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3412654A - 一种电脑键盘及使用该键盘的平板电脑 - Google Patents

一种电脑键盘及使用该键盘的平板电脑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3412654A
CN103412654A CN2013103943370A CN201310394337A CN103412654A CN 103412654 A CN103412654 A CN 103412654A CN 2013103943370 A CN2013103943370 A CN 2013103943370A CN 201310394337 A CN201310394337 A CN 201310394337A CN 103412654 A CN103412654 A CN 103412654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keyboard
panel computer
assembly
button
frame assembly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3103943370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3412654B (zh
Inventor
黄雪昀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Individual
Original Assignee
Individual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Individual filed Critical Individual
Priority to CN201310394337.0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3412654B/zh
Publication of CN103412654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3412654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3412654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3412654B/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Input From Keyboards Or The Like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电脑键盘及使用该键盘的平板电脑,电脑键盘包括键盘框架组件,在键盘框架组件上设有使之悬空的键盘支脚,在键盘框架组件上每个按键位镂空设计,镂空位安装悬空的按键本体组件。按键本体组件在自然状态下,其上下表面与键盘框架组件上下表面对应平齐,按键本体组件下表面与键盘支脚下端之间形成按键本体组件按键时下沉距离,在键盘框架组件上设有按键识别机构。本发明键盘在保持输入键程和手感的同时,大大降低了键盘自身厚度。而本发明平板电脑佩带的上述实体键盘收纳方便,收纳后不额外增加平板电脑的厚度和重量。

Description

一种电脑键盘及使用该键盘的平板电脑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实体键盘及使用该键盘的平板电脑,使用该键盘的平板电脑具有很好的收纳性和握持感,属于计算机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虽然平板电脑通过模拟键盘、手写、语音等方式能实现文字输入,但流畅程度上仍无法替代传统实体键盘,故各厂家纷纷为平板电脑配置实体键盘。
例如美国微软公司为Surface平板电脑开发了Touch Cover触摸型键盘。该键盘采用一体化设计,厚度仅3mm,收纳于显示屏前,对便携性影响很小。但该键盘按键没有键程,完全靠压力激发,输入时手指没有触觉反馈,缺乏手感。为保留传统键盘的输入手感,Surface平板电脑还配备了Type Cover键盘。该键盘采用传统结构,按键约有2mm键程及两段式压感,手感同笔记本键盘。但由于结构限制,键盘整体厚度6mm,收纳后影响平板电脑便携性。
可见,键盘厚度和按键键程之间存在制约关系,目前的键盘必须牺牲按键键程才能进一步减小键盘厚度。而按键键程的减小甚至消失,必然导致输入手感变差。
另一方面,平板电脑与实体键盘如何收纳为一体,也对平板电脑的便携性和易用性有很大影响。目前市面上键盘的收纳方式大致分为如下四类:
一、收纳后键盘顶面与平板电脑正面(显示屏所在面)接触,例如微软Surface。此方式即传统笔记本电脑键盘收纳方式,优点在于结构简单。但其缺点在于收纳后键盘遮挡显示屏,握持使用平板电脑时必须将键盘拆除或向后翻转至平板电脑背面。键盘拆除后不利于保管,出行易忘记携带;键盘向后翻转,一般会大大增加平板电脑厚度,且有松动感,握持手感差。
二、收纳后键盘底面与平板电脑背面接触,例如联想Yoga。此方式可理解为将传统笔记本电脑键盘反折收纳,优点在于结构简单。但其缺点在于键盘反折后按键裸露在背面,因按键为可活动的,握持使用平板电脑时手会频繁按压按键,产生松动感,握持手感差。
三、收纳后键盘顶面与平板电脑背面接触,例如索尼Vaio Duo、宏碁Aspire R7、戴尔Inspiron Duo、东芝U920t等。各厂家虽实现此类收纳的具体方法不同,但共同的优点在于收纳后显示屏不受遮挡,键盘底板覆盖平板电脑背板,整体结构圆润、牢固,握持使用无松动感。但其缺点在于机械结构复杂,额外增加了平板电脑的厚度和重量。
四、无线键盘方式,例如罗技Ultrathin Keyboard Cover。此方式的优点在于收纳灵活;缺点在于不利于键盘保管,出行易忘记携带。另外,无线的键盘一般难以对平板电脑形成支撑,或可形成支撑但不便于调节平板电脑倾角。也有将无线键盘和平板电脑之间用可折叠的软皮套进行连接,以解决携带和支撑的问题,如宏基P3。但此方式额外增加了两层皮套的厚度,且握持使用平板电脑的手感也不佳。
综上所述,如何让平板电脑键盘更加轻薄的同时又保持输入手感,如何让平板电脑键盘收纳更加方便的同时又不额外增加厚度和重量,成为目前平板电脑研发和创新的重点。
 
发明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上述不足,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电脑键盘及使用该键盘的平板电脑,本键盘在保持输入键程和手感的同时,大大降低了键盘自身厚度,而本平板电脑佩带的实体键盘收纳方便,收纳后不额外增加平板电脑的厚度和重量。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是这样的:
一种电脑键盘,包括键盘框架组件,在键盘框架组件上设有用于支撑键盘框架组件使之悬空的键盘支脚,在键盘框架组件上每个按键位镂空设计,镂空位安装跟键盘框架组件一起悬空的按键本体组件;按键本体组件在自然状态下,其上下表面与键盘框架组件上下表面对应平齐,按键本体组件下表面与键盘支脚下端之间形成按键本体组件按键时下沉距离,在键盘框架组件上设有按键识别机构。
进一步地,所述按键本体组件由按键上盖、按键下盖和剪刀支架组件构成;
剪刀支架组件由两相同结构的支架构成,所述支架包括位于同一平面的前固定轴、后固定轴、运动轴、前外臂、前内臂、后外臂和后内臂,前固定轴和后固定轴位于同一直线上并与运动轴平行,前固定轴依次通过前外臂和前内臂连接运动轴一端;前外臂与前内臂平行错位并在结合位置形成错位圆孔;后固定轴依次通过后外臂和后内臂连接运动轴另一端;后外臂与后内臂平行错位并在结合位置形成错位圆轴;两支架以错位圆轴彼此嵌入错位圆孔的方式形成矩形框架,其中一支架的前固定轴和后固定轴与另一支架的运动轴处于同一直线上,且两支架的前固定轴和后固定轴均伸出于矩形框架外;
按键上盖和按键下盖相向扣合在一起形成容纳腔并将剪刀支架组件的运动轴夹持于容纳腔内,容纳腔具有两平行的卡槽,两运动轴位于卡槽内,其中至少有一卡槽的宽度大于对应的运动轴直径,以使受力下该运动轴可在该卡槽内滑移从而改变两运动轴的间距;剪刀支架组件两支架的前固定轴和后固定轴横向伸出于按键上盖并安装在键盘框架组件上镂空位侧壁上的两对转孔内;其中一对转孔的宽度大于对应的运动轴直径。
进一步地,所述键盘框架组件从上往下依次由设有镂空位且镂空位相对应的保护层、电路板和框架主体构成,所述两对转孔位于框架主体上;按键识别机构设于电路板上,保护层具有对电路板屏蔽及抗磨损作用。
更进一步地,所述按键识别机构为传感器,在按键本体组件内设有永磁金属颗粒,传感器通过感测永磁金属颗粒由于距离远近所带来的磁力或电场的变化而感知按键本体组件是否有有效的按键动作;所述按键识别机构也可以为薄膜开关,薄膜开关位于电路板下表面,框架主体与薄膜开关对应处设有开孔,按键本体组件上位于按键上盖之外设有用于通过开孔抵压薄膜开关的突起,薄膜开关通过是否受按键本体组件突起抵压而感知按键本体组件是否有有效的按键动作。
更进一步地,所述按键下盖上设有透光窗口,按键上盖上的字符为透光字符,在电路板之下设有发光元件和感光元件并穿入框架主体的对应开孔;发光元件发出的光线通过按键下盖的透光窗口照射桌面,经桌面反射后再依次穿过按键下盖的透光窗口和按键下盖与按键上盖之间的空腔,最后从按键上盖的透光字符位置射出,实现按键字符发光;感光元件根据反射光线的强度计算出桌面材料的反光率,从而改变发光元件的发光强度,以在一定范围内保持反射光线强度恒定。
所述发光元件发出的为不可见光,在按键下盖与按键上盖之间的空腔内填充有荧光材料,并在透光窗口覆盖可见光吸收涂层。
本发明根据上述键盘设计的一种平板电脑,包括上述键盘和平板电脑本体,键盘和平板电脑本体通过匹配设置的转轴和轴孔连接;在平板电脑本体的背面设有与键盘大小对应的下沉面,键盘可转动到平板电脑本体的背面,键盘背面与下沉面表面贴合时键盘正面与平板电脑本体的背面平齐。
所述平板电脑本体左右两侧在对称位置各设有一支撑腿,两支撑腿另一端通过横杆连接,在键盘正面设有收纳横杆的收纳槽,收纳槽位于按键本体组件区域之外。
本发明根据上述键盘设计的另一种平板电脑,包括上述键盘和平板电脑本体,两者无线连接,所述键盘支脚在键盘的四边连成一片形成封闭的支撑板,四边支撑板合围形成用于收纳平板电脑本体的收纳腔,收纳腔大小与平板电脑本体大小相当,收纳腔深度与平板电脑本体厚度相当;平板电脑本体收纳于收纳腔内时,平板电脑本体的背面与键盘的背面贴合。
进一步地,所述键盘上的按键本体组件位于键盘框架组件顶面前方区域,在键盘框架组件顶面后方区域设有矩形窗,矩形窗的横向宽度与平板电脑本体的宽度对应,矩形窗中设有两可收折的支撑板,其中后方支撑板的后侧通过转轴与矩形窗可转动连接,后方支撑板的前侧与前方支撑板的后侧通过转轴可转动连接,前方支撑板的前侧两端设有滑轴,滑轴可在矩形窗两侧壁上的滑槽内滑动;两支撑板展开时刚好将矩形窗覆盖且与键盘框架组件上表面平齐;
在键盘框架组件下表面通过转轴设有两限位组件,两限位组件在转动到不同位置时有不同长度进入矩形窗前侧所在区域,两限位组件进入矩形窗前侧所在区域的部位以及两支撑板收拢形成的支撑架共同对插入矩形窗的平板电脑本体进行支撑,其中两限位组件用于抵在平板电脑本体正面下侧两端,两支撑板收拢形成的支撑架用于对平板电脑本体背面进行支撑。
所述限位组件包括限位块、限位帽和压簧,限位块通过转轴安装在键盘框架组件下表面,在限位块上位于转轴周围设有三个限位孔,三个限位孔与转轴的连线依次相差90度;键盘框架组件上设有沉孔,压簧位于沉孔内,限位帽扣在压簧上,限位帽和压簧位于限位块和键盘框架组件下表面之间,限位帽的帽檐直径大于限位孔直径,限位帽的帽顶直径小于限位孔直径。
本发明键盘及使用该键盘的平板电脑具有如下特点:
1)同笔记本电脑键盘一样,本发明按键约有2mm键程,手感良好,而在按键弹起状态,键盘框架组件与按键本体组件形成超薄平板,厚约3mm。因取消了键盘底板,故本键盘在保持输入键程和手感的同时,大大降低了键盘自身厚度。
2)本键盘同笔记本电脑键盘一样,每颗按键均平行垂直下沉,有两段式压感,手感良好。
3)键盘所有电子元件密封在键盘框架组件内,具有天然的防水防尘特性。
4)键盘在两种收纳状态下,键盘底面与平板电脑背面贴合,按键不能被按下,握持无松动感;且键盘收折后显示屏外露,完全不影响平板电脑的使用;同时键盘收纳后基本不额外增加平板电脑的厚度和重量。
5)按键本体组件字符位置的凹陷可提升打字手感,收纳状态可使握持具有防滑效果。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所揭示键盘的支架250的示意图;其中图1(a)、(b)、(c)和(d)分别是支架的正面等轴测图、反面等轴测图、前臂连接图和后臂连接图;
图2是本发明所揭示键盘的剪刀支架组件的装配图;其中图2(a)、(b)分别是装配示意图和装配后效果图;
图3是本发明所揭示键盘的弹性剪刀支架组件的装配图;其中图3(a)、(b)分别是装配示意图和装配后效果图;
图4是本发明所揭示键盘的F按键上盖240的示意图;其中图4(a)、(b)、(c)和(d)分别是按键上盖的正面等轴测图、反面等轴测图、前视图和图4(a)的A-A剖面图;
图5是本发明所揭示键盘的F按键上盖与弹性剪刀支架组件的装配图;其中图5(a)、(b)分别是装配示意图和装配后效果图;
图6是本发明所揭示键盘的F按键下盖与永磁金属颗粒的装配图;其中图6(a)、(b)分别是永磁金属颗粒装配示意图和装配后效果图;
图7是本发明所揭示键盘的F按键本体组件的装配图;其中图7(a)、(b)分别是装配示意图和装配后效果图;
图8是本发明所揭示键盘的F按键本体组件的位置对比图;其中图7(a)、(b)分别是弹起状态效果图和按下状态效果图;
图9是本发明所揭示键盘的纵向固定按键和横向固定按键的对比图;其中图9(a)为纵向固定按键示意图,图9(b)为横向固定按键示意图;
图10是本发明所揭示键盘的横向加长按键本体组件的装配图;
图11是本发明所揭示键盘的F键框架主体230F的正面、反面等轴测图;其中图11(a)为框架主体正面等轴测图,图11(b)为框架主体反面等轴测图;
图12是本发明所揭示键盘的F键电路板220F的反面等轴测图;
图13是本发明所揭示键盘的F键保护层210F的正面等轴测图;
图14是本发明所揭示键盘的F键盘框架组件装配图;
图15是本发明所揭示键盘的F键键盘组件的装配图;
图16(a)、(b)是本发明所揭示键盘的F键键盘组件在弹起状态的正面、反面等轴测图;
图17(a)、(b)是本发明所揭示键盘的F键键盘组件在按下状态的正面、反面等轴测图;
图18是本发明所揭示桥式键盘的按键背光光路的示意图;
图19本发明所揭示键盘的D、F、G键盘组件的装配图;其中图7(a)、(b)和(c)分别是装配示意图、装配后正面效果图和装配后反面效果图;
图20是本发明所揭示键盘的完整框架主体230的上视图;
图21是本发明所揭示键盘的完整框架主体230的下视图;
图22是本发明所揭示键盘的完整键盘组件200的上视图;
图23是本发明所揭示键盘的完整键盘组件200的下视图;
图24是本发明所揭示桥式键盘与平板电脑的联接体在收纳状态的正面三维图;
图25是本发明所揭示桥式键盘200A与平板电脑的联接体在收纳状态的反面三维图;
图26是本发明所揭示桥式键盘与平板电脑的联接体在展开支撑把手105后的三维图;
图27是本发明所揭示桥式键盘与平板电脑的联接体在展开桥式键盘200A后的三维图;
图28是本发明所揭示桥式键盘与平板电脑的联接体在桌面使用姿态的反面三维图;
图29是本发明所揭示桥式键盘与平板电脑的联接体在桌面使用姿态的正面三维图;
图30是本发明所揭示桥式键盘与平板电脑的联接体在调整屏幕倾角后的三维图;
图31是本发明所揭示后盖键盘200B与平板电脑的非联接体在收纳状态的正面三维图;
图32是本发明所揭示后盖键盘200B与平板电脑的非联接体在收纳状态的反面三维图;
图33是本发明所揭示后盖键盘200B与平板电脑的非联接体在分离状态的三维图;
图34(a)、(b)、(c)和(d)是本发明所揭示后盖键盘200B的左限位块组件290的装配图和三种不同位置下的示意图;其中(a)为装配图,(b)、(c)和(d)分别为高倾角位、中倾角位和低倾角位的示意图;
图35是本发明所揭示后盖键盘200B在折叠太阳能板206和支撑板207后的三维图;
图36是本发明所揭示后盖键盘200B与平板电脑的非联接体在使用姿态的上侧三维图;
图37是本发明所揭示后盖键盘200B与平板电脑的非联接体在使用姿态的下侧三维图;
图38是本发明所揭示后盖键盘200B与平板电脑的非联接体在不同屏幕倾角的示意图;其中(a)、(b)、(c)分别为低倾角位、中倾角位和高倾角位;
图39是本发明键盘组件构成层级图;
图40是本发明键盘与平板电脑通过转轴连接方式下的构成层级图;
图41是本发明键盘与平板电脑无线连接方式下的构成层级图;
图42是本发明键盘使用状态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说明。
本发明电脑键盘总体结构为,在键盘框架组件上设有用于支撑键盘框架组件使之悬空的键盘支脚,键盘支脚也可成片连接为侧壁。在键盘框架组件上每个按键位镂空设计,镂空位安装跟键盘框架组件一起悬空的按键本体组件。按键本体组件在自然状态下,其上下表面与键盘框架组件上下表面对应平齐,按键本体组件下表面与键盘支脚下端之间形成供按键本体组件受压下沉的距离,在键盘框架组件上设有判断按键是否按下的按键识别机构。受键盘支脚的支撑,键盘框架组件可在桌面上悬空,底面与桌面之间形成间隙。受外力按压,按键本体组件可在镂空处垂直下沉至键盘框架组件与桌面的间隙空间;外力消失,按键本体组件自动弹起复位。图42是本发明键盘使用状态示意图。
进一步地,所述按键本体组件由按键上盖、按键下盖和剪刀支架组件构成,字符位于按键上盖上并在字符处形成凹陷,便于提升打字手感和握持防滑效果。其中剪刀支架组件由两相同结构的支架构成。按键本体组件总体结构为:按键上盖和按键下盖相向扣合在一起形成容纳腔并将剪刀支架组件的运动轴夹持于容纳腔内,容纳腔具有两平行的卡槽,两运动轴位于卡槽内,其中至少有一卡槽的宽度大于对应的运动轴直径,以使受力下该运动轴可在该卡槽内滑移从而改变两运动轴的间距;剪刀支架组件两支架的前固定轴和后固定轴横向伸出于按键上盖并安装在键盘框架组件上镂空位侧壁上的两对转孔内;其中一对转孔的宽度大于对应的运动轴直径。
所述键盘框架组件从上往下依次由设有镂空位且镂空位相对应的保护层、电路板和框架主体构成,所述两对转孔位于框架主体上。按键识别机构设于电路板上,保护层具有对电路板屏蔽作用和防磨损作用。框架主体往往为高强度的铁磁性金属材质,由其实现对整个键盘组件的支撑。
本发明按键识别主要有两种实现方式,一种是在按键本体组件上设置永磁金属颗粒,电路板上设置对应的传感器(电路),当按键本体组件弹起或按下时,其上安装的永磁金属颗粒会靠近或远离传感器,并引起传感器位置电场及磁场变化。传感器感应电场或磁场的变化,通过相应电路转换为计算机可识别的电信号,进而判断按键的位置。另一种是在键盘框架组件上设置薄膜开关,薄膜开关位于电路板下表面,平时按键本体组件弹起(通过其上的突起部件)抵在薄膜开关上,按下后则脱开,通过识别薄膜开关是否被机械顶压(反映为薄膜开关的通断)来判断按键按下与否。
所述按键上盖和框架主体上分别设有对应配合的键程限制机构以约束按键本体组件下按的最大距离并防止按键本体组件脱离键盘框架组件。
以下结合附图中的具体部件及其组装图对本发明进行详细说明。
图1(a)、(b)、(c)和(d)分别为支架250的正面等轴测图、反面等轴测图、前臂连接图、后臂连接图。从图上可以看出,本发明支架包括位于同一平面的前固定轴251、后固定轴251’、运动轴252、前外臂253、前内臂254、后外臂253’和后内臂254’,前固定轴251和后固定轴251’位于同一直线上并与运动轴252平行,前固定轴251通过前外臂253和前内臂254与运动轴252一端连接;前外臂253与前内臂254平行但不共线(错位),两者在上凸255位置结合,结合面如前臂连接图阴影部分所示,见图1(c)。后固定轴251’通过后外臂253’和后内臂254’与运动轴252另一端连接;后外臂253’与后内臂254’平行但不共线(错位),两者在错位圆轴257位置结合,或者两者结合形成错位圆轴257,结合面如后臂连接图阴影部分所示,见图1(d)。前外臂253和前内臂254均有下凸,与上凸255共同形成错位的向下开口圆孔256。错位开口圆孔256具有弹性,受力扩张后能嵌入错位圆轴257,受力消失后自动复原。
图2为键盘剪刀支架组件的装配图。取两件支架250,将其中一件支架250前后反转后与另一件对齐,将一件支架250的错位圆轴257嵌入另一件的错位开口圆孔256中,装配成剪刀支架组件。剪刀支架组件形成矩形框架,其中一支架的前固定轴和后固定轴与另一支架的运动轴处于同一直线上,且两支架的前固定轴和后固定轴均伸出于矩形框架外。由于错位开口圆孔256具有弹性,错位圆轴257嵌入后不会脱离,组成的剪刀支架组件能在一定角度内打开(固定轴251、251’和运动轴252在不同平面)或闭合(固定轴251、251’和运动轴252在同平面)。
需要说明的是,基于本发明剪刀支架组件的工作原理,构成剪刀支架组件的两支架,既可以结构完全相同,即每个支架配一个错位开口圆孔和一个错位圆轴,也可以两支架结构不同,一件配两个错位开口圆孔,另一件配两个错位圆轴。当然从便于生产安排考虑,优先选择结构相同安装方式。
当然,只要能够安装,上述错位圆孔可开口或不开口;如果是开口结构,可以在错位开口圆孔嵌入错位圆轴后,可通过热熔、弯曲、粘合等方法封闭开口,使之不能脱开。
如果在剪刀支架组件上设置压缩弹簧则构成弹性剪刀支架组件。图3为弹性剪刀支架组件的装配图。在剪刀支架组件的两根运动轴252之间增加压缩弹簧260即装配成弹性剪刀支架组件。由于压缩弹簧260的伸展力,弹性剪刀支架组件总是趋于闭合。当外力作用时,剪刀支架可打开;外力消失后,剪刀支架自动趋于闭合。
图4(a)、(b)、(c)和(d)分别为键盘的F按键上盖240的正面等轴测图、反面等轴测图、前视图、A-A剖面图。按键上盖240包含矩形顶面241,增强手感的凹陷242,限制按键键程的三角台243。按键下盖280的单向扣283扣合到此零件的三角槽246后,弹性剪刀支架的一根运动轴252能在圆槽244内转动,另一根能在长槽244’范围内转动及水平滑动。凸起245为F键食指定位点,以便于盲打。按键上盖240四周的侧壁称外壁247,底面内侧垂直凸起的矩形壁称内壁248。按键上盖240整体可以为透光材质,通过涂覆不透光涂层,实现仅字符249处透光。
图5为键盘的F按键上盖与弹性剪刀支架组件的装配图。上下翻转F按键上盖240,将上下翻转的弹性剪刀支架组件的运动轴252、压缩弹簧260对应嵌入键上盖240外壁247和内壁248之间的空间进行装配。
图6为键盘的F按键下盖与永磁金属颗粒的装配图。按键下盖280包含底板281,容纳支架250的错位开口圆孔256的凹陷282,与按键上盖240的槽246配合的单向扣283,与按键上盖240的三角台243对齐的切角285。按键下盖280整体为透光材质,通过涂覆不透光涂层,实现仅透光窗口286处透光。可在透光窗口286顶面涂敷可见光吸收涂层,实现不可见光透过、可见光吸收的特性。
按键下盖280有两个凸台284,凸台上各有一凹槽。凹槽注入胶水后,再将永磁金属颗粒270挤压嵌入凹槽底固定。永磁金属颗粒270厚度稍小于凹槽深度,嵌入后再在其顶部涂抹绝缘材料。当永磁金属颗粒270吸附于上方框架主体230时,其之间存在微小间隙,永磁金属颗粒270保持与外界绝缘,进而可改变感应元件附近的电场分布。同时,微小间隙也使永磁金属颗粒270与框架主体230之间的磁场吸附力不至过大,进而保证按键下沉所需的压力不至过大。
请继续参照图7键盘的F按键本体组件的装配图。将按键下盖组件上下翻转,按键下盖280的单向扣283扣合到F按键上盖240的三角槽246,装配成F按键本体组件。透过按键下盖280的透光窗口286,可以看见F按键上盖240的字符249。当光线射入透光窗口286时,能实现字符249发光。
请继续参照图8 F按键本体组件在弹起、按下状态的比对图。约束F按键本体组件的两个前固定轴251和两个后固定轴251’在同一平面,可限制按键本体组件保持平行的整体垂直下沉。随F按键本体组件的下沉,同侧前固定轴251、后固定轴251’之间的距离缩短,两根运动轴252之间的距离缩短,即有一根运动轴252在长槽244’范围内水平滑动。由于压缩弹簧260的伸展力,F按键本体组件会趋于按键弹起状态。
鉴于本发明按键本体组件中的剪刀支架组件结构,特提出一种按键排列方式,本排列方式将键盘上的所有按键设置为纵向固定按键、横向固定按键、横向加长按键三种。正面斜视按键本体组件的字符,剪刀支架在字符的前后侧与键盘框架组件固定的,称纵向固定按键;剪刀支架在字符的左右侧与键盘框架组件固定的,称横向固定按键;横向固定按键延左右方向加长尺寸,称横向加长按键。
具体参照图9,正面斜视按键字符,前述F按键本体组件的固定轴251、251’位于字符的前后方向,简称纵向固定按键,如左侧F按键本体组件。将字符旋转90度,固定轴251、251’改变位置在字符的左右方向,简称横向固定按键,如右侧G按键本体组件。
继续参照图10键盘的横向加长按键本体组件的装配图。将横向固定按键延左右方向加长按键上盖240、支架250、按键下盖280的尺寸,可装配出横向加长按键本体组件。因横向加长按键本体组件的弹性剪刀支架组件臂长未变,故按键手感与标准尺寸按键一致。
请继续参照图11键盘的F键框架主体230F的正面、反面等轴测图。F键框架主体230F由铁磁性的金属材料制成,剖面主要呈L型,如图中阴影部分所示。框架主体立面开有本键固定圆孔231、本键固定槽孔232,用以固定F按键本体组件,本键方槽233可容纳支架250的上凸255。本键传感器孔234在本键永磁金属颗粒270的正上方,本键三角台235与按键上盖240的三角台243配合,用以限制按键键程。F键框架主体230F还设有邻键固定圆孔231’、邻键固定槽孔232’、邻键方槽233’、邻键传感器孔234’、邻键三角台235’与相邻按键本体组件配合,作用与本键对应一致。F键框架主体230F另设有发光元件孔236、感光元件孔237,可容纳F键电路板220F上的发光元件224和感光元件225。
请继续参照图12键盘的F键电路板220F的反面等轴测图。在电路板基板221上,贴片安装有本键传感器222,其位置在永磁金属颗粒270的正上方。因为电容效应或霍尔效应,当与外界绝缘的永磁金属颗粒270靠近或远离传感器222时,会引起传感器222位置的电场或磁场变化。传感器检测此电场或磁场变化,并转换为计算机可识别的电信号,进而判断按键的按下或弹起位置。
可同时在电路板基板221上设置本键薄膜开关223。当按键弹起时,支架250的上凸255会顶压薄膜开关223;反之按键按下时,薄膜开关223不会被顶压。此变化转换为计算机可识别的电信号,进而判断按键的按下或弹起位置。F键电路板220F还设有邻键传感器222’、邻键薄膜触点223’与相邻按键本体组件配合,作用与本键对应一致。
综合生产成本和工艺难度,传感器和薄膜开关可同时配置或任选一种,每个按键的传感器或薄膜开关可配置一个或两个。多个反馈通过逻辑计算得到一个结果,以提高可靠性和准确性。
F键电路板220F还设有发光元件224、感光元件225,以实现键盘背光及对不同桌面材质的自适应。各传感器、薄膜开关、发光元件、感光元件均通过印刷电路226与控制芯片连接。
请继续参照图13键盘的F键保护层210F的正面等轴测图。F键保护层210F为耐磨的金属薄片,覆盖在F键电路板220F上方,起到保护及屏蔽作用。
请继续参照图14键盘的F键盘框架组件装配图。按从上到下的顺序(图为反面三维图),叠装F键保护层210F、F键电路板220F、F键框架主体230F,装配成F键盘框架组件。装配后,在F键框架主体230F的本键传感器孔234、邻键传感器孔234’、发光元件孔236、感光元件孔237位置用透光材料进行密封,实现F键盘框架组件的防水、防尘。
请继续参照图15键盘的F键键盘组件的装配图。将剪刀支架组件装配到F键盘框架组件,4个固定轴251、251’对应插入本键固定圆孔231和本键固定槽孔232中。再将按键上盖240和按键下盖组件扣合,把两根运动轴252和两件压缩弹簧260夹于其中。装配后F按键本体组件被固定在F键盘框架组件镂空位置,组成F键键盘组件。受剪刀支架组件的限制,F按键本体组件可相对于F键盘框架组件做整体下沉运动。
请继续参照图16键盘的F键键盘组件在弹起状态的正面、反面等轴测图。无外力作用时,永磁金属颗粒270吸附在F键框架主体230F上,F按键本体组件的顶面、底面分别与F键盘框架组件的顶面、底面平行。
请继续参照图17键盘的F键键盘组件在按下状态的正面、反面等轴测图。外力按下F按键本体组件时,F按键本体组件持续下沉,直到按键上盖240的三角台243与F键框架主体230F的本键三角台235触碰时停止。限制按键键程,一方面更容易保证各按键键程一致,保证使用手感;另一方面F按键本体组件不离开F键盘框架组件,能引导F按键本体组件的回弹,不易发生卡塞。根据设计,整个F键键盘组件厚度约3mm,F按键本体组件的键程约2mm,键程与笔记本键盘相仿,手感良好。
在无外力作用时,固定在按键下盖的永磁颗粒吸附框架主体,并通过弹性剪刀支架组件的限位,按键本体组件将吸附在键盘框架组件上预定位置,故按键本体组件的下沉,首先需克服永磁金属颗粒270与F键框架主体230F之间的磁场吸力。当外力按下按键本体组件,克服永磁颗粒对框架主体的磁场吸附力后,按键本体组件在弹性剪刀支架的限制下,整体垂直下沉。随着F按键本体组件的下沉,永磁金属颗粒270与F键框架主体230F之间的距离逐渐增加,磁场吸力迅速减弱,弹性剪刀支架组件逐渐打开。由于弹性剪刀支架组件配有压缩弹簧,并随支架的打开逐渐被压缩,故压缩弹簧260伸展产生的回弹力会逐渐增大,该回弹力在外力消失后将成为按键本体组件复位的初始力量。按键本体组件下沉时,磁场吸附力迅速衰减而弹性回弹力缓慢增强的特性组合,产生明显的两段式压感,使用手感与传统键盘一致。F按键本体组件的回弹,首先因压缩弹簧260伸展产生的回弹力使F按键本体组件上升;当永磁金属颗粒270与F键框架主体230F之间足够接近时,整个F按键本体组件被迅速吸附到完全弹起位置。故当外力消失后,在磁场吸附力和弹性回弹力共同作用下,按键本体组件将自动复位。优选地,若在最大键程位置时永磁金属颗粒270与F键框架主体230F之间的磁场吸力足够使F按键本体组件回弹,则可取消压缩弹簧260,以进一步简化结构并避免剪刀支架的磨损。
为了方便夜间或光线不好时使用,本发明提出了使键盘字符发光的结构,具体包括发光元件、感光元件、下盖上的透光窗口、上盖上的透光字符等。请参照图18。如同桥梁的桥面依靠桥墩支撑在水面之上,本发明的桥式键盘的键盘组件200依靠键盘支脚201、转轴支脚202支撑在桌面之上,与桌面保持适当间隙。电路板220位于键盘保护层210之下,发光元件224和感光元件225反装在电路板220之下,穿入框架主体230的对应开孔。根据环境光线变化或手动控制,发光元件224发出可见或不可见光线。光线经桌面反射,反馈至感光元件225,并根据反射光线的强度计算出桌面材料的反光率。根据不同桌面的反光率,改变发光元件224的发光强度,可在一定范围内保持反射光线强度恒定。
发光元件224发出的可见光经桌面反射后,透过按键下盖280的透光窗口286,穿过空腔287,从按键上盖240的透光字符249位置射出,实现按键字符发光。同时,反射光也会从键盘的四周溢出,形成环境照明以方便夜间使用者。按键上盖仅字符笔画处透光其余部位不透光,或笔画处不透光其余部位透光。按键下盖仅透光窗口透光,也可以整体透光。
优选地,发光元件224发出不可见光(如紫外线),同时在空腔287填充荧光材料,并在透光窗口286覆盖可见光吸收涂层。发光元件224发出的不可见光线经桌面反射,透过透光窗口286及可见光吸收涂层,最终照射荧光材料并激发荧光材料发出可见荧光。向上的可见荧光从透光字符249位置射出,形成实现按键字符发光;向下的可见荧光被透光窗口286的可见光吸收涂层吸收,不会从桥式键盘底部溢出,从而避免光污染。
请继续参考图19键盘的D、F、G键盘组件的装配图。参考通用计算机键盘键位,将纵向固定按键(如F键)和横向固定按键(如D、G键)相互间隔排列,并按此顺序装配到键盘框架组件上。纵向固定按键与横向固定按键相邻,使按键与按键之间只有一套剪刀支架,即可最大地减小按键之间的间距。
请继续参照图20键盘的完整框架主体230的上视图。图中阴影部分即前文示例的F键框架主体230F,其本键方槽233在字符的前后(上下)方向,可与纵向固定按键匹配。若干个纵向固定按键、横向固定按键相互间隔布置,再配以横向加长按键,组成完整框架主体230。当不得不将横向固定按键和横向加长按键相邻布置时,可加宽按键间距238,以容纳两套剪刀支架结构。通过合理布置后,加宽按键间距238仅出现在“CapsLock键”右侧和“Enter键”左侧。由于“CapsLock键”使用频率较低,而重要的“Enter键”适当远离可防止误碰,故此两处加宽按键间距238对使用并无影响。
完整框架主体230另设有凹陷239,可容纳反装在电路板220底部的控制芯片。
请继续参照图21键盘的完整框架主体230的下视图。图中阴影部分即前文示例的F键框架主体230F,空心小圆孔为传感器孔234,空心小方孔为发光元件孔236,实心小方孔为感光元件孔237。
请继续参照图22键盘的完整键盘组件200的上视图。在完整框架主体230上,装配完整电路板220、完整保护层210,组装为完整键盘框架组件。为完整键盘框架组件的每个键位装配弹性剪刀支架组件、按键上盖、按键下盖组件,组装为一个平板状的完整键盘组件200。图中阴影部分即前文示例的F键键盘组件。按照本发明的键位排列方式,Tab键、CapsLock键、左Shift键、Enter键、空格键为横向加长按键。优选地,为减少键盘的总面积,可采用功能键(F1~F12键)与数字键融合的设计。
在完整保护层210的“CapsLock键”右侧和“Enter键”左侧,也有加宽间距211。大写锁定指示灯212可提示字母输入的大写锁定状态,环境光线感应器213在设定后可根据环境光线自动控制完整键盘组件200背面的发光元件224发光。
请继续参照图23键盘的完整键盘组件200的下视图。图中阴影部分即前文示例的F键键盘组件,忽略透光窗口286的线条后,图中每个带切角的矩形框即为一个按键本体组件的底面。整个键盘底面若干个纵向固定按键和横向固定按键(或横向加长按键)相互间隔布置,再由完整键盘框架组件围绕而成。按键本体组件底面的特殊形状设计和纵横相间的排列方法,即使运用在上下排按键略微错位的键位布局下,仍能保证每个底面不重叠,框架主体立面不中断,进而保证框架主体有足够的承压能力。空心小方孔表示的发光元件224、实心小方孔表示的感光元件225散布在完整键盘框架组件底面。
本发明电脑键盘总体构成及层级见图39。
基于上述电脑键盘,本发明提供了两种平板电脑结构,一种为键盘和平板电脑组件(主体)实体连接;另一种键盘和平板电脑组件无线连接。以下分别进行介绍。
一、键盘和平板电脑组件实体连接。此时键盘和平板电脑组件通过匹配设置的转轴和轴孔连接,通过隐藏在转轴内的线缆实现键盘与平板电脑组件有线联接。实施例中,转轴设于键盘上,轴孔设于平板电脑组件上,转轴上的支脚构成转轴支脚。图40是本发明键盘与平板电脑通过转轴连接方式下的构成层级图。在平板电脑组件的背面设有与键盘大小对应的下沉面,键盘收纳时可转动到平板电脑组件的背面,键盘背面与下沉面表面贴合时键盘正面与平板电脑组件的背面平齐,此时可依靠磁力或锁扣将键盘锁定于平板电脑组件背面。
所述平板电脑组件左右两侧在对称位置各通过转轴设有一支撑腿,转轴配有齿牙机构能阶段性保持。两支撑腿另一端通过横杆连接,在键盘正面设有收纳横杆的收纳槽,收纳槽位于按键本体组件区域之外。支撑腿和横杆共同构成支撑把手,对平板电脑提供支撑并调整显示屏倾角。支撑把手在平板电脑背部展开,支撑平板电脑组件斜立于桌面;调节支撑把手角度,可调节平板电脑组件倾角。
图24为桥式键盘与平板电脑的联接体在收纳状态的正面三维图。平板电脑100的显示屏101所在面称正面,与之相反的面称背面102。桥式键盘200A字符所在面称顶面,与之相反的面称底面。收纳状态下,平板电脑100、桥式键盘200A、支撑把手105共同组成一个圆润、牢固的结构,满足手持及便携要求。平板电脑底部数据接口104不受遮挡,方便与底座连接。
图25为桥式键盘与平板电脑的联接体在收纳状态的反面三维图。平板电脑100的背面102设有下沉面103,桥式键盘200A在收纳状态下,其底面与下沉面103贴合,按键本体组件因无活动空间而只能处于弹起状态。因按键无法按下,握持平板电脑100时无松动感,各按键上盖240的凹陷242还可提供防滑手感。支撑把手105在收纳状态下压在桥式键盘200A之上,可防止桥式键盘200A意外展开,保持整体结构的圆润、牢固。
图26为桥式键盘与平板电脑的联接体在展开支撑把手105后的三维图。支撑把手105与平板电脑100通过转轴联接,转轴设有齿牙机构,每一定角度能自保持,直至用力旋转至下一位置。支撑把手105展开后,可作为桌面使用平板电脑100时的背部支撑,同时也为下一步桥式键盘200A的展开做准备。调节支撑把手105的旋转角度,可调整平板电脑100的屏幕倾角。
图27为桥式键盘与平板电脑的联接体在展开桥式键盘200A后的三维图。支撑把手105展开后,桥式键盘200A可向另一侧展开。桥式键盘200A展开后,各个按键本体组件的底面离开下沉面103,按键可以自由按下并使用。
图28为桥式键盘与平板电脑的联接体在桌面使用姿态的反面三维图。继续展开桥式键盘200A,直至翻转至平板电脑100的正面。完全展开后,桥式键盘200A在键盘支脚201和转轴支脚202的支撑下,底面得以悬空,各按键可以自由按下并使用。完全展开后,平板电脑100底部的数据接口104不受遮挡,方便与底座连接。
图29为桥式键盘与平板电脑的联接体在桌面使用姿态的正面三维图。桌面使用时,平板电脑100依靠支撑把手105斜立于桌面,桥式键盘200A平铺于平板电脑100屏幕前,使用姿态与笔记本电脑一致。桥式键盘200A通过键盘支脚201和转轴支脚202的支撑,与桌面保持合适间隙,各按键可自由按下并使用。通过隐藏在转轴支脚202内的导线,平板电脑100向桥式键盘200A提供工作电源并相互通信。
图30为桥式键盘与平板电脑的联接体在调整屏幕倾角后的三维图。改变支撑把手105与平板电脑100之间的角度,可调整平板电脑100屏幕的倾角,以此配合使用者的习惯。屏幕倾角的改变不影响桥式键盘200A与桌面的夹角,键盘的使用手感始终不变。
桌面使用平板电脑需要键盘时,将键盘组件围绕转轴旋转至平板电脑组件正面(显示屏所在面)前方,形成类似笔记本电脑的使用姿态。此姿态下,键盘组件顶面(字符所在面)向上,并依靠键盘支脚和转轴支脚的支撑而在桌面上悬空,各按键可按下并使用。握持使用平板电脑不需要键盘时,键盘组件围绕转轴旋转并收纳至平板电脑组件背面,其底面与平板电脑组件的背面贴合,各按键因无下沉空间而无法被按下。桥式键盘组件收纳后,与平板电脑组件形成一个结构圆润、牢固的整体。
二、键盘和平板电脑组件无线连接。此时键盘支脚在键盘的四边连成一片形成封闭的支撑板,四边支撑板合围形成用于收纳平板电脑本体的收纳腔,收纳腔大小与平板电脑本体大小相当,收纳腔深度与平板电脑本体厚度相当,平板电脑本体可收纳于收纳腔内,此时平板电脑本体的背面与键盘的背面贴合。该结构下,键盘具有后盖作用,因此可以称之为后盖键盘。图41是本发明键盘与平板电脑无线连接方式下的构成层级图。
上述结构仅可以用于收纳平板电脑组件,还不能实现平板电脑组件在使用状态下的支撑。为此本发明进行如下设计:使键盘上的按键本体组件位于键盘框架组件前方区域,在键盘框架组件后方区域设有矩形窗,矩形窗的横向宽度与平板电脑本体的宽度对应,矩形窗中设有两可收折的支撑板,其中后方支撑板的后侧通过转轴与矩形窗可转动连接,后方支撑板的前侧与前方支撑板的后侧通过转轴可转动连接,前方支撑板的前侧两端设有滑轴,滑轴可在矩形窗两侧壁上的滑槽内滑动;两支撑板展开时刚好将矩形窗覆盖且与键盘框架组件上表面平齐,此时可依靠磁力或锁扣锁定。本发明将后方支撑板设计为可吸收太阳能,从而为键盘供电,并(或)为键盘上的微型电池充电,因此可以称之为太阳能板。本发明叙述的前方和后方是根据使用时离使用者远近来区分的,离使用者近的为前方,离使用者远的为后方。
同时在键盘框架组件下表面通过转轴设有左右两限位组件,两限位组件在转动到不同位置时有不同长度进入矩形窗前侧所在区域,两限位组件进入矩形窗前侧所在区域的部位以及两支撑板收拢形成的支撑架共同对插入矩形窗的平板电脑本体进行支撑,其中两限位组件用于抵在平板电脑本体正面下侧两端,两支撑板收拢形成的支撑架用于对平板电脑本体背面进行支撑。
图31为后盖键盘200B与平板电脑的非联接体在收纳状态的正面三维图。平板电脑110的显示屏111所在的面称为正面,与之相反的面称为背面112。收纳状态下,后盖键盘200B充当平板电脑110的保护外壳,反扣于背面112之后,与平板电脑110共同组成一个圆润、牢固的整体,满足手持及便携要求。
图32为后盖键盘200B与平板电脑的非联接体在收纳状态的反面三维图。后盖键盘200B由盖顶板203和盖侧壁204组成,盖侧壁204在键盘使用时作为键盘支脚。盖顶板203前侧配有键盘组件200,后侧为矩形窗205,收纳状态下被太阳能板206和支撑板207覆盖,共同组成一个圆润、牢固的整体。后盖键盘200B字符所在面称顶面,与之相反的面称底面。后盖键盘200B在收纳状态下,其底面与平板电脑110的背面112贴合,各按键本体组件因无活动空间而只能处于弹起状态。因按键无法按下,握持平板电脑100时无松动感,各按键上盖240的凹陷242还可提供防滑手感。
图33为后盖键盘200B与平板电脑的非联接体在分离状态的三维图。将后盖键盘200B与平板电脑110分离。因后盖键盘200B的底面与平板电脑110的背面112分离,各按键可自由按下并使用。后盖键盘200B的底面配有左限位组件290和右限位组件290’。
图34为后盖键盘200B的左限位块组件290的装配图和位置示意图。所述限位组件包括限位块295、限位帽291和压簧,压簧为锥形弹簧292。将限位帽291、锥形弹簧292装配到后盖键盘200B的凹面293上的沉孔中,锥形弹簧292位于沉孔内,限位帽扣在锥形弹簧292上,再将限位块295通过转轴(螺钉294)安装在键盘框架组件下表面,在限位块上位于转轴周围设有三个限位孔296,三个限位孔与转轴的连线依次相差90度,使限位帽和压簧位于限位块和键盘框架组件下表面之间。左限位块295可围绕螺钉294在凹面293范围内180°旋转,当限位孔296旋转至限位帽291正上方时,在锥形弹簧292的伸展力作用下,限位帽291的帽顶将套入限位孔296并以此锁定左限位块295的旋转位置。由于限位帽291的帽沿直径大于限位孔296的孔径,限位帽的帽顶直径小于限位孔直径,限位帽291无法穿过限位孔296而脱落。当外力再次按下限位帽291,左限位块295可恢复旋转,直至再次被锁定。左限位块295上的三个互差90°的限位孔296,可以在高倾角位、中倾角位、低倾角位三种位置锁定,每种位置限位块295伸出矩形窗205的长度不同,以此将平板电脑110限制在不同的倾角上。
后盖键盘200B靠近矩形窗205侧壁上,设有滑槽208,支撑板207的滑动轴能在其中旋转滑动。
图35为后盖键盘200B在折叠太阳能板206和支撑板207后的三维图。太阳能板206后侧通过转轴与后盖键盘200B联接,前侧通过转轴与支撑板207联接;支撑板207前侧转轴可在后盖键盘200B的滑动槽208内滑动。支撑板207向后滑开后露出矩形窗205,太阳能板206、支撑板207在后盖键盘200B上方形成三角型支撑台。
图36为后盖键盘200B与平板电脑的非联接体在使用姿态的上侧三维图。将平板电脑110的显示屏111面向键盘并纵向插入矩形窗205,平板电脑110受支撑板207、左限位块295、右限位块295’、桌面的支撑而斜立于桌面上。此状态下,后盖键盘200B平铺于平板电脑110屏幕前,使用姿态与笔记本电脑一致。后盖键盘200B与平板电脑110之间依靠无线方式实现通信。
图37为后盖键盘200B与平板电脑的非联接体在使用姿态的下侧三维图。平板电脑110纵向插入支撑板207、左限位块295、右限位块295’之间,下部与桌面接触得到支撑。左限位块295、右限位块295’伸出矩形窗205的长度,可决定平板电脑110的倾斜角度。此状态下,后盖键盘200B的盖顶板203受四周的盖侧壁204支撑而悬空,键盘组件200的各按键可以自由按下并使用。
图38为后盖键盘200B与平板电脑的非联接体在不同屏幕倾角的示意图。同时改变左限位块295、右限位块295’的锁定位置,平板电脑110可限制在低倾角位、中倾角位、高倾角位三种不同位置,以此配合使用者的习惯。无论哪种位置,太阳能板206均不会受到遮挡,均可将环境光线转化为电能,提供后盖键盘200B使用。
桌面使用平板电脑需要键盘时,向后侧滑开支撑板露并出矩形窗,支撑板与太阳能板在盖顶板顶面上方折叠成三角支撑台。将平板电脑组件纵向插入矩形窗,平板电脑组件受支撑板、限位组件、桌面的限制而斜立于桌面,形成类似笔记本电脑的使用姿态。此姿态下,后盖键盘顶面(字符所在面)向上并依靠盖侧壁的支撑而在桌面上悬空,各按键可按下并使用。握持使用平板电脑不需要键盘时,将支撑板和太阳能板展平覆盖矩形窗,形成完整的后盖。将后盖键盘反扣在平板电脑背面收纳,其底面与平板电脑组件的背面贴合,各按键因无下沉空间而无法被按下。后盖键盘收纳后,与平板电脑组成一个结构圆润、牢固的整体。
最后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而非限制,尽管参照较佳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了详细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可以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等同替换,而不脱离本发明技术方案的宗旨和范围,其均应涵盖在本发明的权利要求范围当中。

Claims (12)

1.一种电脑键盘,其特征在于:包括键盘框架组件,在键盘框架组件上设有用于支撑键盘框架组件使之悬空的键盘支脚,在键盘框架组件上每个按键位镂空设计,镂空位安装跟键盘框架组件一起悬空的按键本体组件;按键本体组件在自然状态下,其上下表面与键盘框架组件上下表面对应平齐,按键本体组件下表面与键盘支脚下端之间形成按键本体组件按键时下沉距离,在键盘框架组件上设有按键识别机构。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脑键盘,其特征在于:所述按键本体组件由按键上盖、按键下盖和剪刀支架组件构成;
剪刀支架组件由两相同结构的支架构成,所述支架包括位于同一平面的前固定轴、后固定轴、运动轴、前外臂、前内臂、后外臂和后内臂,前固定轴和后固定轴位于同一直线上并与运动轴平行,前固定轴依次通过前外臂和前内臂连接运动轴一端;前外臂与前内臂平行错位并在结合位置形成错位圆孔;后固定轴依次通过后外臂和后内臂连接运动轴另一端;后外臂与后内臂平行错位并在结合位置形成错位圆轴;两支架以错位圆轴彼此嵌入错位圆孔的方式形成矩形框架,其中一支架的前固定轴和后固定轴与另一支架的运动轴处于同一直线上,且两支架的前固定轴和后固定轴均伸出于矩形框架外;
按键上盖和按键下盖相向扣合在一起形成容纳腔并将剪刀支架组件的运动轴夹持于容纳腔内,容纳腔具有两平行的卡槽,两运动轴位于卡槽内,其中至少有一卡槽的宽度大于对应的运动轴直径,以使受力下该运动轴可在该卡槽内滑移从而改变两运动轴的间距;剪刀支架组件两支架的前固定轴和后固定轴横向伸出于按键上盖并安装在键盘框架组件上镂空位侧壁上的两对转孔内;其中一对转孔的宽度大于对应的运动轴直径。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脑键盘,其特征在于:所述键盘框架组件从上往下依次由设有镂空位且镂空位相对应的保护层、电路板和框架主体构成,所述两对转孔位于框架主体上;按键识别机构设于电路板上,保护层具有对电路板屏蔽及抗磨损作用。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电脑键盘,其特征在于:所述按键识别机构为传感器,在按键本体组件内设有永磁金属颗粒,传感器通过感测永磁金属颗粒由于距离远近所带来的磁力或电场的变化而感知按键本体组件是否有有效的按键动作。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电脑键盘,其特征在于:所述按键识别机构为薄膜开关,薄膜开关位于电路板下表面,框架主体与薄膜开关对应处设有开孔,按键本体组件上位于按键上盖之外设有用于通过开孔抵压薄膜开关的突起,薄膜开关通过是否受按键本体组件突起抵压而感知按键本体组件是否有有效的按键动作。
6.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电脑键盘,其特征在于:所述按键下盖上设有透光窗口,按键上盖上的字符为透光字符,在电路板之下设有发光元件和感光元件并穿入框架主体的对应开孔;发光元件发出的光线通过按键下盖的透光窗口照射桌面,经桌面反射后再依次穿过按键下盖的透光窗口和按键下盖与按键上盖之间的空腔,最后从按键上盖的透光字符位置射出,实现按键字符发光;感光元件根据反射光线的强度计算出桌面材料的反光率,从而改变发光元件的发光强度,以在一定范围内保持反射光线强度恒定。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电脑键盘,其特征在于:所述发光元件发出的为不可见光,在按键下盖与按键上盖之间的空腔内填充有荧光材料,并在透光窗口覆盖可见光吸收涂层。
8.一种平板电脑,包括键盘和平板电脑本体,键盘和平板电脑本体通过匹配设置的转轴和轴孔连接;其特征在于:所述键盘为权利要求1-7任一所述的键盘,在平板电脑本体的背面设有与键盘大小对应的下沉面,键盘可转动到平板电脑本体的背面,键盘背面与下沉面表面贴合时键盘正面与平板电脑本体的背面平齐。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平板电脑,其特征在于:所述平板电脑本体左右两侧在对称位置各设有一支撑腿,两支撑腿另一端通过横杆连接,在键盘正面设有收纳横杆的收纳槽,收纳槽位于按键本体组件区域之外。
10.一种平板电脑,包括无线连接的键盘和平板电脑本体,其特征在于:所述键盘为权利要求1-7任一所述的键盘,所述键盘支脚在键盘的四边连成一片形成封闭的支撑板,四边支撑板合围形成用于收纳平板电脑本体的收纳腔,收纳腔大小与平板电脑本体大小相当,收纳腔深度与平板电脑本体厚度相当;平板电脑本体收纳于收纳腔内时,平板电脑本体的背面与键盘的背面贴合。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平板电脑,其特征在于:所述键盘上的按键本体组件位于键盘框架组件顶面前方区域,在键盘框架组件顶面后方区域设有矩形窗,矩形窗的横向宽度与平板电脑本体的宽度对应,矩形窗中设有两可收折的支撑板,其中后方支撑板的后侧通过转轴与矩形窗可转动连接,后方支撑板的前侧与前方支撑板的后侧通过转轴可转动连接,前方支撑板的前侧两端设有滑轴,滑轴可在矩形窗两侧壁上的滑槽内滑动;两支撑板展开时刚好将矩形窗覆盖且与键盘框架组件上表面平齐;
在键盘框架组件下表面通过转轴设有两限位组件,两限位组件在转动到不同位置时有不同长度进入矩形窗前侧所在区域,两限位组件进入矩形窗前侧所在区域的部位以及两支撑板收拢形成的支撑架共同对插入矩形窗的平板电脑本体进行支撑,其中两限位组件用于抵在平板电脑本体正面下侧两端,两支撑板收拢形成的支撑架用于对平板电脑本体背面进行支撑。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平板电脑,其特征在于:所述限位组件包括限位块、限位帽和压簧,限位块通过转轴安装在键盘框架组件下表面,在限位块上位于转轴周围设有三个限位孔,三个限位孔与转轴的连线依次相差90度;键盘框架组件上设有沉孔,压簧位于沉孔内,限位帽扣在压簧上,限位帽和压簧位于限位块和键盘框架组件下表面之间,限位帽的帽檐直径大于限位孔直径,限位帽的帽顶直径小于限位孔直径。
CN201310394337.0A 2013-09-03 2013-09-03 一种电脑键盘及使用该键盘的平板电脑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3412654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310394337.0A CN103412654B (zh) 2013-09-03 2013-09-03 一种电脑键盘及使用该键盘的平板电脑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310394337.0A CN103412654B (zh) 2013-09-03 2013-09-03 一种电脑键盘及使用该键盘的平板电脑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3412654A true CN103412654A (zh) 2013-11-27
CN103412654B CN103412654B (zh) 2017-01-18

Family

ID=4960567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310394337.0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3412654B (zh) 2013-09-03 2013-09-03 一种电脑键盘及使用该键盘的平板电脑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3412654B (zh)

Cited By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955259A (zh) * 2014-04-21 2014-07-30 合肥联宝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多操作模式的平板电子设备
CN104391540A (zh) * 2014-10-31 2015-03-04 合肥联宝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可隐藏键盘的电子设备
CN105068668A (zh) * 2015-08-26 2015-11-18 景英伟 组合式折叠键盘
CN105204653A (zh) * 2014-06-27 2015-12-30 联想(北京)有限公司 一种键盘及一种电子设备
WO2018014590A1 (zh) * 2016-07-22 2018-01-25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Oled显示装置及其压力触控驱动方法
CN109271036A (zh) * 2018-11-29 2019-01-25 大连景竣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高可靠性电脑机械键盘及输入方法
CN114520120A (zh) * 2020-11-20 2022-05-20 致伸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键盘装置及其按键结构
WO2023051469A1 (zh) * 2021-09-30 2023-04-06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支撑组件、保护机构、电机组件及电子设备
TWI803434B (zh) * 2022-09-29 2023-05-21 睿生光電股份有限公司 電子裝置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856764A (zh) * 2003-05-30 2006-11-01 J·C·R·许 允许在键盘的轮廓内使用计算机定点装置的设备
US20080277257A1 (en) * 2007-05-08 2008-11-13 Universal Scientific Industrial Co., Ltd. Key for keyboard and keyboard using the same
CN201369018Y (zh) * 2009-02-06 2009-12-23 苏州瀚瑞微电子有限公司 触控板式键盘
CN102289250A (zh) * 2010-06-18 2011-12-21 捷讯研究有限公司 具有翻转式键盘的移动设备
CN203397309U (zh) * 2013-09-03 2014-01-15 黄雪昀 一种电脑键盘及使用该键盘的平板电脑

Pat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856764A (zh) * 2003-05-30 2006-11-01 J·C·R·许 允许在键盘的轮廓内使用计算机定点装置的设备
US20080277257A1 (en) * 2007-05-08 2008-11-13 Universal Scientific Industrial Co., Ltd. Key for keyboard and keyboard using the same
CN201369018Y (zh) * 2009-02-06 2009-12-23 苏州瀚瑞微电子有限公司 触控板式键盘
CN102289250A (zh) * 2010-06-18 2011-12-21 捷讯研究有限公司 具有翻转式键盘的移动设备
CN203397309U (zh) * 2013-09-03 2014-01-15 黄雪昀 一种电脑键盘及使用该键盘的平板电脑

Cited By (1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15161567A1 (zh) * 2014-04-21 2015-10-29 合肥联宝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多操作模式的平板电子设备
CN103955259A (zh) * 2014-04-21 2014-07-30 合肥联宝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多操作模式的平板电子设备
CN105204653B (zh) * 2014-06-27 2018-02-27 联想(北京)有限公司 一种键盘及一种电子设备
CN105204653A (zh) * 2014-06-27 2015-12-30 联想(北京)有限公司 一种键盘及一种电子设备
CN104391540A (zh) * 2014-10-31 2015-03-04 合肥联宝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可隐藏键盘的电子设备
CN105068668A (zh) * 2015-08-26 2015-11-18 景英伟 组合式折叠键盘
CN105068668B (zh) * 2015-08-26 2017-11-03 景英伟 组合式折叠键盘
WO2018014590A1 (zh) * 2016-07-22 2018-01-25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Oled显示装置及其压力触控驱动方法
CN107644611A (zh) * 2016-07-22 2018-01-30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Oled显示装置及其压力触控驱动方法
US10698555B2 (en) 2016-07-22 2020-06-30 Boe Technology Group Co., Ltd. Organic light-emitting diode (OLED) display device and pressure touch driving method thereof
CN109271036A (zh) * 2018-11-29 2019-01-25 大连景竣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高可靠性电脑机械键盘及输入方法
CN114520120A (zh) * 2020-11-20 2022-05-20 致伸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键盘装置及其按键结构
WO2023051469A1 (zh) * 2021-09-30 2023-04-06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支撑组件、保护机构、电机组件及电子设备
TWI803434B (zh) * 2022-09-29 2023-05-21 睿生光電股份有限公司 電子裝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3412654B (zh) 2017-01-18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3412654A (zh) 一种电脑键盘及使用该键盘的平板电脑
CN205899447U (zh) 一种显示装置
US20050248501A1 (en) Multi display device
CN102176190A (zh) 便携式电子装置
CN101335142A (zh) 具有导向装置的按键开关及其架构
BR102016015930A2 (pt) aparelho eletrônico em que um painel eletrônico é provido em uma posição separada da direção de operação de um botão de pressionamento
CN203397309U (zh) 一种电脑键盘及使用该键盘的平板电脑
CN104281213A (zh) 转轴模块及使用其的电子装置
CN111474988A (zh) 可折叠显示装置
CN208044463U (zh) 电子装置
KR101390392B1 (ko) 키보드 형 단말기 케이스
TWM451651U (zh) 可攜式輸入裝置
CN107992276A (zh) 折叠式双屏计算设备
CN107463209B (zh) 一种带有独立屏幕的多用式平板电脑
CN203241875U (zh) 支撑结构与应用其的电子装置
CN206039363U (zh) 一种带触控输入功能可旋转的平板电脑保护壳
CN208869540U (zh) 一种可增加手机触点的保护膜
WO2020073251A1 (zh) 壳体结构及其制造方法、移动终端
CN202548715U (zh) 一种笔记本电脑
TWM317033U (en) Easy to disassemble and assemble touch panel assembly structure
CN219873267U (zh) 一种带有可插拔显示功能的机械键盘
CN201773379U (zh) 触控式透明键盘
CN106150200B (zh) 一种电子汽车钥匙
CN205375391U (zh) 一种多功能计算机防尘键盘
CN208588989U (zh) 一种防水皮套键盘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70118

Termination date: 201909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