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3389954A - 传输线、其电子装置与操作模式切换方法 - Google Patents

传输线、其电子装置与操作模式切换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3389954A
CN103389954A CN2012101440917A CN201210144091A CN103389954A CN 103389954 A CN103389954 A CN 103389954A CN 2012101440917 A CN2012101440917 A CN 2012101440917A CN 201210144091 A CN201210144091 A CN 201210144091A CN 103389954 A CN103389954 A CN 103389954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ort
electronic installation
transmission line
pin position
float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2101440917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许嘉文
马健群
林陵衍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Lite On Electronics Guangzhou Co Ltd
Lite On Technology Corp
Original Assignee
Lite On Electronics Guangzhou Co Ltd
Lite On Technology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Lite On Electronics Guangzhou Co Ltd, Lite On Technology Corp filed Critical Lite On Electronics Guangzhou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2101440917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3389954A/zh
Priority to US13/631,819 priority patent/US20130300214A1/en
Publication of CN103389954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3389954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13/00Interconnection of, or transfer of information or other signals between, memories, input/output devices or central processing units
    • G06F13/38Information transfer, e.g. on bus
    • G06F13/382Information transfer, e.g. on bus using universal interface adapter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Theoretical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Power Sourc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传输线、其电子装置与操作模式切换方法,此传输线包括第一端口、第二端口、第三端口以及多条导线。第二端口的接地脚位为浮接。通过所述多条导线,第三端口的电源脚位连接第一与第二端口的电源脚位,第三端口的接地脚位连接第一端口的接地脚位,且第三端口的特定脚位连接第二端口的金属保护壳或第二端口的接地脚位。藉此,通过传输线所建立的传输系统的稳定性将可被确保。

Description

传输线、其电子装置与操作模式切换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是有关于一种传输线,且特别是指一种能够实现电源管理的传输线、其电子装置与其传输系统。
背景技术
近年来,由于各类型的电子装置不断的推陈出新,为了使各类型的电子装置可以与主机端彼此相容地进行数字传输以及使主机端充分地提供使用电源给电子装置,因此业界便依据不同的传输速率需求,联合制定出了多种数字传输技术与规范,其中日常生活中最常被使用的数字传输技术为通用串行总线(Universal Serial Bus,USB)技术,且USB技术被广泛地应用于个人电脑、手机、硬盘、数码相机、投影机以及打印机等电子装置上。
由于各种电子装置所需要的电流量不尽相同,有些电子装置(例如手机)仅需较低的电流量即可驱动,但有些电子装置(例如投影机)需要较高的电流量才可驱动或彰显其效能(例如得到较高的投影亮度或解析度)。因此,当使用数字传输线连结主机端与较耗能的电子装置(亦即,需要较高的电流量来驱动的电子装置)时,就必需使用Y型传输线,其中Y型传输线的其中两个传输端口分别地插设在主机端的两个接收端口中,而另一个传输端口则插设在电子装置的接收端口中。如此,主机端可以通过Y型传输线从两个接收端口提供电源给电子装置,而使得主机端可以提供足够的电源来驱动电子装置。
传统Y型传输线具有第一端口、第二端口与第三端口,其中第一与第二端口分别为主要(master)传输端口与从属(slave)传输端口用以连接主机端的两个接收端口,而第三端口用以连接电子装置的接收端口。然而,当使用者拔除插设于主机端中第二端口时,将可能使得主机端无法供应足够的电源给电子装置,且电子装置无法检测出仅剩第一端口可供应电源,故会造成电子装置的效能下降或是发生无法预期的状况。或者,另一种情况可能是,电子装置会为了维持原本的高效能的模式,使得电子装置会提高地抽取第一端口的电源,故可能会造成主机端被过度的抽电,进而导致主机端的当机或不稳定状况发生。
另外,当使用者拔除插设于主机端中第一端口时,将可能使得主机端无法供应数字与足够的电源给电子装置。然而,此时电子装置因无法检测出第一端口已被拔除,且因主机端依然会通过第二端口提供电源给电子装置,故会造成电子装置无法操作与浪费电能的情况。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出一种能够实现电源管理的传输线以及可检测传输线连接状态的电子装置。当所述电子装置通过所述传输线与主机端连接时,电子装置在不需要手动更改操作模式的情况下,可自动地判断依据传输线的连接状态来调整系统效能与操作模式,从而提高电子装置的稳定性。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传输线,且此传输线包括第一端口、第二端口、第三端口以及多条导线。第二端口的接地脚位为浮接。通过所述多条导线,第三端口的电源脚位连接第一与第二端口的电源脚位,第三端口的接地脚位连接第一端口的接地脚位,且第三端口的特定脚位连接第二端口的金属保护壳(metal shielding case)或第二端口的接地脚位。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电子装置,所述电子装置可通过上述传输线电性连接主机端,且主机端具有用以分别供第一端口与第二端口插设的第一接收端口与第二接收端口。所述电子装置包括第三接收端口以及连接状态检测器。第三接收端口用以供第三端口插设。连接状态检测器用以检测第三端口的特定脚位的状态,以控制或指示电子装置进行对应操作。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用于电子装置的操作模式切换方法,其中电子装置可通过上述传输线而与主机端电性连接,主机端具有用以分别供第一与第二端口插设的第一与第二接收端口。所述操作模式切换方法的步骤描述如下。于第一端口的接地端并非为浮接状态时,检测所述第三端口的特定脚位的状态,以控制或指示电子装置进行对应操作。于第一端口的接地端为浮接状态时,电子装置的电源被关闭而处于关机状态。
综上所述,通过传输线所建立的传输系统的稳定性可以被确保。除此之外,通过使用上述传输线,主机端或是电子装置因不足的电源供应所造成的损坏更可以进一步地被防止。
为进一步了解本发明的技术特征及内容,请参阅以下有关本发明的详细说明与附图,然而所附图式仅提供参考与说明用,其并非用以限制本发明。
附图说明
图1A是本发明实施例的传输线的电路图;
图1B是本发明另一实施例的传输线的示意图;
图2A是本发明实施例的传输线确实地连接电子装置与主机端的情境示意图;
图2B是本发明实施例的传输线未确实地连接电子装置与主机端的情境示意图;
图2C是本发明另一实施例的传输线未确实地连接电子装置与主机端的情境示意图;
图3A是使用本发明另一实施例的传输线的传输系统的功能方块图;
图3B是使用本发明另一实施例的传输线的传输系统的功能方块图;
图4A是本发明实施例的电子装置的操作模式切换方法的流程图;
图4B是本发明另一实施例的电子装置的操作模式切换方法的流程图;
图4C是本发明另一实施例的电子装置的操作模式切换方法的流程图。
其中,附图标记说明如下:
2:传输系统;
20:传输线;
200:第一端口;
202:第二端口;
204:第三端口;
2060~2068:导线;
22:USB主机端;
220:第一接收端口;
222:第二接收端口;
24:USB电子装置;
240:第三接收端口;
242:连接状态检测器;
2420:微控制单元;
2422:上拉阻抗;
2424:LED驱动电路;
ID:识别脚位;
VBUS:电源脚位;
GND:接地脚位;
D+、D-:数字脚位;
PATH1、PATH2:电流路径;
S500~S508、S510~S518、S520~S528:步骤流程。
具体实施方式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能够实现电源管理的传输线、对应的电子装置与其传输系统。所述电子装置可以通过使用上述传输线来检测传输线与主机端之间的连接状态,并且依据连接状态来适时地调整电子装置系统效能与操作模式(例如高耗能的最佳模式与耗能较低的普通模式),以减少电源消耗的需求与防止主机端或是电子装置因不足的电源供应造成损坏。
〔传输线的实施例〕
请参照图1A,图1A是本发明实施例的传输线的示意图。如图1A所示,传输线20可以例如为USB的Y型传输线,且包括第一端口200、第二端口202、第三端口204与多条导线2060~2068。于图1A中,第三端口204的电源脚位VBUS通过导线2068连接第一端口200与第二端口202的电源脚位VBUS,第三端口204的接地脚位GND通过导线2062连接第一端口200的接地脚位GND,第三端口204的识别脚位(identification pin)ID通过导线2060连接第二端口202的金属保护壳(metal shielding case),且第三端口204的多个数字脚位D+与D-分别通过导线2064与2066连接第一端口200的多个数字脚位D+与D-。第二端口202的接地脚位GND以及多个数字脚位D+与D-为浮接。
然而,值得说明的是,传输线20虽然以USB的Y型传输线为例,但本发明却不限定于此。除此之外,第三端口204的识别脚位ID亦可以不连接至第二端口202的金属保护壳,而改成通过导线2060连接至第二端口202的接地脚位GND(如图1B所示的另一实施例的传输线)。另外,于本发明实施例中,导线2064与2066亦可以移除,亦即第三端口204的多个数字脚位D+与D-分别不连接至第一端口200的多个数字脚位D+与D-,以使传输线20仅单纯地传输电源。
〔传输系统的实施例〕
请参照图2A,图2A是本发明实施例的传输线确实地连接电子装置与主机端的情境示意图。如图2A所示,传输系统2包括传输线(例如Y型传输线20)、主机端(例如USB主机端22)以及电子装置(例如USB电子装置24),且USB主机端22通过传输线20电性连接USB电子装置24。要说明的是,图2的实施例虽以传输系统2采用USB界面来进行解说,然本发明却不以此为限。以下分别就传输系统2的各部元件做详细的说明。
传输线20的第一端口200与第二端口202分别用以插设在USB主机端22的第一接收端口220与第二接收端口222中,而第三端口204则用以插设在USB电子装置24的第三接收端口240中。USB主机端22用以提供足以驱动USB电子装置24的电源,并通过第一接收端口220(主要接收端口)的数字脚位D+与D-提供USB电子装置24所需要的数字。第一端口200又可称为主要传输端口,第二端口202则可称为从属传输端口,且对应的第一接收端口220与第二接收端口222则分别称为主要接收端口与从属接收端口。
此外,USB电子装置24还包括连接状态检测器242,此连接状态检测器242用以检测第三端口204的识别脚位ID的状态,以进一步据此控制或指示USB电子装置24进行对应的操作
更详细地说,通过第三端口204的识别脚位ID的状态,将可以判断第二端口202是否插设于USB主机端22的第二接收端口222。如此,连接状态检测器242便可以依据检测结果(检测结果用以表示第二端口202是否插设于第二接收端口222)来控制或指示USB电子装置24进行对应的操作。
附带一提的是,在本发明实施例中,连接状态检测器242会电性连接识别脚位ID,而在其他种实施方式中,连接状态检测器242更可以连接第三端口204的电源脚位VBUS(如图2A的虚线所表示的连接方式)。
于USB的标准规范中,识别脚位ID仅是用以辨识USB电子装置24为A型或B型的USB电子装置。然而,于本发明实施例中,识别脚位ID却是用以连接第二端口202的金属保护壳或第二端口202的接地脚位GND。如此,USB电子装置24将可以据此检测第二端口202的连接状态,以适时地调整USB电子装置24的系统效能状态与操作模式。
另外,不同于传统Y型传输线是将第三端口的接地脚位GND连接第一端口与第二端口的接地脚位GND的设计,于本发明实施例中,第三端口204的接地脚位GND仅通过导线2062连接第一端口200的接地脚位GND。如此,当第一端口200自第一接收端口220拔除后,USB电子装置24将无法获得来自USB主机端22所供应的电源。
因此,当传输线20皆确实地插设于USB主机端22以及USB电子装置24时,亦即第一端口200、第二端口202以及第三端口204皆确实地分别插设于第一接收端口220、第二接收端口222与第三接收端口240时,由于第一端口200已确实地插设在第一接收端口220中,使得接地脚位GND并非为浮接状态,故此时USB主机端22可以由第一接收端口220与第二接收端口222提供电源给USB电子装置24,而形成一个由第一接收端口220与第二接收端口222的电源脚位VBUS流出且最后流入第一接收端口220的接地脚位GND的电流路径PATH1。
接着,连接状态检测器242会检测第三端口204的识别脚位ID的状态,以得知第二端口202已确实地插设于USB主机端22的第二接收端口222,因此USB主机端22将可以同时通过第一接收端口220与第二接收端口222提供电源给USB电子装置24。此时,USB电子装置24在电源供应量充足的情况下,故USB电子装置24可顺利地运作在耗电量较高的第一模式(例如为最佳模式),并由多个数字脚位D+与D-进行数字的传输。
请参照图2B,图2B是本发明实施例的传输线未确实地连接电子装置与主机端的情境示意图。于图2B的传输系统2中,第二端口202可能因为意外、使用者的误接或其他原因,而未确实地连接USB主机端22的第二接收端口222。此时USB主机端22仅由第一接收端口220提供电源给USB电子装置24,而形成一个由第一接收端口220的电源脚位VBUS流出且最后流入第一接收端口220的接地脚位GND的电流路径PATH2。连接状态检测器242会检测特定脚位ID的状态,以得知第二端口202未确实地插设于USB主机端22的第二接收端口222,因此USB电子装置24会操作于耗电量较低的第二模式(例如为普通模式),并由多个数字脚位D+与D-进行数字的传输。
请参照图2C,图2C是本发明另一实施例的传输线未确实地连接电子装置与主机端的情境示意图。于图2C的传输系统2中,第一端口200可能因为意外、使用者的误接或其他原因,而未确实地连接USB主机端22的第一接收端口220。此时,因为第一端口200的接地脚位GND为浮接状态,因此USB主机端22无法顺利提供电源给USB电子装置24,亦即无法形成电流路径。此时USB电子装置24系在无电源供应的情况下,故会进入关机状态或无法顺利地被开启。
〔连接状态检测器的实施例〕
于实务上,USB电子装置24的连接状态检测器242可以由微控制单元以及上拉阻抗所实现。请参照图3A,图3A是使用本发明另一实施例的传输线的传输系统的功能方块图。如图3A所示,USB电子装置24中的连接状态检测器242包括微控制单元2420与上拉阻抗2422,微控制单元2420耦接第三接收端口240的识别脚位ID,上拉阻抗2422耦接于第三接收端口240的电源脚位VBUS与识别脚位ID之间。微控制单元2420用以判断传输线20的连接状态,并据此调整USB电子装置24的操作模式。
承接上述,当传输线20的第一端口200、第二端口202以及第三端口204皆确实地插设于所对应的接收端口时,通过识别脚位ID所耦接的金属保护壳(metal shielding case)可以视为一个接地回路,故识别脚位ID端的电压电平会趋近于零(亦即,识别脚位ID端的电压电平为逻辑低电平),使得微控制单元2420检测出第一端口200与第二端口202皆确实地插设于所对应的接收端口,据以使得微控制单元2420控制或指示USB电子装置24操作于第一模式。
另一方面,当只有第一端口200与第三端口204皆确实地插设于所对应的接收端口时,由于第二端口202未确实地插设于所对应的接收端口的原因,识别脚位ID端的电压电平会被上拉至电源脚位VBUS的电压电平(亦即,识别脚位ID端的电压电平为逻辑高电平),使得微控制单元2420检测出仅第二端口202未确实地插设于所对应的第二接收端口222中。因此,微控制单元2420会控制或指示USB电子装置24操作于第二模式。
另外,当只有第二端口202与第三端口204皆确实地插设于所对应的接收端口时,由于此时第一端口200的接地脚位GND为浮接状态,因此USB主机端22无法顺利提供电源给USB电子装置24,亦即无法形成电流路径。此时USB电子装置24在无电源供应的情况下,故会进入关机状态或无法顺利地被开启。
〔连接状态检测器的另一实施例〕
另外,连接状态检测器242可以由发光二极管(Light Emission Diode,LED)驱动电路所实现。USB电子装置24例如可以是USB投影器,其本身可能就具有LED驱动电路,因此,通过LED驱动电路来实现连接状态检测器242,将可以减少USB电子装置的成本。
请参照图3B,图3B是使用本发明另一实施例的传输线的传输系统的功能方块图。如图3B所示,USB电子装置24中的连接状态检测器242包括LED驱动电路2424,其中LED驱动电路2424的致能脚位电性连接识别脚位ID。LED驱动电路2424可以用来检测识别脚位ID的电压电平(例如逻辑高或低电平)以及是否为浮接状态,因此通过LED驱动电路检测识别脚位ID将可以顺利地获得传输线20的连接状态,而进一步地据此控制或指示USB电子装置24操作于第一模式或第二模式。
更详细地说,当传输线20的第一端口200、第二端口202以及第三端口204皆确实地插设于所对应的接收端口时,通过识别脚位ID所耦接的金属保护壳(metal shielding case)可以视为一个接地回路,故LED驱动电路2424会检测到识别脚位ID端的电压电平趋近于零。如此,连接状态检测器242会得知第一端口200与第二端口202皆确实地插设于所对应的接收端口,据以使得连接状态检测器242控制或指示USB电子装置24操作于第一模式。附带说明的是,以USB电子装置24是USB投影器为例,于此情况下,LED驱动电路2424会直接控制USB电子装置24的LED调亮或调强,以使投影画面较亮(亦即,第一模式为较亮的投影模式)。
另一方面,当只有第一端口200与第三端口204皆确实地插设于所对应的接收端口时,由于识别脚位ID为浮接状态的原因,故LED驱动电路2424会检测到识别脚位ID为浮接状态。如此,连接状态检测器242会得知第一端口200确实地插设于所对应的接收端口,但第二端口202未确实地插设于所对应的接收端口,据以使得连接状态检测器242控制或指示USB电子装置24操作于第二模式。同样地,以USB电子装置24是USB投影器为例,于此情况下,LED驱动电路2424会直接控制USB电子装置24的LED调弱或调暗,以使投影画面较暗(亦即,第二模式为较暗的投影模式)。
另外,当只有第二端口202与第三端口204皆确实地插设于所对应的接收端口时,由于此时第一端口200的接地脚位GND为浮接状态,因此USB主机端22无法顺利提供电源给USB电子装置24,亦即无法形成电流路径。此时USB电子装置24系在无电源供应的情况下,故会进入关机状态或无法顺利地被开启。
在此请注意,本发明并不限定上述实施例的连接状态检测器242的实现方式。连接状态检测器242可以使用其他种的实现方式来检测识别脚位ID的状态以判断得知第二端口202未确实地插设于USB主机端22的第二接收端口222,并据此控制或指示USB电子装置24进行对应的操作。
〔传输线的规格的实施例〕
值得注意的是,传输线的第一至第三端口的规格于本发明图1~图3B的实施例中皆为USB传输规格(例如于本发明实施例中第一端口200与第二端口202为标准USB规格,第三端口204为Mini USB传输规格或Micro USB传输规格),但于所属技术领域技术人员可依据电子装置与主机端所使用的传输规格来对上述传输线进行变化。
在其中一种实施方式中,第一端口与第二端口可以IEEE 1394的6脚位或9脚位的传输规格,而第三端口可以是IEEE 1394的9脚位的传输规格或苹果电脑的产品(例如为iPad、iPod、MacBook或iPhone)所使用的30脚位的传输规格。在另一种实施方式中,第一端口与第二端口可以依然是标准USB的传输规格,而第三端口可以是苹果电脑的产品所使用的30脚位的传输规格。
举例来说,若传输线的三个传输端口皆为IEEE 1394的9脚位传输端口时,则可以使用IEEE 1394的特定脚位(例如未定义的第7脚位)来取代先前所述识别脚位ID,且此特定脚位亦连接第二端口的金属保护壳(metalshielding case)。在另一种例子中,若传输线中的第三端口为苹果电脑的产品所使用的30脚位的传输端口时,则使用所述30脚位中的特定脚位(例如未定义的第7、14与17脚位的其中之一)来取代前所述识别脚位ID。
总而言之,所属技术领域技术人员可以依据主机端与电子装置所设计的传输规格,选择出传输线的第一至第三端口所对应的传输规格,故本发明在此不加以限制传输线中第一至第三端口所使用的传输规格。
另外,上述实施例中虽然以Y型传输线为例,但并非用以限制本发明所述的传输线必然为Y型传输线,且在其他实施例中,传输线更亦可以具有三个以上的传输端口。除此之外,上述电子装置可以是任何种类的电子装置,例如投影机、手机、风扇、音讯装置、影像显示卡或移动硬盘等,且主机端则可已是任何种类的主机端,例如个人电脑、工业电脑、笔记本电脑、平板电脑或其他种具有计算功能的计算机装置。
〔电子装置的操作模式切换方法的实施例〕
请参照图2A~图2C与图4A,图4A是本发明实施例的电子装置的操作模式切换方法的流程图。于图4A实施例的步骤S500中,USB电子装置24为关机状态,例如USB电子装置24未开机或无电源供应给USB电子装置。接着,使用者按压USB电子装置24电源关关,且在步骤S502中,若第一端口200的接地脚位GND并非为浮接状态(亦即第一端口200插设在第一接收端口220中),则USB电子装置24将可以开启而进入开机状态,若接地脚位GND为浮接状态(亦即如图2C的情况,第一端口200未插设在第一接收端口220中),则操作模式切换方法会回到步骤S500,且接着USB电子装置24将维持关机状态。
在步骤S504中,于USB电子装置24被开启后,连接状态检测器242会检测第三端口204的特定脚位(例如识别脚位ID)的状态,以判断第二端口202是否确实地插设于第二接收端口222。若判断出第二端口202未插设在第二接收端口222中(如图2B的情况),则于步骤S508中,控制或指示USB电子装置24操作于第二操作模式(例如低耗能的普通模式)。若判断出第二端口202插设在第二接收端口222中(如图2A的情况),则于步骤S506中,控制或指示USB电子装置24操作于第一操作模式(例如高耗能的最佳模式)。
请参照图2A~图2C与图4B,图4B是本发明另一实施例的电子装置的操作模式切换方法的流程图。于图4B实施例的步骤S510中,USB电子装置24操作于第一模式(亦即如图2A的情况)。接着,当传输线的连接方式被改变,且在步骤S512中,若第一端口200的接地脚GND系为浮接状态(亦即如同图2C的情况,第一端口200因意外或使用者错误连接而未插设在第一接收端口220中),则于步骤S514中,USB电子装置24的电源将被关闭而进入关机状态,若第一端口200的接地脚GND并非为浮接状态,则于步骤S516中,连接状态检测器242检测第三端口204的特定脚位(例如识别脚位ID)的状态,以判断202是否确实地插设在第二接收端口222。
若判断出第二端口202未插设在第二接收端口222中(如图2B的情况),则于步骤S518中,控制或指示USB电子装置24操作于第二操作模式(例如低耗能的普通模式)。若判断出第二端口202插设在第二接收端口222中(如图2A的情况),则操作模式切换方法会回到步骤S510,且接着控制或指示USB电子装置24操作于第一操作模式(例如高耗能的最佳模式)。
请参照图2A~图2C与图4C,图4C是本发明另一实施例的电子装置的操作模式切换方法的流程图。于图4C实施例的步骤S520中,USB电子装置24操作于第二模式(亦即如图2B的情况)。接着,当传输线的连接方式被改变,且在步骤S522中,若第一端口200的接地脚GND为浮接状态(亦即如同图2C的情况,第一端口200因意外或使用者错误连接而未插设在第一接收端口220中),则于步骤S524中,USB电子装置24的电源将被关闭而进入关机状态,若第一端口200的接地脚GND并非为浮接状态,则于步骤S526中,连接状态检测器242检测第三端口204的特定脚位(例如识别脚位ID)的状态,以判断第二端口202是否确实地插设在第二接收端口222。
若判断出第二端口202未插设在第二接收端口222中(如图2B的情况),则操作模式切换方法会回到步骤S520,且接着控制或指示USB电子装置24操作于第二操作模式(例如低耗能的普通模式)。若判断出第二端口202插设在第二接收端口222中(如图2A的情况),则于步骤S528中,控制或指示USB电子装置24操作于第一操作模式(例如高耗能的最佳模式)。
〔实施例的可能功效〕
综上所述,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能够实现电源管理的传输线、对应的电子装置与其传输系统。通过上述传输线,在传输线的第一端口与第二端口连接至主机端时,电子装置会操作于第一模式,在传输线仅有第一端口连接至主机端时,电子装置会操作于第二模式,且在第一端口未连接至主机端时,电子装置会处于关机状态。另外,电子装置可以通过检测特定脚位的状态来判断出传输线的第二端口是否有确实地插接在主机端的第二接收端口,以依据检测到的连接状态来调整其操作模式与系统效能,并达成提供稳定效能的优点。据此,通过传输线所建立的传输系统的稳定性可以被确保。除此之外,通过使用上述传输线,主机端或是电子装置因不足的电源供应造成的损坏更可以进一步地被防止。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较佳可行实施例,非因此局限本创作的专利权利要求范围,故举凡运用本发明说明书及图式内容所为的等效技术变化,均含于本发明之中。

Claims (12)

1.一种传输线,其特征在于,该传输线包括:
第一端口;
第二端口,其接地脚位为浮接;
第三端口;以及
多条导线,其中通过该多条导线,该第三端口的电源脚位连接该第一与该第二端口的电源脚位,该第三端口的接地脚位连接该第一端口的接地脚位,且该第三端口的特定脚位连接该第二端口的金属保护壳或该第二端口的接地脚位。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传输线,其特征在于,该第二端口的多个数字脚位为浮接,且该第三端口的多个数字脚位与该第一端口的多个数字脚位一一对应连接。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传输线,其特征在于,该传输线为通用串行总线传输线,且该第三端口的特定脚位为识别脚位。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传输线,其特征在于,该数字传输线为IEEE 1394的9脚位传输线,且该第三端口的特定脚位为IEEE 1394未定义的脚位。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传输线,其特征在于,该第三端口为苹果电脑的iPad、iPod、MacBook或iPhone所使用的30脚位的连接端口,且该第三端口的特定脚位为苹果电脑未定义的多个脚位的其中之一。
6.一种电子装置,其特征在于,该电子装置可通过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传输线而与主机端电性连接,该主机端具有用以分别供该第一与第二端口插设的第一与第二接收端口,且该电子装置包括:
第三接收端口,用以供该第三端口插设;
连接状态检测器,用以检测该第三端口的特定脚位的状态,以控制或指示该电子装置进行对应操作。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电子装置,其特征在于,该传输线为通用串行总线传输线,该第三端口的特定脚位为识别脚位,且该电子装置为USB电子装置。
8.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电子装置,其特征在于,该连接状态检测器检测该第三端口的特定脚位,以判断该第二端口是否确实地插设于该第二接收端口,并据此控制该电子装置进行对应操作;于该第一端口的接地脚位并非为浮接状态且判断出该第二端口插设在该第二接收端口时,则该电子装置操作于第一模式;于该第一端口的接地脚位并非为浮接状态时且判断出该第二端口未插设在该第二接收端口,则该电子装置操作于第二模式;以及于该第一端口的接地脚位为浮接状态时,该电子装置处于关机状态;其中该第一模式为高耗能的最佳模式,且该第二模式为低耗能的普通模式。
9.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电子装置,其特征在于,该连接状态检测器为发光二极管驱动电路,该发光二极管驱动电路的致能脚位电性连接该特定脚位,且该发光二极管驱动电路用以检测该特定脚位的电压电平与是否为浮接状态;当检测出该特定脚位的电压电平为逻辑低电平时,则该电子装置操作于该第一模式;当检测出该特定脚位为浮接状态时,则该电子装置操作于该第二模式。
10.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电子装置,其特征在于,该连接状态检测器包括:
上拉电阻,其第一端通过该第三接收端口连接该第三端口的电源端;
微控制单元,连接该上拉电阻的第二端与通过该第三接收端口连接该第三端口的特定脚位;
其中该微控制单元检测到该特定脚位的电压电平为逻辑高电平时,该电子装置操作于该第二模式;当该微控制单元检测到该特定脚位的电压电平为逻辑低电平时,该电子装置操作于该第一模式。
11.一种用于电子装置的操作模式切换方法,其特征在于,该电子装置可通过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传输线而与主机端电性连接,该主机端具有用以分别供该第一与第二端口插设的第一与第二接收端口,且该操作模式切换方法包括:
于该第一端口的接地端并非为浮接状态时,检测该第三端口的特定脚位的状态,以控制该电子装置进行对应操作;以及
于该第一端口的接地端为浮接状态时,该电子装置的电源被关闭而处于关机状态。
12.如权利要求11所述的操作模式切换方法,其特征在于,检测该第三端口的特定脚位,以判断该第二端口是否确实地插设于该第二接收端口,以控制该电子装置进行对应操作;于该第一端口的接地脚位并非为浮接状态且判断出该第二端口插设在该第二接收端口时,则控制该电子装置操作于第一模式;于该第一端口的接地脚位并非为浮接状态时且判断出该第二端口未插设在该第二接收端口,则控制该电子装置操作于第二模式。
CN2012101440917A 2012-05-11 2012-05-11 传输线、其电子装置与操作模式切换方法 Pending CN103389954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2101440917A CN103389954A (zh) 2012-05-11 2012-05-11 传输线、其电子装置与操作模式切换方法
US13/631,819 US20130300214A1 (en) 2012-05-11 2012-09-28 Transmission cable, electronic device using the same, and method for switching operation mode of the electronic device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2101440917A CN103389954A (zh) 2012-05-11 2012-05-11 传输线、其电子装置与操作模式切换方法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3389954A true CN103389954A (zh) 2013-11-13

Family

ID=4953423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2101440917A Pending CN103389954A (zh) 2012-05-11 2012-05-11 传输线、其电子装置与操作模式切换方法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US (1) US20130300214A1 (zh)
CN (1) CN103389954A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8920390A (zh) * 2018-06-26 2018-11-30 Oppo(重庆)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插入检测电路、插入检测方法以及电子装置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130290742A1 (en) * 2012-04-25 2013-10-31 Kuang Feng Lin Driving system and method for a portable 3.5 inch external hard disk without using an external power
CN105760334B (zh) * 2016-02-04 2021-10-22 苏州佳世达电通有限公司 通用串行总线集线器、操作其的方法及显示器
TWM602743U (zh) * 2020-08-12 2020-10-11 華碩電腦股份有限公司 外部供電之傳輸裝置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6088746A (en) * 1996-12-19 2000-07-11 Nokia Mobile Phones Ltd. Mode selection line for selecting one of a plurality of operation modes said selection line can also be used for original purpose after mode selection
CN101093461A (zh) * 2006-06-23 2007-12-26 技嘉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电子装置的测试装置与测试方法
CN101211327A (zh) * 2006-12-29 2008-07-02 佛山市顺德区顺达电脑厂有限公司 数据传输线及数据传输模式切换方法

Patent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6088746A (en) * 1996-12-19 2000-07-11 Nokia Mobile Phones Ltd. Mode selection line for selecting one of a plurality of operation modes said selection line can also be used for original purpose after mode selection
CN101093461A (zh) * 2006-06-23 2007-12-26 技嘉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电子装置的测试装置与测试方法
CN101211327A (zh) * 2006-12-29 2008-07-02 佛山市顺德区顺达电脑厂有限公司 数据传输线及数据传输模式切换方法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8920390A (zh) * 2018-06-26 2018-11-30 Oppo(重庆)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插入检测电路、插入检测方法以及电子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US20130300214A1 (en) 2013-11-14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8062286B (zh) 通用串行总线集线器
CN102064582B (zh) 可对外供电的终端
TWI492044B (zh) 通用序列匯流排裝置的偵測系統及其方法
US9153923B2 (en) USB power adapter with integrated male and female connectors to charge and sync functions
US20150002079A1 (en) Mobile terminal and method for controlling charging and charger therefor
US20160226283A1 (en) Apparatus and method to change current limit
CN105068959A (zh) 一种终端以及具有数据交换功能的终端的充电方法和装置
CN107658916A (zh) 提示电路及电子设备
CN103389954A (zh) 传输线、其电子装置与操作模式切换方法
US9331492B2 (en) Detection control device and method thereof
TWI814946B (zh) 交流電源適配器指示器
CN105071484A (zh) 一种具有数据交换功能的终端的充电方法和装置
CN204945996U (zh) 通用串行总线转换适配线
CN202679502U (zh) 一种电视机
TW201603443A (zh) 可供遠端監控之多埠充電裝置
US10481576B2 (en) Method and device for implementing connection control
CN203840637U (zh) Usb充电与供电电路板设计结构及其电子装置
CN206742881U (zh) 具功率指示功能的缆线结构
CN214314637U (zh) 一种采用type-c接口输入的一拖二快充数据线
CN203858551U (zh) 共用两类接口的插接结构、主板、机箱及其电子设备
CN203760209U (zh) 一种mhl线缆及mhl线缆热插拔检测系统
CN103700444B (zh) 一种mhl线缆、mhl线缆热插拔检测系统及检测方法
CN104868509A (zh) 一种控制方法及外置电池
CN217334603U (zh) 一种集线器
CN104049677A (zh) 一种电子设备及控制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02 Deemed withdrawal of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patent law 2001)
WD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deemed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1311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