开口为光输入端,另一端开口作为光输出端,所述反光腔的光输入端罩在所述多点散射器上与所述多点散射器连接;所述多点散射器包括:光导矩阵和防漏光反射器;其中,所述光导矩阵由按矩阵排列的多个光导体构成,各光导体的光输入侧的面积大于其光输出侧的面积,多个光导体的光输入侧并列设置作为多点散射器的光输入端,各光导体的光输出侧为弧面或平面;所述防漏光反射器为板式结构,其上设有多个通孔,各通孔分别与所述光导矩阵的各光导体的光输出侧对应连接,各通孔的出光端所在平面为反射面,反射面朝向多点散射器的光输出方向;所述防漏光反射器与所述反光腔连接,反光腔设有连接光伏电池组件阵列的光输出端;
所述光伏电池组件阵列由多个光伏电池组件成阵列状密集并列设置构成;
其中,所述光伏电池组件由光漏斗、光伏电池和导热电路板构成,光漏斗与光伏电池连接,光伏电池与导热电路板连接;
所述光漏斗为四棱柱状锥台结构的光导体,光漏斗输入侧面积大于输出侧面积,光漏斗输入侧用于连接均光器,光漏斗输出侧与光伏电池连接;
还包括:电池工作点平衡器,设置在所述升压电路内;
所述电池工作点平衡器包括:与光伏电池组件阵列内各光伏电池并联的多个并联电容器、与并联电容器电连接的电控选通开关阵列和连接电控选通开关阵列的交换电容器;
电控选通开关阵列具有两种连接模式,其中一种连接模式导通使交换电容器并联到光伏电池组件阵列中的一个光伏电池上;另一种连接模式导通使交换电容器并联到光伏电池组件阵列中的另一个光伏电池上,选通开关阵列在各连接模式之间交替选通使得交换电容器交替并联到不同的光伏电池上。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能转换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导热支撑体和液冷换热器为成队列状密集布置的多组,相邻各组的导热支撑体和液冷换热器之间设有缝隙;
所述光伏电池组件阵列的各光伏电池与导热电路板电连接,导热电路板通过导线与升压电路电连接;
所述升压电路设置在所述导热支撑体和液冷换热器相对于光伏电池组件的另一侧,连接升压电路和光伏电池组件的导线从相邻各组的导热支撑体和液冷换热器之间的缝隙穿过;
所述导热支撑体为导热材料制成的导热体或热管。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能转换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多点散射器采用光透射频谱范围包括400nm至1600nm的频谱带的导光材料制成。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能转换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光导矩阵的各光导体为四棱柱状锥台结构。
5.一种反射聚光太阳能模组,其特征在于,包括:
反射聚光镜、光能转换器和支架;其中,
所述反射聚光镜设置在所述支架上;
所述光能转换器的受光面与所述反射聚光镜的反射面相对,光能转换器的电输出端与所述支架的电输出接口连接;
所述光能转换器的热输出端与所述支架的热输出接口连接;
所述光能转换器采用权利要求1~4任一项所述的光能转换器,该光能转换器设在外壳内。
CN201210163074.8A 2012-05-23 2012-05-23 均光器、光能转换器及反射聚光太阳能模组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3424869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210163074.8A CN103424869B (zh) 2012-05-23 2012-05-23 均光器、光能转换器及反射聚光太阳能模组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210163074.8A CN103424869B (zh) 2012-05-23 2012-05-23 均光器、光能转换器及反射聚光太阳能模组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3424869A CN103424869A (zh) 2013-12-04
CN103424869B true CN103424869B (zh) 2017-09-22

Family

ID=4964985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210163074.8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3424869B (zh) 2012-05-23 2012-05-23 均光器、光能转换器及反射聚光太阳能模组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3424869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6208151B (zh) * 2015-04-30 2018-10-02 容云 智能光伏生物质综合发电网络
CN106208909B (zh) * 2015-04-30 2019-04-19 容云 光伏生物质综合发电系统
CN106208957B (zh) * 2015-04-30 2018-10-02 容云 受光器
CN105577107B (zh) * 2015-12-31 2017-09-12 深圳市昂特尔太阳能投资有限公司 聚光太阳能直流升压装置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201584424U (zh) * 2009-12-18 2010-09-15 上海超日太阳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利用聚光镜聚光的晶体硅太阳能电池
CN102216695A (zh) * 2008-09-19 2011-10-12 加利福尼亚大学董事会 用于太阳能采集的系统和方法及相关的制造方法
CN102270690A (zh) * 2011-07-28 2011-12-07 容云 太阳能利用装置
CN102339875A (zh) * 2010-07-14 2012-02-01 晶元光电股份有限公司 多向式太阳能集光系统
CN202815319U (zh) * 2012-05-23 2013-03-20 容云 均光器、光能转换器、反射聚光太阳能模组

Family Cites Familie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4111742A (ja) * 2002-09-19 2004-04-08 Sharp Corp 太陽電池
JP5620212B2 (ja) * 2010-09-27 2014-11-05 株式会社デンソー 集光器及び集光装置

Pat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216695A (zh) * 2008-09-19 2011-10-12 加利福尼亚大学董事会 用于太阳能采集的系统和方法及相关的制造方法
CN201584424U (zh) * 2009-12-18 2010-09-15 上海超日太阳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利用聚光镜聚光的晶体硅太阳能电池
CN102339875A (zh) * 2010-07-14 2012-02-01 晶元光电股份有限公司 多向式太阳能集光系统
CN102270690A (zh) * 2011-07-28 2011-12-07 容云 太阳能利用装置
CN202815319U (zh) * 2012-05-23 2013-03-20 容云 均光器、光能转换器、反射聚光太阳能模组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3424869A (zh) 2013-12-04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TWI487127B (zh) 太陽能電池模組
CN102545706B (zh) 太阳能光热混合利用系统
CN103424869B (zh) 均光器、光能转换器及反射聚光太阳能模组
CN101728996A (zh) 基于太阳能电池和温差电池的复合能源器件
CN107833936A (zh) 双面发电光伏组件
CN104917444B (zh) 准槽式点聚光太阳能利用装置
CN201817988U (zh) 一种低倍聚光发电供热的太阳能瓦
CN204272008U (zh) 一种色散型碟式反射聚光太阳能光伏发电组件单元
CN104113279A (zh) 聚光太阳能光伏发电装置
CN202815319U (zh) 均光器、光能转换器、反射聚光太阳能模组
CN109217811A (zh) 一种光电光热一体化组件以及热水系统
CN202524328U (zh) 太阳能光热混合利用系统
CN202406065U (zh) 太阳能光热混合利用系统
CN106898659A (zh) 双玻太阳能电池组件及系统
CN106169909A (zh) 一种太阳能聚光机构
CN102496615B (zh) 基于光伏电池和温差电池的组合电池装置
CN207200661U (zh) 单镜多电池型反射式高倍聚光光伏模组
CN103364871B (zh) 均光器及太阳能电热混合利用系统
CN206237345U (zh) 一种大面积碟式聚光太阳能光伏发电装置
CN201877452U (zh) 一种多功能太阳能光伏电池光热装置
CN111964282A (zh) 一种高效光伏系统
CN214898475U (zh) 一种吸热良好的光伏热电板及光伏一体化组件
CN202084567U (zh) 聚光太阳能光伏发电热水器
CN209151078U (zh) 光伏装置
CN220489429U (zh) 一种真空管太阳能热电联产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70922

Termination date: 20180523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