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3391602B - 多用户、多址接入和/或MIMO 无线通信内Wi‑Fi 接近范围研究 - Google Patents

多用户、多址接入和/或MIMO 无线通信内Wi‑Fi 接近范围研究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3391602B
CN103391602B CN201310175351.1A CN201310175351A CN103391602B CN 103391602 B CN103391602 B CN 103391602B CN 201310175351 A CN201310175351 A CN 201310175351A CN 103391602 B CN103391602 B CN 103391602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ommunication
radio communication
radio
relative
wla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310175351.1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3391602A (zh
Inventor
马克·戈尼克伯格
路易斯·J·古铁雷斯
马塞勒斯·福布斯
凯利·科菲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Avago Technologies International Sales Pte Ltd
Original Assignee
Avago Technologies Fiber IP Singapore Pte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Avago Technologies Fiber IP Singapore Pte Ltd filed Critical Avago Technologies Fiber IP Singapore Pte Ltd
Publication of CN103391602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3391602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3391602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3391602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4/00Ser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Facilities therefor
    • H04W4/02Services making use of location information
    • H04W4/023Services making use of location information using mutual or relative location information between multiple location based services [LBS] targets or of distance threshold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BTRANSMISSION
    • H04B1/00Details of transmission systems, not covered by a single one of groups H04B3/00 - H04B13/00; Details of transmission systems not characterised by the medium used for transmission
    • H04B1/005Details of transmission systems, not covered by a single one of groups H04B3/00 - H04B13/00; Details of transmission systems not characterised by the medium used for transmission adapting radio receivers, transmitters andtransceivers for operation on two or more bands, i.e. frequency ranges
    • H04B1/0067Details of transmission systems, not covered by a single one of groups H04B3/00 - H04B13/00; Details of transmission systems not characterised by the medium used for transmission adapting radio receivers, transmitters andtransceivers for operation on two or more bands, i.e. frequency ranges with one or more circuit blocks in common for different band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BTRANSMISSION
    • H04B5/00Near-field transmission systems, e.g. inductive or capacitive transmission systems
    • H04B5/70Near-field transmission systems, e.g. inductive or capacitive transmission systems specially adapted for specific purpose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BTRANSMISSION
    • H04B7/00Radio transmission systems, i.e. using radiation field
    • H04B7/02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 H04B7/04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 H04B7/0404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the mobile station comprising multiple antennas, e.g. to provide uplink diversity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BTRANSMISSION
    • H04B7/00Radio transmission systems, i.e. using radiation field
    • H04B7/02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 H04B7/04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 H04B7/0413MIMO system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4/00Ser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Facilities therefor
    • H04W4/20Services signaling; Auxiliary data signalling, i.e. transmitting data via a non-traffic channel
    • H04W4/21Services signaling; Auxiliary data signalling, i.e. transmitting data via a non-traffic channel for social networking appl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4/00Ser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Facilities therefor
    • H04W4/80Services using short range communication, e.g. near-field communication [NFC], radio-frequency identification [RFID] or low energy communication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Mobile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多用户、多址接入和/或MIMO无线通信内Wi‑Fi接近范围研究。使用基于无线局域网(WLAN)的通信,第一无线通信装置(WDEV)(例如,移动电话)和第二WDEV(例如,终端)之间通信得以完成。基于第一WDEV与第二WDEV的接近范围以及第一WDEV相对于第二WDEV或者与第二WDEV相关联的物体的预定移动,可自适应地进行这样的通信。例如,基于与第一WDEV和第二WDEV之间的至少一个通信相关联的接收信号强度指示符(RSSI)、到达角(AoA)和飞行时间(ToF)中的至少一个(例如,任何一个、任何组合、任何子组合等),可在第一WDEV和第二WDEV之间完成这样的交易。

Description

多用户、多址接入和/或MIMO无线通信内Wi-Fi接近范围研究
相关申请的交叉参考
本申请要求于2012年9月18日向美国专利商标局提交的US13/621,899、于2012年5月12日向美国专利商标局提交的US61/646,277、于2012年6月7日向美国专利商标局提交的US61/656,963的优先权,其全部内容结合于此作为参考。
以下IEEE标准/草案标准全部内容结合于此作为参考并且作为本发明专利申请的一部分:
1.IEEE Std802.11TM–2012,“IEEE Standard for Information technology—Telecommunications and information exchange between systems—Local andmetropolitan area networks—Specific requirements;Part11:Wireless LAN MediumAccess Control(MAC)and Physical Layer(PHY)Specifications,”IEEE ComputerSociety,Sponsored by the LAN/MAN Standards Committee,IEEE Std802.11TM-2012,(Revision of IEEE Std802.11-2007),2793total pages(incl.pp.i-xcvi,1-2695).
2.IEEE Std802.11nTM–2009,“IEEE Standard for Information technology—Telecommunications and information exchange between systems—Local andmetropolitan area networks—Specific requirements;Part11:Wireless LAN MediumAccess Control(MAC)and Physical Layer(PHY)Specifications;Amendment5:Enhancements for Higher Throughput,”IEEE Computer Society,IEEE Std802.11nTM-2009,(Amendment to IEEE Std802.11TM–2007as amended by IEEE Std802.11kTM–2008,IEEE Std802.11rTM–2008,IEEE Std802.11yTM–2008,and IEEE Std802.11rTM–2009),536total pages(incl.pp.i-xxxii,1-502).
3.IEEE P802.11acTM/D3.1,August2012,“Draft STANDARD for InformationTechnology—Telecommunications and information exchange between systems—Local and metropolitan area networks—Specific requirements,Part11:WirelessLAN Medium Access Control(MAC)and Physical Layer(PHY)specifications,Amendment4:Enhancements for Very High Throughput for Operation in Bandsbelow6GHz,”Prepared by the802.11Working Group of the802Committee,391totalpages(incl.pp.i-xxv,1-366).
4.IEEE P802.11adTM/D9.0,July2012,(Draft Amendment based on IEEE802.11-2012)(Amendment to IEEE802.11-2012as amended by IEEE802.11ae-2012andIEEE802.11aa-2012),“IEEE P802.11adTM/D9.0Draft Standard for InformationTechnology–Telecommunications and Information Exchange Between Systems–Localand Metropolitan Area Networks–Specific Requirements–Part11:Wireless LANMedium Access Control(MAC)and Physical Layer(PHY)Specifications–Amendment3:Enhancements for Very High Throughput in the60GHz Band,”Sponsor:IEEE802.11Committee of the IEEE Computer Society,IEEE-SA Standards Board,679total pages.
5.IEEE Std802.11aeTM–2012,“IEEE Standard for Informationtechnology—Telecommunications and information exchange between systems—Local andmetropolitan area networks—Specific requirements;Part11:Wireless LAN MediumAccess Control(MAC)and Physical Layer (PHY)Specifications,”“Amendment1:Prioritization of Management Frames,”IEEE Computer Society,Sponsored by theLAN/MAN Standards Committee,IEEE Std802.11aeTM-2012,(Amendment to IEEEStd802.11TM-2012),52total pages(incl.pp.i-xii,1-38).
6.IEEE P802.11afTM/D1.06,March2012,(Amendment to IEEEStd802.11REVmbTM/D12.0as amended by IEEE Std802.11aeTM/D8.0,IEEE Std802.11aaTM/D9.0,IEEE Std802.11adTM/D5.0,and IEEE Std802.11acTM/D2.0),“Draft Standard forInformation Technology—Telecommunications and information exchange betweensystems—Local and metropolitan area networks—Specific requirements–Part11:Wireless LAN Medium Access Control(MAC)and Physical Layer(PHY)Specifications–Amendment5:TV White Spaces Operation,”Prepared by the802.11Working Group ofthe IEEE802Committee,140total pages(incl.pp.i-xxii,1-118).
技术领域
本发明主要涉及通信系统;更具体地,本发明涉及基于单用户、多用户、多址接入和/或MIMO无线通信内接近范围和/或装置运动的通信。
背景技术
众所周知,通信系统支持无线和/或有线通信装置之间的无线和有线通信。这样的通信系统范围从国内和/或国际移动电话系统到互联网点对点家庭无线网络。每个类型通信系统为不同构造,因此根据一个或者一个以上通信标准操作。例如,无线通信系统可根据一个或者一个以上标准操作,包括但不限于IEEE802.11x、蓝牙、高级移动电话服务(AMPS)、数字AMPS、全球移动通信系统(GSM)、码分多址接入(CDMA)、本地多点分发系统(LMDS)、多信道多点分发系统(MMDS)和/或它们的变化形式。
根据无线通信系统类型,诸如移动电话、双向无线电、个人数字助理(PDA)、个人电脑(PC)、笔记本电脑、家庭娱乐设备等无线通信装置与其它无线通信装置直接或者间接通信。对于直接通信(也称为点对点通信),参与的无线通信装置将它们的接收器和发射器调谐为相同(或者多个)信道(无线通信系统中多个射频(RF)载波之一)并在所述(多个)信道上通信。对于间接无线通信,每个无线通信装置经由所指派信道与相关联基站(例如,对于蜂窝服务)和/或相关联接入点(例如,对于家庭或者室内无线网络)直接通信。为了完成无线通信装置之间的通信连接,相关联基站和/或相关联接入点经由系统控制器、经由公共交换电话网络、经由互联网和/或经由某个其它广域网相互直接通信。
对于参与无线通信的每个无线通信装置,它包括内置无线电收发器(即,接收器和发射器)或者耦接至相关联无线电收发器(例如,家庭或者室内无线通信网络站、RF调制解调器等)。众所周知,接收器耦接至天线并且包括低噪声放大器、一个或者一个以上中频级、滤波级和数据恢复级。低噪声放大器经由天线接收入站RF信号并将它们放大。一个或者一个以上中频级将放大的RF信号与一个或者一个以上本地振荡混频以将放大的RF信号转换为基带信号或者中频(IF)信号。滤波级将基带信号或者IF信号滤波以衰减不需要的频带信号,从而产生滤波信号。数据恢复级根据特定无线通信标准从滤波信号恢复原始数据。
同样众所周知,发射器包括数据调制级、一个或者一个以上中频级和功率放大器。数据调制级根据特定无线通信标准将原始数据转换为基带信号。一个或者一个以上中频级将基带信号与一个或者一个以上本地振荡混频以产生RF信号。在经由天线发射之前,功率放大器将RF信号放大。
通常,发射器将包括一个天线,用于发射RF信号,RF信号由接收器的单个天线或者多个天线(或可,多个天线)接收。当接收器包括两个或者两个以上天线时,接收器将选择它们中一个来接收呼入RF信号。在这个情况下,即使接收器包括用作分集天线(即,选择它们中一个来接收呼入RF信号)的多个天线,发射器和接收器之间的无线通信也为单输入单输出(SISO)通信。对于SISO无线通信,收发器包括一个发射器和一个接收器。目前,大多数IEEE802.11、802.11a、802.11b或者802.11g无线局域网(WLAN)采用SISO无线通信。
其它类型无线通信包括单输入多输出(SIMO)、多输入单输出(MISO)和多输入多输出(MIMO)。在SIMO无线通信中,单个发射器将数据处理为射频信号,射频信号发射到接收器。接收器包括两个或者两个以上天线以及两个或者两个以上接收器路径。每个天线接收RF信号并将它们提供给对应接收器路径(例如,LNA、下变频模块、滤波器和ADC)。每个接收器路径处理接收的RF信号以产生数字信号,数字信号被合并且然后被处理以重获发射数据。
对于多输入单输出(MISO)无线通信,发射器包括两个或者两个以上发射路径(例如,数模转换器、滤波器、上变频模块和功率放大器),每个发射路径将基带信号的对应部分转换为RF信号,RF信号经由对应天线发射到接收器。接收器包括单个接收器路径,接收器路径从发射器接收多个RF信号。在这个情况下,接收器使用波束成形将多个RF信号合并为一个处理信号。
对于多输入多输出(MIMO)无线通信,发射器和接收器各包括多个路径。在这样的通信中,发射器使用空间和时间编码函数并行处理数据以产生两个或者两个以上数据流。发射器包括多个发射路径以将每个数据流转换为多个RF信号。接收器经由多个接收器路径接收多个RF信号,多个接收器路径利用空间和时间编码函数重获数据流。重获的数据流被合并且随后被处理以恢复原始数据。
对于各种类型的无线通信(例如,SISO、MISO、SIMO和MIMO),人们期望使用一个或者一个以上类型的无线通信以提高WLAN内数据吞吐量。例如,与SISO通信相比,MIMO通信可实现高数据速率。然而,大多数WLAN包括传统无线通信装置(即,与无线通信标准旧版本兼容的装置)。为此,使MIMO无线通信成为可能的发射器也应当向后兼容传统装置以在现有大多数WLAN中起作用。
因此,需要使高数据吞吐量成为可能且向后兼容传统装置的WLAN装置。
发明内容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设备,包括:移动通信装置(MD),使用基于符合至少一个IEEE802.11标准的无线局域网(WLAN)的通信支持与终端通信装置(TD)的无线通信;并且其中;所述MD基于所述MD与所述TD的接近范围以及所述MD相对于所述TD或者与所述TD相关联的物体的预定移动自适应地进行操作并且基于所述MD相对于所述TD或者与所述TD相关联的物体的预定移动完成与所述TD的交易;并且所述MD操作为基于所述MD与所述TD的接近范围为小于或者等于阈值而从低功率状态唤醒并且基于所述MD与所述TD的接近范围为大于所述阈值或者至少一个另外的阈值而进入低功率状态。
其中,所述MD基于与所述MD和所述TD之间的至少一个通信相关联的接收信号强度指示符(RSSI)、与所述MD和所述TD之间的至少一个通信相关联的到达角(AoA)以及与所述MD和所述TD之间的至少一个通信相关联的飞行时间(ToF)中的至少一个完成与所述TD的交易。
其中,所述MD基于与所述MD和所述TD之间的至少一个通信相关联的接收信号强度指示符(RSSI)、到达角(AoA)和飞行时间(ToF)中的至少一个完成与所述TD的交易。
其中,所述MD包括至少一个近场通信(NFC)天线;并且所述MD使用所述至少一个NFC天线支持与所述TD的至少一个另外的无线通信。
其中,所述MD为移动电话、智能手机或者个人数字助理(PDA);并且所述TD为销售点(POS)装置或者与销售点(POS)装置相关联。
根据本发明的另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设备,包括:移动通信装置(MD),使用基于无线局域网(WLAN)的通信支持与终端通信装置(TD)的无线通信;并且其中:所述MD基于所述MD与所述TD的接近范围以及所述MD相对于所述TD或者与所述TD相关联的物体的预定移动中的至少一个自适应地进行操作。
其中,所述MD包括至少一个近场通信(NFC)天线;并且所述MD使用所述至少一个NFC天线支持与所述TD的至少一个另外的无线通信。
其中,所述WLAN通信符合至少一个IEEE802.11标准。
其中,所述MD基于所述MD相对于所述TD或者与所述TD相关联的物体的预定移动完成与所述TD的交易。
其中,所述MD基于与所述MD和所述TD之间的至少一个通信相关联的接收信号强度指示符(RSSI)、到达角(AoA)和飞行时间(ToF)中的至少一个完成与所述TD的交易。
其中,所述MD基于霍尔效应电压和与所述MD和所述TD之间的至少一个通信相关联的到达角(AoA)中的至少一个完成与所述TD的交易,所述霍尔效应电压基于所述MD和所述TD之间的距离在所述MD和所述TD中的至少一个内感生。
其中,所述MD基于所述MD与所述TD的接近范围为小于或者等于阈值而从低功率状态唤醒。
其中,所述MD为移动电话、智能手机或者个人数字助理(PDA),并且所述TD为销售点(POS)装置或者与销售点(POS)装置相关联。
根据本发明的另一个方面给,提供了一种操作移动通信装置(MD)的方法,所述方法包括以下步骤:使用基于无线局域网(WLAN)的通信支持与终端通信装置(TD)的无线通信;以及基于所述MD与所述TD的接近范围以及所述MD相对于所述TD或者与所述TD相关联的物体的预定移动中的至少一个自适应地进行操作。
其中,所述MD包括至少一个近场通信(NFC)天线;并且所述方法还包括以下步骤:使用所述至少一个NFC天线,对所述MD进行操作以支持与所述TD的至少一个另外的无线通信。
其中,所述WLAN通信符合至少一个IEEE 802.11标准;并且所述方法还包括以下步骤:基于所述MD与所述TD的接近范围为小于或者等于阈值,对所述MD进行操作以从低功率状态唤醒,并且基于所述MD与所述TD的接近范围为大于所述阈值或者至少一个另外的阈值而进入低功率状态。
其中,基于所述MD相对于所述TD或者与所述TD相关联的物体的预定移动对所述MD进行操作以完成与所述TD的交易。
其中,基于与所述MD和所述TD之间的至少一个通信相关联的接收信号强度指示符(RSSI)、到达角(AoA)和飞行时间(ToF)中的至少一个对所述MD进行操作以完成与所述TD的交易。
所述方法还包括以下步骤:基于霍尔效应电压和与所述MD和所述TD之间的至少一个通信相关联的到达角(AoA)中的至少一个完成与所述TD的交易,所述霍尔效应电压基于所述MD和所述TD之间距离在所述MD和所述TD中的至少一个内感生。
其中,所述MD为移动电话、智能手机或者个人数字助理(PDA);并且所述TD为销售点(POS)装置或者与销售点(POS)装置相关联。
附图说明
图1为示出无线通信系统的实施方式的示图。
图2为示出无线通信装置的实施方式的示图。
图3为示出根据本发明一个或者一个以上不同方面和/或实施方式操作的接入点(AP)和多个无线局域网(WLAN)装置的实施方式的示图。
图4为示出无线通信装置和集群的实施方式的示图,其可用于支持与至少一个另外的无线通信装置的通信。
图5示出OFDM(正交频分复用)的实施方式。
图6示出两个或者两个以上通信装置之间近场通信(NFC)的实施方式。
图7示出两个或者两个以上通信装置之间无线局域网(WLAN/Wi-Fi)通信的实施方式。
图8示出两个或者两个以上通信装置之间NFC和Wi-Fi通信的实施方式。
图9示出移动通信装置(MD)的NFC重击检测的实施方式。
图10示出移动通信装置(MD)的Wi-Fi重击检测的实施方式。
图11示出基于接收信号强度指示符(RSSI)的接近范围控制的实施方式。
图12示出基于到达角(AoA)的接近范围控制的实施方式。
图13示出基于飞行时间(ToF)的接近范围控制的实施方式。
图14示出基于霍尔效应的接近范围控制的实施方式。
图15为示出操作一个或者一个以上无线通信装置的方法的实施方式的图。
图16为示出根据Wi-Fi通信在根据NFC操作的相应无线通信装置之间建立和完成通信的实施方式的示图。
图17为示出根据Wi-Fi通信在根据NFC操作的相应无线通信装置之间建立和完成通信并且经由无线通信装置中至少一个实现网络接入的实施方式的示图。
图18、图19A、图19B、图20A和图20B为示出操作一个或者一个以上无线通信装置的方法的实施方式的示图。
具体实施方式
图1为示出无线通信系统10的实施方式的示图,无线通信系统10包括多个基站和/或接入点12-16、多个无线通信装置18-32和网络硬件组件34。无线通信装置18-32可为笔记本电脑主机18和26、个人数字助理主机20和30、个人电脑主机24和32和/或移动电话主机22和28。这样的无线通信装置的实施方式的细节将参考图2更详细描述。
基站(BS)或者接入点(AP)12-16经由局域网连接36、38和40可操作地耦接至网络硬件34。网络硬件34,其可为路由器、交换机、桥接器、调制解调器、系统控制器等,为通信系统10提供广域网连接42。每个基站或者接入点12-16具有相关联的天线或者天线阵列以与其区域内无线通信装置通信。通常,无线通信装置向特定基站或者接入点12-14登记以从通信系统10接收服务。对于直接连接(即,点对点通信),无线通信装置经由所分配信道直接通信。通常,基站用于移动电话系统(例如,高级移动电话服务(AMPS)、数字AMPS、全球移动通信系统(GSM)、码分多址接入(CDMA)、本地多点分发系统(LMDS)、多信道多点分发系统(MMDS)、增强型数据速率GSM演进(EDGE)、通用分组无线服务(GPRS)、高速下行链路分组接入(HSDPA)、高速上行链路分组接入(HSUPA和/或其变化形式))以及相似类型的系统,而接入点用于家庭或者室内无线网络(例如,IEEE802.11、蓝牙、ZigBee、任何其它类型基于射频的网络协议和/或其变化形式)。不管通信系统的特定类型,每个无线通信装置包括内置无线电设备和/或耦接至无线电设备。这样的无线通信装置可根据如本文中提出的本发明各个方面操作以提高性能、降低成本、减小尺寸和/或提高宽带应用。
图2为示出无线通信装置的实施方式的示图,所述无线通信装置包括主机装置18-32和相关联的无线电设备60。对于移动电话主机,无线电设备60为内置组件。对于个人数字助理主机、笔记本主机和/或个人电脑主机,无线电设备60可为内置或者外部耦接的组件。对于接入点或者基站,组件通常容纳在单个结构中。
如图所示,主机装置18-32包括处理模块50、存储器52、无线电接口54、输入接口58和输出接口56。处理模块50和存储器52执行通常由主机装置完成的对应指令。例如,对于移动电话主机装置,处理模块50根据特定移动电话标准执行对应的通信功能。
无线电接口54允许数据从无线电设备60接收和发送到无线电设备60。对于从无线电设备60接收的数据(例如,入站数据),无线电接口54将数据提供给处理模块50,用于进一步处理和/或路由到输出接口56。输出接口56为诸如显示器、监视器、扬声器等输出显示装置提供连接,使得可显示接收数据。无线电接口54也将数据从处理模块50提供到无线电设备60。处理模块50可经由输入接口58从诸如键盘、小键盘、麦克风等输入装置接收出站数据或者自身产生数据。对于经由输入接口58接收的数据,处理模块50可对数据执行对应主机功能和/或经由无线电接口54将它路由到无线电设备60。
无线电设备60包括主机接口62、基带处理模块64、存储器66、多个射频(RF)发射器68-72、发射器/接收器(T/R)模块74、多个天线82-86、多个RF接收器76-80和本地振荡模块100。基带处理模块64,与存储于存储器66中的操作指令结合,分别执行数字接收器功能和数字发射器功能。数字接收器功能包括但不限于数字中频到基带转换、解调、星座解映射、解码、解交织、快速傅立叶变换、循环前缀移除、空间和时间解码和/或解扰。数字发射器功能,如将参考后图更详细描述,包括但不限于扰码、编码、交织、星座映射、调制、反向快速傅立叶变换、循环前缀添加、空间和时间编码和/或数字基带到IF转换。基带处理模块64可使用一个或者一个以上处理装置实现。这样的处理装置可为微处理器、微控制器、数字信号处理器、微电脑、中央处理单元、现场可编程门阵列、可编程逻辑装置、状态机、逻辑电路、模拟电路、数字电路和/或基于操作指令操纵信号(模拟和/或数字)的任何装置。存储器66可为单个存储装置或者多个存储装置。这样的存储装置可为只读存储器、随机存取存储器、易失性存储器、非易失性存储器、静态存储器、动态存储器、快闪存储器和/或存储数字信息的任何装置。请注意,当处理模块64经由状态机、模拟电路、数字电路和/或逻辑电路实施其一个或者一个以上功能时,存储对应操作指令的存储器嵌有包括状态机、模拟电路、数字电路和/或逻辑电路的电路。
操作中,无线电设备60经由主机接口62从主机装置接收出站数据88。基带处理模块64接收出站数据88,并且基于模式选择信号102,产生一个或者一个以上出站符号流90。模式选择信号102将指示特定模式,如模式选择表中所示,模式选择表出现在具体讨论的末尾。例如,模式选择信号102,参考表1,可指示2.4GHz或者5GHz频带、20MHz或者22MHz信道带宽(例如,20MHz或者22MHz带宽信道)和54Mbps最大比特率。在其它实施方式中,信道带宽可扩展至1.28GHz或者1.28GHz以上,支持最大比特率扩展到1Gbps或者1Gbps以上。在这个通用类别中,模式选择信号将进一步指示范围从1Mbps到54Mbps的特定速率。此外,模式选择信号将指示特定调制类型,调制包括但不限于巴克(Barker)码调制、BPSK、QPSK、CCK、16QAM和/或64QAM。如表1中进一步示出,提供码率以及每个子载波的编码比特数(NBPSC)、每个OFDM符号的编码比特数(NCBPS)、每个OFDM符号的数据比特数(NDBPS)。
模式选择信号也可指示在表2中示出的表1中信息的对应模式的特定信道化。如示,表2包括信道数目和对应中心频率。模式选择信号可进一步指示在表3中示出的表1的功率谱密度掩码值。模式选择信号可选择地可指示表4内速率,表4具有5GHz频带、20MHz信道带宽和54Mbps最大比特率。如果这是特定模式选择,那么表5中示出信道化。作为另一个选择,模式选择信号102可指示2.4GHz频带、20MHz信道和192Mbps最大比特率,如表6所示。在表6中,许多天线可用于实现更高比特率。在这个情况下,模式选择将进一步指示待使用的天线数目。表7示出对于表6设置的信道化。表8示出又一模式选项,其中频带为2.4GHz,信道带宽为20MHz,最大比特率为192Mbps。如示,利用2-4个天线和空间时间编码速率,对应表8包括范围从12Mbps到216Mbps的各种比特率。表9示出对于表8的信道化。模式选择信号102可进一步指示特定操作模式,如表10所示,表10对应于5GHz频带和486Mbps最大比特率,5GHz频带具有40MHz频带,40MHz频带具有40MHz信道。如表10所示,利用1-4个天线和对应空间时间编码速率,比特率范围可为从13.5Mbps到486Mbps。表10还示出特定调制方案编码速率和NBPSC值。表11提供对于表10的功率谱密度掩码,表12提供对于表10的信道化。
当然应当注意,在不脱离本发明范围和精神的情况下,在其它实施方式中可采用具有不同带宽的其它类型信道。例如,诸如根据IEEE任务组ac(TGac VHTL6),可选地可采用诸如具有80MHz、120MHz和/或160MHz带宽的各种其它信道。
基带处理模块64基于模式选择信号102从输出数据88产生一个或者一个以上出站符号流90。例如,如果模式选择信号102指示对于已经选定的特定模式采用单个发射天线,那么基带处理模块64将产生单个出站符号流90。可选地,如果模式选择信号指示2、3或4个天线,那么基带处理模块64将从输出数据88产生与天线数目对应的2、3或4个出站符号流90。
根据由基带模块64产生的出站流90的数目,对应数目的RF发射器68-72将启用以将出站符号流90转换为出站RF信号92。发射器/接收器模块74接收出站RF信号92,并将每个出站RF信号提供给对应天线82-86。
当无线电设备60处于接收模式时,发射器/接收器模块74经由天线82-86接收一个或者一个以上入站RF信号。T/R模块74将入站RF信号94提供给一个或者一个以上RF接收器76-80。RF接收器76-80将入站RF信号94转换为对应数目的入站符号流96。入站符号流96的数目将对应于接收数据的特定模式(回想一下,模式可为表1-表12中所示模式中一个)。基带处理模块64接收入站符号流90并将它们转换为入站数据98,入站数据98经由主机接口62提供给主机装置18-32。
在无线电设备60的一个实施方式中,它包括发射器和接收器。发射器可包括MAC模块、PLCP模块和PMD模块。介质接入控制(MAC)模块,其可通过处理模块64实现,可操作地耦接以根据WLAN协议将MAC服务数据单元(MSDU)转换为MAC协议数据单元(MPDU)。物理层会聚程序(Physical Layer Convergence Procedure,PLCP)模块,其可在处理模块64中实施,可操作地耦接以根据WLAN协议将MPDU转换为PLCP协议数据单元(PPDU)。物理介质相关(Physical Medium Dependent,PMD)模块可操作地耦接以根据WLAN协议多个操作模式中一个将PPDU转换为多个射频(RF)信号,其中,多个操作模式包括多输入和多输出组合。
物理介质相关(PMD)模块的实施方式包括错误保护模块、解复用模块和多个方向转换模块。错误保护模块,其可在处理模块64中实施,可操作地耦接以重构PPDU(PLCP(物理层会聚程序)协议数据单元),以减少产生错误保护数据的发射错误。解复用模块可操作地耦接以将错误保护数据划分为多个错误保护数据流。多个方向转换模块可操作地耦接以将多个错误保护数据流转换为多个射频(RF)信号。
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图2无线通信装置可使用一个或者一个以上集成电路实现。例如,主机装置可在一个集成电路上实施,基带处理模块64和存储器66可在第二集成电路上实施,无线电设备60的其余组件、少量天线82-86可在第三集成电路上实施。作为可选的实例,无线电设备60可在单个集成电路上实施。作为又一实例,主机装置的处理模块50以及基带处理模块64可为在单个集成电路上实施的共同处理装置。此外,存储器52和存储器66可在单个集成电路和/或与处理模块50和基带处理模块64的共同处理模块相同的集成电路上实施。
图3为示出根据本发明一个或者一个以上不同方面和/或实施方式操作的接入点(AP)和多个无线局域网(WLAN)装置的实施方式的示图。AP点300可兼容任何数目的通信协议和/或标准(例如,IEEE802.11(a)、IEEE802.11(b)、IEEE802.11(g)、IEEE802.11(n))以及本发明各个方面。根据本发明某些方面,AP也支持向后兼容IEEE802.11x现有版本。根据本发明其它方面,AP300支持与WLAN装置302、304和306的通信,WLAN装置302、304和306具有信道带宽、MIMO尺寸并且在现有IEEE802.11x操作标准不支持的数据吞吐量速率下。例如,接入点300和WLAN装置302、304和306可支持从现有版本装置的信道带宽并且从40MHz到1.28GHz和1.28GHz以上。接入点300和WLAN装置302、304和306支持4×4和4×4以上的MIMO尺寸。对于这些特性,接入点300和WLAN装置302、304和306可支持1GHz和1GHz以上的数据吞吐量速率。
AP300支持与WLAN装置302、304和306中一个以上的同时通信。同时通信可经由OFDM音分配(例如,给定集群中某个数目的OFDM音)、MIMMO尺寸复用或者经由其它技术实现。对于一些同时通信,例如,AP300可分别分配其多个天线中一个或者一个以上天线以支持与每个WLAN装置302、304和306的通信。
此外,AP300和WLAN装置302、304和306向后兼容IEEE802.11(a)、(b)、(g)和(n)操作标准。在支持这样的向后兼容中,这些装置支持与这些现有操作标准一致的信号格式和结构。
一般地,如本文中描述的通信可能针对通过单个接收器或者多个单独接收器接收(例如,经由多用户多输入多输出(MU-MIMO)和/或OFDMA发射,不同于利用多接收器地址的单一发射)。例如,单一OFDMA发射使用不同音或者音集(例如,集群或者信道)来发送信息集,每个信息集在时域中同时发射到一个或者一个以上接收器。同样,发送给一个用户的OFDMA发射相当于OFDM发射(例如,OFDM可看作OFDMA子集)。单一MU-MIMO发射可包括在共同音集上的空间分集信号,每个含有不同信息并且每个发射到一个或者一个以上不同接收器。一些单一发射可为OFDMA和MU-MIMO组合。多用户(MU),如本文中描述,可看作同时共享至少一个集群(例如,至少一个频带内至少一个信道)的多个用户。
所示MIMO收发器可包括SISO、SIMO和MISO收发器。用于这样的通信(例如OFDMA通信)的集群可为连续(例如,彼此相邻)或者不连续(例如,由带隙保护间隔分开)。不同OFDMA集群上发射可为同时或者非同时。如本文中描述这样的无线通信装置可能够支持经由单个集群或者它们任何组合的通信。传统用户和新版本用户(例如,TGacMU-MIMO、OFDMA、MU-MIMO/OFDMA等)可在给定时间共享带宽或者对于某些实施方式,它们可在不同时间调度。这样的MU-MIMO/OFDMA发射器(例如,AP或者STA)可在单个聚合数据包(诸如时间复用)中在相同集群(例如,至少一个频带内至少一个信道)上将数据包发射到一个以上接收无线通信装置(例如,STA)。在这样的情况下,到相应接收无线通信装置(例如,STA)的所有通信链路可能需要信道训练。
图4为示出无线通信装置和集群的实施方式的示图,其可用于支持与至少一个另外的无线通信装置的通信。一般而言,集群可看作音映射描绘,诸如一个或者一个以上信道(例如,频谱细分部分)内或者之间的OFDM符号,一个或者一个以上信道可能位于一个或者一个以上频带(例如,分开相对较大的频谱部分)中。例如,各种20MHz信道可位于5GHz频带内或者中心位于5GHz频带附近。任何所述频带内信道可为连续(例如,彼此相邻)或者不连续(例如,由某个保护间隔或者带隙分开)。通常情况下,一个或者一个以上信道可位于给定频带内,并且不同频带并不一定需要具有相同数目的信道。同样,集群一般可理解为一个或者一个以上频带之间一个或者一个以上信道的任何组合。
本图中无线通信装置可为本文中描述的各种类型和/或等同物中任何一个(例如,AP、WLAN装置或者其它无线通信装置,包括但不限于图1中所示任何一个等)。无线通信装置包括多个天线,一个或者一个以上信号可从多个天线发射到一个或者一个以上接收无线通信装置和/或从一个或者一个以上其它无线通信装置接收。
这样的集群可用于经由不同的一个或者一个以上选定天线的信号发射。例如,不同集群示出为用于分别使用不同的一个或者一个以上天线发射信号。此外,请注意,就某些实施方式而言,可采用一般命名,其中发射无线通信装置(例如,诸如接入点(AP)或者相对于其它STA作为‘AP’操作的无线站(STA))发起通信和/或相对于一些其它接收无线通信装置(例如,诸如STA)作为网络控制器类型的无线通信装置操作,并且接收无线通信装置(例如,诸如STA)对支持这样的通信的发射无线通信装置作出响应并且与发射无线通信装置协作。当然,虽然可采用(多个)发射无线通信装置和(多个)接收无线通信装置的一般命名以区分由通信系统内不同无线通信装置执行的操作,但是所述通信系统内所有所述无线通信装置当然可支持到通信系统内其它无线通信装置和从通信系统内其它无线通信装置的双向通信。换言之,不同类型的(多个)发射无线通信装置和(多个)接收无线通信装置都可支持到通信系统内其它无线通信装置和从通信系统内其它无线通信装置的双向通信。一般而言,如本文中描述的这样的能力、功能、操作等可适用于任何无线通信装置。
如本文中提出的各个方面和原理及其等同物可适用于各种标准、协议和/或建议措施(包括目前正在开发),诸如根据IEEE802.11x(例如,其中x为a、b、g、n、ac、ad、ae、af、ah等)。
图5示出OFDM(正交频分复用)的实施方式500。OFDM调制可看作将可用频谱划分为多个窄带子载波(例如,较低数据速率载波)。通常,这些子载波的频率响应为重叠且正交。可使用各种调制编码技术中任何一个来调制每个子载波。
OFDM调制通过进行同时发射大量窄带载波(或者多音)来操作。通常情况下,在不同OFDM符号之间也采用保护间隔(GI)或者保护距离以试图使ISI(符号间干扰)影响最小化,ISI(符号间干扰)可能由通信系统(可特定涉及无线通信系统)内多路径影响引起。此外,在保护间隔内也可采用CP(循环前缀)以允许切换时间(当跳转到新频带时)并有助于维持OFDM符号正交。一般而言,OFDM系统设计是基于通信系统内预期延迟扩展(例如,通信信道中预期延迟扩展)。
图6示出两个或者两个以上通信装置之间近场通信(NFC)的实施方式600。NFC一般可看作使用移动通信装置(MD)与一个或者一个以上其它通信装置完成的通信。例如,这些其它通讯装置中一个可为终端装置(TD),MD可经由TD执行一些应用中任何一个。这样的MD可使用各种平台中任何一个实施,平台包括移动电话、个人数字助理、智能手机、移动平板电脑和/或可完成无线通信的任何其它类型装置。
如可使用这样的MD和TD支持这样的应用的实例可包括非接触式交易、数据交换、网络接入(例如,诸如与互联网)和/或其它类型通信。一般而言,所述NFC经由MD内一个或者一个以上NFC天线与TD内一个或者一个以上NFC天线之间电磁感应耦接完成。移动式装置内所述NFC的实施可能存在一定挑战,即,给定NFC天线可为相对大尺寸(例如,占据所述移动装置内相对较大的面积),并且移动装置内一个或者一个以上所述NFC天线的相应放置可能很难。例如,为了完成与其它装置的相应NFC,当移动装置相对于TD进行轻敲、重击和/或任何其它预定运动或者动作时,一个或者一个以上NFC天线通常应当放置于完成与TD通信的最便利位置处。
一般而言,所述移动装置通常由电池供电。终端装置可为电池供电和/或交流供电(wall powered)。即,所述终端装置可连接到电力系统中,电力系统接收非常可靠、可预测、干净等电源供应电压(例如,60Hz120VAC)。然而,在某些情况下,所述终端装置也可由电池供电。
如上所述,在MD和TD之间可支持许多不同应用。在一个实施方式中,TD对应于销售点(POS)装置。为此,移动装置用户可使用移动装置自身与TD完成交易(例如,使得移动装置相对于TD进行八次轻敲、重击和/或任何其它预定运动或者动作,诸如由移动装置用户完成)。为此,移动装置用户无需使用货币、信用卡、借记卡等完成所述交易,而是移动装置用户可使用移动装置自身完成交易。就移动装置和终端装置之间通信而言可以理解,假定移动装置通常将为使用从电池提供(例如,当然可使用电源供应电压供电,诸如60Hz120V AC)的能量操作的非无源装置。与根据射频识别(RFID)技术操作的某些通信相比,其中标签可为无电源/无源装置,电池供能的所述移动装置实际上不是无电源/无源装置。
图7示出两个或者两个以上通信装置之间无线局域网(WLAN/Wi-Fi)通信的实施方式700。假定与移动装置相关联的至少一些特性为电池供电,并且假定所述移动装置通常不是无电源/无源装置,使用基于无线局域网(WLAN/Wi-Fi)的通信在移动装置和终端装置之间可完成通信。一般而言,可根据任何期望WLAN相关通信标准、协议和/或建议措施进行所述基于Wi-Fi的通信,包括上述参考任何IEEE802.11相关标准和/或草案标准,包括但不限于各种标准、协议和/或建议措施(包括目前正在开发),诸如根据IEEE802.11x(例如,其中x为a、b、g、n、ac、ad、ae、af、ah等)。根据需要,就获得通信介质接入而言,根据基于任何IEEE802.11相关标准和/或草案标准(包括但不限于各种标准、协议和/或建议措施(例如,载波感测多址接入/碰撞避免(CSMA/CA))等)的操作,可使用现有多址接入规则中任何一个或者一个以上规则。
在一个可行优选实施方式中,某些NFC使用情况可使用RF技术在未授权频带内实施。例如,使用未授权5GHz频带可支持WLAN相关通信。为此,某些NFC相关操作可使用基于Wi-Fi的通信来实施(例如,诸如使用未授权5GHz频带)。当前请注意,各种类型技术中任何一个可使用基于Wi-Fi的通信完成以确保安全通信、安全交易等(例如,诸如在装置之间交换安全密钥、使用服务接口模块(SIM)处理器,使用嵌入式安全元件(eSE),可能独立且并不一定根据NFC耦接操作等)。一般而言,许多期望构件中任何一个可用于在移动装置和终端装置之间完成安全通信。
可以理解,在使用基于Wi-Fi的通信实施NFC用例的实施内,可能无需一个或者一个以上NFC天线。请注意,虽然NFC为许多可行通信方式中一个,通过构件可实现所述连接,但是可采用许多不同替代性通信方式中任何一个取代NFC或者结合NFC。即,给定装置可提供包括相应电路、功能等以支持根据NFC、基于Wi-Fi的通信和/或其它通信方式的通信。
图8示出两个或者两个以上通信装置之间NFC和Wi-Fi通信的实施方式800。就本图而言可以看出,给定移动装置和/或终端装置可提供包括支持相应电路、功能等以支持根据NFC和基于Wi-Fi的通信的通信。就本图而言可以看出,当位于终端装置的给定接近范围内时,给定移动装置可根据NFC操作,当位于终端装置的给定接近范围外时,给定移动装置可根据基于Wi-Fi的通信操作。可以理解,终端装置也将包括相应电路、功能等以支持根据NFC和基于Wi-Fi的通信的通信,以使用这些不同通信方式完成与移动装置的双向通信。可以理解,包括横跨和覆盖不同相应通信方式的功能的装置可允许NFC用例实施不仅使用NFC,而且使用基于Wi-Fi的通信。
图9示出移动通信装置(MD)的NFC重击检测的实施方式900。就本图而言可以看出,移动装置重击检测可通过终端装置根据NFC检测。即,当用户移动移动装置,进行轻敲、重击和/或相对于终端装置的任何其它预定运动或者动作时,终端装置可检测到移动装置的所述移动。所述移动可用于完成任何期望的应用,包括上述诸如交易等。
图10示出了移动通信装置(MD)的Wi-Fi重击检测的实施方式1000。就本图而言可以看出,类似于NFC应用,诸如移动装置相对于终端装置的重击可根据基于Wi-Fi的通信来检测。一些不同构件中任何一个可用于确定和开始移动装置进行所述重击运动(例如,或者一般地,轻敲、重击和/或任何预定运动或者动作)。
如本图顶部可以看出,所述运动可相对于终端装置来检测。然而,如本图较下部可以看出,所述运动可参照相对于终端装置位于远处的给定物体来检测。即,由终端装置可作出确定,移动装置进行参照相对于终端装置位于远处的物体的相应运动。在某些可选实施方式中,在所述物体和终端装置之间也完成通信。即,移动装置可与相对于终端装置位于远处的物体进行通信,并且终端装置可操作为将所述通信转发或者中继到终端装置。一般而言,在所述实施中,通信可看作在至少三个相应装置之间完成,即,移动装置、相对于终端装置位于远处的物体以及终端装置。
就本图而言也可以理解,终端装置实施为区分与相对于终端装置位于远处的第一物体相关联和与相对于终端装置位于远处的第二物体相关联的运动。即,在所述应用背景下,终端装置操作为区分特定位于远处的物体,其中进行终端装置的运动并且使其与物体相关联。例如,在一个可行应用背景下,其中移动装置用于完成某个场所内不同相应交易,移动装置相对于场所内不同相应物体的不同相应运动将完成分别与场所内不同相应物体对应的不同相应交易。
就本文中各种实施方式和/或图而言可以理解,完成接近范围控制使得给定移动装置在相应情况下且在相应时间与所述终端装置交互。即,当移动装置足够接近终端装置时,可完成所述通信。例如,所述基于接近范围的操作确保如果移动装置没有足够接近终端装置,那么交易不会完成。然而,就本图底部而言可以描述,可能有某些实例,其中可能期望超过典型NFC的更大操作范围(例如,诸如客户细读商店并分别通过相对于终端装置位于远处的两个不同相应物体完成交易)。同样,就基于这些位于远处的物体的接近范围控制而言,提供区别使得移动装置运动明确且可靠地与相对于终端装置位于远处的相应物体相关联,用户经由所述移动装置与所述终端装置交互(例如,诸如通过用户启动移动装置相对于一个或者一个以上物体的轻敲或者重击动作,所述一个或一个以上物体相对于终端装置位于远处)。
为此,移动装置和终端装置都操作为完成和控制适用于有效交易的范围。使用基于Wi-Fi的通信(例如,诸如根据未授权5GHz频带)的操作可执行为扩展所述NFC使用类型应用的范围。同样,对于交易启动可执行相应的移动装置运动(例如,使得基于Wi-Fi的通信可相应地理解用于在一个或者一个以上移动装置和一个或者一个以上终端装置之间完成所述交易)。
就支持基于Wi-Fi的通信而言也可以理解,相应的省电操作模式对于延长移动装置有用操作时间可能为可取。即,除当移动装置促成交易时外,所述移动装置可关闭电源,进入相对较低功率模式等。此外,执行根据所述基于Wi-Fi的通信的操作,诸如以使与可适用于移动装置和终端装置的环境内的其它通信的干扰最小化。即,根据所述基于Wi-Fi的通信的操作进行操作以确保在不同相应移动装置和不同相应终端装置之间减轻干扰(例如,诸如根据可包括许多相应移动装置和/或终端装置的某些应用)。此外,交易持续时间可在1秒以内完成;即,完成交易过程所需的整个持续时间发生在所述移动装置用户基本上察觉不到的标称时间周期内(例如,交易持续时间小于移动装置用户完成移动装置相对于终端装置的相应运动所需的时间周期)。所述快速操作可使用基于Wi-Fi的通信来支持,基于Wi-Fi的通信提供非常高的数据速率(例如,诸如根据未授权5GHz频带操作)。此外,鉴于可根据基于Wi-Fi的通信实现安全性的各种构件,如果安全性不比根据NFC可提供的安全性好,那么安全性至少可确保好。
就实施相应接近范围控制而言,可采用许多相应构件中任何一个,包括下文描述的各种构件,诸如基于接收信号强度指示符(RSSI)的接近范围控制、基于到达角(AoA)的接近范围控制以及基于飞行时间(time of flight,ToF)的接近范围控制。
图11示出基于接收的信号强度指示符(RSSI)的接近范围控制的实施方式1100。就本图而言可以看出,可采用阈值以确定给定交易是否授权或者拒绝。即,仅当与移动装置和终端装置之间通信相关联的RSSI大于特定阈值,那么交易将授权。如果与移动装置和终端装置之间通信相关联的RSSI小于阈值,那么交易将被拒绝。
此外,可采用信号强度或者RSSI用于其它应用中,包括与省电操作相关联的应用(例如,唤醒、睡眠等)。即,基于移动装置和终端装置之间通信的相关联信号强度或者RSSI,移动装置可进入相应省电操作模式或者从相应省电操作模式退出。
图12示出基于到达角(AoA)的接近范围控制的实施方式1200。在某些应用内,移动装置和终端装置中任意一个或者两个都可包括一个以上天线。例如,根据多天线通信(例如,MIMO应用),可根据三角测量确定与移动装置和终端装置之间通信相关联的到达角。此外,基于移动装置相对于终端装置的相应运动,与移动装置和终端装置之间这些通信相关联的到达角将具有某些特性。一般而言,如果移动装置相对于终端装置相对较远,那么与通信相关联的到达角将变化相对较小(例如,与第一通信相关联的第一运动的到达角和与第二通信相关联的第二运动的到达角将为基本上相同,或者彼此至少非常接近)。
可选地,如果移动装置比较接近终端装置,那么与通信相关联的到达角将显著变化(例如,与第一通信相关联的第一运动的到达角和与第二通信相关联的第二运动的到达角通常将为相互非常不同)。为此,与与移动装置相对于终端装置的不同相应运动相关联的不同相应通信相关联的不同相应到达角的分析和比较可用于估计和/或确定移动装置与终端装置的相对距离。
图13示出基于飞行时间(ToF)的接近范围控制的实施方式1300。就本图而言可以看出,移动装置和终端装置之间通信的持续时间的监视和确定可用于确定移动装置与终端装置的相对距离。例如,根据基于Wi-Fi的通信,彼此的通信往返时间可用于确定移动装置与终端装置之间的相对距离。
就确定相对位置(例如,和/或绝对位置或者位置,诸如根据全球定位系统技术(GPS))的这些和/或其它构件而言可以理解,两个或者两个以上位置和/或位置确定技术的任何期望组合也可合并为产生更有效构件,通过所述构件来控制交易范围。可以理解,采用一个以上所述位置和/或位置确定技术可在基于接近范围的交易控制方面提供更高精度。
图14示出基于霍尔效应的接近范围控制的实施方式1400。此外,在某些可选实施方式中,霍尔效应传感器可与到达角检测技术结合以协助检测轻敲、重击和/或相对于终端装置的其它预定移动装置运动。可以理解,霍尔效应可看作在终端装置和移动装置中一个或者两个中导线/导体两端产生电压差(例如,有时称为霍尔电压),使得横向于导线/导体中电流产生电压差,并且垂直于电流产生磁场。通过使用霍尔效应传感器和到达角检测组合,也可需要相对更复杂的手势检测(例如,除轻敲、重击等外,相对更复杂的手势)。此外,霍尔效应检测(或者磁感测检测)可用于检测移动装置正在接近终端装置。根据霍尔效应传感器的操作可不仅用于基于接近范围的控制目的,而且也可用于省电操作(例如,唤醒、睡眠等)。此外,根据霍尔效应传感器的操作可用于移动装置和终端装置两者唤醒的相互使能。
就根据某个省电操作的操作而言,移动装置和/或终端装置内无线电设备可设计为当检测到相对较强RF信号时(例如,当无线电设备检测到相对较强信标时)唤醒其中一个或者一个以上其它组件。可以理解,所述无线电设备可实施为协助和补充接近范围控制以当检测到所述强信标时唤醒装置中一个或者一个以上其它部分,并且或可在其它时间使它保持于睡眠模式或者低功率模式中。
也如本文其它处描述,根据基于Wi-Fi的通信的操作可使用任何IEEE802.11相关标准和/或草案标准完成,包括但不限于各种标准、协议和/或建议措施(例如,载波感测多址接入/碰撞避免(CSMA/CA),诸如在多个相应装置可在相同信道上根据一个或者一个以上通信介质共享机制等完成交易的情况下)。即,根据基于Wi-Fi的通信,可支持根据任何IEEE802.11相关标准和/或草案标准的数据包式通信。基于Wi-Fi的通信可允许所述交易在相对低功率限制共同信道和相邻信道干扰下完成。例如,根据未授权5GHz频带内操作,24个相应20MHz信道为可用。如果需要,可由移动装置和/或终端装置采用相应信道选择和构件以使干扰最小化(例如,其可使用一个或者一个以上专有自适应信道选择构件来实施)。
图15为示出操作一个或者一个以上无线通信装置的方法1500的实施方式的示图。
就本图而言可以理解,方法1500最初由在省电操作(例如,唤醒、睡眠等)中操作的移动装置来操作,如方块1510所示。一般而言,当用户完成移动装置相对于终端装置的相应运动时,移动装置最初可为在低功率模式或者睡眠模式内。
然后,基于移动装置接近终端装置,终端装置通过检测移动装置(例如,通过检测金属物体,通过使用诸如本文中描述任何期望接近范围检测方式等)来操作,并且终端装置通过开始(例如,通过发射一个或者一个以上信标,信标可由移动装置检测)来操作,如方块1520所示。
然后,移动装置通过检测一个或者一个以上信标(例如,诸如使用移动装置内唤醒无线电设备)并且基于检测唤醒来操作,如方块1530所示。在从低功率模式或者睡眠模式唤醒之后,移动装置可通过从终端装置接收随后信标来操作。移动装置通过验证使用任何一个或者一个以上期望构件从终端装置接收的一个或者一个以上信标来操作,如方块1540所示。例如,在某些实施方式中,通过比较信号强度或者RSSI与信标内提供的发射功率信息可完成所述确定。在其它实施方式中,通过分析RSSI、AoA和/或ToF信息(诸如本文其它处就各种实施方式和/或图而言描述)可完成操作。
方法1500然后操作使得移动装置通过与终端装置启动交易(例如,使用由从终端装置接收的特定信标规定的信道)来操作,如方块1550所示。交易应当完成的相应信道选择可选择为使与可能在操作环境内其它相应通信装置之间正在发生或者调度发生的任何其它相应通信的相互干扰最小化。
然后,终端装置通过验证交易来操作,如方块1560所示。终端装置可通过分析与移动装置和终端装置之间通信相关联的RSSI、AoA和/或ToF信息来验证所述交易相应来自相应或者正确接近范围区内给定移动装置。一旦相互接近范围验证(例如,使用相互接近范围验证、安全密钥交换和/或任何其它期望安全通信验证构件等中至少一个),移动装置和终端装置通过执行交易来操作,如方块1570所示。
图16示出根据Wi-Fi通信在根据NFC操作的相应无线通信装置之间建立和完成通信的实施方式1600的示图。也请注意,给定无线通信装置相对于另一个无线通信装置的轻敲、重击和/或任何其它预定运动可用于在它们之间建立连接和/或通信。例如,就本图而言可以看出,给定无线通信装置可包括NFC和Wi-Fi通信能力中一个或者两个。然而,在这样的可选操作中,一个或者一个以上其它功能可为与无线通信装置的所述运动相关联,而不是采用给定通信装置的所述轻敲、重击和/或任何其它预定运动来完成交易。在一个实例中,为了完成第一无线通信装置和第二无线通信装置之间对等连接或者通信,第一通信装置相对于第二通信装置的轻敲、重击和/或任何其它预定运动可用作发起和建立它们之间连接或者通信的动作。
一般而言,第一无线通信装置和第二无线通信装置可为操作为支持无线通信(例如,包括但不限于本文中参考图1描述)的任何期望类型装置,并且第一通信装置相对于第二通信装置的轻敲、重击和/或任何其它预定运动可用作建立它们之间连接或者通信的构件。还请注意,本文中描述与可检测轻敲、重击和/或任何其它预定运动的不同方式(例如,NFC重击检测、基于RSSI的接近范围控制、基于AoA的接近范围控制、基于ToF的接近范围控制、基于霍尔效应的接近范围控制等和/或它们任何组合和/或任何其它检测方式等)有关各种可选实施方式和/或图中任何一个可用于建立相应无线通信装置之间连接或者通信。
还请注意,虽然某些实施可能具有一个或者一个以上安全和/或认证要求以完成连接或者通信(例如,用户名、密码、加密和/或安全密钥和/或其它设置等),但是请注意,第一通信装置相对于第二通信装置的轻敲、重击和/或任何其它预定运动可自身用作安全和/或认证要求。可以理解,第一通信装置相对于第二通信装置的轻敲、重击和/或任何其它预定运动可能无需任何要求执行许多用户交互操作以建立连接或者通信(例如,进行扫描以识别人们可连接的可用无线通信装置,可用无线通信装置中一个设定或者输入许多安全和/或认证要求等中任何一个)。
也可以理解,可能有某些情况,其中用户进行某些交互操作以建立连接或者通信可能有要求(例如,在两个相应装置之间第一连接或者通信期间)。在这样的情况下,虽然用户进行交互操作以完成从第一无线通信装置到第二无线通信装置的连接或者通信可能有一次性要求,但是第一和第二无线通信装置之间随后连接或者通信可通过使用第一通信装置相对于第二通信装置的轻敲、重击和/或任何其它预定运动来建立。当然,可能有某些情况,其中第一和第二无线通信装置之间连接或者通信可通过使用第一通信装置相对于第二通信装置的轻敲、重击和/或任何其它预定运动来建立,而用户进行任何交互操作无需任何一次性要求。
就本图而言也可以理解,相应无线通信装置之间交互在不同的相应时间可为不同(例如,NFC在第一时间或者在第一时间期间,Wi-Fi在第二时间或者在第二时间期间等)。
图17为示出根据Wi-Fi通信在根据NFC操作的相应无线通信装置之间建立和完成通信并且经由无线通信装置中至少一个实现网络接入的实施方式1700的图。就本图而言可以理解,从给定无线通信装置(例如,同样,对于其它实施方式和/或图,其可为操作为支持无线通信的任何期望类型装置,诸如包括但不限于本文中参考图1描述)的连接、给定无线通信装置和网络协调器类型装置(诸如基站(BS)或者接入点(AP))之间的连接或者通信可通过使用无线通信装置相对于网络协调器类型装置(例如,BS、AP等)的轻敲、重击和/或任何其它预定运动来建立。即,虽然在无线通信装置和网络协调器类型装置之间可建立对等通信,但是网络协调器类型装置可用作网关或者桥门,无线通信装置经由网关或者桥门可接入一个或者一个以上网络(例如,互联网、内联网、广域网(WAN)、卫星网络、蜂窝网络、WiMAX网络和/或网络协调器类型装置可经由许多通信方式中任何一个交互的任何其它类型网络,通信方式包括无线、有线、光学、卫星、蜂窝等)。
例如,在这样的可选实施中,无线通信装置相对于网络协调器类型装置的轻敲、重击和/或任何其它预定运动可不仅用作建立无线通信装置和网络协调器类型装置之间连接或者通信,而且也可用作无线通信装置可接入一个或者一个以上网络的方式。
此外,在某些期望实施方式中,通信装置相对于网络协调器类型装置的轻敲、重击和/或任何其它预定运动可无需任何要求进行许多用户交互操作以与网络协调器类型装置或者一个或者一个以上网络建立连接或者通信,所述网络可经由网络协调器类型装置接入(例如,进行扫描以识别人们可连接的可用无线通信装置,可用无线通信装置中一个设定或者输入许多安全和/或认证要求等中任何一个)。即,通信装置相对于网络协调器类型装置的轻敲、重击和/或任何其它预定运动可用作不仅在无线通信装置和网络协调器类型装置之间建立连接或者通信而且经由网络协调器类型装置在无线通信装置和一个或者一个以上网络之间建立连接或者通信的方式。
即,虽然认证和/或安全可能有两个独立相应级别(例如,第一级别与网络协调器类型装置有关,第二级别与经由网络协调器类型装置接入的给定网络有关),但是通信装置相对于网络协调器类型装置的轻敲、重击和/或任何其它预定运动可用作为这些相应通信链路中一个或者两个都提供相应认证和/或安全要求(例如,不仅与与网络协调器类型装置的连接或者通信有关,而且与与一个或者一个以上网络的连接或者通信有关)。
同样地,如参考图中其它实施方式描述,可能有某些情况或者实施,其中用户输入或者提供某些认证和/或安全信息可能有一次性要求(例如,用户名、密码、加密和/或安全密钥和/或其它设置等),并且所述信息可相应保存于无线通信装置和/或网络协调器类型装置内,使得无线通信装置和网络协调器类型装置之间随后连接或者通信以及任何所需认证和/或安全可通过使用通信装置相对于网络协调器类型装置的轻敲、重击和/或任何其它预定运动来建立。
就本图而言也可以理解,无线通信装置和网络协调器类型装置之间交互在不同相应时间可为不同(例如,NFC在第一时间或者在第一时间期间,Wi-Fi在第二时间或者在第二时间期间等)。例如,虽然通常将根据Wi-Fi进行与所述网络协调器类型装置(例如,BS、AP等)的连接或者通信,但是所述网络协调器类型装置可包括一个或者一个以上NFC天线,并且无线通信装置和网络协调器类型装置之间交互可根据在某些时间的NFC通信来执行,如在可选实施方式可能期望。
一般而言,就某些应用而言可以理解一个通信装置相对于另一个通信装置的轻敲、重击和/或任何其它预定运动(例如,是否与NFC、Wi-Fi等有关,并且是否检测到操作为根据任何期望方式,包括NFC重击检测、基于RSSI的接近范围控制、基于AoA的接近范围控制、基于ToF的接近范围控制、基于霍尔效应的接近范围控制等和/或它们任何组合和/或任何其它检测方式等),所述操作可用作建立相应通信装置之间连接或者通信,并且包括提供接入可经由通信装置之一接入的一个或者一个以上网络。同样,各种实施方式可能操作有所不同(例如,第一实施方式,其中操作单独用作建立连接或者通信的方式,包括提供任何认证和/或安全要求,第二实施方式,其中认证和/或安全要求必须提供至少一次,然后可通过操作单独建立随后连接或者通信等)。
图18、图19A、图19B、图20A和图20B为示出操作一个或者一个以上无线通信装置的方法的实施方式的示图。
参考图18的方法1800,方法1800通过操作第一无线通信装置(例如,移动通信装置(MD))来开始,用于使用基于无线局域网(WLAN)的通信支持与第二无线通信装置(例如,终端通信装置(TD))的无线通信,如方块1810所示。
方法1800通过基于第一无线通信装置与第二无线通信装置的接近范围以及第一无线通信装置相对于第二无线通信装置或者与第二无线通信装置相关联的物体的预定移动中至少一个自适应地进行操作第一无线通信装置来继续,如方块1820所示。
参考图19A的方法1900,方法1900通过操作第一无线通信装置(例如,MD)来开始,用于使用基于无线局域网(WLAN)的通信支持与第二无线通信装置(例如,TD)的第一无线通信,如方块1910所示。
方法1900通过操作第一无线通信装置(例如,MD)来继续,用于使用(例如,第一和第二无线通信装置的)至少一个近场通信(NFC)天线支持与第二无线通信装置(例如,TD)的第二无线通信,如方块1920所示。
参考图19B的方法1901,方法1901通过操作第一无线通信装置(例如,MD)来开始,用于使用基于无线局域网(WLAN)的通信支持与第二无线通信装置(例如,TD)的无线通信,如方块1911所示。
方法1901然后通过操作第一无线通信装置以基于与第一和第二无线通信装置之间至少一个通信相关联的接收信号强度指示符(RSSI)、到达角(AoA)和飞行时间(ToF)中至少一个(例如,任何一个或者一个以上、任何组合等)完成与第二无线通信装置的交易来继续,如方块1921所示。
参考图20A的方法2000,方法2000通过操作第一无线通信装置(例如,MD)来开始,用于使用基于无线局域网(WLAN)的通信支持与第二无线通信装置(例如,TD)的第一无线通信,如方块2010所示。
方法2000然后通过操作第一无线通信装置以基于第一无线通信装置相对于第二无线通信装置或者与第二无线通信装置相关联的物体的预定移动完成与第二无线通信装置的交易来继续,如方块2020所示。
参考图20B的方法2001,方法2001通过在低功率状态下操作第一无线通信装置(例如,MD)来开始,如方块2011所示。方法2001然后通过确定第一无线通信装置相对于第二无线通信装置的接近范围来操作,如方块2021所示。
方法2001通过确定接近范围是否与阈值可比较(例如,小于或者等于[<或=]))来继续,如确定方块2031所示。
如果确定接近范围与阈值不可比(例如,第一无线通信装置未足够接近第二无线通信装置),那么方法2001通过继续操作方块2011的操作来操作。
然而,如果确定接近范围实际上与阈值可比(例如,第一无线通信装置未足够接近第二无线通信装置),那么方法2001通过从低功率状态唤醒第一无线通信装置(例如,在全功率状态或者部分功率状态下操作)来操作,如方块2041所示。
方法2001然后通过操作第一无线通信装置(例如,MD)来操作,用于支持使用基于无线局域网(WLAN)的通信与第二无线通信装置(例如,TD)的第一无线通信,如方块2051所示。
也请注意,就本文中各种方法而言描述的各种操作和功能可在无线通信装置内执行,诸如使用基带处理模块和/或在其中实施的处理模块,(例如,诸如如参考图2描述根据基带处理模块64和/或处理模块50)和/或其中其它组件,包括一个或者一个以上基带处理模块、一个或者一个以上介质接入控制(MAC)层、一个或者一个以上物理层(PHY)和/或其它组件等。例如,所述基带处理模块可产生如本文中描述的信号和帧以及执行如本文中描述的各种操作和分析或者如本文中描述的任何其它操作和功能等或者它们的相应等同物。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根据本发明各个方面和/或如本文中描述的任何其它操作和功能等或者它们的相应等同物,所述基带处理模块和/或处理模块(其可在相同装置或者不同装置中实施)可进行所述处理以使用任何数目无线电设备中至少一个和任何数目天线中至少一个产生发射到另一个无线通信装置(例如,其也可包括任何数目无线电设备中至少一个以及任何数目天线中至少一个)的信号。在一些实施方式中,通过第一装置中处理模块和第二装置中基带处理模块协作进行所述处理。在其它实施方式中,完全通过基带处理模块或者处理模块进行所述处理。
如本文中使用,术语“大体上”和“大约”为其相对应术语和/或项目间相对性提供业界认可的公差。所述业界认可的公差范围从百分之一以下到百分之五十,并且对应于但不限于组件值、集成电路工艺偏差、温度偏差、升降次数和/或热噪声。项目间相对性范围从百分之几差异到大幅差异。也如本文中使用,(多个)术语“可操作耦接至”、“耦接至”和/或“耦接”包括项目间直接耦接和/或项目间经由中间项目(例如,项目包括但不限于组件、元件、电路和/或模块)的间接耦接,其中,针对间接耦接,中间项目不修改信号的信息,但是可调整其电流电平、电压电平和/或功率电平。还如本文中使用,推断耦接(即,其中一个元件通过推断耦接至另一元件)包括在两个项目之间以与“耦接至”相同方式的直接和间接耦接。还如本文中使用,术语“可操作为”或者“可操作耦接至”指示项目包括电源连接、(多个)输入、(多个)输出等中一个或者一个以上,当启用时执行一个或者一个以上其对应功能,并且还可包括至一个或者一个以上其它项目的推断耦接。还如本文中使用,术语“与…相关联”包括不同项目的直接和/或间接耦接和/或一个项目嵌入于另一项目内。如本文中使用,术语“媲美”指示两个或者两个以上项目、信号等的比较提供所需关系。例如,当所需关系为信号1比信号2具有更大幅值时,当信号1幅值大于信号2幅值时或者当信号2幅值小于信号1幅值时,可实现很好的比较。
也如本文中使用,术语“处理模块”、“模块”、“处理电路”和/或“处理单元”(例如,包括诸如可操作、实施和/或用于编码、用于解码、用于基带处理等的不同模块和/或电路)可为单个处理装置或者多个处理装置。所述处理装置可为微处理器、微控制器、数字信号处理器、微电脑、中央处理单元、现场可编程门阵列、可编程逻辑装置、状态机、逻辑电路、模拟电路、数字电路和/或基于电路硬编码和/或操作指令操纵信号(模拟和/或数字)的任何装置。处理模块、模块、处理电路和/或处理单元可具有相关联存储器和/或集成存储元件,所述相关联存储器和/或集成存储元件可为单个存储装置、多个存储装置和/或处理模块、模块、处理电路和/或处理单元的嵌入式电路。所述存储装置可为只读存储器(ROM)、随机存取存储器(RAM)、易失性存储器、非易失性存储器、静态存储器、动态存储器、快闪存储器、缓存存储器和/或存储数字信息的任何装置。请注意,如果处理模块、模块、处理电路和/或处理单元包括一个以上处理装置,那么处理装置可集中式定位(例如,经由有线和/或无线总线结构直接耦接在一起)或者可分布式定位(例如,经由局域网络和/或广域网络间接耦接的云计算)。还请注意,如果处理模块、模块、处理电路和/或处理单元经由状态机、模拟电路、数字电路和/或逻辑电路来实施其一个或者一个以上功能,那么存储对应操作指令的存储器和/或存储元件可嵌入于包括状态机、模拟电路、数字电路和/或逻辑电路的电路内或者在所述电路外部。还请注意,存储元件可存储与一个或者一个以上图中所示步骤和/或功能中至少一些对应的硬编码和/或操作指令,以及处理模块、模块、处理电路和/或处理单元执行硬编码和/或操作指令。所述存储装置或者存储元件可包括在制品中。
上文借助于说明其特定功能和关系性能的方法步骤已经描述本发明。为了便于描述,本文中已经任意定义这些功能方块和方法步骤的边界和顺序。只要相应执行特定功能和关系,就可定义替代性边界和顺序。任何替代性边界或者顺序均为在本发明范围和精神内。此外,为了便于描述,已经任意定义这些功能方块的边界。只要相应执行某些重要功能,就可定义替代性边界。同样,本文中也可已经任意定义流程图方块来说明某些重要功能。在使用范围内,流程图方块边界和顺序可另外定义,并且仍可执行某些重要功能。功能方块以及流程图方块和顺序两者的替代性定义均为在本发明范围和精神内。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也应当理解,本文中功能方块以及其它说明性方块、模块和组件可实施为通过离散组件、专用集成电路、执行相应软件的处理器等或者它们任何组合来说明。
在一个或者一个以上实施方式方面,也可能已经至少部分描述本发明。本发明实施方式在本文中被用作说明本发明、本发明方面、本发明特征、本发明概念和/或本发明实例。体现本发明的装置、制品、机器和/或方法的物理实施方式可包括参考本文中所讨论实施方式描述的方面、特征、概念、实例等中一个或者一个以上。此外,通过各图,实施方式可包括可使用相同或者不同参考数字的相同或者相似命名的功能、步骤、模块等,因此,所述功能、步骤、模块等可为相同或者相似功能、步骤、模块等或者不同功能、步骤、模块等。
除非另有特别说明,本文提出的任何图中到元件、从元件和/或元件之间的信号可为模拟或者数字、时间连续或者时间离散以及单端或者差分。例如,如果信号路径示出为单端路径,那么它也表示差分信号路径。同样,如果信号路径示出为差分路径,那么它也表示单端信号路径。虽然本文描述一个或者一个以上特定体系结构,但是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应当明白,同样可实施其它体系结构,所述其它体系结构使用未明确示出的一个或者一个以上数据总线、元件间直接连接和/或其它元件间间接耦接。
术语“模块”用于本发明不同实施方式描述中。模块包括经由硬件实施为执行一个或者一个以上模块功能的功能方块,诸如处理一个或者一个以上输入信号以产生一个或者一个以上输出信号。实施模块的硬件自身可结合软件和/或固件操作。如本文所使用,模块可包括一个或者一个以上子模块,所述子模块本身为模块。
虽然本文已经明确描述本发明不同功能和特征的特定组合,但是这些特征和功能的其它组合同样可行。本发明并不限于本文所公开的特定实例,并且明确包括这些其它组合。
模式选择表:
表1:2.4GHz、20/22MHz信道带宽、54Mbps最大比特率
表2:表1信道化
表3:表1中功率谱密度(PSD)掩码
表4:5GHz、20MHz信道带宽、54Mbps最大比特率
表5:表4信道化
表6:2.4GHz、20MHz信道带宽、192Mbps最大比特率
表7:表6信道化
表8:5GHz、20MHz信道带宽、192Mbps最大比特率
表9:表8信道化
表10:5GHz、其中40MHz信道和486Mbps最大比特率
表11:表10中功率谱密度(PSD)掩码
表12:表10信道化

Claims (10)

1.一种通信设备,包括:
移动通信装置MD,使用基于符合至少一个IEEE 802.11标准的无线局域网(WLAN)的通信支持与终端通信装置TD的无线通信;并且其中:
所述MD基于所述MD与所述TD的接近范围以及所述MD相对于所述TD或者与所述TD相关联的物体的预定移动自适应地进行操作并且基于所述MD相对于所述TD或者与所述TD相关联的物体的预定移动完成与所述TD的交易,其中,所述预定移动至少包括轻敲或重击,所述自适应地进行操作包括自适应地进行通信;并且
所述TD通过所述无线通信检测所述MD相对于所述TD的预定移动;
所述MD操作为基于所述MD与所述TD的接近范围为小于或者等于阈值而从低功率状态唤醒并且基于所述MD与所述TD的接近范围为大于所述阈值或者至少一个另外的阈值而进入低功率状态。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设备,其中:
所述MD基于与所述MD和所述TD之间的至少一个通信相关联的接收信号强度指示符(RSSI)、与所述MD和所述TD之间的至少一个通信相关联的到达角(AoA)以及与所述MD和所述TD之间的至少一个通信相关联的飞行时间(ToF)中的至少一个完成与所述TD的交易。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设备,其中:
所述MD包括至少一个近场通信NFC天线;并且
所述MD使用所述至少一个NFC天线支持与所述TD的至少一个另外的无线通信。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设备,其中:
所述MD为移动电话、智能手机或者个人数字助理(PDA);并且
所述TD为销售点(POS)装置或者与销售点(POS)装置相关联。
5.一种通信设备,包括:
移动通信装置MD,使用基于无线局域网(WLAN)的通信支持与终端通信装置TD的无线通信;并且其中:
所述MD基于所述MD与所述TD的接近范围以及所述MD相对于所述TD或者与所述TD相关联的物体的预定移动中的至少一个自适应地进行操作,所述TD通过所述无线通信检测所述MD相对于所述TD的预定移动,其中,所述预定移动至少包括轻敲或重击,所述自适应地进行操作包括自适应的地进行通信。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设备,其中:
所述MD包括至少一个近场通信NFC天线;并且
所述MD使用所述至少一个NFC天线支持与所述TD的至少一个另外的无线通信。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设备,其中:
所述MD基于所述MD相对于所述TD或者与所述TD相关联的物体的预定移动完成与所述TD的交易。
8.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设备,其中:
所述MD基于与所述MD和所述TD之间的至少一个通信相关联的接收信号强度指示符(RSSI)、到达角(AoA)和飞行时间(ToF)中的至少一个完成与所述TD的交易。
9.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设备,其中:
所述MD基于霍尔效应电压和与所述MD和所述TD之间的至少一个通信相关联的到达角(AoA)中的至少一个完成与所述TD的交易,所述霍尔效应电压基于所述MD和所述TD之间的距离在所述MD和所述TD中的至少一个内感生。
10.一种操作移动通信装置MD的方法,所述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使用基于无线局域网(WLAN)的通信支持与终端通信装置TD的无线通信;以及
基于所述MD与所述TD的接近范围以及所述MD相对于所述TD或者与所述TD相关联的物体的预定移动中的至少一个自适应地进行操作,所述TD通过所述无线通信检测所述MD相对于所述TD的预定移动,其中,所述预定移动至少包括轻敲或重击,所述自适应地进行操作包括自适应地进行通信。
CN201310175351.1A 2012-05-12 2013-05-13 多用户、多址接入和/或MIMO 无线通信内Wi‑Fi 接近范围研究 Active CN103391602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6)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US201261646277P 2012-05-12 2012-05-12
US61/646,277 2012-05-12
US201261656963P 2012-06-07 2012-06-07
US61/656,963 2012-06-07
US13/621,899 US20130301497A1 (en) 2012-05-12 2012-09-18 Wi-Fi proximity considerations within single user, multiple user, multiple access, and/or MIMO wireless communications
US13/621,899 2012-09-18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3391602A CN103391602A (zh) 2013-11-13
CN103391602B true CN103391602B (zh) 2017-04-12

Family

ID=4814259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310175351.1A Active CN103391602B (zh) 2012-05-12 2013-05-13 多用户、多址接入和/或MIMO 无线通信内Wi‑Fi 接近范围研究

Country Status (5)

Country Link
US (1) US20130301497A1 (zh)
EP (1) EP2663100A3 (zh)
KR (1) KR101419418B1 (zh)
CN (1) CN103391602B (zh)
TW (1) TWI547129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9179244B2 (en) 2012-08-31 2015-11-03 Apple Inc. Proximity and tap detection using a wireless system
US9218736B2 (en) * 2012-09-11 2015-12-22 University Of Washington Through Its Center For Commercialization Sensor nodes, apparatuses, and methods for wirelessly transmitting data to a power infrastructure
US9198119B2 (en) * 2013-03-05 2015-11-24 Qualcomm Incorporated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peer-2-peer Wi-Fi ranging using near field communication
US9237216B2 (en) * 2013-03-11 2016-01-12 Intel Corporation Techniques for wirelessly docking to a device
KR20140117060A (ko) * 2013-03-26 2014-10-07 한국전자통신연구원 식별자 없이 단말간 직접통신을 위한 매체접근제어계층 프로토콜 제어 장치 및 방법
JP6262947B2 (ja) * 2013-06-25 2018-01-17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通信装置、制御方法、及びプログラム
US9287935B2 (en) * 2013-08-01 2016-03-15 Blackberry Limited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anti-eavesdropping in vunerable NFC applications
EP2941068B1 (en) * 2014-03-14 2018-08-01 Broadcom Corporation Device locationing using wireless communication
EP2941069A3 (en) * 2014-03-14 2016-03-16 Broadcom Corporation Locationing determination using pilots signals in a wireless local area network (WLAN)
EP3123786B1 (en) 2014-06-30 2021-05-12 Hewlett Packard Enterprise Development LP Channel scan based on mobility state
CN104093213A (zh) * 2014-08-04 2014-10-08 耿直 基于公网传输的调度通信方法及公网调度通信系统
EP2986035A1 (en) * 2014-08-14 2016-02-17 Thomson Licensing A method for detecting that a user is manipulating an appliance on which a communication tag is provided, corresponding computer program product, user terminal, appliance, and system
US20160073437A1 (en) * 2014-09-05 2016-03-10 Intel Corporation Radio communication device and method for transmitting data
US10145942B2 (en) 2015-03-27 2018-12-04 Intel Corporation Techniques for spatio-temporal compressed time of flight imaging
US9699597B2 (en) * 2015-12-07 2017-07-04 Google Inc. Wireless signal forwarding
CN105611627B (zh) * 2016-01-08 2019-07-19 重庆邮电大学 基于双天线的wlan接入点aoa的估计方法
US20180027518A1 (en) * 2016-07-25 2018-01-25 Qualcomm Incorporated Proximity sensing using spectral analysis
WO2018086311A1 (zh) * 2016-11-10 2018-05-17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通信接口的唤醒方法及设备、辅助唤醒接口的标识配置方法及设备
US10122419B1 (en) 2018-02-23 2018-11-06 Capital One Services, Llc Transaction device capable of managing and routing power from an external power source
US11093593B2 (en) * 2018-08-20 2021-08-17 Lenovo (Singapore) Pte. Ltd. User authentication for protected actions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175279A (zh) * 2006-09-29 2008-05-07 美国博通公司 通信系统中处理信号的方法和系统

Family Cites Families (1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030129969A1 (en) * 2002-01-07 2003-07-10 Rucinski David B. Messaging system, apparatus and methods
WO2007079232A2 (en) * 2005-12-30 2007-07-12 Pango Networks, Inc. Methods and apparatus for location synthesis in a wireless network environment
US8718554B2 (en) * 2006-02-15 2014-05-06 Microsoft Corporation Means for provisioning and managing mobile device configuration over a near-field communication link
US7986917B2 (en) * 2006-07-10 2011-07-26 Sony Ericsson Mobile Communications Ab Method and system for data transfer from a hand held device
US7826411B2 (en) * 2007-05-10 2010-11-02 Broadcom Corporation Cooperative transceiving between wireless interface devices of a host device with shared modules
US8264408B2 (en) * 2007-11-20 2012-09-11 Nokia Corporation User-executable antenna array calibration
JP5109905B2 (ja) * 2008-09-29 2012-12-26 富士通モバイルコミュニケーションズ株式会社 通信装置
US8723729B2 (en) * 2009-05-26 2014-05-13 Broadcom Corporation Angle of arrival and/or range estimation within a wireless communication device
EP2302882A1 (en) * 2009-09-24 2011-03-30 Research In Motion Limited Communication device and method for initiating NFC communication
US8593331B2 (en) * 2010-06-16 2013-11-26 Qualcomm Incorported RF ranging-assisted local motion sensing
US8830970B2 (en) * 2010-07-30 2014-09-09 At&T Intellectual Property I, L.P. System-assisted wireless local area network detection

Patent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175279A (zh) * 2006-09-29 2008-05-07 美国博通公司 通信系统中处理信号的方法和系统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1347483A (zh) 2013-11-16
EP2663100A3 (en) 2014-01-01
KR20130128325A (ko) 2013-11-26
EP2663100A2 (en) 2013-11-13
KR101419418B1 (ko) 2014-07-14
US20130301497A1 (en) 2013-11-14
CN103391602A (zh) 2013-11-13
TWI547129B (zh) 2016-08-2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3391602B (zh) 多用户、多址接入和/或MIMO 无线通信内Wi‑Fi 接近范围研究
CN102474300B (zh) 基于ofdma的无线电网络中的通信方法、设备及其网络
CN105830361B (zh) 用于在无线lan系统中收发包括部分关联标识符的帧的方法和装置
CN102630098B (zh) 在多个频带上进行通信的方法、设备和系统
CN110169191A (zh) 用于无线lan中的初始协商的方法和设备
CN108370585A (zh) 使用多基本服务标识符集的无线通信方法和无线通信终端
CN108809831A (zh) 实现用于wi-fi隐私的网络协作mac随机化的系统和方法
CN107211447A (zh) 级联式触发帧指示
CN104396159B (zh) 一种搜寻接入点的方法
CN108702272A (zh) 接入点(ap)、台站(sta)和用于子载波缩放的方法
US20220329471A1 (en) Technique for configuring preamble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CN106797575B (zh) 具有用于802.11hew标准的接口控制的动态cca方案和系统
US9924474B2 (en) Scheme of finite power transmission statuses for low cost wireless broadband communication system
CN108886809A (zh) 唤醒窗口保护
Pirayesh et al. Coexistence of wi-fi and iot communications in wlans
CN107223348A (zh) 用于多播组和流量指示的动态指示图
CN106332291B (zh) 以用户为中心网络面向服务质量的下行无线资源分配方法
CN110140301A (zh) 同步信号块传输方法、装置及存储介质
CN107079313B (zh) 与传统设备兼容的动态cca方案
CN110419184A (zh) 用于在无线通信中传送反馈的技术
CN104380784A (zh) 用于无线网络的配置的方法
CN101978754A (zh) 可重新配置的多输入多输出系统和方法
CN103812801A (zh) 纯相位反馈信道估计及其使用方法
CN110024461A (zh) 同步下行链路传输协调
CN103686812A (zh) 处理无线多安全等级业务的方法及其无线路由器系统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REG Reference to a national code

Ref country code: HK

Ref legal event code: DE

Ref document number: 1186897

Country of ref document: HK

TA01 Transfer of patent application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170308

Address after: Singapore Singapore

Applicant after: Avago Technologies Fiber IP Singapore Pte. Ltd.

Address before: American California

Applicant before: Zyray Wireless Inc.

TA01 Transfer of patent application right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181024

Address after: Singapore Singapore

Patentee after: Annwa high tech Limited by Share Ltd

Address before: Singapore Singapore

Patentee before: Avago Technologies Fiber IP Singapore Pte. Ltd.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REG Reference to a national code

Ref country code: HK

Ref legal event code: WD

Ref document number: 1186897

Country of ref document: H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