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3391162A - 基于Raptor码的多媒体数据非均等差错保护方法 - Google Patents

基于Raptor码的多媒体数据非均等差错保护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3391162A
CN103391162A CN2013102895350A CN201310289535A CN103391162A CN 103391162 A CN103391162 A CN 103391162A CN 2013102895350 A CN2013102895350 A CN 2013102895350A CN 201310289535 A CN201310289535 A CN 201310289535A CN 103391162 A CN103391162 A CN 103391162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error protection
circulation
current
raptor
impartial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3102895350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3391162B (zh
Inventor
宋利
骆政屹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anghai Jiaotong University
Original Assignee
Shanghai Jiaotong University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anghai Jiaotong University filed Critical Shanghai Jiaotong University
Priority to CN201310289535.0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3391162B/zh
Publication of CN103391162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3391162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3391162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3391162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Detection And Prevention Of Errors In Transmission (AREA)
  • Compression Or Coding Systems Of Tv Signal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基于Raptor码的多媒体数据非均等差错保护方法。该方法包括基本型非均等差错保护和增强型非均等差错保护两种应用模式,通过失真影响评估、排序与分类、Raptor编码与发送等步骤实现多媒体数据包的非均等差错保护。本发明的方法充分利用了Raptor码在分组长度较长时的良好特性。另外,由于使用的是标准Raptor码,本发明的方法更加易于使用。

Description

基于Raptor码的多媒体数据非均等差错保护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通信技术领域的多媒体数据差错保护方法,具体是一种基于Raptor码的多媒体数据非均等差错保护(Unequal Error Protection,UEP)方法。
背景技术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各项多媒体应用在现代生活中已变得无处不在。许多多媒体业务都依赖于音、视频等多媒体数据的传输。由于像无线网络等现有信道往往不可避免地会受到传输差错的影响。因此,如何保护传输中的多媒体数据已成为实际应用时所必须面对的问题。
一类保护数据传输的方法是基于信道码的前向纠错(Forward Error Correction,FEC)法。目前,人们经常利用RS码等传统信道码提供保护。近来,Shokrollahi等人开发出了一种新型的喷泉(Fountain)信道码――Raptor码。与RS码等传统信道码相比,Raptor码所属的喷泉码有所谓的无码率(Rateless)特性。它可以根据固定数量的信源符号动态产生出任意数量的编码符号。此外,Raptor码在分组长度较长时仍很实用,并且能实现线性时间的编解码。目前,系统形式的Raptor码已得到标准化,并已作为前向纠错码被纳入了3GPP等标准之中。
由于多媒体数据各部分的重要性一般并不相同,因此前向纠错法经常通过非均等差错保护的方式获得更好的保护效果。目前,人们也提出了一些基于Raptor码的非均等差错保护方法。不过,许多现有的方法都需要或多或少地改变Raptor码的结构。与标准Raptor码相比,这往往会增加实际应用的难度。因此,需要一种基于标准Raptor码的多媒体数据非均等差错保护方法。使得在实现非均等差错保护的同时,降低应用的难度。
发明内容
本发明针对现有多媒体数据差错保护方法的不足,提供一种易于使用的、基于标准Raptor码的多媒体数据非均等差错保护方法。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所述方法包括基本型非均等差错保护和增强型非均等差错保护两种应用模式,通过失真影响评估、排序与分类、Raptor编码与发送等步骤实现多媒体数据包的非均等差错保护。
具体地,所述方法包括基本型非均等差错保护和增强型非均等差错保护两种应用模式,该方法步骤如下:
第一步,评估当前组多媒体数据包的失真影响;
第二步,按照失真影响下降的顺序对多媒体数据包进行排序,并依次把数据包分为若干类:
1)如果采用的是基本型非均等差错保护,则把数据包依次分为第一类和第二类两类数据包;
2)如果采用的是增强型非均等差错保护,则把数据包依次分为第一类、第二类和第三类三类数据包;
第三步,Raptor编码与发送数据包:
1)如果采用的是基本型非均等差错保护,则只对第一类数据包进行Raptor编码,并将得到的Raptor编码包与第二类数据包发送出去;
2)如果采用的是增强型非均等差错保护,则只对第一类数据包进行Raptor编码,并将得到的Raptor编码包与第二类数据包发送出去;第三类数据包既不参与Raptor编码,也不被发送,节省出的资源可以用于增加第一类数据包的Raptor编码包的数量。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具有如下的有益效果:
本发明的方法充分利用了Raptor码在分组长度较长时的良好特性。另外,由于使用的是标准Raptor码,本发明的方法更加易于使用。
附图说明
通过阅读参照以下附图对非限制性实施例所作的详细描述,本发明的其它特征、目的和优点将会变得更明显:
图1是本发明方法的流程图。
图2是本发明方法的基本型非均等差错保护的示意图。
图3是本发明方法的增强型非均等差错保护的示意图。
图4是实施例中评估视频包失真影响时的一种图像组结构示例。
图5是实施例中测试序列第一个图像组的PSNR比较,其中:(a)是Crew第一个图像组的PSNR比较;(b)是Raven第一个图像组的PSNR比较;(c)是Sheriff第一个图像组的PSNR比较;(d)是SpinCalendar第一个图像组的PSNR比较。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详细说明。以下实施例将有助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进一步理解本发明,但不以任何形式限制本发明。应当指出的是,对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此处把本发明应用到一个图像组(Group Of Pictures,GOP)的H.264/AVC视频包的非均等差错保护中,所采用的Raptor码是3GPP标准中的标准系统Raptor码。具体实施时参照图1所示的流程进行处理,图2和图3分别是基本型非均等差错保护和增强型非均等差错保护的示意图。以下对实施例的细节作进一步的介绍。
1.评估视频包的失真影响
此处使用平方误差和(Sum of Squared Errors,SSE)度量视频包的失真影响。一个视频包的失真影响由其所在帧的失真Dcur和其它帧的漂移失真Ddri两部分组成。通过仿真的误码掩盖操作可以得到Dcur的大小。如果该视频包属于非参考(B)帧,则不会因其产生漂移失真。因此该视频包的失真影响即为
DNREF=Dcur    (1)
下面主要分析参考(I或P)帧视频包的失真影响。设Icur表示当前视频包所在帧的参考帧序号。(比如在图4所示的图像组中,最大参考帧序号为Imax=4。)设视频编码时未施行周期的宏块帧内刷新。则对于后面序号为I的参考帧,可以估计出其中的漂移失真为
D dri , ref ( I ) = D cur 1 1 + γ ( I - I cur ) - - - ( 2 )
其中γ是反映隐含的或明确的滤波效果的泄漏因子。假设B帧中前向帧间编码宏块的数量等于后向帧间编码宏块的数量。则对于第I个参考帧之前紧邻的B帧而言,其中的漂移失真大约为
D dri , nref ( I ) = N B ( I ) · 1 2 [ D cur 1 1 + γ ( I - I cur ) + D cur 1 1 + γ ( I - I cur + 1 ) ] - - - ( 3 )
其中NB(I)是之前紧邻的B帧的数量。(比如在图4中,除了第一个参考帧之外,其它参考帧之前紧邻的B帧数量都为2。)另外,如果设NB(Icur)为当前参考帧之前紧邻的B帧数量,则在当前参考帧之前紧邻的B帧中,漂移失真大约为
D dri , nref ( I cur ) = N B ( I cur ) · 1 2 D cur 1 1 + γ - - - ( 4 )
综合考虑各个失真分量可知,第Icur个参考帧中一个视频包的失真影响大约为
D REF = D cur + Σ I = I cur + 1 I max D dri , ref ( I ) + Σ I = I cur + 1 I max D dri , nref ( I ) + D dri , nref ( I cur ) - - - ( 5 )
2.参与Raptor编码的视频包的丢失概率
假设传输信道是一个丢包率为pl的随机丢包信道。设k和r分别表示Raptor编码时的信源包数和修复包数,则一个参与Raptor编码的视频包最终丢失的概率可以近似表示为
P ( k , r ) ≈ Σ m = 0 k + r C k + r m ( 1 - p l ) m p l k + r - m · P f ( m , k ) · C k + r - 1 m C k + r m - - - ( 6 )
其中
Figure BDA00003493437500045
是收到k+r个包中的m个包的概率,Pf(m,k)表示有k个信源符号的标准Raptor码根据m个编码符号解码失败的概率,
Figure BDA00003493437500046
是系统Raptor码下该视频包并不包括在m个收到的包之内的概率。此处采用的标准Raptor码的解码失败概率可以近似表示为
P f ( m , k ) = 1 m < k 0.85 &times; 0.567 m - k m &GreaterEqual; k - - - ( 7 )
将其带入(6)中可以得到
P ( k , r ) &ap; p l &CenterDot; &Sigma; m = 0 k - 1 C k + r - 1 m ( 1 - p l ) m p l ( k + r - 1 ) - m
+ p l &CenterDot; &Sigma; m = k k + r - 1 C k + r - 1 m ( 1 - p l ) m p l ( k + r - 1 ) - m &CenterDot; ( 0.85 &times; 0.567 m - k ) - - - ( 8 )
3.基本型非均等差错保护的配置优化
假设一个图像组中有K个视频包,在给定的前向纠错率下可以有R个修复包。如图2所示,在基本型非均等差错保护下,视频包在排序后被分为包含较高失真影响视频包的第一类,和包含较低失真影响视频包的第二类。设其中分别含有k1和k2个视频包。则第一类中的k1个视频包会被Raptor编码为k1+R个Raptor编码包。最终发送的是第一类所生成的k1+R个Raptor编码包,以及第二类的k2个视频包。
设D(i,j)表示第i类中第j个视频包的失真影响。假设每个视频包的失真影响互不相关。则由前文视频包的丢失概率和失真影响可知,在基本型非均等差错保护下,因丢包造成的视频包的平均失真影响可以近似为
D &OverBar; b ( k 1 , k 2 ) = P ( k 1 , R ) &CenterDot; &Sigma; j = 1 k 1 D ( 1 , j ) + p l &CenterDot; &Sigma; j = 1 k 2 D ( 2 , j ) - - - ( 9 )
为了获得较好的保护效果,可以通过优化配置的方式使得该平均失真最小。这可以表示为
{ k ^ 1 , k ^ 2 } = arg min k 1 , k 2 D &OverBar; b ( k 1 , k 2 )
s . t . k 1 + k 2 = K k i &GreaterEqual; 0 ( i = 1,2 ) - - - ( 10 )
实际应用时,可以通过算法1(即下文混合爬山法)第一步的一维搜索得到基本型非均等差错保护的最优参数配置(k1,b,k2,b)。
4.增强型非均等差错保护的配置优化
仍假设一个图像组中有K个视频包,在给定的前向纠错率下可以有R个修复包。如图3所示,在增强型非均等差错保护下,视频包在排序后被分为包含较高失真影响视频包的第一类,包含中等失真影响视频包的第二类,以及包含较低失真影响视频包的第三类。设其中分别含有k1、k2和k3个视频包。由于第三类中的k3个视频包既不会被Raptor编码,也不会被发送,因此,在不增加带宽消耗的情况下,第一类中的k1个视频包可以被Raptor编码为k1+R+k3个Raptor编码包。最终发送的是第一类所生成的k1+R+k3个Raptor编码包,以及第二类的k2个视频包。
设D(i,j)仍表示第i类中第j个视频包的失真影响。仍假设每个视频包的失真影响互不相关。则由前文视频包的丢失概率和失真影响可知,在增强型非均等差错保护下,因丢包造成的视频包的平均失真影响可以近似为
D &OverBar; e ( k 1 , k 2 , k 3 ) = P ( k 1 , R + k 3 ) &CenterDot; &Sigma; j = 1 k 1 D ( 1 , j ) + p l &CenterDot; &Sigma; j = 1 k 2 D ( 2 , j ) + &Sigma; j = 1 k 3 D ( 3 , j ) - - - ( 11 )
为了获得较好的保护效果,可以通过优化配置的方式使得该平均失真最小。这可以表示为
{ k ^ 1 , k ^ 2 , k ^ 3 } = arg min k 1 , k 2 , k 3 D &OverBar; e ( k 1 , k 2 , k 3 )
s . t . k 1 + k 2 + k 3 = K k i &GreaterEqual; 0 ( i = 1,2,3 ) - - - ( 12 )
实际应用时,可以先通过算法1第一步得到(k1,b,k2,b)。接着,把(k1,k2,k3)初始化为(k1,b,k2,b,0)后,再利用算法1第二步的二维搜索得到增强型非均等差错保护的最优参数配置(k1,e,k2,e,k3,e)。在算法1的第二步中,根据经验把S设为10。
以上所述的算法1是指混合爬山法,具体如下:
算法1混合爬山法
第一步:
设有K个多媒体数据包,其中第一类和第二类分别有k1和k2个数据包,是基本型非均等差错保护下第一类和第二类分别有k1和k2个数据包时的平均失真影响。MAX是一个平均失真影响不可能达到的充分大的值,(k1,b,k2,b)用于记录基本型非均等差错保护下k1和k2的最优参数配置,
Figure BDA00003493437500065
用于记录基本型非均等差错保护下最小的平均失真影响。
1)把(k1,b,k2,b)初始化为(0,K),把
Figure BDA00003493437500066
初始化为MAX;
2)把k1从1开始循环增加至多到K;
3)在k1的每次循环中,根据K和当前的k1得到当前的k2
4)在k1的每次循环中,如果当前的
Figure BDA00003493437500067
小于
Figure BDA00003493437500068
则把(k1,b,k2,b)更新为当前的(k1,k2),把
Figure BDA00003493437500069
更新为当前的
Figure BDA000034934375000610
否则跳出k1的循环;
5)循环结束后,(k1,b,k2,b)即为k1和k2的最优参数配置。
上述步骤的伪代码为:
Figure BDA00003493437500071
第二步:
设有K个多媒体数据包,其中第一类、第二类和第三类分别有k1、k2和k3个数据包,
Figure BDA00003493437500072
是增强型非均等差错保护下第一类、第二类和第三类分别有k1、k2和k3个数据包时的平均失真影响。(k1,b,k2,b)是算法第一步得到的最优参数配置,(k1,k2,k3)best用于记录当前k1、k2和k3的最优参数配置,用于记录当前最小的平均失真影响,(k1,k2,k3)last用于记录上一次循环得到的k1、k2和k3的最优参数配置,用于记录上一次循环得到的最小的平均失真影响。S用于控制内部循环的次数,min(·,·)是取最小值运算。(k1,e,k2,e,k3,e)用于记录增强型非均等差错保护下k1、k2和k3的最优参数配置。
1)把(k1,k2,k3)best初始化为(k1,b,k2,b,0),把
Figure BDA00003493437500075
初始化为
Figure BDA00003493437500076
把(k1,k2,k3)last初始化为(k1,b,k2,b,0),把
Figure BDA00003493437500077
初始化为
Figure BDA00003493437500078
2)把k3从1开始循环增加至多到k2,b
3)在k3的每次循环中,把k1
Figure BDA000034934375000715
开始循环增加到
4)在k1的每次循环中,根据K、当前的k1和当前的k3得到当前的k2
5)在k1的每次循环中,如果当前的小于
Figure BDA000034934375000710
则把(k1,k2,k3)best更新为当前的(k1,k2,k3),把
Figure BDA000034934375000711
更新为当前的
Figure BDA000034934375000712
6)在k3的每次循环中,如果小于
Figure BDA000034934375000714
则把(k1,k2,k3)last更新为(k1,k2,k3)best,把
Figure BDA00003493437500081
更新为
Figure BDA00003493437500082
否则跳出k3的循环;
7)循环结束后,把(k1,k2,k3)best赋给(k1,e,k2,e,k3,e),(k1,e,k2,e,k3,e)即为k1、k2和k3的最优参数配置。
上述步骤的伪代码为:
5.实施条件与结果
用1280×7204:2:0序列Crew、Raven、Sheriff、SpinCalendar的第一个图像组测试上述非均等差错保护方法。首先用JM14.2软件将测试序列编码成150字节的H.264/AVC视频包。每个图像组由25帧IBBPBBP…结构的图像组成。编码时,量化参数被设为28,熵编码使用上下文自适应的二进制算术编码(Context-based Adaptive Binary ArithmeticCoding,CABAC)。
测试中,I帧的误码掩盖方式为加权的帧内插值,P帧和B帧的误码掩盖方式是从参考帧中直接拷贝。设定传输仿真中每个视频包丢失与否相互独立,设定前向纠错率为 10 % ( R K + R = 10 % ) &CenterDot;
通过拟合一些有代表性的视频包的漂移失真,估计出Crew、Raven、Sheriff和SpinCalendar第一个图像组的泄漏因子γ分别为0.0899、0.0898、0.0159和0.0064。这些泄漏因子分别用于相应图像组的视频包的失真估计。
在基本型非均等差错保护下,每个图像组的视频包被分为两类。在不同的丢包率下,最终得到的各测试序列的配置参数如表1所示。在增强型非均等差错保护下,每个图像组的视频包被分为三类。在不同的丢包率下,最终得到的各测试序列的配置参数也列于表1中。
基于得到的配置参数,在不同的丢包率下,基本型非均等差错保护和增强型非均等差错保护得到的测试序列的PSNR如图5所示。图中所有的PSNR均由100次仿真结果平均得到。从图中可以看出,两种类型的非均等差错保护都取得了较好的保护效果,特别是增强型非均等差错保护有更好的鲁棒性。
表1测试序列第一个图像组的配置参数
Figure BDA00003493437500091
以上对本发明的具体实施例进行了描述。需要理解的是,本发明并不局限于上述特定实施方式,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在权利要求的范围内做出各种变形或修改,这并不影响本发明的实质内容。

Claims (3)

1.一种基于Raptor码的多媒体数据非均等差错保护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基本型非均等差错保护和增强型非均等差错保护两种应用模式,所述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第一步,评估当前组多媒体数据包的失真影响;
第二步,按照失真影响下降的顺序对多媒体数据包进行排序,并依次把数据包分为若干类:
1)如果采用的是基本型非均等差错保护,则把数据包依次分为第一类和第二类两类数据包;
2)如果采用的是增强型非均等差错保护,则把数据包依次分为第一类、第二类和第三类三类数据包;
第三步,Raptor编码与发送数据包:
1)如果采用的是基本型非均等差错保护,则只对第一类数据包进行Raptor编码,并将得到的Raptor编码包与第二类数据包发送出去;
2)如果采用的是增强型非均等差错保护,则只对第一类数据包进行Raptor编码,并将得到的Raptor编码包与第二类数据包发送出去;第三类数据包既不参与Raptor编码,也不被发送,节省出的资源可以用于增加第一类数据包的Raptor编码包的数量。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Raptor码的多媒体数据非均等差错保护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基本型非均等差错保护下,优化两类数据包数量的算法为:
设有K个多媒体数据包,其中第一类和第二类分别有k1和k2个数据包,
Figure FDA00003493437400011
是基本型非均等差错保护下第一类和第二类分别有k1和k2个数据包时的平均失真影响,MAX是一个平均失真影响不可能达到的充分大的值,(k1,b,k2,b)用于记录基本型非均等差错保护下k1和k2的最优参数配置,
Figure FDA00003493437400012
用于记录基本型非均等差错保护下最小的平均失真影响,则通过以下步骤得到两类数据包的最优数量:
1)把(k1,b,k2,b)初始化为(0,K),把
Figure FDA00003493437400013
初始化为MAX;
2)把k1从1开始循环增加至多到K;
3)在k1的每次循环中,根据K和当前的k1得到当前的k2
4)在k1的每次循环中,如果当前的
Figure FDA00003493437400021
小于
Figure FDA00003493437400022
则把(k1,b,k2,b)更新为当前的(k1,k2),把
Figure FDA00003493437400023
更新为当前的
Figure FDA00003493437400024
否则跳出k1的循环;
5)循环结束后,(k1,b,k2,b)即为k1和k2的最优参数配置。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基于Raptor码的多媒体数据非均等差错保护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增强型非均等差错保护下,优化三类数据包数量的算法为:
设有K个多媒体数据包,其中第一类、第二类和第三类分别有k1、k2和k3个数据包,
Figure FDA00003493437400025
是增强型非均等差错保护下第一类、第二类和第三类分别有k1、k2和k3个数据包时的平均失真影响,(k1,b,k2,b)是权利要求2得到的最优参数配置,(k1,k2,k3)best用于记录当前k1、k2和k3的最优参数配置,
Figure FDA00003493437400026
用于记录当前最小的平均失真影响,(k1,k2,k3)last用于记录上一次循环得到的k1、k2和k3的最优参数配置,
Figure FDA00003493437400027
用于记录上一次循环得到的最小的平均失真影响,S用于控制内部循环的次数,min(·,·)是取最小值运算,(k1,e,k2,e,k3,e)用于记录增强型非均等差错保护下k1、k2和k3的最优参数配置,则在得到(k1,b,k2,b)后,再通过以下步骤得到三类数据包的最优数量:
1)把(k1,k2,k3)best初始化为(k1,b,k2,b,0),把
Figure FDA00003493437400028
初始化为
Figure FDA00003493437400029
把(k1,k2,k3)last初始化为(k1,b,k2,b,0),把
Figure FDA000034934374000210
初始化为
2)把k3从1开始循环增加至多到k2,b
3)在k3的每次循环中,把k1开始循环增加到 min ( k 1 last + S , K - k 3 ) ;
4)在k1的每次循环中,根据K、当前的k1和当前的k3得到当前的k2
5)在k1的每次循环中,如果当前的
Figure FDA000034934374000214
小于
Figure FDA000034934374000215
则把(k1,k2,k3)best更新为当前的(k1,k2,k3),把更新为当前的De(k1,k2,k3);
6)在k3的每次循环中,如果小于
Figure FDA00003493437400032
则把(k1,k2,k3)last更新为(k1,k2,k3)best,把更新为
Figure FDA00003493437400034
否则跳出k3的循环;
7)循环结束后,把(k1,k2,k3)best赋给(k1,e,k2,e,k3,e),(k1,e,k2,e,k3,e)即为k1、k2和k3的最优参数配置。
CN201310289535.0A 2013-07-10 2013-07-10 基于Raptor码的多媒体数据非均等差错保护方法 Active CN103391162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310289535.0A CN103391162B (zh) 2013-07-10 2013-07-10 基于Raptor码的多媒体数据非均等差错保护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310289535.0A CN103391162B (zh) 2013-07-10 2013-07-10 基于Raptor码的多媒体数据非均等差错保护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3391162A true CN103391162A (zh) 2013-11-13
CN103391162B CN103391162B (zh) 2016-08-31

Family

ID=4953532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310289535.0A Active CN103391162B (zh) 2013-07-10 2013-07-10 基于Raptor码的多媒体数据非均等差错保护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3391162B (zh)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4320147A (zh) * 2014-10-27 2015-01-28 中国传媒大学 一种系统不等差错保护的Raptor码方法
CN105554500A (zh) * 2015-12-15 2016-05-04 华中科技大学 基于rcm译码符号不等分配的视频传输方法及系统
CN109194443A (zh) * 2018-08-27 2019-01-11 南京邮电大学 基于apsk星座映射的编码调制方法、可读存储介质和终端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EP1895732A1 (en) * 2006-08-30 2008-03-05 Jacobs University Bremen gGmbH Unequal-error protection bit loading for multi-carrier transmission
CN101369870A (zh) * 2008-10-20 2009-02-18 北京邮电大学 中继系统中基于物理层网络编码技术的不均等差错保护方法
CN101478373A (zh) * 2009-01-16 2009-07-08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 一种信源信道编码联合优化的自适应差错控制方法
CN102227103A (zh) * 2011-06-23 2011-10-26 天津大学 一种基于不等差错保护喷泉码的信道编码传输方法

Patent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EP1895732A1 (en) * 2006-08-30 2008-03-05 Jacobs University Bremen gGmbH Unequal-error protection bit loading for multi-carrier transmission
CN101369870A (zh) * 2008-10-20 2009-02-18 北京邮电大学 中继系统中基于物理层网络编码技术的不均等差错保护方法
CN101478373A (zh) * 2009-01-16 2009-07-08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 一种信源信道编码联合优化的自适应差错控制方法
CN102227103A (zh) * 2011-06-23 2011-10-26 天津大学 一种基于不等差错保护喷泉码的信道编码传输方法

Cited By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4320147A (zh) * 2014-10-27 2015-01-28 中国传媒大学 一种系统不等差错保护的Raptor码方法
CN104320147B (zh) * 2014-10-27 2017-08-08 中国传媒大学 一种系统不等差错保护的Raptor码方法
CN105554500A (zh) * 2015-12-15 2016-05-04 华中科技大学 基于rcm译码符号不等分配的视频传输方法及系统
CN105554500B (zh) * 2015-12-15 2018-08-21 华中科技大学 基于rcm译码符号不等分配的视频传输方法及系统
CN109194443A (zh) * 2018-08-27 2019-01-11 南京邮电大学 基于apsk星座映射的编码调制方法、可读存储介质和终端
CN109194443B (zh) * 2018-08-27 2020-12-29 南京邮电大学 基于apsk星座映射的编码调制方法、可读存储介质和终端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3391162B (zh) 2016-08-3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Badia et al. A Markov framework for error control techniques based on selective retransmission in video transmission over wireless channels
EP1769643B1 (en) Method, apparatus, and system for enhancing robustness of predictive video codecs using a side-channel based on distributed source coding techniques
CN102036061B (zh) 视频数据传输处理、发送处理方法、装置和网络系统
CN102075312B (zh) 基于视频服务质量的混合选择重传方法
CN101304537B (zh) 3g-ip无线视频传输系统
CN103051981B (zh) 用于视频多跳传输的自适应帧长计算方法
Ji et al. Joint source-channel coding and optimization for layered video broadcasting to heterogeneous devices
Maani et al. Resource allocation for downlink multiuser video transmission over wireless lossy networks
CN101826937B (zh) 适用于下一代移动互联网的链路层差错控制系统及其方法
Luo et al. Raptor codes based unequal protection for compressed video according to packet priority
CN103338412A (zh) 结合无线自适应调制与编码的自适应视频编码系统
CN103139571A (zh) 基于fec与wz编解码相结合的视频容错抗误码方法
CN103391162A (zh) 基于Raptor码的多媒体数据非均等差错保护方法
Migliorini et al. Performance evaluation of H. 264/SVC video streaming over mobile WiMAX
CN107343202A (zh) 基于附加码率的无反馈分布式视频编解码方法及移动终端
CN100588262C (zh) 信源信道联合编码中的信道码码率分配方法
CN103078716B (zh) 基于分布式3-D Turbo码的中继传输方法
CN104394414B (zh) 用于可伸缩视频编解码器的空时块码‑差分混沌键控的视频传输方法
KR100877127B1 (ko) 분산된 소스 코딩 기술들에 기초한 사이드-채널을 이용한예측 비디오 코덱의 견고성을 개선시키는 방법, 장치, 및시스템
Yin et al. A Cooperative Relay Network for Semantic Communication with Network Coding
Sun et al. A novel design of downlink control information encoding and decoding based on polar codes
CN105554500A (zh) 基于rcm译码符号不等分配的视频传输方法及系统
Zhang Energy Optimization for Hybrid ARQ
Bi et al. Joint source-channel coding of JPEG2000 image transmission over coded cooperative networks
Hueda et al. H. 263-based wireless video transmission in multicode CDMA systems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