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3238401B - 一种显示模组和显示装置 - Google Patents
一种显示模组和显示装置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13238401B CN113238401B CN202110502402.1A CN202110502402A CN113238401B CN 113238401 B CN113238401 B CN 113238401B CN 202110502402 A CN202110502402 A CN 202110502402A CN 113238401 B CN113238401 B CN 113238401B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display module
- layer
- reflective
- display
- light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F—OPTICAL 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LIGHT BY MODIFICATION OF THE OPTICAL PROPERTIES OF THE MEDIA OF THE ELEMENTS INVOLVED THEREIN; NON-LINEAR OPTICS; FREQUENCY-CHANGING OF LIGHT; OPTICAL LOGIC ELEMENTS; OPTICAL ANALOGUE/DIGITAL CONVERTERS
- G02F1/00—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 G02F1/01—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 G02F1/13—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based on liquid crystals, e.g. single liquid crystal display cells
- G02F1/133—Constructional arrangements; Operation of liquid crystal cells; Circuit arrangements
- G02F1/1333—Constructional arrangements; Manufacturing methods
-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F—OPTICAL 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LIGHT BY MODIFICATION OF THE OPTICAL PROPERTIES OF THE MEDIA OF THE ELEMENTS INVOLVED THEREIN; NON-LINEAR OPTICS; FREQUENCY-CHANGING OF LIGHT; OPTICAL LOGIC ELEMENTS; OPTICAL ANALOGUE/DIGITAL CONVERTERS
- G02F1/00—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 G02F1/01—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 G02F1/13—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based on liquid crystals, e.g. single liquid crystal display cells
- G02F1/133—Constructional arrangements; Operation of liquid crystal cells; Circuit arrangements
- G02F1/1333—Constructional arrangements; Manufacturing methods
- G02F1/1335—Structural association of cells with optical devices, e.g. polarisers or reflectors
- G02F1/133553—Reflecting elements
Landscapes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Nonlinear Science (AREA)
- Mathematical Physics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rystallography & Structural Chemistry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Optics & Photonics (AREA)
- Liquid Crystal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显示模组和显示装置,涉及显示技术领域。其中,显示模组包括沿显示模组厚度方向叠置的第一显示模组和第二显示模组,第一显示模组与第二显示模组的显示侧为相反的两侧;第一显示模组包括背光源和第一液晶层,背光源位于第一液晶层靠近第二显示模组的一侧;显示模组还包括第一反射层,第一反射层被配置为将背光源出射的至少部分光线反射至第一液晶层;第二显示模组包括光学调制层,第一反射层位于光学调制层与第一液晶层之间。本发明中,第一显示模组可通过第一反射层,将背光源出射的至少部分光线反射至第一液晶层,从而实现第一侧的显示,第二显示模组可通过光学调制层,实现第二侧的显示,从而可以实现显示模组的双面显示。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显示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显示模组和显示装置。
背景技术
随着显示场景的多元化,越来越需要更多显示面积以展示更多的内容,但是,较大的显示屏需要占用较多的空间,因此,双面显示开始逐渐被关注,预计将成为高端显示的发展方向,逐渐在平板电脑(Tablet Personal Computer,TPC)、笔记本电脑(Note BookComputer,NB)、液晶显示器(Monitor,MNT)、电视机(Television,TV)等显示装置上进行应用。双面显示屏的主屏和副屏可同时显示不同的内容,例如时间、天气、动画等,还可以在主屏通话或游戏等场景下,通过副屏显示相对应的灯效。另外,在办公场景下,还可通过副屏进行随时记录、展示、阅读等。因此,双面显示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供一种显示模组和显示装置,以实现双面显示。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显示模组,包括沿显示模组厚度方向叠置的第一显示模组和第二显示模组,所述第一显示模组远离所述第二显示模组的一侧为第一侧,所述第二显示模组远离所述第一显示模组的一侧为第二侧,所述第一显示模组的显示侧为所述第一侧,所述第二显示模组的显示侧为所述第二侧;
所述第一显示模组包括背光源和第一液晶层,所述背光源位于所述第一液晶层靠近所述第二显示模组的一侧;
所述显示模组还包括第一反射层,所述第一反射层被配置为将所述背光源出射的至少部分光线反射至所述第一液晶层;
所述第二显示模组包括光学调制层,所述第一反射层位于所述光学调制层与所述第一液晶层之间。
可选地,所述第一反射层还被配置为反射从所述第二侧入射的光线,以实现所述第二显示模组的反射显示。
可选地,所述显示模组还包括第一基板,所述第一基板位于所述光学调制层和所述第一液晶层之间;所述第二显示模组还包括透明像素电极层,所述透明像素电极层包括多个阵列设置的透明像素电极,所述光学调制层被配置为在所述透明像素电极施加的电场下对光线进行调制;所述透明像素电极层位于所述第一基板朝向所述光学调制层的一侧,所述第一反射层整面设置于所述第一基板朝向所述光学调制层的一侧,或者整面设置于所述第一基板朝向所述第一液晶层的一侧。
可选地,所述第一反射层位于所述第一基板朝向所述光学调制层的一侧,所述第一基板朝向所述第一反射层的一侧设置有多个网点单元,所述背光源包括至少一个第一发光元件,所述第一基板被配置为将所述第一发光元件出射的光线引导至所述第一液晶层。
可选地,沿靠近所述第一发光元件至远离所述第一发光元件的方向,所述网点单元沿所述显示模组厚度方向的正投影的面积逐渐增大,任意相邻的两个所述网点单元之间沿平行于所述第一基板所在平面的方向的间距逐渐减小。
可选地,所述第一反射层设置在所述网点单元的表面。
可选地,所述背光源包括导光板和至少一个第一发光元件,所述第一反射层被配置为将从所述导光板朝向所述第二侧泄漏的光线反射回所述导光板。
可选地,所述第一反射层的材料包括铝、银和钼铝合金中的至少一种。
可选地,所述第二显示模组包括第二反射层,所述第二反射层位于所述光学调制层和所述第一反射层之间,所述第二反射层包括多个间隔设置的反射像素电极,所述光学调制层被配置为在所述反射像素电极施加的电场下对光线进行调制;任意相邻的两个所述反射像素电极之间具有间隔区,沿所述显示模组的厚度方向,所述间隔区的正投影与所述第一反射层的正投影至少部分交叠。
可选地,所述第一反射层包括多个间隔设置的第一反射部。
可选地,所述间隔区与所述第一反射部一一对应,且所述间隔区的正投影位于所述第一反射部的正投影内。
可选地,所述背光源包括导光板和至少一个第一发光元件,所述第一反射层位于所述导光板与所述第二反射层之间,所述导光板朝向所述第一反射层的表面设置有多个导光网点,所述导光网点沿所述显示模组厚度方向的正投影位于所述第一反射部的正投影内。
可选地,所述第二反射层的材料包括铝、银和钼铝合金中的至少一种。
可选地,所述光学调制层包括第二液晶层。
可选地,所述第二显示模组包括前置光源,所述前置光源位于所述光学调制层远离所述第一显示模组的一侧,所述前置光源被配置为为所述第二显示模组提供光源。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还公开了一种显示装置,包括上述显示模组。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包括以下优点:
在本发明实施例中,显示模组包括沿显示模组厚度方向叠置的第一显示模组和第二显示模组,第一显示模组的显示侧与第二显示模组的显示侧为相反的两侧;第一显示模组包括背光源和第一液晶层,背光源位于第一液晶层靠近第二显示模组的一侧;显示模组还包括第一反射层,第一反射层被配置为将背光源出射的至少部分光线反射至第一液晶层;第二显示模组包括光学调制层,第一反射层位于光学调制层与第一液晶层之间。在本发明实施例中,第一显示模组可以通过第一反射层,将背光源出射的至少部分光线反射至第一液晶层,从而实现第一侧的显示,第二显示模组可以通过光学调制层,实现第二侧的显示,从而可以实现显示模组的双面显示。
附图说明
图1示出了本发明实施例一的第一种显示模组的截面图;
图2示出了本发明实施例一的第二种显示模组的截面图;
图3示出了本发明实施例一的第三种显示模组的截面图;
图4示出了本发明实施例一的第四种显示模组的截面图;
图5示出了本发明实施例一的第五种显示模组的截面图;
图6示出了本发明实施例一的第六种显示模组的截面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发明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加明显易懂,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实施例一
图1示出了本发明实施例一的一种显示模组的截面图,参照图1,沿显示模组厚度方向叠置的第一显示模组10和第二显示模组20,第一显示模组10远离第二显示模组20的一侧为第一侧A,第二显示模组20远离第一显示模组10的一侧为第二侧B,第一显示模组10的显示侧为第一侧A,第二显示模组20的显示侧为第二侧B,也即第一显示模组10与第二显示模组20的显示侧相反,从而可进行双面显示。
其中,第一显示模组10包括背光源11和第一液晶层12,背光源11位于第一液晶层12靠近第二显示模组20的一侧。
显示模组还包括第一反射层30,第一反射层30被配置为将背光源11出射的至少部分光线反射至第一液晶层12,以使背光源11出射的至少部分光线通过第一液晶层12后从第一侧A射出,从而实现第一显示模组10的透射显示。
第二显示模组20包括光学调制层21,第一反射层30位于光学调制层21与第一液晶层12之间。
在本发明实施例中,第一显示模组10可以通过第一反射层30,将背光源11出射的至少部分光线反射至第一液晶层12,从而实现第一侧A的显示,第二显示模组20可以通过光学调制层21,实现第二侧B的显示,从而可以实现显示模组的双面显示。
可选地,参照图1至图4,第一反射层30还被配置为反射从第二侧B入射的光线,以实现第二显示模组20的反射显示。
在本实施例中,在第一显示模组10中,背光源11出射的至少部分光线可以通过第一反射层30反射至第一液晶层12,而后从第一侧A射出,实现了第一显示模组10的透射显示。在第二显示模组20中,从第二侧B入射的光线可以通过第一反射层30反射回第二侧B,从而从第二侧B射出,实现了第二显示模组20的反射显示。
在本实施例中,可以通过第一反射层30的复用,将第一显示模组10与第二显示模组20组合成为一个显示模组,从而实现单模组的双面显示。并且,通过第一反射层30的复用,可以同时实现透射式的第一显示模组10的光线透射,以及反射式的第二显示模组20的光线反射,如此,第一显示模组10无需另外设置反射板,从而在实现单模组双面显示的同时,减小了显示模组的厚度。另外,由于显示模组结构减少,厚度减小,因此,光线损失减少,从而降低了显示模组的功耗。
在具体应用时,可选地,可以将透射式的第一显示模组10作为主屏,反射式的第二显示模组20作为副屏,由于反射式的第二显示模组20可以利用外界环境光线显示图像,从而可以减少光源功耗,减小蓝光伤害。另外,相较于水墨屏的副屏,将反射式的第二显示模组20作为副屏,还具有无拖影,色彩丰富等优点,并且副屏尺寸可以与主屏相当,可满足更高的显示需求。
进一步可选地,参照图1至图4,显示模组还包括第一基板40,第一基板40位于光学调制层21和第一液晶层12之间;第二显示模组20还包括透明像素电极层(图示中未示出),透明像素电极层包括多个阵列设置的透明像素电极,光学调制层21被配置为在透明像素电极施加的电场下对光线进行调制;透明像素电极层位于第一基板40朝向光学调制层21的一侧,第一反射层30整面设置于第一基板40朝向光学调制层21的一侧,或者整面设置于第一基板40朝向第一液晶层12的一侧。
在本实施例中,透明像素电极层和第一反射层30可以是各自独立的结构,光学调制层21在透明像素电极层中的透明像素电极施加的电场下对光线进行调制。第一反射层30可以以整面的形式设置在第一基板40上。
在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中,参照图1至图2,第一反射层30位于第一基板40朝向光学调制层21的一侧,第一基板40朝向第一反射层30的一侧设置有多个网点单元41,背光源11包括至少一个第一发光元件111,第一基板40被配置为将第一发光元件111出射的光线引导至第一液晶层12。
在本实施例中,第一反射层30可以整面设置于第一基板40朝向光学调制层21的一侧。第一基板40具有导光效果,可以将背光源11的第一发光元件111出射的光线先引导至第一反射层30,并且,第一基板40还可以通过网点单元41,对这部分光线进行调制,从而实现背光的亮度和均一性的调节,调制后的至少部分光线经过第一反射层30的反射,可以反射回第一基板40,第一基板40进而可以将这部分光线引导至第一液晶层12。
在本实施例中,第一基板40既能够通过网点单元41实现导光效果,将第一发光元件111出射的光线引导至第一液晶层12,从而可以作为第一显示模组10的导光板,也能够作为第二显示模组20中用于承载透明像素电极层的基板。
在本实施例中,通过第一基板40的复用,可以同时实现第一显示模组10的导光板功能,以及第二显示模组20的基板功能,如此,第一显示模组10无需另外设置导光板,从而在实现单模组双面显示的同时,进一步减小了显示模组的厚度,降低了显示模组的功耗。选用该实施方式,可减少背光源中的导光板和反射板,进一步减薄双屏显示的显示模组的厚度,对于0.6mm的导光板以及0.2mm的反射板,可以减薄约0.8mm。
再进一步可选地,参照图1至图2,沿靠近第一发光元件111至远离第一发光元件111的方向,网点单元41沿显示模组厚度方向的正投影的面积逐渐增大,任意相邻的两个网点单元41之间沿平行于第一基板40所在平面的方向的间距逐渐减小。
在本实施例中,沿着平行于第一基板所在平面的方向,第一发光元件111可以设置在第一基板40的任意一侧,本发明实施例对此不作具体限定。
又进一步可选地,参照图2,第一反射层30设置在网点单元41的表面。
在本实施例中,网点单元41可以为凹凸微结构,第一反射层30可以直接形成在网点单元41朝向光学调制层21一侧的表面,并且可以具有与网点单元41的凹凸微结构相应的凹凸表面,从而可以提升反射光线的均一性,改善了显示模组的视角。
在实际应用中,网点单元41可通过2种方式进行成型:油墨印刷方式和UV软膜压印方式。
油墨印刷方式:在第一基板40的上表面油墨印刷白色油墨网点,形成导光的网点单元41,如图1所示。即在第二显示模组20的阵列基板上表面依次成型层叠设计的透明ITO驱动电路、白色油墨网点层和第一反射层30。其中,白色油墨网点(即网点单元41)与普通背光源导光板的导光网点设计原则相同,即近入光侧,网点单元41小且网点单元41之间的间隙大,在远光侧,网点单元41大且网点单元41之间的间隙小,以实现更好的均一性。
UV软膜压印方式:在第一基板40的上表面通过UV软膜压印的方式成型导光的网点单元41,如图2所示。即在第二显示模组20的阵列基板上表面依次成型层叠设计的透明ITO驱动电路、软膜压印的网点单元41(图2中的网点单元结构仅为示例性的示意结构,并非限制在三角网点结构)、第一反射层30。
在另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中,参照图3至图4,背光源11包括导光板112和至少一个第一发光元件111,第一反射层30被配置为将从导光板112朝向第二侧B泄漏的光线反射回导光板112。
在本实施例中,第一显示模组10中背光源11的导光板112,以及第二显示模组20中用于承载透明像素电极层的基板,二者可以是各自独立的结构。相应地,第一基板40可以包括第二显示模组20中用于承载透明像素电极层的基板。
可选地,第一反射层30的材料包括铝、银和钼铝合金中的至少一种。
其中,第一反射层30的双面均具有较高反射率,从而能够防止第一显示模组10和第二显示模组20的光线干涉。采用上述高反射率材料作为第一反射层30,效果优于现有的背光源中的普通白色反射片(涂布有TiO2的PET)。
在上述实现方式中,第一反射层30可以是整面成型。而在下述实现方式中,第一反射层30还可以图案化成型。
可选地,参照图5至图6,第二显示模组20包括第二反射层50,第二反射层50位于光学调制层21和第一反射层30之间,第二反射层50包括多个间隔设置的反射像素电极51,光学调制层21被配置为在反射像素电极51施加的电场下对光线进行调制;任意相邻的两个反射像素电极51之间具有间隔区52,沿显示模组的厚度方向,间隔区52的正投影与第一反射层30的正投影至少部分交叠。
区别于上述实施例中的第一反射层30整面设置于第一基板40上,且第二显示模组20的透明像素电极层和第一反射层30是各自独立的结构,在本实施例中,第二反射层50可以是图案化的结构,并且,第二反射层50包括的反射像素电极51既能够向光学调制层21施加用于调制光线的电场,又能够实现反射功能,也即是第二反射层50可以复用为第二显示模组20的像素电极和反射层。
在本实施例中,第一反射层30既可以是朝第一侧A单面反射,也可以是朝第一侧A和第二侧B双面反射,本发明实施例对此不作具体限定。
进一步可选地,参照图5至图6,第一反射层30包括多个间隔设置的第一反射部31。
在本实施例中,图案化的第一反射层30可以通过掩膜版进行成膜,从而形成图案化的多个第一反射部31,第二反射层50也可以通过掩膜版进行成膜,从而形成图案化的多个反射像素电极51。第一反射层30和第二反射层50均可以是图案化的结构,并且,参照图5至图6,第一反射层30和第二反射层50可以分别位于第二显示模组20的基板的相对两侧,第二反射层50的间隔区52的正投影与第一反射层30的正投影至少部分交叠,从而第一反射层30和第二反射层50可以形成至少部分互补的反射结构。相较于单层图案化的反射层,该实施方式提高了显示模组的反射率,保证了显示模组各个方向反射率的均一性,避免了反射率不均一导致的显示不良。
再进一步可选地,参照图5,间隔区52与第一反射部31一一对应,且间隔区52的正投影位于第一反射部31的正投影内。
在本实施例中,间隔区52的正投影可以位于第一反射部31的正投影内,从而第一反射层30的第一反射部31与第二反射层50的反射像素电极51可以形成互补结构,提高了显示模组的反射率。
再进一步可选地,参照图6,背光源11包括导光板112和至少一个第一发光元件111,第一反射层30位于导光板112与第二反射层50之间,导光板112朝向第一反射层30的表面设置有多个导光网点1121,导光网点1121沿显示模组厚度方向的正投影位于第一反射部31的正投影内。
在本实施例中,第一反射层30的第一反射部31可以根据导光板112上的导光网点1121的形状和排布进行设置,且第一反射部31在导光板112上的正投影可以大于导光网点1121,以提升显示模组的反射率。
在具体应用时,本发明实施例对于第一反射部31的形状,以及导光网点1121的形状不作具体限定。
可选地,第二反射层50的材料包括铝、银和钼铝合金中的至少一种。
其中,第二反射层50的双面均具有较高反射率,从而能够防止第一显示模组10和第二显示模组20的光线干涉。采用上述高反射率材料作为第二反射层50,效果优于现有的背光源中的普通白色反射片(涂布有TiO2的PET)。另外,第二反射层50同时还可导电,从而可以复用为第二显示模组20的像素电极。
还可选地,沿显示模组的厚度方向,第一反射层30的厚度大于或等于0.12微米,小于或等于0.5微米。
在现有的透射式显示模组中,反射板的厚度通常为150-220微米,而在上述实现方式中,第一反射层30的厚度在0.12-0.5微米,远小于通常的反射板厚度,因此,减小了显示模组的厚度。
另外,可选地,参照图1至图6,光学调制层21可以包括第二液晶层。
当然,在实际应用中,为了实现反射显示,除液晶层之外,第二显示模组20的光学调制层21还可以是电子墨水、电液等,本发明实施例对此不作具体限定。
可选地,参照图1至图6,第二显示模组20还可以包括前置光源22,前置光源22位于光学调制层21远离第一显示模组10的一侧,前置光源22被配置为为第二显示模组20提供光源。
当然,在实际应用中,第二显示模组20还可以将外界环境光作为光源,以实现反射显示,本发明实施例对此不作具体限定。
此外,显示模组还可以包括其他常规结构,可选地,第一显示模组10还可以包括第一光学膜片13和透射式显示面板14,透射式显示面板14具体可以包括对盒的第一阵列基板141和第一彩膜基板142,第一阵列基板141与第一彩膜基板142之间设置有第二液晶层12。第一光学膜片13位于背光源11与第一阵列基板141之间,第一光学膜片13可以包括扩散片、棱镜片等。第一阵列基板141靠近第一光学膜片13的一侧还设置有偏光片(图示中未示出),第一彩膜基板142远离第二液晶层12的一侧也设置有偏光片(图示中未示出)。
可选地,第二显示模组20还可以包括第二光学膜片23和反射式显示面板24,反射式显示面板24具体可以包括对盒的第二阵列基板241和第二彩膜基板242,在部分实施方式中,第一基板40可以复用为第一显示模组10中的导光板以及第二显示模组20中的第二阵列基板。第二阵列基板241与第二彩膜基板242之间设置有第二液晶层(即光学调制层21)。第二光学膜片23位于前置光源22与第二彩膜基板242之间,第二光学膜片23可以包括散射片等。第二彩膜基板242靠近第二光学膜片23的一侧还设置有偏光片(图示中未示出)。
在本发明实施例中,显示模组包括沿显示模组厚度方向叠置的第一显示模组和第二显示模组,第一显示模组的显示侧与第二显示模组的显示侧为相反的两侧;第一显示模组包括背光源和第一液晶层,背光源位于第一液晶层靠近第二显示模组的一侧;显示模组还包括第一反射层,第一反射层被配置为将背光源出射的至少部分光线反射至第一液晶层;第二显示模组包括光学调制层,第一反射层位于光学调制层与第一液晶层之间。在本发明实施例中,第一显示模组可以通过第一反射层,将背光源出射的至少部分光线反射至第一液晶层,从而实现第一侧的显示,第二显示模组可以通过光学调制层,实现第二侧的显示,从而可以实现显示模组的双面显示。
实施例二
本发明实施例还公开了一种显示装置,包括上述显示模组。
在本发明实施例中,显示模组包括沿显示模组厚度方向叠置的第一显示模组和第二显示模组,第一显示模组的显示侧与第二显示模组的显示侧为相反的两侧;第一显示模组包括背光源和第一液晶层,背光源位于第一液晶层靠近第二显示模组的一侧;显示模组还包括第一反射层,第一反射层被配置为将背光源出射的至少部分光线反射至第一液晶层;第二显示模组包括光学调制层,第一反射层位于光学调制层与第一液晶层之间。在本发明实施例中,第一显示模组可以通过第一反射层,将背光源出射的至少部分光线反射至第一液晶层,从而实现第一侧的显示,第二显示模组可以通过光学调制层,实现第二侧的显示,从而可以实现显示模组的双面显示。
对于前述的各方法实施例,为了简单描述,故将其都表述为一系列的动作组合,但是本领域技术人员应该知悉,本发明并不受所描述的动作顺序的限制,因为依据本发明,某些步骤可以采用其他顺序或者同时进行。其次,本领域技术人员也应该知悉,说明书中所描述的实施例均属于优选实施例,所涉及的动作和模块并不一定是本发明所必须的。
本说明书中的各个实施例均采用递进的方式描述,每个实施例重点说明的都是与其他实施例的不同之处,各个实施例之间相同相似的部分互相参见即可。
最后,还需要说明的是,在本文中,诸如第一和第二等之类的关系术语仅仅用来将一个实体或者操作与另一个实体或操作区分开来,而不一定要求或者暗示这些实体或操作之间存在任何这种实际的关系或者顺序。而且,术语“包括”、“包含”或者其任何其他变体意在涵盖非排他性的包含,从而使得包括一系列要素的过程、方法、商品或者设备不仅包括那些要素,而且还包括没有明确列出的其他要素,或者是还包括为这种过程、方法、商品或者设备所固有的要素。在没有更多限制的情况下,由语句“包括一个……”限定的要素,并不排除在包括所述要素的过程、方法、商品或者设备中还存在另外的相同要素。
以上对本发明所提供的一种显示模组和显示装置,进行了详细介绍,本文中应用了具体个例对本发明的原理及实施方式进行了阐述,以上实施例的说明只是用于帮助理解本发明的方法及其核心思想;同时,对于本领域的一般技术人员,依据本发明的思想,在具体实施方式及应用范围上均会有改变之处,综上所述,本说明书内容不应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
Claims (15)
1.一种显示模组,其特征在于,包括沿显示模组厚度方向叠置的第一显示模组和第二显示模组,所述第一显示模组远离所述第二显示模组的一侧为第一侧,所述第二显示模组远离所述第一显示模组的一侧为第二侧,所述第一显示模组的显示侧为所述第一侧,所述第二显示模组的显示侧为所述第二侧;
所述第一显示模组包括背光源和第一液晶层,所述背光源位于所述第一液晶层靠近所述第二显示模组的一侧;
所述显示模组还包括第一反射层,所述第一反射层被配置为将所述背光源出射的至少部分光线反射至所述第一液晶层;
所述第二显示模组包括光学调制层,所述第一反射层位于所述光学调制层与所述第一液晶层之间;
所述第一反射层还被配置为反射从所述第二侧入射的光线,以实现所述第二显示模组的反射显示。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显示模组还包括第一基板,所述第一基板位于所述光学调制层和所述第一液晶层之间;所述第二显示模组还包括透明像素电极层,所述透明像素电极层包括多个阵列设置的透明像素电极,所述光学调制层被配置为在所述透明像素电极施加的电场下对光线进行调制;所述透明像素电极层位于所述第一基板朝向所述光学调制层的一侧,所述第一反射层整面设置于所述第一基板朝向所述光学调制层的一侧,或者整面设置于所述第一基板朝向所述第一液晶层的一侧。
3.根据权利要求2述的显示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反射层位于所述第一基板朝向所述光学调制层的一侧,所述第一基板朝向所述第一反射层的一侧设置有多个网点单元,所述背光源包括至少一个第一发光元件,所述第一基板被配置为将所述第一发光元件出射的光线引导至所述第一液晶层。
4.根据权利要求3述的显示模组,其特征在于,沿靠近所述第一发光元件至远离所述第一发光元件的方向,所述网点单元沿所述显示模组厚度方向的正投影的面积逐渐增大,任意相邻的两个所述网点单元之间沿平行于所述第一基板所在平面的方向的间距逐渐减小。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显示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反射层设置在所述网点单元的表面。
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显示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背光源包括导光板和至少一个第一发光元件,所述第一反射层被配置为将从所述导光板朝向所述第二侧泄漏的光线反射回所述导光板。
7.根据权利要求1-6任一项所述的显示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反射层的材料包括铝、银和钼铝合金中的至少一种。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显示模组包括第二反射层,所述第二反射层位于所述光学调制层和所述第一反射层之间,所述第二反射层包括多个间隔设置的反射像素电极,所述光学调制层被配置为在所述反射像素电极施加的电场下对光线进行调制;任意相邻的两个所述反射像素电极之间具有间隔区,沿所述显示模组的厚度方向,所述间隔区的正投影与所述第一反射层的正投影至少部分交叠。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显示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反射层包括多个间隔设置的第一反射部。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显示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间隔区与所述第一反射部一一对应,且所述间隔区的正投影位于所述第一反射部的正投影内。
11.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显示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背光源包括导光板和至少一个第一发光元件,所述第一反射层位于所述导光板与所述第二反射层之间,所述导光板朝向所述第一反射层的表面设置有多个导光网点,所述导光网点沿所述显示模组厚度方向的正投影位于所述第一反射部的正投影内。
12.根据权利要求8-11任一项所述的显示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反射层的材料包括铝、银和钼铝合金中的至少一种。
1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光学调制层包括第二液晶层。
1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显示模组包括前置光源,所述前置光源位于所述光学调制层远离所述第一显示模组的一侧,所述前置光源被配置为为所述第二显示模组提供光源。
15.一种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权利要求1-14任一项所述的显示模组。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110502402.1A CN113238401B (zh) | 2021-05-08 | 2021-05-08 | 一种显示模组和显示装置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110502402.1A CN113238401B (zh) | 2021-05-08 | 2021-05-08 | 一种显示模组和显示装置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13238401A CN113238401A (zh) | 2021-08-10 |
CN113238401B true CN113238401B (zh) | 2023-02-28 |
Family
ID=7713276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2110502402.1A Active CN113238401B (zh) | 2021-05-08 | 2021-05-08 | 一种显示模组和显示装置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113238401B (zh) |
Citations (6)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1059606A (zh) * | 2006-04-19 | 2007-10-24 | 群康科技(深圳)有限公司 | 双面液晶显示装置 |
CN103389596A (zh) * | 2012-05-09 | 2013-11-13 | 联想(北京)有限公司 | 显示装置 |
CN203299494U (zh) * | 2013-05-27 | 2013-11-20 | 北京京东方光电科技有限公司 | 一种双面显示器 |
CN105242443A (zh) * | 2015-10-28 | 2016-01-13 | 深圳市华星光电技术有限公司 | 反射式双面液晶显示器 |
CN105467657A (zh) * | 2015-12-30 | 2016-04-06 | 武汉华星光电技术有限公司 | 双面显示面板 |
CN105467658A (zh) * | 2015-12-30 | 2016-04-06 | 武汉华星光电技术有限公司 | 双面显示面板及双面显示装置 |
Family Cites Familie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TWI332099B (en) * | 2006-09-29 | 2010-10-21 | Chimei Innolux Corp | Transflective liquid crystal display device |
-
2021
- 2021-05-08 CN CN202110502402.1A patent/CN113238401B/zh active Active
Patent Citations (6)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1059606A (zh) * | 2006-04-19 | 2007-10-24 | 群康科技(深圳)有限公司 | 双面液晶显示装置 |
CN103389596A (zh) * | 2012-05-09 | 2013-11-13 | 联想(北京)有限公司 | 显示装置 |
CN203299494U (zh) * | 2013-05-27 | 2013-11-20 | 北京京东方光电科技有限公司 | 一种双面显示器 |
CN105242443A (zh) * | 2015-10-28 | 2016-01-13 | 深圳市华星光电技术有限公司 | 反射式双面液晶显示器 |
CN105467657A (zh) * | 2015-12-30 | 2016-04-06 | 武汉华星光电技术有限公司 | 双面显示面板 |
CN105467658A (zh) * | 2015-12-30 | 2016-04-06 | 武汉华星光电技术有限公司 | 双面显示面板及双面显示装置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13238401A (zh) | 2021-08-10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JP4055741B2 (ja) | 電気光学装置および電子機器 | |
KR100672137B1 (ko) | 조명 장치, 액정 표시 장치 및 전자기기 | |
CN101183193B (zh) | 电光装置、照明装置及电子设备 | |
US8625052B2 (en) | Transflective display apparatus | |
TWI277042B (en) | Electro-optical device, electronic equipment, and method of manufacturing electro-optical device | |
TW594245B (en) | Illumination device, liquid crystal device, and electronic apparatus | |
JP3938134B2 (ja) | 電気光学装置、およびそれを用いた電子機器 | |
JP5091602B2 (ja) | 面光源装置及びこれを用いた液晶表示装置 | |
WO2013051360A1 (ja) | 照明装置、表示装置および電子機器 | |
US7796215B2 (en) | Double sided liquid crystal display unit and portable electronic apparatus comprising a polarizing element between two liquid crystal display panels | |
KR20030079777A (ko) | 방열 부재, 조명 장치, 전기 광학 장치 및 전자 기기 | |
US20100231501A1 (en) | Transflective display apparatus | |
KR20120068499A (ko) | 백라이트 유닛 및 이를 구비한 액정표시장치 | |
US11422396B2 (en) | Display device | |
JP2014026173A (ja) | 液晶表示装置 | |
WO2018066513A1 (ja) | 表示装置 | |
JP2005099619A (ja) | 電気光学装置、およびこの電気光学装置を備えた電子機器 | |
JP2017157467A (ja) | 面光源装置、表示装置、及び電子機器 | |
JP2006066120A (ja) | 光源装置、電気光学装置および電子機器 | |
JP5251357B2 (ja) | 照明装置、液晶表示装置及び電子機器 | |
CN113238401B (zh) | 一种显示模组和显示装置 | |
CN215833737U (zh) | 一种显示装置 | |
JP2001125102A (ja) | 液晶表示装置 | |
KR20100063171A (ko) | 액정표시장치 | |
KR20160080857A (ko) | 백라이트 유닛 및 이를 구비한 액정표시장치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