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3389596B - 显示装置 - Google Patents

显示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3389596B
CN103389596B CN201210142686.9A CN201210142686A CN103389596B CN 103389596 B CN103389596 B CN 103389596B CN 201210142686 A CN201210142686 A CN 201210142686A CN 103389596 B CN103389596 B CN 103389596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liquid crystal
backlight module
optical unit
blooming piece
crystal panel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210142686.9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3389596A (zh
Inventor
许芳
尚可
鞠娜
张振华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Lenovo Beijing Ltd
Original Assignee
Lenovo Beijing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Lenovo Beijing Ltd filed Critical Lenovo Beijing Ltd
Priority to CN201210142686.9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3389596B/zh
Publication of CN103389596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3389596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3389596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3389596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Devices For Indicating Variable Information By Combining Individual Elements (AREA)
  • Liquid Crystal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显示装置,包括:发光单元,配置来发射光线;第一背光模组;第二背光模组;液晶面板,设置在第一背光模组和第一背光模组之间,其中第一背光模组和第二背光模组与液晶面板中的液晶层对应设置;第一光学单元,与液晶面板中的液晶层对应地设置在第一背光模组远离液晶面板的一侧;以及第二光学单元,与液晶面板中的液晶层对应地设置在第二背光模组远离液晶面板的一侧,其中第一光学单元和第二光学单元均具有反射状态和透射状态,第一背光模组配置来将从发光单元发射的光线传送到第一光学单元,第二背光模组配置来将从发光单元发射的光线传送到第二光学单元。

Description

显示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实施例涉及一种显示装置,更具体地,本发明实施例涉及一种能够双面显示的显示装置。
背景技术
随着技术的发展,传统的只具有一个屏幕的显示装置已经越来越不能满足用户的需要,为了改善用户的观看体验,近年来许多电子产品除了主显示屏幕之外,还配备了第二块显示屏幕以增加电子设备的功能。例如,目前一些折叠式手机具有内屏幕和外屏幕,其中内屏幕作为操作时的主要信息画面,而外屏幕即时地获得例如时间、日期、来电、短信之类的即时信息。
然而,在现有的显示装置中,通常通过将两块显示屏幕背对背地粘贴在一起来实现双屏幕显示。这样的显示装置的实现难度很低,但是其中的两个屏幕显示模块的厚度和重量是单个屏幕的2倍,而这样的厚度和重量已经越来越不能满足用户对便携式移动终端的轻薄的要求。
发明内容
因此,本发明希望提出一种显示装置以解决以上问题。
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显示装置,包括:发光单元,配置来发射光线;第一背光模组;第二背光模组;液晶面板,设置在第一背光模组和第一背光模组之间,其中第一背光模组和第二背光模组与液晶面板中的液晶层对应设置;第一光学单元,与液晶面板中的液晶层对应地设置在第一背光模组远离液晶面板的一侧,其中第一光学单元具有反射状态和透射状态;以及第二光学单元,与液晶面板中的液晶层对应地设置在第二背光模组远离液晶面板的一侧,其中第二光学单元具有反射状态和透射状态,其中第一背光模组配置来将从发光单元发射的光线传送到第一光学单元;以及第二背光模组配置来将从发光单元发射的光线传送到第二光学单元。
通过本发明实施例的显示装置,可减轻能够进行双面显示的显示装置的重量并减少其厚度。在将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的显示装置用于例如智能电话、多媒体播放器、便携式计算机、平板式计算机等电子设备时,电子设备可被设计为更加轻薄,从而方便了用户的携带。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简要描述本发明的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
图1是描述了根据本发明一个实施例的显示装置的示范性结构框图。
图2是示出了根据本发明一个实施例的显示装置的一个示例性结构的示意图。
图3是示出了图2中所示的显示装置在第一显示状态下的一个示例的示意图。
图4是示出了图2中所示的显示装置在第二显示状态下的一个示例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在下文中,将参考附图详细描述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注意,在本说明书和附图中,具有基本上相同元件用相同的附图标记来表示,且对这些元件的重复解释将被省略。
图1是描述了根据本发明一个实施例的显示装置的示范性结构框图。下面,将参照图1来描述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显示装置100。如图1所示,显示装置100包括发光单元110、第一背光模组120、第二背光模组130、液晶面板140、第一光学单元150和第二光学单元160。
具体地,发光单元110可发射光线。根据本发明的一个示例,发光单元110可包括LED光源。液晶面板140可设置在第一背光模组120和第二背光模组之间130。具体地,第一背光模组120和第二背光模组130可与液晶面板140中的液晶层对应设置。
第一光学单元150与液晶面板140中的液晶层对应地设置在第一背光模组120远离液晶面板140的一侧。也就是说,第一背光模组120和第一光学单元150均对应于液晶面板140中的液晶层设置,并且第一光学单元150和液晶面板140分别位于第一背光模组120的两侧。第一光学单元150具有反射状态和透射状态。
第二光学单元160与液晶面板140中的液晶层对应地设置在第二背光模组130远离液晶面板140的一侧。也就是说,第二背光模组130和第二光学单元160均对应于液晶面板140中的液晶层设置,并且第二光学单元160和液晶面板140分别位于第二背光模组130的两侧。第二光学单元160具有反射状态和透射状态。
第一背光模组120可将从发光单元110发射的光线传送到第一光学单元150。在反射状态下,第一光学单元150可向液晶面板140反射发光单元110所发射的光线。类似地,第二背光模组130可将从发光单元110发射的光线传送到第二光学单元160。在反射状态下,第二光学单元160可向液晶面板140反射发光单元110所发射的光线。
具体地,根据本发明的一个示例,显示装置100可具有第一显示状态和第二显示状态。在第一显示状态下,第二光学单元160处于反射状态,以将第二背光模组130传送的从发光单元110发出的光线反射到液晶面板140。并且第一光学单元150处于透射状态,以允许经过液晶面板140的光线通过该第一光学单元150。而在第二显示状态下,第一光学单元150处于反射状态,以将第一背光模组120传送的从发光单元110发出的光线反射到液晶面板140。并且第二光学单元160处于透射状态,以允许经过液晶面板140的光线通过该第二光学单元160。
通过本发明实施例的显示装置在能够实现双面显示的同时减轻了显示装置的重量并减少其厚度。在将根据实施例的显示装置用于例如智能电话、多媒体播放器、便携式计算机、平板式计算机等电子设备时,电子设备可被设计为更加轻薄,从而方便了用户的携带。
图2是示出了根据本发明一个实施例的显示装置的一个示例性示意图。与图1所示的显示装置类似,图2中所示的显示装置200包括包含第一发光模块211和第二发光模块212的发光单元、第一背光模组220、第二背光模组230、液晶面板240、第一光学单元250和第二光学单元260。
如图2所示,在显示装置200中,以层状结构排列,第一光学单元250、第一背光模组220、液晶面板240、第二背光模组230和第二光学单元260。具体地,液晶面板240位于显示装置200的中间层。第一背光模组220和第二背光模组230分别位于液晶面板240的两侧,与液晶面板240中的液晶层对应设置。第一光学单元250位于显示装置200的顶层,第二光学单元260位于显示装置200的底层。第一光学单元250和第二光学单元260均具有反射状态和透射状态。
此外,第一发光模块211和第二发光模块212可设置在显示装置200中上述以层状结构排列的部件的侧部。并且可靠近第一背光模组220设置第一发光模块211,可靠近第二背光模组230设置第二发光模块212。
与显示装置100类似,显示装置200具有第一显示状态和第二显示状态。图3是示出了图2中所示的显示装置200在第一显示状态下的一个示例性示意图。如图3所示,在第一显示状态下,第一发光模块211关闭,而第二发光模块212开启,第二背光模组230将从第二发光模块212发射的光线传送到第二光学单元260。第二光学单元260处于反射状态,以将第二背光模组230传送的光线反射到液晶面板240。并且第一光学单元250处于透射状态,以允许经过液晶面板240的光线通过该第一光学单元250。从而用户可朝向第一光学单元250以观看液晶面板240所显示的图像。
图4是示出了图2中所示的显示装置200在第二显示状态下的一个示例性示意图。如图4所示,在第二显示状态下,第二发光模块212关闭,而第一发光模块211开启。第一背光模组220将从第一发光模块211发射的光线传送到第一光学单元250。第一光学单元250处于反射状态,以将第一背光模组220传送的光线反射到液晶面板240。并且第二光学单元260处于透射状态,以允许经过液晶面板240的光线通过该第二光学单元260。从而用户可朝向第二光学单元260以观看液晶面板240所显示的图像。
也就是说,在第一显示状态下用户可在显示装置200的一侧观看显示装置200所显示的图像,而在第二显示状态下用户可在与在第一显示状态下相对的、显示装置200的另一侧观看其所显示的图像。在根据本实施例的显示装置中,仅使用一个液晶面板也显示装置可实现双面,从而减轻了显示装置的重量并减少其厚度,并且节约了生产成本。
应注意,虽然在图2-4所示的示例中以发光单元包括第一发光模块和第二发光模块,为例进行了描述,但是本发明不限于此,例如,发光单元包括一发光模块,并且在所述第一显示状态和所述第二显示状态下,该发光模块均开启。
此外,根据本发明的一个示例,图1-4中的第一光学单元可以是第一光学膜片,并且设置在第一背光模组远离液晶面板的一侧的外表面上。类似地,第二光学单元可以是第二光学膜片,并且设置在第二背光模组远离液晶面板的一侧的外表面上。从而可进一步减少显示装置的重量和厚度。
在此情况下,显示装置还可包括控制单元。控制单元可与第一光学膜片和第二光学膜片相连接,并且在第一显示状态下将第一光学膜片切换到透射状态而将第二光学膜片切换到反射状态,以及在第二显示状态下将第一光学膜片切换到反射状态而将第二光学膜片切换到透射状态。
例如,第一光学膜片和第二光学膜片可以是电控光学膜片,控制单元通过控制施加到第一光学膜片和第二光学膜片的电压可容易地控制第一光学膜片和第二光学膜片的透光率。具体地,控制单元在第一显示状态下,向第一光学膜片施加第一电压使得第一光学膜片用作透射膜片并且向第二光学膜片施加第二电压使得第二光学膜片用作反射膜片,以及在第二显示状态下向第一光学膜片施加第二电压使得第一光学膜片用作反射膜片并且向第二光学膜片施加第一电压使得第二光学膜片用作透射膜片。
可选择地,控制单元可以预定时间间隔切换施加到第一光学膜片和第二光学膜片的电压。根据本发明的一个示例,预定时间间隔小于人眼的视觉延迟时间段。也就是说,在从第一显示状态切换到第二显示状态后,朝向第一光学单元的观看者的眼中仍可保持之前在第一显示状态下观看到图像,并且在从第二显示状态切换到第一显示状态后,朝向第二光学单元的观看者的眼中仍可保持之前在第二显示状态下观看到图像。从而多个观看者可同时朝向显示装置的第一光学单元和第二光学单元观看。
此外,根据本发明的另一示例,图1-4中的显示装置还可包括图像处理单元。图像处理单元可获得要显示的图像,并且根据要显示的图像向发光单元传输图像显示数据。优选地,图像处理单元获得要显示的第一图像和第二图像,并且根据第一图像向第一发光模块传输第一图像显示数据,以及根据第二图像向第二发光模块传输第二图像显示数据。从而观看者在朝向第一光学单元和第二光学单元时,可观看到不同的图像。
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可以意识到,结合本文中所公开的实施例描述的各示例的单元,能够以电子硬件、计算机软件或者二者的结合来实现,为了清楚地说明硬件和软件的可互换性,在上述说明中已经按照功能一般性地描述了各示例的组成及步骤。这些功能究竟以硬件还是软件方式来执行,取决于技术方案的特定应用和设计约束条件。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对每个特定的应用来使用不同方法来实现所描述的功能,但是这种实现不应认为超出本发明的范围。
本领域技术人员应该理解,可依赖于设计需求和其它因素对本发明进行各种修改、组合、部分组合和替换,只要它们在所附权利要求书及其等价物的范围内。

Claims (8)

1.一种显示装置,包括:
发光单元,配置来发射光线;
第一背光模组;
第二背光模组;
液晶面板,设置在所述第一背光模组和所述第二背光模组之间,其中所述第一背光模组和所述第二背光模组与所述液晶面板中的液晶层对应设置;
第一光学单元,与所述液晶面板中的液晶层对应地设置在所述第一背光模组远离所述液晶面板的一侧,其中所述第一光学单元具有反射状态和透射状态;以及
第二光学单元,与所述液晶面板中的液晶层对应地设置在所述第二背光模组远离所述液晶面板的一侧,其中所述第二光学单元具有反射状态和透射状态,
其中所述第一背光模组配置来将从所述发光单元发射的光线传送到所述第一光学单元;以及
所述第二背光模组配置来将从所述发光单元发射的光线传送到所述第二光学单元;
所述显示装置具有第一显示状态和第二显示状态,
其中在所述第一显示状态下,
所述第二光学单元处于反射状态,以将所述第二背光模组传送的从所述发光单元发出的光线反射到所述液晶面板;
所述第一光学单元处于透射状态,以允许经过所述液晶面板的光线通过该第一光学单元,
在所述第二显示状态下,
所述第一光学单元处于反射状态,以将所述第一背光模组传送的从所述发光单元发出的光线反射到所述液晶面板;
所述第二光学单元处于透射状态,以允许经过所述液晶面板的光线通过该第二光学单元。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装置,其中
所述发光单元包括第一发光模块和第二发光模块,
所述第一背光模组配置来将从所述第一发光模块发射的光线传送到所述第一光学单元;以及
所述第二背光模组配置来将从所述第二发光模块发射的光线传送到所述第二光学单元,
其中在所述第一显示状态下,
所述第一发光模块关闭;
所述第二发光模块开启;
在所述第二显示状态下,
所述第二发光模块关闭;
所述第一发光模块开启。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装置,其中
所述发光单元包括一发光模块,
其中在所述第一显示状态和所述第二显示状态下,所述发光模块均开启。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装置,其中
所述第一光学单元为第一光学膜片,并且设置在所述第一背光模组远离所述液晶面板的一侧的外表面上;
所述第二光学单元为第二光学膜片,并且设置在所述第二背光模组远离所述液晶面板的一侧的外表面上,
所述显示装置还包括:
控制单元,与所述第一光学膜片和所述第二光学膜片相连接,配置来在所述第一显示状态下,将所述第一光学膜片切换到透射状态并且将所述第二光学膜片切换到反射状态,以及在所述第二显示状态下将所述第一光学膜片切换到反射状态并且将所述第二光学膜片切换到透射状态。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显示装置,其中
所述第一光学膜片和所述第二光学膜片为电控光学膜片,
所述控制单元在所述第一显示状态下,向所述第一光学膜片施加第一电压使得所述第一光学膜片用作透射膜片并且向所述第二光学膜片施加第二电压使得所述第二光学膜片用作反射膜片,以及在所述第二显示状态下向所述第一光学膜片施加第二电压使得所述第一光学膜片用作反射膜片并且向所述第二光学膜片施加第一电压使得所述第二光学膜片用作透射膜片。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显示装置,其中
所述控制单元以预定时间间隔切换施加到所述第一光学膜片和所述第二光学膜片的电压,
其中所述预定时间间隔小于人眼的视觉延迟时间段。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显示装置,还包括:
图像处理单元,配置来获得要显示的图像,并且根据所述要显示的图像向所述发光单元传输图像显示数据。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显示装置,其中
所述发光单元包括第一发光模块和第二发光模块,
所述图像处理单元获得要显示的第一图像和第二图像,并且根据所述第一图像向所述第一发光模块传输第一图像显示数据,以及根据所述第二图像向所述第二发光模块传输第二图像显示数据。
CN201210142686.9A 2012-05-09 2012-05-09 显示装置 Active CN103389596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210142686.9A CN103389596B (zh) 2012-05-09 2012-05-09 显示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210142686.9A CN103389596B (zh) 2012-05-09 2012-05-09 显示装置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3389596A CN103389596A (zh) 2013-11-13
CN103389596B true CN103389596B (zh) 2016-06-01

Family

ID=4953390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210142686.9A Active CN103389596B (zh) 2012-05-09 2012-05-09 显示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3389596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4238770B (zh) * 2014-09-09 2018-01-23 联想(北京)有限公司 一种控制方法及电子设备
CN108766369A (zh) * 2018-05-31 2018-11-06 联想(北京)有限公司 一种显示设备及显示控制方法
CN113238401B (zh) * 2021-05-08 2023-02-28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显示模组和显示装置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532596A (zh) * 2003-03-21 2004-09-29 Lg.������Lcd��ʽ���� 采用双前照光单元的双液晶显示装置
CN1550842A (zh) * 2003-05-12 2004-12-01 Lg.菲利浦Lcd株式会社 采用双发光单元的液晶显示装置
TW200426461A (en) * 2003-05-30 2004-12-01 Toppoly Optoelectronics Corp Dual liquid crystal display
CN1748175A (zh) * 2003-02-14 2006-03-15 三菱电机株式会社 液晶显示装置及搭载该液晶显示装置的信息设备

Family Cites Familie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050046768A1 (en) * 2003-08-25 2005-03-03 Wu Heng Chung Reversible liquid crystal display

Patent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748175A (zh) * 2003-02-14 2006-03-15 三菱电机株式会社 液晶显示装置及搭载该液晶显示装置的信息设备
CN1532596A (zh) * 2003-03-21 2004-09-29 Lg.������Lcd��ʽ���� 采用双前照光单元的双液晶显示装置
CN1550842A (zh) * 2003-05-12 2004-12-01 Lg.菲利浦Lcd株式会社 采用双发光单元的液晶显示装置
TW200426461A (en) * 2003-05-30 2004-12-01 Toppoly Optoelectronics Corp Dual liquid crystal display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3389596A (zh) 2013-11-13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9639319B2 (en) Display panel and display device
EP3683651A1 (en) Electronic device and screen module
US11139349B2 (en) Display apparatus, panel switching method and electronic device
CN101937143A (zh) 双面触摸液晶显示装置
JP6451979B2 (ja) 表示素子およびそれを用いた携帯型情報装置
US20120182406A1 (en) Multi View and Stereoscopic Image Display
CN103901664A (zh) 显示装置和电子设备
CN102685522A (zh) 多视图立体图像显示装置及其驱动方法
WO2013127333A1 (zh) 显示组件及终端
CN103389596B (zh) 显示装置
US20120169778A1 (en) 3d glasses with adjusting device for allowing user to adjust degrees of crosstalk and brightness and related 3d display system thereof
CN109599029A (zh) 显示屏、显示屏模组及显示装置
US9830122B2 (en) Dual screen display apparatus, dual screen display method, and electronic device
US10574807B2 (en) Hybrid secondary screen smart cover with e-ink
CN103424918B (zh) 双屏显示装置、双屏显示方法和电子设备
EP3537691B1 (en) Mobile terminal and battery cover
CN203644230U (zh) 一种双屏电子书及驱动该电子书的控制系统
CN203250486U (zh) 一种带有电子幕帘的透明显示屏及装置
CN108449447B (zh) 一种使用单个墨水屏的通信设备
CN106227487A (zh) 一种多屏终端及多屏终端实现方法
CN201773566U (zh) 液晶显示器关机残影消除装置和液晶显示器
CN112415803A (zh) 一种液晶显示面板、其显示方法及显示装置
US20120026140A1 (en) Display device with image capturing function
CN109462898A (zh) 显示设备与主机设备可分离的通信系统
CN203965761U (zh) 一种双面液晶显示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