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3422215A - 仿皮革织物和其生产方法 - Google Patents
仿皮革织物和其生产方法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03422215A CN103422215A CN2013101801286A CN201310180128A CN103422215A CN 103422215 A CN103422215 A CN 103422215A CN 2013101801286 A CN2013101801286 A CN 2013101801286A CN 201310180128 A CN201310180128 A CN 201310180128A CN 103422215 A CN103422215 A CN 103422215A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group
- fibre composition
- base fabric
- tissue layer
- fabric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Withdrawn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Synthetic Leather, Interior Materials Or Flexible Sheet Materials (AREA)
- Treatments For Attaching Organic Compounds To Fibrous Good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由基础织物形成的仿皮革织物,其中所述基础织物包括第一织物层,所述第一织物层包括第一组纤维成分和第二组纤维成分,所述第一组纤维成分和第二组纤维成分编织在一起形成平纹组织或斜纹组织。所述仿皮革织物的基础织物还包括与所述第一织物层相对的第二织物层。所述第二织物层包括第三组纤维成分,所述第三组纤维成分和所述第一组纤维成分编织在一起形成长线圈凸纹组织。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织物、尤其是仿皮革织物领域,和其生产方法。
背景技术
由于皮革的美学和组织的吸引力,皮革历来都是服装业中所使用的织物的受欢迎的选择。由于关于传统皮革生产对环境的影响的公众意识和关注的增强,以及考虑到在行业中的技术优势,已经有使用仿皮革织物作为真皮的替代品的趋势。
传统地,通过在化学树脂中浸涂编织或针织基础织物,然后将所述织物固化以达到仿皮革效果来形成仿皮革织物。浸涂导致树脂在基础织物的两面上都被吸收,以致当人们穿上由仿皮革织物制成的衣服时,人体皮肤将与树脂直接接触,这可能导致皮肤过敏和其它的病理学影响。虽然可以给衣服添加衬里来避免直接的皮肤接触,但这会增加制造时间和成本并降低仿皮革织物的透气性。浸涂还倾向于浪费相对大的量的聚氨酯树脂。
典型地,如果基础织物是不可拉伸编织织物,那么得到的仿皮革由于纬纱和经纱相对密集和紧密地编织在一起,将显示相对好的稳定性。然而,这也增加了仿皮革织物的硬度并且从而导致其手感和舒适度较差。或者,当基础织物是针织织物时,由于针织线圈结构的相对柔韧性,所述织物的硬度相对较低。因此,这提供了仿皮革织物的更好的手感和舒适度。然而,由于针织纱线线圈有随机和非均匀变形的趋势,因此当在外力作用下时,针织基础织物倾向于显示相对低的稳定性。因此,由针织织物形成的仿皮革倾向于较不稳定和更容易出现例如表面开裂等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力图缓解上文描述的问题中的至少一个。
本发明可以涉及若干广泛形式。本发明的实施例可以包括本文中描述的不同广泛形式中的一种或任何组合。
在第一广泛形式中,本发明提供一种由基础织物形成的仿皮革织物,其中基础织物包括:
第一织物层,所述第一织物层包括第一组纤维成分和第二组纤维成分,所述第一组纤维成分和第二组纤维成分编织在一起形成平纹和斜纹组织中的至少一种;和
与第一织物层相对的第二织物层,所述第二织物层包括第三组纤维成分,所述第三组纤维成分和所述第一组纤维成分编织在一起形成长线圈凸纹组织。
典型地,第一组纤维成分可以包括第一织物层的至少一根经纱。
典型地,第二组纤维成分可以包括第一织物层的至少一根纬纱。
典型地,第三组纤维成分可以包括第二织物层的至少一根纬纱。
典型地,第三组纤维成分与第二组纤维成分大体上成直线排列。
典型地,长线圈凸纹组织可以包括缎纹组织。
典型地,第一组纤维成分可以是相对不可拉伸的。
典型地,第二组纤维成分可以是相对可拉伸的。
典型地,第三组纤维成分可以是相对可拉伸的。
典型地,第三组纤维成分可以被配置成限制第二组纤维成分的拉伸量。
优选地,以下整理工艺中的至少一种可以应用于基础织物:
(i)烧毛;
(ii)漂洗;
(iii)热定型;和
(iv)收缩。
优选地,可以在第一织物层上安置涂层。
典型地,涂层可以包括聚氨酯树脂。
典型地,可以将涂层喷涂到基础织物上。
在第二广泛形式中,本发明提供一种从基础织物生产仿皮革织物的方法,所述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i)将涂层施加于基础织物;和
(ii)处理在上面施加有涂层的基础织物来产生仿皮革效果;
其中,基础织物包括:
第一织物层,所述第一织物层包括第一组纤维成分和第二组纤维成分,所述第一组纤维成分和第二组纤维成分编织在一起形成平纹和斜纹组织中的至少一种;和
与第一织物层相对的第二织物层,所述第二织物层包括第三组纤维成分,所述第三组纤维成分和所述第一组纤维成分编织在一起形成长线圈凸纹组织。
典型地,第一组纤维成分可以包括第一织物层的至少一根经纱。
典型地,第二组纤维成分可以包括第一织物层的至少一根纬纱。
典型地,第三组纤维成分可以包括第二织物层的至少一根纬纱。
典型地,第三组纤维成分与第二组纤维成分大体上成直线排列。
典型地,长线圈凸纹组织可以包括缎纹组织。
典型地,第一组纤维成分可以是相对不可拉伸的。
典型地,第二组纤维成分可以是相对可拉伸的。
典型地,第三组纤维成分可以是相对可拉伸的。
典型地,第三组纤维成分可以被配置成限制第二组纤维成分的拉伸量。
优选地,以下整理工艺中的至少一种应用于基础织物:
(i)烧毛;
(ii)漂洗;
(iii)热定型;和
(iv)收缩。
优选地,本发明包括将涂层施加于基础织物。
典型地,涂层可以包括聚氨酯树脂。
典型地,可以将涂层喷涂到基础织物上。
典型地,施加涂层的步骤(i)可以包括:
(i)将基础织物脱浆;
(ii)漂洗基础织物;
(iii)对基础织物进行滚筒干燥;
(iv)将包括树脂、催化剂和水的组合物喷涂到基础织物上,刷涂基础织物并且然后固化基础织物;和
(v)将包括聚氨酯、树脂、催化剂和水的组合物喷涂到基础织物上,刷涂基础织物并且然后固化基础织物。
典型地,步骤(ii)可以包括:
(i)漂洗和软化在上面施加有涂层的基础织物;
(ii)在第一温度对基础织物进行滚筒干燥;和
(iii)在第二温度对基础织物进行滚筒干燥,所述第二温度低于所述第一温度且在滚筒干燥机中具有塑料球。
在第三广泛形式中,本发明包括一种适合在生产仿皮革中使用的基础织物,所述基础织物包括:
第一织物层,所述第一织物层包括第一组纤维成分和第二组纤维成分,所述第一组纤维成分和第二组纤维成分编织在一起形成平纹和斜纹组织中的至少一种;和
与第一织物层相对的第二织物层,所述第二织物层包括第三组纤维成分,所述第三组纤维成分和所述第一组纤维成分编织在一起形成长线圈凸纹组织。
典型地,第一组纤维成分可以包括第一织物层的至少一根经纱。
典型地,第二组纤维成分可以包括第一织物层的至少一根纬纱。
典型地,第三组纤维成分可以包括第二织物层的至少一根纬纱。
典型地,第三组纤维成分与第二组纤维成分大体上成直线排列。
典型地,长线圈凸纹组织可以包括缎纹组织。
典型地,第一组纤维成分可以是相对不可拉伸的。
典型地,第二组纤维成分可以是相对可拉伸的。
典型地,第三组纤维成分可以是相对可拉伸的。
典型地,第三组纤维成分可以被配置成限制第二组纤维成分的拉伸量。
优选地,以下整理工艺中的至少一种可以应用于基础织物:
(i)烧毛;
(ii)漂洗;
(iii)热定型;和
(iv)收缩。
优选地,可以在第一织物层上安置涂层。
典型地,涂层可以包括聚氨酯树脂。
典型地,可以将涂层喷涂到基础织物上。
有利地,在基础织物中的第一和第二相对织物层的组合在仿皮革织物中提供稳定性以及相对好的手感和舒适度。
具体来说,由于第一织物层包括相对密集和紧密地编织在一起的第一组和第二组纤维成分,因此这种配置帮助在基础织物中提供稳定性且缓解由于外力而在仿皮革织物中产生的例如表面开裂等问题。然而,当第一组和第二组纤维成分在第一织物层中相对密集和紧密地编织在一起以提供稳定性的同时,第二组纤维成分(例如纬纱)可能可拉伸,以致与现有的由不可拉伸的编织基础织物形成的仿皮革织物相比,可能提供所述基础织物中的一定程度的柔软度(以及因此带来的良好手感和舒适度)。
方便地,由于第二织物层的长线圈第三组纤维成分可以被配置成限制第一织物层中的第二纤维成分的拉伸量,因此这也可以帮助降低第二组纤维成分所提供的拉伸性将损害第一织物层所提供的稳定性的风险。此外,由于第二织物层包括编织在一起形成长线圈凸纹组织的第一组和第三组纤维成分,因此这也可以降低基础织物的整体硬度并提升仿皮革织物的手感和舒适度,这与针织纱线线圈的方式是类似的。
更进一步,第一织物层和第二织物层的组合可以在基础织物中产生有规律且不连续的“壶穴(pothole)”效应,所述效应帮助提升仿皮革的整体组织外观和质感。
更进一步,本发明可以提供防水、透气性和热绝缘特性。
更进一步,本发明可以不涉及在聚氨酯树脂中浸涂基础织物。作为代替,聚氨酯树脂涂层可以喷涂在基础织物的选定表面上从而降低与穿戴者的皮肤直接接触的风险。
附图说明
根据结合附图描述的本发明的优选的但非限制性的实施例的以下具体实施方式,本发明将得到更充分的理解,其中:
图1描绘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的基础织物的构造图;
图2描绘基础织物的侧视图,所述侧视图显示斜纹或平纹编织第一织物层和由具有长凸纹线迹的缎纹组织组成的第二织物层;
图3描绘在聚氨酯树脂涂层已被施加于第一织物层的情况下,图2中的基础织物经历收缩之后的侧视图,在经历收缩之后长线圈凸纹在第二织物层上更加显著;
图4显示比较与本发明的实施例有关的物理性能测试结果和由传统编织不可拉伸织物、传统编织可拉伸织物和针织织物生产的仿皮革织物的测试结果的图表;
图5显示比较与本发明的实施例有关的色牢度性能测试结果和由传统编织不可拉伸织物、传统编织可拉伸织物和针织织物生产的仿皮革织物的测试结果的图表;
图6显示表明与本发明的实施例有关的进一步的色牢度性能测试结果的图表;
图7显示表明与本发明的实施例有关的更进一步的色牢度性能测试结果的图表;
图8描绘与第三组纤维成分由棉、涤纶和氨纶材料的组合制成的情况相比,在第三组纤维成分由棉制成的情况下本发明的实施例中的第二织物层的长线圈凸纹组织的放大图像和对应的常规图像;
图9显示在拉伸之前和之后的本发明的实施例的基础织物的第一织物层(不具有聚氨酯树脂涂层)和对应的第二织物层的放大图像;
图10显示仿皮革织物实施例(具有聚氨酯树脂涂层)和由针织基础织物制成的传统仿皮革织物在拉伸状态和松弛状态下的放大图像,以便展示两者在开裂方面可见的差异;和
图11显示在本发明的实施例的基础织物中形成的“壶穴”的放大图像,其中壶穴帮助提升仿皮革的外观和质感。
具体实施方式
现在将参照图1到11来描述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所述实施例包括仿皮革织物和其生产方法,所述方法涉及使用聚氨酯树脂来涂布双层基础织物。
基础织物包括第一织物层,所述织物层通过将第一组相对无弹力的纤维成分和第二组相对有弹力的纤维成分编织在一起形成传统的斜纹或平纹组织(例如1/1平纹、2/1斜纹、3/1斜纹等等)而形成。在这个实施例中,第一组纤维成分包括第一织物层的经纱且第二组纤维成分包括第一织物层的纬纱。在这个配置中,纬纱和经纱纤维成分相对密集和紧密地编织在一起,以致组织被配置成当外力作用于仿皮革织物上时为仿皮革织物提供稳定性。
第一组纤维成分由纱线支数范围约为10-60Ne的棉材料制成。第二组纤维成分由任何棉、涤纶包芯可拉伸纱线或棉线、棉包芯可拉伸纱线或其组合制成。如果纬线由涤纶材料制成,那么线性质量密度应该在75-150D的范围内。或者,如果纬线由氨纶(Spandex)材料制成,那么纬线的线性质量密度应该典型地在40-70D的范围内。第二组纤维成分的拉伸程度大约在20-40%的范围内。
基础纤维还包括与第一织物层相对的第二织物层。第二织物层通过将第三组纤维成分(第二织物层的纬纱)与第一组纤维成分(作为第一和第二织物层的经纱)编织在一起形成缎纹绒布组织中的长凸纹线迹而形成。第二织物层的长凸纹线迹浮在第一组纤维成分中的多个纤维成分上方(例如同时浮在7-15个纤维成分上方)且与第一织物层中的第二纤维成分成直线排列。
在这个实施例中,第三组纤维成分由纯棉线或棉线和弹力纱线(例如涤纶或氨纶)的组合制成。图8显示本发明的实施例中的基础织物的第二织物层的长线圈凸纹组织的放大视图(8a)和对应的第一织物层的常规视图(8b),其中第三组纤维成分由纯棉线制成。同样在图8中显示第二织物层的长线圈凸纹组织的放大视图(8c)和对应的第一织物层的常规视图(8d),其中第三组纤维成分由棉、涤纶和氨纶的组合制成。可以看出,在使用纯棉纱和使用弹力纱的情况下,长线圈凸纹线迹因为柔韧性差异将经历不同程度的收缩。从图8中的照片(8d)显而易见的是,在第二织物层形成过程中弹力纱和棉纱都是双重投梭(double shot)的情况下,由于收缩,在基础织物中将有更多皱褶。
使用必佳乐剑杆式织机(Picanol rapier weaving machine)同时编织第一织物层和第二织物层,所述织机被配置成以单一或双重数量对第二组纤维成分(即第一织物层的纬纱)和第三组纤维成分(即第二织物层的纬纱)穿过第一组纤维成分(即第一和第二织物层的经纱)进行交替投梭。在缎纹编织的第二织物层中形成的长线圈凸纹线迹被配置以限制第一织物层的第二纤维成分中允许的拉伸量,以确保基础织物的稳定性得以维持。就这一点而言,选择的长线圈凸纹线迹的长度将对第一织物层被允许在第二组纤维成分的方向(即在第一织物层的纬纱方向上)上的拉伸程度有影响,并且将因此帮助维持仿皮革织物中相对柔韧性和稳定性合适的平衡。
图2表示本发明的实施例中的基础织物的侧视图。一系列的点(1)表示第一组纤维成分(即第一和第二织物层的经纱)相对于页面正交延伸。显示第二组纤维成分(2)(即第一织物层的纬纱)在第一织物层的整个宽度上以重复模式在每根经纱上方和下方进行编织。显示第三组纤维成分(3)(即第二织物层的纬纱)在被单一经纱固定以便形成缎纹组织的长凸纹线迹之前同时浮在多根经纱上(在这种情况下浮在7根经纱上)。因为图2中所显示的基础织物呈现原坯布织物形式,所以第一织物层还未经历收缩,且相应地,第二织物层的长凸纹线迹还未形成更显著的线圈配置。
为了帮助提升基础织物的稳定性,当基础织物呈现原坯布形式时,对所述基础织物应用整理工艺。这涉及在30-45m/min下对基础织物进行织物正面烧毛,在正常水温下以10-20m/min进行水洗,在160-175℃之间的热定型温度和20-30m/min的速度下对基础织物进行热定型,以及在40-50m/min的速度下对基础织物进行收缩。
当基础织物呈现原坯布形式时,它将具有相对高的收缩百分率。当基础织物收缩时,第二织物层中的长凸纹线迹被调整成形成更显著的和针织线圈相似的长线圈配置并且从而在仿皮革织物中提供更好的手感和舒适度。就这一点而言,应当在选择第一组纤维成分的特定特性(包括线性质量密度)时考虑基础织物的拉伸性、第二织物层上的长凸纹线迹的数量等等。如果第一织物层中的第一组和第二组纤维成分的纱线密度过高,那么将没有足够的收缩来引起如图3中描绘的在第二织物层上的长线圈效应。取决于纱线支数,基础织物的经纱密度可以控制在每英寸80与180支纱线之间,且基础织物的纬纱密度可以控制在每英寸100与200支纱线之间。通常,在纬纱方向上的尺寸稳定性能被控制在大约40-60%的范围内。
在涂布基础织物之前,将基础织物在由洗涤剂(0.5克/升)和60升水温为60℃的水组成的组合物中脱浆,持续10分钟。然后在25℃将基础织物在水中漂洗,持续2分钟,接着在70℃进行滚筒干燥,持续30分钟。其后,使用由60%树脂、1%催化剂和39%水组成的组合物对基础织物进行喷涂。喷涂上组合物之后,手工刷涂基础织物直到它变得光滑且无毛刺,然后在100℃固化30分钟。其后,使用由80%聚氨酯(共聚物的水性乳液)、5%树脂、1%催化剂和14%水组成的另一种组合物对基础织物进行喷涂。必要时,可应用颜料来改变仿皮革的颜色。例如,可以通过添加20g/0.1L的黑色颜料来获得黑色的皮革颜色。据估计,以形成平均尺寸的夹克所需的基础织物量计,一般需要喷涂约400g的这种组合物。在喷涂后,再次刷涂基础织物且重复这个喷涂和刷涂过程直到基础织物表面变得有光泽。此后,在约140℃对基础织物进行固化,持续20分钟。
在固化后,在由硅油(1克/升)和60升水温为30℃的水组成的组合物中再次对基础织物进行漂洗和软化,持续10分钟。在70℃对基础织物进行滚筒干燥,持续30分钟,然后在30℃在向滚筒干燥机中添加塑料球的情况下进行进一步的滚筒干燥,持续30分钟,以便进一步提升仿皮革效果。
图3显示本发明的实施例中的基础织物的相同的侧视图,除了已对基础织物应用了整理工艺以及第一织物层已经收缩以便引起第二织物层的缎纹组织中的线圈配置(3)得到提升。并且,在第一织物层的表面已喷涂上聚氨酯树脂涂层(4)。
在一个经测试的实例中,通过将由100%棉(16Ne)制成的第一组纤维成分(第一织物层的经纱)以及由100%棉(16Ne)和涤纶包芯的弹力纱线(P150D/70D)的组合制成的第二组纤维成分(第一织物层的纬纱)编织在一起来形成基础织物的第一织物层。当基础织物呈现原坯布织物形式时,第一组纤维成分的纱线密度是每英寸64支纱线,且在应用整理工艺后(即在烧毛、漂洗、热定型和收缩之后,但不在喷涂树脂和聚氨酯涂层之后),所述纱线密度被调整为每英寸93支纱线。当基础织物呈现原坯布织物形式时,第二组纤维成分的纱线密度是每英寸110支纱线,且在基础织物经历整理后,所述纱线密度被调整为每英寸116支纱线。这个例示性的基础织物的构造图表示在图1中。在这个实施例中,第二组纤维成分包含约91.1%棉、7.6%涤纶和1.3%氨纶。
应用于基础织物的整理包括在40m/min的速度下进行正面烧毛,在正常水温下以20m/min的速度进行水洗,在160℃的热定型温度和20m/min的速度下进行热定型,和在40m/min的速度下对基础织物进行收缩。
其后,根据上文概述的步骤来施加涂层。
图4显示将与上文例示性实施例有关的物理性能测试结果与从传统编织不可拉伸织物、传统编织可拉伸织物和针织织物生产的仿皮革织物的结果进行比较。显而易见的是,本发明的实施例根据AATCC315标准测试展示相对好的尺寸稳定性,并且根据ASTMD4032标准测试展示相对低的硬度(即提供更好的手感和舒适度)。因此,本发明的仿皮革实施例不仅具有通过使用编织基础织物所提供的构造稳定性,而且具有通过长线圈凸纹组织(具有和针织纱线线圈相似的线圈构造)所提供的良好手感和舒适度。此外,由于通过第一和第二织物层的组合所产生的“壶穴”效应,仿皮革织物的美学和组织外观得到提升。图11显示在基础织物的实施例中形成的“壶穴”(A)的放大图像,所述壶穴位于第二织物层的长线圈凸纹和第一织物层的编织结构的交点(B)之间。此外,从图4显而易见的是,本发明的实施例还展示相对可比的防水特性以及透气性(约78.3%)。
图5显示将与上文例示性实施例有关的化学性能测试结果与从传统编织不可拉伸织物、传统编织可拉伸织物和针织织物生产的仿皮革织物的结果进行比较。从图5中显示的结果显而易见的是,例示性实施例根据AATCC8标准测试展示相对好的色牢度且与使用针织织物生产的仿皮革是可比的。图6和7显示了其它图表,所述图表表明根据AATCC8和AATCC135标准,在各种条件下的本发明实施例的样品的进一步的色牢度和摩擦测试的结果。设计标准测试AATCC135来测量当样品经历家庭中常用的自动洗涤程序时发生的织物变色的量。设计标准测试AATCC8来测量通过摩擦从有色织物材料的表面转移到其它表面的颜色的量。以“GT11”开头的代码指的是已被测试的样品织物参考号。
图9显示不具有聚氨酯树脂涂层的基础织物的实施例的放大图像。放大图像(9a)显示拉伸之前的第一织物层,而放大图像(9b)显示拉伸之后的第一织物层。由于在这个实施例中的第二组纤维成分(Y)(即第一织物层的纬纱)是有弹力的,因此从图像(9b)可以看出它们能够在纬纱方向上横向拉伸约30%。由于第一纤维成分(X)(即经纱)是无弹力的,因此它们保持大体上不变。具有相对有弹力的第二纤维成分(Y)的第一织物层的编织配置帮助为基础织物提供稳定性和一些舒适度。放大图像(9c)显示拉伸之前的基础织物的对应的第二织物层,而放大图像(9d)显示拉伸之后对应的第二织物层。使第三纤维成分(Z)的长线圈凸纹线迹在第二纤维成分(Y)的方向上成直线排列,并且所述长线圈凸纹线迹可以适当拉伸从而适应第一织物层中的第二纤维成分(Y)的拉伸。然而,如图(9d)中所显示的当第二织物层的长线圈凸纹(Z)充分拉伸时,它们也将限制有弹力的第二纤维成分(Y)的任何进一步的拉伸,以便维持基础织物中的稳定性。
图10显示在拉伸状态(10c)下和拉伸后的松弛状态(10d)下的本发明的仿皮革织物实施例的放大图像。从这些图像显而易见的是,仿皮革织物实施例的拉伸不会导致明显可见的开裂外观。相比之下,放大图像(10a)是在拉伸状态时的传统地由具有聚氨酯树脂涂层的针织织物制成的仿皮革织物,而图像(10b)显示在拉伸后的松弛状态下的织物。值得注意的是,拉伸传统地制造的仿皮革导致了明显的开裂(C)变得可见。
所属领域的技术人员应了解,除了具体描述的那些变更和修改以外,本文中描述的发明可以接受其它变更和修改而不会背离本发明的范围。所有这些对于所属领域的技术人员显而易见的变更和修改都应视为属于在上文中广泛描述的本发明的精神和范围内。应了解,本发明包括所有这些变更和修改。本发明还包括单独地或共同地在本说明书中提及或表明的所有步骤和特征,以及所述步骤或特征中的任何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任何和所有组合。
本说明书中对任何现有技术的引用不被理解为并且也不应当被理解为承认或以任何形式暗示现有技术构成一般常识的一部分。
Claims (30)
1.一种由基础织物形成的仿皮革织物,其中所述基础织物包括:
第一织物层,所述第一织物层包括第一组纤维成分和第二组纤维成分,所述第一组纤维成分和第二组纤维成分编织在一起形成平纹和斜纹组织中的至少一种;和
与所述第一织物层相对的第二织物层,所述第二织物层包括第三组纤维成分,所述第三组纤维成分和所述第一组纤维成分编织在一起形成长线圈凸纹组织。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仿皮革织物,其中所述第一组纤维成分包括所述第一织物层的至少一根经纱。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仿皮革织物,其中所述第二组纤维成分包括所述第一织物层的至少一根纬纱。
4.根据权利要求1到3中任一权利要求所述的仿皮革织物,其中所述第三组纤维成分包括所述第二织物层的至少一根纬纱。
5.根据权利要求1到4中任一权利要求所述的仿皮革织物,其中所述第三组纤维成分与所述第二组纤维成分大体上成直线排列。
6.根据权利要求1到5中任一权利要求所述的仿皮革织物,其中所述长线圈凸纹组织包括缎纹组织。
7.根据权利要求1到6中任一权利要求所述的仿皮革织物,其中所述第一组纤维成分是相对不可拉伸的。
8.根据权利要求1到7中任一权利要求所述的仿皮革织物,其中所述第二组纤维成分是相对可拉伸的。
9.根据权利要求1到8中任一权利要求所述的仿皮革织物,其中所述第三组纤维成分是相对可拉伸的。
10.根据权利要求8或9所述的仿皮革织物,其中所述第三组纤维成分被配置成限制所述第二纤维成分的拉伸量。
11.根据权利要求1到10中任一权利要求所述的仿皮革织物,其中将以下整理工艺中的至少一种应用于所述基础织物:
(i)烧毛;
(ii)漂洗;
(iii)热定型;和
(iv)收缩。
12.根据权利要求1到11中任一权利要求所述的仿皮革织物,所述仿皮革织物包括安置在所述第一织物层上的涂层。
13.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仿皮革织物,其中所述涂层包括聚氨酯树脂。
14.根据权利要求12或13所述的仿皮革织物,其中将所述涂层喷涂到所述基础织物上。
15.一种从基础织物生产仿皮革织物的方法,所述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i)将涂层施加于所述基础织物;和
(ii)处理在上面施加有所述涂层的所述基础织物来产生仿皮革效果;
其中,所述基础织物包括:
第一织物层,所述第一织物层包括第一组纤维成分和第二组纤维成分,所述第一组纤维成分和第二组纤维成分编织在一起形成平纹和斜纹组织中的至少一种;和
与所述第一织物层相对的第二织物层,所述第二织物层包括第三组纤维成分,所述第三组纤维成分和所述第一组纤维成分编织在一起形成长线圈凸纹组织。
16.根据权利要求15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第一组纤维成分包括所述第一织物层的至少一根经纱。
17.根据权利要求15或16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第二组纤维成分包括所述第一织物层的至少一根纬纱。
18.根据权利要求15到17中任一权利要求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第三组纤维成分包括所述第二织物层的至少一根纬纱。
19.根据权利要求15到18中任一权利要求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第三组纤维成分与所述第二组纤维成分大体上成直线排列。
20.根据权利要求15到19中任一权利要求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长线圈凸纹组织包括缎纹组织。
21.根据权利要求15到20中任一权利要求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第一组纤维成分是相对不可拉伸的。
22.根据权利要求15到21中任一权利要求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第二组纤维成分是相对可拉伸的。
23.根据权利要求15到22中任一权利要求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第三组纤维成分是相对可拉伸的。
24.根据权利要求22或23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第三组纤维成分被配置成限制所述第二纤维成分的拉伸量。
25.根据权利要求15到24中任一权利要求所述的方法,其中将以下整理工艺中的至少一种应用于所述基础织物:
(i)烧毛;
(ii)漂洗;
(iii)热定型;和
(iv)收缩。
26.根据权利要求15到25中任一权利要求所述的方法,所述方法包括将涂层施加于所述基础织物。
27.根据权利要求26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涂层包括聚氨酯树脂。
28.根据权利要求26或27所述的方法,其中将所述涂层喷涂到所述基础织物上。
29.根据权利要求26到28中任一权利要求所述的方法,其中施加所述涂层的所述步骤(i)包括:
(i)将所述基础织物脱浆;
(ii)漂洗所述基础织物;
(iii)对所述基础织物进行滚筒干燥;
(iv)将包括树脂、催化剂和水的组合物喷涂到所述基础织物上,刷涂所述基础织物并且然后固化所述基础织物;和
(v)将包括聚氨酯、树脂、催化剂和水的组合物喷涂到所述基础织物上,刷涂所述基础织物并且然后固化所述基础织物。
30.根据前述权利要求中任一权利要求所述的方法,其中步骤(ii)包括:
(i)漂洗和软化在上面施加有所述涂层的所述基础织物;
(ii)在第一温度对所述基础织物进行滚筒干燥;和
(iii)在第二温度对所述基础织物进行滚筒干燥,所述第二温度低于所述第一温度且在滚筒干燥机中具有塑料球。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3101801286A CN103422215A (zh) | 2012-05-15 | 2013-05-15 | 仿皮革织物和其生产方法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PCT/CN2012/000662 WO2013170395A1 (en) | 2012-05-15 | 2012-05-15 | Imitation leather fabric and method of producing same |
CNPCT/CN2012/000662 | 2012-05-15 | ||
CN2013101801286A CN103422215A (zh) | 2012-05-15 | 2013-05-15 | 仿皮革织物和其生产方法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3422215A true CN103422215A (zh) | 2013-12-04 |
Family
ID=4964758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3101801286A Withdrawn CN103422215A (zh) | 2012-05-15 | 2013-05-15 | 仿皮革织物和其生产方法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103422215A (zh) |
Cited By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7780235A (zh) * | 2017-08-31 | 2018-03-09 | 韩宏宇 | 一种再生革的织布 |
-
2013
- 2013-05-15 CN CN2013101801286A patent/CN103422215A/zh not_active Withdrawn
Cited By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7780235A (zh) * | 2017-08-31 | 2018-03-09 | 韩宏宇 | 一种再生革的织布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05696149B (zh) | 观感和性能如针织物那样的机织物及其制造方法 | |
CN104602905B (zh) | 仿皮革织物和其生产方法 | |
KR101171134B1 (ko) | 직조 연신 직물 | |
CN106560538B (zh) | 一种面麻色贾卡提花间隔织物网布的生产工艺 | |
JP5429766B2 (ja) | ポリエステル複合フィラメントを含む伸長織布 | |
CN110184711B (zh) | 四面弹仿针织牛仔面料 | |
CN103374776A (zh) | 一种涤锦交织弹性织物及其生产方法 | |
JP7410218B2 (ja) | 織布およびその製造方法 | |
JP6108271B2 (ja) | 合成皮革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 |
CN103924398A (zh) | 一种刺绣用网状面料 | |
JP6191067B2 (ja) | 丸編みニット生地からなる学生服 | |
CN103422215A (zh) | 仿皮革织物和其生产方法 | |
CN102534932A (zh) | 一种立体提花面料织造工艺 | |
KR102254463B1 (ko) | 고감성 린넨 라이크 신축성 복합사의 제조방법 | |
CN109208144A (zh) | 一种基于烂花印花法的棉涤双层织物 | |
CN103820912A (zh) | 一种环保面料的生产方法 | |
CN104562364A (zh) | 一种环保面料的生产方法 | |
JP7101027B2 (ja) | 織物および衣料 | |
CN105544048A (zh) | 一种金属丝面料 | |
CN105544049A (zh) | 一种记忆丝面料 | |
JP6983019B2 (ja) | 湯浴み着用布帛および湯浴み着 | |
CN203007574U (zh) | 一种印花粗针距单面绒 | |
JP6944021B1 (ja) | 衣料用経編地 | |
CN202148400U (zh) | 三防网眼银丝绒布 | |
JP7234472B2 (ja) | カーテン地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C06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C04 | Withdrawal of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patent law 2001) | ||
WW01 |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 |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13120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