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3411350B - 一种基于太阳能制冷板冷热两联供系统 - Google Patents

一种基于太阳能制冷板冷热两联供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3411350B
CN103411350B CN201310351709.1A CN201310351709A CN103411350B CN 103411350 B CN103411350 B CN 103411350B CN 201310351709 A CN201310351709 A CN 201310351709A CN 103411350 B CN103411350 B CN 103411350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valve
solar
solar refrigeration
coolant channel
refrigeration plat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310351709.1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3411350A (zh
Inventor
魏存
赵惠忠
李春蕾
李莹莹
张津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anghai Maritime University
Original Assignee
Shanghai Maritime University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anghai Maritime University filed Critical Shanghai Maritime University
Priority to CN201310351709.1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3411350B/zh
Publication of CN103411350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3411350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3411350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3411350B/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ATECHNOLOGIES FOR ADAPTATION TO CLIMATE CHANGE
    • Y02A30/00Adapting or protecting infrastructure or their operation
    • Y02A30/27Relating to heating, ventilation or air conditioning [HVAC] technologie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B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RELATED TO BUILDINGS, e.g. HOUSING, HOUSE APPLIANCES OR RELATED END-USER APPLICATIONS
    • Y02B30/00Energy efficient heating, ventilation or air conditioning [HVAC]

Landscapes

  • Sorption Type Refrigeration Machin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太阳能制冷板冷热两联供系统,包括多个太阳能制冷板、风冷冷凝器、保温热水箱、供水池和蓄冰槽;所述太阳能制冷板壳体一侧从上到下依次设有冷却水流入口、冷凝水流入口和载冷剂流入口,另一侧从上到下依次设有冷却水流出口、冷凝水流出口和载冷剂流出口;其中太阳能制冷板出水口分别与风冷冷凝器、保温热水箱相连接,风冷冷凝器通过冷凝水循环泵与太阳能制冷板进水口相连接,太阳能制冷板上载冷剂流出口通过管道依次连接第七阀门、溶液循环泵、蓄冰槽、第八阀门和太阳能制冷板上载冷剂流入口;本发明提供一种吸附床受热均匀、冷却吸附床速度快、结构简单、可靠性高、拆卸组装及检修方便的基于太阳能制冷板冷热两联供系统。

Description

一种基于太阳能制冷板冷热两联供系统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固体吸附制冷领域,特别是一种基于太阳能制冷板冷热两联供系统。
背景技术
固体吸附式制冷器是一种可有效将废热能、太阳能转化为冷量的制冷技术,且对环境无污染。
为有效解决一次能源(如煤、油)利用对环境及资源所造成的负面影响,人类意识到走可持续发展之路的必要性,并积极寻求对可再生能源合理开发利用的各种有效途径。随着发展中国家经济的高速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迅速提高,许多地区的空调耗能的增长,已经远超过采暖耗能的增长。统计资料显示,美国等发达国家的建筑耗能约占总耗能的25% 以上,其中大部分为空调耗能。太阳能辐射资源在时间上的变化规律和制冷空调用能在时间上的波动规律高度匹配,太阳辐射资源的地域分布与制冷空调需求的地域分布高度吻合,以及太阳能资源的丰富、清洁和无污染性,使得太阳能制冷空调成为一个极为诱人的研究领域。
目前,在众多的太阳能空调制冷研究中,太阳能固体吸附制冷系统在运行过程中存在诸多问题,如真空度难以保持、吸附床受热不均匀,适应能力差、系统复杂、检修维修困难、吸附床冷却时间长等;而且大多数的太阳能固体吸附制冷系统功能单一,只是为空调提供制冷,浪费了许多可利用的能源。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为了克服现有吸附式太阳能空调系统在运行过程中真空度难以保持、吸附床受热不均匀,适应能力差、系统复杂、检修维修困难、吸附床冷却时间长等问题,从而提供一种基于太阳能制冷板冷热两联供系统。
实现本发明目的的技术解决方案为:
一种基于太阳能制冷板冷热两联供系统,包括多个太阳能制冷板、风冷冷凝器、保温热水箱、供水池和蓄冰槽;其中太阳能制冷板壳体一侧从上到下依次设有冷却水流入口、冷凝水流入口和载冷剂流入口,另一侧从上到下依次设有冷却水流出口、冷凝水流出口和载冷剂流出口;所述多个太阳能制冷板串联在一起,相邻两个太阳能制冷板相对应的出入口通过管道相连接,且每个相连接的管道上都装有阀门;位于串联在一起末端的太阳能制冷板,其冷却水流出口通过管道与第一阀门一端相连接,其冷凝水流出口通过管道与第二阀门一端相连接,第一阀门的另一端与第二阀门另一端通过管道相连接;同时,第一阀门的另一端通过第三阀门与风冷冷凝器一端相连接;同时,第一阀门的另一端通过通过第四阀门与保温热水箱相连接;风冷冷凝器另一端分别与冷凝水循环泵的入水口、供水泵的出水口相连接,冷凝水循环泵的出水口通过第五阀门与位于串联在一起首端的太阳能制冷板上冷却水流入口相连接,同时,冷凝水循环泵的出水口通过第六阀门与位于串联在一起首端的太阳能制冷板上冷凝水流入口相连接,供水泵的入水口与供水池相连接;位于串联在一起末端的太阳能制冷板,其载冷剂流出口通过管道依次连接第七阀门、溶液循环泵、蓄冰槽、第八阀门和位于串联在一起首端的太阳能制冷板上载冷剂流入口;所述保温热水箱底端通过管道与水龙头相连接;所述供水池顶端通过管道与自来水入口相连接;所述蓄冰槽一端通过阀门与空调冷冻水进口相连接,另一端通过阀门与空调冷冻水出口相连接;
本发明与现有技术相比,其显著优点:
(1)本发明基于太阳能制冷板冷热两联供系统可根据不同条件下,不同负荷的要求组成不同功率大小的空调器,适应能力强,拆卸组装及检修方便;一旦有个别太阳能制冷板损坏,可单独更换,而不影响其他太阳能制冷板,安装和检修十分方便。
(2)本发明基于太阳能制冷板冷热两联供系统直接利用太阳能作为热源来制取冷量,使空调制冷,并且可以向人们提供热水,实现多功能的应用,大大提高了能源利用率,便于人们的生活。
(3)本发明基于太阳能制冷板冷热两联供系统中太阳能制冷板集吸附器、冷凝器、蒸发器于一体,使整个系统结构简单,且密封性好、可靠性高、传热能力强。
(4)本发明在脱附时,能够使吸附床均匀受热;在脱附完毕时,能够使吸附床快速的冷却下来;提高了吸附、脱附的效率。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详细描述。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基于太阳能制冷板冷热两联供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基于太阳能制冷板冷热两联供系统中多个太阳能制冷板串接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基于太阳能制冷板冷热两联供系统中太阳能制冷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基于太阳能制冷板冷热两联供系统中太阳能制冷板部分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基于太阳能制冷板冷热两联供系统中太阳能制冷板顶端截面示意图。
图6为本发明基于太阳能制冷板冷热两联供系统中太阳能制冷板底端截面示意图。
图7为本发明基于太阳能制冷板冷热两联供系统脱附时循环管道内水流方向示意图。
图8为本发明基于太阳能制冷板冷热两联供系统吸附时循环管道内水流方向示意图。
图9为本发明基于太阳能制冷板冷热两联供系统中制冷剂通道管a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太阳能制冷板、2.风冷冷凝器、3.保温热水箱、4.供水池、5.蓄冰槽、6.冷却水流入口、7.冷凝水流入口、8.载冷剂流入口、9.冷却水流出口、10.冷凝水流出口、11.载冷剂流出口、12.第一阀门、13.第二阀门、14.第三阀门、15.第四阀门、16.冷凝水循环泵、17.供水泵、18.第五阀门、19.第六阀门、20.第七阀门、21.溶液循环泵、22.第八阀门、23.水龙头、24.自来水入口、25.空调冷冻水进口、26.空调冷冻水出口、27.板式制冷片、28.太阳能集热板、29.双层真空玻璃板、30.保温层、31.壳体、32.制冷剂通道管a、33.循环盘管、34.吸附剂、35.制冷剂通道管b、36.绝热材料、37.冷凝盘管、38.蒸发盘管、39.储液罐、40.翅片、41.通孔、42第九阀门、43第十阀门。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9所示:
一种基于太阳能制冷板冷热两联供系统,包括多个太阳能制冷板1、风冷冷凝器2、保温热水箱3、供水池4和蓄冰槽5;其中每个太阳能制冷板1的壳体31一侧从上到下依次设有冷却水流入口6、冷凝水流入口7和载冷剂流入口8,另一侧从上到下依次设有冷却水流出口9、冷凝水流出口10和载冷剂流出口11;所述多个太阳能制冷板1串联在一起,相邻两个太阳能制冷板1相对应的出入口通过管道相连接,且每个相连接的管道上都装有阀门;位于串联在一起末端的太阳能制冷板1,其冷却水流出口9通过管道与第一阀门12一端相连接,其冷凝水流出口10通过管道与第二阀门13一端相连接,第一阀门12的另一端与第二阀门13另一端通过管道相连接;同时,第一阀门12的另一端通过第三阀门14与风冷冷凝器2一端相连接;同时,第一阀门12的另一端通过通过第四阀门15与保温热水箱3相连接;风冷冷凝器2另一端分别与冷凝水循环泵16的入水口、供水泵17的出水口相连接,冷凝水循环泵16的出水口通过第五阀门18与位于串联在一起首端的太阳能制冷板1上冷却水流入口6相连接,同时,冷凝水循环泵16的出水口通过第六阀门19与位于串联在一起首端的太阳能制冷板1上冷凝水流入口7相连接,供水泵17的入水口与供水池4相连接;位于串联在一起末端的太阳能制冷板1,其载冷剂流出口11通过管道依次连接第七阀门20、储液罐39、溶液循环泵21、蓄冰槽5、第八阀门22和位于串联在一起首端的太阳能制冷板1上载冷剂流入口8;所述保温热水箱3底端通过管道与水龙头23相连接;所述供水池4顶端通过管道与自来水入口24相连接;所述蓄冰槽5一端通过阀门与空调冷冻水进口25相连接,另一端通过阀门与空调冷冻水出口26相连接。
所述太阳能制冷板1包括板式制冷片27、太阳能集热板28、双层真空玻璃板29、保温层30和壳体31;其中板式制冷片27内部抽真空,由吸附/脱附区、绝热区和冷凝/蒸发区组成,板式制冷片27内部顶端为吸附/脱附区,中间为绝热区,底端为冷凝/蒸发区;板式制冷片27外表面靠近吸附/脱附区一端,设置有与吸附/脱附区大小相同的太阳能集热板28,太阳能集热板28正上方设置有双层真空玻璃板29,板式制冷片27剩下其余外表面设置有保温层30,保温层30安装在壳体31内;
所述吸附/脱附区包括制冷剂通道管a32、循环盘管33、吸附剂34;所述制冷剂通道管a32贯穿在吸附/脱附区中,制冷剂通道管a32相邻处设置有循环盘管33;所述循环盘管33由多个环形管并排贯通连接组成,循环盘管33一端与冷却水流入口6相连接,循环盘管33另一端与冷却水流出口9相连接;吸附剂34填充在吸附/脱附区中;
所述绝热区包括制冷剂通道管b35和绝热材料36;所述制冷剂通道管b35贯穿在绝热区中,绝热材料36填充在绝热区中;所述制冷剂通道管a32与制冷剂通道管b35相联通;
所述冷凝/蒸发区包括冷凝盘管37和蒸发盘管38;所述冷凝/蒸发区上端设置有冷凝盘管37,下端设置有蒸发盘管38;冷凝盘管37一端与冷凝水流入口7相连接,另一端与冷凝水流出口10相连接;蒸发盘管38一端与载冷剂流入口8相连接,另一端与载冷剂流出口11相连接。
所述第七阀门20与溶液循环泵21相连接的管道上设置有储液罐39。
所述循环盘管33、冷凝盘管37和蒸发盘管38外侧都装有翅片40。
所述吸附/脱附区设置有多个制冷剂通道管a32,每个制冷剂通道管a32填埋在吸附剂34内部,贯穿于吸附/脱附区,其管壁上均匀的钻有通孔41。
所述绝热区设置有多个制冷剂通道管b35,每个制冷剂通道管b35填埋在绝热材料36内部,贯穿于绝热区,其长度和绝热区的高度相同;所述制冷剂通道管b35的数量多于制冷剂通道管a32的数量。
所述制冷剂通道管a32和制冷剂通道管b35均采用不锈钢或铜管材质。
所述蓄冰槽5装有载冷剂,所述载冷剂采用水和乙二醇的混合物。
所述吸附剂34采用活性炭—甲醇工质对。
下面结合实施例对本发明基于太阳能制冷板冷热两联供系统做进一步详细的描述:
实施例1:
一种基于太阳能制冷板冷热两联供系统(如图1),包括三个太阳能制冷板1、风冷冷凝器2、保温热水箱3、供水池4和蓄冰槽5;其中每个太阳能制冷板1的壳体31一侧从上到下依次设有冷却水流入口6、冷凝水流入口7和载冷剂流入口8,另一侧从上到下依次设有冷却水流出口9、冷凝水流出口10和载冷剂流出口11;三太阳能制冷板1串联在一起,相邻两个太阳能制冷板1相对应的出入口通过管道相连接,且每个相连接的管道上都装有阀门,如图2所示,太阳能制冷板1上冷却水流入口6、冷却水流出口9连出的管道上分别安装第九阀门42、第十阀门43;位于串联在一起末端的太阳能制冷板1,其冷却水流出口9通过管道与第一阀门12一端相连接,其冷凝水流出口10通过管道与第二阀门13一端相连接,第一阀门12的另一端与第二阀门13另一端通过管道相连接后,第一阀门12的另一端通过第三阀门14与风冷冷凝器2一端相连接;同时,第一阀门12的另一端通过通过第四阀门15与保温热水箱3相连接;风冷冷凝器2另一端分别与冷凝水循环泵16的入水口、供水泵17的出水口相连接,冷凝水循环泵16的出水口通过第五阀门18与位于串联在一起首端的太阳能制冷板1上冷却水流入口6相连接,同时,冷凝水循环泵16的出水口通过第六阀门19与位于串联在一起首端的太阳能制冷板1上冷凝水流入口7相连接,供水泵17的入水口与供水池4相连接;位于串联在一起末端的太阳能制冷板1,其载冷剂流出口11通过管道依次连接第七阀门20、储液罐39、溶液循环泵21、蓄冰槽5、第八阀门22和位于串联在一起首端的太阳能制冷板1上载冷剂流入口8;所述保温热水箱3底端通过管道与水龙头23相连接;所述供水池4顶端通过管道与自来水入口24相连接;所述蓄冰槽5一端通过阀门与空调冷冻水进口25相连接,另一端通过阀门与空调冷冻水出口26相连接。
所述太阳能制冷板1包括板式制冷片27、太阳能集热板28、双层真空玻璃板29、保温层30和壳体31;其中板式制冷片27内部抽真空,由吸附/脱附区、绝热区和冷凝/蒸发区组成,板式制冷片27内部顶端为吸附/脱附区,中间为绝热区,底端为冷凝/蒸发区;板式制冷片27外表面靠近吸附/脱附区一端,通过螺钉固定太阳能集热板28,太阳能集热板28大小与吸附/脱附区大小相同;双层真空玻璃板29覆盖在太阳能集热板28正上方,板式制冷片27剩下其余外表面附有保温层30,保温层30装入壳体31内;所述保温层采用耐高温石棉与保温性能良好的聚氨酯保温材料结合。在具体的实际安装中,太阳能制冷板1可通过三脚架固定在平面上,且太阳能制冷板1上太阳能集热板28要安装在朝阳方向。
所述吸附/脱附区包括制冷剂通道管a32、循环盘管33、吸附剂34;吸附/脱附区均匀分布4个制冷剂通道管a32(如图4),每个制冷剂通道管a32填埋在吸附剂34内部,贯穿于吸附/脱附区,其管壁上均匀的钻有通孔41(如图9);在制冷剂通道管a32相邻处固定安装循环盘管33,循环盘管33由三个环形铜管并排贯通连接组成(如图7),循环盘管33一端与冷却水流入口6相连接,循环盘管33另一端与冷却水流出口9相连接;吸附剂34填充在吸附/脱附区中;其中,制冷剂通道管a32采用不锈钢或铜管材质制成,直径为10mm,其管壁上通孔的直径为1~3mm;吸附剂34采用活性炭—甲醇工质对。
所述绝热区包括制冷剂通道管b35和绝热材料36;绝热区均匀分布8个制冷剂通道管b35,每个制冷剂通道管b35填埋在绝热材料36内部,贯穿于绝热区,其长度和绝热区的高度相同;所述绝热材料11采用耐高温石棉与保温性能良好的聚氨酯保温材料结合起来,填充在绝热区中;所述制冷剂通道管a32与制冷剂通道管b35相连接;其中,制冷剂通道管b35采用不锈钢或铜管材质制成,其直径为2~5mm;制冷剂通道b35能够保证制冷剂蒸气在吸附/脱附区和冷凝/蒸发区上下流动和吸附/脱附区内的吸附剂不散落到冷凝/蒸发区内。
所述冷凝/蒸发区包括冷凝盘管37和蒸发盘管38;所述冷凝/蒸发区上端设置有冷凝盘管37,下端设置有蒸发盘管38;冷凝盘管37一端与冷凝水流入口7相连接,另一端与冷凝水流出口10相连接;蒸发盘管38一端与载冷剂流入口8相连接,另一端与载冷剂流出口11相连接;所述循环盘管33、冷凝盘管37和蒸发盘管38外侧都装有翅片40,以增强其传热。
所述蓄冰槽5装有载冷剂,所述载冷剂采用水和乙二醇的混合物。
结合图7和图8,所述循环盘管33由三个环形铜管并排贯通连接组成,循环盘管33内水流方向具体过程为:
第一、白天,将太阳能制冷板1冷却水进出口管道上阀门关闭,太阳光照射到太阳能制冷板1的太阳能集热板28上,使靠近太阳能集热板28一侧的吸附剂34及循环盘管33内水的温度升高,而离太阳能集热板28远的另一侧温度较低,从而在循环盘管33内形成密度差,在密度差的驱动下,使水在循环盘管33内循环流动,水从离集热板近的一面吸热到离集热板面面远的一侧放热,从而使整个吸附/脱附区相对均匀受热。
第二、夜晚,吸附/脱附区脱附完毕,将太阳能制冷板1冷却水进出口管道上阀门打开,向循环盘管33内通入冷却水,使吸附/脱附区快速冷却降温和带走吸附过程中产生的吸附热,将冷却吸附/脱附区的热量和吸附热,通入保温热水箱3中,储存起来,向人们提供生活热水。其中,多于的热量可通过风冷冷凝器2释放的空气中,不足的热量可通过白天的冷凝的热水补充。
本发明基于太阳能制冷板冷热两联供系统的工作流程:
白天时,吸附床进行脱附,太阳光透过双层真空玻璃29照射到太阳能集热板28上,使其温度升高,加热吸附/脱附区内的吸附剂34活性炭,使其温度升高进行脱附,脱附出来的制冷剂蒸气,通过制冷剂通道管a32管壁上的通孔41流入制冷剂通道管a32,再流过制冷剂通道管b35,进入冷凝/蒸发区。由于吸附床具有一定的厚度,离太阳能集热板28近的吸附剂34,其温度偏高,而离太阳能集热板28远的吸附剂34其温度偏低,利用循环盘管33可以有效的解决这个问题,其工作原理为:首先,将太阳能制冷板1冷却水进出口管道上阀门关闭,脱附时,离太阳能集热板28近的一排循环管道温度高,而离太阳能集热板28远的一排管道温度低,从而在循环管道33内形成了密度差,使水在密度差的驱动下自然流动。因此,水在温度高的一侧吸热,在温度低的一侧放热,从而使吸附床受热均匀。在脱附的同时,打开太阳能制冷板1冷凝水进出口管道上阀门,冷凝水循环泵16打开,溶液循环泵21关闭,将冷凝水通入太阳能制冷板1的冷凝盘管37内,使脱附出来的制冷剂蒸气在冷凝盘管37周围冷凝液化,并储存在蒸发盘管38周围;风冷冷凝器2出来的冷却水通过太阳能制冷板1的冷凝盘管37冷凝液化冷凝盘管37周围的气态制冷剂,从太阳能制冷板1流出后温度升高,然后再流进风冷冷凝器2进行放热,以此循环进行冷凝;
傍晚,吸附床脱附完毕,将太阳能制冷板1冷却水进出口管道上阀门打开,并将太阳能制冷板1冷凝水进出口管道上阀门关闭,从风冷冷凝器2出来的冷却水流入循环管道33,将吸附床内的热量带出来,使吸附床快速的冷却下来。待吸附床冷却下来后进行吸附制冰,开启溶液循环泵21,载冷剂水和乙二醇的混合物流过太阳能制冷板1的蒸发盘管38,使蒸发盘管38周围的液态制冷剂汽化(汽化的制冷剂蒸气通过制冷剂通道管b35进入制冷剂通道管a32再流过通孔41进入吸附床被吸附剂不断的吸附),带走大量的汽化潜热,从而使流过载冷剂的温度降低,然后再将温度低的载冷剂通入蓄冰槽5,在蓄冰槽5内吸热制冰,温度升高后再流进制冷板中放热,以此循环获取冷量制冰,将制取的冰储存起来,向空调机组提供冷量。通过控制第三阀门14和第四阀门15将冷却吸附床和吸附时产生的吸附热储存在保温热水箱40中,供人们使用。多于的热量通过风冷冷凝器2释放到空气中,不足的热量可由白天脱附时,冷凝热水来补充;通过供水泵17向系统中补充损失的水量。

Claims (9)

1.一种基于太阳能制冷板冷热两联供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多个太阳能制冷板(1)、风冷冷凝器(2)、保温热水箱(3)、供水池(4)和蓄冰槽(5);其中每个太阳能制冷板(1)的壳体(31)一侧从上到下依次设有冷却水流入口(6)、冷凝水流入口(7)和载冷剂流入口(8),另一侧从上到下依次设有冷却水流出口(9)、冷凝水流出口(10)和载冷剂流出口(11);所述多个太阳能制冷板(1)串联在一起,相邻两个太阳能制冷板(1)相对应的出入口通过管道相连接,且每个相连接的管道上都装有阀门;位于串联在一起末端的太阳能制冷板(1),其冷却水流出口(9)通过管道与第一阀门(12)一端相连接,其冷凝水流出口(10)通过管道与第二阀门(13)一端相连接,第一阀门(12)的另一端与第二阀门(13)另一端通过管道相连接;同时,第一阀门(12)的另一端通过第三阀门(14)与风冷冷凝器(2)一端相连接;同时,第一阀门(12)的另一端通过第四阀门(15)与保温热水箱(3)相连接;风冷冷凝器(2)另一端分别与冷凝水循环泵(16)的入水口、供水泵(17)的出水口相连接,冷凝水循环泵(16)的出水口通过第五阀门(18)与位于串联在一起首端的太阳能制冷板(1)上冷却水流入口(6)相连接,同时,冷凝水循环泵(16)的出水口通过第六阀门(19)与位于串联在一起首端的太阳能制冷板(1)上冷凝水流入口(7)相连接,供水泵(17)的入水口与供水池(4)相连接;位于串联在一起末端的太阳能制冷板(1),其载冷剂流出口(11)通过管道依次连接第七阀门(20)、溶液循环泵(21)、蓄冰槽(5)、第八阀门(22)和位于串联在一起首端的太阳能制冷板(1)上载冷剂流入口(8);所述保温热水箱(3)底端通过管道与水龙头(23)相连接;所述供水池(4)顶端通过管道与自来水入口(24)相连接;所述蓄冰槽(5)一端通过阀门与空调冷冻水进口(25)相连接,另一端通过阀门与空调冷冻水出口(26)相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太阳能制冷板冷热两联供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太阳能制冷板(1)包括板式制冷片(27)、太阳能集热板(28)、双层真空玻璃板(29)、保温层(30)和壳体(31);其中板式制冷片(27)内部抽真空,由吸附与脱附区、绝热区和冷凝与蒸发区组成,板式制冷片(27)内部顶端为吸附与脱附区,中间为绝热区,底端为冷凝与蒸发区;板式制冷片(27)外表面,在吸附与脱附区一端,设置有与吸附与脱附区大小相同的太阳能集热板(28),太阳能集热板(28)正上方设置有双层真空玻璃板(29),板式制冷片(27)剩下其余外表面设置有保温层(30),保温层(30)安装在壳体(31)内;
所述吸附与脱附区包括第一制冷剂通道管(32)、循环盘管(33)、吸附剂(34);所述第一制冷剂通道管(32)贯穿在吸附与脱附区中,第一制冷剂通道管a(32)相邻处设置有循环盘管(33);所述循环盘管(33)由多个环形管并排贯通连接组成,循环盘管(33)一端与冷却水流入口(6)相连接,循环盘管(33)另一端与冷却水流出口(9)相连接;吸附剂(34)填充在吸附与脱附区中;
所述绝热区包括制第二冷剂通道管(35)和绝热材料(36);所述第二冷剂通道管(35)贯穿在绝热区中,绝热材料(36)填充在绝热区中;所述第一制冷剂通道管(32)与第二冷剂通道管(35)相连接;
所述冷凝与蒸发区包括冷凝盘管(37)和蒸发盘管(38);所述冷凝与蒸发区上端设置有冷凝盘管(37),下端设置有蒸发盘管(38);冷凝盘管(37)一端与冷凝水流入口(7)相连接,另一端与冷凝水流出口(10)相连接;蒸发盘管(38)一端与载冷剂流入口(8)相连接,另一端与载冷剂流出口(11)相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太阳能制冷板冷热两联供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七阀门(20)与溶液循环泵(21)相连接的管道上设置有储液罐(39)。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基于太阳能制冷板冷热两联供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循环盘管(33)、冷凝盘管(37)和蒸发盘管(38)外侧都装有翅片(40)。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基于太阳能制冷板冷热两联供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吸附与脱附区设置有多个第一制冷剂通道管(32),每个第一制冷剂通道管(32)填埋在吸附剂(34)内部,贯穿于吸附与脱附区,其管壁上均匀的钻有通孔(41)。
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基于太阳能制冷板冷热两联供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绝热区设置有多个第二冷剂通道管(35),每个第二冷剂通道管(35)填埋在绝热材料(36)内部,贯穿于绝热区,其长度和绝热区的高度相同;所述第二冷剂通道管(35)的数量多于第一制冷剂通道管(32)的数量,并与第一制冷剂通道管(32)相贯通。
7.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基于太阳能制冷板冷热两联供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制冷剂通道管(32)和第二冷剂通道管(35)均采用不锈钢或铜管材质。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太阳能制冷板冷热两联供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蓄冰槽(5)装有载冷剂,所述载冷剂采用水和乙二醇的混合物。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太阳能制冷板冷热两联供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吸附剂(34)采用活性炭—甲醇工质对。
CN201310351709.1A 2013-08-13 2013-08-13 一种基于太阳能制冷板冷热两联供系统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3411350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310351709.1A CN103411350B (zh) 2013-08-13 2013-08-13 一种基于太阳能制冷板冷热两联供系统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310351709.1A CN103411350B (zh) 2013-08-13 2013-08-13 一种基于太阳能制冷板冷热两联供系统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3411350A CN103411350A (zh) 2013-11-27
CN103411350B true CN103411350B (zh) 2015-05-20

Family

ID=4960437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310351709.1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3411350B (zh) 2013-08-13 2013-08-13 一种基于太阳能制冷板冷热两联供系统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3411350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5402837A (zh) * 2015-11-10 2016-03-16 天津商业大学 小型太阳能驱动式冰浆空调
CN106428251B (zh) * 2016-11-07 2023-06-30 浙江科技学院 一种蓄冷式冷藏车厢及其控制方法
CN109619934A (zh) * 2018-12-23 2019-04-16 同济大学 一种太阳能空调枕
CN109619948A (zh) * 2018-12-23 2019-04-16 同济大学 一种太阳能加热脚垫

Family Cites Families (1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851360A (zh) * 2005-12-12 2006-10-25 中央储备粮扬州直属库 太阳能制冷低温储粮空气调节系统
CN101482341A (zh) * 2009-01-24 2009-07-15 山东富尔达空调设备有限公司 一种利用太阳能低温热水的吸附式热泵装置
CN101561202A (zh) * 2009-05-18 2009-10-21 西安恒光电器设备有限公司 一种用于太阳能制冷装置的吸附器
CN101576331A (zh) * 2009-06-05 2009-11-11 郑州金土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太阳能吸附式空调装置
CN101706178A (zh) * 2009-12-03 2010-05-12 上海交通大学 闭式循环太阳能制冷系统
CN101738001A (zh) * 2009-12-18 2010-06-16 同济大学 一种太阳能、地源热泵和水蓄冷的复合能量系统
CN201740312U (zh) * 2010-08-10 2011-02-09 沙建军 小型分散式太阳能冷热电联供系统
CN102252459B (zh) * 2011-05-10 2014-04-30 杭州华碧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空气聚能塔热泵机组
CN102269484B (zh) * 2011-07-15 2012-11-21 江苏天舒电器有限公司 太阳能辅热地源空调热水一体机
CN202757347U (zh) * 2012-09-01 2013-02-27 湖南瑞翼节能科技有限公司 太阳能辅助热泵系统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3411350A (zh) 2013-11-27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1963412B (zh) 太阳能与电能联合工作复合式热泵系统及制冷制热方法
CN101571330B (zh) 一种无霜型多功能太阳能辅助热泵系统
KR101333143B1 (ko) 축열식 냉난방 장치
CN107436055B (zh) 一种太阳能跨季节储能三联供系统
CN107130694B (zh) 墙体自动蓄热排热装置及利用其实现墙体自动隔热的方法
CN102589195A (zh) 太空能地源能结合的供热制冷系统
CN101793447A (zh) 冷热联供的太阳能热化学吸附复合储能装置
CN103411350B (zh) 一种基于太阳能制冷板冷热两联供系统
CN203130286U (zh) 一种lng发动机的汽化系统
CN203549973U (zh) 热源再利用集成换热机组
CN101769654B (zh) 压缩式热泵供热系统以及供热方法
CN104359233B (zh) 太阳能跟踪聚焦发电及制冷系统
CN203068701U (zh) 多功能单效氨水吸收式太阳能空调装置
CN104454232A (zh) 一种燃气发电机组余热利用装置
CN110645737A (zh) 一种储能式可再生能源利用及空调余热回收系统和方法
CN201289172Y (zh) 一种水蓄冷空调节能系统
CN201269662Y (zh) 太阳能冷管和跨临界co2联合供能系统
CN102759161B (zh) 太阳能辐射空调器
CN211953318U (zh) 一种太阳能双吸附床强化回质连续循环制冷系统
CN201497255U (zh) 一种太阳能回热式硫氰酸钠—氨吸收式冰箱空调及热泵装置
CN205245634U (zh) 太阳能吸附式接触法制取冰浆装置
CN106613537A (zh) 太阳能驱动的日光温室自动调温滴灌系统
CN210486623U (zh) 跨季节混合储热冷热联供系统
CN103822402B (zh) 供冷供暖供热水系统
CN207196993U (zh) 太阳能利用系统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50520

Termination date: 20180813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