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3390188A - 一种无芯片标签 - Google Patents

一种无芯片标签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3390188A
CN103390188A CN2013103167882A CN201310316788A CN103390188A CN 103390188 A CN103390188 A CN 103390188A CN 2013103167882 A CN2013103167882 A CN 2013103167882A CN 201310316788 A CN201310316788 A CN 201310316788A CN 103390188 A CN103390188 A CN 103390188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frequency
card reader
chipless
label
antenna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3103167882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章伟
赵田野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Individual
Original Assignee
Individual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Individual filed Critical Individual
Priority to CN2013103167882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3390188A/zh
Publication of CN103390188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3390188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Radar Systems Or Details Thereof (AREA)

Abstract

一种无芯片标签,包括第一接收天线、第一发送天线和至少一个带阻滤波器,第一接收天线,用于接收读卡器发射的全频谱信号;带阻滤波器,由谐振器耦合到能量传输线上构成,用于将所述全频谱信号进行滤波和编码处理,生成编码信号;第一发送天线,用于向读卡器反馈编码信号;若干个带阻滤波器之间的耦合系数不等,对应输出不同的编码信号,读卡器根据所反馈各频点信号强弱的编码信号识别标签的所记录的各种信息。读卡器可在同一频率区间内,对标签进行扫描识别,节约了扫描的时间,提高扫描效率,不必设置多种滤波器,仅需要一种滤波器,设置各个滤波器和能量传输线之间的间距,获得不同的反馈编码信号,降低了标签的制备难度和制造成本。

Description

一种无芯片标签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电子标签,尤其是指一种通过改变滤波器的耦合系数来获取不同编码信号的无芯片标签。
背景技术
以往的技术,无芯片标签的同一滤波器只能表示一位二进制数,如果无芯片标签期望保存更多的信息量,必须添加更多的不同尺寸,不同工作频率的其他滤波器;然而无芯片标签运用环境中,对标签尺寸往往有苛刻的要求,无法无限制地去添加不同尺寸的滤波器,因此标签信息量与标签尺寸成为一个难以调和的矛盾。
发明内容
基于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发明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通过改变滤波器的耦合系数来获取不同编码信号的无芯片标签,以提升标签的读取效率,减低标签的制造成本和制造难度。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无芯片标签,其包括第一接收天线、第一发送天线和至少一个带阻滤波器,其中,
所述第一接收天线,用于接收读卡器发射的全频谱信号;
所述带阻滤波器,由谐振器耦合到能量传输线上构成,用于将所述全频谱信号进行滤波和编码处理,生成编码信号;
所述第一发送天线,用于向读卡器反馈编码信号;
其中,所述若干个带阻滤波器之间的耦合系数不等,对应输出不同的编码信号,所述读卡器根据所反馈各频点信号强弱的编码信号识别标签的所记录的各种信息。
优选地,所述各带阻滤波器中的谐振器与能量传输线之间的耦合间距不等,间距与耦合系数呈反比例关系。通过设置不同的耦合间距,在同一频率带上,所述读卡器在无芯片标签反馈的编码信号中取各频点的最小反射信号强度值,通过归一化处理,获得不同耦合间距下,表征反射信号的强弱差异的逻辑定义值。通过对各个信号强度输出值进行编码定义,反馈不同的编码信号,使得读卡器可在同一频率带上读取不同的标签信息。
优选地,所述读卡器根据全频谱信号的频率不同,对各个带阻滤波器进行分段间隔扫描。通过分段间隔扫描,以提高扫频的效率,节约读取的时间。所述读卡器按全频谱信号的频率从低到高进行扫描,所述每段全频谱信号的频率扫描区间为20-40MHz,并取该频点扫描范围内的反射信号强度值的最小值,作为频点输出值。
优选地,所述无芯片天线中的第一发送天线和第一接收天线极化方向正交,可减小收发信号之间的互扰。所述读卡器中设有极化方向正交的第二发送天线和第二接收天线,所述读卡器的第二发送天线与无芯片天线中的第一发送天线相互平行,所述读卡器的第二接收天线和无芯片天线中的第一接收天线相互平行。
优选地,所述读卡器的第二发送天线发射全频谱信号,全频谱信号在各频率点功率相等。所述第一接收天线为覆盖全频谱的宽频带天线。
优选地,在标签上印刷采用相同的滤波器,通过设置滤波器中不同的耦合间距,以获得不同的反射信号强度值。
优选地,所述各个带阻滤波器的宽度相同,优选地,所述相同的滤波器在不同耦合间距的情况下,工作频率在同一扫频区间内,以节约扫频时间,提高扫频效率。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一种无芯片的标签中,通过分段扫频的方式,对标签中各个滤波器的频率段进行扫描,获取不等的反射信号强度值,节约扫描时间,提高扫描效率,并对所输出的反射信号强度值进行最小化输出处理,截取最小的反射信号强度值作为强度值的输出值,并对其进行编码定义,反馈至读卡器进行信号读取。另外,在标签中设置相同的带阻滤波器,通过改变谐振器和能量传输线之间的耦合间距,来调整滤波器的耦合系数,因各滤波器的耦合系数不同,所输出的反射信号强度值也各不相同,由于各个滤波器的走线宽度相同,特别是相同的滤波器,其反馈的工作频率范围相同,因此,读卡器可在同一频率区间内,对标签进行扫描识别,大大节约了扫描的时间,提高扫描效率,同时,不必设置多种滤波器,仅需要一种滤波器,设置各个滤波器和能量传输线之间的间距,来获得不同的反馈编码信号,大大降低了标签的制备难度和制造成本。
本发明无芯片的标签通过调整同一尺寸滤波器与信号传输线间的不同距离,产生不同耦合系数,从而调整同一频率下,反馈信号的强弱,以此作为编码信息,使得同一滤波器,同一频谱状态下,被赋予更大的信息量,打破了同一滤波器只能表示一位二进制数的限制,使得同一滤波器可以表示2位甚至多位二进制数,大大地提高了无芯片标签的信息储存量,同时降低了标签尺寸,适于更广的运用。
在本发明中,通过取该中心频点附近扫频范围内的反射信号强度值的最小值为频点输出值,可有效规避在实际生产过程中,由于介质、环境等影响,导致中心频点微小偏移的情况,取该频段内最小值,作为该中心频点的输出值,有效地解决了这个问题,使得频点输出值更准确,标签的生产良率和对使用环境的适应性都大幅提高。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无芯片标签的系统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无芯片标签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无芯片标签的整体等效电路图;
图4为本发明无芯片标签的带阻滤波器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无芯片标签的单一滤波器等效电路图;
图6为本发明无芯片标签的扫描示意图;
图7为本发明无芯片标签的S21值与频率的变化状态图;
图8为本发明无芯片标签的读卡器对频率f0反射信号强度扫描值;
图9为本发明无芯片标签的读卡器对频率f0值的反射信号强度输出值;
图10为本发明无芯片标签在无滤波器时S21值与频率的变化状态图;
图11为本发明无芯片标签在无滤波器时读卡器对频率f0反射信号强度扫描值;
图12为本发明无芯片标签在无滤波器时读卡器对频率f0反射信号强度输出值;
图13为本发明无芯片标签中两个滤波器的示意图;
图14为本发明无芯片标签两个滤波器时读卡器对频率f0与f1的扫描范围示意图;
图15为本发明无芯片标签两个滤波器时S21值与频率的变化状态图;
图16为本发明无芯片标签两个滤波器时读卡器对频率f0与f1的扫描范围示意图;
图17为本发明无芯片标签两个滤波器时读卡器对频率f0与f1的扫描范围示意图;
图18为本发明无芯片标签中两个滤波器中一个滤波器工作的示意图;
图19为本发明无芯片标签一个滤波器时S21值与频率的变化状态图;
图20为本发明无芯片标签一个滤波器时读卡器对频率f0与f1的扫描范围示意图;
图21为本发明无芯片标签一个滤波器时读卡器对频率f0与f1的扫描范围示意图;
图22为本发明无芯片标签多个滤波器取不同耦合间距的结构示意图;
图23为图22中滤波器的W=5.2mm时不同耦合间距对应的S21值与频率的变化状态图;
图24为图22中滤波器的耦合间距d0=0.2mm时,读卡器对f0反射信号强度输出值;
图25为图22中滤波器的耦合间距d1=0.4mm时,读卡器对f0反射信号强度输出值;
图26为图22中滤波器的耦合间距d2=0.6mm时,读卡器对f0反射信号强度输出值;
图27为图22中无滤波器时,读卡器对f0反射信号强度输出值。
具体实施方式
参照图1所示,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无芯片标签1,其可应用于各种物品的表面进行数字化标识,包括第一接收天线10、第一发送天线11和至少一个带阻滤波器12,其中,所述第一接收天线10,用于接收读卡器2发射的全频谱信号;所述带阻滤波器12,由谐振器120耦合到能量传输线121上构成,用于将所述全频谱信号进行滤波和编码处理,生成编码信号;所述第一发送天线11,用于向读卡器2反馈编码信号;其中,所述若干个带阻滤波器12之间的耦合系数不等,对应输出不同的编码信号,所述读卡器2根据所反馈各频点信号强弱的编码信号识别标签的所记录的各种信息。通过在标签中设置多个带阻滤波器12,经过滤波处理后,获得耦合系数不等的编码信号,以标识标签中的不同信息值。
所述第一接收天线10和第一发送天线11设于标签的两端。当读卡器2靠近标签1时,读卡器2向标签1发送全频谱信号,通过第一接收天线10接收所述全频谱信号,通过带阻滤波器12对其进行滤波处理,由于各个阻带滤波器12在不同频率点上,对全频率信号的耦合系数不同,生成不同的编码信息并传输至第一发送天线11,由发送至读卡器2中进行解读识别。
参照图2和图3所示,所述若干个带阻滤波器12中,包括若干个谐振器120分别耦合到能量传输线121上,在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中,所述各带阻滤波器12中的谐振器120与能量传输线121之间的间距不等,间距与耦合系数呈反比例关系,间距越大,耦合系数越小,同一频率上的带阻滤波器12的滤波深度越小,反之,间距越小,耦合系数越大,同一频率上的带阻滤波器12的滤波深度越大。在同一频率带上,所述读卡器在无芯片标签反馈的编码信号中取各频点的最小反射信号强度值,通过归一化处理,获得不同耦合间距下,表征反射信号的强弱差异的逻辑定义值。根据反射回读卡器的该频点的信号强度不同,构成不同的编码信息。对所反馈的编码信号进行标记,若某一信号在一个特定频率相对较弱,则标记为“0”,否则标记为“1”,当然,也可以做相反的逻辑定义,由频谱对信号数据进行了编码,每个带阻滤波器12所反射回读卡器的信号拥有唯一的频谱特征,即唯一的ID。在无芯片标签的工作频率范围内,为了使得读卡器具有良好的全面辐射特性,可从任意角度访问所述标签,所述标签的第一接收天线和第一发送天线可选圆盘单极子天线,其具有结构简单,有线极化,带宽可设计成很宽,并具有良好的全向辐射的特性。
参照图4所示,在带阻滤波器12中,所述谐振器120呈螺旋状,其与能量传输线121之间的间距为d,谐振器120为W,谐振器120的长度为L,谐振器螺旋结构走线之间的间距为g。通过控制W的尺寸,来控制谐振器的谐振频率,确定所述多带阻滤波器的中心频率fo,通过控制d的尺寸,来控制谐振器120与能量传输带121的耦合系数,从而确定所述带阻滤波器的滤波深度。在本实施例中,所述L=8.4mm,W=4.8mm,g=0.2mm;d=0.2mm。
参照图5所示,在带阻滤波器的等效电路中,Rr为该谐振器的等效电阻,其中,谐振器等效电感为Lr,等效电容为Cr,这两个等效电路值决定了谐振器的谐振频率,即决定了该带阻滤波器的中心频率,计算公式如下:
f 0 = 1 2 π 1 L r C r
其中,Ro、Co、Lo分别表示能量传输线的等效电阻,等效电容以及等效电感,其计算所得特性阻抗与能量传输线两端负载Zo阻抗匹配;
其中,Lm表示谐振器和能量传输线之间的耦合电感,耦合系数主要取决于螺旋结构的长度L及谐振器与能量传输线之间的耦合间距d,d越小耦合系数越大,带阻滤波器的滤波深度就越大。多带阻滤波器的工作频率主要由谐振器总长度(L*W)决定;多带阻滤波器滤波深度主要由谐振器与能量传输线间距d决定。同一谐振器与能量传输线之间不同的间距,同一频率带阻滤波器的滤波深度不同,导致反射回读卡器的该频点的信号强度不同,从而构成不同的编码信息。
参照图6所示,为了节约扫描时间,所述读卡器根据全频谱信号的频率不同,对各个带阻滤波器进行分段间隔扫描,所述读卡器按全频谱信号的频率从低到高进行扫描,在本发明中,所述每段全频谱信号的频率扫描区间为±20-40MHz。在本实施例中,预设需要扫描的频率中心为f0、f1、f2……,由低到高进行扫描;读卡器先扫描以f0为中心频率的(f0-30MHz)至(f0+30MHz)频率范围,以间隔1MHz(或更小)进行扫描,取该范围内幅度最小值作为f0幅度扫描值;然后扫描以f1为中心频率的(f1-30MHz)至(f1+30MHz)频率范围,以间隔0.5MHz(或更小)进行扫描,取该范围内幅度最小值作为f1幅度扫描值;以此类推。通过分段间隔扫描,可大大减少扫描的时间,提高扫描的效率。所述频率的扫描区间和间隔区间可根据需要设置。
所述无芯片天线中的第一发送天线11和第一接收天线10极化方向正交,极化正交分别隔离了收发信号,最大限度地减小了访问的全频谱信号和反射编码信号之间的干扰。相对应的,所述读卡器2中设有极化方向正交的第二发送天线21和第二接收天线20,所述读卡器2的第二发送天线21与无芯片天线中的第一发送天线11相互平行,所述读卡器的第二接收天线20和无芯片天线中的第一接收天线10相互平行。这样,可减小收发信号的相互干扰,提高信号传输的效率和质量。第二发送天线21与第一发送天线11,以及第二接收天线20与第一接收天线10的相互平行放置,可以提高其相互信号传输的效率,减小空间传输的极化损失。所述读卡器2的第二发送天线21发射全频谱信号,全频谱信号在各频率点功率相等。优选地,所述第一接收天线10为覆盖全频谱的宽频带天线。所述各个带阻滤波器的总长相同,即选用相同的带阻滤波器进行编码标识。
实施例一
参照图7-图8所示,以单一滤波器为例,以滤波器中谐振器的宽度W为5.2mm,谐振器与能量传输线之间的间距d为0.2mm为例,在图7中,在滤波器的S21值(滤波器的传输参数)中,中心频点在2.22GHz附近,最深S21值为-17.2dBm。当读卡器接收并扫描标签反射的信号时,取f0=2.22GHz为中心频点,取该频点的扫描范围应为2.19GHz至2.25GHz,检测到频点2.212GHz最小反射信号强度为-82.2dBm,将该频点值-82.2dBm作为f0为2.22GHz频点输出值。在本发明中,取该中心频点附近扫频范围内的反射信号强度值的最小值为频点输出值,可有效规避在实际生产过程中,由于介质、环境等影响,导致中心频点微小偏移的情况,取该频段内最小值,作为该中心频点的输出值,有效地解决了这个问题,使得频点输出值更准确,标签的生产良率和对使用环境的适应性都大幅提高。
参照图9所示,若滤波器放置在2.19GHz至2.25GHz频率范围,读卡器对标签进行扫描,检测到频点2.212GHz上,最小反射信号强度为-82.2dBm,并将该频点的最小反射信号强度值作为f0=2.22GHz的频点输出值,并定义该频点f0的逻辑值为0。参照图10所示,若能量传输线旁,没有设置滤波器时,其S21值如图所示,在整个频带内S21没有凹陷,即频谱全通的状态。参照图11所示,当读卡器扫描2.19GHz至2.25GHz频率范围时,检测到所有频点强度值均相等,取最小反射信号强度为-65dBm,并将该频点的最小反射信号强度值作为f0=2.22GHz的频点输出值,并定义该频点f0的逻辑值为1。参照图12所示,在频点f0=2.212GHz值,标签发射信号强度输出值为-65dBm。
实施例二
参照图13-图14所示,以两个滤波器为例,第一滤波器的谐振器的宽度W为5.2mm,谐振器与能量传输线之间的间距d为0.2mm,第二滤波器的谐振器的宽度W为4.8mm,谐振器与能量传输线之间的间距d为0.2mm。如图16,第一滤波器在f0=2.22GHz频点工作,第二滤波器在f1=2.48GHz频点工作,两个滤波器对应两位(二进制)逻辑值,分段扫描2.19GHz至2.25GHz频率范围和2.45GHz至2.51GHz频率范围,采用分段扫描的方法,大大节省了扫描时间。谐振器的滤波频率与谐振器的总长成反比,谐振器的总长越长,其滤波频率越小,反之亦然,由于第一滤波器的总长大于第二滤波器的总长,则第一滤波器的滤波频率fo小于第二滤波器的滤波频率f1。当两个滤波器同时工作时,其两个滤波器对应的S21值中,第一滤波器的S21值为-17.5dB,第二滤波器的S21值为-16dB,读卡器接收所反馈的信号后,分段扫描2.19GHz至2.25GHz频率范围和2.45GHz至2.51GHz频率范围,获得相对应的反射信号强度扫描值;在图17中,根据前述方法,取2.19GHz至2.25GHz频率范围和2.45GHz至2.51GHz频率范围内的最小值,分别作为f0=2.22GHz和f1=2.48GHz的输出值,所述f0=2.22GHz的反射信号强度输出值为-82dBm,所述f1=2.48GHz的反射信号强度输出值为-81dBm,反馈的编码信号为(0,0)。
实施例三
参照图18-图21所示,在两个滤波器中,第一滤波器:fo滤波器工作,第二滤波器:f1滤波器不工作,第一滤波器的谐振器的宽度W为5.2mm,谐振器与能量传输线之间的间距d为0.2mm,第一滤波器在f0=2.22GHz频点工作,参照图19所示,第一滤波器(fo滤波器)对应的S21值为-17.5dB。参照图20所示,分段扫描2.19GHz至2.25GHz频率范围和2.45GHz至2.51GHz频率范围,获得相对应的反射信号强度扫描值,参照图21所示,根据前述方法,取2.19GHz至2.25GHz频率范围和2.45GHz至2.51GHz频率范围内的最小值,分别作为f0=2.22GHz和f1=2.48GHz的输出值,所述f0=2.22GHz的反射信号强度输出值为-82dBm,所述f1=2.48GHz的反射信号强度输出值为-65dBm,反馈的编码信号为(0,1)。
通过上述实施例一至实施例三,说明通过采用分段扫描的方法,大大减小了需要扫描的频段范围,节省了扫描时间;通过取该中心频点附近扫频范围内的反射信号强度值的最小值为频点输出值,可有效规避在实际生产过程中,由于介质、环境等影响,导致中心频点微小偏移的情况,取该频段内最小值,作为该中心频点的输出值,有效地解决了这个问题,使得频点输出值更准确,标签的生产良率和对使用环境的适应性都大幅提高。
实施例四
在本实施例中,提供了同一个滤波器,在滤波器和能量传输线之间不同的间距d的情况下进行工作,由于滤波器的宽度W值是一致的,并且其他值均不变,故其中心频率点是固定的;由于分布参数的变化,中心工作频率范围随间距d的不同,只产生微小的变化,中心频率仍在f0=2.22GHz附近,在2.19GHz至2.25GHz频率范围内。在本实施例中,设置三个相同的滤波器取w=5.2mm,其中,间距d的值不同,分别为d0=0.2mm,d1=0.4mm,d2=0.6mm。参照图22所示,即所述无芯片标签中,设置三个滤波器:(1)w=5.2mm,d0=0.2mm;(2)w=5.2mm,d1=0.4mm;(3)w=5.2mm,d2=0.6mm;(4)无滤波器。针对这四种情况,进行S21测试和反射信号强度检测,参照图23所示,分别测试四种情况的S21值,测试频率范围仍为2.19GHz至2.25GHz;如图所示,其各中心频率只有微小的偏移,仍在2.19GHz至2.25GHz的扫频范围内,但其S21值最小值会随间距d的变大而变小,将其数据汇总。参照图24-27所示,分别示出读卡器对各个反射信号强度值取最小值后的输出值,参照图24所示,当滤波器的参数为w=5.2mm,d0=0.2mm,频率范围应为2.19GHz至2.25GHz扫频所得最小值为-82.2dBm,根据前所述的扫描取值原理,扫描输出值为:频率2.22GH值为-82.2dBm。参照图25所示,当滤波器的参数为w=5.2mm,d1=0.4mm,频率范围应为2.19GHz至2.25GHz扫频所得最小值为-76.8dBm,根据前所述的扫描取值原理,扫描输出值为:频率2.22GH值为-76.8dBm。参照图26所示,当滤波器的参数为w=5.2mm,d2=0.6mm,频率范围应为2.19GHz至2.25GHz扫频所得最小值为-73.2dBm,根据前所述的扫描取值原理,扫描输出值为:频率2.22GH值为-73.2dBm。参照图27所示,无滤波器时频率范围应为2.19GHz至2.25GHz扫频所得最小值为-65dBm,根据前所述的扫描取值原理,扫描输出值为:频率2.22GH值为-65dBm。对上述各种滤波情况进行编码定义取值:在w=5.2mm尺寸下,f0=2.22GHz下;
(1)当d=0.2mm时,扫频2.19GHz至2.25GHz,所得反射功率最小值为-82.2dBm,表示逻辑值为(0,0);
(2)当d=0.4mm时,扫频2.19GHz至2.25GHz,所得反射功率最小值为-76.8dBm,表示逻辑值为(0,1);
(3)当d=0.6mm时,扫频2.19GHz至2.25GHz,所得反射功率最小值为-73.2dBm,表示逻辑值为(1,0);
(4)没有滤波器,扫频2.19GHz至2.25GHz,所得反射功率最小值为-65dBm,表示逻辑值为(1,1);
当然,在信号接收过程中,读卡器2与标签1之间的距离d往往是变化的,如果直接用绝对的功率值来对应其逻辑值,是不可行的。但是,不同d间距的情况下,其所测得的功率差值是与S21值对应的,是固定不变的,在同一时刻,读卡器先取一个不被滤波器滤除的频点反射信号强度值,实例中取-65dBm作为参考值,并将所有其他频率所得的反射信号强度对该值进行归一化处理,以此来对比不同耦合间距下,反射信号的强弱差异并对其进行逻辑定义;
当没有印刷w=5.2mm滤波器时,fo反射信号强度值归一化值为0dB,反射信号强度范围(-2dB<P<0dB)之内即表示逻辑值为(1,1);
当d=0.6mm时,fo反射信号强度值归一化值为-8.2dB,反射信号强度范围在(-7.2dB<P<-9.2dB)之内即表示逻辑值为(1,0);
当d=0.4mm时,fo反射信号强度值归一化值为-11.8dB,反射信号强度范围(-10.8dB<P<-12.8dB)之内即表示逻辑值为(0,1);
当d=0.2mm时,fo反射信号强度值归一化值为-17.2dB,反射信号强度范围(P<-15dB)之内即表示逻辑值为(0,0);
由此可见,一个尺寸的滤波器,一个频谱的幅值,即可以对应两位(二进制)逻辑值,大大节省了标签空间,仅在一个频率区间进行扫描读取,提高了扫描的效率,快速获取多个编码信号;同时,减小了多种滤波器的选取和印刷难度,提升了标签的制作效率,大大降低了其制作成本。
本发明一种无芯片的标签中,通过分段扫频的方式,对标签中各个滤波器的频率段进行扫描,获取不等的反射信号强度值,节约扫描时间,提高扫描效率,并对所输出的反射信号强度值进行最小化输出处理,截取最小的反射信号强度值作为强度值的输出值,并对其进行编码定义,反馈至读卡器进行信号读取。另外,在标签中设置相同的带阻滤波器,通过改变谐振器和能量传输线之间的耦合间距,来调整滤波器的耦合系数,因各滤波器的耦合系数不同,所输出的反射信号强度值也各不相同,由于各个滤波器的宽度相同,则反馈的工作频率范围相同,因此,读卡器可在同一频率区间内,对标签进行扫描识别,大大节约了扫描的时间,提高扫描效率,同时,不必设置多种滤波器,仅需要一种滤波器,设置各个滤波器和能量传输线之间的间距,来获得不同的反馈编码信号,大大降低了标签的制备难度和制造成本。

Claims (10)

1.一种无芯片标签,其包括第一接收天线、第一发送天线和至少一个带阻滤波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接收天线,用于接收读卡器发射的全频谱信号;
所述带阻滤波器,由谐振器耦合到能量传输线上构成,用于将所述全频谱信号进行滤波和编码处理,生成编码信号;
所述第一发送天线,用于向读卡器反馈编码信号;
其中,所述若干个带阻滤波器之间的耦合系数不等,对应输出不同的编码信号,所述读卡器根据所反馈各频点信号强弱的编码信号识别标签的所记录的各种信息。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无芯片标签,其特征在于:所述各带阻滤波器中的谐振器与能量传输线之间的耦合间距不等,间距与耦合系数呈反比例关系。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无芯片标签,其特征在于:所述读卡器根据全频谱信号的频率不同,对各个带阻滤波器的中心频率进行分段间隔扫描。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无芯片标签,其特征在于:所述读卡器按全频谱信号的频点频率从低到高进行扫描。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无芯片标签,其特征在于:所述频点频谱信号的频率扫描区间为±20-40MHz,并取该频点扫描范围内的反射信号强度值的最小值,作为频点输出值。
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无芯片标签,其特征在于:所述读卡器在无芯片标签反馈的编码信号中取各频点的最小反射信号强度值,通过归一化处理,获得不同耦合间距下,表征反射信号的强弱差异的逻辑定义值。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无芯片标签,其特征在于:所述无芯片天线中的第一发送天线和第一接收天线极化方向正交。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无芯片标签,其特征在于:所述读卡器中设有极化方向正交的第二发送天线和第二接收天线,所述读卡器的第二发送天线与无芯片天线中的第一发送天线相互平行,所述读卡器的第二接收天线和无芯片天线中的第一接收天线相互平行。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无芯片标签,其特征在于:所述读卡器的第二发送天线发射全频谱信号,全频谱信号在各频率点功率相等,所述第一接收天线为覆盖全频谱的宽频带天线。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无芯片标签,其特征在于:所述各个带阻滤波器的走线宽度相同,所述带阻滤波器可通过调整其整体宽度来调整其工作频率。
CN2013103167882A 2013-07-25 2013-07-25 一种无芯片标签 Pending CN103390188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3103167882A CN103390188A (zh) 2013-07-25 2013-07-25 一种无芯片标签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3103167882A CN103390188A (zh) 2013-07-25 2013-07-25 一种无芯片标签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3390188A true CN103390188A (zh) 2013-11-13

Family

ID=4953445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3103167882A Pending CN103390188A (zh) 2013-07-25 2013-07-25 一种无芯片标签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3390188A (zh)

Cited By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5956645A (zh) * 2016-05-13 2016-09-21 集美大学 一种无芯片电子标签
CN107644246A (zh) * 2017-10-16 2018-01-30 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第五十四研究所 一种无芯片射频识别打印标签
CN108596313A (zh) * 2018-02-02 2018-09-28 集美大学 一种l型微带耦合谐振器可重发无芯片标签
CN108763986A (zh) * 2018-04-27 2018-11-06 深圳惠福芯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提高saw-rfid识别速度的方法及装置
JP7433630B2 (ja) 2020-01-10 2024-02-20 国立大学法人電気通信大学 タグ情報読み取り回路及びチップレス・タグシステム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200962447Y (zh) * 2006-09-29 2007-10-17 深圳国人通信有限公司 传输线内置的同轴腔体带阻滤波器
CN102057533A (zh) * 2008-04-16 2011-05-11 莫纳什大学 射频转发器
US20130015248A1 (en) * 2010-02-11 2013-01-17 Universite De Savoie Chipless passive rfid tag
CN203433534U (zh) * 2013-07-25 2014-02-12 章伟 一种无芯片标签

Patent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200962447Y (zh) * 2006-09-29 2007-10-17 深圳国人通信有限公司 传输线内置的同轴腔体带阻滤波器
CN102057533A (zh) * 2008-04-16 2011-05-11 莫纳什大学 射频转发器
US20130015248A1 (en) * 2010-02-11 2013-01-17 Universite De Savoie Chipless passive rfid tag
CN203433534U (zh) * 2013-07-25 2014-02-12 章伟 一种无芯片标签

Cited By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5956645A (zh) * 2016-05-13 2016-09-21 集美大学 一种无芯片电子标签
CN107644246A (zh) * 2017-10-16 2018-01-30 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第五十四研究所 一种无芯片射频识别打印标签
CN108596313A (zh) * 2018-02-02 2018-09-28 集美大学 一种l型微带耦合谐振器可重发无芯片标签
CN108763986A (zh) * 2018-04-27 2018-11-06 深圳惠福芯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提高saw-rfid识别速度的方法及装置
CN108763986B (zh) * 2018-04-27 2021-04-02 深圳惠福芯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提高saw-rfid识别速度的方法及装置
JP7433630B2 (ja) 2020-01-10 2024-02-20 国立大学法人電気通信大学 タグ情報読み取り回路及びチップレス・タグシステム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3390188A (zh) 一种无芯片标签
CN101303736B (zh) 一种多协议超高频读写器
CN201238079Y (zh) 基于连续旋转馈电技术的射频识别圆极化阵列天线
US8811542B2 (en) HDX demodulator
KR20040021575A (ko) 비접촉 데이터 캐리어
EP2937712A1 (en) Multimode resonator and rfid tags using the same
US10211498B1 (en) Reconfigurable resonators for chipless RFID applications
US10229298B2 (en) RFID devices using metamaterial antennas
Vemagiri et al. Transmission line delay‐based radio frequency identification (RFID) tag
CN203433534U (zh) 一种无芯片标签
Liu et al. Chipless radio frequency identification tag design with modified interdigital hairpin resonators
KR20080002174A (ko) 이중 대역을 지원하는 전파식별 안테나 장치
CN102306266B (zh) 用于射频识别的模拟器
CN108539350A (zh) 一种应用于rfid系统的双频横跨定向耦合器
WO2009025425A1 (en) Rfid reader supporting dense mode
Ding et al. A novel magnetic coupling UHF near field RFID reader antenna based on multilayer-printed-dipoles array
Chen et al. A chipless RFID system based on polarization characteristics
CN201601218U (zh) 一种新型信号接收天线
Tang et al. The effects of antenna properties on read distance in passive backscatter RFID systems
CN110659712B (zh) 一种基于四态耦合线谐振器的无芯片rfid标签及其优化系统
CN107230820A (zh) 一种t型匹配阻抗结构的超高频rfid标签天线
CN112686357B (zh) 超高频rfid标签及其抗电磁干扰模块
CN108596313A (zh) 一种l型微带耦合谐振器可重发无芯片标签
CN103795428A (zh) 射频识别数据通信中新型解码器
CN103167530A (zh) 一种扫频装置及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WD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deemed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131113

WD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deemed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